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林权管理工作座谈会精神汇报(杨主任讲话)
全国林权管理工作座谈会精神汇报
5月18日,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林权管理座谈会,现将会议精神及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会议概况
这次座谈会是在2011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部署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以来,特别是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严格落实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12”41号)提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必须覆盖到包括林地在内的各类农村集体土地‛、‚包括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在内的各类土地确权登记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等说法给林地林权管理工作带来新情况、新问题的形势下召开的全国性会议,是继4月12日全国林地林权管理工作会议之后召开的又一次林权管理工作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国家林业局党组对森林资源管理特别是林权登记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由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汪绚司长主持,国家林业局张建龙副局长作重要讲话,参加会议共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的分管领导、林政资源或林权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领导,我厅林少霖副厅长带林权登记中心杨长职主任、林政处林祚捌副处长出席了会议。
二、其他省份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情况 从5月18日全国林地林权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对于这次国土部门在农村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发证问题:黑龙江省经省政府同意,将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12]47号转发到各地政府贯彻落实,并提出如下要求:一是林地不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范围。确认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应当依照《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杜绝‚一地多证、重复发证‛等违法违规行为现象发生。二是已经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林权证的农村集体林地,要切实维护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尚未完成确权登记发证的集体林地,要抓紧完成林权证的发放工作。三是要做好林地和其他土地的具体位置、界线、面积、权属的划界工作,要坚决防止把林地划归为耕地等其它土地。四是明确要求按照国家林业局林资发[2012]47号精神,组织林业主管部门对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工作;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涉及林地、草原、水面养殖的,按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文明确‚旗县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林权证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法律凭证‛;浙江省已暂停国土部门在集体林地上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试点工作;江西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此均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表示要慎重处理此事,适时召开国土和林业两个部门认真研究;广东省林业局已向省政府请示得到省政府领导理解,要求国土部门提供有说服力的理由报告后再研究如何部署。其他省份有的尚未开展、有的正在试点、有的正在协调。另外,吉林、内蒙古、福建、江西等省建议国家林业局尽快向全国人大、国务院汇报协调解决。
三、主要精神
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意见》、张建龙副局长的讲话和汪绚司长的补充意见。
(一)资源司意见
会议以书面形式印发了《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对已经依法确认所有权并登记发放林权证的集体林地,重复确权登记发放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土地证),会造成国家法律适用和土地权属管理的混乱,不利于林区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对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是林业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明确林地确权登记发证事宜,对于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依法维护林权证的法律地位事关重大。该意见强调:
㈠农村集体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已基本完成。对农村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发证是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核心任务。2003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发“2003”9号和中发“2008”10号文件,国家林业局部署开展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国27亿亩集体林地已勘界确权面积26亿亩,占95%。其中,经登记核发林权证确认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面积达22.65亿亩,发放林权证9785万本,8397万农户领取了林权证。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目标。
㈡我局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重大决策。林业主管部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村集体林地确权登记核发林权证,贯彻落实了中央文件的有关要求,履行了林业主管部门法定职责,保持了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一致。林业主管部门是承担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法定职能部门,而国土资源部在草拟、下发‚两个文件‛过程中,未让我局参与,未征求过我局意见,下发文件未抄送我局。因此认定,这两个文件所规范的内容个不涉及我局职能,这两个文件所特指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也不包括林地。
㈢对集体林地重复确权登记发放土地证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一是‚一地两证‛,损害政府公信力,将造成社会不稳定;二是重复发证,重复投入,将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浪费;三是重复发证,不利于林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健康发展。
㈣国土资电发“2012”41号文中有关表述不妥。一是国土资电发“2012”41号文中‚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森林法》的规定核发的是土地证书,应当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承办‛、‚包括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在内的各类土地统一确权登记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的表示不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森林法》的规定核发的林权证,应当由林业主管部门承办;林业部门负责制定林权证书的式样,并且管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档案。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向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回复法工办[89]6号,明确答复‚根据土地管理法第九条第三款的规定,‘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确认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根据上述规定,对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应当按照森林法的规定执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森林法的有关规定核发的确认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书,也就是关于该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证书‛。二是国土资电发“2012”41号文关于‚按照‘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森林法》以及《森林法实施条例》有关林权及登记的规定,与《物权法》相冲突时,应当认定为无效‛的说法不妥。根据《立法法》有关规定,对法律适用的裁决应当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国土资源部无权对法律效力做出认定。《物权法》与《森林法》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就规范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这一物权而言,物权法是规范物的一般法,而《森林法》作为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特别法,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发证已作明确的特别规定。
最后,该意见明确提出要求,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本省(区、市)政府汇报,提请政府加强对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工作的领导,请政府明确: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全覆盖‛工作要与国家林业局负责的已基本完成的农村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行衔接;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确定的林地不能重复勘界确权核发林权证以外的其他土地证书。要确保林权管理秩序不乱、林区社会稳定,确保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的贯彻落实,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发展。
(二)局领导讲话
张建龙副局长的讲话分为中间插话和最后讲话两个部分。张副局长指出,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了解情况、亮明态度、研究对策、统一思想。根据记录,他主要强调:
第一,要比任何时候更加重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今年中央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来的农村集体各类土地要进行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实际上,林业部门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开展林权登记工作,特别是近几年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登记发放林权证,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当前林地林权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连续召开了全国林地林权管理工作会议,下发了进一步加强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文件,今天又召开座谈会,目的就是要把我们林权登记管理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第二,要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一地两证‛。无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策略上讲,无论在什么时候,这一点绝对不能让步。过去有些省份已经发了土地证的,发了就发了。但从现在开始,坚决不能在林权证之外,再发其他土地权属证书。‚一地两证‛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在司法上,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损害政府公信力和执政形象,造成国家财政资金浪费,不利于林区稳定。必须坚持‚一地一证‛,‚死看死守,绝不让步‛,决不能动摇林业主管部门的林地管理权和控制权,依法维护林权管理机制和制度,维护林权证的法律地位。要注意讲究策略,‚以攻为守‛,确保底线。底线在哪里,要认真研究。
第三,要明确指出此次国土部门和其他部门下发的文件不包含林地。中央1号文件提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全覆盖‛是对全国各部门讲的,不是对国土部门一家讲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由相应主管部门分别负责。林业部门依法发证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全覆盖‛的有机整体。国土部门和其他部门下发《关于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和《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两个文件(即‚两个文件‛)时,没有与林业部门商量,于法于理,‚两个文件‛不包含林地。第四,要上下合力积极做工作。各省都希望国家层面要明确态度,国家林业局党组和赵树丛局长高度重视,一定会积极向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做工作。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做省里工作,争取理解和支持,不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中央层面解决上。赵树丛局长明确要求如果哪一个省受国土调控而让步,国家林业局将从占用征收林地、项目资金等方面一律进行调控。各省要密切关注国土部门工作动态,死看死守,坚决顶住。各省在做省里工作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向国家林业局汇报,由国家林业局跟所在省进行协调,上下一起做工作,我们国家局还可以找你们省领导做工作。
(三)资源司长讲话
汪绚司长要求,根据记录,她说:各省要积极向省里汇报《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关于农村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发证的意见》,补充意见如下:一是农村集体林地林权发证延续60年始终如一;二是在法律上明确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林地确权登记工作的主体地位和职责60年来始终如一;三是准确把握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的关系。森林法制定在前,土地管理法立法时已经注意与森林法相衔接,两者关于林权登记的有关规定并没有矛盾。森林法和物权法不是旧法与新法的关系,而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
第二篇: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精神及贯彻意见汇报
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精神及贯彻意见汇报
3月8日,省应急办在**召开**五市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应急办主任**,**五市应急办主任及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各市交流了工作情况和2010年工作打算,**主任对今年应急管理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会上获悉,全省13个地级市今年有6个市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出现迟报、漏报2次以上,5个市迟报、漏报1—2次,我市和**市未出现迟报、漏报情况;我市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应急队伍建设贯彻意见出台、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省市值班室系统互联互通应急平台建设等方面走在**五市乃至全省前列。会议要求各地今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应急管理体制。目前,省政府已经成立省应急管理委员会,对应急委人员组成、主要职责和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及其职能作出明确规定,省政府办公厅的“三定”方案专门设立应急管理职能的内设机构,强化、固化了省应急办的职能和地位。各地要抓住省政府出台这两个文件和当前机构改革契机,多向领导汇报宣传,加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推动成立应急委和政府办设置应急管理职能内设机构。
2.推动应急队伍建设。该项为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各地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是尽快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二是就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织调研,开展试点,推动落实。
3.加快应急平台建设。该项为省政府50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各地要加快市级综合性应急平台建设,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完善应急平台功能,尽早全面实现与省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4.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各地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在国家和省总体预案修订出台后,立即对各市的总体预案进行修订,同时要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突发事件应急(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演练指南》要求,组织开展预案演练。
5.加强应急值守工作。要求各地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节假日、双休日领导在岗带班制度;实行每周五下午通过省市值班室视频系统点名制度;进一步抓好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报告信息。
6.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各地在推进“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要做好“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工作,确保将应急体系建设列入地区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7.开展应急宣传培训。要求各地应急办与当地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商培训计划方案和操作办法,运用多种形式将应急管理纳入各级各类培训班计划;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对基层应急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
8.创新应急工作机制。包括区域联动协调机制,与军队和武警、消防部队应急联动机制等。
根据苏北五市座谈会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下一阶段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3月中旬召开一次县(区)应急办主任座谈会,交流各县(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传达苏北五市座谈会精神,通报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重点,研究落实今年各项重点工作的措施。
二、围绕今年的市级十项重点工作逐项开展调研,提出方案报批,推动工作落实。具体为:一是修订市总体应急预案;二是组建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三是市应急平台图像监控系统建设;四是组建市一级应急专家库;五是组建基层信息员队伍;六是组建志愿者队伍;七是与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市消防支队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八是建立区域应急联动协调机制;九是建立市级有关部门移动应急指挥平台急时调用机制;十是“十二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三、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修订、完善各项值班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进一步严肃值班纪律,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在岗带班制度,严格遵守省应急办关于政府系统值班工作视频点名制度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基层信息报送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省政府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四、开展督促检查,全力推动面上工作开展。一是督促县(区)参照省、市尽快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在政府办增设应急管理职能内设机构,完善和理顺应急管理组织体制;二是督促县(区)和市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加快基层综合性应急队伍和各专业应急队伍建设;三是按照国务院应急办《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要求,组织和督促县(区)及市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四是组织和督促县(区)及市各有关部门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科普训传。
第三篇:在全省集体林权改革汇报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结林改经验,做好我省的集体林权改革工作,省厅决定召开这次全省集体林权改革工作汇报会。刚才,14个市汇报了林改工作情况,4个配套改革试点县介绍了经验,总的来说,我省的集体林权改革形势很好,主体改革平稳推进,配套改革试点有序开展。为确保林改质量,加快林改进程,巩固林改成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我省集体林权改革的简要回顾
(一)主体改革平稳推进。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的各项主要指标超计划完成。截至2008年3月底,一是确权到户率达到92.97%,全省共完成确权到户面积7354万亩,签订合同357万份;二是林权纠纷调处率达到94%,调处纠纷12498起,调处纠纷面积100万亩。三是群众满意率达到98%,全省已有8867个村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涉及农户379万户、农民1329万人。据全省850多份的问卷调查和200多个村的验收结果表明,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二)配套改革试点有序开展。我省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一是组织林农成立专业协会。在林改进展较快的市县,引导组建和完善了板栗、鹿业养殖、林蛙养殖、榛子加工和中药材等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各种专业协会。据统计,全省已组建各种林业专业协会140多个。二是建立新型林业合作经营组织。面对林改后资源分散、不利于林农形成规模经营的状况,积极引导林农建立了一批新型的林业合作经营组织。据统计,全省已组建林业合作经营组织190多个。三是加强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组建并投入使用林业综合管理服务中心8个,开设了林权登记管理、森林资源评估、林木交易、林业法律咨询与科技服务“五中心”、以及林业行政综合管理和林权抵押贷款“两窗口”,为林农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综合性服务。四是开展了以林抵押贷款试点。00、00和00等市先后开展了以林抵押贷款试点。全省大部分的县级农村信用社与林业部门合作,为获得林权证的林农小额抵押贷款达1.5亿元。五是开展了现代林业建设试点。针对林改后的新形式,在00市抓了金斗、罗圈等100个示范村,以村为单位,编制了科学适用和可操作性强的森林经营方案,实现了森林采伐限额分配的公平、公开、公正;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挖掘了一批有山区特色、有市场潜力、农民参与程度高、农村受益面大的林业产业项目,为林农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省集体林权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个别地方改革滞后。全省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完成率已达92.97%,但仍有个别市完成率不足70%。二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本次林改前一些村将集体林进行不规范流转,造成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群众意见大,解决难度较大。三是有的地方对林权证发放工作缺少有效措施,发证进度依然缓慢。
二、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把我省集体林权改革推向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在组织领导和林改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们林业部门一定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好林改资金,依法依规,专款专用,加强指导,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加大力度,打好主体改革扫尾攻坚战。今年要全面完成集体林权确权到户任务,林权纠纷调处率、林权发证率、林改建档达标率要达到85%以上,群众满意率要达到95%以上。完成林改确权到户工作已纳入省政府对市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内容。虽然到3月底全省林改确权到户率已达92.97%,但总的来说各地在改革中,都是本着先易后难原则进行的,现在剩下的部分多是历史遗留问题突出、改革难度大的,对此,各级林业部门要有充分的认识,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领导力度、组织力度、投入力度,林业部门要继续强化组织指导和技术服务,确保改革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加强合作,搞好林权纠纷调处。随着我省集体林权改革的推进,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和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各地要尽快建立和进一步完善林权纠纷调处机制,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积极争取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的密切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做到组内纠纷不出村,村内纠纷不出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确保改革在稳定的环境中有序推进。对于短期内难于解决的纠纷案件,要逐件分类登记,核实各类面积并于7月底上报省厅。
(三)强化质量,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林改档案。林改档案不仅是林改工作的历史记录,也是今后解决林权争议、确保林权顺畅流转、促进森林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做到林改档案完整、准确和系统。《00省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对各级林改建档的内容、范围、分类和排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多数地方按照《办法》规定建立了一批比较规范的林改档案,但有些地方与《办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各地务必高度重视,要严格按
第四篇:认真学习贯彻市教委主任周旭讲话精神的汇报
璧山县石院九年制学校
认真学习贯彻市教委主任周旭
《在璧山检查调研开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汇报
2月8日,市教委主任周旭率市教委相关处室负责人来璧检查调研开学工作。并召开座谈会。会上,周旭主任作了重要讲话。现就我校学习贯彻周旭主任的讲话精神汇报如下:
我校于2月20日在学校党政工联席会上,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学习,当天下午就召开教师大会进行学习。
一、深刻领会周旭主任讲话的精神
周旭主任在讲话中主要谈到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育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坚持开放办学;坚持强师强教。二是教育要均衡发展。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通过教育均衡来实现缩差共富。三是要“减负提质”。就是要更好的关心学生的成长,把超时、超量、超负荷的学生负担减下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四是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坚持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五是基础教育要去功利化。学校教育要回归到教育的本源,要更多地注重教育的规律,注重青少年成长的经历,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应该有担当、有责任,真正起到教化人,推进社会进步、文明的作用。
二、采取多种形式学习贯彻周旭主任讲话精神
一是组织了全体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周旭主任的讲话,认真做好学习记录,组织教职工开展讨论。
二是以学习周旭主任讲话为契机,让全校干部教师认真学习,撰写了心得体会。
三是开展了一次学校内涵发展的征文比赛。
四是学校要结合实际,结合何平副县长、刘晋部长和张忠主任在春季教育工作例会上的讲话,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发展。
璧山县石院九年制学校
2012-2-24
第五篇:杨冬权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文件的通知(一)
作者:新密市白寨镇档案室 来源:国家档案局 更新时间:2014-4-24 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文件的通知
作者:国家档案局 来源:
档办发„2013‟6号 2013年10月21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各计划单列市档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
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于2013年10月10日在江苏省太仓市召开,现将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国家档案局办公室
2013年10月14日 在全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2013年10月10日)杨冬权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我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经验,明确今后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上午,我们现场看了江苏太仓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的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情况,刚才,又有8个单位介绍了经验,对我们启发很大。下面我讲3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召开这次会议
数字档案馆(室)是数字时代或者说大数据时代档案馆(室)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的新型档案馆(室),是对传统档案馆(室)的升级,是“第二代”或“升级版”的档案馆(室)。档案工作是否现代化,我国能否成为档案强国,其显著标志就是看是否建成数字档案馆(室)。可以说建设数字档案馆(室),是实现我国档案工作现代化,把我国建成档案强国的一项迫切任务和重要内容。
尽管国家档案局在2005年就提出要建立一批数字档案馆,但到目前为止,全国真正建成的数字档案馆(室)并不很多。像江苏这样的经济发达省份,到目前全省也只有5A级数字档案馆、室各3个,4A、3A级数字档案室各4个,其他省份可想而知。这种状况很难让人满意。2012年,一个中部省份的县级档案局长同我说,在他们那里,档案馆(室)如果不把档案数字化,就无法同其他部门对接,因为各部门日常办公传送的都是数字形态的东西,都通过电子网络传送,纸质或其他非数字形态的根本不好使、不对接。这席话道出了建设数字档案馆(室)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实用性,也增加了我推进全国档案数字化的决心。因此,我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上,提出了2020年全国档案馆档案数字化数量比2010年翻两番的硬指标,目的就是要强力推动档案数字化工作,扎实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这个指标提出后,不少同志对该不该这样提、能不能实现还有顾虑、有疑问。为了用事实打消疑虑,统一思想,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我开始注意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先进典型。很快,我看到太仓市实现档案馆和进馆单位档案室档案百分之百数字化的消息,当即决定今年在太仓开现场会,让全国都来看现场、学先进,树信心、鼓干劲,让大家都像太仓一样,下决心、花力气去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看了太仓,我同大家一样,感到震撼、震动,也感到骄傲、光荣。感到震撼、震动,是因为太仓从1999年开始,就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搞档案数字化工作,而且十几年不改变,就像总书记说的那样,一颗钉子钉下去,一张蓝图画到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市 “两个百分百”的目标,使档案数字化工作在全国走在了前列,成为了模范。他们做的已超出我的想象,因为我想,单把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目前是可以实现的,以前已有过个别的先例,但同时把所有进馆单位档案室的档案也都数字化,甚至再过几个月就将把全市的村级档案也百分之百数字化,这是很不容易、很难实现的。感到骄傲、光荣,是因为像太仓这样在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内做到“两个百分百”的,在世界各国中也是先进、走在前列的,属于不多见的奇迹,可以代表“档案强国”的水平,值得各国档案界学习,值得中国档案工作者骄傲。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太仓在中国东部沿海,是经济发达地区,有钱,能办成这样的事,但经济欠发达地区没钱,可能学习不了。正好几个月前,我到内蒙调研,在伊金霍洛旗档案馆,看到了又一个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先进典型。这个旗既是民族地区,又属西部地区,但他们从2008年开始,只用了5年时间,就把馆藏共500万页纸质档案和资料还有声像档案全部数字化,并在局域网上进行目录检索和全文查阅。这次会上,我们也特请他们来介绍经验,目的是告诉大家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的县级档案馆是怎样实现档案数字化的。刚才介绍经验的几个单位中,一史馆代表了馆藏量巨大的中央级档案馆,他们现在的数字化工作规模,是世界各国档案馆中少有的,再有三四年时间,他们将把馆藏1000万件纸质档案全部整理并数字化,那将又是一个世界奇迹;北京市档案馆代表了省级档案馆,而且是馆藏量居省级前几名的大档案馆,他们将在两三年后,把馆藏200多万卷档案全部数字化。湖北十堰市档案馆,代表了中部地区的地市级档案馆,目前他们已把馆藏近15万卷档案的95%以上都数字化了,不久即可100%数字化。太仓市和伊金霍洛旗档案馆,则分别代表东部和西部的县级档案馆。这样,我们各级档案馆都有范例,东、中、西部都有可学的榜样。此外,还有中央级、省级机关数字档案室建设和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现电子档案接收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因此,我们这次会议推出的是一群榜样、一批先进,目的是引导各级档案馆(室)学习先进,按照这些单位已经做到的赶快去做,不要再畏难不前、止于观望。我们这次会议的目的就在于树立一批可供学习的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先进典型,倡导各级档案馆(室)以实际行动开展数字化,实现“数字转型”“数字升级”“数字换代”,在全国档案系统形成“数字导向”,推动建成更多的数字档案馆(室),让我国档案事业实现适应时代的、跨越式的“数字崛起”,成为真正的档案强国。
二、我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宏观管理稳步推进
2002年以来,国家档案局先后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发布了《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立一批电子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总体目标;印发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明确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具体内容;发布了《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同时还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为数字档案馆(室)规范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创新实践全面展开
1.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列入了各级政府工作规划。各级档案部门推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或信息化工作规划中,写入本级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各地的数字城市、城市记忆等大型项目中也都有数字档案馆(室)方面的内容。2.数字档案馆(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国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基本完成“三网一库”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档案馆(室)还进行了文档一体化、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电子文件中心、中心机房等系统和软硬件建设。北京市65%的市属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功能,77%的市属单位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天津市档案馆改建了“三网一库”,基于互联网的全市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满足了人民群众“在家看档案”的要求,基于政务网的电子档案接收报送平台也建成使用。吉林省档案馆建成以局域网、公务网、互联网为平台,以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为核心,以档案目录中心、文档管理系统、档案网站信息发布为支撑的基本体系。江西省档案馆建设了三网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软硬件与安全集成项目、电子档案接收管理系统、声像电子文件(档案)采编系统。辽宁省档案馆开发了省直机关电子文件接收与归档平台,并在70家省直机关试点单位进行推广,30家单位的电子文件顺利完成在线归档。四川21个市(州)档案馆中,多数具备了数字档案馆所必需的基础设备和网络平台。云南各新建馆普遍规划和建设1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中心机房,设臵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查阅场所,布设标准规范物理隔离网络。
3.馆(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日益深入开展。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目前已有中央统战部、审计署、水利部、海关总署、新华社、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单位完成了室藏全部档案的数字化,其他单位也正在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总之,搞的是多数,不搞的是少数。另据2012年的调查显示,全国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都已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已数字化档案占馆藏总量的比例大幅提高。至2012年底,北京市和各区县档案馆共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8759.5万页,接收电子档案约48TB(万兆字节),市档案馆已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4397万页,占馆藏63%。上海17个区县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共超过3.6亿页,占馆藏50%以上,部分区县达90%以上,民生档案数字化率全部达100%。山东全省档案馆重要档案数字化已达30%。长春市档案馆采用“常用先扫、现用现扫、以用定扫”的“三扫”模式,档案数字化共319万页。江苏全省共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1.2亿页。浙江全省有30%以上档案馆已完成一半以上档案数字化。云南全省已完成9172万页档案数字化,仅省档案馆就完成3277万页,富源县档案馆的90%档案已完成数字化。4.档案目录和专题档案数据库不断完善。长春有11个档案馆建立13个民生档案数据库,已共享民生电子数据1217万条。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建设档案目录、重要档案、多媒体档案数据库,采集《宁夏新闻联播》视频28600分钟。山东全省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的75%、文件级目录的65%已进入数据库,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数据库也已建立。江苏全省共完善各类电子目录9000万条,照片档案数字化52万幅,音像档案数字化39万分钟,涉及经济建设和民生专题数据库30多种。乌鲁木齐市档案馆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及政府公开信息的在线查询服务,并建立珍贵档案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音(视)频档案数据库、光盘档案数据库。云南省档案馆整合全省民生档案资源,建立民生专题数据库群,逐步实现民生档案“跨馆查档、就近出证”。天津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库目录数据达880万条,各区县档案馆电子档案目录累计862万条。
5.档案信息服务普遍开展。天津全市可供“一站式”查询的档案信息达473万条。浙江省档案馆网上发布开放档案资料目录24万条,开放档案及资料81万页,累计访问量达480余万次。河南建成档案信息网站87个,加快了开放档案目录、已公开政府信息网上查询步伐。湖北省档案馆网站总访问量已达1800多万人次,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春市档案馆公布非密档案目录116万条,档案20万页,开展档案网上惠民工程,使153个社区具备了查询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信息的条件,每年发生远程查档出证案例达300件以上。辽宁省档案局建成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14个市网上新闻、档案目录及现行文件的异地共享,现已发布开放档案目录200余万条、政府公开信息目录15万条、开放档案5万多件,照片39914张。成都市提供档案查询服务,仅2012年就实现电子查询利用4万人次。云南省档案馆开通网络查阅档案平台,极大地缩短了查档时间,4年来为群众提供关系其切身利益的档案证明6181页。
6.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成绩显著。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分保”“等保”工作要求和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的总体要求,全国部分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完成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非涉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并积极部署实施辖区内各级档案部门的安全工作。福建已建立43家市、县(区)档案馆数字档案在省馆异地集中备份机制。湖北开展了市州档案馆向省馆的电子档案数据备份工作。辽宁省档案馆与各市签订“电子档案异地备份存储协议”。云南全省147个综合档案馆全部建立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制度,78%的综合档案馆完成异质异地备份协议签署工作,互结为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北京市建立了本地、同城、异地备份体系。
(三)存在问题
一是宏观管理不够到位。国家层面上相关指导性文件和标准规范出台相对滞后,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一些地方对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内容认识不清,项目管理经验少,实施方案与资金分配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楚,系统建设低水平重复。二是统筹发展不够到位。各地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单位重视数字化设施的建设而轻视数字档案内容的建设,以致空有数字化系统而无数字档案内容;数字档案资源的来源还主要依赖于对存量档案的数字化;数字档案资源的利用尚停留在基于目录的简单查询共享,缺乏综合的数据挖掘和深度整合;对增量电子档案的管理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体制,未将电子文件管理纳入档案法规的范畴;电子档案科技研究不够深入,尚未解决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长期保存、可靠利用等关键问题。三是安全防范不够到位。一些单位监管不到位,涉密和非涉密档案信息混合管理,未进行有效划控,存在降密使用和泄密风险;带密级信息、敏感信息未经严格审查,公开上网提供利用;对合作公司的背景审查、设备检测、人员政审不到位,存在数字档案被合作单位拷贝留存、传送的情况和风险;优盘、硬盘使用混乱,公私不分,内外不分,登记不明。四是队伍建设不够到位。对专业性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不够。
三、我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络的无限延伸,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数字不再只和计算有关,更使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变,我们已不可逆转地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纵观档案发展史,从简牍到电子,档案工作无不是适应科技发展而不断更新档案管理内容和手段才获取更大发展的。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全面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大数据时代在不断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也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数字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载体和数字传播方式的异军突起,信息处理方式的变革,电子文件的爆炸式增长,使得档案的传统载体形态开始向数字形态过渡,档案管理和利用的主要环境逐渐向电子环境迁移。传统档案馆(室)必须向数字档案馆(室)转变,才能适应档案环境的新变化,开拓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我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目标是: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馆(室)体系,使各级各类档案馆(室)能够实现对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并按规定及时移交;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能够接收和保管各进馆单位归档的电子档案,对馆藏传统载体档案全部数字化,实现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利用、馆藏开放档案的互联网利用以及馆藏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存和长期可利用;县直机关以上档案室传统载体档案基本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利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按照“存量数字化”的要求,大力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
各级档案馆(室)的现存档案,目前大多还是传统载体而非数字形态的,因此,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等传统载体的档案数字化。这是一场硬仗,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艰难任务。但是,这项任务早晚都得完成。不完成这项任务,档案馆(室)就不能实现转型升级,就必然要在大数据时代落伍,就肯定不能跨进现代化的门槛。
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对档案馆(室)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它是确保传统载体档案安全的保障。传统载体档案在数字化后,将来的整理、编目、统计、查阅、编研、开发等各项工作,都可不再动用档案,并可对档案进行封存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了对档案的各种人为损害或自然侵害,大大提高档案的安全系数,从而保障档案的安全。把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实质上是向数字化要安全,用数字化保安全。
第二,它是实现档案精细化、自动化管理的基础。在数字化之前,必须对传统载体档案进行文件级编目、录入计算机,逐卷、逐件、逐页地编号,破损的加以修裱,卷折的加以展平等等,这些基础工作完成后,可使档案达到精细化管理和自动化检索。实际上,数字化带动了档案基础工作的全面完成,使档案管理状况得到全面改善,使档案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08年,我们提出在档案馆(室)业务工作中实施“数字化带动”战略,道理就在于通过数字化能全面提升档案馆(室)各项工作水平。第三,它是实现为人民群众便捷服务的最好途径。数字化档案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通过网络传送,实现档案信息的远程利用、便捷利用、多人异地同时利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充分的、全面的、跨全宗甚至跨收藏单位的整合,并进行自动检索,可以说,数字化使档案利用以最新的手段、在最大的范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它使任何人都可以不用到档案馆(室)去,而只通过网络,就可以非常便利、迅速地利用、复制到档案。在当今技术条件下,没有任何其他办法比这更便利于档案利用、更能有效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任何一个档案馆(室),如果不把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那么,要想最便利迅捷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利用,要想最充分地整合、开发档案资源,都将只是一句空话、一个传说。把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实质上是向数字化要便捷服务,用数字化促便捷服务。
第四,它将大量节省档案馆(室)的日常工作,把工作人员从繁重、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以纸质档案为例,数字化以后,在本全宗新的档案接收进馆时,不用为了把先后进馆的一个全宗档案放在一起而倒换档案;阅览、编研、办展、拍电视等利用档案时,都不用到库房去一件件提调档案,也不用在归还入库时逐件、逐页地清点档案;在进行档案统计时,也不用逐卷、逐件地对档案进行清点;档案封存管理后,也会省去大部分的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尽管数字化会一次性耗费大量的人力,但数字化后又能长期节省大量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