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5 06:1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国务院副总理 回良玉(2010年10月10日)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为关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文件、专门召开会议,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谋划林业发展大计,部署林业改革工作,其规格之高、密度之大、措施之有力,前所未有,令人振奋。党中央、国务院2003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作出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开启了林业发展的新纪元。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作出了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决定,并在2009年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林业工作会议,拉开了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大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林改一线,考察林改工作,指导林改实践,给广大干部群众以巨大鼓舞,为林改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现在,林改大政方针已定,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开始显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今天召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林改进入了攻坚阶段,确实需要再动员再部署。目前,全国近八成集体林地已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剩下的两成大多是难啃的“硬骨头”,情况更复杂,改革难度更大,需要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推动改革攻坚。同时,配套改革才开始起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召开一次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确要求,细化措施。二是林改积累了宝贵经验,确实需要认真总结推广。各地推进林改的生动实践,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探索了一系列成功模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鲜活经验,具有很强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大力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总结好林改的经验,也可以为推动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三是林改遇到了新的情况,确实需要抓紧研究解决。对全面推进林改,个别地方仍存在等靠思想和畏难情绪,认识不够统一、工作不够到位、政策不够落实。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后,又遇到了如何发展产业、筹措资金、强化服务、对接市场等难题。如何针对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完善相关措施,也迫切需要我们召开会议。这次会议专门请了107个县的县委书记参加,因为县一级是承上启下的重要枢纽,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关键环节。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县委书记是直接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是决定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107个县都是林地面积大、在全国林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县,都是林改启动早、农民林业收入比重大的县,都是森林资源明显增长、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的县,都是把林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开始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的县,都是县委书记亲自抓林改、为林农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县。这些县委书记身处林改第一线,对林改操心最多、体会最深、感悟最真,请他们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提出建议,一定会很生动、很鲜活、很有针对性、很有说服力。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显著成效,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林改的重大意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大包干”之后,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大变革,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大调整,农村生产要素的又一次大活化,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位推动、精心组织,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迅速掀起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热潮,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特别是县级党委政府作为林改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付出了艰苦努力,创造了丰富经验,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次参加会议的107个县,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林改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崇高敬意和亲切慰问!

经过几年的努力,福建、江西、辽宁、浙江、云南、河北等17个省市基本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其他省区市的改革正在加快推进。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完成集体林地确权面积21.76亿亩,占总面积的79.5%;重新核发全国统一林权证的集体林地17.23亿亩,占总面积的63%;6779万农户拿到林权证,直接惠及近3亿农民。林业支持保护制度、林业金融支撑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权保护和流转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实践证明,林改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民兴林致富积极性,有效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潜能,呈现出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可喜局面。

林改实践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林改作用是一个不断显现、不断增强的过程,我们对林改工作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加深、不断升华的过程。对林改的重大意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讲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也作过全面阐述。结合当前形势的变化、全局工作的要求和林改实践的深入,我们对林改的重大意义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新的认识。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了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必将为进一步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进步的灵魂。只有不断深化体制改革,才能为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只有不断推进机制创新,才能为发展增添持久的活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27亿多亩集体林地和价值数十万亿元的森林资产确权到农户,使农民真正拥有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赋予农民充分的占有、使用、处置、收益权,无疑将再次激发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要素,迎来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大发展。林改先行地区实践表明,林改后农民务林营林护林积极性高涨,同时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和林权流转,盘活林地、森林资源,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破解了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融资难等问题,林地发展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农民的生产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大幅度增加。据初步统计,全国林地直接产出率已由2003年的84元/亩提高到2009年的180元/亩。有的地区农民的林业收入增长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一些农民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药材等增收致富。越来越多的山区林区农民,开始购置大型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建材和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林改吸引了大量返乡农民工务林创业,有效拓展了农民就业空间。实践证明,林改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作出了特殊重要的贡献。随着林改的不断深入,林业资源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农村消费增长对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节能减排,必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重要贡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是当前全党全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快摒弃过去主要依靠消耗资 2 源、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新路。林业是庞大的循环经济体,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低碳经济极其有效的途径。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在激发农民造林育林、增加生态产品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森林培育、木材综合利用、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生物制药等产业大发展,壮大了循环、绿色、低碳产业规模,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整体素质和活力。随着林改的全面推开,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林改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逐步摆脱了拼资源、拼能源的旧发展模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正在被新兴产业所替代,开始步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升了生态承载力,必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生态承载力较低,自然资源消耗水平已远远超过生态系统供给能力,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又是巨大的资源库和能源库。林业不仅肩负着维护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承载力的神圣使命,而且承担着提供可再生资源和能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任务。林改后,农民成了山林的真正主人,他们说“造林是造福,栽树能致富”,造林护林营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森林资源持续增长、质量明显提升、功能显著增强。较早开展林改的福建、江西、辽宁等省造林面积连创历史新高,重庆市去年一年造林面积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森林还是一种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而且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在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严峻背景下,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我国高含油量的木本油料树种多达154种,每年可用于燃烧发电的枝桠剩余物约有3亿吨,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山区林区后发优势,必将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开辟有效途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过大,是加快推进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我国发展滞后地区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山区、林区、沙区,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但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又大多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这些地区的发展,需要多方努力,但最大的希望在山,最大的潜力在林,最好的出路在推进林改。林改后,农村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林地、物种、景观等生态资源加速转化为发展资本,林地成了香饽饽,物种成了金娃娃,景观成了聚宝盆。许多地方,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一根翠竹撑起了一方经济,一个物种成就了一大产业,一处景观带来了一片繁荣。现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日益成为展示地区形象的绿色名片、吸引社会投资的重要筹码、赢得新一轮竞争的制胜法宝。

(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将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发挥积极作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过程,是一个宣传政策、普及法律、化解矛盾的过程,也是一个加强党的领导、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过程。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热心服务群众。据统计,全国共有1000多万基层干部投身林改一线,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心同德同改革,尽心为农民勘界发证,真心为农民调处纠纷,热心为农民排忧解难,赢得了群众空前信任,得到了群众衷心拥护。在林改过程中,广大乡村认真落实规则公平、机会公平、权利公平、分配公平原则,普遍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 3 保障机制,充分保障了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和物质利益。各地结合实际创造的许多有效机制和办法,既是林改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是对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细化、丰富和完善。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林业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林业的地位日益重要,内涵不断拓展,作用愈加凸显,功能更加多样。林业功能的多样性可以概括为五点:一是林业产品的供给功能。森林是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宝库,不仅可以提供木材、木本粮油、生物质能源,而且还能提供大量的生态产品。二是林业的就业增收功能。我国的林地面积大,林地资源丰富,产业链条长,涉及一二三产业,市场潜力大,农民增收就业空间广阔。三是林业的生态保护功能。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林业的生态效益是其经济效益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要不断提高生态的承载力,就要加强森林保护,增强森林的多种功能。四是林业的观光休闲功能。在广阔的田野、山林可以陶冶情操,美景总让人们流连忘返。现在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人越来越多,工业化的推进使人们越来越渴望回归自然、拥抱自然。五是林业的文化传承功能。林业是记录农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林业的发展,林业的生态文化功能也日益增强。总之,随着林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林业的内涵不断丰富,过去一提林业就是提供木材,现在还包括提供木本粮油、木本药材、生物质能源、森林旅游、森林保健;过去一提林业工作就是植树造林,现在林业工作涵盖了森林、湿地、荒漠三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过去一提林业发展就是增收致富,现在已经延伸到改善生态、传承文明、提升形象。对于林业的作用,今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绿色和树木,就没有宜居的环境;没有花草和园林,就没有迷人的景观;没有森林和湿地,就没有碧水蓝天;没有造林绿化,就没有祖国的秀美山川。这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为实践印证。

二、继续加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攻坚力度,不断巩固和扩大林改成果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要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林改任务。现在,时间已经过半,任务完成也已近八成,但改革进展还不平衡,个别地方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地方不敢正面碰硬,一些地方执行政策还有偏差,配套改革还刚刚起步。如期实现改革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工作还相当繁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场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大改革推进力度,突出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切实明晰产权,坚持承包到户,确保农民享有平等的承包经营权。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林地承包经营权,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各地林改实践表明,产权越明晰、到户越彻底、利益越直接,改革就越顺利、成效就越明显、农民就越满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真改革,对农民群众就没有实质意义。现在,有的地方没有准确把握林改政策,片面强调大户承包和林权流转;有的地方没有把决策权真正交给农民,代替群众决策行事;有的地方勘界确权发证工作不细致、不扎实,留下许多矛盾隐患。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纠正和解决。各地务必紧紧抓住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这个中心环节,把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决不能偏离改革的正确方向。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地方,要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切实解决改革工作不到位、政策执行有偏差的问题。正在进行改革的地方,要统一思想认识,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确实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的极少数集体林地,必须严格依法经村民会议决定,并报乡镇备案,才能以其他形式明晰产权。各地要对明晰产权、承包到户工作切实加强指导,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农民平等享有承包经营权。

(二)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林业支持保护制度。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后,各地区各部门纷纷出台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央财政建立了造林、林木良种和森林抚育补贴制度,启动了湿地补助试点工作,提高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扩大了森林保险补贴试点范围,对育林基金减征带来的地方财政减收给予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和享受西部政策的自治州增加了林改工作经费,将涉林公益事业纳入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等等。各地也结合实际,加大对林业改革发展的支持力度,许多省区市建立了地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将林业行政事业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强林惠林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各地区各部门要继续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和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细化实化落实已有政策,并抓紧研究出台新的支持保护措施。要不断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逐步提高补偿标准。扩大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建立健全森林保险制度。切实改善林业金融服务,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林业和林区。加快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出台支持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的财税金融政策。各地应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本地区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

(三)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林地承包到户后,经营形式更加多样,经营内容更加丰富,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必须加快培育服务主体,改进服务方式,为农民兴林致富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好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怎么销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一要加强体系建设。在林区县和重点林业乡镇建立健全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在非林区县和一般乡镇的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的办事窗口,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支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等服务组织,帮助农民提高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完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要丰富服务内容。加强技术、资金等生产性服务,加大科技投入,搞好技术培训,加快推广种苗培育、造林营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林产品加工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强政策、法律等保障性服务,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咨询服务,为规范林权流转、维护农民权益提供援助支撑。加强信息、市场等经营性服务,拓展信息渠道,搞好产销衔接,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有效应对市场变化。三要创新服务方式。逐步推行服务代理,在林业规划设计、林木采伐运输、森林资产评估、林权流转、政策指导和技术咨询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大力推行网上服务和远程指导。推广专家门诊、林间课堂、农超对接和能人领、企业带、干部帮等有效办法,使更多农户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四)发展林业产业,拓展增收渠道,增强农民兴林致富能力。立足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品,培育主导产业,壮大林区经济。要按照市场需要和生态要求,优化林种树种结构,着力强化森林经营,因地制宜培育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济林、木本粮油林、珍贵用材林、高产能源林、休闲风景林,扩大资源规模,提高营林效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牧等立体开发、循环利用模式,实现长中短有机结合、上中下综合利用、林农牧复合经营,大大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充分利用青山绿水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林业和森林旅游,兴办森林人家、森林氧吧、森林疗养等休闲旅游项目,充分实现森林资源的生态景观价值。同时,加快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五)加强林权管理,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加强林权管理工作,既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的客观需要,必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要健全林权管理机构,强化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真正把林权登记发证、建档立档、流转管理、争议仲裁、纠纷调处等工作做实做细。依法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切实解决强迫流转、阻碍流转、侵害农民流转权益以及流转合同不规范、管理服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流转面积过大、期限过长、租金过低等历史遗留问题。在推动林业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同时,切实保护流转各方的合法权益。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积极推动集体林权保护管理、流转管理、登记管理和档案管理等立法工作。在加强林权管理工作中,要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和环节,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

三、切实加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努力保障林改工作顺利推进

当前,林改正处在全面深化、整体推进的关键阶段,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还需攻坚克难,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更需要下大功夫、苦功夫。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精心谋划,统筹推进,确保如期完成中央交给我们的改革任务。

(一)继续高位推动,坚持“五级书记”抓林改。“五级书记”抓林改、“四大班子”齐上阵,是许多地方抓林改的好经验,确实是林改顺利推进、取得成效的坚强组织保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林改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作为各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主要领导要深入林改一线,及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充实加强林改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督导。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主动参与改革、积极支持改革,努力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基层、摸清林情、了解民意,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大力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特别要注重学习借鉴这次会议交流的百县的好经验、好做法,用榜样的力量推动改革深入发展。县一级作为林改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书记、县长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积极稳妥推进,坚持规范有序抓林改。林改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林改,中央有明确的原则要求,各地也有具体的操作程序,一定要坚持原则不动摇,严格程序不走样。坚持质量优先,进度服从质量,决不能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既要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又要避免简单行事、急于求成;既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又要防止强调特殊、各行其是。在实际操作中,宣传发动要充分,调查摸底要深入,制定方案要民主,确权勘界要精细,登记发证要认真,档案管理要规范,切实做到情况不清楚不实施、意见不一致不票决、公示有异议不确权,避免因情况不明、方案不妥、操作不当、工作不细引发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矛盾。

(三)强化生态保护,坚持统筹兼顾抓林改。国家得绿、农民得利是林改成功的根本标志。推进林改,必须立足增加森林资源、增强生态功能,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决不能以破坏森林、牺牲生态为代价。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严格实行征占用林地审批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坚决遏制林地流失。要大力加强森林公安等专业执法力量建设,严厉打击非法征占用林地、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切实落实地方行政首 6 长负责制,全面加强预防、扑救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切实减少森林火灾,坚决避免重特大森林火灾。加强林业有害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坚决避免林业有害生物和疫情大面积暴发。各地要把林业灾害处置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实行联防、联保、联控,抓紧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林业灾害防控机制。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现代林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题问答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题问答

1、什么是林权? 林权是以森林、林木和林地为客体的一项权利,凡是有关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占用、使用、收益或者处分的权利都可以归入林权这一范畴中。

2、什么是集体林权?

集体林权是指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单位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单位享有林权。3、什么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制度改革,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依法实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等形式,将林地使用权和林地所有权落实到户或其他经济组织,明晰山林权属、落实经营主体、放活林业经营、保障收益权益,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着力挖掘发展林业的潜力。7、本次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是什么?

本次改革的范围主要是包括:全县所有的集体林,包括集体经营管理的集体林地以及看管林地、承包林地、荒山、荒坡等。

8、那些林地林木暂不列入林改范围? 下列林地林木暂不列入林改范围:(1)即将规划进行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的;(2)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需要征占的;(3)在建、拟建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直接利用范围内的;(4)在已探明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矿藏内的;(5)权属有争议且难以解决的。(6)汉江两岸、公路沿线、城镇周边、景区景点及其周围、天保工程建设重点区域等集体林地,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或三分之二以上农户代表同意,暂不划分承包到户。

9、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有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以及完善配套政策。

1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有哪些? 集体林全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有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加强财税金融扶持体系建设、加强林业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体系建设等几项。

25、林改实施中的“两个三分之二”指的是什么? “两个三分之二”是指:召开村民大会或户代表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参加,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才算通过。29对以规划的自留山有哪些政策? 以划定到户的自留山稳定权属不变。按照“增人不加林、减人不少地”的原则,在承包期内由农户无偿使用,允许转让,集体不得擅自收回或调整自留山。(1)原林权证或“三定”时分户清册登记面积与实地不符的,以其栽明物的四至界限为主;四至载明物不明确的,按四至载明物最近物标确定四至界址;四至不清的,经协商后,可按林权证或分户清册记载的面积或同一集体组织内人均面积基础重新核准,明确四至。

(2)被集体以行政手段收回统一经营的自留山,农户有要求的可以归还农户经营。

30、对以划分到户的责任山有哪些政策? 以划分到户的责任山(包括部分集体经济组织划定到户的耳林、轮歇地、经济林)原则上继续稳定承包关系,承包期内允许继承。(1)林业“三定”时山林承包面积基本平衡,按原状确权发证,不得随意变动。(2)面积、四至界限不清的按照自留山相关规定进一步明晰。合同不完善的,要依法进行完善。承包期满,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清理原合同约定的权责后,由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处置。

(3)对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分布不均衡,只有部分农户所有,且无据可查,显失公平,群众意见大的到户责任山(包括耳林等林地),应经村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票决同意,明确方案后再慎重调整,重新确定承包权利人。

31、集体林地采取有偿转让经营的有什么具体规定? 可将现有山林评估作价,通过公开招标、拍卖、协商等方式转让给集体经营组织内部成员,或内部成员自由组合联户承包,或其他社会经营主体承包,转让费按年收取、转让费由村民自行确定,以不低于70%的比例由集体内部成员平均分配。

34、农户绝户后的林地如何处理? 农户绝户后的林地由村组收回后,按集体林重新承包到户。其中自留山可由近亲属优先承包经营,无近亲属的按集体林地对待。

35、林地承包期有什么规定? 家庭承包经营林地的期限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直接续包;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方式承包林地的,承包期不得超过50年;转包他人的,转包期不得超过原承包期的余下期限。

42、林权权利人指的是什么? 林权权利人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拥有者。

46、登记机关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是否进行公告? 登记机关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森林、林木和林地所在地进行公告。公告期为30天。

47、对经审查符合哪些条件的登记申请, 登记机关应当予以登记? 对经审查符合下列全部条件的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登记:(1)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位置、四至界限、林种、面积或者株数等数据准确;(2)林权证明材料合法有效;(3)无权属争议;(4)附图中标明的界桩、明显地物标志与实地相符合。

49、林权证错、漏登记的或者遗失、损坏的如何处理? 林权证错、漏登记的或者遗失、损坏的,有关林权权利认可以到原林权登记机关申请更正或者补办。

52、林权争议处里的具体工作由哪个部门承担? 根据《陕西省森林管理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或者林地的使用权发生争议时,按下列权限依法处理: 个人之间的争议,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其中,省、市(地区)所属林业单位与当地国有单位或者集体所有单位之间的争议,分别由省、市(地区)人民政府处理;(四)跨行政区域的争议,由争议各方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处理。当是人对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森林、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解决以前,不得发放权属证书,不得发给林木采伐许可证,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

54、尚未取得林权证的,哪些证据可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 尚未取得林权证的,下列证据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1)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颁发的土地证;(2)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林木、林地的土地清册;(3)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处理协议、赠送凭证及附图;(4)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5)对同一起林权争议有数次处理协议或者决定的,以上一级人民政府作出的最终决定或者所在地人民政府作出的最后一次决定为依据;(6)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判决。

61、对伪造、变造、涂改林权证的如何处罚? 伪造、变造、涂改林木、林地权属凭证的,由林权争议处理机构收缴其伪造、变造、涂改的林木、林地权属凭证,并可视情节轻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64、林木、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林木、林地承包经营流转应当遵循下列原则(1)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和阻碍承包经营权的流转;(2)不得改变林地所有权的性质和林地的林业前途;(3)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4)受让方必须有林业经营能力;(5)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66、承包方有什么权利? 承包方享有下列权利:(1)依法享有承包林地的使用权、收益权和承包经营权,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2)承包的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67、承包方承担哪些义务?(1)维护林地林业用途,不得用于非林业生产建设;(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林业用地、不得给林地造成永久性损害;(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72、个人承包的集体林地是否可以用于非林业建设? 个人向集体所有承包的林地,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林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林地的用途,不得将承包的林地用于非林业建设。国家鼓励承包者增加对林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生产力。

74、承包的林地被他人经营的如何处理? 对未经承包方同意经营他人所承包林地的行为,应及时制止,切实维护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对以前经承包方口头同意但示未形成书面协议,或承包林地被他人利用以造林多年的,在保护森林资源,稳定承包林地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所造林木可以由当事人双方运用经济手段协商确定分成比例和经营期限,也可由村集体或乡镇组织出面帮助协商解决。以上方法无效时,还可以依法向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通过诉讼渠道解决。78、哪些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3)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4)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

依照前款规定转让、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的,已经取得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可以同时转让,同时转让双方都必须遵守本法关于森林、林木采伐和更新造林的规定。

除第一规定的情形外,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不得转让。91、坚持林权纠纷调节“四不出”的要求是什么? 具体处理林权争议,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进行处理,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做到:户与户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纠纷不出乡;乡与乡纠纷不出县。

93、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含义是什么?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指评估专业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特定目的和条件下的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资产以及与森林资源相关的其他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第三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关政策及工作程序讲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为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政策和技术规程,自治区林改领导小组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这是我区林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林改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两个部分。我们这个讲座主要是对这个《办法》进行学习、理解,掌握《办法》的精神要点,以便在林改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第一部分林改相关政策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对我们在林改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相关政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共有

1、自留山政策,2、责任山政策,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4、谁种谁有政策,5、林地流转政策,6、生态公益林政策,7、退耕还林政策,8、确权发证主体与对象的政策等八个方面。

1、自留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三条 规定,自留山长期稳定不变。继续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林业生产用途。自留山长期归农户使用,其经营权受国家保护。

自留山划定后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应当退还农户或者划定新的自留山给农户,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其自留山在林改前已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协议收回的,不予退还;尚未收回的,维持不变。

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户自留山统一组织造林的,不得改变自留山的使用权,所造林木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协商确定分成比例和采伐时间,也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营林费用后将所造林木归农户所有。

林业“三定”后,自留山、责任山合并,实行“两山并一山”管理,农户要求区分自留山、责任山的,应当按照农户的要求分别确权发证;农户不要求区分的,可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有自留山但无证的,要查看“三定”时的档案。当时已经过县级人民政府造册登记的,应认定为自留山,并及时发放林权证;未经造册登记,但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可以确认为自留山。

自留山位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由集体经济组织、自留山使用权;人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等量置换;也可以由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与自留山使用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利益分成、使用期限。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或者森

林公园的,应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补偿落实给自留山使用权人。

自留山使用权人死亡后没有继承人的,其自留山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原存在的承包经营等法律关系不变。

2、责任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四条 规定,责任山在承包期内保持稳定不变。承包方必须与发包方签订全区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承包期限为70年,承包期内承包方依法享有责任山的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力,并允许继承。

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已签订有承包合同,但没有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期限的,要完善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承包期满后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责任山已落实到农户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要补签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擅自收回和调整承包的林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外迁,其要求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应当予以保留。承包合同生效后,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继续承包。

承包的林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将承包的林地用于非林业建设。

责任山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统一经营,承包方要求归还的,应当归还。

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五条 规定,林业“三定”时未承包到户,目前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凡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按本次林改时确定的人数承包到户;不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以按下列办法之一处理:

(一)通过招标、拍卖、出租、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确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所得收入按规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分配;

(二)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继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的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持有,收益按股分配。

农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种植的林木,由该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木处置后,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并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落实经营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者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应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或公益事业,其中70%以上应当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分配方案应经村民会议

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4、谁种谁有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 第六条规定,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种植的林木,坚持“谁造谁有,可以继承,可以作价转让,林木依法采伐,产品自主处理”的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未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的,应补签承包合同,确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第十七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经济组织所有且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上种植的林木,由林木所有人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落实经营主体后登记发证。

5、林地流转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七条 承规定,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方,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承包期限。

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已经实行流转的集体林地,符合法律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第四篇: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

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 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10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北京出席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在会上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大包干”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大调整,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当前林改正处在全面深化、整体推进的关键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明晰产权,强化政策扶持,健全服务体系,确保如期完成中央确定的改革任务,实现“国家得绿、农民得利”。县一级作为林改最关键的环节,书记、县长要亲自抓、负总责,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回良玉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高度重视,2008年专门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9年专门召开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对林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深入山区林区调研林改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导林改实践。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位推动、精心组织,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林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目前,全国集体林地已完成确权的面积21.76亿亩,占总面积的79.5%;重新核发全国统一林权证的集体林地17.23亿亩,占总面积的63%;6779万农户拿到林权证,直接惠及近3亿农民。

回良玉指出,实践证明,林改推进了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了节能减排,提升了生态承载力,激发了山区林区后发优势,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将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重要贡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开辟有效途径,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发挥积极作用。

回良玉指出,各地林改进展还不平衡,个别地方认识还不到位,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还需攻坚克难,完善政策、创新机制更需要下大气力,必须充分认识林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精心谋划,趁势而上,努力把林改工作全面推向深入。一要切实明晰产权,坚持承包到户,确保农民享有平等的承包经营权。二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完善林业支持保护制度。三要健全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林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四要发展林业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强农民兴林致富能力。五要加强林权管理,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回良玉强调,要继续高位推动,坚持主要领导抓林改,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林改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行动,作为各地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要深入林改一线,及时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要积极稳妥推进,坚持规范有序抓林改,林改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进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原则不动摇,严格程序不走样,坚持质量优先,进度服从质量;要强化生态保护,坚持统筹兼顾抓林改,立足于增加森林资源、增强生态功能,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人民团体负责同志,107个林改典型县主要负责同志、部分乡镇党委和村支部书记参加会议。福建省永安市、江西省武宁县、辽宁省本溪县、湖南省浏阳市等16个林改典型县在会上发言。

我国林权制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逐步深化新阶段

当前,我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逐步深化的新阶段。19.5亿亩集体林地已确权到户,占全国集体林地面积的71.3%,6113万农户拿到了林权证。

林改,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有效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山乡大地更绿了,农民群众口袋更鼓了,心窝更暖了,农村社会更和谐了。从“砍树”到“看树”

林业现代化发展站上新起点

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林改前,不少村民以砍树烧木炭为生,破坏了环境,却贫穷依旧。山林定权发证后,种核桃,种茶叶,广大村民主动开发非木质林产品,收入逐年增加,生态日趋改善。青山绿水带动了以森林旅游为特色的农家乐快速发展,2008年,白沙村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收入1100多万元。村民吕建中说:“开发生态旅游前,我们一家子年收入不到8000元,办了农家乐后,一年收入10多万元。”像吕建中一样,目前全村2/3左右的农民都靠生态旅游过上了小康生活。

从“砍树”到“看树”,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白沙村的发展历程,很好地折射出林改给我国林业发展方式带来的革命性跨越。目前,这种从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蓝图,在我国的山川大地尽情铺展。

林改让广大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也为林业转变发展方式奠定了基础。勤劳、智慧的农民放下砍树的斧子,摒弃掠夺式经营理念,以山坡为纸,用绿色描绘着一幅幅千山竞秀、生机盎然的可持续经营宏伟画卷。林业逐步告别利用木材价值的“砍树经济”,转变为主要利用森林生态价值的“看树经济”,我国林业逐步走上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发展道路。林改分山到户,林权所有者从一个个村集体变成了为数众多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如何与大生产大市场对接?

随着林改的深入推进,强林惠林政策不断完善,各地及时跟进配套改革,科技、资金等向山林汇集,这道考题的答案逐渐在山乡大地上展现出来,林业现代化发展随之站上了新起点。

适度提高林业发展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江西省武宁县江西艺邦木业有限公司与合作社、林农建立起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企业增收、林农致富、国家增税。目前,公司共带动9个合作社、3538户林农,其中林地大户年户均增收5000余元。企业还为当地提供了300个稳定的就业机会,每人每年增收20000余元。

发展现代林业,农民投入从哪儿来?

抵押难、贷款难,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农民生产致富的一大瓶颈。林改后,林权抵押贷款这一创新型农村金融模式开始推行,山上的“活木”不断变现为“活钱”,如源头活水,绿了山川,富了农民。

7万元,是河北省易县西陵镇金龙庄村赵金起的全部积蓄,去年他把这7万元全部用到了荒山造林上,今年春天,他再也拿不出治山的钱。“当时那个难啊!是林权抵押,让我从银行贷了10万元,不然我真放弃了。”如今,全国有100万户林农像老赵一样,在林权抵押贷款的帮助下,干劲十足地编织着自己的绿色梦想,而山上的绿色银行则是他们发家致富的坚强靠山。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林权抵押贷款金额达221.4亿元。

从耕地为主向耕林并重

山林增收致富潜力逐渐迸发

我国耕地面积少,林地面积大。过去,农民重田轻山,主要在18亿亩耕地上做文章。林改让农民获得了一笔数量可观的资产和重要的生产资料,广大农民把27亿亩集体山林当作重要舞台,依托林地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山林增收致富潜力逐渐迸发。国家林业局统计,全国林地直接产出率已由2003年的84元/亩提高到现在的155元/亩,翻了近一番。

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吃饭靠种田,致富靠山林,农村经济实现了由耕地为主向耕地林地并重的转变,林改成为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引擎。

林改后,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适时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林业产业,林业经济以每年30%的增速高速发展。如今,本溪林下中药材遍地开花,山野菜四季飘香,果材兼用林硕果累累,森林旅游喜迎八方游客,林副产品加工企业安家落户,全县林业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4560元,比林改前提高了5倍,林业收入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林改前的40%提高到60%。农民群众高兴地说:“林改政策得人心,分林到户种人参,兴林富民政策好,林下遍地是黄金。”

随着林改的深入推进,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还将加速向农村流动,这将有效地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全面激发7亿农民的消费潜力,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从传统发展到绿色发展

区域经济奏响科学发展主旋律

随着林改的全面推开,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将林改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培育、利用森林资源,用不断发展壮大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产业,逐步取代“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龙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区域经济开始大步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

辽宁省本溪市,过去主要依靠发展钢铁、煤炭、水泥等 “三黑”产业,大气污染十分严重,一度成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2005年林改以来,本溪市着力绿色转型,大力发展林药菜果、森林旅游、林副产品加工等三大绿色产业。“三绿”产业逐步接替原来的“三黑”产业,经济发展不但未受影响,反而提速前行,去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典型范例。

在我国,老少边穷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这些欠发达地区是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林改春风化雨,盘活了山区森林资源,沉睡多年的山林焕发出新活力。很多山区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实现了绿色崛起,很多林农通过经营林业实现了发家致富的梦想。

地处重庆市最北端的城口县位于大巴山腹地,这个川陕革命老区山高坡陡,地瘠人穷,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林改春风劲吹,广大林农把过去荒山起伏、草木丛生的战场,变成了葱葱郁郁、林果连片的经济林生产基地。东安乡林农李克银介绍说:“我们把板栗、核桃作为铁杆庄稼,2009年,我家仅板栗一项就比上年多收入了6000元。”林改后,城口县依靠发展林果产业,逐步从贫困中突围,走向富裕。

贾治邦局长解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林业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刘羊旸)全国两会期间,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产业发展、全民义务植树等林业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林改进展顺利 将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

记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家庭承包之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重大变革,请介绍下目前林改的进展情况,还存在哪些困难,该如何解决?

贾治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已经三四年了,特别是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以后,这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已有19个省区市全面展开了林改的主体改革,也就是将林地承包到户。还有少数地区在搞试点,也即将全面铺开。截至目前,承包到户的林地已达到15.1亿亩,占全国集体林地的60%。

总的来看,林改进展比较顺利,积极稳妥。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的困难就是林地划界确权、纠纷处理任务量大。过去,林地没有划界、没有丈量、没有确权,界限比较模糊。这个界限比较难划,需要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用科学的办法把它确立下来,目

前我们正在积极开展这项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林地承包确权到户以后,农民想发展没资金,想致富缺技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林改配套政策,帮助农民发家致富。譬如加大金融和保险的支持;逐步建立起规范的、合理的、科学的采伐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流转制度,使农民的权益得到最大保障;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合作经营的路子。林业产业发展将会有一个大幅度增长

记者: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林业产业是如何发展的,依靠什么来发展?

贾治邦:发展现代林业,要着力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要把生态和产业结合起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在南方地区,水、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好,主要是搞经济林、用材林,比如杉木、桉树速生丰产林,油茶林,工业原料林。发展木材深加工产业,做地板、家具等。

在北方一些地方,发展林下经济。比如在林下搞种植和养殖,种蘑菇、木耳,养鸡、猪、牛羊。河北有一个村子,有农民三弟兄承包了三百多亩林地,他们把承包的林地网起来种植草,里面放养野兔,等兔子长大卖掉,收入相当可观。北方地区还大量发展干果和水果。新疆发展苹果、红枣,农民收入非常可观。

去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58万亿元,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森林旅游、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等林业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觉得,今后林业产业发展将会有一个大幅度增长,将为加快发展现代林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致富做出更大的贡献。

形式多样履行植树义务

记者:植树节快到了。每逢植树节,人们都要开展栽树种树活动。现在除了栽树种树外,还有没有更多的方式使群众尽到植树义务?

贾治邦:我们国家义务植树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带头。从1981年到现在,全国累计义务植树达到560多亿株。号召群众植树造林,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从种将军林、部长林,到结婚纪念树等。

随着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靠近城市的适宜种树的地方也不多了,林业部门就研究怎样使每个公民都尽到植树义务。在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适龄公民真正认识到义务植树是自己应尽的法定义务的同时,不断完善全民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提高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

一要广泛动员,让更多的适龄公民直接参与义务植树。特别是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团体、部门和单位要组织属地或所属的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

二要搭建平台,让更多的适龄公民以间接方式履行植树义务。特别要鼓励公民从事育苗、林木绿地认建认养,以及“以资代劳”等方式履行义务。

三要开辟渠道,让更多的适龄公民以捐款或购买碳汇的方式履行植树义务。特别要鼓励公民或企业、组织向绿化基金会捐资,向绿色碳基金购买碳汇,由这些公益性组织代为植树造林。

确保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的承诺如期实现

记者:在2009年联合国召开的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这一承诺能如期实现吗?

贾治邦: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应该说是比较艰巨的。我国荒山荒地很多,但其立地条件都比较差,植树造林难度大、成本高,植树造林成活率会比较低。

如期实现这个目标,要抓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沙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推行 “身边增绿”,扩大森林资源。要加强森

林抚育经营,提高森林的质量。

同时,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巩固森林资源成果。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搞好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促进集体林业和国有林业的发展。我认为,经过各方面努力,这个目标是能够如期实现的。

我国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记者:我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挑战。我国如何开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贾治邦:我国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而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及其生长空间,我国已建立了2000多个自然保护区,如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还有猪獾、羚羊、金丝猴等保护区。运用科学技术促进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对于老虎、大熊猫等濒危动物,我们通过人工圈养,不断地繁育培养,然后逐步再放到大自然里去。特别像大熊猫,这种动物让它自然地繁育已经非常困难,通过多年的研究攻关,我国攻克了大熊猫繁殖难题,饲养繁育技术日臻成熟,目前我国野外大熊猫已达1600多只,圈养的大熊猫近300只。

第五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全国推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全国推开

嘉宾:国家林业局副局长

张建龙

责任编辑:白中华、实习记者任淼

主持人:雨亭

主持人:各位听众,欢迎收听《今日论坛》节目,我是雨亭。如今有不少反映集权制度改革的言语,比如:以往山民财源少,如今林农富路多;往日造林无甜头,今朝植树有奔头。最近几年,一场林权制度改革引发的绿色变革,在我国福建、江西、浙江和辽宁等试点省全面展开,不少林区呈现出了林活民富的新景象,到处可以感受到林改给林农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国家林业局日前也明确表示,我国将全面起动集权林权制度改革,由试点向全国推开。明天,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国重点的林业省江西召开,对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部署。这些改革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林区林农的生产生活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项工作对于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又带来什么影响?今天的节目我们将一起关注这个话题。今天连线的嘉宾是正在江西准备会议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张局长,早上好。

张局长:主持人好,听众朋友早上好。

主持人:这几天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连续报道了我国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效,已经给听众朋友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还特意上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林改”这两个字能找到的相关网页大概有36900条,可见关注程度之高。我想请你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即将全面推开林权制度改革。现在你在江西,会议准备的怎么样?

张局长:全国林业改革分了三大块:一是国有林区林权改革,这项改革已经于去年的上半年黑龙江省伊春市进行了试点。二是林场分类经营改革,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准备的过程中;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条件最成熟、大家关注度最高的一项改革。这个改革从2003年开始,已经在福建、江西、浙江、辽宁一些省全面铺开,现在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明天,我们就在江西的井冈山召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试点省的成功经验。

主持人:我们在一线采访的记者带回来一些深刻感受,最生动的话就是:把“我们的”变成“我的”;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最具活力的就是林权市场,也就是林地、林木的租赁、抵押等等。还有最形象的就是从山底到山顶延伸的革命。从相关报道我也注意到,农民说这场改革早就应该来,也有的说林权改革是逼出来的一条路,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张局长:这项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改革是最好的时间。这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建设,为这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大家知道,党中央国务院在2003年颁发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这是近20年以来党颁发关于林业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在这个决定里就明确要求,要加快林业制度改革的要求,这就为我们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又把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作为农村的一项重点工作再次推开,这都为我们实现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第二,从林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要求也有迫切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林业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经营机制不活等体制性的障碍,严重制约了我国林业的发展,造成产权不清晰、经营主体不实、林农造林和护林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林业,为解决好13亿人的生态需求和林产品需求问题,加快林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种需求,必须实行林权制度的改革。第三,广大林农热切盼望改革,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林农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造林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次林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扩大,林产品的价格也在不断提高,农民经营林业有利可图。特别是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了特产税,农民经营林业的税费负担也明显减少,所以林农盼望实现林权制度改革。

这次我在江西筹备现场会,我亲眼目睹了广大林农对林权制度改革的参与热情,改革非常深入民心。

主持人:林权制度改革本身是一场林地权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手机尾号3362的听众说,我们江西迈的步伐很大,林业部门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再靠山吃山,职能收费审批转变为执法和服务,甩掉了农业发展的体制性包袱。手机尾号4375的听众说,在一些地方试点已经取得了经验,下一步是不是也根据不同的地方进行相应改革,要因地制宜,比如西部地区也会纳入。手机尾号3517的听众说,改革之后给这些老区人民带来什么好处?有没有一些针对性政策?

张局长: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建立经营主体、明晰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以及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的多种经营形式并存。改革以后农民就成了林地的主人,这有一个总的要求。改革是渐进的,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因为各地具体情况不一样,所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区分对待,不能一刀切,总的要求既要保护生态,又要使农民增收。

应该说在西北这个地区,主要是以生态林为主,生态林相对多于商品林,南方林区条件比较好一些,有一些生态林,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商品林。

主持人:自然条件不一样。

张局长:所以它的经济效益也比较好,西北这些地方,比如甘肃等主要还是以生态领域为主,所以这部分的改革也是要看群众的需求。总的要求,既要让森林资源不断增长,又要使群众增加收入,但是改革是渐进的,就是只要条件成熟,我们就可以改革,这次所确定的林权制度改革交流会上,一些领导都有专门的部署和要求。它的意义主要有几个方面:一要通过改革确立农民林业的主体地位。第二,通过改革让农民拥有丰富的农产资料和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和农村的集体收入。第三,通过改革可以有效地提高木材等其它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第四,促进林区的发展。

主持人:意义很大,通过你一介绍,大家就能感觉到,不仅给农民带来好处,主体也确定了,收入也增加了。另外一方面还提高林业的发展能力。手机尾号2873的听众说,我最关心的是林地抵押贷款和我种的山货能不能上保险,这方面各地是怎么样做的,接下来在政策措施方面是不是也有具体考虑?

张局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第一步是要明晰产权,就是把山林承包给老百姓去经营,老百姓是山林的主人,就是山林给了老百姓,老百姓得到了效益以后,有这种机制才能促进林业的发展,最终一定要见到效益,配套改革一定要跟上,配套改革第一要解决税费,林税税费不解决,老百姓效益就大打折扣。第二,就是流转问题,刚开始还是要稳定一段时期,大家在山林还要经营一段时间,但是流转是必然趋势,因为林业跟农业不同,流转能够让资产变为资本,现在也正在研究。当然,一定要规范,公平、公正、透明,我们要鼓励建立产权市场。第三,要进行投融资改革,把林权给老百姓,老百姓拿着林权证抵押能够贷出款来,这个方面福建做得不错。福建从2003年以来,老百姓通过林权抵押,已经贷出几十亿的林业资金。第四个问题,当然是保险问题,跟保险公司一起研究,森林保险怎么更合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建立社会化负责体系,林改以后,森林的防火要加强,有的地方协会建立起三方体系:防火、防虫防病、防盗,这三防体系不能打破基础,在现有的基础下,一些中介组织搞一些协会,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当然还有其它方面。

主持人:马上你就要参加现场经验交流会了,看来对于目前所带来的经验和过去的经验中,印象比较深的事情在这次会上都要做更多交流。这次福建、江西、辽宁等省改革抓住了林权关键,是林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林业生产力发展要求,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我想只有继续深化、规范和完善,才能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促进农村的和谐稳定。非常感谢张局长今天来到我们的节目,主持人雨亭代表责任编辑白中华、任淼感谢大家的收听。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提出以兴林富民为目标 2007-04-17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张建龙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

4月14日至16日,省委、省政府在普洱市召开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研究部署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会议认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明晰集体林产权、激活林业发展机制、增强林农增收能力、增强村集体收益、有效转变林业管理职能、促进林区社会和谐稳定6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省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会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书记白恩培近日在玉溪调研时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借鉴省外和试点县(市)的经验,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实际的改革办法,周密谋划,正确引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强势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省委副书记、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杨崇勇,省委常委、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曹建方,副省长孔垂柱,省政协副主席和占钧出席会议。

张建龙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云南的林改工作。他指出,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措施得力,宣传、资金保障到位,使云南林改工作成为全国推动力度最大、效果最显著的省份。他希望云南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勇于探索,为西南地区的林改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让林改成为建设新农村、兴林富民的动力和源泉。

李纪恒在讲话中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三农”工作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必须坚持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必须坚持维护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必须坚持充分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意愿,严防出现偏差。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强势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在落实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上下功夫,让群众吃下“定心丸”;着力推进配套改革,为林农提供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科技支撑、信息咨询、商品流通和投融资等社会化服务,构建完善的服务平台;加快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深化改革提供重要保障;做好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森林旅游、特色经济林建设、发展现代林业四篇大文章,加快发展林产业。

他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改革合力。各地要科学制定方案,完善改革措施;严格改革程序,确保稳定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大环境。

孔垂柱主持会议并做工作部署,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推进林改中,务必把“农民群众是否满意、林业产业是否发展、生态建设是否加强、发展机制是否完善、集体经济是否壮大”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基本尺度,牢牢把握政策,加强工作指导,深入检查落实,确保改革依法、有序、健康地顺利进行。

会上,江西省林业厅厅长刘礼祖介绍了江西林改工作经验。普洱市、大理白族自治州、屏边县作了试点经验交流。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景谷县4个村、县林改办和林权服务中心。

积极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促进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日期:2007-04-06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李兴山

------------------

从2003年,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先后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在这一改革的试点过程中,我们中央党校调研组曾两次到江西省进行调查研究。现就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谈点看法: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

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因此,广大群众把这次改革称为是解放以后的“第二次土改”。但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次改革主要是耕地的联产承包,受益的主要是种地的农民,而对于广大的山区和林地来说,虽然也曾实行过“三定”,但收效不大。我们之所以说,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主要根据有二:一是从广度上说,这是一次由平原到山区的改革、由农民到林农的改革、由农业到林业的改革。二是从深度上来说,这是一次从承包责任制到产权制度的改革,从生产经营到市场交易的改革,从放权让利到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广大山区农民把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称为是“第三次土地改革”。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的必由之路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关键还是要调整生产关系。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我国有八亿农民,其中山区的林农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全国耕地面积只剩18.3亿亩,而林地则有42.7亿亩。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耕地平均复种指数已高达128%―300%。今后虽然还有潜力可挖,但必须同时要在耕地以外广大国土资源,特别是在广大山区林地资源上大做文章。因此,如果能下决心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同时通过各种配套措施,把更多生产要素引向山区、引向林业,这就能为山区致富、林农增收提供可靠的保证。关于这一点,已在先行推动集体林权改革的一些省得到了充分证明。其中,江西省从2004到2006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仅两年时间,就新增社会对林业的投资48亿元,新增林业从业人数50.63万。农民人均林业总收入两年共增加了278.72元,增长幅度为69%。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搞好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突破口

在我国,山区是整个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山区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69%,在全国2100多个行政县、区中有1500多个山区县。山区是我国的资源宝库和江河湖泊的源头,全国90%的林地、84%的森林蓄积量、77%的湖泊、98%的淡水都集中在山区。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目前全国500多个国家级贫困县,有490多个在山区。因此,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而农村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山区。

实践证明,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差异较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有突破口。那么,相对来说,比较贫困落后的山区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从哪里突破呢?尽管各地区也有情况不同,但从总体上说,特别是对于那些林业比重比较大的山区农村来说,应当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这是因为,许多事实表明,凡是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地方,凡是许多老大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方,其问题的症结一般首先不在发展本身,而在改革不到位。从目前已经进行集体林权改革的几个试点省经验来看,情况确也如此。这次改革,不但大大激发了广大林农的积极性、解放了林业的生产力,促进了林区的生产发展,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的水平,并且使许多过去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制止乱砍滥伐为例,过去行政和公安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手段,加以“围追堵截”,但是由于山林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因此很难根本上解决。而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由于林农有了山林的经营权、处置权、受益权,这就不但使他们把山林看成是自己的生存和致富之本,而且把植树造林看成是在山上办银行,是为子孙后代留财产。因此,不但能自觉地制止乱砍滥伐,而且对可持续发展也有了内在动力。据江西省的统计,仅从2004年实行集体林权改革以来的两年时间,全省的造林面积就由121.2万亩增加到273.3万亩,增长了125.5%。由此可见,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一个发展问题、建设问题,还是一个改革问题、体制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把体制改革作为发展和建设的突破口,就会产生“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四)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符合中央有关深化改革精神和部署

目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在这一阶段,能否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的大方向,真正打好改革的攻坚战,不但事关中央所提出的各项新的战略部署能否真正贯彻落实,而且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深化改革的部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在不断从试点向全国延伸。去年5月,国家林业总局与中央党校、福建省人民政府等在福建省联合举办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峰论坛”。事隔不久,又在江西井冈山召开了“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交流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试点省的改革经验。这实际是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普遍开展发出的动员号令。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特别强调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由此可见,积极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是山区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完全符合中央有关深化改革的精神和部署。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范围和政策界限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须要明确改革的内容范围、划清各种政策界限,才能确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顺利进行。从福建、江西、辽宁等集体林权改革试点省的改革情况看,他们虽然在一些改革的具体方法步骤上有所不同,但就其改革的内容范围和大政方针上来说,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中,归纳起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晰产权

明晰产权是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的核心。依据不同的情况,福建、江西等省都首先确定了明晰产权的改革范围,严格区分明晰产权的政策界限。对此,各省都明确规定:这次明晰产权的改革范围主要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区划界定的集体商品林,尚不包括公益林和国有林场。就改革而言的林业产权,是指森林、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并不改变林地的所有权。

(二)减轻税费

减轻税费就是要全面减轻林农进行林业生产经营的税费负担,这是林业体制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江西的做法是实行“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两取消”,即取消木竹农业特产税,取消市、县、乡、村出台的所有木竹收费项目;“两调整”,一是调整育林基金平均计费价格,二是调整集体林育林基金分成比例。“一规范”,就是规范增值税、所得税征收范围。

(三)放活经营

所谓放活经营,就是在明晰产权、减轻税费的基础上,把林地的经营自主权真正还给林农。各地由于资源情况不同,放活经营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江西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改革木竹采伐管理制度;二是适当放宽毛竹的采伐范围;三是打破木材垄断经营和地区封锁,允许林业经营者自主销售木竹。

(四)规范流转

规范流转,就是在不改变集体林地所有权和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林木所有权或经营权以及林地的使用权依法、合理、有序流转。江西省明确规定,森林资源的流转必须充分尊重经营者的主体地位,但必须坚持五个原则:即有利于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自愿、平等、合法;不得改变林地的性质;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

(五)综合配套

搞好各项配套改革,是使林权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江西省配套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二是转变林业部门职能,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管理;三是调整财政体制,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乡、村两级减收问题;四是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督机制对涉及林农负担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五是组建林权交易市场及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林业服务体系。

三、几点经验与启示

(一)产权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抓住了产权制度改革就是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牛鼻子”

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核心内容,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基本保证制度。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就不能有效保护所有者、经营者等各方面的权益,同时也谈不上各种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这次福建、江西等省的林业体制改革,突出产权制度改革,抓住了林权改革这个“牛鼻子”,通过明晰产权,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做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从而破除了制约林业林区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了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各种功能,使过去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改革也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社会主义国家,所谓要坚持以人为本,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主体和基本动力。发展是如此,改革也应如此。江西省在这次林业体制改革中,始终把广大林民作为改革的主体,坚持还权于民、还利于民,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把广大林民是否在改革中受益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政府管理部门不怕砸自己的饭碗,地方财政出钱自担改革成本,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相反,如果我们的改革不是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是强化部门的既得利益;不是实行民主决策,而是政府包办代替,那就不可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改革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三)政府职能转变是改革攻坚的关键,政府既应是改革的领导者,又应是改革的带头者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政府职能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政府机构改革是最关键的改革。而政府转变职能和改革管理体制又是政府自己革自己的命,因此既是改革的重点又是改革的难点。由此可以说,所谓体制改革打攻坚战,最主要的“坚”,就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江西省在这次林业体制改革中,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始终站在改革的第一线领导改革、推动改革,并勇于在改革中革自己的“命”。他们在改革中提出“高位推动、三级书记抓林改”,从而使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妥善地解决。

(四)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体制改革同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决策紧密结合起来

如果从整体上分析,改革并不是目的,而是发展的保证和手段。通过改革促进发展、促进和谐,从而使中央提出的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奋斗目标得以真正贯彻落实和顺利实现,才是真正的目的。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来说,一定要和农村,特别是要和山区农村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并不断抓出成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农民真正在改革中受益,从而进一步从实效上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福建、江西等省的广大林农之所以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喻为“第三次土改”,并且由衷地喊出“林改万岁”的口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真正在林改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了发展变化的光明前景。

下载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03在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上的 讲 话 ( 2010年3月26日) 全 盛 同志们: 3月9日,济宁市在我市召开了全市集体林权体制改革工作启动暨培训会议。为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在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镇长 旷湘奇 (2009年9月23日) 同志们: 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今天召开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我镇......

    乡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经验交流

    **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经验交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林改工作取得实效**镇结合实际,确定抱**村为我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试点村,自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示精神,按照《山西省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夏店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我乡林改工作严格按照市委、政府《关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

    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我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认真按照州、县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乡的实际,制定林改工作流程,分级成立领导工作机构。在县......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访谈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访谈录沿河湾镇党委书记陈胜军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实现林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用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5篇]

    《乡镇林业工作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手册》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协助乡、村、组干部组织林农对宗地使用权界限、所有权界限临山逐宗核实登记, 做到“三有”(有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