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5篇

时间:2019-05-14 04:5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第一篇: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发挥企业创新带头人作用

市政协委员、沈阳启源工业泵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白书哲

企业的振兴与发展,除靠党的好政策,靠企业职工的积极努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有一支德才兼备,懂技术、会管理,勇于创新,责任心强,真抓实干的企业家队伍。大量事实表明,一个企业家能够救活一个工厂,一个企业家可使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

企业家是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力量。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发挥企业创新带头人的作用,不论从现实和长远看,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1.加强企业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创新带头人的作用,是推进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伟大工程,要使改革不断的深入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一方面要头脑清醒、精心策划、逐步实施,另一方面又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很多领域,我们知道的还不多,也没有更多可借鉴的模式。这就需要有人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试验,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这些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试验者,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最终成功。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家创新带头人的作用,是改变社会旧习,树立一代社会主义新风的需要。长期以来,受旧的传统、旧的习惯风气的影响,在社会上普遍存在唯上唯书,不出常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冒风险的落后社会意思和不良风气有了很大改变,但要彻底改变多年沿习下来的这种不良风气和旧习,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培养一大批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克服那些安于现状,思想懒惰,惧怕变革,墨守陈规的习惯势力,促进整个社会意思和风尚朝着富有生机和活力方向发展。

2.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创新带头人的作用,是振兴沈阳工业的需要。沈阳是共和国装备业制造基地,是老的重工业城市,为共和国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创造多个共和国第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原有的现状,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对过去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固守自封,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下决心改变落后面貌。专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沈阳经济的发展振兴提供良好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要大发展,快发展,就要建立一支庞大的企业家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家在振兴沈阳经济中的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国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巨的一项任务。为了实现这项任务,就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企业家,就是指那些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德才兼备,不满足现状,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思想解放,开拓进取,讲求实效,顾全大局,能够开创工作新局面。

企业家应具备的条件是:

1.能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动。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就积极去做,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2.思想解放,胸怀宽广,不唯书、不唯上,有胆有识,善于吸取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经验。

3.有强烈的革命进取心和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要站的高,看得远,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以权谋私,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

4.有民主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善于团结同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共创四化大业。

5.懂技术、会管理。企业家要有一门或几门的专业知识,懂得自己所负责企业生产领域的各项技术,做到管理有方,管理有则,注重环境保护,造福子孙后代,精打细算,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增加效益。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就必须造就一批能驾驭全局并且兢兢业业地为之奋斗的企业家队伍,这将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家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法,加强对企业家的培训,培训的内容,重点是组织企业家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培训,增强企业家驾驭全局的能力。

2.走出去,请进来。组织企业家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请先进的企业家介绍经验,请专家、学者作报告,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3.教育企业家树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我们的工业兴衰。企业家在各项工作中,要把着眼点放到本企业的职工身上,时刻把工人阶级作为根本的依靠力量。

4.要严以律己,不以权谋私。企业家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成绩,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忘乎所以,企业家要时时刻刻的严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以权谋私,不被金钱美女所击中。做到警钟长鸣,要从常记忆,克服短期行为。

5.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家的声誉。企业家是人,不是神,做为锐意改革,敢作敢为的企业家,难免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犯错误,对于这一点不要大惊小怪,对企业家不要求全责备。对企业家在工作中出现的缺点错误,要实事求是,及时给予批评纠正,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改正,使他们在开拓中提高,在开拓中前进。对于无事生非,诬陷企业家的,要认真调查,严肃处理,维护企业家的声誉,使他们心情舒畅的工作,充分发挥才华。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给予重奖,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功绩,弘扬正气。

企业家是改革开放的带头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党和政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重视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创新带头人的作用,为振兴沈阳经济,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2007年5月

第二篇:企业家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约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企业家队伍深度调研,我们对企业家现状和特点作了详细调查分析,找准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推动企业家建设工作扎实开展提供了指导方向。、企业家群体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经过社会各界多年的持续关怀和自身的不懈奋斗,我市企业家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队伍日益壮大,素质能力持续提高,社会贡献突出,主要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队伍日渐发展壮大。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474家,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2倍多;其中工业企业860家,建筑企业214家,批发零售企业400家,均比“十五”期间有较大幅度增长。在企业家任职时间长度中,5年以下的占37.8%,6-10年的占32.5%,11年以上占29.6%。任职时间10年以下占到70.3%,新锐企业家占据绝对优势,为我市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优势人力资源支撑,企业家队伍日趋壮大。

二是年龄结构逐步优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30岁以下占3.3%,31-40岁占22.1%,41-50岁占47.9%,51-60岁占18.6%,60岁以上占8.1%,其中50岁以下中青年企业家占到了总人数的73.3%。老一代企业家在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青年企业家已迅速成长,大显身手,成为全市企业的中流砥柱。

三是知识层次明显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中拥有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到3.2%,拥有大学学历的占到47.4%,中专及技校学历的占21.5%,高中及以下占27.9%。企业家后续不断通过学历培训方式提升知识水平,在职教育中取得硕士和博士学历的占9.6%,大学学历的占到34.7%。

四是经营水平不断增强。全市企业家驾驭企业、推动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9家,9家企业入闱中国企业500强,17家企业入闱中国制造业500强。13家民营企业入围全国500强,占全省的30.2%。在企业家群体中,高级职称的占到19%,中级职称占到47.4%,中高级职称合计占66.4%,企业家的高技能优势带动形成了我市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集群基地。

五是社会贡献位居全省前茅。企业家对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2年全省纳税百强排行榜中,我市有9家企业在列,上榜户数列全省第三,仅次于济南市和青岛市。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双双如破万亿元大关,跃居全省第四位。利税和利润总量连续5年列全省首位。、企业家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在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我市企业家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规模上看,企业家队伍数量总体上偏少。我市前绝大多数企业在产业分布上还属于传统产业的企业,新兴的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企业比较少,高端人才积聚的功能相对较弱,以工业企业为例,我市规模企业860户中高新技术企业才88家。企业家队伍总量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占全省的2.2%,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能振兴一方经济的大企业更是凤毛麟角。

二是从层次上看,企业家文化素质总体上偏低。在学历上,全市企业家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以上学历合计才占12.8%,中专及以下占49.4%;在职称上,初级或无职称的合计占据35.6%。硕士以上学历仅占八分之一,中专以下、初级或无职称的人员占比都比较高。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从机制上看,企业家队伍建设体系还不够健全。目前尽管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健全,对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还找不到有突破性的抓手,企业家队伍之间的流动壁垒还没有打通,人才市场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社会配套住房、医疗、居住软环境等服务还不到位,企业家薪酬制度吸引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优秀企业家施展才华,也影响了高端人才的引进。

3、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建设黄蓝经济区,实现“两个率先”,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明显产业特色的优势企业,归根结底是要有一支 推动这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应在教育培训、平台建设和优化环境机制上下功夫。

3.1 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提升企业家素质能力

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议成立企业家教育培训中心,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以及本地专业人士组成一支“菜单式”的培训师资力量,主动寻求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结合企业家培训“订单式”需求,不断强化企业家学习培训,既加强经济学、管理学等共性化培训内容,又注重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个性化培训内容。二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将后备人才管理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实行动态管理,强化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的提高,形成企业家队伍的“梯队”结构。三是破除人才流动壁垒。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优化软环境、舆论引导等途径,引进全国500强企业、大型外资企业来我市创建实体,发挥其强大的人才集聚效应,吸引全国优秀人士、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我市紧缺的优秀人才到经济建设一线创业发展,努力使他们成为一支新的企业家队伍后备力量。

3.2 以平台建设为基础,推动企业家快速集聚

一是建设专业人才市场。强化人才市场对企业家的信息搜寻、咨询推荐、职业培训等功能,加快组建企业家人才市场,建立企业家业绩档案,全面记录企业家经营业绩;成立企业家资质评价中心,逐步推行企业家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做好人才“开放带动、接轨高端”文章,发挥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特色产业带等 阵地优势,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通过举办现场人才交流大会和网上人才交流大会,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探索成立猎头公司。以我市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以猎头公司为纽带,主动接受周边大城市人才高地辐射,协助企业引进急需的优秀企业管理人才。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思路。注重把招商引资活动和招才引智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吸引外地企业家来我市投资实体,力求引进一个项目,带进一批管理、科研等拔尖人才。创优条件,对柔性流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全方位、社会化、一条龙服务,创造集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良好条件。

3.3 以优化环境为重点,促进企业家创业发展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组织开展“企业家论坛”、“企业家活动日”等活动,并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创业事迹,精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注重关心激励。主动关心企业家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聘请全市优秀的企业家作为政府事务顾问,参与有关经济、社会等政策制订,参与重大经济活动。对入选的优秀企业家提供一条龙的健康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地位”。三是优化外部环境。在土地使用、税收、职工住房等方面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高标准完善生活休闲设施,选择合适地块建立高级人才别墅区,吸引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安家落户、创业发展。

新时期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家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资源。培养和造就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创新的优秀企业家和以他们为核心的企业家团队,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丹阳市委组织部积极发挥组织优势,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坚持“工业强市、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苏南强市”目标,创新内容、拓展形式,对新时期如何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之需

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我们通过数据统计、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以及实地调研75家销售超5000万元的企业发现,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设一支开拓进取的企业家队伍。丹阳经济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与企业家的思维、理念、能力等息息相关。目前,丹阳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粗放式经济扩张冲动诱导性强,传统产业发展空间逐渐萎缩。制造业是丹阳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根本支撑。在当前发展难度加大,发展要求提高的新形势下,面临着众多“成长烦恼”,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区域经济要转型升级,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传统产业高端化和特色产业品牌化。要坚持比较优势和尊重产业发展规律,不断放大和集聚产业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碳纤维、高温合金等重点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一批引领丹阳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需要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优秀企业家来推动。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眼镜、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等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需要规模以上企业发挥技术创新的骨干作用,建设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技术中心和能够带动辐射全市整个行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传统行业尽快转型。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经济-品牌城市”的发展之路,需要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牵头,共同打造专业品牌基地和集体商标,形成以品牌为纽带的分工协作体系,提升全市经济中品牌的竞争优势。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关键要依靠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和以他们为核心的企业家团队。

二是企业持续发展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家队伍。一方面,企业普遍存在“选谁接班”的现实困惑。丹阳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大都创业于改革开放之初,实地调研的75家企业“一把手”平均年龄为51.2岁,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6人,仅占8%,50岁以上的49人,占65.3%。企业家的年龄已经偏大,体力精力不再充沛。由于民营企业的产权特质和“子承父业”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现阶段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难以避免,企业家多选择子女作为“接班人”。但是,子女能不能接好班是企业家的普遍心病。担心后继乏人,有的企业甚至该上的项目不上了,该抓的市场机会不冒风险了,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普遍存在“人才难留”的求贤难题。我们调研的75家企业共从外地聘请了439名管理和技术人才,其中有131人在企业高级管理岗位。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以企业“一把手”为核心的企业家团队建设十分关键。由于丹阳是个县级市,学习、生活和社交环境与大城市相比存在明显劣势,难以为他们提供个人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的机会,客观上存在外地人才难留的情况。而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企业又迫切需要引进外地人才,为外来人才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是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是企业竞争力提升需要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企业家队伍。一方面,在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企业家自身普遍存在着“知识更新”的迫切需求。在调研的企业中,我们发现企业家的文化程度虽然差异明显,“一把手”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4人,仅占18.6%,但学习的意识普遍强烈。这些企业家尽管在长期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但是,面对全球化的现实,企业的竞争正在跨越区域和国家的界限,国内企业直接面对的是日益激烈、残酷的跨国公司和特大型企业的竞争,企业迫切需要转变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迫切需要依靠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资本运作等手段应对竞争,快速做大做强,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造就一批学习型、知识型的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当前企业正处在快速裂变、优胜劣汰的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资金、自主创新等发展瓶颈的制约,这些困难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一时难以解决,必须要由政府搭台,采取切实举措解决企业难题,把单个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为整个行业的竞争力,把行业的竞争力提升成板块的竞争力,建设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企业家团队,共同面对国际国内变化的新形势。

二、引导企业家成长成才是打造优秀企业的必由之路

面对以上这些制约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丹阳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和培训工作牵头抓总的作用,按照“政治有地位、成长有平台、队伍有梯次、政策有扶持、发展有动力”的“五有”标准,全面提升企业家的发展理念,集聚企业家的发展能量,促进企业家团队的成长成才。一是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影响力。对照条件,推荐企业家参加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全力支持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各级劳动模范推荐评选中给予企业家一定名额。建立企业家表彰激励机制,坚持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市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大力宣传企业家创业创新的典型事迹,形成了“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企业家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一大批有思想觉悟,有文化水平,有奉献意识的优秀企业家登上了参政议政的大舞台。目前,全市企业家中有各级党代表105人,人大代表100人,政协委员75人,劳动模范59人。

二是搭建成长平台。2006年,我们根据企业外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日益增多的实际和培育企业家人才的需要,组建了“丹阳市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俱乐部”,吸收纳税五十强企业负责人、“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对象、外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定期举办财富论坛、企业家沙龙等活动,每个季度专门聘请国内经济学教授、知名专家等开设讲座。俱乐部自组建以来,已经邀请了温元凯等25名教授举办了《宏观经济形势》、《中小企业资本运作》、《品牌之道》等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丹阳企业家高校求知行”活动,与高校、党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合作,成立32所高校人才引进基地,建立全国性的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基地,就企业普遍关心或急需解决的课题,每年选择一所高校举办研修班,组织企业家进行集中培训研修。去年以来,我们在南京大学举办了“资本运作与公司治理”和“企业竞争力”高级研修班,112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参加了培训。鼓励企业家到高校学习,出资40万元奖励4位在南京大学攻读EMBA的企业家。

三是打造队伍梯次。组织实施“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工程。我们力争通过企业家培养,实现规模企业的扁平型向立体型转变,到2012年,实现销售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以07年为基数每年增长一倍的目标。在企业家队伍培养中,我们重点选拔三类对象:

1、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正在成长的企业接班人;

2、20世纪90年代以后崭露头角的创业者;

3、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系统经营管理知识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通过推荐选拔,我们先后确定了120名“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对象,从市人才基金中专门划拨100万元,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高等院校培养深造、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到现代化大型企业挂职锻炼,努力为他们创造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企业运作模式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把握市场的能力。目前,已有15名“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对象接过了父辈的帅印。丹阳市精密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柏方接管企业后,主动与“两院”院士合作,引进海归博士团队,共同研发的高纯度镍基高温合金钢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 果转化计划。江苏圆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郭卫东接任董事长后,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公司被国家商务部和发改委确定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培养企业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了引导企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们一方面说服引导企业家重视人才、科技、品牌建设工作,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先后制定了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给予企业引进的博士生每人每月2000元、硕士生1000元的生活津贴。设立以1000万元为基数,并以高于当年财政收入10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的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给予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企业30万元奖励、国家免检产品20万元奖励、省级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10万元奖励。2007年,我市有1个企业销售突破100亿元,2个企业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助,3家企业成功上市,13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品牌。

五是增强发展动力。注重引入外来企业人才,形成本地企业家和外来企业家良性竞争、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成立丹阳市海外留学人才工作办公室,出台《关于加快引进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的实施意见》,对来我市创业的“海归”人才提供60-3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给予10-30万元的住房补贴,对特别优秀还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成立

312 亿元规模的江苏丹凤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占地1500多亩的丹阳市高新技术园区和丹阳市国际生物工程科技创业园等,园区3年内免费为海归创业人才提供2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和100平方米的住房居所。组织实施了“百名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力争在5年内引进100名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先后组织12个考察团赴欧洲、澳洲等科技发达国家举办科技与人才合作交流活动,与200余名“海归”人才面对面进行交流;举办2008丹阳-海外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邀请30位海外人才来丹阳考察洽谈。每年举办优秀海归人才评选活动,设立“优秀海归创业创新人才奖”,并实行海外人才技术成果入股投资,把海归人才个人利益与企业长远利益结合在一起。目前,丹阳市有2个海外博士团队、9个留学生创业团队、3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和150余名海外人才落户创业。

三、深化企业家团队建设是服务科学发展的长效之举

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加强,拓展了企业家的视野,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推进了丹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主要工业指标增幅达到了10年来甚至15年来的最高水平;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25家,超过历年总和的三分之一,总数达95家;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工业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超过“十五”期间总量的一半;企业上市取得重大突破,3家企业先后上市,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6家,2008年 有望达到10家。成绩的取得固然令人欣喜,但是,如何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健全完善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培育和打造一支适应区域产业特色、不断创新作为的新型企业家团队,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要进一步明确新型企业家团队建设的战略定位。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已经表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今后,我们将积极引导企业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企业品牌建设、科技创新、资本运作等战略,不断研究时势大局,战略定位企业未来5-10年的远景目标,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的力度、拥有品牌的广度和资本运作的深度。不断通过对企业家的培养和教育,引导企业家转变发展方式和理念,促进企业由原来注重外延式的做大规模,向注重人才、科技创新、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等内涵式的发展跨越。引导企业逐步由资源消耗型向节能环保型经济转变,实现企业发展的高质量、高效益、低成本、低耗能,增强企业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鼓励、支持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平台,促进新品开发和技术储备,加快产业升级步伐。积极引导企业家在提升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创新和风险意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培养世界眼光和社会责任,带头支持新农村建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努力反哺社会。二要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在总结我市资本运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专门设立丹阳市企业资本运营工作办公室,协调管理全市企业上市工作,制定完善《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意见》,对准备上市企业,免除产权交易、资产变更等相关费用;对上市的企业,一次性按募集资金的5%进行奖励,奖励所在镇或企业主管部门10万元,以此鼓励更多的企业上市,真正形成资本市场的“丹阳板块”。健全完善《丹阳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文件,引导企业家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和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保护,支持基础技术研究、鼓励前沿技术探索;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优势产品,不断提升全市“产业、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继续引进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培育和打造一批国内外领先的科技领军人才。深化“百企创新、百品培育”的“双百”工程,依托科技创新基金,对一批重点品牌项目进行扶持。继续完善《丹阳市“十一五”名牌战略实施纲要》和一系列配套性政策措施,优化品牌发展环境;采取培育、扶持、保护、激励等措施,不断提高品牌企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

三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家队伍培养的长效机制。在总结企业家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整合培养企业家的三个平台,明确各自的新定位。将把“丹阳市高级经营管理人 才俱乐部”建设成为一个“综合性平台”,重点为企业家、高管和专家之间提供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渠道,并就一些涉及宏观经济形势、企业发展趋向性专题开展研讨和交流;将把“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工程”作为一个“基础性平台”,着重于发现有潜力的企业管理人员,建立“新一代企业家”数据库,每年根据全市企业发展的新情况,及时充实和调整,跟踪培养;将把“丹阳企业家高校求知行”活动作为一个“拓展性平台”,围绕企业在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科学发展方面的要求,发掘和针对大家关注和需要解决的企业经营与管理等难题,每年选择一个专题,聘请专家学者对企业家进行系统的专题培训和研讨交流。同时,在企业家培训内容和形式方面,进一步创新和更新,全面实施分类培训。对于目前处在一线的企业家,将着重培训企业发展战略、用人和授权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对象,将着重加强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训,使他们的观念实现从父辈创业时的解决温饱、发家致富向实现人生价值、承担社会责任的转变;对于企业外聘的高管人才,将着重加强在综合管理能力、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方面的培训,增强他们管理企业的能力,切实防范职业经理人道德风险。关于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思考与建议

“十二五”是湖州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阶段,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的重要时期。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八大特色产业集群、十大特色产业生态工业园、一批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关键在于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企业家。为此,我们就湖州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调研,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供领导参考。

一、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基本思路

高素质的企业家,其共性的特征可概括为:富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战略眼光和英雄主义情怀,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和辐射效应并能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具体地说:在经营管理上,能够运筹帷幄,接轨国际,决胜于千里之外,掠城占地;在产品科研开发上,不但能够紧跟国际上先进技术发展趋势,还善于做好结合的文章,在国内加以应用推广,发展一流产业;在团队建设上,能够凝聚一支队伍,促进一流人才,打造高绩效的一流团队,形成“核心”。

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重大意义。一个城市,真正支撑它的不是林立的高楼、宽阔的马路、漂亮的绿地,而是那些创造财富、集聚人才、容纳就业的一家家企业。企业作为提升我市综合实力的主要单元,其企业家队伍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带动、辐射作用。实践证明:一个企业家就是一个企业的灵 魂,而一支企业家队伍,就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方针指引下,我市工业经济迅猛发展,一大批富有活力的民营企业在全市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依托。

企业家群体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国力的较量在于企业,企业的较量在于企业家。国家的振兴靠企业,企业的振兴靠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与地区的强大,首先是因为企业的强大;而企业的强大,必定是因为有一个伟大的企业家群体。一个企业家,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成败;一批企业家,可以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企业家的水平,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企业家的地位,决定着国家和地区在更大范围内的地位。企业家群体正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市要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培育“超100亿元企业10家、50-100亿元企业10家、20-50亿元的企业20家、10-20亿元企业40家;上市企业30家”的目标,必须改变目前缺少著名大企业和大企业家群体的现状,打造一支战略型、高素质的、创新型的企业家队伍。

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加大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力度,打造适宜企业家成长创业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工作环境,努力造就一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规模庞大、梯度合理,能够引领创新创业、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布局集聚化、产业发展低碳化、产业竞争高端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具体目标。围绕我市重点发展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以规上企业为重点,龙头企业为引领,培养造就一支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具有强烈的开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培养引进一批善于现代经营管理、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引领我市产业优化升级的具有世界眼光的战略企业家。造就百名政治品德好、开拓创新能力强、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和优秀职业经理人。力争到2020年培养出国家级优秀创业企业家5名以上,省级优秀创业企业家50名以上,市级优秀创业企业家120名以上。通过实施“三个一批”优秀企业家建设工程,力争到2020年,培育10名领军型企业家,扶持100名成长型企业家,资助1000名初创型企业家;通过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到2015年,80%以上的规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较为系统的现代经济、管理、法律、科技等知识培训;通过扩展网络教育学习的平台,到2015年,80%以上的规模企业高层纳入湖州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网络学院学员之列;通过实施企业管理 创新“5123”工程计划,在全市树立100家企业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推进200家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3000名企业高层通过精细化管理知识专业培训。

二、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对策建议

按照湖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及湖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结合我市企业家队伍现状,现提出强化政府推动,多方创造条件,促进高素质企业家成长,打造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1、加强“航母”大企业培育,实施百名企业家境外培训工程。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以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为突破口,以现有龙头骨干企业为基础,注重100亿以上,50—100亿,20—50亿 “航母”大企业的培育。通过企业联合、重组、兼并,推进企业规模膨胀,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融资能力好、由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大企业、大集团。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引进国内外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世界500强企业。有了“航母”企业,就能提高高素质人才的依附程度,就能有效推进载体与人才的有机结合,吸引海内外优秀企业人才集聚,有利于造就一批“舰长”。

在此基础上,实施百名企业家创新培训工程,选拔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到国外培训。把选送出国培训作为对企业家最大的奖励,每年由政府出资,组织列入上述规模企业、上市公司、科技成长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及后备人才,分批分类赴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培训。通过对当前世界最前沿的创新与全球化知识及案例 的集中学习和开放式的考察,以全新理念的洗礼让企业家们拓宽视野、找出差距,明确发展思路,以培养出一大批职业化的具有杰出才能和团队精神的企业领军人才。

2、增强激励制约手段,开展“风云湖商”评选活动。加大工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扶持力度,确保市工业发展扶持资金每年按一定比率递增。对社会贡献大、群众口碑好的企业家,政府通过重奖、土地优惠、税收返利等激励手段,给予企业家充分的肯定。提高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的政治地位,聘请优秀企业家作为政府经济参谋顾问,参与有关经济政策制订,出席重大经济活动等。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家考评制度,完善优胜劣汰制度,惩罚素质低下、经营不善的企业家,以提高企业家队伍群体素质。

开展“风云湖商”评选活动,在以往评选优秀创业企业家活动的基础上,选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湖州报业集团、湖州电视台、《湖商》杂志联合评选“风云湖商”。把“风云湖商”的评选纳入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设立优秀企业家大讲坛,CEO访谈专栏等,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精神。在全社会极力营造“争当优秀企业家光荣、成就优秀企业家有功”的浓厚氛围,形成人人尊重企业家,处处爱护企业家的氛围。

3、发展社会支持体系,倡导推进职业经理人机制。目前,湖州有一些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开始摆脱家族管理,聘请优秀的职业管理者走上企业的重要管理岗位,这既是民营企业家素质提高的一个反映,又有助于民营企业家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应大力倡导民营企业家的职业化建设,抛弃民营企业所有者必然是企业管 理者的狭隘观念。发展社会支持体系,积极推进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职业化空间。努力探索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有效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臵机制,建立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职业经理人资质、业绩评价机制,搭建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选用、引进、评价、推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与长三角兄弟城市接轨的人才资源共享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的相关政策,完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长期居留、出入境、税收、保险、职称评聘、配偶安臵、子女入学等具体办法,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管理纳入规范化、职业化轨道,让民营企业家的素质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让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催生更多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

4、打造三大平台,多途径全方位培养企业家。一是打造政府与企业合作平台。市领导、机关部门与全市明星企业和优强企业挂钩结对,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服务,对优势成长型企业实施“聚焦服务”。二是打造学校与企业合作平台。引导企业与进一步加强与清华、北大、浙大、复旦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组建了产学研联盟。通过开展新的产学研合作,让更多的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湖州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智力支持。三是打造企业与企业合作平台。依托知名国际咨询委员会,加强企业家及企业家后备人才与世界著名企业高管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

5、实施“常青藤”工程,顺利完成新老传承交替。民企新生代的成长关乎民企的未来,更关乎我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新生代已进入交替阶段,我们必须非常重视民企新生二代的培养,要建立起优秀企业家后代、重点骨干企业接班人的培养信息库,制定长远培训规划,将他们的教育管理列入市工业企业发展规划,通过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到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企业挂职锻炼和本市优强企业内部任职、与机关干部交流等形式促进传承人的快速成长;设立企业接班人教育培训的专项基金,纳入到每年的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为民企新生代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设臵专门岗位压担锻炼,营造有得民企新生代脱颖而出的氛围;引导原生代更加放手培养,宽容失败,到基层、到艰苦的岗位实践,促使民企新生代不断成长和成熟。真正使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政策上落实,制度上保证,资金上保障。

6、健全五大机制,从制度上保证高素质企业家的打造。形成培养湖州企业家的“五大机制”,从制度上给予落实保证。帮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树立“企业家是功臣,投资者是上帝、纳税人是衣食父母”的意识,强化“工作就是支持,责任就是保护,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切实减轻企业家负担,让企业家从繁杂的会议中解脱出来。加大企业运行监控力度,及早发现、及时处臵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完善产业指导信息发布制度,加大涉企政策宣传力度,通过企业家论坛、银企座谈会、联谊交流会等形式,了解企业家心声,在银行放贷、政府资金和资源配臵上予以扶持;培训机制,建立起以企业需求为内容,资格培训 为主体,市场培训为导向的培训教育体系,借助湖州师院资源,筹建“湖州市企业经营管理学院”,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措施,把“湖州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网络学院”纳入市委组织部管理体系,加强宏观指导,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与知名院校、知名企业的研修合作,加快他们知识更新速度;引领机制,加强企业家诚信建设,树立企业诚信典范,引导企业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激励机制,通过给予精神荣誉、物质奖励、政治待遇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保障机制,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等方式,增强企业家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信心。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 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江苏省镇江市委常委、丹阳市委书记 李茂川

企业是区域发展的支撑,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我们把企业家队伍建设作为全市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四有”的要求促进企业家队伍的成长,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1、让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社会环境,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影响力。对照条件,推荐企业家参加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选举,全力支持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各级劳动模范推荐评选中给予企业家一定名额。建立企业家表彰激励机制,坚持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市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大力宣传企业家创业创新的典型事迹,形成了“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企业家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一大批有思想觉悟,有文化水平,有奉献意识的优秀企业家登上了参政议政的大舞台。目前,全市企业家中有各级党代表105人,人大代表100人,政协委员75人,劳动模范59人。

2、让企业家成长有平台。2006年,我们根据企业外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日益增多的实际和培育企业家人才的需要,组建了“丹阳市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俱乐部”,吸收纳税五十强企业负责人、“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对象、外聘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定期举办财富论坛、企业家沙龙等活动,每个季度专门聘请国内经济学教 授、知名专家等开设讲座。俱乐部自组建以来,已经邀请了温元凯等25名教授举办了《宏观经济形势》、《中小企业资本运作》、《品牌之道》等专题讲座。组织开展“丹阳企业家高校求知行”活动,与高校、党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合作,成立32所高校人才引进基地,建立全国性的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基地,就企业普遍关心或急需解决的课题,每年选择一所高校举办研修班,组织企业家进行集中培训研修。去年以来,我们在南京大学举办了“资本运作与公司治理”和“企业竞争力”高级研修班,112名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参加了培训。鼓励企业家到高校学习,出资40万元奖励4位在南京大学攻读EMBA的企业家。“教育是对企业最有效益的投资,培训是对企业最有力度的支持,知识是对企业最有价值的礼物”已逐步成为丹阳企业家的普遍共识。

3、让企业家队伍有梯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人才强市”战略,组织实施“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工程。我们力争通过企业家培养,实现规模企业的扁平型向立体型转变,到2012年,实现销售超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以07年为基数每年增长一倍的目标。在企业家队伍培养中,我们重点选拔三类对象:一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正在成长的企业接班人;二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崭露头角的创业者;三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掌握系统经营管理知识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通过推荐选拔,我们先后确定了120名“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对象,从市人才基金中专门划拨100万元,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到高等院校培养深造、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到现代化大型企业挂职锻炼,努力为他们创造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和企业运作模式的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把握市场的能力。目前,已有15名“新一代企业家”培养对象接过了父辈的帅印。丹阳市精密合金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柏方接管企业后,主动与“两院”院士合作,引进海归博士团队,共同研发的高纯度镍基高温合金钢项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江苏圆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郭卫东接任董事长后,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公司被国家商务部和发改委确定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

4、让企业家创业有政策。培养企业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了引导企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我们一方面说服引导企业家重视人才、科技、品牌建设工作,一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扶持。先后制定了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加快引进高层次海归创业创新人才的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给予企业引进的博士生每人每月2000元、硕士生1000元的生活津贴,对引进的高层次海外创业人才给予100-300万元的扶持资金,10-30万元的住房补贴。设立以1000万元为基数,并以高于当年财政收入10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的科技创新基金,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优势产品。制定了鼓励企业上市的政策意见,对准备上市的企业,免除产权交易、资产变更等相关费用;对成功上市的企业,按募集资金的5%一次性予以奖励。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给予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企业30万元奖励、国家免检产品20万元奖励、省级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10万元奖励。2007年,我市有1个企业销 售突破100亿元,2个企业获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助,3家企业成功上市,13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品牌。

近几年我市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成效,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上。2007年,全市主要工业指标增幅达到了10年来甚至15年来的最高水平;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25家,超过历年总和的三分之一;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工业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超过“十五”期间总量的一半;企业上市取得重大突破,3家企业先后上市,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6家,今年有望达到10家,资本市场的“丹阳板块”正在形成。同时,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主动回报社会,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全市党员企业家迅速行动起来,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1万元以上的达14位。特别可喜的是,我市企业家的观念正从发家致富向实现人生价值、承担社会责任转变,创造百年基业、保持企业长青正在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将为我市企业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共栖霞市委 栖霞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

(2011年2月22日)

企业家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和财源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进一步激发企业经营者创业潜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赶超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财源建设为主线,把支持干事创业、推动科学发展作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着力点,做到引进和培育、扶持和激励、考核和奖惩并重,广开渠道吸纳人才,打造土壤促进创业,形成氛围竞相发展,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人才保证。主要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实现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企业经营管理者纳入人才建设管理规划,充分发挥组织、编办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相关部门配合联动,搞好培养、引进、储备,凝聚各领域优秀人才;对优秀人才做到政策上支持到位、工作上服务到位、政治上关怀到位、生活上照顾到位,为企业家干事创业创造最有利的环境。----坚持总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在普遍加强企业经营者培训、储备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优秀人才,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快培养一批行业性、区域性企业领军人物,形成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梯次结构布局;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标准制定和工作要求上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培养造就一支符合本地实际和产业定位的企业家队伍。

----坚持实用实效、注重贡献的原则。企业家队伍建设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与行业企业现状相结合,在政策措施上出实招求实效,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在目标目的上体现财源建设主线,把地方财政贡献大小作为企业家评选的基本标准和依据,通过企业家队伍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坚持公平公正、进退有序的原则。在企业家培养、评选、待遇等方面实行阳光政务,按标准和程序规范运作,做到公开透明,臵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对企业家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监督约束和淘汰退出机制,使企业家队伍始终保持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任务目标。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在全市形成尊重爱护企业家,支持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社会氛围,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家培养、选拔、激励、监督、服务机制;全市企业家成长环境日益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明显增加,结构更加合理,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引领全市经济发展、在烟台和省乃至国家有重要影响的优秀企业家,形成支撑栖霞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到2015年底,通过企业家队伍建设,带 动一批企业上档升级,全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40户,其中过5亿元的企业达到10户,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年纳税过千万的企业30户,其中过5000万元的企业15户,过亿元的企业5户;有5户以上企业进入烟台市百强企业。

二、企业家的评价标准和产生办法

3、评价标准。一是绩效评价。主要依据对地方财源建设的贡献大小进行评价,企业当年入库地方工商税收300万元-1000万元的,作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评选的基本标准;企业当年入库地方工商税收超过1000万元—2000万元的,作为“优秀企业家”评选的基本标准;企业当年入库地方工商税收2000万元以上的,作为“功勋企业家”评选的基本标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绩效标准可作相应调整。二是能力评价。个人具有较高的科学决策能力、组织驾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国际竞争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破解难题能力,并积极付诸实施取得突出成效,在国内同行业或烟台市以上范围有一定影响。三是社会评价。个人执行政策守规、经营管理守法、廉洁自律守纪、公平正义守信,班子团结带头好、职工权益维护好、企业文化塑造好、社会责任担当好、文明新风示范好。

4、产生办法。一是申报,本意见“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评选适用于依法注册在栖霞的工业、流通、旅游企业及总部设在栖霞的建筑企业,每年年末由经信局、中小企业局、商务局、旅游局、住房建设局依据上述标准,组织填写企业家申报表,明确申报企业家称号等级,附2000字以内的31 个人业绩材料;二是初审,由市委组织部会同经信、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监、环保、计生、科技、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成立评审小组,对申报对象进行审核,并确定公示名单;三是公示,将确定公示的对象及其主要业绩在栖霞电视台、栖霞政府网站等市内媒体上进行公示,设立公开电话,听取社会意见;四是确认,对公示中群众反映比较强烈、问题比较突出的对象,由市经信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建议,报市委、市政府研究确认。对公示无异议的对象,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

三、提升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培训。高度重视企业家自身建设,把提升企业家思想境界、职业道德素养,塑造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作为培训重点,选择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培训基地,每年邀请高层人士、专家学者、商界精英,设立企业家论坛、举办报告会、开展专题讲座和管理咨询,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学习培训。对获得相关“企业家”称号的,由市政府出资,每年至少组织2批次到国内先进地区、著名企业或国外考察学习。同时,每年不少于2次组织企业家到市内重点企业观摩学习,在广播电视台、《栖霞工作》、政府网站等媒体开辟企业家专栏,展示企业和企业家形象,促进相互交流。抓好企业家资格培训和认定,每年至少组织10名以上在栖霞有影响的企业家,参加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培训和高级经济师评审认定。

6、搭建平台。进一步发挥市企业家协会的作用,由经信局、32 科技局、人社局、工商联等部门联合创建“企业家联谊会”、“栖霞市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俱乐部”等交流平台,每年中秋或春节期间举办企业家团拜会,加强党政领导和企业家之间的感情联络,倾听意见和建议。积极组建行业协会,全市主要行业三年内都要成立相应的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管理和服务功能。

7、注重引进。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根据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需要,依托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积极引进高端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面向国内外招聘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领军人才、知名人士、核心专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队伍。到2015年,争取面向海内外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和职业经理人100名以上。认真研究人才引进政策和待遇,打造人才聚集的洼地效应。

8、抓好储备。建立健全企业家后备人才制度,引导企业高度重视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尤其注重培养具有战略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后备人才。企业管理部门和各企业都要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库,广泛收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建立以基本素质、业绩档案、诚信记录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库,加强跟踪培养和服务,促其健康成长。在抓好现有人才发现培养的基础上,每年争取引进20名以上专业对口人才,安排到企业挂职锻炼,努力将其培养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对纳入后备企业家培养对象的,每年推荐10名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学习考察或其它培训活动。坚持备用结合,对德才兼备的优秀后备人才要大胆使用,委以重任,在实践中培育和造就企业家。

四、营造鼓励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9、加大政策支持。从今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累积作为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企业贷款贴息、过桥资金等。对获得相关“企业家”称号的企业,依据项目情况,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企业融资、设施配套、资源配臵等方面优先扶持,通过部门联席会议的形式集中研究解决;需在银行融资的,从企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中给予贷款贴息。对想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企业家,根据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家愿望和要求,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研究政策措施,倾全力支持。

10、搞好权益保护。树立只有留住人才才能留住项目的观念,把依法维护企业家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民主权利作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严厉打击诬告、陷害、报复、威胁企业家的各种违法行为;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障好企业家及其家属、企业的人身财产安全。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检查,对企业家所在企业实行重点保护,收费检查等行为须经市纪委、监察局批复后进行。全年每个月设立企业生产经营“宁静日”,期间原则上没有涉企收费检查行为。加大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三乱”行为查处力度,对存有“三乱”行为的责任单位,严肃处理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

11、提高政治待遇。对获得“优秀企业家”和“功勋企业家”称号的,聘请为市政府经济顾问,参与全市重要经济政策制定和重大决策;按照有关规定和条件标准,优先推荐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参加各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评选。其

中年地方工商税收达到5000万元的“功勋企业家”,享受政府特别津贴;连续五年年地方工商税收超过5000万元的“功勋企业家”,终生享受政府特别津贴,调离栖霞的政府特别津贴予以终止。深入开展“企业评议机关”等活动,让企业家在监督政府和部门中有更多的发言权。改进完善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评价办法,在考察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职能部门时,注意听取企业家的意见,把服务企业情况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12、加强生活关心。规划建设高级人才集中居住区,为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安家落户、创业发展创造条件。对符合条件的外来投资企业家,授予“栖霞市荣誉市民”称号;对外来投资的企业经营者,在档案、户口以及家属随迁、子女入托入学就业等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实行定期医疗保健制度,每年由市委、市政府组织进行一次免费查体,并在县级医院相对固定一名保健医生随时提供保健咨询。

13、给予物质奖励。坚持并逐步完善已有的财源建设突出贡献、自主创新及品牌兴企等奖励政策,作为长期性的政策措施予以兑现落实,发挥政府奖励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企业家评选表彰制度,每年对在财政贡献、创新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隆重表彰,在财源建设突出贡献等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金牌奖励。

五、建立完善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

14、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建立企业家队伍建设

联席会议,由市委书记或市长定期召集,研究制定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大政策措施。成立由组织部牵头,经信局、中小企业局、商务局、旅游局、住房建设局等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努力形成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全市上下密切配合、各领域企业家广泛参与的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格局,推动栖霞企业和企业家不断向更高层次和目标迈进。

15、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对获得相关称号的企业家,明确一名市级领导干部负责联系、有关职能部门具体包帮,其中获得功勋企业家称号的,由市四个班子主要领导联系。联系企业家的领导要为他们多服务、多参谋、多关心,当他们的合法保护者、发展引路者、无偿服务者和信息提供者,保证上级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直通企业,企业家的愿望诉求直达市委、市政府。

16、健全监督约束和淘汰退出机制。建立企业经营者信用采集、评价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引导企业经营者依法诚信经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建立企业家社会评价体系,制定企业社会责任考核评价办法,对企业的财政贡献、社会贡献、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等进行评价,并向社会公布。企业经营业绩虽然达到规定标准,但企业产销利税和技改投资等重要指标比上年下降的,产品研发、专利申请、研发机构和品牌创建升级无明显成效的,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不达标的,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不合格的,职工工资保险等切身利益保障不到位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因违法乱纪被查处的以及弄虚作

假的,当年不得参加“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评选,不享受市委、市政府为企业家无偿提供的学习培训、外出考察及健康查体等生活和政治待遇。“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每年评选一次,实行动态管理,达不到标准的自然淘汰,相关待遇随之取消。

第三篇:企业家队伍建设座谈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政界、商界代表: 大家好!我是一个卑微的思想者,忽然在几天前,意外地接到了一个会议发言的通知,撕开了我的思维裂缝!为加强张掖企业家队伍建设而专门召开的这个座谈会,我认为非常及时也很有有必要。旅游富民,企业富市,作为一个在张掖商界驰骋多年,做过贡献也历经坎坷的我来说,深爱着我的家乡金张掖,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美丽张掖的未来,我希望我们张掖发展的更好,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金张掖。请允许我在这里癫狂,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会为我们创造一个企业大发展的奇迹会到来!张掖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论各方面的条件来说都很不错,要资源有资源,要人文有人文,物质的因素精神的因素得天独厚且更具优势,但是我们不得不悲哀地面对当下,我看到,城市化的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旅游文化的发展水平、投资环境的水平均不如酒泉、嘉峪关、敦煌等地。我们经常津津乐道我们张掖在农业制种、反转基因方面的成绩,这确实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但我想我们应该有更多让我们骄傲和自豪的。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新常态下国家对西部政策扶持的发展机遇,理清新常态下的张掖发展思路,只能政府改变思路开拓思路,找问题找方法营造好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企业家和商界的精英们才能大踏步的前进,张掖的面貌才会发生更加好的改变,我们的本土企业家才会成为社会认可的企业家,我今天着重从鼓励和扶持优秀人才创业,以及急需要制定那些政策措施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个人看法。第一,培养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尤其年轻企业家首先要要让他们学习应用好我们的政策法律法规 作为企业家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法律素质政策法规应用的素质,这样他们才能知道国家政策的底线,知道那些事能做,国家支持扶持,那些事不能做,做了的后果是什么会受到处罚,国家整天在讲依法治国,大家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我们的学习并没有落到实处,我觉得我们的政府应该组织我们的企业家,认真系统地好好学学宪法学学经济法学学合同书,我说的学习不是流于形式的简单的学习,是让他学到心里去,在心里放上一把尺子在头上放上一把剑,学了要有所畏惧。具体的方法吗我看就不要发个文件搞个测试,要请最好的老师来讲,要去最好地方去学,要用最严厉的检验方法来检验。让我们的企业家在做具体事情上处理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上明明白白法律规定是怎么规定的。要通过真正的学习让我们的企业家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如果做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让企业家建立正确思维,正确价值观、正确人生理念,用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企业家们理顺创业的思路,给他们指明发展的方向,帮助他们修正创业之路。第二,市政府要为企业家发展搭建展示个性才能的平台,为他们创造好条件 我们的政府应该做出开放的姿态,在水、电、路、人、财、物等方面畅通渠道,为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扫清一切发展中的障碍,让我们的企业自己制定企业生产标准,减少各种不必要的部门利益审查程序,把事前评价评估改为事后生产中的标准检查,及防止了评价评估中的腐败发生这样也好操作,企业的生产标准是企业按照自己行业特点制定的,政府搭建平台服务企业发展,分管领导和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和熟悉自己的分管项目,瞄准国家产业导向,根据本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现状引导企业家的思路,逐步完善体系,丰富内涵,形成特色产业,工业园区建设要建成定位明确、功能互补的生产力布局。聚焦重特大项目,以招引龙头牵引项目、新特产业项目、合作重组项目为重点,大胆招贤纳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大育强,重点培育规模骨干企业、成长型企业,通过2至3年对企业家的培训和扶持的努力,迅速产生一批支撑张掖经济发展的栋梁产业。只有政府的开明开放,政策延续性好,我们的企业才会倍受鼓舞,才会坚定了他们转型升级、做大总量、做优质企业。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后退的理由却有一百个。政府不要怕企业家有野心,无坚不摧的野心,会铸就辉煌,政府要帮助企业家树立成为大企业家的野心!确立鸿鹄之志!发现可塑之才可以送出去到好的企业拜师学习费用有政府承担,让各种人才有交流学习的机会,市政协帮助市商联成立企业家协会,精准分析与预测企业现状表象背后的深层运行规。印制各企业生产的产品牌和生产品种,企业家通讯录,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圈子,形成企业家干事的圈子,因为这个圈子内他们谈论的是项目,赚的是利润,想的是下一年。谈论的是机会,赚的是财富,想到的是未来和保障。谈论是给予,交流是的奉献,遵道而行,一切将会自然富足。各自需求可以在圈子内解决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企业生产成本又发展了本士企业,透彻深入打通企业家之间的财商、情商、智商间的微录链接,引导企业家及财务人员探索财商的盲点,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 效果,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角,但这个主体和主角需要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一部波澜壮阔的戏剧没有好的演员不行,没有好的舞台也不行;失去好的舞台,再好的演员也会无用武之地。政府就是经济发展大舞台的搭建者。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强调反腐倡廉、反对“四风”、简政放权、推进各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为经济发展搭建大舞台,以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激发市场经济创造力。为了给企业搭建好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舞台,政府只能部门应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就是“提供公共秩序”“提供公共产品”。如果政府不能很好地做到“两个提供”就是辱没了政府的使命,就是政府不作为。做事先做人,政府要尊重我们自己的企业家,帮助他们建立好个人的信誉,这样才能提升周围人对政府的信任。为了给企业搭建好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舞台,政府应该严格自律、减政放权接受监督。知识不如方法,方法不如智慧!在搭建舞台过程中,政府拥有企业的监管权力,拥有资源的培植权力。只有廉洁高效的政府,才能全心全意为企业创造好环境,搭建好舞台。只有廉洁节俭的政府,才能留有财力,物力和人力帮助企业促进企业发展。所以我认为政府也要像企业主体一样,要不断改革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主体特别是企业主管部门也要不断改革提高自己管理服务能力。在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应怀着神圣使命感、廉洁自律、不断提高能力,为经济发展搭建舞台,促进企业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第三,我们今天的企业家,赢在学习,胜在改变!企业家创业干事都要和政府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这些个部门的人员的作风形成了创业投资的环境,企业家再牛逼再能干事也会被一个处长科长或业务主办搞死,因为他们都在关键位置。虽然他们不是一把手具体拍板,但他们是具体经办人,所有的政策决策都是他们在具体执行,虽然没有进入决策层但他们有对材料的审核把关权,人微言重,因为政策的摸湖性和解释的可筛选性很大,审批标准化要求不高和时效性不强,这样就给他们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载量权这个权限内一个字一个标点都可以让你跑无数次,让真正想干事的企业家们无所适从。我认为要想改变我们张掖市财政的口袋,先要改变我们市政府各部门和工作人员发展企业思路的脑袋!改变他们为企业服务的行为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它会变成我们一种不良习惯。拒绝权力和利益诱惑放管理权为监督权,否则这样下去它会造成对企业家们干事的伤害。抓住西部政策侵协的机会再不要拖到明年后年,否则失去了机会它就不会再来。不要让我们政府今天制定的好政策的行动拖到明天再落实执行,否则它无法为我们张掖的发展带来精彩。不要把今天的政策拖到明天再贯彻,否则它将一去不复返其实我今天还有很多很多话想讲,但是由于时间限制先讲这些,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最后祝各位工作愉快身体健康,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四篇:关于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快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 德组[2004]21号

 为更好地发挥市属企业在“实施三步跨越、建设小康德州”总体目标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全市经济超常发展、跨越前进,就加快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企业家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紧缺资源。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经济发展,重点和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现代化、高素质的企业家。市属企业是城区稳定的重要保障,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抓好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近几年的考核调整和建设培养,市属企业领导班子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有了一定改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加强,涌现出了一批素质好、能力强、威信高、贡献大的企业家。但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主要是,企业家队伍数量不足、后继乏人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缺乏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产业报国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管理体制和培养机制还不适应企业家的成长和发展;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严峻,人才竞争优势趋减,等等。各级党组织、企业干部管理部门和企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把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作为全市经济超常发展、跨越前进的战略措施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紧紧抓住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三个环节,建立健全教育培训、选人用人、后备人才培养、激励监督四个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工作成长的良好环境,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人员和后备人才三支队伍,为全市经济超常发展、跨越前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掌握的原则:

1、党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依法办事的原则;

2、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突出创新和发展的原则;

3、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组织考核推荐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

4、强化培养与用好人才相结合的原则;

5、激励与监督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四)三年(2004-2006)努力目标:

1、企业家队伍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明显增强。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努力实践“三个代表”,以产业报国、兴市富民为己任,追求卓越,能干大事、创大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发展欲望和事业心、责任感;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强,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系统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善于根据市场变化作出科学决策。

2、经营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增强。文化知识层次明显提高,专业结构合理配套,职业经理人队伍不断扩大,形成适应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需要、敬业守信、开拓进取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群体。

3、企业后备人才队伍。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不断增强,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不断涌现,有发展潜质,为经济发展建立雄厚的人才基础。

三、建立健全以市场配置为主的选人用人机制

(五)加大企业领导人员考核建设力度。各企业干部管理

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和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措施,加大对创新和发展目标的考核力度,并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对国有资产全部退出的企业,也要通过对党组织及领导成员的考核,掌握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履行行政岗位职责的情况。对素质高、贡献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要大力支持、推荐重用,对缺乏创新意识、无所作为以及个人主义严重的,要依法调整。

(六)组织选聘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国有(控股)企业选拔任用领导人员(包括多元产权企业派出国有股权代表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下同),要注意发挥组织选聘与市场配置两种形式的作用。在不断完善组织选聘方式的同时,创造条件,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职业化和选聘市场化。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人才市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和人才中介组织,引导、规范和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非国有(控股)企业更要加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配置的力度,优化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配置。

(七)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有(控股)企业,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经营管理者:

1、因经营管理不善,连续两年未能完成资产经营责任制目标,或亏损企业连续两年没有完成扭亏目标的;

2、企业连续两年未能完成发展目标的;

3、企业经营管理者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辞职、被责令辞职或免职的;

4、上级部门和企业认为应公开招聘的其他情况。公开招聘应打破身份、地域及所有制等界限,鼓励大型企业人才到中小型企业应聘,积极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和外地优秀企业家应聘。公开招聘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企业干部管理部门主持,会同有关部门与企业共同组织。

(八)建立经理层竞争上岗制度。国有(控股)公司制企业经理层和三总师缺职时,原则上通过竞争上岗产生。竞争上岗时,由企业党委、董事会、监事会及职工代表组成评委会,按照确定标的、资格审查、竞争答辩、评委评议、董事会聘任、签约上岗的程序规范操作,做到公平竞争,选贤任能。

(九)实行经理层淘汰制度。国有(控股)企业中,对于民主评议不称职票超过30%,或连续两年超过25%,经考核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经理层人员及三总师,应辞职或由董事会解聘职务。

(十)建立辞职制度。符合本意见第(七)条、第(九)条规定的国有(控股)企业相关责任人应当辞职,或企业干部管理部门责令其辞职。

(十一)经营管理者的最高任职年龄。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正职的最高任职年龄一般掌握在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副职及相当职务的最高任职年龄一般掌握在56周岁。对经营业绩特别突出、身体健康、职工拥护、因特殊情况暂不能离开岗位的个别企业法人代表,经批准,可超过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3年、最多5年继续任职。

四、建立健全以社会化为主的教育培训机制

(十二)强化培训教育,突出培训重点。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管理现代企业的要求,加大对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培训力度,使大多数经营管理者尽快成长为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企业家。要突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经营理念和管理技能的培训。围绕创新能力建设,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把普遍轮训与重点培养、集中培训与分散自学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培训质量。要更多地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推进教育培训的社会化,吸引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后备人才参加培训。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要经常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走出去,到国内外知名企业进行高层次的参观考察和学习研修。

(十三)明确培训主体,构建培训体系。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全市在职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德组[2004]3号)的要求和职责分工,企业领导人员的工商管理等业务知识及其提升的综合性培训,由市经委做出计划安排并组织实施;其他方面的培训,由市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做出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强化企业在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人才的职业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终身学习需求,创建“学习型企业”。

(十四)加强学历教育。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联合办学,选拔优秀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硕士研究生以上层次的学历教育。鼓励个人自费继续学历教育,拓宽专业领域。对于自费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助。

五、建立健全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十五)建立企业后备人才库。各企业干部管理部门都要采取企业党委推荐、职工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或社会推荐的形式,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后备人才库。要特别把适合担任企业正职的人才、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纳入后备人才库。要实行动态管理,搞好跟踪考察,根据考核情况,及时将优秀年轻干部补充进后备人才库,相形见绌的应及时调整,使后备人才队伍不断得到充实和优化。国有资产全部退出的企业,也要建立自己的后备人才队伍。

(十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养。列入企业后备干部的人才,参加对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业务培训。通过企业间交流和到外地知名企业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强化对企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各企业主管部门要搞好相关服务。各企业也要加大后备干部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轮换的力度。今后新进领导班子的人选,应有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中层岗位经历。要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对条件成熟的,要及时补充到企业领导班子中。

(十七)要进一步落实企业青年干部联系培养制度。各企业干部管理部门和企业要采取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增强同青年干部的交流和对他们的了解,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在联系中培养,在培养中联系,在促进青年干部尽快成才的同时不断发现和用好人才。

(十八)实施人才“租借”策略。在盘活人才“存量”,充分挖掘本地人才潜力的基础上,各企业要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租借”我市紧缺的人才,帮助企业进行管理提升、项目改造、技术攻关、产品开发、市场开拓、营销策划和企业文化建设等,以适宜的“租借”成本,快速提升我市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关部门,特别是企业干部管理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疏通人才“租借”渠道,提供信息和联络服务,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市属企业积聚大批适用型、创新型人才,形成经营管理人才相对优势。

(十九)建立人才信息通道。利用互联网、人才洽谈会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沟通企业与人才的联系。市委组织部设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供需信息网站,并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人才举荐电话和定期组织开展“经营管理人才推荐”活动等措施,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交流和配置平台,为企业招聘、引进人才搞好服务。企业作为吸纳人才的主体,也要建立自己的人才需求信息平台,最大限度地掌握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信息资源,建立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工作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打造“政策洼地”,吸纳尽量多的高素质人才到自己的企业施展才干。

六、建立健全激励与监督机制

(二十)健全完善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者资产经营目标责任制。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根据不同行业的利税水平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经营管理者任期经营目标和经营目标,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落实企业领导人员的权利、责任、义务和待遇。资产经营任期和目标,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法人代表签订。

(二十一)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方式。市属国有(控股)企业董事长的年薪,《公司法》和市政府有关规定执行。企业董事会可设立薪酬委员会,确定、管理总经理、副总经理和其他领导人员的年薪。经政府批准,各企业主管部门可以选择部分企业进行期权激励试点,探索企业经营管理者风险利益与企业中远期发展目标挂钩的激励方式,形成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特点的长效激励机制。

(二十二)强化精神激励,提高企业家的社会知名度。定期开展“优秀企业家”、“功勋企业家”评选活动,对于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企业家,授予“德州市功勋企业家”、“德州市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提高他们的社会知名度,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

(二十三)支持、提倡优质资产向优秀企业家集中。通过国有资产划拨、破产兼并、吸收合并、托管租赁、控股收购等多种资本运营手段,壮大优秀企业家经营资本的规模和实力。同时,盘活企业闲置资产,搞活亏困企业。

(二十四)健全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从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出发,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要把企业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起来,依法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向市属国有(控股)企业派出监事会或专职监事。要认真执行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辞职、诫勉、谈话和公务回避等制度。要支持企业职代会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实行民主评议领导人员、厂务公开等民主监督制度。要强化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

(二十五)建立企业家职业信誉社会评价制度。各企业主管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归口企业制定阶段和发展目标规划,次年初考核汇总企业上目标规划实施结果,作为对企业家业绩的信誉度评价和评选“功勋企业家”、“优秀企业家”的重要依据。在突出对社会贡献和企业发展评价的同时,要重视对职工收入和权益等方面的评价。有关经济综合部门要积极探索对企业家的社会评价制度。

(二十六)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对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和任期考核,资产经营责任目标考核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由企业干部管理部门负责,并将两个考核密切结合起来。要认真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失职渎职、决策失误追究等项制度,研究探索企业领导人员业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监

事会监督、职工民主评议、社会组织审计和组织考核“四位一体”的考核制度。按照企业干部管理权限建立企业领导人员业绩档案。对弄虚作假,骗取待遇和物质、精神奖励的,企业干部管理部门有权予以否决,并作出相应处理;触犯纪律和法律的,移交有关机关处理。

(二十七)建立机关和企业人才双向流动机制。鼓励高素质的机关干部到企业干事创业。对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主动让贤离岗的企业负责人,有关部门可视情况给以适当照顾。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八)高度重视培养造就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工作。各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把企业家作为创造财富的稀缺资源来对待、培植和配置,把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注意研究企业家的成长规律,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努力创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环境。要关心企业家的身心健康,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将股份制和非公经济组织企业家队伍建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发挥企业家协会的作用,经常开展企业家联谊、恳谈等活动。要用人生价值的理想和抱负,引导和激励各种人才以产业报国、兴市富民为己任,为我市的经济发展建功立业。要把培养造就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爱护、尊重、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各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深化企业内部各项改革,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工作机制。要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不断研究探索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开创企业家辈出的新局面。

(二十九)本意见适用于市属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其他企业参照执行。

(三十)本意见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关于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思考

我县企业家队伍是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据统计:全县有法人企 业1946家,326家规模企业,规模企业管理人才6601人,其中研究生(含课程进修班)82人,大学本科学历707人,大专学历1565人;规模企业管理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209人,中级职称716人;326家规模企业企业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8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63人。现将我县企业家队伍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围绕建设一支善谋略、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着眼宏观、分层分类,建立多层次管理服务机制。研究制定《2004-2007年德清县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规划》,综合参考企业规模、发展速度、利税总额等指标,把企业经营管理者划分为三个档次进行分层管理,切实发挥人才政策的杠杆功能。对县优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突出宏观形势分析、战略思维、经营决策等方面加以指导,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者重点在明晰发展思路、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发展后劲等方面强化服务;对规模以下企业经营管理者着力在抓好环境优化和政策扶持上下好功夫,促使其尽快成长。同时,发挥部门优势,建立以工商、税务、劳动、监察等单位为主体的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依托县审批办证服务中心平台,推行优秀人才一站式服务,实行户籍、教育、社会保障等限时办理和全程代理制,扎实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市场化的监管机制。

2、突出重点、强化引导,建立多元化教育培训机制。组建全县性行业经营管理者协会组织,开展3次大型交流活动,促进人才间相互交流经验,不断开拓视野。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重点抓好高层次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去年以来,先后组织了4批共75名企业经营管理者赴青岛海尔培训基地、中央党校、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地学习培训,组织82批216人(次)到发达国家考察学习,重在发展战略、制度安排、文化建设等方面查找不足、更新思路,积极参与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的培训,如与时代光华管理学院合作,建立德清光华卫星远程培训学院,采取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和后备力量培养,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管理人才参加培训共430多人次,对提升我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3、打通壁垒、广纳贤才,建立多渠道流动引进机制。积极疏通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间的流动渠道,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实施细则》,鼓励党政领导走上企业经营管理岗位,2004年以来,共有26名机关干部到企业管理岗位任职,同时,有28名优强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参加了全市统一的公选活动,17人取得了乡镇级任职资格证书。专门制定出台《德清县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施办法》,主动与杭州、重庆、成都、沈阳、武汉等大型人才市场签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定向招、定点招、合作招、网上招等多种形式招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4年全县共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7名。大力推行人才柔性引进,聘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担任企业管理顾问,组织开展33家优强企业“融入杭州都市圈”与科研院所交流结对、名校硕博士德清行等活动,据统计,2004年全年柔性引才共计480多人次,一支“星期日”专家队伍活跃在我县各行各业,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4、多措并举、注重奖励,健全法制化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如在突贡人选评比中,对升华拜克锆谷分公司总经理蒋东民等外来优秀人才给予重奖,吸引和鼓励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我县创业和发展。注重人力资本价值实现,试行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才智转化为资本入股企业,实现持股经营,鼓励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奖励期权、股权,实行知识产权向个人倾斜的政策。目前,我县规模企业中,人力资本持股的企业占到76%。加强组织、人事、经济管理部门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沟通,结合“项目推进年”活动,健全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实施企业家健康工程,开设“专家热线电话”,组织优秀经营管理者外出疗休养,帮助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和住房困难等问题,全方位关心企业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精心营造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县企业家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规模上看,企业家队伍数量还总体偏少。我县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产业分布上还属于传统产业的企业,新兴的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企业比较少,人才积聚的功能相对较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总量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仅占全县人才总量的5%,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像夏士林、丁鸿敏这样能振兴一方经济的大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

二是从层次上看,企业家文化素质还总体偏低。在学历上,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究生、本科、大专三者学历分别仅占1.2%、10.7%、23.7%,在职称上,高、中级职称的分别仅占3.29%和10.8%,大专以下、初级或无职称的人员占了大多数。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从机制上看,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体系还不够健全。目前虽然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健全,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还找不到有突破性的抓手,三支人才队伍之间的流动壁垒还没有完全打通,人才市场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优秀企业家施展才华,也影响了人才的引进。

三、对策建议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明显产业特色的优势企业,归根结底是要有一支推动这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必须在教育培训、引进和优化环境机制上下功夫。

1、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提升企业家素质能力。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成立企业家教育培训中心,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以及本地专业人士组成一支“菜单式”的培训师资力量,主动寻求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不断强化企业家学习培训,既加强经济学、管理学、WTO知识等共性化培训内容,又注重行业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个性化培训内容,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战略眼光。二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将后备人才管理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实行动态管理,强化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的提高,形成企业家队伍的“梯队”结构。三是破除人才流动壁垒。通过政策倾斜,舆论引导等途径,积极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优秀年轻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各类优秀人才到经济建设一线创业发展,努力使他们成为一支新的企业家队伍后备力量。

2、以平台建设为基础,推动企业家快速集聚。一是建设专业人才市场。强化人才市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搜寻、咨询推荐、职业培训等功能,加快组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档案,全面记录企业家经营业绩,成立企业经营管理者资质评价中心,逐步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做好人才“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文章,发挥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临杭产业带等阵地优势,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通过举办现场人才交流大会和网上人才交流大会,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探索成立猎头公司。主动接受沪杭人才高地辐射,以猎头公司为纽带,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的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突出以我县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不断提高猎头公司的运作水平。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思路。注重把招商引资活动和招才引智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吸引外地企业家来我县投资办厂,力求引进一个项目,带进一批人才。创优条件,对柔性流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全方位、社会化、一条龙服务,创造集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良好条件。

3、以优化环境为重点,促进企业家创新创业。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着手开展“人才强县”宣传周,组织开展“企业家论坛”、“企业家主题活动日”等活动,并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创业事迹,精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注重关心激励。主动关心企业家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聘请全县综合经济考核优秀的企业家作为政府经济顾问,参与有关经济政策制订,出席重大经济活动。推出“经济发展优秀人才奖”、“经济发展功臣奖”等评比表彰活动,对入选的优秀企业家给予重奖,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地位”。三是优化外部环境。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各工业集聚点建设,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继续打好生态资源品牌,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高标准完善生活休闲设施,选择合适地块建立高级人才别墅区,吸引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德清安家落户、创业发展。

下载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年天津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

    2018年天津市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 “杰出企业家”申报评审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天津市企业家队伍建设“111”工程实施细则》(津人才〔2018〕8号),按照《关于做好2018年......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考研报告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考研报告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考研报告 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到维扬经济开发区、西湖镇、邗江区杭集镇政府、高邮市汤庄镇政府,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关于当......

    关于加强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建议 实践表明,一个地区的发展有没有潜力、后劲和希望,主要看有没有一批有眼光、懂经营、善管理、谋发展的企业家队伍。据问卷调查,安徽民营企......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6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到维扬经济开发区、西湖镇、邗江区杭集镇政府、高邮市汤庄镇政府,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关于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深入维扬区中显集团、金凯利体育器材......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考研报告

    1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到维扬经济开发区、西湖镇、邗江区杭集镇政府、高邮市汤庄镇政府,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关于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深入维扬区中显集团、金凯利体育器材......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6月份以来,我们相继到维扬经济开发区、西湖镇、邗江区杭集镇政府、高邮市汤庄镇政府,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关于当地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关情况,并深入......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调研报告

    XXX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XXX文件要求,为全面了解我X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发展优、规模适度的红色企业家队伍,我X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镇......

    (150319)《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意见》5

    孟总: 起草此文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想法: 一是充分调动企业家在引、用人才方面的积极性,让真正重视人才(先决条件),社会责任感强、诚信好、贡献大的企业家,真正受尊重、红起来; 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