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时间:2019-05-12 12:0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第一篇: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起来,它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寓教于乐教学法

寓教于乐教学法就是在我们传统的讲授教学法的基础上,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的同时,根据小学生特点,加入一些趣味性、游戏性的内容,从而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从而使小学生爱学、好学。如讲解复制粘贴命令时加入一个“复制文字口诀”(操作之前要注意,先选文字别着急,选定文字点复制,然后别忘定位置,定完位置选粘贴,立刻印出所选字,还有两个快捷键,Ctrl+C,Ctrl+V帮助你)。这个口诀琅琅上口,小学生一学就会,然后再根据口诀讲解知识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了,而且学生也愿意学。再比如给学生讲解字体颜色设置的时候,课前先在写字板里输入一段儿歌,然后把字体颜色设置成与背景色一样“白色”,上课时说给大家变个魔术,把这段文字选中或者改变字体颜色后,儿歌出来了,小学生看了认为很神奇,这样就把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然后再讲解知识点,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学的认认真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情景,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或者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比如在讲解窗口大小的调整时我们可以创设一种情景,我们课前先准备好一幅图画(可以是一个公园的图画,有山、有水、有人„„或者是其它的山水图片),然后调整好窗口的大小,让它仅仅显出公园中的一小角。上课时打开这张图片,然后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一下美丽的公园里都有什么,学生们踊跃回答,在学生们回答的过程中,我边说边调整窗口的大小(对,公园里有美丽的花草树木、假山、休闲的人们,最后告诉学生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让公园里的内容逐渐的显现出来。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品德教育──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

郭善渡老师提出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就是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带着一个明确的和规模适当的任务去学习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做到“单刀直入”“急用先学”,便于突破某些线性展开的十分烦琐的教学材料的困扰,能使学生较快地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小学生的信心和兴趣。比如在讲解画图软件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比较好的、美丽的作品,告诉学生学完画图软件后,我们也能创作出这样美丽的作品,这样在给了学生一个明确学习任务的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变学生“被动的学”为学生“主动的学”。

四、探索式教学法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生任务。采用探索式进行教学,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的难度,而难度又不是很大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比如在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时,课前(讲解计算器的几天前)我给学生留了个家庭作业(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里至少有一个学生家里有一台计算机、一个计算器,学生自己或者请教别人学会使用计算器的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再和计算机里的计算器相比较进行学习,学会其简单的使用方法),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原来的学习小组,先简单介绍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们用自己课下探索出的使用方法完成一些计算题,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辅导,最后根据各小组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总结计算机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五、激发式教学法

激发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把知识点提取出来,在知识点间合理设置一些有特色的、精彩的、接近生活实际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把这些内容与其它的内容或者生活实际相比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讲解字体格式设置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课前输入两首古诗,一首设置一些字体格式的变化,使其看起来更漂亮,另一首格式无变化,这样一对比,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高了。

六、开展第二课堂

开展第二课堂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将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并且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创造能力。比如:绘图创作、文字设计、电脑文档管理等。开展第二课堂既锻炼了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又得到了强化,而且加强了老师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把握,从而促使教师更好的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总之,各种教学方法之间并非独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在同一堂课中不同教学阶段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并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

第二篇: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乐园

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乐园

——浅谈如何落实学生的合作交流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有趣”的课堂,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乐园 引导者 学习目标 合作交流

回想这些年的教学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用于讲解,学生动手动脑少,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总目标决定了今天的教育必须积极倡导和构建一种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被许多教师所接受。如何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期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共同确立学习的目标

郝敬华老师曾指出:“对于课堂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师生共拟题目,避免繁琐地提问。”

【案例一】《谁的本领大》教学片段 A教学:

师:太阳和风第一次比了什么? 生:比谁能让小孩子脱下内衣。师:它们是怎样说的? 生:……

师:结果谁赢了,谁输了? 生:太阳赢了,风输了。

师:第二次它们又比了什么?怎样比的?结果又怎样? 生:…… B教学:

师:你认为谁的本领大?为什么?请大家分小组朗读交流。(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互相讨论)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说一说。生代表1:我们认为……

确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即拟什么样的题目至关重要。首先,拟的题目要有趣味性。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先生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看来,师生共同拟制的这个题目,应该是学生乐于解决的,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其次,覆盖面要广。A教学中,老师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发问,学生则机械地回答每一个问题。这哪里是在上课,分明是警察在审问犯人。老师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两个自然段,甚至可以是全篇课文。B教学中,只是一个问题便概括了全篇课文,学生在小组中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且经过朗读、思考后,他们还可融入自己的见解、观点。总之,师生共同拟制的题目应该避免繁琐,要少而精,最好能用一个问题概括全文。最后,师生共同拟制的题目要围绕中心内容,要有思考的价值。

二、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引导者的角色。美国一位教师在上《蚯蚓》一课时,先让学生代表从讲台上领回一条蚯蚓,然后分组进行观察试验。学生有的聚精会神地观察,有的积极地交流着观察结果,教师只是穿梭于学生中,偶尔“插”上几句话。整个课堂看起来虽然有些乱,但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兴趣特浓,谁能说这节课上得不成功呢?我们教师有许多人唯恐学生做不好,不舍得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总喜欢亲自动手,殊不知,过多地“树立榜样”会逐渐演变成越俎代庖,使学生失去思考、尝试的机会。所以,教师不妨把课堂交给学生,只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当然,做好引导者也并非易事。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地去看、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整个课堂中教师像是抽身而去,又无处不在。其次,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是否有充分的时空。我们不妨看看以下的教学案例: 【案例2】《问银行》教学片段

默读课文,思考:“我”向银行提出了几个问题?展开了怎样的想象? 教学设计A:

师:“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展开了哪些想象?小组开始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不到两分钟)

师:(喊1、2、3,叫学生坐端正)时间到!谁来说说,“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生1: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和水草吗?

生2: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

……

师:这几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教学设计B:

师:认真默读课文,分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生默读、交流,教师巡视加以指导,等学生充分讨论完毕以后)师:好,小组长组织一下,每位成员把自己得到的答案在小组中交流,选派一名代表回答。

(小组再次交流,确定最佳答案)师:哪一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意见? 小组代表1:我们认为……

我们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性,而在探索性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应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空。像教学设计A中,教师在不到两分钟时间就让学生讨论问题,得出结论,显然是形式主义,只是别人感觉这节课安排了小组讨论的内容,但在老师的内心中并不指望学生讨论出什么,所以在汇报交流时,也只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我认为,要让学生合作交流,应该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时间。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我们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应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

三.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

要在课堂中顺利、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交代好合作的内容及方法,让学生有序、有趣地合作、交流。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究竟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的伙伴还是由老师安排?一种非常的“自由组合小组的调整方法”,就是先让学生列出他们心中自由合作小组的名单,然后再从他们编的学习小组中,选出一个与老师选的其他两三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他们在讨论材料时能有更深远的见解,相互取长补短。其次,教师设计的程序,应该对学生交代得具体一些,不要过于笼统。

[案例3]《猴子种果树》

学完《猴子种果树》以后,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来演演这个故事。A教学: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此时,有的学生自顾自地讲;有的学生一句话也不说,眼中透露出不解的目光;还有几个学生开始时兴趣很高,但很快就都不演了。)

老师这个合作交流的设想好是好,但是,由于交代得过于笼统,作为低年级学生,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不知该从何处入手。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得不积极,也不够强烈。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语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交代得应清楚一些,让学生易于接受。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可将上述教学作些适当的调整。

B教学:

师: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分好每个人担任的角色,如谁是“小猴”,谁是“小喜鹊”、“乌鸦”等等。每个人应背好自己的台词,演好每个动作。

这样一来,学生由于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很快投入到了表演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小观众”们加以评议、补充,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知道表演的步骤,从而进行有序的合作交流;同时,示范性的表演也使学生在操作中就会学有榜样,在模仿的表演中合作交流,求得思维的创新。

究竟在一堂课中安排几次小组交流最佳呢?仔细想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又有何不好呢?当然,进行小组交流不能只是“走过场”,而应切切实实地抓好。同时,合作交流也不能仅限于课内,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调动学生起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只有有效的教学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尘封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灵,放飞囚禁的情愫。让我们从营造气氛和形成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地“对话”、“交流”、“协作”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交流的乐园,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我的小学语文观》 张庆 2.《教海漫记》 于永正

3.《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东海教师进修学校,2002年)4.《连云港教育》(2005,第1—2期)

5.《江苏教育》(2004,第12期,2006,地2期,第4期)6.《素质教育论》

第三篇:让语文成为学生的乐园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包头市一机二中 白茹

内容摘要: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它需要改革过去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关键词:激发兴趣

创造思维

自主学习

提高素质

语文是一门运用最为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为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然而充满人性之美、最有趣味性的语文教学却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让不少语文教师发出了“语文难教”的感慨,“语文难学”也自然成了学生们共有的感觉。不改变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他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他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的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那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设疑讨论,全面提高素质。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的话一语点破“疑”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问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而发展智力。因此,教师应尽量地把疑难设置在学生知识的智力最近发展区内,深浅适宜,让学生挑一挑就摸着。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都有一种思维的积极性他们对智力活动有日益增长的兴趣,他们不仅渴求知识,力求找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的准确答案,而且表现对现实、对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有深刻的认识。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设疑提问的方法,恰好适应了他们这种学习心理。教师设疑提问、让学生自主参与,让他们根据问题,自己去探讨问题的精妙,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以求得解决的方法。因此,聪明的老师,总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只是以后,用恰当的提问,把学生推进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去让他们运用语文基本理论去判断、分析、去解决问题,去完成各种练习。这时,教室里总是静悄悄的,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很为宝贵的时刻,作为老师,我们应当珍惜这样的时刻,这种静悄悄的时刻越多越好。相反,如果老师不注意设疑提问,只是一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那么学生的智慧、才能,就会被你这一滚滚而来的声浪无情的冲走。巧妙的设疑悬念,设疑讨论,能让学生的思维再入教学情境,扩展学生思维活动的广阔天地,开启学生智能的宝库,达到最佳境地。如在讲《孔乙己》一文时,就要有意引导学生把思维重点延伸到最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看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看似有两个矛盾的概念“大约”与“的确”,既然不肯定,怎么又确定?围绕疑问,开展讨论,该课良好的教学情境达到了。学生讨论过后,老师画龙点金似的提出“这一看是矛盾的词语的运用,深刻的表现了孔乙己的生死无人过问,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从而进一步领会到作者精妙、含蓄、深刻的语言风格。再如《桃花源记》”课后练习,要求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思想,你们对这种理想如何评价?这个问题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是教材的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设疑过度:①作者用哪些词句反映桃源环境优美,繁荣兴旺?②从“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这几句中,可看出桃源中人与人是怎样相处的?③除了上述描写以外,哪些句子证明桃源人比“外人”幸福?④如果作者认为自己所处的社会很幸福,会不会这样赞美桃源生活?⑤这样的社会不能实现,为何作者还竭力描写?通过以上搭桥设问,作者的进步性、局限性活跃在学生的大脑了。

二、活动激趣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学习不如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再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基本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所教班级从初一到初三结合不同阶段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了以上语文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项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和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三、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包括学生态度、兴趣、能了、个人特质、先前经验、家庭背景等。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般你喜欢知识面广博的老师。老师教学就应该有的放失,因人施教。你的学生知识深度、知识成面、个性喜好、思维模式等等都要考虑。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智力、生活经验、认知方式、情感态度等方面存在着客观的差异,接受的程度不一样,你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现在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易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语文是一门及其生活化的学科,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应,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而在传统的教学体制下,学生走进课堂,就走进了一个早已预设好的,可能是外在于他的“书本世界”。在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被重视,甚至被排斥在课程之外。而今不同了,新课程认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过程,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缺少生活经验的课程,将是不完整的课程;缺少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将是不完整的学生关注。如果我们让学生受困于书本世界,就难以使他们领略到现实世界为书本知识的运用提供的诱人境界和无限风光,这样书本知识就会成为“一潭死水”,这样获得的理性认识也是不可能“充沛”、“鲜活”的。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兴趣。

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传统教学观过分注重教师的权威性,轻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灌输式教育方法,往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老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教授知识,课后要求学生进行练习和作业,然后,定期考试和测评,长此以往,周而复始,便形成了“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教师是教学计划的严格执行者学生是教师执行教学任务的跟从者。教师似乎变成了“勤教师”,学生却变成了被动学习的懒学生。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不要求学生做深度预习,惟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预想不到的问题或搞什么“花样”。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尽显教师“风采”,虽然教学氛围非常热烈,但是导致教学效果平平。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思考,只是围着教师“随声附和”,往往是无精打采的喊着“对、是、会”。在这种“先教后学”教学观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方法渐渐地变成了等待式、被动式学习,最终失去了自主学习能了。

然而“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认识为归宿的特殊过程”。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而教师必须改变过去一贯盛行的灌输和强制式教学,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平等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把“苦学”变为“乐学”,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变为“主动”,把“负担”变为“享受”,努力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生命体验。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用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课堂气氛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的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的进入到角色之中。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积极的感情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积极良好的情绪,驾驭课堂的轻松自如,点拨知识的深入浅出,都可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好学、反应敏捷、思维活跃,展开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

提高学生的兴趣是一门教学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能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资料:

⑴ 《谁来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中国教师的透视与反思》胡东芳、陈炯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杨再隋等编著 语文出版社 2001.12 作者简介:

白茹

女,1979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萨拉齐,200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于包头市萨拉齐美岱召中学,2009年调入包头市一机二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2005年在萨拉齐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2007年被评为旗级优秀班主任,2008年被评为旗级优秀教师。

第四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高中物理教学: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新的课程标准对物理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而更新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要确立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就把学生放在主人翁的地位,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中始终站在最前列,教师仅起幕后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的激励下,积极地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从而把课堂当作自己学习的乐园。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现将我这些年来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乐学?D?D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的共性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对某件事情感兴趣,则会有无尽的精神力量去做它,轻松自如地把它做好。因此,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我在导入新课上花费精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设下悬念,激发兴趣。

第二,乐做?D?D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因此每个实验都必须做。对有些教材里的演示实验我要求学生分组做,有些还需要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尝试性实验或者进行发明创造。通过实验使学生在做中乐,在乐中学。比如在学习“电路”时,我就让学生带来家里常用的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导线等,来“观察手电筒”并尝试探究“如何使小灯泡发光”以及“通路”、“断路”(千万不能接成短路),尝试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这样他们的记忆就比较深刻,更容易掌握。在课堂探究的基础上,再让他们回家自己找废旧的小电动机、音乐卡等,鼓励他们制作简易的小风扇、音乐门铃……并带到学校进行交流,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再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重力、生活中的透镜等知识后,可布置学生自制口哨、制作不倒翁、模型照相机等小制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并要鼓励学生们合作性地创造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第三,乐用?D?D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最终要回归生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物理科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每学完一些知识时,我都要引导他们研究生活中的一些与此有关的现象,并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做到活学活用,乐学乐用。

总之,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从生活中有趣的实例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学”;利用学生“爱究根问底”的精神,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使他们“乐做”;利用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把学到的物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能有所发明、创造,使他们“乐用”,这也正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必须把目光对准物理课堂。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物理课堂打造成学生学习的乐园,植根于这方乐土,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都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让音乐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1

让音乐课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

王淑芳

【内容提要】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游戏兴趣快乐创造

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探索,我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我是一名农村的音乐教师,教学条件相当于城镇学校还是薄弱了一些。我一个人上十四个班级的音乐,大多班级上合堂。可想而知,工作量之大,每天下来,我都感到自己的头很大。纪律难管,说的话也很多,学生还不愿意听。要想每一节课的目标都能达成,恐怕很难。对于一群无知的孩子,我显得力不从心。开始我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点滴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了在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提高他们的兴趣。

在音乐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老师做的事就是要创设良好的音乐游戏情景,让学生感受音乐;设计好音乐游戏,让学生扮演好游戏角色去学习音乐。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兴趣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致很高。

如果你是一位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老师,你一定会去细心的探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好于表现,易被生动有趣的情节的色彩鲜艳的图画、活动教具所吸引,运用音乐游戏牵引他们的注意力。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更进一步得到知觉上的满足,在设计游戏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注意他们的思维活动的掌握和调动。小学高年级由于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上有很大的变化,情感和意志方面有所发展。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不能强制,不要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可通过调动他们的兴趣来运用游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运用音乐游戏,让他们在音乐课中轻松、愉快地去唱、玩、跳,使之喜欢音乐,乐于学习音乐。教师应该利用音乐游戏,让学生发展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音乐游戏启发学

生创编音乐,发展音乐。

我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去引导、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激发兴趣,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带着这些问题,我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优美的音乐、动人的故事、教师到位的示范、适时的鼓励都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良好手段。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而音乐本身是一门需要表现的艺术,所以二者结合立刻成为音乐课的优势。

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按兴趣来组成学习小组,自己组织开展活动。在这种学习形式中,学生的音乐兴趣得到提升,音乐技能得到提高,在互学实践中个人的兴趣又得到了拓展。例如:乐器小组研究为歌曲配伴奏,同时还能研究编配技巧。课堂上他们还可以自己学着制作乐器,用各种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串铃、鼓、沙锤等,虽然这些手工品看起来很粗糙,但处处折射出他们的智慧。节奏小组在寻找歌曲中节奏难点的同时还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教会其他同学。他们从学生自己的角度考虑学习的方法,进而在同学间产生共鸣。另外,还可以组成唱歌兴趣小组、舞蹈兴趣小组、配乐朗诵小组等。有了这些兴趣小组的参与,音乐课堂就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学习空间。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乐此不疲的活动,教师应很好地利用低年级小学生特有的对集体活动的热衷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将学习内容与多样活泼的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共同完成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体会集体的凝聚力,分享成功的喜悦。在一个个开心的游戏中,学生们不但舒展了肢体,激发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并为自己融合在一个时时闪耀着创造火花的大集体中而感到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如在课上训练听觉能力时可设计“听听这是什么乐器声”的游戏:在帷幕内打击、演奏不同音色的乐器(或利用电子琴),让同学们来猜。低年级可选用音色差别较大的乐器,中高年级可选用音色差别较小的乐器,或利用电子琴音色库所包含的各种弦乐和管乐。这样,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乐器知识,了解到各种乐器表现不同情感的功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听觉能力。又如,学习五线谱时,可设计“跳五线谱”游戏:在地上画好五线谱,编一首简单的曲谱,让学生唱出音名的同时,用脚在地面的五线谱上,踏住这一唱名的音位。这种游戏动口、动脚又动脑,有利于同学们快速掌握五线谱,同时诱发其音乐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做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才会越强烈。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洞察深层的意境。让学生在理解音乐概念的同时,也真正体会到音乐概念的内涵。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给音乐课注入活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姿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音乐对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

音乐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在低年级学生音乐课上,他们更是想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因而,为歌曲编配动作,通过音乐形象创编故事,边唱边表演就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特别是在遇到歌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时候,应尽量让学生自编动作来学习感受。例如:学习《洗手绢》这一课时,歌词是易于用动作来表现的。像“红太阳”,许多学生都用双臂斜上举来模仿太阳的样子;唱“妈妈洗衣我也来”这一句时,学生会用挽袖的动作来表示等;当把这一系列的动作贯穿起来做时,由于学生对自己编创的动作特别有感情,以情带声,歌曲也就会唱得特别投入,效果也特别好。这种把学生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编成小故事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有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它会使人们的心灵变得更加高尚,更加纯洁。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苛求有些学生的声音不够甜美,也不要计较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美好的化身,要以一片真诚引导他们一步步进入音乐的奇妙世界。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在儿童的心中璀璨地绽放!

下载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美术课成为学生发展的乐园

    让美术课成为孩子发展的乐园 庆云镇中心小学韦静 《山东普通中小学管理规范》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于是原来仅仅在墙上课程表里存 在的美术课要实实在在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班级应该是学生的班级,班级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重要场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应该成为班主......

    让语文成为学生的乐园(精选5篇)

    让语文成为学生的乐园 (提要)语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和发展,在社会生活中被学习与运用,又为社会生活服务。语文作为一种思维、交流......

    让课堂成为洒满阳光的乐园[5篇模版]

    让课堂成为洒满阳光的乐园 高一11班 康建丽 内容摘要: 一、砸碎束缚发展的“紧箍咒”二、破除传统的师道尊严三、组织有机的合作四、注重心与心的交流五、选择喜欢的学习方......

    “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翻转课堂”源自美国两位化学老师很偶然的一次尝试。七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找到一......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xiexiebang推荐)

    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近年来体育教学中的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传统的低年级教学,经常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简直是,“请你跟我这样做......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加县“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6日,我在马良镇中心学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师“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三天的学习让我对......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动参与意识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教师应通过转变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