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2 12:1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景县工业促进局

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工业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企业,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企业家,培养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善决策、能创新的卓越企业家队伍,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一年一大步,三年上一个大台阶,五年再造一个新景县”和“率先崛起,争先进晋”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我县企业家队伍建设,近期,县工业促进局通过多种方式,对全县百强企业的管理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企业家队伍现状。

1、生成途径。从起源上看我县企业家大致有原生型、转制型、空降型和职业型这四种类型。原生型企业家数量最多,占到90%以上,既有改革开放后较早下海的,也包括业务员拥有积蓄后创业的。转制型企业家即原国有、集体企业。空降型企业家即回乡创业者和企业主聘请来的外地有经验的管理人才,他们视野开阔、文化层次高、管理观念强,但此类企业家数量很少。职业型即在企业或行政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多年,有一定的管理企业的经历,掌握较多的经营管理知识,但数量也很少。

2、年龄结构。我县百强企业董事长平均年龄为49.43岁,89家被调查企业中,企业家年龄超60岁的8个,占8.9%;50-60岁的33个,占37%;40-50岁的39个,占43.8%;40岁以下的9个,占1%。这表明我县企业接班人问题十分突出,89家被调查企业中,业主子女本企业工作的有26个,其中担任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能够独当一面的仅有11个。

3、文化素质。抽样调查显示,我县企业家文化程度较前些年有很大提高,主要原因在于近几年通过引导组织企业家学习深造和新办企业老板文化程度较高,89家被调查企业业-1-

主中文化程度在大专学历以上的有35个,占39.3%;大学本科6人,占6.7%;初中以下7人,占7.8%。

4、创业前的主要经历。工作经历对兴办企业产生直接或潜在影响,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创业步伐。我们对业主开办企业最后一个岗位情况进行了调查,目前我县工业企业业主的职业构成依次为业务员(占到80%以上)、技术工人、机关干部等。

二、我县企业家的基本特点。

受历史传承和人文、地域、经济、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初步分析,我县企业家大体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头脑精明但缺乏开阔视野。我县企业家一般比较精明能干,属于实干型的多,而具备长远战略眼光,能够主动“走出去”,主动掌握行业动态,接受新事物,主动与先进知名企业合作的较少。

二是行事稳健而较少冒险精神。发展需要一定的冒险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敢冒险往往意味着错失机遇,更不会跨越式发展。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我县企业家做事讲求稳妥,习惯于滚雪球式发展,轻易不冒险,不敢依靠银行贷款发展,明显缺乏闯劲,迈不出大的步伐。

三是善于模仿却不擅创新领跑。我县企业家很善于学习模仿,很多企业在生产技术、开发新品上搞拿来主义、跟进战略,省时省力而又容易成功。造成行业内部互相残杀,形不成品牌,不能形成真正的行业龙头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四是单体竞争能力强团队精神差。我县企业家习惯于单打独斗,不抱团,不像“温州商会”、“宁波帮”,注重合力打拚,搞联合舰队,特别是橡塑管业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现象严重。近年来股份合作制企业不断“裂变”、“兄弟反目”、“挚友分手”的现象很多。

三、我县企业家队伍存在的问题。

1、从规模上看,虽然近几年我县企业发展较快,但上规

模的大型企业较少,外资企业更少,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才的引进和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微乎其微。

2、从层次上看,部分企业家文化层次不高,综合素质较低。企业经营者虽然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人数逐年增加,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专业管理技能逐步提高,但就目前总体水平看,真正精通经济规律和专业管理技能的企业经营者并不多。有的业主自主学习意识不浓,捕捉信息水平低,把握市场能力弱,缺乏战略思维和全球化眼光,国际贸易知识更是一片空白,应对复杂局面、化解风险、资本运作、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差;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比较淡薄,不注重塑造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团队精神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和长远发展潜力;有的企业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不善于运用法律保护企业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财务制度建设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3、从管理上看,现代管理能力较弱,缺乏创大业的激情。通过调查,部分企业管理方式还较为陈旧,抓管理、闯市场多数靠的是苦干和经验,既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更缺乏适应市场经济的预见能力和决策能力;大部分企业坚守家族式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独立性、封闭性很强;有的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怕担风险,不愿借助外力扩大再生产,再创业动力不足;有的经营者自我定位偏低,只图小打小闹,缺乏长远发展目标和战略谋划,这些落伍的理念和认知,严重影响了经营者干大事、创大业的激情。

4、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还存在一些制约企业家成长的不利因素和瓶颈。一方面,我县企业家队伍建设体系还不够健全,在企业家开发培养、管理、使用、激励、服务等相配套政策措施上还不够完善,社会上尚未真正形成尊重、关心、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现在的企业反正是私人的,企业发展是企业家自己的事情,对企业家的成长关注度不够,帮助企业诊断毛病、查找问题、提建议的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家的成长。

5、从观念上看,对参与企业家干事创业认知不足,思想观念落后。大部分来我县的大学生都集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企业一线人才力量十分薄弱,人们还不愿意到企业就业,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浪费严重,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紧缺,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加上部分企业仍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产出、轻激励的现象,一些企业在人才使用上急功近利,忽视人才储备和后续开发,导致本地人才留不住的现象。

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培养企业家干大事、创大业的能力。

一是请进来讲。针对国内外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请企业管理知名学者、优秀企业家,来我县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现场咨询会等形式多样的培训班,使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企业发展的战略眼光,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要求的一流企业家。

二是走出去学。要有计划的组织规模以上、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到经济发达地区、大公司和大企业以及专业学习组织现场,实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促进专业管理人才快速成长。

三是加强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将企业家后备人才管理列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强化专业理论培训,提高实践管理技能,形成壮大企业家队伍的“梯队”结构。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企业应抽出足额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并确保企业干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合理使用;县政府要设立“企业家培养基金”,纳入县财政预算,为企业家培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投入。

2、完善政策,提高待遇,激发企业家干大事、创大业的魄力。从精神激励、政治激励、物质激励等方面建立对企业

家的激励机制,给予企业家经营业绩和贡献的肯定和评价,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有利于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3、引进人才,规范管理,增强企业开放的意识。

一是建立企业家“信息库”。将各类企业家(包括后备人才)的专长、业绩等资料存入档案,及时发现、推介、选择、交流、管理企业家人才资源。

二是建立企业家考核评价机制。研究制定企业家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量化评价标准,努力形成以经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和社会贡献等要素构成的企业家考核评价机制。

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思路。探讨推行“政府引进人才,企业有偿使用”的政策,以县人劳部门为平台,实行“政府招聘、部门管理、企业培养、政企联动”,为我县企业的技术难题、科技攻关、技术创新、新老产品更新换代等方面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引进高级管理人才。积极鼓励企业通过组团到大城市、大集团、大企业招聘,举办现场人才交流会和网上人才交流等,多形式、大范围地搜集和引进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彻底改变民营企业“家庭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五是实施人才向企业倾斜政策。通过政策倾斜、舆论引导等途径,积极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企业工作,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优秀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各类优秀人才到经济建设一线创业发展,努力使他们成为一支新的企业家队伍后备力量。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

第二篇: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再上台阶的几点思考

企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也是用才的主体。抓住企业人才开发这个重点,就是抓住了当前人才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线。近年来,我市把企业人才工作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了《中共东阳市委 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了抓好这支队伍,我市以市委企业工委为领导机构,积极整合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着重抓了企业家队伍的培训、活动和服务等工作,先后建立了镇乡街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站,改组了企业家协会,组建了青年企业家工作委员会、女企业家工作委员会、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企业家协会人力资源联谊会、浙大总裁研修班学员联谊会和博士联谊会等,建立了企业家书苑,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四期,共有283人参加培训;先后5次组织150多位企业家到欧美、日本等国外大学和企业培训考察;12次组织600多人次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蒙牛、联想、海尔、青啤、万向、传化、阿里巴巴等国内著名企业参观考察;6次组织200多人次在本市东磁、联谊电机、花园集团等企业交流考察;组织25位民企新生代和46位企业总裁到清华大学培训;还请台湾健峰、杭州年代、省经信委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和18位专家、企业家到我市作专题讲座和经验介绍,受教育人次达10000多人。为了凝聚企业家人心,我市每年两次组织企业家贯彻市委市政府全会精神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每年组织评选东阳市“功勋企业家”、“经济建设杰出人物”;每年由市财政出资组织企业家体检;每年重大节假日为企业家送鲜花、寄贺卡等,先后组织开展了高尔夫、网球培训,企业家“军事日”,元宵晚会、企业家协会首届体育运动会等,积极为企业家排忧解难,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债务等困难,认真运作好企业家协会应急互助基金,共为180多家次企业转贷8亿多资金,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方面的困难。企业家队伍建设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为重点的人才工作获得全省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企业家协会和企业家书苑连续两年被评为省级先进,金华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一些兄弟单位前来学习交流,省市相关媒体也作了报道。日前,徐建华书记对企业人才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认为企业工委的工作有成效,硕果累累,希望继续发扬。

通过几年的发展,我市企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力军,为扩大劳动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增加财政收入和繁荣东阳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伴随着企业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企业人才队伍,其素质也在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中不断提高,并涌现出徐永安、楼永良、何时金、邵钦祥、葛萌芽、许晓华、楼正文等民营企业家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他们懂管理、善经营,凭着敏锐的市场意识,吃苦耐劳、顽强拚搏的奋斗精神,成为市场竞争的佼佼者,发展民营经济的领头雁。他们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回报社会,活跃在我市经济、政治和社会舞台,作用越来越显著。2008年起,我市评选“功勋企业家”和“经济建设杰出人物”,到2011年,获得“功勋企业家”称号的企业家数分别由2名增加至10名,获得“经济建设杰出人物”称号的由4名增加至43名。

当前,东阳正处于致力跨越追赶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任务十分繁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人才队伍,对实现我市经济更快更好发展、营造追赶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更加关心企业人才成长,为“建设强市名城、致力跨越追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创新企业人才引进机制 东阳地处浙中,区域位臵较浙东、浙北等地处于相对劣势,同时由于是三线城市,无论是在工作环境、生活配套、人才政策方面均无法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因此对人才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企业人才引进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已经成为我市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人才引进不了,项目无人实施,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认为,当前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应是创新引人机制,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首先是要创新干部选拔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拓宽视野选拔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这是党中央面对新任务、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针对新问题,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志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到民营企业发展,通过多年的锻炼,这批中青年骨干人才已拥有丰富的管理和经营经验,并且一部分人才有志于投身社会公共事业。但是由于政策的原因,束缚了他们渴望走出去的脚步。因此,我们要积极拓宽视野选拔干部,要敢于把企业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出来,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从而在政企之间搭建人才交流沟通的平台,盘活人才资源,真正发挥人才资源配臵的作用。

第二,可以积极探索企业聘用事业编制干部的做法。据报载,苏北欠发达地区也存在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情况,面对实际情况,部分县市适时推出“专项事业编制+人才派遣”用人新机制,提出在人才中心设立专项事业编制若干名,用于引进、储备各类人才,然后派遣到企业和基层工作。县人才服务中心、被派遣人员和用人单位三方签定聘用合同,在合同期间工资福利不低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享受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社会保险。“专项事业编制+人才派遣”创新了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引才用才新模式,直接体现了人事人才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同时也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年,我市成立了博士联谊会,也有许多博士谈到,希望能享受到东阳的事业编制待遇,其费用由企业承担。因此,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建议我市也积极探索此种做法,对于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事业编制待遇,人才安臵、考核等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工作和生活由用人企业负责,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同时也是引才模式的一种创新。

第三,要重点突破引才的体制障碍,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开人才引进的大门,允许符合条件的人才自主落户;完善各种柔性引才方式,采取联姻聘才、载体纳才、项目带才、信息联才等形式广泛引进区域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要拓宽引才的平台。继续认真实施东阳人智力回归工程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建立重点城市人才工作联络处, 加强与周边省市及国内外的信息交流、沟通与合作,增强人才市场的集聚功能。

二、加强企业人才开发

近几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创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发培养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和实用性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活动,有力推进了企业攻坚克难、转型升级,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把企业人才开发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落实好。

首先是要健全开发培养机制。继续深化完善“党管协会、协会管人才”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机制,以市企业家协会、青年企业家工作委员会和女企业家工作委员会和博士联谊会为平台,以“东阳企业家书苑”为阵地,科学制定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积极发挥东阳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非公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联谊会、会员企业办公室主任会议、浙大EMBA东阳学员联谊会等组织作用,利用研讨、沙龙、论坛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一起分析研究我市企业经营状况,把脉东阳企业发展方向。健全完善镇乡街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作站,进一步发挥作用。

第二,创新教育培训方法。认真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三年规划》,科学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重点班次纳入市委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继续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学习考察,积极组织企业间的互访交流活动。科学安排培训内容,把企业精细化管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作为培训的重点。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培训的管理工作,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三.积极搭建创业平台。根据东阳区域和地方产业经济的特点,加大力度创建各级各类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进一步发挥横店集团省海外人才创业创新基地的平台作用,出台各类产业政策,积极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桥梁、建造舞台,支持鼓励人才创业创新,千方百计为企业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事业机会,努力激发持久动力,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

三、加大人才工作服务力度

我市建立了市领导“五联系一结对”制度,每位市领导都联系结对若干家工业企业,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每年组织召开企业家贯彻市委市政府全会精神暨协会会员大会;每年组织企业家体检,每年重大节假日上门慰问企业家,积极开展企业家网球比赛、体育运动会、企业间互相参观学习、联欢晚会等活动,完善服务机制,推动人才凝心聚力。今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创设服务中心。在目前我市已建立人才交流中心的基础上,建议再创设企业人才服务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人事代理、人才招聘、就业指导、信息服务等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各类人才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积极拓展人力资源外包、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人才培训等业务,力争开拓高级人才寻访等高端服务业务,为重点企业和各类用人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打造一流的品牌,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

第二,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党政领导要经常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生产和经营状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不断加强与人才的联系,关心人才学习和生活,实施绿卡制度,努力改善他们在学习培训、医疗保健、居住条件、子女就学、文化需求等方面的条件,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大力改善机关服务环境。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和网上审批。按照“企业开单,政府跑腿”的要求,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提高办事效率。政法及有关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投资者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要认真整顿机关作风,规范行政权力,提高办事透明度,破除“官本位”思想,痛下决心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对那些“慢作为、不作为、瞎作为、乱作为”、“卡、拿、要”等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予以查处。

第三,要加大要素支持力度。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加上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和银行加息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减轻企业生存压力,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我们建议政府要加强对我市中小企业引导和扶持力度,对企业用地、用电等生产要素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尤其要加大金融扶持工作力度,构建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力度。同时扩大我市应急互助转贷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受助面,增强互助基金的功能。

四、努力提升企业人才政治地位

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吸纳劳动就业岗位的主要阵地,企业家对社会的贡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要对在税收、就业、创牌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企业家,给予应得的社会荣誉,并在企业用地等方面给以优惠。要进一步拓宽企业家参政、议政渠道,提升企业人才政治地位,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首先要提高企业家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近年来,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东阳市功勋企业家”、“东阳市经济建设杰出人物”评选活动,并优先推荐优秀企业家为“两代表一委员”,但限于上级有关代表委员结构比例的限制,致使很多企业家失去了发挥更大作用的平台。因此,我们建议在“两代表一委员”选举中,适当增加优秀企业家名额和比例;同时努力提高优秀企业家参选劳动模范和先进的比例,赋予企业家更高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为企业家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

其次,要完善重大事项征求企业家意见制度。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问题决策等,凡是涉及到企业切身利益的,都要采取一定方式,向企业家通报重大决策事项的有关情况,并注重收集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使其决策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

第三,要建立企业家质询制度。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整个社会进入了一种透明化时代,信息已经被大众触手可及,公众要求知情权的呼声越来越高,正是这样,公开质询制度越来越普及。建立企业家质询制度,让更多部门的决策接受社会的监督,接受社会的评价,有利于政府部门作出科学决策。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建立企业家质询制度,让政府决策更加贴近基层,作风更加务实,从而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三篇: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范文)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近年来,**镇党委围绕“强基固本”目标,狠抓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基层干部队伍,为不断提升农村干部队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逐渐形成了适合本乡镇的做法。

一、农村干部队伍现状

**镇位于我市东北部,总面积75.1平方公里,共有24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45377人、273个村民小组。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82元,经济水平处于全市第三层次,镇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目前,全镇共有村干部129名,含市级机关下派干部1人、镇机关和单位下派干部4人、大学生村官8人。女干部13人,占干部总数10.1%。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交叉兼职的2人。24名村支书中,从事水产养殖4名、从事其他经营10人,退役军人4名,能人型占95%。从年龄结构看:村干部(含大学生村官)中35周岁以下干部21人、占干部总数16.3%;干部平均年龄45.1周岁。从学历结构看: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11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8人,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66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4人,村干部平均受教育年限12.4 年。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提高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通过村级组织换届和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农村村级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村级干部队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干部年龄偏大,50周岁以上的村干部54人,占干部总数41.9%。对照镇党委规定的村干部55周岁退职的规定,近5年内(止2018年底)共有退职对象42人,占现职干部总数的32.6%;年轻干部数量少,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共有21名,仅占干部总数16.3%,剔除大学生村官人数后,实际人数仅占干部总数10.7%;女干部数量少,共有13名,占干部总数10.1 %,剔除大学生村官人数后,实际占9.3%;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干部34人,占干部总数26.4%。

(二)干部的工作思路不宽。部分村干部一直担任副职,由于一些干事创业精神和工作能力突出的干部辞职或退职,这部分干部从配角变成主角、从幕后转入前台,但工作经验不足、工作魄力比前任有所下降,以致胆子小、步子慢,求稳怕乱,工作缺乏创新精神,分析形势缺乏新观点、研究情况缺乏新见解、发展经济缺乏新思路、解决问题缺乏新办法,难以突破个人的传统经验和思维定势。部分村干部缺少思考能力,习惯盲目跟风,上级要求什么、下面落实什么,上级检查什么、下面突击什么。

(三)干部的工资待遇不高。在经济待遇上,大多数村干部工资年均14000元、月均1200元左右。由于村级经济薄弱,村级组织应该去办的事没法去办,一些该办好的事很难办好,导致少数村干部看见矛盾装“瞎子”,听到意见装“聋子”,遇到麻烦绕“圈子”。个别村和干部缺乏应有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政策待遇上,对村干部在退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诸多问题上机制尚待健全。

(四)选人的渠道不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造成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外流严重,使村级组织选人用人的视野和空间受到限制,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严重。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干部自身的原因,也有一些客观因素,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任务繁重。加快发展经济、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环境整治、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繁重,要全面完成这些任务,村干部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干部心理失衡。干部报酬的形式从支付补助到领取工资,从半职业化到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与本村其他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比,与在外务工和经营人员比,工资报酬没有明显优势,造成了部分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三是集体资源匮乏。大部分村无水面资源、无集体耕地资源、无土地利用资源、无税收分成资源,村干部面临“无米之炊”窘境,造成“不做事怕群众说、做事怕家人说”的尴尬局面。四是后备人员外流严重。在农村人口流动过程中,80后、90后的“农二代”纷纷走出农村,优秀青年有的通过考学离开了农村,有的通过参军去了部队,还有的直接去了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就业、定居,直接造成了村级干部人才的断层。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实践

围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针对村干部队伍的现状,**镇党委未雨绸缪,分别从后备干部选拔、年轻干部培养、在职干部管理、提高干部待遇、执行退职干部保障等方面落实措施,保持基层干部稳定。

(一)“选好种”,培养后备干部。一是注重公选。2012年11月份,镇党委公开向社会招募村级后备人才,吸引了应往届大专院校毕业生、退伍青年、经济能人等60名年轻同志报名考试,储备了一批学历高、年龄轻、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现有的年轻干部中,有9人是从后备人才库中产生。对这类人员,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坚持跟踪培养,先后有8人进入“两委”班子。由于村干部职数的限制,还有部分的年轻同志编外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由村给予用工补助。二是注重推荐。在每年冬训期间,各支部实行公开推荐,上报1-2名后备干部,并纳入到党建工作考核中。同时,注重从事业单位选拔年轻干部到农村工作,先后选拔5名单位工作人员到村任职。对工作认真、群众评价好的同志,任职期满后,尊重本人意愿可继续留村任职,或者回到原单位给予重用。

(二)“蹲好苗”,锻炼年轻干部。一是抓年轻支部书记。目前,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中,有2人任村支书、2人任村主任。鼓励年轻干部主动挑担子,使年轻干部能够尽快独挡一面。陆胥村支部书记肖兴钢,今年28周岁,退役军人,任支部书记已经4年,任职期间,村里先后投入资金60多万元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修建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浇筑巷道2.2公里,建设停车场1400平米。八尺沟支部书记张明,今年35周岁,2012年元月从经管站选派到村工作,任职期间,狠抓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建立合作社和小农场,全村土地规模种植达1000亩,占总面积85%以上。二是抓大学生“村官”。开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带活动,强化大学生村官管理,定期举办大学生村官论坛,进行思想交流,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管理社会事务、引领发展的能力。三是抓机关年轻中层干部。坚持把机关年轻干部下派到村任职,锻炼一线工作能力。现有在职机关中层干部14人,除去年和今年新录用的公务员外,其他人员都有任职村支部书记的工作经历。8月22日,镇党委举办了第一期干部论坛,组织机关、单位、村青年干部,围绕岗位职责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年轻干部个人谈工作感受、领导点评、同事观摩等形式,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修好枝”,严管在职干部。一是签订承诺。农村干部全都签订了《村干部辞职承诺书》,杜绝“吃大锅饭”、当“太平官”、“懒官”、“庸官”的现象,积极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二是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实行目标管理。紧紧抓住“业绩与报酬挂钩”这个“牛鼻子”,对村干部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将全村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党建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量化,考核结果与本人工资报酬直接挂钩。对考核倒数的村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三是述职。村干部每年就承诺目标和计划完成情况向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述职,并由党员、群众对村干部按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无记名测评。镇党委、政府对党员、群众满意的村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村干部进行告诫谈话,对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二的予以调整、免职。四是民主监督。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制度,实行“四议两公开”和“五事四制”工作法,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等形式定期公开事务、财务、党务,落实好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

(四)“补好水”,提高干部待遇。一是提高在职干部待遇。为稳定在职村干部队伍,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不断提高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今年初,镇党委出台了《关于调整村干部报酬的暂行办法》,旨在通过综合考核,适当拉开先进与后进的差距,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丑不一样,起到奖勤罚懒的指挥棒作用。《办法》中明确,村干部报酬由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两部分构成。基本报酬根据村庄人口规模确定,按15300—16500元分为3挡。考核报酬基数为9100元,按年终农村工作目标百分制考核实绩综合计算,考核实绩分95分及以上、90-95分、85-90分、80-85分、80分以下等5个档次,分别乘以系数1、0.75、0.5、0.25、0;当考核得分低于80分时,村干部考核报酬则为“0”。经测算,2014年村干部理论最高报酬达25600元,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倍。《办法》中还明确,今后村干部报酬试行正常的递增机制,年涨幅为10%。二是保障退职干部待遇。自2010年村“两委会”换届起,镇党委制定了农村干部年满55周岁实行正常退职的规定。该政策出台以来,已经有14名同志正常退职,这部分同志在领取养老金前,由镇、村分别发放一定的工资和保险补助。主要措施是:与职务挂钩,根据原任职务,实行五级分类,分定不同补助标准;与任职年限挂钩,按照5年一档的标准,分成六档,与所任职务对应;与奖惩挂钩,对非正常退职的人员不予以补助,对任职期间受表彰或处分的,分别加计或扣减补助比例;与生活水平挂钩,建立增长机制,每年按6%的比例增长。在现有退职村干部中,补助额最高的为660元/月、最低的为100元/月。

(五)“照好阳”,激发干部活力。农村干部处在最基层,往往被边缘、被忽视,需要阳光经常照耀,驱散消极、受冷落的心理。镇党委通过给“阳光”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惯例,激发不同层次干部的活力。一是激发年轻干部的工作活力。镇党委大胆启用年轻干部担任村“两委”正职,积极争取招录计划,鼓励优秀村干部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已有4人通过招录考试,并在本镇任职,这大大激发了“村两委”年轻正职干部的热情。二是激发在职干部的活力。村支书退职或离职后,一般从村主任或副支书人选中选拔村支书,保证工作的延续性和保持班子稳定,促进干部的正常成长。对优秀的副职干部,安排到自然村负责人岗位上予以重用,享受村主任的待遇。三是激发“老”干部的工作活力。镇党委对“村两委”正职任职超过15年、连续5年综合考核先进、3次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的人员,可充实到社区和驻镇单位工作,或享受专项事业编制待遇。目前,已有2名同志分别参加社区管理和公路养护工作。四是发挥退职干部的活力。鼓励干部到龄退之后“退而不休”,在“两委”换届前继续发挥委员职能,发挥建议权和监督权。

四、提升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他们工作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影响到上级的决策、指示和精神的贯彻落实,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只有不断充实农村干部队伍、锻炼工作能力、激发工作热情、解除后顾之忧,才能形成充满生命力、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农村改革和建设力量。

(一)以德为先,抓好农村干部教育。一是深入开展政治品质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党课教育、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活动等,加强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教育,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观念。在选拔干部和评议干部时,加大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指标权重,使其由“软指标”变成可操作“硬指标”,以“德考”倒逼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提升。二是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在社会关系中,讲道德、讲原则、讲人格、讲正气,谨慎交友;在家庭生活中,努力做到量入为出,勤俭持家,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形成文明道德风尚的根本途径。三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是人们内心的法”。

强化传统道德教育,启发个人道德自觉,完善个人品格,以道德教育促进个人道德修养,引导干部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促进良好的家风养成。

(二)用之以长,抓好农村干部培养。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两委”的职能内涵和外延不断扩伸,农村干部任职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所以,“眉毛胡子一把抓”式的干部培养,已经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一是突出领导型的村干部培养。通过工作观摩、现场演练、模拟实践等方式,搭建空间和平台,充分发挥村干部组织号召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激发他们内在的领导潜能。二是突出创业型的村干部培养。通过创业交流、行业座谈、典型介绍等形式,聚合村干部人力和智力资源,发挥他们的积极乐观、吃苦耐劳、带领致富的热情。三是突出事务型的村干部培养。通过专业培训、业务讲解、分类指导等形式,提高村干部业务水平和能力,发挥他们热情、细致、周到的品质。

(三)劳其筋骨,抓好农村干部锻炼。一是设定合理目标,锻炼农村干部的发展能力。把集体经济增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村庄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等工作作为锻炼干部的主试验场,用发展检验干部工作的决心、办事的能力,增强在群众中的核心带头作用。二是提高办事效率,锻炼农村干部的执行能力。强化经常性监督和过程控制,建立刚性化执行机制、导向化激励机制。细化工作目标分解,使每个工作岗位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做到管理闭环,奖罚分明。三是直面矛盾问题,锻炼农村干部的维稳能力。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工作始终,全面排查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建房规划、利益分配、环境污染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问题、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克服畏苦、畏难、畏烦情绪,做到敢于面对问题、主动介入引导、及时落实措施,使农村干部在处理矛盾中锻炼维护农村稳定能力。

(四)建章立制,抓好农村干部管理。一是建立考评机制。镇党委着重对村干部目标管理和任期目标考核,党员群众着重对干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廉洁自律等进行评价,实行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能力、又看态度的上下联动的考评机制。二是建立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奖励和物质利益挂钩等措施,解决村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探索优秀村支书的激励路径,对连续几年在全镇综合考核排前或连续受到市级以上综合表彰的村党组织书记,试行参照享受事业单位人员待遇、发放一次性奖励等方法,分别从政治、经济上予以激励。三是建立流动机制。合理地设定干部退职年龄,保持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水平;强化干部问责处理,解决不称职干部“出口”的问题;加大后备干部的选拔力度,按照“50、40、30”的年龄梯队形式,每个村要有三分之一的35周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四是建立保障机制。建立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相适应的在职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保持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岗位的吸引力。逐渐提高退职村干部的生活补助水平,减少退职干部的生活落差和心里落差。)

第四篇:民营企业家参政议政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区民营企业家

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应运而生,一批民营企业家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随着民营企业家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和阶层队伍的不断扩大,民营企业家已发展成为社会机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要求的社会阶层。同时中国的政治环境也日趋理性和健康,民营企业家通过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途径,寻求政治上的理性回归。

中国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提供给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的渠道并不多,人大、政协是成为民营企业家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主要平台,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目前民营企业家参与政治最重要、最规范的方式。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民营经济成为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一批有实力、能力强、素质好、有影响、有潜能,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民营企业家涌现出来。我区的民营企业家在本界省、市、区人大和政协中的人数较多,在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是在对我区民营企业家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作了粗浅的思考,现将有关问题分析如下:

一、我区民营企业家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现状和特点

广义的民营企业家是指各种民营企业的经营者,狭义的民营企业 1

家是指企业经营者与企业主当中的佼佼者,由于民营企业经营者、企业主与企业家之间的界限很难定量区别,所以本文所指的民营企业家是广义上的民营企业家。

在本届省、市、区人大、政协中,我区民营企业家中有95人担任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其中人大代表47人,政协委员48人,人大常委2人,政协常委5人。其中省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代表10人,省政协委员3人,市政协委员9人。从这95名代表人士当中,中共党员39名,占41%,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56名,占59%;平均年龄41岁,30岁以下的3人,占3.1%,31-40岁的50人,占52.6 %,41-50岁的25人,占26.3 %,51-60岁的17人,占17.9 %;文化结构为:研究生学历的2人,占 2.1 %,大学学历的6人,占

6.3%,大专学历的35人,占 36.8 %,中专学历的7人,占7.4 %,高中学历的23人,占24.2 %,初中学历的22人,占23.2 %。

这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着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豪感强,影响力大。对民营企业家来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一种政治名份,意味着在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方面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发言权,他们深知被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一种充分肯定,对其所在企业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因而,对能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着非常强烈的光荣感。二是对经济运行规则比较熟悉,对经济方面的提案(议案和批评、意见)建议有较强的针对性。他们中绝大部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而另一些则是经济建设的一线人物。因而,他们对经济建设尤其是企业运作特

别熟悉和了解。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提出提案、议案(批评、意见、建议)38件,内容涉及企业用电、用地、中小企业融资、企业安全生产、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工业功能区块用地规划等。这些议案、提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使决策层及时把握我区的经济脉博和企业发展动态。

二、民营企业家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局限性

当前,从总体上说,民营企业家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高,作用发挥也越来越好,但与日益推进的民主政治进程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代表、委员意识”淡薄。少数代表、委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还不足,对法律赋予的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足、对政协委员职责认识模糊。部分人把代表、委员资格当作是“荣誉称号”、“政治待遇”,而没有看作是一种责任,缺乏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责任感,在大会闭会期间,知情知政、反映社情民意的意识不强,一些代表、委员受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制约,参政议政心有余而力不足,调研视察时,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撰写的议案提案和反映的社情民意,往往是准备不够充分,有些是在人大、政协会议期间临时撰写,有些是针对自己企业所遇到的具体事件提出意见,这仅仅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很少能代表一个阶层的政治需求。

二是精力难以集中。民营企业家中的代表、委员,大部分是企业的法人代表,而且所在的企业规模都较大,自身业务繁忙,由于受这

样客观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在大会闭会期间,难以安下心来参与人大、政协组织的视察调研活动,甚至连常委会会议,在时间上也难以保证。这在客观上使代表履职和委员参政议政受到一定影响。

三、进一步提高民营企业家参决策、参政议政能力的几点思考 随着民营企业家阶层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政治上越来越趋于成熟,参与时代的发展成为他们一项基本需求。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代表、委员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能力,值得我们思考: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要把增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会议,办培训班,组织他们学习,引导他们提高两个认识:一是正确认识当一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单纯是一种荣誉安排,更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履行代表、委员职责,当好代表、当好委员;二是正确认识在人大、政协的参与决策、参政议政是具有高规格、高层次的政治活动的特点。要努力提高自身参与决策、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民营企业家也要象其他代表、委员一样,要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深入做好调研工作。人大代表在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时,应以点带面,从局部看到全面,多关注全局的发展情况,多提一些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全局性的建议,使所提的建议能为更多的群众带来利益,达到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共同实现的目的。政协委员要认真把握参政议政的基本点,发挥优势、坦诚建言,力争做到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出水平来。

二要把好素质关。在推荐安排民营企业家代表、委员时,不仅要考察他们在企业的效益、现状、贡献及其本界别本区域的代表性,同时还应考虑到他们的综合素质,应综合考虑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素质、参政议政能力素质、社会活动能力素质、阅读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素质。

三要引导他们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代表职务的关系。要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是代表自己的企业,更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民营经济这个阶层。帮助他们正确把握参与人大、政协活动与处理自身业务的关系,自己所在企业的利益与整个界层利益的关系。让他们能够做个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同行们的意见、留心同行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和问题,便于在人大、政协活动中反映出来,并带动、影响同行和群众,并推动政府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家作为新生的社会阶层,在党的十六大以后,更多的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从民间参与到政治参与,这是他们社会参与升级的重要步骤,他们的政治参与,将会对我们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五篇:关于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企业家队伍建设的思考

我县企业家队伍是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据统计:全县有法人企 业1946家,326家规模企业,规模企业管理人才6601人,其中研究生(含课程进修班)82人,大学本科学历707人,大专学历1565人;规模企业管理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209人,中级职称716人;326家规模企业企业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8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63人。现将我县企业家队伍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根据党管人才的要求,围绕建设一支善谋略、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着眼宏观、分层分类,建立多层次管理服务机制。研究制定《2004-2007年德清县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规划》,综合参考企业规模、发展速度、利税总额等指标,把企业经营管理者划分为三个档次进行分层管理,切实发挥人才政策的杠杆功能。对县优强企业经营管理者,突出宏观形势分析、战略思维、经营决策等方面加以指导,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者重点在明晰发展思路、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发展后劲等方面强化服务;对规模以下企业经营管理者着力在抓好环境优化和政策扶持上下好功夫,促使其尽快成长。同时,发挥部门优势,建立以工商、税务、劳动、监察等单位为主体的综合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依托县审批办证服务中心平台,推行优秀人才一站式服务,实行户籍、教育、社会保障等限时办理和全程代理制,扎实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市场化的监管机制。

2、突出重点、强化引导,建立多元化教育培训机制。组建全县性行业经营管理者协会组织,开展3次大型交流活动,促进人才间相互交流经验,不断开拓视野。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重点抓好高层次复合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中青年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去年以来,先后组织了4批共75名企业经营管理者赴青岛海尔培训基地、中央党校、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等地学习培训,组织82批216人(次)到发达国家考察学习,重在发展战略、制度安排、文化建设等方面查找不足、更新思路,积极参与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的培训,如与时代光华管理学院合作,建立德清光华卫星远程培训学院,采取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经营管理人才和后备力量培养,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管理人才参加培训共430多人次,对提升我县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3、打通壁垒、广纳贤才,建立多渠道流动引进机制。积极疏通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三支队伍间的流动渠道,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办法》和《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实施细则》,鼓励党政领导走上企业经营管理岗位,2004年以来,共有26名机关干部到企业管理岗位任职,同时,有28名优强型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参加了全市统一的公选活动,17人取得了乡镇级任职资格证书。专门制定出台《德清县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施办法》,主动与杭州、重庆、成都、沈阳、武汉等大型人才市场签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定向招、定点招、合作招、网上招等多种形式招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004年全县共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7名。大力推行人才柔性引进,聘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著名企业家担任企业管理顾问,组织开展33家优强企业“融入杭州都市圈”与科研院所交流结对、名校硕博士德清行等活动,据统计,2004年全年柔性引才共计480多人次,一支“星期日”专家队伍活跃在我县各行各业,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

4、多措并举、注重奖励,健全法制化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奖励机制,如在突贡人选评比中,对升华拜克锆谷分公司总经理蒋东民等外来优秀人才给予重奖,吸引和鼓励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我县创业和发展。注重人力资本价值实现,试行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才智转化为资本入股企业,实现持股经营,鼓励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奖励期权、股权,实行知识产权向个人倾斜的政策。目前,我县规模企业中,人力资本持股的企业占到76%。加强组织、人事、经济管理部门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沟通,结合“项目推进年”活动,健全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实施企业家健康工程,开设“专家热线电话”,组织优秀经营管理者外出疗休养,帮助引进优秀经营管理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和住房困难等问题,全方位关心企业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精心营造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县企业家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凸现,主要表现在:

一是从规模上看,企业家队伍数量还总体偏少。我县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产业分布上还属于传统产业的企业,新兴的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企业比较少,人才积聚的功能相对较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总量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是仅占全县人才总量的5%,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像夏士林、丁鸿敏这样能振兴一方经济的大企业家更是凤毛麟角。

二是从层次上看,企业家文化素质还总体偏低。在学历上,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研究生、本科、大专三者学历分别仅占1.2%、10.7%、23.7%,在职称上,高、中级职称的分别仅占3.29%和10.8%,大专以下、初级或无职称的人员占了大多数。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从机制上看,企业家队伍建设工作体系还不够健全。目前虽然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健全,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还找不到有突破性的抓手,三支人才队伍之间的流动壁垒还没有完全打通,人才市场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优秀企业家施展才华,也影响了人才的引进。

三、对策建议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明显产业特色的优势企业,归根结底是要有一支推动这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必须在教育培训、引进和优化环境机制上下功夫。

1、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提升企业家素质能力。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成立企业家教育培训中心,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以及本地专业人士组成一支“菜单式”的培训师资力量,主动寻求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不断强化企业家学习培训,既加强经济学、管理学、WTO知识等共性化培训内容,又注重行业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个性化培训内容,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干大事、创大业、争一流的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战略眼光。二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建立企业家后备人才信息库,将后备人才管理列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实行动态管理,强化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的提高,形成企业家队伍的“梯队”结构。三是破除人才流动壁垒。通过政策倾斜,舆论引导等途径,积极鼓励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优秀年轻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会各类优秀人才到经济建设一线创业发展,努力使他们成为一支新的企业家队伍后备力量。

2、以平台建设为基础,推动企业家快速集聚。一是建设专业人才市场。强化人才市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搜寻、咨询推荐、职业培训等功能,加快组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档案,全面记录企业家经营业绩,成立企业经营管理者资质评价中心,逐步推行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做好人才“开放带动、接轨沪杭”文章,发挥经济开发区、科技创业园、临杭产业带等阵地优势,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通过举办现场人才交流大会和网上人才交流大会,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探索成立猎头公司。主动接受沪杭人才高地辐射,以猎头公司为纽带,帮助企业引进急需的优秀企业管理人才,突出以我县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为重点,不断提高猎头公司的运作水平。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思路。注重把招商引资活动和招才引智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吸引外地企业家来我县投资办厂,力求引进一个项目,带进一批人才。创优条件,对柔性流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全方位、社会化、一条龙服务,创造集聚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良好条件。

3、以优化环境为重点,促进企业家创新创业。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外宣传工作力度,着手开展“人才强县”宣传周,组织开展“企业家论坛”、“企业家主题活动日”等活动,并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创业事迹,精心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注重关心激励。主动关心企业家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聘请全县综合经济考核优秀的企业家作为政府经济顾问,参与有关经济政策制订,出席重大经济活动。推出“经济发展优秀人才奖”、“经济发展功臣奖”等评比表彰活动,对入选的优秀企业家给予重奖,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地位”。三是优化外部环境。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各工业集聚点建设,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继续打好生态资源品牌,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高标准完善生活休闲设施,选择合适地块建立高级人才别墅区,吸引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来德清安家落户、创业发展。

下载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家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约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企业家队伍深度调研,我们对企业家现状和特......

    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调查与思考 添加日期:2007-8-30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趋势的增强,文化产业正在成为继信息产业后迅速崛起的“朝阳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快速成长和利润较......

    关于如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定稿)

    关于如何加强我区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根据区委部署,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同志为组长,区纪检、区委......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调研报告

    XXX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XXX文件要求,为全面了解我X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发展优、规模适度的红色企业家队伍,我X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镇......

    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调查调研报告

    XXX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XXX文件要求,为全面了解我X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情况,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发展优、规模适度的红色企业家队伍,我X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镇......

    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我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宜昌市夷陵区人事局 易卿善 易家泰 饶康 基层人才队伍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源之一,宜昌市夷陵区作为以柑桔、茶......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区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

    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中共津市市委组织部为加快我市“十一五”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人才兴市”战略,最近我们成立调查组,采取下发调查问卷、走访、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