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修改)

时间:2019-05-14 04:3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刊词(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刊词(修改)》。

第一篇:发刊词(修改)

发 刊 词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斑斓收获的季节里,我们期待已久的《大民政 新视界》终于诞生了。她的诞生,昭示了滨州民政工作一个全新的标杆和起点,倾注了滨州民政人满腔的热诚和期望,凝聚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美好祝愿。

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发展之始。新时期,现代大民政保障的不仅仅是公民生存权,而且还要为公民的发展权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一份期刊,如果能以这样全新的视角,坚守真挚热望,真正奠基于拓展民生福祉,致力于维护公平正义,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有益于彰显滨州现代大民政的楚楚新风,如此,本刊也可成为一扇窗口,展示“爱心民政、阳光民政、法制民政、数字民政”建设下的新民生、新发展、新希望、新梦想。而这,正是《大民政 新视界》面世的底气与宗旨所在,且始终不渝,秉持到底!

正是基于建设“爱心、阳光、法制、数字”四型现代大民政的发展理念,本刊将重点体现滨州民政工作的“现代”和“大”。着力托底“大民生”,创新“大服务”,建设“大平台”,构建“大格局”;为积极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均等化的民生保障服务新平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加快建立综合性、基础性的为民服务新平台而高歌有为、躬政前行,全力构建适应现代大民政发展的民政工作新格局。

奉行“建设现代大民政,服务滨州大发展”的热望和理念,以新视野审视滨州民政发展,本刊确立了“为民、创新、拓展”的编辑风格,并将一以贯之。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立意高远。意在书写滨州“大庇天下”的民政气魄,诠释心系和谐发展的款款深情。凡涉及的特别关注、民政要闻、调查研究、慈善人间等版面,皆从“为民”着手,立足贴近民政人、民政情,着力关注社会问题、民生热点。以“信息”为依托,靠“调查”做保证,用“舆情”当标尺,以“严谨”为衣钵。孜孜以求,持之以恒——这既是自勉,也是向社会各界的郑重承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深知,作为滨州民政“大宣传”的排头兵和桥头堡,初创之期会有几多艰难,但既然勇敢地向前迈出了第一步,只要有您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和鞭策,后面的路定会扎实稳健、茁壮有力,最终成为展示滨州民政风采的重要窗口,为滨州民政事业发展传递出振聋发聩的最强音!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发刊词(最终版)

发刊词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朗凯奇人迎来了自己的内刊——《海》的诞生。它标志着我们朗凯奇人将用文化作为载体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壮大,来传播、弘扬朗凯奇的企业文化,树立朗凯奇的良好形象。这也是《海》的宗旨与使命,也彰显了我们朗凯奇人的底蕴和信心。

2007年,自朗凯奇诞生以来,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四家分公司,一百余家代理商,并拥有自己的科研中心和生产基地。我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他人,多年来,我们为绿色防水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业主和住户。我们将努力打造具有高度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员工队伍,造就具有尖端防水产品和技术服务水平的品牌,实现主要业务生产和营业收入处于全国防水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前列,力争对绿色防水技术变革创新作出显著贡献。

忆往昔,我们朗凯奇人一路披荆斩棘,挥洒汗水,成就了现在的业绩;展望未来,我们还需付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来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而《海》的创刊,如柱石、号角、助推剂,它将刻下我们奋斗的足迹,将吹响我们前进的号角 , 将推进和激励我们每一位员工不断地向我们的目标迈进。当然它也是我们员工思想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创业、弘扬企业文化的园地,是对外沟通、传播的窗口。它肩负着朗凯奇人的美好愿望和使命。尽管它还很稚嫩,还需要大家的精心呵护和大力支持,但我相信,它的诞生,将成为朗凯奇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为朗凯奇的稳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此,我们设定了以下栏目,它们分别是:卷首语、商业论道、公司动态、精神家园、经销商风采、防水天地、精英故事、百家争鸣、热点透视、健康有约、心灵港湾。其中“百家争鸣”这个栏目汇集了防水行业的知识,各种岗位的专业知识,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稿件。“心灵港湾”属于副刊栏目,主要刊登员工的来稿,生活感悟或者工作感想。都可以写作成篇,内容体裁不限,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也欢迎大家提出批评指导意见,欢迎来信来稿。让我们一起梦想,让我们共同实现!

第三篇:发刊词-第一版

发刊词

同志们,在全体员工的期盼下,《第一市政》顺利筹刊并印刷出版,这对公司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银川第一市政人有了任意驰骋文字的舞台,《第一市政》将成为公司员工挥洒豪情、传递心声的港湾,施展才华、熔炼团队的平台。

回望公司五十三年来的艰辛创业之路,银川第一市政人励精图治,继往开来,以“团结奋进,优质高效”为理念,以“建设银川,发展经济”为己任,通过精准理解建筑与人文之间的互动关系,历经磨砺和淬炼,确立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多业并举,全面发展”的经营理念,塑造了银川第一市政的企业实力和企业文化。如今,银川第一市政风华正茂,志在成为银川市乃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知名市政施工企业,《第一市政》将致力于成为最有文化引导力的传媒阵地。我们是幸运的,银川第一市政旗下汇聚了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干劲的才俊,是一个敢于担当和想干事、干成事的优秀组织,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没有理由不继续向前,奋力拼搏,勇于开创新的辉煌。

由是,《第一市政》将坚持企业诚信、人文视野、责任观念和传播意识,无论是宏观的经济环境、文化现象的评论解析,公司的发展战略、最新动态,还是微观的员工思想、情感的波折起伏,我们都会给以同样的关注,上传下达,集众线为一条绳,合众绳为一股力,对外是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对内是凝聚团队力量的桥梁。《第一市政》一言一字的力量,通过你我,传递到全公司。眺望未来,我们需要《第一市政》,希望它所刊载的文字不仅是银川第一市政人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银川第一市政人职业精神的真情流露,还是银川第一市政人与企业一起成长的心路历程的真切记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我们要把《第一市政》办成一份有思想性、责任感和影响力的刊物,成为一份与公司战略匹配的内刊,成为一份承载银川第一市政人光荣和梦想的报纸!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源

第四篇:1999年发刊词

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发刊词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1999年《南方周末》新年发刊词 江艺平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本世纪最后的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人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人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人们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岁月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离开凌空蹈虚的乌托邦险境,认清了虚伪和欺骗。尽管,“真实”有时让人难堪,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像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要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着泪水,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南方周末》2000年新年献辞

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江艺平

这是千载一遇的时刻,百年的更迭,千年的交替,都将汇于同一

个瞬间。

为了欢呼新世纪的太阳照临地球,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翘首以待„„

这又是岁末平常的一天。这是我们第829次和你见面。面对着即将远去的一个世纪,面对着就要开启的新千年之门,也许,我们真的该来一次“世纪之旅 ”,就像聪明的同行已经去做的那样——派记者去新西兰,去那个2000年第一缕阳光照射到的地方?或者去五大洲,去感受不同肤色的人们异域狂欢的情状?

“世纪之旅”?千年等一回呵,为什么不呢?

15名记者受命出发了。他们脚步匆匆,他们意绪绵绵。他们要去的地方其实都不陌生,每个人却又分明都有一点惴惴然。是呵,“近乡情更怯”,处在百年之交、千年之交的故乡,你别来无恙否?

这就是我们献给读者的一次世纪末特别的旅行——“记者回家乡”。

一群难得在故乡转悠的人,有人甚至对那片土地已睽违多时。他们终年的奔波行走,总是在寻找他乡的故事;他们的爱和恨,也更多地倾注在别的地方。家乡,成了每个人心灵深处秘不示人的珍藏。

现在,就让他们小心翼翼地把珍藏打开吧——

那些版图上无甚出奇的所在;那些所在处平平常常的故人;那些故人里被岁月模糊了的面容;那些面容中被风霜蚀刻下的皱纹„„这一切一切,都因为百年之交、千年之交的踏访和叩问,在我们的记者的笔下,变得异常生动、鲜明、隽永,历历在目,触手可及。

为什么我们总是眼里含着泪水?读完了这一组“记者回家乡”,也许,你会找到答案。而我们必须表达的,是我们对那片土地的敬意。

我们要向乡间的母亲致敬。她用一双小脚走过春夏秋冬,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才算丈量完所有的苦难。母亲,我们祝福你,因为你知道怎样把你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我们要向天国的父亲致敬,他的在天之灵,冥冥之中依然向儿子散发出最质朴的光辉。即使刚刚承受了失去父亲的巨大创痛,在接到采访特大海难的任务时,儿子首先记起的,还是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别为了自个的事耽误了公家的活。

我们要向一位新婚的妻子致敬。就在新婚之夜,她的丈夫却匆匆登上颠簸的长途公共汽车,去采访令人撕心裂肺的海难事故现场,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理由: “我是一个记者!”而她的理解和支持,正好成为他义无反顾的另外一个理由。

„„

这是一次特别的旅行,在千年末,在世纪末,在中国,但决不是衣锦还乡。十几个记者,于同一个时刻,奔向天南海北,回到他们曾经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是要用他们的眼睛,去观照故乡的现实和未来;是要用他们的心灵,去丈量故乡和新世纪之间的距离。而他们的记录,是要给这个喧嚣的千年末和世纪末,留下一份真实而冷静的言说。

我们走近千年之交,走过“我们这1000年”。即使在那些最偏僻的山村,我们也能看到,这1000年,是“人怎样变成巨人”的一部煌煌巨著。在人类所获得的越来越大的空间里,容纳了与日俱增的成功和骄傲,也容纳了与日俱增的痛苦和不平。毋庸讳言,当西方在这1000年中一步步走出蒙昧的时候,中国却日益远离汉唐的辉煌,甚至在最近160年里曾坠入屈辱的深渊。20世纪中国人的猛醒与奋争,正是对千年来多舛命途的强烈反弹。

我们走近百年之交,走过“我们这100年”。百年风云激荡,血和泪交织,铁和火迸溅,光荣与梦想在高高地飞翔,造就了人类文明之旅中最多劫难也最多华彩的一程。在百年中国的交响乐中,“科学”、“民主”是叩击命运之门的重重音符,“改革”则是它响遏行云的高潮。《南方周末》有幸,在这样的高潮中降生;《南方周末》记者有幸,亲眼目击和参与这场痛苦而辉煌的涅磐。

今夕何夕?此身何处?时光流逝的无情涛声让人从昏睡中惊醒,脚下土地的真实质感让人摒弃虚妄。我们的记者是有根的一群,正是清醒感知着这样的时空坐标,我们一同走过难忘的1999。

我们走近1999的岁末,走过“我们这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我们呼号不息,是因为没有一天曾熄灭我们的梦境乃至浪漫;我们致力于一毫一厘的进步,是因为我们痛感改革决无近路可寻。我们一次次泪流满面地奔波在多灾多难的土地上,首先因为我们爱,因为爱,我们恨;因为爱,我们争;因为爱,我们以职业记者特有的方式,和土地,和父老乡亲血脉相连。

今天,我们回家了。我们回到自然,回到平凡,我们回到常识,回到真实。真实有时也会让人难堪,但是,它显示出来的勇气足以令谎言却步。

在岁末,在世纪末,在千年之末,我们回到家乡,带去绿叶对根的祝福,带走根对绿叶的情意。我们的生命因它而变得充实,我们的胸襟因它而变得宽厚而柔韧。

在岁末,在世纪末,在千年之末,我们像儿时一样站在家门口眺望。当20世纪的太阳收起它最后一束光线,降临的不是黑夜,而是“我们的未来”。

还记得惠特曼的这句诗吗:“不论你望得多远,仍然有无限的空间在外边;无论你能数多久,仍然有无限的时间数不清。”

又一程“世纪之旅”开始了。祝福你,朋友!

2000.11.9 第874期《南方周末》写在新中国第一个记者节

因为我们是记者

江艺平

今天是记者节,我们向所有的同行问好。

农民为粮食而骄傲,教师为学生而骄傲,商人为财富而骄傲,而我们为自己是记者而骄傲。

我们的骄傲来自同行,我们的骄傲来自读者,我们的骄傲来自曾经追踪的每一件新闻,我们的骄傲来自曾经奔波的每一座城市和村庄,我们的骄傲来自我们所挚爱的人民和祖国。

奔走在祖国大地,我们与时代同行。在我们目力所及的地方,总有一些人们让我们激动,总有一些眼神让我们流泪,总有一些罪恶让我们愤怒,总有一些坎坷让我们辛苦,总有一些希望让我们欢欣,总有一些疑问让我们思索。

我们激动,因为我们是记者。

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成就了今天的改革大业。我们追随改革者的足迹而行,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为他们的痛苦而痛苦。正是那些为改变贫困命运而奋斗的人们的故事,彰显了这个时代的进步。当这种进步越来越不可逆转时,我们也在履行职责中找到了幸福和满足。

我们流泪,因为我们是记者。

当我们告诉你那些被拐女被剥夺了幸福,当我们陪伴着民工拥挤在长途火车上,当我们拍下吸毒者将针管扎进胳膊的镜头,当我们面对那些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人们,我们常常饱含着眼泪。一次又一次,我们记录着不幸;一次又一次,不幸警醒着社会。

我们愤怒,因为我们是记者。

也许我们的声音还很脆弱,也许我们的步伐并不稳健,甚至我们只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和弱不禁风的女子,但是我们懂得,面对触目惊心的腐败,杀人越货的暴行,欺世盗名的骗局,破坏规则的钻营,我们不能沉默。当我们把真相告诉公众,我们不仅表达了记者的愤怒,我们更表达了社会的良知。

我们辛苦,因为我们是记者。

我们总是奔走在路上。当火海逼近的时候,需要我们迎面赶去;当洪水肆虐的时候,需要我们趟过波涛;当人们掩面痛哭时,需要我们直视死难者扭曲的面孔......面对无情的水火,面对歹徒的恐吓信甚至黑枪,勇敢的记者选择了前进,而不是退缩。为此,我们向所有殉职的同行祭酒,我们向所有勇敢的同行致敬。

我们欢欣,因为我们是记者。

看见那么多人为希望而奔忙,为正义而主张,为秩序而思考,为爱情而歌唱,我们为看见而欢欣;每天和许许多多的熟悉或者陌生的人们交流,和那些进取的人们、迷茫的人们、苦恼的人们、幸福的人们交流,我们为交流而欢欣;给弱者以关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我们为扶助而欢欣;阳光越来越亮,阴影越来越少,社会越来越透明,制度越来越民主,如果我们也推动了进步,我们为推动而欢欣。

我们思索,因为我们是记者。

我们肩负着使命,那是什么样的使命?我们面临着竞争,那是什么样的竞争?在沟壑纵横的社会中,怎样坚持传媒的操守?怎样固守新闻的真实?在是非曲直的事件中,怎样调查新闻背后的新闻,怎样作出合乎价值的判断?行动吧,因为你是记者;思考吧,因为你要行动。当你作为一名记者在思索,你是在为自己而思索,同时业是为所有同行而思索,为整个社会而思索。

从今天起,有过的骄傲,让我们继续;特有的骄傲,从我们开始。因为我们是记者。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江艺平1999年新年发刊词

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让我们轻轻地作个道别,说一声:“再见,一九九八。”

回望逝去的365个日夜,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记者”。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现场目击了朔州假酒荼毒生灵的惨祸;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奋力传递了昆明“铲除恶霸”的呼喊;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仔细观察了中国电信反垄断的艰难进程;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忠实记录了亿万军民战胜世纪洪水的巨大勇气和抗争精神 „„

有人说,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

也有人说,履行一项职责时总会感到是在还债,因为它决不会令我们自己非常满意。

记者所履行的职责,何尝不是对公众的一种“还债”——

他要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他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

对于这样一项职责,我们当然时时力有不逮,但我们愿意为此而竭尽全力。

植物的生命要靠它的绿叶显示,新闻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实担保。

面对世俗的力量,尽管生命有时也会显得脆弱,尽管我们也不都总是那么坚强,但是,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踏的东西。

读者也许还记得伐木工人的最后一个劳模吧。为了寻找他,以便寻找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真相,我们的记者排除了“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干扰,翻山越岭,穿过一个又一个伐木点,终于找到了生病住院的主人公,这位老伐木工发自内心的忏悔,为“寻找长江的伤口”留下了最真实的言说和最切肤的痛。

我们的许多报道,就是不断发现和不断寻找的结果。

记者的眼睛不仅仅为发现事实寻找真相而睁开,记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

在东北灾区,滔滔洪水已退,漫漫严冬将临,迎着刺骨的寒风,一位大嫂对我们的记者悠悠地说了一句:“我们需要什么?太多了,国家哪帮得过来,今年灾情这么普遍,自己苦点都没啥„„”言者毫不经意的话语,却令闻者心头一热,久久为之发烫。

面对如此重灾巨创,柔弱之躯内蕴藏的宽厚与善良,谁说不是一种坚强?

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坚强,唤起我们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几块脆弱的木板,在狂风暴雨的急流中颠簸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一个晴朗的天空是多么的可贵。

告别一九九八,回访我们报道过的新闻,作恶多端的孙小果终于被一审判处死刑,身心俱疲的改革者董阳终于在他乡找到知音,而中国电信也终于开始降低消费者们抱怨已久的不合理收费„„这就是世道人心。

是的,希望从来也不抛弃弱者。希望就是我们自己。

这梦想,不休不止

南方周末2004年新年贺词

谁说这是平常的一天?候鸟掠出线影,年轮添了新纹;我们大声地问候亲友,也默默地思念远人。

365天,两鬓多了白发,或许连心事也疲倦了几分,但你依然,依然轻轻地叹着,却终究微微地笑了———

这是一个收获祝福的日子,要赶紧抹去浮尘,擦亮梦想。

但这其实是很平常的一天:北方的飘雪,南国的暖阳,还有来来往往人海茫茫。历史并不常常在某个特定的时刻让一切发生改变,只是在我们的心里,习惯找一个开始。

一开始,就有梦想。

那么在这新年的开始,我们祝福你,朋友,愿你的梦想一路远行!

我们乐观地回首,2003是放飞梦想的一年:小康社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神舟五号”,“振兴东北”„„

有了开始,即便梦想千年,也新意盎然。

我们现实地记录,2003也背负恐惧、泪水和愤怒。当SARS疫潮席卷,渭河洪水滔滔,公民惨死收容所„„不,我们不仅仅记录,而且感同身受,所以眼里有泪,心里有痛„„

但在谎言中,有勇士挺身而出;在暴力后,有对恶行汹涌的讨伐„„这无畏的直言与血的印痕,又何尝不是一个开始?

所有这些或悲或喜的开始,在不同的层面指向同一个终点:人之尊严与福祉的增进。2003年的奋力与求索,在这路途中为中国大写了两个关键的名词:“公民”与“权利”———它们,原本就相辅相成。

这,也正是我们不休不止关注与祝福的梦想。

携着梦想与祝福,今天与你见面的这张报纸已走过20个年头。

这20年,中国持续激变;我们为变革而生,但关注持续未变:为我们国家每一个进步喝彩加油,为确立市场经济添注加解,为关注社会积弊呐喊张目„„

今天的中国,“政治文明”与“全球规则”成为新时代的关键词,那我们也毫不讳言对“政治”的兴趣,因为这关乎众人之事的政治,关乎国家之进步,关乎民生之改善,关乎民族之复兴;我们关注政治的方式,一如媒体的天职,忠实地记录,公开地陈述,理性地评说。

对于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对于所处的这个民族在所处这个时代的进步,我们欣然落笔,化为墨痕;虽然前路或许多艰,但对这朝着阳光方向的生长,我们努力地鼓与呼。

但记录不是记录的理由,关注也非关注的终点。我们对于这时代变革的每一次喜和忧,最终都只有沉潜于人的层面才有价值。生活要多样化,经济要市场化,政治要民主化,这是一个古老文明要重焕青春的步伐和必然诉求。

所以20年来,当你在会场陈言,在书斋握笔,在农田挥汗,在工厂劳作,在校园诵念„„我们将你的故事告诉他,将他的故事告诉你,将中国的故事说给中国人,也说给世界听;要让书斋知晓江湖事,也求民间参知庙堂言。

这个国家不正是大家的国家吗?我们用真实架一座桥,让言说者不空谈,让主事者不麻木,让刚烈者不偏激,让脆弱者不沉沦,让大家知道大家的心事,也知道自己的方向。

在这一年的开始,我们也祝福自己的梦想,它萌自20年前的那个早春,从此便如春藤一般爬满了我们的心间眉宇。

然则这梦想其实来得更深远,甚至早在100年以前,我们的先辈们面对积弱积贫的中国,他们的梦想就是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解放。

所梦所想,何止20年,其实百年一脉。

但对于中国这个老大的后发国家来讲,每向梦想逼近一步,都要有巨大的付出。

但梦想没有流产,因为正如此,历史每数十年给出一个阶段主题的规律似乎清晰可见:开天眼(西风东渐、启蒙运动)、反帝制(推翻清政府)、求统一(北伐、结束军阀混战)、争主权(抗日、废除不平等条约、建立新中国)、平均地权(土地改革)、改善民生(经济改革),而贯穿其中的就是增强国力和复兴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

在中国,这些主题环环相扣,它们赋予今日中国以独特的魅力:每一天都能感知这变革中每一步前进的喜悦。我们愿意相信,这个时代能够成为中国最好的时代,因为它给我们未来以最新的期许。

这个国家对于未来的期许,从理想叙事的乌托邦,到国家叙事的现代化,再到传统叙事的小康社会,共性与个性、出发与归宿间,今日中国也充满着独特的张力与快速节奏。

这种状况将继续于新的时代主题破题启程后。

2003年当被铭记:政府因“乙肝歧视”遭遇行政诉讼、四川自贡3万农民“民告官”,公民依法的意识在这里觉醒;前河北省委书记与卫生部长被处理、收容制度被埋葬,公民对公权的监督在这里呈现;北京、深圳甚至内地小城潜江自荐竞选人活跃涌现、“违宪审查”的话题被广泛讨论,公民的政治权利在这里伸张„„

这不仅表明公民意识的成长,更说明在深化与推进经济改革的同时,党的十六大概括的“以人为本”、“政治文明”的新主题正在破题。

今天,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回看一年,回看20年,回看100年———看到我们的兄弟姐妹与前辈,在不同时间留下的眼泪和微笑。就让时间如光,串起这晶莹剔透的液滴,折射出一如灿烂微笑的七彩虹谱,照亮你的前路和梦想,中国!记者这碗饭

第五篇:校刊发刊词

校刊《凉泉清音》发刊词

方纯知

一部《凉泉清音》的样稿摆在我的案头,透过淡淡的墨香,我能够感受得到创办校刊的良好初衷。

凉泉初级中学是我县农村初中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比较优越的学校之一,也是校园文化做得比较扎实的的学校之一。该校正在申报规范化特色学校,无论是富有特色的流程式管理,还是受太阳山地域文化影响的校园文化化创建,都搞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校内现有校报、“凉中之音”广播站、太阳山文学社和校园小记者站,还有容量较大的凉泉中学校园网,现在又在创办校刊,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化发展形式,是一笔精神财富,有利于校园朝着非功利化的方向发展。

文学的发展与传承,文化的积淀与创新,关乎人性。精神文化可以赋予人更强大,更丰富、更柔软的内心世界。在当今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时代,当应试教育尚未完全远离我们的视听范围,在校园里进行更高格调的带有一定文学色彩的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一些似乎与考试并无多少直接关联的东西,或许其意义远远超出校刊本身。从这个层面上讲,凉泉中学这种尝试和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就县域而言,环太阳山地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有志学子,作为受其哺育的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一份教育的责任和力量。教育担负着把人类的文明一代代传播下去的历史使命,而文明火炬坚韧的接力者,正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清代郑板桥有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仗老干为扶持。来年又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老干新枝,老的苍劲,幼者俊逸,这是一幅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借《凉泉清音》首刊即将付梓之际,衷心祝愿坚持乡村教育的同志们恪守教育的人生梦想,在自己耕耘的一方天地里,不辞辛劳,有所作为,收获职业的幸福感!祝愿母校校刊《凉泉清音》丹山锦绣,桐花万里,雏凤清声,办出影响,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

(作者系望江县教育局局长)

下载发刊词(修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刊词(修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报发刊词》读后感

    《发刊词》读后感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略日益扩大。他们不仅加强了对清政府地方政治控制,而且还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矿山、铁路的利权更是他们的掠夺对象。同时,清......

    微信发刊词

    微信订阅号上线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 惊蛰了,你感觉到了吗? 世界很大,潮涨了又落。新鲜的事情随处在发生,就像呼啦啦的风,从海平面那头的天际线不断涌来,穿过山野......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范文

    《共产党人》发刊词读后感 《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10月4日为党内刊物《共产党人》写的一篇发刊词。而用历史的眼光去读毛泽东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不难看......

    新京报发刊词及新年贺词整理

    发刊词: 责任感使我们出类拔萃 北京这些日子风风雨雨,天空没有想象中那么澄澈。但是,天安门依然巍峨耸立,长安街依然车水马龙,香山的红叶还是如期而至,潭柘寺的钟声还是照样悠扬。......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教案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一、 你认为的大学 同学们好!祝贺大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开启了自己求知、问道、修德的新阶段。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

    青干班简讯发刊词

    中青班简报 让青春唱响在金秋 【发刊词】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全市上下为实现鄂尔多斯“两大战略”激战正酣之际,来自市直有关部门和各旗区共55名学员相聚市委党校,开始为期......

    青干班简讯发刊词

    中青班简报【发刊词】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全市上下为实现鄂尔多斯“两大战略”激战正酣之际,来自市直有关部门和各旗区共55名学员相聚市委党校,开始为期三个月的中青班培训......

    凤凰中学《凤凰摇篮》文学社—— 发刊词(合集5篇)

    凤凰中学《凤凰摇篮》文学社—— 发刊词彭泽刚 金沙水拍,秋城云鬟。在这金秋时节,在磅礴乌蒙之巅,汲金沙江之灵气,滋润着秋城这块厚重的土地。厚重的朱提文化底蕴将成为《凤凰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