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堰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4 05:4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十堰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十堰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第一篇:关于十堰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关于赴山东省临沂市学习物流业的考察报告

为学习山东省临沂市物流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更好的规划、推动我区物流业的发展。2月29日-3月3日,由区委副书记彭文军牵头,副区长李巍带队,邀请市发改、规划、国土部门,带领区商务、投资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专班对临沂市的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用“震撼”两个字来形容临沂市的物流业发展现状可以说是恰如其分,在那里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临沂物流业发展的新思维、大手笔,更使我们对物流业有了质的认识和飞跃。对于我区“建设什么样的汉江物流城和怎样建设物流城”给出了明确思路,增强了我们建设汉江物流城的信心和决心。

一、物流业现状

临沂市的物流产业属于集中连片式规划发展,隶属于兰山区,总面积31平方公里,现有各类专业市场93处,合并分为13个功能交易区和3个现代物流区,总营业面积900万平米,市场经营户4万多户,摊位5万多个,商品品种系列4万多个,每天发车6000多个班次,2010年年交易额达到720亿元,是苏鲁豫皖地区最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心。先后荣获中国市场名城、中国十大品牌市场、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基地等称号,批发市场被列入省重点服务业园区。2010年,兰山区实现生产总值472亿元,增长1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增长20%,其中,商贸税收占到全部地方税源的90%。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临沂从摆地摊开始,经历了“地摊式农贸”—“大棚底商贸”—“专业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城”—“现代物流城”的巨大变革。临沂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打造“物流之都、商城临沂”的目标,致力于形成“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紧紧围绕打造“产地型”市场,坚持以市场促产业、以产业促市场,搞好配套加工区建设,引导大户办工业,大力发展“市场连基地。基地连企业,企业连市场”模式,把园区建设成为“批发市场的加工区、工业发展的集聚区”,搭建企业发展平台。通过建设“中国临沂商城”网络平台,平台产品总数达到18万个,有5万家企业加入,日点击率10万人次以上、发布供求信息5万条,推动了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拓展,临商网现有注册会员25万户,力争三年注册会员突破100万户,在线交易额突破300亿元。截至目前,临沂已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全市共有25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二、成功经验和做法

1、突出政府主导,优惠政策推进发展。

临沂市委、市政府把“商贸活市,以市兴市”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成立了由兰山区委副书记、区长任书记的临沂市商城管委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外向型市场的意

见》、《关于鼓励市场经营大户兴办加工业的意见》、《关于依托临沂商城加快地产品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在财政支持方面设立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数额为上年度全市生产总值的万分之零点五以上,优先发展潜力大的现代物流项目;在税收优惠方面,新办物流企业,符合国家规定的按新办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免收一年的政策办理,各种行政收费按30%收取;在土地政策上,按照物流业发展规划,优先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用地进行规划预留,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土地出让金按工业用地或交通项目用地标准执行;在交通方面,对进出市场的运输车辆可以办理“物流配载专用通行证”,设立“绿色通道”,对因路况不熟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司乘人员,以教育为主,不搞以罚代管;在人才方面,对引进的物流高级人才,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2、突出规划,科学定位,推进发展。

2005年临沂市颁布了《中国临沂商贸城总体规划》,依据总规,将分布在原市区内的90多处市场进行了整合提升改造。制订并实施《临沂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建设三大物流园区,一是西部物流园以区域性采购交易中心和物流集散基地为特色的综合性物流园区;二是东部物流园以陆空联运、陆海联运、集装箱增值服务等具备外向型经济特色的加工集散型综合物流园区;三是以团林

镇为中心重点规划建设以外向型为主的综合物流园区。各园区分工明确,防止重复投资建市场和专业市场相互间的恶性竞争。

3、突出市场主体,多元投资推进发展。

坚持内外结合,将培植壮大本地企业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临沂市积极指导由原先地方村、社区主任担任的市场董事长、总经理改变为组建市场分公司,实行独立核算,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后整合形成了兰田集团、华丰集团、华苑集团和华强集团四家公司,2007年由市区两级政府投资成立了“临沂商城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逐步整合上述四家公司成为一个总公司,推进整体上市。2002年以来,先后引进澳大利亚金龙基集团斥资62亿元建设澳龙国际物流城、鲁信集团斥资100亿元新建大型国际物流城等一大批国际知名物流集团进驻。仅浙商以商招商的各类项目投资总额就超过100亿元。

4、突出管理创新,优质服务推进发展。

一是临沂市专门成立流通业发展局,纳入政府直属序列;二是2006年成立了现代物流协会,参与发展规划的调研与制定,开展咨询、协调服务,引导企业转变物流管理方式,树立现代物流新理念,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物流行为,为加速该市场物流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三是在管理上,市场最高只建4层,一般的建2到3层,全部用于经营,一楼为门,进行商品展示和业务洽谈,二三四楼为仓库,市场整齐划一,交通通透,一律不搞商住楼和写字楼开发,不准在市场商铺门店住人和办公,晚上6点门店一律停水停电,保安对市场实行封闭安保管理;四是在门店产权上,一律不准炒卖商铺,市场商铺门店只出售30%,其余70%门店产权为商城所有,只用于出租。为避免炒卖门店,该市在出售门店和租赁门店时,严格审核进市场经营户的资质、品牌资源,并是真正做生意,而不是炒门店;五是在服务上,该市完善诚信经营体制,规范诚信经营行为,开展“诚信文明、平安市场”创建活动,杜绝假冒伪劣,打造长远品牌。同时工商、税务、交通等职能部门,在市场设立站点办公,为经营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

三、临沂物流业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比临沂发展物流业,我们在现代物流发展理念、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发展环境等方面,任有很大差距,必须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解放思想,树立大物流观念。

物流是经济运行的血脉,掌握了物流,就意味着在社会化分工合作中占得了先机。十堰作为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区域中心城、商用车制造之都,发展物流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十堰物流业有了一定发展但与十堰所具备的资源和优势任然不相匹配,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牢固树立“大物

流、大产业”的理念,因势利导,全力发展物流产业,消除发展现代物流的思想障碍,坚定发展信心。

2、理清思路,科学规划。

我市应结合产业、区位优势,制定《汉江物流城总体规划》,着重对十堰物流发展的目标、思路、重点、业态、方式等给予科学明确。

在制订目标上,一是引进知名物流企业,二是扶持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合理的能够辐射一定区域的现代物流体系。

在发展思路上,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通过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使物流业成为我区经济乃至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物流城布局上,紧紧围绕十堰物流业发展趋势,建设“一个中心,七大市场”,面积不低于3000亩的物流新城,暨十堰物流配送中心(包含电子信息交易中心及交易平台、商用车销售配送中心)、轻工产品大市场、服装服饰纺织大市场、家居装饰大市场、日用百货大市场、钢材交易大市场、建筑建材大市场、药品药材大市场。

3、制订完善物流产业发展配套政策。

4、强化组织保障,为物流业发展创造好环境。

成立物流城管委会或物流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机构在发展物流业中的职责。

第二篇:德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考察报告

德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德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验,加快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应德国巴伐利亚洲经济、交通和科技部的邀请,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和国际合作中心组团,部分省市发展改革委及一些物流企业的代表共19人,于2007年11月赴德国进行现代物流业的培训考察。在德期间,听取了慕尼黑高等专科学校和柏林科技大学对物流领域最新理论进展和在德国成功应用等情况的介绍,访问了德国联邦交通建设部和巴伐利亚州经济、基础设施、交通和科技部,考察了汉堡港、纽伦堡港、不来梅物流园区以及奥迪汽车物流、德莎物流公司、BLG物流中心等有关企业,对德国物流业发展的状况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德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德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德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德国现代物流业从服务于制造业和国际贸易起步,依托高度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设施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立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近年来保持了年均3%-7%的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年均1.3%的增速。目前物流业规模仅次于贸易和汽车工业,居第三位,产值达到2897亿欧元,企业数量达到6万家,吸纳就业人口500万,占就业人口的七分之一,并形成了DHL、德莎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产业构成也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管理,发展到涵盖物流信息处理及软件开发、物流流程设计和物流咨询服务的众多领域,成为德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德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进一步巩固了德国作为制造业和贸易强国的地位。德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强国和世界最大的贸易出口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改造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巩固了制造业和国际贸易保持强国的地位。二是进一步增强了德国在欧盟的影响力。随着欧盟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德国作为欧洲的区位中心,通过发展物流业,承担了促进区域内商品顺畅流动、连通东西欧经贸交往的角色,在欧盟地区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显著增强。

(二)以物流园区为核心推动物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德国高度重视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发展物流园区,促进物流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德国的物流园区与周边交通干线连接,由统一的园区管理中心提供服务,吸引大量的物流企业和相关的贸易、制造业企业以及报关、维修、餐饮等配套服务企业进驻,为物流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运营环境。如德国最早兴建的不来梅物流园区,集中建设了现代化的公路、铁路、水路(以下简称公、铁、水)联运和集装箱中转等设施,并为物流企业提供通讯、加油、维修、代理危险品检验等综合后勤服务,促进了一大批从事多式联运、统一配送和中转运输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欧洲重要的物流中转基地。又如在德国第一大港口汉堡港附近,专门开辟了面积相当于港口面积两倍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各类物流企业,通过提供 1

统一的铁路和公路中转设施,满足各类企业中转和配送需要。同时,园区内物流企业提供的中转和拼箱等增值服务,也促进了汉堡港海运优势的充分发挥。

物流园区的发展,一是有利于物流企业充分竞争、加强协作,促进了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了规模效益。二是充分发挥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功能,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土地、资金等社会资源。三是提高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效率,促使公路运输逐步转移到铁路或航运,减少了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货物运输的集中也有利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大幅减少了交通拥挤和汽车尾气排放对居民的影响。

(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无缝衔接

德国高度重视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在物流园区普遍建设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和转运设施,形成将传统的分散、独立的公、铁、水等运输资源有效整合的系统,实现铁路与港口、码头及公路场站的无缝对接,方便了货物的转运,降低了不同运输方式转换的成本和运营风险,为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灵活性创造了条件。如德国南部最大的铁、公、水联运综合物流园区纽伦堡物流园区,建有5300米水运岸线,与具有20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的莱茵河和多瑙河相连,拥有35公里铁路专用线,每天开行6趟专列直达汉堡港,具备公、铁、水转运的条件。每年由铁路到公路的集装箱转运量15.5 万箱,铁路到水运的集装箱转运量3.5万箱,园区年吞吐货物1000万吨左右。园区开辟专门的转运作业区域,采用龙门吊、铁路搬道器等设施,实行货物分类定点高效管理,使货物搬倒转运平均只需10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物流中转效率。

(四)物流产业定位与分工更趋明确

德国物流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逐步从流通和制造业中分离外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传统的交通、仓储资源,形成独立产业类型,专业物流以及物流咨询与增值服务等多个物流行业已经初具规模。

在为制造业服务的专业物流领域,德国第三大物流公司德莎物流集团公司在全球设立了265个分公司或办事处,通过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全球性生产商的产品和原料供应提供第三方服务。德莎公司2006年总产值31亿欧元,拥有仓储面积100万平方米,车辆7300辆,员工人数15000人。只要客户提出需求信息,德莎公司即可完成从车间、发货港口、航运、终点港口、中转仓库、分拣、仓储、分箱陆运、用户的全程一条龙服务。

在为商贸业服务的专业物流领域,德国著名的销售连锁商TCHIBO公司将物流业务外包,由BLG公司通过在全国5个物流园区设立的配送分拨中心,承担TCHIBO公司在全德的商品配送和产品回收业务。BLG公司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采用多种物流数控设备,为TCHIBO公司的分销网点和订货用户提供门对门的货物配送服务。一个分拨中心可以满足半径200公里范围内地区的配送需要,一般24小时就可将客户所订购货物送达。

(五)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德国将物流业定位为高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物流技术创新和物流基础研究,鼓励将JIT(Just In Time)、JIS(Just In Sequence)、SMI(Suppler Managed Inventory)、精细物流、闭环物流等先进方法论运用于生产,在大型建筑等项目中创新和应用新的物流方法,支持物流流程设计和物流管理咨询服务等专业管理服务发展。

如在德国柏林的波兹坦广场建设中,通过充分运用物流规划和策略管理,成功的解决了城市中心开展大型基建工程影响交通和环境的问题,同时加强了对建设物资的监控和管理,满足了复杂、多变的施工物流需要,大大提高了建设速度,原计划13年建成的项目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

(六)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高

德国重视推广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物品无论是进入工厂、商店、建筑工地或仓库、码头、配送中心,都是通过集装单元、托盘和各种装卸搬运、输送机械,以及专用车辆等实现,由于标准统一,这些工具和设施在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通用,加上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物流效率显著提高,物流费用大幅降低。如德莎公司通过按照欧洲标准设置货架和托盘,统一纳入德莎总部的计算机管理,应用无限射频技术对托盘条形码扫描,在欧洲甚至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查询客户委托货物的准确位置和所处状态。

二、德国政府扶持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引导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将物流业与汽车制造、生物与基因技术等产业一同定位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从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市政府都分别在制定本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目前联邦交通部设立了货运与物流局,正在制订德国物流总体规划方案(Master Plan),计划于2008年夏季提交德国议会讨论后发布,规划提出进一步增强德国作为生产和物流基地地位、提高物流系统总体效益的发展目标,提出加快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加强物流培训与资格认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环境等任务,提出加大经济资助、环境保护、推进市场化等措施。德国各州政府从1992年开始研究提出物流园区规划,在全国先后规划了44个物流中心及转运中心,目前已有35个投入运营。合理的规划使物流中心形成网络,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着规划中的物流中心,积极做好选址、征地工作,并负责物流中心地面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连通物流中心的道路、铁路的建设;同时通过政策调整引导企业从事专业物流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多种方式加大投入

德国政府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投入,加强公路、铁路、港口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在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政府对一些重要的园区周边铁路和公路干线进行投资建设,执行免费通行政策;政府资助园区建立公铁联运中转站,资助比例可高达投资总额的80%;园区内的水、电、排水设施等建设也

可获得政府资助,资助比例达到物流园区建设资金的10%到13%。如不来梅物流园区,联邦和州政府共投资6.5亿欧元,建设8公里高速公路直接连接邻近的交通主干线;政府还重点资助园区内铁路专用线、集装箱等多式联运节点项目。又如汉堡港,汉堡市政府从1986年至2005年,投资约9亿欧元开展港口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

(三)提供土地政策支持

德国联邦州政府加强对规划确定的物流园区的土地支持,促进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减少物流业分散发展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德国政府对一些重要物流园区的土地无偿提供,如巴伐利亚州纽伦堡物流园区,州政府一次性无偿划拨800万平方米土地给港口集团公司,在限定用途的前提下,划拨土地由公司实行自主经营,逐步开发,吸引了本地区各类物流企业集中经营发展。再如不来梅物流园区,由不来梅州政府和当地市政府通过提供土地参股物流园区开发公司,并主导整体规划和分期开发。

(四)积极推广先进物流技术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推广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积极推进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政府对物流研究和咨询给予扶持,资助重大研究项目,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研发适用的物流技术和装备。如联合奥地利政府,对火车重载滚装运输进行研究和扶持。同时,政府还积极推进物流设施的标准化。针对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例如统一托盘标准、车辆承载标准、物品条形码标准等,保证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针对安全和环境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综合环境责任法等;支持行业协会对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指定物流用语标准、物流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等。

(五)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德国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很多高等专科大学开设了物流专业,培养专门的物流管理技术人才。如在柏林科技大学设立物流专业,在每年培养250名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同时,还为物流企业在职人员提供供应链管理、先进物流技术等方面的物流培训。德国政府注重加强物流教育推广工作,如组织物流企业向公众的开放日活动(Open Days),鼓励建立普及物流知识的网站等。

三、对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几点启示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作为崛起中的国际制造业中心和国际贸易大国,我国社会各界对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物流业发展严重滞后,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制造业、商贸业和国际贸易领域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积极学习德国等先进国家将物流业定位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服务产业,借鉴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做法,重视并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加强发展规划的制定

现代物流业规划是指导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国家要抓紧编制下发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各省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尽快编制本省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共同推动物流业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投融资政策以及土地、价格、税收政策,研究运用财政和信贷手段加大对一些重要物流项目的资金支持,带动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对于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要适当安排投资,以财政补助、资本金注入、土地入股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四)重视物流园区发展

我国的物流设施普遍由物流企业分头建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规模小、能力不足,而且严重浪费土地和运输资源。要重视物流园区发展,充分发挥园区在节约土地、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合理规划,理性发展。各省市政府要制定本地区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在重要 物流节点城市、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建设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吸引分散的物流企业进驻,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益。

(五)加快多式联运发展

我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由于行业管理体制分割等原因,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运输资源浪费严重。要加快现有港口、铁路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间的联运设施建设,选择重点地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运输方式以上的转运设施,解决货运过程中多次搬倒、拆装等问题,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连接,促进物流设施配套运行,提高物流效率。

(六)提高物流技术和标准化水平

要加大对物流新技术、装备等领域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物流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国际交流,把握国际物流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加大物流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我国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推广托盘国家标准,支持专业化企业在全国建设托盘共用系统,开展托盘的租赁回收业务,鼓励生产、商贸企业使用标准化托盘。鼓励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赴德国现代物流考察团,执笔:张媛)

第三篇:对上海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对上海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2010-12-13 来源:临夏市运管分局 作者:

标签: 考察报告 上海物流业发展

摘要: 2010年4月12日至20日,我作为州委党校第二十三期科干班学员,有幸赴上海考察学习。早知道上海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大都市,因此,此行对于不常出远门的我来说,无论是提升个人阅历还是促进专业成长,意义都很深远。作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一员,在这次外出考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上海的物流业发展进行了考察。2010年4月12日至20日,我作为州委党校第二十三期科干班学员,有幸赴上海考察学习。早知道上海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大都市,因此,此行对于不常出远门的我来说,无论是提升个人阅历还是促进专业成长,意义都很深远。作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一员,在这次外出考察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上海的物流业发展进行了考察。

现代物流业是上海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上海发挥综合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选择。物流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随着立体化交通网络的初步形成,物流规模不断扩大,货运总量快速增长。信息港骨干工程的加快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从流通企业到职能部门,都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并已初步形成覆盖面广、横向纵向相结合的信息网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上海之所以在现代物流业方面有如此快速的发展,是和具体政策优惠和扶持是分不开的。

具体政策有:

1、优化税收环境。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其将承揽的业务外包给运输、仓储等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其全部收入减去国家规定的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作为营业税计税基数。允许符合条件的、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的物流企业,按照规定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支持服务产品研发,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可按实计入管理费用,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10%以上的,可按照规定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放宽市场准入。各类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时,除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外,一律不得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和规章未禁入的现代服务行业和领域。

3、简化审批手续。对浦东新区工商分局登记权限内的外商投资现代服务业企业,实行直接登记办法。

4、保障土地供应。对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的用地优先供应,确保项目落地。

5、积极引进人才。对文化、金融、物流、港航、信息服务、会展等服务业领域,引进高层次、国际化和紧缺急需人才的,在申请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时,可按照要素计分办法,增加产业导向分值。

6、重点建设物流基地。采取市政府与交通集团、区政府共同出资成立开发公司,由开发公司负责园区规划、土地开发和招商引资的模式,重点建设外高桥物流园区、深水港物流园区和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基地。

几点体会:

(一)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政府逐步理顺了行政管理职能,明确了物流行业的主管部门,并相应配备了足够的人手。有些城市,如成都市还专门成立了物流办。

(二)制订了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其中,如将物流项目用地按照工业用地的方式进行协议转让和征收土地出让金以及其它税费优惠、通关便利等,解决了许多物流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行业发展以市场引导为主,政府政策引导为辅,但布局仍应采取集约化的形式,发挥资源的互补性。应加强物流园区建设的研究,尤其要加强对物流方向和结点的研究,切实做好物流发展规划。通过科学规划,防止各种低产业水平企业以物流名义获取大量规划用地,同时避免在园区建设中急噪冒进,不切实际。

(四)物流园区建设、选址及项目定位,应充分考虑交通优势等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同时注意依托产业发展带,通过具体分析主要物流方向及节点,进行物流园区布局。在园区建设中注意以大项目带动,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物流企业,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并发挥这些企业的行业示范作用。

总结上海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我认为发展我州物流业应在学习和借鉴上海物流业发展的先进经营的基础上,结合我们临夏自己的实际,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依托市场发展物流

要对货运市场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后,针对货运市场存在的车货信息流通不畅、运力资源浪费严重、非法交易以及市场无序发展等现象比较突出的市场实际,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市场培养措施,本着培育市场、建设市场、发展市场的原则,按照“依托市场建设物流”的物流发展方针,决定依托小百货批发市场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货运交易市场,来引导货运经营业户规范经营、规模经营,逐步实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货运市场建设目标,逐步向现代物流的方向发展。

(二)、摸清货源,实施合理配载

我们要对初具物流规模的货运站,要摸清货源的分布、运力状况及配载方式,一是向社会招聘有经验、懂物流、善经营的经纪人充实到货运站开展工作;二是建立物流分支机构,把不同经营渠道、不同交易配载方式、不同服务中介、信息、组货等组织分门别类,并保持相对独立的经营方式,逐步规范,以扩大业务覆盖面,形成规模经营;三是加快运力发展,组织经营货运时间较长、经营行为比较规范、信誉较好的货车作为基本运力,以保证日常运输;四是引导交易户直接进站交易,保证车货双方的合法权益。

(三)、布点联网,建立货运信息网络

一是建立和完善货运服务网络,即以货运站为基础,货运分站为载体,乡镇代办点为补充,继续依托小商品市场,建立和完善各货运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加强向全省、全国各地的辐射力度。

二是建立货运信息服务网络。货运信息流通渠道不畅通是限制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依托货运服务组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货运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与全省、全国信息联网的建设目标。

同时,要加大硬件建设资金投入,扩大仓储容量,强化货运站的服务功能。加强物流专业人员的引进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物流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为现代物流的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在辛苦的劳顿和奔波中,我们毫无倦意,感受到的只是兴奋与感动。一路的风景,一路的赞叹,一路的思考,给我们太多的激发和启示。上海之行,让我们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认识了上海,认识了上海的物流业以及上海人大胆务实的精神,为我们的培训描上重重的一笔。结束考察,我的感受是:不枉此行!

第四篇:苏州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苏州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先进经验,2007年9月26日至28日,由市人民政府组织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和各旗区分管发改或规划工作旗区长、发改局长、规划局长以及华研物流公司、东易达物流公司、凯顺物流公司负责人参加的现代物流业考察组赴苏州市和上海市考察了当地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参观了具有代表性的物流园区(中心)和物流企业,并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物流企业负责人就现代物流业发展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苏州、上海市发展现代物流的主要做法

(一)苏州市开展现代物流工作的主要做法

江苏省是全国现代物流较为发达的省份,8月份自治区专门在此举办了培训班,这次考察重点学习物流企业内部运作机制,包括集货、加工、配送、信息等物流运作流程。在江苏省苏州市,我市物流考察组一行先后考察了中外运高新物流(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市服务业发展重点企业苏州赛格电子市场、苏州物流中心(SEALL)及苏州市江通货运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考察和认真研究,考察组认为苏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做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五个突出。

——突出比较优势。苏州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苏州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特色明显、经济外向度高、专业市场众多、陆路交通发达、沿江、沿海港口资源丰富、航空运输需求量大等优势,探索出了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物流发展之路。

——突出现代物流理念。苏州市发展现代物流,坚持系统整合的理念、坚持在高度专业化分工基础上一体化运作的理念,突出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注重提高物流整体效率,从而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

——突出地区分类指导的原则。苏州地区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物流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苏州市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据各地的产业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适应产品高附加值与高时效性需求,现代物流强调多功能集成与一体化运作;对于发展水平稍低一些的地区则把解决“长、大、粗、重”产品的物流放在基础地位,既发展现代物流,也相应地搞好传统物流。

——突出协调发展与机制创新。苏州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打破行业界限与地区界限,坚持需求引导、效益为本,大力进行各类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系统整合,逐步形成了协调发展、多方收益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格局。同时不断加大物流管理体制、机制,物流组织和运行方式的创新力度,逐步构造出了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突出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苏州市不断加强对物流业的宏观规划和管理,对于涉及全市现代物流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与论证,合理安排重大项目,努力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改善物流供给,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与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宏观规划和管理,促进了现代物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二)上海开展现代物流工作的主要做法

上海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全国物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我市物流考察组一行先后考察了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上海北芳储运实业有限公司等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考察组与上述园区、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听取了西北物流园区发展情况和北芳物流企业内部运作情况。经过了解,考察组认为上海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主要和正在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建立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机制

上海市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联席会议的制度,以完善协调机制和形成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进合力。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来研究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解决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推进上海市现代物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改进行政审批和管理方式

上海市按照国家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的要求,不断优化行政管理方式,扩大货运代理企业参与面,规范物流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经营资质、经营行为的后续监管和检查,加快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对于物流企业管理方式的改进,显著地提高了全市物流企业的素质,增强了物流市场主体的活力。

3、扩大开放物流市场

上海市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入驻,鼓励其参与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市场经营,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来大力发展物流服务外包。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从而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4、积极支持物流企业创新

上海市积极支持物流业务流程创新,对物流领域提供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服务的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国有大中型制造企业进行业务外包,采购第三方的物流服务。对改造提升传统仓储、运输等物流系统的立体仓库、电子标签、物流信息平台等项目,给予融资等方面的重点支持。对为制造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仓储建设项目,减免民防工程建设费。

5、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上海市积极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不断加强物流专业学科建设,积极支持物流先进技术方面的产学研结合,建立校企结合的物流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积极鼓励物流企业开展多层次的人才培训,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引进市场急需的物流专业人才。

6、优化城市配送交通管理

上海市通过规范货运市场管理,实施城市配送货运车辆的技术标准,加快了城市配送物流的发展步伐。通过加强对交通流量的科学组织,适时适度调整货运车辆在中心城区通行的限制政策,来适应快件运输、商业配送等新型业态的发展需要。与此同时也积极支持节能型、集约化的公共物流配送企业优先发展,对列入城市配送物流重点企业的物流配送车辆予以优先通行。

二、苏州、上海市现代物流工作的主要经验

通过考察和研究,考察组一致认为苏州和上海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经验可以总结为:

1、专业化程度高。苏州和上海市在积极整合原有物流资源的基础上,鼓励生产和销售企业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运作。这种企业物流的外包培育了物流业的市场需求,也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两市现代物流业基本形成了高度专业化基础上的一体化运作模式,各个物流企业依据自身优势,集中发展某一物流环节的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做精,不断地提高业务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的质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自身成为整个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节点,而不去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我市生产和销售企业将其物流业务滞留在企业内部的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运作方式急需转变,以尽快地为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培育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市物流企业搞集住宿、餐饮、酒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也需要引起注意,应当借鉴苏州和上海市发展物流企业的经验,突出现代物流理念,并结合我市各地实际,选择适合我市实际的物流业专业化分工模式,增强物流企业的业务水平和物流网络的协调运作能力。

2、规划起点高。科学、合理地做好物流业发展规划是今后顺利地开展物流工作,促进物流业良性循环的必要前提。在苏州和上海考察时,有关的政府官员和专家在座谈时都提到,要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思路、目标、规划布局、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上海市物流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推进办主任王大明在给考察组介绍发展物流业的经验时,特别强调建设物流园区一定要超前规划,一步到位,高起点、高规格地做出最好的方案来吸引大客户入驻物流园区。我市在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必须认真制订发展规划,科学论证,然后分步实施,逐步推进,避免走弯路,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物流规划与城镇总体发展规划等其它规划相协调,重视物流园区规划与全市整体物流规划的衔接,重视物流规划的贯彻落实,维护全市物流规划的权威性。

3、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苏州和上海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时,政府在组织战略研究,制订发展规划,改善基础环境,整合物流资源,加强综合协调,对外招商引资,加强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也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政府积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优化、配套设施完善、物流主体招商、物流市场培育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在此基础上以市场化运作来推动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

4、着力培育重点企业。无论从苏州还是上海的经验看,发展现代物流业都必须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以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为主、以政府的政策引导为辅。两地都把大力培育重点物流企业作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在财政上安排引导资金对重点物流企业予以资金支持,迅速地培育了一批现代化物流企业。我市在发展现代物流业时,也要大力扶持本地物流龙头企业,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其逐步地做强、做大,同时积极培育为龙头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相关卫星企业,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企业网络组织,从而推动全市物流业协调发展。

5、信息化程度高。高度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基本特征,只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才能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上海现代物流信息产业园,是集物流产业投资与咨询、技术服务与展示,科技成果转化与生产的功能中心,其中无论是国有大型企业,还是私营小企业,无一例外都搭建了基于园区或企业的信息平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作系统。信息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推动了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下降,提高了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也必须坚持信息带动的原则,积极搭建包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信息服务系统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系统三个部分的鄂尔多斯物流信息平台,推动全市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现代物流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苏州、上海市现代物流工作的成效

(一)苏州市开展现代物流工作的成效

目前,苏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运行呈现快速稳步增长的态势,为苏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以开发区物流、港口物流以及道口物流为重要内容的境内外物流市场迅速扩张,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业务量约占物流市场的15%左右。工业园区唯亭物流园、高新区物流园、苏州港港口物流园、昆山物流园、吴江物流园和吴中区等一批物流园区,通过新建、扩建、改造和整合,已初具规模;白洋湾综合物流园、张家港冶金物流园、相城区物流园已经启动。从数量指标上来看,苏州现代物流业发展非常迅速:

1、社会物流总额

2006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为22384.5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4%,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4.64,即全市每单位GDP产出需要4.64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

从物流总额的构成来看,工业品物流总额比重较大,达到了1418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05%,占社会物流总额的63.3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进口物流总额6342.45亿元,增长17.35%,占社会物流总额的28.33%;农产品物流总额13.26亿元,增长14.8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06%;再生资源物流总额为7.36亿元,增长24.11%,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032%;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为12.18亿元,增长12.47%,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054%;外省市商品购进额1825.36亿元,增长19.95%,占社会物流总额的8.15%。

2、社会物流总费用

2006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804.42亿元,比上年增加116.33亿元,增长16.91%。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6.69 %,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二)上海市开展现代物流工作的成效

上海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尤其在“十五”期间,上海市物流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使上海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1、物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

“十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1年至2005年,物流业增加值从628.6亿元增加到1175.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3%左右。物流货运量持续扩大,2001年至2005年,货物运输量从5.4亿吨增加到6.9亿吨,年均递增6.3%;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2亿吨增加到4.4亿吨,年均递增18.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634万标准箱增加到1808万标准箱,年均递增30%;航空货邮吞吐量从80.4万吨增加到221.6万吨,年均递增28.8%。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跃居世界第一和第三,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也跻身于全球前十强。与此同时,全社会物流成本逐年下降。据统计,2005年全市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5%,比2001年下降近1个百分点,企业流动资产和商品库存周转速度有所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2、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日渐完善

“十五”以来,上海加强了支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设施、信息、政策三大平台建设。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洋山深水港一期正式开港,外高桥港区四、五期建成,浦东国际机场二跑道投入运营,高速公路网初具规模,浦东铁路建设和内河航道改造进展顺利,为促进物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物流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大通关”平台和电子口岸建设不断深化,上海口岸通关效率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电子标签及标准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等物流技术装备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物流政策和环境不断优化,上海市政府制定的《关于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相关行业协会开展了物流企业综合评估试点和物流师资格认定等,营造出了良好的物流业发展环境。

3、重点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

“十五”期间规划的四个重点物流园区开发建设,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深水港物流园区以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设为依托,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洋山保税港区已经封关运行;外高桥物流园区以全国第一家保税物流园区建设为标志,率先开展了“区港联动”试点;西北综合物流园区以发挥市内外陆路集散功能为重点,已成为连锁商业和医药物流配送的集聚区域;浦东空港物流园区以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为契机,逐步形成了航空产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发展格局。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互补型的保税物流框架,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口岸功能,推动保税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

4、市场主体多样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十五”以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上海物流业已经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全球10大物流企业和20大船公司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都已进入上海;中海、中远、中储等中央企业通过整体改造、整合内部物流资源,以上海为基地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上海本地企业也通过合资合作等资产重组方式进行流程再造,形成了一批国有控股和民营的物流企业。通过各类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服务和运作,支撑相关产业和连锁商业发展的物流配送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四、对我市开展现代物流工作的思考

(一)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物流业在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现代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合理的服务模式,正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为切入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就业,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鄂尔多斯市是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2006年,全市人均GDP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82.7亿元。从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来衡量,鄂尔多斯市已进入西部强市之列,步入跨越式发展轨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产品、原材料和设备、零配件将会大量运进运出,城乡居民的消费势头也将带来消费品的大量增加,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业将迅速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也将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极具潜力的物流需求市场。

2.打造核心城市的功能要求

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而区域核心城市是区域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的集散中心。鄂尔多斯市确立了打造“服务内蒙古、联动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以我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的形成和协调发展,增强我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

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是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以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衡量的,而现代物流业的实质是第三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的集聚,以及交通运输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业和旅游业等多种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4.扩大劳动就业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市正在实施农村牧区人口转移战略,大批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急需就业机会。物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就业门槛低、容量大、见效快的特点,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方面需要大量人员,可解决农牧区的富余劳动力;发展物流业也可以推动商品零售业、餐饮等生活性和汽车及其配件制造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间接解决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5.增加物流效益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政府和企业重生产,对生产环节上的产值、税收、利润和管理等重视,而对生产环节以外的运输、仓储、代理、包装、加工、配送等考虑甚少。过去重点抓生产环节上的产值和利税,而使运输和加工环节上的产值和利税很大一部分流失到了包头和呼市,甚至北京(神华神东公司生产税收体现在了我市,而运输环节税收有部分体现在了北京),使我市损失了大量的利益,为此,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增加我市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的税收收入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企业战略层面提升到了当前的社会经济战略层面,从“产业支柱”的地位提升到了“支柱产业”的地位。鄂尔多斯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构成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推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方向构成了发展的拉力,一推一拉的合力作用必将促进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从“产业支柱”向“支柱产业”的演变。因此鄂尔多斯市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更是适时的。

(二)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

1、优势(S)

(1)自然资源富集。鄂尔多斯盛产煤炭、化工、建材、羊绒等自然资源,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和纺织基地。拥有各类矿藏5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为1496亿吨,天然碱储量为6000多万吨,芒硝矿储量70亿吨,食盐储量1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7000多亿立方米。此外,石膏、石灰石、高岭土等资源的储量也相当可观,且品位很高。

(2)交通条件便捷。2006年,全市公路、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2184公里和360公里。“十一五”末铁路与公路等将构成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每条铁路均与外围铁路相连,基本达到出市达海。京包、包兰铁路围绕周边,大准、准东、东乌、准朔铁路和沿黄河铁路横穿东西,包西、包神铁路贯通南北,109、210国道贯穿市域,形成“十字”型主骨架,并与周边的110、107国道相连,鄂尔多斯机场已投入使用,开通了通往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主要城市的航线,全市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3)经济发展迅猛。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0亿元,增长24%;人均GDP 6600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财政收入达到145.8亿元,增长56.2%;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2.7亿元,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08元。预计到2010年,煤炭产量将突破2.5亿吨,水泥、玻化砖、玻璃等建材产品将达到1000万吨,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天然碱化工等化工产品将突破1000万吨。

(4)辐射范围广阔。鄂尔多斯市与黄河北岸的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形成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金三角”,东距出海口秦皇岛港1035公里,距黄骅港960公里,与相邻的银川、榆林、朔州等晋陕宁的城市距离均在300公里交通圈内,周边辐射人口约2000万人,具有连接西部地区的传承作用。

(5)产业基础雄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能源战略西移的良好机遇,全力实施资源转换战略,构筑形成了能源、化工、绒纺、建材、汽车制造、冶金、农畜产品加工、林沙等优势特色产业。目前,鄂尔多斯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煤化工项目区,大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相继与鄂尔多斯携手合作,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世界最大的煤炭单产矿井、鄂绒大化肥、亿利PVC、博源天然气制甲醇、意大利VM发动机、水利部沙棘加工园区、自治区第一条轿车生产线等一批世界一流、国内最大和填补内蒙古空白的项目相继落地。物流业发展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6)政策环境优越。鄂尔多斯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良好的政策空间。国家和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全国“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及《内蒙古自治区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和发展“大物流”战略,为鄂尔多斯市发展现代物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劣势(W)

(1)观念落后。我市部分干部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现代物流业的概念、地位、作用等认识不足,看不到流通领域蕴藏着的巨大经济增长潜力;绝大部分企业目前以自营物流为主,“大而全”、“小而全”,认识不到现代物流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2)缺乏高级层次人才。我市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人才严重地依赖于从外部引进,自身缺乏造血功能,造成了适用人才的短缺。目前,从业人员中拥有高级职称的物流人员和物流高级技师的比例较小,熟悉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人才严重匮乏,直接限制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管理体制不顺。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产业、跨地区的复合型产业,其健康发展必然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和管理机构。目前我市物流管理体制相互交错,机构多元化,铁道、交通、民航、邮电通讯、内外贸易等物流相关部门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进行管理,造成物流组织布局分散,部门、企业间缺乏横向联合,这种管理状况导致了我市当前发展现代物流业难以在全市各部门之间形成合力。

(4)发展基础差。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市物流业基本上处于70年代的储运物流阶段,现有的物流企业多数只是开展简单的“运输+仓储”业务,远没有达到综合物流和供应链物流的物流业发展阶段。从产业基础来看,我市物流业基本上呈现出小、散、弱的局面,缺乏掌握先进物流技术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从发展的基础条件来看,我市公路运输网络相对完善,但是铁路运输系统外运能力较差,还不能够完全满足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要。与此同时,我市在物流信息的应用和资源整合,利用电子化、信息化手段提高站前作业和疏运效率等方面还相当落后。

3、机遇(O)

(1)当前国内外对我市的广泛关注为我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绝好的机遇。经济飞速发展使我市的城市竞争力迅速上升,我市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是我市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难得的机遇,极其有利于我市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入和知名品牌的打造。我市将有更多的利用外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机会,更有利于我市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现代物流企业。

(2)中央、自治区和我市对现代物流业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今年国务院、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从财税、信贷、土地、价格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优惠,大力支持服务业的发展。我市当前也正处于由以工业为主体向加快发展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全市也非常重视发展“大旅游、大文化、大运输”,重视培育现代物流业发展。各级政府的支持给予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极为难得的机遇。

4、挑战(T)

鄂尔多斯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国内许多地区和城市都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抢占现代物流业发展先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鄂尔多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统一规划,重点推进,实现全市现代物流业的突破性发展。

(三)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市现代物流业已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06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20.5亿元,同比增长38%,占GDP的15%,占第三产业比重为38%;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为1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全国2006年为18.4%)、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为11%)。全年完成货运量28515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7145万吨,公路货运量21370万吨;全社会货运周转量达277亿吨公里,其中公路160亿吨公里,铁路117亿吨公里。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12家,规模以下从事与物流产业相关的企业为1385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6.4%。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企业法人单位1179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1家,以煤炭、化工产品和农畜产品为主的货运站(场)65家;另外,从事商品贸易的个体工商户5.8万户,占第三产业个体经营户的72.2%。

随着现代物流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我市现代物流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重点储备和扶持了华研物流园区、大路物流园、蒙西凯顺物流园区等一批现代物流业项目。同时,煤炭物流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建的煤炭物流项目已有罕台川铁路货物储运中心项目、新街铁路货物储运中心建设项目、达旗靖源煤炭市场综合服务项目、蒙西物流中心项目、大路物流园煤炭物流工程等。

总体来看,我市物流业在相对较差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步发展和正在培养着一批本地物流龙头企业,这将为我市物流业今后的迅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今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措施

借鉴所考察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政策体系、基础设施、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市场培育、企业培植、人才培养、行业管理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全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强大合力,同时也要突出重视煤炭交易中心的建设,重视城乡的统筹发展。

1、切实加强领导,成立全市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服务业对于提升各产业的素质和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像重视工业那样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是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包括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信息、科技、中介、房地产、商贸、餐饮及社区服务业等多个行业,几乎涉及到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参照国家部委及所考察苏州、上海市的做法,建议成立由市发改委、商务、交通、煤炭、规划、国土、财政、税务、建设、粮食、信息、铁路、邮政、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市服务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分管服务业和规划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发改委主任兼任,同时建立全市物流业部门协调会议制度,研究确定全市物流业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物流业发展工作会议,研究和协调解决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推动物流业重大项目的落实。各旗区也应建立相应的综合协调机构,形成市、区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形成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物流业管理体系和工作推进制度。

2、广泛征求意见,出台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要依据煤炭、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商贸和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布局及相关产品和原料的运量和运向,科学规划建设物流节点,特别是对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信息网络平台等重大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应统筹规划,科学论证,防止盲目建设,避免资源浪费。目前市现代物流业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已完成,通过这次考察,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同时近期也征求了各部门、各旗区的意见,下一步需组织各有关部门集中论证,尽快出台并实施《规划纲要》。

3、优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鼓励国内外的先进物流企业到我市投资,在土地、税收、投融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注册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土地管理部门要在用地价格方面按照政策规定给予优惠。规划、土管部门应对物流用地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实行一定时期的预留制度,优先安排物流项目用地计划。税务部门积极开展研究,针对物流产业不同的业态提出合理的有利于物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税目及税率。对物流领域提供软件开发、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服务的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于投资规模较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通过投资、补贴等方式参与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扶持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中的杠杆调节作用,降低物流企业投融资成本。研究制定物流业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的并轨方案,允许按照行业特点降低物流企业注册资本限额,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减免登记注册费用。同时要根据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协调机制,简化办事程序,提高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审核登记效率,切实提高政府服务水平,规范物流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4、加强现代物流业基础建设。加强物流通道项目建设,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管道、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据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不同功能定位、行业特点、占地面积、交通、地势、风向、水源和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布局物流节点,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促进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网络互通互联,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全面提升我市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快物流服务网络建设。鼓励非物流工商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和内部产权改造,剥离物流业务。加快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延伸,促进现有运输、仓储、外贸、货代、批发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尽快培育一批具有先进物流经营理念、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构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

5、切实增加投入,支持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市财政和各重点旗区都应投入部分启动资金对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政府为主体,联合担保公司设立“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引导基金”,作为启动和引导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基金由服务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监督;设立现代物流发展基金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基金的管理和安排,在全市物流业发展中统一调剂使用,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对于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企业,根据项目建设情况,给予按注册资金10—15%的配套支持,或者按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增加对现代物流业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重点物流企业,建立全市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和综合交通网络平台;对企业自建物流基础设施,银行和财政应给予融资和贴息支持。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加大物流业的开放引进力度,把知名物流企业、物流项目及资金引进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驻我市物流园区。重点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塑造先进的物流服务业态,为工商企业提供专业化和全方位的服务。积极引导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尤其要鼓励已经具备一定物流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私营物流企业加强联合协作,加大对物流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的投入,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7、优化物流管理,大力培育物流市场需求。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改变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实现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鼓励大中型工商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有效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将其部分或全部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承担,以培育和发展物流市场。推动工商企业与运输、仓储、货代、信息咨询、新兴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物流服务体系。把培育物流企业作为加快物流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8、突出重点产业,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针对我市实际,当前应大力发展煤炭、化工产品、农畜产品、建材和日用百货物流,抓好市场体系、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构筑起以工业物流为主体、商贸物流为支撑、农畜产品物流为补充的具有鄂尔多斯特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整合现有物流资源,重点抓好康巴什物流基地、煤炭交易中心、东胜商贸物流园区、东胜建材物流园区、重点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和主要城镇配送中心的建设,积极培育重点物流企业,组建规模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集团。

9、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我市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与区内外高等院校合作,尽早开设现代物流专业,在我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物流专业,采取物流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专业知识学习与外出考察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尽量在2010年之前培养一批我市急需的熟悉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业务的专业人才,规范物流培训和认证工作,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规范化的岗位培训、专题讲座、继续教育、特别是资质证书教育,组织人员赴区外、国外学习现代物流的先进管理经验,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人才支持。

10、成立行业协会,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尽快筹备组建鄂尔多斯市现代物流行业协会,加强与企业、政府之间的沟通交流。物流行业协会要紧密联系物流相关企业,指导物流企业依法规范经营,建立物流企业市场准入和资质认证机制,完善物流市场监管制度,制定出台重点物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从服务的角度加强自律,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定物流行业的服务标准,大力宣传“诚信物流”,促进开展信用交易,完善信用交易的相关政策。同时要牵头组织全市物流企业联网,加快与商业、工业、对外贸易、邮政通信等相关局域网的连接,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和会员提供广泛、及时的信息服务,要加强行业知识教育培训,推动物流行业内部的合作与交流,实现物流行业整体协调发展。

11、统筹城乡,加快商贸物流发展。以中心城镇为依托,以连锁经营为纽带,按照“城区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的发展模式,加快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配送物流,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发展格局。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建设,切实改善物流条件和环境。抓住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历史机遇,发挥城市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大集团、大公司向农村牧区利通领域延伸,促进农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大力发展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建设农家店、便民店和放心店,有效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12、突出建设煤炭交易中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融汇社会资本组建集煤炭交易、信息交流、金融服务、质量检验、电子结算等于一体的国家或自治区级的大型煤炭交易中心,为煤炭生产企业、营销企业、运输企业、煤焦企业、煤炭用户搭建一个统一、开放、透明、公正的交易平台,实现中心交易、园区交割、集中配送,吸引全区和毗邻地区的企业和客户入驻交易,不断扩大交易规模和影响力,强化我市在能源重化工产品产、运、销等重大环节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与此同时,在当前召开全市物流工作会议之际,要抓住机遇切实推进全市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通过全市物流工作会议,尽快统一各部门对现代物流工作的认识,尽快建立和完善物流业发展政策体系,建立相关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物流行业协会的组建,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尽快推进已确定的物流项目在设计、备案、开工、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争取年内有几个物流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物流业发展的硬件环境。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在鄂尔多斯日报开辟专栏,在鄂尔多斯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现代物流业,引导全市企业界正确认识现代物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在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有针对性地、有步骤地,以多种方式对我市重点企业的中高层干部进行培训,切实推动我市企业家思想观念的转变。总之,要紧紧抓住全市物流工作会议契机,努力从市场开发、企业培育、政策体系、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全面推进,争取在本内全市物流工作能够取得重大进展。

第五篇:台湾物流业考察报告(本站推荐)

台湾物流产业考察报告

近日,本人随同某考察团对台湾物流产业开展了为期八天的考察活动。考察团通过对台湾港口、物流企业的实地考察,基本了解了台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台湾物流产业发展历程

台湾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六七十年代,台湾政府大力推动“十大”建设,重点建设高速公路、机场与港口,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打通了纵贯台湾岛南北的高速公路干线,大大缩短了台北与高雄两市的行程,使台湾一下子成为亚洲地区的重要枢纽,商贸活动开始频繁起来,许多企业也开始重视物流的重要性。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台湾完成工业化之后,经济部商业司紧接着推动流通自动化,将自动化扩展到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与物流四大领域之中,至此物流正式成为台湾发展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一环。

台湾物流业一直是随着地区经济的增长而不断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台湾经济的迅速崛起,台湾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重要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地,物流配送需求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物流配送的发展。2009年台湾整体服务业GDP达8.6万亿元,占GDP总值12.5万亿元的比重为68.7%,占总就业人数的58.9%。2009年10月台湾政府财经咨询小组从出口竞争、就业机会、发展潜力等角度出发,建议国际物流作为未来发展的十大重点项目之一。

二、重点考察的港口与物流企业介绍

考察团重点考察了台湾的高雄港、基隆港、华储股份有限公司、远雄自由贸易港控股公司、立盟海空通运股份有限公司等,现介绍如下。

1、高雄港

高雄港位于台湾岛西南端,为台湾最大的商港,也是军港和渔港,扼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交汇之要冲,是美、欧、亚海运必经之道。高雄港作为大型综合性港口,有铁路、高速公路作为货物集运与疏运手段。高雄港港区总面积26.6平方公里,现有营运泊位约116座,其中杂货泊位30座、货柜泊位24座、散装泊位32座、谷类泊位2座。此外客轮、军舰、港务、工作码头共28座。另有仓库96座,容量57.6万吨。货柜场5处,供货柜转运。港区现有货柜装卸桥(桥式机)及装卸搬运机械170架。

高雄港是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大港之一,建有四个货柜中心,第一货柜中心位于中岛商港区,有4座深水码头,全长838米,有起重机3台,储运场地10万平米,可储放2500个TEU。第二货柜中心位于前镇商港区,有4座深水码头,全长1189米,有起重机8台,储运场地45万平米,可储放12000个TEU。第三货柜中心位于小港商港区,有3座深水码头,全长960米,储运场地60万平米,可储放17000个TEU。第四货柜中心位于中兴商港区,有7座深水码头,储运场地92万平米,可储放32000个TEU。全港有仓库、通栈88栋,总面积597700余平方米,堆场18处,总面积56300余平方米。配有各类装卸机械200余台,各种港口作业船舶143艘。港口现有航道长18公里,可通行10万吨级以下船舶。其中北航道水深11米,宽75米,南航道水深16米,宽160米。台湾地区70%以上的集装箱装卸量及60%以上的货物装卸量在高雄港作业,是台湾地区进出口货物的首要门户和区域货物转运中心。高雄港还有辅助港安平港,而马公港和布袋港则是它的附属港。

2004年高雄港启动了“洲际货柜中心计划”,整个计划分为二期。其中第一期计划兴建4座现代化的深水货柜码头,可提供1.25万TEU级货柜轮靠泊,2011年1月5日已完成2座货柜码头,并自2011年1月开始营运,可解决高雄港深水货柜码头不足问题;已完工的高雄港洲际货柜中心“联外道路兴建工程”,将串连整个洲际货柜中心联外道路交通,并衔接高雄市区快速道路系统,带动高雄港洲际货柜中心的发展。今年“高雄洲际货柜中心计划”二期启动,根据二期计划,高雄港将紧盯全球现代化货柜中心和物流基地目标,确保亚太地区货柜运输枢纽港地位,规划自2011年至2019年,在高雄港第二港口外海南侧填海造地422.5公顷,兴建石化油品储运中心、新式货柜基地等设施。该项目总计投资906亿元新台币,规划建设石化码头及15000TEU级货柜码头。目前有投资意愿的业者计有中油公司、台塑公司、中石化公司、宜升公司、胜一化工、李长荣化工、台湾聚合化学品公司、华运仓储实业公司、奇美油仓公司及纮洋化学公司等多达10家台湾知名石化厂商,对高雄港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也将带动高雄港结构性改变。

高雄港曾位居世界货柜吞吐量第三大港,仅次于香港与新加坡。货柜进出口于2004年达到历史纪录940万TEU,总进出港船次为39,045艘次,为历年高峰。近来由于受到区域内其他港口,包括传统大港香港、釜山以及新兴港口深圳盐田、上海洋山、浙江宁波、山东青岛之竞争挑战,高雄港吞吐略有下滑,2010年货柜装卸量约918万TEU,总进出港船次为35,312艘次。

2、基隆港

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海上门户,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基隆港在60年代前一直是台湾最大的港口,目前仅次于高雄港。基隆港港区总面积为572.17公顷,港湾形状大致呈北宽南窄的漏斗状,分为内港、外港及渔港三部分,港口水域面积384万平方米,陆域面积243万平方米。基隆港的码头取环港式,总长9000余米,水深10.5-11.5米,目前共有57座码头,设有一组浮筒泊位,一个入港航道。

码头泊位按东西区划分,其中,货柜码头15座,杂货码头24座,客运码头2座,其他码头16座。

东岸、西岸货柜储运场配臵有35至40吨可装卸13至16排货柜之高性能式货柜起重机,每年可装卸200万至300万TEU的货柜。其中,西岸货柜储运场北柜场位于外港码头区,有西19至西26号八座深水码头,全长2012米,装臵桥式起重机16台,储运场面积222,204平方米,可储放货柜5181TEU。西岸货柜储运场南柜场位于新码头区西16、17、18 号3座深水码头,全长 620 米,装臵桥式起 重机6台,储运场面积97,135平方米,可储放货柜2,004TEU。东柜货柜储运场位于东岸码头区,有东8、9、10、11号4座深水码头,全长860米,装臵桥式起重机7台,储运场面积39,000平方米,可储放2层货柜共2030TEU。

杂货码头设臵有杂货通栈8座,有效容量22,009吨,露臵堆货场 8座,有效容量14,844吨,水泥圆库7座,有效容量63,000吨,化油储槽14座,有效容量13,500 吨,配臵了自动卸煤机、化油储槽、自动卸水泥等现代化的港埠设施,可供汽车、游艇、钢铁、水泥、煤炭、油品等货物的装卸。

两座客运码头可同时靠泊国际豪华客轮二艘,经常有岛内外邮轮、客货轮在此靠泊,对促进观光旅游帮助良多。

其它码头16座,分别供基隆港务局所有港勤船及工程船、军、巡、缉私舰等靠泊。

另外还有2处系泊浮筒,用于原油卸船,一为深澳浮筒,水深12米,另一为沙龙海域浮筒,可系泊25万吨级油轮(两处浮筒仅可在好天气使用)。码头配备最大起重能力25吨的轮胎起重机,还有4艘起重船,最大能力为110吨。外港锚地可容纳8艘轮船停泊,港外亦可锚泊。

基隆港的码头总数从日据时期全座落在西岸的十八座,扩增为现在的五十七座(西岸三十七座、东岸二十座)。2006全台关税总收入之中,经基隆港的收入为新台币821亿余元,占总收入的60.54%,足见基隆港在台湾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基隆港除了要面对岛内外传统港口的竞争,还要应付大陆东南各新兴港口的快速崛起,而基隆港的港区规模已到达极限,却因为港埠用地紧邻市区及山区而无法扩建,港内大部分码头的吃水深度又无法停泊巨型货柜轮,导致基隆港的总运量开始衰退,港口排名也在十年内,由世界前十迅速跌到三十名以外。

3、华储股份有限公司

华储为台湾航空货物运输的龙头企业,原为桃园机场第一货运站,后转交民间经营,华航是其最大股东,华储桃园与高雄两点的航空货运占全台国际航空货运的62%。

1997年台湾行政院核定的“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确定一期航空货运站实施民营化,1999年9月,华航与其他相关公司共同组成的“华航企业联盟”经过三年努力,以竞争优势取得一期航空货运站的特许营运权,同年12月,华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承接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一期货运站及高雄小港国际机场货运站,成为台北唯一同时拥有北高航空货物集散站的经营业者,并于2000年1月16日正式营运。

华储桃园机场航空货运站库区面积137593平方米(13.76公顷),紧邻12个货机停机坪,货物进出港十分方便。库区货物装卸场地可同时停靠166辆车辆,配备货物拆打盘工作站28组,中盘货架储位4677个,大货盘储位1692个,升降搬运车7部,搬运车10部,大货盘垂直升降机5部,整个作业与库区装备数位监控镜头384个。

高雄小港航空货运站库区面积16813平方米(1.68公顷),紧邻5个货机坪。库区货物装卸场地可同时停靠166辆车辆,配备货物拆打盘工作站3组,中盘货架储位369个,大货盘储位156个,搬运车11部,大货盘垂直升降机7部,整个作业与库区装备数位监控镜头92个。

华储尽管享有航空货运站的特许经营权,但并未垄断航空货运业务。目前经营桃园机场航空货运业务的企业,除华储外,还有三家企业参与竞争,其中华储占有优势与份额最大,年货运量超过50万吨。华储正在筹划二期航空货运站建设,原计划货运总规模达到150万吨,但由于近几年台湾制造业大量向大陆转移,整个台湾地区货运总量出现下降趋势,调整货运规模为98万吨。

华储特许经营的航空货运站,采用BOT模式建设,经营期限为20年。经营到期后华储享有优先竞标权。

4、远雄自由贸易港控股公司

远雄自由贸易港控股公司的前身为远雄空运仓储,成立于1991年。公司坐落在桃园机场附近,主要经营空运货物、保税、储运业务,通过自动化仓储设备、完整信息化系统、专业人才及量身定制的客户服务,做到24小时全年无休,并将仓门延伸到客户生产线,实现无缝对接。1999年上柜,2004年上市。

远雄空运仓储于2000年参与民航局推动的“桃园航空货运园区开发计划”,2003年取得50年BOT开发运营权,正式启动“远雄自由贸易港区”项目建设。该项目占地45公顷,总投资超过250亿新台币,是涵盖五大功能的经贸特区。其五大功能分别如下。

航空货运站:600米专属道路(约10分钟车程)与机场管制区连接,货物通关可增加处理转口、生鲜及快递等需求速度、安全的货物时效性。

办公大楼:就近提供航空公司、承揽业、报关行、货主专属理货空间及办公室,将处理完成的货物直接移往货运站进仓、报关、打盘、装柜、即时运往机坪上机。

增值园区:早上接单,下午立即出货,在2天之內可将货物98%甚至100%送至客户手中。增值服务分为深加工与简单加工两种,能提供速度最快、附加值最高的加工服务。

岛内外物流中心:除了经营国际物流增值服务外,也可以经营国内外物流中心、发货中心、配销中心等业务。

企业运筹中心:规划有办公室、会议、展示中心、金融、商务旅馆、健身休闲中心等完备设施。远雄自由贸易港区结合物流、人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并以境内关外的空运特区规划,吸引跨国企业在台设立运营总部,从原材料进口、加工、制造,再到运输配送等,远雄自由贸易港区提供上、中、下游整合性作业服务,具备免营业税、货物税、关税、烟酒税、健康福利捐、贸推费、商港贸易服务费等税赋优惠,进出仓免保税车、不需保证金,24小时闭路电视监控与安保巡视,可多层次委托加工,EDI线上通报免审验C1放行,租金、管理费低廉,货物加工经转型后可内销等多种优势。

目前,远雄自由贸易港区的企业运筹中心与物流中心部分设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DHL等跨国物流巨头入驻物流中心开始运营。

5、立盟海空通运股份有限公司

立盟海空通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9年,以生鲜产品运输起家,初期主要经营鲔鱼、旗鱼等大型鱼类销往日本、孵鸭蛋销新加坡及蔬菜、鲜花销香港等冷门运输生意。至今30年仍一直承包台北花市进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南美等地的运输业务。

由于生鲜产品的高时效性,又没有节假日,创办人凭著天赋的毅力和细心, 以及对品质的严格要求,不久就在业界打下了鲜货专家的金字招牌,并锻炼出了一支24小时随时待命的机动队伍,无论在台风天或节假日,客户永远找得到,因此奠定了立盟日后朝多元化服务而大获成功的不可磨灭的基石。

在多数大型货运承揽商都只重视欧美线与高运价的长线运输时,立盟悄悄在运价低、业务量容易扩大、竞争相对不太激烈的东南亚线上扎根,以及鲜活起家的高时效性优势,使立盟在竞争激烈的货运承揽市场脱颖而出,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王国。

1997年5月,美国鸿霖全球运输(MORRISON EXPRESS USA)前总裁ALLEN CHENG先生与立盟创办者钟美志女士合作开办了美国总部洛杉矶立盟,开启了立盟的国际化转型。在随后的10年中,立盟陆续在美国成立了旧金山、纽约、芝加哥、达拉斯、西雅图等分公司,在东南亚地区成立了香港、泰国、新加坡分公司,在中国大陆成立了上海、北京、大连、深圳、青岛、重庆、宁波、西安、成都等分公司。

与此同时,立盟通过与竹科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关系,开发出一套专为半导体设备及精密仪器量身打造的精密仪器标准作业程序(SOP),从订单追踪、生产厂家联系、产品测试包装、内陆运输调度到航空公司的卸货装载等诸多细节,都有专人完整跟踪记录每一个运输环节,并有半导体设备专属的监控清单(CHECK LIST)忠实记录每一环节的状态,确保货物运输的安全与准时。

由于立盟的专业经验以及可靠的作业流程与信息系统,在过去的10年中,立盟的知名度大幅上升,成为台积电、联电、力晶、茂德、华邦、世界先进等企业的合作伙伴,这些企业从欧美进口的机器设备,多半指定交由立盟公司承运,立盟也成为华航及长荣从欧美进口大型设备的指标性运输代理,每年作业的进口吨数屡创新高。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底, 台积电决定向大陆搬迁第二条生产线,将近千吨的设备在立盟精密的策划及华航的积极争取下, 拿到两岸首次破冰的货运包机航权。2006年7月19日,史上头一遭747-400全货机由台北直接飞往上海的包机,立盟与华航共同留下了台湾首位货代签订海峡两岸包机的光荣记录。2007年底,台湾茂德科技斥资在重庆创立渝德科技8寸晶圆厂,委托立盟负责整厂搬迁的运输重任,在短短三个月中间,立盟完成了整合由日本、德国、新加坡各地来的机械,配合台湾当地的机械, 再次与华航合作以11架747-400全货机由台北直飞重庆江北机场,创下了连续16次海峡两岸承载货运包机的辉煌记录。截至目前为止,立盟公司仍是业界唯一拥有两岸货运包机直航操作经验的空运公司。

三、对台湾物流产业发展的认识

考察团通过听取台湾物流产业界人士的介绍和部分物流企业、港口的实地走访,充分感受了台湾物流产业发展的辉煌历程,透过这些历程,可以发现台湾物流产业发展的两个特点,第一是当地政府在推动物流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如航空货运站场建设,政府主导民营化趋势,通过BOT方式使企业拥有特许经营权;远雄自由贸易港区建设,政府制订的系列优惠政策,使该港区拥有其他类似自由贸易区无法逾越的优势。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高水平、大规模的航空货运站、自由贸易港区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是大力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台湾企业就开始花巨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与上下游企业实行信息对接,降低生产成本。到本世纪初,具备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都已完成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到目前为止,没有构建信息系统的企业基本都被淘汰了。

总结台湾物流产业的发展,还有三个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一、企业市场国际化,方可实现规模化。台湾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台湾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很大,企业的弹性应变能力很强。台商到各地经商,使本地经济延伸至国际市场,促使了企业规模化。台湾电脑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50%,上中下游的协调非常重要,供应链运作相当成熟。10年前物流业在台湾兴起,也接受了国际上的先进理念和技术,经过引进、吸收、改造,逐步实现了物流理念和技术的本地化。

第二、产业结构转型,物流业得到升级。由于制造业向内地转移,很多产品需要进口,流通服务环节就成为影响台湾经济贸易成败的关键。物流业因此受到各界的关注,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得到了许多的便利。而吸引国际物流资本也从多方面提升了台湾物流产业的技术标准。

第三、供应链锻炼了物流企业实际运作能力。跨国公司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在原材料最便宜和最适合生产的地方设立工厂,在价格最好和市场最有前景的地方行销产品,在人才最丰富的地方设立研究和发展中心。各种不同公司的机构散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要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全球物流网络成为十分关键的问题。台湾主要以外销为导向,许多企业到内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投资,外包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很大,如IT业的许多产品实际上都外包给台湾的厂家,为了配合国际大客户的需要,台湾企业就必须克服物流上的困准,发挥供应链上游零部件、制造商和下游装配厂商作用,满足客户对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要求。这就在客观上训练了台湾物流企业跨区域的实际运作能力。

总之,台湾物流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物流技术应用、运营模式创新、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产业规模,一定程度上为台湾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给力支持。台湾的经验可以、也应该成为大陆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的学习典范。

下载关于十堰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十堰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物流业考察报告

    现代物流业考察报告 第一调研组 2018年7月 为学习外地发展现代物流业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区现代物流业更好更快发展,区政协调研组在吴成平主席、王务兵副区长、段仁智秘书......

    关于对重庆、成都两地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关于对重庆、成都两地物流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2010-12-13 来源:贵阳市商务局 作者: 标签: 考察报告 物流业发展 重庆 成都 贵阳 摘要: 考察中我们发现,成都物流发展的规模和推进......

    上海等物流业考察报告(五篇)

    上海、北京、南京、重庆和成都物流业考察报告一、五个城市物流业发展概况(一)上海现代物流业是上海着力培育和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上海发挥综合优势,加快......

    乳山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

    乳山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 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乳......

    关于发展物流业进展情况总结

    关于发展物流业进展情况总结今年1—6月,我局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商贸物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紧密配合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消费不安全......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

    北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北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我国物流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市的物流业还在起步阶段,目前没有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物流中心,这与我市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