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蒲城花炮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蒲城花炮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3月以来,根据县委安排,我们就承担的花炮产业课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深入现场察看、走访生产经营者以及赴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上栗考察学习等形式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蒲城是花炮生产大县,被誉为“焰火之乡”。一是历史悠久。蒲城花炮“始于隋末,兴于盛唐,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二是富有特色。作为古老宫廷焰火的蒲城杆火,是目前唯一存世的低空造型焰火艺术,现有140多个品种,多次赴京、出国演出,屡获殊荣,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三是基础良好。该产业涉及9镇60村,现有花炮生产企业137家,经营企业6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总产值4.5亿元,是陕西三大传统花炮产区之一,也是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花炮产销基地。近年来,蒲城花炮先后经历了作坊式生产(2000年以前)、工区化生产(2001年-2005年底)、公司化发展(2006年至今)三个阶段。截至目前,已改造生产企业53家(鞭炮24家,烟花29家),形成了“南有浏阳,北有蒲城”的格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2010年“蒲城花炮”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为做大做强该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花炮虽为我县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但和浏阳、醴陵、上栗等地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一)发展环境差。一是企业开工不足。“一家出事,全部停产”的“一刀切”管理模式,使许多符合安全标准的正规企业不能正常生产,企业去年至今生产不到三个月,不仅造成劳动力和技术力量的流失,而且极易导致突击生产,埋下安全隐患;二是外部干扰较多。个别部门对花炮企业频繁检查或罚款,且有“吃拿卡要”现象,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非法生产较多。仅今年一季度,全县就打击户外非法生产42起。据估计,2011年我县非法生产的花炮数量占全县总产量一半左右。由于其产品质量无保证、安全性差,特别是价格相对较低,不仅挤压了正规花炮企业的利润空间,扰乱了市场,而且严重影响了蒲城花炮的声誉。
(二)产业层次低。一是企业规模小。我县花炮企业数量少、起点低。全县137家花炮企业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只有1家,1000万元以上的无一家,而浏阳花炮企业总数为950家,注册资金在500——1000万元的有400余家,1000万元以上的达100余家;二是机械化水平低。大多为手工生产,机械化率低,生产成本高,安全隐患大;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产品研发能力弱,生产工艺落后,以低端产品为主,高档产品和新产品比重低,缺乏市场整体竞争力,而浏阳80%的产品为安全环保型专利产品,全自动和药机、敷球机、组盆机、内筒装药机、火箭褙皮机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推广应用,仅2011年就获得专利352个;四是产业链条相对较短。由于黑火药不允许跨境运输,加之本地产能不足,因而供需矛盾突出。总体看,龙头企业少,专门从事印刷、营销、运输、文化创意等企业更少,而浏阳专业化生产格局已形成,10多家规模企业带动了上百家中小企业的发展;五是发展速度慢。1996年,蒲城和浏阳花炮产业发展水平基本相当,但现在已远远落后于浏阳。2011年,我县花炮业产值4.5亿元,而浏阳花炮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总额231亿元。
(三)相关人才缺。统计显示,我县花炮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多数花炮企业没有专门科研人才,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形成,关键环节以聘请浏阳技工为主,缺少本土人才,核心技术掌握在他人手中,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更是匮乏。另外,随着出外打工人数的增加,“用工荒”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该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品牌意识弱。花炮产业经营者对品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仅有“捂耳朵、奉先”等16个注册商标,其余产品均为贴牌、盗牌生产,依然在走“为她人做嫁衣”的老路,而浏阳花炮注册商标达350多个,在2011年第二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发布会上,“浏阳花炮”以808.62亿地标当量与茅台酒、五粮液等一起入选全国首批地理标志综合价值指数五星级地理标志,排名全国第五,文化品牌价值达1028.17亿元,居全国第七。
(五)企业融资难。由于我县花炮企业的厂地均为租赁形式,没有土地证,无产权可言,加之花炮属高危行业,担保公司不愿承担风险,因而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2011年全县花炮企业在金融机构仅融资2000万元,缺口近1.8亿元,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而浏阳花炮企业融资达46亿元,基本无“融资难”之忧。
(六)财税贡献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加快花炮产业发展,推行了税收优惠政策。2011年,我县花炮税收仅30万元,而江西上栗花炮创税10亿元,浏阳花炮创税10.5亿元,仅浏阳东信花炮集团就上缴税收2018万元。
三、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在产业规划上对花炮产业的信心不足,“重安全,轻发展”。一些企业法人“小农意识”浓厚,“挣几个算几个”,因循守旧,得过且过,缺乏长远规划和进取心。
(二)宣传不到位。就品牌而言,我们对“蒲城花炮”的宣传推介力度不大,加之贴牌、盗牌现象普遍,了解“蒲城花炮”的消费者少,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远远不及“浏阳花炮”,所占市场份额更是有限。同时,许多群众对安全监管和“打非”工作还不理解、不支持。
(三)管理不到位。一是理念偏差。管理上以“堵”为主,未做到“堵疏结合”,导致管理效果明显不如浏阳、醴陵和上栗等发达地区;二是制度不全。行政监管、企业管理等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除安全监管部门的常规检查外,仍有部分单位乱检查、乱罚款,干扰了正常生产,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导致企业开工严重不足;三是“打非”不力。相比浏阳、醴陵、上栗等地,我们对非法生产经营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足,打击不力,存在“打非”的人力不够、经费不足、措施不硬等问题,致使非法生产和经营“打而不死”。
(四)扶持不到位。近年来,我县花炮工作重心在安全监管和打击非法生产上,而未像发达地区那样将工作重点定在“强扶持”上,如浏阳花炮发展基金年预算就达1800万元以上。
四、相关建议
浏阳一位领导说:“地方党政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一个产业在该地的生产环境和发展空间。”蒲城花炮与其在“监管严、扶持少、事故多”的情况下艰难生存,不如狠下决心,坚定信心,发挥历史悠久、从业人数稳定和群众基础好等优势,将其定位为传统产业、潜力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标志性产业,以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花炮生产基地、原材料基地”为目标,坚持“规范合法,打击非法;强化扶持,优化环境;科技创新,提质转型;兼并重组,打造名牌”方针,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一手抓“打非”,一手抓“扶持”,全力推动花炮产业安全科学快速发展。
(一)更新观念,提振发展信心。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花炮产业虽属高危行业,但非夕阳产业,若能像浏阳一样在发展中妥善解决安全生产、“打非”和融资等问题,该产业还是大有可为的。一是安全瓶颈能够有效破解。实践证明,花炮生产“人药分离”的机械化改造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和伤亡率;二是发展基础相对坚实。我县北有硫磺南有硝,是火药和花炮的发源地,花炮产业经历千年发展,相关企业和从业者众多,特别是近年内的升级改造步伐不断加快,目前蒲城花炮正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之路;三是利润较高。由于花炮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利润空间较大,特别是销售、燃放环节的利润更大;四是市场需求较大。花炮作为一种文化艺术产品,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微观讲,老百姓的红白喜事都离不开它。宏观讲,国家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日益重视,许多大中城市解除了花炮禁放令或“以限代禁”,拉动了市场消费。另外,随着国家安全政策的强力实施,花炮产地又出现了区域性萎缩。据国际烟花协会秘书长刘东辉介绍,江苏、内蒙古、安徽、成都等地方已宣布退出该行业,市场竞争压力减轻,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多措并举,优化发展环境。一要组建强力工作班子。尽快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四大班子主管领导任副组长,花炮、安监、公安、质监、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花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花炮局。领导小组要夯实工作责任,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实行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点评会,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促进花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各级干部要不断强化“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意识,敢于同非法生产和经营以及“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优化环境,强势推动花炮产业迅速崛起;二要制定强力扶持政策。遵循“严厉打击非法,强力扶持合法”的思路,在年内以县委、县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全县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决定》,发布《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的通告》,召开由企业代表、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专项大会,公开严肃处理非法生产者,营造强势“打非治违”的浓厚氛围。坚持提质增效,坚决打击和取缔“黑作坊”。按照“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的发展理念,坚持走“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之路。通过兼并重组,对自愿重组者奖励2万元,对自愿退出该行业者奖励5万元,从而尽快淘汰“散、小、乱、差”等不合格企业;三要建立健全与花炮相关的制度和机制。推行定税制,按照“取之于花炮,用之于花炮”的原则,财政、国税、地税、花炮四个部门尽快协商制定《蒲城花炮定税制管理办法》,2012年的花炮税收将全部用于扶持花炮产业发展。在征收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通过“三榜公示”等形式,采取“规模与税收成反比”的办法,以税收为杠杆促使企业做大做强。推行分级管理。尽快制定《蒲城花炮企业分级动态管理实施细则》,把花炮企业分成“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级别,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对“优秀”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一季度检查一次,减少外部干扰,保证开工率。对“合格”企业每月检查一次。对“不合格”企业坚决停产整顿,直至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并于每年年初对所有花炮企业进行重新评估。推行原材料备案制。尽快制定《蒲城县烟花爆竹原材料经营管理暂行规定》,按照“凭证销售,凭票领取”的原则,做好原材料流向台账,定期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杜绝原材料流入非法生产者手中,强化源头治理,特别是监察部门要加大对从事原材料经营的公职人员的打击处理力度;四要建立发展基金。尽快建立由财政支持和项目资金组成的花炮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人员培训、科技研发、安全监管、宣传推介等方面的扶持。当前,要及时对实施兼并重组、完成机械化改造、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企业予以奖励。
(三)抓住关键,破解发展难题。一要破解安全难题。全面落实花炮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并积极为从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花炮企业法人要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企业资金使用、生产组织和管理、生产安全系统改造、重大隐患治理、生产作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应急救援等影响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切实负起主要责任。在生产中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积极推行“以生产线上干裸药滞留量和滞留时间为核心”的安全管理办法,全力推进机械化改造,让“人药分离”,从根本上突破花炮生产的安全“瓶颈”。出台《关于烟花爆竹企业机械化改造和整顿提升实行财政补助工作方案》,对8月底完成改造的鞭炮企业奖励5万元、烟花企业奖励2万元,未完成机械化改造的企业勒令其退出该产业,拒不改造的企业予以强行拆除,并制定《蒲城县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实现规范化管理;二要破解“打非”难题。要实现花炮产业健康发展,“打非”工作必须做到“六个到位”,即:决心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处罚到位、处臵到位、人财物到位。借鉴浏阳经验,调整充实县级“打非”领导班子,加强公检法三家的沟通和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统一认识、步调一致,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尽快出台《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综合整治办法》、《关于对花炮“打非”不力者处理及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的主体责任、部门的监管责任和镇政府的属地责任。从威胁危害公共安全的角度,对非法生产经营者及时起诉,尽快审判。推行“挂牌督办制”,由县级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部分县委常委轮流督办重点案件,一人一案,一查到底,限期结案,追究到位,力求“打击一批,教育一片,震慑一方”。尽快组建“蒲城县烟花爆竹联合执法大队”,强化“打非”中公安方面领导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充实“新鲜血液”,抽调精兵强将壮大“打非”一线力量,切实保障“打非”队伍的车辆和经费;三要破解融资难题。政府在采取注资、贴息、以奖代补等形式提供融资支持的基础上,加强与有关商业银行的协作,创新“联贷联保”和“组成花炮企业信用共同体”等方法进行融资,加强与现有正常运营的担保公司合作,全方位打造蒲城花炮产业融资平台,实现产能的跨越式提高;四要破解壮大难题。加强行业自律。为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特别是安全风险的能力,借鉴浏阳、醴陵等地经验,尽快成立蒲城花炮行业总商会,鼓励和引导多个企业组成烟花、鞭炮、原材料、包装、销售、燃放等行业分会,专门从事品牌打造、市场信息搜集与发布、产品质量检查和内部监督等工作,避免恶意竞争,促使花炮生产经营和管理规范化。另一方面,加强企业联合。以兼并重组至90家企业为目标,通过第二轮行政许可淘汰工艺和技术落后、规模小、管理差的企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在短期内组建几个集团,实现抱团闯市场。
(四)各方联动,形成发展合力。一要健全监管网络。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2010‟5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花炮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理顺花炮安全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夯实担子,或借鉴浏阳经验,安监局专管花炮安全,花炮局专管花炮生产,或借鉴上栗经验,成立花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全权负责花炮生产与安全。在桥陵、兴镇、苏坊、荆姚等主产区成立镇村两级和企业的安全监督机构。为各镇花炮办选调5至10名懂业务、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财政供养人员,并适时异地交流。健全村级监督网络,从离任的老教师、老领导、老军人、老党员或有威望的村民当中推选有热情、有精力者,担任村级花炮安全监督员,杜绝“捉迷藏”现象;二要注重扶优助强。从政策、资金、土地、人才等各个方面对大型企业予以倾斜,尽快培育示范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今年,至少扶持一至两个龙头企业,并努力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三要加强队伍建设。整合安监、花炮、人社和社会力量,联合组建蒲城花炮培训学校,按照“就近、方便”原则,对花炮企业法人、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全方位培训,并对技术人员要进行职称评定,实行持证上岗。从今年6月份开始,坚持每月培训一次。同时要积极引进生产、营销等各方面人才,不断壮大蒲城花炮人才队伍;四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与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二一三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的联系和协作,积极鼓励民间成立花炮技术研发和推广机构,进一步加大新材料、新产品研发力度。当前,应加快蒲城县新型花炮技术推广中心“爆竹用新型无硫爆响药”、“烟花爆竹用新型高氯酸钾发射药”和“烟花爆竹用新型高氯酸钾纸引火线”等三项新技术的实验、推广步伐,大幅提升蒲城花炮的安全、环保水平。各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53号文件”精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品结构,积极研发新产品,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蒲城花炮”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五要严把“质量关”。质监局要强化监管,成立蒲城花炮质量检测中心。同时,蒲城花炮总商会也要加强行业自律,强化内部监督,促进“蒲城花炮”健康快速发展。
(五)积极招商,拉长产业链条。一方面,花炮局要与招商部门密切协作,力争今明两年从浏阳招引一到两个大型花炮上市公司,发挥其示范效应,并积极招引专门从事印刷、包装、物流、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推动该产业向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市场建设,改造提升兴镇花炮一条街,在城西建一个上规模的花炮销售专业市场,实现花炮集中销售、规范管理,有效解决“散、乱、差”问题,将其打造成我国北部最大的花炮城。
(六)强力推介,打造知名品牌。一要强化宣传。设立品牌战略专项资金,保障“蒲城花炮”的宣传费用,并要对注册新商标、获得中省市著名商标称号和研发出新产品的企业予以奖励。要邀请名人做代言,动员企业在中省市电视台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并要在阎禹高速引线、西禹路、五陵路、兴镇街道制作大幅醒目的宣传栏、宣传标语或宣传画,建好“中国蒲城花炮网”,弘扬花炮文化,办好“蒲城花炮论坛”,搭建“打非”信息平台,积极宣传推介“蒲城花炮”品牌;二要统一品牌。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通知》(安监总厅三[2011]257号)精神,“自2012年7月1日起,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生产的烟花爆竹产品及黑火药、引火线,均要按照信息系统的技术要求,在产品包装及外包装箱上张贴相应的标识码并将相关信息采集、录入信息系统;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购销产品的相关信息,要一律录入信息系统。自2012年10月1日起,对未按规定张贴标识码并录入相关信息的产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不得对外销售”。为此,我县必须迅速制定相应措施,出台《蒲城县申报“蒲城花炮”品牌的意见》,尽快申请“蒲城花炮”商标,通过政府补助或以奖代补等形式统一花炮包装,所有包装箱必须印有醒目的“蒲城花炮”字样,各企业的自主品牌则以小商标的形式出现,对于贴牌、盗牌生产的企业要取消扶持政策并给予处罚。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在坚持使用“蒲城花炮”这一大品牌的基础上积极注册和使用商标;三要由县级领导带队,每年多路赴外地跑销售、签订单,在各地设立长期代理商;四要在花炮文化上做文章。整合各方力量筹建“蒲城花炮博物馆”。进一步做好蒲城杆火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支持杆火传人研制杆火样本,展示蒲城杆火技艺,并筹建杆火厂,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蒲城杆火。以弘扬民俗文化和人文旅游项目为支撑,复建毁于文革时期的荆姚雷坊村“火神庙”,规范“火神会”,开展民间祭祀火神活动。在广场、公园等场所增加花炮元素,努力提升“蒲城花炮”的市场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五、近期工作
结合现状,为强力推进花炮产业安全健康快速发展,建议县委、县政府按照“讲质量,讲效率”的要求,明确“承办单位,监督领导,办理时限,工作标准”,完成好以下十一项工作:一是成立县级领导小组,理顺花炮生产、安全管理体制,调整充实县级“打非”班子,设立主产镇花炮办,配齐配强人员,保障车辆、经费,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组织保障水平;二是制定《关于加快全县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决定》、《蒲城县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综合整治办法》、《关于对花炮“打非”不力者处理及责任追究办法》、《蒲城花炮企业分级动态管理实施细则》、《关于烟花爆竹企业机械化改造和整顿提升实行财政补助工作方案》、《蒲城县烟花爆竹原材料经营管理暂行规定》、《蒲城花炮定税制管理办法》等文件,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管理规范化水平;三是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机械化改造,着力提升蒲城花炮机械化水平;四是组建1-2个大的花炮集团,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市场竞争力水平;五是组建一所蒲城花炮专业学校,对花炮行政管理队伍、企业法人、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等进行全方位培训,今年后半年培训6次,并对技术人员进行职称评定,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人才队伍水平;六是筹建蒲城花炮质量检测中心,不断提高蒲城花炮内在质量,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标准化水平;七是成立蒲城花炮总商会和行业分会,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行业自律水平;八是尽快申请“蒲城花炮”商标,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品牌化水平;九是改造提升兴镇花炮一条街,着力提升蒲城花炮的市场化水平;十是制定《蒲城花炮产业融资办法》,构建花炮产业融资平台;十一是制定《蒲城花炮销售办法》,实行划片销售,避免恶性竞争。
第二篇:县花炮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花炮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花炮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由于受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挤压,县花炮产业曾一度陷入沉寂,随着近几年来全国200多个城市相继对花炮燃放由禁改限,又重获发展商机。然而去年以来,由于受花炮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通道不畅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影响,花炮发展又深陷困惑与迷茫。如何让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花炮产业遇困扼而不折,遭重挫而不倒,重新迎来发展的春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花炮产业发展困境
1、外部发展环境堪忧。首先,全球经济形势疲软。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降。据统计,全县花炮出口订单锐减20%左右,内销市场也下滑10%左右。其次,出口运输通道不畅。2月,广东佛山粤通仓储运输公司花炮仓库发生爆炸后,承担全国花炮出口量60%的三水港和南沙港退出花炮运输市场。上海港要求必须实行产地监装,并严禁出口礼花弹等以上的产品,严禁烟花爆竹在港口停留。运输通道的异动和单一,导致海运费用成倍上涨。第三,原材料价格上涨加速。近两年来,花炮原辅材料价格大幅攀升,由于花炮企业在销售渠道把握等方面的不利,加上行业自律能力欠佳,企业恶性竞争等因素,企业利润不断下降,导致不少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据统计,全县企业停产75家,占%;半停产企业81家,占%。
2、传统主产区地位弱化。在全国四个花炮主产区中,浏阳占出口市场份额的60%,在烟花生产、燃放及出口市场上主导地位和市场竞争力遥遥领先;上粟有
花炮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近40亿元;醴陵的花炮机械和小型烟花发展处于行业领跑地位。相比如言,花炮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随着花炮生产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原材料不断革新,给花炮产业注入了全新的发展元素,内蒙、安徽、陕西、河南、四川等非传统产区省份又大上花炮企业,占据着“就地销售”的绝对优势,正以年均增长15-20%的速度抢占市场。花炮的市场份额正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挤压,传统的手工技术优势和主产区地位在逐渐弱化。
3、自身缺陷日益突显。一是烟花企业与爆竹企业比例失衡。全县现有花炮生产企业547家,其中生产烟花的仅有102家,占%,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市场,仅充当贴牌加工的角色。由于没有大型烟花企业的支撑,花炮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有限,只能生产加工一些低附加值的“大路”产品。二是出口企业与内销企业比例失衡。全县没
有国内知名的大型花炮贸易公司,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只有23家,仅占全县花炮企业的%;出口供货企业94家,占企业总数的17%,大部分企业以内销为主,80%没有注册商标,内销企业的管理和产品质量也没有外销企业规范,企业的订单大都是通过三次左右转手得到。三是产业的聚集度与主产区的称号失衡。目前,在全国前10位的花炮生产型企业、贸易型企业和焰火燃放企业中,没有一家是在发展成长起来的。由于没有占据产业链高端的巨无霸型企业,花炮在整个行业没有话语权。原材料本地化生产程度低,每年从外地购进氧化剂、合金粉等原辅材料达3亿多元,近年来虽然迅猛发展的新型花炮材料和花炮机械也远远落后于浏阳和醴陵。目前,花炮产业有80%仍处于低附加值产品加工环节,产业的聚集度仍有待加强。另外,在全县花炮从业人员中,高中文化的占%,大专文化的占%;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仅6人,具有初级技术职称的27
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标准化生产的原动力。
二、对策思考
破解花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困境,要在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找准着力点,确立主攻方向,凝聚合力,举力突破。
1、争取政策支持,凝聚发展合力。目前,全世界花炮产品90%来自中国,中国的花炮在全世界具有核心竞争力。然而,由于花炮行业的高危特性,上级有关部门非常关注花炮行业的安全问题,甚至有时把花炮生产简单地视为洪水猛兽,花炮产业发展始终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县要与浏阳、醴陵、上栗等主产区携手合作,谋求国家部委对花炮产业的政策支持,请求国家交通运输部出面协调花炮出口受阻事宜,同时努力协调各港口和国际船务公司减少对花炮出口的限制,探索和寻找新的花炮出海港口,破解全国四大花炮主产区在花炮出口运输上既无定价权,又无渠道选择权的尴
尬。同时,在出口退税和产业标准的制定上,要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以促进花炮产业的良性发展。对而言,要争取把花炮产业列为省级重点扶持产业,拓展花炮产业发展的政策空间,实现、上粟和李渡花炮的优势互补,打造与湖南相抗衡的花炮强省。目前,重点要尽快促成南昌危货码头的开通,以缩短陆路运输里程,减少危货运输节点,降低危险系数,节省运输成本。
2、延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聚集。通过引进或扶持等方式,弥补不足环节,完善花炮产业链,将产业链的定位逐步提升至燃放会展、设计研发、咨询培训等价值链高端。一是完善花炮产业链下游层面——原辅材料生产。通过各种形式,营造良好的原料开发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原材料厂商到设立分支机构,大力支持“康安一号”原辅材料的研发与推广;二是巩固花炮产业链中游层面——花炮成品生产、销售。按照省政府提出的烟花爆竹行业“做强、做优、做稳” 的总体要求,稳固原有的花炮生产、销售为核心的链条,鼓励企业走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路子,组建以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为纽带的花炮企业集团。引导各生产企业向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方面转变,向烟花、爆竹两大类并举转变,向出口与内销并重转变。三是发展花炮产业链上游层面——外贸、燃放。主动与大型物流企业合作,搭建功能齐全的物流通道,为本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仓储、配货、运输等服务;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燃放企业到发展,吸收一些音乐人才和策划人才,根据不同的燃放主题,把不同的礼花与相适应的音乐相配,提高艺术燃放档次;扶持本土花炮贸易公司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全球知名的大型贸易集团到成立办事处,从而直接下单到花炮企业。
3、推进科技创新,抢占行业高点。全力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与合作,将花炮作为科研机构的实训基地,通过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生产专
业化的道路上实现产品的高新化,让企业自觉成为开发创新的主体。一是花炮药剂创新。积极与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借助外力,研制和创新生产花炮的安全药剂,研制取代黑火药的无烟、少污染的发射药剂。二是花炮机械创新。以研制和推广花炮新型生产机械为先导,推进花炮生产从原始的手工作坊式操作转变为机械化生产;优先研制推广混药、装药、造粒、干燥等危险工序的机械设备,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危害,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三是花炮产品创新。每年组织一次全县花炮新产品评比,引导企业致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尽快促成万广源礼花弹项目达产达标,生产适合大型庆典活动的各种礼花弹,开发适合小型庆典的盆花烟花和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组合烟花;大力发展以华泰烟花为核心的日景烟花、日景礼花、日景玩具烟花,抢占日景烟花系列发展先机。四是花炮包装创新。融合全国各地风俗习惯和世界各国的风土民情,加
大产品包装的开发,以良好的储运安全系数、美观刺激的外包装吸引消费者。
4、培育花炮文化,营造发展氛围。从文化的角度认知花炮、解读花炮,对花炮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精心组织挖掘。充分挖掘光绪十年株潭街“爆竹庙”和解放前县城“赤帝庙”花炮文化内涵,整理民间花炮传说和花炮制作工艺,组织人员编著《花炮志》和《花炮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申报“花炮”商标,不断完善花炮理念体系。二是要做好融合文章。把花炮文化融入城市建设,择址兴建花炮大楼和花炮观礼广场,使之成为集展览、燃放、现场体验于一体的国际花炮文化展示交易中心;着力打造以凤凰山公园为中心的320国道花炮文化展示带或以龙珠广场为中心的龙河两岸花炮文化展示带,用烟花彩灯、花炮技艺雕塑、大型广告牌来营造花炮文化氛围。把花炮文化融入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竹山洞和九龙漂流的旅游品牌效应,将花炮的生产制作、文化创意、产
品展示、燃放艺术与钟灵毓秀的自然、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独特的花炮旅游资源。把花炮文化融入企业经营理,引导花炮企业科学化与人性化管理,培育企业花炮文化,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价值观,用花炮文化来增强员工凝聚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三是搞活会展文化。在成功举办首届花炮文化节的基础上,今后每两年定期举行花炮文化节活动,围绕花炮文化不断开展全方位学术活动。通过举办会展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烟花爆竹厂商到参展,吸引全球烟花爆竹经销商把注意力集中到来,努力把建设成世界有影响力的烟花爆竹交易中心。
第三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黄牛养殖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广泛听取了农户、经纪人、企业经理、科技工作者以及县、乡、村领导对黄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经调研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这份调研报告,就我市目前黄牛产业的特点、问题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构思,谨供参阅。
1、目前我市黄牛产业的特点
南阳牛是勤劳智慧的南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XX年底,存栏160.1万头,出栏91.9万头,年产牛肉13.1万t,产值达50.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27.7%。南阳牛在南阳畜牧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表现有六大特点:
1.1、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南阳牛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一是它的体型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役用体型,接近肉用牛的体型;二是规模养殖场的育肥牛日增重一般在0.8一1.5kg之间,已接近国际肉用牛的日增重;三是经过科学育肥后的牛屠宰率达到55-65%,净肉率达到45-55%,已达到国际肉牛的标准。综上所述,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总体已接近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
1.2、南阳牛的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养牛为耕田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从调研看,南阳牛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使役为主,九十年代的役肉兼用,到目前平均每头成牛年耕役时间不足半月,并主要作为辅助动力,有些地方的黄牛已“不会”耕田。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南阳牛的用途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
1.3、规模饲养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市养牛规模场、小区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新的亮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已达160多个,部分规模场仍在建设中。目前我市黄牛规模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唐河县上屯镇高庄为代表的联户母牛养殖小区。由村组统一协调小区建设用地、牧草用地、牛场及附属设施,统一规划,农户投资。以养母牛,繁小牛为主,多以5-20头繁殖母牛为规模,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稳。二是以唐河、社旗、方城等县为代表的专业大户养殖。以户为独立单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每户饲养规模50-200头,繁育小牛和育肥相结合,规模适度,经营灵活。三是以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专业育肥场。饲养规模500-1000头,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1.4、区域分布走向科学化
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方黄牛数量在减少,而人均土地多、丘陵地区、浅山区、沿河两岸等地方黄牛数量有所增加,如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唐河县湖阳镇黄河自然村,户均达到2头牛,位于白河西岸的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户均1.5头牛。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城市郊区养奶牛,平原养猪养鸡,山区、浅山区、交通偏远的地方养肉牛。南阳市黄牛养殖的这种趋向,说明了黄牛产业的区域分布正在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1.5、产品开发已形成燎原之势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10余家,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开发出的黄牛产品已达100余种,其中分割牛肉产品达40余种,部分产品可替代进口牛肉;深加工熟食产品达60余种,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销向上海、广州、南京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的人住南阳,必将带动和提升我市整体肉牛产业的大发展。
1.6、南阳牛品牌已经唱晌
南阳牛以体格高大,肉质细嫩,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而闻名于世。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史上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九十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为我国自己的地方性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XX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143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XX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XX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XX年南阳牛的品种选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XX年南阳牛育种技术创新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南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南阳肉牛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市场问题
所到之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养殖繁殖母牛的农户反映养牛业比较效益低。养繁殖母牛每年它的收入就是一头小牛,6个月左右断奶时的价格一般在2500-3500元之间,散养不计成本还可以,规模养殖从市场上购草、购料就难以赚钱,这也是目前繁殖母牛难以象鸡猪那样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同全国一样,肉牛产业比较效益低,其主要原因是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但市场价格低,价格背离价值造成的。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于其它肉类,更高于奶、蛋产品,一般来讲,牛肉的料肉比为7:1:羊肉为5:1,猪肉为3:1,禽肉为2:1。禽蛋为2:1,牛奶为1:2-4,所以说生产牛肉的成本属于最高,一般为猪肉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牛肉由于疫情和药残等原因,销不到发达国家去,只能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价格与国内差不多。国内牛肉市场由于产品开发跟不上,花色品种单一,绝大部分属于大众化食品,中、高档产品少,这是造成国内牛肉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2.2、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所调研的村、组中,一般来讲,机械化程度越高,养牛的农户越少,每增加一台四轮或手扶车,要减少2头牛(其中一头繁殖母牛,一头小牛)。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目前外出打工的多为青壮年,他们的转移使养牛环节的“下力气活”无人于。另一方面,目前养牛的农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自然减员也影响了养殖黄牛的数量。三是环境卫生及饲养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户建起了楼房,环境卫生的要求也高了,既不养牛,也不养猪养禽。以上现象说明:第一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在提高,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讲要发展养殖,必须考虑入畜分离;第二受宅基地有关规定的影响,有些农户养殖场地狭小,难以扩大规模;第三近几年来,农户散养畜禽有所下降。四是盗牛问题。从调查的结果看,盗牛的绝对数并不大,但它的危害、负面作用相当大。往往是一户被盗,全村养牛户受惊,有的甚至影响到周边十多华里。
2.3、资金问题
调研组所到之处均有要求解决养牛资金的呼声,由于金融政策的原因,现在农村贷款相当困难,几家企业也反映资金不足。农户贷款有四难:一是贷着难;二是数额少;三是期限短;四是利率高。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养牛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牛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养殖所需的固定投资和流动资。中固鸯牧絮恙XX年增钓金相对比较多。黄牛加工企业也同样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农户困难,无钱养牛,企业无钱,开工不足。目前在养牛业价格和效益回升的形势下,农户和企业呼唤政府协调资金,倾斜养牛业。
2.4、牛自身问题
黄牛相对其它畜禽来讲,繁殖系数低,饲养周期长,产业链上环节多。牛属于单胎动物,怀孕周期长。繁殖母牛一年最多能生出一胎。改良牛饲养到1.5岁左右才能正常出栏(体重450-500kg),纯种南阳牛2.0~2.5岁才能正常出栏,而生猪一般是6个月出栏,肉鸡45天出栏。饲养上包括养母牛、繁小牛、育幼牛,加工上包括牛肉分割、熟食制品生产及牛皮、牛血、牛骨、牛杂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相对来讲产业化的运作难度加大。
3、建议和对策
3.1、提高认识,增进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信心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养牛大市,推进我市养牛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养牛,又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带核心区域。二是品种优势:南阳牛中外驰名,加上长期坚持不懈地品种选育,品质越来越优,肉用性能越来越好,为黄牛产业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饲草资源优势:我市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00万吨,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560万亩,黄牛发展的潜力巨大。四是良种繁良体系优势:在品种改良上,我市建成了两个国家级的黄牛制种、供种场,即市黄牛科技中心和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拥有比较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改良体系。
3.2、加大宣传,进一步唱晌南阳牛这一品牌
3.2.1、引进“牛文化”:“牛文化”一词最早见于一位印度教授撰写的《中国应该引进“牛文化”》一文。文章的大意为:中国为全球吃的大户,但中国人主食淀粉过多,肉类猪肉统治,缺少营养丰富的牛肉、牛奶。他建议中国应引进“牛文化”多吃些牛肉,多喝些牛奶,少用些补品,一则提高民族素质,二则促进农户养牛,让农民增加收入。南阳是黄牛的故乡,养牛历史悠久,应大力引进和弘扬“牛文化”,宣传传统饮食的弊病和吃牛肉、喝牛奶的好处,逐步改善膳食结构,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3.2.2、扩大宣传渠道:应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加大对南阳牛的宣传工作。可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宣传南阳牛的形成、品种特征、研究成果及牛产品;宣传典型的养殖户、养殖场、专业村、专业乡(镇)及加工企业;宣传养牛优惠政策以及为养牛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总之通过宣传,进一步唱响南阳牛品牌,使南阳囚黄牛而名,畜牧业因黄牛而兴。
3.3、制定政策。扶持黄牛产业大发展
从宏观上讲,制定政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含产业规划、财政支持、融资贷款、贴息补助、减免税收、土地使用、企业改制等;二是技术政策,主要指良种推广、产品开发、标准法规、产业开发立项等;三是产品促销政策,主要指品牌保护、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从微观上讲,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大的发展。作为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理应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实施肉牛良种冻精补贴;二是加大对保种场和保种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对实施良种登记的公母牛及其后代进行补贴;四是对性能测定站和育种中心进行补贴;五是对规模养殖母牛户、小区进行奖励或补贴;六是扶持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
3.4、培育龙头,逐步把牛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起来
我市目前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大都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养殖与加工环节脱节,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也很难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这种状况导致南阳牛有名,而牛的产品没有名气。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抓好对唐河肉牛产业集团公司、南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南阳市甲林清真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畜牧加工企业的扶持,并鼓励这些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二是抓招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新野县已建成科尔沁牛业5000头育肥场1个,千头育肥场9个。下一步重点是落实配套措施,是企业能稳步向前发展。三是促进和培育大型交易市场以及经纪人队伍,保证养殖、买卖、加工环节的良性循环。
3.5、健全体系。
积极推进南阳牛的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应以南阳黄牛研究所和南阳黄牛科技中心为龙头,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良繁体系。一方面加大南阳牛的品种保护力度,扩建保种场,增大保种区,有效地提高纯种南阳牛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良种登记、性能测定、人工受精、开放式基础育种群和核心母牛群的建立等措施,加快南阳牛肉用新品种的培育步伐。在牛肉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上要把好“六关”。一是入口关,加强对兽药、饲料使用管理,确保畜牧业投人品的安全;二是生产关;三是出口关,搞好检测和榆疫监督工作;四是产品的认定认证关;五是准入制度关;六是质量追溯制度关。
3.6、建好基地,使农户真正从黄牛的产业中富起来
应走千家万户养牛为摹础,以专业场、户、小区为骨干的发展路子。平原地区养牛应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特别是繁殖母牛,这样不计投入,比较效益高。专业场、户、小区应以青年牛肥育为主,利用青年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一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二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杀青”问题;三可以通过育肥,提高牛肉的品质。有条件的地方,每户可以饲养3-5头繁殖母牛,入驻小区,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在山区、浅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沿河两岸有草地的地方,可通过增加投入,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载畜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办家庭牧场或联户牧场、股份制牧场等多种形式,以规模饲养繁殖母牛为基础,犊牛可以一直饲养到出栏,直接进入市场。在基地的建设上,应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规模场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规划,重点扶持,个体投入,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的原则,依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黄牛产业的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7、加大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目前,制约我市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投入不足。俗话讲“穷养羊,富养牛”,说明养牛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周期长。建议南阳市及黄牛发展基地县市区设立南阳牛发展基金,用好小额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秸秆养畜项目等,向基地县、乡倾斜,逐步有序地放开民间融资渠道,广开财源,以利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发展黄牛业。
3.8、创新机制。
改革黄牛产业经营模式在黄牛产业化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技术并不能自动延伸到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产业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机制和体制创新,从这点来认识,机制和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市目前绝大多数牛肉加工企业与农户两者之间存在的是简单的“买断”式购销关系。这种简单的购销关系很不牢固,由于是两个生产单位利益主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很难协调,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发生利益冲突,这种关系便告解体,如产品畅销。中固蠡牧东志XX年增刊时,企业之间竞价抢购牛源;产品滞销时,企业减价收牛或不收牛。这样导致农户还是企业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影响产品质量和对市场的稳定供应。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重点是通过经济关系把农户或养殖场连结为企业经营范畴的一部分,组织生产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以此把黄牛加工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合作社的成员既承担风险又分得利益,成员所生产的商品必须全部出售给合作社,利益的分配和成员同企业当年的交易数量与质量挂钩。合作社把所有成员的利益联结在一起,集中每个成员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加工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有效形式,通过资产的重组和股份改造,将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3.9、优化环境,保障养牛产业的顺利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发改部门要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照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政策,抓好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土地部门要把肉牛产业用地列入总体用地规划,按农业用地管理;电业、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豫政(XX)37号文件规定,对用水用电按照农用标准收费;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放宽收费政策;保险部门要开辟险种,解决肉牛养殖的风险问题;城建部门对新上的肉牛产业生产、加工项目,在收费上给予适当减免;公安部门每年要开展1-2次专项行动,集中打击农村盗牛行为,解决农民养牛的安全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和农民负担监督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畜牧部门要搞好发展规划,抓好技术服务和行业执法,促进南阳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萍乡市花炮产业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烟花爆竹行业发展状况的
调研报告
市中小企业局
根据我市十大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工作要求,不久前,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彭艳萍同志率领我局有关人员,赴我市花炮主产区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在全国所处位置。
目前全市共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212家,其中烟花生产企业212家、爆竹生产企业931家、引线生产企业64 家、黑火药生产企业5家。主要分布在上栗县、芦溪县、湘东区和莲花县。上栗县是我市烟花爆竹的主产区,全县共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093家,主要分布在该县的上栗镇、金山镇和桐木镇,三镇共有烟花爆竹企业719家,占上栗县的65.8%,全市的59.5%。芦溪县、湘东区和莲花县仅有少量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且规模较小,其中莲花县的4家企业全部生产黑火药。08年全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产值58.52亿元、上交税收3.57亿元,其中上栗县产值56.4亿元、税收3.5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烟花爆竹行业产值27.6亿元、税收2.85亿元,其中上栗县产值26.1亿元、税收2.7亿元,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因爆竹市场五年有三年旺销,今年正好是该产品市场旺年,所以增幅较大。湖南的浏阳市、醴陵市,我省的上栗县、万载县是我国烟花爆竹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的82.6%,代表全国烟花爆竹行业发展水平。08年浏阳市烟花爆竹产值100亿元,我市59亿元,醴陵市50亿元,万载县30亿元。我市在四地区中产值虽然排第二位,但离浏阳市差距较大。
二、我市烟花爆竹行业的优势。
(一)生产爆竹的优势。爆竹生产在我市有1387年的历史,爆竹祖师李畋出生和生活在我市上栗县金山镇麻石街。千余年的生产历史使我市爆竹生产技术日臻成熟,世代相传的爆竹生产造就了大批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长年累月的销售占领了广大的市场。我市爆竹以工艺精湛、价格便宜、信誉良好受到国内外好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有全国市场60 %以上的份额。其制作技艺已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6月中旬,经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专家工作委员会综合评定,授予上栗县“中国烟花爆竹之乡”称号。真可谓“上栗的爆竹浏阳的烟花”。
(二)区位优势。我市上栗县地处浏阳、万载、醴陵的中心,该板块是我国烟花爆竹的主产区,长期的生产形成了人们喜爱烟花爆竹的热烈氛围,以及与花炮有关的浓郁的地方文化。处在该板块中心的我市烟花爆竹企业便于与兄弟地区企业交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沟通市场信息,互相调剂原辅材料并参与竞争,在竞争环境中不断增强自身势力,迅速发展状大自己。
(三)物流优势。目前在建的“江西烟花爆竹物流中心”是由上海永璟物流有限公司和萍乡市达金物流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一个大型物流项目。该项目建在上栗县鸡冠山乡横下村莲花冲,总规划用地1200余亩,计划投资1.5亿元人民币,总仓储面积为1.86万平方米,其中:C类仓库14栋(含海关监管仓库1栋);A类仓库3栋(含海关监管仓库1栋),最大容量可提供40个集装箱同时作业。该项目是一座集报关、监装、商检、仓储、出口贸易、产品检验、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仓储物流中心,是江西省唯一的一家由海关、海事局、检验检疫局认可的烟花爆竹出口与内销的综合物流平台。年底建成后,可以实现产地检验、集中监装、就地封柜、直接通关的功能。并达到每年为上栗县及邻近地区烟花爆竹企业提供3万个货柜,降低物流成本约2亿元,创税1000万元以上,减少企业库存,缩短交货时间等综合效益。其吞吐量超过湖南省同行业吞吐量的总和,成为全国同行业最大仓储物流中心,真正意义上的“无水港”,将为我市花炮销售,尤其是出口贸易发挥重大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市烟花爆竹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烟花产品少,爆竹产品多,高档产品少,低档产品多,出口产品少,内销产品多。08年全市烟花产值10.6亿元,仅占烟花爆竹行业的18.8%;烟花爆竹出口交货值5000万美元,只占烟花爆竹行业产值的6%。烟花生产企业主要生产科技含量及附加值较低的小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大地红之类的低档产品。我市烟花产品少的主要原因是烟花生产技术要求高,投资较大。我市烟花生产起步较晚,技术力量薄弱,目前烟花生产企业的技术骨干主要是从浏阳聘请过来的在当地属非一流的技术人员,且聘薪高、流动性较大。加上烟花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大于爆竹生产,所以大多数业主尤其是自身势力较弱的业主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技术要求不高、固定资产投资较小的爆竹行业。低档爆竹主要用于民间,市场广阔,需求量大,虽然利润明显低于烟花产品,但由于条件限制,我市大多数花炮生产企业仍然以生产鞭炮为主。
(二)企业结构不合理。我市烟花爆竹行业企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大企业少,小企业多。目前,全市仅有年产值300万元以上的烟花生产企业35家,占全市烟花生产企业的16.5%,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爆竹生产企业132家,占全市爆竹生产企业的14.1%。小企业过多造成低质同构,助长无序竞争,更不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市极大多数烟花爆竹企业都是由过去的小作坊转变过来,即基地升格为企业。业主经济势力弱,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合作意识不强,在转变过程中不能较好地整合资源,组成规模较大而数量较少的生产企业。
(三)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链是指主要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配套设施形成的完整体系。烟花爆竹属一次性消费产品,无下游产品,它的产业链主要由烟花爆竹、上游产品和服务体系组成。烟花爆竹的上游产品主要由高氯酸钾、硫磺、铝银粉、铝镁粉和纸张组成。目前全市烟花爆竹行业每年需要高氯酸钾3万吨、硫磺2万吨、铝银粉1.4万吨、铝镁粉0.6万吨、纸张100多万吨,而我市无一家生产高氯酸钾和硫磺的厂家,铝银粉、铝镁粉也只能生产800余吨,纸张生产不到10万吨,由此造成原料成本偏高,花炮生产受制于人。主要原因是生产上游产品能耗过高并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且投资较大。象高氯酸钾的生产采用电解法需要大量的电能,同时要花巨资处理氯气的环境污染,铝银粉和铝镁粉的主要原材料是铝锭,价格昂贵。从服务体系看,我市烟花爆竹行业出口途径不十分畅通,因广州黄浦港2008年发生2.13事故,港口储运大幅减少,花炮出口严重受阻。
(四)资金困难。资金紧张是近年影响我市烟花爆竹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市大多数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资金紧张,有的已无法正常运转。主要原因是烟花爆竹属季节性产品,销售淡季时,库存大量产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正常情况下,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流动资金需固定资产投资的两倍以上。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金融机构不愿涉足烟花爆竹这一高危行业,我市几家国有商业银行明确规定不介入烟花爆竹行业的贷款业务,我市烟花爆竹行业少量的贷款都来自于信用社。第三方面原因是金融危机以来,烟花爆竹货款回笼缓慢,对我市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资金链更是雪上加霜。
(五)重安全轻发展现象严重。我市是一个高危行业相对密集的地区,高危行业企业单位数量达2000余家,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通过各级政府强化管理,近年来,我市烟花爆竹行业调整了主要原材料,推广了机械化操作和流水线作业、生产工人安全意识和部门安全监管能力有显著增强,保持了平稳的安全生产态势,07、08两年仅发生安全事故4起,死亡人数只有4人,占省下达的安全控制指标的36.3%,安全生产管理走在全省的前列。但是,我们在抓好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生产的同时,却忽视了这一行业的发展。从我市目前烟花爆竹管理机构设置和实际管理工作上。除安全监管外,很少有部门在为发展该行业做行之有效的工作,没有把促进该行业的发展与安全管理放在同等位置上,该行业在产业规划、技术推广、市场开拓、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均缺乏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对于上述问题,业内人士反映较为强烈
(六)换证给行业带来困难。为了提升烟花爆竹行业,有关部门定期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2005年第一次更换的生产许可证今年6月30日到期,因第二次换证的门槛较高等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市尚无一家企业获得新证,大多数企业使用延期许可证生产经营,少数企业延期的许可证也未办理。由于换证过程不能及时完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利影响。今年爆竹产品销售市场很好,但因买主不知道换证延期的原因,换证后企业是否存在,担心货源无保障,许多老客户跑到外省去订货,使我市丢失大面积烟花爆竹市场。二是资金压力较大。按新证验收条件,我市烟花爆竹行业大约需2亿元用来设施的完善和改造。由于资金筹措困难,能否达到换发新证要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不少业主等待观望,客观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三是新证换发按指标分配,指标如何分配落实给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问题。根据新的换证标准和我市目前的行业状况,换证后我市有40%左右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将被取缔,由此带来的人员失业,财政收入的减少等问题不可小视。
(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烟花爆竹行业带来的影响主要是烟花出口下降和货款回笼减慢.据统计,08年全市烟花爆竹行业出口交货值下降10%左右,欧、美线下降幅度稍大。货款回笼减慢使本来就资金紧张的烟花爆竹行业运转更为困难。
四、几点建议。
(一)充分肯定烟花爆竹行业在我市产业中的重要地位。烟花爆竹行业在我市产业中具有突出位置,2008年,上栗县烟花爆竹行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0%,尤其是安排了17万城乡剩余劳动力就业,这是我市其它产业目前不能做到的。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用于商业开发的历史传承,烟花爆竹既是工业产品,又是富有中国元素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作为爆竹的发明地,我市尤其是上栗县,烟花爆竹已融入普通百姓的精神世界,形成了人们偏爱烟花爆竹的热烈氛围,独特的地方风情,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随着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由“禁”改“限”,国际庆典活动的增加,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带来喜庆活动的越来越多,近年烟花爆竹销售量将大量增加。据专家保守估计,近五年内烟花爆竹市场至少以15%以上速度递增。烟花爆竹具有富民、无污染、税收高、市场广阔又稳定、对生产工人要求不高的特点,是既传统又朝阳的产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就全国来说,它是一个小产业,对我市来说,却是一个大产业。因此,发展烟花爆竹行业对我市做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弘扬地方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全市上下要统一认识,毫不动摇地把这一行业做大、做强、做稳。
(二)加强产业规划。因多年来省、市对烟花爆竹行业未形成统一认识,所以一直未制定明确的行业发展规划。为使这一行业保持可持续发展,应尽快制定这一行业的短期发展计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要考虑总体发展目标、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结构、扩大产品出口、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完善服务体系等内容。总体发展目标要在今年基础上每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烟花产品和出口产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全市烟花爆竹产品达150亿元,其中烟花 60亿元,出口交货值 3.5亿美元。5年内主要原材料本市提供50%以上,并建立完备的科研、生产、流通服务体系,实现集约化发展。
(三)努力解决融资难问题。资金困难是影响我市烟花爆竹行业发展的瓶颈。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是我市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为消除疑虑,有关单位、有关领导应及时与银行沟通,详细介绍发展该行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该行业采取的各项安全措施,取消银行不介入该行业的禁令。尤其是对新入驻的南昌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烟花爆竹企业要主动找上门去,逐步与这些银行建立合作关系。第二是加强该行业的信用担保工作。要通过筹集行业发展基金,建立专业信用担保机构。尤其是主产区上栗县,要下决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大地红信用担保公司的融资服务功能。第三是引导企业规范内部财务管理。财务报表要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增加企业诚信度,尽快适应银行的管理体制和信贷制度。
(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实现花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一是对规模小,安全条件差,又无改造前景的企业,停发安全生产许可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二是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的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帮助金信、金坪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使之更好地发挥行业带动作用。尤其要注重培植一批生产高档烟花产品的骨干企业,逐步提高烟花产品的比重,提升行业整体效益。三是引进开发新产品。烟花爆竹企业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它们的产品成果或委托它们研发新产品。同时,企业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和技术力量开发新产品。四是加大新产品研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制定扶持政策,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研发单位要给予奖励。
(五)打造优质科研平台。我市烟花爆竹科研现状远不能满足该行业发展的需要,为尽快提升这一传统产业,应尽快打造优质科研平台,为该行业提供优质科研服务。市政府已同意成立省级烟花爆竹科研机构并委托上栗县政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上栗县政府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积极做好人、财、物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尽快向省科技厅申报,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尽早得到批复并运行。
(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烟花产品是我市烟花爆竹行业的薄弱环节,开发高档烟花产品和增加烟花出口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要更加注重引进一流的烟花生产技术人才,尽快提高烟花产品质量和档次。在引进重点人才的同时,要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选择基础好,热爱烟花爆竹行业的优秀学生作为企业后备技术力量予以重点培养。同时,应选择文化基础好的青年职工,参加大专院校的专业培训。主产区上栗县应加大花炮技术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使该校真正成为我市花炮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五日
第五篇: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临床治疗、康养健身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去年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深入了解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月至*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善武、副主任率调研组赴*区等地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成效。
近年来,市zf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全面振兴*医学口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道地药材资源丰富。
我市中药材品种多、质地优,共有各类中药材*种,其中,植物药类*种,动物药*种,矿物及其他类*种,分别占全省总数*%、*%、*%、*%,贡菊、黄精等道地药材在广泛分布,被列入“十大皖药”。二是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市委市zf把振兴*医学摆在突出位置,成立由市委市zf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高规格召开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为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锚定了发展目标。先后制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等政策文件,中药材产业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三是产业发展基础提升。
大力发展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全市建成中药材产业示范基地*个,种植面积达*万亩。积极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共有省级龙头企业*家,市级龙头企业*家,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家,生物技术和医药国家级创新平台*个,初步构建了以*高新区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县开发区等多点支撑的医药产业空间发展格局。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链条效益不优。
我市是中药材资源大市,但也是中药材产值小市,全市具备加工能力和带动作用的中药材企业不到*家,且局限于对药材的简单清洗、烘干等初加工层次,上市产品完全依赖于外地企业和市场。比如祁门蛇伤研究所在蛇药研究方面成果丰富,但缺乏工业企业支撑,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另外,各基地、农户主要以销售原药材或者初级加工为主,产销不稳定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比如,*年覆盆子价格达到*元一斤,全市不少农户一哄而上,近两年覆盆子价格跌到*元一斤,造成大量覆盆子荒芜。
(二)种质资源保护不力。
目前,我市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较少,种质资源驯化培育良莠不齐,多数药材种子来源靠自选、自留、自繁、自用,提纯复壮不足,品种退化、混杂严重,中药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抗性表现差异较大,品质得不到保障。比如,*贡菊与亳菊、滁菊、杭白菊一起被列为“四大名菊”,过去以晚熟品系为主,品质最优,但管理难度较大,不少种植户为了追求短期效益,盲目选择种植周期更短、品性较差的中熟品系,导致*贡菊在市场上的药用价值不断下降,品种退化严重。
(三)发展要素保障不全。
我市山多地少,土地碎片化严重,再加上受国家禁止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的政策影响,中药材在耕地上很难大规模种植。林下种植是规模化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由于林业方面政策限制,人工林砍伐栽种需采伐计划,天然林下抚育性采伐栽种审批难,从而制约了林下中药材的规模化发展。另外,政策资金方面,目前我市虽然提出振兴*医学,但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还缺乏具体的扶持政策。(四)专业人才队伍薄弱。
中药材无论是管理还是种植,对专业技术要求都很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支撑。就我市目前而言,一方面,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全市除祁门县设立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配备了管理人员之外,其余区县均没有专业中药材管理机构和力量;另一方面,种植科技人才紧缺,多数中药材种植户没有充分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粗放,致使中药材质量和效益始终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三、意见建议
(一)要制定道地药材发展规划。
市zf要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抓紧研究制订以道地药材为重点的全市“十四五”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系统推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要以品种为纲、产地为目,根据我市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和市场前景,突出药食同源,参照浙江打造“浙八味”、湖南打造“湘九味”做法,科学选定几个具有*特色的道地药材品种,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率先突破。要建立完善品牌培育与评价标准体系,抓好GAP认证、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我市中药材发展品牌。
(二)要提高中药材加工水平。
要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引进有实力的中医药企业落户*,建基地、办工厂。同时,要努力培育壮大现有中药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天目制药、科宏生物、同仁堂精制药业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大力提升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水平,鼓励中药企业在产地建设加工基地,加强采收、净选、切制、干燥、分级、保鲜、贮藏等设施建设,打造一批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三)要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
要把中药材种子培育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种子、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加快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开展道地药材筛选驯化、提纯复壮、扩大繁育和展示示范,培育一批抗性强、质量稳定的良种。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尤其要发展林下生态种植。切实加强*贡菊提纯复壮、治理连作障碍技术攻关,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稳定*贡菊品质。要以“十大皖药”基地建设为基础,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确保全市各类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左右,规范化种植面积突破*万亩。
(四)要强化人才队伍培养。
各级zf及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学院以及*职业技术学院沟通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引进中药材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各级农业、林业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中药材方面管理人才。要进一步激活乡镇农技站活力,充分调动乡镇涉农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提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水平,发挥农民身边的“土专家”作用。要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认真抓好专业人才培养与技术专家团队组建,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发展水平。(五)要推动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
要把中药材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依托中药材植物学特性,充分利用其在观赏、绿化、采摘等方面的作用,逐步建设一批中药材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开发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因地制宜推出药膳、研学等附加服务,让顾客变游客,药园变乐园,努力丰富中药材产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