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门红”助推十堰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范文
强势开局 精彩起步
“开门红”助推十堰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
区社会事业局 岑飞
1月份,十堰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27.9%;工业增加值3.4亿元,同比增长25.5%;工业销售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31.9%;高新技术产值4.1亿元,同比增长29.3%;技工贸总收入27.9亿元,同比增长26.1%;固定资产投资0.9亿元,同比增长43.3%,为一季度实现工业经济“开门红”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年后十堰经济开发区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率先发展中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凝心聚智,群策群力,迅速掀起了项目建设、企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潮。
牢固确立工业经济主导地位。2011年十堰经济开发区计划新建续建的重点项目有64个,总投资104.6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有21个,预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362亿元,税收达6.7亿元。该区的跨越发展必须靠工业支撑,转型升级必须以工业为重,富民强区必须靠工业保障。加强工业运行的分析,不断调整监测点企业和完善运行监测机制,通过对辖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以及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掌握企业资金需求、用工需求和生产经营情况等,及时防范和化解企业在生产运营中的风险,全力为企业协调融资、生产、建设、营销等各方面问题,防止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目前,开发区内的东风小康、东风特汽、世纪中远、湖北力神、先锋模具等企业生产运营情况良好,产销两旺,尤其东风小康甚至出现持币待购的火爆销售现象。中国(十堰)汽配城、汽配城物流广场内从事汽车、汽配贸易和物流的经销户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上涨。
牢牢把握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十堰经济开发区重抓招大引强、重抓做大做强、重抓转型升级、重抓园区建设。重抓招大引强就是集中力量发展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模具制造、现代物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百亿、千亿元企业,确保引进的项目实实在在;重抓做大做强是围绕重大产业项目,精益求精、务实高效的做好立项、规划、过程控制、服务等各项工作,确保项目早开工、快推进、早建成、快投产;重抓转型升级是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抓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引进创新和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辖区企业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品牌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重抓园区建设切实强化用电、用水、道路、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控制规划要求,落实到具体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对外融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确保东风龙门工业园、神鹰工业园、港澳台工业园等早日建成投产。
强力助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为了确保工业经济实现“开门红”,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着力解决思路不清的问题,开发区党委、管委会要求各部门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引进和重点企业转型升级上来;要在抓好生产安排上下工夫;要在抓好项目建设上下工夫;要在抓好要素保障上下工夫;要在抓好优化服务上下工夫;要在抓好环境营造上下工夫;要在抓好责任落实上下工夫。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十堰经济开发区有理由也有实力书写伟大时代的新传奇,工业经济首季的“开门红”,将激励着我们为不断前行,跨越发展。
第二篇: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应抓住四大要害
经济开发区跨越式发展应抓住四大要害
武培锋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各级组织认真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集中区域资源重点规划建设的特别经济区域,是一个地方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为全面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发挥开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筛选了潍坊、聊城、德州、昆山、邹平、诸城、高密等几个运作非常成功的开发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以期通过分析得到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总结。
一、突出工业经济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环节,应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住不放
工业经济是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是构建和谐开发区、实现以工补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已被开发区跨越式发展所证明。
(一)支柱产业是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加快经济发展离不开主导产业。各类开发区都把培植壮大支柱产业作为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聊城经济开发区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方式,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韩国希杰生物科技项目、香港华润啤酒为代表的食品产品加工业,以金隆纺织、港润印染为代表的轻纺服装业,以聊客集团、昌润织机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业;以汇通钢管为代表的钢管生产销售业,以创通科技、韩原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五大主导产业,产业聚集能力大大增强。潍坊高新区充分依托市区雄厚的科技经济资源优势,培植发展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和生物技术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
(二)知名品牌是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当今时代是品牌经济的时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集团瓜分天下,名牌占领市场”已成为一条不可抗拒的经济规律。争创品牌产品,扩大市场份额,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经营战略,也是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各地开发区都十分注意把基本功用在骨干企业品牌产品的塑造上,采取尽可能的措施,鼓励支持企业争创知名品牌。诸城市政府为推动开发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专门出台政策重奖品牌产品,目前,诸城开发区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4个,省级品牌30余个。品牌密集度较高,营造起了“品牌强企”、“名牌立区”的浓厚氛围。
(三)企业家群体是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家是引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主力军,是一种生产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家的价值取向已经从自身价值转向社会价值。各地开发区把优秀企业家看作全社会的财富,对企业家尤其关注、尤其重视,想尽一切办法,通过一切方式,锻造和成就一个
敢干创新、善于管理、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群体。在诸城开发区成长起了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像福田王金玉、新郎王桂波、桑莎周勇、三工孙乐华等等,他们始终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勇于探索、锐意进取,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福田公司总经理王金玉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以一个濒临破产的轻工机械厂为基础,实施“三步走”战略,实现企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诸城打造起了亚洲最大的轻型卡车生产基地。
二、加大投入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投入,创造环境,提高竞争力
只有不断地加大投入,创造出过硬的环境,才能提高对项目的承载力,提高竞争力。
一是硬环境建设投入。“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各地开发区结合自己的区位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优良载体。邹平经济开发区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拉起了23平方公里的引资平台,实现了向环境要项目。诸城经济开发区瞄准城市化,打造靓丽园区,提升竞争力。该区修建了“七横五纵”十二条道路,通车里程60公里;胶新铁路已全面开通;青莱高速已经竣工使用;170万平方米的绿地遍布全区,220公里的地下管网纵横交错。整体上呈现了“白天是景点,晚上是亮点,节日是看点”的崭新形象。由于该区优美、便捷的投资环境,引来了大批项目落地、开花、结果。目前,诸城开发区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200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亿多美元,批准入区项目160余个。
二是政府政策投入。除了各开发区通行的吸引资金入驻的政策外,这里主要指退城进园政策。如济宁、诸城、高密等当地政府,他们另辟新径,鼓励老城区的企业向外搬迁,规定只要是搬迁后进入园区经营的企业,政府财政就将企业原址拍卖后的政府收益全部或按比例返还,用于支持企业到外围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了解,这一举措非常奏效,从诸城、高密两市的情况看,退城进园的步伐较快,城区的老企业、大企业和扭亏无望的企业,大都已经迁出旧城,到园区发展,有的投产当年就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三是社会事业投入。推进社会事业建设,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企业用工难、职工及家属子女就医难、受教育难等焦点问题,切实解决企业及工人的后顾之忧,形成“重商、亲商、安商”的良好结局。诸城开发区建区伊始,高瞻远瞩,引入资金1.2亿元,建设了可同时培训10000余名学员的高级技工学校,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层次、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潍坊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滨海开发区建成了自己的医院和各类义务教育学校,为区内工人提供良好的医疗和教育服务。
三、招商引资是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应及时理清思路,转变应对策略
目前,各类开发区之间的竞争已日趋激烈,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招商引资成效的比拼。经济界人士认为,哪个开发区的开放度高、招商引资多,那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就快,竞争力就强。实践业已证明,经济增长快的开发区,大都是招商引资大户,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开发区招商引资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特别的阶段,传统的招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竞争要求,开发区要保持持续跨越式发展,就必须突破过去传统招商的困境,退出“让利大赛”,探索新思路,另辟新途径。
(一)招商能力塑造应从政策型向产业型转变。随着国民经济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开发区的竞争由过去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优惠政策、廉价土地等)转变为整个产业链的综合竞争,产业集聚与配套成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核心优势,招商策略也应相应地从政策招商转向产业招商。各地开发区根据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突出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链条,使其不断拉长、加宽、增厚,增强产业招商优势。在现实操作中,可以利用企业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配套;可以利用产业优势,吸引集群式投入;可以利用地缘优势,实行区域招商,等等,产业招商的模式和策略很多。只有具备大视野,才能创造大局面,产业招商能够为开发区提供广阔的视野,开辟引资新天地。
(二)招商模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土地新政”和“银根”调控政策,不但没有缓解的迹象,而是越来越严,这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开发区应该面对现实,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整合现有存量资源,围绕提高土地容积率、利用率作文章,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象土地问题,要挖掘存量土地的潜能,把闲置的厂房、废弃的砖瓦窑厂、合并的学校、机关驻地等现有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使项目招得来、引得进、落得下。可以考虑向“天空”要土地,建设二层或更多层的标准厂房。可以考虑向“地下”要土地,结合人防工程建设,走战时保平安、平时上项目的路子,实现平战双赢。
(三)招商目标取向应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以前招商,不管项目大小、孬好,“只要装进篮子里的都是菜”。现在,要转变思路,一改过去的招商引资为“选”商“选”资。充分利用好园区这个吸引大项目、好项目主阵地的载体作用,精选那些战略性投资、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外向型一体化企业进区发展,努力把各类开发区建成投资额特大、带动力强、拉动作用明显的项目聚集的高地。要注意抓好招商的实效性,重招商形式更重招商效果,看招商引资数量更看项目建设的工地,招商项目重投资额度更重其科技含量及技术水平,避免出现雷声大雨点小或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
(四)引资渠道应从紧盯大企业大财团向多元化引资转变。并购招商是已经被发达国家和国际投资活动证明了的有效的、通行的投资方式,有利于实现双方的市场、技术、人才等资源的整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益,通过外资对开发区的内资企业并购投资,可以迅速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改善企业运行质量。企业成功改制转型后,内资充裕,活动积极,要把民资招商作为战略趋向,成为有益的补充,并积极扶持,促其壮大,发挥作用。
四、优化环境是跨越式发展的要害,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使开发区成为各类企业发展壮大的“摇篮”
江苏省昆山经济开发区,是一个运作非常成功的国家级开发区。该开发区的一位负责人在介绍发展经验时谈到,“全世界无论是哪一家的外商,只要一踏上我们的土地,就要让他的第一感觉是‘这里跟我家里差不多’”。“企业发财了,政府才能发展”。最近几年来,从昆山走出了好几位副省长、市长,这主要就是因为昆山的政府官员抛弃管理者的姿态,树立服务意识,想尽一切办法,优化发展环境,昆山的经济发展实现了腾飞,也同时造就了政府和官员的辉煌。
环境也是生产力。开发区投资环境是开发区、投资者、各级政府和产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否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已经成为各类开发区引资成功、发展壮大的关键。如何营造良好的开发区投资环境已经成为企业和其所在地管理机构的自觉行为。目前,各地开发区大都加强了硬环境建设,体现自身实力的重要指标,软环境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从某些方面,它决定着开发区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这需要管理部门加大环境创新力度,采用更强硬的措施、更铁的纪律、更好的法制环境,保证各部门单位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良服务,营造综合竞争新优势,增强导入流,提升人气,带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将资源优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优势,取得发展新成就。
一是创新行政环境。按照WTO规则和国际贸易通行惯例的要求,政府应避免行政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切实按照有利于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作用的方向,依法管理经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管理层次,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开公正、高效廉洁的行政环境。如很多开发区采用一站式办公、限时办结、特事特办方式,收到很好效果。
二是创新法治环境。加大法治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传送政府部门的法律法规,使区内企业及时了解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规定。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坚持依法行政,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在开发区内加大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保护商标、专利的行动,切实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三是创新制度环境。加大对进区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坚决制止对区内企业的一切形式的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在全面清理各项收费的基础上,制定规范,明确合理的收费标准,对依法收费的部门和单位实施规范化的申报监管,对外来单位到区内收费要实行收费许可和“一费到底”制度,切实维护外来投资的合法利益。
第三篇:十堰东城经济开发区统战工作情况汇报
十堰东城经济开发区统战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委统战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围绕经济抓统战,抓好统战促发展”的工作方针,以“团结、发展、稳定”为目标,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为总抓手,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在开发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的优势作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较好地完成了区委统战部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使开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势头。现将开发区统战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营造人人重视抓统战的工作环境 一是明确责任。党委高度重视经济统战工作,将经济统战工作作为抓思想、抓资源、抓经济工作和项目建设的重要抓手,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年初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统战工作,将统战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将统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分管领导和专人具体负责。
二是摸清底数。为确保统战工作顺利开展,年初组织召开了辖区重点项目及服务联系企业座谈会,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及时掌握各方面统战对象的基本情况。结合统计工作,对开发区非公经济组织进行摸底排查,分类建立台帐。按区委统战部要求完成了《东城经济开发区非公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做到数据库基本情况登记清楚,更新及时。三是研究问题。认真贯彻执行“二十字”工作法,坚持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基层实际,研究统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努力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营造了良好的统战工作环境。
二、搭建平台载体,形成聚合力量抓发展的良好格局
(一)、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
一是主动解企所难。年初,党委、管委会召集辖区重点企业单位负责人召开项目协调服务联系会,征集企业及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促进开发区发展建设相关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开发区服务承诺“议案”,明确责任,列入日程,限时销号解决。
二是主动导企所惑。开发区坚持重点项目定期分析会制度,多次召开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加强企业建设推进和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工作,促进新上项目和新建企业如期完工运营,确保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按照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开展了“我为企业发展献策”专题调研活动,党委明确一名班子成员牵头一个发展课题,联系一家辖区重点企业,为企业办1件以上实事。班子成员深入企业实行“三看两帮”:即看企业员工就业情况、看企业经营现状、看企业发展项目;帮企业制定发展目标规划,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建设问题,促进了企业的生产调度和项目建设,各项经济指标均实现了高幅增长。
三是主动救企所急。组织辖区企业参加大型专题招聘会和农民工就业大型招聘会,促进农民工家门口就业,全力帮助企业解决招工急、用工难的问题。大力实施环境优区战略,通过座谈会和上门走访,详细了解重点企业经济发展环境,并就如何改进机关作风,加强效能建设和班子建设征求了党外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理上报,为开发区党委、管委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有力地促进了开发区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完善。
(二)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争取市、区政协委员、人力代表鼎力支持。
一是以定期视察工作推动项目建设。2011年,开发区积极邀请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到开发区开展调研活动,深入项目现场实地察看了东风八万辆重卡,东环路建设及正和三期扩能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代表和委员们对开发区发展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了充分的肯定,对开发区如何加快发展和为入驻企业做好服务协调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充分发挥辖区内的政协委员的作用。通过座谈会、协调会、联谊会等形式,经常与辖区经济战线政协委员加强联系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帮忙积极呼吁争取相关政策,促进了开发区难点问题的解决。
三是以议、提案办理工作推动统战工作。2011年,开发区承办的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提案,经与相关委员、代表加强联系沟通,各议、提案已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办理完毕,办复率达100%,办理结果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
(三)抓实教育培训,加强统战自身政治素质建设。一是加强统战干部培训。组织统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统战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熟悉统一战线的工作规律和方法,掌握统一战线领域的专门知识,为开展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今年,按照区委统战部的要求,我们组织统战干部集中学习全省统战工作会议精神。
二是加强新社会阶层人士和党外人士的联系和培养。党委坚持认真按照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要求,把党外代表人士建设纳入开发区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与中心工作统筹规划。全面提高党外人士综合素质。把政治素质好、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较强参政议政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列入后备培养计划,纳入统一管理。
三是加强非公经济人士政治教育。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组织企业以悬挂标语、唱红歌等形式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同时,要求企业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高企业和党外人士参与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强化宗教管理,引导信教群众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我们按照省、市、区统战工作会议精神,遵循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方针,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尊重信教群众自由和引导其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指导思想,着重在加强民族团结和完善宗教管理上下功夫,重点引导信教群众发扬“爱教守法、崇尚文明、科技致富”的精神。为此,采取了四项措施,使广大基督教、伊斯兰教信徒破除封建迷信,遵纪守法,靠科技创造美好生活。
一是做好宗教上层人士的工作,发挥其积极作用。坚持与宗教上层人士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听取他的汇报,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各宗教点的活动动态。同时,帮助他们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及宗教知识,支持他们进行合法合规的宗教活动。
二是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推进宗教工作规范化。开发区有回龙寺、胡家、鸳鸯、枧槽等宗教活动点。开发区帮助各活动点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为防止制度流于形式,经常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各点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是强化信徒爱国、爱教、守法教育,使他们摆正爱国与爱教的关系,自由与民主的关系。一年来,通过建章立制和进行爱国守法教育,各基督教活动点活动正常,从未发生一起影响社会稳定的宗教事件。
四、广泛宣传教育,树立典型,提高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与光彩事业活动的积极性。
在新形势下,开展光彩事业活动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光彩事业是促进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有益实践。其次,光彩事业是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为党的统战工作拓展了新的领域。为了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识并投身于光彩事业,我们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在各种会议上积极宣传、学习省、市、区关于光彩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总体原则和政策界限。二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企业厂报,广泛宣传光彩事业活动,积极报道光彩事业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一方面推动了光彩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营造了光彩事业开展的良好氛围,同时使一大批先进人物不断涌现,起到了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在开发区的鼎力宣传和大力号召下,辖区普林、正和等一批先进企业积极投身光彩事业,仅今年辖区企业共向光彩事业捐资捐物价值20余万元,西坪村、许家村小学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开发区社会福利中心供养群众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近年来,开发区先后有近十家企业被评为全市光彩事业先进单位。普林工业园董事长陈贵祥、正和车身董事长王泽洋获得了市光彩事业奖章。
近年来,开发区统战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区两级统战部门的要求存在着一定差距,我们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把统战工作做得更好,为开发区乃至全区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推进“营改增”试点 助推跨越式发展
推进“营改增”试点 助推跨越式发展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深入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之际,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改革在全省铺开,为我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契机。“营改增”是一项重要的结构性减税措施,通过实施“营改增”,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有利于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加快我省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推动全省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7月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国税与财政、地税、交通等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全省“营改增”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4月,就省国税局呈报的有关“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考察报告,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作出批示。7月初,省政府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呈报了“营改增”试点的申请报告,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我省纳入扩大试点省份。8月6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成立湖北省“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为组长的湖北省“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省“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
二是总体部署周密。8月1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营改增”试点工作情况汇报。8月2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主要负责人,省委宣传部和省综治办、发改委、住建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文化厅以及海关、人行等部门分管负责人在省主会场参加会议。当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由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联合制定的《湖北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确保试点平稳顺利实施。
三是试点平稳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国税局围绕“确保试点纳税人12月1日起顺利开具发票,2013年1月正常申报”的目标,提出“大战一百天,搞好„营改增‟”的口号,认真开展试点前期工作。制定了“营改增”试点实施方案和6个子方案,以及试点工作计划分解表,倒排工期,细化责任。8月中旬,召开全省国税系统“营改增”试点工作会议,部署任务,广泛动员。同时,面向纳税人开展宣传辅导,在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湖北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连续刊播“营改增”有关事项的公告,跟踪报道试点工作动态。在湖北国税门户网站和内部办公网设“营改增”专栏,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在办税服务厅发布公告,明确“营改增”试点的有关事项,加强纳税辅导。同时,发布全省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专题解答,设置互动信箱,方便纳税人咨询。
四是工作有序运行。省国税局成立“营改增”试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6个项目组,实行每周一例会制,专题研究试点工作,统筹推进全系统“营改增”试点工作。同时,省国税局建立与财政、地税、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沟通联系,召开联席调研座谈会,及时通报试点动态。8月中旬,省国税局草拟并经省财政厅、省地税局同意,联合下发全省“营改增”纳税户信息交接方案。截至8月31日,全省移交“营改增”试点纳税人73405户,按行业分类,其中交通运输业32954户,现代服务业40451户;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2256户。试点纳税人2011入库营业税34.2亿元。
当前,“营改增”各项准备工作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重点是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涉税信息录入。9月,完成对试点纳税人基础信息的核查确认。10月,完成税务登记信息的系统录入,并完成对“营改增”新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的纳税人培训、设备安装和初始化。二是加强业务辅导培训。以省国税局编写的《湖北省“营改增”培训辅导教材》为重点,采取集中辅导、上门宣讲和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对纳税人的辅导培训。9月,完成两期“营改增”师资人员培训;10月,由师资人员对试点纳税人和国税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对试点企业的培训面达到100%。三是加强舆论宣传。通过平面媒体、网络、电视等多种载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加强纳税辅导,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四是实施模拟运行。11月,模拟运行试点纳税人发票领购、发票开具、进项认证、纳税申报、开票入库等事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12月1日成功运行。五是开展调查研究。调查了解企业经营和税负情况,帮助企业用好政策,熟悉流程。对纳税大户、税负增加的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开展调研,及时了解试点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向上级部门的汇报请示机制,针对试点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汇报,搞好反馈和对接,稳妥推进试点工作。“营改增”试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财政、地税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全省国税系统上下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一定能够圆满完成“营改增”试点工作任务,向省委、省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推进全省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襄阳市四大政策助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襄阳市四大政策助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2012年8月31日,在举行的首场襄阳市直机关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襄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详细解读襄阳市委市政府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系列政策。
襄阳市经信委新闻发言人张兴瑞详细解读了襄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见》、《关于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和《关于支持受灾工业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的专题会议纪要》四个文件。襄阳市委市政府设立10亿元工业跨越式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在襄阳市注册且纳税在本市的企业和单位,主要用于重大工业项目的贷款贴息和各项优惠政策、激励措施的奖励补助,支持范围包括主导产业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的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迈上一定台阶的企业,实施重大兼并重组的企业,主导产业中引入股权投资基金的企业,产业集群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和中心城区搬迁企业。
襄阳市级财政每年单列专项资金7000万元扶持微型企业,主要用于注册资本金补贴、贷款贴息、融资奖励、创业能力素质培训、服务平台建设和创业基地建设等。小额贷款个人申报最高额可达15万元;合伙经营或创办微型企业,可实行每人最高20万元、总额最高100万元的“捆绑式”贷款。对担保机构为微型企业提供的担保费率2%以下的小额贷款担保,同级财政补贴保费率1%。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性收费。微型企业创业者可享受初始创业培训补贴,可申请免费培训。
襄阳市财政又设了1亿元短期无息财政周转金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3000万元出口预退税周转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出口创汇,以及1000万元技改投资贴息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