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丽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04:5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推进丽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推进丽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第一篇:加快推进丽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加快推进丽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作者:杨勇 出自于:丽江日报旅游版 加入时间:2009-7-7 8:54:00 点击:591 字体大小:小

|中|大

国内旅游界提出“转型升级”概念初始于上世纪末,近几年一些旅游发达地区从各自实际出发,针对产品质量不高、结构单

一、线路陈旧、市场营销薄弱、产业联动不强、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为促进旅游业从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向集约型、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付诸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真正把“转型升级”作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则是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这是我国旅游在经历30年持续较快发展之后,为迎接新一轮大开放、大调整、大转折、大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指导性行动纲领,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顾眼前、谋长远、促转变、定大业”的深刻意义。

一、丽江旅游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

1.丽江经济从主打“旅游牌”向整体推进“三地”建设转变

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和生物资源是我市最具潜力的三大优势资源。改革开放初期,丽江经济社会发展一度十分缓慢,为破解困局,缩小差距,“八五”、“九五”、“十五”期间,我市率先通过实施旅游先导战略,逐步形成了旅游产业异军突起,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一枝独秀的崭新局面。当前旅游业已成为丽江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2003年丽江撤地设市,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先后提出了打造“文化旅游名市”、实施“六大战略”(文化立市、旅游强市、水能富市、和谐兴市、人才推动和全面开放)、推进“三地”(生态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的发展构想。在新丽江的建设进程中,文化旅游显著提升了丽江的品位和魅力,而与三大资源相对应的“三地”建设则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范围,且都具有比较优势突出、兼容性好、互补性强及绿色环保等特征,是最切合丽江实际的理想产业组合形态。建设好“三地”,是进一步做大做强丽江,促进“知名丽江”向“实力丽江”转变,在承继中央将丽江列入“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的基础之上,再接再厉,进一步将我市打造成科学发展排头兵的关键。2.转型升级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到“经济产业型”和“支柱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已广泛融入到了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层面,产业的综合性、关联性、配套性已大为增强,传统的“就旅游而谈旅游”的模式已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其次,伴随着我国经济在长达30年时间里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力度和范围不断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能力得以不断提高,国际游客人数持续增加。许多旅游地区虽然拥有数量众多、形态多样的高品质旅游资源,但现阶段相对简单、陈旧、有限的产品研发、生产、供给能力和旅游者不断提高的需求愿望间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再者,传统的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增长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许多旅游地区不同程度面临着旅游环境承载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需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主要依靠要素增加、数量扩张和规模扩大为特征的低层次增长方式,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整体联动、业态创新、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方式转变。最后,由于国际国内旅游环境不断变化,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手段对传统旅游业的影响日趋广泛深化,如互联网的应用直接导致了预订和交易方式的改变。据调查,我市悦榕庄等几家高档次酒店的网上销售率已超过总业务的30%,而古城、束河一些普通客栈的比例甚至更高„„基于上述原因,决定了全国和丽江旅游业必须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走转型升级的新型发展道路。

3.转型升级是丽江旅游实现更大辉煌的必由之路

没有过去十多年来的天时、地利、人和,丽江旅游就不可能迅速崛起。根据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客观发展规律,丽江旅游将走向何处?现有的辉煌能够持续多久?能否实现更大的辉煌?这是丽江旅游面临的新课题。今天,在各地愈加重视旅游经济,景区景点遍地开花的情势面前,已实现了初步繁荣的丽江旅游业要想保持住发展的领先优势,并寻求质的突破,就要有破有立,放开视野,确立全新的发展空间。早在2003年,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就对把丽江打造成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的中心城市作了明确的定位。今后,除了开发建设好自有旅游资源之外,丽江旅游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和增长动力无疑将来自于“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的构建。丽江和大香格里拉旅游资源均具有品位高、垄断性强、海外吸引向性明显等的共同特点。从某种角度上讲,丽江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和构建大香格里拉区域中心旅游城市是相辅相成的。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有利于区域性中心旅游城市地位的确立,而中心旅游城市地位的确立,又必须紧紧依托超强的国际竞争实力。将丽江打造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和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中心城市,是丽江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更大辉煌的必由之路。

二、丽江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统一认识的几个问题

推进丽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政府与政府联动,政府与企业合作,业内与业外协作,保护与开发利用兼顾,当前与长远结合,建制与改良并举。有必要深化对下列几个重点问题的认识。1.正确认识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的关系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对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认识虽然不尽相同,但很多旅游发达地区的实践都证明了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特别是在国内,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我国旅游业从零起步,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国际上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旅游出境国和全球最大的旅游市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因此,包括旅游主管部门领导在内的很多人士都对政府主导模式抱有较高期望,认为用“大一统”的简单手段就能有效解决大部分问题,且更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政府主导方式虽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较快发展,但又存在着固有的“官方意志明显,计划经济倾向突出,市场配置功能弱化,开发经营效能低下”等弊病。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甚至还扮演起了坚决反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导性角色。全面加快旅游业的开放步伐,进一步强调和突出市场的基础性地位必然是大势所趋。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我们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一方面,政府与市场各自承担的职能角色应有所区别。政府主要职能是发挥产业组织、领导、协调、服务和推动的作用;市场则应在投资、开发、促销、经营等与企业运营行为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参与调控旅游业的力度和范围要因时而异。在起步探索阶段,由于存在旅游市场诸多要素缺失的原因,政府要扮演“发起人”和“催化剂”角色,发挥主导性作用。其最大特点是运用政府的行政力量,动员和整合各种发展要素,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产品供给能力,促进旅游业的较快发展。在发展提高阶段,当旅游业已达到一定规模,市场要素基本齐备的前提下,政府的主导作用应相应弱化,一些原由政府承担的职能角色要适时移交给企业和旅游中介组织。在巩固成熟阶段,应进一步强调市场的基础性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应舍弃曾经普遍采用和行之有效的“大包大揽,过多干预市场”的旧有模式,转而集中有限资源和精力变抓“全局”为抓“重点”,抓“市场难以发挥作用的环节”,不介入或少介入市场可以自行完善的领域,不干涉或少干涉企业可以自行调节的行为,形成政府与市场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展其长的良好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有序、高效”的发展环境。

2.发展形态由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

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别处开展的一种体验活动,其发展趋势是追求更丰富、更深刻的体验。如近几年在超级富翁阶层中兴起的太空旅游,就是一种极致的体验。又比如我市正在建设中的生态产业基地和清洁能源基地就可能成为体验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的重要目标对象。但在传统上,特别是在我国旅游的发展初期,人们所理解的旅游行为主要是指以观光为主的游览活动。由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体系中,观光型资源就占了相当的比例,也就是说,我国早期旅游的发展框架是在观光型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我国多数旅游地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被旅游者戏称为“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粗放型发展阶段。随着旅游需求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体验需求同以观光为主的单一产品供给间的矛盾也日趋突出。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强调个性需求,体验对象日趋广泛,是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从体验的角度看,观光只是体验的一种浅层表现形式,而休闲和度假,则是在观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旨在放松身心、增进健康和追求高品质服务享受的体验活动。相较于观光游和休闲游而言,体验游的范围更广,要求更高,内涵也更丰富。因此,有人把观光游、休闲游和体验游称为是旅游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三个范畴和三个层次。从发展阶段上看,观光游早于休闲游,休闲游又早于体验游;从发展范畴上看,体验游包括休闲游,休闲游又包含了观光游;从发展层次上看,体验游高于休闲游,休闲游又高于观光游。

从丽江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和发展趋势上看,只有体验,才是全方位、深层次诠释丽江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自然景观多样性和遗产类型多样性的最佳载体和途径。用体验经济来取代传统的观光活动,不仅有利于遗产资源的保护,还能够有效提升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传统景区品位,十分有利于把观光以外的“东巴文化、摩梭风情、毕摩文化、他留文化”等一系列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元素和“休闲度假、野外徒步、科考探险、天文观测、乡村旅游”等丰富的时尚康体内容有机纳入到大旅游的发展视野中去,研发、打造出全新的产品线路。2003年,时尚前卫的《新周刊》最早把云南称为“体验之都”,并认为丽江是诠释体验经济的最佳范例。在体验经济初现端倪的今天,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切实转变发展思路,抓住新经济的发展机遇,引导促进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经济向体验方向转变,是我市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3.妥善处理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

世界遗产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遗产或自然资源授予的最高奖项和荣誉,同时也是最高档次的潜在旅游资源,具有超越时空的“突出意义”和“普遍意义”。我市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遗产桂冠,遗产与旅游紧密结合,寻求互动共赢的发展道路是丽江旅游有别于其他国内多数旅游地区的一大特点和突出优势。

评价一个地区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间的关系,究竟是“遗产为旅游经济服务,还是旅游服从于遗产保护的大前提”是衡量一个地区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和严格的分水岭。如果开展旅游活动真正是为遗产保护服务,则所开展的规模、形式往往是适度的、合理的、有益的、高质量的,旅游和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常常是和谐的、健康的、良性的。在这种前提下,遗产的第一性就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当不恰当的旅游活动影响并威胁到遗产自身时,遗产就有条件坚决地说“不!”。反之,如果遗产已自觉不自觉地沦为了“旅游第一”和“经济至上”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对象,不管其理由和提法是多么的冠冕堂皇,这种错位关系下催生的低层次旅游活动就必然是畸形的、有害的、不可持续的,珍贵的遗产也必将一步步走向衰亡。一般而言,纵观全球的遗产保护管理现状,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基础雄厚,人口素质高,保护意识强,管理手段先进,能够较好地处理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间的关系。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往往需要选择“依托遗产资源发展旅游经济,靠经济发展反哺遗产保护”这样一条既现实、又很富有挑战性的保护发展道路(旅游是双刃剑,而发达国家靠遗产带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不突出)。对丽江而言,已初步探索走出了“遗产与旅游互动共赢”(即“丽江模式”)的第一步,得到了联合国相关遗产组织的肯定和赞誉,但也面临着诸多的待解难题。牢固树立“保护第一、遗产至上”的思想,正确开展旅游活动,不断增进遗产与旅游的和谐,这既是遗产保护的需要,同时也是旅游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好的重要问题。4.兼顾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功能的发展定位问题

对多数旅游地区而言,由于周边区域旅游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自身区位、影响力等因素的制约,使其往往只具有打造旅游目的地这一单纯的发展目标。而丽江不同,以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老君山、东巴文化、摩梭风情为代表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具有品位高、组合度好、垄断性强的突出特点,具有建成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优越条件,但精品旅游目的地并不是丽江旅游发展的惟一目的和最终方向。纵观周边蕴藏着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川藏地区,在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建设进程持续加快,正日益受到国家层面和全球众多旅行商关注的情形下,作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的丽江,在旅游发展进程中不可能不考虑这一重大的背景因素。

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建设对丽江而言,是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以大理、怒江、迪庆、丽江、攀枝花、凉山、甘孜、昌都、林芝9地州市组成的大香格里拉旅游板块中,丽江海拔适中,气候条件优越,旅游资源竞争力强,城市拓展空间大,基础设施条件好,地处大香格里拉区域的南大门,特别是位于未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几条重点旅游环线切点和进川入藏的交通枢纽上,具有突出的综合性发展优势。因此,丽江具有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圈中心城市(非地理中心,而是像上海之于“长三角”和广大内地间的关系)的最佳条件。虽然先前由于种种原因,丽江未能列入国家的重点规划和优先发展地区行列,但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上看,在多极化的前提下,丽江作为大香格里拉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格局是必然的。一方面,单中心尚不足以承担起“一木撑天下”的要求,还需要有众多次级中心城市和节点集镇的补充配合;另一方面,依托丽江这一最重要的增长极和优越的超级发展平台来撬动大板块经济的又好有快发展又是必然的选择,这也符合云南自身的整体利益需求。因此,兼具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和大区域中心旅游集散地双重功能是丽江旅游的突出特点和根本性的发展方向。

三、实现丽江旅游转型升级战略任务的重点

转型升级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未来丽江旅游乃至全市经济社会的整体走向和发展质量,将影响到“三地”建设和实现科学发展排头兵的进程。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遵循旅游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把转型升级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以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和大香格里拉旅游圈中心城市为己任,促进旅游业的更大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1.强化整体品牌,塑造鲜明形象 旅游经济是圆梦产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品牌正日益成为加快发展的捷径和抢占市场的制高点。得益于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市场美誉度,即便是在接连遭受冰雪灾害、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重困难的2008年,在全球和国内旅游市场普遍疲软、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丽江旅游仍保持了“逆风飞扬、一枝独秀”的发展态势。但知名度高不等于品牌建设的完成,在品牌建设方面,丽江旅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旅游品牌,是旅游景区和城市一切无形资产总和的全息浓缩,是独一无二的名称或象征,是对广大旅游者的一种承诺,是通过名称、标志、色系、口号进行有效展示宣传,从而形成的一整套识别系统。成功的旅游目的地是拥有若干持久价值塑造的品牌形象的目的地。我市在实施旅游业精品名牌战略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树立“全市一盘棋”的大局观念,找准定位,优化品牌形象设计,锁定国内外重点客源市场,进一步探索完善政府企业紧密结合、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塑造鲜明的丽江旅游品牌形象,逐步使丽江旅游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在宣传口号上,可考虑征集优化“体验之都、心灵家园”,“天雨流芳、梦幻丽江”,“体验之都、香格里拉之心、你我共有的心灵家园”等广告语。在宣传对象和方式上,可选择与日、韩、欧美海外重点客源地市场和国内已开通或即将开通到直航航线的以“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和西安、成都、重庆等为代表的重点城市的知名旅行商合作,借助对方的城市窗口平台优势,以“统一标识、统一形象、统一宣传”的形式设立“丽江旅游品牌形象产品连锁店”,旨在宣传丽江旅游,同时又卖具体产品线路,探索与大旅行商“联手促销、共同获益、各得其所”的新型促销宣传路子。2.改善通达条件,构筑交通枢纽优势

现代旅游对交通的要求较高。一个旅游地区,如果没有较好的可进入性或是旅途成本太高,都将会严重削弱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构筑区域性旅游集散地功能优势,更需要有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作为支撑。今后一段时期,我市需努力创造条件,早日促成内外两大交通体系建设的新进展、新格局。一是要继续改善连接市内“一体两翼、四大景区”为重点的旅游公路建设。提升丽江古城至玉龙雪山、泸沽湖、老君山的旅游线路,改建和新建玉龙雪山—泸沽湖、玉龙雪山—大具、丽江古城—老君山旅游环线,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上述线路建成上档次的标准旅游公路。二是要全力配合,早日促成能够适应未来大旅游发展需要的对外通道建设格局。尽快建成大丽铁路、丽江口岸机场,推进大丽高速公路、泸沽湖机场、丽香铁路建设,早日促成丽攀高速公路、铁路的开工建设。三是要紧紧抓住我市将成为滇川藏大交汇区域交通枢纽的有利发展态势,提前与航空、铁路、公路领域的重点运营商接触,主动推销丽江,与其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开通新航线,增加新业务,设立基地等方式,构筑起面向滇川藏地区的人流物流集散中心优势。力争用5年—10年左右的时间,构筑起“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高等级公路铁路网络和以区域性枢纽口岸机场为支撑的从丽江进入大香格里拉腹地的综合性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形成“大交通、大开放、大旅游、大发展”的全新格局。3.拓展旅游空间,打造核心景区

“一体两翼、四大重点”是丽江旅游发展的基本布局,对内进一步明确和突出古城、玉龙山、老君山、泸沽湖四大重点景区品牌的凝聚带动作用,要以品牌共建、市场共推、信息共享、交通共联为目标,强化四大景区间的联动协作关系,对外主打丽江品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要进一步巩固提升以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为核心的中部景区。要增强遗产保护意识,强化保护管理手段,和谐遗产保护与旅游经济开发利用间的关系,突出遗产的主体性地位,转变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和可能会对遗产造成损害的低水平旅游运作方式,持续探索严格保护前提下以“体验”为特征的更适合遗产保护的旅游形式,逐步破解古城局部地段不协调商业气息过重,旅游活动整体品位格调不高,破坏房舍原貌进行无限制改造扩展(如新建客栈),传统文化活动濒临消失或置换异化等存在问题。玉龙雪山景区要进一步强化设施建设,优化生态环境,改变以观光为主的旅游方式,将景区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徒步等多种旅游体验活动为一体的综合型景区。同时,针对来丽游客持续增加,我市中心旅游景区容量相对有限,旅游产品线路有待丰富拓展的实情,要紧紧围绕省政府关于“做大丽江”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力度,以“决战泸沽湖,启动老君山,开辟两翼新景区”的气魄和决心,突出体验特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东西部景区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泸沽湖—永宁片区打造成融“情、水、山”于一体的民族文化风情体验旅游区,使之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圈滇川结合部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之一;以“敬山爱人,建设天人合一国家公园”为理念,将以黎明丹霞地貌、九十九龙潭等高品位旅游资源为代表的老君山景区建成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域的重点展示区,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集“观光、休闲、度假、徒步、探险、科考等为主的体验旅游基地”,“三江并流区域生态旅游的大本营”。通过上述四大重点景区为核心的景区建设,有效拓展旅游空间,优化产品线路结构,支撑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建设,助推大区域中心旅游集散地功能地位的实现。4.推进区域合作,发挥主导作用 当前,国内旅游正在从“点线型”向“板块型”转变,加强跨区域旅游合作,是有效拓展我市旅游发展纵深空间,积极参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建设并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必然选择。当前,丽江与大理、迪庆已形成了互惠互利、联动发展、共同受益的巩固的、密切的、长期的旅游合作关系;川西地区重点工业城市攀枝花依靠发展旅游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与丽江联手建设丽攀大通道来实施“西进”战略,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寻求发展已成定局;我市与凉山州共同开发泸沽湖景区已进入关键阶段,从四川方面进入泸沽湖的游客比例甚至已远超云南;甘孜州最著名的景区——稻城亚丁至泸沽湖景区的公路路基已基本打通,为打造丽江古城—泸沽湖—稻城亚丁黄金旅游线创造了条件„„为此,丽江应进一步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跟进、主动出击、适度超前的举措,全方位加大与香格里拉经济圈,特别是与邻近的迪庆、大理、怒江、攀枝花、凉山、甘孜等州市的合作,重点是要加快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把相邻州市的旅游线路引伸过来,把我市的旅游线路延伸出去,共同推出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路线,促进以旅游为主的区域经济、社会、文化间的更多交流,获取共赢格局,构筑起丽江在大区域旅游经济圈中的主导性优势。5.树立大局意识,探索联动机制。

当前,我市已形成了以旅游局和四大景区管委会、部分下属公司和一家上市股份公司为主的景区开发建设管理格局。这种主体明确、各负其责的独立运作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各自景区整体性、高起点规划开发的质量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另一方面,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运行方式也存在着欠缺:第一,容易产生过于看重部门利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弱化或牺牲全市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倾向;第二,导致各成员单位的投融资能力普遍不强,难以整合力量实施真正的大项目、大品牌、促动大发展;第三,导致开发条件较好的中部景区出现低水平开发、同质化竞争、低价竞争趋势,影响和制约两翼新景区的开发。现代旅游的竞争,早已超出了单一景区、行业间的竞争,而是整座城市和旅游板块实力间的较量。对丽江这样以大尺度、远距离客源市场为主的旅游城市而言,单个旅游产品如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和老君山都不是决定人们出行的惟一因素,只有以上述产品线路共同支撑起来的整体丽江旅游本身才是真正决定人们去留丽江的根本原因。另外,由于丽江拟定了打造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圈中心城市的定位,更应在分片区管理开发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凝心聚力,探索以四大景区为主的联合运营机制,打造丽江旅游的“航母”,搭建更佳的投融资优势,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大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树立“高人一筹”的丽江旅游整体形象。基于这样的认识,是否可以结合“一体两翼,四大重点”的旅游发展战略,把丽江旅游由现在的“点线型”规划整合为“板块型”呢?具体的设想是,依托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老君山把丽江境内的旅游要素整合为“四大板块”。即以丽江古城核心整合七河、金山、黄山、拉市、太安等乡镇及白沙乡属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范畴的所有旅游要素;以玉龙雪山景区为核心把白沙乡北部区域及大东、大具、龙蟠、鸣音、宝山、奉科等旅游要素整合为一个板块,以泸沽湖景区为核心将永宁和小凉山乃至从华坪或丽江经永胜至宁蒗泸沽湖沿线的旅游要素整合为另一个板块;以老君山景区为核心将石鼓、石头、九河、黎明、巨甸、塔城、鲁甸等乡镇的旅游要素整合为第四个板块。提出这样的设想目的一方面是为便于发挥资源的聚集优势,便于产业要素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合理布局,培植乡村旅游、健康旅游、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新的旅游产品,完善产业链、扩大产业面,形成了多方位、多层面、多维度的产业体系格局,以对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丽江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对区域内群众的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便于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好行业标准的前提下集中统一监管好旅游业的运营秩序。要实现“四大板块”的开发运营目标,我认为必须要保证“四个重点景区”的核心地位,明确每一个板块的开发、建设、管理主体的主导作用。另外,在“四大板块”的建设中必须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在整个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丽江旅游业完成了“四大板块”的构建,并在“四大板块”间搭建起良性的联动机制,丽江这艘旅游“航母”将会在“舰队”(四大板块)护卫下乘**浪,驶向更广阔的明天。6.优化产品结构,丰富旅游内涵

目前,旅游者对丽江已有了更多的要求和期待,以古城、玉龙雪山两个景区为主的传统观光游格局已很难再令游客,特别是重游者(丽江的重游比例较高,且增长潜力巨大。据2009年3月市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的抽样调查表明重游率为22%,即100人中有22人为2次或2次以上来丽重游)满意。一些旅游者希望能前往老君山、泸沽湖等两翼新景区一探究竟;一些旅游者希望能充分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如以“做一天纳西人、吃一顿纳西饭、上一堂东巴课、跳一圈阿哩哩、住一天纳西院”为体验内容的民族文化活动和以“白沙—束河—黑龙潭—玉河走廊—大研古城”为载体的纳西文化走廊项目其实都是非常有创意、有潜力的旅游产品线路,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运作水平,引导走市场化的新路子;一些高端游客更看重“阳光、空气、气候和城市特色、个性、品位、氛围”等特殊环境元素及较好的休闲度假设施,逐步把丽江当成了他们心目中较理想的休闲度假目的地;一些喜欢户外旅行的资深旅游者更是把丽江作为了走进大香格里拉腹地的“集结地”和“大本营”。前几年,深圳国旅曾组织过由专业植物学家陪同,沿途开展标本采集、漂流、露营、观光、探险等活动,以“沿着洛克的足迹——走进最后的香格里拉”为主题的深度户外旅游体验项目。前不久,美国一家著名的户外探险公司为王石等人量身定做了从下虎跳到阿海的漂流项目。丽江境内金沙江中游“一库八级”电站建成后,在651公里河段上将会形成高峡平湖的新景象,为水上娱乐、航运、工业旅游等活动的开展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我市要积极适应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本地旅行社和重点景区的产品创新能力,广借外地旅行商先进的研发实力,敏锐分析市场需求变化趋势,有效引导、规范、培育有深度、有品位的新兴旅游方式,在巩固提升观光旅游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徒步探险、科考探秘、民族文化风情、康体娱乐、商务旅游、会展经济、婚庆旅游(如东巴婚礼、蜜月旅游、婚纱摄影创作旅游等)、节庆旅游(如传统的“纳西二月八”、中国束河传统情人节、雪山音乐节等)等新兴旅游产品;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广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点,有效延长产业链,促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间的深度结合,助推“生态产业基地”和“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获取共赢格局;采用现代市场手段,把有市场、有前景的优秀民族文化内容有机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去,不断提升丽江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我市旅游业从低层次“观光型”向有深度的“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型”转变。7.加大整合力度,提升行业质量

景区(景点)、酒店、旅行社是传统旅游业的三大要素。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市部分重点景区建设滞后,观光型产品比重过大、线路陈旧,适应游客多元化、专业化、精品化需求能力不足的状况有待改善;酒店规模档次已大有改观,但总体上依然存在着总量过剩、普通床位供大于求,特色化酒店、度假型酒店、高端酒店不足等的结构性矛盾,存在着规模化、集团化、标准化、网络化经营程度低、管理人才不足、营销手段单

一、抗风险能力低、内部竞争激烈、整体行业效益不高等问题;市内20多家旅行社长期停留在“小散弱差”的低水平运营状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经营规模小、业务范围窄、管理水平差、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特别是从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网络化建设等方面上看,与国内外知名旅行社尚存在着相当的差距。面对今后全面实施开放政策和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为有效提升丽江旅游的整体质量,需要在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有效整合(联合与重组)。在景区整合上,要紧紧围绕骨干景区和龙头企业,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积极通过联营、合并、合作、收购、控股、参股、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整合景区景点资源,避免低水平开发、重复化建设和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核心品牌,加快新产品、新线路的开发,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的更高要求。在酒店领域,酒店业要主动适应全市旅游从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发展转变的需要,通过多种市场整合方式,走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精品化、网络化、特色化经营路子,大力引进国内外发达地区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经验、手段和品牌优势的管理公司参与经营,吸引更多档次高、市场定位好、能够适应和推动丽江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型转变的高端酒店项目落户丽江,提升酒店业的整体品质和竞争力。在旅行社行业,在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对内要合并组建几家有一定规模实力的旅行社集团,对外要适应开放需要,不断加大与境外旅行社的合作力度,引进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丽江旅行社的整体实力和运营水平。

8.完善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旅游行业管理是政府宏观引导调控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是有效弥补市场欠缺和薄弱环节,规范行业行为,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下,旅游主管部门容易产生“大包大揽、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场行为”,“动用行政资源参与市场竞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与民争利、政企不分”的行为现象。当前,在丽江旅游已初步走向成熟,各大市场要素已基本齐备的前提下,在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旅游主管部门应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不同角色定位,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到位而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折腾”的原则,进一步发挥好行业管理协调服务角色。要尽快研究制定符合丽江市情,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高质量《丽江旅游总体规划实施意见》,指导全市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要加快旅游法制建设进程,改革完善现行的旅游监理制度,杜绝重收费、轻管理服务倾向,建立权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监督有效、部门联动、保障有力的行政监督执法体系,走以法治旅的规范化道路;要全面推行旅游业标准化等级评定制度;要适应国际化、网络化发展需要,建设高质量的丽江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要提升和延展“一卡通”服务功能,使之成为非营利性的重要管理服务平台手段;要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古城维护费征收方式,提升遗产保护管理水平,释放丽江旅游的创造性和生命力,不断增进中心旅游城市的开放性和吸引力;要强化安全管理,切实保障维护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要积极推进协会建设,规范和完善中介组织,充分发挥旅游中介机构和协会的自律、监督、服务功能。

9.打造人才高地,确立竞争优势 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业,只有一流的资源,没有一流的人才队伍,就不可能提供一流的服务,打造一流的产品。特别是当旅游业发展到较高阶段,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候,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量更大,要求更高。充分重视人才作用,尽快提高旅游队伍素质,打造人才高地,确立竞争优势,是我市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迈向精品化、国际化、确立区域性主导优势的重要保障。第一,要切实加强旅游系统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内部培训、脱产深造、交流挂职等多种方式,努力锻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作风硬、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旅游干部队伍。第二,针对全市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要加大对各级各类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第三,大力扶持丽江的各大高等院校建设,将丽江师专建成立足滇西北,辐射滇川藏的文化旅游研究教育基地,将云南大学丽江旅游文化学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院校。第四,要充分借助本地旅游院校师资力量,组建和强化旅游研究机构,为我市旅游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第五,积极引进外地优秀人才,特别是能够胜任国际化发展方向的外向型人才。第六,随着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建设进程的加快,盐井、巴美、三坝、巴塘、俄亚等广大周边区域的藏地纳西人由于居住位置特殊,具有兼通藏汉两种语言,熟知藏、纳、汉等多种文化的天然优势,可以成为丽江建设区域中心旅游城市和藏、汉、纳文化交流平台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坚持“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经营理念

从世界旅游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现代旅游业是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而发展的。对重点旅游地区而言,城市既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旅游的中心。促进丽江旅游转型升级,打造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和区域性中心旅游集散地,需要由某个具有突出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增长中心即城市,来带动这一目标的实现。“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是全新的发展模式,特别适合像丽江这样拥有优越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和“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等资源的新兴旅游城市,是推动我市旅游业从“点线式”向“组团式”,从“景区”向“境区”,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体验型”,从“旅游目的地”向“旅游集散地”转变的一种全新途径。其实质就是要把旅游全方位地融入到整个城市中来加以考虑和塑造,把整座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最好的产品、最美的艺术品和旅游目的地来进行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旅游功能、品位特色和国际化水平,使城市不再简单地停留在过境地和宿营地层面上,使城市本身也成为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和观赏体验的新对象,最终形成旅游无处不在,处处皆可旅游,“丽江即旅游,旅游即丽江”(一提出旅游就想到丽江,一想到丽江就联想起旅游)的新境界、新层次、新水平。

(作者系丽江市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

第二篇:句容市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2—2015)

句容市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2012—2015)

为加快推进句容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句容市加快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2—201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型升级、完善功能、提质增效为主线,依托句容自然生态资源、宗教养生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农业产业资源,全面实施国际化、品牌化、集群化、产业化发展战略,通过建设大项目,打造大品牌,优化大环境,举办大活动,推进大宣传,实行大管理,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把句容打造成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集聚区和全国一流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在旅游产品精品化建设上实现突破,在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乡村体验、宗教文化、运动娱乐、商务会展等旅游业态发展上实现突破,在全面构建旅游产业体系上实现突破,在旅游管理标准化建设上实现突破,树立句容旅游知名品牌,实现我市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把句容打造成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集聚区和全国一流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

(二)经济目标 四年内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旅游收入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末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2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235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10%以上。

(三)行业发展目标

茅山风景区创成AAAAA级旅游区和全国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新增3-5家A级旅游景区;新增星级酒店6家,总数达1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5家,三星级酒店6家,创成“银叶级”以上旅游绿色饭店3家;创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点2-3家、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4-5家,培育1-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创成省级工业旅游点2-3家;新增旅行社5家,其中国际社1家,旅行社总数达17家,创成三星级以上旅行社2家,导游、讲解员人数达800人。

三、总体布局

进一步优化市域内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包括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乡村体验、宗教文化、运动娱乐、商务会展等多元旅游业态,着力打造“五大旅游集聚区”,兼顾特色乡村旅游开发,全力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旅游产业体系。

五大旅游集聚区:

茅山道教养生集聚区:以茅山风景区为龙头,涵盖九龙山景区、茅山地球小镇、天王浮山片区、江苏茶博园、怡景湾度假村、白沙等周边乡村旅游点。宝华山生态休闲集聚区:以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涵盖北山湖、固江口湖及周边乡村旅游点。

茅山湖康体养生旅游度假(实验)区:以茅山湖康体养生旅游度假(实验)区为核心,涵盖丁庄葡萄采摘区、张庙茶场、新坊美食村等周边乡村旅游点。

龙山湖运动体验集聚区:以龙山湖体育运动公园为主体,涵盖仑山湖旅游度假区、江苏农博园、白兔草莓采摘区、江苏花博园及周边乡村旅游点。

赤山湖湿地观光集聚区:以赤山湖湿地公园为重点,涵盖郭庄文化产业园及周边乡村旅游点。

四、重点工作

(一)实施旅游规划完善工程

坚持策划先行,规划引领,推进新一轮全市旅游规划系统建设。重点做好《句容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编制完成《全市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句容绿道旅游系统总体规划》等,切实做好茅山湖康体养生旅游度假(实验)区、赤山湖省级湿地公园、九龙山景区、龙山湖等核心区域规划制订工作。在修订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时要充分凸显旅游功能,体现旅游元素,彰显旅游特色,切实发挥好规划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

责任部门:民宗旅游局、规划局、茅山风景区管委会、宝华山管委会、赤山湖管委会、茅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及各相关镇

(二)实施集聚区建设提速工程

1、茅山道教养生集聚区:以道教文化、健康养生、红色旅游为特色,着力将茅山风景区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成为句容旅游龙头和第一品牌,增强其对全市旅游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完善总体规划和区域详规,提升建设品位和标准,全面完成茅山风景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和重要景点建设,实施重点旅游项目,完成莲塘九曲、道教论坛、崇禧万寿宫、德佑观、仁佑观、长龙山国际度假村、翡翠山庄、东进林场文化酒店等工程,推进环春城湖开发建设;加强集镇改造,完善风景区各项配套工程,加强产业链培育,切实把茅山风景区打造成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生态优美、运行有序的综合性旅游区。启动九龙山景区开发,编制高标准总体规划和详规,组织专业招商,坚持精品高端生态开发方针,确保九龙山景区高位品质。推进地球小镇建设,实施滚动发展。做好浮山区块储备景区开发保护方案,切实形成我市旅游梯度开发格局。做好怡景湾度假村后续工程建设,增强旅游度假功能。启动白沙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四年内将白沙村建成全国一流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责任部门:茅山管委会、天王镇、茅山镇、民宗旅游局

2、宝华山生态休闲集聚区:以森林旅游产品、佛教文化体验、商务会展为特色,力争把宝华山建成全国一流的4A级景区,切实起到北部集聚区中的领衔作用。制订包括宝华山、北山湖、固江口湖在内的北部集聚区总体规划,完成亭华线旅游风光带以及两湖连接线系统建设,向东与仑山湖国际度假区相连接,逐步形成生态休闲北部旅游集聚区。完成宝华山北大门锦隆五星级酒店、牛首山运动公园、北大门宝华山庄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完善御园湖旅游风光带、滨河公园及周边景点建设;完成北大门入口景观及新游客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宝华山景区森林观光、森林养生、森林探险、森林文化、森林度假等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内涵,加快建设与隆昌寺相配套的景点,恢复铜山玉泉寺,提高宝华山佛教旅游项目品质,完成一叶庵、舍利塔、慈舟纪念堂、乾隆行宫等项目建设;结合宝华总部经济产业园建设,依托紧邻南京的区位优势,打造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制订北山湖、固江口湖区块保护开发规划,在实施保护的前提下坚持有序开发。

责任部门:宝华山管委会、下蜀镇、开发区、民宗旅游局

3、茅山湖康体养生旅游度假(实验)区:以生态健康养生、休闲旅游度假、乡村文化体验为特色。做好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抓紧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完善(实验)区基础配套设施。完成茅山湖、二圣湖道路连接线建设,加快推进茅山湖国际旅游度假综合项目,中国欧洲影视城、五星级酒店、东部假日酒店和特色养老医疗旅游等项目建设,建成省内规模较大、度假功能齐全、主题特色鲜明的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新坊美食村现有沿线环境及村落改造,完善功能,提升服务,将新坊打造成集句容风味特色的美食村;以九龙山庄、容南风景生态园为龙头,加快提升句茅路沿线农家乐档次和服务水平,尽早形成全市服务最优、功能最全、品质最高的农家乐集聚区;以丁庄葡萄园为重点,完成各葡萄园之间的连接线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增加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定期举办葡萄节促进春茅线葡萄长廊尽快成形。

责任部门:茅山管委会、后白镇、茅山镇、华阳镇、茅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民宗旅游局、农委

4、龙山湖运动体验集聚区:以运动康体休闲,特色旅游度假、精品农业观光为特色,实施龙山湖综合开发,重点做好容天下农业文化休闲园、现代农业物流产学研基地、体育公园、生态度假酒店等项目建设,借助龙山湖高尔夫项目的建设,全面打造周边休闲体育、运动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以运动体验为主的旅游产品体系;建设颜真卿文化主题公园;加快白兔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凸显旅游要素和功能,完善景点布局,加快旅游产品及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全市精品农业旅游观光体验区;加快仑山湖大酒店建设,推进蓄能电站工程,打造国际路亚基地建设,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增加旅游元素,彰显旅游特色;实施农博园景点改造提升工程,增加农业实验参与项目,形成新的旅游亮点;推进花博园建设步伐,做好园内功能分区,打造“四季有景,月月有花”集观赏、休闲、花食、花疗和养植课堂为一体的赏花胜地。

责任部门:农林学院、农科所、白兔镇、边城镇、民宗旅游局、农委

5、赤山湖湿地观光集聚区:以水上运动游乐、湿地旅游观光、高端休闲度假为特色,完成开发规划编制,按国家高等级景区标准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湖区景点等项目建设,利用温泉资源开发建设娱乐、休闲、度假、养生等高端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湖熟文化和三国等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项目,恢复般若寺,确保赤山湖省级湿地公园2015年前建成并对游客开放,力争创成国家级湿地公园。

责任部门:赤山湖管委会、民宗旅游局

(二)实施旅游产业配套工程

1、加快星级酒店及度假村建设。形成高、中、低档次星级酒店及适应多层次游客需求的经济型宾馆。至2015年全市旅游星级酒店达到15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酒店达13家。世茂大酒店、碧桂园凤凰城酒店、锦隆大酒店、美加东部假日酒店、东进文化酒店、福地宾馆建成营业;鼓励规划建设道教主题酒店、佛教主题酒店、温泉疗养主题酒店、文化主题酒店等各类旅游主题酒店,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经济连锁酒店入驻;积极推进休闲度假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重点完成翡翠山庄度假村、春城湖度假区、仑山湖国际度假区、黄金滩旅游度假村、上南山艺术家园等旅游度假区建设,逐步形成度假旅游产品系列。

责任部门:开发区、茅山管委会、宝华山管委会、天王镇、边城镇、民宗旅游局

2、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整合现有乡村旅游资源,促进句容乡村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链延伸,主要建设农家乐、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乡村酒店,完善观赏农业、采摘农业、休闲度假、农事体验等产品。重点做好新坊美食村、白沙乡村旅游示范村、江苏农博园、茶博园、花博园、句茅线精品农家乐大道、茅周线乡村休闲度假带、春茅线葡萄长廊、句丹线草莓之路等乡村旅游点的建设,通过整合各镇乡村旅游资源,深度挖掘乡村休闲文化底蕴,使我市成为长三角领先、中国知名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

责任部门:农林学院、农科所、民族宗教旅游局、农委、茅山管委会、茅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华阳镇、茅山镇、天王镇、边城镇、白兔镇、后白镇、3、开辟工业旅游新领域。充分挖掘我市工业旅游资源,推进特色工业企业向旅游产品延伸,在工艺、农业产品加工、旅游装备等类型企业中打造工业旅游示范点,确保四年内创成省级以上工业旅游点2-3家。

4、提高旅游通达能力。完成句容至茅山湖旅游度假区(二圣线延伸段)、赤山湖至茅山景区连接线、东部干线以及句茅大道拓宽改造工程,确保全市景区间连接线的畅通;开通市域内3A级以上景区间旅游公交专线,确保各旅游景区间通达无阻;开辟南京、常州、扬州等周边城市至茅山、宝华山景区城际旅游专线,确保我市景区与周边城市无缝对接。

责任部门:交通局、民宗旅游局、各相关镇

5、加快旅游商品研发。设立旅游纪念品研发基金,建立旅游商品研发联动机制,举办旅游商品研发创意设计大赛,组织旅游商品展销会,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推进旅游商品市场建设,在全市3A级以上旅游景区建有旅游购物场所、星级饭店有旅游商品专柜。

责任部门:民宗旅游局、各相关镇、各相关部门

6、推出句容特色菜点。成立烹饪协会,定期举办美食节和烹饪大赛,推出名厨、名菜、名点,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特色菜肴系列;结合农家乐挂牌、农家菜评选,推出句容特色“美食之旅”。

责任部门:民宗旅游局、工商局、民政局、各相关镇

7、培育规模化旅行社。成立旅行社行业协会,加大旅行社创新力度,推进旅行社规模化发展。至2015年力争培育营业收入超5000万元的旅行社1家,创成三星级以上旅行社2家。

责任部门:民宗旅游局、工商局、民政局

8、大力营造旅游氛围。市域内增设营造旅游城市氛围的公益广告及展示城市形象的大型宣传牌30块;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全面完成过境国省道、高速公路及辖区内主干道旅游标识、标牌的设置。加强市域内公共信息符号规范化建设,统一旅游公共信息符号,为游客准确、便捷地提供交通、住宿、停车、用餐、娱乐等信息,并将旅游标识体系建设项目列入交通道路建设以及城市建设规划并优先组织实施。

责任部门:民宗旅游局、交通局、城管局、规划局

9、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以镇江市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为依托,加快我市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形成我市智慧旅游产品,在景区、旅游企业以及相关部门组织推广应用,培育智慧旅游产业联盟,在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上与镇江市实现同步,力争创出句容特色。

责任部门:茅山管委会、宝华山管委会、民宗旅游局、各相关部门、各旅游企业

10、推进旅游标准化管理。制定《句容市景区导游词规范》、《句容市公共信息图形标志管理办法》、《句容市农家乐评定标准》等旅游业服务标准,对农家乐、旅游商品生产等旅游企业实行等级评定和挂牌制度,全面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

责任部门:民宗旅游局、质监局

(三)实施旅游市场开发工程

1、强化旅游整体营销。成立句容市旅游营销中心,整合景区、景点、旅游企业等资源,建立旅游营销公共平台,推行全市景区联票制,推出句容1-2日游旅游产品,促进句容旅游业协调健康发展。

责任部门:民宗旅游局、茅山管委会、宝华山管委会、相关景区(点)、各镇、各相关部门

2、加强区域合作营销。每年在南京、上海等主要客源城市举行大型旅游推介促销活动,整合旅游资源,增强促销的组织化程度。参与长三角城市间的互动,建立发展互为目的地的旅游营销联盟,继续实行客源代理制,通过与当地旅游部门客源互换,增加来句游客量,实现与周边地区的合力营销。

责任部门:民宗旅游局、茅山管委会、宝华山管委会

3、加大网络市场营销。加快旅游网站建设,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点建立独立域名网站,开辟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整合市域内网络资源,形成旅游网络宣传营销集群;加强与主流网站及著名行业网站的合作,开展旅游业务对接,加大句容旅游板块建设,扩大旅游宣传网络覆盖面;组建句容旅游网络宣传队伍,策划宣传主题,制定奖励办法,鼓励更多人参与网络宣传。

责任部门:宣传部、民宗旅游局、茅山管委会、宝华山管委会

4、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制定宣传方案,强化在主流媒体上投放专版、专栏、系列专题片,对句容旅游形象进行整体宣传。拓展航空、高铁、公交以及重要媒体等宣传渠道,树立句容旅游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

责任部门:民宗旅游局、宣传部、新闻中心、电视台

5、精心策划旅游节庆活动。继续做好茅山旅游文化节、宝华山泡山节、句容葡萄节、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打造节庆品牌,集中展示句容旅游新形象。

责任部门:民宗旅游局、农委、茅山管委会、宝华山管委会

(四)实施旅游环境优化工程

要在全市形成“人人是旅游环境”、“个个服务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形成全市一盘棋促进旅游发展的局面。发改经信、民宗旅游、规划、国土、住建、财政、教育、科技、水利、农委、城管、环保、商务、文广、税务等部门要制定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配套政策及工作措施,公安、交通、卫生、安监、物价、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制定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措施,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形成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宣传方案和落实措施,由市委办、政府办分别牵头督办。

责任部门:市委办、政府办、宣传部、各相关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进一步发挥市旅游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旅游业发展重大政策制定、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旅游发展规划、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等重要工作实施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各镇、管委会、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抓好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二)机制保障

继续实施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各镇、管委会和相关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制定目标考核细则,将指标任务分解到各镇、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加强考核与监督检查,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奖惩通报制度,每年底由市旅游委员会组织考核,对旅游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因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力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进行通报批评。

(三)资金保障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自2012年起,每年安排旅游发展资金16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其中宣传促销经费600万元,项目发展引导资金1000万元。主要用于句容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品牌打造、市场开发和举办各种形式旅游节庆活动,重点项目、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补助及旅游发展奖励。

(四)人才保障

加强在职旅游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依托句容市内外高端旅游教育资源,走联合办学之路。积极引进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加强旅游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和技术考核,建立完善岗位培训、资格认证、技能考核、岗位考核制度。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提升我市旅游管理专业化水平。加强导游员队伍建设,提高中高级导游员的比例,创新导游员管理模式,提供规范优质的导游服务、科学的导游管理,实施导游服务质量提升工程。

第三篇: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求是文章----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在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一、深刻认识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意义

“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从总量看,“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2010年达到16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截至目前,500多种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余种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19.8%,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业基地和世界工厂。从结构看,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重点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不断加大,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用水量下降36.7%,工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7%、15%。与此同时,我国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性能计算机等一批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我国抢占全球产业制高点和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们坚决贯彻中央一揽子计划措施,在较短时间实现了工业增速“V”型反转,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关键期。一方面,全球经济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我国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形势面临着深刻变化。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主权债务危机还在蔓延,世界经济增速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经济体的同质化竞争压力加大,对工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二是全球产业结构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正在进行深度调整。近年来,全球科技创新和技术革命步伐加快,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酝酿新的突破,主要国家抓紧培育发展以绿色、低碳、高端为特征的新兴产业,围绕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三是工业生产方式加快变革。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柔性制造、虚拟制造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全球化生产和组织模式成为控制全球价值链的关键。

另一方面,我国工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制约着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转型升级。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仅为0.69%,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集中度偏低,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产业布局与区域能源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增强。三是工业增长过度依靠投资拉动和出口带动,过度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低成本要素投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过高,生态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不高,缺乏具有较强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五是工业行业管理基础薄弱,推进工业节能、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管理手段亟待充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足。

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总体看,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工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仍然巨大。“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4%,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政策措施将推动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和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我国工业转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此外,“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内在动力。

二、“十二五”时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既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推动工业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依赖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把工业发展真正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要着眼于“五个体现”,合理制定“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

一是体现质量效益。处理好转型升级与发展的关系,综合采用工业增加值增速、工业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质量品牌建设等测度指标,推动工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既要保持工业较快增长,更要着力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

二是体现自主创新。针对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工业企业尤其是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着力提高拥有科研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

三是体现协调发展。优化工业行业结构、布局结构、组织结构,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钢铁、汽车、船舶等规模经济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四是体现融合发展。一方面,围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围绕军民融合,显著提高军民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扩大军民结合产业的规模和空间。

五是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业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强化目标的落实和考核。

三、“十二五”时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就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十二五”时期,我们要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要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着力突破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优势,运用先进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迈上新台阶。

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涵。要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带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围绕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型产业体系。

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提升质量品牌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要着力抓好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善,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要围绕形成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在规模经济行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质量。

优化工业空间布局。要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加快调整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引导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创建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要适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提高工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注重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着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向境外转移生产能力,开展境外能源资源开发合作,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整合价值链的能力。

四、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环境

工业转型升级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健全转型升级长效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工业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要围绕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在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质量安全、中小企业、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民用飞机、软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船舶、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

加强政策引导和财税支持。要制定和修订重点行业产业政策,抓紧制定新兴领域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政策和财税、金融、贸易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研究制定针对特定地区的差异化产业政策,制定发布重点领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当前,特别是要着力落实相关财税政策,在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企业兼并重组等领域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创新工业管理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形成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领域集中。完善投资体制机制,落实民间投资进入相关重点领域的政策。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支持国内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第四篇: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辜胜阻

http://www.xiexiebang.com2012/7/23 09:46来源: 经济日报

编者按 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总体上是正常的、健康的,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很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一方面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辜胜阻围绕本期主讲话题,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和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阐述。

①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低成本战略走向差异化战略,实现从拼劳力、拼资源、拼低价格向追求高附加价值的模式转变,提升价值链,完善产业链,从价值链低端走向中高端。

从短期来看,低价策略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空间和稳定现金流,维持企业正常运营。但是,低成本竞争战略获利空间小、容易被模仿。在缺乏创新的条件下,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战略难以持久。而差异化战略所创造的产品、服务等“差异性”,短期内不易被模仿,能够创造并培育自己独特的细分市场,提升顾客忠诚度、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获取持久竞争优势。

因此,中小企业要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主动研究消费者需求特征,积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产品或服务,通过改善产品质量和性能实现产品差异化,通过创新销售方式及分销渠道制造市场差异化,通过推进品牌战略培育企业形象差异化,通过完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链来强化服务差异化。制造业中小企业尤其应该重视服务差异化,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服务是企业价值链上最靠近消费者的一环。在制造业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服务差异化能有效增强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产业链完善和价值链提升。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网络、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提供个性与多元化服务等途径,向产业链下游的服务环节延伸,提高企业对客户的差异化服务能力,获取产品溢价。此外,中小企业不仅要在当前已有行业空间内积极竞争,也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能力,积极开拓新的业务,从而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消费者。

②从过度多元化战略向归核化战略转变

中小企业应改变盲目多元化战略倾向,做好做强核心主业,实施归核化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平衡专注与多元的关系,专注特色,打造精品。

归核化战略强调将企业业务向其核心能力靠拢,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着力推动主营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培育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过度多元化的企业需要平衡专注与多元的关系,舍弃多元化的诱惑,实施“归核”战略,降低多元化经营程度,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或者将经营重点收缩于价值链上,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一方面,要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处置亏损资产、服务外包等途径,将非核心业务的资产、产品线、子公司或部门等出售或关停,收缩企业业务范围和产品种类。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归核化”是对多元化片面追求业务范围的修正,是从长远战略出发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之间的平衡。在确立企业核心业务时,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市场需求变化、科技发展方向、企业比较优势、行业竞争状况等进行相机抉择,规避风险,抢抓机遇。另一方面,要通过重新确立市场定位、推进内部组织优化、加强外部合作、强化竞争优势等措施,把主导产业做强、做优、形成特色,实现“回归”主业和主业重构,使企业在最有优势的环节上赢得竞争,获取发展。

③从偏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偏重规模扩张走向注重质量提升,实现规模至上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式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中小企业在创业时期,主要是基于“高物质消耗、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许多企业过于偏重规模扩张。研究表明,规模经济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但盲目规模扩张不一定带来规模经济。因为,企业规模越大,内部管理层次越多,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也更高,甚至给企业发展带来陷阱:伴随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将会出现品牌、声誉和管理“稀释”的现象,导致管理失控、企业经营效益下降。

未来,我国中小企业要改变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投入的外延式增长方式,致力于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挖掘企业潜力的内涵式发展方式,提升企业效益。要从重规模变为重质量,改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全球价值链受控于人的局面。具体来讲,中小企业要通过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优化合作创新机制、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等来加强核心技术开发。要重视关键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企业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市场优势。除了技术创新,中小企业还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和采用新型管理手段来培育企业管理优势型核心竞争力。在当前高成本时代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尤其要引进精益生产管理手段,要加强生产流程改造,缩短生产周期;要突出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消除无效生产和浪费;要加强质量检测,对生产流程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全面质量控制;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实施专业化协作生产;要建立业绩评估体系,鼓励员工参与生产和管理的改进,从而用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实现企业集约式发展。

④从盲目求快向重视可持续发展转变

中小企业应实现从急功近利式的做“快”向追求基业长青的做“久”转变,突破家族企业的人才瓶颈和企业传承难题,重视商业道德,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企业的超高速成长必须尊重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市场规律,缺乏扎实基础的跨越式发展往往难以持续。我国有许多曾经风光的明星企业“走得快”,但“未走远”。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而欧洲和日本企业平均为12.5年、美国企业平均为8.2年,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有四分之一都存活了100年以上。同时,企业可持续发展要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效益的关系。通过保障消费者权益、重视商业道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措施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当前,我国8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化治理”存在治理结构封闭性、管理决策随意性、代际传承排他性等诸多局限。为此,广大中小企业应改变盲目求快的发展思路,重视可持续发展,变革过分依靠“人治”的家族化管理模式。在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关键时期,要营造一种公平的接班人选择标准及机制,选择合适的企业接班人。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通过积极引入独立董事、完善董事会等,建立公司权力的制衡机制。要明晰产权,尤其是家族成员间的产权,降低“内耗”,提高经营绩效。同时,还要改良企业文化。

⑤从无序竞争向合作共赢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赢”,由个体分散的无序竞争向联盟竞合转变,推动各类战略联盟和集群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技术创新加快、消费升级等因素的作用下,现代商业竞争进入了竞合时代,强调企业间合作双赢胜于竞争单赢。

未来,我国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和成本分担、资源共享,降低市场进入成本,扩大业务范围。中小企业要明确企业定位和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根据企业的资源、能力和需求,选择供应链联盟、生产联盟、技术研发联盟等形式,加强对联盟关系的管理,完善双方契约关系,通过建立学习机制、信任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等,推进战略双方的互信、共赢。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入产业集群,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要根据自身条件对企业进行价值链定位,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产销结构等实现与集群内大中企业的多层次分工协作;利用集群条件重构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机制,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以适应集群文化环境。

⑥从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向高层次国际运营转变

中小企业应从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走向高层次国际运营战略,做好风险防控,积极稳健推进企业海外拓展,融入国际高端供应链,融合全球资源。

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的形式比较单一,多以OEM(代工生产)的低层次模式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使我国企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当前,这种低层次参与国际分工战略不可持续。未来,我国中小企业应利用国际产业链调整、国际分工重组的机遇,既要通过融入国际高端供应链,借国际知名公司之力提升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企业谈判地位,提高“议价权”;又要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加强企业对外投资,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的攀升。

在推进国际化过程中,企业要知己知彼,循序渐进。海外投资有并购和新建企业两种,各有利弊。中小企业要根据目标市场、产业及产品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因素,进行灵活选择。同时,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跨文化管理,通过借鉴国际通用的管理模式、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内跨文化交流等途径,实现管理国际化。要积极推进品牌国际化,在市场定位、产品设计、渠道布置、广告策略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积极创新,塑造自有品牌。国际化过程中,中小企业要积极推进人才多元化,一方面,引进海外高端人才、聘请具有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优秀人士加盟;另一方面,选派企业内部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去海外深造,定期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培训。此外,企业要借助海外华商的力量,克服资金、人才、管理和品牌等国际化障碍。中小企业国际化需要灵活运用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网络搜集世界范围内的商务信息,寻找消费者和合作伙伴,进行分工协作,积极整合全球资源。在国际化过程中,还要重视企业对外投资风险管理,通过完善风险管理组织建设,健全企业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理机制,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第五篇:横店影视旅游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的思考(精选)

秀里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产品转型分析

摘 要:目前国内不少影视拍摄基地经营困难、勉强维持,虽然成功转型的例子也有很多,但是秀里影视基地是近几年才成长起来的,自身的发展面临如何加快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发展的挑战。本文就秀里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产品转型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关键词:秀里;影视旅游;产品转型

由于体制、机制、旅游产品本身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影视旅游业在各地发展很不均衡。特别是当前人们消费水平和旅游方式的改变,给影视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成功的案例却是不在少数。例如横店,本文就如何加快秀里影视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秀里影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借鉴横店的经验,试就这些方面展开探讨。一.秀里影视旅游业发展现状

黟县宏村秀里影视基地位于风景如画的黟县宏村镇秀里村,由北京新时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黄山市中权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合作实施。项目分三期实施,总投资1亿元,一期占地约75亩(含20亩水面)。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500万元,一期工程初具规模,重点进行了河道整治,完成20栋徽派民居建设,水口园林规模已初步呈现。2008年7月,电影《苏乞儿》首度在该基地开机拍摄。二期建设于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开始试营业。

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乡村”之称的黟县,是我国最古老的县治之一,也是徽文化的集中发祥地和古徽商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多年来受海内外众多电影电视制作人及诸多导演的青睐,黟县成为闻名遐迩的天然影视拍摄基地,先后有《卧虎藏龙》、《菊豆》、《小花》、《风月》以及由导演尚敬执导,姚晨、闫妮等原班人马打造的电影版《武林外传》等上百部著名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

黟县宏村秀里影视基地项目依托宏村镇秀里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依山傍水的自然景观、村庄田园道路等,根据拍摄的需要,依据山势清淤河道,修坝蓄水,修建临时的古民居、牌楼、古栈道码头等场景,进行影视创作。项目建设中集采徽州建筑之长,将破损和濒临倒塌的旧房料进行异地搬迁、重建、修护,还原徽派寻常百姓生产生活场景,达到保护古建筑、展示和传承徽文化的目的。

该影视基地的建设将弥补黟县境内人文及特殊影视场景拍摄的不足,为广大影视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及专用场地,吸引更多的影视拍摄同时,亦会成为黟县众多独具特色旅游产品中一道靓丽的风景。它的建成为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文化黟县的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推进黟县乡村旅游发展国际化进程,打造、增强黟县旅游吸引力。

二.转型升级是秀里影视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和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加快转型升级成为秀里影视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符合应对市场竞争的要求。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对外开放,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日趋增大。就国内而言,影视基地项目一哄而上,风格雷同,毫无特色,重复建设问题十分严重,造成了市场竞争激烈而无序的状况,这一状况对秀里影视旅游的发展十分不利。

(二)符合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我国旅游市场消费已从以观光旅游为主,转向观光、度假与专项旅游三足鼎立的新的发展阶段。影视旅游作为一种融入了影视元素的全新主题化旅游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更加理性,越来越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性、参与性,这使得秀里影视基地在影视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难度进一步增大。

(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影视基地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目前这种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不利于秀里影视旅游业的长期发展。

三.秀里影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一)发展理念转型。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加快创新步伐,努力实现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增长模式从粗放型为主转向集约型为主;工作重心从扩大规模为主转向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

(二)目标转型。以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打造国际影视旅游名城为依托,以优质服务为核心,高效整合旅游资源,强化旅游公共服务,提升旅游发展环境,在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增长模式、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秀里影视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使秀里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三)功能转型。通过对秀里景点的开发和打造,形成功能齐备、分区合理的全域化旅游格局,把秀里建设成为影视文化产业集群区、影视旅游创意集聚区、影视企业成长孵化区,为黄山建设旅游强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推动秀里影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发展条件

加强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秀里影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据秀里实际,重点应加强三方面的建设: 1.加强实景拍摄基地建设

目前秀里各种实景基地为古装剧和年代剧场景,功能较为单一,应以建立完善系统的实景基地为目标,新建一批新的拍摄场景,如特色年代剧场景、现代农村场景、现代城市场景等。此外,还应进一步鼓励吸引民间、国有等多种资本参与建设,兴建一批中西文化拍摄基地,改造一批高科技摄影棚等,不断丰富影视拍摄场景,持续巩固基地规模优势。在秀里小城市规划设计、街区(小区)建筑形态、标志性建筑、文化景观带建设等方面融合影视元素,彰显影视名镇特征,大力营造影视文化氛围,实现影视文化与建筑文化的完善融合。2.加强道路交通建设

在秀里对外交通方面:对秀里镇内公路和高速入口处的道路进行改造,形成横店直达杭州、上海的快速通道;加快秀里通用机场建设,创造条件争取建立秀里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的空中支线;完善秀里交通网络建设,建立畅通的公共交通系统,把黄山各大景区快速连接起来。3.加强服务设施建设

黄山2013年的游客可突破3700多万人次。预计到秀里将会有所增加,为了使如此之多的游客在黄山、在秀里吃好、住好、玩好,需要建设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重点要完善社会化服务设施,包括新建、改造、托管一批宾馆;建立畅通的公共交通系统,尽快实现秀里出租车投放,方便游客出行;建立健全商业网点,在镇中心建成若干大型综合性超市,规范各大景区内的商业布局等等。

(二)延伸影视产业链条,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推进秀里影视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突破旅游产业“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概念,扩大影视旅游产业的外延,延伸影视旅游产业链,培育影视旅游新增长点,实现影视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影视旅游发展空间就拓展到哪里。1.扩大影视旅游业的范围

以秀里影视基地为中心,通过全市旅游规划,将黄山市其他景区全部融入影视元素进行改造,并通过旅游线路的重新设计,使其与秀里影视城进行有效连接,从而达到秀里影视基地与黄山各景点的相互带动、影响。

2.加强影视旅游业与工商业的联动发展

一是结合影视产业链的构建,大力发展影视衍生产品的工业化制造和影视相关配套工业,如:影视器材、影视设备、影视道具、影视制景等;二是将徽州传统特色工业与影视产业结合。徽州有三雕、大量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这些产业如果加入影视文化元素,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通过这些工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对影视旅游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此外还要扶持一批加工企业,引导开发旅游纪念品,做强做精各种旅游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推动建设一批旅游商品基地和旅游购物场所。3.完善秀里影视产业链条

后期制作在秀里影视基地还未有发展。因此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后期制作公司入驻黄山,重点支持秀里影视制作公司后期制作基地建设;投巨资购置国际领先的影视后期制作设备,兴建影视特效制作中心,构建秀里影视后期高科技制作平台,引进后期制作团队入驻;大力构建秀里影视发行与交易中心,精心制订和发布秀里影视产业指数,重点经营电影电视剧发行、影视产品交易、影视器材与设备交易、影视技术转让等,定期组织电影看片会、电视剧发行交易会、影视作品推介会、影视产业高峰论坛、影视旅游产品交易会等,将秀里建设成为影视作品交流、影视旅游产品交流的集散地。

(三)优化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影视旅游发展 1.纳入黄山战略支柱产业

秀里影视旅游产业起步时间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应当把影视旅游业作为黄山市的战略支柱产业,举全市之力予以重点打造。下一步,要针对影视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通过向入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优惠,实行“一企一策”,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由此进一步提升横秀里影视品牌的凝聚力,从政策上推进“知名企业本地化”的进程,并带动秀里影视旅游业更大步幅地前进。

2.作为安徽省重点产业基地建设

安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省,需要培植一批全省性的重点文化产业基地。秀里影视产业已初具规模,且已有多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完成,理应成为安徽省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面对当前和未来愈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仅仅依靠北京新时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黄山市中权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力量显然还不够,应当继续争取安徽省委、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动员全省的力量,加强对秀里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的扶持,为秀里影视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一个层次更高的平台,进而也推动秀里影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3.列入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利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利时机,努力将秀里列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扎实秀里影视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率先列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更充分地享受国家最新优惠政策。同时,秀里要以小城市培育为契机,加快资源整合营造和谐旅游消费环境,把秀里打造成既是深受旅游者喜爱的“宜游”目的地,又是吸引旅游者停留的“宜居”目的地。

(四)提升影视旅游品质,增强景区竞争能力

1.集中精力打造影视旅游休闲名城。影视旅游属于深度旅游,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极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并高度注重旅游者的情感体验。秀里影视旅游业要坚持“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融合发展理念和“以影视基地为依托、以影视文化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业态、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运营模式,努力把秀里建设成为旅游度假之城、影视文化之城和休闲宜居之城。

2.创新服务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一是提高旅游行政能力,健全秀里旅游管理机构,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完善大旅游的推进机制,使旅游行政服务高效、透明。二是推动旅游景区服务标准化。在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基础上,积极推动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规范旅游企业服务。可委托有公信力的调查机构,对游客开展抽样调查,进而对各景区的服务水平进行全面评估。三是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利用黄山学院的师资力量,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3.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旅游持续发展。一是依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徽州旅游资源禀赋特点,推动区域旅游均衡化、特色化发展,实现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二是创新旅游产品,整合资源,形成以基地观光为基础、影视体验为主导、特色旅游为辅助的旅游产品结构模式。深度开发多样性产品,全面提高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趣味性,突出旅游产品的互补性、差异性。三是优化旅游线路设计。从交通、产品组合及区位特点出发,融合不同类型、不同品质资源,形成主题鲜明、富于特色的专题旅游线路。参考文献:

[1] 徐铭.横店影视基地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广播电视学 刊,2012(8).[2]刘建霞.论我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与重组[J].生产力研究,2007,(12).[3]王玉玲,冯学钢,王晓.论影视旅游及其“资源产品”转化[J].华东经济管理,2006(7).

下载加快推进丽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推进丽江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今年以来,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传统产业提升”、“服务业提速”、“千亿产业和百亿企业培育”等四大计划为突破口的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战......

    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一、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产业创新的关系。传......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不错,值得借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

    十一五期间吴兴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十一五”期间吴兴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十一五”以来,我区紧紧围绕转型升级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突出企业主体,强化政府引导,激发发展活力,全力推进“四个大”建设重......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成都旅游产业倍增

    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成都旅游产业倍增 2012年7月18日 作者: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摘要:通过近年来的积累发展,成都市旅游业已进入加速发展期和转型关键期,在成都市国民经......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陈 秀 花就如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全省高效农业第一市,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三大载体。一是加快......

    加快转型升级[最终版]

    2011年1月22日在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 黄华华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

    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推荐]

    实施三项措施,着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着眼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规律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大力支持企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