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泾源县泾河湿地旅游景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4 04:5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夏泾源县泾河湿地旅游景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夏泾源县泾河湿地旅游景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篇:宁夏泾源县泾河湿地旅游景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宁夏泾源县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泾源县旅游文化局

二○○五年一月十七日

项 目 名 称:宁夏泾源县泾河湿地生态旅游

景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编制单位: 泾源县旅游文化局

研究报告主持人:

研究报告编制人:

任立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咸国英(县旅游文化局局长)马今胜(县旅游文化局干部)

杨贵荣(县计经局干部)

宁夏泾源县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开发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概

泾河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区位于泾源县城东南15公里处,东起沙南峡口,西至响龙河,全长10公里。该区域是泾河主干流区,两岸区域宽广,泾水流经量大,风光秀美,历史传说较多,《西游记》、《柳毅传书》等传说典故多源于此,清人胡纪谟著有:《泾水真源记》,并题诗“无数飞泉大小珠,老龙潭底贮冰壶。汪洋千里无尘滓,不至高陵不受污。”历代诗人、画家都对这里有精彩的描述。1935年10月2日,毛泽东主席率领红军由甘肃通渭城北上,6日越过平凉,穿沙南峡,沿泾河西行,把尾随追击的敌军甩掉,夜宿泾河农家,革命的种子撒向了泾河两岸。199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泾河源命名为爱国教育基地。

2、泾河湿地生态旅游区周围环境概况 2.1 地理位置

泾源县(含泾河生态旅游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以六盘山南段部分山体、水域为主。地理位置为东径 106°13′~106°29′,北纬39°33′25″~35°16′58″,总面积为751平方公里,东南西分别与甘肃的平凉、华亭、庄浪为邻,北与宁夏固原、隆德两县毗邻,与西安、兰州、银川几乎以300—400公里等距。该旅游景区西部有老龙潭、二龙河,凉殿峡景区,东部

2 有沙南峡,胭脂峡景区,北靠泾华公路。2.2 地质地貌

六盘山脉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狭长石质山地,在地质构造上属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西高东低的强烈切割的中山地貌,山地海拔约在2000—2500米,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相对高度800—1000米。山顶浑圆山坡陡峻呈阶状,地表受流水切割十分破碎,红土层大部分裸露,河谷纵横多成V谷。由于受白垩纪的剧烈下沉,堆积了3000多米厚的六盘山群碎屑岩,晚期燕山运动时褶皱隆起,喜马拉雅山运动再次将其抬升,自东向西山顶面构成三个海拔2000米、2300—2400米、2800—2900米的阶梯。由于在白垩时接受了巨厚的河湖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构成了六盘山的主体。地层主要以泥岩、泥灰岩、质粉沙岩、灰岩等为主,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中山地和侵蚀构造低山地,是典型的地质公园。2.3 气候

泾源县属中温湿润气候区,季节特征春寒、夏旱、秋短、冬长,年平均气温5.7℃,最热(七月)平均17.4℃,最冷(一月)平均气候-7.0℃。极端最高温度32.6℃,极端最低温度-27.4℃,≥10℃的积温1846.6℃。年日照时数为2100—2400小时,无霜期90—130天,年平均降水量650.9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年蒸发量148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0—70%,黄土高原上的一块“湿岛”。泾源的这种气候特别适合于避暑旅游,是与毗邻景区

3 的特殊区别之处。2.4 资源

2.4.1 水资源与土壤

六盘山水资源是宁夏区内最丰富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0.5万立方米,年径流总量2.1亿立方米,其中项目所在的泾河干流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492万立方米,占泾河流域总径流量的30%。六盘山土壤类型分为: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新积土、红土和粗骨土,其中以灰褐土面积最大,是山地造林的良好基础。2.4.2 植物资源

六盘山属国家的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13科382属788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资源植物有15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桃儿

七、黄芪两种。主要造林树种及经济植物65种,主要药用植物39种,花卉观赏植物17种。六盘山特有植物三种,即六盘山棘豆、四花早熟禾和紫穗鹅观草。森林是六盘山生态系统的主体,历史上六盘山曾经以云杉、冷杉、落叶松为优势的古森林。由于宁夏自然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原生类型已不存在,现存的天然林均属次生类型,且以杨桦的比重最大。泾源县境内天然草场占全县面积的23.2%,天然林和人工林占全区的30.8%,森林覆盖度为30%,现胭脂峡景区内树木繁茂、物种丰富,绿地率在95%以上。2.5 社会经济

泾源县辖4乡3镇,114个行政村和一个国营六盘山林业局及

4 所属6个林场,2004年底总人口为12.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6‰,其中回族人口8.8万人,占总人口的72%。由于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差,地方优势未能发挥,使其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到2004年底,工农业总产值2.3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500万元,工业总产值6900万元,第三产业1.0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15万元,增长27.3%;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00万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291元,增长1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22%。1983年被国家列为“三西”地区特困地区之,2000年又被列为六盘山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2.6

历史沿革

泾源县在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居住,为戍狄部落游牧人和乌氏、焉支氏居住地。宋乾德二年(964年)始置安化县,属秦凤路仪州(今平凉市),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安化县为化平县属风翔路平凉府(今平凉市)。元初废,分属华亭等县。清同治元年(1862年)一场回民起义相继从陕西的渭南、大荔发起,涉及甘肃平凉,至泾河源镇惨遭失败,陕甘总督左宗棠奉清廷之命,以“安民”的名义采取“涣其群、孤其势”分化瓦解,分而治之的办法强迫回族人民向指定地点迁徙。同治十年(1871年)划华亭、平凉、固原、隆德四州县地,设化平川直隶厅,左宗棠派兵驱赶当地汉民,空出其地,将陕甘起义失败的9480余名回族群众强行安插于此,自此这方土地换了主人,成为一个回族聚居区。民国二年

(1913年)改为化平县,1949年7月29日化平县解放,1950年

5 9月,因泾河发源于此,改名泾源县,延续至今。

泾源县城位于县城偏北部的香水镇,地理坐标东径106°20′,北纬35°31′,背山面河,山环水抱,海拔在1901—1920米之间,县城北距自治区首府银川400公里,东距西安306公里,南距兰州284公里,县城向西5公里为六盘山自然保护区,东北方向30公里处是甘肃省崆峒山风景旅游区。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提督喻胜荣、通判左寿昆于化平督修土城一座(今县城),周长2.3公里,城门4道,垛墙554个,门楼4座。民国时期县城有东西向的中山街1条,长300米,宽18米,建有县政府、县党部、警察局、教育馆、戒烟所、学堂、粮仓等。新中国成立以后,香水镇成为泾源县及行政机关驻地,是全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县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已构成城市布局的雏形。2001年末县城城镇人口1075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652人,农业人口2965人,暂住人口137人,城市建筑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目前县城规模在固原市最小,各种设施比较完善。县城主要工业有食品加工、皮革、建材、机械等。工业企业以国有、股份、集体所有制企业为主,私营制企业所占比例很小,工业企业从业人数极少。

3、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机遇

3.1 国家西部大开发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倾斜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沿边的东部、南部省份经济在改革的大潮中已快速的发展壮大,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后劲在很

6 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西部省区的发展。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山川秀美的大西北”、“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资源性产业开发”、“大力投资建设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大力发展西部地区的生态旅游事业”等。

在这跨世纪的西部开发热潮中,泾河湿地旅游景区所在的泾源县以其资源优势和特殊的区位条件,具有十分有利的政策倾斜条件。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为主的倾斜政策对于泾源的发展具有十分现实和长远的意义。3.2 开发旅游资源已有切实的实施规划

《泾河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六盘山旅游区总体规划》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已分别先后上报,部分项目的实施工作已在进行中,泾源县城市总体规划也已修订完成。

泾源县以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多样的生物组成,迥然不同的气候、植被、土壤、珍贵的自然历史遗迹,独特浓郁的回乡风情,构成了泾源旅游资源的特色和模式。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财富,对胭脂峡景区的建设及深入发掘泾源的各类景观资源将为泾源县乃至宁夏的旅游产业腾飞,带动地方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为南部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注入不可估量的活力。

3.3 自治区对“南有泾源,北有沙湖”的旅游开发设想

在全国的旅游地域中,泾源正处在中国的中心位置和西北地

7 区的前沿,它将为我国旅游热点向西辐射与转移产生不可估量的连锁反应。其景观特点既具北国之雄,又兼江南水乡之秀,它将是21世纪中国西部独具特色、品味极高的重要风景旅游区。对宁夏而言,泾源是其南部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和对外开放窗口,是“六盘山消夏游”项目的实施地。而开发老龙潭景区则是泾源旅游的起步项目。

3.4 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的机遇

县域北部“欧亚大陆桥”,宝中铁路的运行通车;“十五”期间西部八大通道之一的“银川—武汉”高速公路过境并与“兰州—平凉”的高速公路交汇于县城北部胭脂川;固原“什字—宝鸡”的过境二级公路(原为什字—华亭公路)已经建成;固原地区级机场建设已列入国家投资建设计划。这些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泾源乃至宁夏旅游业的外部交通条件和旅游业的区位优势,成为其经济发展和旅游业迅速获得效益的有利条件。

4、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 建设独具特色区域性旅游服务线路的需要

依据2000—2020年《泾河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泾源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泾源要以县城为中心,以生态旅游为主体,以回乡风情为特色,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为基地,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挖掘内涵,增设新景点,通过产业化综合开发,逐步形成大旅游格局和体系,即以泾平、泾华公路为主轴,8 以西南、东北区主要旅游景区为重点,适度超前,优化结构,完善功能,塑造“雄宏、古朴、秀雅”的旅游县形象,要表现出泾源的“回乡风情”特色,并将泾源县建设成为具“北国之雄、南国之秀、生态优美、古朴自然、典雅清秀、设施完善”的风景旅游服务中心。

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位于泾源县城15公里处,泾华公路从中央穿过,南临泾河源镇。泾河源镇市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外部生态环境优良,是该镇农村经济的交流中心。在泾华路沿线有二龙河、凉殿峡景区,是泾源县西南区重要的一条旅游线路,对这条线路进行重点开发建设,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突出地方民族特色,对于构筑泾源县大旅游体系的形成,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泾源县建成区面积为3.4平方公里,城市用地狭小,城市内部生态环境和旅游服务设施与其作为区域性旅游服务城的高标准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亟待进一步建设加强(县城现在有中低档旅游床位1340张,饮食服务也较为落后,休闲娱乐场所定位低而不足,按照县旅游局规划,2005年后其旅游接待床位应达到2000张以上,且高、中档床位要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开发建设与县城交融为一体,且地域较大的泾河湿地旅游景区是创建泾华公路旅游服务线路,满足其旅游服务功能是较为可行与必要的办法。

4.2 开发建设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是泾源县生态建设的必需

根据2000—2020年《泾源县生态建设总体规划》,泾源县要

9 建立“山环水绕、山清水秀、林草繁茂、鸟语花香”、“山、水、林、野生动物”交融而清新优美的生态型水源涵养区。《总规》要求达到的建设指标是森林覆盖率达到90%,每年退耕还林5万亩,5年内完成退耕还林任务,生产防护绿地5万亩,人均绿地面积0.5平方公里。要求全县生态系统规划建设采取“集中连片、分布实施”的办法,即以15度以上山地为重点,集中连片退耕还林,每年划定区域和范围,逐年分春秋两季实施。在退耕还林中,注重农民居住区与生态农业、绿化走廊、山林绿化相融合,来建设泾源生态型山水旅游县环境。而泾河湿地旅游景区内自然形成的山水相依、重峦叠嶂的风景层次和大片的山林、奇峰怪石,独特的地理地貌、古文化遗存等都使得景区自然景观生动、活泼,层次丰富,呼应了山水相依。再在泾河大桥东侧处筑坝挖湖扩大湖面,湖面周围和附近的山坡地造林绿化,更能使景区因地制宜、随势生机,让“景区第一景观吸引人”,从而达到“山因水活,天人合一”的境地。

另外,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地处泾源县城主导风的东西风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茂密的森林、果园、草地,还能为游人带来极为宝贵的气候资源和清爽的空气条件。因此,保护、建设好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为泾源县保留好一块十分珍贵的生态资源保护地是一件极为重要、极为紧迫的任务。

4.3 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扶贫工程的实施,需要以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为先导

10 泾源县人多地少,发展农业自然条件差,工业发展落后,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极少,私营经济发展缓慢,一直是宁夏乃至全国的最贫困县之一。其旅游业自1999年初步开发建设以来,迅速升温,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截止到2004年10月底,年客流量已达1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30万元,但人均消费额仅为175元,与自治区旅游人均消费325元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自治区政府、固原市、泾源县政府先后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把旅游业作为宁夏南部山区的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和龙头项目。泾源县县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是:“生态立县、畜牧富县、工业兴县、旅游强县、开放活县”战略,精心打造“泾河清真牛肉,绿色生态旅游,泾水源头文化”品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泾源县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对改善泾源县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劳动就业岗位,促进区域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4.4 依托泾源至华亭公路优先开发泾河生态旅游景区,将会事半功倍

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位于泾华公路两侧,其道路交汇处是泾河源镇。在这段路内,居民居住集中,清真寺较多,回乡风情浓厚,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的基础工程设施建设依托于泾河源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

5、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的规划依据

11 5.1 泾河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5.2 泾源县城乡建设总体规划 5.3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发展规划

5.4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6、规划原则

6.1 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原则

全面保护景区的林草植被和历史遗迹,充分利用景区内的各类景源,以开展生态保护、风景旅游服务为宗旨,促进景区景观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2 资源与市场相结合的原则

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应以泾源县域内的旅游资源为基础,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进行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建设规模必须同游客规模及市场相适应。6.3 功能与特色相结合原则

以特有的回乡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特色为主体,强化其作为宁夏南部贫困山区旅游服务的区域性功能,完善和优化景区生态旅游项目及旅游服务体系。6.4 旅游与扶贫结合的原则

景区作为六盘山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建设要与产业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的项目、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相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旅游扶贫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先导作用。

在公路沿线和景区道路沿线,动员农民开展餐饮、住宿、购

12 物、娱乐等旅游服务,销售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野生果菜等;让游客参观实践农家生活,体验乡土气息,增强爱国意识。通过多种旅游服务,开扩农民眼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帮助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特别为泾河源镇农民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致富门路,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泾河源镇农民已尝到了甜头,认为旅游开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办法。老龙潭的旅游扶贫模式,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创造了经验。6.5 景区建设与民俗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位于泾河源镇泾光村、街西村、河北村和马家村中部,通过景区开发,带动该村农民以回族特色为主体,规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村,以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景区内的主要道路建设与村庄道路相互利用,完善水、电、邮政、通讯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景区的辐射功能,达到服务设施和功能互补、综合效益显著、投资少、见效快的目的。

7、景区范围

根据《泾河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泾源县旅游业发展规划》,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东以沙南峡为界,西以响龙河为界,南北以自然山体为界。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5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

8、性 质

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应充分合理利用范围内

13 的山体、植被、遗址、水体,建成依托山水之源,具备完善的特色旅游服务系统,集避暑、度假、休闲、保健、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展示功能为一体,生态质量优良,景观特色突出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综合性景区。

9、结构与布局

景区以泾河两岸最高点为制高点呈带状辐射结构。景区布局分为四大景观区域,在景区东部区域设水上游乐区、旅游商贸区。中部区域设民俗风情展示区,西部设旅游度假区。景区外围划定为生态景观控制区域。景区设主入口一处,停车场二处,景区建设侧重于体现民族特色,服务对象为外来游客。

10、规划构思 10.1 景区东部区域 10.1.1 东部主入口区

10.1.1.1 东部主入口设在沙南桥头,入口设广场、停车场、服务管理设施等。

10.1.1.2 在入口处南侧修建水上乐园,东至沙南峡口,西至十里滩河口,总面积600亩。

10.2 景区中部区(东至十里滩,西至泾河大桥)

10.2.1 旅游商贸区:利用该景区与村庄相连部分进行旅游商贸、购物、参观农宅等活动布置,修建虹鳟鱼养殖池200个,每个长80米,宽45米(并列3池,每池15米)。

10.2.2 旅游市场 :在泾光村、河北村修建旅游市场两处,占地

14 面积40亩。

10.2.3 在泾光村十里滩修建矿泉水厂一座

10.2.4 在虹鳟鱼连接处修建生态人行道200条,每条两头修建凉亭,建立垂钓烧烤区。

10.2.5 将泾光村、河北村、马家村、街西村部分民宅改建,建立集住宿、观光、考察、娱乐为一体的民俗村。10.3景区西部区域(东以泾河大桥,西至响龙河为界)10.3.1 修建泾河北路 3.5 公里 ,路基宽9米.路面宽8米,设计为二级公路标准.10.3.2 在修建泾河北路中需架设桥梁一座,100延米/5孔双曲拱桥。

10.3.3 在泾河北侧取沙处,以现有地形修建水上乐园一处400亩。

10.3.4 对泾河两岸进行围地造田,栽植花卉、常青、阔叶树木,进行综合立体型生态治理。

10.3.5 在泾河北路北侧修建儿童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泾水文化展览馆、休闲度假别墅,将该区域建成休闲度假区。10.3.6 对主景区南北山体进行绿化保护,南山以常青树种为主,北山以花卉、经果林为主。

11、建设规划和投资估算

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的分期建设规划以“先主后次、持续、稳定、滚动、发展”为原则,以《泾河源风景名胜区》和《泾源

15 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六盘山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规划为依据,以投资状况和良好的旅游区位优势为条件,以建立宁夏生态旅游第一县为目标。建设项目从2005年开始实施,2007年底完成,总投资1.3亿元,其中水利投资1300万元,交通道路投资540万元,绿化造林投资300万元,生态围田造地6500亩,投资1900万元,旅游设施投资8960万元。

12、资金来源

该项目基础设施投资404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占90%,3636万元,地方自筹占10%,404万元,旅游项目投资8960万元,申请国家投资占40%,3584万元,招商引资5376万元。

13、风景区综合效益分析 13.1 经济效益

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工程建设完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33.28万人次,经济周期起算年以建设期第一年作为起算年,一个经济计划期为20年。

在经济计划周期内,经济效益稳定后该示范村每年可获利润1072.53万元,向国家上交税金684.43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4年,动态投资回收期3.6年,I=12 % 的财务累计净现值(税后)NPV=5142.12万元,税后的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I=97%,投资利润率为23.3%,投资利润率为34.8%;在政策性免税的情况下,建设当年就可收回当年的建设投资。贷款回收期为6年,经济效益十分乐观。

16 12.2 生态效益

通过景区设施的建设,景区范围及周边地区的植被得以保护,水土得以涵养,洪灾得以控制,尤其是通过对景区进行生态植被恢复和文化遗迹的恢复建设,不仅为泾河增添了靓丽的景观,而且为游人提供了便利。在为游人创造一个舒适的旅游空间的同时,还将对当地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生态效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2.3 社会效益

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的过程中,可为当地农民提供打工搞副业增加收入的机会,景区项目建成后在为游人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解决3000个就业岗位,此举不但减缓了社会就业的压力,而且在减轻国家对县级财政补贴负担的同时,还辐射带动了整个泾源县区域内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及建筑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对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搞旅游开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加速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途径,是加速六盘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

通过开展旅游活动,促进了先进文化科学知识的迅速传播,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及应用,不仅打破了当地信息闭塞的局面,而且还在获得外部信息的同时,对外宣传了自己,扩大了西部地区的影响。旅游业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往来,也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加速西部地区开发及促进西部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17 必由之路。

13、结论和建议

经过经济效益分析与计算,开发建设泾河湿地生态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致富相结合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这对贫困地区利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特殊的效应,是扶贫开发的好项目。该项目切实可行,建议尽早审批、尽早开工建设,以加速泾源县和南部山区经济建设及脱贫致富的步伐。

18

第二篇:景区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广仁岭景区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述

1.1 项目说明

 项目名称:广仁岭景区(或风摩岭景区)

 项目地点:南以广仁岭隧道口到大三岔口公路为界;西以大三岔口到大庙镇公路为界;东以双桥区为邻;北部以

村边界为界线,是承德市进入双滦区的第一个景区。 开发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 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 总投资:1亿元RMB  承办单位:中国承德瀛丹旅游天国开发有限公司(名称待定) 开发时间:2006~20015年

1.2 开发目标

作为新开发的旅游景区,广仁岭景区按照国家4A级景区进行规划设计,现状只有少量的游客沿者康熙当年进入承德避暑山庄的线路寻幽访古,景区建成后,由于紧靠承德市区,客源市场充足,预计游客的数量在2010年可以达到20万人次左右,2015年达到25万的规模。

1.3 开发周期

近期(2006~2010年),一期开发  中期(2011~2015年),二期开发

1.3 总体空间布局

根据对景区旅游资源分布、开发价值的分析,整个景区在总体布局上可以划分为3部分,即:入口区(包括山门、关帝庙、景区管理区);自然与人文景观区(包括接龙亭、观猊亭、统景塔、观音大士庙);景区后门。整个景区由御道串联在一起。

第三篇: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旅游景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2编制依据

1.3研究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项目建设理念

第三章项目区及景区旅游发展概况

3.1项目区概况

3.2旅游业发展现状

3.3景区概况

3.4旅游基础设施现状

第四章项目区资源评价及景区规划

4.1资源分类及评价

4.2环境容量测算

4.3景区布局规划

4.4旅游产品策划

4.5旅游线路组织

第五章市场需求与预测

5.1市场现状分析

5.2旅游市场营销战略与目标市场的确定

5.3旅游地形象策划

5.4旅游销售渠道

5.5促销方案

第六章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6.1指导思想

6.2主要思路

6.3建设期限

6.4建设目标

第七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八章节能减排

8.1原则

8.2节能节水措施

8.3节能管理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9.1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9.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9.3环境保护措施

9.4保护分区

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

10.1项目建设期

10.2项目进度计划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1投资估算依据及说明

11.2投资估算

11.3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财务分析及评价

12.1编制说明

12.2基础数据

12.3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分析与评价13.1基本参数调整

13.2效益费用范围

13.3评价指标和评价结论

第十四章社会影响评价

14.1有利影响分析

14.2不利影响分析

14.3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

15.1主要风险识别

15.2风险程度分析

15.3犯防范风险对策

15.4风险评价

第十六章工程招投标

第十七章项目组织管理及人力资源配置 17.1项目组织管理

17.2人力资源配置

17.3人员培训计划

第十八章结论与建议

18.1研究结论

18.2项目建议

第四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提要

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

1.4 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 建设背景

2.1 项目建设背景

2.2 项目编制的主要依据

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4项目建设的紧迫性

2.5项目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 建设条件

3.1 地理位置

3.2 自然条件

3.3 湿地景观与游憩资源

3.4 公园环境与游憩条件

3.5 社会经济条件

3.6 基础设施条件

3.7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3.8 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条件分析

第四章 湿地公园发展战略

4.1 湿地公园的性质

4.2 建设的指导思想

4.3 湿地公园规划与建设原则

4.4 湿地公园发展的战略定位

4.5 湿地公园建设目标与重点工作

第五章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与布局

5.1 功能分区

5.2 分区概述与功能布局

5.3主要游憩项目规划

第六章 分区建设与配套附属项目规划

6.1 湿地公园管理区

6.2 湿地保育区

6.3 湿地旅游开发区

6.4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区

6.5 附属项目规划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

7.2 资金筹措

第八章 效益分析

8.1 经济效益分析

8.2 生态效益分析

8.3社会效益分析

第九章 公园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9.1园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9.2 公园建设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第十章 研究结论

凰天池景观位于凤凰山脉乌山东 峰顶部,海拔约1325米,其主峰海拨1391米,仅次于粤东第一高峰凤凰乌髻,海拔1497.8米。天池旅游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一览风采。天池的面积为76亩,特殊的气候使池面时而波浪滔天,时而水波不兴,传说中的西王母沐浴之处,更为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加上旅游区内富有传奇色彩的太子洞、仙井;太平寺、文天祥“正气堂”、茶树王“宋茶村”;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岩石;美丽的杜鹃坑、日出胜景等更让人流连忘。后乘车返回汕头,返回温馨的家,结束愉快的旅程。

凤凰天池景观位于凤凰山脉乌山东 峰顶部,海拔约1325米,其主峰海拨1391米,仅次于粤东第一高峰凤凰乌髻,海拔1497.8米。天池旅游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一览风采。

天池的面积为76亩,特殊的气候使池面时而波浪滔天,时而水波不兴,传说中的西王母沐浴之处,更为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加上旅游区内富有传奇色彩的太子洞、仙井;太平寺、文天祥“正气堂”、茶树王“宋茶村”;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岩石;美丽的杜鹃坑、日出胜景等更让人流连忘返。湖中有一种奇异的鱼,这种鱼头如青蛙,身如鳄鱼,尾如蝌蚪,背为深褐色,腹长杜红皮斑纹,相传宋帝逃难路过此地,饿得手脚无力,天池中的鱼儿即在水中晃动,想捕捞没有工具,宋帝只好望鱼兴叹:“鱼要是能自动上岸就好了。”说也奇,转眼间池中的鱼果然长出四肢,乖乖地爬上岸来献与皇上充饥,宋帝大喜,遂赐这种鱼为“四脚鱼”,所以凤凰人一直把它当作神鱼。

当年宋帝在众大臣的保护下,逃难至此,因后有元兵追赶,一大臣找到一山洞,众人马上簇拥着宋帝进去,转眼间,元兵追上来,却不见人影,原来蜘蛛精可怜这小皇帝,待他们

一钻进山洞里,便连忙吐丝结网,把洞口封住,这才救了小皇帝等人的生命。当时,宋帝才七八岁,刚做了几天皇帝,可老百姓尚不知情,以为他还是太子,所以就这石洞叫“太子洞”。后人在这洞的两块大石分别刻着“天不亡宋”和“孺人拯主”。洞中旁边还有一只石靠椅,坐北朝南,相传这便是太子坐过的“太子椅”。

第五篇:《铅山县葛仙山景区旅游公路开发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铅山县葛仙山景区旅游公路开发建设工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铅山县招商局 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目录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4、项目提出的过程、理由及意义》

(二)项目概况

1、线路起讫点、经由

2、建设规模与目标

3、主要建筑条件

4、项目投入总资金角度效益情况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二、线路设计

(一)线路情况

(二)沿线地理位置条件

(三)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三、旅游市场调查和预测

(一)市场调查

(二)市场预测

四、工程方案

(一)路面、路基工程

(二)桥涵工程

(三)附属配套建筑工程

(四)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

(五)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

五、环境影响评价

六、组织机构与项目设施

(一)项目负责单位

(二)项目经营管理单位

(三)项目施工单位

七、项目实施进度

八、项目投资预算

(一)项目投资预算依据

(二)建设投资预算

(三)项目投资预算汇总表

九、融资方案

(一)资金筹措

(二)还款计划

(三)还款资金来源

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二)间接经济效益分析

(三)社会效益分析

十一、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二)技术风险

十二、结论与建议 铅山县葛仙山旅游景区旅游公路开发建设工程

可行性报告

一、总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葛仙山景区旅游公路开发建设工程

2、承办单位概况:

(1)项目主办单位:江西省铅山县旅游局;

(2)项目实施单位:铅山县天翔旅游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3)项目设计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公路勘察设计室;(4)法定地点: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狮江大道;(5)项目总负责人:余乃新(铅山县旅游局局长)。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铅山县人民政府《铅山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2)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的《江西省铅山县葛仙山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规划》;(3)南昌大学旅游学院编制的《葛仙山旅游景区精品策划》;(4)上饶市公路勘察设计室二○○二年六月份对葛仙山区旅游公路的实地勘察测量材料。

4、项目提出的过程、理由及意义: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我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目前,我县旅游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所拥有的旅游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开发利用,与周边旅游火爆形势相比反差甚大,旅游经济占GDP的份额微乎其微。我县葛仙山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突出的优势。葛仙山景区地处武夷山脉北麓的铅山县杨林乡境内,主峰1096.3米,是鹅湖山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2002年又被评为江西省第一批国家2A级旅游区,葛仙山道观佛寺相衔,北面葛仙祠,南面慈济寺,创造了一山两教,佛道共处的奇观。一九八四年六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葛仙山的“葛仙祠”和“慈济寺”为省级重点寺观。葛仙山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蜚声于沪、浙、闽、赣周围几十个县市,上海、神州、深圳、港台的不少游客也慕名而至。

随着横南铁路的客运开通,梨温高速公路贯穿铅山,上分公路改造全面竣工,我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已经转移到“旅游兴县”上来。旅游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增加葛仙山旅游客流量。但是,目前我县杨林乡至葛仙山景区全长10公里的公路,路基窄、纵坡陡、弯道急、视线差,属等外公路,大型客货车无法通行,目前只能小车通行,严重影响游客流量。景区公路既是通往葛仙山旅游点必经之路,也是县城通往港东乡、天柱山乡、篁碧畲族乡的必由之路,只有提高公路等级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葛仙山旅游景区公路开发建设,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打响旅游牌,并且带动该景区周边乡村的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帮助农民奔小康,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项目概况

1、葛仙山旅游公路起点位于永老线K13+900的王山头,经由油榨宅、官山脚、崖山咀、项源村而终于葛仙源。

2、建设规模与目标:王山头至官山脚段长1.566公里,按三级(平微区),路基宽8.5米,水泥路面宽7.0米;官山脚至葛仙源段长7.562公里,按四级(山重区),路基宽7.0米,水泥路面宽6.0米(不加宽),全长9.1285公里;桥涵构造物设计载重:汽-20,挂-100,小桥涵洞与路基同宽,水泥混凝土路面按轻型交通设计。

3、主要建筑条件:公路沿线所经起点段新线长1.566公里及后段K0+200-K1+800长1.6公里为大田畈,余为沿溪山岭,K5起连续上坡直至终点,测线起终点高差达198.4米,全线无不良地质情况,利于公路修建。

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项目投入资金700万元(不包括拆迁征地费用),项目效益按2002年葛仙山景区经济指标测算,景区前5年年平均直接盈利212万元,投资回收期3.3年。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附表1)。

二、线路设计

(一)线路情况

杨葛公路起点位于永老线K13+900的王山头,经由油榨宅、官山脚、崖山咀、项源村而终于葛仙山岭底的洗脚坑(号葛仙源),全长9.1285公里。

(二)沿线地理位置条件

杨林乡位于铅山县正中部,葛仙山处于该乡最南端系武夷山余脉,山顶海拔1096米。

(三)筑路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本线工程永老段公路右侧杨林河、砂、砾石材料丰富,采运方便,平均运距约2公里,岔线进山、砂、砾石较缺需外运,平均运距约5公里。沿线石方路基多处,石质坚硬,有较多块、片石可供采、捡运用,崖山咀原有大型石料场兼有加工碎石可供购用。

三、旅游市场调查和预测

(一)市场调查

根据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对葛仙山旅游资源调查及南昌大学旅游学院对游客的调查,以及县旅游局根据葛仙山游客人数的登记情况,每年前往葛仙山的旅游不少于10万人次,2002年达12万人次。

(二)市场预测

1、根据国内外发展旅游业的资料,当国民收入达到800美元/年时,旅游业就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年游客增长率在20%以上。我省和周边平均达到或接近国民收入800美元/年的水平,葛仙山的游客量年增长率不会低于15%。

2、由于葛仙山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和计划投资新建葛仙山客运索道,将改善旅游交通环境,提高游客量。根据对游客的访问答卷调查表明,提高率不低20%。

3、葛仙山景区地处福建武夷宫、上饶三清山、鹰潭龙虎山中心,与这三处著名旅游景区形成了旅游大三角。随着旅游热的兴起,通过加强旅游宣传,可以吸引争取到上述三大景区的部分游客到葛仙山景区,增加率可达到3%。根据上述三项因素,葛仙山的游客按年增长20%的速度,即可达到以下数据:

2003年:14.4万人次; 2004年:17.3万人次; 2005年:20.8万人次; 2006年:25.0万人次 2007年:30.0万人次。

四、工程方案

(一)路基路面工程

1、路基按旅游专用公路四级标准,宽度8.5米,最小弯道半径20米,最大纵坡9%.2、路面采用水泥路面层,厚20公分,宽度为7米,基层为水泥稳定砂砾厚15公分。

(二)桥涵工程

桥梁净宽7米,涵洞长度与路基同宽。

(三)附属配套建筑工程

本旅游公路终点附近设停车场一处,交通安全设施在沿线埋设有关交通标志牌。

(四)建筑安装工程量及“三材”用量 工程量有路基土地石主8.57万方,挡墙0.63万方,中小桥四座,134.24米,涵洞55道,水泥路面全长9.129公里。

所需“三材”用量:钢材30吨,水泥4200吨,木材300立方米。

(五)主要建、构筑物工程一览表(附表2)

五、环境影响评价

本路修建涉及环保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路基填挖方施工,地表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二是公路建成通车,温室气体热电厂放和噪音污染。前者结合实际和投资可能增设护坡和边坡种(植)草皮,并尽量减少弃方,后者通过宜林路段公路绿化来解决,本线交通量不大,环境几无污染危害。

六、组织机构与项目设施

(一)项目负责单位

该项目由铅山县旅游局总体负责,铅山县旅游局和杨林乡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土地征用、青苗补偿、房屋拆迁工作和费用由杨林乡人民政府负责。铅山县旅游局负责筹资解决公路工程建设直接费用。

(二)项目经营管理单位

县旅游局下属铅山县天翔旅游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具体负责项目建设施工和管理。该项目建成后,所有权属于铅山县旅游局和杨林乡人民政府,经营权属铅山县旅游局,并负责归还银行贷款本息。由铅山县天翔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公路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三)项目施工单位

该项目采取公开招投司法方式,分两个标段,确定中国四冶金公司和江西省有色冶金建设公司为施工建设单位。

七、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项目总建设工期为12个月(2003年1月至2003年12月),路基、桥涵工程为6个月(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有,路面工程6个月(2003年7月至2003年12月)。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的勘察设计、招投标工作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已于2002年12月底全部结束,自2003年元月起已进入施工阶段,计划2003年6月底完成路基、桥涵工程,2003年12月底完成路面工程及各项附属配套建筑工程。

八、工程投资预算

(一)项目投资预算依据 2002年6月上饶市公路勘察设计室制作的《铅山县杨林至葛仙源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

(二)建设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700万元。

1、建筑安装工程费:6417507元,其中:

(1)路基工程:9.1285公路公里,预算金额1785591元;(2)桥梁工程:中桥1座,小桥3座,总长134.24米,预算金额776327元;

(3)涵洞工程:涵56道,总长540米,预算金额276204元;(4)水泥砼路面:面积54945平方米,预算金额3142370元;(5)沿线设施及施工技术装备费:101266元;(6)计划利润及税金:335749元。

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管理费、监督费、监理费、审查费、设计费共计296935元。

3、停车场扩建:1500平方米,预算金额84125元。

4、总预备费:201433元。

(三)项目投资预算汇总表(附表4)。

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1、本项目总投资:700万元(不包括拆迁征地费用)

2、年平均总收入:前5年游客总人数为108万人次,年平均为21.5万人次,按10元/人次门票收入,共为215万元年平均按停车1万辆,停车费20元/辆收费,共计20万元,年平均总收入235万元。

3、年平均总支出:80%的管理费和6%的营业税(235×8%+235×6%)共计23万元。

4、年平均盈利:235-23=212万元

5、投资回收期:700÷212=3.3年

(二)间接经济效益分析

根据葛仙山风景区2001年经营收入统计资料,旅游消费平均为100元/人/日,规划期内,按年平均游客数21.5万人次计算,旅游营业总收入为2150万元。剔除门票和停车费外,实际工农业收入为年1935万元,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影响分析,当地项源村和大田村参与旅游营业的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50%,计967.5万元。按15%的利润额,当地农民获利145万元。当地项源村和大田村的总农户共400户,户均获纯利3625元,从事旅游业经营的人数将达600余人,可以帮助农民致富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

(三)社会效益分析 葛仙山玉虚观在道教文化方面独成一体,对中国道教文化的研究和发掘具有丰富的价值;同时,其影响已经延伸到台湾、日本、韩国。该公路的建成开通,可以带动我县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提高我县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

十、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葛仙山游客按较低量计算,年16万人次,按10元/人次的门票计算,年收入160万元,停车场停车数按最低量1万辆计算,每辆次收费20元,年收入20万元,固定收入为200万元,扣除8%的管理费和6%的税收,每年最低净收入172万元。

(二)技术风险:本项目无技术风险。因此,本项目的风险为0。

十一、结论

葛仙山旅游景区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开发潜力很大,通过景区公路的开发建设,将会大大提高景区品位,推动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发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是可行的。

下载宁夏泾源县泾河湿地旅游景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夏泾源县泾河湿地旅游景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根据国家林业局《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2006)规定,拟建湿地公园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参考下列要求进行编制: 一、一般要求 1.《......

    青海省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专题

    海北州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海北旅游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 海北州是青海省的旅游资源大州,是典型的青藏高原缩影,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多样性、生态性兼容的特点。在全......

    哪里有旅游景区规划服务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呢

    哪里有海南旅游景区规划服务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呢? 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五篇范例)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提要 1.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 1.4 存在问题与建议 第二章 建设背景 2.1 项目建设背景 2.2 项目......

    和硕县旅游景区行业研究报告

    石河子大学 行业调研 题目: 和硕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院 (系): 石河子大学商学院审计系 年级: 2013级专业: 审计专业 班级: 审计2013(2)班学号: 2013517321 姓名: 张露露指导教师: 胡建......

    中国景区旅游研究报告分析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国内旅游人数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未来旅游市场规模也将会持续上升。本报告对在线景区门票市场企业品牌、用户满意度、用户出行习惯及预订习惯进行......

    2016年中国景区旅游研究报告

    2016年中国景区旅游研究报告 主要内容:1. 2015年在线景区门票市场增速达57.2%;2. 2015年高星景区线上销售比例达25.9%;3. 2015年景区门票OTA在线渠道集中程度较高;4. 中国高星景......

    宁夏重点项目-水库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宁夏重点项目-水库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