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集体上访的原因及对策
所谓集体上访,是指五人以上为了同一问题集中到党政机关上访的活动。这种上访活动参与人员多,反映的问题突出,影响大,是信访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农村集体上访主要有以下特点: 反映对象主要是乡村两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和村委会干部;反映内容主要是乡村干部作风不民主, 土地权属、农村财务、承包耕地、征地拆迁、干部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反映形式多为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到有关党政机关, 要求领导亲自处理解决问题。
近年来, 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换, 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 导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群体上访问题较为严重, 越级上访现象时有发生, 严重影响了农村正常的生产生活, 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影响了社会稳定。以江宁区淳化街道为例,因拆迁安置房、商品房、道路脏乱差、住房补助等问题,围堵街道办公大楼或领导办公室现象就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着党政机关和领导正常的工作秩序,影响着街道的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重视和认真处理集体上访。本文就集体上访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做一浅要的分析和探讨。
一、当前集体上访呈现的现状
(一)集体上访人数变多、规模变大
当前集体上访出现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现象。从淳化街道集体上访情况来看,这主要是因为:
一、有些上访群众认为人多势众,人越多越能受到领导和接待单位的重视,因此,仅就某一问题上访,也极力联合多人到场,有时就形成多达几十至几百人的大型集访。
二、集体上访之所以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乃至数百人,是因为他们为了实现其所谓的“共同利益”,并往往规定谁不参与,今后不准谁受益享受,有困难不帮忙等等,所以基本上是整个村的农户都参与集体上访,且滞留时间长,他们一般不愿与信访工作人员直接对话,而是直接要求见某某领导,要领导当面答复其提出的要求。
三、由于集体上访很多时候反映的问题的确能使大部分群众得利,所以很容易引起一些人的同情、支持和参与,在人多势众或某些人凑热闹的错误思想支配下,容易形成少数人组织、多数人只是追随的群众性上访。
(二)秘密串通上访,集体上访趋于组织性
从一些集体上访的事件发生情况来看,近年来,群众集体上访与以往不同,越来越具有组织性。每次集体上访之前,上访群众都作了比较周密的准备,采取什么方式、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达到什么要求等,有的甚至经过开会商讨,统一口径,然后开始行动,并提出多种理由要求兑现;而且,凡集体上访,大都有上访的组织者,有明确的上访目的和分工,如有的牵头组织,有的搜集问题和证据,有的整理材料,有的联络新闻媒体,有的筹集上访专用资金、有人提供车辆,有人安排伙食,有人策划活动内容等。尤其是对上访时间的选择,都偏向于国家或当地有重要或者大型的会议、活动或重大节日等政治敏感时期,以此引起上级部门、上级领导的重视,达到集体上访的目的。这些较以前的自发的、松散的上访相比,更加的具有组织性、计划性,尤其是几十人以上的大型集体上访的组织性更为明显。
(三)集体上访的期望值过高
在当今社会利益调整多元时期,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往往与经济利益相关,如老拆迁户要按现行标准增加补偿,农村土地征收和拆迁安置要按外地或城市的高标准实行补偿,由机关调入企业的退休人员要求出台政策享受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同等待遇,指名要求某某主要领导人接待、要上级领导立刻满足其高要求等等。表面反映的是经济问题或者是其他问题,但一开口就提出“要撤职”、“法办”,同时有的还要求几日内必须要把问题解决,否则以将到“上一级” 部门上访作为要挟,以到达集体上访的目的。
(四)多次多头反复上访
集体上访中,土地权属、农村财务、涉及司法公正、承包耕地、征地拆迁、干部作风等而引发的问题居多,这些问题都涉及集体利益或多人利益,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则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一些集体上访的问题往往在没有及时得到满意答复,或者虽然已处理但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之前,便出现多次反复到多个机关、部门的集体上访,且参加人数一次比一次多,时间间隔一次比一次短。他们通常采取示威、静坐、堵塞交通、围堵政府机关、纠缠主要领导等方式迫使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接待和处理的工作人员在方法上稍有不慎,就可能使矛盾激化。
(五)集体上访行为偏激,消极影响大
从淳化街道集体上访群众的情况来看,上访人的访前心理多为渴望达到目的;寻求心理平衡以及宣泄情感等。但无论是反映问题是合理合情合法,还是非正当不合法的,上访人员中很大一部分的行为往往很偏激,对这些过激的原因进行归纳,不难发现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
一、接待和处理问题的工作人员态度不积极,没有及时处理相关问题,激化了来访者的对立情绪。
二、上访人员中的很大部分认为,采取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激的行为在客观上可以引起领导的重视,使问题可以很快地得到解决。
三、认为“法不责众”,即认为即使我们的行为有偏激之处,但那么多人都这么做,政府不可能处罚我们所有的人。
四、上访者反映的问题的确是真实存在,心理存在强烈的不满,从而产生过激的行为。这些过激行为的社会影响很大,不仅影响了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的正常办公,分散了抓主要工作的精力,而且影响到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影响的扩散也快,由于现在网络通信的便捷和发达,群体性上访问题一但解决不彻底,导致第二次甚至多次反复集体上访时,媒体以及一些看热闹的群众便会通过网络以及其他媒介形式对集体上访事件进行传播,扩大了原本的消极影响。
(六)劝返处置和矛盾化解难度增大
集体上访有的往往带有过高的期望值以及偏激的行为,不听劝解,长时间滞留不归;也有的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达一己之私,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集体上访,给党委、政府以压力,劝返处置较难。同时,上访所反映的问题很大一部分也代表了当前社会的最“热点”问题,比较错综复杂,多属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同步的产物,因而也不是一般的政策法规能够解决的;除此之外,也有积压多年的老问题,不仅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而且矛盾更加的复杂、尖锐,化解难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倍的增大。
二、集体上访事件的原因
(一)社会转型期,个人利益被调整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出现矛盾引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旧体制的弊端依然存在,新的体制还没有完全健全,有些改革配套措施明显滞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分配格局被打破,利益重新进行了调整分配,但长久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不但依然根深蒂固,而且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许多群众,从集体上访所反映的问题内容来看,有些群众的观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仍然十分严重,如:开发建设中需要用地、腾地、补偿,但国家在这方面政策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时限性,由于群众的理解、认识程度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矛盾,这样,一旦有人煽风点火,借题发挥,他们就不能正视现实,心存各种幻想,甚至对集体上访抱有某种侥幸心理。
(二)体制不完善, 基层政权无力决断
目前,基层政权、财政状况是:一是政权弱化。随着基层“ 所、站” 的垂直管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理, 基层政权的职权弱化, 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受到肢解,乡镇职能趋向部门化, 乡镇权力的运作难以发挥整体效能, 加上大多数的行政职能都掌管在县级, 使乡镇对事情的处理有心无力。比如, 单位之间的土地权属调处, 乡镇政府就没有判决的权力, 只能是采取调解, 如无法调解, 就能拖则拖, 县里也没有足够的人力进行调查处理,最后群众因矛盾激化而上访。二是财政薄弱。随着农村税减免, 责政包干, 乡镇财政拮据, 财力薄弱, “冬修水利, 计划生育, 社会事业” 成为乡镇工作中心, 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无能为力, 处理上访问题非常尴尬。
(三)工作机制不健全
集体上访工作机制的不健全体现在:一是集体上访工作责任制未完全落实。街道和部门对集体上访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深,重视不够,集体上访工作责任心不强,处理问题责任不明,使得相当部分的信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致使矛盾积压,群众的集体上访增多。二是集体上访问题处置机制不健全。集体上访信息的获取、掌握、报送和信访问题的处置脱节,工作较为被动。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方面,普遍存在“重排查、轻调处”、“重汇报、少措施”的现象。排查出问题后相应的处置预案不充分,出现群众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仍有盲目应付的;有少数单位对排查出问题置之不理,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办法不多,力度不大,这是造成群众集访、越级上访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集体上访工作的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机制尚不够健全。对因工作不力、处置不及时、不妥当而造成矛盾激化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越级上访、重复上访的责任单位、责任人没有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四)群众内在的心理需求
从淳化街道的集体上访情况来看,大部分群众采取这一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主要是因为集体上访形式比较好,对党委、政府施压可以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而通过这一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利。另外,一部分群众认为采取集体上访安全,个人不担风险,群体内有核心人物组织,自己可以随大流,既能达到目的,也可享受到福利,就是有责任问题,法也不责众,可以避让。
(五)宣传教育不到位, 农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当前, 农村群众上访集中反映问题最多的有:土地权属问题、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司法公正问题、承包耕地问题、征地拆迁安置问题、干部作风问题等。其中很多问题的存在是由于许多农村干部、群众对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涉及土地、水利、山林等专门性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对《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信访条例》等条规也了解甚少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造成的。许多群众不知法、不懂法,因而在发生纠纷争执或是认为自己的问题得不到正确处理后,缺乏全局的观念和法律的意识,不按正当程序来办,而是直接采取集体上访的形式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以达到其目的。部分群众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膨胀, 有理也闹、无理也闹, 大事小事都要找政府说道理、讨说法。同时,大部分上访群众往往认为人多势众找领导,领导怕影响稳定,必然能解决,因此,在“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思想支配下,容易形成少数人组织、多数人追随的集体上访。
(六)管理不到位, 少数基层干部作风存在问题
一方面,某些基层干部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以及官僚主义,使矛盾大量积压扩大、激化。有的工作不负责,能解决的问题不及时解决,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的问题不关心,出了问题便一推了之;有的缺少群众工作经验,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或没有能力对群众解疑释惑;有的放弃思想政治工作,不愿触及矛盾,对群众的问题“踢皮球” 压案不查, 群众一气之下只好越级上访;还有的工作不扎实,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个别基层干部作风不正, 为政不廉,群众观念不强, 处事不公, 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严重侵犯群众利益,引起了群众的极大不满;有的民主理财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混乱,账务不公开,公开不透明,有利用职务之便侵吞集体资产之嫌,导致群众对他们不满,产生不信任情绪。这些行为都是成为引发集体上访事件的直接原因。
(七)受别有用心的人煽动、挑拨
集体上访行为中, 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造谣生事, 利用一些人的逆反心理,歪曲事实,捕风捉影,煽动蒙蔽一些群众,由于这些群众的文化素质偏低、法律知识欠缺,便集体闹事,制造混乱,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有些人认为上面“ 有人” 好办事, 某某问题只要越级上访,给党委、政府压力,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因而不断鼓动群众上访,达到个人的某些目的。
三、预防、减少和处理集体上访问题的对策
集体上访的问题是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的综合体现,它的存在和整个社会体系的变革息息相关。因此,解决集体上访问题的也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此,我从预防、减少等视角来简述一下处理集体上访问题的对策。
(一)宣传教育, 强化处理, “ 软”、“ 硬” 结合做工作
1、大力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要运用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对《宪法》、《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工作,规范信访人员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信访权益,依法规范自己的信访行为、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维护信访的秩序。广大干部要深入到农村群众中去, 采取召开群众大会、上门走访座谈等方式对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传, 使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并依法上访。
2、依法强化信访工作的处理
对涉法问题, 要完善信访法律咨询和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制度,依法分流信访问题,说服和引导上访群众通过行政复议或进人司法渠道处理问题。广大机关干部人员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信访条例规范操作, 对违反法规造成严重后果的上访人员, 要依法追究责任。对极少数借上访无理取闹、扰乱治安秩序的不法分子, 要毫不手软地通过司法介入,坚决予以惩处。
(二)建立健全制度, 落实责任, 构建高效防范机制
抓好信访工作,建立重大信访协调解决制度非常关键,上下各方共同参与。一方面, 县级以上部门要深人基层了解情况, 分清是非, 切实做好决策。对有理者引导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对无理者严厉反驳。某些上级接访者, 对无理上访不但很少严辞驳斥, 而且偏听偏信, 从而给无理上访者造成“ 有理” 的错觉, 使上访者下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只有上访才能给基层的干部施加压力” , 这级不行就更上一级,上一级不行, 就再上上级, 上访因此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乡镇干部更要直接与农民群众对话, 对反映问题要及时处理, 公正到位, 不能及时处理的, 也要专人跟踪, 限时办理, 使群众心里清楚明白。再者, 推行信访工作“ 村为主” 机制。村干部长期与群众在一起, 对农民反映问题, 村干部要“ 先入为主” 做好调解工作。同时要层层落实责任, 积极推行信访工作责任首问制和领导接访制度, 一手把亲自抓, 对因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得力、工作不到位造成群众越级上访、异常上访和群体性上访的责任领导和直接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
(三)改进干部作风,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改进干部作风,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主要要做好以下几点:
1、狠抓学习, 不断提高干部思想认识与政治素质, 增强宗旨观念,争当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胡锦涛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倾听人民群众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的心声和了解人民群众的忧患是广大机关干部应尽的职责。集体上访都有一个酝酿和发展的过程,在形成过程中都有一个明显的前奏,表现为一般信访举报,如能及时解决好这些一般信访举报问题,就会有效避免集体上访的形成和发生。广大机关干部人员应认真办理每一件群众的来信来访,热情接待群众来访,深入实地体察民情,掌握民意,问计于民,集中民智,情系于民,为民谋利,关心民生,为民解忧。机关干部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杜绝违法乱纪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发生,真正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帮助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
2、抓干部管理。变“上访”为“ 下访” , 主动出击, 开展现场办公, 从感情上拉近与群众的联系, 坚决革除,门难进,脸难看, 事难办” 的衙门作风, 对上访者, 要热情接待, 了解掌握案情, 不要绕着走、躲着走, 而要一不怕“ 烦”二不怕“难” 三不怕“缠”,做到群众反映问题有人答、遇到麻烦有人管、遇到困难有人帮。要建立健全信访信息报送制度, 乡镇在村居委会要建立信访信息员,及时收集信访信息,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力争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解决在基层。
3、改革基层派人到上级接人接访体制,要变越级访为领访。如果群众提出的问题不是我们解决的,群众要越级上访,则应该从中选几名群众代表领他们去咨询上级有关部门,以取信于民,加快处理信访案件的速度。因为基层总有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群众越级上访时, 往往有些上级机关,不考虑实际情况和基层的困难,压制基层不惜一切代价解决上访者的问题,大大地加大了基层的压力。造成的后果是:谁上访的层次越高,谁造成的影响越大,谁给基层领导的压力就越大,谁的问题解决的难度就越小。即使问题得不到解决,也可能得到其它方面的补偿,这就激发了更多的人越级上访。因此,改革基层派人到上级接人接访体制,上下级政府都要保持坚定一致的态度,对有理者,指导其到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对无理者,特别是对无故挑起事端者,要坚决予以惩处。
(四)走出信访的恶性循环, 减弱信访的救济功能
在法律逐步完善, 政府依法行政逐步走上正轨的今天, 农村群众不是通过司法解决而是通过上访来救济。大部分群众认为通过司法途径浪费时间与金钱, 一场官司下来, 要诉讼费、律师费、烟酒费、人情费等等, 还不知结果如何, 还不如上访, 请领导批字, 既简单方便又有效果, 又能减少司法诉讼成本。为此,对待农村群众的上访,机关干部人员要坚守这样的理念, 靠信访解决问题是治标不治本, 靠信访救济, 只能引发更多的上访, 给政府带来更多的工作压力。只有减少信访救济, 降低群众对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信访的预期,才会使一些信访案件平息, 同时引导群众通过司法来解决问题, 走法律的渠道才是法治之道,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集体上访问题。
(五)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维护社会稳定
1、明确责任,加大信访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力度。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下,全街道坚持每月开展由街道相关部门和各社区(村)参加的矛盾纠纷排查和稳定工作例会,对全街道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深入梳理,仔细分析,及时通报街道近期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突出矛盾等隐患,使各社区(村)能够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防止其生根发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继续加强对信访重点人头的稳控工作。街道在年初对每个重点人头都落实了“五包一”责任制,并落实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街道主要领导及各社区(村)都要按照“五包一”的工作要求,加强稳控措施和工作方案的落实。街道要在重大活动和重要时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走访慰问,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和工作情况,加强宣传和疏导工作。同时各社区(村)对无故闹事的重点人头要制定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的信息管控,并确定一名管控信息员,加强信息收集,及时掌握他们的动态,对重点人头实行“零报告”制度,发现外出和去向不明及时报告,确保不出现任何问题。
3、完善信访接待制度。坚持落实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对群众反映的矛盾和问题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解决,做到“谁接待、谁负责”,并将党政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时间表向社会公布。淳化街道截至目前,街道共接待群众来访110批次,计282人次,办结96件,办结率95%。其中去区级上访16批次,计58人次,去市级上访1批次,计1人次。另外还受理上级批转的信件35件。经过街道合理控制,积极处理,基本做到合法、有序上访,信访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
4、加强领导,强化督查,确保重大节日、活动期间的稳定。今年国庆期间,为了确保我街道国庆期间的社会稳定和不发生重点信访人员进京上访滋事。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研究决定,成立了国庆期间稳定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集中力量,指导和督查国庆期间各社区(村)及相关单位矛盾纠纷化解和不稳定因素的稳控情况。9月30日上午,街道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对国庆期间的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会上由社区(村)及相关单位汇报了当前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及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重点人头的稳控情况及采取的稳控措施。对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和重点人头的稳控由各单位的一把手为包案责任人,切实加强不稳定因素的化解和重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点人头的稳控工作。同时要求各社区(村)及相关单位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排查,畅通信息上报渠道,充分发挥村、社区纠纷信息员、调解员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掌控力度,对排查梳理出来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要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和不稳定因素的管控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群体性矛盾纠纷和赴省市及进京上访事件的发生。
淳化街道自2006年合并以来,各种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信访工作压力较大,但我们始终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群众疾苦的“寒暑表”,改进工作的“调节器”,作为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始终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的角度来对待和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将大量的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促进了社会政治稳定。
“十一五”期间,淳化街道信访办紧紧围绕党工委、办事处提出的工作指导思想,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坚持“保稳定”、“保发展”、“保民生”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为街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结论
从当前各地群体访、重复访、越级访、上京访甚至恶性群体事件不断等现象来看,信访工作尤其是各地的基层信访工作还是处于被动应付、实际工作效率不高的阶段,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困境。因此,及时总结研究实际工作,理清基层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破解困境的对策,促进做好新时期的基层信访工作,为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完成作贡献。
总之, 党的执政能力, 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它需要依靠千百万具有高素质的公务人员和训练有素的政府团队执掌各个重要施政环节来实现。当前, 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就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党要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就更加需要大力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 从而尽快实
第二篇:当前农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当前农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笔者在下派挂职期间对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上访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在这里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当前农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
(一)村干部的腐败问题,是导致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当前一些村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村民代表会和村民议事会形同摆设,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村务公开不到位、内容不实、不详。加之村干部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村干部腐败问题日趋严重。一般表现在村干部利用公款吃吃喝喝,用公款购买手机、安装个人电话,借土地承包、工程建设之机搞暗箱操作捞取好处,贪占一些群众少知内情的占地补偿款、承包费等。这些腐败问题不但使村干部在群众面前丧失了威信,而且直接侵犯了群众的经济利益,成为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
(二)换届选举工作存在弊端,引发集体上访。一是有的选举不公正或搞金钱贿选,群众不服;二是个别领导热衷于指手画脚,干预村民自治选举,破坏民选程序,甚至有的地方暗箱操作;三是新一届村委会不处理上一届村委会的有关事务,使得一些遗留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四是在一些农村的选举中,某些家族出于维护自身小团体的利益,经常凭借其族大、人多的优势,把持选举,甚至出现以家族势力拉票、毁票的手段干扰选举;五是由农村宗族势力领头或操纵,以告倒现任村干部,使本宗族的人当上村级组织的领导人为目的,借助宗族势力,采取诬告陷害、欺骗拉拢、威逼相加等手段煽动群众上访。
(三)基层政府对村干部管理不严,工作方式简单。对于群众反映村干部的问题,基层政府组织不是依法办事,秉公处理,而是采取袒护态度,久拖不决,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直到造成矛盾激化后,才予以解决。更有甚者基层干部作风简单粗暴或思想道德不纯,存有欺民虐民现象,对群众反映村干部的问题不是积极的解决,而是采取压制和抓人的办法,结果造成干群关系极为对立。少数基层政府组织对待群众的上访不是积极解决问题,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围追堵截上,结果堵不胜堵、截不胜截。反而造成越级赴省进京上访的发生。
(四)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引发农民对抗情绪。主要表现在有些基层组织不健全,管理涣散,班子成员不团结;村干部群众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村里的重大事项不开会不商量,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村干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只知完成乡镇下达的任务,而不去保护村民利益;村干部不负责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对老百姓疾苦不闻不问;村干部抱着个人利益不放,办事故意找茬,态度蛮横。这些影响干群关系的原因引发了农民的对抗情绪。其次乡镇党委、政府对干部的考察单纯以能否完成乡镇下达的任务为标准,缺少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严格有效的统一管理。还有就是有些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存有矛盾,互相抵制扯皮,造成群众自治陷于瘫痪。再者由于利益驱动和干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村干部要寻找乡镇干部作靠山,乡镇干部需要在村级培养依靠力量,导致了目前乡、村两级干部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网和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使得一些村干部横行乡里,村委会形同虚设。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不信任,遇到问题后,采取上访的途径寻求解决成为必然。
(五)农民负担居高不下,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一是由于前几年机构膨胀,造成乡镇行政人员超编,庞大的行政机构使乡级财政不堪重负,乡镇政府只有靠扩大统筹,多向农民收取费用来维持局面;二是有的地方干部上任后急功近利,靠向农民摊派的资金修路、建楼、建厂突出其政绩,短期行为严重;三是由于乡镇干部、村干部出政绩心切,农民纯收入的确定有人为的因素,人均纯收入数目定的过高,超出了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四是以教育集资、计划生育等名义乱收费,加重了群众负担。农民负担过重,侵害了其经济利益,但若有抵制,乡镇政府就通过公安司法部门强制执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二、对农村集体上访的主要对策:
农村集体上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何化解矛盾,减少或杜绝上访呢?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要在按照五个好 的要求在整顿后进党支部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选拔基层干部时要充分发扬民主,警惕宗族势力,最大限度地体现党员、群众的意愿。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把村干部推向群众,使权力真正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实施村干部离任经济审计制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干部作风问题,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定期检查通报查处结果。推行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推动村级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
(三)抓教育,防止村官腐败。建立村教育活动室,利用冬春农闲季节,集中对村干部进行轮流培训,结合两委换届进行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结合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开展争当五型干部活动。上好党课,切实加强村干部的宗旨意识。
(四)进一步村务公开,推行村级财务统一核算。规范村务公开内容,建立监督机制。村干部的工资待遇要根据当地经济状况统筹考虑,上级部门到村检查工作要实行零接待,规范各种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干群关系。
(五)全面贯彻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法制意识。加大力度宣传村民自治法,帮助推进村民自治法的实施,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同时还要加强与维护稳定有关的刑法、集会游行示威法、信访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的宣传,全面提高农民法制意识。
第三篇:涉法涉诉上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涉法涉诉上访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近几年处理涉法涉诉上访工作表明,尽管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都想尽1切办法解决涉法涉诉问题,但新出现的矛盾日益突出,涉法涉诉上访长时间高位运行。
1、现状
(1)、总量大,涉法信访多,主体错综复杂
1、信访总量大。2015 在12月14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发布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蓝皮书》)指出,信访总量仍居高不下、信访功能错位越位严重、信访与法定救济渠道冲突等问题仍没有实质性解决。
2、涉法信访多。涉法信访涉及面广,涉及到公、检、法、司的各个方面,而且涉法信访总量居高不下,上升幅度在信访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高达70-80%。其中,对审判机关裁判结果不认同和生效判决长期得不到执行等方面的信访占涉法信访总量的81%。
3、主体多元化。从信访人员的职业构成来看,参与信访的人员从过去以普通群众为主扩大到了各行各业。
(2)次数多,时间长
所接待的重信重访件大部分信访人都有数10次信访经历,而且部分有赴省进京上访史,此类信访1般有较长的时间跨度,长的数年、数10年,短的数天、数10天。如1995年,黄某某组织集资修建大安原始部落,因经济纠纷,合伙人在市中院起诉,经审理判决黄败诉,市中院将其资产查封并拍卖,黄对判决不服。黄数10年上访,要求赔偿其损失。又如黄某某、詹某某因与信用社贷款纠纷诉讼至法院并执行,黄不服法院判决及执行措施,曾数10次进省,几次进京上访。
(3)是处理问题难,息诉罢访难。由于成因复杂、有的上访者上访的历史环境特别是政策法律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客观上给解决问题带来很大障碍,同时由于时间日久,旧问题未解决又演变出新的问题,形成新的上访。
(4)是已解决问题的案件,由于当事人之间的不断翻比,转换新的重信重访案件。如周某某上访儿子1死案,原来司法机关已经进行司法补助,但周某某又提出自己生活困难要求解决。去年镇政府与周某某谈达成了解决其困难及息访的初步意向:公安机关为其办理户口农转非;镇政府为其办理城镇低保补助,解决其年老时的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其自建房屋补助资金2万元,协助办理建房手续;支持其发展种养殖业,解决圈舍建设等资金3万元。周某某书面承诺放弃上访。但得知别的上访户比她的解决更好时,又不断上访要求解决自己的亲人生活低保、就业,提高安置补助等无理要求问题。再如李某某申请执行范某某1案,由于范某某现无执行能力,法院中止执行,法院的执行措施合理合法,但李某的妻子不断上访,1.要求法院执行范某某赔偿款12.15万元;2.要求政府解决其生活上的所有困难,并为李某某办理养老保险;3.要求政府解决李某某住院的所有费用。4.要求政府为其筹措10万元以上的资金作为其缝纫制衣或其它项目的启动资金。政府、法院已帮助解决了很多生产、生活上的实际问题,范某某的妻子也曾两次书面承诺不再上访,但得知别人的解决比自己的高时,均不信守承诺,长期到镇、到区、市死缠烂访,提出各种无理要求,并且越来越过分,甚至“狮子大开口”,扬言若不满足其要求,将继续上省进京上访。
2、引起涉法信访问题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
(1)、司法信仰的缺失和法律权威的弱化
法律的神圣性与权威性是以法律自身所体现的主体情感与社会正义为纽带的,具体可表现在司法机关严格执法、规范办案,实现公平与正义方面。这1纽带的某1链条1旦出现扭曲或断裂,公众对法律的信仰即可能被削弱甚至丧失。在我国,数千年的人治统治使得从根本上就缺少信仰法律的基础,法律制度上的漏洞往往又使人们缺少适用法律的依据,从而使部分人对当今的执法状况产生怀疑。特别是有部分人认为只要上访拿到了市长、市委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甚至是中央首长的批示,自己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种不尊崇法律、不相信司法裁判的结局,使人产生心理和道德的空白,必然导致思想上的迷茫和行为上的无序,遇到问题时不冷静处理,1心想着上访,这成为上访的根本原因。如黄某某诉合伙人1案,本来经过两审终审,如果没有合法程序启动再审程序,案件就已经终结。他不断上访公然对外称“法院算个什?”肆意践踏司法权威。
(2)、缺少公正司法的环境
1、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难落实,社会舆论误导当事人涉法上访。部分当事人认为党、政、人大机关高于司法机关,可以直接干预甚至命令司法机关对某1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而个别“青天”对于个案处理的批示,力度大,效果好,引发了诉讼当事人对这种解决模式的过高期待,片面地认为1访就灵,使得他们1遇相应问题便避开人民法院而直接要求“面见领导”,找党政或人大领导帮助解决。
2、监督体制多元化负面效应大,导致裁判文书既判力低下。③为防止或纠正错误的裁判,法律规定了对人民法院全方位的监督体系。除了法院内部的审级监督和审判各环节的监督制约外,检察院对法院的审判活动可以通过复查、抗诉而启动再审程序;地方党委作为领导机关,人大作为立法机关,对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都具有监督权,并能引起申诉复查程序的启动;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也可以对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舆论监督,虽不具有法律上的直接效应,但给法院增加了社会性压力。由于这些监督机制的多元化,法院的终审裁判的既判力受到极大地挑战,只要是于己不利的裁判,当事人从思想上就不承认它的最终效力,其办法就是上访,找上级法院提审,找检察院抗诉,找地方党委干预,找人大进行个案监督,力图通过上访推翻已生效的终审判决。
近几年处理涉法涉诉上访工作表明,尽管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都想尽1切办法解决涉法涉诉问题,但新出现的矛盾日益突出,涉法涉诉上访长时间高位运行。
(3)、现行信访工作机制不健全、涉法信访终结机制未执行
由于现行信访工作机制不健全,无限申诉缺乏法律约束,无限重复再审难以遏制,涉法上访步入了“申诉-复查-再审-再申诉”的无休止的怪圈。此外,地方党政部门出于维护稳定工作考虑,担心上访户进省进京上访,对无理缠访的人也不敢依法处理,害怕造成不好影响,1味妥协迁就,使得无理上访人尝到些甜头,掌握其心理,动辄以上访相要挟。《信访条例》第34-35条“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的,可以请求原办理机关的上1级机关复查;信访人对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向复查机关的上1级机关请求复核。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的,仍然以同1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不再受理”,信访案件复核为限,但是在实践中案件的受理、问题的实质解决全凭领导的个人素质、群众情感需求以及对信访的重视程度。对1个信访案件,信访机构可以反复批转下级机关或其它有关部门处理,使信访案件久拖不办或者已结案件形成未结案件,导致信访数量大量上升。
3、根据对涉诉涉法上访高位运行现状及原因的分析,要从根本上解决涉法涉诉的问题,就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实行综合治理。
(1)要从源头上治理。要切实做好涉法涉诉的息访息诉工作,根本的1点就在于各级执法部门提高执法水平,提高办案素质,提高结案效率。1是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全体政法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2是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公正与效率”,提高办案质量。要加强对司法流程的管理,用科学高效的管理和严密完善的制度,保障各项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3是各级监督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同时,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让司法活动主动接受社会的、舆论的、群众的监督。全面落实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务公开,使监督制约机制渗透于政法机关严格依法办事的全过程。4是严厉惩处司法腐败,严格执行错案追究制度。对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违法乱纪办案的行为必须曝光并依纪依规处理到位,从组织形式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基础。5是充分运用调解手段,在有可能通过各种调解做好工作的,最好不走司法程序,防止和减少出现新的涉法涉诉行为。实践证明,调解是减少涉法诉求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要从制度上规范,建立1套行之有效的申诉信访工作机制,是阻止上访老户的形成和不断减少上访老户的关键。这种工作机制,必须体现人民法院申诉信访工作的法律程序化、规范化和公开化。法院要坚持建章立制,以法管访。建立督查制度,对需转办的信访案件,尤其是领导交办的信访案件,严格按照督察制度的要求“1督到底”。对超出时限要求的,使用《信访督察单》由院领导实施督察。设立信访档案制度,接待信访人员首先做好接待笔录,将信访人员提出或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记录,确保件件落到实处,使信访人员的正当要求得到满足或经妥善处理的,装订成卷宗,做到1案1结,1案1卷,归档保管。建立回访制度,接访人员坚持按时到信访人家中或其单位进行回访。出现问题或发现苗头性的问题就地解决,达到良好效果,从1定程度上杜绝了重信重访的现象。建立接访服务承诺制度,向来访人员公开做出6项承诺;公开接访程序、接待人员守则,接受来访人员监督。
(3)要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强化法律至上理念。要对上访人员有组织地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引导他们以合法的方式,通过合法的途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合理诉求,或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提高上访人自身素质,降低和减少非正常上访。
(4)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实践中有部分上访人员完全没有上访理由,但由于生活所迫,想通过上访解决1些小问题,满足1些小要求。对这部分人,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和政法部门要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帮助其解决1些具体困难。这1方面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另1方面也通过感召上访当事人,有利于化解上访矛盾,有利于息诉息访,有利于维护正常的上访秩序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5)严格政策界限,依法解决涉法上访问题。
要按照“切实保护合法上访,控制无理上访,制裁违法上访”的要求,防止无原则地妥协迁就,既要依法维护确有冤曲的上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制裁个别无理取闹,故意扰乱社会秩序和司法秩序的不法行为。对无理缠访、闹访、违法上访案件,对妨害诉讼的,依法给予民事制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涉法上访问题,涉及面广,彻底解决问题难度大,必须各级部门同心协力,扎实工作,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实效。否则,要想在短期内解决涉法上访问题则会非常困难。
注释:
①:赵扬平高年生的《浅议涉法信访成因、类型、存在问题及对策》
②:潍坊市奎文区人大研究室吕世辉的《当前群众信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③:董洁的《法院处理老信访户之对策
第四篇:群众集体上访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根据《XX市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群众集访问题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结合XX实际,现对我市群众集访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汇报如下:
一、群众集访的基本情况
(一)群众集访的主要数据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群众集访的频率急剧上升,重复集访增加,异常集访时有发生,信访稳定形势严峻。X—X月,群众集体上访X批、X人次,较去年同期分别上升了X%,X%。其中,到市集访X批、X人次,到XX集访17批、X人次,到京集访X批、X人次,分别占集访总批次的90.7%,7.9%,1.4%,占集访总人次的94.4%,5.0%,0.6%。与去年同期相比,到市集访批次、人次分别上升了134.9%,345.9%;到XX集访批次上升了41.7%,人次下降了8.6%;到京集访去年同期为0批、0人次。在这些群众集访中,重复集访79批、3784人次,批次、人次分别占集访总批次和总人次的36.7%,46.5%;异常上访19批、660人次,批次、人次分别占集访总批次、总人次的8.8%,8.1%。与去年同期相比,重复集访批次、人次分别上升了393.8%,858.0%,异常集访批次、人次分别上升了137.5%,633.3%。
(二)集访反映的主要问题
我市群众集访反映的问题涉及企业改制、土地征用补偿、人事劳动及社会保障、房屋拆迁安置补偿、“三农”、商贸、市政、环保、纠纷等方面。其中,企业改制问题70批、3884人次,占集访总量的32.6%,47.8%;人事劳动及社会保障问题42批次、375人次,占集访总量的17.7%,2.0%;土地征用补偿问题34批、642人次,占集访总量的15.8%,7.9%;房屋拆迁安置补偿问题17批、571人次,占集访总量的7.9%,7.0%;“三农”、纠纷等其它问题52批、2771人次,占集访总量的24.2%,33.9%。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问题批次、人次各上升了250.0%,439.4%;人事劳动问题批次和人次分别上升了425.0%,380.8%;土地征用问题批次、人次各上升了277.8%,483.6%;房屋拆迁问题批次、人次各下降了29.2%,23.9%;“三农”、纠纷等其它问题批次、人次分别上升了52.9%,446.5%。
(三)群众集访的主要特点
一是集体上访数量增多、规模增大。我市今年集体上访增多,其批次和人次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上升,且发生时间较为集中,有时一天到市集访多达7、8批。集体上访规模增大,特别是在涉及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安置补偿等方面表现突出,在X—X月的群众到市集访中,50—100人的集访65批,占到市集访总批次的33.3%;100人以上的集访30批,占到市集访总批次的15.4%。
二是重复访、到XX进京访和异常访增多。重复集访占集访总量的比重大,且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如在群众到市集访中,重复集访批次几乎占市集访总批次的50%。到XX集访批次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上升,到京集访的批次和人次骤增。异常上访的批次、人次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有的围堵纠缠领导,有的阻拦领导车辆,有的在市机关大院高声喧闹,甚至损毁机关办公设施等,无序上访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集体上访反映的问题较为集中。集访问题集中反映在企业改制、人事劳动保障、征地补偿三方面。特别是在到市集访反映中尤其突出,反映这三方面问题的集访约占到市集访总量的65%,其中企业改制问题约占45%左右。
四是上访呈现组织化趋势。群众集访的组织化程度日渐提高,同一上访批次内出现精心策划组织、筹集上访经费、寻求外援扩大影响等行为,不同批次集访之间相互串联现象有所显现。
五是劝返处置和矛盾化解难度大。少数集访群众行为极端,不听劝解,长时间滞留不归;也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达一己之私,通过组织、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集体上访,给市委、市政府施加压力,劝返处置难。当前群众信访反映的热难点问题涉及面大、矛盾复杂、尖锐,有的是已积压多年的老问题,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化解难度大。
六是消极影响较为严重。集访、重复访、异常访不断增多,影响到了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正常办公,分散了党委、政府集中抓发展的精力,影响到了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在群众中的威信。
二、群众集访问题的原因分析
当前,随着我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问题和矛盾不可避免地增多、复杂化,导致群众集访增多。总的来看,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部分因改革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未得到及时妥善解决。一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逐年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部分职工在心理上无法接受“国营待遇”、“下岗失业”这个现实,提出许多超越政策性的无理要求,因无法满足便群起而闹事。二是为加快XXX经济建设速度,高速公路、XX快速铁路、XX电站和旧城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开工,这些项目都因占用地多,涉及到城乡居民和农民要离开祖辈世代生活的家园,心里上部分群众本身就有抵触情绪,加之对征地撤迁政策不理解,尽管政府完全按有关政策进行征地、拆迁补偿,但仍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这又产生新的矛盾,导致不断围攻政府,甚至阻挡施工的大规
第五篇:当前农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笔者在下派挂职期间对涉农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上访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在这里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当前农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
(一)村干部的~问题,是导致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当前一些村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村民代表会和村民议事会形同摆设,村级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乱,村务公开不到位、内容不实、不详。加之村干部素质不高等原因,造成村干部~问题日趋严重。一般表现在村干部利用公款吃吃喝喝,用公款购买手机、安装个人电话,借土地承包、工程建设之机搞暗箱操作捞取好处,贪占一些群众少知内情的占地补偿款、承包费等。这些~问题不但使村干部在群众面前丧失了威信,而且直接侵犯了群众的经济利益,成为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
(二)换届选举工作存在弊端,引发集体上访。一是有的选举不公正或搞金钱贿选,群众不服;二是个别领导热衷于指手画脚,干预村民自治选举,破坏民选程序,甚至有的地方暗箱操作;三是新一届村委会不处理上一届村委会的有关事务,使得一些遗留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四是在一些农村的选举中,某些家族出于维护自身小团体的利益,经常凭借其族大、人多的优势,把持选举,甚至出现以家族势力拉票、毁票的手段干扰选举;五是由农村宗族势力领头或操纵,以告倒现任村干部,使本宗族的人当上村级组织的领导人为目的,借助宗族势力,采取诬告陷害、欺骗拉拢、威逼相加等手段煽动群众上访。
(三)基层政府对村干部管理不严,工作方式简单。对于群众反映村干部的问题,基层政府组织不是依法办事,秉公处理,而是采取袒护态度,久拖不决,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直到造成矛盾激化后,才予以解决。更有甚者基层干部作风简单粗暴或思想道德不纯,存有欺民虐民现象,对群众反映村干部的问题不是积极的解决,而是采取压制和抓人的办法,结果造成干群关系极为对立。少数基层政府组织对待群众的上访不是积极解决问题,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围追堵截上,结果堵不胜堵、截不胜截。反而造成越级赴省进京上访的发生。
(四)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引发农民对抗情绪。主要表现在有些基层组织不健全,管理涣散,班子成员不团结;村干部群众意识淡薄、官僚主义严重,村里的重大事项不开会不商量,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村干部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只知完成乡镇下达的任务,而不去保护村民利益;村干部不负责任,消极应付,推诿扯皮,对老百姓疾苦不闻不问;村干部抱着个人利益不放,办事故意找茬,态度蛮横。这些影响干群关系的原因引发了农民的对抗情绪。其次乡镇党委、政府对干部的考察单纯以能否完成乡镇下达的任务为标准,缺少对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进行严格有效的统一管理。还有就是有些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存有矛盾,互相抵制扯皮,造成群众自治陷于瘫痪。再者由于利益驱动和干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村干部要寻找乡镇干部作靠山,乡镇干部需要在村级培养依靠力量,导致了目前乡、村两级干部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网和经济利益的一致性,使得一些村干部横行乡里,村委会形同虚设。群众对基层党组织不信任,遇到问题后,采取上访的途径寻求解决成为必然。
(五)农民负担居高不下,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一是由于前几年机构膨胀,造成乡镇行政人员超编,庞大的行政机构使乡级财政不堪重负,乡镇政府只有靠扩大统筹,多向农民收取费用来维持局面;二是有的地方干部上任后急功近利,靠向农民摊派的资金修路、建楼、建厂突出其政绩,短期行为严重;三是由于乡镇干部、村干部出政绩心切,农民纯收入的确定有人为的因素,人均纯收入数目定的过高,超出了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四是以教育集资、计划生育等名义乱收费,加重了群众负担。农民负担过重,侵害了其经济利益,但若有抵制,乡镇政府就通过公安司法部门强制执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二、对农村集体上访的主要对策:农村集体上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何化解矛盾,减少或杜绝上访呢?笔者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要在按照五个好 的要求在整顿后进党支部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选拔基层干部时要充分发扬民主,警惕宗族势力,最大限度地体现党员、群众的意愿。
(二)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把村干部推向群众,使权力真正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实施村干部离任经济审计制度。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干部作风问题,上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定期检查通报查处结果。推行村务大事村民公决制度,推动村级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
(三)抓教育,防止村官~。建立村教育活动室,利用冬春农闲季节,集中对村干部进行轮流培训,结合两委换届进行岗位培训和专题培训,结合村级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开展争当五型干部活动。上好党课,切实加强村干部的宗旨意识。
(四)进一步村务公开,推行村级财务统一核算。规范村务公开内容,建立监督机制。村干部的工资待遇要根据当地经济状况统筹考虑,上级部门到村检查工作要实行零接待,规范各种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干群关系。
(五)全面贯彻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法制意识。加大力度宣传村民自治法,帮助推进村民自治法的实施,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同时还要加强与维护稳定有关的刑法、集会~示威法、信访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的宣传,全面提高农民法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