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组调研论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最终版)
关于如何创新新疆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
制的调研报告
——创新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街道社区干部培训班第五小组全体学员)
[内容摘要]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加快社区建设是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必然选择。当前,新疆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社区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管理、服务和自治的任务日益繁重,现有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深化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成为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城镇化的迫切需要。本文采取座谈、走访、实践等方式结合在长沙部分社区的观摩对照新疆社区如何实施社会化管理进行了专题调研,针对新疆社区面临的体制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此希望进一步推动新疆社区创新管理体制全面发展。
[关键词]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谐社区;调研报告
根据自治区党委张春贤书记的重要指示,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民政厅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新疆街道社区干部60名学员在长沙进行为期二个半月的集中学习培训。通过培训、考察对长沙社区工作的深入调研,结合新疆街道社区建设工作实际,我们对此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一、基本概况
近几年来,按照自治区、县市区的统一部署要求,新疆街道有机结合
“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使得社区建设工作稳步向前推进。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社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一是社区党组织建设逐步加强。所有社区建立了党支部、党总支,个别地区社区还成立了社区党委,楼栋党小组,明确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居民小组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任务。为强化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社区开展了争创“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活动,推广了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社区大党建的工作新格局。二是社区民主自治水平逐步提高。各社区居委会普遍建立健全了社区自治章程、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社区联席会议、社区协调会议等社区自治制度,实行了社区政务、居务公开,大力开展各类社区志愿者活动和社区共建活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逐步提高。三是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建立了为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街道、社区实现良性互动,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现行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存在的缺陷及原因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员一致认为当前新疆社区建设与内的社区建设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体制上,内地社区、居委会已由行政化半行政化的领导方式全部转变为居委会的高度自治。把社区干部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了出来,重点谋划社区发展、拓宽服务渠道。新疆社区新疆社区居委会自治管理职能发挥不够。由于对社区职能定位认识不清,政府、社区的管理职责、服务职责、自治职责以及相应权和利不够明确,仍然实行行政化或半行政化的领导方式,具体工作由上级部门安排指导来开展,社区、居委会没有自主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群众自治组织自治功能的有效发挥,削弱了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的管理职能。
2、在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服务方式上,内地社区的各种服务项目都是通过采取协会的方式来开展完成,为谁服务、怎样服务都由社区居委会、协会说了算,社区党总支只是起到了领导和把关的作用,实行了居委会的高度自治。极大地调动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社区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义工,具体事务由义工和协会来完成,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而新疆大部分社区还没有转变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服务方式,居委会的服务功能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和发挥,服务项目单一,服务功能脆弱。
3、在资金来源上,内地社区、居委会不管从上级财政拨付、企业无偿援助还是政策扶持上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社区建设、发展以及开展各种服务活动都有强大的资金做后盾,社区弱势群体的帮扶由政府、企业来买单,真正做到了社区建设的“六有一化”。新疆社区、居委会不管从政策支持上还是资金拨付上力度都不大,各种服务对象、弱势群体的帮扶社区难以保障和实现。弱势群体的生活存在有社区、居委会管不了、不敢管、没法管的现象。
4.新疆社区规模不够合理。社区范围设臵、规模大小不一,发展程度不同,社区各类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利用。
5.新疆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目前,各社区党支部管理的党员最少的有10余人,最多的有100余人,同时,由于各社区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给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影响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6.新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发展不够平衡。由于部分社区属“城中村社区”,相对于社区建设的高要求,社区在硬件设施建设和社区服
务方面存在着承载能力严重不足的现象。由于前期投入少,社区硬件设施建设水平较低,一多半社区办公场所都面临改造和重新选址问题。同时,各社区办公经费明显不足,加上社区工作者数量偏少,社区内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利用,社区服务工作也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居民群众的需求。
7、新疆社区工作人员配臵不足、素质不高。目前,较为规范的社区服务站有工作人员20余名,要服务辖区1万多人,较小的社区有工作人员不到10人,服务3000多人口,工作力量明显不足,工作负荷太大,管理和服务均跟不上。此外,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不高,如年龄偏大,学历、能力和工作效率偏低的情况,很难适应社区发展的要求。
三、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的主要对策
社区是基层所有工作的承载体,直接关系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在有利于服务居民,有利于推进社区民主自治,有利于党和政府的领导的基础上,按照关系顺、权责明,既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原则,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一)理顺社区组织关系,推进社区公共治理体制创新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和谐社区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一委一站”建设,进一步理顺社区监事委员会与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的关系。
1.完善社区内部组织结构。在每个社区成立一个社区服务站,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监督委员会为两翼,社区服务站为工作主体的新型社区管理体系。社区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党建工作,对辖区内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工作全面负责,并充分调动辖区内各种力量共同参加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居委会主要按照集中社情民意,搞好社区自治事宜。社区服务站主要承担上级政府部门交办的社区事务性工作,协助居委会做好居民自治工作和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落实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和社区居委会的决议事项,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各项构建和谐社区活动。社区监督委员会为民主监督机构,对居务公开、财务管理、村干部民主决策、履职情况及勤政廉政进行监督。建立这种“四位一体”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过去社区行政性工作过于繁多,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被事务性工作困扰,领导和自治职能难以发挥的问题。同时社区服务站的成立,能有效缓解了社区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与工作力量不足的矛盾,为社区组织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提供保障。
2.优化社区工作运行机制。首先,在纵向管理上,社区居委会实行资产剥离后,转向创造优良社区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丰富社区税源,在此基础上,实行税收增量比例返还和“条费转块”、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办法,来解决社区组织的经费来源,并形成一种良性的基层财力机制。其次,在横向管理上,要明确、细化社区各组织的工作职责,找准它们之间协调工作的基本规律,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程序。同时,建立社区管理组织与驻地单位紧密联系、共驻共建的责任机制,有效整合社区内部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为社区工作的开展增添动力。
3.理顺社区行政隶属体制。首先,要明确三个关系,即:明确政府部门与社区的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明确街道办事处对社区的指
导、协调和服务的关系;明确社区各组织与驻地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之间指导与监督的关系。其次,要界定三方面职能,即:界定政府部门、街道必须独立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社区自治的职能以及部门主办需要社区协助的职能。同时,要合理进行分权和放权,将行政管理事务与社会管理事务区分开来,建立起条块机构之间的协调组织,在社区这一层面上形成条包块管、以块为主的完整统一的综合体制。此外,在市、区、街应根据根据新的社区管理权限及其目标,逐步健全各项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如社区管理协调制度(条与块之间协调)、社区管理决策制度、社区管理咨询与协商制度、社区管理岗位责任制度、社区管理考核、监督制度等。
(二)转变党建工作方式,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1.推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方式。本着便于联系、便于组织、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把社区划分为三种类型网格:一种是地缘型,以主要街巷、道路为界,划分出若干网格;一种是单元型,一个封闭的居民区或若干座居民楼形成一个网格;一种是单位型,一个市场、一个单位或几个相邻的单位形成一个网格,使每一个社区网格都形成有领导机构、党员队伍、工作制度的社区党建工作基点。变条块分割、以条为主的党建工作模式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模式,把党建工作的触角向驻区单位、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拓展,加强社区党员双重管理工作,做到凡是与社区单位、企业相关,以社区为载体开展的工作都纳入社区范围。
2.改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首先,在管理范围上,要做到三个延伸,即向生活在社区的在职党员延伸;向辖区内流动党员延伸;向辖区内“两新”组织党员延伸。其次,在党员管理方式上,要变无差别管理为分类管理。针对社区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需求,把社区党员划分为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及“两新”组织党员等等,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再次,在党员教育管理手段上,要变传统教育手段为现代化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远程通讯技术等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活动,实现各级党组织与党员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效果。同时,开发“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将所有社区党员的基本情况全部输入微机,分别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区、街、社区三级党组织之间党员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党员管理效率。
3.完善社区党建共建机制。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群团组织工作社区化,集合会员单位的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街道党工委牵头,组织发动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化共建、双拥共建等活动,丰富社区文化,提高社区文明水平。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党员代表组成社区党建联席会,引导和组织本社区的党员参与社区各项活动,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服务。通过区、街道、社区三级共建机构的建立,进一步明确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的工作职责,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围绕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共商共议,齐抓共管。
(三)完善社区自治机制,加快社区民主建设进程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一种开放式的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因此,无论是体制变革的本身,还是选举制度的突破,都应朝着社区民主自治的方向大步迈进。
1.明确社区定位,合理划分社区。要适应城市社区建设需要,依据居民居住的自然地缘关系、社区的资源配臵、适度的管辖人口和人们的心理认同感,按照有利于社区管理、自治、资源利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的
原则来组建新社区。原则上每个社区管辖3000至5000户左右为宜。
2.健全民主制度,推进社区自治。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的参与,是社区民主自治根本所在。要完善听证会、协调会和评议会以及居委会工作评议、居务公开等制度,通过社区论坛、社区对话、民情恳谈会等活动载体,引导社区成员、社区居民为社区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充分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同时,进一步畅通民主渠道,探索建立由社区居民、驻区单位、民间组织、群众团队和社区党政组织代表共同参与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探索建立社区利益协调机制,在党委领导和政府主导下,对涉及具有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社区事务,进行议事、协商、监督、评议。
(四)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出台详细具体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意见》文件,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探索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路子,不断满足社区群众的需要。
1.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建立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服务站点为基础,社区志愿者组织为补充、驻区单位全面参与,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社区服务网络。社区服务中心、站点要不断配套完善各类服务设施,按照服务职能类别的划分,设岗定责,规范运作。社区服务职能可划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综合服务类,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文化、教育、治安、计划生育、消防安全、司法调解等工作;第二类是劳动保障类,主要包括退休、失业人员的工资发放和社会化管理工作;第三类是家政服务类,包括家政服务项目的拓展运作和经营;第四类是物业管理类,包括社区内单位、楼宇及居住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第五类是生活保障类,包括最低生活保障
人员的审核、救助工作。此外,区社区服务中心统一成立综合服务公司,负责社区服务项目的市场化、企业化运作,从而形成规范有序的“三级联动、六位一体”服务体系。
2.规范社区服务协调机制。要想方设法争取驻地单位的支持,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类设施和资源,建立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实现社区各种资源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合理配臵,促进社区内所有居民群众共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是整合物质资源。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为原则,积极寻找与驻地单位的利益结合点,协调组织驻地单位的资金投向社区,并将各类硬件设施向社区群众开放。二是整合人才资源。以党、团员为主体,积极争取社区内有专长特长的人才参与,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三是整合组织资源。加强对业主委员会、小区管委会等社区内各种组织、社团的指导,使其按照有关章程,自主管理,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从而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降低社区管理运作成本。
3.强化社区服务功能。要把为居民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群众不同层次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五个重点,体现五种功能:
以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面向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为重点,体现社区服务的救助保障功能;以帮助居民群众解决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难题为重点,体现社区服务的便民利民功能;以满足群众人文精神需求为重点,体现社区服务的休闲娱乐功能: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体现社区服务的减震疏导功能;以满足高收入家庭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为重点,体现社区服务的市场导向功能。走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以服务养服务,以服务促服务,形成网络化、市场化、规模化服务体系,从而使社区服务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粗放型向集约型、政府投入输血型向自
我良性发展造血型转变。
(五)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为社区建设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社区干部队伍,是推进社区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必须把加强和改进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最关键的环节来抓。
1.转变选人用人方式。一是上级选派。把社区作为青年干部培养锻炼的基地,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到社区进行挂职锻炼,主要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充分发挥青年干部思想新、活力强的优势,来促进社区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民主选举。主要通过社区党员大会选举和社区居民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班子。要注意拓宽民主选举的范围,符合条件的驻地单位负责人、长期工作生活在社区的人员都可以作为参选和被选举对象,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人才资源。三是公开招聘。对于社区服务站等政府花钱买服务的社区工作机构,要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参照公务员选拔办法,通过笔试、面试等规定程序,择优选拔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人员,有效提升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
2.切实抓好教育培训。一是建立社区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政府部门要定期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注重系统性、针对性和时代性,应重点学习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及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二是利用活动载体,加强对社区干部的经常性教育。要经常组织社区干部到那些社区工作搞得好的城市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利用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社区工作。三是有重点地调训干部。组织、民政部门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年轻社区干部进行调训,确保他们受到高层次培训,尽快
成为推动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同时,要加大社区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建立社区后备干部专项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确保社区干部新老交替。
3.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针对社区干部存在的职责不明、责任感不强的问题,制定社区各组织成员工作职责,街道与每一名社区干部签定任期目标责任书,定岗定责定目标,增强社区干部责任感。二是建立双向考评制度。年末,社区干部就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向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作述职报告,党员和居民代表对其进行民主测评。街道把民主测评结果作为社区干部年度考核的主要依据,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对不称职者实行半年到一年的诫勉,对诫勉期满后考核仍不称职的按有关规定进行辞退。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要提高社区干部的生活待遇,将社区干部待遇与工作任务挂钩,增加对社区干部的补助,实行社区干部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制度,解决其后顾之忧。此外,要努力提高社区干部政治待遇,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社区干部参政、议政的机会,如增加社区干部参加党代会、人代会的名额,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六)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1、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大厅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方便居民。
2、认真落实错时工作和全程代办,积极开展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居民不出家门就能办事。
3、全天候开放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无差别服务每一位居民。社区将政府花巨资建设的办公阵地、文化娱乐场所、体育活动场所以及文化、体育活动设施随时、就近向辖区居民开放,除不断满足居民自发的文
化、体育活动需求外,还经常与辖区单位、相关部门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努力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完善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4、在对小区实施物业管理的过程中,要想做到让业主满意放心,必须要投入自己的真情,细微之处见真情,真正把业主当成自家人。物业管理人员看到有些业主平时工作忙,家中留守的主要是老人,就主动提供预约提醒服务,定时询问家中情况,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让业主感动不已;针对老年人家庭住户和上班族,推出便民服务:比如代收衣物干洗,代充煤气费服务,代办户口本落户,送饮用水等项目,为业主提供更加便捷、周到、满意的服务;针对假期小区孩子较多,给小区带来安全隐患,管理处将孩子组织起来,一块学习、游戏,既减轻了管理压力,又获得了业主的好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5、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和“四类管理法”要求,对服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服务,突出重点保民生,齐心协力办实事。
6、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坚持开展为老年人(老干部)和残疾人服务活动。充分利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以及各种文体活动设备,邀请、引导和组织辖区老年人(老干部)和残疾人就近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老干部)的优势和“传、帮、带”作用。购臵残疾人康复设备,确保残疾人的康复、就业和生活有保障。
四、学习反思
在一个半月学习培训中,参训人员接触了在平时学习工作中难以涉猎的许多新思想、新知识,切身感受了长沙社会工作发展和社区建设方面的
新成就、新经验,并联系各自思想工作实际进行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探讨和交流,通过培训学习,大家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能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解决知识老化、知识透支、本领恐慌等问题的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培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发展的境界;通过培训学习,吃透上情、熟知下情,做好结合的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培训学习,准确辨析形势,把握客观规律,提高执政的水平;通过培训学习,掌握科学方法,善于抓主要矛盾,增强落实的本领,对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拓展工作思路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笛: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创新管理体制建设和谐社区调研报告 龙源期刊网 财经界 2007年第4期 2011年5月18日
2、yao123huan: 百度文库 2011年5月19日
第二篇:第五组调研报告
-----------第五调研组
关于2011年“国培计划”师范生实习支教顶岗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掌握我校学生参加“国培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进一步做好此方面工作,根据学校安排,2011年“国培计划”师范生实习支教顶岗及就业工作第五调研组,在----的带领下,于2011年11月6日至14日对----------三个州市的相关区、县、学校的“国培计划”师范生实习支教顶岗及就业工作进行了调研。
我们组克服了种种困难(如所调研的地区跨度大、道路差、温差大,学生分布广,时间紧等),对三个州市的20多所学校进行了调研,如迪庆州维西县的维西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塔城中学、维登中学;丽江市古城区的二中、民族中学、金虹中学,宁蒗县的拉伯中学、红桥中学、金棉中学、跑马坪中学,华坪二中、华坪民族中学;大理的保中中学、上关三中,祥云县的云驿四中、祥城镇一中、三中,等等。通过座谈、走访、听课等多种方式,我们基本掌握如下情况:总体来讲,三个州市的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学校和教师对“国培计划”及顶岗实习工作认识到位、重视程度高,我校204名学生的实习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既顶岗置换又提高了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技能、还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之目的。尽管如此,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顶岗实习相关经费划拨不及时、不到位、不足额,师范生实习工作量过少或过多,等等。
二、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活动,我们组确定了由远至近的调研顺序,即迪庆→丽江→大理;确定了两大方面的调研内容,一是各州市主管部门及相关学校、教师对“国培计划”及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视情况。此方面,主要是看汇报及实际工作安排。从汇报中看认识,从实际工作安排中看效果。如,我们每到一个州(市)、区县、学校就首先听取工作汇报,然后深入实际(学校、班级等)中以了解实习生食宿情况、教育教学设施配备情况、顶岗实习相关经费实际划拨情况、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情况,等等。二是我校学生顶岗实习情况。此方面,主要是看我校学生的适应情况和实际教育教学效果。适应情况主要是看我校学生能否适应新变化(环境变化、气候变化、角色变化——由学生向教师)的情况和身心投入情况;教育教学效果主要是看我校学生能否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认真备课、上课、课下辅导等),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此主要看我校实习学生的教案、课件、实际课堂教学效果,该校领导、老师的评价和实习生所教学生们的反映,等等)。就因为确定了这两大调研内容,我们每到调研的一个地方,就进行四步走:第一步,召开接受顶岗实习生的州市、区县的相关负责人员或学校的校长、学科指导教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座谈会,全面了解他们对顶岗实习工作的思路和实际工作进程,全面了解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班主任管理、生活安排等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二步,召开顶岗实习学生的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教学、生活等情况的汇报。第三步,进教室听我校实习生的实况讲课。第四步,随机了解该校的学生,听取他们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
三、成绩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三个州的“国培计划”顶岗实习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和发扬:
(一)----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这是“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工作卓有成效的先决条件。云南师范大学从学校、学院、相关各职能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的领导和教师们,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去,使此项工作从始至终、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井然有序地得到开展。师大此项工作网络遍及顶岗实习的所有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对实习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同时使工作网络信息反馈渠道畅通无阻,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地州各级负责人员积极配合。这是“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保障。无论州市、区县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员,还是接受顶岗实习生的学校,还是学科教研组,甚至具体到指导教师,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从各级负责人员的思想认识上,到实际工作安排上(从接收实习生的到来,到实习学校工作、学习、生活,再到实习收尾等工作的具体安排)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就因为如此,顶岗实习学生才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三)顶岗实习学生尽职尽责。这是“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无论是偏僻遥远迪庆州维西县的、丽江宁蒗县的实习生,还是各方面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大理的实习生,都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按照既定方案要求各就各位,有始有终、保质保量地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受到用人单位和所教学生们的好评。我们的实习生基本上做到了:响应号召,服从安排,遵守纪律;情绪稳定、热情饱满;恪尽职守,虚心学习;认真教学,为人师表;不怕困难,砺炼成才;团结互助,奉献爱心;努力为基础教育做贡献!
(四)顶岗实习生素质全面提高。这是“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顶岗实习过程中,实习生既是学生又是老师。他们既适应新的环境,锻炼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又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知识运用和教育教学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了云南师范大学对学生们的培养质量。
(五)顶岗实习工作有力推动了当地基础教育的发展。这也是“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实习生年轻、有朝气有活力,头脑灵活,知识广博,拥有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和民主的方式对待学生,可以极大地激发当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实习学校的教师会产生启迪和示范作用,对学校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四、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建议加强向经济欠发达农村的教育投资力度。调研中发现,部分落后的农村学校缺少教师的主要原因,一是环境条件差,如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二就是教师工资待遇低或工资待遇不能兑现。这就导致教师少而工作量大,但待遇低。城乡教育失衡的关键就是师资力量。因此,有必要针对该类农村采取一定的政策倾斜,如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又如,可以尝试该类农村的免费师范生政策,鼓励有志青年投身基础教育。
(二)制定更加完善可行的顶岗实习支教相关政策、措施、规定,确保工作持续健康开展。调研中发现,个别相关领导、教师由于认识上的肤浅或偏差,对顶岗实习工作敷衍了事,如要么让实习生承担过多的工作量,要么担心教育教学质量搞不上去而让实习生承担过少的工作量,要么顶岗实习配套资金不到位,等等。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并层层、环环抓落实、促效果。
(三)加强、加速培养优秀基础教育教师的力度和速度。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待提高,同时也发现我们培养出的个别大学生的实际教育教学技能不能适应实践要求。因此,针对在岗教师而言,教育主管部门要利用顶岗实习支教的机会,制定基础教育教师培训规划,采取多种培训方式,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强在校大学生质量的培养,努力创造实践机会,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基础教育的大发展。
第三篇: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来源: 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陆俊华
2010-12
自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近几年来,我们有效应对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玉树特大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西王家岭煤矿特大透水、松花江水污染等事故灾难,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拉萨“3.14”、乌鲁木齐“7.5”等社会安全事件。
为了总结地方应急管理的经验,推动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根据中央党校的教学安排,第29期中青一班四支部调研组,于2010年11月9日至17日到广东省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与广东省政府、广州军区、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深圳南山区有关领导,及有关市(区)应急办、省防汛抗旱防台风指挥部办公室,广州、深圳海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考察了广东省应急指挥中心、广州亚运会亚残会总指挥部、亚运安保军队联合指挥部、番禺赛区运行保障指挥中心,到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应急指挥中心、综治信访维稳接待大厅进行实地了解,与东莞市卫生局、常平镇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现将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近年来,广东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要求,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属地管理,统一指挥、军地联动、综合协调,分级响应、分类处置、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应急管理体制比较完善。2007年,广东省成立了省应急管理委员会,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政府相关副省长和驻粤军队、武警(下同)负责同志任副主任,并成立21个专业指挥部,省应急管理委员会在省政府办公厅设立副厅级的办事机构(即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各专业指挥部以相关厅局作为办公室,军队、武警有关单位为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成员单位。目前,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在亚、残运会等重大活动中,广东省及举办赛事的市、区均成立了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专门机构。
(二)应对突发事件的运行机制较为健全。各级应急管理委员会按区域统筹部署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在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可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一线总指挥。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任总指挥。指挥机构启动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急办以及党委宣传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对处置工作,应急办主要承担与各方面联络沟通,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单一灾种的处置由相应专业指挥机构负责,军地各成员单位参与,应急办主要是负责信息报告、跟踪事态和综合协调。有的地方对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对影响范围和处置责任边界不清晰的突发公共事件,交由应急办协调处置。
(三)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调研中了解到,广东省各地在街道办事处(乡镇)建立起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一专多能的应急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有机整合了应急、综治、维稳、信访(群众)工作等职能。例如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事处设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为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发动群众参与防范突发事件和社会管理,把应急管理与日常的社会管理进行了有机融合。该区还设立了由社区保安组成的应急小分队,每个街道约30人,集中住宿,半军事化管理,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调动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同时,全省各区县建立了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并推动加强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公共卫生等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四)进行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深圳市在机构改革试点中,整合原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民防办、地震局,组建了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加挂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民防委员会办公室、地震局的牌子),由市政府办公厅归口联系,形成了“大应急”管理格局。改革后,资源得到整合,原来分散的人员力量得到有效集中和加强;机制更加完善,随着机构职能覆盖面的扩大和内设机构及人员的调整,宣传培训教育、监测预警预防、应急救援保障等机制得到完善;协调更加顺畅,机构改革中深圳市精简政府工作部门15个,应急管理涉及的部门和事项相对集中,日常协调事项,特别是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协调更加顺畅。此外,广州、深圳海关把应急管理与海关业务风险、打击走私、口岸监管相结合,设立风险管理运行控制中心,实行合署办公。
(五)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有新的探索。广东各地根据需要探索了一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做法。全省建立了约2.5万人的基层信息员队伍。深圳市组建了公安消防、红十字会、海上搜救和山地应急救援四支应急志愿者队伍。深圳市南山区建立了从直属部门推荐,经组织部门考核,由正科级干部组成的应急预备突击队,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锻炼平台。广东省成立了应急管理学会,推动应急管理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应急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暨南大学设立了应急管理学院。
二、关于对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基本看法
总的看,大家反映从近年来广东省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实践看,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情况是合理的。一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可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安全防范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二是既符合我国由地方党委政府对安全和稳定工作负总责的制度性要求。又体现了分类负责,分级响应的特点。三是基本明确了领导机构(应急管理委员会)、指挥机构(各专业指挥部)、执行机构(各部门)、办事机构(政府应急办)等各方面的关系,有利实现统一指挥、各方面联动。
调研中,许多单位反映,目前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应急管理职能需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一是防范职能还需落实。目前,有的地方或领域把防范工作归由专业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有的归由常态职能部门负责,缺少统一规定,还有的不够明确,防范工作往往不到位。二是有的部门职能相近或交叉。一些同志反映,在应对洪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方面,气象、水利、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部门都有监管,但各管一方面,由于涉及部门多,一方面需要相互配合,防止出现的漏洞;另一方面要防止建设项目重复交叉。三是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利益诉求对象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不够,在处置中有的以信访联席办为主,有的以维稳办为主、有的以应急办为主,领导同志觉得谁能调动各方面资源就用谁,或是那位领导同志负责指挥就用谁管的力量。
(二)在突发事件处置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指挥协调。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中,由于大部分应急救援处置队伍都是由隶属不同的上级部门指挥派遣,有时存在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的问题。而指挥部往往是在达到一定伤亡后才启动,结果造成统一指挥的滞后。
(三)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还有待完善。调研中一些同志反映,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地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职责任务不同,不同地市应急办级别不同,协调能力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有的地方凡是发生突发事件,领导都交给应急办负责组织协调;有的地方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能发挥作用。有的地方反映,发生事故后有的领导让应急办负责去事故现场协调,有的则让市府办公室其他单位去,作为地方应急办很难把握,最好有明确的制度。二是应急办与同级部门应急机构、军队应急部门还需加强联系。总参作战部设立了副军级应急办,但各大军区作战部还未设立应急办,影响军队与地方应急处置工作的衔接和开展。
(四)在应急体系建设及运行协调上还有待加强。在专业应急队伍建设、通信手段、信息报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综合和统筹。国家层面上,军队、武警已纳入国家应急体系;省一级虽然军区制订了这方面规划,但还未与地方协调。地方与军队、武警的应急通信还未实现对接,不能相互联通。军地之间、部门之间突发事件的信息通报、传递,虽有制度,但预先通报不够及时。
(五)深圳市“大应急”体制改革试点的问题。一些同志反映,改革后的深圳市应急办存在以下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应急办的定位是应急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室,应该是一个超脱职能部门的办事机构,行使政府的职能部门职责是否合理。将安全生产监管局、地震局、人防办合并到应急办,直观上看是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但实际上造成应急办将70%的力量行使安监局、地震局、人防办的职能部门的职责,削弱了综合应急管理的作用。二是上下内部业务不顺,安监审批、执法、培训等职能交给了其他部门,但应急办挂了安监局牌子,国家和省安监部门所有向深圳市布置的工作都交应急办,应急办又分到其他部门;地震局的工作由应急办一直负责到地震台网;人防办的业务与应急关系并不大,但其所有业务都由由应急办承担。
三、完善我国应急体制机制内在要求及原则
建立完善我国应急体制机制,应当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内在要求。一是现阶段我国突发事件具有高发性。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经历三、四百年工业化过程的矛盾,在我国现阶段集中表现,特别是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与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的矛盾、生产高速增长与安全保障能力较低的矛盾、利益格局变化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我国进入了矛盾高发期和凸显期。二是突发事件的多样性。我国是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的大多数突发事件在我国都存在,仅靠一个部门难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需要多方面配合。正如调研中有的同志说的“一个部门难以穷尽突发事件的无限责任,应该分级分类的承担责任”。把应急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领域和层级。三是突发事件的破坏性。灾害发生后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衍生出其他灾害,造成的损失扩大。所有突发事件表明,第一时间的有效处置是控制事态发展和减少伤亡损失的最佳时机。这些必须依靠事件发生地所在企业和单位,以及基层应急队伍的及时反应才能做到。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十分重要。四是应急处置的协同性。处置突发事件需要地方、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参与和应对,如非典、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由相关地方和部门共同防范控制。同祥,任何一起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处置工作都需要抢险救援、医疗卫生、善后安置、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总结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实践,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原则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统一原则。实现统一指挥,协同应对,保障有力。二是效率原则。做到分级响应、分类处置,全面落实属地管理的责任,实现快速反应,各系统高效运转。三是预防原则。实现预防与处置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把预防寓于日常管理之中。四是依法原则。在法律范围内明确常态与非常态体制机制的相互转换和有机统一,做到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五是节约原则。减少职能上的交叉重复,有机整合调动各方资源,使应急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按照以上要求和原则,我们认为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基本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有利于落实预防为主,防范和处置相结合的工作要求;有利于发挥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各种应急资源。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也有不同模式,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美国、俄罗斯的大部制,以救援为主,实际上美、俄两国应急管理也是总统-委员会-专职应急管理的部门,并实行部门联动。美国国土安全部下设联邦紧急管理事务管理局,同时行使其他职能。二是英国、日本等国,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设立应急决策机构和办事机构。三是德国等一些国家在牵头部门设应急职能机构。我国现行应急体制机制与英、日等国模式相近。各国模式不同主要在执行层,国家层面都由政府首脑、委员会、办事机构、执行部门组成,只是责任和权力的分工不同。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在应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所表现出的救援效率和动员能力给予高度肯定。
四、关于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
加强应急管理,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应急机构与职能部门的关系。应对法规定,应急管理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应对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其中防范工作,特别是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属于常态下生产过程和社会活动中的工作,应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因此,依照“管生产也要管安全”的原则,依法明确常态下的预防工作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例如,城乡规划建设部门要参与城市防灾方面的工作;生产管理部门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食品安全方面,食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安全,哪个部门主管就由哪个部门负责。这样才能实现安全与生产的有机统一和结合。进入突发事件和处预警置阶段后,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进行处置。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立即转入常态工作,包括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恢复重建工作应该由规划、建设等部门及业主单位承担,并使灾后重建在恢复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的有机结合和转换,避免应急管理包揽一切事务,出现什么都管,但又管不了、管不好的情况。
(二)进一步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能定位。考虑到我国应急资源分散的现状及灾害的衍生性,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涵盖其发生可能衍生危害的相关领域,特别是自然灾害领域。随着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推进,相关联的指挥机构应该是超脱于部门职能之上的、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非常态的机构。这类机构分类不宜过细。例如,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相关联的灾种,灾害往往会发生关联和演变,甚至会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极易出现安全漏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的扩大,因此要加强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的协调联动,使其具有更广泛的综合,实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处置力量上的整合,以提高效率。
(三)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协调和枢纽作用。一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下的办事机构,是各级应急管理的枢纽,主要承担应急值守、信息报告和综合协调职能,应当设立在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可在其内设,也可由其归口管理。二是基本规范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职责,确保上下有效联动。特别是要明确发生突发事件之后应该承担的职责。常态下,各级政府应急办主要是负责组织做好应急准备,包括制定预案、应急体系规划、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各专业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设立在相关主管部门。三是要加强应急办事机构与各专业指挥机构的联系,保障信息畅通和指挥决策有效运行,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常态迅速向非常态的应急机制转换。四是考虑到军队武警参与处置突发事件任务不断加重,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建议在大军区作战部门和武警有关单位设立应急办。五是各地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偏小、协调能力偏弱、编制偏少、建议参照深圳模式进行加强,但是要考虑人防办与城乡建设部门联系密切,地震与地质部门相关,相关职能应调整到职能密切的部门。
(四)完善监测、信息报告、处置等环节的协调联动机制。目前各系统都在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要整合资源,提高水平。在自然灾害监测方面,为了避免重复浪费,要注重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防止在同一区域重复建设监测点。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之间、军地之间的预警信息的传送,确保相关部门和军队武警之间做好应急准备,提前到位,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效能。要完善中央在地方的企业和单位在突发事件处置中与地方政府的应急联动机制。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应做好协调和综合性信息分析工作,以及力量和装备的有效调动。
(五)高度重视基层应急力量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应急组织机构和队伍一专多能的作用,实际上各系统部署的工作的落实,都是由基层组织完成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应急防范与处置、群众工作、社会安全、国防动员等许多工作都在基层组织中进行整合,并加以落实。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基层单位的主要负责是风险防范、监测和先期处置,关键时刻是由上级组织专业指挥部门调动力量来完成。目前,各地在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创造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如: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实施“一格三员”(一个网格,监督员、管理员、协管员)精细化管理,浙江诸暨枫桥镇的基层应急管理模式,山东济南创建平安社区等。建议进一步总结基层经验,并结合实际加以推广。继续加强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建设,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队伍,以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设一专多能的应急救援队伍,继续加强森林草原消防、矿山应急救援等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陆俊华: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
第四篇:关于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推进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激发基层活力,用好人力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对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经过调研,现就建立和完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现行基层行政体制是在1998年撤销地区建立开发区,撤销开,乡镇之间干部的适时动态交流可有效保持基层队伍活力。体制调整后管理方式没有及时跟进。致使基层干部处于“块状分割”形态,干部流动存在“三好”“三难”现象:即“上好动下难动”(科级以上流动易科级以下流动难);“进好动出难动”,“内好动外难动”(行政体制内流动易,事业向行政流动难)。有的乡镇建区8年来,除个别干部提拔调动和调入区级单位外,乡镇间交流基本没有。个别干部缺乏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队伍缺少活力,基层又无手段,只好望洋兴叹!
(五)分配政策需要完善
分配缺乏灵活性。基层政事难分,工作统一做,却“政事不同酬”;村组干部报酬无统一规范,各地差别过大;实行全市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实职与非领导职务津补贴基本无差别,一线干部任务重、责任大,连工作话费补助也没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线干部的积极性。
(六)村民自治任重道远
村组集体经济薄弱甚至“空壳”,村民自治的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村居规模扩大村组干部工作量成倍增加,然而有的村干部报酬偏低(每月仅250元);村民自治决策执行中缺乏约束手段,《村规民约》实施不力,有的流于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还不规范。
三、对策建议
(一)精兵简政,建立集约高效的行政体制
“精兵”势在必行。不“精兵”就不能从根本上减轻群众负担,不“精兵”就无从提高行政效率。“食之者众”这类非常问题需要用非常措施来解决。要下决心通过“强村弱乡”、“诱导创业”等多种形式精简分流富余财政供养人口。
“简政”大势所趋。随着免除农业税、村民自治、依法行政等国家大政重大调整,基层政府职能从“催粮催款”、“刮宫引产”式的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必将加速推进。“简政”是必由之路;我区5000多人的原蒲花乡改由居委会管理的成功实践,湖北咸丰县、贵州雷山县的“大乡镇制”的经验有力证明了“简政”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交通信息条件进一步改善,干部素质的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增强,“简政”条件日趋成熟。“简政”要与区域发展战略相结合。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舟白机场陆续开通,阿蓬江流域开发的深入推进,作为武陵山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逐步凸显。与国家“大部委制”改革相呼应,建议在科学论证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行政区划。撤并部分基层行政单元,适当扩大乡镇及村(居)建制,大幅度减少街道、乡镇数量,相应增大街道、乡镇管辖村、居范畴。在此基础上适度减少干部职数,大幅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乡镇行政中心尽可能沿渝怀铁道、沿高速公路、沿阿蓬江流域布局,加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更好促进“三沿”产业发展和冯家、濯水、阿蓬江镇城市绵延带建设。根据城市扩张要求及舟白、正阳两镇行政职能的特点,有必要及时将其转为“街道”建制,并相应调整其称谓和职能。
(二)深化改革,建立高效便民的管理机制
明晰各级事权。职责不明,“政事不分”,老是“打麻子账”,就谈不上职能转变。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合理划分区与乡镇的职责权限,从有利于事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管理出发,选择“条条管理”或“块块管理”的具体模式,不宜“一刀切”。基层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乡镇的服务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规范委托执法。市、区党委、政府应从严掌控部门与基层“责权利”的综合平衡,“责任委托”的同时,人财物等执法资源应向下作相应的倾斜分配,要研究制定市对区县、区对乡镇的委托执法财政转移支付等配套政策,真正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
转变领导方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的关系,农村产业发展要从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或行政命令、包办代替的惯性模式转变到主要依靠市场调节和通过经济及法律手段间接调控经济的方式上来;政府重点是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让基层政府从“有限政府无限责任”状态中解脱出来。
健全服务机制。解决边远乡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是政府面临的繁重任务。基层政府要通过做好“便民代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把为民办事全程代理纳入乡镇的重要日常工作。行政富余人员优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先充实“办事”队伍,建立覆盖城乡的代办网点,建立健全包括组织领导、目标考核、经费保障等统一的制度和政策。把“便民服务”真正办成百姓满意的民心工程。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要尽量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业扶助、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公安、司法、国土、法院、工商、税务等实行片区管理的部门要调整优化机构布局(如增设代办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三)解放思想,创新干部管理机制
创新制度。建立与两级体制相适应的干部管理制度。完善乡镇间、乡镇与区级部门间的科级以下干部有序流动制度。在一个地方工作满未达“改非”年龄的,原则上应进行交流。每年给乡镇一定的“优秀者正向交流”、“末位者逆向交流”的指导性指标。努力建设一支开拓创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基层干部队伍。
畅通出口。区县归并形成干部数量过大,结构不合理是一道“马拉松”难题。然而换一个角度审视,作为一个特殊的移民城市,区县归并后留存了一大批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政策得当,可以转化成一笔宝贵的财富。学习温州“全民创业”的发展理念,借鉴河南商丘市“经济大发展、全民大创业”的做法,出台“工商零注册”、“按工作年限和工资标准给予买断性补偿”等宽松的工商登记、信贷融资、税费减免等创业配套政策,鼓励财政供养人员辞职或离岗创业。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力、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推动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唯才是举。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人,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建立行政与“参公”单位人才互动机制。行政单位公务员缺编,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从熟悉农村工作的事业干部队伍中补充。
(四)调整充实,建立科学公正的综合考核机制
基层考核要坚持“富民为本”的基本宗旨,按照“分类指导、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民意、公开结果、接受监督、赏罚分明、推动工作”原则,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类别:按照区划类型及不同的发展基础和生产条件,可将原街道、中心镇、其他乡镇三类合并为街道、乡镇两大类考核,将正阳、舟白两镇纳入街道考核范围;
考核内容:突出区委区政府全局工作和乡镇政府职能的重点,增加民生、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项目适当精简,一般性常规工作改为单项评比。
考核结构:为鼓励基层创造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资源优势,可按“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改善考核结构。
考核方式:要“官考”与“民考”并重,“自评”与“互评”结合。更加尊重民意,增大基层群众及辖区内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参与度。考核结果经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简化过程考核,重在最终绩效。
(五)整改机构,创建科学公正的分配激励机制
职能重组,政事分开。深化乡镇综合改革,通过分流、改制等方式理顺事业与行政间的分配关系。按行政性、纯公益服务性、经营性等标准重新调整界定乡镇事业机构性质。将财政、社保等具备典型行政性质的机构划归行政序列,将农业服务中心、文化卫生服务中心等承担的安检、执法、统计等行政职能剥离并入行政机构,符合条件的相应人员转入公务员序列,其工资分配参照行政标准执行。
试行公共服务采购制。总结推广公共卫生服务券制度经验,试行公共服务政府招标采购制度,赋予服务对象以选择优质服务的权利,形成政府公共服务的竞争机制,有效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干事”。
规范村居干部待遇。在撤并减少乡镇和村居建制基础上,由区政府按村居规模和乡镇财力状况统一制定村居干部报酬的分类标准和补助办法,区级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制定津补贴配套政策。高度重视普遍性倾向性的干部思想动态,在执行津补贴统一规定前提下,研究制定更加合理的地方性补充政策。
(六)统筹规划健全规范基层自治机制
加强村居自治的基础建设。研究制定村(居)委建设方案,统一建设标准,纳入《城乡总体规划》。通过村居投劳、区乡投资等办法,用2至3年时间使村(居)委的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加强和改善基层自治工作领导。基层政府对村务工作要少一些行政干预,多一些服务引导。少干一些干不了、干不好、“戴着碓窝唱戏”的事。
民主自治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研究制定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与鼓励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重、激励城镇有经济实力懂经营管理的能人下乡进行土地集约经营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村组集体经济,为村民自治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第五篇:知联会第五组调研报告
关于“百名知识分子结对联系百家企业”调研报告
--县知联会第五组
根据县委统战部“百名知识分子结对联系百家企业”活动的安排,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五组共13名同志对所结对企业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我组所调研的13家企业基本上为中小型企业并以小企业为主,主要从事针纺织材料批发业务,为我县特别是横村镇辖区针纺织品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及辅料和配件。
二、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13家企业结对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有:
1、从紧的货币政策,致使企业贷款难度增大。自2007年开始,国家先后多次调整银行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上调、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等一系列货币从紧措施,资金链日益紧张,企业扩大再生产规模也因此受到直接限制。虽然从今年开始国家实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显著放大,但主要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大中型企业,各家银行对中小企业发展信心不足,为降低风险,对中小企业实行限贷、惜贷、甚至停贷,中小企业并未明显受益。
2、原料、辅料成本上涨、终端产品价格疲软,纺织行业利润空间明显降低。根据企业反映,从今年年初开始,作为纺织行业主要原料纱线平均价格上涨了近20%,辅料价格也小幅上升,而纺织品终端消费价格却未同步上升,上游成本压力不断提高而终端产品价格相对疲软,纺织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经营难度显著增加。
3、企业应收款大量增加,短期内无法收回,资金周转困难。13家企业均反映垫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纺织生产企业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及目前横村很多企业通过私营外贸公司出口,这些外贸公司本身经
营情况不佳,导致拖欠货款情况严重。为此,纺织生产企业只能对原材料供应商拖欠货款,造成材料批发销售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更不必说扩大经营规模。
4、发展空间受限。桐庐大安贸易有限公司和桐庐大裕织染有限公司座落在杜于村,是原乡镇企业的改制企业,企业占地面积较小。由于业务发展扩大,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已无法满足目前排污量,企业急需半亩土地建设污水处理池,而其周边又是村庄和农保田,这使得企业在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5、金融危机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最受伤害的就是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传统产业,如杭州百特斯惠服饰有限公司目前其外贸几乎全部停止,全年的外贸订单也很少,1-4月销售产值同比下降55.6%。桐庐永欣纺织有限公司原有业务影响较小,计划新上的项目由于金融危机影响被迫流产,企业主原计划在横村镇工业功能区征地,新建一纺织项目,将在安吉的生产线全部搬迁至横村,而目前企业主被迫暂时放弃此项投资计划。
6、专业人才缺乏。由于横村镇相对桐庐县城,其区位优势不明显,企业急需的外贸人才紧缺,且人才难留。如杭州百特斯惠服饰有限公司投资近10万元,计划拓展国际市场,由于外贸人才引进难,且留住人才更难。导致企业外贸业务一直无法正常开展。
三、企业对政府在政策、服务方面的需求
1、要求政府加强与县内各家银行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小企业贷款支持,解决资金困难,抵御市场风险。
2、为企业减轻部分税收负担。主要是适当降低增值税监控率,减免部分地方税收。
3、给予困难企业一定的专项财政补贴。由于业务量的缩减,企业经常性发生停工,但企业不遣散员工,对职工照发工资(生活费),减轻了社会负担。希望政府对企业停工期间对职工生活费用支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4、成立纺织品原材料、辅料及配件专业市场。目前横村针纺织品原材料批发企业在数量上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建立统一的专业市场,有利于提高防火、防盗安全等级,有利于扩大横村针纺织品材料市场的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和竟争力,吸引外地客户来桐采购针纺织品材料,扩大经营规模,发挥规模区位优势。
5、希望政府能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信息,使有用信息能更及时、准确、畅通地到达企业,因为一般中小型企业对于政策的解读的主动性和理解力不高。
四、对策与建议
1、坚定信心开拓市场。要积极宣传和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帮助工业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开拓市场的实施意见》,积极落实组团参展拓市场、政策扶持拓市场、招商引资拓市场、电子商务拓市场、争创品牌拓市场、多方融资拓市场、调整结构拓市场、加快消费拓市场、协会引导拓市场、优化服务拓市场等十项举措,努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同时企业要坚定信心,与政府形成合力,用足用好政府拓市场的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把现实的生产优势转化为销售优势,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2、加快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大力实施技术改造,积极宣传并贯彻落实县委[2008]44号文件,引导、帮助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引进电脑横机等先进装备,争取更多的企业、更多的项目能够享受到政策扶持,充分发挥财政扶持“四两拨千金”的带动作用;二是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创品牌、争名牌;三是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3、发展新型块状经济。要充分利用“中国针织名镇”这块金字招牌,加大招商引资,发展壮大龙头产业,进一步细分和完善产业链,做精做强产业链上的每一个节点,加快传统块状经济向新型块状经济的转变,进一步提升整个块状经济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优化环境强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向万家企业送温暖”活动。一是着力帮助解决融资问题,增加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扩大担保规模,用好周转企业贷款周转金,帮助企业解决贷款周转问题,进一步加大银政企对接,积极引导华夏银行、稠州商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将信贷业务扩展到我县;二是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危机影响,要进一步归并、修订完善涉企扶持政策,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政策,继续开展企业减负组团服务行动,组织律师团进企业免费给予法律指导;三是要大力推进审批代办制,落实服务问责制,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究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服务换发展;四是加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应对金融危机、市场拓展、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培训。
四、已解决问题
1、对企业提出的要求降低税收负担的问题,告知企业在经营困难的前提下,可于年底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交减免税报告,经批准后可减免部分企业房产税、水利建设资金等地方税收。
2、对企业提出的在外地已缴养老保险人员可否纳入我县参保比例问题,已答复只要能提供外地交费卡,我组结对人员将赴县社险办协调此事。
3、对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要求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问题,答复为可以,应向县经贸局提出申请。
4、对于企业应收款等有关法律问题,告知其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就要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规范经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并解释说明了有关法律问题,如何在事后及时有效地采取救济措施,贯彻“预先防范为主,及时救济为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