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敦煌嘉峪关机场调研情况的报告(杂志)稿
深入调研摸实情
认真分析找对策
------甘肃监管局对辖区支线机场开展安全调研
根据工作安排,甘肃监管局胡红斌局长带队对敦煌和嘉峪关机场进行了安全工作实地调研,检查组听取了敦煌机场公司和嘉峪关机场公司的工作汇报,按照全面检查、突出重点;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深入调研,全面摸底;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要求,检查组深入机关、现场,与企业负责人、一线工作人员座谈交流,查阅了相关文件、记录和资料,对支线机场关键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重点岗位人员的资质、培训及岗位设臵情况进行了系统摸底,详细了解了支线机场在安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就加强和改进支线机场安全监管工作,创新支线机场深度监管的方法与思路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安全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敦煌和嘉峪关机场能够按照规章和要求,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臵,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安全制度和程序,坚持开展安全教育与培训,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形势基本保持了平稳态势。
(一)部门设臵及人员状况。敦煌机场公司下设综合管理部、计划财务部、航管中心、机场运营部、运行保障部、公安分局等6个部门。共有员工123名,其中包括正式工78人,合同短期工3人,劳务派遣工30人,实习人员12人。嘉峪关机场公司下设综合管理部、业务发展部、机场运营部、运行保障部、公安分局等5个部门。共有员工100人,其中正式在册职工86人、劳务派遣工10人、实习人员4人。
(二)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敦煌机场公司总经理与各部门安全第一责任人签订了《航空安全责任书》和《综合治理责任书》;嘉峪关机场公司在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的同时,组织员工对责任书开展学习,使员工进一步熟悉各自安全目标和要求,增强安全意识,并根据计划完成了一季度安全服务工作的考核评估工作。
(三)安全管理体系推进情况。敦煌机场公司完成了岗位基本安全风险档案和部门风险数据库建立工作;编写完成了空管SMS手册初稿;制定下发了《敦煌机场公司2011年SMS体系建设推进计划》、《敦煌机场风险警告单制度》;成立了敦煌机场SeMS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嘉峪关机场公司根据确定的风险源框架体系,对照行业标准认证组织差异化分析,初步建立了岗位风险源库及岗位风险管理档案,并针对风险较高的项目开展风险综合治理,突出前臵性安全管理。
(四)安全教育培训情况。敦煌机场公司利用各类会议开展经常性教育;建立了安全教育日制度,通过业务学习培训、岗位练兵、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嘉峪关机场公司将每周四定为集中学习日,采取集中研讨、人员轮教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岗位业务培训。结合换季统一组织开展了“反麻痹、反松懈、反违章”的“三反”教育,并完成了换季业务考核。
(五)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敦煌机场公司完成了消防车检修、中心变电站设备检测等整改工作12项。2010年至今下发内部安全整改通知单38份,现场发现纠正影响安全的问题65个,向海航安全管理系统提交自愿报告42份,整改完成局方检查不符合项15项。今年1-4月份,嘉峪关机场公司共收到员工自愿报告隐患信息19条,对报告问题均按照“闭环管理”的原则及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完成了整改。
二、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在安全投入、设施设备、人员设臵培训及安全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特别是空管、消防、安检、配载、飞行区管理等关键岗位人员比较匮乏,很多岗位员工都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首先,检查期间,两机场管制人员外出参加复训的比例均已超过20%,留守管制员不足,低于最低运行标准。其次,敦煌机场消防保障等级为5级,按照标准,消防战斗员至少应达到17人,但实际仅有6名消防员;嘉峪关机场消防保障等级为6级,按照标准,消防战斗员至少应达到20人,但目前也仅有6名消防员。人员配备不足加之没有设臵专门的消防组织机构,严重影响了消防人员的日常训练和应急救援管理,使机场消防应急救援能力下降,机场实际消防保障能力与消防保障等级严重不符。第三,嘉峪关机场新候机楼投入使用后,其现有的14名安检员,除承担两条旅检通道,两条贵宾通道,货运和托运行李的安全检查任务外,还要承担开廊桥、监护、道口守护和检查的任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其他诸如配载、飞行区管理、现场保障人员均存在类似情况。
(二)人员培训滞后。岗位培训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两个机场均没有制订系统的培训计划,培训大多数依靠企业自身解决,形式化成分较多,效果不佳。嘉峪关机场改扩建工程已经完工,不少重要设施设备得以更新,但其使用维护人员并未接受相应培训。此外,新的法规、规章、标准、程序及安全指令发布后,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学习宣贯、落实执行比较滞后。
(三)安全基础薄弱。敦煌机场设施设备老旧,大部分设施设备已经运行10年以上,特别是通信导航、助航灯光等基础保障设备设施严重老化,缺乏备件,故障频发。主要原因是安全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设备维护保养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无力做到按期及时维护保养,无法保证设施设备持续正常运行。
(四)安全管理体系推进迟缓。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企业基本只限于完成一些“规定动作”,未能深入分析岗位、设施设备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致使安全管理体系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不能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缺乏预见性、前瞻性和风险意识。
三、现行监管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支线机场安全监管一直以来都是监管局关注的重点,也是监管难点之一,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持续深入监管难
甘肃省现有4个支线机场:嘉峪关、敦煌、庆阳和天水。其中,离兰州最近的天水机场距离也超过300公里。距离上的限制造成安全检查的频次不足,监管的深度不够。一是对企业安全管理和运行的实际状况缺乏深入了解;二是对专业岗位人员能力和水平难以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对其重要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不能及时掌握;四是对机场各部门各岗位的运行管理、操作程序不能系统研究;五是对安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够全面准确;六是对支线机场运行安全风险和隐患不能及时有效识别。
(二)隐患整改难
支线机场绝大多数应因吞吐量不足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由于经营效益差,企业安全投入少,老旧机场设施设备运行周期长,趋于老化,故障率高;专业人员缺乏,业务培训不足,操作技能相对较低。在实际检查中,监察员对支线机场硬件,特别是涉及资金投入问题提出的整改要求,很难按期完成。支线机场没有安全投入自主权,企业的安全投入预算制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安全隐患治理的实效性。
四、建议和对策
2009年,我局就加强支线机场安全监管进行了一些探索,研究制定了《支线机场安全监管方案》,明确了支线机场监管工作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初步提出了支线机场安全监管的一些对策,从具体实践情况来看,效果还不明显。为了进一步加强支线机场安全监管工作,巩固和落实此次调研所取得的成果,应着力增强监管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预见性。
(一)建立支线机场重要信息备案及报告制度 在系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支线机场关键岗位及重点人员、重要设施设备进行梳理分析,并归类建档。以期全面掌握支线机场专业人员资质、业务水平、安全教育培训、以及设施设备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同时,支线机场应建立信息直接报告制度,一旦其关键岗位人员发生变动,重要设施设备运行不正常,或者发生不安全事件时,应立即报告监管局,使局方能够及时、准确和真实地掌握支线机场安全运行状况,从而有效识别安全风险,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实现动态和闭环监管。
(二)建立安全风险提示机制
鉴于支线机场安全风险的另一个来源是执飞支线机场航线的航空公司,因此应对辖区所有执飞支线机场的航空公司进行全面梳理,详细了解其执飞飞机及机组人员情况,并进行备案,同时组织相关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对所飞支线机场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汇集航空公司运行经验,编写安全风险提示,作为飞入辖区各支线机场航空公司的重要参考。
(三)强化支线机场安全投入监管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涉及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的问题企业整改起来难度大,监管员即使发现此类问题也没有办法采取强制措施,长此以往,深层次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势必对行业政府威信造成影响。因此,建议在民航安全专项资金投入方面赋予监管局权力,以保证专款专用,增强监管局执法的刚性,使风险识别和安全投入有效结合,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
(四)建立机场建设基金监管局属地审批制度 监管局作为民航局驻各省(市)的行业管理机构,在当地机场建设中应发挥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立民航机场建设基金监管局属地审批制度,可以实现以下两个目的:其一,能够从持续监管的角度审核机场建设,减少机场建设中硬件存在的先天不足问题,夯实安全基础;其二,代表民航局对民航建设基金的投入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五)建立安全运行状况评价机制
建议支线机场的年度检查参考机场安全审计的做法,建立评价机制,在现场检查的基础上,对机场管理机构安全投入、人员配备、人员培训(管理人员、运行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每年在辖区中通报,促进各机场良性竞争,每两年将评价情况报民航局、地区管理局,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先运行、保持运行、限制运行、终止运行”的建议。此外,建议民航局对全国机场(支线)安全投入状况进行统计排名,年终向社会公布,督促相关单位及地方政府落实应有的责任。
(六)拓宽专业人员培训渠道
建议各支线机场在淡季运行时,轮换专业岗位人员赴大机场或航空公司基地进修,甚至可以在辖区各机场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局方可以把专业岗位人员的培训经历作为一项检查内容。
甘肃监管局 2011年6月13日
第二篇:关于垃圾处理项目(嘉峪关)调研报告
关于垃圾处理项目(嘉峪关)的调研报告
基本情况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中部,地处万里长城西端,是我国内地通往新疆、中亚的咽喉,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转重镇,因境内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嘉峪关而得名。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7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30万人,城市化率达91%。工业基础雄厚。境内有酒钢(集团)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装备制造、葡萄酒酿造为骨干的工业体系。旅游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境内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的嘉峪关关城文物景区、国家4A级景区东湖生态旅游景区、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万里长城第一墩、讨赖河大峡谷、长城博物馆等旅游资源,是全国唯一的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交汇的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油东送”等“六大能源网”跨境而过,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呈立体交通格局。城市功能完善,通讯、电力、供排水、供热、煤气等生活设施齐全。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3.9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7.2%;地区性财政收入完成26.49亿元,年均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86亿元,年均增长15.6%;人
均GDP超过10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41元,年均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65元,年均增长10.6%,连续七年位居全省首位,主要人均经济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等殊荣。
第三篇:办公杂志调研报告
HaHa办公杂志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1.1模仿世界和中国顶尖级杂志的运作模式
1.2为《HaHa办公杂志》寻找差异化的创新模式
二.调研计划
三.调研 3.1世界前5位杂志
3.2中国前5位杂志
名称 创于 创始人/机构 办刊宗旨 内容 发行量/月 运作模式
四.调研总结分析
4.1模仿:
1.综合模仿各杂志的模式:网站+传统期刊+订阅+论坛+博客+电子杂志+礼品+广告+会员+在线投稿,模仿瑞丽《瑞丽之星》,建立《职场之星》专版。4.2差异化定位:
1.持续满足办公一族的需求而设的杂志。
2.B2C商城结合杂志的新模式:通过杂志提供给客户的精神需求,从而带动B2C商城的物质交易。3.各种消费产品评论和排名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消费导向作用。4.结合积分和礼品形式。4.3哈哈办公杂志定位(初步): HaHa办公
乐享办公生活
《职场》《文具》《管理》《服饰》《美容》《电影》《读书》《音乐》《漫画》《娱乐》《体育》《汽车》《游戏》《各地饮食》《旅游》《健康》《职场小知识》《职场之星》
网站+传统期刊+电子期刊+订阅(杂志、邮件)+广告+博客+论坛+礼品+B2C商城+乐天积分+会员+在线投稿
附件:《世界、中国各杂志网站》用天章纸品 打天下文章
第四篇:关于敦煌生态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敦煌生态问题的调研报告
酒泉市政协调研组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关于“市政协要积极做好敦煌生态建设、酒泉能源工业发展等重大课题调研工作”的指示精神,最近,市政协成立调研组,由市政协副主席向富春带队,对敦煌生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敦煌生态问题十分严峻
敦煌地处甘、青、新三省交汇处,库姆塔格大沙漠东部边缘,四周被戈壁荒漠包围,降雨稀少,蒸发量大,自然生态十分脆弱。辖区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48%。年平均气温9.3℃,年平均降水量39.9毫米,蒸发量2486毫米,属典型的干旱性气候。近年来,随着全球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敦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据观测,敦煌地区地下水位从1975年—2001年共计下降了10.77米,目前仍以每年0.24米的速度急剧下降,由此导致原有的1万余亩咸水湖和1000余亩淡水湖目前80%已不复存在。被称为“沙漠奇观”的月牙泉,最大水深已由1960年的7.5米下降到目前的1.1米,水域面积也由原来的22亩减少到8.5亩。
二是“绿色屏障”逐渐退化。据敦煌市林业部门统计,被称为敦煌绿洲“绿色屏障”的东湖、西湖、北湖及南山一带的天然林、草场、湿地由建国初期的219万亩、586万亩、375万亩分别减少到目前的130万亩、130万亩、270万亩,分别减少了40%、77%和28%。南泉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二道泉和三道泉,在近三年时间,已基本干涸,大片芦苇枯死,沙丘开始形成。
三是土地沙化和盐渍加剧。自1994年以来,敦煌绿洲区外围沙化面积增加了近20万亩,平均每年增加2万亩。目前库姆塔格沙漠正在以每年1至4米的速度逼近敦煌,流动沙丘前沿离敦煌市区已不到5公里。
四是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据资料记载,敦煌野生动植物特别丰富,其中,野生动物有140余种,目前原有的猴、豹、熊、鹿、野马、野猪、麝和虎等8种野生动物已绝迹,野骆驼濒临灭绝,在湾腰墩一带仅存40余峰;国家一级保护候鸟白鹳、黑鹳现已基本绝迹。
五是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目前,大风及沙尘暴的强度在不断增大,年平均出现8级以上大风达15—20次之多,累积日数为15.4天,且多集中于作物幼苗生长的3至5月。
六是文物保护的难度不断加大。受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众多文物遗址的损毁程度日益加剧,特别是莫高窟受风沙侵袭,塑像和壁画病害日趋严重。在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中,已有一半以上的壁画和彩塑出现了起甲、空鼓、变色、酥碱、脱落等病害。
二、敦煌生态问题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
1、温家宝总理关注敦煌生态问题
温家宝总理曾先后三次对敦煌生态问题作出了重要批示。2006年3月明确指出:“敦煌生态保护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加快进行。请甘肃省政府研究。同时要求发改委、水利部、环保总局予以指导和协调。”
2007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甘肃省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一定要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温家宝在谈到甘肃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时说,“作为甘肃代表,我关心并希望做好四件事:第一件事是一定不要使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第二件事是要坚决保护好敦煌的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三是千方百计不使祁连山环境恶化,冰川消失。第四,我还关心几条河流的沙化和盐碱化。特别是石羊河和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洮河水源保护。”
2、陆浩到敦煌视察调研
针对敦煌生态环境问题,省委书记陆浩专程到敦煌进行了调研。2007年7月省委书记陆浩的署名文章《拯救湿地保护绿洲——关于敦煌生态问题的思考》在甘肃日报发表,他在文章中指出,搞好敦煌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必须统筹处理好绿洲和湿地的关系。“保护绿洲必须拯救湿地,拯救湿地的要害是绿洲的节水。” 陆浩在谈到敦煌生态环境保护时说,敦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价值不能以金钱衡量。
3、市委专题研究
酒泉市委原书记李沛文看了4月7日《人民日报》关于温家宝总理关注敦煌生态问题的报道后,也做出了“敦煌生态问题要进一步引起重视,聘请各方面专家论证,提出和制定一个综合的生态保护计划”的重要批示。省委书记陆浩的文章12月3日在酒泉日报发表后,立即在酒泉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酒泉市委先后于12月4日、5日召开敦煌生态保护研讨会、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组织市级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同志认真学习,并就敦煌生态保护工作进行了再研究。酒泉市委原书记李沛文就保护好酒泉乃至敦煌的生态环境,提出要抓好五项工作。
4、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加大敦煌生态治理力度
2008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来自甘肃省酒泉市第二中学的教师贾迎春代表说,持续的生态环境退化已经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和敦煌莫高窟等文化遗迹的保护,国家应尽快考虑设立敦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避免敦煌成第二个“楼兰”。甘肃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张月莲提案呼吁尽快建立敦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并给予立法保护,力避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
三、近几年敦煌市高度重视抓好生态建设
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了敦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去今两年,他们以维持敦煌可持续发展、保护敦煌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中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并实施了一些加强敦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措施: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敦煌市通过开播专题栏目、设置宣传专栏、张贴节水标志、举办专题活动、组团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敦煌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危机,宣传温家宝总理的批示精神,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形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是健全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措施。敦煌市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敦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方案》、《敦煌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敦煌市水资源总量配置方案》等13个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指标体系,市人大出台了《关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决定》、《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决定》,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奠定了制度基础。目前,《敦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已通过水利部审查,并经甘肃省政府批复实施;《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划大纲》已由甘肃省发改委与酒泉市政府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敦煌市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期工作方案》已经甘肃省政府批复并组织实施。
三是深入开展调研,掌握水资源基本情况。敦煌市组织开展了区域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水资源现状及供水设施基本情况调查,全面了解掌握了敦煌境内西湖、东湖和北湖湿地变化情况和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荒地分布面积及变化趋势,建立了水位监测网络,审核确定了14个地下水位观测点,确定专人对地下水位、水质进行观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
四是落实各项措施,全面推进综合节水。在农业节水上,以肃州镇和转渠口镇为试点单位,逐步推行水权制度改革,启动实施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提高了用水价格,积极推广了滴灌、管灌、喷灌等节水技术,加强农业灌溉节水管理。全面推进了关井压田工作,截至目前,已关闭机井167眼,压减耕地24846亩,安装农用机井智能水表200套。在城市节水上,全面推行了宾馆饭店变频供水和热水循环系统、安装了节水器具;实施了城市公共绿地滴灌、微喷、微灌改造等工程;实行城市居民和行业用水分类定额梯次水价,对超额用水采取累进加价的办法予以制裁,有效提高了用水单位和市民的节水意识。在工业节水上,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了节水工艺改造,严格控制企业新打机井,制定了《敦煌市方山口工业园区水资源管理办法》,督促新上钒生产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的水循环利用技术,有效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五是统筹兼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造林绿化步伐,狠抓了重点风沙口治理,完成了“三北”人工造林19628亩,治沙造林6175亩,义务植树78.6万株,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封育保护面积55.9万亩。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控制林木采伐限额,制定了木材市场规范管理、天然植被封育管护等十项具体措施,全面清理了各保护区内放牧、非法采矿、采石等活动。实施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使月牙泉水位明显提升。积极实施人工降雨工程,使降水量明显增加。
四、几点建议
当前敦煌生态问题已得到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敦煌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临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任务非常艰巨,亟需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由于现行的条块分割体制,不能统筹兼顾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不能统筹兼顾生产、生态和生活用水,不能统筹流域上、中、下游,解决敦煌生态问题还存在许多障碍。建议市上成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疏勒河流域管理局、党河流域管理局、敦煌、瓜州、肃北、阿克塞等县市和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态环境保护协调领导小组,共同协商解决敦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 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协调维系敦煌生态环境的疏勒河、党河两大水系的主管部门,每年向下游有计划地泄放2-3亿立方米的生态用水,使敦煌湿地水源得到补充,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同时,建议在疏勒河流域上游各县市全部实施关井压田措施,使敦煌生态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2、加大协调力度,提供资金保障。目前《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期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批准,涉及的20项支撑项目耗资19.33亿元,好多项目需要当地政府配资才能落实。《敦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21项节水工程计划耗资7.4069亿元,也需敦煌市大量投资。这些项目的实施,仅靠敦煌市地方财政来支持困难非常大,建议市上出面积极协调,多方争取生态环境保护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资金,力争取消国家和省上投资的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地方配资部分。同时建议市上和敦煌、瓜州、肃北、阿克塞西片四县市都要设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专项基金,将专项基金列入财政预算,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资金保障。
3、树立综合生态管理理念,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要从根本上解决敦煌生态恶化问题,除了创新机制,强化科学调控外,还要转变节水观念和方式,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要尽快对疏勒河、党河水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总结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和教训。要加大规划环评力度,严格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管理,以水供给量定发展规模,慎重移民,对流域资源的无序利用形成制约,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按照水资源的可承载能力合理确定产业布局,改变种植结构,压缩棉花等高耗水作物,扩大花卉、葡萄、桃、李广杏等节水高效作物的种植比例。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用水量。实施人工增雨工程,加大地下水补给。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使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协调共进,有效推进敦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4、加强协调指导,加快项目实施。遏制敦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拯救湿地,保护绿洲,靠党河、疏勒河的补给和实施节水措施仍难以维系,最根本的措施是实施“引哈济党”工程,该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敦煌资源性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目前工程环境评价大纲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甘肃省引哈济党跨流域调水水资源配置任务书》已得到水利部批复,项目已列入全省“十一五”规划,目前正在争取国家立项。建议市上成立专门工作组,积极协调做好项目的编制、项目区水文地质情况和引水隧洞地质条件调查、敦煌绿洲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工程调水后地下水位回升、变化趋势预测等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得到国家发改委审批,确保“十一五”末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敦煌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省级甘肃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以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载体,通过跨流域、跨区域大范围的生态保护,变农、林、水、土、草等要素管理为综合管理,维护脆弱的自然生态。同时督促落实月牙泉综合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引党供水”等一系列生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二00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劳动力调研报告稿
关于我区劳动力资源紧缺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区企业招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
宿豫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1年9月25日
近年来,宿豫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各类企业不断进入工业园区,工业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企业发展和不断壮大,用工需求量明显增加,企业发展与用工矛盾凸显,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招工难”现象,不少企业普工都招不齐,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我局于9月初组织有关人员赴河南省民权县、睢县、兰考县、上蔡县对当地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考察;并于9月20日对我区顺河镇卓圩社区居委会、丁嘴镇张新庄村、大兴镇高圩村、曹集乡天同庵居委会等四个有代表性的乡(镇)、村(居)的劳动力资源基本情况进行为期3天的摸 1
底调研。通过认真仔细地调研和分析,已对当前劳动力资源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河南省四个县的劳动力资源现状
1、招商力度很大,新增企业较多,当地政府均已不提倡劳务输出。但由于当地工资收入仍然较低(1200-2000),不为职工办理各项保险,企业工作环境较差,各种配套设施跟不上,大多数中青年劳动力还是选择外出务工。呈本地企业招不全工、行政命令和政府行为招不到工、大量务工人员外出打工的特点。
2、县政府出台政策,将满足本县园区企业用工工作上升到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地位,每向园区企业输送100名工人,视同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000万元,输送工人300名,视同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000万元,输送工人500名,视同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亿元,并对输送工人先进单位进行重奖。
(二)我区当前劳动力资源整体情况
从调研的4个村(居)来看,总人口为21069人,其中适龄人口数为11989人(16周岁—男60周岁、女55周岁),占总人口的56.90%;16-35周岁人口数为4241人,占总人
口的20.13%;在本地打工人数为4477人,占总人口的21.25%,占适龄人口的37.34%;在本地自主创业人数为532人,占总人口的2.52%;具有一定就业技能人数为6886人,占总人口的32.68%,占适龄人口的57.43%;有培训愿望人数为146人,占总人口的0.69%;外出打工人数为5897人,占总人口的27.99%,占适龄人口数的49.18%;有返乡就业愿望的人数为616人,占外出打工人数的10.45%。
(三)我区劳动力资源就业结构分析
1、千军万马,常年出征在外。常年外出打工人数占总人口的27.99%,占适龄人口数的49.18%,16-40周岁占绝大多数,大多都是青壮年劳动力、家庭主要劳动力。这与以前倡导的劳动力输出以及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工资福利待遇较好有很大关系。
2、“3861”人群成主力。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在本地打工人数占总人口的21.25%,占适龄人口的37.34%,大多数都是妇女和“405060”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大多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的行业。没有一点技能的劳动力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仍然从事纯体力劳动。
3、外出务工人员良性回流。近年来,随着我区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经济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有部分外出打工者认为,本地企业工资福利待遇跟以前相比有较大提高,虽然和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家打工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于是,他们就选择返乡就业。
4、就业方式灵活多样。留守在当地的人员除了平时接送小孩上学,农忙时忙种收以外,其他时间都在本地企业打工或者去做伐木工、建筑工,就业方式非常灵活。其中包括70岁以上,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都在乡镇、村企业做门卫等劳动强度不大的工作,除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群以外,基本没有闲置劳动力,据丁嘴镇张新庄村的村支书说:“现在如果村里死个人,连抬棺材的人都找不到”。
5、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尚未转变。多数刚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缺乏吃苦精神,认为本地企业工资待遇低、环境差,不愿意在家乡就业。总认为大城市机会多、发展好、工资高、环境好,总想出去闯一闯,开开眼界。我区大中专毕业生一部分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一部分流向发达地区,进入本地企业的很少。
二、存在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对我区影响很大
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一线工人大多数是本区富余劳动力,他们年龄偏大,“3861”群体所占比重较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更是缺乏专业技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各类专业技术工人的缺口加剧了用工短缺的供需矛盾,由于目前就业方式呈多元化趋势,许多人不愿到企业就业,导致不少企业连普工也招不齐。另外,本地劳动力外流较多,特别是中青年劳动力,致使我区农村空巢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多元化就业农民工暂居卖方市场
由于当前农民工就业方式比较灵活,呈多元化趋势,致使他们不进工厂企业也能找到事做,也能赚到钱,造成企业招不到工人。不像以前,企业掌握主动权,可以到人才市场挑选劳动力,现在的择业主动权掌握在农民工手中,农民工暂居卖方市场。
(三)观念转变,任重道远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有培训愿望人数仅占总人口的0.69%,绝大数民工不理解政府的培训政策和目的,目光很短浅,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耽误赚钱。因此,转变其就业观念,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四)组织体系,亟需健全
目前,我区企业招聘员工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参加招聘会,二是自发式招聘,把招聘简章放在厂门口、千鸟园广场等地方。在用工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仅靠几场招聘会和企业自发式招聘肯定行不通,势必造成用工行为不规范,劳动力盲目无序流动,浪费资源。苏南等发达地区的做法是成立公办人才资源开发公司(劳务派遣公司),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供需关系中的引导和调节作用,促进供需关系平衡,健全用工行为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高效便捷的新型用工服务体系,以满足满足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形势下对用工服务提出的新要求。
三、对策建议
(一)建强平台,摸清家底
加强区、乡镇、村三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形成统 6
一的信息网络,让劳动力资源相关政策、信息畅通无阻地传递到千家万户。完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使之动态化、常态化,时时掌握我区劳动力资源结构变化,使乡镇、村(居)的劳动力信息能够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减少劳动力盲目无序流动,避免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
(二)外出内转,釜底加薪
从我区劳动资源结构来看,外出打工的中青年劳动力所占的比较还较大,这与当前我区经济快速发展极不适应,要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规范当地企业管理,一方面要坚决贯彻《劳动法》,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规范用工行为,杜绝随意拖欠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的现象。企业要根据不同行业和工种合理制定职工工资标准,尤其是对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等苦脏累活职工,应适当提高其工资、福利待遇。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劳动力就业导向作适时的调整,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特别要对保障待遇好、经济效益高、管理较规范的优秀企业作重点宣传,鼓励外出打工人员回家乡创业,实现劳动力就业当地化。
(三)专业操作,市场运作
根据这次到河南四个县的考察情况,我们认为,不能再向以往那样仅靠企业自主招聘和几次公益招聘会来招工,没有主导性,减少盲目性和无序性。政府应该成立公办人才资源开发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主导,统一的、有序的人才资源运作体系。
(四)组织跟进,政策支持
首先,要把招工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评体系,切实提高人社等相关部门的招工积极性。其次,要制定完善、合理的招工工作评优评先、资金奖励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开展帮企业招工工作的的积极性。最后要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就业,比如在教育、资金(购物券)补贴、买房等方面对返乡就业人员给予适当倾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勇于对劳动力就业导向做适时的调整,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宣传我县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特别对劳动保障待遇高、经济效益好、管理科学规范的优秀企业作重点宣传,鼓励本地劳动力为家乡建设服务。劳动部门进一步完善各项劳动用工保障制度,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加强对职业中介、人才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完善有关吸引本地劳动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大批外出职校毕业生和打工者回乡就业,以缓解我区企业招工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