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苏地区合作共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4:2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徽苏地区合作共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徽苏地区合作共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第一篇:徽苏地区合作共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徽苏地区合作共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2014年12月)

一、跨区合作共建基本情况

三个园区开发模式各不相同,是当前合作共建的典型样本。

(一)以市场运作为主开发模式——苏滁现代产业园 1.园区概况。苏滁现代产业园是苏州工业园走出江苏省实行市场化合作共建的第一个园区,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首期建面积12平方公里。计划10-15年内完成基础设施300亿元,带动区域投资130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0-1000亿元,聚集人口25万。主要发展电子信息、健康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从2012年4月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引进项目41个,协议引进资金190亿元。

2.管理体制。经安徽省政府批准成立园区管委会,享受市级管理权限,负责征地拆迁安置、行政管理服务和有关配套设施建设等工作。同时,省政府成立由常务副省长牵头的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近期正在商定筹建苏皖两省联合协调理事会和苏滁两市双边工作委员会,定期推进园区建设。

3.开发模式。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滁州市政府合资成立开发公司,注册资本8亿人民币,其中中新集团(新加坡政府占28%股份)占56%股份,滁州市占44%股份。开发公司信贷资金由中新集团担保,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授信。

4.运作机制。国土、规划、建设、环保、商务、房产等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到园区管理,设有独立的土地储备中心和金库。开发公司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园区内商住用地收益的分成。

(二)政府主导联合共建模式——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 1.园区概况。该园区是在江阴大桥通车后,无锡、泰州两市推动跨江联动开发的示范之作,于2003年8月正式启动。园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首期建设8.6平方公里。目前园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各类投入51亿元,引进项目524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14个,形成了造船、钢构、车船零部件、新材料、重型装备和现代物流等具有临江特色的六大优势产业。

2.管理体制。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由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演变而来,是省级开发区,投资开发以江阴市为主,社会事务以靖江市为主。按照“多头进入、一头管理”的原则,园区管委会由江阴市派出,相关单位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纳入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

3.开发模式。江阴市和靖江市合资成立投资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其中江阴市占股90%,靖江市占股10%。

4.运行机制。坚持“自求平衡,滚动发展”,江阴、靖江两市政府对投资收益10年不分成,所有收入用于园区发展。且省政府明确统计指标两市可以同额并行申报,由省里归并。

(三)对口帮扶、市场运作模式——苏州宿迁工业园 1.园区概况。该园区是在2006年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

“全省达小康,关键在苏北,重点在宿迁”之后,省委、省政府确定苏州对口帮扶宿迁的战略安排,也是苏州工业园自身“产业转移、腾笼换鸟”的现实选择。园区于2006年12月启动,规划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启动区2平方公里,经过近8年建设发展,已投资251亿元,落户企业101家,形成了电子电气、精密机械、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主导产业,连续五年位列江苏省共建园区考核第一,也是江苏省39个共建园区中唯一获批的省级开发区。

2.管理体制。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苏州宿迁工业园以苏州方为主,依托苏州工业园,建立了联合协调理事会、双边工作委员会、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等三个层级管理机构,其中:(1)联合协调理事会:由苏州和宿迁两市主要领导共同主持,是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最高决策协调机构,负责协调解决开发建设有关方向、目标和政策等方面的重大问题。(2)双边工作委员会:由苏州、宿迁市政府分管领导和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主要领导牵头,两市与开发建设有关的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负责协调处理开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双边工作委员会对联合协调理事会负责。(3)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党工委和管理委员会:是宿迁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宿迁市委、市政府行使工业园区内党的领导、经济管理及其他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实行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的管理模式。(4)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内主要领导均由苏州工业园派遣配置,其他工作人员社会招聘,统一由苏州工业园管理。

3.开发模式。园区开发主体是江苏省苏宿工业园区开发有限

公司,注册资本6亿元,由江苏省、苏州市、宿迁市、苏州工业园区按1:0.5:0.5:4共同出资组建。开发公司受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进行土地综合开发。

4.运行机制。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推动下,苏州市与宿迁市达成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的协议,宿迁市政府、苏州宿迁工业园区管委会以及江苏省苏宿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商务总协议。商务总协议主要就园区开发范围、目标、标准、速度、规划、要求、土地、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三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具体约定。特别规定江苏省苏宿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自园区开发起十年内的经营收益全部留在公司,股东不分红,且开发公司享受宿迁市政府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二、跨区合作共建综合效应

一是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苏滁现代产业园已成为安徽省参与长三角互利合作、提升皖江经济带发展水平的示范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三位数增长。江苏江阴〃靖江工业园建设1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76倍,年均增长73%;财政总收入增长了158倍,年均增长8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3倍,年均增长69%。主要经济指标占江阴的5%左右,占靖江的15%左右。江苏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引进了以台湾可成科技、日本尼吉康电子、江阴长电科技为代表的各类电子信息企业入驻,以占宿迁市0.16%的土地创造了全市2.8%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的GDP和6.6%的工业增加值,今年以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建成了“宿迁版图上 的新苏州”。

二是探索了区域互动合作的有益经验。苏滁现代产业园成功将苏州工业园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引入安徽,总结出了“规划引领、产业先行、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的园区建设经验。江阴〃靖江工业园作为全国首个跨区域联动开发的工业园区,突破行政区划、考核体制和部门管理体制,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的跨区域的竞合关系。苏州宿迁工业园探索出了“派团队送理念、出资金建园区、引项目带招商”的共建新模式,在苏北打造了一块苏南标准的“经济飞地”,为新时期的“对口帮扶、互惠互利、均衡发展”提供了样板。

三、经验启示

(一)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是推动合作共建的前提。江苏、安徽两省着眼长远,高度重视合作共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合作共建的顶层设计。1994年,江苏省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区域共同发展”战略,2001年又提出“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新方针,采取了挂钩合作、干部交流、对口帮扶等一系列重大举措。2006年,江苏省出台了包括财政补贴、电费综合补贴、用地计划倾斜、金融支持和用工培训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支持苏南苏北合作共建。安徽省政府出台《支持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专题会议纪要》,给予每年计划单列5000亩土地指标等政策支持,明确园区享有省级开发区各项政策,管委会享有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

(二)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是深化合作共建的基础。合作共建,短期靠政策,长期靠市场。无论任何开发模式,都必须按市场规则办事。尽管江阴〃靖江工业园和苏州宿迁工业园都是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无一例外尊重市场规律。尤其是在重点工作环节以发达地区为主导,发达地区将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和园区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渗透到落后地区。另一方面落后地区在共建园区的推动下,资源优势得以发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输出项目带动招商是保障合作共建的关键。经济工作项目化是是发达地区的重要经验,项目更是园区发展的第一要务。特别是园区建设之初,必须以非常规的优惠政策吸引几个具有带动力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如苏州宿迁工业园在苏州工业园的主导下,引进了总投资9亿美元的全市最大台资项目可成科技、最大日资项目尼吉康电子、亩均投资强度最高(1196万元/亩)的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长电科技以及韩资达模电子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其中可成科技产值占园区的70%,用工占80%。江阴〃靖江工业园中目前最大的项目新扬子造船公司也是从江阴市引入的。

第二篇:赴先进地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关于赴天津、深圳、厦门等地学习考察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察的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市、厦门市等地,具有发达便捷的交通优势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三个城市的工业园区建设不但起步比较早,规划起点和标准高,基础设施和产业功能完善,而且体制精简,运作高效,经济实力较强,聚集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产业和项目,实现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推动力量。

本次考察的三个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一)规划建设标准高。三个城市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标准比较高,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占了绝大部分,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天津滨海新区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滨海化工区、临空产业区、临港产业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深圳市工业布局遵循加快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促进特区内外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强化“外二内三”的产业格局,建设和完善“一带四区九基地”和高端服务业功能区,实现产业链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结构合理、定位明确、配合协作和集群化为特征的市域产业布局。厦门市共有17个重点工业园区,它们都有明确的产业发展定位,分别为: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园;信息光电园;航空工业园;新阳工业区;排头船舶工业园;东孚工业园;厦门出口加工区;厦门(集美)机械工业园;杏林工业区;后溪工业园;集美北部工业区;火炬(翔安)产业园;银鹭工业园;同安环东海域工业区;同安综合工业区;同安城东工业区;同安城南工业区。形成了电子信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等主体产业,同时还积极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和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及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制造业服务化等生产型服务业。由于起步早,建设标准高,这些地区的工业园区不但享有政策上的优势,而且园区对所属地区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些园区还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二)基础设施等配套功能比较健全。三个城市在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力度都比较大,园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比较完善。滨海新区自2009年以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1.65万亿元,年均增长21.1%。深圳市自2009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额1.07万亿元,年均增长15%。厦门市自2009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额5698亿元,年均增长12%。实现了“十通一平”全方位配套。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物流、商贸、房地产等配套产业,为各类企业入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经济发展实力强。滨海新区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000亿元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到8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1158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65万亿元。深圳市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14500.2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3.5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2501.01亿元。厦门市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3018.16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4.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47.54亿元。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和促进就业的主要经济板块。

(四)产业特色突出。天津滨海新区依托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规划了185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石油钢管和优质钢材、生物技术和现代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数字化和虚拟制造等六大产业;依托滨海国际机场优势规划了102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区,重点发展临空产业。依托技术和人才优势,规划了25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建设生物技术和创新药物、高端信息技术、纳米及新材料、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5个研发与转化基地。依托海洋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南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石化、冶金钢铁、装备制造、港口物流4大主导功能,同时互补发展海洋产业、新能源、环保产业等。依托天津港的港口优势,规划了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大型装备制造、化工、物流加工等产业。深圳市已形成金融、物流、文化、高新技术四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厦门市在中心城区重点发展物流、旅游、商贸、会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第三产业和软件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中小企业孵化和必须依托航空港发展的航空工业;在环西海域产业区重点发展化工和机械产业、物流产业、文教产业及高校后勤服务产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生态农业;在环东海域产业区重点发展电子、光机电一体化、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轻工、食品、纺织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型加工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作物及水产种子种苗筛选繁育基地、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

(五)外向度高。由于三个城市都是滨海城市,具有临港交通优势,工业园区中的外资企业比较多,外向度比较高。2013年,滨海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894亿美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64亿美元。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373.5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3057.1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3.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48.0%;进口总额2316.41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连续二十一年居内地城市首位。厦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40.94亿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331个,合同利用外资19.0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72亿美元;全年引进千万美元项目89个,合同外资14.4亿美元,其中新批项目47个,合同外资7.5亿美元,增资项目42个,合同外资6.9亿美元。至年末,历年累计共有55个全球500强公司在厦投资100个项目,投资总额为57.1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6.4亿美元;全年对外协议投资项目65个,投资额6.36亿美元,实现对外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1.13亿美元。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当地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载体。

二、主要经验

(一)思想解放认识到位是先导。三个城市的工业园区建设起步时间比较早,认识到位,思想统一,重视程度比较高,推进力度比较大,形成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先发优势。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敢想敢干,大胆实践和先行先试的创新精神,而且每次发展的关键时期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人一步。

(二)规划引导发展是前提。三个城市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坚持规划引导发展,将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突出本地特色,发挥各自优势。

(三)健全运行机制是保障。三个城市的工业园区基本上采取了政府管理机构加市场开发实体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并且行政职能和经济开发职能融为一体,运行机制健全高效。

(四)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是关键。三个城市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推进作为工业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树立“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生命线”的理念,结合各园区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挖掘园区的特色和优势,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重点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实现招商形式多样化。

三、比较与启示

通过本次外出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工业园区不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经济发展的潜能所在。

(一)高度重视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只有高度统一的思想才有步调一致的行动,才能形成工业园区建设的共识和合力。一定要更加解放思想,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有力的措施,推动资源向工业园区配臵,政策向工业园区倾斜,工作重心向工业园区转移,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强化规划对园区建设的引导。坚持规划先行,在制订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要把长远发展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整体发展方向与产业合理布局结合起来,要把园区建设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结合起来,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切实可行,建设科学有序。

(三)创新工业园区建设模式。要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的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采取多种模式,通过房地产、商贸等综合配套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方式,建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性资金,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争取和引导银行资金投入。要在资本运作方面积极探索,以企业为投资主体,通过上市等资本运作模式来筹集建设资金。同时,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以园区内道路路灯广告权、冠名权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来解决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作为工业园区建设的生命线。一方面认真研究和对接国家、自治区的规划和产业政策,建立工业园区项目库。另一方面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再次,要集中力量推进园区项目建设。要强化责任制,把项目服务的关口前移,对有意进入集聚区建设的项目,落实代办制等服务制度,促进企业项目尽早落地。要及时了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特别是对重点项目要实行对口服务,促进一批重点项目在园区落户。

(五)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要进一步强化园区的服务功能,积极探索推行“一对一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的档次和水平。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力打造透明高效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大幅度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加快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建立完善软环境建设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处理机制,切实为工业园区建设服务。

(六)提高工业园区管理和运作水平。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激活园区运作机制。把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调整充实到园区管理岗位,落实待遇,充分调动积极性。完善工业园区考核机制,建立工业园区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工业园区实行“开放式运行、封闭式管理、自主式开发”的模式,同时成立园区经营管理开发公司,与园区管委会两块牌子,一支队伍,专门负责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经营。成立工业园区建设的领导协调机构,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解决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有关问题,确保园区建设大力推进。

2013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

经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朱格勇 年7月

第三篇:苏沪浙工业园区建设考察报告

苏沪浙工业园区建设考察报告

4月**日至**日,县委书记XX率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学习考察团一行**人,先后赴上海浦东新区、杭州市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考察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园区管委会和有关企业的热情接待,并坦诚地介绍了经验和情况。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的信心和决心。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地工业园区的突出特点

此次考察,尽管日程安排比较紧,但是大家感受颇深,震动很大,感到苏州、昆山、萧山等五大园区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规划起点高,超前意识强。所考察的五市区在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上都是大手笔,充分体现了科学规划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都具有极强的超前意识。他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但规模大,发展空间足,而且设计的档次高、创新意识强。苏州工业园区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为发展目标,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参与规划设计,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适当超前、流动开发”的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了生活和环境质量。整个园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计划吸引各类投资****亿美元,建设分三个区域进行开发,目前已开发建成的一、二区充分体现了“体系完善、设计超前、思路科学”的办园特点。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建设现代化南京新市区、高科技花园新城、江苏知识创新基地的定位,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富规划、巧开发的原则,精心规划设计,总体规划面积***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平方公里),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分市北、桥南两个区块;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平方公里。两大园区虽然都是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但规划、建设的起点高、特色鲜明,都体现了现代园林化绿色水乡城市的新特点。

第二,投资力度大,基础设施完备。在工业园区建设上,各市区都致力于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每年都投入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求以完备的基础设施、优美的投资环境吸引各方客商前来投资。所到之处,不仅有漂亮的楼房、宽敞的街道,而且到处都是鲜花绿地,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越,每个园区都是一座花园式城市。苏州工业园区经过*年的开发建设,累计投入***亿元,建成区内达到了“九通一平”,正在开发的三区也已实施了“五通一平”,计划今明两年新投入资金***亿元,基本完成**平方公里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一定的城市形态,从而进一步形成与国际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投资环境,使园区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年开发建设,不但实现了“七通一平”,而且园区内银行、保险、学校、医院、外商俱乐部等配套设施完备,去年还投资***万元,建造了水秀园和金池园两座小公园。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人民给我一方土,我还人民一座城”的要求,基础设施建设与绿化、美化、亮化同步推进,每年都投入资金上亿元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到目前已累计投入**亿元,**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道路、通讯、电力、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区内绿地面积达到**多万平方米。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多亿元,一期**平方公里土地已开发出让完毕,二期**平方公里的新一轮开发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平方公里建成区内全部实现了“九通一平”,开发面积跃居江苏省各开发区之首。

第三,外向度高,国际著名公司入驻多。几大园区都做大、做活了招商引资兴建、开发园区这篇大文章。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通过台资走向世界的,到2002年底,园区内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企业入驻,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其中,全球***强企业中就有**家入驻该园区,台湾***强企业中有**家入驻。2000年4月园区建立昆山出口加工区,并于当年9月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成为全国首家封关试点的出口加工区,从而产生了强大的招商引资磁场效应,去年加工区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在全国出口加工区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外合资、合作的典范,到去年底园区已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家,累计吸引合同外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已有**家世界***强企业在园区投资,2002年完成进出口总额达**.*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园区已成为外资投入的高度聚集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吸引**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家企业进区落户,投资总额超过**亿美元,到位外资超过**亿美元,其中,投资额在****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

第四篇: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参观调兵山市工业园区的几点感受

调兵山市南北工业园区我市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通过此次考察,我深刻的感受到,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其发展速度决定着我市经济的总体实力,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但目前工业园区的基本还处于发展的初期,产业链短,集聚效应不强。

根据此次考察,结合市情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1、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发展先于一切,发展重于一切,发展高于一切,以宽广的视野、超前的意识、超常的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在具体工作中,应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从会海和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精力抓大事,谋大局,不唯书,不唯上,做到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看准了就要坚决地干,大胆地干,真正做到在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中去解放思想,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维去谋划更大的发展。

2、千方百计地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建设工业园区可以优化城区周边区域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迅速膨胀主导产业规模,促进工业经济迅速聚集。在注重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还应把握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业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把工业园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特别是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城区;二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相结合。工业园区是我市工业强市的重要载体,是经济腾飞的战略高地。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应牢固树立工业兴区的思想,明确工业园区的职能就是抓工业、抓招商引资。坚定走“依靠工业办园,引进企业扩园,发展实业兴园”的路子,致力于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企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的工业体系,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新型工业化的园区建设之路。三是园区建设应与加快主导产业规模化进程相结合。产业是工业园区的生命,也是园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园区应结合已经初步形成冶金、机械加工的产业优势,要把培育强有力的冶金、机械产业作为支撑,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立起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园区建设的主题。真正做到以主导产业兴园区,以产业膨胀增实力,不断提升工业园区的档次和品位。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形势下,园区要深入了解产业转移的特点,认真遵循产业转移的规律,切实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彻底消除阻碍产业转移的瓶颈性制约因素。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建设产业转移承接高地,促进园区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一是转变领导方式,集中精力抓招商。各级领导干部应拿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研究招商引资工作,带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体动员、全民动手,把招商引资工作推向全民化轨道。二是加大奖励政策。除对引进项目的有功人员由政府给予奖励外,还应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评价党员、考核干部的一条重要依据,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三是研究市场,始终抢抓招商机遇,紧紧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四是讲究方法,科学招商。园区要紧跟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特别要学会和利用现代网络、中介机构进行招商,积极开展以商招商、以会招商、组团招商。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严格的招商项目运作程序,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4、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经济建设的根本保障。“硬环境不硬,软环境不软”,是工业园区与其他先进工业园区最大的差距。园区在继续加大硬环境建设力度,以高档次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使我们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变成环境优势、开发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真正把工业园区构建成“服务高地”、“政策洼地”,为入驻企业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参观调兵山市工业园区的几点感受

苏天然

调兵山市教育局 2010年9月20日

第五篇: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考 察 报 告

为了学习发达地区先进发展理念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启迪思路,更好地破解园区发展中的难题,激发园区、企业干事创业的动力,时间,***管委会主任***、常务副主任***带领园区有关人员、政协联络组部分政协委员一行16人,赴广东深圳、中山、肇庆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概况

1、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辖8个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36万。改革开以来,深圳从一个人口不到3万的边陲渔村发展到人口千万的现代都市,用“深圳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8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截止到2010年底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180家。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良好的产业配套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深圳确定了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作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深圳,考察团参观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技术院”)。先进技术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学于2006年在深圳按全新体制机制共同组建的,集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为一体的新型国家科研机构。已建成人数有1200人的国际化的科技队伍,瞄准智能机器人、低成本健康、高端医学影像、新能源和智慧城市五个方向。通过建设企业育成中心和公共技术平台,增强了孵化和服务企业的能力,向企业输送和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与学生3000人,已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产生一定影响。在接待人员的指引和介绍下,考察团依次参观了先进技术院的产品展览馆、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成果展览馆里用多媒体设备向我们展示了各类科研产品和企业技术转化成果,不但向大家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巨大魅力,更用无声的语言揭示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先进技术院为提升粤港地区及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的建立,成为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的使命和愿景。臵身于各专业研究所的实验室中,面前展示着已研究成功的或是正在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领域的尖端成果,看着以前从未这么近距离接触的先进实验设备,考察团成员们赞叹不已,昔日心中抽象的、模糊的科研技术和成果概念一下子变得清晰具体、触手可及。参观完先进技术院后,考察团与先进技术院有关负责人举行了座谈,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发展情况,并对双方开展合作交流达成了初步意向。

2、中山是伟人孙中山的故乡,辖6 街18镇,面积17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2万。它以全省1%的土地和2.6%的人口,创造了广东第五的经济总量,成为响当当的“广东四小虎”。中山是一座社会和谐、经济兴旺、环境优美、民生幸福的现代化城市。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27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15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406个/件,落户中山世界500强企业有24家。先后获得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科技兴市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多项荣誉。

在中山,考察团参观了古镇镇。古镇镇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全镇总面积47.8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约6.8万人,外来人口约10万人,基本情况与我们园区相似。改革开放以来,古镇镇按照“工业立镇,工农商并举”的经济发展方针,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逐步从单一的农业经济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区域性特色经济明显的工业城镇。古镇镇区域经济特色十分明显,“灯饰电器千万种,花卉苗木全国种”是其真实写照。灯饰业是古镇镇的工业龙头,也是古镇镇的经济支柱,灯饰产品畅销全国,在全国同行业市场中的份额占60%。穿梭于时而雍容华贵、时而精致典雅、时而大气凝重的风格迥异的灯具世界,大家仿佛进入时空隧道,历史现代、异域风情交错呈现,恍若梦幻,大家不得不打心眼里佩服古镇人精湛的技艺、充沛的创造力和敏锐的商业头脑,更不由得不反思自身的差距。

古镇不古,它富有特色的建筑群折射出这个城镇日新月异 的变化,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全镇主要干道种大树、村村种大树,全镇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形成了“白天见绿色大树,晚上见夜色灯光”的“生态型古镇”、“光亮古镇”,一个园林式现代化的城镇已初具规模。

3、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作为新划入珠三角地区的一个山区市,人口413万人(2010年)。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等称号,由于是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产地,故有“中国砚都”之称。2006年,肇庆市又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东南部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和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列入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属山区。

在肇庆,考察团参观了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肇庆高新区设立于1998年,2002年上半年扩园迁址到大旺正式挂牌运作,总面积98平方公里,首期规划建设22.52平方公里,全部为国有土地,现有常住人口15万多人;2004年7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广东省吸收外资重点工业园区和广东省山区吸收外资示范区;2008年8月成功竞得省首批示范性产业转移园;2010年9月,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至目前止,全区已累计引进各类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已投产近300家,投资总 额1500多亿元,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韩国现代集团、韩国SK集团、美国财富500强企业美国LP集团、亚洲最大的铝材生产商亚铝集团、大型央属企业中国国电集团、全球三大铝银浆生产商之一日本东洋铝业、亚洲最大的中医药企业中恒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初步形成了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四大主导产业,成为了肇庆乃至广东经济发展的一颗耀眼新星。

二、经验与感受

1、创新发展、敢为人先

创新是发展之本、成长之根,一个地方的发展、一个企业的兴盛,归根结底是要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造市场。

深圳是中国十大创新城市榜首。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实施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消化吸收再创新为路径,以人才为根本,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实现了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的转变。深圳从增强创新源、完善创新链、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激情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建立了“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内生型创新人才、高层次创新型老板和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目前,深圳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4%,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3家。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院为 例,先进技术院努力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依次建立了面向智能系统与制造装备的“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由中科院、深圳市、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共建);面向低成本健康的“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和面向快速城市化和工业信息化的“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主要发展“集成工程学”、“健康工程学”、“数字工程学”三大新兴学科,努力打造自主创新的科技高地,形成了多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特色与优势,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截止2010年底,自筹项目经费近4.54亿,科研项目共计511项。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心脑血管易损斑块的高分辨成像识别与风险评估预警体系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于2009年9月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经费2800万),实现了落户深圳市的国家重大科学基础研究项目零的突破。国家基金项目的录取率达33%,表现了强有利的基础研究竞争力。争取157个地方科研和产业化项目,服务企业300余家。五年申请累计受理391项,其中发明专利占77%,转化过程中的专利占30%。2009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列广东省科研院所第一名;2009年获批 “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先进院学术文章数量与质量位居国内研究所15名之内,成果不断涌现。截止2010年底,共发表论文1197篇,EI论文收录数量在全国科研机构排名约占11位。由此可见,正是持续不断的创新,才 6 为地方和企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才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记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产业提升、集群发展

层次决定效益、集群提升实力,要想得竞争之先,就必须占据产业高端、发展产业集群,从高端获大利、向集群要效益。

中山是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集群创新(试点)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城市。目前已形成了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电子电信、灯饰光源、家用电器、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家居家具、精细化工、特色食品等10大特色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34.5%。引进17个高水平创新平台,建立风力发电、游戏游艺2个产学研战略联盟,9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230名省部科技特派员进驻中山。得益于一系列改革、开放、搞活措施的铺垫,中山的市场化规范而超前。“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产业集群联盟标准模式,使中山的产业聚而不乱、配套齐全。特色明显,中山6个街道、18个镇中,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就有15个,并且“一镇一品”。以古镇为例,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充分发挥政策、地缘和人文优势,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顺利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农村到城市、从封闭社会到开放社会的巨大跨越,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灯饰之都”,在此基础上,他们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加快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和企业研 7 发机构建设,建立并完善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中介服务、资金支持及政策环境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古镇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十分突出,个体、私营经济十分活跃,占经济总量的95%以上。灯饰业是古镇的龙头行业,也是古镇的经济支柱。从1982年发展至今,经过近30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形成了以古镇为中心,覆盖周边三市11镇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灯饰产业集群,成为世界性几大灯饰专业市场之一,是国内最大的灯饰专业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7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5个。LED灯具产值80亿元。2011年,灯饰业总产值达170.8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出口总额5.0亿美元,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到港澳台地区、东南亚、日本、美国及欧洲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上至中央、下至民众的共同呼声,广东再次抢抓机遇,率先一步,走在前列。

肇庆高新区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对民生建设的资金投入,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幸福指数。积极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积极安臵本地2000多名“405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对区内适龄就业人员免费分批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后推荐到区内企业就业,全面消除 8 “零就业”家庭。积极抓好同富裕工程,按照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发放福利股分红,符合条件人员1.6万多名。积极抓好园区美化工作,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建设环境优美的大旺公园、功能配套最齐全的新农贸市场,全面推进“十个一”生态文明社区工程建设,实现城区通5个居委会道路的硬底化和区内有线电视、自来水普及率100%,不断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对区内困难家庭实行科级以上干部挂钩帮扶脱贫制度。在宏旺集团,在内部员工管理上,该集团始终坚持“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的理念,将“人文关怀”的精髓贯彻到具体的工作细节,通过提炼内容丰富的格言文化,倡导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做人做事哲学,真正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益于社会的文化人,极力为员工创造一流生活环境、一流工作环境、一流发展环境,用环境留人,用环境育人、用环境激励人,培养职工主人翁意识,增强公司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4、集才益智、成效显著

才智是宝。才智充盈,发展才能高速度、经济才有高质量。深圳本无更多才智资源,为满足发展需要,他们汇聚53所海内外著名院校建设了“虚拟大学园”,引进103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组成了“虚拟大学园重点实验室平台”,累计培养硕士以上研究生3.4万余人、引进博士后85人、孵化企业704家、校企合作项目1247项,成为深圳发展的内生动力源。坚 持“内生与外引相结合”的人才战略,能自己培养的,走内生之路;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自主培养时间长、成本大的,选择引进。去年实施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投资5亿元引进了6个团队。在人才引进上,由引进学科带头人发展到注重团队引进;在项目引进上,由引进单体项目发展到引进机构,通过机构平台产生n多项目。

中山坚持“以才积力、以才蓄势、以才兴业、以才强市”,颁布实施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打造了“1+15”人才政策体系,开辟了人才入户“绿色通道”,统筹解决人才入户、子女就学问题,并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500万元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突出贡献奖”,倾力打造“孔雀东南飞、至此不徘徊”的人才福地。2010年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提出分6个层次引进或培养高端人才,这些人才可享受10万-100万元的购房补助;对获省批准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在省给予专项工作经费基础上,按不低于50%的比例配套资金;获市批准引进的,给予100-1000万元资助;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建设期内给予100-1000万元扶持资金。此外还通过举办“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助推人才资源开发、引进和利用。目前中山有各类人才65万人,其中本省外市占15%、省外占35%。

肇庆科技工作以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建设广佛肇经济圈为契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三促进一保持”战略,建设创新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集聚、优化和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全市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全年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92项,争取项目资金4824.5万元。全面落实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建设科技强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努力打造“数字肇庆”。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带头人和各类创新人才,优化人才队伍,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科技智力支撑。

三、启示与思考

广东“无处不经济”,整个社会凝心搞经济、聚力谋发展,鲜有扯皮的现象、拖拉的作风、怠慢的行为,他们不等不靠、敢闯敢试、战略清晰、执行有力,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我们带来一了些启示和思考:

一是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理念。

思想决定方向,理念决定思路。纵观广东经济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围绕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行思维和观念的创新,善于发现机遇,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机遇,是广东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秘诀之一。我们与广东相比,在思想观念的解放、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敢为人先的气魄上有较大差距。如此之大的差距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学习借鉴广东经验,首要的就是要把广东人的思维观念和敢闯敢试的魄力学到手,把进一步解放 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前提,努力克服在加快发展问题上的思想桎梏,敢于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条条框框,多在主观上找差距、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不能总是在强调客观上打转转、在争论中丧失机遇。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新形势下破解加快发展难题的能力和水平,向解放思想要出路、要速度、要突破,在解放思想中闯新路、谋发展、求实效。在我们园区解放思想的最佳途径就是树立城市、发展、生态文明和改革创新的理念,用城市学说、发展学说、生态文明学说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指引我们的具体工作。

二是科学规划,实现产业集聚。

规划引领发展,要用中心城市的眼光审视园区,全盘规划城市建设,避免低水平拆建和无序开发;同时,要建全群众教化和管理体系,提炼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城市软硬环境的建设,提高城市功能形象和首位度。园区要根据现有产业基础、产业优势和未来产业发展定位,委托高水平的机构对园区进行合理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定位,实现园区产业的错位发展,增强园区产业配套和产业集聚,特别是要谋划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根据园区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目标、措施,并强化执行。结合正在修编的园区规划,进行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大胆开发,确立区域特色。规划修编完成后,就必须坚决服从规划,一以贯之、分步实施,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更改。三是创新模式,拓展融资渠道。

由于我县和园区财力有限,不可能像广东那样,由政府安排大量的资金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此,要创新园区建设运作模式,在争取建立“财务独立、封闭运行、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一级财政体制基础上,以经济实体作为园区投融资及开发建设平台;由政府投入土地和财政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利用BT、BOT等开发建设模式,使有限的资产、资金合理有序调配和流动起来;盘活民间资本,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招才引智,促进转型升级。

结合园区实际,园区在做强做大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科技支撑转型,加强与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技术、人才、科研机构,为园区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要研究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园区企业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外引、内生,造就一批能够为园区发展所用的创业人才和创新团队。要完善创新创业规划和政策体系,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科技创业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培养园区发展的新动力。

五是整合资源,推进经营城市。

要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盘活城市资源,激发城市活力,实现经济起飞和快速发展。将城市拥有的土地、设施、环境及其他各种资源要素资本化,以市场运作方式经营城市资 产,不断加强园区建设力度,探索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城市建设新路子。我们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学习、了解和掌握“经营城市”的方式、方法,高起点的规划和定位城市发展方向,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经营城市资源,发挥优势,加快发展,走出具有缙云片区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

******赴广东考察团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日 14

下载徽苏地区合作共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徽苏地区合作共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708】关于皖南地区徽派建筑园林考察报告

    关于皖南地区徽派园林建筑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08.26-2017.08.27 考察项目: 一、 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分两个组团群落......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5篇)

    一、工业园区考察情况: 山西**工业园区是1992年经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开发区,20xx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开发区,20xx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更名为山西*......

    工业园区考察报告5篇范文

    一、工业园区考察情况:山西**工业园区是1992年经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开发区,200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开发区,2006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更名为山西**......

    赴苏浙地区缝制设备生产企业考察报告

    赴苏浙地区缝制设备生产企业考察报告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为借鉴苏、浙地区缝制设备生产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开阔思路,创新工作,推进......

    徽派和苏派建筑特点

    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是高墙深院, 另一特点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

    欧洲科技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欧洲科技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贵州省开发区考察团 (2003年10月13日) 为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拓展我省开发区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的改革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入......

    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特赴苏州、温州等地的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开发区、蒋巷村、隆力奇集团、温州大虎集团、报喜鸟集团等工业企业及工......

    苏州工业园区的考察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的考察报告毕节地区政协学习考察组2010-07-29经地委同意,6月上旬,由政协毕节地区工委主任杨继红率领的、由政协工委秘书长和各县市政协主席组成的毕节地区政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