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4:3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渝水水保〔2005〕45号

2006年1月4日

各区县(自治县、市)水利(水务、农机)局、环境保护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规定,并报请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审查同意,现将修改后的《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从即日起施行。原重庆市水利电力局、市计委、市环境保护局于1998年联合印发的《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止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从事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资源开发、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第三条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分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占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含1万平方米)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下1千平方米以上(含1千平方米)的,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四条 在山区、丘陵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机场港口码头,城镇搬迁,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及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前款之外的房地产、城市建设、企业兴(迁)建、交通、通讯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资源开发项目,必须根据其占地规模编制并在项目开工前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五条 水土保持方案已经批准的开发建设项目如有较大变动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修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内容,并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批。

第六条 根据国家和我市的有关规定,水土保持方案按下列分级审批权限报批:

(一)水利部负责审批中央立项(包括审批、核准、备案,下同)项目中占地在50万平方米以上(含50万平方米)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二)重庆市水利局负责审批中央立项项目中占地50万平方米以下的和市级立项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三)区县(自治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本级立项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以及市级以上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七条 属于审批或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应在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手续前,向有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及申请审批文件。

属于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应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用地许可手续前,向有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及申请审批文件。

第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后,应及时组织论证或指派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并分别在15个工作日、7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返回编报单位修改(注:修改报告时间不计入审批时间)。逾期未批复的,视为确认。

第九条 经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项目业主单位和个人必须全面组织实施,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投产使用。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和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报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产使用。

第十条 由于建设单位不按规定编制、报批水土保持方案或不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措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各级水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审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渎职失职的,由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或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水利局会同重庆市环保局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主题词:水利 水土保持 管理 通知

抄送: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

重庆市水利局办公室 2005年12月31日印

第二篇: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渝水水保〔2005〕45号)

重庆市水利局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

渝水水保〔2005〕45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水利(水务、农机)局、环境保护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的规定,并报请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审查同意,现将修改后的《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从即日起施行。原重庆市水利电力局、市计委、市环境保护局于1998年联合印发的《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二○○五年十二月三十日

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止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从事有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资源开发、生产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第三条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分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占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含1万平方米)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以下1千平方米以上(含1千平方米)的,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四条 在山区、丘陵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工程、机场港口码头,城镇搬迁,开办矿山企业、电力企业及其他大中型工业企业,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前报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前款之外的房地产、城市建设、企业兴(迁)建、交通、通讯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资源开发项目,必须根据其占地规模编制并在项目开工前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五条 水土保持方案已经批准的开发建设项目如有较大变动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修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的内容,并报原审批机关重新审批。

第六条 根据国家和我市的有关规定,水土保持方案按下列分级审批权限报批:

(一)水利部负责审批中央立项(包括审批、核准、备案,下同)项目中占地在50万平方米以上(含50万平方米)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二)重庆市水利局负责审批中央立项项目中占地50万平方米以下的和市级立项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三)区县(自治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本级立项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以及市级以上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七条 属于审批或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应在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或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手续前,向有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及申请审批文件。

属于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业主)应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用地许可手续前,向有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及申请审批文件。

第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后,应及时组织论证或指派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并分别在15个工作日、7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返回编报单位修改(注:修改报告时间不计入审批时间)。逾期未批复的,视为确认。

第九条 经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项目业主单位和个人必须全面组织实施,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投产使用。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和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必须报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产使用。

第十条 由于建设单位不按规定编制、报批水土保持方案或不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措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各级水利、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审查、审批水土保持方案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过程中,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渎职失职的,由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或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水利局会同重庆市环保局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关于印发《重庆市教练车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重庆市教练车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重庆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

关于印发《重庆市教练车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交警支(大)队,各企业交警大队,机场交警支队,总队直属各单位:

现将《重庆市教练车管理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请及时与总队车管所培训科联系(联系电话:63753254)。

二○○八年四月十日

主题词:交通管理 教练车 办法 通知

重庆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办公室 2008年4月10日印发

重庆市教练车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教练车管理,确保驾驶技能训练活动的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练车是指悬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教练车专用号牌、从事驾驶技能训练的机动车。社会驾驶培训单位进行驾驶技能训练时,应当使用教练车。

第三条 市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道路状况和交通流量对教练车的训练行驶路线和时间进行规划。

第二章 教练车登记

第四条 办理注册登记的教练车应当符合公安部91号令《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及国家规定的二级车及以上技术条件。第五条 教练车注册登记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教练车技术状况必须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的要求。

(二)各类型的教练车参数要求:

1.大型客车为车长不小于9米的大型普通载客汽车; 2.牵引车为车长不小于12米的半挂汽车列车;

3.城市公交车为车长不小于9米的大型普通载客汽车; 4.中型客车为车长不小于5.8米的中型普通载客汽车;

5.大型货车为车长不小于9米,轴距不小于5米的重型普通载货汽车; 6.小型汽车为车长不小于5米的轻型普通载货汽车,或者车长不小于4米的小型普通载客汽车,或者车长不小于4米的轿车;

7.小型自动挡汽车为车长不小于5米的轻型自动挡普通载货汽车,或者车长不小于4米的小型自动挡普通载客汽车,或者车长不小于4米的自动挡轿车; 8.普通三轮摩托车为至少有四个速度挡位的普通正三轮摩托车或者普通侧三轮摩托车;

9.普通二轮摩托车为至少有四个速度挡位的普通二轮摩托车。

第六条 教练车注册登记需提交以下资料:

(一)《教练车登记申请审核表);

(二)《机动车注册登记/转入申请表》;

(三)《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四)机动车来历凭证;

(五)机动车出厂合格证明;

(六)车辆购置税的完税证明;

(七)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八)车辆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号拓印膜;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在机动车注册登记时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第七条 教练车登记程序为:培训单位书面申请,车管分所审核查验,市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第三章 安全装置及外观

第八条 教练车应按规定安装教练员能够控制车辆安全行驶的副制动器及其它安全防护装置。

第九条 教练车应当配备齐全有效的灭火器具、急救包、故障车警告标志等安全防护装置,各种附件、工具应当齐全。大型载货教练汽车应当配置安全扶梯、乘坐座椅、篷布等设施。

第十条 教练车应当按规定安装和使用号牌。车容应当美观、整洁,无破损、掉漆、附件缺损,各部件无积垢、油泥,无漏油漏水。第十一条 教练车车身应当按以下规定喷涂、粘贴:

(一)车身前后部应当喷涂或者粘贴统一的教练字样,做到醒目规范。

(二)车身前门两侧应当喷涂或粘贴驾驶培训机构名称和监督电话。机构名称应当与《机动车行驶证》上登记的名称一致。

(三)大型教练车后部应当喷印放大字样的号牌号码,其规格为号牌号码的2.5倍,并保持清晰、完整。

(四)教练车不得使用镜面反光遮阳膜,喷涂、粘贴其他标识或者车身广告,不得影响驾驶安全。

第四章 教练规定

第十二条 教练车在从事教练活动时,应当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场地、路线和时间内行驶。

第十三条 报考科目

二、科目三的人数,小型教练车每辆车配备学员不超过4人,中型教练车每辆车配备学员不超过6人,大型教练车每辆车配备学员不超过8人。

第五章 其他管理规定

第十四条 教练车应定期参加安全技术检验,达到车辆报废标准的,应当交回教练车号牌和行驶证,按有关规定办理报废手续。

第十五条 驾驶培训机构在教练车安全检查中被评为不合格单位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训练及考试。

第十六条 驾驶培训单位因故被撤销或者吊销培训资格的,由核发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回教练车号牌和行驶证,并告知其办理档案转出手续。第十七条 教练车从事非教练活动或不按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场地、路线和时间行驶等违反通行和登记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8年4月10日起试行。

相关法律法规引用

第三条、第十二条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条:在道路上学习驾驶,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进行……

第五条第二款:各类型的教练车参数要求引自《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公安部令第91号)之附件4 :机动车驾驶人准予驾驶的车型…… 第六条引自《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第一节注册登记:车辆管理所办理注册登记的业务流程和具体事项为……

第八条引自《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十四条:上道路行驶的教练车应当安装副制动器及其它安全防护装置……

第九条引自《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十三条:配备有效的灭火器具、急救包、故障车警告标志等……

第十条引自《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十一条: 对车辆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车况良好、车容整洁……

第十一条引自《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十四条:车身两侧及后部喷涂或者粘贴教练字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 机动车号牌应当悬挂在车前、车后指定位置……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的,不得影响安全驾驶……

第十三条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条释义。

第十四条引自《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十二条:经登记后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参加安全技术检验……第十一条已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不得上道路行驶……

第十七条引自《重庆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第八十一条:在道路上教学机动车驾驶技能……

第四篇: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审批公示公告格式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审批公示公告格式

我局于2009年1月23日受理了秀山杰义化工有限公司单位提交的年产10万t硫磺制酸技改为年产10万t硫精砂制酸项目环评报告书审批申请材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许可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有关内容公示如下:

—1—

即日起,公众可以在5个工作日内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向我局受理中心咨询相关信息,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联系电话:89***832

传真:89181940

电子邮件:cqhbjgc@126.com

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冉家坝旗山路252号

邮编:401147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2009年1月23日

—2—

第五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2012-3-26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修订)的通知

来源:法律图书馆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渝府发〔2012〕32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已经2012年1月6日市人民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渝府发〔2003〕23号)同时废止。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江河行洪排涝畅通,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或修建拦河、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隧道、管道、缆线、码头、道路、渡口、排污口、厂房、仓库、民房等永久性、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临时占用河滩地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河道管理范围:有堤防的河道,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重庆主城规划区内的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10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等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50年一遇洪水位划定,其他区县(自治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河道管理范围按2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其余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1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

第四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岸线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航运要求及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影响河势稳定、行洪畅通、堤防安全和航运安全。

第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并经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施放治导线后方可进行施工建设,经河道主管机关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章 建设项目的申请

第六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按以下规定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一)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在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批立项前,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二)未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在申办建设用地规划选址手续前,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第七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建设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兴建建设项目的依据;

(二)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

(三)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工程建设方案、图纸以及防御洪水的标准与防范措施;

(四)建设项目占用河道岸线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情况;

(五)水文资料使用批准文件。

防洪评价报告应包括河道演变、防洪评价计算、防洪综合评价、防治与补救措施等内容。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还应提供建设项目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情况和相关协议书。

在河道内实施航道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址保护等工程,可以简化有关申请材料。第八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占用河滩地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类临时活动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工程建设方案、图纸以及防御洪水的标准和度汛措施;

(二)建设项目占用河道岸线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情况;

(三)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日期。

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还应提供建设项目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情况和相关协议书。

第九条 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应由具有相应级别的水利水电勘察设计资质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其中,长江、嘉陵江、乌江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市级审查权限以上的建设项目,其防洪评价报告应由具有甲级水利水电勘察设计资质或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受理和审查

第十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申请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实行分级受理和审查:

(一)在长江、嘉陵江、乌江及区县(自治县)城市规划区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申请修建建设项目的,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后按照审批权限组织审查或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的建设项目,应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在转报前组织初审。

(二)申请修建跨区县(自治县)或对其他区县(自治县)有影响的涉河建设项目的,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和审查。

(三)申请修建其他涉河建设项目的,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审查,报市河道主管机关备案。第十一条 河道主管机关在受理涉河项目建设申请后,应及时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并邀请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提供的防洪评价报告、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评审并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二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查同意的,应向提出项目建设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发给审查同意书。

审查同意书应对建设项目占用河道行洪断面、位置、界限、工程规模、工程结构、防洪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提出相应要求。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查不同意的,或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就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再进行审查的,河道主管机关应在审查意见中予以说明。

第十三条 市河道主管机关对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上报的建设项目备案材料有不同意见的,应在15日内作出修改或否决的决定,并通知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重新审查。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涉及航道、港口、码头、桥梁等范围和影响通航安全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还应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五条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建设、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组织开展相关审批时,应有河道主管机关参与。涉河建设方案有较大变动的,应事先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并由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重新申请办理涉河项目审查手续。第十六条 在重庆主城规划区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申请修建各类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占用河滩地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类临时活动的,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审查,并在1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在其余河道管理范围内申请修建各类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占用河滩地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类临时活动的,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审查,并在1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报市河道主管机关备案。

第四章 建设项目的施工和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涉河建设项目开工前,由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按照审查同意书的要求组织施放河岸治导线,施工单位不得越线施工。对未经施放治导线或超越治导线施工的建设项目,河道主管机关或监管单位有权责令停止建设行为。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2年内未开工建设的,河道主管机关发给的审查同意书自行作废。

第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开工前,应将含有施工弃渣清除方案在内的施工安排计划报送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河道主管机关认为施工安排计划存在防洪安全隐患或弃渣清除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应书面通知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予以修正。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根据施工安排计划确定的弃渣清除方案,分期清除施工围捻、残柱、沉箱、废墩、废渣等施工遗留物。

施工遗留物未按规定清除的,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河道主管机关进行行政处罚后,交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清障费用由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二十条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施工活动,河道主管机关有权依法检查,对工程的河道治导线施放情况和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复核,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建设项目施工、出渣、物资堆放等不符合防洪要求的,河道主管机关应提出整改意见,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执行。河道主管机关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同时报告上级河道主管机关和建设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工程施工完毕,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及时向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报送有关竣工资料。市河道主管机关或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批的重庆主城规划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市河道主管机关应组织开展建设项目涉及河道管理事项的验收。其他涉河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应有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参加。

第二十二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对审批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所有建设项目建立项目数据库,并将数据信息无偿提供给有关单位查阅使用。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二十四条 河道主管机关或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越权审批建设项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在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消落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执行三峡工程库区消落区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水利局负责解释,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下载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管理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