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宥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汇报
广宥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汇报
广宥鞋业党支部高度重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继续和深入,作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开拓创新的强大动力。根据向塘党委和政府的有关部署,我公司党支部迅速召开了党员大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向塘党委、政府和我公司关于在公司党支部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并就我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做出安排部署,很快在公司系统掀起了创先争优学习活动的新高潮。现将我公司创先争优学习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成立机构,加强对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领导。公司及时成立了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以党支部书记肖巍同志任组长、总经理刘建同志任副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
二、制定方案。结合向塘镇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公司党建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公司党支部和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这次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
三、动员部署。公司党支部及时召开了党员职工大会,公司全体党员参加了学习文件活动。公司党委书记赵大军和各党支部书记分别对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了认真的动员部署,要求每个党员在学习活动中利用自学和集中学习加强理论学习。由于公司领导班子对这次活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抓落实,目前我公司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工作上落实责任,组织上提供保障。我公司共产党员们都能按照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衡量自己,一是积极投入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中去,把带头学习提高,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提高企业效益结合起来,把工作作风体现在提高执行力上,带头争创佳绩作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先争优学习活动氛围。充分发挥我公司自身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利用信息渠道,及时宣传公司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报道和消息,并结合当前企业优秀生产者标兵的动人事迹,及时宣传典型,推广经验,指导工作,使广大党员学有榜样,干有目标。
五、确立主题、明确目标、选好载体。根据我公司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公司党支部认真研究,决定把这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确定为:“以“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改进作风、争做表率”为载体,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和发展大局,重点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等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围绕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非公企业创先争优
保靖县创新“四项机制”助推非公企业创先争优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保靖县委组织部针对非公企业的特点,创新“四项机制”,把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促进企业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两者互促共进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两新组织312个,其中规模以上29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共有22个,其中原有11个,新建党组织11个,共有党员154名。今年1至10月,全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实现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2.6%,保持了平稳的发展势头。
创新组织拓展机制,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按照“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立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对具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符合建立条件的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独立组建条件的,通过挂靠建、联合建、派驻党员建等方式,分步建立联合党组织;对确实不具备建立条件的,由县委组织部选派50多名政治素质高、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建工作指导员,深入企业指导党建工作。
创新作用发挥机制,找准双赢关键环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需要、业主理解、职工拥护、党员欢迎”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发动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三争当”活动,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两者之间“水乳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是争当企业稳定“主心骨”。二是争当企业发展“助推器”。三是争当企业转型“智囊团”。通过组织开展“同舟共济保增长、凝心聚力促转型”和“我为企业转型献一策”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企业党员和职工群众从产品升级、技术攻关、能耗降低等环节找问题、寻思路、献良策。
创新示范引领机制,树立党员崭新形象。广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制”、“党员志愿者”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广大党员主动亮身份、比贡献、作表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参加“党员突击队”和“技术攻关小组”,努力争当企业攻坚克难、增创效益的开路先锋。目前,全县共成立10多个“党员突击队”和“技术攻关小组”。组织开展了“五比五看”、“我为党旗添光彩”和“五小”劳动竞赛等系列活动,发动党员在产品创新、商贸流通发挥先进作用。
创新引导扶持机制,争取业主关心支持。针对少数非公企业业主头脑中存有“党建工作是负担”的认识误区,由县工商联党组牵头,以县陶瓷协会、椪柑协会、养殖协会等组织为单位,建立起定期沟通交流机制,认真听取业主对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加以改进。同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业主前往酉水蜂蜜、友丰锰业等县内党建工作示范企业实地参观考察等,让他们切实体会、感受到加强党的建设所带来的高涨的士气、生动的场面和可喜的成果,进一步坚定关心、支持企业党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通讯员:胡启俊)
第三篇: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经验材料
近年来,安徽省霍山县着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的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广泛开展争创“五个好”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切实发挥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的作用,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明确工作定位,奠定“创先”基础
该县县委高度重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针对非公有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性质和业主要围绕市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现状,提出了“互利双赢”、“协商协调、共建共赢”的工作原则,并明确要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必须摆正位置、明晰思路。在工作方法上,按照“参与不干预,支持不拆台,引导不强制,监督不迁就”的原则,强化宣传沟通,获取业主支持,全面解决活动场所、活动经费、活动时间等问题。在活动形式上,采取“小型、业余、灵活”的方式,使创先争优成为企业需要、党员欢迎、职工拥护的一项活动。在工作成效上,坚持“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有为”赢得尊重,用“作为”确立地位。安徽源牌集团公司在论证生产原料基地扩展至金安区、裕安区这一方案时,集团党组织积极支持,主动承担了与金安等地有关部门的联络、协调任务,生产基地很快得到了落实,为企业发展赢得宝贵机遇,受到业主充分肯定。
创新活动载体,搭建“争优”平台
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岗位变动频繁、流动性大的特点,结合评选“优秀共产党员”,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一是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争贡献”活动。凡正式受聘的党员员工,都必须亮明党员身份,转移组织关系,接受党组织管理,按时参加组织活动。二是着力开展“三个培养”活动,即把优秀员工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优秀员工党员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近年来,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77名,发展党员235名,非公有制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党员数占60%,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扎实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真正把党员打造成为“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能站得出来、任务面前能把职工带动起来”的战斗群体。迎驾集团、应流集团、源牌集团等非公有制企业每年都召开表彰大会,对企业内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其中表现突出、贡献较大的,由县委在每年“七一”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
拓展工作领域,推进“创先争优”
该县在创先争优活动,注重规范运作,切实拓宽工作领域,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决策层和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商讨事关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组织定期召开党员和员工“献计会”,鼓励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霍山经济开发区初步建成之际,很多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开发区政策、服务、设施等持观望态度,企业党组织通过宣传优惠政策,协调处理施工问题,积极鼓励企业进驻开发区。目前,入驻开发区的规模工业企业达到100家,工业总产值连年递增,步入省市先进行列。二是建立党工团一体化工作机制。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后,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在非公有制企业内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三是建立企业文化形成机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把着眼点放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着力培育和塑造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迎驾集团创办了《迎驾报》,成立了迎驾书画社等社团,经常承办省内外颇有影响的文体活动,形成了“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勤于学习、善于研究”的迎驾文化,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敦煌市
发表日期:2010年5月20日 出处:敦煌市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敦煌市“五个融入”纵深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发表日期:2010年5月20日 出处:敦煌市委组织部
作者:许宗宁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敦煌市紧紧围绕“展示魅力敦煌,建设艺术之都”这一战略目标,通过把握“五个融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促使各级党组织努力做到“五个好”,积极带领广大党员践行“五带头”。
一是把创先争优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采取举办“周末课堂”、外出考察、挂职学习等方式,全面抓好市委中心组和各级党组织、党员日常学习和集中培训,不断增强各级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同时,深入开展“五好”班子创建活动,教育和督促领导干部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在加快发展中攻坚克难,在推动落实中奋勇争先。
二是把创先争优融入到基层组织建设中。坚持把创先争优的要求积极融入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中。严格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对党建工作实行登记制度,全力营造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的党建工作格局;加强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先后选派45名党务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人员到55家“两新”组织担任党建指导员;加大党建示范点创建力度,在农村确定了15个,社区确定了11个,“两新”组织确定了20个、机关事业单位确定了10个党建示范点创建对象,并制定了创建标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水平。
三是把创先争优融入到整顿干部作风中。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开展,制定下发了《敦煌市干部外出培训管理办法》、《敦煌市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办法》和《敦煌市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奖励和失误登记台帐制度》,加强了干部外出培训和出国(境)管理工作,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或出现失误的科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登记,对出现重大失误、闹不团结等问题的7名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通过组织措施,切实转变了干部作风。
四是把创先争优融入到创新工作机制中。采取评选先进、定点帮带等形式,建立健全创先争优帮带机制、激励机制、联动机制,深入实施了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工程,推行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奖,实行了机关党员“五联五推”联动机制。同时,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干部“五个一”活动,督促落实市直部门帮扶农村联系点制度和领导干部包挂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制度;认真抓好“抽调干部赴一线”活动,努力形成干部向一线倾斜、在一线培养、在一线建功、在一线选拔的良好工作格局。
五是把创先争优融入到党性实践活动中。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敦煌市分类开展了特色鲜明的党性实践活动。农村重点开展“整推联建”活动,采取村企联建、村社联建、村合联建等方式,促进农村党建工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社区重点开展以“支部争先进,社区创四型”为主要内容的“一争四创”活动,打造文化型、学习型、平安型和服务型社区;机关重点开展“机关党建创新交流”活动;“两新”组织重点开展“三培三促”活动,把企业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促进企业党组织建设,把企业中的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培育一批企业党建示范点,促进企业党建工作整体上水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研等事业单位重点开展“课题攻关党员先锋团队”、“德艺双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满意的白衣天使”、“优秀共产党员〃师德标兵”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通过深入开展系列实践活动,树立一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典型,纵深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升各级党组织服务发展的水平。
第四篇:河西堡镇非公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汇报
河西堡镇非公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情 况 汇 报
中共河西堡镇经济发展局总支部委员会
(2012年9月11日)
河西堡镇经济发展局党总支下设党支部26个,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非公企业党支部25个,共有党员93名。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局党总支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紧扣“创先争优当先锋,强工富农促发展”的活动主题,立足中心工作,突出实践特色,以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更加多样的活动形式、更加有效的活动载体、更加务实的活动措施,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夯实活动保障
全镇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后,我们立即召集相关企业安排部署,在全镇非公企业中迅速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经济发展局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党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明确工作目标。根据镇党委《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创先争优当先锋,强工富农促发展”的活动主题,坚持“实际、适用、适当”的原则,制定了《中共河西堡镇经济发展局总支部委员会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等,为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健全活动制度。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党总支委员联系点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定期督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并狠抓落实,促进了活动地有序开展。
二、紧扣活动环节,全面推行“一二三四”工作法 紧紧围绕镇党委关于“一承诺两考核三点评四公示”工作法的要求,推动争创活动深入开展。一是扎实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各党支部和党员根据工作特点、工作职能,立足岗位比贡献、创业绩,把党员承诺与完成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贴近实际承诺、接受监督亮诺、坚持标准履诺、拓宽渠道评诺”等环节,全体党员都向群众做出了承诺事项,切实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为部分群众解决了实际困难。二是全面进行考核点评。通过召开党总支大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对党组织和党员开展考评,共召开评议大会4场次,发放评议问卷300多份,参评人员400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8%。三是认真组织领导点评活动。在党员群众评议的基础上,采取现场点评、会议点评、专题点评等方式,由党总支书记点评各党支部,各党支部书记点评本支部党员,点评工作做到了全覆盖。通过点评,使党组织和党员进一步明确了努力和整改的方向,查找到了存在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四是对争创活动过程和内容进行全面公示。按照公示透明化的思路,对承诺事项、践诺情况、考评结果、点评意见、确定的难题、先进典型等以简报、文件等为载体,进行全面公示,接受党员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三、坚持科学发展,围绕中心工作创先争优
坚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努力推进当前各项工作。一是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相结合。切实把创先争优作为学习提高的过程,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经济发展局党总支学习制度,采取专题学习研讨、形势教育等多种形式,突出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政治理论及园区建设、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效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与推进工贸项目建设相结合。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强化服务,成效显著。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春天20万吨电石项目建成试生产,鑫华150万吨捣固焦及300万吨重介洗煤项目1#焦炉已点火烘炉,丰盛20万吨合成氨正在进行单体试车,金泥40万吨电石项目进行设备安装,年内将相继建成投产;日升隆60万吨煤低温干馏、镕凯24万吨电石、励志2.1万吨无机氟、博瑞宏1000吨磷酸酯萃取剂等项目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工贸项目24项,完成投资13.3亿元。三是与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相结合。深入企业调研走访,重点从影响制约企业发展、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断破解企业发展中的难题,从而推动工业整体发展。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协助各单位向国家、省、市等上级部门争取资金8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各党支部把破解难题主题活动与“一二三四”工作法结合起来,摸排梳理20多个难题,并明确目标任务,及时研究解决,在破解难题中深化了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四、注重活动实效,统筹推进党建工作
认真落实以“组织联创、班子联建、党员联帮、学习联抓、活动联谊、发展联动”为主要内容的“六联共建”活动,按照“二对一”的原则,2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与12个村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帮扶各类物资及资金合计9000多元。积极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对镇区非公企业进行了摸排调查,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信息档案库,新组建非公企业党支部3个,新发展党员8名、预备党员11名,确定入党积极分子9 名,非公企业党建得到进一步加强。结合庆祝建党91周年纪念活动,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实践活动,表彰先进非公企业党支部1个、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优秀共产党员5名。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加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
总之,我们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组建和党员的教育管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力做好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使我镇的非公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非公企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讲稿
非公企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林式其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化和继续,又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中央决定,从今年四月份起,到党的十八大,用两年多的时间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瑞安市委于6月份召开动员会作出部署。这次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以“五个好”“五带头”为基本要求,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以“推 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这“四句话”为目标任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创先进,争优秀”,先进和优秀是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追求,也应该成为每个共产党员的日常特征和追求。党组织的创先争优要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岗位。离开中心工作、本职岗位搞创先争优,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可能取得实效。中心工作搞不好,本职工作干不好,谈不上创先争优。大力倡导党组织创先进、党员干部争优秀、人民群众得实惠,在全社会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争一流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为推动瑞安科学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
一、关于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讲课框架
一、什么是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二、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三、怎样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一、什么是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课题,是一切文明进步的 源泉。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要求我们党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这也是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在当今时代,学习已经成为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中央、省、温州和瑞安市委历来高度重视学习。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来的。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他所著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了创建 “学习型组织” 的概念以及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的相关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放到企业里去用,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放到党组织里去,就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特别是在十七届四中全会 上,党中央更是明确地提出,要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管党治党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市委对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市委还专门研究制订并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我感到,首先要深入理解把握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本身的内涵。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与过去强调的“重视学习”意义不一样,从“学习”到“学习型”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型”,但意义非同寻常,内涵更深了、要求更高了,“型”即类型、固化,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最鲜明的固有的特征,也就是说,把学习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特征,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志;更加强调把学习作为整体性要求,作为全党的共同责任,要求全党学习、全员学习;更加强调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把学习制度化、机制化。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包括三个层次:党员干部的个人学习;党组 织领导班子的团队学习;整个党组织的学习。
二、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1、适应信息时代知识创新速度加快的需要。新世纪是信息爆炸,知识更新的年代。有专家称,现在每五年人类知识的总和就要翻一番。过去工业革命300年把人类5000年文明史的知识总量翻了一倍,也就是说近代300年等于古代5000年创造的知识的速度。据专家们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后40年工作生涯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因此,每个人在一辈子的生涯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 育,必须持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要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接受终身教育。通过终身学习,员工的知识、技能、质量、素质将得到较大提高。
人类历史在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科技也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我们要适应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就要不断地学习,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企业本身必须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组织团队学习,完成员工的终身学习和“充电”。只有每一个人的学习提高了,整个企业员工的素质也就提高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成功的企业必须是学习创新型组织,这是历史之必然。
2、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海尔总裁张瑞敏反复强调“当今世界已进入10倍速时代,提升竞争力根本在以提高组织的学习里,加快学习速度。”我们的企业只有快速提高组织的学习力赶上并超过时代的步伐,用知识武装自己,与世界接轨,不断的接受并创造新事物,才能把更多 的挑战变为机遇,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实际上,企业之间的竞争表现为人与人素质的竞争,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能力的竞争,企业竞争惟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不学习无以立”。学习能力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一个善于学习的企业必然是充满朝气、活力和拥有后劲的企业。
3、适应企业文化建设的新浪潮需要。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综观世界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建设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最前沿、影响最大的流派。世界500强的大多数企业和中国最知名的一些企业都在打造强势企业文化—学习型文化。被誉为全球最佳经理人、世界第一CEO的前美国通用电气董事长韦尔奇,就是用学习型文化打造了当今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美国通用电气。韦尔奇认为一个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必须有能力创造一个学习型文化环境,让具有好点子与创造力 的智慧资产孕育而生”。中国宝钢提出建立强势文化企业,就是学习型企业。只有当企业形成比竞争对手学习的更快、更好,并培育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或竞争型企业文化,使之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不能靠简单的力搏,还得靠智慧,还得有科技的含量和文化底蕴。而这种科技的含量和文化的底蕴只有通过学习来获得。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我们实践企业文化理念的需要。
4、读书学习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也很有益处。读书学习可以修身养性,放松心情,调节心态。现在社会比较浮躁,风气不好,有的党员干部玩风、赌风盛行,危害很大。我们瑞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繁荣的地方,相对来说,商业氛围比较浓厚,文化氛围比较淡薄。亲戚朋友同事们聚到一起往往讨论投资赚钱和经商办厂的比较多,而谈学习、谈读书和谈文化的比较少。受这种氛围的影响,我们一些党员干部也往往热衷于应酬交际,很难沉下心来认认 真真地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知识水平。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宁静,少一些应酬,多一些思考,通过学习,净化心灵,振作精神,明辨是非,完善人格。读一本好书就犹如经受一次精神洗涤、智慧滋养,从中可以陶冶情操、怡情养性,使人远离低级趣味、追求高尚。
三、怎样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
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部分企业的党员职工以及企业主,对于加强学习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一是强调“工作忙,没时间”,总觉得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是“空对空”,有意无意地将“务虚”与“务实”对立起来,把学习与工作放在对立的位置。要注重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二是认为“有经验,能应付”,有的同志参加工作时间较长,误以为凭经验就能办事,学习积极性不高,相反,有的同志认为年龄大了,要学也学不来,从而也放松了学习的要求;三是觉得“学再多,用不上”,知识够用就行,或者要用再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些认识 的偏颇都会严重影响学习型企业党组织的建设。
1、领导重视,率先垂范。
支部书记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支部书记是其组织者、推动者、践行者,从远景规划的制定、实施方案的确定,到具体工作的部署、相应措施的实施、保障环节的应用,都要靠党支部领导来推动。可以这么说,支部书记在创建过程中,态度怎么样、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成效及水平,直接影响到全体党员投入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党支部书记要切实认清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以狠抓落实的举措和率先垂范的行动来推动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努力成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自觉实践者、积极倡导者、精心组织者和大力推动者。党员要学早一步,学多一些,学深一点,起模范带头作用。
2、树立先进的学习观念。
树立与学习型企业党组织建设相适应的新 的理念。重点树立五种理念 : 一是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二是全员学习的理念。
三是全程学习的理念。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四是团队学习的理念。
五是提升“学习力”的理念。
3、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
创建学习型企业贵在学习。只有有效的学习,并形成强烈的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广大干部职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学习力和创新力才有坚实的基础。学习是基础。建设学习型企业,不仅要勤于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在内容安排上,要结合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注意全、新、专。所谓全,就是不仅要学理论、学文化,而且要学科学、学技术等;所谓新,就是要追踪市场前沿、与时俱进,做到水涨船高,适时更新;所谓专,就是要从企业职工的实际需要出发,注意专业的对口和实效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有业务技能的培训,也有政治、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的学习;既有提高岗位适应性的受训,也有提高区域操作技能的一专多能培训;既有操作知识的学习,也有管理知识的学习。
除了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特别注重学习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人类开始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现代网络对现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产生巨大的影响,政府上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诊断等等层出不穷。企业要适应这种网络社会。不断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努力使员工的知识水平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建设一支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善创新的员工队伍。
4、精心设计载体和创新方法。
一是注重学习的互动性,改灌输式为交互式。摒弃“开开会议、念念报纸、读读文件、写写心得”这样简单、枯燥的学习模式,通过课题调研、知识竞赛、技能比武、实践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为学习注入新鲜的动力。由以往“一人讲众人听” 传授授课模式向互动交流的学习模式转变,利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对抗辩论等新的学习方 法,增强学习的参与度和互动性,使员工在互动中自我教育、在交流中升华思想。二是注重学习的多样性,改单一式为多样式。既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利用“外脑”,邀请外界专家、学者来授课,又采用“走出去”的方式,以社会为课堂,有针对性地将有关对象派出去考察、进修,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还可采用主题宣传教育、课题研讨、交流会、座谈会、传班带互动互学、网络传递等多种方式,以考促学,以赛促学、以比促学,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充分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网络平台,开展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和网上学习,打破学习的时间、地域界限,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成果共赏。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各级各类存量资源,打破条条和条块分割,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逐步建立知识传播、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学习系统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为学习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保障。鼓励采用轮流式导学、网络式自学、菜 单式选学、实践式悟学、交流式互学等多种模式。
三是注重学习的灵活性,改呆板式为活泼式。企业有别于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也有别于村居小区,应当根据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方式。04年以来,我市荣光集团、华尔达集团、嘉利特泵原、振中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先后推出“快餐党课”,主要特点是“精、新、短、易”,“快餐党课”学习模式针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党员的特点要求,以灵活的学习方式,将党员理论学习的政治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融合,解决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的工学矛盾,是一项很好的举措。根据各部门实际情况,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学习必须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在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的过程中,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是学习与工作脱节,企业员工为了学习而学习。俗话说 “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实际工作的效率。如果脱离了企业的实际工作,企业的学习活动将会迷失方向,学习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这样的学习,当然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也就更谈不上创建学习型企业了。另外,为了搞好学习,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学习的效果与预期相去甚远,这势必也会打击企业创建学习型企业党组织的热情,影响企业坚持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必须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把学习引入工作中,使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实现 “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案例:华峰集团党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学习力、创新力与竞争力。一是创办《华峰讲坛》,开拓党员视野。每季度组织一次讲坛,至今党委已举办9期《华峰讲坛》。二是举办华峰论坛,提升管理思维。该论坛以企业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主题,特邀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华峰与员工展开思想研讨,借此开阔员工视野,激活员工思维,提升员工求知欲,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3期。三是丰富学习载体,激发学习活力。华峰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论坛、社会活动等途径,完善学习型企业的应用系统,把“全员学习、全员沟通、全员创新、全员发展”作为完善学习型企业应用系统的基本要求,不断完善员工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2006年1月,集团公司被评为“温州市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根据温州市深化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企业的精神,结合集团文化建设提高青年活动与各公司加强基层班组建设的要求,在生产系统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
5、要建立健全学习管理制度机制。建章立制,确保学习落实,做到学有成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创建学习型企业要通过机制建设,保证学习落实,促进学有成效。
(1)建立学习制度。
(2)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学习型党组织建 设是一项复杂而宏大的系统工程,经费保障必不可少,如图书馆和资料室等文化设施建设、网络学习的平台搭建、各种创建活动的实施等都需要经费的支持。
二、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创先争优活动目标的第一句话就是推动科学发展,这也是争创活动的着力点和根本目标。去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任务,深化和拓展活动成果的工作还很繁重,全面完成整改落实任务还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创先争优活动要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强调,非公有制企业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有更大作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作为,在提升自身素质上有更大作为。广大非公有制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有更大作为”,切实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在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基础上,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要而急迫的任务。今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加快”二字力重千钧,引人深思,催人奋进。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转变,而且还要加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产业发展、总量扩大的同时,支撑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开始发生变化,增长成本上升、比较优势弱化。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其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各类企业超过1000万家,其中仅私营企业就已达到740多万家,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总体来看,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中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低 水平、产业链低端的偏多,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加繁重、更加紧迫。非公有制企业家要顺应社会变革趋势,树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强烈意识。“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机遇与考验并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战略抉择,刻不容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是难解之题,也是必解之题,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必须勇于面对,主动迎接,加快转变
(一)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经济增长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提出要通过经济体制的转变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1995 年9月到2007 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我们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取得了重大进展。2007 年10月,党的十七大根据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举措。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简单的说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通常,经济增长方式可分为粗放(外延)型和集约(内涵)型两种。粗放型增长方式就是依靠要素数量上的扩张来推动经济的增长,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就是通过提高要素质量和生产效率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其特征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和可持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从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虽然只改变了两个字,但它的内涵却大大扩充了,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上的深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针对生产要素结构的调整,强调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实行规模化经营等,促进 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在需求结构调整上,要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变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在供给结构调整上,或者说在产业结构上,要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转变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占GDP 的比重。
在生产要素结构调整上,要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物质资源消耗的状况,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来拉动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方式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概括地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优化、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成果的 合理分配、人的自身的全面发展等内容。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方式只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方面。正是在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措施。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念早在1995年就提出,但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客观原因:
→人口众多,劳动力的素质不高;
→城乡差异、区域差异非常大;
→不合理的观念和体制 ;
→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利益格局调整缓慢。
表现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不断下降;欠发达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的实现,从而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产品价格(如燃油税)没有反映其稀缺性。
从第一次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现在一直在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历时已经十多年了,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 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个阵痛期,会对经济增长速度带来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从而长期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二)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低碳经济正在催生新产业成长和结构性变革;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和消费行为的变化,正在改变全球性生产-消费格局。我国目前的发展方式正面临新的挑战。
1、能源资源约束。
中国不仅能源、资源相对短缺,而且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
能源、资源短缺问题。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 我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但我国人均占有能源资 源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比,差距很大。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 中国人均耕地面积:40%; 人均森林面积:21.3%; 人均水资源:25%; 人均煤炭储量:79%; 人均石油储量:11%; 人均天然气:4.5%; 人均铜储量:18%; 人均铝储量:7.3%; 人均铁矿石、42.%
维持中国13亿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就需大量资源和能源,还需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目前在我们还没有找到可以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的情况下,能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我国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能源资源对外依赖较大。据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石油进口2.04亿吨,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达52%;铁矿石2008年进口约4.4亿吨,占中国铁矿石消费比重的60%。2009年,我国消耗了世界上46﹪的钢材、45﹪的煤炭、48﹪的水泥,但只创造了世界 8﹪的GDP。若在未来20多年,我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速按8%计,到2030年中国人均收入就会相当于美国现在的经济水平。如中国人均消费水平也与美国现在消费水平一样,全世界的资源都支撑不了中国人14.5亿人的消费。资源约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按美国那种消费模式去进行消费!
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中国的能源效率是美国的1/3, 是日本的1/6,中国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近6倍、美国的2.5倍,比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单位GDP能耗也高近1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65倍,吨钢可比能耗、火电供电煤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5%、20%和24%。
2、生态环境的约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07年中国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60.3亿吨,超过美国2.6亿吨,比欧盟27国的排放总量高出1/3,占全球总量的20.8%。中国在总量上已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居世界第一位。今后十年GDP若以 8%速度增长,那么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绝对量将接近百亿吨。“十一五”前四年累计单位GDP能耗下降14.38%,要实现2020年下降45%目标,“十二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应不低于15%,减排任务相当艰巨。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
全世界已丧失了1/4的表层土和1/3的森林覆盖;
以每年6%的速度失去淡水生态系统;
以每年4%的速度失去海洋生态系统;
每一种生命系统的衰退都在不断的加速;
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都日益加剧。如温瑞塘河、环城河污染严重。
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老百姓编了顺口溜,“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家里现代化,外面脏乱差”。重点流域污染程度虽有减轻,但形势依然严峻。我们拿1996年和2007年比较,一类到三类水从27%增加到43%,因为我们关停了很多小水泥厂、小造纸厂、小钢铁厂、小化肥厂;但是劣五类水还有26%。一类到三类的水经过处理以 后可以作为人畜的饮用水,四类水和五类水经过处理以后可以作为一般生活用水,劣五类水不能用作饮用水和一般生活用水,也不能用作灌溉,所以中国水的问题比较严重。另外,全国40.6%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较差,约有30%人口得不到安全饮用水。中国40% 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威胁。空气质量不好,还有温瑞塘河、环城河污染严重等。
当前中国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在下降。其表现为:森林覆盖率低,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资源支持不了,环境容载不了,社会承受不了,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3、社会约束。
城乡、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平均速度达到9%以上,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早在2004年,基尼系数就已达到0.44,2004年之后,全国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不仅没有得到缓解,而且呈现出继续扩大的趋势。数据显示,基尼系数目前已激增至0.48,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中国必须对日益加剧的贫富分化说“不”。
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存在看病贵、上学难、就业难、社会保障弱、房价高等。
4、经济约束
目前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外需与内需作用的结构性失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需求每增长10%,就会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尤其 在2007年以前出口增长都在20%以上,每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2到3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使得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外需的矛盾凸显,出口的下滑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也迫使中国必须大力开拓国内需求,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
在扩大内需的同时,要警惕内需中投资和消费间的结构性矛盾。不考虑出口因素,通常一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个到3个点,消费贡献7个到8个点,而中国则恰恰相反,整个经济内需结构过于投资化,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扩大消费离不开居民消费,就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失衡问题。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增幅明显慢于财政增长和GDP增长速度,而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使得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消费需求受到压抑,影响了消费增长。
供给结构问题突出。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层次低。在国际标准分类的22个大类中,我国制造业占世界比重有7个大类 列第一、15个大类列第三。但制造业增加值率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机械工业的增加值率在26%左右,比发达国家低10多个百分点。瑞安经济发展“两头在外”,在产业链中基本上处于中低端。比如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层次较低,大多数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比较低。企业组织以中小型为主,全市现有个私企业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1200多家,10亿元以上企业仅4家,“低、小、散”格局没有根本改变。长期以来,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的市场竞争优势生存发展,企业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赢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经济发展后劲不够强。
二是要素制约仍然突出。关键生产要素制约特别是工业用地、资金等方面的制约仍然是抑制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瑞安人多地少,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只有0.38亩,不到全国的1/4,是全省的2/3,农保率高达84.4%,全市每年工业用地需求、城市 建设需求都在上万亩,而上级下达的指标非常有限,用地供需矛盾非常大,工业地价明显高于同类地区,致使许多规模企业被迫外迁,本土资源外流。在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外需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我市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链风险明显加大,金融供给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工业投资环境亟需改善,作为承载工业企业发展的主要平台,经济开发区以及东、北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相对滞后。
三是产能过剩突出。目前有十几个行业产能过剩。2009年粗钢产能超过7亿吨,国内消费量只有5.3亿吨,在建仍有几千万吨。水泥总产能达19.6亿吨,当年消费量为13.7亿吨,在建生产线超过400条,新增产能将超过6亿吨。
四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我国仅发明专利就逾百万件,但专利技术转化率不足1%,专利成果产业化更差。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的专利持有
者。
五是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0%左右,远低于全球平均67%和经合组织国家平均73%的水平。2008年我国服务型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只有40.1%,而发达国家平均6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70%。
经济质量有待于提高,经济结构性、资源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任务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只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全国各地自身发展的需要,不只是领导们的责任,更是干部们的义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件大事做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后危机时期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更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
要目标和关键举措。瑞安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是温州模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城市化加速期、社会转型期。我市在科学分析阶段性特征,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把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顺应大势主动转,破解难题加快转,立足长远全面转,着力在“转变”上下功夫,在“突破”中求实效,为建设宜居宜创业现代化大城市打基础增后劲。
第一,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要把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主引擎,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一要构建大平台。坚持以沿海产业带建设为主引擎,破解发展空间有限、布局散乱的问题,加快拓展集聚发展的新平台。瑞安人多地少,资源要素制约突出,客观上造成部分企业外迁、资金外流、项目外投;发展模式比较特殊,产业在点上膨胀、线上扩张,空间布局相对紊乱。针对缺乏大平台支撑,大量项目无法落地,腾挪提转空间不足的状况,加大陆海统筹力度,充分发挥海的优势,33 向海涂要空间要发展。坚持把沿海产业带作为瑞安新一轮创业创新主平台、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先行区和新型城市化功能拓展区来抓,作为事关瑞安前途命运的新蓝海来开发。涉及东部沿海6个乡镇(街道)332平方公里面积,重点统筹开发区块近50平方公里。根据《温州市沿海产业带瑞安实施方案》确定的“产业轴状集聚、城市滨海沿江”开发格局,按照“整体推进、完善配套、强化保障、构建体系”总体要求,着力掀起沿海产业大开发大建设热潮。一是实施高起点规划。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深化细化“一轴九区”的开发架构,重点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海涂围垦控规、交通、水利、电力、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争取把汽摩配产业基地纳入温州瓯江口新区整体规划,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和提升新平台之一。着眼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全局,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树立“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集约、大疏大密”的理念,舍得花精力和财力做好滨海新城的概念性规划。力争到2020年,沿海产业带新增工业总产值和GDP分
别达1000亿元、3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瑞安。二是推进高效率建设。注重基础建设先行,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立体施工、并行作业的办法,加快海涂围垦工程进度,全力推进阁巷垦区回填造地、实现有序供给土地,启动丁山二期吹填造地,尽快开工建设丁山三期,扎实做好丁山四期、五期前期工作,进一步抓好建设用海报批。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把完善基础设施与河道、湿地等自然保护结合起来,统筹建设交通路网、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推进滨海大道瑞安段、疏港公路一期、56省道延伸线等重点建设,加快形成区域内“五纵六横”交通框架,为项目落地、企业投产提供基础支撑。三是加快高质态发展。强化高质高效的理念,科学制定产业准入门槛,千方百计引进和落实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汽摩配产业基地、港-岛新型产业区等重点区块建设,形成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大平台。
二要发展大产业。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是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前瑞安发展的紧迫任务,在于培育和提升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产业,并实现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我们将实施三大产业提升计划,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培育特色,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下功夫。一是主攻调整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实施十大特色优势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成立由涉工部门负责人和科技专家组成的指导组,分行业进行推动。针对工业主要处于低端产业的劣势,促进产业高端化攀升,重点引导汽摩配行业向整车、部件发展,机械电子行业向机电一体化、重型装备发展,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其制品向高科技、新材料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
要大力发展物联网。(案例)刷员工卡进入办公大楼,你所在办公室的空调和灯会自动打开。快下班了,用手机短信发送一条指令,在家“待命”的电饭锅会立即启动做饭,空调开始工作预先降温。如果有人非法入侵你的住宅,你还会收到自动电话报警„„ 这些不是科幻电影中的镜头,而是正在大步向我们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美好生活。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些物体既可以是小小的手表、钥匙,也可以是汽车、楼房,日常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些微型感应芯片包括电子标签、各类传感器、二维码等。它们可以获取物体的信息、状态、位置等各种内容,然后通过网络传递这些信息。物联网和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是一个虚拟世界。物联网则是对现实物理世界的感知和互联。物联网实际上就是传感网。物联网是从产业和用户角度来说,但是从技术角度来
说,它叫传感网。“对物联网和传感网,一句话说最准确,叫物物互联,感知世界。” 物联网覆盖面广,应重点关注五大领域: 一是智能电网。二是智能交通。三是智能医疗。四是智能家居。
五是RFID(射频识别)产业。
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近期还将筹建瑞安市新能源技术创新联盟。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培养光伏产业及相关配套的研发、生产企业30多家,形成了光伏产业集群雏形。如浙江瑞迪硅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份正式投产6寸、8寸太阳能极单晶硅棒,该产品经切片后,运用于太阳能发电系统。下步,该企业将投资1.5亿元增加生产设备,在实现年产120吨单晶硅棒和936万片硅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把触角伸向下游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具有国内甚至世界影响力的大型太阳能光伏企业。温州港宏新能源有限公司近日开发成功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控制
器;浙江恒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半导体照明研发技术国内领先,在大功率LED路灯、室外景观灯方面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新产品生产线已经安装完毕,预计10月份可以投产。针对工业产品多处于低附加值加工环节的不足,采取先进技术、先进标准、新型业态推进鞋革、食品、箱包、服装、针纺、眼镜等传统行业改造提升,由橄榄型向微笑型转变、向两头延伸,走专精特新发展路子,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提升扩展服务业。针对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短板”,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按照“扩大总量、提高比重、优化结构、增强功能”的思路,落实服务业“1+X”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围绕打造区域性商业商务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休闲旅游中心和温州金融次中心,推进“八大集聚区”建设,突出抓好瑞安江南物流园区、瑞安商城改造提升工程、瑞祥商务区等重点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做优做强金融、商贸、旅游等重点行业,引导民资和外资进入服务
领域,鼓励服务业领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进一步推动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会展等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消费性服务业网络化、公共服务业均等化。制定出台“退二进三”实施细则,做好安阳C区块、巾子山工业区块改造提升前期工作,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新型经济业态。做优做强金融、商贸、旅游等行业,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三是稳定优化农业。针对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的状况,坚持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民创业就业方式转变。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发展”的原则,推进农业功能区建设,构建东部沿海农业维持发展区、飞云江沿岸农业主导发展区和中西部山区农业生态发展区,形成“两横一纵”三大农业发展区块,重点抓好马屿粮食功能区、梅屿蔬菜功能区试点。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的思路,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一批
既具有瑞安特色,又拥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名特优农产品,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按照“合作兴农、金融支农、流通活农、科技强农”要求,进一步加大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力度,整合惠农强农政策资源,强化农业发展综合保障,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三要推进大项目。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项目是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载体和牛鼻子。坚持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拓思路谋项目、科学论证选项目、只争朝夕跑项目、时不我待建项目,切实解决项目储备不足、推进进度缓慢、要素保障困难等问题,着力在扩大有效投资和提高投资效率上下功夫,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突出加大工业用地供给力度,推进标准厂房入驻工作,继续抓好垦区项目进场开工,力争全年实现工业性投资43亿元。一是以优质产业项目调结构促转型。坚持内源经济和外源经济互动发展,对内公开招选工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筛选华
峰尼龙66、瑞立动车制动阀、华建尼龙6切片、嘉利特气轮机筛选等30个重大产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对外实施瑞安人经济回归工程,注重引回瑞安人在外发展的第三代、第四代项目;同时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创新招商选资办法,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服务业及传统产业改造等领域的重大项目,突出做好与世界500强企业、央企的对接合作,加快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基地。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加快“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力度,解决开工难进场、竣工难投产等实际问题,确保工业性投入持续较快增长。二是以重大基础项目强功能增后劲。强化“既解决个体的显性问题,又解决整体的根本问题”的理念,把政府投资主要投向事关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城市“地下”与“地上”不匹配,功能和规模不协调的问题,增强发展承载能力。加大重点工程攻坚力度,大力实施“贯通两纵两横城市快速路,拓展七延七通主次干道,打通六路六口卡口节点,建设六场二点停车位”的交通五年计划,42 深入实施供水工程“3721”建设计划,扎实推进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加大电网建设攻坚力度,尽快形成城市防洪闭合圈,着力构建外快内畅的交通体系、覆盖城乡的供水体系、运行高效的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安全可靠的能源动力信息体系、保障有力的防灾减灾体系。三是以系列民生项目惠民利解民需。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把更多的新增财力投向民生领域,用于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中心镇中心村培育工程,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旧镇改造和旧村改造,因地制宜搞好农房改造、城镇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统筹抓好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健身等社会事业项目发展,构建覆盖城乡、全民共享、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平安建设的基础性投入。按照“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思路,注重把公园广场与活动场所布点结合起来,系统推进公共配套项目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四要培育大企业。坚定不移地把大企业、优
势企业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来抓。企业是市场主体,必须增强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源驱动力,注重发挥大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按照“按需帮扶、分类帮扶,整合资源、整合要素”的思路,深化扶优扶强行动,在项目落地、人才引进、投资融资等方面开展全程服务、跟踪服务,特别是对110家转型升级排头兵企业进行全程服务、跟踪服务。着力培育一批综合竞争力强、带动示范性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力争通过三五年努力,培育10家产值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华峰集团去年产值达到56.83亿元、实现利税7.98亿元,今年华峰销售收入有望突破70亿元,华峰、瑞立、华尔达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有力地引领推动了瑞安工业转型升级。支持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落实扶持政策,优化服务举措,打造一批小型巨人企业。一是完善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坚持一手抓转型升级、一手抓整治规范,通过完善财政投入、税收扶持、要素保障、价格引导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鼓励通过收购兼并、强强联手、资产重组、品牌联合、44 上市融资等途径,整合产业链、形成大配套,带动六大块状经济向现代集群经济转型。二是强化人才支撑,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科教兴市战略,推进人才市场改革,提高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能力。实施高层次人才、急需适用人才引进计划,加快人才公寓建设,营造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贴近市场主体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对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培养良好的劳动力资源。实施企业家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着力培育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勤于创业、勇于创新、精于管理、善于发展的企业管理队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第二,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意义在于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变到主要依靠效率提高,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
经济发展方式,技术创新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人口健康等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也成为检验一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标志。技术创新水平低的国民经济,难以找到新的投资增长点和有效投资领域。如果大规模扩大投资,只能是在原有经济结构基础上重新投资,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结构同构化问题,结构升级迟缓,经济效率低下。只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在结构调整升级中有所作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我国的产品产量虽然多,但科技含量相对比较低,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主要表现是很少有自己的品牌、知识产权、专利、核心技术,于是核心竞争力也就不强。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这种差距从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2009 年美国申请了约50000 项国际专利,中国申请了8000 项,46 美国的GDP 总量达到14万亿美元,中国接近5 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3,但是申请国际专利的数量只是美国的1/6,这比较客观地衡量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的差距。一些重要行业、重要领域的主要设备还是靠引进。不讲汽车等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行业,就是服装业,我们也很少有自己的品牌。浙江有一个县叫嵊州,号称领带之乡,一年产三亿条领带,但很多领带都是贴牌生产,一条贴了人家牌子的领带马上身价百倍,不贴人家牌子的就是地摊货。我们挣的只是加工钱,从经济上看,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外国人称我们为世界工厂,我个人认为现在我们还称不上世界工厂,因为世界工厂的一个主要标志是有核心技术,不在于生产量的大小,没有核心技术只能成为加工厂,所以我们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环节来抓,加大政策引导,落实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在逆境中加大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鼓励自主创新,引导企业积极研发、引进新
技术新产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力度;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企业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两端拓展,促进产业形态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发展层次。一是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发挥汽车电子研究院、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药机联盟、电动汽车技术联盟、新能源技术联盟等创新平台作用,新建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市科技孵化器、高分子材料研究院、药机行业“8+2”联盟等技术创新平台已揭牌投运,其中我们将经济开发区南拓展区首批建好的标准厂房落实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期用房(占地面积3225.6平米,建筑面积13186.24平米),今后还将不断扩大规模、完善功能。二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据调查,我市目前有80%以上的企业有意向通过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等措施来应对订单不足。因此,48 我们大力引导和推进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20万元,新认定国家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分别奖励50万和20万。上半年,全市申报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温州市企业技术中心3家,华峰集团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狠抓工业技改项目。强化技改贴息政策导向,鼓励支持企业实施重大技改项目、重大设备升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发挥科技创新的示范作用,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第三,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和谐社会的新内涵、科学发展的新体现。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中。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再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是理想的境界,也是现实的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大规模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内在要求,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区域竞争力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具体举措。要全力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对照“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分解落实责任,严格实行“一票否决”,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一要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以弘扬生态文明、培育生态文化为着力点,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保意识。扎实推进平原地区绿化扩面提质,建设沿海和海岛地区“蓝色生态屏障”。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扶持力度,启动实施生态补偿项目,发挥好生态补偿基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二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做到开发与节约并重。依靠科技支撑,加快低碳技术、绿色生产技术、适用环保技术等研发推广;做好节能低碳文章,加强资源节约,着力发展新能源。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十小行业”整治,坚决淘汰高能耗、高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