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2004%B9
【发布单位】浙江省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4-02-12 【生效日期】2004-02-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决定
(2004年2月12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规范机关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推动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根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乡镇以上各级机关和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开展机关效能建设。
一、充分认识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意义
1、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是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举措;是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落实“八八战略”的有效保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有利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有利于转变机关职能,规范机关行为,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有利于扩大党内民主,加强民主监督,推进机关全面建设。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2、机关效能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纪委三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的狠抓落实年的总体部署,以勤政廉政、提高效率、优化环境、执政为民、促进发展为主要内容,以突出思想教育、加强建章立制、严格考核奖惩为抓手,整合机关管理资源,优化机关管理要素,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机关运作方式,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各级机关和广大机关干部在履行职责和改革创新上有新的突破,在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上有新的改进,在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的满意度上有新的提高,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机关效能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于深入实施“八八战略”这条主线,用贯彻落实的实效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检验效能建设的成效;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抓住关键问题,明确主攻方向,以点的突破带动和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坚持公平公开、严格考评,建立考评制度,健全激励机制,积极营造重视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浓厚氛围;坚持继承创新、与时俱进,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不断推动机关效能建设上新水平。
三、工作重点
4、增强服务意识。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开展宗旨观、政绩观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正确的政绩观与正确的权力观统一起来,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不断增强求真务实的自觉性,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开展改革观、发展观教育,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统筹指导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大力开展民主观、法制观教育,坚持充分发扬民主,重视群众参与,牢固树立行政必须依法、用权必须监督的理念,加强法规、道德、监管三大体系建设,使诚实守信、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成为机关干部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努力做到诚信理政。
5、规范机关行为。以法律为准绳,以规章为依据,坚持依法行政,照章办事,规范行为。对有悖于现行法律法规、不符合国际惯例、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该废止的坚决废止,该修订的抓紧修订完善,努力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克服部门权力利益化的倾向,严防各种损害基层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规范从政行为,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确保职能到位。
6、提高行政效率。确立“有限政府”的观念,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真正把机关职能从微观管理转到宏观管理、依法管理和搞好服务上来。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审批事项仍然过多、过于集中和减瘦留肥、明减暗不减等问题,规范行政许可事项,依法削减审批项目,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严密完善的审批监督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对项目审批、办证审照、批钱批物以及执法处罚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结果,并在工作质量、服务态度、办事时效等方面作出承诺,不断增加透明度。
7、完善制度建设。按照“创新改革、转变职能、从严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AB岗工作制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制度建设要贯穿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注重系统性,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8、转变机关作风。着力解决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的“事难办”的问题,切实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增强公仆意识,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主动性。增强大局意识,对于中央决定、上级交办的事项,速决速行,雷厉风行,防止中阻梗,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精简会议文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坚决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按照“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加强自身建设。
9、提高队伍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工作环境,真正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与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努力消除办事拖拉、工作推诿、纪律涣散、政令不畅等问题,进一步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
10、强化监督机制。设立机关效能建设监督机构,建立专门监督员队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切实履行效能建设的监督职能。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议机制和办法,切实抓好督查整改。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针对效能建设中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
11、严格考核奖惩。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效能告诫、诫勉教育、责任追究等实施办法,严把考核关。把绩效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公务员年度考核等有机结合起来,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机关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组织领导
12、机关效能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各部门必须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并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真正抓出成效。省成立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对全省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并设立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负责受理群众投诉和案件处理。各地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单位和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要通过各种会议和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机关效能建设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落实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公费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8-08-17 【生效日期】1998-08-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加强国有企业公费配置和使用移动电话住宅电话管理的通知
(省委办〔1998〕40号1998年8月17日)
各市(地)、县委,各市(地)、县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省(部)属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八条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公费移动电话和住宅电话的管理,现就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下同)公费配置和使用移动电话、住宅电话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配置范围和话费报销标准
(一)移动电话
国有企业公费移动电话,本着工作需要、从严把握的原则,主要配置于营销以及经常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工作岗位。
1.根据企业性质和工作需要,企业领导班子和特殊岗位,可配置少量公费移动电话。其中:大型、特大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7部;中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3部;小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2部。企业内部特殊岗位配置移动电话的数量,由企业提出书面报告,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报同级反腐败斗争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经批准配置的公费移动电话,采取定岗定人保管使用或集中保管、公共使用的办法进行管理。
2.企业领导班子和特殊岗位公费移动电话的话费支出(包括月租费、通话费,下同),实行限额报销、超额自负、平衡的制度。年报销总额,大型、特大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30000元;中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13000元;小型企业领导班子不超过8000元;特殊岗位每部不超过4000元。连续二年亏损企业的话费报销总额,按上述标准的50%掌握。
3.企业领导班子及特殊岗位配置移动电话,在本企业现有公费移动电话中调剂解决,除特殊情况经同级反腐败斗争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准外,一律不得新购。
4.对企业现有公费移动电话按统一政策进行清理。除经批准保留的移动电话外,企业其他公费移动电话,根据使用年限,按照不低于同类机型现行市场价(包括购机费、入网费)30%的价格,一次性折价处理给持机者个人;持机者不愿购买的,可处理给本企业其他职工或向社会拍卖。
(二)住宅电话
1.国有企业现有用公费安装的住宅电话,一律按原初装费或现初装费50%的价格处理给个人。今后不再用公费安装住宅电话。
2.企业领导干部住宅电话话费支出,实行限额报销、超支自负、平衡的制度。其中:大型、特大型企业领导干部,正职每人每年不超过1440元,副职不超过1200元;中小型企业领导干部,正职不超过960元,副职不超过720元。
二、二、国有企业公费住宅电话和移动电话清理工作,在今年9月20日前结束。各市(地)于9月20日前向“省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小组办公室”写出书面总结报告。省(部)属企业特殊岗位需保留公费移动电话的,请于8月25日前向“省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报告,逾期不再办理。
三、三、国有企业要把加强公费住宅电话和移动电话管理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八条规定,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一思想认识,认真搞好清理,坚决纠正公款安装住宅电话和配置移动电话方面存在的奢侈浪费之风;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责任,保证清理任务按期完成;企业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清理工作政策规定。各级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推动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内设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对违反规定的,参照中共浙江省纪委《关于党政机关违反规定配备使用移动电话和住宅电话行为的党纪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四、四、企业集团公司和总公司(总厂),可参照本通知精神,对所辖二级企业公费移动电话和住宅电话的配置、使用作出规定。
五、五、本通知自1998年10月1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41、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
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若干政策意见
(浙委[2002]3号 2002年1月30日)
为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推进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特制定如下政策意见。
一、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大力扶持与农民签订订单合同、形成紧密利益关系的农业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下同)。省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欠发达地区1500户以上)的外向型、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型龙头企业,扶持一指重点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今、明两年,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20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项目。省经贸委要加大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技改贷款贴息的力度,市、县也要安排一定的技改资金。国家级和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运用先进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可享受浙政发[2001]29号文件的有关优惠政策。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改造享受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一样的相关优惠政策。
对农产品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用电,容量在315千伏安以上执行大工业用电价,315千伏安以下的执行普通工业用电价。经省认定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园区从事畜禽、水产养殖和设施农业的用电,再给予适当优惠,具体办法由省物价局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所需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继续由省里单列2万亩指标,直接安排到项目。农业龙头企业直接为农服务项目建设征用土地,土地管理部门按征地成本价出让或免收级差地租。农业龙头企业所需农产品收购场地用地和农业用地,在与所在地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租赁和入股的办法。
二、加强对农业和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
农业银行要把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业龙头企业要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的70%以上要投向农业及相关行业,新增贷款的40%以上用于农户。允许农业龙头企业以自有不动产、动产以及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开展抵质押贷款,有关部门要做好权证确认符合和相关服务工作。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形式多样的农贷担保机构,各级财政给予适当的扶持。对出口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农产品收购资金贷款,金融部门可凭企业出口产品订单和外商提供的由其开户出具的信用证优先放贷;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票据融资业务,在商业汇票的开立、承兑、贴现及再贴现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农产品出口退税未能及时到位的,出口企业可以凭出口退税凭证向有关开户银行申请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贷款利息由本级财政予以适当贴息;对企业用于出口农产品的仓储、保鲜设施建设方面的贷款,各级财政可给予贴息补助。
三、大力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专业协会的发展
各级政府要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
业合作组织,鼓励这类组织实行跨地区联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办理开业和变更登记手续提供方便,合作组织可自主选择包括“合作社”在内的各种企业类型登记注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销售自产的农产品,以及经其分级、整理、加工、包装加贴品牌商标等的农产品,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范围免征增值税;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省级示范性农村专业合作社会的指导,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要给予重点支持。
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等通过组建各种形式专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提高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省里要在健全茶叶、花卉等协会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畜牧、蔬菜、食用菌、柑桔、水产、竹业、蚕茧等专业协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为农业专业协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支持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我省粮改的先发优势和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加强与农户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都要采取业主投资的办法,实行市场化运作,走“公司加农户”或“公司加专业合作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省里在原有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优质高效示范基地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今明两年再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优质高效种植业生产基地建设,具体安排由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另行下达。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的多种经营资金要加大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五、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委托生产、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和利润返还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稳定农产品产销关系,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订单农业风险基金制度,各级财政要给予一定的扶持。有关部门要指导和帮助农业龙头企业规范订单文本,做好合同的鉴证或公证等服务工作。加强《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诚信守法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农民的契约观念,提高订单农业的履约率。
六、进一步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
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流通环境,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省重点扶持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增强市场的集散带动能力。建立和完善大宗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制度。对国家级、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运销常年开通“绿色通道”,免费通行省内除高速公路以外的收费公路。对我省产量很大的大宗鲜活农产品,在出现卖难时,开通季节性“绿色通道”。开通“绿色通道”的具体操作办法,由省交通厅会同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共同制订,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鼓励国内外大型连锁超市来浙江建立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卫星农场。对年营销浙江农副产品5000万元以上的超市集团,省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享受农业龙头企业的有关政策。加快“浙江农网”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建设,加强信息的综合和发布,把信息网络延伸到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农户,及时提供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等动态信息。
七、努力提高优质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推行绿色农产品标识制度,今年全省争取认定100只绿色农产品。积极鼓励特色农产品注册商品商标、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指导申请国际商标注册。鼓励原产地域产品申报原产地域保护。省、市、县各级政府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称号的农产品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宣传。对经省扶贫办认定的欠发达地区支柱农产品的广告宣传,省、市、县新闻媒体都要给予优惠。
八、积极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
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我省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支持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同业商会积极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维护我省农产品进出口的合法利益。经省外经贸部门认定的出口创汇业绩显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省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省外经贸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实行“免抵退”政策。农业龙头企业进口种子、种畜、种苗和加工生产设备等,海关等有关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大力支持。
九、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产品标准化、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各级都要安排专项经费,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实施茶叶、柑桔等支柱农产品的品种改良计划。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加快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营销的标准化建设,尽快制定和完善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卫生安全标准和农产品包装、储运、营销标准,力争与国际标准接轨。农业龙头企业要认真实施有关农产品标准,各级财政扶持项目的建设与验收应与有关标准的实施相挂钩,逐步完善项目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按照处有检测中心、市有检测站、县有检测点的要求,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和控制手段,力争到2005年前建成能覆盖全省农业主导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实现我省食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省级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和重要农产品标准的制定。杭宁温等大中城市要尽快建立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
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各地要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制定落实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多作贡献。省各有关部门要就贯彻落实本政策意见,尽快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措施,下发各地执行。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2年01月30日 实施日期:2002年01月30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干部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省委办[1994]35号 【发布日期】1994-08-25 【生效日期】1994-08-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干部因公临时出国
(境)
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省委办〔1994〕35号)
各市、地、县委,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干部出国(境),审批管理工作总的是做得好的。有组织地派遣党政机关干部出国(境),对开阔干部视野,扩大对外交往,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有个别地区和单位派遣机关干部出国(境)过多、过滥,不仅增加了财政支出,而且在群众和对外工作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强党政机关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管理工作作如下通知:
一、一、党政机关干部出国(境),必须根据工作需要,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性内容,并按照精简节约的原则组团和选派人员。坚决杜绝一般性的、无实质内容的和照顾性的考察,严禁搞变相公费出国(境)旅游。
二、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副处(县)级以上,下同〕出国(境),必须是执行与自己主管工作有关的公务。凡与出国任务无直接关系、与主管业务无关及与职级身份不相称的,一律不得借故出访。
三、三、党政机关干部不得暗示或授意国(境)外中资机构发邀请,不得利用职权在企业团组中“搭车”出访,也不得以任何名义将出国费用转由企业支付。
四、四、党政机关干部因公临时出国(境),要有计划地组织。各地区、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出访,在每年年初要作出预安排,并报审批部门备案。同一地区、同一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一般不得同团出访。
五、五、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出访,一般一年内一次。其中,分管涉外工作的领导及涉外部门领导可适当放宽;应邀参加学术会议和出国(境)讲学,可视实际情况确定。一次出访不多于两个国家(地区)。在外停留时间不超过两周。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增加出访国家和延长在外停留时间。
六、六、凡在国(境)外举办一般性展览会、洽谈会,均由派出单位组织精干的业务团组负责工作。党政机关不得另行组团参加。
七、七、各级出国审核审批部门,要认真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严格把好出国审批关。同时,要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审批部门应在收到出国单位报批材料和有关部门意见之日起十天内,提出审批意见;审核部门应在收到报批材料征求意见单之日起五天内提出审核意见。
八、八、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上,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出国(境)的有关规定。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予以严肃处理。
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1994年8月25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全省外事管理工作的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委[2001]24号 【发布日期】2001-10-17 【生效日期】2001-10-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关于全省外事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浙委[2001]24号)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
现将《关于全省外事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1年10月17日
关于全省外事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外事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保证外事工作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央的对外方针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关于全国外事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中发[2000]17号)精神,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结合我省外事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一、外事工作管理体制
(一)外交大权在中央,重大外事事项由省委、省政府报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批。
(二)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全省的外事工作。省委成立外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全省外事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省外事办公室是省政府主管外事工作的职能部门,协助省委、省政府对各地区需要统筹协调的重要外事事项实行综合归口管理。
(四)各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根据所授权限管理本地区的外事事项。党委可成立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处理本地区外事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市、县(市、区)外事办公室是本地区政府主管外事工作的职能部门,协助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重要外事事项实行综合归口管理。
二、二、外事事项的归口审批和管理
(一)需报党中央和国务院审批的外事事项。
1.我省涉及对外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广播影视、体育等方面的综合性长期计划或纲要。
2.需要与外国政党或政党性组织交往的重要事项。
3.与外国开辟海上和空中交通线,开通边境口岸等。
4.出席或举办联合国下属机构和各专门机构的大会与特别会议、联合国系统以外的政府间和非政府间重要国际组织的大会与特别会议;出席或举办涉及重大敏感问题或重要国际问题的国际会议,以及邀请外国现职部长以上官员参加在我省举办的国际会议。
5.外国在我省设立官方或半官方经贸合作中心和代表处或类似机构。
6.参加或举办重要的国际比赛、国际博览会、大型或重要的文艺演出;出展或借展珍贵文物和珍稀动物。
7.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对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军事科技合作、军工合作和相关技术的进出口。
8.请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或参加重要外事活动。
9.申请授予临时出国任务审批权。
10.省委和省政府认为应当请示的其他重要外事事项。
(二)需报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审批的外事事项。
1.我省制定的重要外事规定或涉外政策法规。
2.申请自行申办护照签证权事宜。
3.与未建交国家的交往事宜和赴热点或敏感国家、地区访问的团组。
4.与外国建立友好省(州、县、区、道)和友好城市关系事宜。
5.临时来华的外国新闻团组和新闻从业人员申请来我省的采访活动。
6.邀请外国地方现职正、副省级和中央副部级以公职身份来访、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和外国前国家副元首、前政府副首脑以及其他重要高层人士来我省访问或参加国际会议等重大涉外活动。
7.建立涉外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像;设立涉外基金、奖学金、文学奖等事项。
8.省内企业申请在国外开办企业、市场等;
9.赴国外参加各种大型交易会、洽谈会等贸易和投资促进活动;在我省举办的各种涉外大型交易会、洽谈会等活动。
10.出国举办或参加科技展览,在我省举办以科研、技术及高技术产品的展示交流或以学术研讨为内容的国际展览会及其他国际性科技活动;申请举行国际科技展览的主办单位资格;申请在我省设立国家级中外合资、合作的科研机构;我省举办的国际科技会议。
11.参加或举办文化方面的一般性国际会议、国际性展览、展销、国际艺术比赛、国际艺术节及其他国际性文化活动。
12.出国和外国来我省参加或举办文化方面的表演、展览或交流与合作项目;外国驻华使领馆等外国驻华机构在我省举办或合作举办的文化活动。
13.国外来我省举办的教育展览。
14.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外国人在我省开办招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15.外国专家和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以及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单位资格认可;境外组织在我省设立外籍教师中介机构;外国专家“国家友谊奖”的授予事项。
16.中央、国务院各部门规定需要报批的其他事项。上述事项由主办地区、部门或单位提出请示,分别由省外办、省外经贸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厅、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等有关部门,直接或经省政府审定后向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办理报批手续。
三、三、因公临时出国和邀请外国人来访事项的审批权限
(一)需报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的事项。
1.省委书记、副书记、常委以及省人大、省政协等副省级以上领导的出访。
2.副省级市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等副省级领导的出访。
上述事项由主办单位提出请示,由省外办负责承办,经省领导同意后以省委名义上报。
(二)需报国务院审批的事项。
1.省长、副省长的出访。
2.副省级市市长的出访。
3.邀请外国前国家元首、前政府首脑来访或参加国际会议。
4.邀请外国政府现职正部级以上人员来访。
上述事项由主办单位提出请示,由省外办负责承办,经省领导同意后以省政府名义上报。
(三)省政府审批的事项。
1.在省人大、省政协担任副省级职务和非现职副省级的专家学者,以专家学者身份出国从事与本人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经省政府批准后报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外交部备案。
2.全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的正、副厅局级人员(杭州市和宁波市为正厅局级人员)、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以及由省委、省政府任命和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出国。
3.我省组织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出国团组(简称双跨团组)。
4.请省领导会见应邀来访外宾或参加重要外事活动。
5.邀请外国地方现职正、副省级和中央副部级人员、重要国会议员、前部长来访。
上述事项由主办单位提出请示,由省外事办公室审核后报省政府审批。
(四)省直有关单位审核、审批的事项。
1.省外事办公室:负责审核需由省政府审批的全省正、副厅局级人员(杭州、宁波市副厅局级人员除外)和省管企业负责人出国事项;负责审批全省(有审批权的地区、部门和企业的审批事项除外)县处级及以下人员出国事项;负责审核全省跨地区、跨部门的出国团组,并办理确认、报批手续。
2.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负责会签全省经贸类团组的正、副厅局级人员(杭州、宁波市除外)和省管企业负责人出国事项;负责审批全省(有审批权的市和企业除外)县处级及以下人员、厅属单位处级及以下人员参加的经贸团组出国事项;负责审核、审批境外工程承包及外派劳务人员出国事项。
3.省科学技术厅:负责会签全省科技类团组的正、副厅局级人员(杭州、宁波市除外)和省管企业负责人出国事项;负责审批全省(有审批权的市和企业除外)县处级及以下人员、厅属单位处级及以下人员参加的科技团组出国事项;负责审批全省县处级及以下人员出国参加自然科学国际学术会议和科技展览会。
4.邀请外国人员来华,由省内各具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单位按规定权限审批。
(五)各市审核、审批的事项。1.副省级市(杭州、宁波)的副厅局级人员出国,经市外事办公室审核后,报市主管领导审批;县处级(非省管干部)及以下人员出国,由市外事办公室审批,报省外事办公室备案。
2.温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台州市的县处级及以下经贸、科技人员出国从事经贸、科技活动,除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对外经援外,经市外事办公室审核后,由市主管领导审批,并报省外事办公室备案。县处级及以下非经贸、科技人员出国,经市主管领导审核后,报省外事办公室审批。
3.各地区、各部门派往其他地区工作的人员出国,派遣单位可书面委托其所在地区具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部门为其办理出国手续。应聘的外地人员出国,由聘用单位报所在地区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部门审批。
(六)有关企业审批的事项。
经国务院批准具有出国任务和邀请外国人来访审批权的企业,可自行审批本企业领导人以外的其他人员的出国以及邀请外国相关业务人员来访事项;企业领导人出国,根据管理权限,报有出国任务审批权的部门审批。
四、四、因公临时出国的管理原则和要求
(一)因公出国必须有明确的公务目的和实质内容,组团人员要少而精,必须按批准的方案行事,不得绕道,不得增加出访国家和地区,不得延长在外停留时间。
(二)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出访,要与其公职身份相称。出访费用要严格控制在本单位外事经费预算之内,不得向企业乱摊派。政府领导因涉及经济和涉外工作较多,出访原则上一年不超过一次,其他领导出访原则上两年不超过一次。同一地区、同一部门的主要领导,原则上不得同团出访或同时分别率团出访同一国家或地区。
(三)凡可由较低级别人员完成的任务,不得派较高级别人员出访;凡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任务,不得派非专业人员出访。
(四)因公出国团组和人员,不得通过旅游途径或其他因私渠道出国。
(五)未经中央主管部门批准,我省地方不得同外国政党发生联系;对立法、财税、金融和其他事宜由行业统筹安排的考察和交流,以及公安、司法、民族、宗教等敏感领域的出国考察和交流,原则上应由中央主管部门统一组团,如我省确有需要单独组团,须报中央主管部门审批。
(六)因工作需要组织跨地区、跨部门的团组出国,须经省政府主管外事的负责人审批。参加双跨团组出国,必须按规定程序经有关外事部门事先审核确认。对不符合规定的参团人员,有关外事主管部门应拒绝为其办理出国手续。
(七)所在因公出国的党政干部和专业人员都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八)离退休人员一般不再派遣出国执行公务,如受聘继续工作,或因其他特殊原因,确需出国执行公务的,经征得原所在单位同意后,由派遣单位办理出国手续。
(九)申办因公护照严禁弄虚作假。因公护照不得伪造、买卖、涂改、转让,出国任务完成后应及时上缴。如护照遗失,必须尽快报告护照颁发机关。
五、五、临时出国团组和驻外非外交机构人员的管理
(一)副省级以上人员出访或出席重要国际会议、出访任务涉及重要、敏感问题和赴热点国家的重要团组以及企事业单位在外设立常驻机构,均应事先征求我有关驻外使领馆或代表机构的意见。
(二)各地区、各部门派出的团组和人员都应接受我驻当地使领馆的领导和监督,遇有重要问题应及时报告。各单位在国外常驻机构的负责人抵达目的地后,应及时向我驻当地使领馆报到。
(三)各类因公出国团组、人员和在国外常驻机构的工作人员,如有违反政策和外事纪律的问题,各级外事部门要配合我各驻外使领馆及时处理,并如实向省有关部门反映。
六、六、纪律与监督
(一)各地区、各部门在对外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招待中央的对外方针政策。所有涉外人员在对外活动中均应提高警惕,严守国家秘密,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和外事规章制度,及时请示报告,对外做到统一政策、统一纪律,不得各行其是。
(二)各地区、各部门应加强对所属单位外事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对外方针政策、外事纪律和外事工作规章制度的人员,各级外事部门应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认真查处、监督纠正,其中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者,应按照规定给予处分,并在一定时期内不允许其出国。对重大外事违纪事项的处理结果,要及时报外交部和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各地区、各部门具有出国任务和邀请外国人来访审批权的单位应严格按照授权行事,不得越权,也不得擅自下放审批权,对滥用审批权的单位,应通报批评直至暂停或撤销其审批资格。
(四)护照颁发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规定和弄虚作假的因公出国团组或人员,应拒发护照、拒办签证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查处。
(五)具有出国任务审批权单位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护照颁发机关的承办人员及组团单位的负责人,因把关不严、弄虚作假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受贿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七、七、附则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公布的有关外事管理的规定,凡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