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有关水泥生产企业:
中水协字[2005]019号
关于请求解决水泥企业生产用煤困难的报告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
针对目前水泥企业普遍反映生产用煤存在价格上涨、质量下降、运输困难等问题,我会发文(中水协字[2005]015号)对会员单位生产用煤情况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函调。现将“水泥用煤调研报告”报上(见附件)。
根据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水泥工业下半年经济运行质量不容乐观。最新统计显示,1~5月份水泥产量3.63亿吨,同比增长6.06%;销售收入877.84亿元,同比增长7.30%;利润7.13亿元,同比减少55.69亿元,下降幅度为88.65%。产量和销售收入增长,利润大幅下降,大多数企业对下半年水泥市场抱悲观态度。
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水泥生产成本中煤、电费用已占80%左右,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给水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提高我国8省市区的煤炭资源税额,煤炭价格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目前这种局面若持续下去,将危机到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水泥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解决水泥企业的困难,我会建议:
1、煤炭的质量要从源头抓起,确立煤炭质量与生产安全的等同地位,加强监督和检查。安全和质量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2、在煤炭供应不紧张时期,有些企业按煤炭的热值付费。建议制定按煤质论价的法规和实施细则。
3、整顿煤市,严厉打击和制裁煤炭掺假、囤积哄抬煤价、运输环节暗箱操作等不法行为。
4、实行扶优扶强政策,保证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特别是大型水泥集团用煤的数量、质量及合理的价格,并提供运输方便。
5、减少煤炭的出口,保证国内市场的需求。
我会恳请国家发改委对目前水泥企业的困难和问题给予关注和重视,并协调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
附件:
1、水泥企业用煤调查报告
2、湖南省水泥生产用煤情况调查(湘水协字[2005]004号)
中国水泥协会 二○○五年六月十五日
抄送: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第二篇:水泥企业各岗位职责
全分析岗位职责
1、负责原燃材料、混合材取样、制样,生料、熟料的化学全分析、药品配制、标定及出磨水泥、出厂水泥Loss、SO3、MgO等检验工作。
2、严格按照国家水泥化学分析方法标准对本室化学分析方法不定期进行对比校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分析原始记录、报告要清楚、准确、完善,要专人保管两年。
4、原料、燃料、材料,月总样等分析样品应保存一个月,生料、熟料、水泥样品保存十天。
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未经领导批准不得随便更改。
6、保质保量制备蒸馏水,供应全室分析用水,如果购买蒸馏水,要及时抽查其纯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要时刻注意安全,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非检验用品不得带入化验室。
8、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各种仪器、设备、工具,如天平、高温炉、铂、镍等器皿。
9、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做到安全操作,药品应专人保管。
化 验 室
熟料f-CaO检测岗位职责
1、负责熟料f-CaO、立升重的测定、出磨煤粉的灰分、挥发分的测定。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未经领导批准,不得更改;检验要及时准确,结果要及时报出,原始记录要清楚、真实、整洁。
3、更换药品、蒸馏水时必须做空白试验,超出范围后不得使用,更换标准溶液,首先检查瓶上标签,看是否经过标定,确认没有问题,方可使用,并做好详细记录。
4、管理好本岗位的药品、仪器、工具,做到安全、卫生、节约,非检验用品不得带入化验室。
5、严格执行密码校对制度,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服从值班长分配的各项工作。
化 验 室
控制细度检验岗位职责
1、负责原燃材料的水分测定及水泥、生料取样、留样及细度检验工作,取样必须按规定充分搅拌均匀,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负责水泥磨取样管的检查维修,保证取样正常,水泥取样每小时不少于2kg,磨机运转半小时以上必须做细度测定,不得漏检。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将检验结果及时报到生产岗位。
4、原始记录要准确、清楚、不得涂改、撕页。
5、负责本岗位的仪器设备及工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搞好安全、卫生和节约,非检验用品不得带入化验室。
6、严格执行密码校对制度,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
化 验 室
物检样品制备保管岗位职责
1、负责样品室内所有物品(样品架、密封桶、取样工具等)及混样机的使用管理。
2、负责取样,样品的混合、保管及处理等项工作。
3、熟料及出磨水泥由控制组取样,出厂水泥由物检组负责取样。
4、要经常检查取样管是否正常,出磨水泥每个仓取样不少于10kg,出厂水泥每个编号取样不少于15kg,并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
5、为保证样品混合均匀,一定按规定时间混合。更换样品时,必须把混样盒里面水泥清理干净。
6、各种样品要按编号或时间顺序分别存放,标签要书写清楚、完整、贴牢。
7、样品必须按规定期限保存,主任抽查后,样品方可倒掉。出厂水泥封存样必须保存3个月以上,否则以重大质量事故处理。
8、负责搞好本岗位的安全、卫生工作,样品室平时要关门锁好,非检验用品不得带入样品室。
化 验 室
出厂细度、密度、比面积岗位职责
1、负责水泥、熟料等各种样品的细度、比面积试验工作。
2、负责本岗位所有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工作。
3、实验操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检验方法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试验准确及时。
4、试验用筛定期用标准粉校对一次,标准粉每月制备一次。
5、原始记录要填写清楚、准确,当发现结果不正常时,要及时向组长汇报。
6、负责出厂水泥化学分析样品的留样工作,搞好本岗位的安全卫生工作,非检验用品不得带入化验室。
化 验 室
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岗位
1、负责熟料、出磨、出厂水泥及科研对比样品的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工作。
2、负责所用仪器设备及工具的使用、管理工作。
3、试验要严格执行国家检验方法标准及操作规程,定期检查本岗位仪器设备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调整或更换,并做好记录。
4、检验原始记录要填写清楚、计算正确,结果要有专人校核,保证试验准确性。
5、控制各项温度、湿度,使其符合标准和本厂规定要求。
6、搞好本岗位安全、卫生工作,节约水电,非检验用品不得带入化验室。
化 验 室
强度成型岗位职责
1、负责熟料、出磨水泥、出厂和水泥、对比及科研等样品的强度成型工作。
2、负责本岗位所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等管理工作。
3、检验严格执行国家检验方法标准和操作规程,做到准确及时。
4、定期检查所用仪器设备,发现不符合要求时,要及时调整或更换,并做好记录。
5、成型前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试模涂油时要轻拿轻放,涂摸均匀。
6、样品和标准砂称量前,要将天平调零,确认准确时方可称量,各种试样配料要做到准确无误。
7、成型时的用水要干净清洁,计量准确。
8、削平试体时要细心认真,试体上的编号和破型日期要书写清楚,不得弄错。
9、试体脱模时必须用脱模器,严禁用锤或其他工具敲打。试体下水时要轻拿轻放,试体之间的距离要均衡,不得重叠或紧靠一起。
10、各工序要做到紧密配合,并按分工分别搞好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各项试验条件的控制工作。
11、各工序要按分工要求做好控温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成型室养护箱的温湿度及养护池的水温控制在国家标准和本厂的规定范围内,并如实记录,养护池的水要按规定更换。
12、搞好本岗位的安全、卫生、节约等项工作。非检验用品不得带入化验室。
化 验 室
强度破型岗位职责
1、负责熟料、出磨水泥、厂水泥、对比及科研等样品的破型工作。
2、负责破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检查、维护保养等工作。
3、严格按照国家检验方法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检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及时。
4、破型前抗压夹具、球座要按规定时间加油,并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破型。
5、仪器设备分工进行维护保养,定期标定,并做好校正记录。
6、抗压夹具、抗折夹具要定期与标准夹具对比,不符合要求者要及时更换,凡更换后的夹具或零部件,都必须经过对比试验。
7、实验原始记录要书写清楚,计算准确,不得任意涂改,如发生笔误更正后须盖私章,并有专人校核。
8、做好本岗位的安全、卫生,节约水电等工作,非检验用品不得带入化验室。
化 验 室
小磨粉碎岗位职责
1、负责熟料、配比试验样品的粉磨工作。
2、负责本岗位所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工作。
3、要严格按规程操作,确保细度、比面积达到规定要求。
4、样品要先破碎,混合均匀后再称量。根据试样细度、比面积的要求,确定适当粉磨时间,并认真做好记录。
5、样品粉磨以后,必须通过0.9mm方孔筛,充分混合后认真保管好。
6、每年检查一次钢球级配情况,度及时补充。
7、搞好本岗位的安全、卫生,节约水电等工作。非检验用品不得带入化验室。
化 验 室
样品管理制度
1、控制组负责出磨生料、入窑生料、出磨水泥和熟料的取样工作和留样工作。物检组负责出厂水泥的取样工作,化学分析组负责进厂原燃材的取样工作。
2、经常检查取样管是否正常,并按取样规则进行严格取样,出厂水泥的取样要符合国标,并保证样品的数量要满足检验要求。
3、样品取好后,要及时对样品按品种编号、并分别存放不得混杂、标签要书写清楚、完整,并按规定时间进行传递,并及时做好记录、做到传递无误。
4、有些需要进一步加工的样品,必须按试验要求进行加工。并在试验前混合均匀,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5、样品必须提前一天放入试验室,以保证样品的温度与试验室相同,并及时做好未检、待检、已检的标识。
6、样品必须按规定期限保存,而且要有记录。出磨水泥和熟料3天强度保存10天;出厂水泥封存必须严格按《规程》要求进行封存,并要有相应的记录,而且封存样保存在三个月以上,经物检组长同意方可倒掉。
7、封存样的封样、标识、保管由物检组组长负责。其他人员不得随意封样、标识或擅自进入样品室。
8、样品室必须经常保持清净,做到摆放整齐、井然有序。
标准溶液配制与复标制度
1、标准溶液由分析组组长配制、标定、管理,并由另一分析员复标、标定,复标数据必须详细记录。
2、标准溶液用化学试剂、标准溶液配置方法执行GB/T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3、“标定”和“复标”标准溶液时,两人各作三次平行试验,每三次平行测定结果的极差与平均值之比大于0.1%;两人测定结果平均值之差不得大于0.1%;结果取平均值;浓度值取四位有数字。
4、经复标后的标准溶液,用标准样品或标准物质验证其准确度。测定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的允许差要求,以标定结果为准。
5、经复标和验证合格后的标准溶液,由配制人员贴上标签和封条,储存备用。各班检验人员一旦需要,认准溶液名称,随时换用,但与原来溶液必须进行对比。
化 验 室
检验与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化验室的检验和试验仪器必须按产品标准和本规程要求配置齐全,并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2、计量仪器设备应按周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并具有有效的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自校的仪器设备应有经企业技术主管批准的校验方法,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校验,校验要有记录和校验结果报告。
3、保证检验、试验和校准有规定的环境条件,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应有其校准状态的标识或记录,禁止使用未经校准或检验不合格的仪器设备。若发现仪器、设备偏离标准状态应对已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4、检验仪器设备按照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进行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
5、建立仪器设备档案,保存检验和试验仪器设备的检定、维护和使用记录。
化 验 室
水泥标准砂及化学试剂管理制度
1、采购化学试剂和水泥标准砂时,应有采购计划,并经主管负责人批准,计划应写明:品名、规格、牌号、等级、执行标准、生产企业等。
2、化学试剂和水泥标准砂进货时要按照采购计划进行验收,严禁购进和使用不符合要求的产品。
3、配置标准溶液用标准物质应为有证的标准物质或标准样品;水泥标准砂应在省行办指定的经销公司购买。
4、化学试剂和标准砂专人保管、专人发放、对于一些危险品和有毒药品的领取由组长亲自按规定用量向试剂保管领用,禁止个人保存。
5、药品库要防火、防潮、防晒、而且干净整洁。
化 验 室
抽查对比制度
1、按《水泥企业产品质量对比验证检验管理办法》的要求,定期向省级建材(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寄(送)样品,进行对比验证检验。
2、各检验岗位人员应认真、积极参加国家或省级建材行业质检机构组织的化学分析和物理检验大对比。
3、内部抽查对比工作由化验室主任负责组织实施,按《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规定频次对各检验岗位人员进行密码抽查和操作对比检验,并对抽查样品及对比结果记录清楚。
4、水泥及原燃材料质量检验和检验方法,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其允许误差应符合《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的规定。
5、抽查样品尽量抽取近期样品,对比结果作为考核员工工作质量的依据,与当月工资挂钩。
6、对比超差者应认真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改进操作,以保证检验准确性。
7、对于连续三次对比合格率低于70%者,调离质检岗位。
化 验 室
检验原始记录、台账
检验报告的填写、编制、审核制度
1、原始记录、检验报告和台账应采用省行办统一的表格;
2、各项检验原始记录和分类台账必须真实、清晰、完整,不得任意涂改,当有笔误需要改正时,应在错误的数字上划一条或两条横杠(保持原错误的数字能看清楚),并加盖更改人的印章,将更正的数字写在其上方,涉及出厂水泥(熟料)检验记录的更改,须有化验室主任的签字;
3、质量检验数据要及时整理分析,每月有分析小结,并提示改进意见,全年有专题总结;
4、质量月报、年报要按国家统一表格填报齐全,并按规定的时间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5、检验报告应填写完整、数据与判定准确、幅面整洁、字迹工整,并有化验室负责人或其授权人签字;
6、原始记录、台帐、检验报告应按年装订成册、专人保管。出厂水泥(熟料)台账应由化验室专人保管一年后,移交技术档案室长期保存,其他原始记录、台账和检验报告由化验室专人保存三年。
化 验 室
文件管理制度
1、化验室的文件应包括本公司、本化验室制定的有关质量、质量管理文件、产品标准、方法标准、规程、规范、细则、作业指导书及其他相关文件;
2、所有化验室的文件是指导和规范质量活动的依据,必须对其加以控制,确保各部门和工作场所都能及时得到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3、化验室文件的编制、审核、编号、标识、发放、使用、更改、作废、回收等管理工作应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手册6.3的规定,任何人不能擅自更改;
4、使用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标准等非本企业制定的文件)时,化验室主任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其适用性、有效性进行审定、确认;
5、化验室所有人员都应严格执行文件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以确保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化 验 室
试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1、试验室周围环境的粉尘、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均不得影响检验工作;
2、试验室的面积、采光、温度、湿度等均应满足检验任务和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3、试验室内检测仪器设备放置合理、操作方便、保证安全,相近的两种检验相互有影响时如高温粉尘的影响到要隔离;
4、试验室的化学分析室应有通风设备、排放有害气体;
5、试验室应保持清洁、与试验无关的物品不准带入和存放试验室;
6、银坩埚等贵重器皿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7、禁止闲人出入试验室。
化 验 室
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1、化验室质量管理室应于每年年初制订培训考核计划、并报主管领导审批;
2、按计划内容如期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及时做好记录并保存;
3、考核成绩与员工当月工资挂钩;如经两次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应调离质检岗位,确保人员的责质符合要求;
4、应建立化验室人员技术档案,将化验室人员有关的技术经历、资格证书(复印件),如学历证明、技术职称证书、上岗证、以及培训考核记录等集中加以管理,作为评价人员技术素质的依据。
化 验 室
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一、质量事故的定义及范围
质量事故是指违反质量管理制度和不按规定要求而造成的质量失控事件,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均属于质量事故。
1、出厂水泥不合格;
2、出厂水泥自栓或经复验,富裕强度不足够2.0Mpa;
3、在制半成品质量连续三次达不到规定的指标要求;
4、进厂原燃材料不符合技术条件要求,并严重影响生产;
5、生产工艺控制不执行化验室通知(如配料、出入库管理);
6、检验用药品、试剂、仪器或操作不符合要求,以错误的检验结果指导生产;
7、因违反质量管理制度,工作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而造成大量废品或不合格品,其中水泥不合格属重大质量事故富裕强度不合格属未遂质量事故,其余为工序质量事故。
二、质量事故的处理
质量事故发生后,化验室应在总经理的领导下,按下列制度处理:
1、发生工序质量事故后,将事故现场情况调查清楚,正
确填入事故记录本以便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总结经验教训;
2、重大质量事故要以书面材料报送省市主管部门,工序质量事故由责任者单位负责填报“质量事故报告单”送化验室由化验室签署意见后上报领导处理;
3、对事故的责任者应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经济制裁。对严重失职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者,领导要追究责任并根据情节和态度给予行政处分;对及时排除、解决质量事故的有功人员予以表扬或奖励;
4、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未遂质量事故,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分析研究、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即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
①不查出质量事故的原因不放过; ②不查出质量事故的责任者不放过;
③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同时组织有关职工进行大讨论、查找隐患、落实措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化验室应建立“质量事故登记本”详细记录事故的发生,处理等情况,并定期公布单位事故发生情况,引以为戒,以促进质量管理工作。
工序质量事故与重大质量事故的范围及内容见详表。
质量管理手册执行情况检查制度
质量管理手册是化验室最重要的质量体系文件,用以规范本室的各项检验工作,在运行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检查,当内外条件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应按照文件管理制度的规定,及时进行修改,使它持续有效运行。工作程序:
1.检查频次:
a.化验室质量管理手册执行情况,每一年检查一次,需要时,管理者代表或化验室主任可临时决定增加检查次数;
b.手册执行情况的检查应编写检查计划,内容包括:目的、范围、依据、检查日程安排及时间、检查组组长及成员等。
2.检查准备:
a.化验室质量手册执行情况采取集中检查方式; b.依据《水泥企业化验室评审考核评定标准》逐项进行检查,保持检查记录。
3.检查的组织:
a.每次质量管理手册执行情况检查由化验室主任确定检查组员,一般由各组组长及工艺、质量调度员组成,人数为3-5人,由化验室主任担任检查组组长,组织管理整个检查工作;
b.检查采用现场检查方式,对照《水泥企业质量化验室评审考核评定标准》逐项进行检查,检查组通过查阅文件,查阅质量记录,面谈、观察、核对等抽样方法收集客观证据。
c.检查组对评审考核项目填写“评定结果”写明“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对“基本符合”和“不符合”原因应重点明确,详细描述。
d.检查结束后,检查组长编写检查报告,并对报告的准确性、客观性及完整性负责,检查报告应于现场检查结束后两周后完成,经管代审批,报总经理,管代并分发至受审核小组、岗位。
4.纠正措施
a.受检查的小组负责人及岗位人员对发现的不合格项要举一反三,调查分析造成不合格的直接原因,有的放矢地提出纠正措施计划的建议,填写在不符合报告中“建议的纠正措施计划”内,并由检查组组长批准;
b.纠正措施计划实施期限一般为15天,具体时间视各岗位具体情况而定;
c.受检查小组及岗位在规定的期限内依照批准的纠正措施计划实施纠正措施,如不能按计划完成,有关人员应向检查组组长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并提出预计完成时间,由检查组组长批准后修改措施计划。
d.纠正措施计划的验证检查组按照纠正措施计划完成日期,安排原检查组组员进行跟踪验证,检查验证完成后,检查组组员应在原不符合报告中“纠正措施验证”栏填写验证报告并签字,并报检查组长确认,由检查组长确定其纠正措施的效果及是否再次跟踪检查。
5.所有相关检查记录应于检查完毕后一周内,交档案室妥善管,保存期三年。
化
验 室
出厂水泥强度推算制度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水泥出厂,做到不延误水泥销售,且能保证出厂水泥质量,做到提前预测,故建立强度推测制度,我公司以出磨1天强度推测出厂水泥,现将有关事宜规定如下:
1、强度推测公式利用最小二乘方每季度计算一次,建立一个公式;
2、强度推测公式要求所用数据准确可靠,计算无误;
3、强度推测公式计算出来后,由化验室主任审核,经确认后正式通知实施;
4、强度推算公式做为水泥出厂通知单的重要依据;
5、根据回归方程,以出磨水泥1天强度计算出各编号的R28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各编号的相对误差,如计算期内一般为三个月相对误差<±5%占90%以上,说明回归方程是适应的,可继续使用回归方程;如相对误差<±5%占90%以下,则需重新计算;
6、当预测结果为非线性关系时,应分析该统计期内原燃材料工艺参数是否发生较大变化,分析相关性较低的原因。
化 验 室
生料配料方案调整制度
提高熟料质量是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的关键,而生料成分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熟料质量的好坏,为此,公司为进一步稳定生料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1、生料配比调整无书面通知,目标值由化验室主任下达,并在当班的检验记录上签字确认有效;
2、控制组当班班长应根据上小时出磨生料成分,充分掌握成分的变化情况,实行动态调整;
3、如在调整中出现异常,班长应准确判断,及时处理;对于不能处理的情况,要及时向主任汇报;
4、配比调整由班长一人负责,任何人未经主任批准,一律不准擅自调整。
化 验 室
水泥配比调整制度
为了确保公司出厂水泥质量达“三个百分百”,同时又为节约水泥生产成本,根据本公司生产的熟料质量情况,混合材品种、质量通过试验确定经济合理的配合比例,做到出磨水泥质量控制有序。为此,特制定本水泥配比调整制度:
1、水泥配比调整由化验室主任下达书面的配比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下发中控水泥磨;另一份下发质量控制室;
2、中控水泥磨操应根据通知单内容及时准确调整配比、并按指定的库号入库,严禁入错库;
3、控制室应将每小时的各项检验数据准确及时反馈给中控,中控应根据数据及时准确调整混合材与石膏的掺加量,严格控制各项指标;
4、中控水泥磨操未接到化验室主任下达的书面通知单,任何人一律不准擅自调整。
化 验 室
盐酸、硫酸等危险化学药品 及易制毒药品出入库使用制度
为了确保化验室盐酸、硫酸等危险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1、盐酸、硫酸等危险化学药品购入后在化验室药品库存放,由化验室药品保管员一人保管,一人发放,保管员必须将仓库钥匙保管好,严格发放,禁止他人非法使用。
2、使用部门领取时,由部门负责人亲自领取,并严格填写化学药品出入库登记表,由化验室主任签字后方可领取;每次领取量不能超过500ml。
3、使用部门负责人要对领取的盐酸、硫酸做好保管,部门其他人使用时,根据实际用量严格发放,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监管好,并如实填写使用台帐;禁止他人非法使用。
4、每次使用完需再领取时,药品保管员要核实上次使用量,方可进行下一次领取。
5、盐酸、硫酸等危险化学药品和易制毒化学药品仅允许用于本公司化验室化学检验,其它一律禁止外借他人使用;一旦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化 验 室
高温电阻炉使用作业指导书
1.使用方法
1.1第一次使用或长期停用后再次使用时,应先进行烘炉,烘炉时间:室温~200℃4h,然后200~600℃4h;
1.2打开电源开关,此时温度控制器指示灯亮; 1.3调节调温控制器旋钮,使指针指向所需温度; 1.4待炉温升至所需温度后,控制器另一指示灯亮,可进行样品的灼烧和熔融;
1.5将灼烧红热的坩埚从炉中取出,先放在石棉板上,使温度降低后,再放入干燥器中;
1.7高温炉停止使用后,关闭电源开关。2.使用注意事项
2.1高温炉应安放在牢固的水泥台上,控制器应尽量远离热源,炉周围不要存入易燃易爆物品,炉膛内不宜放入含有酸、碱性的化学药品或强烈的氧化剂,更不许在炉内灼烧有爆炸危险的物质;
2.2热电偶要插入炉膛的中部,并防止偶端与炉壁接触。开启电源前,应首先将控制器的控制指针调至所需温度,开启电源后应注意控制器指针是否反向;
2.3电炉升至规定温度后,控制器应自动控制并保温,否则应切断电源进行检查,不得继续使用;
2.4炉膛底部应垫以耐火板,并保持其表面的干净平整,不要将灼烧或熔融物品直接放在炉膛底部,以防烧粘在一起;
2.5炉内进行试样的熔融或灼烧时,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条件,以防温度过高而发生飞溅,腐蚀和粘结炉膛;
2.6禁止熔融和灼烧沉淀在同一炉内进行,不得在炉内灰化滤纸,容易飞溅的熔剂更不能直接放在高温下熔融,否则热电偶端会被飞溅的熔融物沾污;
2.7送入或取出灼烧物时,最好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取出灼烧物时,不应立即打开炉门,以免炉膛骤然受冷碎裂,一般可先开一条小缝,让其降温快些,最后用长柄坩埚钳取出被烧物件;
2.8 新换的炉膛必须先在低温烘烤数小时,以防炉膛受潮后因温度的急剧变化而破裂;
2.9 高温炉在使用时要经常照看,防止控制失灵,造成电炉丝烧断等事故。不用时应切断电源,关好炉门,防止耐火材料受潮气侵蚀。晚间无人在时,切勿启用高温炉,也不能在高温下过长时间使用,以免损坏炉膛。
化 验 室
电子分析天平使用作业指导书
1.操作程序
1.1开机;让秤盘空载并点击“on”键;天平进行显示自检(显示屏上的所有字段短时点亮);当天平回零时,天平就可以称量了;
1.2称量:将样品容器放在称盘上,显示容器重量,点击“O/T”键,天平回零;再将样品放入容器,则显示样品净重;拿走容器,则天平显示负值,按“O/T” 键,天平回零,此时即可进入下次称量;
1.3关机:按住“off”键不放直到显示屏上出现“off”字样,再松开键。
2.维护保养
2.1 天平应放在稳定、无振动、尽可能平的台子上; 2.2 天平应避免阳光直射、避免剧烈的温度波动、避免空气对流;
2.3 天平在每次放置到新位置时,应该调节水平; 2.4 对含有挥发性和腐蚀性的物体,不可放入天平称量;
2.5 天平应经常保持干燥、清净,不用时将玻璃防护罩关紧,以防灰尘进入。
化 验 室
电子天平使用作业指导书
1.操作程序
1.1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显示窗显示“F┄0”到“F┄9”后稳定一段时间后出现“0”,接下来应通电预热30分钟,刚开机时显示有所漂移属正常现象,一段时间后即可稳定。
1.2 如果在空秤台情况下显示偏离零点,应按“去皮”(TARE)键使显示回到零点;
1.3 如天平已较长时间未使用或刚购入,则应对天平进行校正,首先在空称台的情况下使天平充分预热(15分钟以上),然后按“校正”(CAL)键,显示窗显示“C—XXX—”进入自动校正状态,(XXX为应放校准砝码的重量),此时只须将校准砝码放于秤台上,待稳定后天平显示砝码的重量值,校正即告完毕,可进行正常称量。如按“校正”键显示“C┄┄F”,则表示零点不稳定,可重新按“去皮”键使显示回到零点,再按“校正”键进行校正。
1.4 如被称物件重量超出天平称量范围,天平将显示“F┄┄H”以示警告;
1.5 如需去除器皿皮重,则先将器皿放于秤台上,待示值稳定后按“去皮”(TARE)键,天平显示“0”,然后将需称量物品放于器皿上,此时显示的数字为物品的净重,拿
掉物品及器皿,天平显示器皿重量的负值,仍按“去皮”键使显示回到“0”。
2.维护保养
2.1 电子天平为精密仪器,称重时物件应小心轻放; 2.2 天平的工作环境应无大的振动及电源干扰,无腐蚀性气体及液体;
2.3 应保证通电后的预热时间;
2.4 电子天平在电源干扰特别大的场合使用时,内部存储的数据偶而会被干扰并丢失,电子天平在开机时会显示“F┄┄6”,此时可用手按住“校正”键不放,同时重新开机,直等到显示停在“F┄┄3”时才放开,待显示停在“—XX—”时关机,再开机一般可恢复正常,然后再按前述方法校正一次即可。
化 验 室
第三篇:水泥生产企业工资考核办法(精选)
水泥制造分厂工资考核办法
一、部门考核标准
1、计算公式:Y=(A+B+C)×K1×K2
式中: Y——月薪收入A——年功工资B——岗位工资C——动态工资K1——个人考核系数K2——部门考核系数
2、部门考核系数:k2=K×50%+(P+Q+R+S)/4×30%+F×20% 其中:K——熟料、水泥实际总产量/熟料、水泥计划总产量 P——立磨、窑、水泥磨实际台时产量之和/立磨、窑、水泥磨计划台时产量之和
Q——吨熟料煤耗目标值/吨熟料煤耗实际值
R——吨熟料、水泥综合电耗目标值/吨熟料、水泥综合电耗实际值
S——部门质量考核系数
F——综合考核系数(其它指标及综合管理考核)
其它指标有:吨熟料砖耗、吨熟料柴油消耗、吨熟料备件消耗、吨熟料辅材消耗、吨水泥球耗、吨水泥备件消耗、吨水泥辅材消耗、窑运转率、水泥磨运转率等。
综合管理考核项目包括: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物资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及各类事故考核等。
其它指标及综合管理考核按百分制考核,对照标准进行加减分考核。
二、中层管理及技术管理骨干考核标准
计算公式:Y=[A+(B+C)K×(P×40%+Q×40%+R×20%)]×F 式中:Y——月薪收入A——年功工资
B——岗位工资C——动态工资
K——产量完成率P——台产完成率
Q——煤耗完成率R——电耗完成率
F——综合考核系数(其它指标及综合管理考核)
根据职责分工对指标进行分解,考核落实到个人,详见附表。
第四篇:广东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
广东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
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省局召开《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宣贯会议的精神,积极稳妥地做好我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省局决定从2007年1月开始,在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肇庆、云浮、潮州、惠州、清远等市开展陶瓷生产企业安全规范化管理工作;在梅州、河源、韶关、湛江、茂名、阳江、东莞、汕头、珠海等市开展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规范化管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规范化管理工作范围:包括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肇庆、云浮、潮州、惠州、清远等市辖区内所有规模以上(年产值500万元)的陶瓷生产企业和梅州、河源、韶关、湛江、茂名、阳江、东莞、汕头、珠海等市辖区内所有持证生产的水泥企业。(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列为挂牌督办、责令限期整改、依法关闭或因产业结构调整短期内即将关闭的企业暂不列入本次工作范围)。规范化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组织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对《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 规范化管理标准》和《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的学习培训;开展企业的安全生产评估,建立完善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监管部门-1-的有效监管。
二、工作方法和步骤
为使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认真把好安全评估工作质量,准确客观地反映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真正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各地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准备阶段
1、确定参加评估单位。各有关市2006年12月上报的规模以上陶瓷生产企业均参加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水泥企业在2005年初普查的梅州市72家、东莞市46家、韶关市32家、湛江市21家、河源市16家、茂名市12家、阳江市6家、汕头市4家、珠海市2家水泥生产企业的基础上,组织力量逐一核实,确定这次评估的企业名单,并于2007年1月25日前上报省安监局。
2、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各有关市安监局要分别组织辖区内确定参加评估的陶瓷、水泥生产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参与评估工作的中介机构负责人等参加的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会议,动员部署开展陶瓷、水泥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做到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掌握标准和方法。此项工作于2007年1月底前完成。
3、组织宣传教育培训。为推动企业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2007年1月开始,各有关市安监局在当地分别组织举办由安全监管部门、中介机构和陶瓷、水泥生产企业有关人员参加的业务培训班。组织市、县(区)安全监管局业务科(股)长,中介机构评估人员,陶瓷、水泥生产企业法人代表、分管安
全生产工作的厂长(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学习《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广东省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现场评估检查表》和《广东省水泥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状况现场评估检查表》。经培训考核合格的,由有关部门、单位颁发培训结业证书。企业要参照安监部门安排学习的内容,认真组织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学习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对抓好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参加人员熟练掌握标准的内容要求及评估的方法和步骤,认真做好评估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此项工作于2007年3月底前完成。
(二)企业评估阶段
各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成立企业自评工作机构,依照《广东省陶瓷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和《广东省水泥行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广东省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评分办法》进行企业内部自评,认真查漏补缺。企业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存在的事故隐患要认真进行整改,对发现有重大危险源的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控,做到边评边改,不断完善和规范管理。在此基础上完成企业自查评估报告。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请有资质的中介评估机构开展安全生产咨询服务,完成企业的评估报告。企业自查评估报告或中介机构完成的评估报告于2007年5月31日前报送所在地的县(区)安监局。
(三)审核验收阶段
县(区)安监局接到企业评估报告后,要及时组织专家人员进行报告资料审查和现场核查,符合要求的报市安监局审核,2007年10月31日前各市安监局要组织专家人员完成对各县(区)上报企业评估报告的审核工作,并组织专家按一定比例对评估企业进行现场抽查验收。对市、县(区)审核和抽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评估报告要责令企业限期完成修改工作。2007年11月31日前全面完成全省陶瓷、水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评估工作。
评估报告一式四份,其中:二份经审核、验收合格的分别由市、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存档。市安监局汇总后将评估报告的评估结果上报省安监局;一份由企业保管备查;一份由中介评估机构留存。
三、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督
对参加评估的企业,坚持分类指导和重点监督的原则。本次评估结果按四个等级进行分类,依次为:好、一般、差、不合格,分别以A、B、C、D四类等级来表示。企业的评估结果,各级安全监管局要建立管理工作档案。对评估等级达到A类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的自律,达到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对B类企业,要在市、县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健全各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水平。对C类企业,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改正一般不超过两个月,经复评已提高到A类或B类的,按相应等级监管;否则,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产整顿,对不进行整改或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由当地安全监管局报请同级政
府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关闭。对D类企业,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整改一般不超过两个月,经复评已达到A类或B类企业档次的,按相应等级监管;否则,由当地安全监管部门报请同级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以予关闭。
为使陶瓷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参考借鉴其他行业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陶瓷行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工作,省局拟于2007的1月在潮州市枫溪区开展试点工作,选择2至3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试点,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全省推广。
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水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由主管安全的部门写成书面材料存档待查。
2、车间班组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领导和专业部门,迅速组织处理,决不允许带“病”作业。
3、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对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同时汇报主管领导。
4、对于电气装置、起重机械、防护用品等特殊装置、用品和重要场所每年要请安全管理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项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写成书面材料,建档备查,并限期解决,保证安全生产。
5、对防雨、防雷电、防中暑、防冻、防滑等工作进行季节性的检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要害部门重点检查制度。包括:变电站、配电室、钢丝绳、连接装置及提升装置、消防设施和器材等。
二、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
1、在岗职工必须按照本岗位的操作规程严格自己的操作。
2、在岗职工如有违章操作,一经发现必须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者给予开除处理。
3、职工可总结经验,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安全系数,对生产安全有贡献的职工必须给予奖励。
三、建设项目安全 “三同时”制度
1、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即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引进的建设项目,其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在编制上报项目计划和财务计划时,应编制上报安全方面相应的措施所需的投资,并纳入计划。
3、对引进技术、设备的原有安全措施不得削减。
4、在组织可行性论证时,应论证安全内容,并将结果载入可行性论证文件中。
5、在竣工验收时,应将试生产中安全设施运行情况,措施效果,检测数据,存在问题及今后采取的措施,写入专题报告。
6、要严格按施工图设计要求施工,确保做到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完工。
四、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
1.公司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专户,专款专用。2.费用的提取:按照有关规定提取。3.费用的使用:
(1)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2)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
(3)安全设施、设备的购置、维护、保养;(4)安全生产检查,安全隐患整改;
(5)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购置等。(6)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费用.4、费用管理:由财务部门对安全生产资金进行统一管理,并根据安全生产计划,做好资金的投入落实工作,确保安全投入迅速及时。5.安全投入如当年未能使用完,应当转入下一的安全投入计划内,不得挪作他用。
6.如当年安全投入不够,写出计划报公司批付。
五、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作业。
2、特种作业操作证按规定日期复审。
3、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每次安全生产检查都要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的情况作为一个重要的检查内容。
4、对不按规定安排没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的,检查人员有权对该部门及责任人进行处罚。
5、发现未持特种作业合格证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时,安全管理人员
有权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听教育的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停止其工作,并给予处罚。
六、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1、负责人培训制度。包括总经理、主管经理都必须接受有关部门举办的安全培训班,经考核合格。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制度。安全管理人员要摆正安全与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的关系,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知识,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并保证每年至少进行1-2次培训。
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除进行一般安全教育外,还必须由有关专业部门对其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已经取得证书的特种作业人员,按要求参加专业部门组织的培训、考试和考核,对操作证进行复审。
4、新工人的安全培训制度。新进企业的工人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考试合格后,在有安全工作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工作满4个月,然后再次考试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5、全体职工安全教育制度。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接受在职安全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新来员工每一月培训一次。
6、复工工人安全教育制度。凡休假7天以上返岗必须经过班组进行复工安全教育;工伤休假1个月,其他休假3个月以上者,必须经车间、班组两级复工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7、换岗工人安全教育制度。调换工种的工人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包括本岗位操作规程、危险因素等。
8、“四新”安全教育制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进行生产,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9、安全知识考核制度。实行上级对下级的层层考核制度,每半年进行一次,考试成绩存入个人档案。
七、安全设施、设备管理和检修、维修制度
1、建立健全以岗位负责制为基础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实施设施、设备管理负责制,主要设施、设备实行三定:定人、定机、定责。
2、加强对设施、设备操作、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制定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3、对大型、特殊、专用设备用油坚持定期分析化验制度。
4、设备发生缺陷,岗位操作和维护人员能排除的应立即排除,并在工作记录中详细记录。
5、岗位操作人员无力排除的设施、设备缺陷要详细记录并逐级上报,同时精心操作,加强观察,注意缺陷发展,防止缺陷扩大。
6、实行系统的设施、设备巡检标准、保证体系,确保职责明确、检查有效。同时,做好信息传递与反馈,建立检查登记台账。
7、对于设施、设备管理中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玩忽职守等造成设备事故时,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理。
八、重点危险部位安全检测、检测管理制度
1、对每个重点危险部位制定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点危险部位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
2、在重点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对重点危险部位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4、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复查和验收。
九、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
1、凡是保管、使用、运输危险品的人员,要认真学习、掌握危险物品的性能和安全防范知识。
2、建立健全危险物品的领取、发放、使用制度。
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领发必须经领导批准。
4、存储危险物品的库房要绝对安全可靠,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库房。实行“双人双锁”制。
5、根据危险物品的性能不同,设置不同的容器和足够的安全工具,保管人员必须会使用安全工具和灭火器材。
6、凡是性能相抵触,安全防范方法不同的危险物品应分别储存,对容易挥发、自燃、自爆的危险物品要经常进行检查、测温,以防自燃、自爆。
7、危险物品库内的灭火器材要经常保持良好状态,附近不得堆放杂物。
十、安全生产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
1、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分别给予表彰或奖励:
(1)忠于职守,积极做安全工作和劳动保护工作,成绩卓著的;(2)抢救事故有功,使公司财产和职工生命免遭重大损失的;(3)在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性危害方面有重大发明创造和科研成果的;
(4)在安全技术、尘毒治理方面提出重要建议,效果显著的。
2、奖励分为记功、晋升、发放奖金等形式。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1)不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佩带劳动防护用品、不遵守劳动纪律等违章行为,未造成事故的,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造成事故的追究其责任。
(2)阻碍、干扰安全人员执行公务的,给予警告、记过、开除等行政处分或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十一、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设置职业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将预防职业病方面所需的安全投入纳入生产和资金计划,提留专项资金,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
3、加强防尘措施。采取密闭、通风、防尘的办法减少和杜绝作业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
4、为工人配备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具,为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和劳保用品,并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用品的购买、验收、发放、使用、更换和报废等制度,并严格执行。
5、职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6、制定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对从事有职业危害岗位的职工建立健全有关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职业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并做好完善、保管工作。对于离退休或调离职业危害岗位职工的健康监护档案要封存保管。
7、在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的同时,应将其所从事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如实告知对方,并在劳动合同中注明。
8、公司在录用有职业危害岗位工作的职工之前,需对方提供指定的卫生部门出具的体检证明,要录用者做专项职业健康检查,即岗前检查。
9、不得安排未经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的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职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职业。
10、对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有害岗位职工和从有害岗位调到一般岗位的职工,在终止合同或调离前要进行有害岗位离岗前健康检查。
11、职业健康检查必须到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和相关资料由公司建档保管,并将检查结果告知被检职工。
13、在设备大、中修时,要同时将改进和检修劳动防护及职业病防护装置列入各项设备检修之中。
14、公司定期对有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并记录结果在案,并要在做好职业卫生监测的同时要建立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管理制度和检查纪录。
15、职工在离岗或退职后,有权索取个人的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管理人要如实提供。
十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1、发生工伤事故后,负伤者或最先发现的人员,必须立即报告班组长等有关领导,有关领导必须立即报主管领导,主管领导报公司经理。按照规定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情况。
2、发生伤亡事故后,要组织抢救伤员,防止事故发展和扩大,保护好现场,对事故现场的处理,必须经过当地公安、安监、工会等部门同意,方可进行。
3、协助安监部门搞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分析事故原因,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好生产安全事故。
十三、安全生产逐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1、公司专职安全员要每天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主要做好监督公司执行安全、法规的情况、隐患整改的情况、及时纠正和制止现场的违规行为等工作,并做好巡检情况记录。
2、公司必须每月进行一次由企业负责人参加的联合安全大检查,做好检查情况汇总分析,对查出的隐患整改通知书,落实责任,逐一整改,归档备查。
3、车间、班组应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班组每日班前组织本班工人对工作环境的安全情况、所使用操作的设备、工具的情况和安全装置、安全设施等进行仔细检查,并作为交接班的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和安全处(科),迅速组织处理,决不允许带“病”作业。
4、安全管理人员专门检查。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对检查的重大不安全隐患和问题应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和部门采取措施,同时汇报主管领导,并有权下达整改指令,限期解决。整改指令内容应包括:存在隐患、问题及违规的时间、地点及人员违反有关制度、规程的具体内容,要求整改反馈的时限。反馈内容包括:解决处理的方法,责任者的落实及处理意见。
5、公司重点岗位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并认真做好运行情况的记录工作。
6、检查应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7、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坚持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对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生产及检修现场状况、员工劳动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况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各种安全检查要根据检查要求配备力量。尤其是全面性安全检查,要明确检查负责人,抽调专业人员参加,并进行分工。
9、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2)重要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生产状况;
(3)职工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4)职工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5)职工是否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品;(6)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
(7)现场生产管理、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行为。
十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本厂购买、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主管部门登记。
3、对在用的特种设备要进行经常性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并按国家和行业有关的时间规定,进行维护保养、检查、做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或上报有关领导。
4、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5、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6、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的应当予以报废,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7、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安装、改造、维护、操作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或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进行。
8、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它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9、本厂设备管理部门要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特种设备的产品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证明书等文件及安全技术资料的设备的定期检验和自查记录;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十五、安全生产会议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总结本月工作,布置下月安全工作。
2、每周安全生产调度会,总结和布置安全工作。
3、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及时召开专题安全会议,传达贯彻有关安全生产精神,研究公司安全生产措施、计划,各部门汇报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处理解决的办法,并进行讨论。
4、安全生产会议必须专备会议记录册,认真记录会议时间,参加人员及会议内容。
5、安全生产会议参加人员应是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或主管生产的领导,且必须熟悉本部门的生产情况,不得随意安排其他人员参加会议。
6、参加公司级安全生产会议的人员有:公司领导、安全部门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7、在年底召开公司级安全生产总结会议,同时总结和同时布置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十六、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1、对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要专人负责,集中管理。
2、对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要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3、对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十七、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管理制度
1、所购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劳动保护用品购入后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发现不符合要求应给予报废。
3、根据有关标准,制定、修改公司劳动保护用品、发放标准及范围。
4、各种防护用品由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妥善保管,定期检查维护。
4、劳动防护用品经费保证做到专款专用。
5、教育职工正确使用、穿戴、保养劳动防护用品,并对防护用品的质量、发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6、每个职工对劳动防护用品不准变卖、送人或挪为它用。
十八、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并由专人管理。
2、安全生产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及专职、兼职安全员名单;(2)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件及人员名单;(3)特种设备清单及有关档案资料;
(4)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管理清单;(5)职工健康档案及健康监护资料;(6)职业病人档案及监护资料;(7)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及整改情况;(8)安全例会及安全日、月活动记录。(9)安全生产事故记录和统计资料;
(10)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等有关伤亡事故管理的档案资料;(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及作业安全规程,并汇编成册;
(12)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13)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1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及实施记录;
(15)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情况记录。
3、安全生产档案要编写详细的目录并分档存放,以便于查阅。
十九、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1、要做好消防设备的定期检查工作及维修工作。任何人不得随意使用消防器材,不得擅自挪用、拆除消防设备。
2、定期组织职工学习消防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岗位特点进行消防教育培训。
3、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检查人员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并要求有关人员在记录上签字,并及时消除隐患。
4、企业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5、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6、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7、组织学习和演练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