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立意领航文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立意领航文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文物古迹的教育作用是其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文物是直观的、形象的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直观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不能代替的”。[1]如何利用乡土文物资源,发挥它的特有的教育功能,这是历久弥新的课题。下面以校本选修课《家乡的符号――木拱廊桥》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加以阐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挖掘资源,确立“教学立意”
家乡是木拱廊桥文化之乡,其中万安桥、千乘桥和百祥桥被列入国家级保护文物单位。木拱廊桥的营造技艺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先民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廊桥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如何挖掘与确立契合当下中职生成长需求的教学立意呢?为此课题组老师进行了深度的解读,在此过程中,周明老师的话引领了我们。他说,教育的全部价值和尊严,在于“服务人生”----满足学习者健康成长、进步和发展的内在需要。[2]借鉴这个理念,结合教学实际,经过推敲,确立本单元教学立意为:感悟和传承廊桥所凝结的工匠精神。廊桥遗存了先民们哪些工匠精神呢?
1、开拓创新、逐梦和美
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古代,先民在激流险滩之?建造廊桥其难度可想而知,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仰和百折不饶、开拓创新的意志,发挥集体的智慧,就地取材,用遍布南方丘陵的杉木等编造出桥底拱、桥面平的折线型木拱廊桥,使天堑变通途,沟通了两岸,造福于社会。这既是南迁先民对汴水虹桥的继承,又是对虹桥的发扬光大,更是先民追求天人合一,实现和美人居环境的逐梦产物。
2、担当奉献、服务社会
由于山洪等自然的灾害和人为因素,目前遗存的廊桥大都是几毁几建的遗作,现在所见到的千乘桥就是第四次修建的!建桥董事是名望乡绅,他们不但要带头义捐,从而带动他人的捐赠,还要殚精竭虑,因此荒废了学业与生意的大有人在,有的甚至还要担当节外的非议,但他们义无反顾,为了公益事业勇于担当,无私奉献;能工巧匠精诚协作,如期完成各自的重任:石匠砌成桥墩与桥堍、木工主绳造桥-------完工后,廊屋内的梁上郑重写下他们的姓名,就是职责担当的最好印记。一代代廊桥的建造者用行动和人格诠释了大写的人字。
3、精益求精、人技共进
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精湛,是匠师几千年的传承和创新的结晶,它充分运用传统的木构建筑营造方法,改原来的绑扎为榫卯结构,而不用片铁寸钉,这只有能工巧匠才能堪当此任。如第四次建造的千乘桥之所以历经近两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岿然屹立,是由于建桥的缘首周大权等人,为确保桥梁永固,所召集的石匠、木匠等都是有名的工匠世家,他们毕生专注专业,敬仰专业,对工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正真做到人技共进,用匠心成就了一座有形和无形的丰碑。
木拱廊桥是先民留给后代的珍贵文化遗产!这笔遗产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精神丰碑!工匠精神将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更是当代学子急需培育的职业素养!
二、瞄准“教学立意”,精心筛选
围绕立意如何整合资源,是关系到利用乡土文物资源,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一步。经过课题组探讨决定:以最典型的千乘桥作为代表加以教学。其理由如下:
其一,从历史和遗留的文物而言,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桥西端立有四通保存完好的碑记:其中三通记载着捐款人姓名和金额,一通为周大权于清道光二年撰写的《千乘桥志》,桥志与县志互证,该桥历经四毁和四建:“该桥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明末毁于火患,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雍正十年(1732)落成,嘉庆十四年(1809)被大水冲毁。嘉庆二十五年(1820)秀才周大权等再次募建,为确保桥梁永固,召集能工巧匠精心勘察设计,把桥梁建成形似一只昂首展翅的公鸡形象。”[3]这些史料珍贵典型,不仅有利于培育史证意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四次重建充分体现出先民百折不饶,奉献当担的精神风貌!有利于通过深度解读“神入”匠心。
其二,从工艺价值来说,该桥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千乘桥一墩两拱,桥墩公鸡形,永看就像展翅飞翔的雄鸡,关于这个创意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周大权为建桥一事寝食不安。一天夜里,周大权梦见一只金鸡下凡,站立于河面,那伸展的双翅正好搭在两岸,朦胧中又见一菩萨站于鸡背上,把水引向两边.一觉醒来,已见晨曦,周大权思之梦境,顿有所悟,认为这是神仙指点,当即挺身为首募捐再造厝桥…”[4]这个传说折射出周大权为了第四次重建殚精竭虑,热心公益的高尚品德,同时为该桥披上了神秘色彩,有利于激发探究的兴趣。
其三,从人文环境方面看,具有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桥头的祥峰寺、奎光阁、红军北上抗日纪念碑、苍松、翠竹与廊桥融合为一体,被家乡群众评为最美廊桥。这里距城关三公里,周末游人如织,漫步廊桥,远眺景观,静听潺潺溪水,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使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油然而生敬仰之心。以千乘桥为核心的景观区是自我陶冶的天然教室
三、紧扣“教学立意”,科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涵丰富,仅靠课堂是不可能实现立意。授课对象由高二年段兴趣生组成,依托这个班级载体,发挥文物资源固有的优势,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设计:文物资源这个“土”元素,从建构主义角度看,其最大的优势是活在学生身边和心中的课程资源;从陶行知的“行”与“知”合一理念看,其最大的优势完全有可能透过学生的“行”――多种方式“走进”家乡的廊桥,进而达到“相知”、“相识”、“相恋”这位蒙娜丽莎式“姑娘”。为此依据学生的兴趣和专长,组建摄影、采风、模型制作等小组,同时鼓励有学力的跨组合作,利用课内外时间,通过以下六个环节逐步达成立意:
(1)观廊桥:首先引导学生走近廊桥,多途径收集千乘桥的图片、碑文等资料,然后指导整合,并展示小组成果,如通过班级文化栏展示有关的摄影作品、绘画等。老师依据成果,结合典型资料,通过师生互动解读,初识廊桥的美。
(2)探廊桥:通过兴趣组的进一步考察与实践基础上,老师借助多媒体的直观展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廊桥的多个方面的价值:①历史文化价值;②民俗的价值; ③工艺科研价值;④旅游开发价值等。
(3)搭廊桥:以廊桥模型制作兴趣小组为主体,利用课外时间用竹筷等玩具厂的边角料在老师指导下分工合作搭建廊桥模型并定期在上课时间分享心得体会。
(4)绘廊桥:引导采风组等同学通过用饱含深情的笔描绘或抒写心中的廊桥。
(5)品廊桥:在前面的几个环节基础上,借助碑文等典型的资料,诱导学生品读出廊桥的工匠精神,进而理解廊桥之所以成为家乡符号的缘由。
(6)护廊桥:就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廊桥技艺和工匠精神,各抒己见,并设计出各种方案,引导他们自觉成为廊桥文化的宣传者、守护者和传承者。如模型制作组利用元旦晚会,展示快速搭建模型等。
这样的设计或通过情景创设,引领学生自主发现;或通过活动组织,引领学生自主展示;或通过问题创设,引领学生自主思辨;或通过角色定位,引领学生自主教育。从而实现了让古老的廊桥穿越历史时空,实现昨天、今天和未来链接与握手!匠心代代薪火相传!
实践表明教学立意不但是“一盏一盏的灯”[5],引领了我们如何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同时让课堂教学有线索、有中心、有灵魂,因此能让学生有启发、有感悟、有成长,而且教学立意又是“一根根红线”[6],连接起课堂教学,链接历史与生活,让“学生智慧地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7]。”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文物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
[2]周明:《历史教学要成为“一盏一盏的灯”---我对历史教学“课魂”的思考与实践》,2016年第2期《中学历史教学》
[3]刘杰、周芬芳主编:《乡土屏南》,中华书局,2009年10月出版,第209页。
[4]郑玉晶:《走过千年的廊桥来看你》,《宁德文艺》,2016年第1期
[5]周明:《历史教学要成为“一盏一盏的灯”---我对历史教学“课魂”的思考与实践》,2016年第2期《中学历史教学》
[6]周明:《历史教学要成为“一盏一盏的灯”---我对历史教学“课魂”的思考与实践》,2016年第2期《中学历史教学》
[7]周明:《历史教学要成为“一盏一盏的灯”---我对历史教学“课魂”的思考与实践》,2016年第2期《中学历史教学》
第二篇:文物开发和利用经验交流材料
××省××市××区是文物大区,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以*南古民居为代表的地面文物,以其分布广、品位高、特色显而受中外游客的青睐。该区享有“××古建长廊之美誉”,明代古民居数以百计,清代古民居数以千计。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罗东舒祠、潜口民宅、老屋阁及绿绕亭、呈坎村古建筑群),省保单位3处,市保单位2处,区保单位4处,另外,还有呈坎村、唐模村两处历史文化保护区。为此,××区文化部门积极做好古建筑维修、保护工作,深入发掘文物景点的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景区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在文物的开发和利用上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
古建筑保护成绩喜人。古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开展文化旅游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古建筑门类丰富,数量众多,如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古村落,但经过几百年风雨的侵袭,古村落的风貌已遭明显破坏,正从这个意义上该区把古建筑保护工作当作重中之重之事来抓。建区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原地保护和易地拆迁集中保护相结合的方法,筹集古民居抢救保护资金1000余万元,抢救维修古建筑50余处,建筑面积近XX0平方米。使该区最有代表性的古民居建筑精品恢复原貌,得以妥善保护。
——在潜口,按照“原拆原建、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以易地拆迁集中复原的保护方法,搬迁了13处明代建筑至潜口紫霞山峰,被誉为古民居文物保护的“潜口模式”。199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继续在潜口民宅观音山建设清园,集中保护十幢清代古建筑。1999年底潜口民宅清代古建筑群搬迁工程动工建设,该工程总投资500万元,占地20余亩。潜口民宅将以山庄的形式再现××跨明、清五百余年的古建筑艺术风采。
——在呈坎,重点维修了国保单位罗东舒祠、长春社,征购维修了“两罗”宅,三层明居燕翼堂,抢修了罗光荣宅,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征购,原地维修,成片保护的“呈坎模式”。其中罗东舒祠二期修复工程及长春社修复工程还得到美国安思远等友人的赞助,在海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呈坎古建筑群”于199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西溪南,争取了美国安思远等友人的赞助,维修了国保单位绿绕亭和老屋阁前、中进,复原了老屋阁后进。
——在岩寺,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修复了岩寺新四军军部址。
做大做强文物旅游文章。建区以来,区文物部门着力做大做强文物旅游文章,依靠以古建筑载体为代表的丰富文物资源,调整文物保护思路,由静态保护拓展到动态保护,加大了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开放力度,使文物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区政府因势利导,并相继推出以文物旅游为特色的“岩寺新四军军部—唐模景区—呈坎景区—潜口民宅”黄金旅游线。潜口民宅先后接待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游客50多万人次,1994年黄山市文物古迹首游式在潜口民宅开幕。先后举办了《古建筑构件展》、《古钱币展》、《新安书画展》、《古建筑白蚁防治研究展》、《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型图片展》等专题展览,还组织了××民俗婚礼表演活动。中央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国内外新闻单位先后在此拍摄制作电影、电视剧50多部,被誉为“天然影视基地”。
××区文化部门以“二次创业”的精神,大力推进文物旅游景点宣传促销和开放利用工作,派员到市各大旅行社、宾馆进行联系,发放宣传材料,突出个性化、特色化宣传;赴各大城市进行宣传促销,并组织浙江、南京等地的旅行社来踩线定路。在黄山大门附近和近一些主要路段设置大幅宣传画,宣传文物景区、景点。同潜口老年协会合作、常年为游客表演丰富多彩的民俗节目,增加了景点的吸引力。该民俗节目被中国新闻网采用,并被美国、新加坡、日本、港澳台等多家报刊选用。此外,还加大对景区导游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导游水平,该区文化部门正积极在文物景点开辟游客休息场所,加快对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如加快清园工程建设,争取早日完工与明园自然连接,实现对外开放。
如今,××区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和人文景观为旅游服务,做大做强文化旅游文章,为促进旅游经济跳跃式发展作贡献。
第三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意义,而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就更显珍贵。因此教师一方面利用教材资源,精心设计,促成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要善于捕捉、放大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瞬间,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奇思妙想,我们要有教学资源意识,认识到这种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宝贵,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和创新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奇思妙想,甚至是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中,甚至是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是画蛇添足中……只要蕴含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链接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伸、利用,见机行事,不断优化教学。
例如:“千克的认识”教学
生:老师,我看我妈买蔬菜、水果时,总是讲买了几斤,斤就是千克吗?
师:这位同学真善于开动脑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这么好的问题。因为我们所生活的区域,都习惯用“斤”作计量单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听到“千克”这个计量单位。其实,“千克”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而“斤”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国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同学们有谁知道“千克”与“斤”的关系吗?……
在教学过程中,尽管要学生“掂一掂”、“称一称”去感知1千克物体有多重,但学生还是觉得抽象。当把“千克”与他们生活中很熟悉的计量单位“斤”联系起来时,再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1千克物体大约有多少,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6个鸡蛋大约1千克,8个苹果大约1千克……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正是积极捕捉信了学生的这一意外,充分用了这一教学资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而且还弥补了教师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教学也因此才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第四篇:浅谈生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浅谈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潍坊市初中生物八班 张瑞英
生物课程资源来源广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如何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整合利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性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已成为每位生物学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但如何使课程资源更好指导学生真正成为生物学习的主人,创新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帮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要充分开发好教师本身这个资源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而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资源的开发,不仅在于提高教师对课程资源鉴别、开发、积累、利用的能力水平,更重要的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提升自身素质。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以研究者的心态,开发有形或无形的资源,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师要创新性利用资源
好奇、好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好玩就不是孩子,不好奇的孩子对什么都不会感兴趣,便什么都不想学。所以传统的教学资源已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要通过创新性的引入资源。使教学资源从形式到内容到方式等,都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对他们充满吸引力,能激发求知欲。教材是一种文本性资源,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上的资源一丝不变的引入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何谈增强其主动性了。创新引入实质上是指围绕教材探寻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更能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资源。
例如:在本次研修的教学视频中张华老师,讲到关于刘启章老师学习反射和信号反射关系时,他摒弃了教材上的膝跳反射的实验,而是从让同学们边复述脑的结构,边拍打木板开始,再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掌握知识中。从而让学生明白反射和信号反射关系。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教师要充分研读生物新课标,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内涵,从而提高自己对生物教材的把握,领悟教材中的各种理念和设计,做到对教材活学活用,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教材。
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上的有限的知识,而要把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引为教学资源,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探索自然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在自然生活中的实践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三、教师要有选择性的利用学校资源
学校给教师们提供了大量的的课程资源,可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有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类图书及报刊、生物教学软件、生物教学挂图、投影仪、音像资料等。它们都是完成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保障。
1、学校教学设备的选择。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除教科书以外的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利用。而不是把所有相关的资源不加选择、一股脑的都用在同一节课的授课中去。这样一来,先不管学生们是不是能够消化的了,光是时间就不够用。因为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计划的,不是无限制的。例如:实物草履虫、蝗虫等生物体的结构,眼的结构、耳的结构、脑的、心脏的结构等模型,这些实物或模型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在上课时可以作为首选的课程资源,以便于学生们理解;而相应的挂图具有图像清晰,各种结构名称有明确标注等优点,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用来做进一步观察和识别,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学校图书资源的选择
学校图书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增长知识的一个好地方。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让学生广泛收集相关的生物知识,需要让学生博览群书。学校图书室中相关书籍种类繁多,我们不能不加选择的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的水平,事先列出计划,并提出具体要求,如:学习了生物圈以后,让学生去查科学家离开生物圈2号原因等等。不但教师在这里获得了教学中所需的素材,而且学生在这里开阔了眼界,获得了许多课外的科普知识,对教科书中平时生活中几乎无法获得知识点加深了理解。
四、教师要深入挖掘利用隐性资源。
隐性资源主要指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我们这里,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数人都有跟随父母参与大棚生产劳动的经验,都能获得的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而家中有养殖场的,就能获得关于鸡、鸭等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家庭都饲养着狗、猫、兔等家畜,学生们都能获得这些动物的生长、发育、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在饲养动植物的过程中,对它们都进行过一定的观察,已经掌握了不少生物科学信息。而这些恰恰都是生物课程的无形资源。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课后的交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等形式,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都挖掘出来加以整理,把这些知识都作为生物学习的课程资源,并从中寻找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地利用了这方面的知识。如:利用农村大棚种植西红柿、萝卜等蔬菜在生长中后期“劈叶”实际,引导学生描述植物光合作用与叶片多少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减弱呼吸作用能提高有机物的积累知识的理解;在讲到“无土栽培”时,引导学生进行“水培”植物(吊兰)的实验。有亲身经历的同学绘声绘色的讲解水培溶液配制的过程,描各种无机盐的种类、数量等,通过他们的讲解,同学们立即就理解了“无土栽培”;在讲到“嫁接”这一部分时,在育苗场打工同学讲述南瓜上嫁接黄瓜的实际操作经验(原来用“靠接”进行嫁接,现在大多用“顶接”),帮助大家很快认识了砧木与接穗的关系。
以上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生物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同时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动脑又动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总之,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只要广大教师用心去收集,用心去思考,并引导孩子们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一定会全面提高。
第五篇: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六讲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方法:自学
一、物理教学资源的概念
按教学资源的功能特点——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按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文本类资源、实物类资源与多媒体类资源 按物理学科的内容特点——学史类资源、实验类资源、理论类资源和环境类资源
按教学资源的存在形式——显性资源和隐形资源
二、物理文本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物理教学刊物、复习资料等
三、多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挂图、幻灯片、录像带、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
第七讲
第五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2、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就是以物理教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在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特征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问题和需求,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形成有序的流程,为教学过程提供行为规范和具体的操作方案,以指导教学过程的实施。5.1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3.分析学生和教学环境 4.选择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5.5.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 6.制定测评工具 7.教学反思和修改 5.2模块和单元教学设计 5.3 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
一、备课的基本要求:学习课程标准的内容,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制定计划,编写教案——“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二、编写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教案
1、教学课题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实验教具及媒体
4、教学过程
5、课后分析教案执行、教学目标达到情况、教法选择及效果、疑难问题、存在问题、今后教学建议
三、教学设计案例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
1、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
(1)物体下落快慢不是由它们的轻重决定的
演示:从同一高度下落石头、羽毛,金属片、纸片;现象:石头比羽毛、金属片比纸片下落快,结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提出问题:重物一定比轻物下落快? 实验研究:方案,纸片和金属片 得出结论: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的快 逻辑推理
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是由它们轻重决定的(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步观察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提出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吗?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at,S=1/2 at2实验验证:自由落体仪,验证S与T平方成正比。得出结论:大量实验证明
2、渗透人文精神
阅读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和传记-科学方法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引入新的教育理念,三维度的教学目标
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第八讲
第六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教学要求:
1、中学物理教学为什么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2、物理教学中实验分为几类?
3、演示实验的作用?
4、分组实验分为哪五类? 各有什么作用?
5、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6、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
7、验证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准备阶段和操作阶段的教学要求
6.1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
一、物理实验的作用
1.实验能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符合认识规律的环境 2.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愿望,3.实验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 4.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二、中学物理实验的分类
演示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边教边实验
课外实验 1.演示实验的作用
(1)引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3)进行观察和思维的训练,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4)提供示范,为学生训练实验技能创造条件,教师的示范:一是介绍学生要使用的仪器和实验的方法步骤、技能二是教师的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 2.学生分组实验
(1)基本仪器使用训练和装配技术训练性实验(2)测定性实验
(3)验证性实验(4)探究性实验 6.2 演示实验教学
一、演示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
平抛运动:引入课题—趣味性
2、要明显和直观:演示的现象要明显
仪器简单,过程明了;视听感官并用
3、要安全可靠
(1)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2)课堂演示时必须确保安全
(3)正确对待课堂演示时的失误,切忌弄虚作假。一要镇静二要实事求是
4、要有启发性——以趣激疑
二、演示实验中的观察指导一是演示本身应能吸引学生的观察注意,二是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及时指导,教给方法
1、明确观察的目的,作好观察的思想准备仪器的介绍,交代问题进行观察
2、突出观察重点,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
3、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培养观察思路
圆锥实验
4、纵横对比,把握事物特征
浮力实验
第九讲
6.3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一、基本仪器使用训练性实验的教学要求
1.逐步养成正确认识基本量具、仪表的习惯
2.遵循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1)装配仪器
(2)仪器的预备性调整
(3)启动工作和观察记录(4)实验结束后的收尾 3.逐步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动作 4.学会正确测量读数与处理数据 5.学会写实验报告
二、验证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1、准备阶段及其要求:
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方法,认识实验仪器,作好操作与记录的准备工作
2、操作阶段及其要求
安装和调整仪器,控制实验条件观察测量,取得数据,排除故障
3、总结阶段及其要求
一般任务: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三、探究性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教学要求
1、创设真实的情境,提出问题
2、提出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交流与合作
第十讲
第七章
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对照案例进行分析讲解 教学要求:
1.试述物理概念的特点
2.举例说明在中学阶段,建立物理概念的几种方法.3.什么是物理概念的内涵?试分析“加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内涵、外延,它的量度公式和决定条件以及造成概念不清的原因.4.试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它的建立过程、教学要求.5.什么是物理前概念?举例说明针对前概念的教学策略的运用.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是观察、实验和思维相结合的产物。7.1 物理概念的特点
一、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排除片面、偶然的、非本质的联系,抓住一类物理现象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加以抽象和概括而形成。
例如:观察下列现象:天体运动,车辆在前进,机器在
运转,人在行走。具体形象不同,分析、比较发现共同特征,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着时间在改变。从而概括出机械运动。密度:实验铜、铁、木块,分别测量质量和体积,分析两块不同体积的铜块或铁块,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比较铜和铁单位体积的质量;得出结论。电场强度:理想实验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多个电荷,同一点单位电荷受力不变。比值定义法—
二、大量的物理概念具有定量的性质 例如:速度、电场强度——物理量 定性的概念也有量的含义 机械运动:位置与时间的关系 一维:x=f(t),二维:x=f(t)y=f(t)“平衡”,质点:F=0,定轴转动物体:M=0 “熔化”,熔点、熔化热、体积
(1)状态量和过程量速度从运动学角度是状态量;动量、能量
动力学状态量;压强、体积描写气体的参量(2)性质量和作用量
性质量:比热、电阻、密度、倔强系数 作用量:力矩、功、冲量
(3)微观量和宏观量(4)矢量标量(5)相对量和绝对量(6)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
三、物理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第十一讲
7.3 重点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基本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概念。
一、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和研究方法事实依据——感性认识生活中观察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性到理性—科学抽象的方法,比较、分析综合想象、归纳概括
1、常用的抽象方法
(1)概括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如:力、机械运动、动能
(2)把物质、运动的某种属性隔离出来,得到表征物质或运动的某种性质的物理量
:
如密度、电阻、比热、电场强度、磁场强度
(3)用理想化方法进行科学抽象质点、刚体、理想气体、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光的直线传播—过程理想化
2、由新旧概念的联系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1)推导法:例如由速度、速度增量、加速度推导向心加速度(2)类比法:例如类比水压引人电压,类比光波引人物 质波,类比重力势能研究电势能。
二、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质和量两个方面:
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量度公式a=定式a=F/m决定大小和方向。
三、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
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适用范围
加速度的外延,向心加速度、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能:动能、势能、电能
四、了解概念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电势、电势能、电功、电动势
五、学会运用概念
v2v1,决t6.4 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
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启发学生发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
1、运用实验:“自感”教学演示通电和断电现象,使学生联想在通电的瞬间,为什么并列的两个灯泡一个先亮,另一个后亮?两个支路有什么不同? 大气压强,“瓶吞蛋”实验、马德堡半球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压强、摩擦、惯性、力
3、抓新旧知识的逻辑展开
如:速度—速度增量—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加速度
二、进行
二、思维加工,准确地形成物理概念
1、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与特征
电场强度,理想实验在电场中某点放一点电荷q1受力f1,改为q2受力f2,变为qn受力fn…..通过数据分析 f1/q1=f2/q2=…..fn/qn表示比值只由该点决定
2、给概念下定义E=f/q物理意义表示电场中该点性质的物理量
3、讨论概念的物理意义
三、运用
1、通过练习,巩固深化概念
2、对易混概念进行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