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级活动场所标准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标准
1、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门口悬挂村(社区)“两委”标牌(2个):“中国共产党禹州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支部(总支部)委员会”,红字竖排,右边悬挂;“禹州市××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委员会”,黑字竖排,左边悬挂,标牌材质要求为钛金或拉丝不锈钢,其他牌子一律悬挂在相关办公室门框两侧,确保村级组织阵地严肃、醒目、美观。
2、要在醒目位置安装“发展强、党建强、示范强、带动强”固定标语及党徽,“一编三定”公示栏版面(内容:党员公开承诺含照片、党员积分公示、一编三定有关制度)要设置在室外醒目位置。
3、在设置“柜台式”便民服务站的基础上,要完善配备空调、饮水机等方便群众设施,要配备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无线网络等办公设施,全面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办公效率。
4、党员活动室有牌子,配备成套家具的基础上,要逐步规范达到:有永久性党建宣传标语、有成套桌椅、有党旗、有活动记录、有档案专柜、有规范版面、有电教设备、有卫生保洁、有专人管理的“九有”标准。
5、有党群服务中心标牌,标识内容统一为“××村党群服务中心”(大红色),前面设置党微图案(金黄色)。用红色LED灯带描边保持夜间常亮。位置设置在村活动场所主房(楼)顶中间。
第二篇: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
附件3
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
示范点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
“三室六有一中心”:支部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有党建工作牌、有党旗、有办公和活动设施、有规章制度、有档案资料、有党务政务公开栏,社区便民服务中心。
一、“三室”标准
1、支部办公室。室内桌椅齐全、整洁;有本社区的地理位置、辖区面积、常住人口、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数等情况简介;有社区开展“三级四方共建”活动的总体规划、具体措施及主要量化指标;有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整体思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等。
2、党员活动室。醒目位置放置有党组织牌子;有棋牌和健身器材等文化娱乐设施;有社区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发展党员规划、实施方案、管理目标等。
3、图书阅览室。室内桌椅齐全、完好;有文件资料柜,有党报党刊、党建影像资料。
二、“六有”标准
1、有党建工作牌。有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照片、姓名、职责分工,下辖党小组及党员数;有入党誓词,党员权利和义务。
2、有党旗。党员活动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有党旗,党旗干净整洁、无污渍。
3、有办公和活动设施。党支部有办公场所和电脑,室内桌椅齐全、整洁。
4、有规章制度。有社区党支部职责、党支部书记职责、党支部议事规则、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制度;“三会一课”制度、“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工作制度、“三有一化”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党员承诺制度等。
5、有档案资料。(1)文档类:有开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三级四方共建”等党建活动和工作的相关文件;有计划、目标任务、工作总结等材料。(2)名册类:有社区干部、党员、居民代表及代表联系户等名册;有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流动党员名册(包括发展党员公示、票决等材料);有本社区困难党员、“党员结对帮扶”花名册(含区、街道、区直部门帮社区和党员帮户花名册);有其它党建工作相关名册、台帐。(3)记录、手册类:有开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三级四方共建”等党建活动和工作的记录薄;有“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党员发展记录、“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工作记录簿;有账、单相符的党费收缴登记簿;有社区干部民情和工作日志。
6、有党务政务公开栏。党务政务工作公开透明,内容定期更
新,公开栏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
三、“一中心”标准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配备有办公和便民设施,能够为本社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咨询、行政审批、费用收缴、社保办理、卫生医疗等丰富、快捷、高效的公共便民服务。
第三篇:活动场所免费开放
2011年武陵区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文化馆服务效率,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文化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结合本馆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增强文化馆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健全完善服务项目,延伸服务内容,坚持全面推开、逐步完善、保障基本公益、科学设计、注重实效的原则,免费向群众提供开放服务,充分发挥文化馆在构建和谐文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一)文化馆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实现无障碍、零门榄进入,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开放。
(二)完善免费服务项目,打造本地免费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效果。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免费服务项目,满足各阶层文化艺术爱好者的需求。
(四)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文化馆的吸引力。
三、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
1、文化馆免费开放主要包括:
文化馆免费开放主要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独立
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全部免费。
2、馆内常设免费开放时间安排:
⑴多功能厅:面向公众开放时间是周一至周五。
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厅(陈列厅):面向公众开放时间是周一至周五。
⑶宣传廊:面向公众开放时间是周一至周日。
⑷辅导培训教室(舞蹈教室):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五上午、周六、日全天。(主要是面向未成年少儿、农民工子女以及中老年文艺爱好者)
⑸辅导培训教室(美术书法室):周二、四下午以及周六、日全天。(主要是面向未成年少儿、农民工子女以及中老年文艺爱好者)
⑹辅导培训教室(器乐室):周三、五下午以及周六、日全天。(主要是面向未成年少儿、农民工子女以及中老年文艺爱好者)
⑺计算机与网络教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周一至周五全天。(面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社区居民查阅资料、网络学习)
⑻文化活动中心:周六晚上。(面向街道社区文艺团体开展文化活动)
⑽主题讲座室。每季度举办1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专业技能讲座)
3、开展培训活动。
(1)举办2期文化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培训班。时间:5月和9月。
(2)举办2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时间:4月和10月
(3)举办乡镇、街道文艺骨干培训班(各一期)。时间:3月
4、开展业务包片辅导活动。
(1)进社区包片辅导。深入全区各街道社区进行现场指导、教学。时间:详细时间安排见武陵区文化馆辅导员包片进社区资料。(2)下乡镇包片辅导。深入全区各乡镇村点进行现场指导、教学。时间:详细时间安排见武陵区文化馆辅导员包片进社区资料。
5、开展创作、辅导活动。
为社会各界,专业或业余团体创作、辅导作品参加演出和比赛。
四、经费保障
各项活动所需经费从免费开放服务专项经费中支出。
五、组织保障
成立免费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免费开放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确保免费开放服务取得预期成效。
武陵区文化馆
二O一一年三月二日
第四篇: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的具体标准
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的具体标准
(一)爱国爱教。
1、场所内至少要有两条以上固定的国家宗教政策标语。
2、一年内至少举办两次热爱祖国的专题活动。
3、场所内有悬挂国旗的旗杆,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行升国旗仪式。
(二)知法守法。
1、场所内悬挂有《宗教事务条例》。
2、有学习法规安排计划和学习宣传法规专栏。
3、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学法普法活动和相关会议,依法依规开展活动,无违法违规活动现象。
(三)团结稳定。
1、场所内部无派别矛盾和管理班子不团结现象。
2、与周边单位及群众无重大矛盾纠纷。
3、与其他宗教和睦相处,无诋毁言行。
(四)活动有序。
1、无违反宗教义规的活动,无损害信教群众身心健康的行为。
2、无邪教渗透、境外宗教渗透现象。
3、举办大型活动、主要教职人员外出、邀请跨地区人员参与活动报批、报告、备案手续完备。
(五)教风端正。
1、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无违反教规教律、戒条行为。
2、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
3、教职人员品行、仪态得到信教群众和社会的良好评价。
(六)管理规范。
1、内部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职责分明,履职情况好。
2、财务收支帐目清楚、规范。
3、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
(七)整洁安全。
1、场所环境卫生好,无脏、乱、差现象。
2、场所配备有必要的消防、安全等设施,并有专人负责。
3、场所举办活动文明、安全、无事故发生。
(八)服务社会。
1、有服务社会的工作安排和服务事项、服务对象或目标。
2、有服务社会的显著成绩。
3、有扶贫、助学、助残、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行为。
第五篇: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示范场所评选标准
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示范场所评选标准
一、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坚持“两个民主”,即民主产生管理组织,民主管理内部事务;各项制度完善上墙,财务管理实行日清月结,透明公开。
二、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落实“三项制度”,即落实场所管理组织成员和工作人员的产生、聘用、考核制度,做到人员基本素质和文化素养好,遵纪守法,没有社情矛盾和家庭矛盾。
三、活动开展
活动开展做到“三个落实”,即政策规定执行落实,日常活动安排落实,大型活动组织落实;不从事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活动和与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主体定位不符的宗教活动,不擅自外请宗教职业人员为主从事相关活动,确保民间信仰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四、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做到“四无”,即无火灾事故、无疾病传染事件、无食品中毒事件,无较大治安纠纷;防盗、防群体安全事故措施到位,确保环境整洁,周边无污染源。
五、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做到“两有”,即重大灾害事件有响应,社会公益事业有行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扶贫帮困。
六、场所环境
场所环境体现建筑风格、园林绿化、地域民俗文化三方面特色,在场所建设规划中做到格局完善,风格协调,环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