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筑牢和谐之基(邯郸市邯山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4 04:0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社会管理,筑牢和谐之基(邯郸市邯山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社会管理,筑牢和谐之基(邯郸市邯山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

第一篇:创新社会管理,筑牢和谐之基(邯郸市邯山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

创新社会管理 筑牢和谐之基

邯山区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中共邯山区委研究室(2011年4月 日)

邯山区是我市传统商贸区和主要居民聚集区之一,长途汽车站、火车站位于辖区,市场多、大杂院多、流动人口多,社情复杂、社会管理难度大,随着近年“单位组织”在社会管理功能上的不断弱化,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在社会管理上的职责,社会管理上存在任务重、人手少、力不从心的问题。为适应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从2005年开始,邯山区就开始探索以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推进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先后在全区开展了“八进社区、创五型大院”、“支部建在楼栋上”、楼院长和单元长队伍建设等活动,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又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基层队伍和基层阵地建设,整合政府、社会和基层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社会管理创新举措顺利推进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突出党委政府的领导作用,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保证各项创新举措的顺利推进。邯山区从组织保

障、宣传发动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着手,形成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强大合力。

1、强化组织保障。专门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康运豪为组长的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吸收政法委、组织部、民政局等20多个职能部门为成员,负责统筹做好各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强化责任落实,将各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细化到岗、量化到人,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并确定各单位“一把手”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承担目标任务的推进落实。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督导考核,成立专项督导组,定期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各级各单位推进工作的积极性。

2、做好宣传发动。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发动各层面力量的共同参与。为此,邯山区连续两年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行部署。2010年,我们以加强楼院长队伍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全覆盖为目的,对楼院长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下发了《关于加强楼院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实行楼院长报告制度的意见》等专件,迅速建立了一支集信访员、计生员、民调员、信息员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楼院长队伍,扩大了社会管理覆盖范围。今年我们又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座谈、外出考察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创新举

措,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基础上,于2月10日召开了各层面干部群众1200多人参加的群众工作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回建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就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讲了重要意见,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专件,对动员全区各方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进行部署。

3、加大资金投入。社会建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需要以资金保障

从2005年开始,就针对社会管理和基层基础工作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全区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区,构建和谐社会”、“八进社区、创五型大院”、社区志愿者建设、“支部建在楼栋上”等活动,创出了爱心超市、“九号之声”、“四点钟课堂”、“零距离信箱”、“义工俱乐部”等一大批在省市产生影响的特色工作。特别是去年以来,在过来工作基础上,通过深入基层调研座谈、外出考察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突破,进一步健全基层组织、壮大基层队伍、抓实基层工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邯山区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楼院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专件,对加强基层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行安排

部署,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加强基层社区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社区是城区的基本组成单位,在社会管理方面承担十分重要的职责。邯山区坚持把抓好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推进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社区软硬件建设,夯实社会管理的基层工作基础。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邯山区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进。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社区软硬件建设,通过财政支持、街道社区自筹、驻区单位帮扶的方式,累计投入社区建设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改善和提高社区工作条件。整合资源,推进社区与驻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引导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各驻区单位累计为基层社区解决办公用房4500余平方米,开放便民活动场所100多处。目前,辖区社区已全部达到“五有”标准,并涌现出利民、天水、百乐苑等一大批省市知名的特色社区。

二是深化基层组织建设。以社区党建为统领,推进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和社区自助组织发展。深入开展“支部建在楼栋上”活动,先后组建了覆盖全部城区的278个楼栋党支部和591个单元党小组,实现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进一步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关系,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发挥社区居委会在协调社区重大工作和推进居民自治上的作用;整合社区工作站承担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弱势群体救助、流动人口管理、治安综合治理等服务职能,实现工作人员由专职向全职转变,并在社区设立包含各项服务职能的“一站式”社区服务窗口,打造统一的居民服务平台。支持社区爱心超市、爱心互助社、义工俱乐部等民间组织和自助组织发展,以此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居民自助互助活动,全区已建立各类社区自助组织21家,发展会员6000余人,社区居民爱心捐赠1万多笔,捐款20多万元。救助社区居民400余户。

三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推进社区干部专职化和年轻化,每年为社区充实20-70名大学生和退伍军人,并做好日常培训与管理,提高他们做好工作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加强楼院长、单元长和志愿者队伍为重点,建设一支住在社区、管理服务社区的基层工作队伍。经过规范的推选程序,全区推选的2432名楼院长和4230名单元长已全部上岗,他们承担起基层信息员、民事调解员、计生服务员、环境整治员、政策宣传员、为民便民员“六员”职能。为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我们每月为他们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对工作出色的年终给予重奖,所需资金全部由财政支出并列入预算。楼院长、单元长队伍的建立,实现了对辖区居民、单位管理服务的全覆盖,仅去年就通过楼院长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1100多件,收集反馈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环境治理、旧小区改善等方面意见建议近2千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和稳定隐患237起,对推进基层管理服务和维护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利用辖区高校集中优势建立大学生志愿者联盟,发展大学生志愿者2万多人,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广泛开展帮困、济贫、助残、扶弱等志愿服务,成为基层管理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丰富社会服务内容,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 随着社区范围扩大、人员增多,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仅靠现有体制已难以满足,需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来推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邯山区从抓好政务服务、完善公共服务、深化特殊服务入手,将社会管理职能寓于各项服务之中。

1、抓好政务服务,方便居民群众办事。一是大力推进“一站式”服务。在社区设立集民政、就业、就医、就学、计生、家政、党组织关系接转等党务政务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并将街道和社区干部身份公示、责任明示,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推行全程代办制。针对部分群众对政务服务办理程序不熟悉、事项办理时间过长等问题,在社区推行了全程代办制,对居民需要的政务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全程代办和跟踪督办,保证居民需要办理的各项政务服务迅速高效办结。三是实行错时办公制。针对多数居民正常上班时间不能到社区办事的情况,在社区推行了错时上下班和延时工作等制度,方便社区居民下班后到社区办理有关

政务事项。四是开展职能部门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全区开展了文化宣传、科学教育、平安创建、文明道德、卫生服务、环境保护、计生服务、就业保障“八进社区”活动,相关部门累计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活动300多场(次),受益居民41000多人(次),为社区购置各种便民服务设施价值120多万元。发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在社区设立基层工会组织、妇女之家等服务机构,有针对地开展相关救助和服务。

2、完善公共服务,方便居民生活。大力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努力构建社区“十分钟服务圈”。在全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50多个,设立社区服务网点696个,为居民提供家政、医疗、保健等10大类、100多项服务,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积极与驻区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发挥驻区单位在资金、活动场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基层社区解决办公用房4500余平方米,协调驻区单位开放图书室、活动室、运动场、健身房等168处与社区共享,共享率达到90%以上,弥补了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便利了基层居民生活。推进居民自助服务,开展了“自助式”物业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等实践,解决公共服务覆盖不足的问题。

3、深化特殊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针对不同群体对基层服务的需求,积极提供多样化服务。大力发展面向弱势群体的“爱心超市”、“爱心互助社”等,在社区建立“爱心超市”21家,接受捐款20余万元、捐物3万余件,帮扶各类困难家庭1650

多户;针对部分中小学生下课后无人照管的情况,在多个社区建立了“四点钟课堂”和“两代人工作站”,既可以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和管护,又使一些退休老同志感到老有所为;针对部分单亲家庭面临的特殊困难,在社区建立了“单亲俱乐部”,定期组织单亲家庭成员进行联欢和交流,帮助这些家庭解决困难和问题;针对当前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情况,在社区设立“悄悄话室”、“心理减压室”等,由专业人员为居民开展心理减压辅导。

三、推进政民互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做好新形势的群众工作,既是推进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邯山区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认真做好察民情、惠民生、维民权的各项基础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关注居民诉求,及时掌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高度重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通过在社区设立零距离信箱、社情民意工作室、民生调研员等载体,方便居民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平均每年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2000条以上,90%以上得到妥善解决。去年,针对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社区安全问题,我们多方协调和筹集资金,使所有小区全部安装了大门和亮起了路灯,并为20多个小区增设了门岗;针对环境卫生问题,在全区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先后治理主次干道和小街巷100余条、农村和居民小区380余个,受到居民欢迎。高度重视互联网舆情,建立了全天候监测制度,仅去年下半年就

监测到涉及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网络舆情70多条,全部给予妥善解决和回复。同时,利用网络带来的互动性,对一些居民在网上提出疑问和困难,我们都在第一时间给予正面回应,并随时通报反映问题的进展情况,保证群众的知情权。

2、关注民生问题,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一是把好决策中的民生关。完善了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制订了《重大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防止不当决策影响民生和社会稳定。如在城市改造拆迁中,启动前都要组织人员深入居民家中听取意见和要求,并在政策制定中给予充分考虑和回应,由于有细致的前期工作为保障,近年启动的涉及6000多户居民的30余处重点拆迁项目,全部实现和谐拆迁,并创出了“红房子”速度、“五仓区”精神等拆迁品牌。二是抓实民生工程。连续3年开展“民生月”活动,协调组织各职能部门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560余件,答复群众咨询和协调各类问题2000余件(次)。居民关注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每年投入民生建设资金5000万元以上。三是关注公共安全。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基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网络,确保安全生产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和整改。认真做好食品药品市场安全监管,及时发布监测信息,保障居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关注信访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切实发挥“一网牵总、多网联动”机制作用,建立了区、乡(镇)办、社区、楼院、单元“五级信访排调网络”,强

化对各类矛盾隐患的早发现,早稳控、早解决。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了社区(村)民调委员会76个,辖区单位调委会82个,社区调解小组169个,专兼职调解员3584名,仅去年就排查不稳定因素和各类矛盾纠纷541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532起,调解成功率98%。做好重点信访案件化解,坚持周六信访会商制度,定期召集重点信访案件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进行集体会商,逐一进行研究分析案情,拿出对策和解决办法,仅去年就召开会商会近50次,研究解决各类信访疑难问题200多个。

4、四、关注特殊群众需求,确保社会管理

关注特殊群体,彰显社会关爱。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建立了流动人口台帐,做好流动人口登记、普查和各项服务工作。为使流动人口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一些流动人口集中的办事处还成立了“新市民亲情理事会”,有针对性地为边区流动人口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注重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对全区131名疑似精神病人进行检查认证,对确认的67名病人登记上网,纳入公安管理系统;抓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对159名刑释解教人员和18名社区矫正人员全部落实区、乡镇办、社区“三级帮教”,在全区建立了2000余人的“专业”帮教队伍、“志愿”帮教队伍和“亲情”帮教队伍,做到“在家有人管,单位有人帮,社会有人教”,帮助他们尽快融入社会。

近年来,邯山区通过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大力推进社会

管理创新,有效化解了当前社会管理上面临的大量困难和问题,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本的理念。社会管理根本上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做好社会管理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邯山区在推进社会管理中,注重从满足群众的各项服务需求出发,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创新服务内容,推进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全覆盖,受到基层群众的拥护和好评。二是必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首要的是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改变以往社会管理体制的僵化、缺位问题,针对这些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建议,汲取民智、听取民声,在突出抓好涉及社会整体公共利益事务基础上,把更大精力放在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上,依靠居民自身力量管理社会事务。如近年开展的爱心超市、“四点钟课堂”、义工俱乐部等活动,既是服务群众的载体,也是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途径,在居民的自助互助中实现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还有在一些社区开展的自助式服务管理活动,就是充分发挥了广大居民群众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政府只是做好帮助和引导工作,就使原先的一些难题得到化解。三是必须壮大基层工作队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最终都要靠人来实现,邯山区通过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改变原来社区(村)干部“单打独斗”工作局面,改善了基层工作人员编制有限,但管理面广、事多(杂)、任务繁重状况,提升了基层服务水平和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一些困扰居民的“小问题”,都可以在楼院长积极组织协调下,都能得到及时反映和解决;通过基层工作力量的整合,破解了管理“触角”延伸不够的问题,使党委政府与居民群众联系的最后“100米”得以连接,实现了对辖区居民、单位管理服务的全覆盖。仅去年就通过楼院长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1100多件,收集反馈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环境治理、旧小区改善等方面意见建议近2千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稳定隐患237起,对推进基层管理服务和维护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必须形成社会管理合力。要注意整合职能部门、驻区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使辖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全面整合和有效发挥,真正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第二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筑牢基层基础工作 ——邯郸市邯山区社会管理创新调查

加强基层基础筑牢和谐之基

——邯山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情况汇报

中共邯山区委研究室

(2011年4月28日)

邯山区位于邯郸市主城区南部,辖1乡1镇10个街道办事处,59个社区,18个行政村,人口32.2万人,其中95%以上已经实现社区化管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社区人”转变,“单位组织”在社会管理功能上的不断弱化,城市管理重心逐渐下移,基层社会管理任务重、人手少、力不从心问题日益凸显。为适应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邯山区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为重点,先后在全区开展了楼院长队伍建设、“支部建在楼栋上”、“八进社区、创五型大院”等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活动,整合政府、社会和基层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了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筑牢了和谐稳定的基层基础。

一、加强楼院长建设,壮大基层工作队伍

为解决基层因承担大量社会管理职能而带来的管理人员紧缺问题,邯山区在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基础上,从加强楼

1院长、单元长队伍建设入手,进一步壮大基层工作队伍,延伸基层管理“触角”。一是广泛动员。连续两年召开了各层面群众参加的千人动员大会,并出台了《关于加强楼院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实行楼院长报告制度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意见》等一系列专件,对楼院长建设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二是规范管理。经过规范的推选程序,在全区选配了热心公益事业、群众工作能力强的2432名楼院长和4230名单元长,将他们的个人信息、管辖范围、工作职责等通过公示牌和网络向居民公开,对楼院长、单元长承担起了基层信息员、民事调解员、计生服务员、环境整治员、政策宣传员、为民便民员“六员”职能进行明确。三是保障运转。为调动基层楼院长、单元长工作积极性,由区财政拨出专款,每月给他们发放工作经费和补贴,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楼院长、单元长,在日常补贴基础上,年终予以重奖。楼院长、单元长队伍的建立,使党委政府与居民群众联系的最后“100米”得以连接,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在居民中及时宣传,也使居民生产生活上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去年,通过楼院长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各类问题1100多件,收集反馈群众意见建议近2千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和稳定隐患237起,成为加强基层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推进“支部进楼栋”工程,完善基层组织构架

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与群众联系最紧密,是维护基层和谐

稳定的重要力量和关键因素,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我们把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作用作为重点,努力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服务全覆盖。一是深入推进“支部进楼栋”工程。先后组建了覆盖全部城区的278个楼栋党支部和591个单元党小组,并根据工作需要对楼栋支部进行动态管理,形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楼栋党支部和单元党小组四级组织全覆盖,将全区9000余名党员纳入管理网络,真正实现了党员活动有组织、有场地、有效果。二是发挥基层党员作用。结合党组织夺旗和党员争星工作,推动社区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服务基层群众”活动,根据居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业余文化、医疗健康讲座、扶贫济困、课外辅导和形势政策宣传活动,形成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齐心协力创和谐的良好局面。三是抓好基层组织活动开展。依托基层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日”,打造了“九号之声”、“十号之音”等党员活动品牌。如利民社区通过开展“九号之声”活动,每月9号组织社区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主旋律,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赞誉。

三、整合各方力量参与,形成社会管理合力

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坚持发挥各层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推进职能部门服务向基层延伸。深入开展文化体育、科学教育、平安创建、文明道德、卫生服务、环境保护、计生服务、就业保障“八进社区”和“民生月”活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走进社区开展便民服务。累计开展各类便民利民活动300多场(次),接受群众咨询5万余人(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上万条,帮助居民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3000余件(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900多件,为基层购置价值120多万元设备。二是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大力推进基层工会、基层团委和妇女之家建设,已建立基层工会455家,成立基层团组织111个,设立妇女之家77家,有针对地开展困难职工救助、妇女和青少年权益维护等服务。三是大力发展志愿者服务。在全区建立各类志愿者队伍200余支,发展志愿者5万余人,特别是利用辖区高校集中优势,建立了大学生志愿者联盟,发展大学生志愿者2万多人,成为基层管理和服务重要力量。

四、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筑牢社会和谐的舆论基础

邯山区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要内容,及时掌控社会动态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一时间给予回应,为和谐社会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一方面,构建了以零距离信箱、社情民意工作室、民生调研员等为主体的多层次社情民意收集网络,在全区设立零距离信箱77个、社情民意工作室12个,招募民生调研员240名,方便居民反映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与居民开展网络互动,及时回应群众关注的各类热点问题。去年,我们在邯郸论坛、凤凰网论坛、天涯社区等各重点论坛回复群众留言600余条(次),通过网络通报群众关注重点工作进展情况16次,保证了群众的知

情权。加强网络公共舆情监测,去年监测收集涉及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内容网络舆情165条,编发《社情民意专报》84期,全部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通报有关部门和个人予以解决和答复,目前,已办结78期,办结率达92%。注意引导群众通过区属网站有序参与,先后在邯山政务网、邯山区委办公室网站上开通了区长信箱、民生信箱、参政议政等专栏3个,方便群众表达意见建议和参与社会管理。

五、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基层管理效率

一是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按照便利管理服务职能覆盖的原则,划分覆盖全体居民和辖区单位的管理网格。其中,每300到400户左右常住居民设立一个网格,辖区单位根据规模大小单独或就近合并设立管理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社区干部联系,负责组织协调网格内的楼栋支部成员、楼院长、单元长和志愿者,做好网格内居民和单位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使社会管理触角延伸到每个单位和每户居民家中。目前,全区已有3个办事处开展试点,建立管理网格42个,涉及居民12000余户,驻区单位18家。二是开展居民自助式管理。把推进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发挥社区能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社区搭台,能人牵头,居民唱戏”的“自助式”管理模式。如针对部分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的问题,我们坚持在街道和社区帮助下,通过引导热心公益、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空闲时间和精力的辖区居民承担起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带动居民开展住在小

区、管理小区、服务小区活动,在滏四社区宏达小区、柳林东社区亚太中柳小区等试点后,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社会建设项目化推进。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我们在与辖区单位的共驻共建活动中引进了项目化管理模式,即,将一些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分解立项,再向辖区内有实力承担的单位进行推介,引导驻区单位通过出资、出物、出人,来参与所在地的社会建设与管理。通过项目化推进模式,驻区单位累计为基层解决办公用房4500余平方米,开放图书室、活动室、运动场、健身房等168处,弥补了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社会管理创新上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与兄弟区县相比、与基层群众日益多样化需求相比,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区县的先进作法,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邯山区在中心城市建设中快速崛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强化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筑牢和谐稳定根基

强化社区社会管理创新 构建和谐稳定根基

永吉街道党委、办事处牢牢把握“社区是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的理念,把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大力推进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走出了一条以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整体水平的新路子,让群众切身享

受到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实惠,筑牢了和谐稳定的根基。

一、大力加强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区管理服

务基础。

在推进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中,根据新时期加强社区社会

管理范畴的新要求,永吉街道党委、办事处将全街道2个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街道党委加强和创新社区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统一规划,统一推进,在街道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600多万元,先后新建了永吉、宏伟社区,在社区建设伊始,街道党委本着“重心下移、服务群众”理念,对社区内部布局做了精心安排,设立了居民事务办理中心和各类便民、利民服务场所,同时将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引入到社区,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社区设立了“党员远程教育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儿童七彩之家”、“社区书画艺术院”、“文体娱乐室”等活动室,为居民提供了一

个充满温馨和积极向上的活动场所,使社区真正成为“居民之家”

二、不断完善、穿心服务管理模式,努力构建社区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在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永吉街道党委、办事处把“服务群众”做为社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本着服务面全覆盖、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优质和管理水平提升的原则,努力构建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系。结合实际,创新推出了社区社会管理“一三三”服务管理模式,一是整合资源、健全完善“一个服务阵地”。在两个社区均设立一个“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居民事务办理中心,中心设“五站两室”要求,将“党员服务、劳动保障服务、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优待抚恤、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等统一纳入,实行一站式受理,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地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社区居民。

二是建立健全“三大组织”。按照“五有一创”标准,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合理调整党组织设置,加强党员分类管理,强化统筹协调职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社会管理中核心作用;加强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建设,着力提升

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帮扶、完善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促进社区体制创新、提高社区自治水平、服务居民群众、承接政府职能的作用。

三是全力加强社区“三项管理”。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根据社区不同类型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划分社区网格,将党员管理、综治维稳、安全管理、社会保障等纳入到网格中,形成管理责任单元格。通过实施“一格多能、一格多员、一员多用”,将网格建成收集传递信息、协同社区社会管理、承接社区公共服务的社区单元。社区网格将社区内的实有居住人员基本情况、党员分布情况、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运行情况,各类不稳定事端、不安全隐患、不和谐因素等信息纳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最大限度的透明公开,高效使用。加强社区“三防”管理。落实社区治安人防、技防、设施防“三防”管控措施,实现社区全天候、全方位管控。加强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建立专职环境卫生管理队伍,落实责任,定点分片,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常态化。

四是倾心抓好社区“三类服务”。即抓好以民生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服务。开展社区救助、就业、卫生、社区养老、计生、家政服务,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生活,解决社区居民后顾之忧;开展文化、体育和教育等服务,不断提高

居民生活质量;开展法治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矛盾纠纷调解。抓好以居民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扎实推进社区居民互助救助机制,广泛动员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公益性、福利性群众活动,壮大志愿者、义工队伍,广泛开展社区志愿服务、互助服务。抓好以满足居民多种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社区社会化服务。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为居民生活需求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

二、整合资源,不断推进社区综治维稳组织和阵地建设,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搭建基层平台。

社区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区综治组织在缓解社区居民社会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建立标准化维稳工作站。根据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需要,街道按照方便管理、方便工作、方便群众的原则,对社区社会管理载体规范化、标准化作了统一要求。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站、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站、矛盾调处工作站、法制宣传工作站、公安警务室”等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统一设立矛盾纠纷调解室和警务室,做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平安社区联创、突出问题联治、管理服务联动、重点工作联抓。

二是不断充实完善治安防范队伍。街道党委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理念,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断扩大完善治安防范队伍。采取“综治、公安派出所管理考核、社区具体组织、群众参与”的方式,在农村各社区充分发动群众,从居民、治安志愿者、老干部、企事业退休人员、低保家庭中选拔人员组建“三老”治安巡逻队和业务治安巡逻队,同时充分发挥周边企业专职保安队伍的作用,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参与安全防范、收集社会治安信息、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协助人口管理。目前该队伍总数已达300多人,队员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有效延伸了队伍触角,带动了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热情和积极性,较好地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预期效果。

三是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平安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十佳孝顺儿媳评选”、“ 小巷雷锋”、“就业大篷车”的平台作用,不断推进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平安推动社区平安,以家庭和谐促进社区和谐。充分利用鲜活的典型和身边的事例示范、教育、感召社区家庭,广泛开展道德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特别是妇女的法律道德素质,引导她们依法合理有序地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权益,深入引导家庭成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近年来,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历次会议都将其列为重要任务,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可见一斑。

创新社会管理之所以如此重要和紧迫,其主要原因于,一方面我国社会已经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巨大变革,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模式仍然或多或少地处于一种计划经济体制下,虽然已经引入了社区等现代管理模式,但随着人民群众从被动接受管理,接受单一式服务转向就业、就学、就医等全方位的需求,旧有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社会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民小康生活的关键一环,如果不能因应时势,切合民意,推陈出新,创新管理模式,势必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轻则引起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多,重则引发社会动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鉴于此,我们应当从服务好,维护好,管理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

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于提升基层服务意识。社会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整合政府和社会各层次的关系,调动各层次结构中各要素的积极能动作用,而其中党员干部所发挥的作用尤其重要。“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干部一台戏”,我们应当着力于提升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着力于维护好,服务好人民群众,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的民情联络优势,切实做好就业、医疗、就学等民生服务工作,打好服务人民这场长期的攻坚战。

创新社会管理,重点在于强化体制机制改革。从政府机构、社区到社会团体,普通民众,都应该融入到创新社会管理这一机制中,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社区要发扬纽带联系,建立起涉及民生保障,社会调解等在内的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服务。例如完善大调解机制,实行社警民联防机制,既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作用,又能更好的切合民意需求,化解基层矛盾,防控结合,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创新社会管理,根本在于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居民个人、各企事业单位有序参与管理。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对一些土办法、土点子,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应当大胆采用;对于民众的正当要求,要认真加以对待,并经过民主程序分析研判,让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牢牢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在平安建设、计划生育、医疗卫生、就业就学等领域加强协作,夯实管理基础。

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都应当积极参与并切实行动起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助力。

第五篇:创新县域社会管理夯实和谐社会之基

创新县域社会管理 夯实和谐社会之基

刘宏业

2012年第6期 ——社会建设

县级行政区域是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枢纽,直接面对基层和群众。自古以来,郡县治则天下安,当前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点多发生在县域社会,加强和创新县域社会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曾都区作为湖北省10个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市、区)之一,坚持以创新引领社会管理,积极安排部署,先行先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在强化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上求创新。一是高位部署,统筹安排。区一次党代会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列为未来五年全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升到全区五年发展规划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部署和推进。组建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城区和农村两个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专班。区委常委会多次专题研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专门讨论制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及区管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考评、奖惩、任用办法,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列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与干部考评、奖惩、任用直接挂钩。二是深入调研,问计基层。针对当前全区各类社会矛盾和管理现状,为及时掌握社会建设及社会管理方面的基本情况,区委成立了四个调研专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题调研,摸清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薄弱环节,如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不到位,易肇事精神病人治疗管理制度不科学,等等。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问计于民,专程赴各镇办召开村民代表、村党支部书记、镇办党委书记三个不同层次的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征求基层干部及群众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突出重点,合力推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经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围绕重型精神病人管理、流动人口及重点人群服务与管理、基层社区服务管理等10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并相应成立了10个创新课题,每个课题由一名区领导负责,一个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组建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动车组”,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二、在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求创新。加强和创新县域社会管理,需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要的是要保障落实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在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中探索推行“两会制”决策、“两票制”选举、“两考制”管理、“两公开”监督(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四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功能的有机统一。“两会制”决策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村(居)务要事,提请村(社区)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会议(或群众大会)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经提出议题、形成预案、作出决议、执行、报告和评议六步程序形成决策。“两票制”选举是采用群众投信任票、党员投选举票的方式对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进行选举。“两考制”管理是将村(社区)“两委会”班子成员的“德、能、勤、绩、廉、学”,分为“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民主座谈、理论考试、党(工)委票决”五个环节进行百分制量化管理,形成上级党组织和群众相结合、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监督管理和业绩评价机制。这些决策、管理、选举和公开制度有效地保障和落实了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选举权和监督权。

三、在强化城市社区管理上求创新。一是创新社区“五化”管理服务新模式。即组织设置网络化、队伍建设规范化、社区服务多元化、社区管理一体化、投入保障制度化。二是推行“三自”物业管理模式。对达到物业管理条件的住宅小区,由物业企业按照物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自主管理”;对老旧小区和物业企业不愿进驻的小区,由社区居委会牵头,招聘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奉献、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社会人士,成立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按照非营利性模式实行“自助管理”;对单位型小区,由单位后勤服务公司实行“自我管理”。

四、在强化农村社会管理上求创新。探索建立了农村特殊群体关爱服务机制,主要是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生产、生活困难,开展关爱服务,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体系。一是留守儿童“3+1”成长工程。以学校为单位,全面建立《留守儿童登记卡》、《留守儿童帮扶卡》、《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和留守儿童服务站,开展“爱心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鼓励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同志做“代理家长”,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二是建立农村老人“日间照料”服务机制。以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特殊群体(五保、高龄、三无、失能、低收入老人)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村为单位对其登记造册,组建以党员、村干部、志愿者为主体的服务队伍,确定照料对象,明确照料责任,建立为农村空巢老人、特殊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生活救助等服务的长效机制。三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社,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无力完成的农业生产问题,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在强化社会稳控上求创新。一是构建“三调合一”大调解体系。以曾都区探索建立并在全省作为六大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模式之一推广的“有话就说”工作机制为平台,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首席调解员制度和第三方调解制度,成立劳动争议、城市拆迁、环境保护等三个行业性专业调解委员会,广泛开展行业性第三方调解工作,收到良好效果,2011年共调处各类纠纷178件。二是建立网络舆情“三制一群”机制。针对网络炒作等问题,建立“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站沟通协调制度、重大舆情报告制度、建立网络评论员QQ联系群”等网络舆情管理制度,每日安排专人负责网络舆情搜集,每半月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每季度召开一次主要论坛版主会,每年进行一次网络管理培训,网络舆情得到了有效监管和引导。三是实行重型精神病人“四色预警”分级管理。对精神病人在全面普查、摸排、建档的基础上,按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症状表现将患者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个等级,分级进行治疗管理。四是建立校园110校警联动机制。以公安110为平台,在一校一警的基础上,组建校园110巡逻队,对校园及周边进行24小时巡逻,随时与公安110沟通互动。建立校园安全“三个三”机制,即做到三加强:加强安保、校园安全日常管理和学校后勤工作;三教育:学校安全教育、班级安全应急演练教育、问题学生心理教育;三配合:家校配合、社校配合、警校配合,实现校内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安全隐患排查、安全事故处置各领域全覆盖,形成校园安全长效机制,近年来各级校园无治安责任事故、无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发生。■

(作者系中共随州市曾都区委书记)

下载创新社会管理,筑牢和谐之基(邯郸市邯山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社会管理,筑牢和谐之基(邯郸市邯山区社会管理创新情况)(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社会管理

    要求:3月27日晚上8点之前提交一、二题回,第三题的提纲,过时不侯。只收纸质手写文档,拍成照片或者是扫描传给我,或者传到邮箱sigasue@163.com 材料1 今天的中国,社会变革日新月异......

    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争创无传销城市近年来,全国的打击传销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随着全球(世界)经济的滑坡(疲软),自2011年以来形势变得十分严峻,有的地区的传销活动十分猖獗......

    创新社会管理

    新晃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湘发„2010‟18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我镇实际,特制......

    社会管理创新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社会管理创新 【背景链接】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认真......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第一讲为何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一、社会转型对社会管理的挑战1、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遭遇瓶颈,公信力下降。财政状况;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人员能力;事务繁杂;新事物层......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镇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

    创新社会管理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篇,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

    创新社会管理

    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构建平安南皮县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决策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检察机关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