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教育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和发展人文素质的高度。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习知识的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下面谈谈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要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也就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在学生思考、讨论、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方面就自己读懂的问题向别人发问;另一方面力求在读的过程中找到没读懂的地方来提出问题,提问的范围并不拘泥于课文内容,而是依据“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原则,鼓励学生广泛的提问,尤其是观行新教材的课文,几乎每单元都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如教How was your vacation这单元时可设计几个问题让同学们去预习。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vacation ? Do you like going camping ? What do you do when you go camping ?这样学生就学会了用联想去学习,去理解,学习这单元就容易了。
二、把学习的思维空间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培养成堆积知识的“仓库”和“应考机器”,遏制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而现行教学应进行求异思维,打开思路,步步设疑,层层发散,节节联想,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在英语写作课中,我要求学生“一题多解”,联系实例,灵活变通。本节写作课话题的导语是:当今大多数学生都向往着走出校门,去领略那美丽的大自然,但旅行过程中的经历是不同的。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感受,请以My trip 为题写一篇80字左右的文章。不少同学发挥自己的想象,展开多向联想,写出不同感受的一篇篇旅行之作。有通过写北京之旅,赞美首都的伟大;有通过写学校郊游,赞美同学的友情;有通过写旅游过程中碰到的不好事情,呼唤提高人类的全面素质等等。
三、把学习的愉悦留给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让学生通过动手获取知识,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如何做食品的这一话题中,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食品说出来,然后去联想制作的过程,不懂就问,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体现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主动心理。这样,学生在原材料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人人都能自己动手做出一份自己最爱的食品。如香蕉奶昔、水果沙拉、生日蛋糕、三明治、蛋炒饭等等。在他们用英语告诉其他同学制作过程后,又呈现给同学们一份成品,让他们品尝,这真正让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让课堂充满快活的气氛,鲜活的知识,灵活的教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才能使课堂变成学生向往的地方。
第二篇:日照科技学校 许传芳 用好多媒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用好多媒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内容摘要】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我们学校为我们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这一有利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学习、落实学校有关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通过多媒体带学生走进“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聆听那“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天籁之音;与学生一起欣赏九寨沟那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共同感悟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豁达胸怀,这样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改善语文教学现状,为语文教学带来片片绿洲。其次科学运用多媒体,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再次慎重运用多媒体,最大程度消除负面影响。
【关键词】 多媒体 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 教学双赢 消除 负面影响
用好多媒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这种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可利用的。多媒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从有了多媒体教学,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这不能不归功于多媒体的使用。
我们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这一举措为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这一有利契机,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学习、落实学校有关多媒体教学的要求,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成绩。现将我在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点滴体会,工作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与老师们交流一下,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添片片绿洲。
传统教学的“五个一”也能让语文教师尽显三尺讲台融汇广阔天地的潇洒,但时间久了,1 用好多媒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学生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老师也会产生语文教学荒漠化的感觉,此时,灵活而恰当地借助网络,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会为我们带来春风细雨般的享受,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每周下午第一节的作文课可能会使老师和学生感到头疼,而利用好多媒体,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课前十分钟,同学们都已进入教室,这时,管理微机的同学打开多媒体,或许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流淌在教室里,或许是一段美文在山清水秀中深深烙印在学生们的脑海中,或许是本周学生佳作被推介给每个同学„„这样,当老师踏进教室的时候,会发现学生们正精神百倍的等待着上课。寓教于乐,既丰富学习内容又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还可以把学生带进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如我在教学《荷塘风起》时,首先演示一系列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荷塘风景,让学生从视觉、知觉、感觉等多角度进入情景,感受大自然带给人的精神震撼,这样就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其次,借助于多媒体,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创造和谐氛围。如讲述古代的诗词时,我精心选取中国传统的古代乐曲、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诗人的画像等素材组合成一堂堂古色古香的诗词欣赏课,用优美的意境、和谐的旋律感染学生,如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先让学生看视频听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汹涌奔腾的长江,高亢雄壮的音乐的,一下子把学生们带进了那个邈远辽阔的时空背景下,带进那个硝烟弥漫的三国,欣赏“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公瑾形象„„这节课学生们个个精神振奋,学习效率很高,并能当堂背诵本词。再如教《泊船瓜洲》一诗时,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我运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让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下高效学习,其效果不言而喻。
灵活运用多媒体,还需要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尽可能多的撷取外界资源为我所用。我经常利用作文课、阅读欣赏课,通过多媒体带学生走进“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境界,聆听那“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的天籁之音;与学生一起欣 用好多媒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赏九寨沟那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共同感悟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豁达胸怀,这样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大语文教学已走进课堂,多媒体为实现大语文教学搭建了一个平台,网络资源在更大的空间里为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改善了以往单一的语文教学方式。现在,鼠标一点,就把名师“请进”课堂,让学生和教授“面对面”,这样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和表达观点提供服务,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改善语文教学现状,为语文教学带来片片绿洲。
二、科学运用多媒体,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要素,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了技术保障,科学利用,就会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运用多媒体进行诱思探究教学,通过大量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资料的系统性都有助于老师从 “知识讲解者”的角色,自然地转换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诱思探究教学。其次,我还有意识的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落实学校的“1525”工程和大容量教学。如在讲评课中,我把学生作题过程中的失误整合到课件中,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答案”展开讨论,总结出正确答案,并且利用课件展示需要强化训练的题目,实现当堂训练,当堂巩固。实践证明在科学地设计好教学课件的前提下,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合作性学习、竞争性学习、选择性学习就更容易实现,也能更好地实现大容量教学。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心理会自然的有所转变,会更主动、更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由传统的单纯听讲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为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地位。
正如巍巍高山需要白雪作装饰,皑皑白雪需要高山作依托,正确运用多媒体,可以实现教与学的双赢。众所周知,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精彩的讲授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学生深入而扎实的“学”,现代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学”,多媒体运用能否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就成为我们老师面对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正确运用多媒体,为教和学牵好线搭好桥,就会促进教和学的双赢。用好多媒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三、慎重运用多媒体,最大程度消除负面影响。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传统教育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它并非是万能的,运用不当会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最初使用多媒体的时候,我设计课件往往本着加强趣味性、直观性的原则进行设计,在课件中把精美的图片设计成背景,再插入一些动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反馈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因为学生被华丽的图片、变换的动画所吸引,从而冲淡了教学主题,以致喧宾夺主。因此,以后设计教学课件时我时刻注意避免课件的华而不实。
另外,多媒体的运用必须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为出发点,不可乱用、套用多媒体课件,在设计课件过程中,我注意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对课件进行系统、科学的设计;在运用过程中,还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任何时候老师都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的,也是无法取代的,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确定无疑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使用多媒体上课,教师在“教”中的主体地位要突出,而不能以“机”取而代之。课件的演示不能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组织、正确引导、相机点拨,而不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让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表达。如果老师被多媒体软、硬件所取代,师生的感情交流就无从谈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这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能动性作用的体现。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创设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当然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越得多,也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化”。例如,在复习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设置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抢答题、辨别题等,采用一题多解、改错、讨论、自测、表演、竞赛等方式,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 用好多媒体,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
考问题,更能鼓励学生探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活动,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提高学生思维的质与量。我们既不能以继承传统教学为由而滞步不前,忽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影响,也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传统教学的基础,片面刻意追求多媒体教学方法,一味依赖多媒体,过多借助多媒体也会物极必反。
老师们,我们在渴求现代教育所带来的阳光时,我们也要让受教育者沐浴雨露。多媒体就像一个舞台,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做为装饰风景的一幅画,而应为它准确的定位,既要把它作为一门技术来运用,更要当作一门艺术来研究,灵活、科学、慎重使用,以更好地实现它的价值,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语文教学会在这个舞台上舞出更广阔的天地,语文课堂会成为学生们更为向往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宋守信,陈斌龙,张家骏,赵玲;创建与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库的新突破[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7期
2、刘树安;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3、方龙云;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魏建芳;;多媒体语文教学的误区[J];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10期
5、王瑞;张妍;;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实践教学能力的作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1期
6、闵改;陈大伟;;浅谈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8年06期
7、柏海燕;;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15期
8、陆伟国;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理念[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作者简介】
许传芳,女,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曾在普通高中担任语文教学,并连年获得县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后在高考辅导中心担任语文教学辅导,并连续获得优异成绩,现就职于日照科技学校担任大学预科部语文教学。业余期间精心研究教研,先后撰写论文十余篇,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各教研刊物均有发表。通讯地址:日照市五莲县文化路27号 邮编:262300 单位名称:日照科技学校
手机号及E-mail:***,jingyuewusheng@163.com 5
第三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加县“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6日,我在马良镇中心学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师“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三天的学习让我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12月6日的上午,听了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因式分解的复习,教师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认真设计和预习了导学案,课堂上学生们分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你来我往,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向我们展示了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是一节观赏价值高,教育意义强,学生收获多,老师反响好得公开课。课下我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停留在“教师奖,学生听”的老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和学习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午,按照活动要求写评课稿。晚上抽签讲课内容,我第二天下午第一节讲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二天上午做了精心的准备---备课和制作课件,晚上组织了说课。三天紧张有序的活动,让我感触颇深。
此次教学比武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紧张而激烈的 “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圆满完成,作为参赛选手的我经历两天的说课和赛课,在这次比武中我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课内比教学”考察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结合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手段必将促进我校教师进一步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我校教师促进专业成长。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几十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教学生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数学课堂中教者既要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文本,更要能带着学生满载而出,教学环节中的分析例题到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走入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通过这次的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我了解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投入,要开动脑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切实有效引导学生能够全过程和全身心的参与学习活动,这将是我今后教学改进的重点。
课内比教学活动是课内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的一个契机,活动虽然结束,但其影响力是深远的。我们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比武活动,争取在时代的潮流下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运动参与意识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教师应通过转变角色,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满足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学生成为主体, 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使我们的体育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呢?以下谈几点看法:
一,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过去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的传统教学关系,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所以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把学生看作朋友,一切从学生出发。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多交流,让学生觉得教师没有 “架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过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坚决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动作完成得好的,老师就鼓励说:“你真棒,非常好”在学生对完成动作信心不足的时候就说:“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做好的!”。这些语言激发了大部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从而能活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气氛变的活跃,练习就会非常积极,学生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出谋划策,让他们参与教学的组织教法。同时自己也要融入到他们的活动中,和学生一起比赛,一起锻炼,体会成功的愉悦和失败的惩罚。给学生一个民主平等、轻松和谐、宽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尊重,主体性得到体现,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开发,情感得到满足。
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造学习的能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如有些运动技术动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是以前学过的,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学习中教师给予引导与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自己提出改正的方法。教师围绕“学”而教,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往的教师单纯讲解、示范、反复操练,教学效果好得多。教学中要多给做的好的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的主体性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三,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通过经常的师生交流,学生交流,小组讨论,进行思想的沟通,了解学生上课的感受,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程度的教学目标,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五篇: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乐园
让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乐园
——浅谈如何落实学生的合作交流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应充分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多样化的探究,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有趣”的课堂,让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乐园 引导者 学习目标 合作交流
回想这些年的教学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用于讲解,学生动手动脑少,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总目标决定了今天的教育必须积极倡导和构建一种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被许多教师所接受。如何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期望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共同确立学习的目标
郝敬华老师曾指出:“对于课堂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师生共拟题目,避免繁琐地提问。”
【案例一】《谁的本领大》教学片段 A教学:
师:太阳和风第一次比了什么? 生:比谁能让小孩子脱下内衣。师:它们是怎样说的? 生:……
师:结果谁赢了,谁输了? 生:太阳赢了,风输了。
师:第二次它们又比了什么?怎样比的?结果又怎样? 生:…… B教学:
师:你认为谁的本领大?为什么?请大家分小组朗读交流。(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互相讨论)师: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说一说。生代表1:我们认为……
确定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即拟什么样的题目至关重要。首先,拟的题目要有趣味性。语言文字学家倪海曙先生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动力,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看来,师生共同拟制的这个题目,应该是学生乐于解决的,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其次,覆盖面要广。A教学中,老师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发问,学生则机械地回答每一个问题。这哪里是在上课,分明是警察在审问犯人。老师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可以是一个自然段,也可以是两个自然段,甚至可以是全篇课文。B教学中,只是一个问题便概括了全篇课文,学生在小组中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且经过朗读、思考后,他们还可融入自己的见解、观点。总之,师生共同拟制的题目应该避免繁琐,要少而精,最好能用一个问题概括全文。最后,师生共同拟制的题目要围绕中心内容,要有思考的价值。
二、做好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当好引导者的角色。美国一位教师在上《蚯蚓》一课时,先让学生代表从讲台上领回一条蚯蚓,然后分组进行观察试验。学生有的聚精会神地观察,有的积极地交流着观察结果,教师只是穿梭于学生中,偶尔“插”上几句话。整个课堂看起来虽然有些乱,但学生参与的热情极高,兴趣特浓,谁能说这节课上得不成功呢?我们教师有许多人唯恐学生做不好,不舍得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总喜欢亲自动手,殊不知,过多地“树立榜样”会逐渐演变成越俎代庖,使学生失去思考、尝试的机会。所以,教师不妨把课堂交给学生,只当好“引导者”的角色。
当然,做好引导者也并非易事。首先,教师应该积极地去看、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整个课堂中教师像是抽身而去,又无处不在。其次,教师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是否有充分的时空。我们不妨看看以下的教学案例: 【案例2】《问银行》教学片段
默读课文,思考:“我”向银行提出了几个问题?展开了怎样的想象? 教学设计A:
师:“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展开了哪些想象?小组开始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不到两分钟)
师:(喊1、2、3,叫学生坐端正)时间到!谁来说说,“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生1: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和水草吗?
生2: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
……
师:这几个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教学设计B:
师:认真默读课文,分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生默读、交流,教师巡视加以指导,等学生充分讨论完毕以后)师:好,小组长组织一下,每位成员把自己得到的答案在小组中交流,选派一名代表回答。
(小组再次交流,确定最佳答案)师:哪一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意见? 小组代表1:我们认为……
我们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性,而在探索性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应有一定的自由活动时空。像教学设计A中,教师在不到两分钟时间就让学生讨论问题,得出结论,显然是形式主义,只是别人感觉这节课安排了小组讨论的内容,但在老师的内心中并不指望学生讨论出什么,所以在汇报交流时,也只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我认为,要让学生合作交流,应该给他们留有充分的时间。新课程下的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我们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教师应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布道者向激励者转变。
三.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
要在课堂中顺利、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设计好合作交流的程序,交代好合作的内容及方法,让学生有序、有趣地合作、交流。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究竟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合作的伙伴还是由老师安排?一种非常的“自由组合小组的调整方法”,就是先让学生列出他们心中自由合作小组的名单,然后再从他们编的学习小组中,选出一个与老师选的其他两三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他们在讨论材料时能有更深远的见解,相互取长补短。其次,教师设计的程序,应该对学生交代得具体一些,不要过于笼统。
[案例3]《猴子种果树》
学完《猴子种果树》以后,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来演演这个故事。A教学:
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
(此时,有的学生自顾自地讲;有的学生一句话也不说,眼中透露出不解的目光;还有几个学生开始时兴趣很高,但很快就都不演了。)
老师这个合作交流的设想好是好,但是,由于交代得过于笼统,作为低年级学生,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不知该从何处入手。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反应得不积极,也不够强烈。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语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交代得应清楚一些,让学生易于接受。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可将上述教学作些适当的调整。
B教学:
师: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分好每个人担任的角色,如谁是“小猴”,谁是“小喜鹊”、“乌鸦”等等。每个人应背好自己的台词,演好每个动作。
这样一来,学生由于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很快投入到了表演当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小观众”们加以评议、补充,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知道表演的步骤,从而进行有序的合作交流;同时,示范性的表演也使学生在操作中就会学有榜样,在模仿的表演中合作交流,求得思维的创新。
究竟在一堂课中安排几次小组交流最佳呢?仔细想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又有何不好呢?当然,进行小组交流不能只是“走过场”,而应切切实实地抓好。同时,合作交流也不能仅限于课内,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调动学生起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只有有效的教学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尘封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灵,放飞囚禁的情愫。让我们从营造气氛和形成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地“对话”、“交流”、“协作”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交流的乐园,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我的小学语文观》 张庆 2.《教海漫记》 于永正
3.《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东海教师进修学校,2002年)4.《连云港教育》(2005,第1—2期)
5.《江苏教育》(2004,第12期,2006,地2期,第4期)6.《素质教育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