《矛盾论》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4 14:0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矛盾论》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矛盾论》读书报告》。

第一篇:《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苏文(09344026,地理科学)《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前六个部分从六个具体的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第七部分进行了全文的总结。

文章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两种宇宙观,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其次,文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第二部分介绍矛盾的普遍性。作者认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一部分主要表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作者认为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某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而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矛盾特殊性的理论,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二者相互区别、相互联结又相互转化。

第四部分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

第五部分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这也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第六部分讲述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而且作者明确指出: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也表明这两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

第七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事物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

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他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加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犯错误。

当时,这一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的发展,统一全党思想。破击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是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使全党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即抗日压倒一切,成为主要任务。也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时值今日,在当今系统科学蓬勃兴起的时代背景下,唯物辩证法尤其是矛盾论与系统科学的冲突也在所难免,而矛盾论的世界解释也日显窘迫的。但试图对原有的正统解释抱残守缺而一味对系统科学进行贬斥的态度固然是不可取的,并且对两种不同的理论解释体系采取折中或调和的解决办法亦不正确。我认为只有立足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对旧的理论进行选择性的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实质性的转变。

一、塑造出比矛盾统一体更为基本和合理的概念。矛盾统一体概念的形成及其矛盾分析方法所依赖的“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实质上是西方近代科学所一直依赖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即将整体还原成可能分割的组成部分的行为以求得因果解释。这种思想认为,无论多么复杂的现象,都可以被分解成一些孤立的因果关系,而这些孤立的因果关系的综合就构成了对该现象本身的解释。但是,当现代科学进步到了要作精细的观察,要对有机联系的复杂性现象进行解释时,这种方式便失效了。

二、注重整体性思维和系统分析法。当今世界存在着各种形式和类型的世界解释理论。从形式上看,有牛顿的经典科学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体系,系统论以及以系统论为基础的一系列自组织理论或者说复杂性科学等;而从类型上来看,经典科学的世界解释是一种机械论的、分析的还原论的解释模式,唯物辩证法和系统哲学则是以整体性思维为基础的解释模式。面对如上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解释体系,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整合,毕竟对同一事物、现象和过程只能适宜用一种理论去进行解释。尽管唯物辩证法与系统哲学这两种解释体系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但由于二者之间在对世界进行整体性把握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可以用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去实现各种理论体系的整合。

三、维持作为哲学信条的世界统一性。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长期以来将世界分割成精神与物质、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并进行分别研究的二元论观点和还原论的分析思维方式并不利于对世界的整体性把握。

四、实现科学与哲学的融合。长期以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研究一直处于一种将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分割对垒的境地,并进而形成科学与哲学之间弥久愈深的鸿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虽然在原则上确立了将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道路,但是却一直缺乏一种良好的运行机制,从而在实践上并不成功。

读过《矛盾论》,确实会有点不同的体会,毕竟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的都是矛盾,但《矛盾论》是一个时代产物,也有其自身的局限,为了适应现实社会,必须对其进行发展与创新。

第二篇:《矛盾论》读书报告

学习毛泽东《矛盾论》读书报告

【摘要】《矛盾论》是毛泽东论述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著作。它在理论上系统地阐发了对立统一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概括了矛盾精髓问题。矛盾论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和理论价值。对于个人生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矛盾论,唯物辩证法

《矛盾论》是毛泽东于1937年8月继《实践论》之后,为同一目的,即主要为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这篇著作和《实践论》一起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成熟和系统化的主要标志。《矛盾论》是毛泽东论述唯物辩证法的一篇最重要的著作。时至今日,《矛盾论》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习这一著作。

一. 矛盾论的基本内容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要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必须弄懂一些基本问题: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1.两种宇宙观

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和形而上学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理论论证证明,由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唯物辩证法理论是观察分析解决矛盾的基本观念。2.矛盾的普遍性

这一部分讲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著矛盾,差异就是矛盾。新过程的发生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3.矛盾的特殊性

这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对应,讲矛盾的特殊性和绝对性。是为唯物辩证法的关键,是教条主义者搞不懂的地方。

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要关注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由于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也即是思想,是绝对的。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4.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这一部分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化,也是对矛盾解决方法的探讨。

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5.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这部分提到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前文的对当前主要矛盾进行分析之后的对解决方案的分析。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由于一定的条件才构成了矛盾的同一性,所以说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6.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这部分是对第五部分矛盾斗争性的细化,也是对探讨矛盾的解决方法的进一

步说明。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防止将矛盾斗争性扩大化,之后则具体阐述了对各种矛盾斗争的认识及解决方案的思考。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决定了矛盾的斗争形式不同。过火的斗争显然是不适当的,党会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充分的觉悟机会。然而,若犯错误的人坚持错误,并一错再错,那么这种矛盾会发展成为对抗性矛盾的可能性则会变的相当大。这是对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的一种警告。7.结论

总结了全文的内容。首先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法则。接着指出矛盾的特点,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性与斗争性,主要矛盾与矛盾的各个方面。最后针对中国革命实际和党的建设问题总结处理矛盾的方法。

二. 《矛盾论》的意义

毛泽东的《矛盾论》不是对这些十分复杂和困难的问题作细致的哲学分析,而是更多地从理论上阐明革命事件本身和把这些原则运用于实践。毛泽东当时的批评基本上是针对所谓的教条主义者。虽然这是毛泽东写这篇著作的基本意图,但必须强调指出,在这篇著作里,卓越的辩证家、无与伦比的革命实践家和战略家的思想是十分明显的,这对于中国当时来说,不仅是首要的和最重要的,而且是最迫切的问题。

不言而喻,毛泽东的《矛盾论》是论述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规律——“对立而统一”的规律的著作。读了《矛盾论》,我首先感到的是,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及《实践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向前推进了一步。它不仅仅是马列主义哲学具体应用于中国革命的特殊实际,并具有中华民族的形式,而且还具有国际意义。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专心思索而创造出来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马列主义理论基础的辩证唯物论,也大大前进了一步。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开始提出,列宁进一步加以明确的重要思想。毛泽东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根本规律。《矛盾论》从一切事物内部无不包含矛盾,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这一根本观点出发,分析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即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就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并强调不懂得精髓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关于矛盾精髓问题的提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毛泽东在阐述对立统一规律时,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他以矛盾的普遍性为指导,从物质运动的形式、各个运动形式的发展过程阶段,以及过程和阶段的矛盾的诸方面,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建立了一

个分析矛盾特殊性的逻辑结构,这个逻辑结构体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一致性。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不断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高度重视唯物辩证法,尤其是对立统一规律。这个问题的形成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革命所要解决的矛盾的复杂性决定的。二是批判党内教条主义的需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把马列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只知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只言片语,根本否认中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不懂得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鉴于上述两点,毛泽东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要把革命引向胜利,就一刻也离不开对中国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和正确解决,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提供了我们认识和解决错综复杂矛盾的锐利武器。

毛泽东的《矛盾论》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完善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矛盾论》中所揭示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也被应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并对中国革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 年12月)一书中指出,“我们的战争是革命的战争,我们的革命战争是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度里行的。因此,我们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他明确提出研究战争要着眼于其特点及其发展,要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必须注意时间、地域和性质这三个环节。毛泽东就是这样一步步地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革命战争中,并为革命战争的过程所证实,形成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壮丽奇观。

三.《矛盾论》的哲学特征

我们谈论毛泽东的《矛盾论》的哲学特征,总的来说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毛泽东的《矛盾论》的意义不只在于它的理论意义更在于它集中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斗争经验,结合了本民族的思想,对中国民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简而言之,这就是哲学家的群众化和民族化。纵使哲学的一般内容是正确的,也要批判地摄取本国的民族的思想、智慧,与其结合起来。倘若哲学没有民族的表现形式,它就不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不能真正与我们血肉相连。毛泽东在其著作里反复强调要学习群众的智慧和语言,批判继承从孔子到孙中山的历史遗产,而毛泽东本身就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同时他在哲学论文里,也引用了可以成为群众智慧洁净的言语,并巧妙地引用了《水浒传》、《孙子》等著作。著作中贯穿着对中国思想遗产的深入继承。即哲学同本国革命理论结合,哲学贯穿于以解放为目标的经常的斗争中,哲学同民族的智慧相结合,这就是毛泽东哲学的第一个特点。

其二,毛泽东的《矛盾论》并不像某些学者认为的是对苏联教科书体系的简

单重复与搬用,毛泽东的《矛盾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即彻底地打破了对辩证法的教条主义的理解。详而言之,认识的总方针应该是艰苦地研究具体事物,而不是硬套公式,否定了“不同矛盾要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工时注意。事实上,毛泽东在理论上创造了克服一切公式主义并符合于负责的客观世界的辩证法。毛泽东的《矛盾论》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的新的理论财富。

四. 《矛盾论》对我的启发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矛盾的存在,然后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正确对待学业上的矛盾。首先就是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应该对在学习中可能遇着困难和问题早做思想准备,是在矛盾面前尽量做到冷静、从容,站在相对较高角度分析问题。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现一些错误。其次,必须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因此,必须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即找出当前工作中的重点;明确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明确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各科任务繁多,科研压力大,感到无从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学习重点,从而在不断涌现的矛盾和永远也“做不完”的任务面前感到疑惑,以至被动应付,身心感到疲惫;有时遇着重大学业抉择问题或困难,感到绝望,以为不可能解决了,不懂得矛盾运动变化的绝对性,不知道任何矛盾肯定会向前发展变化的这一规律,更不能抓住有效的时机、作出有效的反应和行动。因此,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学业上的矛盾是做好学习的前提。

第二,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当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生活在矛盾当中,生活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从幼稚到老成,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有、得意与失意、健康与病痛等等,这些都逃脱不了矛盾观、发展观所揭示的必然规律。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顺心或不顺心的事,或者身处顺境或逆境,都应该正确对待。在个人修养上,特别是在对待财富、名利上,要努力做到宠辱不惊,去留随意。懂得人生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并不表示我们应该在人生矛盾运

动中无所作为,消极对待。在对待学习、工作和人生的价值上,我们应在矛盾斗争中,时刻注意保持昂扬的斗志,积极把握主动权,使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从各方面不断丰富提高自己,努力工作,使自己的人生矛盾运动向高层次发展,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99-304页:人民出版社.1991 [2] 许全兴,陈葆华,冯国瑞,《国外毛泽东思想研究文选》:中共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7

第三篇:《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对矛盾论的认识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理论的重大发展。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帮助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在《矛盾论》里,毛泽东强调斗争性的绝对性与同一性的相对性,从理论上看,斗争是手段,同一是斗争的目的与归宿;从历史上看,在人类发展的漫长的历史中,同一性是长期起主导作用的东西,否则,人类的文明就不复存在;从现实来看,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里,更要着力挖掘同一性中的各种积极的要素,以促进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本人根据阅读时出现的问题,查找相关文献和资料,不由的想提出自己的看法,不是对著作的怀疑,而是希望更好的学习。

提出疑问并予以解答

书中毛泽东指出:斗争性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句话对么?

不完全正确,矛盾的斗争性所以能够存在,必须依托于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即矛盾对立的双方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换句话来说,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有以下三种情况:其一,它存在于旧的矛盾的统一体中;其二,它存在于旧的矛盾统一体向新的矛盾统一体的过渡状态中;其三,它存在于新的矛盾的统一体中。而所谓“过渡状态”是指旧的矛盾统一体向新的矛盾统一体的转化过程。这就是说,矛盾的斗争性始终都是与矛盾的同一性相依为命、须臾不离的。

《毛泽东选集》中也指出过:原来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若没有和它作对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没有生,死就不见;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由此必然引出的结论是:矛盾的对立或斗争所以得以实现,必须以矛盾的统一体为前提,无此前提或载体,矛盾的对立与斗争就不复存在。所以,毛泽东总结说:“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拿列宁的话说:‘在相对的东西里面有着绝对的东西’。”既然如此,怎么能说相对性的东西里没有绝对性呢?再者,现实中的情况也有力地说明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对与绝对的对立统一这一事实。

既然同一性与斗争性都是绝对、相对的对立统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为什么只强调斗争的绝对性呢?

这里,除了受到列宁的有关思想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与毛泽东所处的历史条件有关联。众所周知,从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开始,他面临的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期:辛亥革命的失败,保皇派的企图复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很快投入了革命的武装斗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强调、突出矛盾的斗争性,就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了。但即使如此,毛泽东也没有忘记对矛盾同一性的运用,统一战线的建立、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证明,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同一性在大多数场合都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这是因为:从理论上说,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对称的。矛盾对立面的斗争不是目的而是段,或者通过斗争用以破坏旧的同一,或者通过斗争用以巩固和维护新的同一。矛盾对立面的同一性就不同了,它是矛盾斗争性的目的或归宿,是事物或社会得以稳定、发展、繁荣的根本要素。从人类发展史说,一个社会要取得长期稳定并走向全面繁荣,绝不是靠采用斗争的手段,当然更不是靠频繁的残酷战争来实现的,而是靠必的妥协,如实行开明的政策,减轻劳动者的税赋,即缓解矛盾,应用矛盾同一性来实现的。单纯地、长时间地使用战争或暴力,不会使社会赢得进步,反而会使社会倒退,非洲许多部落无休无止的暴力冲突,美国对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不但没有给他们带来安宁,而且降低了他们原有的生活水平,使其陷入了更加贫困与混乱中。当然,这不是说同一性起主导作用的历史时期,就不存在斗争性了,只不过这种斗争性要服从于同一性的需要而已。

和谐社会与矛盾论(小感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丰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丰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 而毛泽尔的《矛盾论》,伞面系统地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深刻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理论的重大发展,对于我们正确处理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和谐社会是有冲突的社会。毛泽尔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奉法则。”矛盾规律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始终都存在着矛盾。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还指出,同一性和斗争性足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和谐社会奉身就是作为一种矛盾存在的状态。但是这种统一状态足动态的、变化的,而不是僵死的、凝固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实现了和谐,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需

要再去解决。正是在矛盾不断出现、又小断解决的过程巾,整个社会才始终处于一种健康、良好、稳定的发展状态。

结论

虽然对《矛盾论》有着种种疑惑,但是其也的确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更准确的说,是提供了一个切入点:凡事你都可以从文中找到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点或两个方面,也就是矛盾的双方,下一步就是区别轻重缓急,推动矛盾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化。缓急是从时间上讲矛盾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工作重点也要随着调整。考虑到大千世界、人生百态,我们无不时时处处面对矛盾和矛盾的运动。《矛盾论》能够给我们指明一条解决问题的路径,一个切入点,这让我由衷地感到毛泽东同志的高明与《矛盾论》的精彩。

第四篇:《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通过老师介绍,我阅读并学习了毛主席所著的《矛盾论》,读后我明白了在延安时期,毛主席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终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使党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得以发扬光大。

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六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使我从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

作者从七个方面来论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一部分介绍了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并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第四部分讲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作者在这一部分的最后一段说明了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跟研究矛盾特殊性的关系。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第七部分作者进行了总结: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又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读过《矛盾论》,有很多新的体会,毕竟现实世界中无处不在的都是矛盾,但《矛盾论》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毛主席根据当时的社会实际所做的阐述。所以,要想适应现实社会,必须对其进行发展与创新。

第五篇: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的代表著作。这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历史背景:《矛盾论》原是1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所讲的《辩证法唯物论》的第三章第一节,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主要内容: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书中第一部分提出了两种宇宙观,批判了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肯定了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性。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形而上学会告诉我们是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等外部条件导致了这个国家现有的发展局面。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则是:这个国家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原因,地理、气候等外部条件只是次要因素,而且必须联系到国家的内部矛盾才能起作用。

显然,前者形而上学的观点是片面的,后者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更全面合理,更能够解释一国的发展。

我认为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个人的发展是有极大益处的。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我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首先应该抓住内部矛盾,就是想想自身存在的因素,或好或坏,再以此作为克服困难与挫折的主要依据,外部因素只是占次要地位。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们不该怨天尤人,毕竟外部环境的因素并不能轻易靠我们个人的力量就能改变的。我们每个人有能力改变的就只有我们自己本身。

在书中的第五部分谈到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矛盾的各方面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但同时矛盾的各方面又是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的。有了丑作为对比,我们才看到了美。没有生,也就不存在死了。“没有 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

矛盾的双方是可以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一个人可以是健康的,也可以是生病的,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本身存在着健康与疾病这矛盾的双方。而这矛盾的双方总在不断的斗争中,双方的消长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当健康因素随着量的增加压倒疾病因素时,人就表现为健康的状态,但同时是有疾病的因素潜伏的。反之,当疾病因素的量不断增加至压倒健康因素时,人就生病了,但同样此时的人内部也是有健康因素潜在的,只要稍加调理,健康在数量上就压倒疾病,这样人又会再一次质变,恢复成健康的了。

书中还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为什么鸡蛋能够转化为鸡子,而石头就不能转化为鸡子呢?为什么战争与和平有同一性,而战争与石头却没有同一性呢?为什么人能生人不能生出其他的东西呢?没有别的,就是因为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的条件之下。缺乏一定的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的同一性。”

“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结语:

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必须通过唯物辩证法。我们应该全面地认识事物,认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只有通过唯物辩证法,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认识矛盾。

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而不同的事物又有不同的矛盾。在复杂的事物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起主要作用,此为主要矛盾。每一种矛盾存在着多个方面,而必有一个方面起主导作用,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必定是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但是矛盾的双方又可以存在与同一事物中,在斗争中此消彼长的时候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此为矛盾的同一性。

学习《矛盾论》,有助于我们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以正确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有效地把握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但同时我们应该明白到解决不同的矛盾需要不同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切教条主义。

下载《矛盾论》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矛盾论》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摘要:《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重要的哲学著作。主要是为......

    读书报告:矛盾论

    《矛盾论》读书报告 毛泽东在其《矛盾论》作者即前言开宗明义:“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该书论述了作者对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及其核心......

    读书报告(矛盾论)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14304120 莫恺 读书,使我们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王旭鹏201620038 《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重要的哲学著......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读书报告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的代表著作。这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

    矛盾论读书报告(精选五篇)

    《矛盾论》读书报告 苏文(09344026,地理科学) 《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作者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该书运用唯......

    《实践论》和《矛盾论》读书报告

    《实践论》和《矛盾论》读书笔记 毛泽东于1937年先后写成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两篇文章都是为了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

    《矛盾论》读书心得

    《矛盾论》读书心得 《矛盾论》读书心得一:“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在其著作《矛盾论》的开头这样写道。那么,具体该怎样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