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 共 浙 江 省 委 组 织 部
附件5:
不能提供就业协议书的说明
本人就读于(学校)(学院)(专业),年 月 日入学,预计于 年 月毕业,为全日制普通高校2014年应届毕业生,因(原因)无法提供就业协议书。
特此说明
本人手写签名: 联系电话: 报考职位:
年 月 日
第二篇: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省司法厅 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开展2006年“l 2·4“全国法制
宣传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司法局、普法办,省直属各单位普法办:
今年12月4日,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后的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日前,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筹划系列宣传活动,深入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为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大力营造法制宣传浓厚的社会氛围,现就我省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的宣传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按照国家“五五”普法规划、十届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我省“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展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时间安排
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从11月上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行或向后延伸。
四、活动内容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浙委[2006]30号)的总体要求,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期间,省普法办将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以下主要活动:
(一)围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动主题,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座谈会。
(二)围绕“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浙江’建设”、“法制宣传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着力抓好法制宣传“223”工程。一是挖掘2台资源。积极探索与浙江电视台的合作,力争创办一个全省性的法制类栏目,利用电视节目受众面广、生动活泼的特点,以案释法,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积极加强与省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的合作,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内容,进一步做好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发挥2网优势。积极探索与浙江在线网站的合作,开设“浙江普法”栏目,与钱塘法治网进行链接,进一步提高普法网站的浏览点击率;加强钱塘法治网站建设,扩充栏目,丰富内容,进一步增强普法网站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三是设立3个专栏。积极探索在《浙江人大》上开辟“浙江普法”专栏,在《浙江法制报》上开辟“浙江普法“专版;继续办好《浙江政报》的“钱塘法治”专栏,使法制宣传覆盖到不同的阅读群体。通过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五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各地、各部门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重大活动的信息。
(三)出版和发行《“法治浙江"干部读本》,作为全省广大机关干部和职工的“五五”普法必读教材。
(四)出版和发行《少年惊叹号》青少年法律读本,在广泛组织征订的基础上,向全省各中小学校(包括职高、技校)赠送一套,供法律课教学使用。
(五)出版和发行《新农村法治建设》丛书,在广泛组织征订的基础上,向全省乡镇及司法所各赠送一套;编制农村(社区)法制宣传挂图,宣传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和村(居)民自治的重要法律知识,向全省广大农村和社区免费发放。
(六)组织发放“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画、宣传挂图及纪念封,在全国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等公共场所悬挂张贴。
(七)制定下发我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12·4”法律援助送温暖活动,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和各种送法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八)组织浙江在线、钱塘法治网等25家网站参加全国“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第三届青少年网上法律知识大赛”、第四届法制宣传书画展、法制动漫作品创作大赛、法制故事创作大赛等系列活动,拓展全民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平台。
(九)组织收看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卫星远程普法讲座。
五、活动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本地、本部门宣传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要结合“法律六进”活动,认真制定本地、本部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和分工,确保各项宣传活动落到实处。
(二)要紧紧围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重点突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宪法、“法治浙江”建设、“五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增强法制宣传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专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要加强宣传形式和手段的创新,通过组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和法律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增强法制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
(四)各地、各部门普法办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在积极参加上级普法办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认真组织好本地、本部门的宣传活动。要加强与当地报刊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联系和沟通,畅通信息渠道,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对拟在省级媒体上宣传报道的信息资料,要及时与省普法办联系。对拟在浙江电视台上宣传的重要活动,要与当地电视台协调,并及时将活动信息以声像的形式传输到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
各地、各部门制定的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请在11月28日前报送省普法办,并及时报送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
联系人:黄唯平、彭 磊
电话:87054394、87054395
传真:87054386
邮箱:zjspfb@163.com。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省司法厅
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主题词:普法 宣传 通知
江东区普法办
2006年11月24日印发
第三篇: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省司法厅
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开展2006年“l 2·4“全国法制
宣传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司法局、普法办,省直属各单位普法办:
今年12月4日,是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后的第一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日前,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筹划系列宣传活动,深入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为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大力营造法制宣传浓厚的社会氛围,现就我省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的宣传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按照国家“五五”普法规划、十届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和我省“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展好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促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时间安排
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从11月上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各地、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行或向后延伸。
四、活动内容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浙委[2006]30号)的总体要求,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期间,省普法办将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以下主要活动:
(一)围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动主题,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座谈会。
(二)围绕“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浙江’建设”、“法制宣传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着力抓好法制宣传“223”工程。一是挖掘2台资源。积极探索与浙江电视台的合作,力争创办一个全省性的法制类栏目,利用电视节目受众面广、生动活泼的特点,以案释法,增强法制宣传
教育的效果;积极加强与省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的合作,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把法制教育列入教学内容,进一步做好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是发挥2网优势。积极探索与浙江在线网站的合作,开设“浙江普法”栏目,与钱塘法治网进行链接,进一步提高普法网站的浏览点击率;加强钱塘法治网站建设,扩充栏目,丰富内容,进一步增强普法网站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三是设立3个专栏。积极探索在《浙江人大》上开辟“浙江普法”专栏,在《浙江法制报》上开辟“浙江普法“专版;继续办好《浙江政报》的“钱塘法治”专栏,使法制宣传覆盖到不同的阅读群体。通过不断拓展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五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各地、各部门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重大活动的信息。
(三)出版和发行《“法治浙江"干部读本》,作为全省广大机关干部和职工的“五五”普法必读教材。
(四)出版和发行《少年惊叹号》青少年法律读本,在广泛组织征订的基础上,向全省各中小学校(包括职高、技校)赠送一套,供法律课教学使用。
(五)出版和发行《新农村法治建设》丛书,在广泛组织征订的基础上,向全省乡镇及司法所各赠送一套;编制农村(社区)法制宣传挂图,宣传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和村(居)民自治的重要法律知识,向全省广大农村和社区免费发放。
(六)组织发放“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画、宣传挂图及纪念封,在全国城乡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等公共场所悬挂张贴。
(七)制定下发我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12·4”法律援助送温暖活动,通过开展法律咨询和各种送法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八)组织浙江在线、钱塘法治网等25家网站参加全国“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第三届青少年网上法律知识大赛”、第四届法制宣传书画展、法制动漫作品创作大赛、法制故事创作大赛等系列活动,拓展全民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的平台。
(九)组织收看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卫星远程普法讲座。
五、活动要求
(一)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对本地、本部门宣传活动的领导和指导。要结合“法律六进”活动,认真制定本地、本部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和分工,确保各项宣传活动落到实处。
(二)要紧紧围绕“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重点突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宪法、“法治浙江”建设、“五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及典型事例的宣传,增强法制宣传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网络等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专版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活动。要加强宣传形式和手段的创新,通过组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和法律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不断增强法制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影响。
(四)各地、各部门普法办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在积极参加上级普法办组织的各项宣传活动的同时,认真组织好本地、本部门的宣传活动。要加强与当地报刊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联系和沟通,畅通信息渠道,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对拟在省级媒体上宣传报道的信息资料,要及时与省普法办联系。对拟在浙江电视台上宣传的重要活动,要与当地电视台协调,并及时将活动信息以声像的形式传输到浙江电视台新闻中心。
各地、各部门制定的2006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请在11月28日前报送省普法办,并及时报送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
联系人:黄唯平、彭磊
电话:87054394、87054395
传真:87054386
邮箱:zjspfb@163.com。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司法厅
浙江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00六年十一月十三日
主题词:普法宣传通知
江东区普法办2006年11月24日印发
第四篇: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
附件:
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浙江省教育厅
关于向徐立科同志学习的决定
浙教工委【2009】9号
宁波余姚市梁弄镇初级中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徐立科同志因患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于2009年2月28日去世,终年42岁。徐立科同志是近年来我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徐立科同志1966年4月13日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8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余姚市让贤中学、横岙中学、梁弄镇初级中学任教,历任团支部书记、总务主任、教导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等职务。曾被授予余姚市优秀教师,余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余姚市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徐立科同志从教21年以来,一直扎根革命老区,恪尽职守,关爱学生,忘我工作,为山区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精力,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道德情操,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堪称“为人师表、品德高尚”的典范。为学习宣传徐立科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徐立科同志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中共浙江省委教育
第五篇: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人事厅 文件
川人发〔2006〕43号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人事厅
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问题的通知
各市(州)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省级各部门: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发〔2006〕9号)和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6〕27号),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严格参照管理的条件
根据组通字〔2006〕27号文件规定,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应 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要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作为授权依据的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规有同等效力的政策性法规文件。
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主要是指党委系统担负的党的领导机关工作职能和政府系统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依据法律、法规等的授权情况和党委、政府以及机构编制部门制定的“三定”规定(方案)或规定的主要职责确定。
(二)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把握政策规定,确定参照管理的范围和对象,不得擅自放宽条件、扩大范围。凡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单位,不得列入参照管理。
二、规范参照管理的申报和审批
(一)审批程序和权限
省委直属事业单位和省委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报省委组织部审核,省委审批后,报中共中央组织部备案;市(州)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和党委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报市(州)党委组织部、市(州)党委审核后,由市(州)党委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县(市、区)党委直属事业单位和党委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先后报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县(市、区)党委和市(州)党委组织部审核后,由市(州)党委组织部报省委组织部审批。全省各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联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比照上述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省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报省人事厅审核,省政府审批后,报人事部备案;市(州)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报市(州)政府人事局、市(州)政府审核后,由市(州)政府报省人事厅审批;县(市、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政府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先后报县(市、区)政府人事局、县(市、区)政府和市(州)政府人事局审核后,由市(州)政府人事局报省人事厅审批。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省垂直管理部门统一向省人事厅申报。其中,市(州)、县(市、区)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由省人事厅审批;省垂直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实行参照管理的,报省人事厅审核,省政府审批后,报人事部备案。
(二)申报材料
申报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参照管理的请示;
2.四川省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报批表(一式三份); 3.获得法律法规授权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依据;
4.设立机构的批准文件(包括规定其职能职责的文件); 5.同级财政部门出具的经费来源证明材料; 6.审批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其他要求
公务员主管部门在审核或审批事业单位参照管理过程中,应就该单位是否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和是否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分别征求机构编制部门、财政部门意见。
对于公务员法实施以前列入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要重新进行审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批准列入参照管理范围;不符合条件的,不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并及时变更其人事管理制度。
对特殊需要列入参照管理的省级机关所属事业单位,按照从严掌握的原则,由省委、省政府提出意见,报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已列入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因法律、法规修改和废止或机构、职能调整等原因,不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时,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将变更情况告知审批机关,由审批机关及时作出不再实行参照管理的决定。
三、认真做好参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登记和管理工作
实行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和我省有关规定,适时完成人员登记、职务与级别确定和工资套改等工作。登记工作应当在核定的事业编制限额内,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对象、条件和程序进行。
(一)登记的对象和条件
登记对象必须是批准参照管理的单位中在编在职的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且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和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新录用的依照管理的公务员(参照管理的工作人员)在试用期内暂缓登记,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登记。纪检、监察机关或者司法机关立案审查尚未结案的人员暂缓登记,结案后符合登记条件的予以登记。
事业单位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后违规进入的人员以及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或者正在被劳动教养的人员,不予登记。
(二)登记的具体办法
事业单位批准参照管理后,对原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具有“依照管理的公务员(参照管理的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规定予以登记;对不具有“依照管理的公务员(参照管理的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按以下办法登记:对现担任领导职务和副处级及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人员,经考核合格符合登记条件的,予以登记;对现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由省公务员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登记考试,考试合格并经组织考核合格的,在单位编制和职数空缺内予以登记,考试或考核不合格的不予登记,并调整工作岗位。新审批参照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登记也要严格按此办法进行。
具有“依照管理的公务员(参照管理的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是指原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中按照规定过渡的人员,根据《四川省党的机关工作者录用办法》(川组通〔1996〕54号)和《四川省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99号)公开考试录用的人员,根据中组部《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中组发〔1983〕10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组通字〔2000〕3号)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录用的选调生,政策性安置的人员,符合规定调任的人员和因机构改革、工作需要等原因从机关具有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中分流或调入的人员。
(三)登记的程序和管理权限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作为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登记的审核、审批、备案工作。领导成员的登记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县(市、区)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人员登记,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报县(市、区)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市(州)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市(州)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人员登记,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人员登记,由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人员登记,由主管部门确定登记对象,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经省垂直管理机关审核后,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全省各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联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人员登记,比照上述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各市(州)应在完成参照管理工作人员登记审批30日内,填写《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表》,连同登记备案说明报省公务员主管部门备案。
列入参照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及其参照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规定进行管理,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四)登记工作的要求
1.对原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在认真清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定条件,提出是否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意见,集中报省委、省政府审批后,严格按公务员制度管理,及时开展人员登记等工作。对省属其他事业单位新申请参照管理的,原则上在省级七类机关公务员登记工作结束后,再开展申报、审批工作。
2.对原依照、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由各地在开展七类机关公务员登记工作时,进行认真清理,提出是否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意见。对审核符合参照管理条件的,尽快按规定程序报批;对审核不符合参照管理条件的,各地要及时变更其人事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工作。对各地其他事业单位新申报参照管理的,可在七类机关公务员登记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审核和报批。
3.事业单位批准参照管理后,对应当参加登记考试的人员,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适时组织全省统一的登记考试。考试具体时间和要求根据工作进度另行通知。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是公务员法实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使参照管理工作与实施公务员法的其他工作相互衔接、有序推进。要认真执行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控制参照管理范围。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规范运作,对不执行录用、职务与级别、工资福利保险等管理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管理,确保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
附件:
1.四川省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报批表
2.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表
3.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备案表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四川省人事厅
二ОО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公务员法实施
参照管理
事业单位
通知
四川省人事厅办公室
2006年11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