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永年县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04:4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永年县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永年县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永年县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永年县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郑晓飞

调查对象:河北省永年县小龙马乡某村农民

调查层次:村中贫富不同的中年人10人,年岁较大的老人10人,村干部10人。调查时间:2009年2月15——20号 调查方法:访谈为主,查阅资料为辅。

开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转型的条件也在不断成熟,其神经末梢已经深入到社会最底层,对社会各个阶层产生了深刻影响。综合各种因素,专家预言:我国已经步入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为了适应这种大的社会环境,河北省永年县早在90年代末就开始推行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的政策。以适应现代文明的需要。

推行殡葬改革,即变原有的土葬为火葬,初衷原为节约耕地,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简化丧葬礼仪,减少农民丧葬支出,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受几千年来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等丧葬观念的影响,加上政府在改革细节、宣传及具体措施上实行的不到位。当前,永年县殡葬改革政策却结出一个“畸形”的果实。据调查,在问及农民对殡葬改革的满意度时,50%的中年人表示极不满意,30%的中年人表示不满意,10%的中年人表示无所谓,仅10%表示满意。在老年人中,60%极不满意,20%无所谓(主要是死后听子女安排),20%满意,表示支持。而在干部中,也有50%表示极不满意和不满意,20%不发表意见,30%支持。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调查的30人中,有60%不支持,只有20%表示支持,而支持的人中有一半是村干部。那么,为何一项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政策会被百姓呕病呢?针对以上疑问,我通过走访,查阅资料,参加葬礼等手段,找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揭示其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为政府部门提一些建议。最后,以作总结的方式,想以此“小”见彼“大”,透视政府部门在农村改革中应注意的态度。

问题

一、偷埋成风。据网上查询了解,这种现象已不仅属于本地区,凡推行殡葬改革的地方都有此类现象发生。以永年县小龙马乡某村为例,在村子里,人去世之后,家人首先想到的是偷埋,若被村干部发现,偷埋不成,就向村支书交上3000——5000元不等的“罚款”。然后再进行土葬,这类现象好的地方在于,农民在土葬时因顾及县政府政策,丧葬仪式简化了许多,操办的费用少了,而其实质却就增加了农民办丧事的隐性支出。例如,本村李某,在为其父亲办丧事时,向村干部交了3000元的丧葬费,而后在各种传统仪式中,共支出各种费用(包括寿衣费、棺材费、做纸钱、扎纸扎、花圈费、租借搭棚费、找人帮忙的饭费、车费等)共计2800左右。整个丧葬支出近6000元。而按照正常的传统仪式,省去3000元的“罚款”,增加一些仪式所使用的费用,正常情况下最多也就1000元。前后相比较,偷埋多使用了2000元。然而,虽然被罚了款,却也落得个“孝敬”的美誉。况且,村委会也有了一定的收入,何乐而不为。但如果从宏观上看,这种方式不仅增加农民的丧葬支出,而且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干群关系非常激烈。

二、骨灰装棺,变相土葬。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发生此种现象原因有三:1.在丧葬中,各级关系没有及时疏通,或是在政府严打阶段被发现,迫于政府的压力,推行火葬。2.政府工作人员“以身作则”,推行火葬。3.遵照政策,依法火葬。然而,尸体一经合法火葬,大多数情况下,便又会重新装棺再次土葬。而且有了合法的证明,在丧事上又会引起大操大办,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又在地方上有威望的人更甚。因为这样更能赢得“孝敬”的美誉。但是,假如还以上面的李某为例,我们再细算一下支出,加上火葬费1000元,大操大办的各项支出(除以上所列支出外,还会有请乐队表演等多项支出),减去3000元的“罚款”,通常也会有6000元的支出。

三、封建迷信相伴而生、死灰复燃,冥币、纸扎等封建用品依然存在。各种封建礼仪在加入一些现代因素后,又重新左右人们的表葬形式。如,墓碑的竖立,墓碑石材选用,棺材或骨灰盒的质量,纸钱的质量等。这些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又增加了人们的丧葬支出。

建议

任何政策的制定,都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意愿。违禁而行、顶风行事本无可避免,应在预料之中。可是,令人痛心的是,时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依照政策行事倒显得有些可怜,然而,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地区的风俗是由其地理环境、人文习惯、文化底蕴综合形成的。殡葬改革,针对的是没有多少文化素养的农民。要想成功,必须有符合农民习惯的方法,以农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不能想着为了所谓的政绩而损害农民的利益,更不能想着毕其功于一役,用行政的粗暴力量压制农民的情绪。所以,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地理环境、文化底蕴、风俗习惯、文化水平。去粗取精,将过去传统中优良的东西与现代政策结合,找到两者的接合点,才能贯彻实施。并一以贯之,决不能半途而废,逐渐弱化行政权力。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如下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宣传。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要深入农民的心理。其实,农民反对殡葬改革无非就两个原因:

一、习俗。

二、丧葬的费用。在宣传上,要针对这两个方面,有深度和有广度地进行宣传。特别是要重点针对农村中的老人,要让他们明白火葬对于子孙后代的好处,逐步放弃土葬的观点。因为在调查中发现,有一部分人想遵循政策,但由于父亲或母亲的遗嘱必须是实行土葬,子孙们为了不背负“不孝”的罪名,只好遵从。

二、在破除旧俗后,要及时由政府主导制定符合本地习俗,而又体现改革需要的新礼仪。使人们有礼可循,避免陷入盲目无从状态。尤其是在向社会推广新礼仪的过程中,要注意重点针对各个村中有威望的人,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讲解新礼仪,让他们理解新礼仪的积极影响和人文精神。另外,还有一支力量不可忽视,那就是制定殡葬用品的群体,要让他们在殡葬用品的制定上融入一些新礼仪特点,包含现代因素,让他们起到辅助的引导作用。

三、最重要的是要大力推进骨灰盒存放室建设。因为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人是因为没有地方存放骨灰盒,才不得不进行骨灰装棺,二次土葬的。这说明,永年县政府在制定的殡葬改革政策时,缺乏必要的后续措施,政策所关注的只是进行改革,而改革之后人们如果祭奠却成了问题。我认为,骨灰盒存放室的建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由政府、集体、社会、个人多方集资,争取村村都有一个公益骨灰盒存放室,主要由政府管理。

2、对于族系庞大的宗族,可以以宗族为单位,筹建存放骨灰盒的祠堂,由家族集体管理骨灰盒的存放。骨灰盒存放在这样的祠堂里,就可按族谱、坟谱的要求依俗而成,减少春节、清明节祭祀时管理的难度。条件允许的地方,可建立地下祠堂,这样即符合人们的习俗又符合改革的目的。另外,骨灰盒存放室的设计和建设,要选在一个人们所信奉的“风水宝地”,设计上要人性化,合理化,方便人们去祭奠。总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们乐意接受火葬这种丧葬形式。

总结 节省开支,节省土地,厚养薄葬,符合道理,符合每个人的愿望。只是由于既有的风俗的压力,人们才不得不在丧葬上花费诸多心思。如果政府注意到这个问题,加以引导并佐以有效的制度设计,应该不难达到改革的目的。

由殡葬改革可以得出,农民在面对以强制力为手段的政策时,只能采取消极的对抗、躲避的方法,一旦行政的力量弱化,由行政权力所维系的制度便会破裂,被废旧的制度便会反弹。而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执行不力,则会引起农民的反抗,更影响政策的实施。由此,政府部门在制定针对农民的政策的过程中,要以引导、教育为主导,强制、暴力为辅助手段,结合当地实际,尊重农民利益,尊重农民权力。循序渐进,一以贯之,逐步强化行政的力量。

结束语

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殡葬改革的指导思想。相信在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的政府一定会取得殡葬改革这场社会革命的胜利!

第二篇:农村殡葬改革新模式

农村殡葬改革新模式

当今,农村土葬习俗很难转弯,入土为安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上了年纪的农民一听说火葬就很反感。火葬的推行困难重重。但另一方面,自土地承包责任制后,殡葬纠纷已越来越多。同时,长期以来墓地散乱坟头林立,既影响农村环境又影响团结安定,更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不小的麻烦。

对农村的如此殡葬现状,各地特别是涉农领导都希望尽快改革。一些地方政府不得已采取了平掉坟头推行火葬的强制措施。但推行火葬后的情况更为忧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供奉骨灰盒。供奉在火葬场的灵堂一是悼念不便,二是不放心,三是要收费,农民不适应。村里建灵堂,农村干部不积极,农民群众不支持。于是火化后仍把骨灰入棺土葬。如此下来,土地没节省,丧事照样办,还多负担了一笔火化费。

为此,有人提出“退耕还林、林中埋坟(深埋)、林坟相济、节约土地、改善环境、顺应习俗”的农村殡葬改革模式。具体而言,凡有土地的农民都有义务参与退耕还林,新坟老坟全部入林。林为坟遮档,坟为林供养,坟在林荫下,林在坟间长。老坟腾出了耕地.,新坟不再占耕地,遍地散乱的坟头从耕地中消失。作者认为,这一模式方便了耕作,改善了环境。同时顺应了入土为安的土葬习俗,农民容易接受,推行较易。

对于这种模式,我也不能苟同。因为按这一模式,最终结果只是在葬区种了树而已。其他的不会有大的改变。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推行火化措施,而要让人们自觉接受这一措施,有一套模式值得推广。为了让读者看得轻松,我们采用对话方式来描述这种模式。

与农村老人的对话

殡葬改革者(以下称改革者):老人家,我们想在这里推行殡葬改革。农村老人:啥叫殡葬改革?

改革者:就是推行火化,把人的骨灰葬在集中的地方。

农村老人:把我给烧了?绝对不行。你们如果要搞,我跟你拼命!

改革者:您别这样。先听听我说的是什么,您要是不愿意,再表态也不迟。好不好?

农村老人:你说吧,反正我不会同意把自己烧了。

改革者:我们还是先来讲一讲人的精神归宿问题吧!您信教吗? 农村老人:有一点点信佛教。

改革者:那么,您相信人死后灵魂还是存在? 农村老人:也许是吧?!

改革者:好的,如果您百年之后,灵魂能与上帝和佛祖在一起,这您不反对吧?

农村老人:这我怎么会反对?每个人都巴不得。

改革者:那么,现在我们在这里修一个大的公墓,里面有佛教的寺院,里面有佛像。还有基督教的教堂,和其他一些宗教的教堂,这样,您百年之后,我们将您安放在里面,您就与佛祖在一起了。这不好吗?

农村老人:好是好,不过——

改革者:不过什么?

农村老人:肉体怎么办?——不烧的话,还有一把骨头。烧了就没了啊!——你们肯定要把我烧了才能放到里面吧?

改革者:这您就不必担心了。因为宗教只管人的灵魂,不管人的肉体,所以没必要保留肉体。何况,得道的高僧都是火化的呢。再说,肉体虽然化了,但按照佛教的理解,精神还在。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火化呢?还有,你一个人葬在荒郊野外,多孤单啊。

农村老人:这——我得想一想。„„

那就还是烧——不,火化了吧!只要能与佛祖在一起。——另外可以与我的好朋友或者亲人在一起吗?

当然,只要您与朋友或者亲人约好,这不成问题。

与政府官员的对话

官员:你的建议有新意,可是实行起来难度不小啊!改革者:您不妨说一说,有哪些难度。

官员: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说的要建设寺院,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而且,每种宗教都要建的话,不仅占地,而且人们信的宗教五花八门,建一两个也不能适应每个人的需要。

改革者:这一点,我想,一是在中国主要的宗教只有四个,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那么可以以县为单位建立一个大的宗教色彩不太浓厚的场所,把不同宗教的神放在一起共同供奉,让各种宗教和谐共处。中国过去就有过很多这样的情况。

官员:第二个问题,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政府部门可不好推动这件事啊。改革者:这一点,可以由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比如划地,规划,管理,建设,其他的事则由民间宗教组织来办。可以学习参照其他地方的管理模式。

官员:第三个问题,根据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指示,农村殡葬改革应遵循如下五条原则:1、节约土地。2、改善环境。3、利于农业生产。4、减轻农民负担。5、顺应习俗推行较易。不知道你说的模式是不是适合这些要求。

改革者:您说的这个问题,相信只要推行火化,五个原则很容易得到坚持。官员:第四个问题,骨灰是放在室内,还是葬在室外,这也是个问题。改革者:这个还值得研究!放在室外,可以建林地,在林地里规范的建立墓碑,墓碑下放骨灰,这样要的面积大一些。放在室内,在堂所里安放骨灰,面积小一些,问题是要建堂所,放在哪里,这要做比较,或许两种都可以。

官员:第五个问题,亲人怎么祭祀呢? 改革者:祭奠方式,按第一种方式,可以直接在墓碑前祭祀,按第二种方式,可以在祭奠时将骨灰移到佛像前进行祭祀。

官员:第六个问题,如何处理不同宗教的关系问题。

改革者:和而不同,这是对待不同宗教的基本原则。佛像,基督,像放在一起没有关系,但在安放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官员:第七个问题,这么做会不会加重一个国家的宗教色彩,会不会因此产生一种新的宗教力量?

改革者:我想,我们对于宗教应该采取更肯定的态度,只要管理得好,这种力量不但不会干扰社会或者世俗的事务,而且对于管理人的精神、促进人们的道德自律、促进社会和谐会有推动作用。

官员:第八个问题,不信教的人怎么办?

改革者:可以独立开一个地方,让他们可以与朋友,已故亲人葬在一起。官员:最后一个问题,你说得头头是道,但大都不是明确肯定的答复,这让我们很为难啊。

改革者:我想,最关键的是如何让人们自觉的接受火化措施。这是核心所在。解决这个问题了,其他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地方,其他国家的经验得到很好的、比较容易的解决。

与宗教信仰者的谈话

宗教信仰者:你说的这个模式,为什么需要我们推广呢?

改革者:我想,因为国家不便于推广这种模式,所以,它需要宗教来做推广工作。做了它,不仅有利于解决殡葬问题,同时,在推行这项措施的过程中,宗教本身也会得到发扬。是一件利国利民利社会利宗教的好事。

宗教信仰者:需要我们做什么呢?

改革者:那就是在堂所的建设、管理,道德的宣扬和教化等方面做好工作,为国家的稳定和谐做出贡献。

公墓与寺院建设在一起。寺院在北方,公墓在南方。各种宗教的不同堂所并排而立。对于信佛的人,将他们的骨灰安放在寺院内或者葬在前面配套的地方。

对于信奉其他宗教的人,只要这些宗教愿意,也可以在其专门的场所安放骨灰。也可以葬在前面配套的专门地方。

对于不信教的人,可以在公墓其他地方。

对于宗教的好处是,通过对人的灵魂的管理,实现宗教的弘扬。这是一种弘法行为。对于社会的好处是,人死后火化,减少人后的死占地行为。对于个人的好处是,灵魂有了归宿。

但是,这样的模式可能导致国家宗教色彩加重。为什么?因为人们的祭祀行为一旦成为群体性的持续行为,就会导致某种新的力量的产生。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所不认识的。对此怎

么办?不设立群体性祭祀场所。

国家会不会主动推动这项工作呢?不会,那就是要各宗教主动地做。

第三篇:殡葬改革

对加强和改进河南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思考

董 跃 民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汉民族文化中自古就有“死后留全尸”和“入土为安”的习俗和传统。这种丧葬观念在当前河南农村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殡葬改革是丧葬习俗领域的一场革命,在农村推行殡葬改革,是对几千年封建丧葬观念的挑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尤其突出。河南城镇居民的丧葬方式已经实现了从土葬到火葬的转变。所以,我省殡葬改革的重心集中在农村。农村殡葬改革的进程决定了全省殡葬改革的成败。殡葬改革虽然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是,殡葬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在农村更为显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殡葬改革的实施效果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河南农村殡葬改革工作要与时俱进,迈上新台阶

1999年以来,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宣传、稳步推行下,逐步进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火化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9年上半年全省火化率为50.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在全省广大农村全面推行殡葬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只要宣传发动到位,管理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村的殡葬改革就会不断得到深化。

殡葬改革的目的是倡导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其核心是禁绝乱埋滥葬,改革愚昧落后的丧葬习俗。《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从这些法律规定而可以看出,殡葬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葬法改革,二是葬礼改革。前者是为了节约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后者是为了革除传统习俗中的丧葬陋习,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从十多年的殡葬改革实践来看,并没有达到最初的改革设计。普遍存在的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既没有节约土地,也没有改变传统丧礼。

(一)殡葬改革是在河南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节省耕地的必由之路

当前河南省农村较为普遍的土葬制度,加速了河南省现有耕地的流失。农民没了土地,农村经济就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国务院要求河南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要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落实国务院要求,就必须确保河南耕地面积不能减少,这是农业的根基和命根子。而侵占、蚕食耕地的两个主要因素就是工业用地和农村丧葬用地。

(二)很多地方在殡葬改革中单纯追求火化率,执法时的“以罚代法”为土葬和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留下空间

在我省部分地区,政府与殡葬管理机构单纯追求火化率,执法中的“以罚代法”,对于已经执行火化的丧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导致丧户在火化后二次装棺现象开始在农村泛滥。丧葬改革的效果与基层政权的操作有很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不同地区丧葬模式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当地基层民政部门的管理造成的。有的基层民政部门管理的比较严格,尸体的火化率就相对较高;有的地方管理较松,所以就存在偷埋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基层民政部门基本上就没有真正落实殡葬管理条例,所以传统的丧葬仪式依然在继续。调查发现,实行土葬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耕地资源少,不能让死人跟活人抢地。不过事实上在河南许多地方,人们即使选择了火葬但他们仍然会“二次土葬”,同样挤占耕地,一般还不会被追究责任。由于二次装棺火化导致丧户多花费近千元。丧家既承担火化费用又要购置棺木进行安葬,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加重了经济负担,又违背了节约丧葬用地、节俭办丧事的殡葬管理工作方针。基层政府的“以罚代法”不仅严重影响了殡葬改革的实施效果,而且导致了农民的极大不满。一些农民误认为政府推行火葬改革就是为了“想收几个钱”。

二、对河南农村殡葬改革方法与途径的思考

殡葬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殡葬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扎实推进农村殡葬改革,首先就必须完善农村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免除群众基本殡葬费用,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1、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和村级骨灰堂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很多地方只强调火化率的提高,把工作重点放在强迫群众实行火化、查处偷埋案件上,而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南阳市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规划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本就没有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殡葬改革的推进。随着殡改工作的全面推进、火化率的稳步提高,解决好农村群众骨灰安放、切实减轻群众办丧事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等问题,已成为深化殡葬改革的主要课题。2008年1月5日,永城市顺和乡高平房村一丧户的骨灰被安放进了村里刚建成的骨灰堂。这是永城市首例农民骨灰放进骨灰堂。高平房村共1768人,耕地2300亩。随着人口的自然更替,在耕地中建坟立冢的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影响耕种,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2007年10月,村两委多方筹资,建成公墓骨灰堂。该骨灰堂占地3.5亩,可利用面积420多平方米,可安放骨灰盒1300余个,预计能满足未来200年的存放需求,村民均可以免费在此存放骨灰,一人安葬费用就可节省资金5000余元。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共墓地是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其在规划、建设以及服务对象,都面向农村、农民。再者,城乡群众的收入还呈明显的差距,因此,强调公益性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河南省郑州市站在关注民生、保护土地、科学发展的高度,加大对殡葬事业发展的投入,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得实惠落到实处。2007年8月郑州市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协助,县乡政府积极配合,在广泛听取村委会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新郑市、中牟县多个乡村,先后完成了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公墓的试点工作,并拟定了《关于加快农村殡葬设施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村村建有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的目标。并出台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指导标准:①1000人以下的村,建筑面120㎡,总投资7万元;②1000-2000人的村,建筑面积130㎡,总投资8万元;③2000人以上的村,建筑面积140㎡,总投资9万元。公益性公墓建设指导标准:①1000人以下的村,占地2亩;②1000-2000人的村,占地4亩;③2000人以上的村,占地6亩。总投资均为1.8万元。资金安排规定:按照分级负担办法,由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的比例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给予资金资助。市本级资助标准平均为骨灰堂2.7万元、公墓0.6万元。实行先建后补,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奖补一批。截止2010年9月,郑州市财政累计下拨资助资金2996.1万元。同时,县(市、区)级财政匹配了相应的资金;部分乡(镇)匹配资金也已到位。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400多万元。郑州市新建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总数目前已占全市村委总数的58%,加上2006年前各村自建数,基本上实现了村村建有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的目标,为农村群众的骨灰安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全面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2、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免除群众基本殡葬费用,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政府近几年逐渐加大了对民生方面的财政支付力度,但是对殡葬事业的财政支持不足。就连本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殡仪馆、火葬场这几年在许多地方政府预算中也被挤掉了,常常是不拨或改为差额拨款。近十几年来由于城市的发展、环保法规的要求,许多地方的殡葬事业单位都面临着场馆搬迁和设备更新的问题,许昌市还有两个县没有殡仪馆,需要建馆。由于县政府财政拮据,无钱投入或投入不足,致使这些地方的殡仪馆要么无力搬迁和更新设备,要么借债为之,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南阳市部分县市对殡葬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有的县民政部门还背着沉重的债务。新建的方城、淅川、内乡、社旗、桐柏、西峡等6个殡仪馆,财政没有投入或投入极少;全市有42台运尸车辆,总投资366.09万元,财政拨款仅占11%;18台火化炉,总投资473.4万元,财政无任何投入,资金主要靠当地民政部门筹措。新野、邓州、南召、镇平等县市的殡仪馆建设年代久远,长期缺乏维缮,致使建筑用房老化陈旧,破损比较严重,基本处于维持使用状态。殡仪馆火葬场的建设是个投入大,回收周期长,资本收益率低的事业,因此说,火葬场、殡仪馆的建设没有政府的投入,最终受害的将是人民群众,这个建设成本最终将转嫁到群众身上,由他们买单,而政府的不投入、少投入也是对殡葬改革事业的不作为,是对殡葬事业单位公益性质的否定。同时,要使殡葬改革深入人心,让群众易于接受,应实行火化费补贴制度,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这样可减轻群众因实行火化而增加的负担。2007年,河南省栾川县政府研究决定,为减轻群众负担,强力推进殡葬改革,自2007年6月6日起,对栾川籍火化丧户一律免收运尸费(200元-400元)、火化费(280元),这部分过去由丧户自己负担的殡葬费用现在全部改为由政府“埋单”出钱。栾川县政府免收殡葬费用的举措在全国属第二例,在全省尚属首例。

3、研究建立农村农民的丧葬补贴制度

长期以来,在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距。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着力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但是在丧葬补贴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2007年,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等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离退休(退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补助费调整为按所在省辖市上企业离退休人员3个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标准发给。在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按职工死亡当月本企业养老保险人均缴费工资20个月的标准发给,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按其生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养老金20个月的标准发给。目前,全省一次性抚恤金人均1.6万元。而农民则完全被排除在丧葬补贴制度之外。这种制度强化了城乡差别,是新时期对农民的政治和经济歧视。它不符合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平等的原则。2009年3月,从北京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从2009年1月1日起,凡具有北京市户口、且未享受北京市丧葬补助费待遇的城乡居民,去世时均可享受每人5000元标准的一次性定额丧葬补贴。它意味着北京将在全国率先实现丧葬补助待遇城乡同标准、全覆盖。如果河南能够参照北京的作法,给予农民一定的丧葬补贴,它将会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调节手段,加速推进农村殡葬改革。

(三)当前和今后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绿色殡葬 殡葬改革工作不能全省一刀切,在不违背殡葬改革精神的范围内探索新的丧葬形式。2001年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提倡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鼓励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动绿色殡葬。河南地形地貌差异很大,平原地区人多地少,耕地锐减,应以自然村建设骨灰堂为主;丘陵、山区等非火化区则可以采取尸体深埋树葬,既不占耕地、林地,又绿化、美好了环境,同时也有可供后人祭奠的标志。

1、建议在农村推行“生态葬”法。“生态葬”是指人死后(或骨灰)深埋地下不留坟头,以种树取代墓碑,或实行“自然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土地处理遗体或骨灰的葬法。2.“骨灰生态葬”。即将骨灰装入环保骨灰盒深埋地下不留坟头,以树代碑的葬法。

3、大力发展“生态墓园”行业。农村应当以村为单位建立公益性墓地,以方便群众祭奠亲人。墓区统一规划,按顺序安葬,骨灰实行树葬、深埋,形成“一块公墓一片林”。墓地必须是不适于耕种的山坡地、荒地与不宜垦种的贫瘠地,对墓区必须严加管理和审批,防止变相为土葬。

总之,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既要贯彻殡葬改革的相关法规政策,又要尊重农村的传统习俗、尊重农民的感情,要在充分了解民意、体恤民情的基础上找出一条既不伤害农民感情又能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道路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殡葬改革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政策。

作者:中共许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教授

第四篇:殡葬改革

第二章

殡葬改革

1、殡葬改革的特点、目标是什么

答:一积极倡导,宣传教育。二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三党员带头,典型引路。四行政干预,依法管理。五兴建殡葬服务设施,促进殡葬事业的发展。六坚持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特殊政策。

殡葬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殡葬改革制度和丧葬习俗。

2、殡葬改革的原则

一改革的原则。二火葬的原则。三节俭的原则。四文明的原则。五继承的原则。六因地制宜的原则。七保护耕地和环境的原则。

3、殡葬改革的成绩

一、坚持方向,狠抓火化工作,火化量和火化率逐年提高。

二、科学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改革,高度重视土葬改革工作。

三、以民为本,殡仪服务体系日益形成,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四、以人为本,丧俗改革不断深化,平安和文明祭扫成为主旋律。

五、关注环境,倡导“绿色殡葬”,公墓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成绩。

六、依法建设,加强殡葬法制建设,殡葬工作基本实现规范化。

七、关注人才,教育培训形成体系,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八、注重宣传,殡葬科技工作得以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九、注重文化,重视殡葬设备用品研制生产,文化和理论研究硕果累累。

十、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民间组织的独特用用。

4、殡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一、注重殡葬改革的效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作用。

二、正视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化工作。

三、推动殡葬改革走向规范化、可持续道路,加强殡葬法制化建设。

四、最大限度地利用群众的力量,把对人民有利的事业变为人民自觉的行动。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因地,稳步推进。

六、以丧葬服务为示范窗口,推动殡葬改革的快速发展。

5、怎样理解殡葬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殡葬改革服从于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

二、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三、克服传统阻力,提高思想认识。

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五、创新服务项目,满足消费需求。

第三章

殡葬管理任务和机构

1、殡葬管理的概念

殡葬管理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对人们的殡葬活动和行为实施的指导、监督和规范。

殡葬管理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殡葬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它是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的一项。殡葬管理的客体是参与殡葬活动和实施行为的当事人。殡葬管理的方法是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殡葬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殡葬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有利于人民群众,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殡葬管理的目的和方针 殡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殡葬行为,推进殡葬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习,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

3、殡葬管理的基本任务

传统意义上的:

一、推行火葬。

二、改革土葬、三革除丧葬陋习。

四、发展殡葬事业。

五、加快殡葬设备与丧葬用品的科研与生产。

现代意义上的:

一、殡葬设施规划管理。

二、殡葬服务许可管理。

三、殡葬服务管理。四殡葬市管理。

五、殡葬法制管理。

第五篇:民政部门农村殡葬改革工作调研思考

殡葬改革是社会习俗领域的一场革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标志,是一项长期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被称为继计划生育工作后的天下“第二大难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将殡葬改革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畴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农村群众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我们县虽然经过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殡葬改革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这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不协调。笔者经过调查部分群众和村极组织,认为我们必须着力加快农村殡葬改革,努力推动殡葬管理科学发展,服从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大局。现就我们农村殡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谈谈自己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殡葬改革取得的成绩。我们**县是一个山区小县,于八十年代初推行殡葬改革,根据交通状况现在仍然划分有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经过各级组织的不懈努力,殡葬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殡葬改革的观念已经转变并逐步深入人心,科学文明、厚养薄葬的丧葬新风尚在全县已逐步形成。从我们调查走访的人群来看,在农村,60岁以下的人群中绝大部分赞同殡葬改革应该实行火葬,少部分认为看形势随大流,极少部分害怕火葬;绝大多数人赞同对老人生前要好好对待,死后没必要大操大办;60岁以上的人群中大多数人认为要逐步实行火葬,但自己还不能接受火葬,少部分认为要随大流。在城镇,绝大多数都愿意火葬,少数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害怕火葬。在被调查的对象中绝大多数认为火葬卫生、简单、占地少,相当一部分农民反映,现在大部分难劳力都出去外地打工,在村里的人已经没劳力来抬棺材大办丧事了,殡葬改革势在必行。二是殡葬管理秩序基本理顺,沮河沿线火化秩序比较稳定。三是占用耕地埋葬坟墓的现象基本杜绝。四是县殡葬服务机构的服务设施逐步完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很大提高。五是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逐步兴起,4个村已建立公墓并投入使用,还有6个村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二、殡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这些年来,我们县殡葬改革工作虽然取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步伐停滞不前,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速度和新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乡镇不是很重视殡葬工作,只顾抓经济增长点,甚至认为殡葬工作是民政部门一家的事,与自己毫无关系。二是火葬区土葬现象抬头。少数群众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逃避火化,私埋土葬。部分镇、村干部对偷埋乱葬行为不问不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放任自流的倾向。三是乱埋现象较严重。在农村,骨灰装棺土葬屡禁不止,公路两侧、房前屋后等乱建坟墓现象没有杜绝。在鸣凤城区周围,凤山过磅房山上、水泥厂周围、县液化气站附近等地乱埋乱葬现象突出,春节、清明节期间火灾隐患多等问题突出。四是殡仪服务设施简陋,满足不了殡葬服务需求。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也是历史积累下来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抓殡葬改革的本土意识不强。少数乡镇领导和村组干部对殡葬改革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只是土葬改火化的认识层面上,没有把殡葬管理作为本乡镇、本村的社会进步、村风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范畴来统筹兼顾、协调整体推进,不是很重视殡葬工作,只顾抓经济,甚至认为殡葬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事,是殡葬管理所的事,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部分镇、村干部本土意识不强,对偷埋乱葬行为装聋作哑,不问不管不通报信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放任自流的倾向。基层干部不重视,对殡葬工作认识模糊,致使基层宣传殡葬法规缺乏力度和深度,落下实来殡葬改革推行起来困难多,难度大。

(二)传统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攀比思想严重。我们县是一个山区县,在推行殡葬改革过程中划定的有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由于受上千年来长期实行的传统土葬的影响,现在尽管经过二十多年的宣传教育,推行殡葬改革实行火葬,但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老人中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原来在自己身体好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寿木准备好了,不愿意接受火葬。有的在一个村就划分有火葬区和非火葬区,村民与村民之间相互攀比或相互隐瞒,火葬区的一部分人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逃避火化,私埋土葬,村组干部感觉工作难度大怕得罪人,就绕道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有的村土葬反弹现象严重。

(三)抓殡葬改革的措施不力。一是人员少,日常工作繁杂,对工作也是疲于应付,抓殡葬管理只注重了宣传教育和工作安排,对落实情况缺乏监督检查,管理不到位。二是民政部门无专门的执法队伍和人员,执法力量和刚性措施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相适应,加之殡葬执法环境比较特殊,遇到具体情况没人敢碰硬,执法难度大,执法难到位。三是对各部门的资源整合不够,争取公安、工

商、林业、国土、卫生、城市规划及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参与执法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民政部门殡葬执法单打一显得力不从心,效果欠佳。

(四)殡葬管理投入不足,设施不健全。一是各级每年对殡葬管理投入非常有限,殡仪服务机构的遗体运输、遗体停放等设施有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二是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滞后。农村的山地都划

归村民经营管理,建公墓的征地和各项设施的投资大,镇村无力筹建,近两年才新建成的4个村公益性公墓也都是民政局扶持兴建的。村民没有安放故者的固定地点,所以乱埋乱葬的现象无法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三是在农村办丧事用来停放遗体的设施缺乏,村民自制或购买棺木的现象严重,套棺重葬或直接土葬很难杜绝。四是在基层的殡仪服务组织缺乏,没有正规的殡仪服务机构为村民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供相关服务。五是我们是山区县,村民居住分散,在一些山村实行火葬,或集中安葬,成本也确实较大,有的村民承担不起。

(五)公墓作用发挥的不充分。由于我们是山区县,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在已经建有公益性公墓的村中,村民感觉进公墓安葬不方便,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将故者安葬在自己家的自留山上,致使公墓的作用没有很好的显现出来。有的公墓没有人员管理,宣传和服务工作跟不上,公墓的作用没发挥出来。

三、对策及建议。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殡葬改革也势在必行,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服务大局、惠及群众的理念,采取得力措施推进殡葬改革。

(一)加大殡葬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长期坚持不懈地宣传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殡葬法规知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殡葬法规、自觉实行殡葬改革、树立厚养薄葬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加大对殡葬工作的领导力度。根据国家《殡葬管理条例》要求,各级领导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大领导力度,切实加强对殡葬工作的管理,以适应推进殡葬改革、规范殡葬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县、乡镇、村三级要把殡葬管理事业的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去,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范畴统一规划、统一推进,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工作责任制统一考核、统一检查落实。

(三)加大对殡葬改革的投入力度。在山区县市,各级领导要站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把殡葬改革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来高度重视,增加与社会相适应的相关投入,否则这项事业将发展无力,后劲不足。一是建议县政府对必要的殡仪服务设施进行投入,将无名尸的火化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增强殡仪服务机构的造血功能和服务功能。二是建议县乡两级财政在农村建立丧葬费制度,让农民朋友也更广泛地享受经济建设改革的成果。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能享受一定的补偿,与之相对应的对农村群众的丧葬问题也可以适时纳入我们政府的保障范围,对实施火葬后的人员家属按照一定的标准适当补助丧葬费,解决“终有所葬”的问题,让农民朋友既可以在人生最后享受经济建设改革的成果,也可强有力地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三是政府和有关部门适当安排资金,对重点区域、问题突出的地区采取以奖代补或以奖代扶的形式解决农村兴建公益性墓地,解决和治理乱埋乱葬的问题。

(四)加大对殡葬管理的执法力度。殡葬改革是一场移风易俗的深刻变革,是对千年世俗的直接挑战,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可想而知,单靠殡葬事务主管部门一家孤军奋战,力量明显不足。一是执法力量亟待加强。殡葬改革工作本来就难,加之我们山区县村民、居民居住分散,客观上难度更大,我们必须充实执法人员,解决无人、无力管的问题。二是适时调整火葬区范围,解决“一村两制”和双重标准的问题。三是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由政府牵头协调,建立一支由民政、公安、工商、林业、城建、国土、环保等各有关部门协同参与的专门的殡葬执法队伍,并建立相应的联动机制,改变民政部们目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的状况。必要时应采取一些硬性措施,加强殡葬管理,理顺殡葬秩序。四是县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在殡葬改革中作为一级政府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加大对乡镇殡葬管理工作的目标监控和考评力度,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抓好殡葬改革工作的良好局面。

下载关于永年县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永年县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殡葬改革实施方案

    法院殡葬改革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大力推进殡葬改革,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经院党组会议研究,制定我院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工作简报(殡葬改革)

    工作简报 第6期 罗妥中心校办公室2016年2月29日 签发人:刘定军 倡导文明节俭 推进殡葬改革 --纪学习罗殡改﹝2016﹞8号文件纪实 我校为了顺利推进罗甸县殡葬改革工作,根据罗甸县......

    殡葬改革发言稿

    殡葬改革会上的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上午好! 今天,村支两委在我校隆重召开全村殡葬改革工作会议,会议就加大殡葬改革力度,推动改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统一思想,确保这一移......

    殡葬改革工作方案

    殡葬改革工作方案 殡葬改革工作方案 为强力推进我镇殡葬改革,建立科学文明的丧葬方式,提升城乡文明水平,根据《昆明市殡葬管理条例》、《县至殡葬改革管理目标责任状》、《县人......

    殡葬改革实施方案

    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破除丧葬陋习,倡导文明丧事新风,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根据国务院、省、市《殡葬管理条例》和省、市殡葬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

    殡葬改革承诺书

    殡葬改革承诺书 篇一:殡葬改革承诺书 XXX市林业局殡葬改革个人承诺书 根据殡葬改革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本人作出以下郑重承诺:一、自觉遵守殡葬改革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在殡葬改革......

    安徽殡葬改革

    《不要用殡葬问题绑架改革——对当前安徽“殡葬事件”的分析》2014/5/29 安徽“殡葬改革”不是真正的改革!老百姓的殡葬问题不是小事,关乎民心和民意。老百姓殡葬也是改革发......

    殡葬改革承诺书

    党员、干部带头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 承 诺 书 为了推进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工作,革除旧习,树立文明新风,作为党员、干部郑重承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充分发挥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