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绪东浅谈农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几点思考
浅谈农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几点思考
商南县城关第三小学 张绪东
摘 要:要在农村小学搞好校园足球运动必须根据实际克服困难发挥优势,上下齐心,师生协力,全面普及,持之以恒。要不断加强小学生足球技术训练,丰富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高度重视、科学管理校园足球运动,激发小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积极培训教练和训练足球运动员,努力形成足球特色农村小校。校园足球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督导,全面推进,使其健康平稳发展。关键词:农村小学 校园足球 发展
一、农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困难和优势
2014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就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中,强调“在全国大中小学要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最近颁布的《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再次明确指出:“要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推进校园足球普及;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2015年,我县小学也迎来了校园足球运动的盛大开幕,这是教育体育事业的大好事,它将会成就一批爱好足球运动的小学生的足球梦想。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其困难在于,一是缺场地,二是缺人才,三是缺环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人才。学校的体育教师和管理层应懂得足球,要按照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来逐步培养青少年对于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体育教师的足球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校园足球开展的水平。当今农村小学专业体育教师就缺编,足球专业体育教师更是凤 毛麟角。所以,广泛培养校园足球教练势在必行。足球场地、器材是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硬件条件,一个学校要正常开展足球运动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场地、器材作保证。目前,有场地有器材的农村小学是少之又少。值得庆幸的是我校有新建的人工草坪足球场地,且符合五人制足球比赛的场地要求,学校也购置了全套的足球培训器材,这为我校足球运动的开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一般所处地方经济不发达,交通信息落后,很少能看到成年人踢足球。人们对足球运动比较陌生,更别说亲自去观看一场现场足球赛了,很多小学生更是从未接触过足球。家长们也都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踢球会耽误学习时间,这样的情况在农村小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踢足球容易受伤这也是家长不太支持孩子参加足球运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校学生在假期足球训练中就有家长反对,一位家长说孩子身小体弱不宜踢球,另一个家长只对孩子补习语数英等文化课感兴趣,绝对不允许孩子踢没用的足球。学校只有广泛开展足球运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才能不断改变一些家长的偏激观念,让一些家长明白孩子是否踢球与他的学习好坏并无多大关联。足球运动很适合在农村小学开展和普及,它比其它的球类运动更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首先,虽然没有正规场地,但只要有一个足球,有一块较为平坦的地面,学生就可以进行练习或者比赛。没有球门,也可以用一些物体做标示来替代。其次,小学生参加的一般性的足球活动或比赛,并不需要多么优秀的运动技术和体能,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球技术、战术和简单的规则就可以进行,而且上场的学生 人数可多可少,比赛的时间也可长可短。如:可以利用篮球场地,进行三对三、四对四等小型比赛。平时也可以练习足球的传球、运球、射门等练习。其三,农村学生生活条件较为清苦,这赋予了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能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些都是足球运动所必须的心理素质,这也是农村小学开展足球运动的一个不可小看的优势。
二、农村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的途径和方法
1、学校重视是前提
搞好校园足球活动,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应将校园足球运动纳入管理制度的保障之中,从而使全体师生重视并喜爱足球运动。学校领导对足球运动的重视程度是直接影响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再者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也要得到保障,这有利于调动他们参与和组织校园足球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不断改进校园足球的管理和考评制度,从根本上保证校园足球运动的顺利开展。
2、课程管理是保证
将校园足球运动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我校在今年的体育课教学中,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教学课程目标认真落实,要求体育教师上好每节足球课。在进行有关足球内容的教学中,注重提升学生的足球技术和体育修养。在足球技术、战术学习和足球比赛的过程中,一方面倡导和发扬团结拼搏、努力进取、相互协作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足球比赛的各种规则,做到按照规范文明踢球。
3、教练培训是保障
足球运动教练是促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关键所在,一些农村小学 因缺乏足球技术人才致使足球运动无法开展。因此,应更多的组织实施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安排他们外出观摩和交流,使他们不断学习并提高足球运动技术水平。今年八月,我校安排了两名体育教师参加了县教体局组织的足球教练培训,使我们由不懂足球过渡到知道了如何做一名小学足球教练。当然,足球教练的训练水平也要随着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不断得到提升。还可以聘请专业足球教练到学校对体育教师进行足球技术指导和强化训练小学生足球队,这也是提高农村小学校足球队员技术的最有效方法。我校学生足球队在体育教师的教学基础上,还特别聘请了校外教练对我校的足球队员进行训练,训练效果十分明显。
4、重视足球文化建设
学校应通过各种媒体多种渠道加强宣传足球文化,以促进学生、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的足球意识文化的形成和提高。充分调动学生及其家长、学校教师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课余、节假日等时间积极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使学生在校园足球运动中学到足球知识、足球技术及体育相关技能等素质,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形成敢与他人竞争的能力。
5、搞好课内课外结合
学校要组织开展校园足球社团活动。在搞好足球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指导和安排好学生的课余足球运动的锻炼,让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有关足球的技术战术,在课余体育锻炼中得以演练和提高。体育教师不必拘泥于正规比赛场地、规则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对传统 的足球教材进行加工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农村小学的设施条件和足球技术水平,要更能调动小学生的足球运动兴趣,从而大幅度提高足球的普及率。
6、积极组织足球比赛
要做到足球教学和比赛相结合,以比赛为动力,调动学生练习足球的热情。如:学校可以设置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对抗赛、学校之间的邀请赛等。还可以设置足球个人技术如颠球、射门、足球游戏等一些专项的比赛等。
三、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要加强对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督导
校长是校园足球运动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足球运动管理思想是否正确,措施是否得力,直接决定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的成功与否。体育教师是校园足球的直接实施者,体育教师的足球训练能力决定了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水平。学校要定期安排体育教师进行足球培训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足球知识,提高他们的足球技能和组织能力。要加强足球方面的研讨、观摩、交流等,在诸多活动中不断借鉴并提高校园足球训练水平。
2、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校园足球运动
开展校园足球运动,不能只局限于校园足球队,要面向全体学生。只要是在校学生,每个人都有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来的机会。课堂教学中对每个学生都要进行足球技术的指导。组建校园足球社团,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足球兴趣。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兴趣差异性,因 此学校在体育活动的组织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不可一刀切,强制学生必须练足球或绝对不能练足球等。
3、开展校园足球运动要从实际出发
做任何事情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成功,开展校园足球也是一样,学校必须着眼于实际,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开展工作,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开展校园足球运动,简单点讲,就是要让学生有足球踢,有时间踢,有人领着踢。在踢球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踢足球的乐趣,领悟到足球运动背后的育人道理。学校在长期的足球运动实践中,要不断积淀属于本校的足球文化。4.校园足球运动不能替代体育课
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就是以足球为载体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心智,强健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奋斗精神,进而提高我国足球竞技水平,改变大国足球形象。开展校园足球要以体育教育为主线,以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为指导,要遵循教育规律,不能破坏课程的生态平衡。体育课包含许多内容,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身体的锻炼有着不同的作用。所以,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要具有兼容性,不能以校园足球运动代替体育课程教学。
总之,要想提高我国足球的整体运动水平,只有从校园足球的广泛普及和推广着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努力搞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让校园足球运动在农村小学蓬勃发展。
1、李小伟.通过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为校园足球打下基础[J].2、吴美玉.影响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及对策[J].
第二篇:高等院校如何参与小学校园足球运动
足球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发展和振兴足球,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培育体育文化、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体育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足球曾在亚洲取得良好成绩,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探索发展职业足球,改革一度带来活力,但由于对足球的价值和规律认识不足,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组织管理体制落后,人才匮乏,监管缺失,导致足球发展的社会基础薄弱,行业风气和竞赛秩序混乱,运动成绩持续下滑。[1]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指出,要发挥足球育人功能,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增强家长、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让更多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学生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2]
高校作为校园足球开展的塔尖,更应该体现高校在校园足球发展中的优势,参与到小学校园足球发展。
高等院校参与小学校园足球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一、师资优势
高校的体育教师中,基本上都会有高校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的足球方向的教师以及高水平足球教练员,有的还有国家队、职业队、专业队的退役运动员与教练。他们多年从事专业的足球训练与培训、教学工作,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不乏很多全国知名的足球方面的专家、学者,国字号球队、职业队、职业队梯队教练。这就为高校参与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研优势
高校与小学相比,有着明显的科研优势,浓厚的科研氛围和相对齐全、先进的科研设施。高校每年有很多科研论文都是围绕青少年足球训练、比赛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的,其内容包含身体素质、训练心理、生理、方法、技战术、数据统计、疲劳恢复、青少年足球队建设发展等方面。
三、场地设施优势
场地和设施是开展足球运动的硬件条件。
[4]各个高校都有标准的足球场,绝大部分高校也不止一块足球场地,有的高等体育院校和有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还有多块标准专业的足球场,还有配套的体育馆,大型健身房,以及一些联合、辅助训练器械、多媒体等设施。可以充分地保障足球训练、比赛的技战术、身体素质训练。
四、信息优势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要想更好地发展校园足球,就要不断更新获取当下有益于校园足球发展的大量信息。高校具有资料多、信息面宽、对外交流频繁等特点。信息、知识更新较快,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甚至还有高校有专门的情报学专业,这些都能很好地加强情报的收集和研究工作,也便于教师、教练员的知识、情报的获取和及时更新。使他们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开拓自己的视野,更好地为参与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训练、比赛、建设、发展服务。
既然高校有发展校园足球的优势,而小学又面临着校园足球比较薄弱的困境,那么高校就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小学发展其校园足球。首先,开展辐射布点,以高校为中心,辐射附近、周边小学参与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就目前开展情况来,看各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指派优秀的教师、教练员、高水平运动员学生参与周边小学的足球队的组建、训练、比赛工作,为本校的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足球教练员培训。
第二,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为周边小学编写相关足球训练教程和制订训练计划,使小学校园足球的发展可以有丰富的训练内容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以保证其足球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第三,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为场地紧张或场地不达标的小学足球队提供优质的场地设备资源,让参与足球训练的足球队员感受更好的足球场地设备、资源与氛围,优秀的足球场地可以保障足球队员的身体健康,使其不会因为场地的问题在训练或比赛中受到伤害,并且优秀的场地设备和资源还对足球队员提高自身的足球技战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日后在足球标准场地中比赛与训练能更快更好地适应。
第四,定期为参与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的学校提供、组织比赛的机会。足球运动要通过比赛才能检验训练效果,定期为小学组织比赛,可以发现训练中的不足,并在以后的训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比赛也可以增强队员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参与学校之间也可以进行友好的交流。
第五,有高水平足球队的高校应该在参与校园足球的小学进行表演、友谊赛,或者是邀请小学生观看本校参加的高校足球联赛,使其感受足球运动的魅力,从而使更多的小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当中。
综上所述,以上措施若得以在小学校园足球运动中充分实施,会在高校和小学之间建立一个双赢的局面。高校可以以此真正建立起后备足球人才培养的计划,小学校园足球队员也可以扩宽自己的升学途径。高校除了对足球运动的基础性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会更多的取得来自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等的大力支持。在使我国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得到有效落实的过程中,也会使更多青少年学生热爱足球、享受足球、充分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感受到足球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第三篇:关于校园足球运动开展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足球运动开展情况的社会调查报告
云南楚雄第一中学:
胡安康 金洪斌 王伊帆 张恒 武晓宇
足球运动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运动,足球在学校的开展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是一项具有很好锻炼价值的体育项目。早在建国之初,我国就把足球项目列入了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直到现在足球仍然是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足球颠球和运球分别列入了中小学测试题目,足球还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点开展项目。
足球运动虽然深受青少年学生喜爱,在学校也有广泛的影响和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足球活动在学校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如其他许多体育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等。以学校为基础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校园足球运动技术水平更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还需要广大教育、体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
2009年,“校园足球”活动来到楚雄,各中小学都陆陆续续开展起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有以下几个目的,其一是我国的足球现状所决定的,开展校园足球,在普及的基础上,做好足球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校园足球被寄予了振兴足球的希望。其二则是为那些热爱足球而又没有条件的学生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在学校当中开展足球活动,让学生们了解足球的知识,提高一个水准,拓展一些视野,掌握一门技能。因为足球运动是一项具有德育功能的体育运动。首先,足球运动是集体项目,只有运动员在场上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才能完成比赛并取得理想的成绩,因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念。足球运动又是同场对抗性项目,激烈的对抗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拼搏、奋进的意志品质。足球运动的比赛时间长达90分钟甚至更长,需要良好的体力和耐力,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另外,足球运动还能够教会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方,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次,足球运动具有智育功能。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要综合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对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以及人和球的快速运动做出分析判断,并在短时间内完成动作,因而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思维敏捷性,提高人的观察能力和时空感知能力。另外,通过反复训练,运动记忆不断发展,技能分析评价能力不断提高,进而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曾讲到:“厚自养炼多少妙,养生有术文思涌。”很好地阐述了健康与智力可以相互促进的道理。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我毕生热爱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或许更热爱体力劳动。当手脑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愉快,我衷心希望青年们能够沿着这条唯一能保证人类幸福的道路继续前进”他所说的道路,就是体育与智育的结合。再次,足球还具有美育功能。运动员在足球场上的技术动作是临场发挥的,很多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堪称艺术,观看高水平的足球比赛实际上是在享受足球运动的魅力。所以,观看足球比赛,开展足球运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运动的审美能力。
对于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学生,使他们通过这项活动在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参与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教师不仅关心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足球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关心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校园足球联赛开展的过程中对年龄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严禁以大打小的情况发生,一经发现则严厉处罚。这不仅是为比赛的公平和小球员的安全考虑,也是为了让校园足球活动不过于竞技化、锦标化。
开展校园足球对我国足球人口的普及具有重大意义。据我所知,近14亿人口中,青少年约有2亿7千万,可在中国足协注册的青少年球员只有1万多人。也就是说中国的青少年在近2万个人中才有一个人经常参加正规的训练和比赛。俄罗斯有1.45亿人,注册球员是150万人,土耳其人口6763万,注册球员55万,德国人口8210万,注册球员63万,西班牙4050万人口,注册球员67.5万人,拥有足球人口数量的多少,很多时候会决定你在足球世界中的地位,因为没有数量的保证,绝对不可能出现质的飞跃。
校园足球项目开展的这几年时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收到了一些成效。作为这个项目的参与者,我从中学习到许多东西。在训练中,我学到了坚持,在比赛中,我学会了拼搏,在和队友的相处之中,我学会了团结。在学校中,足球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多的同学参与进入这项活动中,并从中获得了快乐,学到了技能,感受到了足球带给我们的坚忍不拔、团结合作、努力拼搏的精神。其中,还有一些同学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校园足球不断深入我们身边的同时,足球在各学校不断发展。通过各种格各样的指导员培训班,逐渐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指导员,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足球节活动,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小选手。老师和同学对足球的看法和认识逐渐地在改变,足球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被较好的协调,随着女足进入校园,女生们也喜欢上了足球,更推动了校园足球的发展。
在校园足球的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如与文化教育有矛盾、学校体育场地、教师队伍、经费保障等问题。由于对学生的评价偏重于学习成绩,足球等体育项目不能直接地影响学生评价,也导致了一些同学不愿参与其中,使长时间以来青少年身体素质连续下降。
在参与的过程中,除了上述问题,我认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训练时间太少,只有每天放学后的一个小时左右,我想能否在部分体育课和活动课也组织足球运动,让每一个同学都能了解、都能参与,同时也延长了训练时间。
我认为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是为了让学生们在全面的成长当中,自己能够有所收获,将来不一定要成为足球明星。是要让学生在锻炼当中受益,全面的成长。不能把学校足球单纯认为是足球后备,推广这个运动,是为了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快乐,锻炼好身体。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应该能面对更高的挑战。
运动赋予我们团队精神,纪律性、乐观豁达的态度、一定的领导能力、正确面对输赢的方式以及自信自强的品质。同时,足球又是一项美丽的运动它是能力和运气、理性和非理性、个人和集体的魔幻组合,是自由和服从、独立和受限制、创造性和纪律性的魔幻组合。它介于游戏和战斗、技能和体能、艺术和体育、天才和勤奋之间,是一项独具意义的运动。“校园足球”为我们参与足球、享受足球的乐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让无数的中小学生爱上了足球。
校园足球是一项青少年广泛参与的活动,它让无数青少年会到体育的阳光、足球的快乐,它是中国“草根”足球活动中具有最广泛基础的一项,也是唯一获世界性大家的一项活动。它的真正主题不是竞技,而是参与。“阳光体育,快乐足球”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题。最后,祝愿校园足球活动的明天更美好。
第四篇: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现代足球运动的意义已不仅限于体育与游戏的范畴,挖掘它对社会,对人的价值,能使学生在足球运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的启示和熏陶。本文通过调查榆林市中学足球开展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榆林市榆阳区中学足球运动发展对策,为榆林市榆阳区中学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 足球 现状 对策
开展中学场地足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也是调节学习和生活的好方式;参与足球运动,体验成功,经历失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调查发现,榆林市榆阳区中学生很少参与这一运动。本文揭示榆林市榆阳区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滞后的原因,并提出发展对策,为 推动榆林市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帮助。1.研究对象
榆林市第一中学分校、榆林市第六中学、榆林第七中学、榆林市第十二中学、苏州中学的中学生、家长、体育教师,以及各中学学校领导、榆林市体委和教委等。
1.2研究方法。
本文从研究目的出发,主要采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通过QQ、电话联系足球方面体育局领导和足球教练员、体育老师,获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1.2.2 数据统计法。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假设检验,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1.2.3 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论文、期刊和走访查找相关的书籍、文件,全面了解本研究的前沿动态。
1.2.4 比较分析法。通过文献资料,对榆林市榆阳区中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和其他周边地区以及外国中学校园足球进行对比和分析,比较双方优缺点。为改善我区足球提供借鉴。1.2.5 问卷调查法。通过研究制定教练员问卷和家长、学生问卷。走访榆林市榆阳区体育管理部门、中学的足球教练员以及在本研究领域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足球爱好者,发放问卷一百份,收回有效97份回收率达97%。“制定了影响榆林市榆阳区中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因素的调查问卷”。
2.结果与分析
2.1 榆林市各中学足球发展的现状
2.1.1 各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硬件设施。虽然榆林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投入到学校体育中的消费极为有限,体育场地设施缺乏。目前,榆林市榆阳区各中学足球运动的主要活动场所匮乏,器材短缺,专业教师匮乏,制约了足球的发展,这一矛盾可能将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场地、器材设备是学校开展足球运动的最基本条件,如此差的条件给学校足球运动的发展带来了困难,从而有的学校无法完成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由此可见场地器材设备严重阻碍了榆林市榆阳区中学足球运动的开展。
2.1.2 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态度现状。现在处于中 学阶段的学生,家长和学校一直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文化课知
识,忽视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价值,尤其是足球运动。调查中显 示,仅有18%学生家长支持该项运动,只有30%的学校重视该项运 动。由此可见,榆林市足球运动在中学不被家长和学校重视。这也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学校园足球的开展。
2.1.3 榆林市中学学生足球课外活动开展现状。相对于周围各省 市中学校园足球,榆林市中学校园足球更是发展落后。目前榆林市 中学校园足球运动没有了一定的足球文化基础。根据调查统计:近十年,榆林市没有举行过正式的中学生足球比赛。只有少数的有学 生自发组织的足球比赛,主要为业余爱好性质,规范程度较低,基 本处自发状态。这在一定程度影响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调查显 示:有14%的学生非常了解足球运动、38%基本了解、有26%有所了 解、22%完全不了解;8%的学生1-2天进行足球运动一次、26%的学 生3-4天一次、17%的学生一周一次、49%的学生没有参与。以上数 据表明,各中学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非常少,这严重影响中学校园 足球的开展,也是今后榆林市需要提高的一方面。
2.1.4 学校、市领导的管理情况。各级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影 响榆林市中学学校足球活动开展的决定因素,被调查的十所学校 中,足球传统项目学校为一所,非传统学校9所,从中可以看出,传统项目学校对足球的比赛场地,经费等投入都高于非传统项目的 学校。训练比赛经费是影响中学足球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结果分析
2.2.1 问卷的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即测量-
再测量,在小范围内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25天以后进行相 同问卷的调查,问卷回收后通过数据统计计算两次问卷的相关系 数,问卷信度较高,调查问卷设计符合调查要求。
2.2.2 比较分析。调查统计表明,榆林市参加足球运动人数和场 地器材设施各项数据都低于上海,这就说明榆林市中学生对足球运 动不感兴趣以及场地器材设施不齐备,也间接反映了榆林市学校领 导和市体委的不重视。这也是榆林市今后需要提高和完善的重点。
2.2.3 制约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因素分析。调查发现制约学生参 与足球运动的因素有不懂规则、没有场地、没有组织比赛等几种,其中不懂足球规则成为阻碍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首要因素。没有相 应的足球场地成为阻碍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第二因素,根据实地调 查,目前榆林市还没有专门的标准中学足球场地,没有组织中学生 足球比赛也是阻碍中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重要因素。组织中学生足 球比赛需要更多人力和物力,比如需要更多的裁判、球门等等。还 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就还不了解中学校园足球的开展和锻炼价值,所以才会有很多的人认为校园足球没有开展的价值、必要。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场地器材设备不足,现有足球专业的教师少。体育教 师的足球专业水平较低受场地器材影响,体育课教材内容安排少主 管领导不够重视,经费有限,造成学校足球竞赛成绩不好课余训练 不能保证全年系统进行,临时抱佛脚,虽然有部分学生喜欢,但项 目无人指导,学校、家长不支持,问卷调查显示,政府、家长和学
校对中学校园足球有参与的热情和条件,专家、管理者和教练员为 榆林市中学足球运动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建议。中学校园 足球具有设备简单、投入少、不受场地、器材、装备限制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榆林市能够为中学校园足 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帮助,有利于推动制足球的在榆林市 的发展壮大。
3.2 建议
3.2.1 从源头抓起。普及和开展校园足球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 足球”希望工程”的中学生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应有更多部门、更多 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更要发挥市足协的职能。有计划、分 步骤地在榆林市各中学进行足球活动推广,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提高中学校园足球运动在中学校园的普及程度。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第一、由市体育管理部门统一部署,各学 校负责落实。安排有经验的教练员定期进行指导,并开设足球兴趣 班。兴趣班实现不收费或象征性收费。第二、对各中学的足球教师 进行专业足球知识培训。提高这部分教师足球的认识和技战术能力 及教授方法。第三、定期组织中学生的足球比赛,扩大影响,增进 校际之间的交流。健全足球业余训练网络,组织足球老教师、教练 员及有能力的志愿者,安排到有关中学,特别是到普通中学去兼职、挂职,帮组普通中学搞好足球活动。多打比赛,通过比赛可以让学 生从中体验到足球带来的快乐,比赛也是提高榆林市足球水平的有 效方法。
3.2.2 加大场馆和设施建设。足球相有场地大,参与人数多等特 点。因此,建设足球场地相对于篮球、排球场地在资金投入和场地 位置的选择上都有一定难度,建议学校、市体委和社会协助修建足 球场地。另外,可在现有的场地的基础上扩建比较规范足球场地
3.2.3 开展教练员培训与交流。足球教练员是足球运动的载体,教练员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直接影响到对足球运动文化的传播 与继承。由榆林市市体育管理部门定期开展足球教练员培训和交流 活动,提高足球教练员的足球知识和技战术水平。从而提高各教练 员的业务素质,使之更好的应用中学校园足球的教学和训练中,从 而加学生对足球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增强他们训练足 球的兴趣。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中学校园足球氛围。
3.2.4 改变学生家长的认知态度。调查显示,有一部分家长反对 自己的孩子去踢足球,因为他们认为踢足球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且也容易受伤。所以我们只有改变家长的观念和态度才能得到他 们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多组织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 提高,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这样可以得到家长认可。
参考文献
[1]朴哲松,张艳芬.中国足球环境问题与对策[j] [2]薛伟,倪宏竹等.浅析中国足球落后的主要原因[j] [3]武军,张信.前夕中国足球现状及教学与训练[j]
本
第五篇: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215535)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徐月明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许多事实证明,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就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则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小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语文课堂教学向校外延伸。学生的课内阅读不可少,但是,真正的源泉来自于课外,因此,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势在必行。然而,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在课改背景下当代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究竟怎样呢?根据语文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对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各年级的全体学生、部分家庭和部分教师进行较广泛的调查,调查重点着眼于小学语文课改背景下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通过这项调查,了解了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方法,以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进一步重视。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够浓厚。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也是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动力。无论从喜欢阅读的人数,还是从阅读的动机看,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但是不够浓厚。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关键是因为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课余时间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还有的原因则是没有认识
第1页
到读书的真正好处,缺乏有益的书籍,没有潜心读书的时间,把课外阅读当成了一种负担等。而调查中也发现,学生之所以对课外阅读有一点兴趣,主要是由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因为小学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非常想了解周围的事物。
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量少面窄。可以说,大部分孩子是读教科书长大的。除此之外,无非是《语文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向学校图书馆和他人借阅的。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拥有的阅读材料更加有限。家长投资买的书,无非是些学习参考书、优秀作文选,真正的文学书、经典名著只局限于部分家庭才有。调查中发现,低年级以色彩亮丽的各种图画书为主,到高年级,则是包罗万象的以文字类为主的课外读物。学生的阅读对象初步呈多样化的状态。我在学校五年级194位学生中做了一次:“你最喜欢读哪一类书?”的问卷调查。选择 A、艺术类的占11.34 %;选择B、文学类的占32.47;选择C、娱乐类的占12.37%;选择D、辅导类的占17.01%;选择E、科普类的占21.64%;选择F、漫画类的占43.2%。调查中可见,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存在偏食行为,错误地认为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致使有43.2%的学生在课外读物的类型选择了漫画类。学生喜欢看的卡通型的漫画书,娱乐性的动画书,还有机器猫、脑筋急转弯等根本没什么意义,纯粹是在浪费孩子们宝贵的时间,而高档次、高质量的文学名著,有借鉴作用的历史书,指导实践的科普书学生涉猎的反而很少。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因而在择书时非常盲目,选择的书目单一;有的盲目听取孩子的建议,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有的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缺乏科学性。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当中去。因此,虽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和数量,但是收效甚微。有的应该精读的书籍不会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书籍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很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纯粹是“读”,没有背诵、摘录等帮助积累的手段,虽然有了大量的阅读,但是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不够明显。由于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课外阅读时盲目择书,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采,学生课外阅读时不会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味地平均用力,造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高耗低效的局面。
二、关于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黄金”
第2页
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就能为将来积蓄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多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有益的书、多背诵一些优秀古今诗文,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语言积累,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其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读书好”;引导学生“好读书”;达到人人“读好书”的境界。结合本次课外阅读的调查,就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1、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是动作的自动化。动作在向习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动力的支持,这动力主要是成功的体验,主要是成功的体验所带给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时,不搞硬性规定,而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另外,阅读兴趣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校创设学生阅读的条件,同时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家庭阅读环境的支持。
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提高,并初步具有了经常性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的提高与经常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为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了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信。
2、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多读,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善于用好教材,带领学生就课文涉及到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延伸拓展,课前鼓励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课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有方向性的选择读物。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
3、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精当,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以上,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年级特点教师要合理安排。要把课外阅读的时间纳入家庭作业总时间数,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将课外阅读的时间渗透进学校,每周有一次中午时间安排课外阅读指导(一个小时)。
4、教师首先要勤于读书。了解目前适合青少年的读物杂志等,了解儿童作家的近
第3页
期作品,可在班级推荐或在校园网上推荐。在推荐课外读物时应加强与课内读物的联系,设立班级图书角,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开发校园网上图书馆,订阅公开发行的少儿杂志、报纸,开通多种渠道让孩子有书可读。
5、要减少课外阅读的功利目的。其实人天生就是爱看书的,只是我们过多地增加了功利目的,才使得读书变成了“苦差使”。在阅读初期,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孩子有成功的满足的感受,不应强调做多少摘抄,写多少读书笔记,可举行“读书会”,让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学校可成立“读书社团”由专门老师指导。通过组织学生观赏名片了解世界名著,通过教师朗读节选作品了解全部作品,通过教师讲故事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每周开设一堂“阅读欣赏课”或“佳作欣赏课”,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开展“一句话新闻演讲活动”;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经典精读”活动;编辑《班级周报》……在活动中检查孩子阅读情况。
6、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建立“大语文”教育观。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影响,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课外阅读的积累。鼓励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形成“书香”的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
三、不断深化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仔细观察农村小学生阅览时可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环画书受欢迎,文学书籍前无人问津,而且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90%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哪怕是几行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三至五年级的孩子熟悉“数码宝贝”、“小燕子”,不知道刘少奇是谁,不晓得赖宁是何人,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由此,对课外阅读进行合理引导已势在必行。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1、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4页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推荐图书要加深教师对书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机动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给五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B、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方式的机动性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C、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生的榜样。美国全国阅读方法研究协会某一校长,就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一实例就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3)、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第5页
(4)、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
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静谧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
2、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A、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B、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三顾茅庐》就可指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了《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总之,要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3)、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教师的指导重点要统一,方式要灵活
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教师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这一点对全体学生要统一。
因学生情趣不一,自学时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如:可以个别指导,可以集体指导,开展讨论会,交流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体会、评论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
第6页
读能力。
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