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课堂成为洒满阳光的乐园
让课堂成为洒满阳光的乐园
高一11班 康建丽
内容摘要:
一、砸碎束缚发展的“紧箍咒”
二、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
三、组织有机的合作
四、注重心与心的交流
五、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
关键字:课堂 合作 交流 学习方式
教育者不是统治者,学生不是容器、木偶,课堂教学不应再是知识传递、注重结果的死板说教,而是展现生命力、完善个性、充满阳光的乐园。
披着世纪霞光的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大潮,强烈地冲刷着传统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回望反思和前瞻追求。想想当前的课堂教学,提问应答、机械训练、死记硬背„„这些都与倡导的课改新理念格格不入。教育者不是统治者,学生不是容器、木偶,课堂教学不应再是知识传递、注重结果的死板说教,而是展现生命力、完善个性、充满阳光的乐园。充满阳光的课堂教学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砸碎束缚发展的“紧箍咒”
“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传统教育中的“注入式”、“添鸭式”的教学无形中统治了学生的思想、行为、情感,甚至把自己的观点和好恶都灌输到孩子的灵魂和血液里。学生不感兴趣的东西硬着头皮学,不愿听的课硬着头皮听,不愿说的话必须说,不准提“出格”的问题,不准说“出格”的话,不准有“出格”的想法,不准给班级扣分„„教条式的条文、机械化的管理,把我们这些不太懂教育的教育者沦为鲁迅笔下冷漠无情的“看客”,最终也将成为扼杀孩子天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帮凶”。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们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好奇,他们需要游戏、需要伙伴、需 1 要大自然、需要阳光„„
二、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
从古至今,师者,严也、尊也。学生只有洗耳恭听的份。新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新课改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样,学生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基础。儿童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就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追求老师对他们的爱,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是他们的迫切需要。教师与学生间要构建亲密无间、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赞可夫说:“没有老师对儿童的爱,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只有让学生感觉到你爱他,学生才会信任你,你的话对他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会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理,使你的工作有针对性、实效性。
三、组织有机的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面对的是需要大范围地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这就要求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学生“单打独斗”、“死啃”的局面,展开分工合作的切磋讨论。而在这样的讨论合作之中,又可以促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人与人的交往的重要,互助合作的快乐和获取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组织合作的方式很多,关键在于因时而异、因人制宜,讲究实际效率,不搞形式主义,让学生自主选择,成立合作小组,做到有分有合,使学生真正在愉悦中学会合作。
四、注重心与心的交流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便成为提高教学效益的基本途径和手段。若拿“应答”与“交流”相比较,虽有一定联系,但我们能明显地体会到两者的本质区别,前者常常是被动地指名回答,后者则是主动的展示自我,应当说,“交流”是学生对认识的尽情阐述、精神的自由飞翔,这对于我们那些已经习惯于提问应答的学生来说,必然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所以,我们 2 要注重“交流”,就是要坚持个体发言,群体补充之后,再由个体全面述说,以达到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学会沟通,获取知识。
五、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内容的体验往往是多元的,在学习中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所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思想、观念及所具备的基础不同的独特个体,所以,他们学习实践、思考过程中得到的结果也应是“一百个读者,就应该出现一百个哈姆雷特”而不应是同一个。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既得到与众不同的真正体验,又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学习知识的途径再也不是单
一、呆板的了。
相信课改的春风会吹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温暖的阳光会照进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课改的鲜花会朵朵绽放。
第二篇:让阳光洒满小学美术课堂
让阳光洒满小学美术课堂
“阳光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关爱孩子、理解孩子、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简单地说,阳光教育就是“阳光的教育,用阳光实施的教育,使人变得阳光一样灿烂的教育。”众所周知,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美术教学更容易实施“阳光教育”,更容易培养孩子对美的事物、美的生活的追求,从而拥有一颗像阳光一样灿烂的心灵。
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贯彻“阳光教育”理念,让阳光洒满小学美术课堂呢?
笔者认为,一个真正意义的阳光课堂追求的是课堂环境的和谐温馨,教学行为的热情奔放,教学方式的民主开放,教学策略的互动合作,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里自由和谐地发展。
一、阳光课堂是和谐的课堂
美术课堂教学是充满快乐和笑声的阳光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充满创造的课堂,是生态的课堂,是自然和谐的课堂。在美术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教育,能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能激发他们用基础的艺术
形式去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如何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要善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再次,要运用合理的评价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阳光课堂是有效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应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何使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及美术学科教学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这正是美术课堂的追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40分钟是固定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说,留给学生做,留给学生评,教师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为课堂教学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料,搜集极具代表性的范作,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资源,为启发学生思维提供大量的视觉要素。作为美术老师,只有心中有教材,课前有准备,课堂就能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更为流畅。
三、阳光课堂是快乐的课堂
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美术课作为一门较为愉悦的课程,教师可在较为宽松的状态下,运用各种教学媒介激发学生的兴趣,愉悦学生的身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熏陶。但针对美术课“活泼有余,紧张不足”的现象,我们教师还应通过小组比赛、师生互评等教学手段唤起他们的紧张感,通过“张”与“驰”的互相错落.达到课堂教学的韵味美。为了使所有学生能充分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在美术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的快乐;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增强其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愿学;增强学生自信,使每个学生都大胆的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并及时的鼓励他们、表扬他们,而他们感到很快乐,很有信心;合作互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启迪、互相补充、互相给予、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把集体智慧结成晶,完成创作,体验成功的愉悦,从而引导全体学生积极的、自信的、快乐的参与各项美术活动。
四、阳光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每当美术老师踏着铃声走进教室,教室里总会瞬间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这会给你一种错觉,仿佛你就是明星,你不是在讲台上讲课,而是在舞台上演绎!喧闹的课
堂是我们需要的吗?喧闹是不是等同欢迎?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如何调度学生的情绪使之迅速融入课堂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老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入手,讲智慧,想策略。首先,在每节课的开始,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通过定向,具体化学习内容,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兴趣,点燃学习智慧,初步让学生感受美。其次,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设计、自主尝试、自主感悟、自主总结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效地自我发展,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再次,通过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构思,同时又能分享别人的做画风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相互提问,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争辩,互相促进。使作品在构图、色彩、寓意上达到协调一致,使各人的劳作相得益彰,共同创作出一幅幅个人单独难以创作出的完美的画面。从而实现超越个体,共享智慧。最后,总结提升,是师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的共同梳理,是师生智慧理性化的一种思考和总结,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艺术美,让智慧的种子生根、发芽、壮大。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挥主体地位,还孩子以“充满阳光的课堂”,给学生学习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发展主动权还给学生,就能够让学生在和谐、有效、快乐、智慧的阳光课堂中快乐
学习、茁壮成长,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他们成为像阳光一样灿烂的人。
第三篇: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乐园
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乐园
——浅谈如何落实学生的合作交流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有趣”的课堂,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乐园 引导者 学习目标 合作交流
回想这些年的教学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用于讲解,学生动手动脑少,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总目标决定了今天的教育必须积极倡导和构建一种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被许多教师所接受。如何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期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共同确立学习的目标
郝敬华老师曾指出:“对于课堂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师生共拟题目,避免繁琐地提问。”
【案例一】《谁的本领大》教学片段 A教学:
师:太阳和风第一次比了什么? 生:比谁能让小孩子脱下内衣。师:它们是怎样说的? 生:……
师:结果谁赢了,谁输了? 生:太阳赢了,风输了。
师:第二次它们又比了什么?怎样比的?结果又怎样? 生:…… B教学:
师:你认为谁的本领大?为什么?请大家分小组朗读交流。(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互相讨论)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说一说。生代表1:我们认为……
确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即拟什么样的题目至关重要。首先,拟的题目要有趣味性。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先生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看来,师生共同拟制的这个题目,应该是学生乐于解决的,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其次,覆盖面要广。A教学中,老师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发问,学生则机械地回答每一个问题。这哪里是在上课,分明是警察在审问犯人。老师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两个自然段,甚至可以是全篇课文。B教学中,只是一个问题便概括了全篇课文,学生在小组中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且经过朗读、思考后,他们还可融入自己的见解、观点。总之,师生共同拟制的题目应该避免繁琐,要少而精,最好能用一个问题概括全文。最后,师生共同拟制的题目要围绕中心内容,要有思考的价值。
二、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引导者的角色。美国一位教师在上《蚯蚓》一课时,先让学生代表从讲台上领回一条蚯蚓,然后分组进行观察试验。学生有的聚精会神地观察,有的积极地交流着观察结果,教师只是穿梭于学生中,偶尔“插”上几句话。整个课堂看起来虽然有些乱,但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兴趣特浓,谁能说这节课上得不成功呢?我们教师有许多人唯恐学生做不好,不舍得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总喜欢亲自动手,殊不知,过多地“树立榜样”会逐渐演变成越俎代庖,使学生失去思考、尝试的机会。所以,教师不妨把课堂交给学生,只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当然,做好引导者也并非易事。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地去看、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整个课堂中教师像是抽身而去,又无处不在。其次,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是否有充分的时空。我们不妨看看以下的教学案例: 【案例2】《问银行》教学片段
默读课文,思考:“我”向银行提出了几个问题?展开了怎样的想象? 教学设计A:
师:“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展开了哪些想象?小组开始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不到两分钟)
师:(喊1、2、3,叫学生坐端正)时间到!谁来说说,“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生1: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和水草吗?
生2: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
……
师:这几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教学设计B:
师:认真默读课文,分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生默读、交流,教师巡视加以指导,等学生充分讨论完毕以后)师:好,小组长组织一下,每位成员把自己得到的答案在小组中交流,选派一名代表回答。
(小组再次交流,确定最佳答案)师:哪一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意见? 小组代表1:我们认为……
我们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性,而在探索性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应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空。像教学设计A中,教师在不到两分钟时间就让学生讨论问题,得出结论,显然是形式主义,只是别人感觉这节课安排了小组讨论的内容,但在老师的内心中并不指望学生讨论出什么,所以在汇报交流时,也只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我认为,要让学生合作交流,应该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时间。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我们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应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
三.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
要在课堂中顺利、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交代好合作的内容及方法,让学生有序、有趣地合作、交流。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究竟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的伙伴还是由老师安排?一种非常的“自由组合小组的调整方法”,就是先让学生列出他们心中自由合作小组的名单,然后再从他们编的学习小组中,选出一个与老师选的其他两三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他们在讨论材料时能有更深远的见解,相互取长补短。其次,教师设计的程序,应该对学生交代得具体一些,不要过于笼统。
[案例3]《猴子种果树》
学完《猴子种果树》以后,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来演演这个故事。A教学: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此时,有的学生自顾自地讲;有的学生一句话也不说,眼中透露出不解的目光;还有几个学生开始时兴趣很高,但很快就都不演了。)
老师这个合作交流的设想好是好,但是,由于交代得过于笼统,作为低年级学生,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不知该从何处入手。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得不积极,也不够强烈。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语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交代得应清楚一些,让学生易于接受。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可将上述教学作些适当的调整。
B教学:
师: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分好每个人担任的角色,如谁是“小猴”,谁是“小喜鹊”、“乌鸦”等等。每个人应背好自己的台词,演好每个动作。
这样一来,学生由于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很快投入到了表演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小观众”们加以评议、补充,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知道表演的步骤,从而进行有序的合作交流;同时,示范性的表演也使学生在操作中就会学有榜样,在模仿的表演中合作交流,求得思维的创新。
究竟在一堂课中安排几次小组交流最佳呢?仔细想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又有何不好呢?当然,进行小组交流不能只是“走过场”,而应切切实实地抓好。同时,合作交流也不能仅限于课内,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调动学生起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只有有效的教学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尘封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灵,放飞囚禁的情愫。让我们从营造气氛和形成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地“对话”、“交流”、“协作”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交流的乐园,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我的小学语文观》 张庆 2.《教海漫记》 于永正
3.《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东海教师进修学校,2002年)4.《连云港教育》(2005,第1—2期)
5.《江苏教育》(2004,第12期,2006,地2期,第4期)6.《素质教育论》
第四篇:让心灵洒满阳光
让心灵洒满阳光
周春侠
在“游戏的童年”里,人们之所以无忧无虑、简单而快乐,就在于那时的心灵充满了美好的梦想和纯真的感情。我想让我的学生心中永远充满阳光,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美好,从而让心灵里总是阳光普照,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目的: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提高孩子的习作水平,起码对提笔写点东西不发怵。梦想达到:让孩子对写作有种“让自己的铅笔在纸上蹭痒痒”的美好感觉。(从小培养)
方法与措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作文,源自生活。可是,生活的激流波澜壮阔,生活的长河奔流不息,要想从浩瀚多变的生活里汲取浪花,就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到勤摘抄、勤练笔、勤总结,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
勤摘记。我和孩子讲,我们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生动、不具体,不是缺乏生活经验,我们有自己的生活积累、亲身感受,我们不能用恰当的、准确的、较丰富的语言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表达出来。这是可以深深体会到语言积累的匮乏,以有语言显得苍白无力。所以,我们要不断向大脑输入语言信息:背诵古诗文(不仅仅是背一背,从中懂得道理,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准确地加以运用,一下就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档次,批阅老师一看就知道这学生文化修养高。)积累本摘抄好词好句,学生也是图文并茂,学校要求老师每学期读书,做一本读书笔记,我把自己的读书笔记给孩子们看,观看五(3)班孩子们的“采蜜集”、“浪花集”。我们约定一学期每人摘抄一本,有些学生做得很好,自己课下进行积累,我只是每周布置三页,没有硬性规定,一段时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对表现好地进行表扬。想对孩子是一个慢慢熏陶、引领的过程,他看到别人在不断进步,慢慢自己会有这种意识,同时,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在班上提出表扬。积累小报:让孩子对积累进行一些不同形式的尝试,也是让孩子对版面设计、自己审美的一个锻炼,激发孩子的积累兴趣,同时做小报对孩子今后自己做积累是一个引导,作专题的:古诗、秋天的、人物外貌的等。
孩子积累也如同作家重视积累创作素材一样,同学们也应该随身带着笔记本,或记录所见所闻,或记录自己正在思索的问题。或实或虚,不拘一格,目的在于抓住生活中获取的转瞬即逝的印象,使他们定格于自己的记忆中,以备不时之需。这些我想等孩
子大些后,我会加入在这些方面的积累,可想而知,摘记的内容多了,生活的积累也就丰富了,写作时自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勤练笔。
课堂上小练笔。语文书上新学的段式、仿写等小练笔。
周记:一人一本。好文章集结成册,已经有两本。共同起名,经大家投票选举,使用周东阳起的《梦想港湾》,孩子进行装饰。已经装订了厚厚的三本。(班级)想法:还可以出个人的日记专辑或小册子。将来对孩子、对家长都是一笔财富,孩子长大后花多少钱这些是买不回来的。周东阳:5篇亚文:4篇臧曦、龙子梦:7篇,只要孩子有进步,我们一定要把优点放大来鼓励。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班级流动日记:尝试一种新的日记形式,让老师、小伙伴、家长共同参与到孩子的作文评价当中,引入竞争机制,使它成为一种荣誉的象征,成为成功的体现,使学生在充满责任感与成就感的状态中投入写作,让自评、互评成为学生提高写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大激发孩子们对班级流动日记的喜爱与重视,我们首先征集了封面插图与刊名,经过展示——投票——定稿的竞争中,晓初的《小荷初绽》被大家一致认为最好、最有意义,因而晓初获得了第一个撰写“班级流动日记”的殊荣。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这本日记的不同寻常。我们还制定了班级日记的5条要求。从此这本日记在每一孩子手中传递,在每一个家庭传递。他像一颗火种,悄悄点燃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和热情。
让 心灵 洒 满
周 春 侠
光2008.1
工作总结:
阳
第五篇:让阳光洒满心灵
让阳光洒满心灵
五一班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班会
一、设计目的:
1.通过讲解有关青春期的知识,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
2.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3.通过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加强学生认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二、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孩子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从性不成熟、不能生育的儿童时期,转变为性成熟、具有生育能力的成年期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中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期,是身体发展的定性阶段。而青春期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青春期教育的内容设计:
青春发育期简称青春期,是指少年开始发育,达到成熟期,即由少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青春期占一半或更多一些时间。青少年从11岁到17~18岁是青春期;从18岁到25岁是青年期,或叫青春后期。从广义上说,青春期和青春后期都可以叫青春期。在一般情况下,女孩比男孩的青春期要早开始、早结束2~3年。不论男女,偏早或偏晚2~3 年,都属于正常现象。
1、了解青春期有关知识。(老师介绍)
2、分男女生进行“认识我自己”的交流活动。(队干部分组进行)
3、老师发言总结。
彭春玉
20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