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
非遗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
随着当今全球一体化文化的不断交流,更让我们认识到保护、利用与开发卓尼县 “非遗”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提高全民的“参与意识”;其次,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政策扶持;再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走近未来;最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升自身价值,打造出卓尼文化的品牌。
为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切实保护、传承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通知精神,遵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普查先行、重点保护、立法保障、合理利用”的基本要求,立足现实,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循序渐进,努力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切实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入全面规范的轨道,使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良好传承和合理开发,努力为实施“民族文化强县”战略,打造文化咸丰、魅力咸丰积累文化资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应当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保护属于该项目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
二、保护范围
(一)民间文学:策墨林轶事、宗教故事、战斗故事、族源史故事、石媳妇传说、周茂周措传说、二郎缸的传说、藏族民间谚语、北山完冒语群、洮河沿岸语群、东部藏巴哇语。
(二)民间舞蹈:藏族舞蹈(巴郎鼓、阿伽)、土族舞蹈(换帽子、)法舞(载护神)、巫舞。
(三)民间戏剧:藏戏(南木特)。
(四)民间音乐:藏族民歌(拉依、强勒、哇杰勒、巴热)、土族民歌(卡西、鲁西)
(五)民间美术
1、唐卡、2、壁画、3、碉序、4、塔板房、5、洮绣、6、酥油花制作、7、剪纸、8、刺绣、9、木雕、10、棺木彩绘、11、一扦套平房。
(六)民间技艺:洮砚工艺制作、编制扎制技艺、书画装裱、麦索制作技艺、藏族服饰(三格毛服饰)
(七)民间知识:藏医藏药:
(八)人生礼俗:藏族婚礼(三格毛婚礼、土族婚礼)、藏族葬礼(三格毛葬礼)
(九)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1、赛马
2、赛牦牛
3、大象拔河
4、举皮袋
5、拔腰、6、板棍
(十)岁时节令:
1、少数民族节日(插箭节)
(十一)民间信仰:1原始信仰(白塔寺、禅定寺、贡巴寺、达勿巴郎鼓舞)、2、庙会(草岔沟、石达滩庙、)
3、四月十五禅定寺相巴赛佛节、4、四月初八白塔寺庙会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建立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保护名录
由县文广局牵头,县民宗局协助,各乡镇(区)配合,组建工作专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普查内容涉为上述保护范围所列的十一大类64小项,重点摸清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艺术传人、发展现状等。普查方式以个别采访、群众座谈、观看表演、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相结合,对所有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行登记,建立名录,撰写单项介绍材料,、对于优秀的、特别是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
在认真整理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卓尼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撰写各个艺术门类单项材料,并附图片,如《洮砚制作技艺简介》、《巴郎鼓舞简介》等;建立《卓尼县民间艺人资料库》,每个艺术门类各选择1-2人,撰写艺术传人单项材料。
(二)开展卓尼《民间艺术集成》和《文化遗产丛书》编修工作
县文广局、县民宗局负责组织专班,广泛收集各方面资料,并在原有基础上筛选和增补,认真修改,精心编排,提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印制成书。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撰写和出版工作。一是对现在已成形或正式出版的书籍进行摸底登记;二是文化、民族部门组织力量选择重点撰写并出版1-2本。三是动员文联各协会及社会有识之士参与撰写。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1、将洮砚制作技艺和巴郎鼓舞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将木雕、“三格毛”服饰裁剪技艺、土族民歌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3、将棺木彩绘,麦索制作技艺,啊迦善巴等申报省级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4、县文广局、县民宗局负责全面普查,广泛征求意见,排列出亟待保护的其它重点对象,并组织力量修改加工,使之成为我县新的文艺品牌。条件成熟后,继续搞好注册申报和全国第三批或其它批次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四)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区和特色村的命名活动
各乡镇、村结合实际提炼1—2种本土特色文化,加紧打造、精心提高,并开展各项文化活动,使本土特色文化更鲜明,更具影响力。
1、命名民间文化保护区:
洮砚乡
文化艺术之乡
2、命名特色文化传统村落: 尼巴乡尼巴村
(五)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壮大民间艺术保护队伍
1、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创办民间艺术团体,对现有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和文化组织进行登记、适当时命名授牌。
四、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事项,它也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论是开发还是保护,只要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总会变得不切合实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同时明确指出:“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紧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和滥用。”“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给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提出了一个基本方针,在这个大方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也似乎并非不可调和。适度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会相辅相成的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但在适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过程中还有一些要点值得注意:
1、不能将开发置于保护的对立面上
要走出保护与开发“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怪圈,保护可以是为了开发而保护,开发也可以是为了保护而开发。不能盲目的将开发置于保护的对立面上,单纯为了保护而禁止开发或为了开发而拒绝保护。开发者要有效利用保护者的工作成果,依照文化传统进行传承性的开发,而保护者则应当针对开发者的工作给出有效建议,以便开发工作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
2、可以利用遗产开发当代文化产品但要与遗产加以区分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并非为表演和旅游而设计,在需要进行商业演出和旅游开发时就难免会对遗产的部分内容进行变更,比如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在民间戏剧中加入声光电元素,为了增强音响效果在民间音乐中加入新式乐器的伴奏,为了提高制作效率在民间手工艺制作过程中加入现代工艺等等,经过这样的变更原本非为商业演出和旅游开发需要的文化遗产,就成为了一种既具有全新形式,又带有遗产元素,适合商业演出和旅游开发的当代文化创意产品。为了经济开发需要而利用传统文化遗产开发当代文化创意产品是应当给予支持的,因为它一方面带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遗产的社会影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当代文化创意产品应当在推广时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区分,让当代创意产品的受众对于其改动内容有明确的认识,防止对于遗产的误解。
3、要允许遗产的自然发展但不能人为干预其发展
如前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的遗产,需要由传承人代代相传,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传承人所生活的社会不断发展,遗产也会随着时代发生变化。比如在部分传统的苗族村落,火把节中的火把早已被工业文明的手电所取代;又比如在部分原来生产力落后民族地区,随着先进生产工具,人们已经在一些传统手工艺使用原来没有的电动工具。这些都是遗产的自然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对此遗产工作者要持一种相对宽容的态度,不能过度的干预。但是文化遗产的自然发展也要尊重自然归律,不能人为的“拔苗助长”加速其变化,防止“邦子演员穿上歌剧演出服”的闹剧重演,防止对于遗产的歪曲。
4、通过科学记录的方式保护遗产的现状并努力保护遗产的活态传承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产力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和农村,当今在这些地方正发生着快速的社会变革。在社会变革中人们思考的往往不是如何保护文化遗产,而是如何摆脱落后文化的束缚。当他们有朝一日过上他们盼望的“幸福生活”时,他们会发现他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消逝,一些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亡。面对这种情况遗产工作者不可能人为的阻碍社会变革,让遗产的传承人选择他们不愿接受的生活。我们应该做的是积极的通过多媒体的科学记录方式保护对于遗产记忆,通过收集与遗产有关的作品、工具保护遗产的现状,并通过改善传承人生活状态努力保护遗产的活态传承。尽可能真实的保持文化遗产的原貌,让后人更加真切的了解遗产的全貌,防止以后可能发生的对于遗产的滥用。
第二篇:文物开发和利用经验交流材料
××省××市××区是文物大区,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以*南古民居为代表的地面文物,以其分布广、品位高、特色显而受中外游客的青睐。该区享有“××古建长廊之美誉”,明代古民居数以百计,清代古民居数以千计。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罗东舒祠、潜口民宅、老屋阁及绿绕亭、呈坎村古建筑群),省保单位3处,市保单位2处,区保单位4处,另外,还有呈坎村、唐模村两处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此,××区文化部门积极做好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深入发掘文物景点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景区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在文物的开发和利用上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
古建筑保护成绩喜人。古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古建筑门类丰富,数量众多,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村落,但经过几百年风雨的侵袭,古村落的风貌已遭明显破坏,正从这个意义上该区把古建筑保护工作当作重中之重之事来抓。建区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原地保护和易地拆迁集中保护相结合的方法,筹集古民居抢救保护资金1000余万元,抢救维修古建筑50余处,建筑面积近XX0平方米。使该区最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精品恢复原貌,得以妥善保护。
——在潜口,按照“原拆原建、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以易地拆迁集中复原的保护方法,搬迁了13处明代建筑至潜口紫霞山峰,被誉为古民居文物保护的“潜口模式”。199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继续在潜口民宅观音山建设清园,集中保护十幢清代古建筑。1999年底潜口民宅清代古建筑群搬迁工程动工建设,该工程总投资500万元,占地20余亩。潜口民宅将以山庄的形式再现××跨明、清五百余年的古建筑艺术风采。
——在呈坎,重点维修了国保单位罗东舒祠、长春社,征购维修了“两罗”宅,三层明居燕翼堂,抢修了罗光荣宅,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征购,原地维修,成片保护的“呈坎模式”。其中罗东舒祠二期修复工程及长春社修复工程还得到美国安思远等友人的赞助,在海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呈坎古建筑群”于199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溪南,争取了美国安思远等友人的赞助,维修了国保单位绿绕亭和老屋阁前、中进,复原了老屋阁后进。
——在岩寺,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修复了岩寺新四军军部址。
做大做强文物旅游文章。建区以来,区文物部门着力做大做强文物旅游文章,依靠以古建筑载体为代表的丰富文物资源,调整文物保护思路,由静态保护拓展到动态保护,加大了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开放力度,使文物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区政府因势利导,并相继推出以文物旅游为特色的“岩寺新四军军部—唐模景区—呈坎景区—潜口民宅”黄金旅游线。潜口民宅先后接待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游客50多万人次,1994年黄山市文物古迹首游式在潜口民宅开幕。先后举办了《古建筑构件展》、《古钱币展》、《新安书画展》、《古建筑白蚁防治研究展》、《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型图片展》等专题展览,还组织了××民俗婚礼表演活动。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国内外新闻单位先后在此拍摄制作电影、电视剧50多部,被誉为“天然影视基地”。
××区文化部门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大力推进文物旅游景点宣传促销和开放利用工作,派员到市各大旅行社、宾馆进行联系,发放宣传材料,突出个性化、特色化宣传;赴各大城市进行宣传促销,并组织浙江、南京等地的旅行社来踩线定路。在黄山大门附近和近一些主要路段设置大幅宣传画,宣传文物景区、景点。同潜口老年协会合作、常年为游客表演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增加了景点的吸引力。该民俗节目被中国新闻网采用,并被美国、新加坡、日本、港澳台等多家报刊选用。此外,还加大对景区导游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导游水平,该区文化部门正积极在文物景点开辟游客休息场所,加快对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如加快清园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完工与明园自然连接,实现对外开放。
如今,××区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和人文景观为旅游服务,做大做强文化旅游文章,为促进旅游经济跳跃式发展作贡献。
第三篇:文物开发和利用经验交流材料
精选范文:文物开发和利用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省××市××区是文物大区,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以*南古民居为代表的地面文物,以其分布广、品位高、特色显而受中外游客的青睐。该区享有“××古建长廊之美誉”,明代古民居数以百计,清代古民居数以千计。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罗东舒祠、潜口民宅、老屋阁及绿绕亭、呈坎村古建筑群),省保单位3处,市保单位2处,区保单位4处,另外,还有呈坎村、唐模村两处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此,××区文化部门积极做好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深入发掘文物景点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景区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在文物的开发和利用上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
古建筑保护成绩喜人。古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古建筑门类丰富,数量众多,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村落,但经过几百年风雨的侵袭,古村落的风貌已遭明显破坏,正从这个意义上该区把古建筑保护工作当作重中之重之事来抓。建区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原地保护和易地拆迁集中保护相结合的方法,筹集古民居抢救保护资金1000余万元,抢救维修古建筑50余处,建筑面积近xx0平方米。使该区最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精品恢复原貌,得以妥善保护。
——在潜口,按照“原拆原建、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以易地拆迁集中复原的保护方法,搬迁了13处明代建筑至潜口紫霞山峰,被誉为古民居文物保护的“潜口模式”。199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继续在潜口民宅观音山建设清园,集中保护十幢清代古建筑。1999年底潜口民宅清代古建筑群搬迁工程动工建设,该工程总投资500万元,占地20余亩。潜口民宅将以山庄的形式再现××跨明、清五百余年的古建筑艺术风采。
——在呈坎,重点维修了国保单位罗东舒祠、长春社,征购维修了“两罗”宅,三层明居燕翼堂,抢修了罗光荣宅,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征购,原地维修,成片保护的“呈坎模式”。其中罗东舒祠二期修复工程及长春社修复工程还得到美国安思远等友人的赞助,在海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呈坎古建筑群”于199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溪南,争取了美国安思远等友人的赞助,维修了国保单位绿绕亭和老屋阁前、中进,复原了老屋阁后进。
——在岩寺,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修复了岩寺新四军军部址。
做大做强文物旅游文章。建区以来,区文物部门着力做大做强文物旅游文章,依靠以古建筑载体为代表的丰富文物资源,调整文物保护思路,由静态保护拓展到动态保护,加大了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开放力度,使文物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区政府因势利导,并相继推出以文物旅游为特色的“岩寺新四军军部—唐模景区—呈坎景区—潜口民宅”黄金旅游线。潜口民宅先后接待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游客50多万人次,1994年黄山市文物古迹首游式在潜口民宅开幕。先后举办了《古建筑构件展》、《古钱币展》、《新安书画展》、《古建筑白蚁防治研究展》、《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型图片展》等专题展览,还组织了××民俗婚礼表演活动。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国内外新闻单位先后在此拍摄制作电影、电视剧50多部,被誉为“天然影视基地”。
××区文化部门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大力推进文物旅游景点宣传促销和开放利用工作,派员到市各大旅行社、宾馆进行联系,发放宣传材料,突出个性化、特色化宣传;赴各大城市进行宣传促销,并组织浙江、南京等地的旅行社来踩线定路。在黄山大门附近和近一些主要路段设置大幅宣传画,宣传文物景区、景点。同潜口老年协会合作、常年为游客表演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增加了景点的吸引力。该民俗节目被中国新闻网采用,并被美国、新加坡、日本、港澳台等多家报刊选用。此外,还加大对景区导游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导游水平,该区文化部门正积极在文物景点开辟游客休息场所,加快对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如加快清园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完工与明园自然连接,实现对外开放。
如今,××区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和人文景观为旅游服务,做大做强文化旅游文章,为促进旅游经济跳跃式发展作贡献。
[文物开发和利用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篇一:文化文物开发及利用保护方案 非遗开发 及利用保护方案
随着当今全球一体化文化的不断交流,更让我们认识到保护、利用与开发卓尼县 “非遗”的重要意义:首先,要提高全民的“参与意识”;其次,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政策扶持;再次,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走近未来;最后,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提升自身价值,打造出卓尼文化的品牌。
为认真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切实保护、传承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开发和利用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省、州关于实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通知精神,遵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普查先行、重点保护、立法保障、合理利用”的基本要求,立足现实,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循序渐进,努力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切实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入全面规范的轨道,使我县民族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良好传承和合理开发,努力为实施“民族文化强县”战略,打造文化咸丰、魅力咸丰积累文化资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应当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保护属于该项目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
二、保护范围(一)民间文学:策墨林轶事、宗教故事、战斗故事、族源史故事、石媳妇传说、周茂周措传说、二郎缸的传说、藏族民间谚语、北山完冒语群、洮河沿岸语群、东部藏巴哇语。
(二)民间舞蹈:藏族舞蹈(巴郎鼓、阿伽)、土族舞蹈(换帽子、)法
舞(载护神)、巫舞。
(三)民间戏剧:藏戏(南木特)。
(四)民间音乐:藏族民歌(拉依、强勒、哇杰勒、巴热)、土族民歌(卡西、鲁西)
(五)民间美术
1、唐卡、2、壁画、3、碉序、4、塔板房、5、洮绣、6、酥油花制作、7、剪纸、8、刺绣、9、木雕、10、棺木彩绘、11、一扦套平房。(六)民间技艺:洮砚工艺制作、编制扎制技艺、书画装裱、麦索制作技艺、藏族服饰(三格毛服饰)
(七)民间知识:藏医藏药:
(八)人生礼俗:藏族婚礼(三格毛婚礼、土族婚礼)、藏族葬礼(三格毛葬礼)
(九)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1、赛马
2、赛牦牛
3、大象拔河
4、举皮袋
5、拔腰、6、板棍
(十)岁时节令:
1、少数民族节日(插箭节)
(十一)民间信仰:1原始信仰(白塔寺、禅定寺、贡巴寺、达勿巴郎鼓舞)、2、庙会(草岔沟、石达滩庙、)
3、四月十五禅定寺相巴赛佛节、4、四月初八白塔寺庙会
三、工作任务
(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建立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和保护名录
由县文广局牵头,县民宗局协助,各乡镇(区)配合,组建工作专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普查内容涉为上述保护范围所列的十一大类64小项,重点摸清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艺术传人、发展现状等。普查方式以个别采访、群众座谈、观看表演、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相结合,对所有民间艺术、民间艺人进行登记,建立名录,撰写单项介绍材料,、对于优秀的、特别是濒临灭绝的民间艺术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
在认真整理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建立《卓尼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撰写各个艺术门类单项材料,并附图片,如《洮砚制作技艺简介》、《巴郎鼓舞简介》等;
建立《卓尼县民间艺人资料库》,每个艺术门类各选择1-2人,撰写艺术传人单项材料。
(二)开展卓尼《民间艺术集成》和《文化遗产丛书》编修工作
县文广局、县民宗局负责组织专班,广泛收集各方面资料,并在原有基础上筛选和增补,认真修改,精心编排,提前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尽快印制成书。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撰写和出版工作。一是对现在已成形或正式出版的书籍进行摸底登记;二是文化、民族部门组织力量选择重点撰写并出版1-2本。三是动员文联各协会及社会有识之士参与撰写。
(三)突出重点,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
1、将洮砚制作技艺和巴郎鼓舞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将木雕、“三格毛”服饰裁剪技艺、土族民歌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3、将棺木彩绘,麦索制作技艺,啊迦善巴等申报省级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4、县文广局、县民宗局负责全面普查,广泛征求意见,排列出亟待保护的其它重点对象,并组织力量修改加工,使之成为我县新的文艺品牌。条件成熟后,继续搞好注册申报和全国
2、命名特色文化传统村落: 尼巴乡尼巴村
(五)加强对民间艺人的保护,壮大民间艺术保护队伍
1、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积极创办民间艺术团体,对现有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和文化组织进行登记、适当时命名授牌。
四、合理利用与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事项,它也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论是开发还是保护,只要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总会变得不切合实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
遗产的自然发展也要尊重自然归律,不能人为的“拔苗助长”加速其变化,防止“邦子演员穿上歌剧演出服”的闹剧重演,防止对于遗产的歪曲。
4、通过科学记录的方式保护遗产的现状并努力保护遗产的活态传承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产力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和农村,当今在这些地方正发生着快速的社会变革。在社会变革中人们思考的往往不是如何保护文化遗产,而是如何摆脱落后文化的束缚。当他们有朝一日过上他们盼望的“幸福生活”时,他们会发现他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消逝,一些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亡。面对这种情况遗产工作者不可能人为的阻碍社会变革,让遗产的传承人选择他们不愿接受的生活。我们应该做的是积极的通过多媒体的科学记录方式保护对于遗产记忆,通过收集与遗产有关的作品、工具保护遗产的现状,并通过改善传承人生活状态努力保护遗产的活态传承。尽可能真实的保持文化遗产的原貌,让后人更加真切的了解遗产的全貌,防止以后可能发生的对于遗产的滥用。
篇二:文物档案整理-开发利用和补充性收集
文物档案的整理开发利用和补充性收集
【内容摘要】做好文物档案管理对于文物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做好文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做好文物整理的具体建议和改进方法,还有在文物建设领域的作用。
【关键词】文物档案 王昭君 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文物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标志,它是国家重大文物活动原始记录的重要载体,具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它是一切文物保护、研究记录、考古钻研的历史资料信息来源。
文物档案管理在文物建设中的重要性
档案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化的珍贵载体。档案的记录、保存、编撰与文化的传承及延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王昭君文物档案作为例证。
王昭君文物档案,是指王昭君后人或当地人通过纪念昭君,收集昭君遗物等活动中形成的一些原始记录。王昭君文物档案是具有社会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的文物档案资料。无论是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还是中华传统精神的颂扬,民族团结的体现,王昭君文物档案都应当受到社会的重视与维护。它具有历史凭证、经济参考、文化传承、文物和文学艺术等不同价值。其中,昭君博物院更是作为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着极其重大的
社会意义。
昭君博物院的前身是昭君墓文物保管所,它位于呼和浩特昭君墓所在地,与昭君墓一体成为了国家
2.2文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人为管理容易造成档案的遗漏。文物因公出库时,产生的空位应该保留直至文物归还,并重新放回原处,不可以其他文物填补,以免造成类别混乱,难以保证文物档案的正常秩序。随着文物研究的深入,文物档案必定日益增加,资料会越来越丰富,这就需要及时按照类别整理分类,否则就会混淆,需要的时候无法迅速发现,会给文物研究带来很大的麻烦。
2.3传统的存放方式不利于文物档案的保管。
除去文物档案自身的材质问题,保管档案的环境对档案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物档案所处环境的日照、温度、湿度,虫蛀问题等等都决定着文物档案的保存年限。环境不利于保存档案的话,长时间的恶劣条件会对文物档案造成严重的威胁。
另外,重点研究的文物,其档案被借阅的次数就会很多,经过多次的翻阅,对文物档案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磨损甚至产生缺损,影响文物档案的管理。
3.抛开传统的文物档案管理方式,改进管理方法,采用必要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3.1根据档案的整理原则和方法,对文物档案进行分类建档
根据不同的文物研究需要,可以借阅不同的档案文件进行有效的查阅,大大减少了对文物原件的损耗以及文物工作的时间。
3.2分散建档,有序归档。
文物档案的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泛,只是凭几个人是很难管理的,必须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对所有的文物档案进行分散建档,集中归类。这个专业小组要分工明确,选出最专业的人士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在交给档案管理人员登记造册,编号整理,对档案进行保护、维护与研究的管理。
3.3对工作人员加强档案管理法规的宣讲,强化社会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与法律意识。
我国的法律制度已经日益完善,文物档案管理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逐步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文物文档管理的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文物建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搞好重点的文物档案研究也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对于文物档案的维护与管理,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因此,我们采取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来大力宣传文物档案保护的法律意识。
通过不断地对文物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意识宣传,使得全社会能够充分认识到文物档案资料对于[文物开发和利用经验交流材料(共2篇)]研究领域、城市建设规划及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地位。有了文物相关的历史信息依据,可以有助于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以及工程进度的大力推进。
由于普遍的文物保护意识薄弱,从而造成文物档案的损毁、缺失甚至遗失等严重事实。这就更能体现出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的社会趋势与发展方向,加强对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感,能更好的促进文物档案管理以及文物建设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3.4加强文物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的同时,要注重管理思维的创新,建立良好的文物档案管理的文化浪潮。
在新的形势新的社会环境下,文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懂得
创新,不能依旧守着旧的工作模式,落后的思维与操作会使得文物档案工作处于被动,失去主导地位。采取与时俱进的工作模式,就必须对文物档案管理实施信息化建设。建立相关的网络,可以使得文物的收集范围广泛,能够提高收集到的文物资料的质量水平。通过网络的监督检查与相关指导,能使得文物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文物档案管理工程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
3.5文物档案资料的补充与完善。
在不断地补充与完善的基础上,我国的文物建设才能逐渐壮大,才能更加丰富准确的记录文物的科学与历史价值。
4.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文物档案在不同的时期都需要得到新的补充与完善,这样才能在文物建设方面做出巨大贡献。通过对于文物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宣讲,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做好文物工作,不仅是文物建设的发展需要,也是我国历史文化与全世界共享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桂梅.浅谈文物档案管理[j].科技资讯,2011
第四篇:惠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精)
惠州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
潘海涛
惠州市地属珠江三角洲的东端,属于广东的客家地区。目前,在惠州的三县三区中,除博罗县西部靠东莞一带的石湾、九潭、园洲和龙门的王坪、左潭等个别镇外,绝大部分的乡镇都是操客家方言或带客家方言的本地话。在惠州,客家风情、客家文化非常浓郁和深厚。特别是惠阳区,基本上都是客家人。这里的客家人与粤东北、赣南、闽西等地的客家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在语言、风俗、民居建筑等方面尤为突出。因此,保护、开发和利用我市客家文化的旅游资源,惠阳区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一、惠阳客家围屋的基本情况
客家围屋是惠阳区客家文化的一大特色。目前,在惠阳区内所保存的客家围屋和客家老屋规模之大、保护之完整、历史文化之深厚是十分少见的。其中,较有名气的为镇隆的崇林世居、秋长镇铁门扇的南阳世居、良井镇霞角村客家祖屋等。据统计,仅秋长镇保留下来的清代以前的客家围屋就有近百座之多,有许多是明代甚至南宋年间建成的,最早的建筑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
而比较有特色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一定气势的客家围屋建筑多达48座。这些规模较大的客家围屋结构得体,屋内横梁,门窗等雕饰华丽,壁画精细,栩栩如生。这些客家民居,不仅仅是一种文物,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因为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是有着雕凤画龙的古建筑,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清康熙以来,考取进士的有3人,举人有10多人,61 国子监有20人,秀才则更多。建国以来,秋长籍地师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有30多人,在各方面有所成就的专家学者有40多人。秋长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英雄辈出,如辛亥革命时期的“七汝湖起义”的领袖叶匡,北伐名将叶挺,长征中的女杰,中共七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廖似光等。
目前,惠阳区正加紧制定保护这批客家古建筑的方案,并设法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赋予它新的生命和活力,使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民居重放光彩,成为当地的重要历史文化旅游景点。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好客家围屋的旅游品牌,有关专家学者和客家文化研究的热心人士认为,可以将现有的客家围屋划分为四种类型的区域景点:一是以名人故居为主,主要有叶挺故居,会水楼,周田老围,叶亚来故居碧滟楼等。二是以规模宏大的客家民居为主,主要有桂新居,黄竹新居,黄竹沥老屋,石苟屋,铁门扇南阳世居等。三是以参观客家文化建筑艺术为主,主要有会龙楼,松乔楼,秀林楼,嗣前新居等。四是以展示客家民俗为主,主要有挺秀书院,余庆楼,牛朗楼,毅诒楼等。
在惠阳众多的客家民居当中,镇隆的崇林世居和秋长镇铁门扇的南阳世居规模比较大。如崇林世居,建于嘉庆三年(1798年),是一座宽128米,深108米,占地13824平方米大围屋。围屋正面开三个大门,门框均是花岗石,四周有高9米的围墙,围墙底部65米,是厚80厘米坚硬的灰沙墙,上面2.5米为砖砌成的围墙。正面围墙中间顶上砌有高大的船型屋脊,显得古朴而恢宏。围墙四个角上有高12米的三层角楼,围墙上部沿屋面瓦当上筑有“走马道”,联接四个角楼以作防御联络通讯之用。但由于人们缺乏保护意识,年久失修,现围屋除四面围墙保护较为完整外,里面已十分破旧,要修复还得花较大的人力和财力。
秋长的围屋比较多,也比较集中,其中南阳世居的规模比较大,也是惠阳目前发现最古老的围屋。初步考证是福建迁移到秋长的叶姓祖先于南宋末年建成的,虽然年代久远,但该建筑大部分仍保留下来。该围屋呈长方形,长68米,宽53米,63 占地面积约3600多平方米,围屋可从三个大门进入,外部封闭,防御性强,内部是分布形状各异的院落,经巷道可达各家各户,建筑空间十分宽绰。如果将这些客家围屋修复,形成以秋长南阳世居为龙头,镇隆、良井为两翼的客家古建筑围屋群,将会对我市的旅游发展和对客家文化的保护利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客家文化与历史,积极打造富有客家文化气息的旅游产品
由于我市客家文化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惠阳区外,惠东、博罗、龙门的客家文化资源也是我市旅游开发工作的重点。如龙门县,在注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十分注意结合当地客家文化浓厚的特点,将生态资源与客家文化相结合,形成有客家特色的旅游产品。如南昆山的开发,就是根据其山高、林密、温泉丰富和当地客家人热情好客的特点以及他们参与旅
游经营的强烈愿望,在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态度假村、家庭旅馆和温泉度假区等适合现代城市人所需的旅游产品。特别是家庭旅馆的兴起,在南昆山已成为一种时尚。家庭旅馆是当地客家人利用自己宽余的房舍来接待外地游客,浓郁的客家风情,美味的客家饭菜,浓浓的客家乡音,使游客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深受顾客欢迎。因为南昆山森林植被广、气候条件好,家庭旅馆不但较好地适合现代人休闲之需,还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解决当地客家人就业的问题。
南昆山处于广府与客家人聚居地的边缘地带,南昆山的客家人既有客家人的坚韧、勤劳、节俭,又有广府地方人的豁达、爽朗和大方。因此,南昆山的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合作信誉好;加上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引来众多的投资者开发南昆山的旅游资源。南昆山在选择投资的旅游项目中,严格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和“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在处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关系的时候,始终把生态效益放在第一位。几年来,前后有8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因达不到生态环保的要求而坚决放弃。现投资1.3亿元的龙门南昆山温泉大观园和投资1.55亿元的南昆山十字水国际森林度假村,都是环保型的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已于去年相继动工兴建,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为南昆山发展生态悠闲度假游增加新的亮点。为切实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南昆山管委会今年初专门出台了禁止乱砍乱伐、乱搭乱建、乱采河石、严禁贩卖野生动物等多项制度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使南昆山的旅游业步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龙门温泉,地处在一个偏避的客家小山村傍,长期以来自喷自流的温泉,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为充分利用旅游资
源,使龙门的旅游多样化,使当地的客家人在旅游开发中获得更多的实惠,摆脱贫困。龙门县委、县政府积极引进有温泉开发经验的投资商前来开发投资。该项目于2001年10月动工,前期投资8000万元,2003年初建成,试业以来,因为其较好地结合了当地客家人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如在温泉的休息亭里放置一些客家人常吃的小食,如花生、番薯、豆浆、玉米、芋头、糖水等食品供游客免费享用,加上温泉健身的特点,很受游客的欢迎,现已成为广东省较有名气的一个温泉旅游区了。
三、积极挖掘客家文化,打造客家人文旅游品牌
在开发客家文化的旅游产品中,我们十分注重对近代客家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到既利用客家人文资源的影响,吸引游客、为旅游的发展服务,又较好地利用开发的资金,保护好历史的遗迹,如:
博罗县,利用东江纵队曾在罗浮山冲虚观设立东江纵队司令部,指挥东江一带的抗日斗争历史史实,为教育和激励后人,投资900万元建成东江纵队纪念馆,供游人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惠阳区,是叶挺将军的故乡,他们吸收和借鉴中山市政府的经验和做法,筹集200多万元,将叶挺故居进行了修缮和重新布置,并整治了周围环境,修建了故居广场,增添了故居的吸引力。目前,已开辟了旅游定点专线,每日接待游客200多人次以上,成为惠阳区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惠东县高潭镇,过去是一个偏远的客家山区镇,在大革命时期这里曾经是中共苏维埃政权的所在地,留下有红军井、农
会旧址等历史遗迹。近二年,市委、市政府花巨资对旧址进行修复,恢复原来的历史风貌,使这个沉寂在大山深处的地方变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被誉为“东江红都”、“广东的井冈山”。
龙门沙迳功武村,虽不完全属于客家,但客家风俗和风情仍是十分明显的。过去这里的古建筑群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保护,为更好地保护这批古建筑群,2002年,在市、县两级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民间企业投资的方式,以古建筑群为卖点,以周边河流、竹林等自然环境为依托,投资1000多万元,成功开辟了一个旅游景点香溪堡。自去年试业以来,得到游客的充分肯定和赞许。游客到这里旅游,不仅可以观赏到田园的风光和历史悠久的古堡,还可以领略到富有特色的客家山歌对唱,品尝到美味的客家美食,体会到浓郁的客家风情。现在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300人次,成为我市的一个新的旅游亮点。通过旅游开发和带动,功武村古建筑群不但焕发了生机,而且还提高了村民的自觉保护意识。现在,功武村古建筑群已得到了省文物部门的认可,去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目前,为更好地弘扬我市的客家文化和客家人精神,我市还成立了惠州市客家文化研究会,是专门研究客家文化的一个机构,对我市客家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我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存在问题
从我市对客家文化研究和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可以看出,惠州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是很不够的,67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我市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一)、对客家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不够
在众多的客家文化的旅游资源当中,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客家文化资源由于重视不够,保护不力,使得许多地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如镇隆的崇林世居,本来是我市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客家围屋,但由于保护不力,破坏性程度严重,现在修复的难度很大,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才行。又如惠东的黄狮古村,整个村落过去都是十分豪华很有气派的,也很有客家文化气息,要是能够开发成一个旅游点是十分理想的,但由于过去重视不够,保护不力,加大了开发的难度。
(二)、对惠州客家文化的认同感不够
惠州本来就是地地道道的客家地区,在广府一带生活的人,对惠州是客家地区不会有任何的怀疑,就象我们认为汕头地区是闽南语系的地方一样。但我们惠州有些人至今还不认为惠州是客家地区,不敢认同自己是客家人,更有甚者,还有些人不敢讲客家话。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祖祖辈辈的客家人,却教子女讲广州话,不讲客家话。现在,有些客家人家的小孩,只会讲普通话或白话,客家话不会讲,客家话被粤语或普通话代替,在惠州有讲客家话的人越来越少的趋势。客家山歌也开始在一些客家乡村消失。客家的民俗民风在有的客家乡村发生着急剧变化。客家文学、客家艺术更是日益凋零,观众和听众,68 日益减少。因此,认同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转变观念,纠正偏差,要加大对惠州客家文化根源的宣传挖掘的力度,要树立惠州客家人的自主意识。
(三)、对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投入不够
在目前惠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当中,大都是注重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如南昆山等,但对真正有客家影响力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却是很少投入,对现有的客家围屋的保护开发就很明显地说明这一点;论规模、论文化底蕴,镇隆崇林世居围屋和秋长的客家围屋都不会比深圳大鹏所城差,但我们没有资金去投入修复和开发,以至长期搁置。就连一些很有客家特色的文化产品,如客家小食等的开发也很不够。如客家凉帽,今天已很难得一见了。如果加大这些产品开发的投入,相信对促进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五、意见和建设
(一)、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客家文化
我们要下大力气去弘扬客家文化,提高人们对客家文化的认识。我们可从宣传入手,加大对客家文化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客家文化的精神,提高人们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目前,惠州的客家文化宣传不够,有些人甚至不愿承认惠州是客家地区,这对提升惠州的客家文化地位,弘扬惠州的客家文化是很不利的。我们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去宣传和弘扬惠州的客家
文化,如今年市政府举办的惠州生态悠闲旅游节就是一种很好宣传惠州客家文化的形式。利用节庆活动来宣传客家文化,促进惠州客家文化的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同时,我们要积极发展客家的戏剧、山歌、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形式,积极创作一些人们喜爱的文化产品去宣扬惠州的客家文化。人家一首《爱拼才会赢》的歌曲,一部《我来自潮州》的电视剧就将潮汕地区闽南语言文化宣扬得淋漓尽致。我们也应该学学他人的成功经验,用艺术的形式来去宣扬惠州的客家文化。另外,我们应大力提倡讲客家话,讲客家的根,讲客家的传统和精神,要保留客家的文化民俗,文化习俗,使惠州真正成为一个新老客家人聚居的祥和之地。
(二)、加大投资力度,保护利用和开发好客家文化的旅游资源
惠州有着丰富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如果将镇隆的崇林世居,秋长的南阳世居,良井的霞角客家祖屋,惠东的黄狮古村等较有代表性的客家古民居整合修复,对弘扬惠州的客家文化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可以先从惠阳区做起,将秋长的客家古建筑群开发出来,作为惠州客家文化的特色产品推出去,相信会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因为秋长一带的客家围屋比较集中,古围屋比较多,保护相对较好,特别是当地的客家文化的氛围比较浓厚,开发起来相对较为容易些。附近还有其他的旅游产品可以带动。如果将秋长的客家围屋开发出来,可在惠阳形成一条秋长客家围屋——镇隆良井客家围屋——叶挺故居—一大亚湾滨海游一—中海石化工业游等景(区)点旅游观光的精品线路。
但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切勿再如惠东平海古城的修复那样修旧如新,应切实做到修旧如旧,保留客家围屋的古风古貌。
(三)、各县(区)要切实做好对客家围屋的普查和规划编制工作
对分布在各县(区)的客家围屋,建议当地政府要组织人力物力去进行认真的普查,要充分挖掘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要提高各部门的认识,形成共识,要广泛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尽快编制有关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规划。做到既要搞好保护性的维修工作,又要做好中远期的开发规划,要进一步理顺有关的管理体制,多方筹集保护资金。要尽快出台一些相应的具体保护开发管理措施,切实做到开发工作按规划进行,以保证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惠州市旅游局市场拓展科科长)
第五篇:文物建筑保护
工程施工对建筑物、文物等保护措施
一、总体措施
进场施工前,首先对施工现场需要保留的构造物和公用设施进行摸底调查,并由专人进行登记 造册。
同时对施工区周边的公用设施也进行了解,调查周边的道路情况的承载能力,并制定相应的
保护措施。对施工中采购的成品、半成品构件、建筑材料要建立保护措施,对施工完的各分项工程 建立养护和保护措施。
二、周边构筑物和公用设施的保护措施
在重点保护的构造物和公用设施周围设置围栏,围栏外挂上“禁止通行”危险”等明显标志,夜间设红灯警示
2、保护建筑半径20m范围,不允许堆物、行驶卡车、小平车等,搅拌机、砂浆机应远离50m以上。
3测设一下保护建筑的地势,如果保护建筑的地势较低,则应在其周围开挖适当的排水沟,避免施工中的污水、废水流入建筑物附近。4如果施工地点距建筑较近,则应在保护建筑接近处,严禁振动较大的施工作业。
5在保护建筑的合适地方设置沉降、位移观察点,在邻近建筑施工过
程中,要隔一周或二周或根据工程情况进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观察,如果有异常情况,则应暂停施工。
6根据工程施工情况,经常观察保护建筑的墙面、地面、门窗等,以及建筑周围的情况,是否有开裂、变形、沉降、移位等,如果有异常,则应暂停施工。
7、教育施工人员爱护公物、保护公物,不允许破坏,损坏公物,如果有意破坏,则严加处理。
三、周边道路设施及施工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
1工程施工时,材料、机械、人员进出场众多,所以要制定适合的进出场路线,报经甲方和 有关部门同意。
2特殊路段通行,确因施工需要,要经甲方同意,同时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施工完毕,对损坏部分要整修复原。
3工程施工中采购成品要建立专用仓库保存,派专人管理并登记造册,如采购的交通工程设施等。
4工程施工预制品要加强养护和保护,预制成品按规范规定进行养护,养护期到后没及时使用的,落实专要管理并看守,防止损环。
5工程施工各种材料如水泥、碎石、砂等要建立材料堆施场,并分类堆码并标识,做好排水设施,预防暴雨、洪水袭击。钢筋等易腐蚀的材料要进入专用仓库存放。
6做好工程机械设备和工程车辆的保护,工程机械设备和车辆建立或租专用场地停放,机械设备停放场派专人管理、看守,并配备机械设备检修师,每天对机械设备状况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修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7做好环境卫生保持,对于路面上落下的建筑垃圾和泥土,安排专人进行及时清除。
四、养护及维修措施、1已完成品工程要加强养护和管理,出现缺陷要及时维修,出现不可抗力损毁的情况要及时上报业主和监理。已完的分部、分项工程委派专人进行养护、管理。施工完成的建筑物要派专人看管和执勤,没到养护期的不得开放,同时要派专人洒水养护,养护期内随时保持砼路面湿润和清洁。
2落实缺陷责任期内的养护和维修措施工程正式完工交验后进入缺陷责任期,缺陷责任期内拟落实专人对本合同段工程进行养护,落 实专业施工队伍进行缺陷修复。缺陷责任期内本合同段留守一名工程管理技术人员进行缺陷工程的管理和指挥以及代表公司同业主保持联系和处理及时出现的缺陷问题,同时每1公里路落实一名专 人进行养护,养护人员主要工作是清理水沟、路肩、路面,保持路肩、路面清洁和水沟畅通,同时 对沿线出现的缺陷地方及时向留下的工程管理技人员汇报,以便及时组织维修。
五、地下文物保护措施
1加强教育、提高全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全体职工保护文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开工前主动和地方文物保护部门进行联系,与当地群众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调查,对地上、地下是否有文物初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超前、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3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如古墓、钱币、化石等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或其它有价值的地下构造物,已开工的要立即停工保护现场,立刻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任何人员,移动或损坏任何该类物品,尽快向工程师、业主和文物保护部门汇报,并积极协助处理。
文物保护措施
对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要求建设施工单位配合有关部门提前安排考古工作,为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留出充分时间。在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各种文物保护法令、法规,并加大执行的力度,确保地下文物不因时、因地、因人而废。
各施工处的第一负责人为文物保护的责任人。文物保护的责任人对辖区内施工人员进行文物保护条例的教育和学习。
工程开工前,主动与当地文物保护主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施工区 文物分布情况,积极的采取文物保护措施。认真执行国家、地方和建设单位对文物保护的有关法规和文件。进场后,由施工技术部门主动与肩负起文物保护的责任,施工时注意,全过程监控,使施工过程的文物保护处于受控状态。对已落实为文物保护区的工地,施工时严禁大型机械施工,均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施工的方法,以防文物受到破坏。
施工过程中发现文物或有考古、地质研究价值的物品时,应暂停施工,封闭现场,防止文物被损坏或流散。施工队伍应立即通知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部尽快通知业主和当地有关文物管理部门,对文物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