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调研报告
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调研
为全面了解现阶段我县非公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水平,推动非公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促进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我市部分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现状分析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所下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界定,即一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标准,主要包括遵守法律、道德准则、商业伦理等;二是对人的责任,主要包括员工安全、平等就业、反对歧视等;三是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保护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四是对社会进步的广义贡献,包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消除社会贫困等。
本调研报告的统计对象为通渭县工商联所属30家执委企业及会员企业。其中房地产业5家,建筑及市政4家,农产品加工6家,批发和零售业3家,住宿和餐饮1家,其他服务11家。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调查企业的注册资本相对都比较大,注册资本500万以上的企业达到了67.2%,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企业达到了52%,超过我们所统计的所有企业的一半,注册资本3000万以上的企业也达到13%。在这些企业中,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占到了82%,5000万以上的占到了49%。通过注册资本分析和资产总额分析,结合我县工业发展现象可以知道,我们分析的这些企业总体来说应该是我县非公企业中的佼佼者。
30家企业中,劳动合同百分之百签订的企业占到35%,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的企业占到59%,签订率达到50%以上的也仅占到75%。可以看出,中小非公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由此可见一斑。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50%的企业占30%,远远差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从上年度上缴税金情况分析,企业上年度纳税金额在300万以上的企业占17%,100万以上的占32%,50万以上的占54%,20万以上的占7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非公企业对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调查中,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资金超20万的仅占3%,10万以上的占6.7%,即使是5万以上的也只占42%,一半还不到。更有甚者,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员工培训资金的预算开支。可见,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企业规模与员工培训的开支情况存在严重失衡。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非公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行动主要还是集中在公益事业方面。例如今年7月份,我市岷县漳县发生了6.6级地震后,我县很多非公企业纷纷行动,积极捐款捐物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我县非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慈善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包括爱国和报国的责任、发展企业的责任、诚信守法的责任、道德自律的责任、节约资源能源的责任、保护环境的责任、安全生产的责任以及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的责任等等。
二、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一)非公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误区,企业与公众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存在显著偏差。
总体上,当前非公企业对社会公益责任认知度最高,其次是经济责任,但在法律责任、环境责任以及企业文化责任上认知偏低。而普通百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集中在环保、员工权益保护、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由此可以判断,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履行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公众的需求,没有将“以人为本”的原则放在首位,因此也就没法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真正目的。同时,很多非公企业没有理解和把握好企业经营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社会期望与实际能力的关系,对履行社会责任还有顾虑,担心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支出,给企业带来负担,其实,从长远来看,履行社会责任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和成本,还可以改善企业自身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统一起来。还可以通过改善教育、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来使得企业自身受益。
(二)企业自身的组织保障和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影响了社会责任履行的效果。
由于非公企业自身组织的特殊性,人员组成随意性较大,在组织制度建设上明显不足,缺乏宣传和管理,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即使非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投入很大,但公众的感知明显不如国企的强烈。
(三)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缺失
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各项规定、与广大群众的有效监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源动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发生关系,也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密切关注,这些都对企业形成了种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但由于当前公众监督、行业协会以及整个市场机制的屈限性,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不良社会责任表现并不直接影响其运营业绩,企业为节省成本、获取利益会产生不负责任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推动非公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引导非公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一个社会基础,这就是社会公众、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重大意义的认识,只有社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认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下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承担起社会责任。
首先,必须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塑造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合力,积极建设企业文化,通过具体的典型宣传,使更多企业意识到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其次,政府要对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相关的优惠。对那些注意环保、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员工、热心社区建设、对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加以表彰和奖励,同时在税收及申请有关认证的费用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或补贴,在采购等方面优先考虑这些企业,进一步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依靠企业家的自身醒悟,脱离了社会的参与,企业就失去了承担责任的对象,“责任”二字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应以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为手段,引导并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方向,一方面,政府需要切实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以限制性措施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严格在法制的轨道内运行;另一方面,政府还应以各种鼓励性措施来激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其次,要发挥有关部门的监督作用,重视发挥审计、工商、财税等经济部门的监督作用,有效防止企业经营者的违法违纪行为。最后,要加大舆论影响。通过舆论、大众和整个社会的压力,迫使企业纠正其不当行为,步入正确轨道。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追求,决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道德醒悟过程,更需要依赖于法治的手段,制止企业的不当行为。法律是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最有力的手段,能否将企业社会责任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力量。应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依据法律法规,对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加大惩治力度,让那些企业付出利润成本和法律成本。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作为我国经济的组成部分,非公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关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权益以及商业伦理的全面协调,更多的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责任,不仅是全球企业未来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我们期待政府不断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化建设,也期待非公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第二篇: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调研报告
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调研
为全面了解现阶段我县非公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水平,推动非公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促进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对我市部分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现状分析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所下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界定,即一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标准,主要包括遵守法律、道德准则、商业伦理等;二是对人的责任,主要包括员工安全、平等就业、反对歧视等;三是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保护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四是对社会进步的广义贡献,包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消除社会贫困等。
本调研报告的统计对象为通渭县工商联所属30家执委企业及会员企业。其中房地产业5家,建筑及市政4家,农产品加工6家,批发和零售业3家,住宿和餐饮1家,其他服务11家。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调查企业的注册资本相对都比较大,注册资本500万以上的企业达到了67.2%,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企业达到了52%,超过我们所统计的所有企业的一半,注册资本3000万以上的企业也达到13%。在这些企业中,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占到了82%,5000万以上的占到了49%。通过注册资本分析和资产总额分析,结合我县工业发展现象可以知道,我们分析的这些企业总体来说应该是我县非公企业中的佼佼者。
30家企业中,劳动合同百分之百签订的企业占到35%,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的企业占到59%,签订率达到50%以上的也仅占到75%。可以看出,中小非公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由此可见一斑。员工参加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50%的企业占30%,远远差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从上上缴税金情况分析,企业上纳税金额在300万以上的企业占17%,100万以上的占32%,50万以上的占54%,20万以上的占7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非公企业对我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调查中,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资金超20万的仅占3%,10万以上的占6.7%,即使是5万以上的也只占42%,一半还不到。更有甚者,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员工培训资金的预算开支。可见,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企业规模与员工培训的开支情况存在严重失衡。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非公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行动主要还是集中在公益事业方面。例如今年7月份,我市岷县漳县发生了6.6级地震后,我县很多非公企业纷纷行动,积极捐款捐物抗震救灾,充分
体现了我县非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慈善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包括爱国和报国的责任、发展企业的责任、诚信守法的责任、道德自律的责任、节约资源能源的责任、保护环境的责任、安全生产的责任以及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的责任等等。
二、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一)非公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误区,企业与公众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存在显著偏差。
总体上,当前非公企业对社会公益责任认知度最高,其次是经济责任,但在法律责任、环境责任以及企业文化责任上认知偏低。而普通百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集中在环保、员工权益保护、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由此可以判断,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履行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公众的需求,没有将“以人为本”的原则放在首位,因此也就没法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真正目的。同时,很多非公企业没有理解和把握好企业经营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社会期望与实际能力的关系,对履行社会责任还有顾虑,担心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支出,给企业带来负担,其实,从长远来看,履行社会责任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和成本,还可以改善企业自身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统一起来。还可以通过改善教育、提高当地的生
活质量来使得企业自身受益。
(二)企业自身的组织保障和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影响了社会责任履行的效果。
由于非公企业自身组织的特殊性,人员组成随意性较大,在组织制度建设上明显不足,缺乏宣传和管理,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即使非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投入很大,但公众的感知明显不如国企的强烈。
(三)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缺失
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各项规定、与广大群众的有效监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源动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发生关系,也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密切关注,这些都对企业形成了种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但由于当前公众监督、行业协会以及整个市场机制的屈限性,在很多情况下,企业的不良社会责任表现并不直接影响其运营业绩,企业为节省成本、获取利益会产生不负责任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推动非公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引导非公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一个社会基础,这就是社会公众、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重大意义的认识,只有社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认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下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承担
起社会责任。
首先,必须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塑造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合力,积极建设企业文化,通过具体的典型宣传,使更多企业意识到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其次,政府要对勇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相关的优惠。对那些注意环保、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员工、热心社区建设、对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加以表彰和奖励,同时在税收及申请有关认证的费用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或补贴,在采购等方面优先考虑这些企业,进一步激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依靠企业家的自身醒悟,脱离了社会的参与,企业就失去了承担责任的对象,“责任”二字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应以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为手段,引导并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方向,一方面,政府需要切实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以限制性措施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严格在法制的轨道内运行;另一方面,政府还应以各种鼓励性措施来激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
任。其次,要发挥有关部门的监督作用,重视发挥审计、工商、财税等经济部门的监督作用,有效防止企业经营者的违法违纪行为。最后,要加大舆论影响。通过舆论、大众和整个社会的压力,迫使企业纠正其不当行为,步入正确轨道。
(三)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追求,决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道德醒悟过程,更需要依赖于法治的手段,制止企业的不当行为。法律是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最有力的手段,能否将企业社会责任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力量。应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依据法律法规,对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加大惩治力度,让那些企业付出利润成本和法律成本。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作为我国经济的组成部分,非公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关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权益以及商业伦理的全面协调,更多的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责任,不仅是全球企业未来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我们期待政府不断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化建设,也期待非公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第三篇:责任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调研报告
责任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调研报告
来源:无锡市工商业联合会时间:2009-03-25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 关闭 ] [ 收藏 ] 60 [ 打印 ]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劳工运动、消费者运动核心环境保护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兴起。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盈利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劳动者权益、商业伦理和自然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这一理念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普遍接受的企业行为准则。为全面了解现阶段我市民营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水平,推动民营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对我市部分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
一、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现状分析
(一)、样本收集和分析、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统计内容的选择
(1)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选择。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概念和术语,从众多的概念和术语中,我们选择了世界经济论坛所下的定义,从四个方面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即一是良好的公司治理和道德标准,主要包括遵守法律、道德准则、商业伦理等;二是对人的责任,主要包括员工安全、平等就业、反对歧视等;三是对环境的责任,主要包括保护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四是对社会进步的广义贡献,包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消除社会贫困等。
(2)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统计内容。讨论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应有两种不同的视角。一是立足社会整体来定义企业的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的或慈善的责任,是从这一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所作的最具代表性的表述。另一种立足于企业自身的运作来讨论企业应该对谁负责,主要是对由员工、所有者、消费者、社区和政府等类别组成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承担除经济、法律之外的社会责任。根据现有数据,在这里,我们只统计企业注册资本情况、资产总额情况、缴纳税金情况、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员工培训情况、员工社会保险情况。
2、数据的收集
本调研报告的统计对象为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贡献业绩库中无锡522家民营企业。其中,农、林、牧、渔12家,制造业346家,电力、燃气8家,建筑25家,交通运输、仓储7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5家,批发和零售业32家,住宿和餐饮8家,房地产业18家,租赁和商业服务9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2家,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11家,文化、体育、娱乐业2家,其他37家。
3、数据分析
(1)注册资本分析
从图表可以看出,样本企业的注册资本相对都比较大,注册资本500万以上的企业达到了68.8%,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的企业达到了56%,超过我们所统计的所有企业的一半,注册资本5000万以上的企业也达到21.5%。
(2)资产总额分析
资产在1000万以上的企业占到了80.7%,5000万以上的占到了56.9%,超过一半,而资产超过1个亿的企业则占到了42.7%。通过注册资本分析和资产总额分析,可以知道,我们分析的这些样本企业总体上来说,应该是属于我市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
(3)员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分析
522家企业中,劳动合同百分之百签订的企业占到61.1%,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的企业占到75.3%,签订率达到50%以上的也仅占到83.3%。中小民营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4)员工参保情况分析
员工百分之百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占到25.7%,参保率达到80%的企业占40.4%,而参保率达到50%的企业只占到66.7%。由此可以看出,员工参保情况要远远差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5)上上缴税金情况分析
企业上纳税金额在3000万以上的企业占20.3%,1000万以上的占35.6%,500万以上的占53.6%,200万以上的占62.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对我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6)企业用于员工培训资金情况分析
企业用于员工培训的资金超高200万的仅占6.7%,100万以上的占12.3%,50万以上的占20.3%,即使是10万以上的也只占43.1%,一半还不到。更有甚者,企业根本就没有员工培训资金的预算开支。可见,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企业规模与员工培训的开支情况存在严重失衡。
(二)、从整体来看,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态处于“初级阶段”。
1、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一个较新的话题,民营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和行动主要还是集中在公益事业方面。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冰冻雨雪天气,年中,四川等地又遇大地震,我市很多民营企业纷纷行动,紧急调拨资金和各种物资送往抗灾第一线,支援灾区抗灾救灾,充分体现了我市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慈善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方面。企业社会责任应该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包括爱国和报国的责任、发展企业的责任、诚信守法的责任、道德自律的责任、节约资源能源的责任、保护环境的责任、安全生产的责任以及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的责任等等。、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由于能力所限,决定了履行社会责任状态的初级阶段。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根据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历史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从无到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从仅仅是发展经济、能为社会提供产品、就业、税收到慈善事业再到现在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必然会遇到发达国家在最初的发展中经历的现象。
(三)、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日益受到政府重视,也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2008年1月,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并要求有条件的企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为探析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方面的重大问题并为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和支撑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出台了关于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关意见的通知,浦东新区印发了《浦东新区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若干意见的通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期望边际效用递减,对生活质量则有了更高的追求。同时,人们对一些工业产品的副作用,对环境污染的消极作用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此外,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企业有了更高的期望,更多的要求。
二、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误区,企业与公众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存在显著偏差。总体上,当前民营企业对社会公益责任认知度最高,其次是经济责任,但在法律责任、环境责任以及企业文化责任上认知偏低。而普通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集中在环保、员工权益保护、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由此可以判断,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履行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公众的需求,没有将“以人为本”的原则放在首位,因此也就没法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真正目的。同时,很多民营企业没有理解和把握好企业经营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关系、社会期望与实际能力的关系,对履行社会责任还有顾虑,担心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支出,给企业带来负担,其实,从长远来看,履行社会责任不但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和成本,还可以改善企业自身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统一起来。还可以通过改善教育、提高当地的生活质量来使得企业自身受益。
(二)企业自身的组织保障和内部制度建设不完善,影响了社会责任履行的效果。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深度调查报告显示,以各种社会责任指标来衡量,国有、民营企业的表现并不逊于外资企业,甚至内资企业总体优于外资企业。然而,长期以来,外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上一直维护者良好的形象,社会舆论对于本土企业的表现却是批评不断。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国内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计划性、系统性及实施的方法上与外资企业还存在差距。
对于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外资企业普遍给予高度的组织保障,并在战略规划上提到相当明确的位置。外资企业落实社会责任一般都实行项目化,在组织结构、目标上都非常清晰,重视活动的持续性和可操作性,注重与权威部门的合作,组织保障的到位,使得活动的追踪
落实以及后续服务工作都有更为成熟和系统地管理方法,因而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更为广泛和显著。
而民营企业则随意性较大,在组织制度建设上明显不足,缺乏宣传和管理,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即使民营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投入很大,但公众的感知明显不如对外资企业那么强烈。
(三)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环境缺失
法律、法规和政府的各项规定、与社区居民维持和谐关系以获得支持,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源动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与各种利益相关者发生关系,也会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密切关注,这些都对企业形成了种种有形无形的压力。作为一种战略措施,企业主动改进社会责任绩效可以回避、减轻或转移政府、投资者和公众媒体等外部的直接压力。然而,转型时期的中国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市场进入、竞争和市场交易秩序也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监督、行业协会以及整个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由于信息披露手段的缺乏,很多情况下,企业的不良社会责任表现并不直接影响其运营业绩,因此会产生不负责任的机会主义行为,以节省成本、获取利益。
三、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的建议
(一)引导民营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观念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一个社会基础,这就是社会公众、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重大意义的认识,只有社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认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在良好的社会氛围下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在实践中承担起社会责任。
首先,必须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塑造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合力,但无论如何其自身塑造必然是基础。积极建设企业文化,就存在着如何回答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追求、怎样处理企业利润与社区乃至社会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具体的典型宣传,使更多企业意识到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履行社会责任可以实现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其次,要对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相关的优惠。政府应对那些注意环保、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爱护员工、热心社区建设、对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加以表彰和奖励,同时在税收及申请有关认证的费用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或补贴,在采购等方面优先考虑这些企业。
(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来考察,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国际上,已有完备的具有行业规范力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体系,即SA8000体系。该体系主要是西方国家根据本国的国情设计的,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经验,结合SA8000,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逐步从目前对企业以经济指标评价为主,转向以企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担负的责任的综合衡量评价,引导和促进企业处理好企业与职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企业社会责任有章可循。
(三)、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督,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依靠企业家的自身醒悟,脱离了社会的参与,企业就失去了承担责任的对象,“责任”二字也就无从谈起。
首先充分发挥政府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应该从维护社会利益和保证社会运转的需要出发,充当社会公众的监护人和协调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仲裁人,以行政干预和经济调控为手段,引导并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和方向,纠正或惩处企业逃避社会责任的现象,以保证企业对强制型社会责任和关联型社会责任的有效履行。一方面,政府需要切实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以限制性措施规范企业行为,使企业严格在法制的轨道内运行;另一方面,政府还应以各种鼓励性措施来激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其次,要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搞好联合监督。重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以及工商、财税等经济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及时了解情况,以有效防止企业经营者的违法违纪行为。
最后,要发挥专业性民间组织,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作为社会公民的一部分,媒体等舆论监督机构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加强社会监督功能,让企业的失德行为无所遁形。通过舆论、大众和整个社会的压力,迫使企业纠正其不当行为,步入正确轨道。
(四)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追求,决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道德醒悟过程,规制企业的不当行为,需要依赖于法治的现行,法律是现代文明国度里保障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最有力的手段,能否将企业社会责任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力量。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把面广量大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开展起来,对民营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另一方面要依据法律法规,对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加大惩治力度,让那些企业付出利润成本和法律成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目标之一,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关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权益以及商业伦理的全面协调,更多的承担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的责任,不仅是全球企业未来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逐步推进,我们期待政府不断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制度化建设,也期待民营企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
第四篇:民营企业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原因及对策分析
企业与员工方面。企业应努力发展与员工的良好关系。员工是企业除顾客之外的第二个“上帝”,应经常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使员工了解企业,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但有些民营企业却缺乏对职工的责任意识,片面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工作超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劳动时间的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但有的民营企业员工每天工作时间大大超过8小时,剥夺了劳动者的休息权。第二,保障不到位。有的民营企业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开支,不顾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安全设施不全,重庆市涪陵区某建筑企业曾经由于安全设施不健全导致钢管扎伤人的事件发生。
许多企业没有做好职业病的防范工作,国家规定特殊岗位要定期进行体检,有的企业只与员工签订一年或半年的劳动合同来规避企业风险,实际上是损害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使其得不到相应保障。
第三,侵犯员工人身权利。企业对员工存在性骚扰、强迫劳动、扣押职工居民身份证、强迫职工缴纳保证金等侵权行为。重庆某客运有限公司的一线员工,如售票员在进行正式工作时都必须缴纳2000元的押金,如果工作时间没有超过三个月,那么2000元的押金不予退还。企业与员工的地位不平等,处于被迫状态。
企业与消费者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信用状况目前正在经历一场危机。一段时期以来,民营企业存在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欺诈客户、违约毁约等现象,这些不道德的工商活动给企业、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损害,严重地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生产不合格的商品,却贴上合格的检验证,以次充好或贴上名牌商品的商标,欺骗顾客。商品信息不全,或刻意删减不利信息;第二,利用广告信函、传单等发布虚假信息;第三,虚构货源、企业信息,伪造营业执照,窃取合同文书等进行诈骗活动;第四,利用回收产品,低进高出,谋取暴利,采取不正当手段价格欺骗;第五,利用对方法律素质低或法律文件的不健全,在合同中设下种种陷阱,骗取对方财物。
企业与政府方面。第一,企业应履行法定义务,如实纳税就是最重要的义务之一。有关部门统计,民营企业如实纳税还有待进一步强化,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不能如实纳税,偷税漏税时有发生。
第二,企业有协助政府管理的义务,如实向政府监管部门申报生产经营情况也有待加强,例如食品、药品监管、统计部门、民用爆破物资监管、安全监管、印刷品管理等各类监管部门,但是,目前多数企业不能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自觉向有关部门如实申报,从而使政府在进行决策时缺乏相关的资料。第三,政府有监管的权利,政府是市场经济管理者,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对市场进行管理,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来引导市场向其所规定的方向运动,企业服从政府的管理,同时,政府又通过企业来促使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政府创造更多的财富,扩大就业,改善民生。
第四,政府有计划引导的权利,政府通过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土地出让,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来引导企业的生产发展方向,企业接受政府的引导而实现盈利。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民营企业通过获取政府的公共资源获取暴利。
企业与资源环境保护方面。企业与资源是一对孪生兄弟,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消耗大量的资源,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消耗资源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资源的有限性和企业追逐利润的无限性,导致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环境资源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为此,民营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技术革新减少生产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策
民营企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在市场、规模、效益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民营企业发展历史较短,企业总体规模较小,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不规范,企业文化建设比较薄弱,这些成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主要原因。提升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地方政府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民营企业家应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道德责任意识,广泛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教育,树立民营企业正确经营观念。诚实守信是民营企业家基本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信用的竞争,企业是否讲信用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决定性因素。
民营企业的诚信建设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第一,要强化企业家的素质,经常参加学习、培训,比如重庆市曾组织民营企业家到中央党校学习培训,增加他们的责任心、使命感;第二,扎扎实实抓好产品质量,让消费者认同企业产品,以产品和服务塑造企业的形象;第三,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贯彻诚信思想,企业对股东诚信、企业对员工诚信、企业对消费者诚信、上级对下级诚信、上道工序对下道工序诚信等,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
市场制度。民营企业生存的基础是市场,市场制度完善发展需要民营企业自身来承担。国家为此制定了多个市场准入的法律法规,这就是为民营企业建立相对应的市场环境,方便民营企业成长壮大。民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就必须严格遵守市场管理制度,这也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要成为负责任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改善公司治理,明确企业法人的责任;第二是强化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管理;第三是将商业战略和责任结合起来;第四与利益相关者积极合作,平衡利益关系;第五是编制责任报告,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布。
因此,重庆民营企业首先应清理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公司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其次与各利益相关人,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企业竞争对手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适时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借鉴国际、国内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改变民营企业“劳工标准低、劳工权益保护不充分”的不良社会形象。
政府管理。在国家层面,应积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来引导、约束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地方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形成民营企业的外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在规范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对政府行为进行规范。
第一,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法制化。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会时要增加企业成本,同时又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收益,这样就会导致一些企业放弃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其他民营企业也跟风效仿而影响行业甚至地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科斯认为,人有机会主义倾向,制度是在一个特定群体内确立并实施的规范,限制人们的机会主义行为,使人们的行为可以预见。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社会正常运转,政府就应当建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
第二,制定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考核机制。政府作为市场的管理者,运用宏观调控机制,制定法律制度和规章,以利益为纽带,引导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能够正常承担社会责任,政府就给予这些企业正常的待遇,如不能正常承担社会责任,就会限制其企业正常经营行为,在政府采购中这些企业就可能丧失机会,在企业检验中也可能有严重影响。
构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适当的时机制定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衡量标准,构建符合民营企业实际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有些国家已经制定和应用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如ISO14000标准、SA8000标准等。我国对企业的评价还没有就企业社会责任展开,主要停留在经济层面,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应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民营企业、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案例的出现,反映了这一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状态,20多年前浙江省某地是假冒伪劣的代名词,通过这些年的建设,这里的民营企业成为全国甚至全球瞩目的焦点,通过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目的是为重庆市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找到切实的对策,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民营企业发展方兴未艾,在地方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营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五篇:履行社会责任
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经济发展
12月10日,由香港知名媒体大公报、大公网主办的“2014大公财经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凝聚新共识、共享新机遇”,高通盛融(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凭借其良好的行业口碑,强大的综合实力,专业的金融服务受邀参加此次盛会,与来自两岸四地500名业界精英,共话中国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以及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大公报董事长姜在忠,北京市政府副市长程红,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张国宝等内地及香港政府高级官员、商协会领导及企业界高管,就中国与香港经济大势,新常态下的香港机遇,沪港双向开放及市场走向等议题发表演讲。高通盛融此次与政界领袖、名企精英、财经学者、金融专家一起,深度解析未来金融走势,分享商业机遇,交流创企经验,为推动两地企业发展,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而努力。
与以往的财经盛会不同,2014大公财经年会除了把脉经济发展趋势,推动香港和内地经济的繁荣稳定之外,主办方还将社会责任感作为会议的主旨之一,有关“企业家心态及履行慈善”的论坛,引起了各界企业代表的广泛共鸣。而高通盛融作为企业发展回报社会的典范,以公益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的感念,早已成为企业的传统。无论是为增强全员国防教育而举办的《红灯记》专场演出,还是为天津SOS儿童村捐赠的慰问品,无论是“心系鲁甸灾区献爱心”活动,还是走进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关注老人等等,都是企业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
除此之外,高通盛融支持并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项目,用另一种方式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高通盛融表示,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时代,更不能背弃责任,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企业,同样也会对自己的项目负责,在大力倡导精神文明的当今社会,高通盛融把“投身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慈善事业,有效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