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锦江案例

时间:2019-05-14 04:2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治理——锦江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治理——锦江案例》。

第一篇:社区治理——锦江案例

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治理改革案例 街道体制改革

(放视频)2008年起,锦江区开始创新城市管理机制,街道剥离经济职能,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在剥离经济职能后,街道办想要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必须要下沉,以社区为平台。由此,迈出了改革的第二步,具有锦江特色的社区治理机制改革,这是对街道改革的深化和完善;而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则是改革的必要补充。

社区治理新机制

(一)社区党组织建设

在社区治理机制改革中,注重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普遍设立社区党委或党总支,实现党组织向院落、楼栋、单元及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的全覆盖;通过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委员会主任、社区党组织对社区重大事项拥有提案权和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措施,使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在社区治理中的组织、领导、监督作用„„ 社区推行的是开放型党员管理制度,这样能让党员“全天候”发挥作用。“我们打破组织关系束缚,明确凡在院落居住的党员只需亮明身份,即可参加院落党支部的一切工作和活动。” 新模式之下,党支部由此深入到居民院落,成为居民自治的引导者和推动者,也保证上级党委、政府的声音及时传递到居民院落,开创出党建的全新局面。

(二)行政职能与社区事务的划分——居委会的回归

随着经济体制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行政事务和社会管理职能“集体”下放,小小社区手忙脚乱。推进社区角色转变、职能归位,给社区定好位、明职责是关键,即哪些事情必须由社区做,哪些事情不该由社区承担。

“过去,一些社区干部对社区和政府的职能划分模糊,”体制不顺的因素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社工站人员交叉任职,多重身份模糊了工作职能界线。这种社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导致社区居委会管得多,服务得少,主要精力都用于应付政府交办的任务,居民利益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例如,十几块牌子并列门口,什么都管,什么都管不过来,这是传统街道居委会管理模式面对日新月异社会发展时遭遇的尴尬。尴尬的根源在于居委会日益浓厚的行政色彩和自治服务功能的弱化。

锦江区在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在制度设计上抓住了关键。通过制度规范、项目核准,初步“梳理”行政事务和社区自治事务、政府委托事务和社区自 治事务的边界,为解决社区功能错位、基层公共服务运转不畅的问题带来了契机。

2008年12月5日,成都市首个社区公共服务站在双桂路街办挂牌成立,按照社区工作准入机制,社区不再无偿承担职责范围以外的其他政府行政事务,此前分派到社区的大部分政务性工作收归公共服务站。从此,社区可以放下庞杂事务,真正为社区居民服务。

“社区物管中心”:从2009年3月开始,锦江区陆续在全区850个无物管院落,推行物业管理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行在街道办事处增设物业管理科;在全国首创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在成都市率先实行一个社区每年10万元标准的老旧住宅区房屋公共应急维修专项资金。通过积极与专业机构合作,为老旧住宅区及时提供有偿或低偿应急服务,目前锦江区已有50家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取得资质证书。

社区居委会回归自治组织本位,充当政府部门、社会中介组织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当好居民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同时,锦江区还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审批制度、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聘用管理办法、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等,初步形成了社会管理与社区自治互联、公共服务与社区服务互补、政府支持与社区资源互动的社区治理机制。

锦江区提出 “让居委会归位”,将行政事务从社区居委会中剥离出来,让“小巷总理”们从“政府之腿”变为“居民之手”,重新回到走街串巷、民事调解、采集民意等这些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来。从这个意义上看,居委会归位,是居民久违的归宿感,也是社区管理、居民自治的新天地。

在调查中,记者也看到了“政府加劲干,群众一边看”的个别现象。症结在哪里呢?他们大都认为,居委会与他们的利益关联度不高。对居委会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了解,是因为这件事没有意义或价值所导致的。这就需要进一步激活居委会和居民的关联。今后,居委会要想办法考虑居民安居乐业缺什么,需要什么,居民能从社区中得到什么,居委会要尽量满足居民需求。“人们总是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比较关心,所以居委会就要结合居民切身利益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公益的,也可以是有偿的。”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社区工作的透明度愈来愈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自治意愿也愈来愈强,这对推动社区建设带来了哪些影响?

很多居民认为社区建设与发展是政府的事,对社区活动不热心、不参与,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社区建设的主体。社区建设和发展,首先就要让居民参与进来,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权,合理的诉求要全力给予满足、落实。如此一来,居民才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地位得到认可,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将激发出来。

例1自实施社区治理机制改革以来,双桂路五福桥社区推行社区居民代表常任制、社区重大事项提案制、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决策制,居民自治活力由此明显增强。社区居民代表就是居民群众心中的“议事代表”,关心社区建设,反映群众呼声,行使决策权力,监督社区工作。在社区居民代表委员会的监督下,48件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提案和建议及时办结。

在双桂路街办五福桥社区徐素清老人家的墙上,张贴着一张徐婆婆特别珍爱的奖状。“奖状是社区颁发的,还给了200元奖金。”身上荣誉无数的徐婆婆缘何对这张奖状情有独钟?“老有所为嘛,这是我为社区贡献力量的见证,社区也成了我发挥作用的新舞台。”

社区启动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后,徐婆婆抱着试试的态度,联合了其他6位居民,向居委会递交了一份关于在沙河边上设警务室的提案。

一个月后,一座崭新漂亮的警务室便矗立在了沙河岸边。“我开始以为多半又没有下文了,哪晓得那么快,提案就得到了落实。”吃过晚饭,在沙河边悠闲地散步,徐婆婆总忍不住骄傲地给老伴讲———那就是我们提议后建的。

例2

2009年9月18日,一场具有特别意义的居民代表大会在永兴社区会议室召开,到会81名居民代表,讨论提议的5个项目。经过大伙儿投票表决,两个修建休闲活动室的项目被否决了,“作为社区而言,确实想推动休闲活动室建设,但被否决了,这对于社区,对于居民来说,都是第一次。” 永兴社区党委书记肖文忠说,现在回想起来,居民的否决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两个被否决的项目一个是北顺街6号院拟建休闲活动室,否决原因是要破坏绿化,也涉及违建;另外一个宿舍拟建休闲室,被否决是因为该路是即将打通的‘断头路’,该宿舍有可能属拆迁范围,即便建设了也只有非常短的寿命。否决,让社区居民自治有了真正意义。”

例3:

双桂路街道社区治理机制改革的体会主要是奉行依法管理,按照《社区居民组织法》依法选举社区两委成员,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居民代表,依法选举社区居民特邀代表,依法选举成立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委员会,依法选举党务监督小组成员,同时将治理单元划小,细化到院落、楼栋,甚至某个群众性团体,比如,按照成都市物业管理条例,在新建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在老式院落成立“住户管理委员会”,在单位宿舍成立“家属管理委员会”等居民自治组织,改 变原来存在的行政命令代替法律、法规,或者说有法不依所带来的管理不规范、安全无保障、服务不到位、环境低层次等问题。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锦江区的社区创新让我们看到,政府对社区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至关重要,只有重视社区建设,才能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才能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得到基本公共服务,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们的政府部门习惯于布置工作,一句“进社区”,就把本该部门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统统交给社区去办;社区也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更多地听命于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很难履行作为居民代表的职责。锦江区的改革在社区管理层面力图真正实现“政府与社会分离”,明确界定了街道在社区的工作平台和窗口——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及其工作委员会与居委会等社区组织各自的主要职责、人员配备、工作方式、财务管理等细则,破解“事该谁做”、“人从哪来”、“钱由谁给”等现实中的瓶颈问题,从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创新。通过明确社区公共服务站的职能,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提供的服务内容落实到社区,并公之于众;通过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工作委员会做实居民代表常任制、社区重大事项提案制;通过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民情恳谈会等制度化规定,切实帮助社区组织发挥代表居民实施治理、表达诉求、协调利益等功能。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说到底,是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把过去集中在政府手里的权力、资源重新归还给社会。锦江区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以社区治理为根本,以服务群众为目的,通过制度设计给社区发展营造环境、提供资源、赋予权力,体现了政府对社区的领导、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不仅仅是强调领导,更重要的是提供发展条件和公共资源,要为社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工作支持,要帮助社区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社区主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二篇:锦江社区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创建文明和谐社区

——锦江社区抓党建促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情况调查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社区党组织作为党在城市街道中的基层组织,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解当前社区以抓党建促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近日来到东港市大东街道办事处锦江社区党委,通过与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座谈、走访等形式,对锦江社区党委以抓党建促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锦江社区位于大东街道办事处西南方向,大东沟北岸。社区居民成分复杂,既有普通城市市民,又有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沿海渔民。锦江社区党委下设四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148名党员,其中绝大多数为退休党员和企业下岗失业党员。在这样的社区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很大,但锦江社区党委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了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09年获大东街道办事处先进党委称号,四名同志分别被评为办事处先进党务工作者、先进党员、先进党员志愿者。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社区党员主要是退休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有的党员离开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后,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哪里找党组织;还有一些党员党员意识淡漠,不愿意缴纳党费,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为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锦江社区党委采取多种方式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进行了探索。

定期不定期通过不同形式对党员进行教育,使每名党员能够牢记党员责任和义务。每个月的20日固定为党员学习日,组织能够参加集中学习活动的党员政治学习,经常性强化思想教育,对不能来参加学习的党员,将学习材料送到他们手中,讲清本的学习重点,安排党员搞好自学。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社区党委除了请党校教员和司法局的干部来进行理论辅导外,还将社区内理论素质较高的退休党员组织起来,成立了理论辅导组,分头到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家里进行辅导,保证了每名社区党员都能通过不同形式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开展各式各样有意义的活动,陶冶党员、居民情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退休党员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感觉党组织离他们很远,会有一种失落感,锦江社区党委通过开展多种活动让党员感到党组织就在身边。08年他们组织社区党员参观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又举行了迎奥运徒步走活动。百名党员和志愿者,徒步从社区走到市政府,一路锣鼓喧天,欢歌笑语。09年七一和十一前夕,举办了革命歌曲大合唱活动和大型文艺演唱会。社区党员群众踊跃参加,自娱自乐,丰富了社区党建的内容,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七一”表奖会上,一名退休党员激动地说:“退休以后,我把组织关系揣在兜里,不知道往哪放,就像没娘的孩子。是社区党组织找到我,现在我觉得又有家了。”现在这名党员已经成为社区下属的一名党支部书记,工作非常主动,被评为大东街道办事处的优秀党员。

加强载体建设,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为组织党员投身社区建设,使党员的影响力遍布社区每个角落,社区开展了党员挂牌亮身份、设岗定责、党员义工等活动。社区148名党员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选择了卫生保洁、治安、绿化、计划生育、未成年人教育等11个岗位。很多党员长年坚持包一个楼道卫生、负责一块绿地养护、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现有可疑迹象及时汇报。社区还组建了扶贫帮困、调解帮教、青少年教育、计生宣传等8支党员义工队伍,已有60名党员义工参与到活动中。通过活动的开展,涌现出很多的典型,09年庆祝建党88周年的社区党员大会上,5名党员义工做了典型事迹交流,使到会的党员都很受感动。党员的带头作用在社区群众中形成了较强的感召力,很多社区群众主动要求加入党组织。09社区确定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6月份发展了一名预备党员。

2、以服务群众为立足点,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社区工作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锦江社区党委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贯穿于社区党建工作始终。

每名班子成员坚持定期对辖区党员、居民进行走访,对所有党员和社区群众的职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根据锦江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户比较多的具体情况,社区党委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多次组织社区无业群众参与市就业局的用工洽谈会,09年2月促成了20名下岗失业职工与用工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下岗党员王晓峰患径直性脊椎炎,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妻子与其离婚。在这种情况下,社区首先帮助他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然后几经周折帮助他办理了公益性岗位,使他和儿子在生活上有了一定的保障。党组织的关怀王晓峰始终没有忘记,社区无论大小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并尽力做好。社区一名单身低保户患脉管炎住院,无人照顾。社区给王晓峰一定报酬,让他每天给患者送饭。王小峰发现外面卖的饭菜不合患者的口味,就天天自己做饭、送饭,一天三次,一连一个多月,有时忙得连自己的儿子都顾不上。王小峰的细心照顾令这名群众非常感动。党组织的关怀像一个爱心接力棒就这样传递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社区党委还定期走访年老、病困党员和群众,特别是过年过节,都会带着慰问品去看望走访他们。东西虽然不多,但让困难群众感到了温暖。09年上半年,社区党委接待咨询来访的党员群众90余人次,帮助答疑解难40余件;先后帮助困难党员6人,并结合节日,为19户困难户每户送去了大米、食用油、面条、棉被等物资和慰问金,为20名党员群众协调解决了就业问题;为6名特困户安排结上了“党员走进千家万户”一帮一对子。

3、以针对性很强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切入点,构建平安社区。锦江社区有很多动迁户和渔业委的渔民。由于在回迁住宅楼价格和渔民退休金问题上的分歧,部分群众决定越级上访。社区干部起早贪黑地来到这些群众家里,苦口婆心地讲政策,讲道理,有时甚至劝解到半夜十一、二点,终于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使得他们放弃了上访的念头和举动。锦江社区离黄海很近,有很多养船户,为防止渔船越界捕捞,他们每周与船主见一次面,与他们签定了渔船包保协议。社区干部手里没有行政权力,他们就是靠自己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化解了各种矛盾,构筑起一个祥和宁静的文明社区。锦江社区党委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努力实现“班子过硬、队伍得力、设施齐全、载体丰富、服务到位”的党建工作目标,全面带动了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党建工作和社区工作互相促进的双赢局面。

09年4月和5月,东港市“价格进社区”活动现场会和丹东市“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现场会先后在锦江社区召开。有声有色的活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好评,物价局还为锦江社区赠送了一台办公电脑。

二、对社区以抓党建促文明和谐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锦江社区的党建工作在东港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调研中,笔者也了解到当前社区以党建促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一些难点问题,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1、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素质。当前社区干部大部分是从下岗失业人员中录用的,(部分人员经过考试录取)整体文化理论水平不高,加之各级政府很少有对社区干部的专门培训,使得他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不一定很准确、很深刻,对群众的思想工作主要是靠感情上的投入,缺少理性上的解读。因此可以通过选派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到社区挂职,在大中专毕业生中进行考试录取,选拔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青年充实社区干部队伍。市委应制定计划,对现有社区干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外出考察,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开阔视野,开拓工作思路。

2、多渠道解决社区党建经费问题。目前各级政府对社区党建经费的投入不足,很多活动开展不起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区党建工作的进行。如,上级每年拨给锦江社区的党员活动经费只有1500元,仅靠这些钱,很难开展对困难群众的帮扶慰问、表奖优秀党员以及举办文体活动。建议社区党组织与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多项联合,培育“共建、共享”的社区建设意识。社区党组织要大力加强下岗职工党员的管理,妥善安臵下岗职工再就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为企业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驻地企事业单位积极为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场地、设备和经费支持,保证党建活动顺利开展。

3、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的待遇。目前社区干部的身份很尴尬,既不属于公务员,也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他们的工资待遇非常低,比如,锦江社区党委书记每月工资900元,副书记800元,其他人员700元,扣除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真正到手的钱更少。而这在东港各社区中工资还算是比较高的。社区干部工作繁杂,除了党建工作还担负大量的行政工作,他们的付出与报酬显然是不成比例的。如果社区工作者工作强度大、工资偏低、待遇较差的状况长久地持续下去,势必会影响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社区队伍的稳定。建议切实解决好社区工作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问题,确保其年收入不低于全市职工工资的平均水平。

第三篇:海外社区治理、社区建设案例

海外社区治理 社区建设案例集

目录

一、台湾:.......................................................................................................................................1

(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1

(二)桃米生态村: 可复制的台湾生态村经验....................................................................6

二、美国...........................................................................................................................................8

(一)美国太阳城——集中式养老社区的代表...................................................................8

(二)美国The Terraces老旧社区......................................................................................10

(三)美国阿灵顿县——社区管理体现官民“协作”.........................................................11

三、英国.........................................................................................................................................13

(一)英国贝丁顿社区——低碳社区的典范.....................................................................13

四、日本.........................................................................................................................................16

(一)日本港北新城——镶嵌式养老.................................................................................16

(二)日本古川町——休闲社区营造.................................................................................17

五、瑞典.........................................................................................................................................20

(一)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典范.................................................20

六、新加坡.....................................................................................................................................23

(一)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23

七、德国.........................................................................................................................................25

(一)德国弗莱堡瓦邦社区案例:“旧军营”变身和谐社区...........................................25

一、台湾:

(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

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小时安全保卫,进出村庄需刷卡。村内附属有超市、书店、银行等服务性设施,村内居民除了自己做餐外还可到小吃店、餐厅等餐饮区就餐、或选择送餐服务。

村内养生休闲生活多种多样,建有体育馆、健康俱乐部、游泳池、网球场等休闲场所,还设有宗教活动场所,开展运动养生,娱乐交谊,艺文技艺、民俗活动、宗教活动等。

据村负责人介绍,村内的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设立全天候监控中心,每户有紧急呼叫设施,确保高效率的紧急救护。

长庚养生文化村设计理念有“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社区”、“体验”、“教育训练”等主题,但最主要的理念是“活到老,做到老”,集养老、医疗、生活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这里是一个协助年长者“积极地经营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养护”、“过独立自主的尊严生活”的地方。

目前长庚养生村约有4000户,可入住老人6000名,入住资格为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会员们通过对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的参观访问,对村内老人们的科学生活方式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感到长庚养生文化村的营运方式,可以为我市提供一种养生和养老的借鉴模式。

养老地产新概念:是社区,又像医院;是医院,又像社区。

这个集养老、医疗、生活、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养生文化村是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的创意。它以长庚医院雄厚的医疗资源做后盾,延伸出“银发族”养生服务,楼盘一推出即被抢购一空。目前,台塑设于台北县林口的首个养生文化村入住启用。

养生文化村及其样板房间环境优美,周围还有长庚护理之家与长庚医院等。房间内的生活设施齐全而又人性化。据介绍,该村占地34公顷,内有养老住宅3600多户。2005年10月,第一期706户即将进驻。一旦全部入住,这里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银发社区。

在王永庆的规划中,养生文化村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活到老、做到老”。对于入住的老人,养生文化村并不只是提供安养服务,而是要积极地为他们创造退休后的生活,让每个住民都过得快乐、健康、有尊严。而在台湾传统的安养机构中,老人一入住往往就成了“等吃、等睡、等死”的“三等人”。

A、特色及目标客群

长庚养生文化村希望使入居长者积极的经营生活,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养护。因此除提供全方位完善的健康照护外,并规划多元的银发学园课程、举办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艺文表演、学习课程,丰富长者生活内涵,提供一个能享受健康乐区的生活环境。

长庚养生文化村目标客群为六十岁以上的高龄人士(配偶年龄不限),入住前须通过长庚医院身体检查合格,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无法定传染病、精神疾病、失智症、癫痫,控制不良等疾病,并且没有器官移植病况不稳的狀况,就可申请进入居住。

B、服务设施及内容-休闲设施

长庚养生文化村内绿地面积占170,000平方米,园区内有丰富的动植物生态,并设有总长1,456米的环山步道、自然果园区、野趣农园区、可供活动使用面积约1,400平方米的大草坪区、儿童游戏区以及运动区。园区内提供年长者最安全方便的生活环境,室内外全面采取无障碍设施,每户设有紧急呼叫设施,以及设有全天候监控中心,随时可提供紧急救援服务,让年长者生活在此无后顾之忧。

C、服务设施及内容-医疗设施

为提供实时的医疗服务,小区内即设有医院、特约门诊、康复中心,派驻专业医师,提供周全服务,并有专职护士与社工协助健康咨询,专业营养师设计的养生饮食,保障银发族的健康。若是重大病症也可就近至长庚桃园分院、林口长庚医院就医,医疗资源丰富。另外,为防止紧急事故的发生,每户皆设有紧急呼叫设施,以及全天候监控中心,随时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将意外事件的发生机率降至最低。

D、专业人才服务

长庚养生文化村小区高龄教育课程,师资来源包含各大专院校、小区大学、长庚医院、养生文化村专长住民等为主。透过研习班课程让长者达到老有所用、代间交流、混龄教学、延缓老化以及联结社会脉动等良好效果。社团活动则由区内老人相互传授经验,让教学者可以由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学员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樂。在医疗活动方面,则由园区内专业医疗人员负责,包含专业医师、药剂师、专职护士及社工师,提供完善的看护服务。

E、其它

长庚养生文化村小区规划日常和全多元而丰富的活动,以及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且提供社团资源供老人参与让村内的住客可以“活到老、学到老”。

据介绍,养生村内的健康服务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配备专业人员,提供周详用药管理服务;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并提供养生处方;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设置全天候监控中心并结合长庚医疗体系,确保高效率的紧急医疗救护功能;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等。

村内的养生休闲生活也多姿多彩,包括运动养生(太极拳、乒乓球、台球等)、娱乐交谊(麻将、棋类、卡拉OK、电影欣赏等)、艺文技艺(书法、绘画、音乐、戏曲等)、民俗活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禅修法会、礼拜弥撒、回教聚会等)。村内绿地广阔,甚至还可提供种菜的菜地。

养生文化村的一位主管介绍,村里拥有完整的社区功能,设有超市、银行、书店、图书馆、餐厅、体育馆、水疗池等;如有家属来探访,也有招待所可供住宿。村里还提供有偿工作,老人如有园艺农艺指导管理、简易水电维修等专长,都可通过为大家服务而按劳取酬。

养生文化村的入住资格是: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且接受长庚医院身体检查证明健康状况合格者。至于管理费标准,一房一厅(面积约46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1.8万元新台币(4元新台币约合1元人民币),一房两厅(面积约73平方米)的单人价为每月2.6万元新台币,双人价再略增,膳食费及水电费按实际消费结算。这种价格在台湾被视作平价。

创办理念

每個人在其多元丰富的人生過程中,都会积累很多有用的经验,而且各自拥有不同之专长,由此构成了宝贵的文化,可以奉献于社会大众。基此深长意义,以及为了实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提出养生文化村观念,并且规划设计出一个让年长者依然可以过着多彩多姿的生活环境。

「养生」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健康的生活。「文化」的强调,是为了丰富生活的內容;养生文化村的规划是要提供一個使年长者在身体活动、心智认知、生产力和生活满意方面,都能享受健康乐趣的生活环境。

宽阔幽雅的养生环境

享受17公顷青青草原、体验野趣农园、漫步休闲栈道远离尘嚣烦扰,沉浸在大自然中提供您最佳的健康养生环境。

全方位的照护规划

为银发族体贴设想的全方位照护服务兼顾保健、医疗、养生、休闲、娱乐满足银发族的 生活需求,让您有家的感觉享受家庭、社会与亲情的温暖关怀。

养生文化代代相传

塑造多元养生文化,丰富退休生活价值规划调养身心的休闲活动,参与社团活络人际提供文化传承的发展机会,贡献智慧薪火相传。

既要住得好,更要付得起

全村有4000 户不同面积住房,有良好的经营管理品质,规划多元的银发学园课程,举办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艺文表演、学习课程,丰富生活内涵安排住户中学有专长者,担任教学或服务工作,贡献人生经验真正享受快乐优质的退休生活。

(二)桃米生态村: 可复制的台湾生态村经验

10年前,桃米生态村还叫“桃米里”,是个拥有1200人的村落,也是台湾南投县埔里镇最贫穷的里之一。因为镇里的垃圾掩埋场就设在这里,居民就自嘲这里是“垃圾里”。尽管桃米里有一个大邻居——暨南国际大学,距离仅1公里,但知识分子和农民互不往来。虽然桃米里是往日月潭的必经之地,车程仅20分钟,但观光经济也从未辐射到这里。直到1999年的‘9·21’地震发生,距震中20多公里的桃米里被震出一个“桃米坑”,369户人家中有168户全倒,60户半倒,成为“明星灾区”。严重的灾情,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同时桃米里长久以来产业没落、人口外流等尴尬也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震后不到一个月,廖嘉展的新故乡文教基金会就来到这里。这个成立于当年2月4日的社会组织,其主要目的是“实践在地行动的公共价值”,致力社区营造工作。经过10年的发展,今天的桃米里成为了一个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前景极佳的生态村。它成功创造出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培养出了一种生态、悠闲、慢拍的生活方式,成为了社区治理与发展的成功典范。

桃米生态村的成功经验可概括为三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成功启发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新故乡”的第一个公共行动是“大家一起来清溪”,以清理坑溪作为重建行动的起跑点。开始村民们对此嗤之以鼻,都在质疑、观望,仅有不多的几个人肯站出来行动。但是,回首 当时把“大家一起来清溪”作为重建工作的起点,目的就是要挑战既有观念,启发村民自我意识的觉醒。正是从“人”的问题着手,桃米里开始了震后重建工作,建民宿、湿地保护„„十年重建,现在的桃米生态村,已经成为“9·21”重建的耀眼明星:一个生态优美的村庄,住宅掩映在绿树中,集观光、商贸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建筑。

第二点,认识到“造人”远比造屋重要。大家都说是 “人”的力量改变了桃米,因为桃米拥有一群愿意改变的村民。重建开始时,村民们每天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课,一开始大家不理解、抱怨。但正是通过各种培训课、培训班,村民们慢慢转变观念、接受新思想。最终,学习、学习、再学习,已经成为桃米人一种自动、自觉的行动。在桃米生态村,向村民讲授各种生态知识是一项重要内容。廖嘉展说,用深入浅出的培训,慢慢引领村民们认识生态的奥妙,改写对家乡的认知。

第三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建10年,部分废耕使桃米社区物种多了50倍。生态为体,产业为用的思想在桃米得到了实践,现在,游客们可以3月份来桃米看青蛙,4月份看 萤火虫,5月份看油桐花,6月份欣赏独角仙(一种甲虫),8、9月份暑假期间,桃米就是小朋友们的生态课堂,白天在湿地看水生动植物,夜间抓蛙看蛇„„一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桃米文化,吸引着城里人到这里观光、度假、休闲。现在,桃米村还向外输出自己的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帮助别的地方发展生态产业。据不完全统计,生态产业每年可为这个1200多人口的村庄带来3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二、美国

(一)美国太阳城——集中式养老社区的代表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有这样一座小城,全年阳光充足,气候宜人,城内布满了棕榈树和热带植物,街道上缓缓流动着高尔夫球车。但这里并不是高尔夫球场,而是亚利桑那州发展最快的城市——“太阳城”。

“太阳城”还有一个名字就是“老人城”。之所以叫“老人城”,是因为这里明文规定:所有居民年龄必须在55岁以上,在该年龄以下者,即便是亲属也无居住权;子女想护理生病的老人,只能住在城外;18岁以下的陪同人士,1年居住时间不能超过30天。这样的规定使“太阳城”的人口独具特色:18岁以下的人口占0.4%,18~24岁为0.3%,25~44岁为2%,45~64岁为17.5%,65岁以上为79.8%。

整个社区内拥有“太阳城中心”(独立家庭别墅)、“国王之殿”(连体别墅)、“湖中之塔”(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庭院”和“阿斯顿花园”(出租的独立居住公寓)以及“自由广场”(辅助照料式住宅和家庭护理机构)六大居住社区,并且共同享用一个邮局、超市、医疗机构、银行和教堂。无论您选择哪种住宅,都会享受到积极活跃的生活方式。连体别墅中的一套住宅价位从9万美元到20万美元不等,并且您还可以选择全部、部分或不需公共维护保养的住宅。房前屋后,常年绿荫如盖,鸟语花香,尤其是新开发的西南部新区,专供退休的公司主管和老板居住。独栋别墅位于高尔夫球场周围,不仅空气新鲜,还能出门就打球。

在太阳城中心每人每年享用综合会所的费用为140美元。享受的康乐设施包括室内和室外游泳池、网球的推圆盘游戏场、草地保龄球、健身和娱乐中心、会议室和一个1万平方英尺的剧场。这里大约1/3的居民是活跃的高尔夫球爱好者。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高手,都可以享用126个洞的高尔夫球场。在交纳入会费后,每年每人费用大约为1500美元。太阳城中心是世界闻名的BENSUTTON高尔夫学校的本部。全美草地保龄球锦标赛也在这里举行。在这样的社区内,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活动超过80种以上,例如,您曾经是一个外科大夫,但年轻时您可能一直喜欢做木匠活,今天生活在太阳城里,您可以到木工坊去做您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做缝纫等等。根据美国一项调查表明,生活在这样环境的老年社区中,老年人的平均寿命要延长10岁。

在“太阳城”内,因房地产开发商无需向政府缴税,使得房价更便宜。同时,城内的各种设施和服务收费相当便宜,如老人使用娱乐中心的设备,只需每年向中心缴纳456美元(约合人民币2840元)。

对于老人们来说,这座城市的魅力,绝不仅仅是气候好、适宜老人居住。实际上,这里的住宅与老人娱乐活动场所交织,所有设施全都以方便老人为第一宗旨:整个城市节奏慢,车辆最高时速为48公里/小时,高尔夫球车是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城区除了拥有几所专为 老人服务的综合性医院外,心脏病中心、眼科中心等数百个医疗诊所遍布大街小巷。许多患有突发性疾病的老人,脖子上都佩戴着一个项链一样的报警装置,遇到危险,只要按一下“项坠”,救护车就会立即赶到。

美中经济贸易促进会执行主席乌巴特尔指出,“太阳城”这种市场化运作的养老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太阳城”将养老和大型养老机构相结合,一方面照顾了老人恋家的情绪,另一方面又能适应不同经济群体的需求。

(二)美国The Terraces老旧社区

老旧小区升级的护理小区。

The Terraces是亚利桑那州唯一一个满足了900多项护理标准的社区,护理是它的特色。这里的护士都是最高级别的注册护士,差一步就变成医院。

前身为建于1964年的老旧社区,过去五年中分两期进行改建。其中98%的建筑推倒重建,但保留了花园和绿地。Terrace由美国浸信会兴建,属于“保障型”老年住区。入住率达到82%,每月约有四户需要更高级别的护理从而升级到更高级别的公寓。

(三)美国阿灵顿县——社区管理体现官民“协作”

华盛顿特区隔河相望的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其社区管理是整个美国社区管理一个缩影。该县有大约50个社区,社区有居民协会。在社区建设和设施完善中,当地政府起了重要作用。为了官民协作共建居民满意社区,县政府社区管理部发起了“社区管理汁划”,迄今已有43年的历史。社区管理计划的重点包括街灯设置和铺设人行道等在内的交通安全、街道维修绿化以及社区公园建设等。

所有社区管理计划的制定都基于社区居民的意见,反映居民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从计划制定到工程实施,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基层民主。社区选出的“社区管理计划”代表下面还有居民选出的楼区代表,楼区代表每年会把问题单分发到各家各户,上面列出些具体事项,让居民选择他们认为社区最需要改进的事项。而居民临时想到什么社区福利的点子或者有什么意见,也通过楼区代表向县政府反映。社区管理部和各社区负责社区管理计划事务的代表每月开一次会,讨论社区居民的建议和工程项目。社区管理部根据居民意见进行实地调查,确定社区建设优先事项后,找专业人员进行工程设计,接下来是征求居民对设计方案的意见,如果设计方案得到社区60%居民的支持,工程就开始实施。

社区管理计划的资金来源是当地税收,每两个财政得到笔预算。社区管理部充分考虑各社区利益并根据实际需要作出安排,在规模不等的社区之间取得平衡。阿灵顿县政府对社区建设的介入还体现在社区地产的开发阶段。县政府在审核社区地产开发计划时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必须保证要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用地——孩子们得有安全的地方玩,居民出门要有地方去。另外还要考虑社区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住房,让那些低于平均收入者能够买得起。

美国城市社区管理一般都具有明确的地理界限,社区就是城市的基层行政单位。社区内建有社区委员会、社区服务顾问团等组织机构。城市宪章中,对各种社区组织机构的组成及权限都做了明确规定,并且具有法律保证。由最高法院根据宪法修正案裁定只要不影响区域或国家的整体发展,每个社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特色。因此,涉及社区建设的规划编制和修改土地利用法规和开发计划的审批等,都要举行听证会征询社会成员的意见。另外,美国的社区委员会是半官方组织,每个社区委员会都有5O个不领工资、由区长任命的委员,任期为两年。社区主席由社区委员会聘用。社区服务顾问团由各专业职能部门的代表、社区委员会主席及市议会由本社区的代表组成。社区委员会和社区服务顾问团是政府和市民进行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社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英国

(一)英国贝丁顿社区——低碳社区的典范

在英国伦敦南方贝丁顿区,一处曾是荒芜废弃的污水处理厂遗址上,诞生了一个象征未来低碳社会的生态小区,该计划获得十几个建筑、永续、能源等设计奖项,成为英国甚至世界各地零碳排放小区和生态建筑发展的典范佳作。

贝丁顿小区Bed ZED(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为伦敦最大的房屋协会Peabody Trust所开发,完成时间是2002年9月,完成面积3000平方公尺,共82户的商业/居住/工作空间单元。基本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地球可再生的资源,在不会牺牲现代化的生活模式,并且抗衡高房价的市场预算下,便可轻易的提供一处永续生活模式的新型态住宅。

除在建筑内部的使用者考虑上,可以减少热能、电力以及水的需求,降低暖气的需求,减少水资源的损耗,以绿色的空间和阳光、空气及水的永续环境考虑,为住民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内部环境。更同时周全的考虑到使用者以外的地球环境资源的永续性,结合以仿生学(Biomimicry)的营建研发技术为主的团队,在建筑的材质与功能设计上,都选择最低度的环境影响为主,且未来拆迁后可回收再利用,以减少过去营建产业在碳排放上居高的负面效应。

为了让生态小区能够真正符合自给自足的零耗能、低碳排的理念,在小区建构一处沼气生质能的汽电共生站(CHP)。配合以下的阳光、空气及水的永续环境设计理念,构成一簇系统性、可再生的节能低碳建筑群,完成小区内的热与电能的需求自给梦想。

阳光空气水 解析低碳建筑

阳光:安装太阳能板、朝南的建筑格局、开窗采大面积的落地窗设计以达到光与热的舒适环境。在屋顶设置花园,除有助于防止冬天室内的热量散失外,在春夏摇身一变成为美丽花园焦点。

空气:安装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利用风能与风对流的中央空调设计,营造舒适的自然通风环境,可源源不断地将新鲜空气导入到每一个房间。

水:一场雨过后,小区旁蓄满雨水的生态池,是小区灾防与涵养水源最佳公共自然生态资源。而小区的每个家户也都设置有雨水收集截留设备及中水循环再利用的系统设计。充分的将水资源循环再利用,运到各种生活需求上,如冲马桶的水及花园灌溉用水等。

在生活细节上,住家电器设备都使用欧盟合格的低耗能产品,厨房则设置厨余储藏柜以利进行循环使用。住家停车场设有电车充电站,而为鼓励住户转买电车和生质能汽车,小区还提供电车免费的停车空间及免费充电等各项诱因;设计鼓励步行和骑脚踏车、外出更有全小区的绿色共乘俱乐部和公共交通系统;而为了要让更多的人可以在家工作,小区中规划的各种办公空间和住宅高科技网络设施,则是进一步营造了一个未来生活的理想小区。为了减少运输所带来的负面环境效益,小区建材绝大部份都在半径35公里的范围内取得。在该小区的营建材料选择上,也都是以标榜着可回收再生及低耗能的环境友善设计为原型。从长期使用的高能源效率设计考虑上,据估计英国每家户在营建业的耗能碳排放上占有29%,但在贝丁顿小区的营建材料与兴建过程中仅每一户仅占2-3%的碳排放量。

这样两个英国的示范计划应该让我们获得了不少回馈,在贝丁顿小区多数的想法多是以居民使用者的生活方式为出发点考虑、贴心的照顾到居住者对设置装备的需求,并确保建筑内的设施满足英国住宅节能减碳的三项基准:(1)热水的热能少于45%;(2)电灯、厨具以及全部器具的用电量少于55%,及(3)水的消耗量少于60%等。相较之下,贝丁顿小区计划的成果确实为英国的住宅建筑提供很好的法令规章定基准,也造就了西格马五星级住宅的成功。

贝丁顿小区不论工作及及生活的都试图以一种接近零碳排放的方式,使得这项计划的推动更有吸引力及经济的成本效益,也满足现代生活的质量。成功的利用了一种可实践、可复制的方法,为永续性的生活型态议题提供了许多解答,加快了政府推动低碳小区的企图心及让主开发商以及建设参与者认为,扩大市场的经营,迈向国际低碳小区、永续发展的境地不远。而这项计划之所以成功,主要的关键是整个计划团队在过程中的奉献、创新、坚定的信念、大量时间的投入等,都足以展现令人刮目相看的各项成果,一个超乎期待的新型态低碳小区。因此,虽然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研究显示,英国政府提出的愿景在2050年减少80%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理论上是应该无法完成的;除非英国能减少50%的能源需求,并到2030年仍然还另外需要16座核能发电厂站和2.7万个风电机组。但另一方面,英国在低碳小区的发展推动上,仍有许多卓越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四、日本

(一)日本港北新城——镶嵌式养老

日本港北新城把老年人住宅产品与其他租售性质的住宅产品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社区内,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活泼多彩。

港北新城把老少户住宅、老人专用住宅、养老公寓等镶嵌在普通住宅中。老少户住宅指同一楼层中相邻或相近的两套住宅,或者同一单元内上下层相邻的两套住宅,其中一套为老人居住,另一套为子女家庭住。老人专用住宅套型是指将普通住宅楼栋中的一部分套型进行适老化设计,例如增加扶手、满足轮椅通行需求、考虑护理人员陪住等。养老公寓通常为社区中专门的楼栋,其居住对象既可以是自理老人也可以是需要护理的老人。在规划设计时,建议将养老公寓靠近小区出入口或社区边沿布置,一方面人员、车辆,如救护车出入方便,另一方面便于对养老公寓进行单独管理。

另外,在日本,现在并不主张盖大型养老院,而是强调老人们在自己的家中养老,加强与社区的互动。目前,日本的养老服务已在主推“小规模、多技能的社区养老”。在小规模、多技能的社区养老院中,床位在20至30张左右,包括24小时的入住照顾服务、白天的日托服务和居家上门服务,类似于养老地产的“7-11”。

(二)日本古川町——休闲社区营造

古川町1589年建成,位于日本关西崎埠县,南边为城,北边为寺院,东边为武士住宅区,西边为商人住宅区。古川町中心分为三町,风景秀丽,景点众多。原属于防卫型城市,现为林业和小型物资集散地,人口保持在15000—16000之间。在1970年后开始的“发现日本”热潮掀起了日本古川町历史街区休闲空间营造的热潮,通过全体居民持续不断的努力,街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其成功多样的街区营造活动及成果,是历史街区休闲空间营造成功的典范之一。

古川町休闲空间的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休闲空间分为专设空间和非专设空间。专设空间是在初期规划中预留区域,如风景优美地段,而非专设空间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伴随休闲活动的发展而逐渐自发形成的。通过分析古川町的休闲空间,我们发现其休闲空间大多是自发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古川建筑休闲空间、鲤鱼池休闲空间以及其特有的传统祭奠活动所形成的临时性休闲空间,除了鲤鱼池为专设空间外,其余都是古川人民多年来生产与生活智慧的结晶。古川建筑空间的特色营造,是休闲空间的主要亮点。

1.古川建筑空间的特色营造,是休闲空间的主要亮点

古川町是木材生产地,更是木匠之乡,1896年时古川町就有123位飞驒位匠师,每130人中便有一位匠师,这个数字直到今天未曾改变,因此,许多人会来此拜师学艺。古川的街道仍保存良好的古朴建筑,当地建筑物都以木头接榫筑成,每一位匠师都可以在装饰纹样发挥个人创意特色,不同匠师打造房屋的云式雕饰各不相同,形成了特点鲜明又具有整体性的建筑和文化特色,古川町的云饰种类高达355形169种,即使在日本其他地方,也是非常罕见的,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成为建筑休闲空间的主要焦点与亮点。同时,街区居民形成独特的共识,新建或改建建筑必须与周边环境氛围相协调,建筑物、招牌、街灯等都避免使用高彩度的原色,尽量减少装饰,以保证历史街区内部古色古香的休闲环境氛围。

面对日趋兴盛的观光,古川町开始思考外来开发者与地方意识不协调的问题,以及街区居民在改建和新建房舍时,能否统一于原有的建筑形态,整体建筑休闲环境是否和谐有序。因而古川町制订了规章制度,要求兴建高楼时必须得到地方同意。最终呈现给人们的旅馆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高度上为符合古川町小镇形象,特意减少一层。除此之外,还将横越县道的人工陆桥拆除,保证街道休闲空间视线的通透性。1996年,居民自发讨论的《飞驒古川故乡景观条例》成立。凡此种种,都反映了古川町对老规矩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为其建筑休闲空间的营造打下结实的基础。

2.鲤鱼池休闲空间营造,形成富有凝聚力的休闲空间 在古川町市区中央的濑户川有一条宽约1.5米的河流,曾经淤泥满沟、脏乱不堪,当地居民为改善环境,自发开展了“使社会更光明、使街道更美丽运动”,这也成为街区休闲营造的起点。古川町居民家家户户自发清理河道垃圾,放养了3230只鲤鱼来监测水质,每到严寒的冬季,当地居民一起捞起濑户川的鲤鱼,将努力,溪流变得清澈见底,水质干净程度 可供居民浇花洗手,居民凝聚力也得到增强。通过这样的过程,古川町的休闲空间营造概念逐渐萌芽,从个体的改变,逐渐演化为居民的共同的行动,街区每一份子对其产生荣誉感与使命感,不断为更好的休闲活动环境而努力,也因此在1993年获得日本“故乡营造大奖”的殊荣,奠定今日历史街区休闲空间营造的地位。濑户川作为城市的轴心,通过这一举动,打造了良好的亲水休闲空间,结合传统材质的休憩设施,使其更具人性化,同时,它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意义,可见,鲤鱼池休闲空间宛如默默地向孩子倾诉其悠久历史,指明了后人前进的方向向。

3.传统祭典的活动的组织,形成有特色的临时性休闲空间

古川町的传统祭典有“三寺参拜”、“飞驒古川祭”、“神冈祭”(表1,下页)。三寺参拜由当地居民策划,地方政府负责支持,不仅可以看到从外地返乡的女孩子依循传统习俗祈求良缘,也可欣赏一千座高两米,沿着濑户川边与各街道设置的“雪蜡烛”。而春季时四月的“飞驒古川祭”则是另一个全国知名的大节日,九座大型传统祭台分属町内九区,必须动员全町的力量才能举行祭典。4月19九日深夜所有居民齐聚“起太鼓”仪式,壮丁人潮。此时大量的年轻人返乡参与祭典,出钱出力共同策划祭典的进行(图4)。神冈祭通过主办不同形式的文化祭奠,丰富居民休闲文化生活,形成多样性休闲活动空间。古川祭典凝聚了内部居民的向心力,通过空间氛围的塑造和街区营造所改造的环境,强化了古川休闲空间的吸引力。近年来,由于媒体传播与宣传,使参加祭典的成员不再只是当地民众,加入了许多外地观光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也让民众体会通过自主力量改善地方休闲环境,成为古川居民引以为豪的骄傲。

五、瑞典

(一)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可持续发展社区的典范

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哈马碧地区以环抱美丽的哈马碧海而知名。1990年,哈马碧滨水新城规划之初,第一张设计草图勾画出了一种以水为中心,并向中央内城拓展的独特构造。经过近20年的发展,哈马碧滨水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并成为世界生态城建设的重要参考案例。哈马碧滨水新城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有35000人在这个地区居住、工作和生活。

城市规划: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哈马碧滨水新城由一条三公里长、中有林荫隔开的大马路串连起来,交通和服务设施都集中在两边。围绕着哈马碧滨水新城,建有公园、码头和风格各异的步行小路。中央水域构成一个景观集中的公园,也是这个城市新区的“蓝色眼睛”。

作为斯德哥尔摩多年来最大的市政建设项目,哈马碧滨水新城成为斯德哥尔摩内城的自然延伸。通过消除交通壁垒,改造老的工业和港口区,并将它们集中起来赋予新的用途等,哈马碧滨水新城将一个封闭的传统内城与开放的现代化平台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内城的街道规模、街区大小、房屋高度、密度和功能融合,与新的开放式风格、海景视野、公园和阳光相得益彰。

公共交通:创造友善环境

在公共交通方面,哈马碧滨水新城也付出了巨大的投入。目标是到2010年,居民和工作者80%%的交通,将通过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自行车解决。该区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了绿地、步行道和众多大公园等。

哈马碧滨水新城中有一段有轨电车的中央线路穿过,与其并行的是哈马碧大道和汽车线路,它们衔接良好,并有多条线路通往斯德哥尔摩市内。哈马碧滨水新城的轮渡交通,全年从清晨一直到午夜都有,在夏季半年中,也有轮渡从哈马碧滨水新城开往市内码头。

值得一提的是,哈马碧滨水新城成立了一个“共有汽车团体”,面向该地区所有居民和工作者开放。目前“共有汽车”组织有350位成员,拥有25辆汽车。城市交通干线南环线,按照滨水新城环境要求沉入地下,并且在上面有建设了两个通往哈马碧山坡和那嘎保护区的生态式天桥。

能源环境:哈马碧模式循环链

建设并实施了可循环的整合能源环境方案,是哈马碧滨水新城最大的特色,被称为“哈马碧模式循环链”,垃圾处理、能源利用和给排水是其循环链的关键内容。为了保证这个全新的能源方案能够切实地实施下去,哈马碧采取了一种新的工作方法,从哈马碧滨水新城的环境计划目标是,与90年代初期建设的小区相比,要将整体环境负荷减少一半。

垃圾处理:在哈马碧,垃圾不再是废物,而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其垃圾处理方案一 共分为三个级别:就近楼宅、就近街区和就近地区。不同的级别和地区收集不同性质的垃圾。就近楼宅源头分拣是将最重和最占地方的废物、可燃烧的废物、食物废物和报纸废物等分开,并放入不同的垃圾投掷口,或者放在楼宅入后旁边。不适合投入楼宅垃圾投掷点的废物,例如包装、器物废物、电子废物和纺织物等则送到就近街区回收间。就近地区环保站主要负责接收颜料、油漆和粘合剂残留等,这也是该地区的环境信息中心。

让人叹服的是,整个新城都建有完善的垃圾抽吸系统,很多垃圾投掷点通过地下通道,连接至一个中央收集站。垃圾通过真空输送到这里,一个高级控制系统再将垃圾输送給大的集装箱。垃圾车可以不开进小区就取走集装箱,并可免去垃圾工人繁重的举升工作。

能源利用:当哈马碧滨水新城修建完成之后,当地居民自己将解决其所需能源之燃料的50%%。经过净化的排水和家庭垃圾,将转化成热力、空调降温和动力,而通过集中供热、集中降温节省能源。此外,该居住区也将试用一些新技术,将太阳的光照能源在太阳能电池中转化成能源。太阳能电池装在许多建筑物外墙和房顶中,利用在一些街区。两个房子铺装了太阳能电池,其能够解决该房屋公共空间的用电。

给排水:哈马碧新城以水城著称,因此其对水的利用的技术最为人称道。在斯德哥尔摩,目前人均每日用水18升,但在哈马碧正在减少至100升。采取的技术举措主要有四项:第一,兴建新实验净水厂,对不同的净水技术和工艺及时进行尖端评估。第二,从排水沉积物中提取生物燃气。主要用于公交汽车和轿车的燃料,但也为哈马碧滨水新城约1000个燃气灶提供燃料。第三,对所有的积累降水、雨水和融化水进行降水处理。第四,哈马碧的许多建筑都设计有绿色房顶。种满景天植物的绿色房顶随处可见,不仅美化了城市,成为独特景观,也能蓄积雨水,延缓其下流并使其蒸发,改善了环境。

六、新加坡

(一)新加坡社区管理突出“严厉”

在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很少有人对小区内部的环境表示不满,这主要得益于小区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

新加坡社区管理在政府中设有国家住宅发展局负责对社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1)对住宅小区、邻里中心和社区中心及其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2)对社区管理员和居民顾问委员会、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及居民委员会等社区组织领导人进行培训;(3)为居民委员会提供场所和设施,沟通政府与社区的联系渠道;(4)发起某些社区活动,倡导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5)对社区建设予以财政上的支持。

新加坡的社区主要社会组织有以下三类:(1)咨询委员会。每一个选区设立一个公民咨询委员会,它在选区层次上组织、领导和协调社区事务,负责把居民的需要和问题反映给政府,并把政府的有关活动安排和政策信息传达给居民;(2)居民联络所管理委员会。每个选区至少设立个居民联络所管理委员会,它代表人协行使建设和管理社区民众俱乐部的职权,它组织举办诸如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社交等各种有益的活动,以增进民族和谐与社会团结。同时,它也在政府和民众之间起桥梁沟通的作用。(3)居民委员会。在所有的公共租屋区都设有居委会,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促进邻里和睦、民族和谐和社会团结这些活动包括:租屋舞会、邻里守望、民防演练、家政课程教育旅游、民众对话会唱歌、社区联欢会等。这些活动使居住在同组崖区的居民被此增进认识与了解,更好地理解和响应政府的政策措施。

从制度体系上看,新加坡的社区组织具有中立的地位,没有政治倾向,完全是民间的区域自治组织。但是社区组织和社区领导都与政府和执政党关系密切。社区领导的政府委任制以及国会议员对社区事务的深度参与,都使政府和执政党对社区组织极具影响力。社区内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则完全是公开、平等和开放的。社区组织本身不是法人。社区管理不为任何机构负担任何形式的经济职能,更不为其它机构代收任何形式的费(税)。社区活动经费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政府补贴,二是是义务参加。社区内名目繁多的各种组织,聚集了不同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的人、形成组织、参与和资助各种社区活动项目的群众基础。

七、德国

(一)德国弗莱堡瓦邦社区案例:“旧军营”变身和谐社区

瓦邦(Vauban)社区坐落在德国弗莱堡市郊区,是个高档试验住宅区。居民仅5000人的瓦邦社区是欧洲为数不多的自行车数量超过汽车的小区和唯一一个家庭用电量和发电量实现平衡的小区。独具匠心的节能设计和超前的环保理念,使这里成为欧洲低碳经济的人居典范。在瓦邦,70%的居民没有私家车,出行主要靠自行车和有轨电车。它不仅是欧洲人向往的生活模式,也是其他国家那些住在与繁华闹市相对隔离、每天不得不靠车轮代步的人效仿的范例。教育和旅游业是弗莱堡市的支柱产业,这里没有重污染的工业。而在瓦邦社区,社会层次更为单一,小区的居民主要是弗莱堡大学的教师和员工,属于收入稳定的知识中产阶层,因而在环保生活理念上比较一致,许多环保措施,并没有法律强制执行,主要靠小区居民的自觉维持。

瓦邦生态社区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这里曾是德国纳粹的军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被法国军队接管,直到1992年才还给弗莱堡市。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打算在弗莱堡外30公里处建一座核电站,但遭到强烈反对,弗莱堡市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核抗议示威,环保生态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

供电系统

瓦邦社区内一排排的房屋非常有格调,大多四五层高,房屋设计得很环保,可以减少热损失,节约能源消耗。房屋还点缀以外国进口的木头,家家户户有精致的阳台。在这里,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包括办公楼、超市、停车场屋顶上都安装了大片的太阳能板,居民住宅屋顶上,也大多装有太阳能板,他们形象地称之为“向日葵屋”或“太阳船屋”。

然而,居民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并不是给自己家用的,而是“返还”到城市供电系统,并获取收益。每年靠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每户居民“卖电”就能挣到6000欧元。安装一套电池板及输电设备,代价不菲,约需54万欧元。但市政府承诺,1年6000欧元用于购买居民的发电,20年不变。瓦邦小区的用电和暖气靠的是附近一座小型热电站,热电站烧的不是煤,而是碎木屑,以减少碳排放。

“无车生活”

走进瓦邦社区,在小区道路上,30公里的限速标志随处可见,而人为设置的柱桩和断头路明白无误地告诉你,这里不欢迎汽车。事实上,在瓦邦,70%的居民没有私家车,出行主要靠自行车和有轨电车。在小区边上有一座7层太阳能停车场,这里是小区最主要的停车 场,但停车费居然高达17500欧元一年。因此,一半以上的小区居民都加入了拼车俱乐部,每年会费600欧元。碰到搬运大件物品或出远门时,他们就打的或去租车。

瓦邦社区居民通常下了电车走路就能到家;而家门口的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出门走几步就能办事。在欧洲、美国及其他许多地区正掀起一股潮流,即尽量使郊区生活远离汽车。

节能省电

在欧洲,一般居民家里用电量大约为每平方米一年220度电,而弗莱堡市居民建筑的平均用电量每年仅为每平方米50度电。从1992年开始,弗莱堡市就规定,所有的新建住宅节能标准要比德国政府规定的标准低30%。而在瓦邦,有100多套超级节能住宅,每年用电量居然只有每平方米15度。

瓦邦社区的居民介绍说,首先住宅的墙壁内有30厘米的泡沫夹层,起着隔音、隔热和保暖的功能,窗户是密封严实的三层玻璃窗,最重要的是通风设计,墙板内有一条烟道直通屋顶,室内外空气通过烟道流通,保持室内冬暖夏凉。虽然这种节能房屋的造价要比普通住宅贵10%,但节能效益也超过90%。

能在政府帮助下住体面的房子,他们对自己是社区成员的认识非常强。虽然沃邦社区的许多特点不可复制,但重视社区人文建设,打造和谐是其给很多城市的启示。

第四篇:锦江安全社区创建规划建议书(#)

锦江区安全社区创建规划建议书

嘉信铸安·二零一零年三月

目录

一、锦江区安全社区基本情况...........................................................................3 1.1创建背景......................................................................................................3 1.2社区安全现状............................................................................................3 1.3安全社区推进情况...................................................................................4

二、锦江区安全社区整体定位...........................................................................4 2.1大区安全社区定位...................................................................................4 2.2街道安全社区定位...................................................................................5

三、锦江区安全社区创建规划...........................................................................5 3.1预定目标......................................................................................................5 3.2问题与挑战.................................................................................................5 3.3我们的建议.................................................................................................7 3.4安全社区创建建议...................................................................................7

四、预期成果及展望............................................................................................10

五、保障条件及措施............................................................................................10

一、锦江区安全社区基本情况

1.1创建背景

锦江区是成都市中心城区即五城区之一, 区域幅员面积62.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余万人,下辖16个街道办事处,43个社区。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及居民的安全素质,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全市最佳人居环境,2009年,锦江区在成都市率先开展了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工作,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和准备,2011年1月,区委、区政府邀请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举行了隆重的“安全社区”启动仪式,标志着锦江区安全社区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和下一阶段工作的全面展开。

1.2社区安全现状

锦江区作为成都市的老城区,受历史沉积较重、经济发展较慢、城市硬件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区生产经营型企业的安全监管仍是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存在许多集住宿、储存、生产、经营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家庭式作坊和小型生产企业,部分经营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伤亡、伤害、火灾事故随时可能会发生。

二是居民家庭成员安全防范意识普遍不强,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家庭火灾、燃气安全、老人跌倒损伤、儿童烫伤或溺水事故等时有发生。

三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机动车辆数量骤增,部分人群交通意识淡薄,交通事故随时随地可能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部分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网吧、商场、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未按要求配备应急器材,有些商场在营业期间关闭安全出口、安全通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五是城乡统筹和城市建设过程中,施工工地的管理仍不规范,施工人员未经任何的安全培训就上岗工作,存在较为突出的安全隐患。六是校舍安全、校园挤压、踩踏、校园暴力等问题时有发生。

以上问题,单纯依靠安监系统的监管已远远不能适应,必须以建设安全社区作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探索安全生产工作的新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管理网络,推进安全综合治理,跳出安监抓安全,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进一步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资料来源于四川人民政府网)

1.3安全社区推进情况

自2009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锦江区安全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部分社区设立了安全管理办公室,配备了专兼职管理人员,确保了社区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部分社区建立了一系列社区安全管理的机制和办法,制订了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明确了社区内各类组织的安全管理职责,社区安全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社区开展安全巡查、治理安全隐患、加强宣传教育等已成为一种常态,社区居民接受、配合和参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必须意识到,锦江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还处于起步期,面对锦江区的实际情况,如何创建安全社区,如何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是锦江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思考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锦江区安全社区整体定位

2.1大区安全社区定位

锦江区作为成都市乃至四川省创建“全国安全社区”的试点大区,应定位于“开好头,成功创建区一级的安全社区;带好路,为成都市全面开展创建活动探索经验和做法”。通过安全大区的创建,在成都市多极版图中构建“社区安全文化专区”,成为成都城市功能多极格局当中的重要一极,并进一步带动和提升“五个锦江”的品牌效应和产业升级。2.2街道安全社区定位

锦江区下辖的16个街道,应以试点大区安全社区为契机,在“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降低事故与伤害”的安全社区理念引导下,在《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的指导下,以安全社区创建12项一级指标,50项二级指标细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安全社区机制,开展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策划并开展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安全促进项目,从而完成“以点覆面,推动大区安全社区,带动周边地区安全事业发展”的目标。

三、锦江区安全社区创建规划

3.1预定目标

到2011年底,锦江区成功通过全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专家评定,成为成都市第一个安全社区。

3.2问题与挑战

按照目前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的规定,以城区/县为单位申请安全社区的,其所属街道/乡镇应有80%以上通过安全社区评定且为合格。也就是说,要想达成既定目标,锦江区必须在年内让辖区至少13个街道成功创建,并被协会命名为“全国安全社区”。由此就会产生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打破常规

自2007年8月,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被协会命名,成为我国第一个“全国安全社区”以来,中国少数几个城区级别的安全社区如北京老西城区,上海黄浦区的创建均是循序渐进,从试点街道出发,历经几年的建设和推广才最终具有现在的规模。全国还未出现过在安全社区的一个建设周期内,就成功携80%以上的街道通过评定并被命名的城区。工程浩大

按照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两年以上的街道才有资格申请安全社区的评定”。一个街道要将两年多的工作充分展现出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在迎接评定的时候,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现在让16个街道同时着手准备,在大区的层面上,必然面临巨大的工作量,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侧重和疏忽。

时间紧迫

锦江区幅员广阔,社区众多,街道与街道之间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发展层次不一,在两年的安全社区创建中,难免有的街道工作相对突出,有的街道工作相对滞后,而现在要把至少13个街道的创建工作在8个月内提升到全国安全社区的水平,会给辖区街道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

评定失衡

参考协会的安全社区公告及其名录,历年来的安全社区评定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均匀,基本控制在一个省市一年产生4-6个街道级别的安全社区。并且根据近两年我们参与安全社区现场评定的经验,协会为了维持地区安全社区的健康发展,同时出于维护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往往有意识的控制同一地区的评定数量。因此,锦江区一次性申请13个街道,必然会遇到额外的阻力。另外,在《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中的50项二级指标中,有任何一项二级标得零分,既不可通过全国安全社区的评定。

评定失控

按照协会《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规定,“现场评定组通常由3-5人组成,组长须由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安全专家或具有丰富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那么锦江安全社区的评定组将至少产生26名专家。根据今年北京朝阳区街道的验收态势,这些专家将2人一组,随机深入各个社区进行检查访问。由于评定组的庞大,产生的这种拉网式的验收方式,必定让各个街道备无可备,不利于锦江区安全社区的顺利通过。3.3我们的建议

考虑到区委、区政府对创建安全社区的迫切要求,我们还是希望在今年全面展开16个街道的创建指导工作。同时正视全面创建的种种问题,我们建议重点针对4-6个经济基础较好,安全社区工作已经产生一定成效的街道作全面的创建指导,特别是后期评定支持工作,让这4-6个街道充分体现出锦江地区的安全文化特色,力保试点能够一炮打响,圆满通过协会的评定。然后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有了试点的成功经验和成功路径,在2012年,锦江区必将成为成都市首个“全国安全社区”。

3.4安全社区创建建议

 第一阶段

工作内容:开展社区事故与伤害辨识及评价;梳理街道安全工作。具体步骤:

(1)开展社区事故与伤害辨识及评价,从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机构统计和分析社区近2年的事故与伤害原因,如街道综治办、防火办、地区派出所等统计的近几年发生的治安警情、交通事故、火灾等各类事故或伤害数据等,分析事故与伤害的主要原因,找出安全社区的重点干预对象和重点干预方向,并出具《社区安全现状分析报告》。

(2)梳理近两至三年来,贵单位开展的各类安全工作资料,包括每年开展的各类安全工作内容、工作总结,特别是已经开展有成效的安全工作。

(3)根据社区安全现状和已开展的安全工作,结合社区资源,出具《安全社区创建实施建议方案》 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内容除安全资料和有关数据需由政府提供外,其余工作均由嘉信铸安负责完成。

 第二阶段

工作内容:建立组织机构体系;制定伤害预防计划及目标。具体步骤:

(1)召开项目工作组会议,探讨社区伤害干预项目计划和目标。

(2)根据社区特点及自身安全工作基础,明确“安全社区”创建的安全促进项目以及重点干预项目名单。

(3)了解并掌握地区可利用资源,完善 “安全社区”组织机构建设。

(按照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安全促进项目的重点需针对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12项内容。社区可根据本身特点酌情从中选择若干项来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需要街道与我们双方进行协商,最终确定安全促进项目,并由嘉信铸安负责撰写文字材料。

 第三阶段

工作内容:策划、实施安全社区宣传推广活动。具体步骤:

(1)根据街道情况和社区诊断结果,策划不同人群和场所的危险源识别系列活动方案。

(2)运用社区资源,策划开展安全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包括设计制作安全知识海报、折页以及安全宣传栏推广等。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如活动策划、宣传品设计等均由嘉信铸安负责完成,并协助街道落实实施。

 第四阶段

工作内容:完善“安全社区”创建运行管理机制;整合策划安全促进项目,撰写“安全社区”申请工作报告。具体步骤:

(1)根据对街道提供资料的梳理,整合策划 “安全社区”创建的安全促进项目、重点干预项目内容。(2)完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机制,如危险源管理、伤害监测、考核评估工作制度等。

(3)制定“安全社区”创建持续改进计划。

(4)撰写、修订国家安全社区申请工作报告。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由嘉信铸安独立完成。

 第五阶段

工作内容:整建安全社区工作档案。具体步骤:

(1)按照安全社区建设要求,建立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档案管理机制。

(2)工作档案设计,包括封面、目录、标签、编码条等。

(3)按照 “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档案管理要求,将街道提供的各类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编号入档封存。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由嘉信铸安独立完成。

 第六阶段

工作内容:完善安全社区创建过程中的监测与监督 具体步骤:

指导医疗机构、职能部门、教育机构等开展事故与伤害数据的监测,并记录和统计分析,形成《事故与伤害分析报告》。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由嘉信铸安指导有关部门完成。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嘉信铸安为社区开发一个事故与伤害数据的监测平台。

 第七阶段

工作内容:申报材料的整理制作。具体步骤:

(1)按照国家安全社区申请程序要求,编写各类申报材料。

(2)将申请工作报告及其他申报材料编订成书,设计制作10套。分工说明:

此阶段工作由嘉信铸安独立完成。

备注:为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嘉信铸安为社区开发一个合适社区实际情况的安全社区管理平台。

四、预期成果及展望

2011年,锦江区4-6个街道成为全国安全社区。

2012年,锦江区成为成为成都市首个全国安全社区,4-6个街道成为国际安全社区。

2014年,锦江区成为成都市首个国际安全社区。

五、保障条件及措施

嘉信铸安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街道开展创建工作,定期提供阶段性工作报告,在提供全方位创建指导,协助街道实施具体项目的基础上,嘉信铸安还将为街道提供国家安全社区申请程序的专业咨询和指导,包括申请流程安排需要注意的问题、现场考评的准备方案建议等,以确保街道更加顺利地通过全国安全社区和国际安全社认证,并为安全社区的持续改进提供全套的跟踪服务。

第五篇:《社区治理》

12春《社区治理》作业一_0010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社区公共事务方面的活动或管理机制。

A.社区治理 B.社区建设 C.社区组织 D.社区工作

满分:2 分

2.()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

A.美国学者法林

B.社会学家亨特和沙特斯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

D.美国社会学家贾尔宾

满分:2 分

3.()创建了系统功能主义理论。

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 D.美国学者帕森斯

满分:2 分

4.()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A.社区治理 B.社区建设 C.社区组织 D.社区工作

满分:2 分

5.社区的第二个基本要素是()。

A.人口 B.地域

C.社会互动 D.乡村

满分:2 分

6.()总结了有关社区定义的文献后,提出了构成社区的人口、地域、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四个基本要素的观点。

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美国学者希拉里和威尔士 D.美国学者法林

满分:2 分

7.学者()在《新的治理:没有政府的管理》一文中,对学界的不同说法进行了梳理,提出有关“治理”的六种不同用法。

A.詹姆斯•N•罗西瑙 B.格里•斯托克

C.罗伯特•罗茨 D.卡洛林•安德鲁

满分:2 分

8.全球治理委员会将()定义为:个人与公私机构管理其自身事务的各种不同方式之总和;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A.治理 B.统治 C.管理 D.组织

满分:2 分

9.()是指社区内有目标、有计划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A.社区治理 B.社区建设 C.社区组织 D.社区工作

满分:2 分

10.全球化首先是指()。A.政治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

C.军事全球化 D.社会和文化全球化

满分:2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1.社区服务具有的特点是()。A.福利性 B.群众性 C.服务性 D.互助性

满分:3 分

2.法国学者玛丽一克劳德·斯莫茨提出,“善治”或“有效治理”的构成要素有()A.公民安全得到保障,法律得到尊重,特别是这一切都通过司法独立、亦即法治来实现 B.公共机构正确而公正地管理公共开支,亦即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C.政治领导人对其行为向人民负责,亦即实行职责和责任制 D.信息灵通,便于全体公民了解情况,亦即具有政治透明性

满分:3 分

3.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条件是()。A.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B.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

C.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D.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满分:3 分

4.系统功能主义学派主要代表者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社会系统从低到高的层次包括()。A.有机体系统 B.人格系统 C.社会系统 D.文化系统

满分:3 分

5.中国当前城市社区面临的独特挑战和转变是()。A.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一部分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B.是建立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化

C.是改革和加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依法行政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是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满分:3 分

6.2000年11月,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第四部分专门论述了“加强城市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

A.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B.指导居民委员会建设

C.加强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 D.逐步建立社区工作者队伍

满分:3 分

7.()提出了社区的构成的四个基本要素。

A.美国学者桑德斯 B.美国学者华伦 C.美国学者希拉里 D.美国学者威尔士

满分:3 分

8.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包括()。

A.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 B.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

C.“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 D.世界性环境的危机

满分:3 分

9.“治理” 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

A.行为主体不同 B.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 C.管理的范围不同 D.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

满分:3 分

10.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概念所包含的规定性特征包括:()。

A.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条例,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B.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和支配,而是协调

C.治理即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D.治理不意味着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满分:3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我国农村社区管理在1958年前实行的是乡(行政村)管理体制。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最早提出社区发展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法林顿。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社区是一个新生的事物。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社区作为人们的共同生活体,它在人类生活中自古就有。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居民组织。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社区研究和社区建设在我国是一个新生事物。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社区功能其实就是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所发挥的功能。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农村基础的经济组织。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标签理论认为,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定义过程和定义标准才是构成社会问题和偏差行为的关键所在。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社区治理可以理解为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层面的运用,或者说是对社区范围内的公共事务进行治理。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四、简答题(共 1 道试题,共 10 分。)

1.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论述当代社会城市社区功能的特点。

下载社区治理——锦江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治理——锦江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 作业一一、不定项选择题 1.德国社会学家(A )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A腾尼斯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

    社区治理

    社 区 治 理 作 业 一 填空题: 1、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居民委员会是 2、199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

    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一、单项选择 1.德国社会学家( )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会的分别。 A.腾尼斯 B.迪尔凯姆 C.韦伯 D.帕森斯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

    社区治理

    一、单选题 1、法国社会学家在1893年著作完成《社会劳动分工论》,他是谁 A. 迪尔凯姆 2、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创建了一种理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的......

    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平时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C 5、ABD 三、名词解释 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

    社区治理

    一.选择题 1.德国社会学家( A.腾尼斯)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化的分别。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

    锦江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2012年工作计划5篇

    锦江社区2012年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健全社区消防宣传教育机制,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提高社区防范和抗御火灾能力,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确保......

    社区警务:公安部门治理变革的典型案例

    社区警务:公安部门治理变革的典型案例( 摘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各国兴起的社区警务策略,是一种维护社会治安的新思维、新观念,体现了西方各国行政改革和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