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武威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武威市市长 李志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过去五年,全市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思路、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和生态安全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快速增长,各项事业长足进步,民生有效改善,社会和谐稳定,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过去五年,特别是去今两年,全市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等指标居全省前列,是武威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时期。今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是2006年的1.9倍,年递增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亿元,比上年增长60%,是2006年的3.9倍,年递增31.6%。工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是2006年的2.7倍,年递增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8%,是2006年的2.2倍,年递增17.5%。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比上年增长54.3%,是2006年的3.2倍,年递增25.9%。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亿元,比上年增长55.5%,是2006年的3.2倍,年递增2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5%,是2006年的1.8倍,年递增12.2%。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4%,是2006年的1.7倍,年递增11.3%。———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近期目标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2007年12月国家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以来,全市累计关闭农业灌溉机井3318眼,压减农田灌溉配水面积64.25万亩,改建干支渠824.67公里,配套田间渠灌工程102.85万亩,配套管灌工程20.03万亩,新建大田滴灌工程31.14万亩。西营河专用输水渠建成投入运行。水权水价改革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通过中期评估。经过五年特别是去今两年的艰苦努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近期目标如期实现。蔡旗断面过水量去年超过2.6亿立方米,今年已达到2.72亿立方米,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可控制在0.89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配置总量比2006年减少7.1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削减6.1亿立方米。《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4个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生态建设快速推进,今年完成人工造林33万亩、封山(沙)育林(草)31万亩,《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启动实施。民勤盆地干涸51年之久的青土湖连续两年人工形成了季节性水面,目前达到10平方公里,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工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3.24亿元,实施工业项目520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0项。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7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3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352户。去年以来,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引进建设了一大批骨干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6项,工业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能源工业发展提速,建成了红沙岗一号矿井及金阿铁路专用线、天祝华祥3万吨页岩油等项目,酒钢天威200万吨洗精煤项目开工建设,风电、光电开工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98兆瓦和98兆瓦。化学工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建成了鑫淼4万吨石灰氮等项目,新开工荣华易地搬迁技改和鑫淼、酒钢天威、荣达各60万吨电石等项目。装备制造业起步良好,建成了八冶武威10万吨钢结构等项目,新开工普信电器100万台冰箱冷柜、甘肃格林西北电动车生产基地等项目。材料工业规模扩大,天祝碳基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古浪祁连山、天祝神鹰、民勤荣达8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等项目开工建设。食品工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青啤武威公司60万千升啤酒、威龙10万吨葡萄酒堡等项目有序推进。现代物流业逐步兴起,黄羊众远公铁联运物流中心、武威综合物流园区等项目开工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新建和改造提升各类市场146个。旅游产业发展加快,预计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50.2万人次,增长39.6%,实现旅游总收入11.47亿元,增长38.9%。
———“三农”工作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以“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去年以来,建成设施农业18万亩,累计达到31万亩;建成特色林果业18万亩,累计达到52.8万亩。推广大田高效节水面积103.6万亩、旱作农业50.7万亩。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高于全省7.4个百分点。培育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04个。累计输转城乡劳动力194.4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36.41亿元。改造农村危房5.5万户,建成农村户用沼气4.7万户,解决了6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贫困人口比2006年减少10.32万人,贫困面下降了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共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11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4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去今两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2.17亿元,占到五年总和的60%。金大快速通道路基全线拉通,铺油通车13公里,完成通道绿化98.94公里。金武、双营、永古高速和武西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在建高等级公路里程达到412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482.2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851.2公里,路网密度达到26.7公里/百平方公里。完成红崖山、张义、安远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了曹家湖、十八里堡、龙潭河、鞍子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1平方公里。实施城区配网、西部农网完善等项目,供电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市规模扩大,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24.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26万人增加到41万人。新建改造城区道路51公里、供排水管网74公里。火车站站房改扩建、城北和城南集中供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去年,新城区建设全面启动,体育馆、博物馆、影剧院、天马湖景观治理工程、热电联产及公共卫生综合服务楼、水务公共服务楼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县城和重点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1.43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村干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低保标准逐年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低保对象分别达到5.26万人和20.41万人。累计建成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12558套、66.5万平方米,新建改建敬老院16所。新建、改扩建校舍79.3万平方米,消除危房46.1万平方米,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两基”国检责任目标基本完成。去年以来,新办了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今年实现首批招生。武威职业学院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纳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武威卫校整建制并入武威职业学院,开启了武威发展高等教育的新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医药特色医疗服务全面推行,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出生率控制在了9‰以内。文化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61个、农家书屋1125个,建成体育场地33.6万平方米。市(区)县全部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加强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落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了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快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五五”普法规划全面完成,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加强,平安武威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统计、气象、消防、人防、档案、老龄、助残、地方志、外事侨务、防震减灾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坚持重承诺、办实事,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去今两年两次提高机关事业人员津补贴标准,工资水平基本达到全省市州平均水平。今年为民办理的10件实事基本实现。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基本建立,国有企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供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引进急需紧缺人才526名。大力推进诚信武威建设,积极搭建政府信用平台,组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设立了8家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今年,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预计达380亿元、贷款余额达2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64%和27.32%。农村金融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2.4亿元。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去今两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2亿元,占五年总和177亿元的69%。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累计达到4409万美元,年均增长26.89%。
———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健全完善政府议事决策规则和信息发布制度,对涉及群众重大利益的社会事项实行听证、公示和专家咨询制度,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收费事项,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提质增效年”等主题活动,推行行政问责制,推进政务公开,行政效能不断提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全市改革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各部门真诚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武各部队、武警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中央、省属驻武各单位,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武威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过去五年,全市改革发展的实践,使我们对市情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推动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大力提高贯彻力和执行力;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从武威的实际出发,抓发展、抓项目、抓投资,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城乡融合,推动工业强市,扩大经济总量,夯实发展基础;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建设,统筹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建设节水型社会,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办实事;必须坚持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甘肃精神,正视差距、奋起直追,治庸治懒、提质增效,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廉洁奉公、干净干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回顾过去,我们也认识到,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在全省加快发展的大格局中,武威整体发展水平低,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经济总量小、实力弱,人均水平低,财政困难;经济结构层次低,工业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重大项目和骨干企业少;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石羊河流域治理任务长期而艰巨;城镇化水平低,带动农村能力弱,农村基础条件差、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保障改善民生任重道远;部分干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能有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下决心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工作
今后五年,是我市转变发展方式、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实力、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家出台了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发展和藏区发展等重大政策,继续支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防沙治沙和生态恢复建设,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循环经济和金武一体化规划,为我市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省政府批准实施《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更为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特殊的政策支持。东部沿海地区资源性产业和高载能产业向西部地区加速转移,有利于我们发挥区位、土地、光热、风能和农产品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富余的比较优势,更好地招商引资。近两年开工建设的一批重大工业、能源、交通、水利项目,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只争朝夕,埋头苦干,推动跨越式发展。
刚刚闭幕的市第三次党代会科学规划了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式发展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大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和生态立市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金武一体化进程,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增速,主要经济指标比2011年翻一番、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年递增14%;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年递增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总计达到2000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5亿元,年递增均为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亿元,年递增17.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100元、10000元,年分别递增13%、14%。努力把武威建成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制造业和农产品基地,西北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区,全国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恢复示范区。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重点把握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竭力实施城乡融合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力以赴实施《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建成金大快速通道,构建核心区脊椎和主动脉,建设通组团和园区、通乡镇和旅游景区、通村组的三级干支公路网络,衔接高速公路、铁路、航运,形成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交通枢纽,实现空间融合。以凉州城区、大靖新城和永丰、黄羊、土门三个组团核为中心,加快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共资源均等共享,形成中小城镇集群,提高城镇化水平。以工业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加快特色产业聚集,建设工业集群,提高核心区工业化水平。以绿洲区域为基地,建设设施农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以“一个生态绿轴、六条水源涵养廊道、多个生态协调区”为主体功能区,造林绿化、防沙治沙,构建城乡核心区生态安全体系。以提升居民素质为目标,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探索建立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创建精神文明示范区。积极推进天祝县融入兰白经济圈,以金强河道综合治理开发为重点,建设金强川经济综合发展核心区,带动藏区跨越式发展。以民勤县城和红沙岗为中心,围绕民武路、民昌路建设核心经济区,促使产业、人口向城镇、工业区和绿洲片带集中,实现率先发展。积极实施《金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与金昌市的产业、技术协作,形成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我市工业园区“一区多园”建设格局,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
二是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坚持引项目、找矿藏、建园区、上规模、增效益,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大力发展能源工业,重点建设煤炭和风电、光电等能源项目。加快发展化工、冶金、碳基材料、电石和建材等项目,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车辆制造、家电、光伏组件、机械制造等项目,建设制造业基地。改造提升食品工业,重点发展以啤酒、葡萄酒为主的酿造业,肉奶、果蔬和休闲保健食品加工业。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启动建设大靖工业园区、满家滩工业园区,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引强入武。落实优惠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业,抓好重大物流项目建设,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完善旅游规划体系,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游和生态观光游等特色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加大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力度,加强农业信息化产品推广,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
三是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着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统筹抓好“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全面落实重点治理措施,提前五年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远期目标,到2016年,民勤蔡旗断面下泄水量达到2.9亿立方米以上、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到0.86亿立方米,全市年用水量控制在16.46亿立方米以内,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4.84亿立方米以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全面完成《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建设任务,推进天龙百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将治沙生态林承包给农民管护经营,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统筹抓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网、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建设与保护,严格落实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的规定,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力度,提高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加强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确保环境安全。
四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调结构、修公路、兴水利、建新房、抓扶贫、促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到2016年,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达到20万亩;以养殖暖棚为主的畜牧业达到30万亩;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达到100万亩以上;建设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山区旱作农业现代农业区,力争实现户均2亩棚、2亩经济林和人均1亩节水高效大田、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完善村镇和村庄规划,改造农村危房20万户。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沼气工程建设,美化农村居住环境。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县和市级示范村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50万人次。统筹抓好龙头企业与原料基地、生产加工与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力度,抓好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力争完成移民7万人。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以交通、水利、电力、城镇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布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加快实现省、市级通道高速化,建成金武、双营、永古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武民高速、华藏寺至天堂寺公路、民勤县城至红沙岗一级公路,实施民调渠沿线防沙治沙旅游公路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在沿线建设枸杞等生态经济林带。升级改造县、乡公路,乡镇、村通公路率均达到100%,通油路率达到100%和95%。到2016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45.3公里/百平方公里。争取增建干塘至武威铁路二线、兰州至张掖高速铁路中川至武威段。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县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建设。建成杂木河毛藏寺水库及杂木河供水工程、石门河引水和大通河防洪等工程。完成红崖山等水库清淤和杂木河等重点河道整治,增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调蓄能力。加快电网设施建设,坚持负荷增长与电网建设、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同步推进,新建一批输变电工程,实施配电网络改造,提升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城市和设施农业用电保障能力。坚持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并重,加快新城区建设,抓好老城区改造,完善供热、供气、供排水、环卫等市政设施,三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
六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按照普惠制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集中力量每年办一批改善民生的实事。优先发展教育,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布局结构,实现教育公平。不断改善高等教育办学条件,抓好武威职业学院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民勤教育城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凉州城区和黄羊两个职业教育园区。全市高中教育、特殊教育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民族教育和民勤县总体办学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基本普及14年基础教育,进入全省教育强市行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和基本药物保障供应体系。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力度,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弘扬诚信友爱、敬老爱老、公平正义的社会风尚。加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传播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完成文艺院团改制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继续抓好劳务输转,提高输转质量和效益。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满足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提高城乡社会保障和救助能力。
七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大矛盾纠纷摸排和调处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加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特殊人群帮教转化工作,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扎实推进平安武威创建活动,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综合防范和抵御灾害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藏区稳定,促进宗教和顺。加强社区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完善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机制,加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2012年的主要工作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315亿元,增长14%;工业增加值达到106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03亿元,增长33%;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6亿元,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上下达的控制指标。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全力实施《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加大融资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金大快速通道建设,力争实现全线铺油通车。建设一批通园区、通景区、通乡镇、通村组的公路项目,启动实施沿线公交站点、油气站点、物流节点等配套工程,不断培育轴线带动能力。围绕核心区总体规划,修编武威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大靖城总体规划,完善永丰、黄羊、土门三个组团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相配套的发展规划,分步做好核心区村镇规划,科学谋划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强政策和项目对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力争新开工一批项目。高标准完成金大快速通道主线和支线绿化任务,在通道两侧建立50至100米以黄冠梨为主的特色林果示范长廊。打破行政和园区界限,探索灵活多样的园区和村镇建设模式,重点建设8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区、9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10个生态经济林示范区、1.3万亩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率先建成一批示范区和样板村镇。抓好天祝县金强川综合发展核心区和民勤县核心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加快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步伐。加强区域协作,着力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抓好同金昌市、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的合作项目建设。
(二)以骨干项目和园区建设为重点,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狠抓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西班牙阿特萨100兆瓦光伏组件、江西赛维光伏产业园、泰康制药搬迁扩建等120个项目;加快推进酒钢天威和荣达公司各60万吨电石、山东泰安新能源重型车、湘电风能200台套风机、青啤武威公司60万千升啤酒等130个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建成荣华易地搬迁技改、中电国际20兆瓦和华电10兆瓦光电、响水煤业300万吨洗精煤、圣合机械3万辆电动车、古浪祁连山和天祝神鹰新型干法水泥等100个项目;重点做好2×1000兆瓦调峰火电、天祝2×300兆瓦煤矸石电厂、臭牛沟矿区煤炭勘探开采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成园区道路120公里、给排水管网110公里、供电线路56公里,开工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以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激励机制,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强入武,力争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50项以上,落实到位资金100亿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抓好黄羊工业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加快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加大企业内部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加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审批管理,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运行监测分析,强化煤电油运和资金等要素协调服务,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用水、用电需求,确保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三)以节水、治沙、造林、防污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落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调整实施方案》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昌宁、黄羊、古浪、古丰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做好生态移民试点工作,开工建设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渠延伸工程。大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确保平水年蔡旗断面过水量达到2.5亿立方米以上,重点治理区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4.95亿立方米以内。加快行业用水结构调整,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认真实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和天龙百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以民勤西线、北线,凉州、古浪民调渠沿线为重点,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完成治沙11.2万亩。认真执行国家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等政策,严格落实“四禁”规定,抓好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加大湿地保护恢复和建设力度。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五期”、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项目建设,完成人工造林36万亩、封山(沙)育林(草)35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通道绿化10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加强污染综合治理,强化水污染、工业固废污染防治和噪声整治,实施60个“以奖促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19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提高废旧农膜回收率,推行农村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四)以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为重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定不移地走“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路子,新建设施农业6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80个,新增规模养殖户1万户,新建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重点的特色林果基地20万亩,推广以垄膜沟灌、膜下滴灌等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142万亩、旱作农业60万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工程与科技支撑发展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综合性劳动力培训基地,规范劳务市场管理,打造劳务品牌,完成劳务输转40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0亿元。抓好新农村试点县和20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改造农村危房2万户以上,加快饮水安全和户用沼气等工程建设。启动实施“拆墙透绿”工程,搞好环境绿化美化。推进张义哈溪省级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建设,加大祁连山北坡浅山干旱地区、北部沿沙地带等特困片带扶贫攻坚力度,加快古浪县黄花滩灌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6个,不断改善特困片带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以交通、水利、电力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路网建设,主动服务金武、双营、永古高速公路建设,建成民勤、古浪客运中心和红沙岗货运中心,建设哈溪至古城等通乡公路。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杂木河毛藏寺水库建设和武威城区、大靖城区及重点工业园区供水工程。继续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开展红崖山等5座水库淤积治理,完成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六坝河、大靖河等河道防洪治理工程,抓好天然河道整治。实施好民勤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凉州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古浪县小型水利专项县等项目和天祝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争取天祝县进入牧区节水灌溉试点县实施范围。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新修梯田6万亩。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天祝宽沟、凉州雷台330千伏变电站建设进度,新开工建设古浪土门园区330千伏变电站及武南、打柴沟等5项增容改造项目,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建成体育馆、博物馆等标志性建筑,基本建成新城区主干路网。加快老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城市棚户区1500户以上,完善城区供排水管网,推进城区天然气综合利用,抓好钟楼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加强集中供热建设和管理,适时启动城西集中供热工程。提升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水平,着力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管理有序的城市形象。
(六)以物流业和旅游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强与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的合作,推进武南煤炭集疏运中心建设。抓好黄羊众远公铁联运物流中心、武威综合物流园区和古浪国际物流园建设,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基地。实施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农超对接等工程,建设改造专业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消费品市场、商品配送中心28个,着力提升商贸流通服务水平。围绕大宗农产品销售,健全完善农村运营体系,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储运设施建设,搞好产销对接服务,把利润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农民。大力发展旅游业,完成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建设星级饭店,继续抓好旅游星级厕所建设,积极创建AAA级景区和年接待游客过30万人的景区,扶持建设5个旅游专业村,实现旅游接待人数310万人次。加大行业监管和培训力度,强化宣传推介,加强区域合作,大力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建立完善银政银企协调机制,推进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扶持金融机构发展,引进更多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中小企业、城市建设融资平台,提高金融支持发展的能力。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管理、农业生产经营、市场流通、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提升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智能化建设水平。
(七)以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为重点,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甘肃威龙葡萄酒业专修学院、武威职业学院和古浪大靖等县区职教中心建设,尽快完成武威职业学院东西校区整体合并。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把科技进步融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过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新农合看病报销一卡通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公共卫生综合服务楼、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凉州区第三医院妇儿专科业务楼和天祝县藏医院业务楼,争取古浪中医院在大靖新城搬迁建设。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努力创建全省中医先进市。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力度,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范围,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及时解决城乡居民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加大公积金归集扩面力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用好小额担保贷款扶持政策,深入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和培育“万名小老板”活动,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发展文化企业,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和整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加快广播电视“西新工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乡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基层体育场工程建设。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藏区稳定;强化属地管理责任,促进宗教和顺。加强市场监管和调节,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增加有效供给,努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六五”普法。加强信访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平安武威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人民防空工作,扩大双拥创建成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重视青少年教育成长,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推进扶残助残、敬老养老和慈善事业发展。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消防等工作。
(八)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探索建立适应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探索公共资源“市区合一”的运行体制,建立城镇、乡村、园区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推进街道、社区改革。深化水权水价改革,探索水权交易模式,引导水权有序交易,推动水资源向低耗水、高效益行业优化配置。加快国有农林场改革步伐,切实做好马路滩、石羊河等国有农林场的改革工作,为重点企业发展、市内移民腾出空间。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围绕建设全省创新型城市、重点领域和产业发展,依托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高技能、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开发、引进力度。管好用活国土资源,坚持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并重,坚持集约用地,统筹利用城乡土地,建立投资、用地协调机制,完善土地资产收购、储备、开发和出让管理机制,用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压减耕地特殊政策,全力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工业用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
各位代表!群众的期盼就是政府努力的方向。明年我们将在完成省列实事办理任务的同时,拟投资20.27亿元,为民办好10件实事:1.解决1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2.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3.实施天马湖景观治理河道一期工程;4.实施海藏湖生态治理一期部分景观工程;5.完成市综合客运枢纽中心主体工程;6.实施海拔2800米左右高深山区农牧民“下山入川”工程,完成移民1.7万人;7.新建廉租住房3902套、19.5万平方米;8.新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9.新改扩建校舍18万平方米,新改建幼儿园20所,新改建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学校13所;10.开工建设新城区图书馆,完成影剧院主体工程。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施“三大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必须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加强理论武装,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改革发展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须先行一步。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履职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为此,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和一种境界,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科技、管理等各方面知识,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兄弟市州学,联系实际学、结合工作学、带着问题学,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新、学以创业,切实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二)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把法制建设作为行政权力科学高效运行的基础性工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及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全面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健全完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机制。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制度,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精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实行行政问责制,完善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坚决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严厉查处失职、渎职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从群众最关心、发展最密切的困难和问题入手,重点在项目引进、立项、报批上跟踪搞好服务,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信息咨询、融资贷款、人才引进上搞好服务,在打造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宽松优越的创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上搞好服务。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健全完善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层级责任,狠抓责任落实,减少会议文件,控制检查评比,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雷厉风行,立说立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说大话、搞虚夸,聚精会神抓落实、促发展。
(四)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坚持用新理念指导实践,用新思维破解难题,用新标准推动发展,尊重创造,鼓励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的社会发展环境。围绕思想、制度、政策等深层次问题,抓住扩大投资、培植财源、促进就业、稳定物价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完善保障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破除各种陈规陋习,从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困难交织的环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加强反腐倡廉,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和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土地招拍挂、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行为,严厉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节俭、高效、廉洁的原则,深入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积极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大力削减行政成本,勤俭节约办事业。
各位代表!实干收获希望,拼搏创造未来。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担负起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全面实现武威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盐田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盐田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文件(5)
盐田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会
议
须
知
盐田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
二○○六年十月
目录
一、注意事项
二、大会日程(草案)
三、各代表团编组名单
四、大会秘书处工作机构、职责及办公地点 1
注 意 事 项
一、本次会议于10月17日至10月20日举行,会期3天半(包括预备会议)。代表于10月17日下午2:00时在区行政中心2楼大厅报到并领取会议证件、材料。2:40至3:20时召开各代表团会议,3:30至4:00时举行预备会议(12楼1202会议室)。列席人员于10月18日上午8:30时在区行政中心2楼大厅报到并领取有关文件。
二、大会日程安排(草案)未经主席团会议通过,仅供参考。正式日程安排以主席团会议通过的为准。
三、代表、列席人员、旁听人员、工作人员、记者分别凭大会秘书处制作的出席证、列席证、旁听证、工作证、采访证出入会场。有关证件请随身携带,妥善保管,不得转给他人使用。如有遗失,请及时向大会秘书处组织组报告。
四、要做好会议期间的保密工作。会议印发的文件资料由个人妥善保管,不准外传,不准复制,如有遗失,要及时报告大会秘书处。大会结束时,要按通知要求清退有关文件。注意保密,不在公共场所谈论尚未公布的会议内容。外出时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故。
五、代表、列席人员、旁听人员、工作人员、记者应着装整洁参加会议,男士应着西服系领带,女士应着职业套装;部队及法院、检察院、公安、税务、工商、海关等部门人员可着职业制服。
六、出席全体会议的代表、列席人员、旁听人员按座位表对号入座或按划定区域就座,工作人员在划定区域就座。
七、与会人员在会议期间要遵守会议纪律。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的代表,须书面向大会秘书处请假。举行全体会议时,请代表、列席人员提前15分钟进场。开会期间,请与会人员关闭手提电话。
八、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看病凭会议证件就诊,医疗室设在区行政中心108房,联系电话:25228325、25228323。
九、各代表团自行解决交通车辆,做好代表的接送工作。
十、代表对会务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向大会秘书处提出,以便改进。
十一、大会嘉宾接待室设在区行政中心1138房。
盐田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日程
(草案)
10月17日(星期二)
下午
2:00至2:30时 代表报到(区行政中心二楼大厅)2:10至2:40时 召开各代表团召集人会议(1104会议室)主持人:陈继顺
安排预备会议前代表活动内容。
2:40至3:20时 召开各代表团会议(各团讨论地点)主持人:各代表团团长
1、传达代表团召集人会议有关精神;
2、推选代表团正副团长;
3、酝酿大会主席团成员和秘书长名单(草案);
4、审议大会议程(草案);
5、审议大会选举办法(草案)。
3:30至4:00时 举行大会预备会议(1202会议室)主持人:陈继顺
1、通过大会主席团成员和秘书长名单;
2、通过大会议程。
4:00至5:00时 召开主席团第一次会议(1104会议室)
1、推定大会主席团会议主持人(周建明同志负责主持);
2、推定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
3、通过大会日程安排;
4、通过大会执行主席分组名单;
5、通过主席台就座人员名单;
6、决定大会副秘书长;
7、决定大会表决各项决议、决定和其他事项的办法;
8、审议大会选举办法(草案),决定提请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9、审议决定各项职务候选人名单(草案),提请大会酝酿(刘卫翔同志作各项职务候选人安排说明);
10、决定代表10人以上联名提出各项职务候选人截止时间(10月20日上午11:00时)。
10月18日(星期三)
上午
9:00至11:30时 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1202会议室)主持人:陈治华
1、开幕式:(1)奏国歌;(2)介绍到会嘉宾;(3)请市领导讲话。
2、听取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3、通过大会选举办法;
4、将主席团提名的各项职务候选人名单提交各代表团酝酿。11:30至12:00时 召开代表中的中共党员大会(1202 会议室)
主持人:袁宝成 区委书记讲话。
下午
2:30至6:00时 召开各代表团会议(各团讨论地点)主持人:各代表团团长
1、审议区政府工作报告;
2、提名、酝酿各项职务候选人。
10月19日(星期四)
上午
9:15至12:00时 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202会议室)主持人:江富强
1、听取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2、听取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3、听取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下午
2:30至6:00时 召开各代表团会议(各团讨论地点)主持人:各代表团团长
1、审议区人大常委会、区法院及检察院工作报告;
2、继续提名、酝酿各项职务候选人。
10月20日(星期五)
上午
9:30至11:30时 召开各代表团会议(各团讨论地点)主持人:各代表团团长
1、继续提名、酝酿各项职务候选人(上午11:00时截止提名各项职务候选人);
2、审议各项工作报告决议(草案);
3、各代表团分别推荐2名监票员。
10:30至11:30时 召开主席团第二次会议(1104会议室)主持人:陈治华
1、听取各代表团汇报代表审议各项工作报告的情况;
2、通过各项工作报告决议(草案),提请大会表决;
3、决定大会总监票员、监票员;
4、通过大会计票员名单;
5、听取提名、酝酿各项职务候选人的情况汇报,决定是否进行预选。如不需预选,则确定各项职务正式候选人名单,提交各代表团酝酿和大会选举。
11:30至12:00时 继续召开各代表团会议(各团讨论地点)主持人:各代表团团长
1、酝酿各项职务正式候选人;
2、大会主席团组织各项职务正式候选人与代表见面。
下午
2:00至3:00时 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1202会议室)主持人:肖更平
1、选举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选举区人民政府区长、副区长,选举区人民法院院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2、表决各项工作报告决议。
3:00至3:30时 召开主席团第三次会议(1104会议室)主持人:陈治华
听取选举结果报告,确定选举是否有效。
3:30至5:00时 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1202会议室)主持人:周建明
1、宣布选举和表决结果;
2、新当选的区长讲话;
3、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讲话;
4、闭幕式。
(大会闭幕后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盐田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编组名单
主席团(共28人)讨论地点:1104会议室
工作人员:李琼芳、汪大鹏(秘书组)周锦颂(组织组)
沙头角街道代表团
(代表35人,列席23人,工作人员6人,共64人)
代表团活动地点:1004会议室
第一组
(代表18人,列席11人)
召 集 人:曾岳雄
成 员:(按姓名笔划为序)孔庆辉 沙锦涛 周 易 丘淑梅(女)乔恒利 张玉兰(女)张振光 周文威
周建明
刘家顺 罗培先 钟权胜
吴菊仙(女)罗新辉 袁宝成 徐红晖(女)黄文巧
列席人员:(按姓名笔划为序)王万民 张全方 黎冠华 甘紫和 陈木添
刘 丽(女)庄 保 陈维忠
林方炽
李杰标 曾晓莲(女)
分组讨论地点:1004会议室
工作人员:廖国强、刘一丹(秘书组)龚道容(组织组)
第二组
(代表17人,列席12人)
召 集 人:郑 雷
成 员:(按姓名笔划为序)王晓芳(女)龙岳华 邱金瑞 陈俊湘
刘维明 林电雄
杨守库 罗子其 谢映辉
邱石清 聂伟良 詹盛信 黄琼华(女)葛 莉(女)曾柏前 蔡兴弟
列席人员:(按姓名笔划为序)刘国均 张裕珍 蔡铨朗 江 涛 陈高原 翦迪岸
关 越 陈雪平
杜建英(女)张梅中 葛建彤
喻忠会
分组讨论地点:10月17日下午、10月20日上午1004会议室;10月18日、19日下午502会议室
工作人员:何 辛、何巧萍(秘书组)孙 政(组织组)
海山街道代表团
(代表37人,列席23人,工作人员6人,共66人)
代表团活动地点:404会议室
第一组
(代表19人,列席11人)
召 集 人:刘瑶城
成 员:(按姓名笔划为序)王钦武
甘玉球 刘小华(女)刘传才
江克宜 苏晓冰(女)李 峰 张 波 徐志雄
李小红 吴肖叶 武 威
邱少波 莫熙玲(女)张 静(女)陈兆秋 高小波
黄小琼(女)
列席人员:(按姓名笔划为序)叶文武 陈 苏 蒋 哲 刘中原
李传光
李志利
宋 延 庞 勇 陈佩瑜(女)陈琼英(女)罗为平
分组讨论地点:10月17日、18日、19日下午404会议室;10月20日上午1124会议室
工作人员:王 轩、廖海生(秘书组)张 智(组织组)
第二组
(代表18人,列席12人,)
召 集 人:邝伟文
成 员:(按姓名笔划为序)邓琼南 肖德军 聂己有 白云升 吴金祥 黄伟光
刘卫翔 张东凡 梁景海
孙 静(女)杨凌熙 施雅萍(女)索曼莉(女)韩秋玲(女)彭兆中
蒲晓莉(女)黎桂潮
列席人员:(按姓名笔划为序)丁胜泉 陈晓武 古建强 陈旋波
叶 健
张广敏
陆卫平周泽亮
罗丽梅(女)金文强
夏 敏(女)黄添业
分组讨论地点:10月17日下午404会议室;10月18日、19日下午512会议室;10月20日上午1124会议室 工作人员:饶嘉亮、曹 筠(秘书组)陈 颖(组织组)
盐田街道代表团
(代表32人,列席24人,工作人员6人,共62人)
代表团活动地点:924会议室
第一组
(代表16人,列席12人)
召 集 人:邓德良
成 员:(按姓名笔划为序)石小雄 肖更平乔宏伟 何天胜
刘 慧
许楚淑(女)李秀忠
林清雄 满庆红(女)
张贞仪(女)陈志明 戚 进(女)谢向东 赵春平(女)曹振民
列席人员:(按姓名笔划为序)马广明 李纯珍 龙亚庆 何兴荣
兰世军 陈继顺
刘穗生 郑 凡
杨汉松 郑京生 侯伊莎(女)徐富俊
分组讨论地点:924会议室
工作人员:徐东霞、荆 晶(秘书组)周 航(组织组)
第二组
(代表16人,列席12人)
召 集 人:徐 刚
成 员:(按姓名笔划为序)王东川 余功建
叶剑波 卢成燕 刘 刚 吴建仁
张微微(女)林烈荣
胡轶路(女)钟德胜 修德军 耿 博 徐晓华(女)黄炳丰 彭道坚
列席人员:(按姓名笔划为序)王守睿 周 敏 曾萌明 杨建华 柯广泉 谭树妹
肖三庆 胡晓亮
岑选德 高伯慰
张根民 温育青
分组讨论地点:10月17日下午、20日上午924会议室;10月18日、19日下午517会议室
工作人员:李怡和、姚艳红(秘书组)高 容(组织组)
梅沙街道代表团
(代表21人,列席13人,工作人员3人,共37人)
代表团活动及讨论地点:804会议室
召 集 人:朱志坚 常淑安(女)成 员:(按姓名笔划为序)王伟峰 王宏彬
王顺辉 江富强
冯滨华(女)吕 航 陈治华
陈锦文 朱丽英(女)刘宇峰 罗雄辉 钟雪文 周云昕(女)郑红霞(女)赵觉弘(女)钟红军 骆小军
莫文忠
谢澜红(女)
列席人员:(按姓名笔划为序)丁 胜 古国平
吕金虎 夏德鳌
吴镇丰 黄艺辉
何全胜 董兵团 邹 渝(女)钟 坚 谢建兰(女)谢锦尧
蒲秀琼(女)
工作人员:朱旋珠、王锦政(秘书组)梅笑寒(组织组)盐田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秘书处各组工作职责
盐田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设大会秘书处,统一负责大会会务。大会秘书处内设4个组,在大会秘书长领导下开展各项具体工作。各组负责人及其工作职责如下:
秘书组
组
长:曹振民
区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侨务工作委员会主任 副组长:徐富俊
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章善斌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主要职责:
拟制会议筹备工作方案;负责将会议时间、议题建议报告区委批准;安排常委会决定会议时间、地点、议题并发布公告;拟制会议议程、日程建议,拟发会议通知、邀请函、列席人员通知;起草领导讲话稿;拟制各次大会、主席团会议主持人主持词;拟制各项工作报告的决议;负责大会主席团的记录、文件制发、文件宣读等工作;安排预备会议、各次大会及代表团召集人会议、主席团会议;协调和组织大会秘书组文件的起草,负责安排大会文件的印刷和分发;掌握大会代表、列席人员签到人数;办理会议期间的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掌握、收集、整理代表讨论工作报告情况,向秘书处报告;与有关部门商调大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印发笔记本、文件袋等;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宜。
联 系 人:章善斌,电话:25228112 ***。办公地点:区行政中心1112房。
组织组
组
长:林烈荣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事局局长 副组长:王伟峰
区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主任
甘小龙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周锦颂
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
主要职责:
负责提出主席团秘书长和成员、大会执行主席分组、副秘书长、列席人员、各代表团编组、主席台就座人员等名单;负责代表座位、主席台就座人员座位安排;大会有关的组织人事工作,起草有关人事工作的说明和候选人的有关资料;听取和汇总各代表团候选人的讨论、酝酿情况;制定选举办法(草案);印发出席证、列席证、旁听证、记者证、工作证;了解代表、列席人员报到人数,承办代表、列席人员请假的报批工作;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宜。
联 系 人:甘小龙,电话:25228116 ***。办公地点:区行政中心1116房。
宣传组
组
长:陈琼英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局局长 副组长:蔡继东
区依法治区办副主任 主要职责:
负责制定大会宣传报道计划并组织实施;新闻记者的组织管理;协助后勤组安排大会文娱活动;报道代表履行职责、审查各项工作报告的情况;宣传报道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代表提出的议案等;协助秘书组整理综合会议情况、纪要向领导汇 报;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宜。
联 系 人:蔡继东,电话:25228030 ***。办公地点:区行政中心1118房。
后勤组
组
长:叶剑波
区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主任 副组长:岑选德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陈燕昌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曾照玉
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主要职责:
负责大会经费预决算;大会会场及分组讨论地点的布置和安排;会议食宿安排、参观、接待、交通事项;大会的后勤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大会用品的采购和发放;组织大会文娱活动;大会和代表驻地等代表活动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突发事件的处理;及时掌握社情动态向大会秘书长报告;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宜。
联 系 人:叶剑波,电话:25228110 ***。办公地点:区行政中心1110房。
盐田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秘书处 2006年10月17日印发
(印400份)
第三篇: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
xx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开幕词
各位代表、同志们:
xx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紧张的筹备,今天隆重召开了。这是全镇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事关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稳定,是全面贯彻落实县委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目标、任务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在此,我谨代表石城镇党委、政府向来自全镇各战线的代表及亲临会议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对这次大会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二五”规则的开局之年,也是努力推动我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一年。如何常抓机遇,实现我镇经济的新发展、新突破是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重点。本次会议将审议和批准镇人大主席团、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本次大会要选举产生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新的政府镇长各1名,政府副镇长3名。镇党委推荐的人选是经过组织严格考察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确定的。大会希望各位代表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珍惜自己的神圣一票,保证大会选举圆满成功。
各位代表,我们是带着全镇人民的重托和厚望聚集一堂,共商发展大计,既十分光荣,又责任重大,希望大家以主人翁的姿态,充分发扬民主,履行好权利,围绕大会议题,集中精力、认真讨论,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保证大会的决策更加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符合我镇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相信,在镇党委和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经过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一定会开成一个民主团结的大会、求真务实的大会、开拓进取的大会。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第四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邵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金融危机冲击、自然灾害多发等情况下,克服制约发展的诸多困难,超额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1、综合实力跃上大台阶。这五年是我市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大多实现翻番,多数进入全省“第二方阵”。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六个台阶,2012年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50亿元(预计数,下同),增长12.5%,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12.8%。财政收入85亿元,增长28%,是2007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其中市本级财政收入21.6亿元,年均增长28.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25亿元、贷款余额532亿元,分别是2007年末的2.4倍、2.6倍,年均增长18.8%、20.7%。2012年新增贷款110亿元,增量存贷比达到52%。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25.5:33.2:41.3调整为24.2:39.3:36.5。2012年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60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360家,比2007年分别增加158家和315家。规模工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16%,是2007年的4倍,年均增长21.2%。其中建材、食品和机械三大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分别为170亿元、165亿元和135亿元,年均增长48%、46.1%和58.6%。全市省级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12个,园区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52%。农林牧渔增加值254亿元,年均增长5.2%。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340万吨以上,储备总量稳步增加。生猪、肉牛出栏数和奶牛存栏数均居全省首位,养殖业总产量名列全省前茅。森林覆盖率57.56%,比2007年提高2.06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16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23.4亿元,完成土地治理项目78个,改造中低产田51.3万亩,改良草山4.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3.1万亩。全力推进12个示范镇、32个示范片和800个示范村的办点示范,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48%,比2007年提高9个百分点。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总收入分别为378亿元、381亿元、103亿元,增长14.4%、16%、31%。我市成功列入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发制品获批全国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首家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华天大酒店正式营业。新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18个,建成标准化农家店4056家。崀山申世遗成功,成为全国第八处、全省第二处世界自然遗产。全市已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0处、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
2、争取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前所未有。这五年是我市争取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之一。先后成功纳入大湘西开发、国家武陵山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全国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扶持范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3.5亿元,年均增长35.3%,2012年完成767亿元,增长36.5%。建成邵怀、邵衡、邵永、娄新4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14公里,在建洞新、邵安、邵坪、怀通4条高速公路210公里。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大中修1100公里。新建
农村公路16994.5公里,其中通乡公路1372.6公里,通达工程1331.4公里、通畅工程14290.5公里,实现100%的行政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油路)。9个县市和北塔区均建有二级以上客运车站,建成78个农村客运站和546个招呼站。改造危桥108座,渡改桥68座。娄邵铁路扩改和沪昆高速铁路建设进展顺利。怀邵衡铁路和武冈机场进入立项审批,邵东机场改建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备受社会关注的邵新公路建成通车。资江干流航道和码头得到疏浚和修复。我市被评为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市、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先进市、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2008年确定为全国公路交通枢纽城市。除险加固了1座大型水库、15座中型水库、341座小型水库,有6个县列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27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面启动。我市整体纳入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范围。犬木塘水库、市区第二水源建设项目列为全省重点项目。新增装机165万千瓦,新增发电量13.6亿千瓦时。宝庆电厂一期、南山风电一期建成发电,筱溪、晒谷滩等电站并网发电,隆回县生物质电厂竣工。全市83%的村完成农网改造。建成沼气池61131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867处、大中型沼气工程13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百亿投资计划”顺利实施,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7平方公里。魏源东路、西湖南路、雪峰南路、大祥路、财神路等竣工通车,魏源广场、双清公园、水府游园改造完工,蔡锷广场、南江嘴公园、时代公园建成开园,东互通大道、学院路等扩改工程进展顺利。人防1505指挥所建成使用。自来水过江工程和管输天然气入邵工程竣工。新开公交线路4条,更新公交车259台。建成11个城镇污水处理厂、9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1个医疗垃圾处置中心,中心城镇污水处理率78.36%,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为75%和80%。市区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县城和中心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新宁连续两届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洞口、邵东、武冈、隆回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全市城镇化率36%,比2007年提高7个百分点。
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这五年是我市改革力度最大、招商成效最好、利用外资最多的时期之一。完成企业改制110户,安置职工2.2万人,累计盘活企业资产12亿元。2012年启动36户国企改制,有19户已通过改制方案。在全省率先完成文化体制转企改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主体完成。大圳改革改制强力推进。殡葬管理改革成效明显。公路管理、财税金融、医药卫生、粮食流通、国有林场、社保医保、投融资体制、事业单位体制和资源环境价格等各项改革协同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绩突出,组建2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村镇银行和6家小额贷款公司。直接融资较有成效,发行城投债募集22亿元。13家企业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库,维克液压完成上市申报。五年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01个,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年均增长15.9%。18家世界500强企业、20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我市。2012年成功举办规格高、规模大、效果好的邵商大会,签订招商合同资金508亿元。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年均增长22.4%。境外投资企业142家,占全省的70%,实现营业额44.4亿美元,对外劳务输出2.8万人,年均分别增长73.6%、73.8%和16.6%。株洲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邵阳工作组正式挂牌,韶山海关驻邵机构正在筹建。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这五年是我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最好的时期之一。投入资金18.2亿元,完成64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243个薄弱学校改造、29所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周转宿舍改建和11个学前教育中心建设。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540所、寄宿制学校486所。义务教育“三率”全部达标。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色鲜明。民办教育充满活力。高等教育规模壮大,邵阳学院申硕成功。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项目15项。申请专利3628件,授权2314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是2007年的10倍。我市列入“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免费送戏4800场,送电影32万多场。获省级以上艺术创作奖项120多项,其中戏剧类最高奖项“梅花奖”2项。新建和改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91个,建成农家书屋5542个。绥宁寨市获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国
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成功举办两届市文化艺术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市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率100%。新增体育场地面积80万平方米,开展体育活动550项次,获省级以上赛事金牌130多枚。5个单位获国家“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城乡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新农合覆盖全体农民。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免费实施免疫规划、健康建档、白内障复明、慢病管理等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6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5‰左右。实施土地开发项目317个,新增耕地5.36万亩,连续1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矿产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煤矿由162家整合为110家。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逐年加大,关闭规模小、污染重企业262家,完成工程减排项目263个,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新宁、绥宁、城步、隆回4县成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5、城乡群众得到最多实惠。这五年是我市解决民生问题力度最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最快的时期之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5610元和5160元,年均增长11.7%和13.2%。五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4.7万人次、城镇就业23.7万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7.2万人次、创业培训1.8万人次、扶贫培训8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养老、机关养老、失业、工伤、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0.2万人、15.4万人、27.5万人、46.8万人、54.3万人、88.8万人和34.4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9.3%。累计发放社会保障资金163.7亿元、低保资金26.3亿元、五保供养资金3.8亿元、医疗救助金4亿元、救灾资金3.2亿元、困难职工帮扶资金2833万元。3000多户超期安置对象得到妥善安置。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86所、“村级五保之家”26所,五保集中供养率由7.5%提高到13%。市本级养老公寓建设顺利推进。市殡仪馆、大山岭陵园和烈士纪念园建成使用。建成廉租住房2.7万套、135.7万平方米,改造城市和独立工矿棚户区148.2万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5亿元,受益人口13.8万户、40万人。累计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40亿元,为9万户职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为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728万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893处,解决147.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4县84个乡镇建成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矿山环境破坏区36个。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全面启动。2个单位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6、民主法治建设得到新加强。这五年是我市行政效能最高、发展环境最优、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时期之一。五年共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070件、政协提案1874件,办结率100%。大力实施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覆盖全市,隆回被列为全国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减少78项,办理时限缩短50%以上。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机关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法治邵阳”创建活动成效明显,“五五”普法顺利完成。审计监督职能加强,行政监察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向好,事故总量、伤亡人数逐年下降。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广群众工作站,积案化解有效推进,信访渠道畅通有序。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破获了一批影响大的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和刑事案件,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驻邵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支持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抗灾救灾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来,统计、人事、编制、海事、档案、地震、人防、外事、侨务、贸促、老龄、文联、残联、宗教、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台湾事务、地方志、工商联、社会科学、红十字会、无线电管理、驻外办事机构等部门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国家安全、金融、工商、邮政、通讯、供电、气象、水文、石油、烟草、盐务、铁路、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中央和省驻邵各单位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各位代表,2012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我市推进工作力度最大、出台政策文件频次最多、发展亮点纷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高举加快发展旗帜,坚持稳中快进,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着重完善思路,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和心态教育活动,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出台了《加快邵阳发展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提出了把邵阳建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湘桂边陲的物流中心、产业兴旺的经济强市、我省西南的生态屏障、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全面小康的幸福家园”的宏伟目标,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共识,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努力实现“三个高于”,即所有经济指标增速绝对高于我省中西部地区增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我市去年增速、重大经济指标增速适当高于全省各市州增速,保持了经济较快增长。我们围绕市区“四个十大工程”,强力推进179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超过1380亿元,为历年最高,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一批重大工程顺利完成。社会投资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75%以上。我们强力推进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违法建设、渣土运输、户外广告、路灯亮化、园林绿化八大专项整治行动,引进专业公司从事清扫保洁和园林绿化工作。财政投入2亿元,全面改造市区340条小街小巷。中心城区的环境卫生和交通秩序发生较大变化,得到广大市民一致好评。我们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积极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21项为民办实事指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102万60岁以上农村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2.5万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开工建设6392套廉租房、2981套公租房,改造农村危房21956户。社会事业同步跟进,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市810万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协商和支持,得益于邵阳军分区的真诚帮助。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作出巨大奉献的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邵单位和驻邵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邵阳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全球经济形势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国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中等收入偏低的欠发达状况。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太小,与810万人口的大市不相称;人均占有量太少,与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差距太大;经济结构不优,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过高,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高,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过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率比全省低1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增收困难,政府服务意识不强,发展环境不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等。
各位代表,看到困难和问题,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加快发展充满了极大机遇。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邵阳的决定性阶段,更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必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难得契机。我市近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创造和具备了后发赶超的新优势。目前,全
市或全部或部分享有国家贫困县、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县、湘西地区开发、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和省贫困县等优惠政策,政策优势显现,政策机遇难得。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武冈机场、超薄超强平板显示玻璃、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和竣工,为邵阳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改变打下坚实基础。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八个建成”的宏伟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必将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可以说,加快邵阳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因此,我们将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科学把握,沉着应对,既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接受挑战,更善于抓住机遇、大胆开拓进取,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发展的新优势,努力推动邵阳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长时期的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化两型”战略部署,围绕“八个建成”宏伟目标,继续坚持“稳中快进”总基调,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在转方式中加快扩大经济总量,持续推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优良的幸福美好邵阳。
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2017年底,实现“五个突破”和“五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突破20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突破2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达到81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达到285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达到8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突破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突破9000元;城镇化率突破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以内。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争取有4-6个县市GDP过20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以上。
1、坚持产业立市,壮大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努力形成更加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内,二产业比重提高到45%以上,三产业比重保持在35%以上,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始终坚持兴工强市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到2017年基本形成以百亿元企业为龙头、五十亿元企业为重点、十亿元企业为骨干、亿元企业为群体的“1511”新型工业发展体系。扶持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产值达300亿元产业2个,新增产值过百亿元产业3个以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建成2个以上年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的工业园区。理顺邵阳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宝庆科技工业园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确保粮播面积870万亩、粮食总产340万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企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发展到360家,其中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20家、10亿元以上的5家。争创地理标志性产品10个以上。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文化、物流、旅游三轮驱动,努力培育文化支柱产业,打造湘桂边陲的物流中心,加快建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到2017年,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实现独立上市公司3家,建成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物流市场15个以上;旅游接待达到3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进一步理顺市、县(市、区)体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支持邵东率先发展,重返全省十强。支持武冈建成湘西南中心城市。立足民营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优势,形成各县市区错位发展和竞相崛起的生动局面。
2、坚持城乡统筹,扩大城镇规模。着力挖掘城镇化在扩大内需中的最大潜力,努力实现城镇化与进城农民市民化齐头并进。基本建成以市区为核心、县城为依托、重点城镇为支撑、一般乡镇为基础的网络型城镇体系。东部以中心城区为主城,新邵、邵东为辅城,邵阳、隆回为卫星城,加快中心城区与邵东、新邵、邵阳、隆回县城的融城步伐。基本建好东部城镇群的城际快速干道和环路路网,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抓紧中心城市规划修编,实现中心城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按照“双百”山水园林城市定位,以三大环城路网建设为核心,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三年建成邵阳大道新城区。抓好管网、公交、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自来水扩容提质改造,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尽快建成国家卫生城市。西部以武冈为中心,新宁、洞口、绥宁、城步为节点,加强生态建设,建成崀山世界地质公园,打造旅游经济圈。支持乡镇建设,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小城镇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的作用,新增一批全国全省的示范镇、中心镇和特色镇,提高城镇化率。五年建好50个新农村示范镇、100个示范片、1000个示范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三区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推进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工程,促进生态自然修复,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邵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推广农村集中成片建房模式。强化能评监管,推进公共机构和行业节能。抓好污染隐患整治,促进城乡环境逐步好转,确保城乡居民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75%以上。
3、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千方百计上项目、增投入、促发展,形成以项目作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和邵阳发展实际,规划包装好总投资1.2万亿元的1300个重点项目,争取760个规划项目进入省级预选规划,力争未来五年项目投资占全省10%以上。建成怀邵衡铁路,争取建设邵冷、凯靖永郴、常桂铁路和长株潭到邵阳城际铁路,推进“三纵三横一连”网络建设。建成武冈至靖州、邵阳县白仓至新宁、陕西安康至广西北海邵阳段、邵阳至隆回金石桥、洞口至怀化溆浦、新宁至永州等高速公路,构建“三纵三横两连”体系。完成10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任务,连通3000公里的农村公路“断头路”。建好邵阳火车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站和邵坪高铁配套客运站,搬迁邵阳汽车东站、汽车南站。新建新宁、城步到桂林、龙胜等连接高速,打通我市通往广西通道,畅通对接国家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经济圈的出海出境大通道。建成武冈机场并通航,加快邵东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完成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大部分项目,全面完成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加快资江干流支流和40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全面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犬木塘水库和市区第二水源工程建设。按照50年一遇标准建好中心城区防洪堤,加快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个、220千伏变电站14个、110千伏变电站74个,实现县县拥有坚强电网。完成未改村的农网改造任务。
4、坚持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通过推进经济领域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使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以纳入全国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为契机,全面完成国企改制“三年攻坚行动”任务。抓好政府机构改革,逐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交通投资等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征地制度改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与文化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积极对内开放,坚持产业招商,引进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的战略投资者。突出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招商,争取商业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央企、省企、上市公司对接,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邵阳,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继续做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每两年召开一次邵商大会。激发民资投资热情,引进和扩大民营资本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 的投入。抓好本地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扩大对外贸易,努力拓展欧盟、北美、中东等国外新兴市场,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承包国际工程,拉动外贸出口和劳务输出。力争5年内培育年进出口总额上亿美元的企业5-6家、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8-10家、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2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2亿美元。设立邵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公路口岸。
5、坚持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学前教育,新建幼儿园300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203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并组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合职业技术学校创办职业技术学院,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初步建成教育强市。加大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投入力度,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资助比例,确保特困家庭学生、孤儿和残疾少年儿童免费入学、免费食宿。调整和扩大市城区小学、中学规模和布局,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行“班班通”工程。围绕建成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加强文物发掘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逐步恢复“宝庆八景”,支持绥宁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好市本级和各县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抓好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群众文化广场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并免费向群众开放。实现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加快以中国君子文化产业园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化、城乡卫生发展一体化。重点抓好国家和省扶持的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县级疾病卫生防治机构的项目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和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步伐,建成市中心医院新院。全市新增病床位5000张以上。抓好重大疾病防控,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建成市体育中心,申办2018年第十三届省运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着力增进计生家庭福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明显改善。加快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支持国防建设,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6、坚持民生优先,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多上快上关系民生的项目,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和对困难就业群体的帮扶机制,未来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逐步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实现全员覆盖目标。提高五保供养和优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改扩建进程,基本做到“一乡一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5%。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高度关注下岗职工、退休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等群体的生活,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扎实建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强力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向非公有制企业和进城劳务人员延伸,新归集住房公积金50亿元、发放住房贷款65亿元以上。全面推进保障房建设,积极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突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建设,落实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政策和项目,帮助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和高寒山区发展。依法保护群众正当权益,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努力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7、坚持清正廉明,打造服务型政府。能否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政府的作为是关键。我们将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强化法制意识,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坚决执行人大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认真落实《法治湖南实施纲要》,完成“六五”普法任务。
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强化职能意识,政府必须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授予的权力,政府就不得行使,解决乱作为的问题;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凡是通过市场能做到的事,政府就要放手,解决大包大揽的问题。强化公开公平意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强化人民主体意识,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所做一切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强化效能意识,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严格政府绩效管理,促进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质。强化诚信意识,提高政府公信力,坚决防止失信于民的言行,通过政府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强化廉政意识,坚持廉洁从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的监督作用,规范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务消费等行为,特别加强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审查和监管。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勤俭办一切事业。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全球经济形势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国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中等收入偏低的欠发达状况。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太小,与810万人口的大市不相称;人均占有量太少,与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差距太大;经济结构不优,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过高,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不高,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过高;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率比全省低1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增收困难,政府服务意识不强,发展环境不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等。
各位代表,看到困难和问题,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加快发展充满了极大机遇。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邵阳的决定性阶段,更是我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必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难得契机。我市近年经济社会长足发展,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创造和具备了后发赶超的新优势。目前,全市或全部或部分享有国家贫困县、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县、湘西地区开发、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和省贫困县等优惠政策,政策优势显现,政策机遇难得。沪昆高铁、怀邵衡铁路、武冈机场、超薄超强平板显示玻璃、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和竣工,为邵阳区位条件、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改变打下坚实基础。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八个建成”的宏伟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必将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可以说,加快邵阳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因此,我们将增强信心,振奋精神,科学把握,沉着应对,既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接受挑战,更善于抓住机遇、大胆开拓进取,赢得发展的主动权,赢得发展的新优势,努力推动邵阳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长时期的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四化两型”战略部署,围绕“八个建成”宏伟目标,继续坚持“稳中快进”总基调,在加快发展中转方式,在转方式中加快扩大经济总
量,持续推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优良的幸福美好邵阳。
今后五年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2017年底,实现“五个突破”和“五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突破20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突破2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达到81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达到285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达到800亿元,实现总量翻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突破2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突破9000元;城镇化率突破5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上级下达的目标以内。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争取有4-6个县市GDP过200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以上。
1、坚持产业立市,壮大实体经济。加快产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努力形成更加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一产业比重降低到20%以内,二产业比重提高到45%以上,三产业比重保持在35%以上,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始终坚持兴工强市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到2017年基本形成以百亿元企业为龙头、五十亿元企业为重点、十亿元企业为骨干、亿元企业为群体的“1511”新型工业发展体系。扶持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产值达300亿元产业2个,新增产值过百亿元产业3个以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建成2个以上年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的工业园区。理顺邵阳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宝庆科技工业园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确保粮播面积870万亩、粮食总产340万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企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发展到360家,其中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20家、10亿元以上的5家。争创地理标志性产品10个以上。把发展第三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文化、物流、旅游三轮驱动,努力培育文化支柱产业,打造湘桂边陲的物流中心,加快建成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到2017年,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实现独立上市公司3家,建成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物流市场15个以上;旅游接待达到3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进一步理顺市、县(市、区)体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支持邵东率先发展,重返全省十强。支持武冈建成湘西南中心城市。立足民营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优势,形成各县市区错位发展和竞相崛起的生动局面。
2、坚持城乡统筹,扩大城镇规模。着力挖掘城镇化在扩大内需中的最大潜力,努力实现城镇化与进城农民市民化齐头并进。基本建成以市区为核心、县城为依托、重点城镇为支撑、一般乡镇为基础的网络型城镇体系。东部以中心城区为主城,新邵、邵东为辅城,邵阳、隆回为卫星城,加快中心城区与邵东、新邵、邵阳、隆回县城的融城步伐。基本建好东部城镇群的城际快速干道和环路路网,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抓紧中心城市规划修编,实现中心城区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按照“双百”山水园林城市定位,以三大环城路网建设为核心,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三年建成邵阳大道新城区。抓好管网、公交、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加快自来水扩容提质改造,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尽快建成国家卫生城市。西部以武冈为中心,新宁、洞口、绥宁、城步为节点,加强生态建设,建成崀山世界地质公园,打造旅游经济圈。支持乡镇建设,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小城镇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的作用,新增一批全国全省的示范镇、中心镇和特色镇,提高城镇化率。五年建好50个新农村示范镇、100个示范片、1000个示范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三区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持续推进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工程,促进生态自然修复,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邵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
度,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推广农村集中成片建房模式。强化能评监管,推进公共机构和行业节能。抓好污染隐患整治,促进城乡环境逐步好转,确保城乡居民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75%以上。
3、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千方百计上项目、增投入、促发展,形成以项目作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促发展的良好局面。结合上级政策要求和邵阳发展实际,规划包装好总投资1.2万亿元的1300个重点项目,争取760个规划项目进入省级预选规划,力争未来五年项目投资占全省10%以上。建成怀邵衡铁路,争取建设邵冷、凯靖永郴、常桂铁路和长株潭到邵阳城际铁路,推进“三纵三横一连”网络建设。建成武冈至靖州、邵阳县白仓至新宁、陕西安康至广西北海邵阳段、邵阳至隆回金石桥、洞口至怀化溆浦、新宁至永州等高速公路,构建“三纵三横两连”体系。完成100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改造任务,连通3000公里的农村公路“断头路”。建好邵阳火车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站和邵坪高铁配套客运站,搬迁邵阳汽车东站、汽车南站。新建新宁、城步到桂林、龙胜等连接高速,打通我市通往广西通道,畅通对接国家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经济圈的出海出境大通道。建成武冈机场并通航,加快邵东军民两用机场建设。完成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大部分项目,全面完成娄邵盆地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加快资江干流支流和40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全面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犬木塘水库和市区第二水源工程建设。按照50年一遇标准建好中心城区防洪堤,加快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建成500千伏变电站1个、220千伏变电站14个、110千伏变电站74个,实现县县拥有坚强电网。完成未改村的农网改造任务。
4、坚持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通过推进经济领域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使经济发展动力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以纳入全国问题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为契机,全面完成国企改制“三年攻坚行动”任务。抓好政府机构改革,逐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交通投资等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征地制度改革。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需求与文化发展方向的体制机制。积极对内开放,坚持产业招商,引进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的战略投资者。突出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招商,争取商业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与央企、省企、上市公司对接,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落户邵阳,积极发展总部经济。继续做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作,每两年召开一次邵商大会。激发民资投资热情,引进和扩大民营资本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的投入。抓好本地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扩大对外贸易,努力拓展欧盟、北美、中东等国外新兴市场,鼓励和支持我市企业承包国际工程,拉动外贸出口和劳务输出。力争5年内培育年进出口总额上亿美元的企业5-6家、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8-10家、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20家,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2亿美元。设立邵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公路口岸。
5、坚持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学前教育,新建幼儿园300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203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合并组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合职业技术学校创办职业技术学院,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初步建成教育强市。加大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投入力度,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资助比例,确保特困家庭学生、孤儿和残疾少年儿童免费入学、免费食宿。调整和扩大市城区小学、中学规模和布局,基本解决大班额问题。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行“班班通”工程。围绕建成享誉中外的文化名城,加强文物发掘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逐步恢复“宝庆八景”,支持绥宁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好市本级和各县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科技馆,抓好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群众文化广场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并免费向群众开放。实现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加快以中国君子文化产业园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
化、医疗资源配置合理化、城乡卫生发展一体化。重点抓好国家和省扶持的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县级疾病卫生防治机构的项目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和市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步伐,建成市中心医院新院。全市新增病床位5000张以上。抓好重大疾病防控,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建成市体育中心,申办2018年第十三届省运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着力增进计生家庭福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人口结构明显改善。加快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支持国防建设,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6、坚持民生优先,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把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多上快上关系民生的项目,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机制和对困难就业群体的帮扶机制,未来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逐步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实现全员覆盖目标。提高五保供养和优抚保障水平。大力推进农村敬老院改扩建进程,基本做到“一乡一院”,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25%。逐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高度关注下岗职工、退休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等群体的生活,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扎实建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强力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向非公有制企业和进城劳务人员延伸,新归集住房公积金50亿元、发放住房贷款65亿元以上。全面推进保障房建设,积极帮助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突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建设,落实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政策和项目,帮助5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民族地区和高寒山区发展。依法保护群众正当权益,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全面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努力遏制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
7、坚持清正廉明,打造服务型政府。能否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政府的作为是关键。我们将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强化法制意识,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坚决执行人大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认真落实《法治湖南实施纲要》,完成“六五”普法任务。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强化职能意识,政府必须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授予的权力,政府就不得行使,解决乱作为的问题;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凡是通过市场能做到的事,政府就要放手,解决大包大揽的问题。强化公开公平意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强化人民主体意识,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所做一切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做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的好事实事。强化效能意识,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严格政府绩效管理,促进政府工作全面提速提质。强化诚信意识,提高政府公信力,坚决防止失信于民的言行,通过政府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强化廉政意识,坚持廉洁从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的监督作用,规范项目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公务消费等行为,特别加强重大项目、重点领域的审查和监管。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勤俭办一切事业。
三、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十分关键。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之内。
重点抓好十一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工业不放松。把壮大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场,领导精力、各类资金和生产要素向工业集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新增产值过200亿元产业2个、过100亿元产业1个。加快骨干企业发展。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即三一湖汽完成整体搬迁并建成重卡生产线,湘窖酒业建成2万吨清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宝庆煤电二期完成立项审批并启动工程前期建设,九兴鞋业一期600万双耐克鞋生产线投产,超薄超强平板显示玻璃项目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宝兴科肥年产15万吨硝酸铵项目建成投产,大成科技国家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完成省内平台建设并开始全国试点,百威啤酒年产50万吨啤酒生产线完成主体工程,二纺机新址二号厂房建成投产,湘中制药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同时,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邵东皮具基地初具规模,发制品暨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出口基地、湘中铸造中心、恒远资江水电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生产线开工建设。每个县市区重点扶持2-3个工业项目。加快企业改制。打好企业改制攻坚战,市属36户国有工交企业改制完成70%以上,30户国有流通企业和36户集体企业完成改制40%以上。强力推进各县市企业改制工作。抓好园区建设。在全市形成“抓工业必须抓园区”的广泛共识,突出抓好园区产业集聚,引导企业入园发展,新增入园企业60家以上,省级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宝庆科技工业园按照调整园区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融资平台、加快基础配套、引进战略投资伙伴的思路,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启动再生资源、生物医药、特种造纸、发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
2、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稳定粮食生产。优化财政投入,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扩双压单”,着力恢复双季稻,大力发展玉米等旱粮生产,确保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870万亩以上,总产340万吨以上。经济作物总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实现烟叶生产30万担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发展生猪、乳业、橘橙、药材、油茶、楠竹、烟叶、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家。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推广农机项目,搞好农机化专业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杂交水稻制种的范围和面积,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和劳务性工资收入。实施“阳光工程”、“温暖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民创业培训,扩大农民就业,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引导农企合作,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全面落实惠农减负政策,严格涉农收费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连片综合开发。按照“办点示范、连片推进、逐步扩面、整体提高”的思路,整合水利建设、综合开发、环境整治等各种涉农资金,打造新农村示范镇12个、示范片20个、示范村200个。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亿元以上,建设土地治理项目区13个,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28个。扶持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发展,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宣传、推广与实施,严格农产品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和检验检测,确保放心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加强动物防疫检疫,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
3、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壮大旅游业。完成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重点景区建设性详规编制,制定邵阳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启动游客服务中心、蔡锷故居建设。利用崀山世界品牌优势,发挥崀山龙头作用,完善崀山、南山、云山、花瑶、黄桑、罗(请造字:草字头+那)溪、紫薇博览园、莲荷生态公园、白水洞等景区配套设施,抓好崀山创5A级景区和南山、黄桑、武冈古城、紫薇博览园创4A级景区工作,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林业,支持新宁创建国家级旅游标准试点县、隆回创建省级旅游强县。扶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项目,创建一批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牵头举办“2013大桂林原生态民族风情节”。全年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40亿元以上。繁荣市场消费。继续加大“万村千乡”工程推进力度,新建改造配送中心2-3家、农家店300家。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重点,新建和改造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蔬菜市场,制定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规划,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商贸流通、餐饮食宿、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升级改造,引进友谊阿波罗、沃尔玛等大型购物超市。加强建材、汽车、服装等专业市场建设,打造一批专业街区和品牌名店。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养老、保健、娱乐、体育等新兴业态。发展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要素的保障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搞活金融服务业。研究出台加快金融发展的若干政策性意见,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加快组建邵阳农商行,引进1-3家股份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建设,启动金融生态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扶持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做大做强。推进本土重点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保费收入增长10%以上。利用我市区位交通优势,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性物流中心建设,扩大生产性物流业的规模和数量。邵阳学院和各类工程技术学院、学校要面向工农业生产提供高技术、高技工服务,鼓励市内外高校在我市建立各类科学技术的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平台。
4、继续强力推进市中心城区的提质扩容。完成《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东部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和420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先导区建设规划,修改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编制火车北站片区和洋溪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并完善工业园区、资江两岸景观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以及邵水东路、邵水西路南段景观工程设计。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抓好拆违控违工作。组建交投和园区等融资平台,发挥城投、经投、国资投的作用,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全年投入城建资金50亿元以上。重点构建中心城区快速环线和东部城镇群快速通道,建设城市桥梁,打通城区瓶颈路。启动邵坪高速及其城区连接线建设,完成东互通大道主路面工程。启动邵阳大道东延至邵东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学院路延伸段,实施蔡锷路提标,加快市区同邵东、邵阳、新邵三县的融城步伐。继续加快推进十大城建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加固维修邵水桥,加快建设雪峰桥、桂花桥、云山大桥。完成大祥立交桥西向、邵水东路六中段、邵水西路延伸段,启动新华路北段隧道建设。推进城市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提标改造,完成西湖路、宝庆路、红旗路、敏州西路、城北路西段、建设中路、双坡南路、五一南路、东大路二期、铁砂岭路及340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启动雪峰南路延伸段、建设南路延伸至蔡锷故居并连接至贺绿汀故居道路、雪峰北路、邵檀路建设。完成西苑公园一期工程、紫薇博览园二期工程、六岭公园建设及人民广场改造,启动北塔公园、爱莲池公园建设,实施资江、邵水、红旗渠风光带建设。打造东互通大道、邵阳大道、学院路、西湖路、蔡锷路、宝庆路等园林景观带。抓好园林绿化,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建成省级园林城市。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全面铺开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江北污水处理厂一期、洋溪桥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扩建一期和市污水处置中心建设,继续抓好资江、邵水中心城区段清污。提高城镇燃气气化率,规划建设市区到邵东、邵阳、隆回三县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加快人防新型疏散基地和人防培训中心建设。新建改建旱厕100个、垃圾中转站20个、农贸市场3个,增设果皮箱、垃圾桶3000个和垃圾围300个,启动江北蔡锷路和桃花新城公交停车场建设,建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心。加强小
街小巷灯化美化,规范设置主干道路两旁门店招牌和灯饰广告。市行政中心、湘林国际大酒店主体工程完工。抓好城区征地拆迁,推进安置方式改革,加快10处安置点和保障房建设。建设数字邵阳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成市区数字城管平台。理顺城管体制,强化三区城管职责,构筑城乡一体、层次分明、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的管理格局。组建专业化垃圾运输公司,规范渣土密闭运输管理,落实建筑工地净车出场制度。继续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实施“限摩限电”,推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管护制度化、常态化,力争中心城区面貌再有一个大的改变,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进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申报程序。
5、努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机遇,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我市加快发展的专门文件,实施一批事关我市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围绕十大交通工程,怀邵衡铁路实质性开工,加快娄邵铁路扩改和沪昆高铁建设步伐。确保洞新、邵安和怀通高速邵阳段建成通车,实现全市12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邵坪高速公路全线实质性建设,开工建设武冈至靖州高速公路,争取邵阳县白仓至新宁高速公路正式动工。推进邵塘一级公路等在建7条266公里的国省干线建设,确保建成3条138公里,新开工9条314公里。完成500公里的农村“断头路”连通。建成3个县级客运站。动工建设武冈机场,积极推进邵东机场前期工作。完成13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启动下源、洛口山、马皇冲三座中型水库整治工程,竣工2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饮水工程后续管理。争取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项目获批,力争犬木塘水库审批立项,开工建设东风水库及灌区工程,启动市区第二水源建设项目。抓好土地整理,新增一批高标准农田。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计划的9个县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个、110千伏变电站4个。支持宝庆电厂二期、南山风电二期、风雨殿风电场、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完成大圳供区改制并纳入大电网代管,启动电网改造。
6、努力形成全民招商引资热潮。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出路工程”。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整合招商资源和力量,强化市、县、乡三级政府及其部门招商引资的责任,带动全民招商,营造亲商、重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打造吸引客商的“政策高地”和“投资洼地”。立足产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每个县市区引进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1家以上。提高2012邵商大会签约项目履约率,力促履约项目尽快落地建成。全年利用外资增长10%,内联引资增长20%以上。开工建设邵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楼。积极开展申报工作,获批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扩建境外联络处,加强与国外商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鞋业、打火机、发制品、皮草皮革、农副产品、医化产品、箱包服装、五金机械、竹木制品、水电设备十大外贸出口基地,引导九兴鞋业等出口企业自营出口。外贸进出口增长20%,新增境外投资、新签国际工程合同额、外派劳务指标增长15%。
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将更加自觉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力争全市或大部分县市进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强力推进绿色邵阳建设,强化三区主体责任,持续开展“三区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完成各类造林35万亩。全面深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程,启动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5%,其中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建成1-2个湿地公园。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切实抓好以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为载体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巩固西部县市的生态优势,大力实施楠竹低改和特色资源培育。加大煤、铁、锑、金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恢复治理矿山环境。在农村开展以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整治,逐步改善村容环境卫生。推广清洁能源,新建户用沼气池3500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79处、大中型沼气工程4处,推广太阳能利用器具2000台。
加快建设“十大环保工程”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开展云峰水泥、宝兴科肥循环经济试点,在建材、化工、冶炼等高耗能行业启动一批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强环境监测,强化环评、能评设置,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全面完成各项刚性考核指标。按照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审批项目,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抓好减排措施的落实,按计划推进污染减排工程项目。
三、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重点工作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十分关键。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之内。
重点抓好十一个方面的工作:
1、狠抓工业不放松。把壮大工业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场,领导精力、各类资金和生产要素向工业集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新增产值过200亿元产业2个、过100亿元产业1个。加快骨干企业发展。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即三一湖汽完成整体搬迁并建成重卡生产线,湘窖酒业建成2万吨清香型白酒生产车间,宝庆煤电二期完成立项审批并启动工程前期建设,九兴鞋业一期600万双耐克鞋生产线投产,超薄超强平板显示玻璃项目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宝兴科肥年产15万吨硝酸铵项目建成投产,大成科技国家农村移动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完成省内平台建设并开始全国试点,百威啤酒年产50万吨啤酒生产线完成主体工程,二纺机新址二号厂房建成投产,湘中制药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调试。同时,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邵东皮具基地初具规模,发制品暨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出口基地、湘中铸造中心、恒远资江水电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生产线开工建设。每个县市区重点扶持2-3个工业项目。加快企业改制。打好企业改制攻坚战,市属36户国有工交企业改制完成70%以上,30户国有流通企业和36户集体企业完成改制40%以上。强力推进各县市企业改制工作。抓好园区建设。在全市形成“抓工业必须抓园区”的广泛共识,突出抓好园区产业集聚,引导企业入园发展,新增入园企业60家以上,省级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宝庆科技工业园按照调整园区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融资平台、加快基础配套、引进战略投资伙伴的思路,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启动再生资源、生物医药、特种造纸、发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
2、围绕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稳定粮食生产。优化财政投入,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扩双压单”,着力恢复双季稻,大力发展玉米等旱粮生产,确保粮食总播面积稳定在870万亩以上,总产340万吨以上。经济作物总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实现烟叶生产30万担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积极发展生猪、乳业、橘橙、药材、油茶、楠竹、烟叶、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家。加强农村机耕道建设,推广农机项目,搞好农机化专业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扩大杂交水稻制种的范围和面积,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和劳务性工资收入。实施“阳光工程”、“温暖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民创业培训,扩大农民就业,增强农民创业能力,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引导农企合作,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以上。全面落实惠农减负政策,严格涉农收费
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连片综合开发。按照“办点示范、连片推进、逐步扩面、整体提高”的思路,整合水利建设、综合开发、环境整治等各种涉农资金,打造新农村示范镇12个、示范片20个、示范村200个。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亿元以上,建设土地治理项目区13个,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28个。扶持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发展,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抓好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宣传、推广与实施,严格农产品基地准出、市场准入和检验检测,确保放心农产品进入千家万户。加强动物防疫检疫,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
3、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壮大旅游业。完成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和重点景区建设性详规编制,制定邵阳西部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启动游客服务中心、蔡锷故居建设。利用崀山世界品牌优势,发挥崀山龙头作用,完善崀山、南山、云山、花瑶、黄桑、罗(请造字:草字头+那)溪、紫薇博览园、莲荷生态公园、白水洞等景区配套设施,抓好崀山创5A级景区和南山、黄桑、武冈古城、紫薇博览园创4A级景区工作,发展休闲农业、休闲林业,支持新宁创建国家级旅游标准试点县、隆回创建省级旅游强县。扶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项目,创建一批省级旅游购物示范点。设立旅游发展基金。牵头举办“2013大桂林原生态民族风情节”。全年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40亿元以上。繁荣市场消费。继续加大“万村千乡”工程推进力度,新建改造配送中心2-3家、农家店300家。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为重点,新建和改造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蔬菜市场,制定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城市规划,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商贸流通、餐饮食宿、娱乐休闲、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升级改造,引进友谊阿波罗、沃尔玛等大型购物超市。加强建材、汽车、服装等专业市场建设,打造一批专业街区和品牌名店。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养老、保健、娱乐、体育等新兴业态。发展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要素的保障能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搞活金融服务业。研究出台加快金融发展的若干政策性意见,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加快组建邵阳农商行,引进1-3家股份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建设,启动金融生态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扶持现有融资性担保公司做大做强。推进本土重点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促进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保费收入增长10%以上。利用我市区位交通优势,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生产性物流中心建设,扩大生产性物流业的规模和数量。邵阳学院和各类工程技术学院、学校要面向工农业生产提供高技术、高技工服务,鼓励市内外高校在我市建立各类科学技术的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平台。
4、继续强力推进市中心城区的提质扩容。完成《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东部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和420平方公里城乡统筹先导区建设规划,修改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快编制火车北站片区和洋溪桥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并完善工业园区、资江两岸景观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以及邵水东路、邵水西路南段景观工程设计。坚决制止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随意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抓好拆违控违工作。组建交投和园区等融资平台,发挥城投、经投、国资投的作用,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全年投入城建资金50亿元以上。重点构建中心城区快速环线和东部城镇群快速通道,建设城市桥梁,打通城区瓶颈路。启动邵坪高速及其城区连接线建设,完成东互通大道主路面工程。启动邵阳大道东延至邵东道路建设,开工建设学院路延伸段,实施蔡锷路提标,加快市区同邵东、邵阳、新邵三县的融城步伐。继续加快推进十大城建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的建设,加固维修邵水桥,加快建设雪峰桥、桂花桥、云山大桥。完成大祥立交桥西向、邵水东路六中段、邵水西路延伸段,启动新华路北段隧道建设。推进城市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提标改造,完成西湖路、宝庆路、红旗路、敏州西路、城北路西段、建设中路、双坡南路、五一南路、东大路二期、铁砂岭路及340条小街小巷提质改造,启动雪峰南路延伸段、建设南路延伸至蔡锷
故居并连接至贺绿汀故居道路、雪峰北路、邵檀路建设。完成西苑公园一期工程、紫薇博览园二期工程、六岭公园建设及人民广场改造,启动北塔公园、爱莲池公园建设,实施资江、邵水、红旗渠风光带建设。打造东互通大道、邵阳大道、学院路、西湖路、蔡锷路、宝庆路等园林景观带。抓好园林绿化,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平方米以上,建成省级园林城市。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全面铺开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江北污水处理厂一期、洋溪桥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改扩建一期和市污水处置中心建设,继续抓好资江、邵水中心城区段清污。提高城镇燃气气化率,规划建设市区到邵东、邵阳、隆回三县的天然气输送管道。加快人防新型疏散基地和人防培训中心建设。新建改建旱厕100个、垃圾中转站20个、农贸市场3个,增设果皮箱、垃圾桶3000个和垃圾围300个,启动江北蔡锷路和桃花新城公交停车场建设,建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中心。加强小街小巷灯化美化,规范设置主干道路两旁门店招牌和灯饰广告。市行政中心、湘林国际大酒店主体工程完工。抓好城区征地拆迁,推进安置方式改革,加快10处安置点和保障房建设。建设数字邵阳地理空间框架平台,建成市区数字城管平台。理顺城管体制,强化三区城管职责,构筑城乡一体、层次分明、条块结合、重心下移的管理格局。组建专业化垃圾运输公司,规范渣土密闭运输管理,落实建筑工地净车出场制度。继续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实施“限摩限电”,推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市政设施管护制度化、常态化,力争中心城区面貌再有一个大的改变,确保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查,进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申报程序。
5、努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抓住国家扩大投资机遇,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我市加快发展的专门文件,实施一批事关我市全局和长远的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围绕十大交通工程,怀邵衡铁路实质性开工,加快娄邵铁路扩改和沪昆高铁建设步伐。确保洞新、邵安和怀通高速邵阳段建成通车,实现全市12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邵坪高速公路全线实质性建设,开工建设武冈至靖州高速公路,争取邵阳县白仓至新宁高速公路正式动工。推进邵塘一级公路等在建7条266公里的国省干线建设,确保建成3条138公里,新开工9条314公里。完成500公里的农村“断头路”连通。建成3个县级客运站。动工建设武冈机场,积极推进邵东机场前期工作。完成133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启动下源、洛口山、马皇冲三座中型水库整治工程,竣工24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饮水工程后续管理。争取衡邵干旱走廊综合治理项目获批,力争犬木塘水库审批立项,开工建设东风水库及灌区工程,启动市区第二水源建设项目。抓好土地整理,新增一批高标准农田。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计划的9个县市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个、110千伏变电站4个。支持宝庆电厂二期、南山风电二期、风雨殿风电场、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完成大圳供区改制并纳入大电网代管,启动电网改造。
6、努力形成全民招商引资热潮。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出路工程”。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整合招商资源和力量,强化市、县、乡三级政府及其部门招商引资的责任,带动全民招商,营造亲商、重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打造吸引客商的“政策高地”和“投资洼地”。立足产业招商、网上招商、以商招商,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每个县市区引进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1家以上。提高2012邵商大会签约项目履约率,力促履约项目尽快落地建成。全年利用外资增长10%,内联引资增长20%以上。开工建设邵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大楼。积极开展申报工作,获批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扩建境外联络处,加强与国外商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鞋业、打火机、发制品、皮草皮革、农副产品、医化产品、箱包服装、五金机械、竹木制品、水电设备十大外贸出口基地,引导九兴鞋业等出口企业自营出口。外贸进出口增长20%,新增境外投资、新签国际工程合同额、外派劳务指标增长15%。
7、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将更加自觉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力争全市
或大部分县市进入全国主体功能区。强力推进绿色邵阳建设,强化三区主体责任,持续开展“三区三边三年”绿色行动,完成各类造林35万亩。全面深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程,启动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8.5%,其中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建成1-2个湿地公园。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切实抓好以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为载体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巩固西部县市的生态优势,大力实施楠竹低改和特色资源培育。加大煤、铁、锑、金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恢复治理矿山环境。在农村开展以畜禽养殖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整治,逐步改善村容环境卫生。推广清洁能源,新建户用沼气池3500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279处、大中型沼气工程4处,推广太阳能利用器具2000台。加快建设“十大环保工程”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开展云峰水泥、宝兴科肥循环经济试点,在建材、化工、冶炼等高耗能行业启动一批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强环境监测,强化环评、能评设置,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全面完成各项刚性考核指标。按照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审批项目,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抓好减排措施的落实,按计划推进污染减排工程项目。
8、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文体事业。修订完善《邵阳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挖掘整理文化产业资源,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启动中国君子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开始第二轮市志总篡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继续做好“送戏下乡”和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建成市广播电视监控中心。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管,建成网络文化、新闻出版、娱乐文化等监管平台,深入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整治行动。建设市体育中心,筹备申办省运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紧紧围绕建成教育强市目标,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加速示范性幼儿园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邵阳学院和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南工程科技学院。推进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工作。建成市区祥凤学校。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加大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力度,完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任务,保障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努力改善医卫条件。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及监管体制、运行机制建设,强化全民基本医保、基本药物制度。抓紧市中心医院新院建设。完成一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市应急备灾指挥中心项目。落实好市本级和12个县市区卫生监督所、80所乡镇卫生院和8所农村卫生救援中心建设任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推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实现专利申请1100件,授权650件。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完成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新增1个以上县市区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单位。同时,认真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掌握我市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
9、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群众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满足群众的新期待,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6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7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稳定在130万人以上。新增基本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人数1.2万人、2.5万人、2万人、0.8万人、1.98万人。提高五保对象供养标准,完成敬老院的
改扩建任务。开工建设2-3个老年公寓,推进社会化养老。加强低保资金管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大病救助机制。规范救灾款物的管理和使用,促进救灾救济工作规范化。新建廉租住房3716套、18.5万平方米;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1306套、67.8万平方米;改造城市棚户区7008户、45.5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4万户、4000万元。用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集中连片扶贫攻坚政策,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全年帮助1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0、全力确保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确保不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安全生产事故指标不超省控目标,争创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严密防范山洪地质灾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逐步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和治安重点整治,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抓好禁毒整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六五”普法力度,全面推进法治邵阳建设。进一步深化群众工作站工作,畅通信访渠道,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好企业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11、努力提高政府执行力。提高执行力就是提高落实的能力,解决落实能力不强的问题。政府所有工作都要在党委的统一意志下开展,政府必须保证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府各部门、市与各县市区要精诚团结,合作共事,决不允许推诿扯皮、互不买账。充分发挥村委会、乡镇政府、社区和街道办事处以及各基层单位作用,强化基层组织的责任,实行向基层倾斜的各种政策,尤其要建立逐年稳定增加的经费保障机制。从严治政,强化行政问责。政府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到单位到人,实行督查督办制、定期反馈制、办结销号制和责任追究制,力戒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
各位代表,全市人民的重托庄严而神圣,我们肩负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空谈误事,实干兴邵。宏伟蓝图,美好愿景,只有靠实干才能变成现实。让我们在中共邵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重托,奋发图强,高举加快发展旗帜,再创邵阳历史辉煌,为建设810万邵阳人民全面小康的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决议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XX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XX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认真听取和审议了镇长佘广练同志代表镇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认为,过去的五年,XX镇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能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和带领全镇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任期内各项目标任务。会议对政府五年的工作表示满意。大会一致认为:报告总结过去的工作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客观实在,提出的今后五年全镇工作目标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主要措施科学、务实,符合游凤发展实际,体现了全镇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会议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会议指出,今后的五年是游凤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镇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县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蓝图为目标,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发
展社会事业,着力关注和改善民生,奋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全面发展。
同时,会议强调,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努力做好今后的工作,意义十分重要。今后,我们要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发展能力;全面统筹社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确保大局和谐稳定;继续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会议号召,全镇人民要以改革、发展和稳定为重,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争创一流,在建设富裕、民主、文明新游凤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