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4 13: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汇报材料》。

第一篇: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汇报材料

调研汇报材料

根据区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通知要求,我镇就《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研究》这一调研课题开展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

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看出,腐败已严重侵害党的肌体,促使党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如若不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杜绝职务犯罪,后果将不堪设想。构建干部监督机制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在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上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是事关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监督是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种机制,如果没有监督,权力就会绝对化,而绝对化的权力必将走向腐败。纵观近年来查处的犯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所导致的不正当竞争,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对经济建设危害极大。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党的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深刻认识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认真做好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

二、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是关心、爱护干部的有效措施,是对干部负责的一种具体表现。尤其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一些干部更容易被人利用,迷失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工作,发现干部有缺点毛病,及时提醒、帮助、批评,防止由小过铸成大错,从而保证干部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监督是对干部的关心、爱护,更是一种责任。建立科学、有效、约束力强的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是促使干部廉洁自律、克已奉公的重要保证。

三、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是促使镇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干部队伍的好与坏与镇级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而行之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必能管理出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干部队伍,进而带领一方百姓富裕,促使一方经济发展。

当前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监督的制度不健全。虽然在干部监督方面已制定了不少制度,但仍存在着缺陷,有时难以进行有效监督。监督制度仍需要进一步健全,突出制定一些监督性强、效率高的制度。如干部离任审计责任追究制、干部年度收支及财产情况报告制、直系亲属从业情况报告制等。有的时候监督虽有制度保证,但执行上不力,只局限于走走过场,如干部离任审计制等。

二是监督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目前主要依赖组织、纪检、信访和社会舆论来对干部实施监督,监督的责任主体既不明也不够宽,容易导致监督不力,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所以我们还要从教育入手,鼓励同级班子成员来相互监督,操作上班子成员可采取匿名反映情况的方式。同时,平时针对于多数人对某些干部的传言猜测,组织部门都要认真对待,坚持有疑点就要查,做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切实将情况查清、查实。

三是监督的重点不清楚。主要表现在对“一把手”的监督软弱无力。“一把手”对其余干部的影响及表率作用是巨大的,如果疏于对“一把手”的监督,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一把手”的自身素质,“一把手”好则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监督班子成员和下级的“一把手”,切实带出一个勤政廉政、团结有力的好班子,不好则表率作用发挥不力,势必影响其他成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所以说监督的重点应放在对“一把手”的监督上,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各项措施实施到位。

新形势下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

体制机制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如何建立、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干部的从政行为,增强他们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减少职务犯罪,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不断出现的职务犯罪,我们必须着眼于抓机制,求实效,努力把监督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干部用权的各个环节中去。

一、坚持关口前移,狠抓教育防范。

加强组织监督管理,重在激活党员干部的“自制力”。在实施监督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育先行,重视思想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反面警示、全面教育,用大量鲜活的事例,推动干部经常“洗脑”反思,促使他们从思想深处真正解决谁让掌权、为谁掌权和怎样掌权的问题,增强自身免疫力,从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并始终坚持事前监督、预防为主,寓干部监督于干部培养教育之中,常抓干部的预警教育,做到常敲警钟、常提醒。一是强化组织监督的主动意识;二是营造班子内部互相监督的健康意识;三是提高干部自我监督的自觉意识。

二、建立健全制度,突出重点监管。

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包括对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任用以及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涉及的环节多、范围广。因此,要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首先要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制度建设,强化干部监督的责任,使干部处于有效监督之下。在现有的民主集中制、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干部谈话诫免制、干部离任审计制等制度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干部离任审计追究制、干部收入及财产情况报告制、直系亲属从业情况报告制等制度约束和教育干部。其次,要突出重点,抓好重要岗位、掌握人才物等经济大权的部门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患于未然。尤其要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要在对干部全面监督的基础上,确定重点监督对象、重要教育对象、重点培养对象,研究制定强化监督的措施和办法,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行为。防止和纠正干部滥用职权的现象,将监督、教育与培养融为一体,使“一把手”等重要岗位上的干部能够在一个处处受到纪律的约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完善监督网络,实施全程监督。

把党内监督作为全程监督管理的关键环节。全程式监督管理必须坚持逐级负责,形成多层次监督,督促引导干部管好自己,又管好下级,既抓工作指标落实,又抓思想作风建设。在抓好对下级监督的同时,注重发挥下级对上级、同级对同级的监督作用,形成多角度监督。同时要组织人民群众对干部进行直接监督,让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思想作风状况、权力行为进行面对面评议。并拓宽渠道,多途径开展间接监督:一是健全信访举报制度,设置举报专用信箱、电话、接待室,动员各方面监督力量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举报、揭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二是充分利用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一些不良行为和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声势,警醒当事人,教育其他人。三是发动同级班子相互监督。

四、加强实绩考核,实行监督奖惩。

责和权相统一,奖和惩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坚持岗位职责与目标管理相一致,实绩考核与监督奖惩相挂钩,充分发挥监督奖惩的导向作用,积极为全镇干部营造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环境。

第二篇:干部监督调研汇报

干部监督工作调研汇报

加强干部监督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漕河镇党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它作为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切实抓紧抓好,逐步建立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其中,组织部门的监督是干部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说来,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实践,我镇干部监督机制逐步完善,监督力度逐渐加大,成效十分明显,全镇政风为之一新,领导干部民主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大增强,为领导干部“自廉”和“抓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做法和体会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内容和工作重点。

一看政治纪律的执行情况。主要监督干部在政治上是否坚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和行动上能否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做到立场坚定,令行禁止。二看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主要监督领导干部是否

1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开拓进取,努力学习,勤奋敬业,创造工作实绩。三看选拔任用干部方面的情况。主要监督领导干部是否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方针,依法办事,做到公道正派、任人唯贤。四看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主要监督领导干部是否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并注意主动与其他同志搞好配合协作。五看实践党的宗旨情况。主要监督领导干部是否密切联系群众,相信和依靠群众,做到扎实工作,求真务实。六看廉洁自律情况。主要监督领导干部能否保持清正廉洁,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二、多管齐下,逐步加大组织部门的干部监督力度

(一)着眼于领导干部权力授予环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

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理干部的职能部门,在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方面负有重要责任。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实行管理监督,主要是通过考核考察、选拔任用等形式和途径来实现的,因此,我们首先通过扩大干部选拔任

用工作的民主程度来逐步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力度。一方面在干部工作中普遍实行民主评议制度。镇党委考察了解干部,坚持走群众路线,每年对班子的考核,都认真组织各系统、部门领导干部进行民主评议,以此作为考核干部是否胜任现职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镇党委对镇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律实行公示,对拟选拔任用的干部采取公示榜、公示通知等形式,在公开场合予以公布,公示时间为7天,并配备公共意见箱,专门收集基层干群对拟选用干部的意见和反映,然后由组织部门对公示期间的来信来访予以调查核实和整理,并向镇党委提交调查核实汇总材料。公示制是加强干部选任监督的一个有力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选任的民主程度,增强了透明度和公开性,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二)着眼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之前,突出干部监督的提醒防范功能。

一是关口前移,采取“打招呼”,事先进行预防。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新调整干部

廉政谈话”和考察反馈、谈话制度。镇党委领导定期、不定期与干部谈话。对考察对象存在的苗头性的问题,谈话者都明确指出,督促其及时纠正;对比较严重但又够不上法纪处分的问题,对其进行诫勉,限期改正;对严重的、本人又说不清的问题,及时向纪委通报。

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掌握干部的动态。实行了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特别注意把监督触角向干部的身边人以及干部的八小时之外延伸。

(三)着眼于领导干部行使权力之中,加大干部监督的警示督促力度。

深入开展了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把教育当作治本工程来抓,几年来,广泛开展了“树形象,做表率,创新风”、“高举旗帜,增强党性,艰苦创业”等主题教育。普遍开展了以廉政准则、党纪处分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党风廉政法律法规教育。

普遍推行了述职述廉制。我们在全镇深入开展了“向全镇人民汇报”的述职活动和“阳光举措”的述廉工作,采用镇管领导干部自己述、群众评、班子议、上级管的方式,深入开展述职、述廉工作,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激励

和监督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四)着眼于发挥组织部门监督的优势,加强干部交流力度。

健全完善干部交流换岗制度,消除腐败现象产生的环境条件,是组织部门实行干部监督的重要手段。一名干部在一个部门、地方工作时问越久,各种关系就越多,各种非正常化的社会关系的延伸和辐射就成为滋生蔓延腐败现象的条件。“三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公章像碗大,不如亲朋好友一句话”,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干部交流可以使干部在多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开阔视野,也有利于防止和克服各种不正之风。我镇在干部交流方面工作力度比较大,而且得到了长期坚持,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干部交流方面,我们注意抓了这样几点:一是加强执纪执法和掌管人、财、物等关键部门、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交流;二是打破部门、岗位界限,体现干部交流的多层次性。实现了党务工作、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不同工作岗位间的交流;三是把部门党政一把手的交流作为干部交流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实现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四是做好优秀年轻干部。加大人才的培养交流工作,有计划地把青年后备干部放在多个基层部门轮换任职,考察锻炼,增长才干,对经过多个部门、岗位交流任职的年轻干部,优先考虑提拔使用。

第三篇: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开创我院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我院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形式,从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入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对权利的监督制约,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人、财、物管理部门监督,尤其注重源头治理工作,为学院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

院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党风廉正建设责任制,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接受监督。一是实行责任制。党委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抓好分管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直接领导责任。通过推行责任制,几年来,我院领导班子成员奉公守法,勤政廉政,率先垂范,无人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友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二是执行民主集中制。院党委严格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议事规定,建立完善“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对重大决策、重要工程项目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使用均进行集体讨论。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委会集体研究讨论决定。三是抓好责任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四个环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每项工作均有主管领导、牵头部门、责任处、室。四是院党委经常听取院纪委党风廉政建设汇报,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分析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五是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纳入各党总支的工作目标管理,把廉政工作与业务工作统一起来,与处级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结合起来,与干部选拔、任用、奖惩联系起来,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

把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作为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为开好党委民主生活会,会前确定时间和议题,并征求全院教职工的意见,由院组织部、纪检、统战部、老干处、工会、教务处等部门分别收集教职工的意见,从收集的意见看,主要是关心学校的改革和发展等方面的建议,无反映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问题。会上班子成员着重围绕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实行民主集中制、廉洁自律等情况,自觉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只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讲工作业绩。会后制定整改措施并将整改的意见反馈给各部门,并由纪检、组织、工会等有关部门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正因为院级领导带头勤政廉政,他们的年终考核称职率为95%以上。

院党委坚持教育与监督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利用违纪违法等典型案件进行党风廉政教育,在校园网络上开办了《法律法规》、《源头治理》、〈警钟长鸣〉等栏目,纪检、宣传、组织、工会等部门密切合作,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大宣教”的格局。学院党委发挥制度的监督作用,在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了落实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为纠正部门的不正之风,加强权利部门的监督,规定了“三不准吃”〈即影响公务的不准吃、在学校请客不准吃、部门之间不准相互请吃〉。陆续出台了〈禁赌令〉、〈关于严格禁止教职工收受学生礼品的若干规定〉、〈关于坚决刹住收受和赠送“红包”歪风的通知〉等制度。又相继制定了〈关于改进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规定〉、〈基建、维修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规定〉、〈院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办法〉、〈领导干部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坚持每半年一次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等,用制度管人,按章办事。院党委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和监督范围,针对有关经济行为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先后制定了用制度规范各种经济活动。近年以来已公开的院务项目260项,使权利在“阳光”下运行。院纪委把信访处理作为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工作透明度高,教职工的来信访逐年下降,2004年至2006年来信访件共计43件,没有一件反映领导干部经济问题或腐败行为

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学院党委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等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科级以上干部选拔任用中,建立由组织、纪检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参加的干部考核领导小组,实行了竞聘上岗,试用期制、聘任制等。从公开报名、民主评议、竞岗演说到任前公示等环节,院纪委监察室均全程监督,取得良好效果。开展经常性谈话工作,新任干部上岗前和干部换岗时,由纪委书记或纪委监察室领导分别与新任命的干部进行廉政谈话,提出廉正具体要求,并写出廉正承诺书;对有苗头性的问题及时进行戒免谈话。同时为每位副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建立廉正档案,每年进行廉洁自律自查,年终考核必须述职述廉。为了全面考察干部,加强处级干部的离任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交流、换岗的科级以上干部及时做好离任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提出审计意见30多条,帮助经济部门整改,使各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加强对学院招生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学院成立了由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招生监察办公室,由纪检干部、行政当总支书记、工会主席等相关人员参与,并进驻录取现场办公。纪检监察部门抓住招生录取这一关键环节,按照〈xxx学院招生监察工作实施细则〉的文件要求,向所有招生工作人员提出招生纪律,要求严格按照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办事。特别实在美术类专业招生工作中,从命题、监考、抽评卷老师、评卷到录取都有纪检监察部门参与,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另外在艺术类新生入校后,必须进行专业复试,由纪检部门继续参与全过程,发现作弊者一律退回原籍,近几年已退不合格考生30多人。这一举措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公认,真正作到了公平、公开、公正。当前个院校都增设美术专业,在生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报考我院美术类考生的人数年年刷新,仅2007年外省报考人数就达2万多人,充分说明我院艺术类专业的社会信誉度较高,招生录取工作公正。学院的研究生招生、成教招生、各类考试等工作纪检均派人全程监督,维护了学院招生考试工作的严肃、公正,实现了“零举报”工作目标。

加强物资设备采购、基建、维修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近几年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维修和仪器设备更新任务十分繁重,学院规定凡是集成价在10万元以上,单价在2万元以上的物资采购必须进行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标,单价在1万元以上的鼻祖经过调查论证,并报书记院长会议通过才可采购。药品采购在指定的市市场购买,药品回扣有专门的管理办法;教材图书采购,执行有关规定;建筑工程项目100%进入建筑交易市场,大额维修项目进行招标,所有基建、维修项目经费全部进入审计;维修工程竣工验收后,工程决算必须经审计室审计,方可结算工程款并扣留质保金。通过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物资设备采购审计室经常到市场调查,参与和客商谈合同,为学院节约大量资金。

四、拓宽监督渠道,积极推行廉政协议的签订

我院以执行招投标为切入点,切断了工程项目易出现腐败行为的源头。建设工程在招投标中,编制标底工作则由纪检审计部门在“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在开标时,以抽取专家到施工单位的资质论证以及整个开标过程都是由纪委副书记亲自监督。任何工程从开始招标,编制标底,工程开标,工程施工到决算审计直到最后付清款项均在监察审计人员直接参与审核进行下。我院新校区建设工程都不设预付款,只付工程进度款,即使工程完工也要预留部分工程款,待决算审计后,由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书才可以付清款项。近年来,青年教工宿舍、逸夫教学楼、游泳馆、科技楼、进口显微镜、家具、电器等均采用招投标,实行“阳光工程”,杜绝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的行为。

在“建立工程承包,工程廉政‘双合同’”保障机制的原则下,我院在物资设备采购、工程建设中,实行“双合同制”。要求对工程发包方或供货方(甲方)工程监理方(乙方),工程承包方(丙方),在签定每项工程承包合同或供货合同的同时,自愿签定建设工程廉政协议,工程承包方必须配合学院基建部门共同推行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工程竣工时工程优良、干部优秀“双优”目标的实现。近年来,签定物资设备采购和建设工程廉政协议共15份,学院在有关项目和材料供应价格上,强调乙方要保证质量、不得请客送礼,把价格降下来,尽量让给学校,如:乙方代表江苏省广宇建筑有限公司和广东联合承造有限公司完成工程后,各捐款9万元和8万元,资助我院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五、精心部署,扎实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制定措施,精心部署。院纪委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重点,先后出台了《在校园网上设立了治理商业贿赂举报电子信箱,公布了电话号码。

广泛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院纪委严格按照中央、省委、省教育纪工委有关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要求,分三个阶段进行,认真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法律法规,统一思想,提出了任务和工作要求,成立了院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有关部门也成立了工作工作小组,明确治理工作的重点,落实责任,健全机构,形成了分级管理的工作网络,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

突出重点,认真自查自咎。

1、彻底清查全院原有向学生收取各种费用的项目,按规定需收费的项目应重新向收费领导小组申报和审批,凡是不能收的坚决不收。从源头上杜绝乱收费行为,从根本上铲除滋生不正当竞争等腐败的温床。

2、凡是为学生订购的教材和图书,除了按规定可核消的成本费用外,按实际的书价提供给学生,学院不在收取任何教材的折扣,教材折扣均让利给学生。

3、学院义务协助为学生办理人寿险和意外伤害险等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4、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仪器设备等物资采购、大型维修项目的招投标制度。

我院纪检检察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认可,确立了威信,为学院的发展和稳定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离上级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勇于开拓创新,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做好纪检检察工作。

第四篇:干部监督汇报

关于干部监督工作情况的汇报

自2000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2002年7月新的《干部任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以来,我们以深入贯彻执行《条例》为抓手,以干部选拔任用管理为重点,切实加强了干部监督工作,全县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目前,一个以群众公认为基础,以德才表现为尺度,以工作实绩定升迁,以干事创业为导向的干部选任机制已初步形成。

一、深入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进一步增强了贯彻执行《条例》的自觉性

多年来,我县一向十分重视对《条例》的学习宣传。特别是2002年7月新《条例》正式颁布后,县委把学习贯彻《条例》作为组织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在手上,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充分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在全县掀起了学习贯彻《条例》的热潮,努力达到领导干部熟悉《条例》,组织政工干部掌握《条例》,党员群众了解《条例》的目标要求,在全县形成了深入贯彻《条例》的良好氛围。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新《条例》颁布以后,县委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学习,先后召开了常委会议,研究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下发了《关于在全县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学〈条例〉用〈条例〉活动的通知》,决定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一次《条例》学习月活动。县委领导同志带头学习,利用县委中心组集中进行学习,要求每名县委常委都要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同时要求局乡级干部采取多种方式学习掌握好《条例》,全面把握其内容和要求,深刻领会其基本精神。近年来,在每年举办的全县局乡级干部培训班上,县委都把《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学习,并围绕学习贯彻《条例》展开讨论,谈体会、谈心得、提建议,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是组工干部深入学习。新《条例》颁布实施后,县委要求组织政工干部集中一段时间逐章逐条逐款地学习领会,努力把握精神实质,掌握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标准和程序,真正做到精通《条例》。为认真贯彻县委指示精神,我们印发了《条例》单行本,下发到全县每名组工干部手中,作为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教材,并充分运用各类培训班次加强了对组织政工干部的专题培训。去年,结合“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的开展,我们又在全县组工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一次学《条例》活动,组织收听收看了中组部部务委员彭清华同志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了对《条例》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组织全县组工干部进行了《条例》考试,优秀率达85%以上。

三是党员群众广泛了解。日常工作中,我们狠抓了《条例》的宣传,重点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面,营造了有利于贯彻《条例》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条例》的学习宣传,县委组织部还举办了《条例》知识竞赛,县直部门和乡镇党委踊跃参加,电视台进行跟踪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举办新《条例》培训班20多场次,参训人员达3200多人次,撰写各类体会文章200余篇,把整个学习活动引向了深入。

二、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认真抓好《条例》的落实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条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条例》的精神贯穿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严格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

一是坚持德才标准,把好质量关。近年来,县委认真贯彻执行《条例》,认真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东平的实际出发,从事业的需要出发,反复强调要大力选拔干事创业的干部。坚持把那些思想解放、大胆开拓、能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干部用起来,把那些扎实工作、埋头苦干、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树立“努力工作保位子,干不好工作让位子”、“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有作为才能有位置”的观念。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推磨转圈的陈旧观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对那些不顾大局、不守纪律、不讲原则的干部,只说不做、守摊子、混日子、不能开创新局面的干部,不仅不予提拔重用,而且还要坚决予以调整。近年来,县委几次调整干部都是按照上述原则进行的,无论是提拔重用的,还是降免职的干部,都调得比较准,调出了活力,调出了积极性,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

二是充分发扬民主,把好推荐关。民主推荐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公认原则的具体体现。我们在选拔任用干部中,都注重坚持了这一原则。县委明确规定,凡是调整干部,都要履行民主推荐程序,凡是民主推荐不列入范围的坚决不用,坚决不列入后备干部队伍。注重把不同层面的领导和群众的意见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必经程序,在部门进行民主推荐时,要求须有90%以上的干部和下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每次民主推荐前,组织部门都要对拟选拔调整的对象、数量进行充分研究、分析,认真确定民主推荐的范围、时间、对象和推荐方式,真正做到精心组织,规范操作,保证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扩大民主,在考察干部时,不仅注意听取现任职单位干部群众的意见,而且还要听取原工作单位、下属单位和分管部门领导同志的意见。同时还注意听取执法执纪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进一步考察了解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由于群众路线坚持得好,普遍认为干部选得准、选得好。

三是立足客观公正,把好考察关。知人才能善任,深入了解和正确识别干部是决定干部任用和领导班子配备的关键环节。在选拔任用

干部时,县委按照《条例》的规定,始终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坚持在正常情况下得不到多数群众拥护的不予提拔、政绩不突出的不予重用。在确定考察对象时,把群众推荐的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真正使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在组织考察时,明确要求既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又要认真辨明真伪,从政治上、廉洁上、工作实绩上严格把关,以保证考察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近年来,无论是提拔干部还是交流干部,我们都严格依据《条例》的规定,对拟调整人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严格考察,确保评价准每名干部,适才适位安排好每名干部,让他们各得其所,各展所能。

四是严格工作程序,把好决策关。县委在讨论决定干部任用时,坚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在制定方案时,做到“三不上会”,即没有经过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不上常委会,没有酝酿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不上常委会,没有考察材料的不上常委会。常委会研究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参加,方能讨论干部问题;干部任免必须在县委常委全面听取考察情况的基础上发表明确意见,以应到会人数过半数通过形成决议。去年以来,县委为了选准用好干部,创新方式,全面推行了县委常委任免干部“票决制”,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质量。从县委这几年选拔任用的干部情况来看,群众满意,社会反响好。

三、健全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干部的日常监督

对干部监督工作,县委一直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立足教育防范,大力加强了干部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1、规范干部监督工作,强化制度监督。为切实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我们重点加强了制度建设。首先,根据《条例》和上级有关要求,我们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干部考察工作的有关规定》,实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日常考察制、定期考察制、考察责任追究制和考察结果反馈制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干部考察工作,提高了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和使用干部奠定了基础。其次,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类管理制度。根据考察和平时的表现,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行分类管理,依次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次。对“好”的作为表彰奖励和提拔重用的对象,“较好”的鼓励争上游、上台阶,“一般”的进行谈话打招呼,“较差”的给予批评教育,“差”的采取诫勉、降免职等组织措施。去年,根据分类管理的情况,我们对99名在思想、纪律、作风、廉洁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的干部进行了谈话、打招呼。对表现较差的15名领导干部进行重点谈话;对表现较好、但存在明显不足的12名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对表现一般或较差的6个单位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谈话,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了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再次,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监督。在坚持离任审计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通知》,扩大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和深度,形成了任前、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定期审计与集中审计相结合的机制,实现了对领导干部的全程经济责任监督。去年以来,共对92名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

审计,起到了较好的监督警示作用。

2、严肃工作纪律,强化纪律监督。《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下发后,我们结合《条例》的实施进行了深入学习,让各级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始终绷紧纪律这根“弦”,在此基础上,结合《干部监督办法<试行>》的贯彻,把《条例》规定的“十不准”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按照省市的有关要求,我们对学习贯彻落实《条例》的情况安排了自查,适当时机,县委组织部将对各单位自查情况进行抽查验收,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将按照《干部监督办法<试行>》的要求,该纠正的及时纠正,该处理的严肃处理,以真正体现出《条例》的权威性、严肃性。

3、拓宽民主渠道,强化群众监督。为进一步扩大干部选任中的民主程度,我们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参与面。一是在群众的监督下推荐干部。注意把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方法和程序交给广大群众,提高群众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平时,凡是涉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信访案件,我们都一一登记,分类造册,认真进行调查核实,给群众明确答复。二是对拟提拔任用的干部实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凡是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拟提拔人选,都采取公示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公示的内容主要是拟提拔人选的基本情况、工作简历、主要表现和任职意向,公示期限为7天。在公示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召集被公示对象进行个别谈话,要求被公示人员以正确的态度、平常的心态接受社会监督。另一方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在规定范围内通报任前公示情况。对公示期限内没有其他反映的,提交县委正式任命,对有反映的,及时将调查结果向县委常委会汇报,由县委常委会讨论决定是否任用。三是推进民主改革,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面。根据《条例》和有关规定,我们推行了公开选拔制、任前公示制、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制、干部交流回避制等制度改革。近几年来,选拔任用的干部,一般都实行了异地任职,对在一个乡镇或部门任职时间比较长的干部,都注意适当进行了交流。2000年6月,我们在全县公开招考了16名副局乡级领导干部; 2001年公开选拔了招商局2名副局长和5名工作人员,并实行了公示制和试用期制。今年初,在全县全额事业单位补充干部工作中,我们也采取了公开选拔的办法,考选了19名工作人员。各部门、各单位也都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县教育局公开选拔了7名乡镇教办主任,县卫生局公开选拔了12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在县、乡机构改革中,中层干部普遍实行了竞争上岗,有300多名同志走向中层岗位,优化了我县中层干部结构。

4、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组织监督。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监督职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大了日常监督力度。一是实行经常性考察制度。为及时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从2000年开始,我们建立了考察和半年测评制度,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一年一考察,半年一测评,全面掌握班子的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按照上级批示精神,去年我们又实行了经常性考察制度,组织部门及时跟踪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大事件、重点工作和关键时刻的表现情况,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始终处在全方位的监督之中。去年,我们结合抗击非典、园区建设、抗洪抢险和冬季严打等重点工作,专门派出考察组跟踪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现实表现,与定期考察的情况相互印证,真正把领导干部的表现评价准。二是建立了经常性的干部监督例会制度。县委组织部每月召开一次部务会,专题研究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根据平时掌握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正职由常委部长谈话,副职一般由副部长谈话,及时给予提醒打招呼。三是派员参加基层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在民主生活会上,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思想、纪律、作风和干部任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报县委组织部,由组织部督促抓好整改落实。四是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交流。在干部监督工作中,我们还注重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了组织部门与纪检、监察、计生、信访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和情况通报制度,切实加强各职能机关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全面掌握领导干部的表现,广泛征求各方面对干部的意见,形成了强有力的监督合力。

近年来,我们在执行《条例》和干部监督工作中,思想上是重视的,态度上是积极的,工作上是严肃认真的,在效果上也是非常明显的。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有些干部在思想上还存有一些模糊认识,把干部监督和贯彻《条例》片面地认为仅是党委和组织部门的事,从思想上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二是个别单位在执行各项监督制度的过程中还有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与实际情况还有一段距离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上述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的监督管理,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把干部监督工作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具体想法是:

一是加强教育,提高监督意识。借助《条例》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认真抓好《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和《干部监督办法》的学习,进一步增强纪律意识和监督意识,努力提高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在各级班子内部和领导干部中间营造“人人接受监督,人人自觉监督”的氛围。同时,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监督的意识,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氛围,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真正能够从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做起,以良好的政风和过硬的作风干事创业,取信于民。

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党内监督。在干部监督体系中,党内监督是最直接、最有约束力的监督。党内监督的关键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民主集中制,要结合定期考察、经常性考察、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提高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能力,特别是在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关键时刻、重要建设项目安排等方面,严格进行监督。注重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权力制衡机制,通过合理分权,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解决好“一把手”监督的空档问题。

三是抓住根本,落实各项制度。落实各项制度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认真落实考察考核等干部监督管理的各项制度,形成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机制,通过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不断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强制力,使各项监督机制更加程序化、规范化,保证干部监督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底,覆盖到边。

四是明确职责,理顺监督职能。注重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干部监督的整合作用,明确职责和分工,搞好相互协调和配合,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合力。建立事前监督机制,严把选人用人的“关口”;落实事中制约机制,进一步加强以领导班子为主体的自我监督;逐步完善事后惩戒制度,形成党内监督与人大、政协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在政策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多沟通情况,多通报信息,使干部监督机制整体上协调互动,形成合力,分体上各负其责,不留盲区和死角,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五是发扬民主,搞好群众监督。民主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特点。普通群众掌握了知情权,才能行使监督权。因此,加强群众监督必须切实扩大民主,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进一步改进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司法等监督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疏通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渠道,使自下而上、由外到内的监督体系更加严密有力,将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置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中。

第五篇: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报告

来源: 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陆俊华

2010-12

自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应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防范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近几年来,我们有效应对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玉树特大地震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山西王家岭煤矿特大透水、松花江水污染等事故灾难,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拉萨“3.14”、乌鲁木齐“7.5”等社会安全事件。

为了总结地方应急管理的经验,推动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根据中央党校的教学安排,第29期中青一班四支部调研组,于2010年11月9日至17日到广东省就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与广东省政府、广州军区、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深圳南山区有关领导,及有关市(区)应急办、省防汛抗旱防台风指挥部办公室,广州、深圳海关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考察了广东省应急指挥中心、广州亚运会亚残会总指挥部、亚运安保军队联合指挥部、番禺赛区运行保障指挥中心,到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应急指挥中心、综治信访维稳接待大厅进行实地了解,与东莞市卫生局、常平镇负责同志进行了交流。现将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近年来,广东省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要求,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属地管理,统一指挥、军地联动、综合协调,分级响应、分类处置、社会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应急管理体制比较完善。2007年,广东省成立了省应急管理委员会,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政府相关副省长和驻粤军队、武警(下同)负责同志任副主任,并成立21个专业指挥部,省应急管理委员会在省政府办公厅设立副厅级的办事机构(即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各专业指挥部以相关厅局作为办公室,军队、武警有关单位为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成员单位。目前,广东省21个地级以上市、121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在亚、残运会等重大活动中,广东省及举办赛事的市、区均成立了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的专门机构。

(二)应对突发事件的运行机制较为健全。各级应急管理委员会按区域统筹部署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工作。在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需要可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一线总指挥。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任总指挥。指挥机构启动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急办以及党委宣传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对处置工作,应急办主要承担与各方面联络沟通,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单一灾种的处置由相应专业指挥机构负责,军地各成员单位参与,应急办主要是负责信息报告、跟踪事态和综合协调。有的地方对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对影响范围和处置责任边界不清晰的突发公共事件,交由应急办协调处置。

(三)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得到加强。调研中了解到,广东省各地在街道办事处(乡镇)建立起了由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一专多能的应急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有机整合了应急、综治、维稳、信访(群众)工作等职能。例如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办事处设立了综治、信访、维稳、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为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发动群众参与防范突发事件和社会管理,把应急管理与日常的社会管理进行了有机融合。该区还设立了由社区保安组成的应急小分队,每个街道约30人,集中住宿,半军事化管理,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调动赶赴现场,进行先期处置。同时,全省各区县建立了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并推动加强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防火、公共卫生等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四)进行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深圳市在机构改革试点中,整合原应急指挥中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民防办、地震局,组建了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加挂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民防委员会办公室、地震局的牌子),由市政府办公厅归口联系,形成了“大应急”管理格局。改革后,资源得到整合,原来分散的人员力量得到有效集中和加强;机制更加完善,随着机构职能覆盖面的扩大和内设机构及人员的调整,宣传培训教育、监测预警预防、应急救援保障等机制得到完善;协调更加顺畅,机构改革中深圳市精简政府工作部门15个,应急管理涉及的部门和事项相对集中,日常协调事项,特别是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协调更加顺畅。此外,广州、深圳海关把应急管理与海关业务风险、打击走私、口岸监管相结合,设立风险管理运行控制中心,实行合署办公。

(五)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有新的探索。广东各地根据需要探索了一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做法。全省建立了约2.5万人的基层信息员队伍。深圳市组建了公安消防、红十字会、海上搜救和山地应急救援四支应急志愿者队伍。深圳市南山区建立了从直属部门推荐,经组织部门考核,由正科级干部组成的应急预备突击队,并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锻炼平台。广东省成立了应急管理学会,推动应急管理产、学、研一体化,促进应急管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暨南大学设立了应急管理学院。

二、关于对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基本看法

总的看,大家反映从近年来广东省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实践看,广东省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情况是合理的。一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可动员各方面力量开展安全防范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二是既符合我国由地方党委政府对安全和稳定工作负总责的制度性要求。又体现了分类负责,分级响应的特点。三是基本明确了领导机构(应急管理委员会)、指挥机构(各专业指挥部)、执行机构(各部门)、办事机构(政府应急办)等各方面的关系,有利实现统一指挥、各方面联动。

调研中,许多单位反映,目前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应急管理职能需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一是防范职能还需落实。目前,有的地方或领域把防范工作归由专业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有的归由常态职能部门负责,缺少统一规定,还有的不够明确,防范工作往往不到位。二是有的部门职能相近或交叉。一些同志反映,在应对洪涝、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方面,气象、水利、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部门都有监管,但各管一方面,由于涉及部门多,一方面需要相互配合,防止出现的漏洞;另一方面要防止建设项目重复交叉。三是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中,利益诉求对象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不够,在处置中有的以信访联席办为主,有的以维稳办为主、有的以应急办为主,领导同志觉得谁能调动各方面资源就用谁,或是那位领导同志负责指挥就用谁管的力量。

(二)在突发事件处置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指挥协调。在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中,由于大部分应急救援处置队伍都是由隶属不同的上级部门指挥派遣,有时存在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的问题。而指挥部往往是在达到一定伤亡后才启动,结果造成统一指挥的滞后。

(三)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还有待完善。调研中一些同志反映,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各地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职责任务不同,不同地市应急办级别不同,协调能力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有的地方凡是发生突发事件,领导都交给应急办负责组织协调;有的地方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能发挥作用。有的地方反映,发生事故后有的领导让应急办负责去事故现场协调,有的则让市府办公室其他单位去,作为地方应急办很难把握,最好有明确的制度。二是应急办与同级部门应急机构、军队应急部门还需加强联系。总参作战部设立了副军级应急办,但各大军区作战部还未设立应急办,影响军队与地方应急处置工作的衔接和开展。

(四)在应急体系建设及运行协调上还有待加强。在专业应急队伍建设、通信手段、信息报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综合和统筹。国家层面上,军队、武警已纳入国家应急体系;省一级虽然军区制订了这方面规划,但还未与地方协调。地方与军队、武警的应急通信还未实现对接,不能相互联通。军地之间、部门之间突发事件的信息通报、传递,虽有制度,但预先通报不够及时。

(五)深圳市“大应急”体制改革试点的问题。一些同志反映,改革后的深圳市应急办存在以下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应急办的定位是应急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室,应该是一个超脱职能部门的办事机构,行使政府的职能部门职责是否合理。将安全生产监管局、地震局、人防办合并到应急办,直观上看是加强了应急管理工作、但实际上造成应急办将70%的力量行使安监局、地震局、人防办的职能部门的职责,削弱了综合应急管理的作用。二是上下内部业务不顺,安监审批、执法、培训等职能交给了其他部门,但应急办挂了安监局牌子,国家和省安监部门所有向深圳市布置的工作都交应急办,应急办又分到其他部门;地震局的工作由应急办一直负责到地震台网;人防办的业务与应急关系并不大,但其所有业务都由由应急办承担。

三、完善我国应急体制机制内在要求及原则

建立完善我国应急体制机制,应当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内在要求。一是现阶段我国突发事件具有高发性。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经历三、四百年工业化过程的矛盾,在我国现阶段集中表现,特别是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与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的矛盾、生产高速增长与安全保障能力较低的矛盾、利益格局变化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我国进入了矛盾高发期和凸显期。二是突发事件的多样性。我国是灾害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的大多数突发事件在我国都存在,仅靠一个部门难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需要多方面配合。正如调研中有的同志说的“一个部门难以穷尽突发事件的无限责任,应该分级分类的承担责任”。把应急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个领域和层级。三是突发事件的破坏性。灾害发生后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衍生出其他灾害,造成的损失扩大。所有突发事件表明,第一时间的有效处置是控制事态发展和减少伤亡损失的最佳时机。这些必须依靠事件发生地所在企业和单位,以及基层应急队伍的及时反应才能做到。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十分重要。四是应急处置的协同性。处置突发事件需要地方、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参与和应对,如非典、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由相关地方和部门共同防范控制。同祥,任何一起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处置工作都需要抢险救援、医疗卫生、善后安置、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总结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实践,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原则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统一原则。实现统一指挥,协同应对,保障有力。二是效率原则。做到分级响应、分类处置,全面落实属地管理的责任,实现快速反应,各系统高效运转。三是预防原则。实现预防与处置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把预防寓于日常管理之中。四是依法原则。在法律范围内明确常态与非常态体制机制的相互转换和有机统一,做到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五是节约原则。减少职能上的交叉重复,有机整合调动各方资源,使应急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按照以上要求和原则,我们认为我国现行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基本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有利于落实预防为主,防范和处置相结合的工作要求;有利于发挥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各种应急资源。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也有不同模式,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美国、俄罗斯的大部制,以救援为主,实际上美、俄两国应急管理也是总统-委员会-专职应急管理的部门,并实行部门联动。美国国土安全部下设联邦紧急管理事务管理局,同时行使其他职能。二是英国、日本等国,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设立应急决策机构和办事机构。三是德国等一些国家在牵头部门设应急职能机构。我国现行应急体制机制与英、日等国模式相近。各国模式不同主要在执行层,国家层面都由政府首脑、委员会、办事机构、执行部门组成,只是责任和权力的分工不同。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在应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所表现出的救援效率和动员能力给予高度肯定。

四、关于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

加强应急管理,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应急管理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应急机构与职能部门的关系。应对法规定,应急管理包括预防、监测预警、应对处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其中防范工作,特别是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是属于常态下生产过程和社会活动中的工作,应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因此,依照“管生产也要管安全”的原则,依法明确常态下的预防工作由相应的职能部门承担。例如,城乡规划建设部门要参与城市防灾方面的工作;生产管理部门要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食品安全方面,食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安全,哪个部门主管就由哪个部门负责。这样才能实现安全与生产的有机统一和结合。进入突发事件和处预警置阶段后,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进行处置。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要立即转入常态工作,包括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恢复重建工作应该由规划、建设等部门及业主单位承担,并使灾后重建在恢复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实现常态与非常态的有机结合和转换,避免应急管理包揽一切事务,出现什么都管,但又管不了、管不好的情况。

(二)进一步明确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能定位。考虑到我国应急资源分散的现状及灾害的衍生性,应急指挥机构应当涵盖其发生可能衍生危害的相关领域,特别是自然灾害领域。随着我国大部制改革的推进,相关联的指挥机构应该是超脱于部门职能之上的、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非常态的机构。这类机构分类不宜过细。例如,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等相关联的灾种,灾害往往会发生关联和演变,甚至会对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安全造成较大影响,极易出现安全漏洞、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损失的扩大,因此要加强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的协调联动,使其具有更广泛的综合,实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处置力量上的整合,以提高效率。

(三)充分发挥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协调和枢纽作用。一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领导机构下的办事机构,是各级应急管理的枢纽,主要承担应急值守、信息报告和综合协调职能,应当设立在各级政府办公厅(室),可在其内设,也可由其归口管理。二是基本规范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的职责,确保上下有效联动。特别是要明确发生突发事件之后应该承担的职责。常态下,各级政府应急办主要是负责组织做好应急准备,包括制定预案、应急体系规划、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各专业指挥部的办事机构设立在相关主管部门。三是要加强应急办事机构与各专业指挥机构的联系,保障信息畅通和指挥决策有效运行,保障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常态迅速向非常态的应急机制转换。四是考虑到军队武警参与处置突发事件任务不断加重,以及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建议在大军区作战部门和武警有关单位设立应急办。五是各地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偏小、协调能力偏弱、编制偏少、建议参照深圳模式进行加强,但是要考虑人防办与城乡建设部门联系密切,地震与地质部门相关,相关职能应调整到职能密切的部门。

(四)完善监测、信息报告、处置等环节的协调联动机制。目前各系统都在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要整合资源,提高水平。在自然灾害监测方面,为了避免重复浪费,要注重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防止在同一区域重复建设监测点。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之间、军地之间的预警信息的传送,确保相关部门和军队武警之间做好应急准备,提前到位,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效能。要完善中央在地方的企业和单位在突发事件处置中与地方政府的应急联动机制。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应做好协调和综合性信息分析工作,以及力量和装备的有效调动。

(五)高度重视基层应急力量建设。要充分发挥基层应急组织机构和队伍一专多能的作用,实际上各系统部署的工作的落实,都是由基层组织完成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应急防范与处置、群众工作、社会安全、国防动员等许多工作都在基层组织中进行整合,并加以落实。应对重大的突发事件,基层单位的主要负责是风险防范、监测和先期处置,关键时刻是由上级组织专业指挥部门调动力量来完成。目前,各地在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创造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如:深圳南山区桃源街道实施“一格三员”(一个网格,监督员、管理员、协管员)精细化管理,浙江诸暨枫桥镇的基层应急管理模式,山东济南创建平安社区等。建议进一步总结基层经验,并结合实际加以推广。继续加强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建设,以公安消防队伍为依托的综合应急队伍,以优势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建设一专多能的应急救援队伍,继续加强森林草原消防、矿山应急救援等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陆俊华: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

下载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干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调研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反腐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完善反腐机制 形成监督合力 07-6-13 ○竹峰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保证廉洁从政为目标,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把党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

    干部监督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措施,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关心、爱护干部的有效手段。根据......

    如何完善干部平时考核机制

    如何完善干部平时考核机制党的十八大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贯彻落实十八......

    《党政论坛》完善干部培训机制

    略论完善干部培训的八大机制于学强 ①(聊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 山东 聊城 252059) [摘要] 针对当前干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德才兼备用人标准的新要求,亟待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主要......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7-06-09点击: 8 进入论坛项目管理在企业整体管理系统中处于“龙头地位”。建立和完善项目监督管理机制,对有......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完善监督检查机制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我国经济正处于和世界接轨的阶段,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经济发展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尤为重要。然而,部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各种违法乱纪现......

    论我国与瑞典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完善

    论我国与瑞典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比较与完善 摘要: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是环境法中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一国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好坏,影响着这国环境管理的规模、功能和效率。......

    关于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调研报告推进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激发基层活力,用好人力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对于加快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