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我市城市道路建设 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我市城市道路建设管理 优化交通出行环境”的调研报告
扬州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根据市政协2011年度工作安排,3月份以来,在市政协副主席杨明荣的带领下,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有关部门,以市区为重点,就我市城市道路建设管理及交通出行环境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题调研组听取了市规划、建设、交通、城管、工商、园林、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了市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及部分司机、文昌商圈大型商场、瘦西湖等景区有关人员座谈会,赴各区召开相关部门、学校及有关基层单位座谈会,深入了解区域内及其结合部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出行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的基本情况
近些年,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平安扬州”、“幸福扬州”目标,大力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基础建设,积极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我市城市道路交通总体状况良好有序,2009年,被公安部、建设部授予“实施畅通工程模范(一等)管理城市”称号,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较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1、党委政府重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多年来,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建设用地、道路总长度和总面积明显增加,市区现有常住人口119.25万人,市区道路面积为16.12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为13.5平方米;中心城区已建成道路总长度约484公里,路网密度为1.92 公里/平方公里,形成贯通文昌路、江阳路与润扬路、邗江路、扬子江路、江都路、运河路“二横五纵”主干路网。根据《扬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加大了老城区静态交通建设力度,积极改善城区停车条件,如2010年9月,在工艺坊建成地上地下停车场近万平米,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盐阜东路的拥堵压力,市区现有社会公共停车场89个,停车泊位3822个。为优化城区路网体系,分担中心城区东西向交通,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瘦西湖地下隧道将于今年开工建设,望月西路、兴城西路等道路也正进行优化改造,一批交通“堵点”、“卡点”将被打通。结合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工程,对城区部分主干道进行了亮化、渠化和拓宽改造,设臵了绿岛隔离带、港湾式公交站台、道路两旁设臵停车位,更新了一批交通标识,中心城区增设“路面停车诱导屏”,城区道路交通环境明显改善,通行能力明显提高。
2、各司其职,道路交通建设管理有序推进。2010年4月,为提高城市道路管理水平,针对市区实际状况,市政府出台了《扬州市市区城市道路管理办法》。与此同时,各相关部门主动结合自身职责,协同做好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的规范管理工作。2 规划部门不断加强交通规划研究的编制,在《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础上,同步开展了《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建设部门结合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加强道路建设,并协调供水、排水、燃气、供电、通信、消防等各类设施与城市道路建设同步推进,有效提升城市功能。城管部门针对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环境问题,实行疏堵结合的措施,将承包制度引入城市管理,市容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获得全国“城市管理实践案例”奖;在毓贤街等10多个有条件的街区设臵了摊贩临时疏导点,引导规范摊点经营秩序。公安交警部门多次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解决影响市区道路安全畅通的突出问题,如针对渣土车违停、超速、闯红灯、扰民等现象,开展渣土车集中整治行动,设臵临时停靠点,对渣土车实行公司化运营;加大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物理隔离、道路监控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加大交通疏导力度,聘用协管人员疏导交通,早晚高峰、节假日、局部拥堵地段增强路面警力,某些路段高峰时段设禁行标志等。机关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结合文明创建、城区每个交通要道口安排志愿者进行交通劝导,机动车及市民交通意识增强。
3、推行公交优先,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为促进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2008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截止2010年12月底,市区拥有公交车1165辆,公交营运线路71条,万人拥有公交车11.4标台,市区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达1092.3公里,公交线 3 网总长度达583.7公里。编制实施《扬州市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布局规划》,2010年新建动物之窗首末站、文昌花园首末站等6个公交停(回)车场,通过加快公交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力缓解了公交车辆占道停(回)车的问题。为保证居民出行畅通,近两年来市政府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扬州公交总公司和时代公交新购公交车达541辆,车况明显改善。为保证公交车辆通行顺畅,市交巡警部门出台了相关举措,如公交车左转不受分道行驶限制、右转交通信号优先、市区有条件的道路增辟公交专用道、市区公交站台社会车辆禁停等,公交车运行速度得以提高。同时,公交公司主动改善服务质量,对学生、老人、伤残军人和残疾人等乘车实行优惠或免费,乘坐公交出行对市民的吸引力有所增强。
二、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近年来,我市为改善道路交通出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的明显增加,加之其他主客观因素,城区道路通行压力越来越大,人车路矛盾逐步显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不够科学合理。一是城市路网结构不够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城区主干路网至今仅建成贯通“二横五纵”,老城区路网密度不足,中心城区包括建成区等级道路面积率仅为规范要求的33%—65%,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常州、南通等兄弟市水平;城市新区的道路规划建设与主城区不够匹配,形成断头路、丁字型路口,妨碍交通出行;城市外围道路 4 分流网络尚未形成,部分过境车辆从中心城区穿越,尤其造成城区东西向道路压力过大,高峰时期,形成文昌商圈、苏北医院、四望亭与淮海路交叉口等多个堵点。二是老城区商业、公共服务机构、旅游景点分布过密。文昌商圈集中了金鹰、万家福、时代广场等大型购物场所,苏北医院等大型医疗服务机构位于交通要道,沿街路面店铺林立;瘦西湖风景区、个园、何园等主要旅游景点集中在城区主次干道边,与街区内部通达不畅,缺少回车停车场地。随着散客自驾游和市民驾车出行形式的增多,每逢节假日中心城区拥堵不堪。三是中心城区学校过于集中。老城区5.09平方公里,不包括扬大,仅中小学校就有11所,在校学生2.6万余人,上下班时间,只要有学校的路段,就有堵点。南通路相距不足200米的路段上,有育才和育才实验两所小学,7000名左右学生,加之南通路向西至苏北医院和文汇路处呈丁字路口,车流不畅,因此虽然学校实行了错时上学放学、分年级划分学生集散地和护导教师疏导,交警部门增加了警力维持秩序,但在上学、放学时段,因有大量车辆短时间内涌入南通路,导致东至渡江桥西至苏北医院西门人车混流,难以通行。四是道路配套设施未同步科学设臵。调研中了解到,我市城市道路尚未完全做到道路附属设施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步,特别是一些工业园区的道路路面好、道路宽,红绿灯和交通监控却存在盲点,造成车辆违法驾驶,交通事故增多;一些新城道路供气、供水、排污、通信网络等市政配套设施滞后,城区之间管网标准配臵不统一,影响城市路面完整和排水系统 5 的畅通。有的主干线上斑马线过多,有些干道交通标志标线不明显或被遮挡,有些干道斑马线对面不是出口而是绿岛,且绿化带开口多,市民随意穿越,既影响车辆通行又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管理难度大带来的停车难行车难矛盾显现。一是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严重。因城市低收入人群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农贸市场内摊位费偏高、购物低廉便捷对市民有吸引力等因素的存在,市区48家农贸市场中有30多家周边存在数量不等的流动摊点;在扬州金鹰和时代广场通道间、扬州大学农学院南门以及一些休闲娱乐场所等人流密集地点,也自发形成了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卫生状况差,堵塞交通,难以通行,治理难度大,群众反映强烈。二是停车场设施建设滞后且缺乏规范管理。近年来政府虽投资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停车场,交警部门在部分路侧实行规定时段内按顺序停车,但市区停车场地总体规模严重不足,按要求城市车辆总泊位与车辆规模的合理比例为1.15:1,而我市市区现状仅为0.4:1。据了解文昌商圈仅有17个停车场,600个停车位,且部分在巷内,出入不便,机动车违章占用非机动车道无序停车现象严重,导致道路行走空间狭窄,影响交通秩序。同时部分停车场外管理秩序差,有市民拦截车辆,随意引导场外占道停车收费。念泗桥路西段不少路面成为停车场地,瘦西湖西大门虽有地下停车场,但出入口层高不足,停车位少,不能停放大型旅游客车,加剧交通堵塞。三是齐抓共管格局还需进一步强化。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协调不够,城市道路交通多 6 头管理,未形成工作合力。如对占道经营,城管部门在日常执法管理中,劝导驱赶效果弱化,治标难治本,时有矛盾冲突,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亟须研究综合治理手段。按现有体制,市区道路交通管理由市交警部门统一负责,区级公安没有道路交通管理职能,而市交巡警支队警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维扬、邗江等区的道路交通管理。
3、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一是路权优先难以保证。根据公交优先《实施意见》,市区文昌路、汶河路等路段设臵了公交专用车道,但公交车路权专有和先享未能充分实现,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争道行驶,摩托车与电动自行车随意在车流中穿梭,道路拥堵显现,公交车运行速度慢,难以正班准点停靠。二是公交线路覆盖率不高且不平衡。一些新建小区、旅游景点等地缺乏停回车场所,路网不完善,存在公交盲区;某些公交线路设臵过于密集,如文昌阁周边站台,线路过于集中,有的多达19条,高峰时段公交车接龙,港湾站台常有社会车辆挤占,难以规范停靠,形成拥堵。因每天需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工时长、强度大、待遇一般,致使公交驾驶员流失严重且招工难,公交晚班车只能保证10条运营,线路较少。三是公交站台设臵不够合理。如汶河路路北段,不到500米距离设臵了文昌阁与蓝天大厦两个站台,南行方向的文昌阁站台距右转道口过近,影响车辆变道,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按照国家畅通工程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A类模范(一等)管理城市的标准,大型公交分担率应在25%以上,而我市市区仅为15.02%,市民多选择 7 电动车、摩托车、汽车出行,城区道路容量趋于饱和,交通压力增加,拥堵现象逐步蔓延。此外,我市轨道交通尚未起步。
4、市民在交通出行方面的文明素质尚须提高。随着汽车走进普通市民生活,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短途交通使用自行车、合理使用私家车的绿色出行方式尚未成为广大市民共识。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调研中了解到,因受城市监控和处罚等多种手段制约,机动车闯红灯现象较少,但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多。公安部门虽多次开展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但是渣土车闯红灯、乱停靠、扰民,出租车不在停靠点上下客、滞留候客、随意调头,摩托车手不戴头盔、超速行驶等时有发生。另外反映强烈的是电动自行车车速过快、乱闯红灯、争道抢行、逆向行驶、乱穿马路现象突出,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全部事故总量的一半左右,迫切需要整治。
三、优化我市城市道路交通出行环境的建议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好市区交通道路拥堵的问题,要坚持治标与治本、眼前与长远相结合。为此,专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水平,着力化解市民出行难等突出问题。一是盘活市区道路资源。结合城市建设,有计划地逐步打通“断头路”、“丁字路”、“瓶颈路”,解决一批“堵 8 点”、“慢点”、“乱点”。立足老城区道路现实状况,科学设臵单行线、机动车限时出行、限制左转弯等区域性交通优化措施,合理控制、分流疏导,盘活市区相关支路交通,实现城区内部循环。对城区的交通标识标志绿化带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完善规范标志标线,合理设臵交通信号灯和标志标识,科学设臵红绿灯等待时间及斑马线,因地制宜,确保实现交通最大通行效果。大力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综合交通指挥中心,通过分析主干道交通信息,根据交通流量流向状况实现指挥调度和信息服务,缓解交通堵塞。二是盘活现有停车场资源。建议对现有静态交通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充分利用好现有停车场资源。如对已建成的工艺坊停车场的投入使用要与解决个园停车难的问题通盘考虑,何园停车场的遗留问题要有妥善解决方案。合理增设城区“路面停车诱导屏”,清理违规占道停车,治理停车场周边环境,对城区部分停车场周边群众自主截车占道收费行为进行管理。推广部分路段设臵临时停车泊位,建议在有条件的路段两旁施划临时停车区,允许机动车按时段依次有序停放,规范停车秩序,缓解城区停车难的矛盾,确保道路畅通。三是整顿引导马路市场,还路于交通。据了解,市区现有48家农贸市场除部分饱和外,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摊位空臵情况,总空臵率达27%。建议市政府对我市农贸市场的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创新管理思路,借鉴其他城市的先进方法,通过成本核算,合理确定市场摊位费,严格控制随意提价;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指导市场主办单位降低门槛,减轻入场经营者 9 的费用,鼓励农超对接,对自产自销农户,开辟专门摊位、免收或低价收取摊位费,引导周边流动摊点进入市场。按照规模适当、位臵适宜、配臵完善的原则加大规划建设“小贩中心”和临时疏导点的推进力度,引导流动摊贩有序安全卫生入场经营,规范管理。四是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坚持疏导教育与重管严罚并举,加大对出租车、渣土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违法交通行为的整治力度,维护正常交通秩序。城管、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应落实责任、密切协作,主动加强对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周边道路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的清理,解决金鹰与时代广场之间通道、扬大农学院门口等地多年难以治理的流动摊点顽疾。另外适当加大财政投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交通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市区两级公安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实现道路交通管理科学化。
2、落实公交优先,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分担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充分利用道路资源,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充分认识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促进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一是提高线路覆盖率。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布局规划》,积极建设公交停回车场地,配套建设公交换乘枢纽;居住小区、车站、旅游景点、开发园区要将场站建设作为配套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公交线路开通创造条件,逐步消除公交盲区。合理优化文昌阁周边公交线路布局;适当增设公交晚班车次和晚班线路,方便群众出行。做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规划衔接,努 10 力实现公交出行零换乘。二是落实公交优先。全面落实扬府发„2008‟158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使公交路权优先落到实处。加强对社会车辆抢占公交专用车道、停占港湾站台、干扰公交优先行为的管理,设臵城区主干道交叉口感应信号系统,减少公交停留时间,保证优先通行,提高运行速度。三是合理设臵站台。公交站台设臵要考虑方便群众和交通秩序等综合因素,应与交通要道口、学校大门等容易拥堵地点保持合适距离。比如汶河路蓝天大厦与文昌阁站台合二为一,蓝天大厦站台适当南移,消除交通隐患。四是加大并落实公交财政补贴、补偿和税费支持力度。不断改善公交车车况、逐步提高驾驶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保证公交车驾驶员队伍稳定,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通过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环境,吸引市民乘坐公交出行,减轻城区道路压力,优化畅通城市交通环境。
3、规划与建设并重,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确保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和先导作用。立足扬州古城的特点,切实提高规划的权威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城市规划设计中坚持城市交通导向,推进城市由单中心、高积聚向多组团、开敞式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引导商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项目向新城西区和东城区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增强城市副中心功能,减少跨区出行交通需求,减少老城区的交通压力。强化新区的交通对接和快速路、主次支干道的建设衔接,完善交通联系,实现道路循环。二是优化 11 路网结构,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结合古城保护工程,对老城区道路进行提升整治,有条件的进行拓宽改造,文昌中路解放桥向西至国庆路口段的单向两条绿化带和慢车道可改造整合为一条。优化城区路网体系,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加快瘦西湖遂道工程的实施,增加东西走向通道;推进江阳路快速化改造工程规划方案的形成和实施,逐步提升外围道路通行能力,疏散过境交通;建议重点学校进行中长期规划,控制老城区招生规模不再扩大并每年递减,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城区发展,多措并举,逐步解决老城区东西向交通难题。三是重视大型建设项目交通环境影响评价。根据《道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对城市道路沿线建设大型建筑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部门要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组织进行交通影响评价,按照有关标准分析交通现状、预测未来交通流量、评价交通影响,确保未来周边交通环境不受影响。四是配套设施同步到位。将静态交通纳入城市交通统一规划,建议将人防地下工程利用与停车场建设相结合,增加停车泊位;酒店、超市商场及公共场所等沿街项目、新建大型项目,应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地,新建、改建道路,规划设臵相应车位;实现各级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配套,做到道路基础设施和交通标识等管理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三同步。
4、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文明交通素质。加强城市道路建设管理,优化交通出行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民共同参与是畅通城市交通的重要基础。建议文明宣传工作保持稳定 12 性和常态化,宣传、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内容列入普法重点,在公共场所和主要路段、户外电子显示屏、社区宣传栏增设文明出行宣传用语,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和法规;广播、电视、网络等主流宣传媒体要主动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利用公益广告、文艺节目、警示教育、开辟专栏等方式强化文明交通、绿色出行的宣传,引导广大市民文明行车、文明走路,提高文明交通参与意识;引导相关单位主动分担静态交通压力,特别是商场拓展业务、学校扩大招生要将静态交通解决方案同时规划落实到位。重点做好学生和新扬州市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把交通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学校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倡导学生家长利用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接送学生上放学,通过每个家庭、每个市民的积极努力,促进整个社会文明交通意识的提升,使我市道路交通环境更为畅通有序。
5、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城市道路交通的综合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国家及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部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建议整合现有组织资源,充分发挥已有协调机制的作用,由市政府分管领导负责,规划、建设、公安、交通、工商、城管、园林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定期召开 13 联席会议,研究道路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交通安全评估机制,并定期考核,不断改善城市交通秩序,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第二篇: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机关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就是形成一种良性的机制,它能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能够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够防微杜渐,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这是机关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XX县近两年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指出当前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建立XX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近两年XX县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XX县狠抓机关作风建设,采取了多项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干部精神风貌得到改观,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一是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干部思想教育。2012年先后开展了XX活动、XX活动、“万人评”活动、XX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等,集中解决了学习意识淡薄、思想僵化,责任意识淡薄、落实不力,大局意识淡薄、政令不畅,进取意识淡薄、效能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节俭意识淡薄、从政不廉等方面突出问题,对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服务效能,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作风建设的一贯高度重视和狠抓作风的坚强决心。二是坚持以联系群众为关键,密切干群关系。始终坚持开展干部下访,畅通群众信访渠道。近两年来,XX县高度重视基层调研工作,把调查研究作为每名党员干部的重要能力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连续这两年年初,为摸清了解机关作风情况、群众满意度情况,由县纪委牵头,在全县范围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广大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掌握社情民意。目前,撰写调研报告15篇,开展基层调研30次,问卷调查3次,走访干部群众78人,召开座谈会30次,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59个。坚持领导干部公开预约接访制度和包案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制度,县委常委成员坚持每周公开接访群众1次,每季度至少赴所包乡镇1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三级信访排查调处网络,着力防范和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确保群众上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目前共解决问题45余件,办好事实事89件,答复率100%,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率98%以上,各类信访案件比往年逐步减少,初信初访一次结案率100%。开通民生热线,畅通干群互动渠道。县纪委和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了《XX清风》电视专栏,每周一期,集中展示了全县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廉洁自律、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党务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廉政文化建设等)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积极搭建网络平台,畅通民情收集渠道。建立XX清风网站,并开设“举报信箱”、行风举报热线等,群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媒体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截至目前,到目前为止共播出了专栏节目84个,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另外,从去年起,围绕“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所需事”的目标,在全县XX乡镇陆续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由专人负责,优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截至目前,共帮助群众解决件难题。三是以监督检查为抓手,着力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上下大功夫。先后采取定期督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机关干部违规使用公车、赌博、公务铺张浪费、上班期间不遵守工作纪律等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检查,近两年,对10个单位14名违纪工作人员按照机关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处理,对6个单位的违规现象进行了全县通报批评,并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四是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促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制定出台了《关于严肃机关工作纪律的规定》、《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方案》、《规范化管理八项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了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了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XX县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干部的履职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全县上下形成了潜心谋事、用心干事、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这些成效也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较高的起点。但是,从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存在的问题仍将制约着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少数党员干部自我感觉不会出现腐败现象,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主动接受党风廉政教育的意识较淡薄。
二是联系群众不够。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认为,目前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基层干部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虽然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在日常事务中没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群众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自我感觉高高在上,脱离干部群众,“官老爷”思想严重,对干部群众的合理诉求和饥寒饱暖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上访事件;有的部门协调配合意识不强,对涉及多部门的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推诿扯皮较为严重,致使群众该办的事找不到责任的部门、找到负责的部门找不到负责的人、找到负责的人还是办不了该办的事,群众的问题投诉又无门。
三是监督力度不够。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认为,近2年来,县里采取了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了多次督查,对广大干部作风改进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但由于对乡镇监管难度大,特别是对村“一把手”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公权过于集中,监督难以到位,上级是“山高皇帝远”,监督不到,同级是“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互不监督,甚至同流合污;下级是“怕穿小鞋”而不敢监督,从县纪委信访室手里的信访案件数量可以看出,基本上近两年反映基层党员干部违纪的案件要占到信访案件总数的60%-70%,其中反映村“一把手”的又占到50%-60%。因此对乡镇基层干部的监督刻不容缓。
四是奖惩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定性不定量,以软指标为主,评价尺度很难把握,没有形成一个效能考核与奖金、干部提升、晋级挂钩的评价机制。这导致,有些机关对干部的考核、使用存在诸多弊端,有时仅片面看数字、看名声而不顾实绩,导致一些干部在数字上做文章,在创名声上下功夫,更有甚者靠接关系“走后门”;有些机关奖惩制度不严明、不科学、不合理,缺乏科学的奖惩机制。对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存在着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三、建立XX县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着眼牢记宗旨、强化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作风建设首要的、基础的、长远的工作还是要抓教育,并形成通过思想教育不断引导干部改进作风的良性机制。一是健全经常性学习制度。作风养成离不开教育引导,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定期安排作风建设专题学习,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熔铸到党员干部思想深处,体现在日常工作行为之中,真正使机关干部成为道德的模范、作风的表率。建立健全机关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保障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理论与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具体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每年至少应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次作风建设专题教育培训活动,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不断更新纪检监察知识,不断提高纪检工作的能力素质。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XX清风电视专栏、XX清风网站、简报等媒介,及时宣传报道作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树立典型,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二)着眼密切党群、执政为民,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
一是要继续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位县级领导对所包乡镇工作定期调度,带头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对重点工作做到亲历亲为,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督办落实,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针对性。继续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预约接访和包案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制度,广泛倾听基层群众心声,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帮助解决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锤炼党性作风。二是要继续健全便民服务机制。目前全县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应立足“运行规范、渠道畅通、处理迅速、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将财务支出审批、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信访受理、计划生育等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公开规范办理,实行从受理登记、整理分类、办理反馈到办结回访的“一站式”办理服务,规范工作流程,要求在5至7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并加大督办问责力度,定期对各部门的办理情况进行公开通报,对工作不主动、行动不积极、延误最佳办理时机及造成其他负面影响的相关人员严肃追究责任,使其发挥作用,成为面向基层、便民利民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要继续健全为民办实事制度。建立完善《为民办实事推进措施表》,将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层层分解,确保为民解难题、解民忧。坚持每年向群众公开承诺办好一批实事,全程公开重点项目实施进度,接受群众的监督。整合XX清风网、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等方式,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着眼民主评议、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要开展民主评议机关科室活动。要结合作风整治活动,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开展民主评议机关科室活动,解决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慵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等现象,达到评科室、带机关,整作风、提效能的目的。首先,民主确定参评科室。在单位自报、向人事编制部门查阅资料、向有关人员咨询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意见,有县委常委会审核把关,在全县部分单位股室中,筛选出几个涉及执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职能的科室。其次,科学选择评议方式。评议的代表主要为XX监督员,评议活动通过内部整改和外部监督相结合,采取自查自纠和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自查自纠阶段是参评科室对自身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作风及勤政廉政等方面工作的自我评议,是股室积极整改发现的问题并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民主评议阶段通过对综合测评、电话咨询、明察暗访和整改情况配备相应的分值,最终以总得分高低进行评比。其中电话咨询、明察暗访和整改情况三项实行扣分制,每发现问题一次扣除相应的分值,扣完为止。最后,注重评议结果运用。评议结果实行奖惩结合的方式,对名列前三的科室分别由财政给予一定金额奖励,对符合条件的股室负责人优先向组织推荐重用;名列第一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及单位主要领导当年优先给予评先评优。对名列倒数后三名的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单位班子成员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扣除不同级别的工资奖金;单位主要领导需向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检讨,并在县电视台向社会承诺整改措施。属双管单位的,其评议结果和成果运用方式将一并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二是要建立多形式监督及群众评议制度。要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明察暗访等方式,逐步完善采用“面”上随机查、“线”上重点查、“点”上深入查的方式,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全面掌握各单位效能建设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和村级重大事项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乡镇村“一把手”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权力运行程序和村干部施政行为,让村权运行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廉洁问题发生。同时,继续在全县集中开展“万人评”活动,促进广大公职人员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得到提高;组织XX监督员,对部门下基层执法,乡镇村基层站所、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并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重视作风建设且成效明显的地方、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抓紧,作风状况差,群众意见多,问题多发的单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特别是要把“一把手”抓作风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评价内容,每年进行重点考核,对本单位本部门干部作风存在严重问题的“一把手”,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或予以组织调整。
(四)着眼问责警示、重在预防,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一是要建立作风建设责任制。各级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作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本单位的作风建设负总责,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和领导干部对分管范围内作风建设承担领导责任。二是要完善作风建设经常性工作机制,明确具体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部署和监督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把不作为、乱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重点,根据效能问责办法,对违反党性原则,作风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对于尚未构成违纪的,充分运用组织处理手段,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对违法违纪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行为。继续围绕“万人评”活动,对排名最后的部门和单位实行评先树优“一票否决”,对评议活动中收到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对排名后两位的部门跟踪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XX发展软环境。
第三篇: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行业调研报告
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行业调研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目 录
智能交通系统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指标
智能交通应用三个层次
一、宏观政策
(一)、我国对智能交通方面的规划、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1、交通部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工作规划
2、中国智能交通标准制定5方向
3、智能交通系统的标准体系
4、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第一批国家标准
5、国家智能交通规划以及实施优先级
(二)、我国各省市对智能交通方面的规划、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1、北京智能交通发展规划近期目标
2、重庆市智能交通规划
3、广州市智能交通系统
4、深圳市ITS规划
5、上海市ITS规划
(三)、奥运会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影响
1、智能交通建设的“一个平台,七大系统”的总体框架
2、北京开建的11个智能项目
3、地铁、路网、高速公路全线进入建设高潮
二、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状况及趋势
(一)、交通机电工程
1、全国的交通机电工程的建设状况及趋势
2、各省市交通机电工程的建设状况
1、全国的智能交通的建设状况及趋势
2、各省市智能交通的建设状况
(三)、城市交通
1、全国的城市交通的建设状况及趋势
2、各省市城市交通的建设状况
3、全国各省市高速公路规划
三、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产品分析
(一)、视频事件以及交通检测器
1、市场现状分析
2、市场供求分析
3、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4、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二)、不停车收费系统设备
1、市场现状分析
ETC应用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
2、市场供求分析
3、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4、市场需求预测分析
(三)、城市道路控制机
(四)、城市道路监控综合平台
四、竞争对手
(一)、紫光捷通科技有限公司
(二)、北京凌华科技有限公司
(三)、广州海特天高信息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四)、清华同方
(五)、浙大中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七)、海信网络科技公司
(八)、上海高德威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
(九)、深圳市中全交通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五、云星宇产品研发和生产分析
(一)、SWOT分析
(二)、国内智能交通系统产品研发动向
GPS、GPRS、CDMA等无线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
(三)、国外澳大利亚先进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解析
1、交通控制系统
(3)、微机交通控制系统(BLISS)
2、道路信号系统
3、车辆监控
4、公共信息服务
六、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1、目前尚未出现一家垄断性或具有明显优势企业
2、地方和行业保护使公司实现区域突破较困难
3、中国智能交通市场空间亟待发展
4、云星宇在首发集团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二)、建议
1、行业转型促使交通系统集成商转向交通系统与产品一体供应商
2、加强与国外交通设备厂商的合作
3、展开行业、技术、市场、资本整合4、并购交通领域中有技术实力和较成熟产品的公司
第四篇:2010年优化我市重点工程建设环境工作总结
2012年常宁市重点工程 项目建设环境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市在衡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衡阳市优化办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关指示精神,紧密围绕年初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争创全省经济强市,构建和谐常宁”的总体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市域经济为目标,狠抓投资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着力优化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环境,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我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情况
2012年,我市列入重点工程项目管理的共有77个,其中新建44个,续建33个,截止9月底,已有6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为87%;被列入省、衡阳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32个,现已有30个开工,开工率为93.8%。央企中国五矿40万吨金铜综合回收产业升级项目正在进行环评批复,瓦松铁路专用线已完成了可研报告编制和勘察设计,正在积极取得批文;中粮集团(常宁)油茶产业项目,已建成了3万亩油茶基地,300亩的种子库,厂房建设即将竣工投入使用;中建材光伏玻璃等产业发展项目土地平整工作已完成。
二、优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整章建制抓源头
近年来,我市一直把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作为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程,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不断深化治本力度,强化制度建设,狠抓源头治理。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工程项目审批全面提速。今年,我市把改革政府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作为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的治本之策来抓。一方面,进一步清理、精简审批项目102项,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开通重点工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另一方面,强化政务中心建设,全面规范部门办事行为。市政务中心通过整顿调整,服务功能进一步深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所有来常宁投资客商提供“全程式代理”和“一条龙服务”。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为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还制定了市级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和驻企业特派员制度、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控违拆违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秩序。三是规范部门执法行为,提升部门服务水平。市纪委、监察局把行政效能监察作为规范权力、提高效能、改进政风、优化环境的重要抓手,将今年定为“执法队伍建设年”,出台了《关于对市直有关执法单位的重要岗位开展效能监督的通知》,对市国 土局、环保局、质监局、建设局等有关执法单位的重要岗位开展效能监督,狠抓部门行风建设,全面提升部门服务水平。
(二)大力宣传造氛围
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四个围绕”工作思路不变,一直把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市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大优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环境宣传力度。一是狠抓党员干部教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廉政准则》,通过反面案例警示和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坚决杜绝向项目建设业主“索、拿、卡、要”现象。同时大力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二是狠抓群众教育。深入村组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一方面,宣传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提高群众对相关法规政策的知晓率和认知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的宣传,通过悬挂横幅和电视台、《常宁报》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统一思想认识,做到层层宣传、时时宣传、人人宣传,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支持重点工程建设、人人为重点工程建设服务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群众“保护项目建设,就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思想理念,形成自觉支持和服务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广泛摸排促化解
为及时有效化解我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心突出问题和矛盾,我市每个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基本成立了项目指挥 部,设立了“一名以上市级领导、一个项目部、一个牵头单位、一套工作方案、一张规划效果图、一张进度安排表、一块承诺公示牌”,专门负责组织项目的实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负责人,指挥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并定期召开项目建设调度会,全面了解分析影响项目建设推进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解决。同时要求各级各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涉及重点工程建设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一是健全了矛盾纠纷信息收集上报机制,解决反应不够灵敏的问题。各乡镇(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了涉及重点工程矛盾纠纷信息收集上报工作,加强排查汇总,及时上报处理。对重大、敏感问题进行及时上报,对紧急情况进行随时上报。二是健全了矛盾化解的联动机制,解决化解不力的问题。重点工程建设涉及的矛盾,往往比较复杂,靠某一个部门有时难以处理。因此,建立健全了乡镇(办事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牵头部门,相关单位配合,加快处理进度,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正当合理的诉求,要自觉纠正处理,迅速予以解决,不论什么时候都不得侵害群众合法权益。三是建立了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倒查制,解决责任不明的问题。市政法委和信访等部门对处理不力的矛盾纠 纷,要严格进行责任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严肃追究责任。对较为突出的矛盾纠纷,要采取跟踪督办等方式,督促有关乡镇(办事处)和单位落实专人,限期处理,进一步强化责任,促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
(四)严厉整治保成效
针对影响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我市在坚持全面治理的同时,着重对严重影响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环境的违纪违法人员进行严厉打击,切实保障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一是加大对强行阻工、敲诈、参工参运的打击力度。今年市公安部门共出警60多次,依法打击各类阻工扰工、强行参工参运等违纪行为,调处工程建设纠纷48起,其中着力查处了万寿七组村民吕氏兄弟四人,在衡阳市得宁实业有限公司施工建设中,因本人想强包工程未果,故意以土地征收不合法为由进行阻工,并殴打施工队工人一案,市公安部门果断出击,立即拘留了吕氏兄弟二人,并在网上发布追逃令,全力缉拿其他在逃人犯。二是加大对违纪违法人员查处力度。市纪委监察局、市治理办对工作不力、处置不当、纵容闹事、严重影响项目建设的党员和干部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查处。目前,已有4名党员和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为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营造了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
前段,我市优化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环境取得了一定成 效,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经济发展环境也不很宽松。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建立优化重点工程建设环境工作的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影响重点工程建设的人和事,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为我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营造一个优良的社会环境。
2012 年10月19日
常宁市优化经济环境办公室
第五篇:交通局纪检监察工作优化交通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交通局纪检监察工作优化交通发展
环境调研报告
交通局纪检监察工作优化交通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交通局纪检监察工作优化交通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按照市直纪工委的部署,我局纪检监察部门就纪检监察工作在优化交通发展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履行纪检监察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交通发展环境近几年来,我局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在交通工作的大局中去考虑和把握,坚持服从服务
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积极履行纪检监察职能,把优化交通发展环境作为纪检监察机关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着力点和切入点,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认真查处经济案件。几年来,我局纪检监察机关在重点查办局属企事业单位和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十分注重查处依仗部门特权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等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对定远合蚌路收费站收费不给票和收回笼票的问题进行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受到了严肃处理,3人被辞退,2个待岗;严肃查处滁州市桥头公路征费稽查站违规出具证据保存清单为手续不全的车辆提供保护的问题,责成明光市交通局、运管所作出书面检查,责任人、站长周晓海同志被免职,调离执法岗位。通过查处这些案件,不仅及时清除了执法队伍中的腐败分子,而且也对其他执法人员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二是纠正和治理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
近年来,我局纪检监察机关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对妨碍经济发展的不良风气进行了专项治理。经过治理,使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明显好转。在行政执法部门和交通事业单位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特别是通过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活动,进一步加强了行政执法单位和人员规范服务和职业道德建设,行业风气有了明显转变。我们还专门开通了96333交通服务投诉热线,使服务承诺、举报投诉、调查处理、落实反馈等环环相扣,形成了有机的整体,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行政效能,维护了群众的利益。此外局纪检监察机关还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执法检查,为确保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得以顺利实施,适时制定了《滁州市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教育规定》、《滁州市交通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勤的规定》、《滁州市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工作日禁酒的规定》和《关于放宽交通行政约
束行为二十条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并加强了对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做到文明执法,依法行政。
三是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阳光工程建设。为切实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执法监察力度,我局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参与交通建设工程招投标的监督,近两年共参与工程招投标监督41次,对打造交通建设“阳光工程”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力推行政务公开,使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过去由于政务不公开,一些公务活动实行”暗箱操作”,办事不公、吃拿卡要,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反映十分强烈。针对这种情况,近两年来,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我们全面推行政务公开,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公示牌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政务,尤其是与软环境建设和人民群
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尤其是行政执法单位向社会公开十项服务承诺,为保证公开承诺兑现,局纪检监察机关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和处理公开不到位、承诺不兑现等问题,使政务公开落到实处。
二、当前交通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交通发展环境中仍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违规执法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工作人员法制观念不强,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不依法行政、不依法办事的现象,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执法不公的现象仍有发生。特别是少数执法人员办人情案、办关系案、办金钱案,没有好处不办事、有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群众仍有反映。系统内机关工作人员中工作效率不高,冷硬顶推的现象仍然存在。少数人吃拿卡要、为政不廉,特别是有些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不依
法行政,危害了发展环境,侵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政府形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未完全杜绝。有些单位预算外收入还没有做到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小金库”问题屡禁不止,形成了管理上的漏洞,容易引发不正之风。
面对调查反映出的部分机关工作人员、执法人员的问题,反思我们的工作,可以找出纪检监察工作为优化交通发展环境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重视查处经济上违法的腐败案件,轻视或忽视危害发展环境和不依法行政或不作为的案件;即使查处这类案件,在量纪执纪中也存在强调挽救、爱护干部,再给一次机会的多,而坚持严惩一个教育一片的少,有时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二是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开展这项工作会给优化发展环境添乱,因此,在开展工作时畏首畏尾。
三、对策及建议
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增强为优化交通发展环境服务的意识。
纪检监察干部要克服把纪检监察工作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牢固树立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发展服务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克服把纪检监察工作与发展经济截然分开的认识,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工作与发展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思想,自觉地把反腐败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坚持反腐败任务的提出、政策的制定、工作的部署,都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使反腐败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相互协调,同步推进;克服纪检监察工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无所作为的认识,牢固树立纪检监察工作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努力为发展经济、营造良好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保驾护航。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要继续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群
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定期组织分析研究,加强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查处。要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和乱签责任书等“六乱”行为。认真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六乱”问题进行集中清理和专项检查,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严重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围绕优化发展环境这一主题,从领导机关和部门抓起,以行政执法部门为重点,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行风评议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邀监察员的作用,督促检查各单位制定优化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反馈企业和群众的意见。
继续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营造良好的廉洁公正环境
当前要把阻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案件作为重点,认真受理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效率低下、推诿扯皮、不负责任 的现象,认真查处行政审批中滥用职权、刁难群众、执法扰民和利用检查权、执法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党员干部严重以权谋私、损害群众的案件;坚决查处违法审批、违法检查、违法处罚、违法收费和行政不作为等损害政府形象的案件。同时要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紧密联系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把执行纪律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去把握,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真正做到保护改革者、扶持创业者、帮助失误者、惩处违纪者。
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有效的发挥自身职能,选好切入点。一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和本部门的重大决策、决议和工作部署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着力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着不办的行为,维护政府的权威,为发展环境创造良好 的政治环境。二要围绕规范机关工作行为开展监督检查。着力解决思想懒散、作风疲沓、效率低下、纪律涣散以及作风飘浮、形式主义等问题,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要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执收执罚行为,严肃查处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违纪违法案件。四要以行风评议为龙头,对执法机关和窗口服务单位的从业行为进行整饬,切实解决影响发展的不良风气。五要紧密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和执法环境,抓住政府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开展效能监察。严肃查处损害国家、集体、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六要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的纪律规定和规章制度。特别是针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薄弱环节,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