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1、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
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若干政策意见
(浙委[2002]3号 2002年1月30日)
为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推进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特制定如下政策意见。
一、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大力扶持与农民签订订单合同、形成紧密利益关系的农业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下同)。省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欠发达地区1500户以上)的外向型、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扶持一指重点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今、明两年,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20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项目。省经贸委要加大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技改贷款贴息的力度,市、县也要安排一定的技改资金。国家级和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运用先进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可享受浙政发[2001]29号文件的有关优惠政策。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享受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一样的相关优惠政策。
对农产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用电,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上执行大工业用电价,315千伏安以下的执行普通工业用电价。经省认定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从事畜禽、水产养殖和设施农业的用电,再给予适当优惠,具体办法由省物价局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所需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继续由省里单列2万亩指标,直接安排到项目。农业龙头企业直接为农服务项目建设征用土地,土地管理部门按征地成本价出让或免收级差地租。农业龙头企业所需农产品收购场地用地和农业用地,在与所在地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租赁和入股的办法。
二、加强对农业和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
农业银行要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要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的70%以上要投向农业及相关行业,新增贷款的40%以上用于农户。允许农业龙头企业以自有不动产、动产以及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开展抵质押贷款,有关部门要做好权证确认符合和相关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形式多样的农贷担保机构,各级财政给予适当的扶持。对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产品收购资金贷款,金融部门可凭企业出口产品订单和外商提供的由其开户出具的信用证优先放贷;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在商业汇票的开立、承兑、贴现及再贴现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农产品出口退税未能及时到位的,出口企业可以凭出口退税凭证向有关开户银行申请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贷款利息由本级财政予以适当贴息;对企业用于出口农产品的仓储、保鲜设施建设方面的贷款,各级财政可给予贴息补助。
三、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专业协会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
业合作组织,鼓励这类组织实行跨地区联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办理开业和变更登记手续提供方便,合作组织可自主选择包括“合作社”在内的各种企业类型登记注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销售自产的农产品,以及经其分级、整理、加工、包装加贴品牌商标等的农产品,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范围免征增值税;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省级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会的指导,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要给予重点支持。
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等通过组建各种形式专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省里要在健全茶叶、花卉等协会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畜牧、蔬菜、食用菌、柑桔、水产、竹业、蚕茧等专业协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农业专业协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支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我省粮改的先发优势和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加强与农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都要采取业主投资的办法,实行市场化运作,走“公司加农户”或“公司加专业合作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省里在原有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优质高效示范基地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今明两年再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优质高效种植业生产基地建设,具体安排由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另行下达。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的多种经营资金要加大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稳定农产品产销关系,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制度,各级财政要给予一定的扶持。有关部门要指导和帮助农业龙头企业规范订单文本,做好合同的鉴证或公证等服务工作。加强《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诚信守法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农民的契约观念,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
六、进一步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
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流通环境,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省重点扶持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增强市场的集散带动能力。建立和完善大宗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制度。对国家级、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运销常年开通“绿色通道”,免费通行省内除高速公路以外的收费公路。对我省产量很大的大宗鲜活农产品,在出现卖难时,开通季节性“绿色通道”。开通“绿色通道”的具体操作办法,由省交通厅会同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共同制订,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鼓励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来浙江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卫星农场。对年营销浙江农副产品5000万元以上的超市集团,省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有关政策。加快“浙江农网”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加强信息的综合和发布,把信息网络延伸到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农户,及时提供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等动态信息。
七、努力提高优质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推行绿色农产品标识制度,今年全省争取认定100只绿色农产品。积极鼓励特色农产品注册商品商标、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指导申请国际商标注册。鼓励原产地域产品申报原产地域保护。省、市、县各级政府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称号的农产品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宣传。对经省扶贫办认定的欠发达地区支柱农产品的广告宣传,省、市、县新闻媒体都要给予优惠。
八、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
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我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支持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同业商会积极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维护我省农产品进出口的合法利益。经省外经贸部门认定的出口创汇业绩显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省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省外经贸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进口种子、种畜、种苗和加工生产设备等,海关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大力支持。
九、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产品标准化、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各级都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实施茶叶、柑桔等支柱农产品的品种改良计划。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的标准化建设,尽快制定和完善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卫生安全标准和农产品包装、储运、营销标准,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农业龙头企业要认真实施有关农产品标准,各级财政扶持项目的建设与验收应与有关标准的实施相挂钩,逐步完善项目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按照处有检测中心、市有检测站、县有检测点的要求,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和控制手段,力争到2005年前建成能覆盖全省农业主导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我省食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省级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和重要农产品标准的制定。杭宁温等大中城市要尽快建立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
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地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制定落实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多作贡献。省各有关部门要就贯彻落实本政策意见,尽快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下发各地执行。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2年01月30日 实施日期:2002年01月30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委[2001]21号 【发布日期】2001-09-06 【生效日期】2001-09-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
(浙委[2001]21号2001年9月6日)
为深入贯彻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国家《国家科技发展纲要》,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我省实现农业发展的新跨越,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一)农业科技机构实行分类改革,增强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
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农业科技机构,如从事种子种苗(畜禽)、蔬菜、花卉、饲料、农药、农产品加工等,应逐步转变为科技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有条件的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联合,实行科研、生产一体化。农业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的(包括院所下属所、室转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实行独立核算的),按浙政[2000]1号文件规定的有关政策执行。服务类农业科技机构,也要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从事非公益性农业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农业科技机构,可转为企业或进入企业,也可转为中介组织。基础性、公益性为主的农业科技机构,经认定后按非营利性机构运行和管理。既有一定面向市场能力又承担社会公益服务的社会公益类院所,要继续深化和完善“一所(院)两制”,内部实行分类改革。
充分发挥部属科研院所在发展效益农业,加快浙江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国(境)外的组织和个人、国内各种社会力量依法在本省创办或以参股、控股等形式参与创办各类农业科技机构,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二)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开放、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
深化农业科研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科技人员岗位聘用制和全员合同制,按岗定酬,按绩取酬。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企业可自主决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条件和结构比例,自主决定内部分配。
积极推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允许科技人员发挥专长,从事兼职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带项目、技术成果、专利技术,兴办各类农业科技企业和民营农业科研所,分配方式按照浙政[1998]17号文件执行。
(三)继续深化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大主动设计力度,加强综合集成。继续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和星火计划,建立滚动立项机制,注重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产业化等计划项目的相互衔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经费使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重大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和科技项目评估制。改革经费使用方式,推行课题制。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统计监测体系,调整和完善农业科技进步统计指标。
改革成果奖励制度,调整奖励方向,主要奖励国际一流、国内首创、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方法,应用性研究成果要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主要评价标准。重大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视同科研成果,按国家有关规定可申报科技进步奖。涉农学会、协会等社会力量可设立相应的农业科技奖项。
二、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四)加强创新源头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攻关,在全局性、关键性技术攻关上取得突破,奠定农业技术跨越的基础。“十五”期间,重点实施农作物种子种苗、优质高效畜牧业、高效名特优水产业、林业特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农业科技可持续发展、农业新材料及农用工业和农业高科技园区等十大农业科技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由省科技厅另行制定。
加强对农业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调整、优化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完善开放、竞争、合作的运行机制;大力支持在本省的国家、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增建安全农产品、水稻生物学、林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大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主体,重点支持转制后的农业类科研院所发展成为农业高科技企业。积极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农业科技企业和科研所,使其成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在安排科技计划项目和扶持资金时要对民营农业科技企业和科研所一视同仁,使它们平等地参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
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努力建成若干个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农业高科技园区,使之成为农业科技企业的孵化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辐射流。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有条件的可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发展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各级政府用于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要优先用于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六)加强农业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重视农业技术引进和创新。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组织国内外创新资源。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重点实验室要向国内外开放,开展合作研究,加强人才、技术等多方面交流。政府有关部门和学会、协会要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和培训。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与国外合作建立农业科技机构,具备条件的,可认定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在浙设立分院(所)、科技机构及留学回国人员创办农业科技企业,当地政府要积极支持。
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农业技术引进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新品种、农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创新。同时,鼓励企业、社会力量投资农业技术引进工作,用于引进技术的费用可全额计入生产成本。
科技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技术引进工作的协调管理,建立引进项目登记备案和审核制度,提高农业技术引进效益。要充分发挥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农业技术引进中的作用,重视吸收国外留学回国人员参与重大农业技术引进项目工作,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农村科技信息体系建设。加快浙江农村经济信息网、“农技110”、浙江农村科技信息网三网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围绕发展效益农业和提升农村工业,建立一批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三、三、建立适应效益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推广教育培训体系
(八)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效益农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加快改革现有县(市、区)、乡(镇)农技推广体制,大力发展按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组织,逐步建立起公益性的综合服务组织与市场化的专业服务组织相结合、多种所有制服务主体并存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区域特色经济明显的地区率先改革,把乡镇农(林、水、牧、渔)技站改建成与农业区域化布局和产业经营相适应的跨行政区域的专业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
改革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凡是能够面向市场的农技推广服务项目,都要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行有偿服务,并由市场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实体来承担。对于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和示范工作,政府要继续给予支持。农业科技服务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民营科研院所、中介服务实体,可以受政府的有偿委托,承担公益性的农业科技服务。对种子种苗生产、供应等经营服务性职能,采取由农技人员领办、联合创办技术服务实体的方式来承担,也可以由农业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来承担。
鼓励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企业、协会及农民,以多种形式从事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加速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农民技术员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使其尽快成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启动阶段,政府可采用贴息办法给予支持。
鼓励市县农技人员到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兼职,或受聘担任种养大户的技术顾问,或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障技术人员在技术服务中获得合理的报酬。对离岗从事产业化经营的农技人员,在离岗期间身份不变,三年内保留基本工资和福利待遇,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视同在职人员办理。财税、金融、工商等有关部门对农技人员领办农技推广服务实体要给予积极支持。
(九)建立健全结构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深化农业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研、营销、管理人才和农业科技企业家。围绕效益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类院校相关学科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大力培养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浙江大学和农业类高校要通过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基金、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等多种形式,加速培养一批首席专家、学术带头人、科研骨干。加强农业推广类高级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素质。其他大中专学校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为科教兴农、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服务。农口部门要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等多种形式,分级、分层次地抓好各类各级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
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加速培训一批农业专业人才,造就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各级政府要重视、鼓励和支持涉农职技校和涉农专业的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助学金、奖学金、减免学费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报考涉农专业。对于举办涉农专业成效显著的职业学校,在确定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示范专业、推荐保送生直升高职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加强农广校、农函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技推广中心等教学与培训基地的建设,开展以职业技术培训为主导、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使培训工作进村入户,千方百讲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
四、四、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
(十)加大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各级政府要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建立政府支持农业的新机制,采取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绿箱”政策等形式,通过扶持农业科技,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十五”期间,省本级科技三项经费的三分之一用于十大农业科技专项行动,重点实验室专项资金的三分之一用于农业类重点实验室建设。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不低于20%的比例,支持农业科技基础性研究。省农口部门实施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种子种苗工程、绿色造林等项目建设要与十大农业科技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在经费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市县对在本区域实施的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项目要保证一定的配套经费。涉及农业的重大工程项目要在投资总额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专项用于项目相关的科技工作,经费仍由工程管理部门管理,组织科技人员参与工作。
大力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科技开发,兴办民营农业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农业科技开发的,其税收政策经照浙政[1999]1号文件执行。农业科技企业要从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业科技开发,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取比例不得低于5%。
加强金融、保险对农业科技的支持。金融、保险业应积极探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与产业保险制度,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鼓励风险投资等机构参与高科技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
(十一)强化服务,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的政策环境。
积极鼓励农业技术申请专利,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经授权的发明专利,可按规定申请省级专利专项资金补助。发明专利可视同科技成果,优先推荐参评国家和省科技进步奖。专利权的持有单位许可他人实施后,应从净收入提取不低于20%,作为发明人或设计人的报酬。在专利权有效期内,专利权所有单位每年可从实施专利所取得的新增留利中提取不低于10%(属高新技术的不低于20%)的比例,作为发明人、设计人和成果转化主要实施者的报酬。专利技术作价入股的,可在该技术股份中提取不低于20%的比例,划给发明人、设计人和成果转化主要实施者。
经认定的农业类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浙政[1999]1号文件的有关政策。市、县也应把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并予以政策扶持。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所在地政府,要在财税、信贷、土地使用权、人才引进等方面采取扶持政策,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发展。
支持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建立农业科技基金会,经有关部门批准,基金会可以用企业或个人冠名,专门用于支持农业科技研究、开发、推广和奖励科技人员。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资助非关联农业科技机构和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其资助额可全额在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农业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费用,可全额计入生产成本。
转制为企业的农业科研院所,自转制起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和科技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原划拨使用权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处置的,按土地评估值的20%补缴土地出让金,补缴的出让金由市县财政返还80%,全额用于农业科技开发和产业化以及职工安置;经批准,5年内国有股收益以无息贷款形式留给科研院所使用。
对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村科技住处服务机构取得的农业技术转让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其提供技术推广、良种供应、植保、配种、机耕、排灌、疫病防治、病虫害防治、气象信息和科学管理等技术服务和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农业科研单位通过农业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直接用于农业科研、试验的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关税。
对农业、林业、水利、畜牧业、渔业、气象等领域的产业、产品和技术引进,按照海关总署等四部委《关于贯彻当前国家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的通知》(海署[2000]620号)规定享受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十二)加强对农业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切实把科技进步放到农业发展的首位,并把主要领导抓农业科技工作的业绩列为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重要考核内容。各级科技、农业等行政部门要把农业科技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项目、经费、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发挥各级农科教协领导小组的作用,坚持农业科技管理统一规划、地方和部门共同实施的原则,建立由科技、农业、计划、财政、金融、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环保、气象等多部门组成的农业科技协商机制,对农业科技重大问题和重大活动进行协调,切实加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形成科教兴农的强大合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欠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委[2000]12号 【发布日期】2000-04-12 【生效日期】2000-04-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浙委〔2000〕12号2000年4月12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实施《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纲要》,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巩固脱贫成果,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加大扶贫开发工作的力度,取得了显著成就。泰顺等8个贫困县到1997年底全部脱贫摘帽,全省已基本实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省还有6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仍然艰巨。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到2020年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录,继续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统一认识,落实责任,加大对山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简称“三区”,下同)的开发力度,促进巩固脱贫成果,加快致富奔小康步伐。在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和把握以下五条指导方针:
第一,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要从解决温饱向巩固脱贫成果奔小康转变,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三区”的发展步伐,促进共同富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第二,扶贫开发工作的对象,主要是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把党、政府的关心和社会的支持,落实到最需要帮扶的地方和群众,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针对性。
第三,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突出加强“三区”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重点水电路等工程的建设,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突出扶持贫困乡村和群众发展生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第四,扶贫开发工作的路子,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低水平数量扩张,向依靠科技进步、注重量的提高转变,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推进开放开发式扶贫,提高经济开发水平和效益。第五,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主要依靠“三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合力扶贫。
二、二、区别情况、分类指导,限期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到2000年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扶贫开发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责任,保证完成任务。对现有贫困人口,要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扶持措施:一是对缺乏和丧失劳动能力的生活困难群众、民政救济对象、农村“三老”人员、优抚安置对象等,通过改善家庭供养、完善民政救济和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其基本生活;二是对生活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高山区、深山区,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贫困群众,通过下山脱贫、异地开发、劳务输出、投亲靠友等多种途径,逐步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三是对其他有条件摆脱贫困的群众,要把基本实现脱贫作为今年扶贫开发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予以扶持,逐村逐户落实脱贫责任、帮扶项目和措施;四是认真落实国家对贫困群众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支持农村各类贫困人口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三、三、因地制宜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三区”要立足于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突出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要围绕已经形成的林业、干鲜果、高山蔬菜、食用菌、中药材、食草畜禽等种养业,以科技为支撑,依靠龙头带动,种养加、产加销紧密结合,加快产业化步伐。县(市、区)政府要集中力量培育几个上规模、上档次、有当地特色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通过加工增值提高种养业效益。要采取多种办法,加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营销,积极鼓励和组织广大农民从事农产品贩销。
在抓好种养业的同时,积极开辟加快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鼓励和支持群众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坚持政府统一组织与群众自发外出相结合,大力开发劳动力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劳务输出,外出务工经商。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的力度,积极引导农民下山脱贫,按照规划组织实施。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山门,扩大开放,大力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继续办好龙湾、景鄞、金磐、余姚等省级扶贫开发区,进一步改善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吸引外地投资者到开发区兴办企业,开发区所在政府要继续积极给予支持。
四、四、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科技教育和社会文化事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三区”骨干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点,在资金、项目的安排上给予倾斜。要努力提高“三区”县际公路等级,加快“三区”城市防洪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小流域治理、生态公益林、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步伐。基础设施建设要超前规划,把下山脱贫、异地开发与中心镇、重点镇的培育结合起来,把主要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集中到中心镇和重点镇,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充分发挥其效益。
“三区”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强科技扶贫和科技普及工作,实施“星火西进”工程。突出抓好成人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卫生医疗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当地群众要求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抗御疾病风险能力,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对“三区”的广播、电视、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从设施网点建设、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五、五、努力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大对贫困乡村户的扶持力度
省委、省政府决定,原则上继续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加快山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省委〔1996〕33号)规定的政策措施,对其中的部分政策根据形势任务变化的要求,作必要的完善和调整。
为支持“三区”的建设和发展,按照政策不变、力度不减的原则,省财政继续安排山区开发农业、小流域治理、机耕路建设和革命老区发展、少数民族发展等专项补助资金,继续实行并完善财政“两保两挂”政策。省水利、交通、电力、邮电、广电、建设、教育、科技、卫生等各有关部门,对这些地区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力给予扶持。
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分级负责的责任制,省市县各级都要集中力量扶持贫困乡村户。从2000年开始的3年内,省里重点扶持泰顺、文成、永嘉、景宁、云和、青田、磐安、武义等8个县的50个贫困乡镇,并给予以下两个方面的扶持:一是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4700万元。(1)开发农业扶持资金1500万元,其中无偿和有偿各50%,主要用于农业种养业基地建设补助、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和农产品加工及流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2)下山脱贫扶持资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下山脱贫点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补助。(3)工商业贷款贴息资金800万元,主要用于发展乡镇企业和个私企业。(4)农业科技培训和示范推广经费400万元。二是高速完善挂钩扶贫办法,加大发达地区、省级单位挂钩扶持贫困乡镇的力度。(1)经济发达县市结对帮扶20个贫困乡镇。确定10个经济发达县市,每个县市负责帮扶2个贫困乡镇,对每个贫困乡镇每年的扶持资金不少于50万元。(2)省级单位“二对一”联手帮扶30个贫困乡镇。一个省级部门会同一家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联合扶持一个贫困乡镇,每年扶持资金不少于50万元。(3)列入结对帮扶的省级部门,其扶持资金主要在本单位自有资金中安排,自有资金安排有困难的,经商省财政部门认可允许在本部门的预算外等资金中列支。与贫困乡镇挂钩的经济发达县市党委、政府和省级单位要确保完成挂钩扶贫任务,并每年向省委、省政府作出报告。省级其他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要一如继往地关心、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各市、县党委、政府要继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挂钩扶贫工作。
加强对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三区”要切实管好用好各项扶贫资金,特别是对省财政专项安排的各项扶贫资金,要扶持到贫困乡、村,用于解决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问题。在管理上实行公开扶持标准、方法和金额,公开扶持的村、户名单,公开扶持的项目,做到专款专用,防止分散使用和平均分配,严禁截留、挪用扶贫资金。各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审计部门要进行定期专项审计。发现截留、挪用和贪污扶贫资金的,依法依纪从严查处。
六、六、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确保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落实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讲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加强“三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热心于扶贫工作的干部到“三区”工作。有计划地组织省级单位、发达地区的干部到“三区”任职,组织“三区”的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锻炼。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突出抓好一把手队伍建设,选拔培养群众信任、责任心强、真正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同时,从县乡机关中抽调一批干部到贫困村任职。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扶贫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省和各市、县都要确定一个部门负责扶贫工作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情况反馈工作。根据中央的要求,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现有市县扶贫工作机构要保持稳定,扶贫工作任务重的县要得到加强。到2000年起,统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的统计制度,加强对扶贫工作进展的监测和统计。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为促进人民共同富裕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保证全省如期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附:省重点扶持的贫困乡镇及挂钩单位名单
附: 省重点扶持的贫困乡镇及挂钩单位名单
┏━━━┯━━━━┯━━━━━━━━━━━━━━━━━━━━━━━━━┓ ┃县 名│贫困乡镇│ 挂钩单位 ┠───┼────┼─────────────────────────┨ ┃ │云湖乡 │瑞安市 ┃ ├────┼─────────────────────────┨ ┃ │桂山乡 │瑞安市 ┃ ├────┼─────────────────────────┨ ┃ │周山乡 │省粮食局、省高等级公路投资公司 ┃ ├────┼─────────────────────────┨ ┃文成 │上林乡 │省工商局、省烟草公司 ┃ ├────┼─────────────────────────┨ ┃ │仰山乡 │海宁市 ┃ ├────┼─────────────────────────┨ ┃ │平和乡 │海宁市 ┃ ├────┼─────────────────────────┨ ┃ │金炉乡 │省外经贸厅、省建材工业总公司 ┃ ├────┼─────────────────────────┨ ┃ │黄寮乡 │省环保局、省建设银行 ┃ ├────┼─────────────────────────┨ ┃ │金星乡 │省广电局、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 ┃ │峰文乡 │省水利厅、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浙江省分公司┃ ├────┼─────────────────────────┨ ┃泰顺 │峰门乡 │省交通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 ┃ ├────┼─────────────────────────┨ ┃ │万排乡 │省农业厅、中国联通浙江分公司 ┃ ├────┼─────────────────────────┨ ┃ │松洋乡 │萧山市 ┃ ├────┼─────────────────────────┨ ┃ │九峰乡 │萧山市 ┃ ┃ ┃ ┃ ┃ ┃ ┃ ┃ ┃ ┃
┃ ┃ ┃
┃┃┃ ├────┼─────────────────────────┨ ┃ │翁山乡 │乐清市 ┃ ┃ ├────┼─────────────────────────┨ ┃ │南院乡 │乐清市 ┃ ┃ ├────┼─────────────────────────┨ ┃ │黄桥乡 │省国税局、广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 ┃ ┃ ├────┼─────────────────────────┨ ┃ │洲岭乡 │省经贸委、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 ┃ │洋溪乡 │省地税局、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 ┃ │表山乡 │诸暨市 ┃ ├────┼─────────────────────────┨ ┃ │下寮乡 │诸暨市 ┃ ├────┼─────────────────────────┨ ┃ │溪下乡 │省公安厅、省农村发展投资集团公司 ┃永嘉 ├────┼─────────────────────────┨ ┃ │界坑乡 │省人事厅、中信实业银行杭州分行 ┠───┼────┼─────────────────────────┨ ┃ │郑坑乡 │省林业局、省轻纺集团公司 ┃ ├────┼─────────────────────────┨ ┃ │大地乡 │省供销社、浙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 ┃ │英川镇 │省教育厅、浙江冶金集团 ┃ ├────┼─────────────────────────┨ ┃ │梧桐乡 │省邮政局、省粮食集团有限公司 ┃景宁 ├────┼─────────────────────────┨ ┃ │澄照乡 │温岭市 ┃ ├────┼─────────────────────────┨ ┃ │鸬鹚乡 │温岭市 ┠───┼────┼─────────────────────────┨ ┃ │舒桥乡 │省卫生厅、省中国银行 ┃ ├────┼─────────────────────────┨ ┃ │万山乡 │省国土资源厅、中航浙江航空公司 ┃ ├────┼─────────────────────────┨ ┃ │贵岙乡 │省建设厅、深圳发展银行杭州分行 ┃ ├────┼─────────────────────────┨ ┃青田 │巨浦乡 │省计委、省包装公司 ┃ ├────┼─────────────────────────┨ ┃ │仁庄镇 │省司法厅、省旅游集团公司 ┃ ├────┼─────────────────────────┨ ┃ │仁宫乡 │慈溪市 ┃ ├────┼─────────────────────────┨ ┃ │海溪乡 │慈溪市 ┃ ├────┼─────────────────────────┨
┃ ┃ ┃ ┃ ┃ ┃ ┃ ┃ ┃ ┃ ┃ ┃ ┃ ┃ ┃ ┃ ┃
┃┃ │章村乡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华夏银行杭州分行 ┃ ┠───┼────┼─────────────────────────┨ ┃ │安溪乡 │绍兴县 ┃ ┃ ├────┼─────────────────────────┨ ┃ │大湾乡 │绍兴县 ┃ ┃ ├────┼─────────────────────────┨ ┃云和 │云丰乡 │省电力局、省物产集团公司 ┃ ┃ ├────┼─────────────────────────┨ ┃ │沙铺乡 │省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石油公司 ┃ ┠───┼────┼─────────────────────────┨ ┃ │方前镇 │省财政厅、招商银行杭州分行 ┃ ├────┼─────────────────────────┨ ┃ │九和乡 │省邮电局、省工商银行 ┃ ├────┼─────────────────────────┨ ┃磐安 │仁川镇 │省科学技术厅、省商业集团公司 ┃ ├────┼─────────────────────────┨ ┃ │双溪乡 │义乌市 ┃ ├────┼─────────────────────────┨ ┃ │大盘镇 │义乌市 ┠───┼────┼─────────────────────────┨ ┃ │明山乡 │余杭市 ┃ ├────┼─────────────────────────┨ ┃ │云华乡 │余杭市 ┃武义 ├────┼─────────────────────────┨ ┃ │西联乡 │省民政厅、省农业银行 ┃ ├────┼─────────────────────────┨ ┃ │桃溪镇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浙江中大集团公司 ┗━━━┷━━━━┷━━━━━━━━━━━━━━━━━━━━━━━━━┛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 ┃ ┃ ┃ ┃ ┃ ┃ ┃ ┃
第四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公费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8-08-17 【生效日期】1998-08-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加强国有企业公费配置和使用移动电话住宅电话管理的通知
(省委办〔1998〕40号1998年8月17日)
各市(地)、县委,各市(地)、县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部)属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八条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公费移动电话和住宅电话的管理,现就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下同)公费配置和使用移动电话、住宅电话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配置范围和话费报销标准
(一)移动电话
国有企业公费移动电话,本着工作需要、从严把握的原则,主要配置于营销以及经常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工作岗位。
1.根据企业性质和工作需要,企业领导班子和特殊岗位,可配置少量公费移动电话。其中:大型、特大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7部;中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3部;小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2部。企业内部特殊岗位配置移动电话的数量,由企业提出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报同级反腐败斗争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经批准配置的公费移动电话,采取定岗定人保管使用或集中保管、公共使用的办法进行管理。
2.企业领导班子和特殊岗位公费移动电话的话费支出(包括月租费、通话费,下同),实行限额报销、超额自负、平衡的制度。年报销总额,大型、特大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30000元;中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13000元;小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8000元;特殊岗位每部不超过4000元。连续二年亏损企业的话费报销总额,按上述标准的50%掌握。
3.企业领导班子及特殊岗位配置移动电话,在本企业现有公费移动电话中调剂解决,除特殊情况经同级反腐败斗争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外,一律不得新购。
4.对企业现有公费移动电话按统一政策进行清理。除经批准保留的移动电话外,企业其他公费移动电话,根据使用年限,按照不低于同类机型现行市场价(包括购机费、入网费)30%的价格,一次性折价处理给持机者个人;持机者不愿购买的,可处理给本企业其他职工或向社会拍卖。
(二)住宅电话
1.国有企业现有用公费安装的住宅电话,一律按原初装费或现初装费50%的价格处理给个人。今后不再用公费安装住宅电话。
2.企业领导干部住宅电话话费支出,实行限额报销、超支自负、平衡的制度。其中:大型、特大型企业领导干部,正职每人每年不超过1440元,副职不超过1200元;中小型企业领导干部,正职不超过960元,副职不超过720元。
二、二、国有企业公费住宅电话和移动电话清理工作,在今年9月20日前结束。各市(地)于9月20日前向“省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小组办公室”写出书面总结报告。省(部)属企业特殊岗位需保留公费移动电话的,请于8月25日前向“省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报告,逾期不再办理。
三、三、国有企业要把加强公费住宅电话和移动电话管理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八条规定,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一思想认识,认真搞好清理,坚决纠正公款安装住宅电话和配置移动电话方面存在的奢侈浪费之风;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责任,保证清理任务按期完成;企业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清理工作政策规定。各级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内设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对违反规定的,参照中共浙江省纪委《关于党政机关违反规定配备使用移动电话和住宅电话行为的党纪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四、四、企业集团公司和总公司(总厂),可参照本通知精神,对所辖二级企业公费移动电话和住宅电话的配置、使用作出规定。
五、五、本通知自1998年10月1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干部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省委办[1994]35号 【发布日期】1994-08-25 【生效日期】1994-08-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干部因公临时出国
(境)
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省委办〔1994〕35号)
各市、地、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干部出国(境),审批管理工作总的是做得好的。有组织地派遣党政机关干部出国(境),对开阔干部视野,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个别地区和单位派遣机关干部出国(境)过多、过滥,不仅增加了财政支出,而且在群众和对外工作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强党政机关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管理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一、党政机关干部出国(境),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性内容,并按照精简节约的原则组团和选派人员。坚决杜绝一般性的、无实质内容的和照顾性的考察,严禁搞变相公费出国(境)旅游。
二、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副处(县)级以上,下同〕出国(境),必须是执行与自己主管工作有关的公务。凡与出国任务无直接关系、与主管业务无关及与职级身份不相称的,一律不得借故出访。
三、三、党政机关干部不得暗示或授意国(境)外中资机构发邀请,不得利用职权在企业团组中“搭车”出访,也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出国费用转由企业支付。
四、四、党政机关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要有计划地组织。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出访,在每年年初要作出预安排,并报审批部门备案。同一地区、同一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一般不得同团出访。
五、五、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出访,一般一年内一次。其中,分管涉外工作的领导及涉外部门领导可适当放宽;应邀参加学术会议和出国(境)讲学,可视实际情况确定。一次出访不多于两个国家(地区)。在外停留时间不超过两周。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增加出访国家和延长在外停留时间。
六、六、凡在国(境)外举办一般性展览会、洽谈会,均由派出单位组织精干的业务团组负责工作。党政机关不得另行组团参加。
七、七、各级出国审核审批部门,要认真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严格把好出国审批关。同时,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审批部门应在收到出国单位报批材料和有关部门意见之日起十天内,提出审批意见;审核部门应在收到报批材料征求意见单之日起五天内提出审核意见。
八、八、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上,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出国(境)的有关规定。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予以严肃处理。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994年8月25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