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促和谐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促和谐
枣庄市薛城区司法局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立足职能,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殊人群管理和法治薛城建设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健全“三级”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强化调解组织建设,利用村级“两委“换届时机,调整充实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调解工作网络。探索建立企事业单位、商品集散地、大型集贸市场等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延长调解组织网络的“触角”,使人民调解工作更深入基层,更贴近民间。巩固完善“联动联调”、“流动调解庭”、“矛盾信息采集”等成功做法,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防机制、调处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督查机制,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调解组织累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97起,调结292起,避免民转刑案件18件。
建立“四化”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围绕提高社区矫正质量,积极推行工作程序法制化、矫正形式多元化、监管方式层级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四化”模式,按照“依法导其行、以矫育其人、以帮促其变”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教育矫正、公益劳动矫正(行为矫正)、心理矫正和制度矫正,-1-
探索了异地托管工作机制,规范镇(街)司法所对矫正对象集中学习和公益劳动行为,修订社区矫正对象请销假制度,探索实施矫正对象外出活动保证金制度,使该区社区矫正工作从探索启动,到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强化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深入推进“黄丝带”帮教工程,三年来接收的276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
拓展“六进”法律宣传活动载体。创新普法宣传理念,采取举办法律咨询服务集中宣传、开展各种法制日专题宣传、开设报刊、电视、网络专栏媒体宣传、印发普法简报信息宣传、借助司法行政协理员、调委会成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日常工作群体宣传,形成了大普法格局。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组织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平安薛城建设成果展、村级“两委”换届、“3.15”消费与民生、法律咨询面对面、释疑解惑零距离等主题宣传活动37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926人次,发放各类法制宣传材料、法律明白纸17000余份;在全区中小学校举办预防青少年犯罪、关爱青少年成长法制报告会12期。
第二篇: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钟君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这表明在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不断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创建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开拓思路、多策并举,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造工程,需要从长计议,稳步推进。
13亿人口的大国,历史和现实
革以后,社会管理是否可以市场化?经验证明,市场机制在社会领域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在某些社会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正面的;而在另一些领域则是负面的,无节制地在社会领域尤其是公益事业领域实行“市场化”、“产业化”,难免走偏方向。社会生活比经济生活复杂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不仅有市场机制,还有法律的、伦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机制,让这些机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就必须创造综合的机制系统。
总之,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
QZZN精品呈献http://bbs.qzzn.com1 / 1
第三篇: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钟君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这表明在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不断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创建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党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地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其次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只有不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的现实情况,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给为重要的是,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是制约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不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为推动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开拓思路、多策并举,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其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内容,是要努力建立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舒缓社会紧张,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也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着力点。工作要做实,重心要下移,优先解决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步做到了,才能为进一步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整体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浩大而艰巨的社会建设和改造工程,需要从长计议,稳步推进。
其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加大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这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最实在的表现。而评价政府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用于政府本身的管理成本与用于受益对象的资金的比例。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标志是60%以上的财政预算要用于社会发展,中国当前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可喜的是,最近几年,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对社
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都在大力推进之中,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开始有所转变。这是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也是全国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众的福祉。
其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是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分工。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又非常复杂,再庞大的政府也不可能包揽全部社会事务。在目前我国社会自治能力较弱、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将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制度化、法制化,真正维护和确保公众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管理的参与权。要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听证、质询、公示、论证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减少公共决策的随意性,做到公平管理、透明管理。
其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难点在于新的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创造。在经济领域成功地实行了市场化改革以后,社会管理是否可以市场化?经验证明,市场机制在社会领域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在某些社会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正面的;而在另一些领域则是负面的,无节制地在社会领域尤其是公益事业领域实行“市场化”、“产业化”,难免走偏方向。社会生活比经济生活复杂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不仅有市场机制,还有法律的、伦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机制,让这些机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就必须创造综合的机制系统。
总之,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
第四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灵川和谐稳定发展1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灵川和谐稳定发展
2011年,是灵川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灵川县普法依法治理和司法行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大主题,通过法制宣传教育“提质强基”工程、人民调解“创安促稳”工程、法律服务“便民”工程、法律援助“维权惠民”工程、矫正帮教“教育转化”工程,将普法依法治理和司法行政工作主动融入到全县跨越发展的大局中,延伸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绩显著
“五五”(2006年-2010年)普法实施以来,灵川县司法局切实履行县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健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经过“五五”普法检查验收组对灵川县的检查验收工作,2011年灵川县“五五”普法工作荣获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实现了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三连冠”。目前,全县已有69个中小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129个村(居)委员会建立了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灵川县已有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6个、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
2011年,在总结好、运用好“五五”普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灵川县以“法律七进”和“法治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载体,全面启动了“六五”普法工作,制定并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围绕社会热点,积极开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法制宣传,组织开展了政法宣传周、法制宣传月、“12.4”全国法制宣
1传日、“百万居民”交通法律法规、“平安校园”、“打击非法传销”、打击追逃“清网行动”等专题法制宣传活动。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2011年全县765名副科以上干部参
加了普法考试,参考率达100%。袁国华书记和赵奇玲县长亲自带头参考,为全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出了表率。
加强和创新推进社会管理
2011年,司法行政机关积极探索建立“大调解”工作机制,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建设,与公安部门合作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专业调解委员会。为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人民调解基础性、源头性和“第一道防线”作用,在全县开展了“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和“人民调解化解重大复杂疑难纠纷攻坚克难”专项活动,结合正在开展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间矛盾纠纷排查活动,重点抓住大的难的而又特别易引起械斗和上访的矛盾纠纷进行及时的调处,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全年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调处调解各类民间纠纷5028,成功率达96%,防止民间纠纷激化52件。
认真落实安置帮教政策措施,开展“特殊关爱,牵手未来”等教育帮扶活动,不断拓宽安置帮教途径和渠道,依托当地企业,如在灵川县福兴竹针厂建立了两劳回归人员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协调解决其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发生。2011年灵川县共有刑释解教回归人员121名,全部进行了帮扶。
认真做好社区矫正人员教育管理帮扶工作。2011年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5名,衔接率100%,并达到无漏管、无脱管、无重新犯罪的“三无”要求。
法律服务经济发展成果喜人
灵川县司法行政机关充分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司法职能优势,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重点工程、服务三农。组织广大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为村“两委”换届提供专项法律服务,开展《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促进换届选举依法规范完成。为更好地维护全县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于2011年6月成立了灵川县妇女儿童维权律师服务团。2011年全县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办理诉讼代理案件307件,非诉讼法律事务182件,担任法律顾问147家。县公证处围绕重点项目推进积极开展公证服务,为项目推进创造了条件。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事务650件。
法律援助改善民生成效明显
为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灵川县
法律援助中心结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的开展,先后进行了法律援助农民工讨薪、工伤职工帮扶、拥军维权、助残扶残等专项行动,为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这五类弱势人员提供了高效、便捷、及时、优质的法律服务,有效维护了弱势人群的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实现“应援优援”。通过开展“法律援助进千村”
活动,利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建立村级法律援助联络员,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建立法律援助宣传平台,在全县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目前依托乡镇司法所和各有关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4个。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48件,受援586人,接待咨询682人次,赠送法律书籍、资料1000多份。
基层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司法所队伍、业
务、所务管理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工作水平,把司法所建设成司
法行政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灵川县定江司法所2011年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全县有6个司法所被区司法厅评为全区“五好”所。
为努力改善县司法行政办公条件和发展环境,正在积极申报和实施灵川县司法局业务用房建设项目。
2012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一年,我县司法行政机关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法律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的职能优势,着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完成“六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奠定良好基础;着力促进灵川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为我县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生态建设、民生建设、文化建设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人民调解“创安促稳”工程及矫正帮教“教育转化”工程,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作出新的贡献;着力提高司法行政保障水平,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为其履职创造条件;着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在队伍建设方面再上新台阶。
普法依法治理和司法行政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全面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和司法行政工作实现新突破,努力为促进富民强县新跨越作出新贡献。
第五篇:申论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 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钟君
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这表明在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不断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创建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和创新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造工程,需要从长计议,稳步推进。
13亿人口的大国,历史和现实
革以后,社会管理是否可以市场化?经验证明,市场机制在社会领域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在某些社会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正面的;而在另一些领域则是负面的,无节制地在社会领域尤其是公益事业领域实行“市场化”、“产业化”,难免走偏方向。社会生活比经济生活复杂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不仅有市场机制,还有法律的、伦理的、心理的、文化的机制,让这些机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就必须创造综合的机制系统。
总之,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