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务实创新发展注重民生促和谐(劳动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务实创新求发展注重民生促和谐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xxx
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坚持把就业放在民生之本的位置,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实现社会保障范围由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使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点一滴地增加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一、努力构建矛盾预防控制体系
当前涉及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的纠纷较多,如困难群体参保缴费、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我们通过建立快速高效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应急处理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社会矛盾纠纷或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我们制定了群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局党组坚持在每周周会上调度全系统综治维稳工作,还建立了局党组成员大厅大接访长效机制,对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减少群体性事件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二、加强和完善就业服务管理制度
1、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加快整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能,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和管理,逐步理顺机制和体制,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继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1
全力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积极做好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使各类人员享受同等就业权利。确保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1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
2、落实政策推进就业。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已出台的一系列支持和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继续实施税费优惠及政策性补贴制度等措施为企业降压减负,保护和提高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鼓励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认真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健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联动机制,加大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群体的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2011年全县计划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1800人。
3、加强培训对接就业。狠抓培训质量,进一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劳动者经过培训能就业,就好业。改进培训模式,全力满足用工单位需求和劳动者求职愿望,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超市式”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培训教学程序。确保全年农民工和农村劳动预备制培训2550人,企业职工培训3200人,失业人员培训1700人,创业培训200人。
三、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险服务管理机制
1、深入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体
系。抓好《社会保险法》的学习、宣传、培训、实施工作,增强全社会参保意识,按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要求,依法完善社会保险的参保、征缴、经办、监督等制度体系。
2、进一步加大社保扩面征缴力度。推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目标责任制。分析扩面目标和对象,拓展社会保险扩面领域,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保。进一步加强基金征缴工作,全面推行五险种统一征缴模式,实现统一参保人数、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开展稽核,不断挖掘征缴潜力,确保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力争全年各险种扩面9370人次,征缴基金1.48亿元。
3、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机制。进一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好企业退休人员死亡后供养直系亲属发放一次性救济费工作。积极推进新农保工作。加大建安保险统筹管理力度。加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网络,不断提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
4、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对接全省大医保网络,建立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加强对定点医院和药店的监管,不断提高医疗保险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参保人员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医疗保障待遇。探索建立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医药费个人自付封顶机制,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降低大病、重病患者的个人负担,力求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65%。
5、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认真抓好新《工伤保险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积极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试点。实施并完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对未参保工伤人员先期垫付治疗费用,再依法追索的机制。全面解决“老工伤”问题。
四、加强和完善劳动保障权益的工作机制
1、完善农民工维权工作机制。畅通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渠道,优先对因拖欠工资问题引发的集体争议案件处理。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通过运用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化管理平台,及时对辖区内各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信息及时监测,切实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2、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开展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小企业和农民工合同签订率,从源头上规范劳动关系。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稳步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进一步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
3、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大力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增强办案力量,改善办案条件,提高专业化水平。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依法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调解工作,切实提高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质量和效率。
五、加强和完善劳动保障服务方式
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局将以满意机关建设为抓手,结合“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全系统行风建设和作风建设,大力倡导优质服务意识。认真做好政策落实,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强化窗口服务人员管理,竭诚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最优质劳动保障服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仅是贯彻上级党委的要求,更是促进我县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将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努力提高科学化社会管理水平。
第二篇:务实保民生创新促增长
务实保民生创新促增长
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二00九年六月十九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围绕“保障民生、促进发展、共建和谐”这个主题,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思路方法,努力保持就业形势稳定,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切实维护劳资双方权益,较好地推进了辖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协调发展。截至本月十五日,对照市、区两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以及“双百双十”重点项目中所承担的任务,均已全面实现时间到半,完成任务过半。其中再就业人数、提供就业岗位数、劳动力培训人数等就业主要指标都已完成75%以上,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等难点工作已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在较好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同时,我局今年着力推进的“一加十人力资源市场”、“一加十就业再就业培训学校”、“就业援助绿色通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分级管理”、“突发性群体性劳资纠纷快速处理机制”等创新工作模式受到了省、市劳动保障系统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当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 1
艰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些事关城乡民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些事关劳动保障工作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需要更好地研究探索推进。下半年,我局将认真贯彻本次全体(扩大)会议的精神,以“有为”、“敢为”、“善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要求,立足民生建设,助推经济发展,确保完成市、区两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崇川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盯扩大就业目标,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在扩大人力资源市场覆盖面,加快公益性岗位开发的同时,着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牢固树立以就业促进发展,以发展带动就业的思想,采取多种措施,努力营造“崇尚创业、勇于创业、乐于创业”的社会氛围,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创业指导服务,用足用好担保贷款扶持政策,引导劳动者自主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积极为就业困难对象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免费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服务,畅通再就业援助绿色通道,为“4050”“双失”等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进行援助服务,实现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
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推进城乡全面覆盖
认真贯彻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险政策,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总结探索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的方法途径,着力推进城乡居民医保通过社会保障卡交费,积极探索
失地农民和农村居民保障新思路,力促市政府早日出台文件,实现失地农民保障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对接,真正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三、完善整体联动机制,维护和谐劳动关系
贯彻“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既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又积极支持企业的发展。针对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快速增长的现状,加快区仲裁院和街道仲裁庭建设,确保今年所有街道仲裁庭都能实现独立开庭办案。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与大调解和审判工作的对接机制,形成劳资纠纷调解整体联动,满足急剧上升的劳动争议案件调解、仲裁的需要。在工作方法上,做到工作前移、重心下移、重在预防,将劳动争议和劳动违法案件最大限度地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系统作风建设,提高平台服务水平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社会十分关注,作风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人事劳动保障系统有勇气、有信心、有能力,做到服务为先、工作第一,凡是服务事项能一步到位的决不延误;凡是符合老百姓利益的事坚决落实、大胆探索;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大局的事,不等不靠、勇于创新;凡是职责范围内的事,决不推诿,决不上交矛盾。坚决杜绝服务缺位、工作失位现象的发生,区、街、居三级劳动保障平台要按照科学合理、程序便捷、效率
更高、群众更满意的标准,进一步打造“真情相助,阳光保障”服务品牌。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以服务大局为核心,以为民谋利为已任,严格履行职责,奋力拼搏实干,立说立行,勇于进取,在不断超越自我中为全区经济发展助力加油,为率先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第三篇: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促和谐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促和谐
枣庄市薛城区司法局在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立足职能,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殊人群管理和法治薛城建设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健全“三级”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强化调解组织建设,利用村级“两委“换届时机,调整充实村居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完善区、镇(街)、村(居)三级调解工作网络。探索建立企事业单位、商品集散地、大型集贸市场等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延长调解组织网络的“触角”,使人民调解工作更深入基层,更贴近民间。巩固完善“联动联调”、“流动调解庭”、“矛盾信息采集”等成功做法,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防机制、调处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督查机制,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及时得到化解。今年以来,全区各级调解组织累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97起,调结292起,避免民转刑案件18件。
建立“四化”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围绕提高社区矫正质量,积极推行工作程序法制化、矫正形式多元化、监管方式层级化、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四化”模式,按照“依法导其行、以矫育其人、以帮促其变”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教育矫正、公益劳动矫正(行为矫正)、心理矫正和制度矫正,-1-
探索了异地托管工作机制,规范镇(街)司法所对矫正对象集中学习和公益劳动行为,修订社区矫正对象请销假制度,探索实施矫正对象外出活动保证金制度,使该区社区矫正工作从探索启动,到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强化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深入推进“黄丝带”帮教工程,三年来接收的276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
拓展“六进”法律宣传活动载体。创新普法宣传理念,采取举办法律咨询服务集中宣传、开展各种法制日专题宣传、开设报刊、电视、网络专栏媒体宣传、印发普法简报信息宣传、借助司法行政协理员、调委会成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日常工作群体宣传,形成了大普法格局。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组织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平安薛城建设成果展、村级“两委”换届、“3.15”消费与民生、法律咨询面对面、释疑解惑零距离等主题宣传活动37场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926人次,发放各类法制宣传材料、法律明白纸17000余份;在全区中小学校举办预防青少年犯罪、关爱青少年成长法制报告会12期。
第四篇: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和谐发展
天下事“和为贵、谐为美”,和谐是发展之基,是利事之本,古人讲“天时、地利、人和”,“和”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人们对成功最好的注解。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民康物阜”、“安居乐业”这样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如今高山镇就打造出了“以和谐推动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境界。
高山镇位于荥阳市西部,地处豫西山区和豫东平原的过度地带,境内多是丘陵山地、沟壑纵横,既无交通区位优势,又无矿产资源优势,天气常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发展上可以说是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但是提起高山镇,尤其是高山阀门,那却是远近闻名。
2005年,高山镇在郑州市综合实力排名在第33位; 2007年在郑州市综合实力已前进到第12位;2009年,高山镇继续名列前茅,居第18位。单从数据分析,高山镇的五年来的发展有进步也有倒退,但是要知道2003年高山镇在郑州市的综合实力排名却是第76位。经过短短几年的时间,高山镇可以说是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曾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阀门之乡”、“河南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河南省阀门重点产业集群区”、“河南省先进文化乡镇”、“河南省文明镇”、“河南省环境优美小城镇”、“河南省最佳宜居乡镇”、“中州名镇”、“郑州市生 态镇”和“国家卫生镇”等。2010年,全镇共完成生产总值29.6亿元,财政收入42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70元。与五年前相比,生产总值增长了107.8%,财政收入增长了10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4.9%。
但是,老百姓关心的不只是GDP和财政收入等这些数据,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改善了没有、保障到位了没有。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民意。五年来,高山镇就是顺应民心、立足民意,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抓经济上,为企业和客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抓发展上,始终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一、稳定是基,平安是盾,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稳定,保障经济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这就要求在社会管理上必须要有所作为。在这方面,高山镇把加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解决好民计民生等问题相结合,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
(一)化解社会矛盾,完善信访稳控协调机制,把矛盾解决 在萌芽状态。
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因此,在社会矛盾凸显期,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目前,高山镇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如建立综治信访服务中心、群众信访接待站、社情民意互动平台、走访慰问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以及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建成了集综治、信访、司法、社会法庭为一体的综治服务楼,组建了社会法庭,构建起“大信访、大调处、大综治、大稳定”的良好格局,实现了“小事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镇,疑难问题不上交”的目标。高山镇从2004年至今连续7年没有发生过刑事案件,连续7年没有发生过集体上访事件,连年被郑州市评为平安建设先进乡镇。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深入实施“平安高山”建设。
民安是民生的基础,没有民安就没有民生。高山镇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着力完善警民结合、打防控一体化、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动指挥机制,一旦发现警情,做到发现得早、防范得住、控制得好、处臵得快。同时,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突出问题,对涉及危害群众安全的违法犯罪、扰乱治安、干扰民生等行为,努力构建打防管控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做到管理无盲区,防控无死角,治安无乱点。
(三)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作用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建立完善以登记、审批、监督、管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好实施,至关重要。高山镇从2007年开始,成立了高山镇村级财务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对村级财务进行统一管理,规范了村级的收支审批程序。并且每月按照规定,把需要公示的账目拿到各村进行张贴公示,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在村级重大事项处理中,高山镇每个村都建立起了“家庭代表—联户代表—组委会—联户代表大会—监委会”的组织架构,在处理村重大事项中均能够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做到了干群之间“有争议、大家议,力争把事情解决好”,这样干群之间关系融洽,氛围和谐,维护了一方稳定。
(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改善民生,把基层基础工作打牢做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所有工作必须以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体现在民生上,体现在办实事上。高山镇近年来围绕民生和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镇区“五纵四横”街道总体框架建设和道路的绿化、亮化建设,全镇实现了村村通和村组通;二是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国家卫生镇,实施“合村并城”工程,对到镇区购房的群众给予每平方米40元到100元的购房补贴;三是保障群众生活,制定了老龄津贴制度,为全镇7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20元到100元的老龄津贴,对全镇所有公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行参合费补助50%;四是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新建镇中心幼儿园,率先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公办教育范畴;五是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一站式”的服务平台,集中办理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六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先进的文化,弘扬传统的美德,不断提升群众“知美、爱美、求美”的良好夙愿。同时,加强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组建群众文艺表演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
二、经济是轴,发展是力,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健康运行,创建和谐社会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当前的中心工作,发展经济是一切工作得以开展的根本动力。没有雄厚的财力,谈什么发展都是空话,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民生投入需要资金,创建和谐社会也需要资金,如果说平安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那么经济发展则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高山镇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倡导群众艰苦创业,投资兴办起一批阀门产业,成为我市乡镇企业起步最早的乡镇之一。30多年来,该镇的阀门产业迅速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阀门之乡。但是,没有任何发展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企业改制后,有很多阀门企业纷纷倒闭,而高山镇却顶住压力,没有让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很多村的集体企业在精细管理下红火发展,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此外,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原有的传统产业市场逐渐缩小,经济增长也步履维艰,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更加使经济雪上加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如何转变,如何调整,才能摆脱困境,走出泥淖。高山镇选择了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该镇提出了建设“三园三区”的规划,即“三个工业园区和三个集中居住区”,“三个园区”指高山阀门工业园区、庙沟碳素工业园区和竹川综合工业园区。“三个居住区”指“一个镇区和竹川、穆沟两个中心社区”,为发展经济找到了突破口。一是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修路、引水、架电,不断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政策上支持,税收上优惠,服务上方便,使他们在发展上没有后顾之忧。二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园区填充能力,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本土成熟企业内外部联合扩大生产,引进资金做大做强,同时充分利用停产企业的场地、执照、环保手续引进外地资金进行规模建设启动生产。三是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与园区产业相近或相关的配套产业,抱团发展。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发展方式,高山镇经济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加,为发展民生事业创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作风为实,干事为先,总结经验教训,促进跨越发展,打造幸福高山
高山镇过去的发展有过成功,有过曲折,也有过教训,但是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一群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领导班子,有一张思路明晰、目标明确的宏伟蓝图。正是这样的前提,高山镇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从幕后走到前排,从落后走到先进,从贫穷走到富裕,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舒庆同志到高山镇进行调研,最后说了一句话就是“为什么高山镇不是荥阳市乡镇中最富裕的乡镇,但是对民生的投入确是最多的”。这体现了什么,体现了高山镇党委政府以民 为本的和谐执政理念,为民方能安民、安民方能发展、发展方能为民。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新一届党委班子换届的一年。郑州市提出了“建设郑州都市区,打造核心增长极”的概念,荥阳市也提出了“打造郑州新组团,建设省会西花园”的战略目标,机遇摆在面前,抓住机遇就能乘势而上,把握方向就能顺势而为。
未来的发展,高山镇的蓝图已经绘就,按照“统筹镇村、合村并城,推进城镇化;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工业强镇富民工程、合村并城安居工程、靓丽文化名片工程、社会保障慈善爱心工程”,坚持科学发展与创新转型相互促动,坚持协调发展与统筹兼顾互为依存,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推动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着力推动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努力打造幸福高山。这就要求全镇干群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务实作风,踏实肯干,一步步按照蓝图绘就的目标逐步实现。
(一)作风为实,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上,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实,要求领导干部,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多想一想自己的职责和人民的期待,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立足本职岗位,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过程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增长工作才干,就能够以扎实的作风履行好自身职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干事为先,口号喊的再高,不干什么都没有。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一要充满激情,增强责任意识,积极进取、锲而不舍,凝心聚力干事业,尽心尽责谋发展。二要提高能力,主要是提高决策的能力、推进工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三要力戒不思进取、“做太平官”的思想,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干部要带头干事。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以身为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一方面要率先垂范,以实事做出示范,为群众做出榜样,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亲历亲为,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实实在在的业绩立言立行立功。
高山镇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发展、风清气正劲足的浓厚氛围。我们相信,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高山镇的发展必将在宏伟的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五篇:加强民生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民生建设 创新社会管理(2014.04.23)
主讲人:李培林
主讲人简介
李培林,著名社会学家,1955年生,山东济南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第七届会长、《社会学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1977年考入山东大学哲学系,1983年赴法留学,1987获巴黎第一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工业社会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为2012年第一、二期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全体学员所做的专题报告。李培林所长紧紧围绕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这一主题,结合中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发生重大变化的社会背景,即从短缺经济到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从平均主义到收入差距过大、从低成本劳动到产业结构升级、从增长依赖投资和出口到更多地依赖国内消费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从就业与劳动关系、收入分配改革与扩大消费、“看病难”与事业单位改革、社会保障与社会改革、社会与社区建设以及价值观念、网络舆情与社会心态六大方面,对社会管理领域涉及的重大问题和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作了全面剖析,以翔实的数据资料阐释了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李培林所长指出,社会领域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和新部署,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创新,还是中国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可以在社会发展中得到解决,即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得以解决。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各司其职、多方并进。
课程提纲
导言: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概念
一、就业与劳动关系
1.城镇登记失业率
2.实际需就业人员
3.当前就业市场的特点
二、收入分配改革与扩大消费
1.国内消费拉动经济依然乏力?
2.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趋势难以扭转
3.中产阶级比重仍然较小
4.社会经济地位认同普遍偏下的情况值得警惕
三、“看病难”与事业单位改革
四、社会保障和社会改革
1.社会保障与消费预期的关系
2.制度碎片化和全国统筹的矛盾
3.经济周期性波动和福利刚性增长的矛盾
4.养老和就业矛盾
五、社会管理与社区建设
六、价值观念、网络舆情与社会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