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盾构百环验收质量报告
天津市地铁2号线项目 翠阜新村站工程第12合同段
沙柳路~翠阜新村站右线盾构施工
100环质量评估报告
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2008年05月05日
一、工程概况:
天津地铁二期工程(2号线)第12合同段沙-翠盾构区间。起讫里程为AK18+435-AK16+675,区间长1759.04米,区段内设两座区间联络通道。
区间沿线天津市迎宾主干道卫国道,地面两侧主要建筑物有营联住宅小区、九河国际城、上杭花园、新闻出版学校、八六三一部队、地热设计院、万兴花园、家世界超市、顺驰太阳城、松风里小区及穿越卫国道昆仑立交桥。该区间曲线半径800、1000、2000米,线路最大纵坡25‰,最小纵坡2‰。区间沿线两侧距离建筑物近,地面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密集,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区间隧道采用直径为6.34m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日本川崎设计制作,盾构机体长9.05米,牵引部分长17.75米,后备台车长53.24米,总长80.04米,电动机总功率为1410.05KW。
二、监理依据:
2.1.1 监理规划、监理细则; 2.1.2 沙-翠区间盾构施工设计图纸;
2.1.3 《城市地铁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B29-54-2003); 2.1.4 《城市地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2.1.5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2.1.6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二、盾构施工监督、检查情况: 3.1 盾构始发(出洞)阶段
3.1.1为了确保盾构出洞施工的安全和更好地保护附近的地下管线和建(构)筑物,对土体加固的效果检验作为监理控制的重点内容。对承包方钻芯取样过程进行见证,确保了出洞时无渗漏或流砂等异常情况;
3.1.2复核基座顶部导向轨的平面位置及高程,确保盾构机始发姿态符合设计轴线要求;
3.1.3 对盾构机及后配套设备主要部件进行核对,并对试运转情况进行见证,在验收合格前提下方批准盾构机及配套设备投入使用;
3.1.4检查始发反力架安装,确保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便推进时不发生变形。3.2 盾构掘进和姿态控制
3.2.1 通过审查承包商施工报表,抽查盾构室内仪器、仪表,及时收集和分析有关施工参数,通过信息反馈掌握施工参数的变化;
3.2.2 督促承包商合理设定各项施工参数,包括:土压力、出土量、掘进速度和千斤顶推力,保证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3.2.3严格以规范要求为准则控制中线平面位置和高程,保证其偏差为±50mm,发现偏离口头和书面要求承包单位逐步纠正,不得猛纠硬调,确保了轴线符合设计。
3.3 管片拼装控制
3.3.1检查管片外观质量和出厂质量合格证明资料,根据设计排版图纸,严格检查进场管片规格;
3.3.2 检查管片防水密封条、传力衬垫的粘贴,严禁粘贴不合格管片下井; 3.3.3 管片拼装后,检查管片姿态及错台情况,对破损进行了统计,并对下一阶段提出改进措施;
3.3.4 管片注浆重点监督浆液配合比、注浆量、注浆压力,以保证防水效果和减少地面变形。
3.4 质保体系控制
3.4.1 施工材料、成品的合格证、复试报告等资料齐全;对所进场的材料,指定专人负责进行管理,并及时进行了取样和平行检验,检验后合格方允许使用;
3.4.2 对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进行了严格把关,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了报验和验收,质量管理体系运作良好;
3.4.3 隐蔽工程验收与施工进度同步,隐蔽验收资料齐全。
四、盾构施工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情况:
4.1.1 掘进工程中,盾构机姿态与管片姿态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稳定后隧道轴线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
4.1.2 施工中存在管片进场报验资料不齐全、管片粘贴不牢固及未报验即下井拼装等问题,监理下发监理工作联系单3份、监理通知3份,要求承包商进行了整改。
4.1.3 管片拼装后破损、错台严重,组织承包商召开了专题会议一次,查找原因,商讨治理措施;
4.1.4 隧道稳定后的测量、监测工作滞后,督促承包商及时上报量测成果单,以便监理对掘进的监控,且要求数据必须由项目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审核无误后上报;
4.1.5 管片防水密封条、传力衬垫粘贴存在起鼓、翘边、不牢固现象,要求加强对粘贴的质量和管理,确保了粘贴质量;
4.1.6 严格控制管片与盾构机姿态,加强管片拼装质量,要求承包单位在拼装管片施工中不出现严重错台和破损现象;
4.1.7 对渗漏水处及时进行处理,做好注浆工作,确保注浆质量; 4.1.8 加强各部门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切实做到测量、监测成果及施工记录等资料及时上报,也确保施工外业的总的质量。
4.1.9 严格规范承包商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树立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日常的检查及总监每周一次的巡检对施工提出要求和意见,监督承包单位文明施工和文明工地建设,对现场围挡、材料堆放及生活设施进行每周一次检查,确保了工程安全生产。
五、材料、试件实验(质保资料):
5.1.1 见证取样:连接螺栓、螺栓孔密封圈、胶粘剂、丁晴软木垫、丁晴腻子片、弹性橡胶密封垫、连接螺栓达克罗涂层、弧形螺栓、砂和水泥各一组,膨润土2组,粉煤灰4组,试验结果全部合格;
6.1.2平行试验:膨润土、粉煤灰、水泥、砂各一组,试验结果全部合格。
六、外观质量调查: 6.1 隧道渗水情况
6.1.1 10-20、30-45环左右两侧均存在环缝渗水,较大处为7、13环,最大渗水处为25环,湿渍面积为XL2整块及周围10cm范围。
6.2 管片错台情况
6.2.1 沿隧道向内右侧:1-25环呈下梯形高差,26-85呈上梯形高差,86-95环平整度缓和。43、45、63、64、67、79环环高差均达到9 mm,其中,9与10环环高差最大,为11mm;6与7环环缝最大,为10 mm;14环纵错台最大,为12 mm;25环纵缝最大,为9 mm。
6.2.2沿隧道向内左侧:9-25环呈上梯形高差,50-65呈下梯形高差,85-100环平整度缓和。62、63、64、65环环高差达到10-15 mm,其中,9环与10环环高差最大,为18mm;76与77环环缝最大,为8 mm;10环与78环纵错台最大,为12 mm;85环纵缝最大,为10 mm。
6.3 管片破损情况
6.3.1 1-100环共有34环管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6、10、20、22、43、72、82、90环轻度裂缝,12、14、30、40、67、78、79环出现环纵向贯通裂缝,出现部位均为XB和XL。67环XL2破损最大为:114(长)×19(宽)×10(深)cm,41环掉角最大为XB1:60(长)×15(宽)×10(深)cm。
6.4 轴线偏差情况
6.4.1 其中水平偏差最大为R51环,偏差为49.2mm,最小为R7环,偏差为-40.7mm;垂直偏差最大为R29环,偏差为46.2mm,偏差最小为R85环,偏差为-38mm,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
1、隧道在盾构掘进时轴线控制不佳,经常出现较大纠偏动作,影响了管片拼装质量;
2、管片拼装后椭圆度不合格,缝隙张开,部分防水条失去挡水效果导致隧道渗漏水点较多;
3、盾构机姿态与管片姿态不协调,存在一定夹角,管片与盾构机空隙量过小或无空隙,导致拼装错台,推进时管片破损;
4、盾构拼装机任意转动自由度较小及拼装人员操作不熟练。采取措施:
1、调整盾构机与管片姿态,保证成环质量;
2、严格控制掘进速度和拼装质量,盾构机纠偏须缓纠慢调,不得纠偏过猛;
3、严格检查管片密封条粘贴质量,按照程序对管片粘贴进行报验;
4、加强管片拼装质量,避免错台、破损现象。
七、测量情况:
沙-翠盾构施工测量包括盾构姿态测量和管片姿态测量。通过人工测量与盾构机自动导航测量系统进行了对比证明:盾构机自动导航测量系统工作正常,盾构姿态测量和管片姿态测量均符合规范要求,水平偏差和垂直偏差均在50mm之内。
八、监测情况:
8.1.1 沉降监测情况:1-100环共设置142个地面监测点,并按照要求对切口上方及周边地面控制点进行实时监测,上报成果表76份,月报1份,所有控制点沉降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报表,累计沉降最大点为R10,沉降量为-17.95mm;
8.1.2 管片收敛监测:管片收敛水平最大为第1环,数值为-13 mm,垂直收敛最大为70环,数值为-8 mm;
8.1.3 管片沉降:管片沉降量最大为10环,沉降量为-3 mm,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九、监理总结:
通过前100环及掘进施工至目前情况来看,施工总体质量欠佳,管片的破损、错台及隧道的渗漏水较严重。承包单位对区段隧道的渗漏、破损进行了认真的治理和整改,经过注浆和管片的修补后本区段隧道满足使用功能。本隧道工程水平及垂直轴线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之内,满足贯通要求。
第二篇:盾构质量保证体系
6.1、质量管理方案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措施以便于安全顺利的完成工程任务。以及对现场的工作做施工方案。具体如下: 质量保证体系:认真落实质量责任终身保证制度。项目经理为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项目总工程师具体负责组织质量计划、工程创优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及工序抽检,以及对特殊工序、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全面检查验收;工程队长对本队所施工工程质量负责;同时各工程队配置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负责所有工序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经理部和工程队的施工技术部门、物资采购部门、工程试验部门、计量部门等均在相应的职责范围内对工程质量负责。建立严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体系正常运转的要求,分工负责,相互协调,层层落实,使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施工生产全过程中正常运作,发挥保障作用。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切实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工程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
2、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业主要求和我项目部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编制施工计划,配置适用的施工设备、检验设备、辅助装置及其它各项资源,并根据工程施工的需要和技术要求,分项制定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3)盾构掘进施工全过程须严格受控,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地质变化、隧道埋深、地面荷载、地表沉降、盾构机姿态、刀盘扭矩、千斤顶推力等各种数据信息,正确下达每班推进指令,并即时跟踪调整。盾构机操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指令,谨慎操作,对初始出现的小偏差应及时纠正,应尽量避免盾构机走“蛇”形,盾构机一次纠偏量不宜过大,以减少对地层的扰动,确保盾构掘进的质量。(4)盾构施工的区间隧道,管片衬砌是隧道防水的重要环节。管片拼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隧道使用寿命及永久防水能力,因此严格控制管片安装质量至关重要。①制定专门的管片运输作业指导书,在管片水平或垂直运送过程中,运输过程中注意对管片的保护,避免造成损坏。一旦管片被损坏,停止安装使用。②管片的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并用枕木或其他材料铺设成管片堆放场。管片的堆放层数不可超过三层,以免造成管片压坏,堆放时块与块之间应以方木支垫。③在管片拼装前,若因故导致弹性密封垫损坏或水膨胀条发生了预裂则必须重新更换弹性密封垫。④管片连接是保证管片拼装的重要环节。施工时对管片连接应按0.2%的比例进行抽查,连接件还应经防腐处理,管片连接螺栓必须拧紧,螺栓紧固采取多次紧固的方式。管片拼装过程中安装一块,紧一块的螺栓,拼装结束后应及时对环纵向螺栓进行再次紧固,盾构掘进下一环时,借助推进油缸推力的作用,再一次紧固所有的螺栓尤其是纵向螺栓。隧道贯通后,必须对所有环纵向螺栓进行复紧。(5)管片衬砌背后注浆是盾构施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序,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浆液配比试验,选定合适的注浆材料、外加剂及浆液配比,保证所选浆液配比、强度、耐久性等物理力学指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6)做好开工前及分部位、分工序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使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均十分清楚各工序的施工要求、施工工艺、技术规范、特殊和重点部位的工程特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施工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7)做好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和过程控制工作。①做好工程测量、复测、监控量测工作。针对地铁施工测量的特殊性,成立一支熟悉技术业务的专业测量队,严格执行测量复核制度,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并做好测量原始记录的保存归档工作。②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做好工艺技术参数和指标的严密监测和控制,尤其是工程的特殊工序和重点部位,确保每个部位、每道工序均达到优良标准。③做好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工作。加强质量自检、互检工作,实行三级(班组、工程队、安质部)检验制度,做好隐蔽工程验收,上道工序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所有隐蔽工程均应先自检合格,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签认后方可继续下一道工序施工。④切实做好信息化施工,及时测量、修正施工参数,确保地面隆沉和隧道偏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⑤把好原材料、半成品及设备进场的质量关。凡在本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等,严格按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文件进行控制,除要具备出厂合格证明等技术资料外,到场后尚需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做好各种材料的质量记录和资料的整理、保存工作,各种证明、合格证、试验报告等齐全,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追溯性。⑥施工现场组建满足本工程施工需要的试验室,并按规范要求做好各类原材料、混凝土、焊接件等的抽检和复检工作,确保各种试验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用数据和分析图表检验、指导现场施工。⑦施工中使用的各类测量仪器以及试验设备,按规定做好计量检定工作,在使用过程中,密切注意可能出现的偏差,以保证计量成果的准确性。⑧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保存、归档工作。确保工程竣工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⑨本工程跨施工,在冬季、夏季及雨季严格按有关规定和标准组织施工,确保特殊环境施工的工程质量。(8)建立和健全质量管理QC小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不断提高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能力,保证工程质量达到优质标准,实现创优目标。6.2、施工中质量保证制度6.2.1、施工、质量、检查控制要点
1、钻机就位应平稳,立轴转盘与孔位对正,高压设备与管路系统应符合设计及安全要求,防止管路堵塞,密封处漏气。
2、钻进施工前,应先作射水试验,检查管道和喷嘴是否畅通。为防止泥沙堵塞喷嘴,在钻进时可边射水边插管,但水压一般不超过1Mpa,防止水压过大冲塌孔壁。
3、插设喷管一定要插入地层预定的深度。
4、旋喷应自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旋喷注浆时要注意,当达到预定的压力和喷射量开始旋喷,估算水泥浆的前峰流出喷头(一般2~4s),并在桩底旋喷1min方可开始提升注浆管。施喷过程中,应注意冒浆量的测量,冒浆量宜控制在小于20%。值班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检查浆液初凝时间,注浆流量等技术参数,控制转速、提速,当喷头提升到设计高程时,应进行1~2min的低压补浆(5Mpa),消除桩顶因浆液析出造成凹穴。旋喷结束后,应迅速拔出注浆管,用清水冲洗管路和喷嘴,防止浆液凝固堵塞。
5、施工时,加强前台与后场供浆配合密切,后场停止供应时,应及时通知前台,防止断桩和缺浆。再次供浆时,搅拌机需下沉停浆点0.5m以下,待恢复供浆时在提升。
6、所用水泥浆,水灰比要按设计规定,不得随意更改,要保证水泥质量,定期对水泥进行过筛试验,禁止使用受潮,过期的水泥。
7、喷射注浆孔与高压泵距离不能过长,防止高压软管过长,沿程压力损失增大,造成实际喷射压力降低。
8、当桩顶接近标高时,为保证桩头的施工质量钻机自设计标高以下1m喷浆提升时,采用慢速,控制在10cm/min以内。
9、喷射结束后,若发现浆面下降应立即在喷射孔内进行静压充填,直至浆液面不再下流为止。
10、施工中出现冒浆,一般是因为注浆量超过所需浆量所致,可采取如下措施:a、提高喷射压力b、适当缩小喷嘴直径c、加快提高和转速。6.2.2、试桩施工标准
1、原地面处理试桩场地进行平整,设置灰浆池,做好排浆沟。
2、钻机就位对需要试桩的位置进行测量放样,移动旋喷桩机到指定桩位进行对中。
3、调整导向架垂直度采用对中气泡控制导向架垂直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垂直度小于1.5%桩长。
4、拌制浆液旋喷机预搅下降同时,后台拌制水泥浆液,待压浆前将浆液放入集料斗中。选用水泥标号P.O4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拌制浆液,水灰比控制在1:1。
5、喷浆搅拌旋喷启动单管旋喷桩机转盘,待旋喷头转速正常后,开启灰浆泵钻通过管路送浆至喷头出浆口,出浆后方可使钻杆沿导向架向上移动。
6、喷浆旋喷提升 喷浆提升时,启动旋喷桩机及拉紧链条装置,边喷浆搅拌边提升钻杆,使浆液和土体充分拌和直至将搅拌钻头提升出地面。施工过程技术人员定时检查浆液初凝时间、喷浆流量、压力、旋转提升速度等参数是否与拟定的设计参数吻合,并随时做好记录。
7、成桩注浆完毕后拔出注浆管,桩顶凹坑及时用水泥浆补灌。
8、桩机移位施工完一根桩后,移动桩机至下一根桩位,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6.2.3、检测施工质量标准为进一步验证加注土体加固强度情况,加固完成后28d,在隧道中心线及隧道外两侧土体加固范围内对加固土体进行钻芯取样,每个加固端取样三点,上、中、下每点取样两组,检测其抗压强度和抗渗性。根据现场情况,在以下参数组合下,成桩直径、桩体垂直度、外观质量及均匀性满足设计要求。旋喷桩成桩工艺流程图
6.2.4、盾构始发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洞口橡胶止水条的安装质量检查,加强洞圈混凝土的捣固以确保洞圈混凝土密实,管片和洞圈的间隙用水硬性浆液进行填充以确保接缝质量;
2、洞门封堵由专职质检员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安排专人对洞口堵缝做跟踪检查,确保洞口封堵完好;
3、加强盾构反力架的设计与检算,保证反力架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平整度,盾构拼装完成后,进行系统和整机调试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后方可掘进施工;
4、由测量人员准确定出始发基座中线和高程位置,严格控制始发台,反力架和负环的安装精度,始发基座应焊接牢固,确保盾构始发姿态与设计线路基本重合。6.2.5、盾构推进、管片同步注浆质量保证措施
1、加强盾构施工人员培训,提高盾构机司机的操作水平;
2、加强施工测量,采取盾构自动测量先行,人工测量随时校核的措施,确保隧道线形正确,位置精度满足规范要求;
3、在盾构机推进中根据不同土质和覆土厚度,结合地面监测信息,合理调整泥浆质量,并按推力、推进速度和出土量的相互关系,合理控制推进速度,保证泥水仓压力和开挖面水土压力平衡;
4、严格按照设计,施工规范组织掘进,提高盾构掘进质量;
5、制定详细的注浆作业指导书,并进行详细的浆材配比试验,选定合适的注浆材料及浆液配比;
6、制定详细的注浆施工设计和工艺流程及注浆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按要求实施注浆、检查,记录、分析,及时作出P(注浆压力)-Q(注浆量)-t(时间)曲线,分析注浆速度与掘进速度的关系,评价注浆效果,反馈指导下次注浆;
7、成立专业注浆作业组,由富有经验的注浆工程师负责现场注浆技术和管理工作;
8、根据洞内管片衬砌变形和地面变形监测结果,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修正注浆参数设计和施工方法,发现情况及时解决;
9、做好注浆设备的维修保养,注浆材料供应,定时对注浆管路及设备进行清洗,保证注浆作业顺利连续不中断进行;
10、环形间隙充填不够、结构域底层变形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变形危及地面安全时、或存在地下水渗漏区段,在必要时通过吊装孔对管片背后进行补充浆液。6.2.6、盾构隧道轴线质量保证措施
1、掘进中,及时掌握盾构机的方向和位置,严格对盾构机进行姿态控制,保证实际轴线同设计轴线的偏差量小于正负50mm的要求;
2、盾构推进中,测量在每环拼装后进行,做到勤测勤纠,避免误差积累,对轴线一次纠偏量不大于4mm;
3、盾构施工中由于受曲线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管片来调整盾构姿态,以保证盾构沿着设计路线中线方向推进;
4、定期人工测量盾构机姿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隧道衬砌每循环都要测量盾尾间隙,及时纠偏,以保证隧道轴线的准确性。6.2.7、管片拼装质量保证措施
1、严格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正确安装管片防水材料:a、粘接剂、软木橡胶、弹性密封垫和橡胶腻子胶必须具备合格的证明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检验通过后方可实施;b、粘接剂涂刷均匀饱满、弹性密封垫和橡胶衬垫粘贴平整牢固,腻子片嵌贴严密稳固,位置准确,不得有起鼓、超长和缺口现象;c、螺栓衬垫严密,不得有裂隙,使用前检查,发现损坏立即更换,不得使用;d、嵌缝之前将槽内清理干净,无杂质碎屑,嵌缝材料的种类、规格和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通过监理检验后方可实施,所用机械设备状况良好。
2、加强管片运输过程保护:a、运输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各种预备工作,采用专用运输车运输,确保管片在运输和吊运途中不受损或毁坏;b、管片在生产厂的堆放高度不超过3层,管片在施工现场的堆放高度不超过3层,管片在运输途中的堆放高度不超过2层;
3、正确选择管片的安装位置:a、作业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一步作业指导书,对管片检查,管片按一定顺序进行编号,防止选错;b、做好管片安装位置的选择,合理拟合设计路线与盾构机当前姿态相符。
4、规范管片安装操作:a、拼装时先安装底部的块位,然后自下而上左右交叉安装;b、每环相邻管片均布摆匀并控制环面平整度和封口尺寸,最后插入封顶管片。
5、严格进行管片螺栓复紧:a、连接螺栓逐步初步拧紧,脱出盾尾后复紧;b、当后续盾构掘进至每环管片拼装前,对相邻已成环的3环范围内管片螺栓进行全面检查并复紧;c、隧道贯通后,进行第三次复紧。合理选取同步注浆参数,确保管片受力均匀并尽早获得稳定。6.3、2013年施工成绩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确保人员,现场,环境完好的前提下。施工队完成成绩,保质保量的,按照工期的安排顺利完成旋喷桩喷注,加固工作。施工存在的问题:
1、压力上不去⑴安全阀和管路安接头处密封圈不严而有泄漏现象。⑵泵阀损坏,油管破裂漏油。⑶安全阀的安全压力过低,或吸浆管内留有空气或密封圈泄漏。⑷塞油泵调压过低。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应停机检查,经检查后压力自然上升,并以清水进行调压试验,以达到所要求的压力为止。
2、固结体顶部下凹:在水泥浆液与土搅拌混合后,由于浆液的析水特性,会产生一定的收缩作用,因而造成在固结体顶部出现凹穴。其深度随土质浆液的析水性、固结体的直径和长度等因素不同而异。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旋喷桩施工完毕,将固结体顶部凿去部分,在凹穴部位用混凝土填满或直接在旋喷孔中再次注入浆液,或在旋喷注浆完成后,在固体的顶部0.5~1.0m范围内再钻进0.5~1.0m,在原位提杆再注浆复喷一次加强。6.4、2014年对于盾构质量管理的工作计划主要控制点作为盾构隧道的最主要部分的混凝土预制管片,其成型后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因此,在盾构管片施工过程要严格控制质量,保证满足隧道结构的自防水及结构安全。影响管片质量的主要问题及原因:6.4.1、管片裂缝类型及成因裂缝类型:通过对管片裂缝的观察,管片的裂缝主要分一下4类。表面龟裂:密布在管片各个位置,裂缝短小而不规则。侧面裂缝:裂缝较规则,与管片外弧棱线垂直,裂缝宽度一班在0.15mm一下。外弧面裂缝:主要出现在管片脱模后,以塑性收缩裂缝为主,宽度一般在0.15mm一下,长度约10~40mm。内弧面裂缝:一般为结构性裂缝。产生裂缝原因:(1)表面龟裂:一班是由于管片脱模后,混凝土表面与空气接触,表面水分急速蒸发,形成混凝土内外湿度梯度,导致龟裂的产生。(2)主要是由于管片表面浮浆缺乏骨料,抗拉强度较低,在应力作用下而发生干裂。(3)外弧面裂缝:主要是由于外弧面游离水蒸发较快,面层收缩过大而造成。(4)内弧面裂缝:主要是管片堆放,运输不当而造成的。6.4.2、管片错台主要原因及减少错台措施 错台原因:(1)拼装作业不规范;(2)注浆控制不当;(3)盾构机姿态控制不好 减少错台措施:(1)规范管片安装程序;(2)加强同步注浆管理;(3)盾构机姿态控制;6.4.3、管片渗水分析管片渗水一般原因可分为: 拼装前:一般都是由于管片的裂缝造成渗水。拼装后:(1)注浆不完全,不够彻底。(2)密封条的安装,密封条的好坏程度等:管片渗水管理措施: 拼装前:不用这种管片,否则出安全事故。达不到保质期。拼装后:(1)利用预留的二次注浆孔注双液浆。(2)拼装前检查密封条,做好预防工作。6.4.4、管片吊装及堆放 管片吊装过程中必须使用吊装带进行吊装,不得使用钢丝绳进行吊装,由于钢丝绳受力面较小,极易造成管片缺边现象的发生,且在吊装过程中,需采用柔性材料将管片外弧面四角包好,避免吊装时碰撞,造成缺角现象的出现。堆放时管片应内弧面向上平稳地堆放整齐,管片下及管片之间应垫有柔性材料,垫条应对称放置,使管片间无碰撞,堆放高度不得超过四层。堆放时应考虑好管片型号,成环放置,方便管片下井,避免二次吊装情况的发生。
第三篇:盾构施工安全质量相关试题
盾构施工安质试题
单位:
项目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共70题)
1、盾构施工作业环境内,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得小于()。
A、20% B、30% C、40%
2、盾构施工作业环境内,隧道内温度不应高于()。
A、33℃ B、32℃ C、31℃
3、班组安全例会每()进行一次。
A、月 B、旬 C、周
4、正确使用安全带的方式为()。
A、高挂低用 B、低挂高用 C、高挂高用
5、施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决贯彻()方针。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B、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6、()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是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A、特别施工 B、特殊岗位 C、特种作业
7、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好()。
A、安全绳 B、安全帽 C、口罩
8、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和管理,坚持“()”的原则。
A、谁用工、谁负责 B、谁采购、谁负责 C、作业人员自负
9、操作转动的机器设备时,不应佩戴()。
A、戒指 B、手表 C、手套
10、井下低压安全供电的“三大保护”是保护接地、()保护、过电流保护。
A、漏电 B、断接保护 C、双绝缘保护
11、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人、设计单位对安全设施设计负责,必须按照()承担相应的安全设施设计,不得擅自超越()及业务范围承接任务。
A、工程大小;项目大小 B、项目内容;工程级别 C、资质等级;资质等级
12、实行总承包的工程,()对安全设施工程质量负责。实行分包的工程,()要对其分包的工程质量负责,总承包单位应当与分包单位就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A、承包人;负责人 B、总承包人;项目经理 C、总承包单位;分包单位
13、一般来说,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是指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的()使用的设备、材料或者储存的物品有危险因素,容易造成()或者其他人员伤亡,或者有关设施、设备的操作使用中容易对人身造成伤害。
A、作业性质;从业人员 B、生产活动;安全事故 C、安全活动;工程延误
14、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A、安全员 B、负责人 C、专门人员
15、安全网的系绳和边绳的截面积,至少为网绳截面积的()。
A、1倍 B、2倍 C、3倍
16、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是()的措施。
A、用于直接接触电压保护 B、用于间接电压保护 C、兼有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保护
1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超前地质预报的内容()。
A、地质构造 B、地下水 C、围岩类别
18、液氮冷冻加固过程中,一般测温孔平均温度达到()摄氏度,方可进行洞门凿除。
A、5 B、0 C、-5
19、在穿山隧道进行盾构施工一般会选择()
A、土压平衡盾构机 B、泥水盾构 C、TBM盾构机 20、依据中铁四程„2009‟26号文《中铁四局工程项目状态分级管理办法》的规定:发生了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及以上质量事故的项目,其状态分级应界定为()。
A、1级 B、2级 C、3级
21、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即进入冬期施工
A、-5℃ B、0℃ C、5℃
22、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
A、4mm B、5mm C、6mm
23、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
A、1m B、2m C、3m
24、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的照明,电源电压不得大于()
A、24 V B、36V C、12V
25、室外220V灯具距地面不得低于()m。
A、2.5 B、3 C、5
26、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m。
A、10 B、20 C、30
27、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m A、0.5 B、0.7 C、1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C、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29、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
A、安全卫生设施 B、劳动保护用品 C、劳动防护工具
30、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三种伤亡事故类型为()。
A、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 B、坍塌、火灾、中毒 C、机械伤害、触电、坍塌
31、不同的作业环境要求佩带安全帽的颜色也不同,在爆炸性作业场所工作宜戴()的安全帽。
A、红色 B、黄色 C、白色
32、安全带主要应用于()。
A、高处作业 B、悬挂作业 C、吊物作业
33、安全帽上的“D”标记表示安全帽具有()的性能。
A、耐燃烧 B、绝缘 C、侧向刚性大
34、在建筑施工现场起重作业中,地面人员切勿()。
A、向上张望 B、站立在悬吊中的重物下面C、讲话
35、下列()作业不宜使用小沿安全帽?
A、室内作 B、露天作业 C、隧道
36、下列使用安全帽的做法,那种不正确?()
A、附加护耳罩 B、贴上标记 C、自己钻孔加扣带
37、安全带的正确挂扣应该是()
A、同一水平B、低挂高用 C、高挂低用
38、地下挖掘作业应穿()
A、防寒鞋 B、防砸鞋 C、防水鞋
39、人工开挖土方,两人横向间距不得小于2m,纵向间距不得小于()m。
A、1 B、2 C、3 40、遇到()天气不能从事高处作业。
A、6级以上的风天和雷暴雨天 B、冬天 C、35度以上的热天
41、脚手架必须按楼层与结构拉接牢固,拉接点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分别不超过()米和57米。
A、24 B、46 C、57
42、特殊脚手架和高度在()米以上的较大脚手架,必须有设计方案。
A、5.0 B、10 C、20
43、建筑施工中的电梯井口必须设高度不低于()米的金属防护门。
A、1.0 B、1.05 C、1.2
44、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不得上岗作业。
A、无作业证的人员B、未经劳务部门同意的人员 C、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
4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道路必须进行()处理。
A、平整、夯实 B、硬化 C、防止扬尘
46、建设工程临时用电,按照三相五线制实行()的规定,合理布置临时用电系统。
A、两级漏电保护 B、按图布置 C、用电措施
47、对新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48、()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基础。A、预防为主 B、生产服从安全 C、安全生产
49、超过多少米为高空作业()。
A、2米 B、3米 C、4米
50、劳动者对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
A、责令整改 B、拒绝执行 C、予以警告。
51、大型物件吊,卸必须由()进行监督旁站。
A、专职安全人员 B、施工员 C、技术员
52、隧道、地下工程、高温、潮湿的作业区域照明电压不得大于()伏,特别潮湿地方不得大于()伏。
A、220伏 36伏 B、54伏 12伏 C、36伏 12伏
53、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同意,并采取措施确保安全。
A、项目经理 B、项目监理 C、施工负责人
54、吊索钢丝绳编插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倍。
A、15 B、20 C、30
55、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脚手架和其它临边防护栏杆的设置高度,上栏杆为1.2米,下栏杆为()米,下部设挡脚板。
A、0.6 B、0.7 C、0.4
56、推行施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是贯彻我国“()” 的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措施。
A、安全第一B、预防为主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57、为防止在拆除脚手架时发生事故,拆除前必须进行交底,拆除时架子工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对脚手架进行全面检查。地面应设()并派专人看守。
A、围栏 B、警戒标志 C、红白旗
58、通常情况下基坑边堆土应遵守:堆土距离坑槽上部边缘不少于 米。()
A、0.5 B、1 C、1.2
59、因“三宝”及“四口”防护存在缺陷而引起的事故通常有:()
A、触电和火灾 B、物体打击和高处坠落 C、坍塌和机械伤害
60、在起吊细长物件时,通常采用()法,并拴溜绳防止产生较大的摆动。
A、两点起吊 B、三点起吊 C、四点起吊 61、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暴轰 B、物理性爆炸 C、化学性爆炸
62、盾构推进施工期间应严格控制盾构机姿态,轴线偏差控制在()以内。
A.40mm B.50mm C.60mm 63、前后两环管片内弧面的不平整度称为()。A.张角 B.喇叭 C.踏步 64、机器工作结束后应做好哪些安全工作?()
A、清理机床 B、关闭电器并切断电源 C、润滑机床 65、下列物品()不得存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
A、电动工具 B、气瓶 C、灭火器 66、存储危险化学品仓库的管理员必须配备可靠的()
A、劳动防护用品 B、安全检测仪器 C、防毒面具 67、国家颁布《安全色》标准中,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规程颜色为()。
A、红色 B、蓝色 C、黄色 68、安全网立网高度应大于()A、1米 B、1.2米 C、1.5米 69、高空作业安全措施中首先需要()
A、工作台 B、安全带 C、安全网
70、盾构掘进过程中,坡度不能突变,隧道轴线和折角变化不能超过()。
A.0.4%
B.0.5%
C.0.6%
二、填空题:(共13题)
1、建筑三宝为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
2、施工安全管理目标主要内容中一创建为创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3、施工安全管理控制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4、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扣好 帽带。
5、企业必须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必须是经过培训考核并取得合格证件的电工安装维修.8、焊机必须采取接零接地和漏电保护,以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对于接焊导线及焊钳接导线处都应有可靠的绝缘。
9、在同一垂直面内上下交叉作业时,必须设置可靠的安全隔离措施,下方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10、管片的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并用枕木或其他材料铺设成管片堆放垫墩。
11、管片经门吊进行垂直运输时必须采用合格的吊装带,确保施工安全;
12、在存放管片进行密封垫粘贴的场地应配备防雨、防潮设备,避免密封垫或传力衬垫淋雨、受潮而损坏。
13、管片防水密封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残缺,粘结应牢固,平 整,防水垫圈不得遗漏。
三、简答题:(共8题)
1、施工安全生产“七关”是哪些要求?
答:教育关、措施关、交底关、防护关、文明关、验收关、检查关。
2、安全生产管理的坚持“五定”原则各指的是什么? 答:对查出的安全隐患
①要坚持定整改责任人 ②定整改措施 ③定整改完成时间 ④定整改完成人 ⑤定整改验收人
3、简述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答:①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②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 ③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④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4、施工作业人员入场前应接受哪些教育?
答: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前必须经过项目部、施工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劳动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具有否决权。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何时起生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生效。
7、如何正确戴安全帽?
答:⑴戴帽前先检查外壳是否破损,有无合格帽衬、帽带是否齐全; ⑵调整好帽衬间距(约4—5厘米); ⑶调整好帽箍;
8、施工现场的五牌一图指什么?
答: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现场平面图。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A
5、A
6、C
7、B
8、A
9、C
10、A
11、C
12、C
13、A
14、C
15、B
16、C
17、B
18、C
19、C 20、A
21、C
22、B
23、A
24、A
25、B
26、C
27、B
28、A
29、B 30、A
31、A
32、A
33、A
34、B
35、B
36、C
37、C
38、B
39、C 40、A
41、B
42、C
43、C
44、C
45、B
46、A
47、C
48、A
49、A 50、B
51、A
52、C
53、C
54、B
55、A
56、C
57、B
58、C
59、B 60、A 61、B 62、B 63、C 64、B 65、B 66、A 67、A 68、B 69、A 70、A
二、填空题
1、安全网
2、创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4、安全帽,帽带
5、安全事故
6、专门培训
7、培训考核,合格证件
8、接零接地,漏电保护,绝缘
9、可靠的安全隔离,必须戴安全帽。
10、枕木
11、吊装带
12、防雨、防潮
13、防水垫圈
三、简答题
1、答:教育关、措施关、交底关、防护关、文明关、验收关、检查关。
2、答:对查出的安全隐患
①要坚持定整改责任人 ②定整改措施 ③定整改完成时间 ④定整改完成人 ⑤定整改验收人
3、答:①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②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 ③广大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④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4、答: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前必须经过项目部、施工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具有否决权。
6、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生效。
7、答:⑴戴帽前先检查外壳是否破损,有无合格帽衬、帽带是否齐全;
⑵调整好帽衬间距(约4—5厘米); ⑶调整好帽箍;
8、答: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现场平面图。
第四篇:盾构质量控制要点
第一章 盾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盾构掘进施工
1.1.1 盾构设备制造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整机总装调试合格,经现场试掘进50~100m距离合格后方可正式验收。
1.1.2 盾构组装时的各项技术指标应达到总装时的精度标准,配套系统应符合规定,组装完毕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盾构使用应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
1.1.3 盾构掘进施工必须严格控制排土量、盾构姿态和地层变形。1.1.4 盾构进出洞时应视地质和现场以及盾构形式等条件对工作井洞内外的一定范围内的地层进行必要的地基加固,并对洞圈间隙采取密封措施,确保盾构的施工安全。
1.1.5 在盾构推进施工中应及时进行各项中间隐蔽工程的验收,并填写下列记录:
(1)竖井井位坐标;
(2)竖井预留的洞圈制作精度和就位后标高、坐标;(3)预制管片的钢模质量;(4)盾构推进施工的各类报表;
(5)内衬施工前,应对模板、预埋件等进行检查验收。1.1.6 盾构机进出竖井洞前,必须对洞口土体进行加固处理,以防止洞门打开时土体和地下水涌入竖井内引起地面坍陷和危及盾构施工。1.1.7 隧道洞口土体加固方法、范围和封门形式应根据地质、洞口尺寸、覆土厚度和地面环境等条件确定。
1.1.8 检查盾构始发的准备工作,测量盾构机始发的姿态(盾构机垂直姿态略高于设计轴线0~30mm,防止“栽头”),检查盾构机防滚转措施及负环管片、始发台的稳定性;检查反力架刚度。最后一层钢筋的割除,应自下而上进行才比较安全。
1.1.9 盾构工作竖井地面上应设防雨棚,井口应设防淹墙和安全栏杆。
1.1.10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应控制盾构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离值,使之在允许范围内。
1.1.11 盾构中途停顿较长时,开挖面及盾尾采取防止土体流失的措施。
1.1.12 盾构掘进临近工作竖井一定距离时应控制其出土量并加强线路中线及高程测量。距封门500mm左右时停止前进,拆除封门后应连续掘进并拼装管片。
1.1.13 盾构掘进速度,应与地表控制的隆陷值、进出土量、正面土压平衡调整值及同步注浆等相协调,如盾构停歇时间较长时,必须及时封闭正面土体。
1.1.14 盾构机到达检查进站的准备工作,测量盾构机接收架位置和盾构机姿态(盾构机垂直姿态略高于设计轴线0~30mm,防止“栽头”),确保两个姿态一致(接收架垂直姿态要略低于盾构姿态,以使盾构顺利爬上接收架);检查接收台的固定牢靠,防止盾构在推力作用下发生位移;检查进站前约10环的管片是否对纵向进行加强连接,防止盾构在推力下降时发生管片“松脱”渗水和减轻盾构姿态发生突变时的管片错台、破损。盾构机应慢速进站,直到盾构安全上到托架。1.1.15盾构掘进中遇有下列情况之时,应停止掘进,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 盾构前发生坍塌或遇有障碍; 2 盾构自转角过大; 3 盾构位置偏离过大; 4 盾构推力较设计的增大; 可能发生危及管片防水、运输及注浆遇有障碍等。1.1.16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土压值,保持压力稳定。1.1.17 带压更换刀具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
1.1.18 盾构推进应严格控制中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其允许偏差均为±50mm。发现偏离应逐步纠正,不得猛纠硬调。1.2管片拼装
1.2.1 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的管片和防水密封条。
1.2.2 管片在送入拼装机时,前面不得有人,管片旋转及径向没有进入已拼好管片端头时,在拼装机下方严禁人员进出站立。
1.2.3 管片拼装应严格按拼装设计要求进行,管片不得有内外贯穿裂缝和宽度大于0.2mm的裂缝及混凝土剥落现象。
1.2.4管片拼装后,应做好记录,并进行检验,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管片拼装允许偏差为高程和平面±50mm,每环相邻管片平整度4mm,纵向相邻环环面平整度5mm,衬砌环直径椭圆度为隧道外直径的千分之五;
⑵螺栓应拧紧,环向及纵向螺栓应全部穿进。
1.2.5当管片表面出现缺棱掉角、混凝土剥落、大于0.2mm的裂缝或贯穿性裂缝等缺陷时,必须进行修补。管片修补时,应分析管片破损原因及程度,制定修补方案。修补材料强度不应低于管片强度。
1.3壁后注浆
1.3.1 向管片外压浆工艺,应根据所建工程对隧道变形及地层沉降的控制要求,选择同步注浆或壁后注浆,一次压浆或多次压浆。1.3.2 衬砌管片脱出盾尾后,应配合地面量测及时进行壁后注浆。1.3.3 注浆的浆液应根据地质、地面超载及变形速度等条件选用,其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
1.3.4 注浆时壁后空隙应全部充填密实,注浆量充填系数宜为1.30~2.50。壁孔注浆宜从隧道两腰开始,注完顶部再注底部,当有条件时可多点同时进行。注浆后应将壁孔封闭。同步注浆时各注浆管应同时进行。以达到防水和防止隧道结构及地面沉降的目的。
1.3.5 每环压浆量应保证地表沉降控制在各工程环境保护要求的规定内。压浆机压力以控制地表变形为原则,压力应均匀以免损坏管片。1.3.6 壁后注浆施工的注意事项(1)一般的注意事项 1)制浆时的注意事项:
●材料投入顺序要正确,不能投入凝固的水泥、膨润土。●搅和时间要连续,不能间断。
●使用材料要合适,杜绝使用风化固结水泥及混有杂物的砂。2)运输、注入的注意事项:
●使用搅拌装置,保证浆液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分离。●需要运输时应使用固结延迟剂。●检测从注入孔到泵的输浆管接头的好坏。●注意注入孔位置的阀门和泵的工作状况。●注意观察注入压力、注入量。
●应注意注入结束时从注入孔阀门的关闭到移动输浆管的工作顺序。
●取下注入孔的阀门时,应装上柱塞。●管片出现破坏、上浮等现象时不能注浆。
●当浆液从管片外露时,应停止注浆,待采取措施后再行注入。●浆液的处置。
●作业结束后,作业员必须对制浆设备、泵等进行彻底地清洗。(2)注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遵循材料混合顺序。如果违背壁后注浆的用料混合顺序,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水(W)、膨润土(B)、水泥(C)之间混合顺序变动,则流动度的值、析水率将显著变化,必须充分注意。
2)材料的准确计量:粉体材料放置时间长,由于受潮比重会发生变化。应定期测量粉体材料的比重,以修正计量系统。计量器具也必须经常维护,调节检查其精度。
1.3.7 在小曲率半径施工中壁后注浆应采用早期强度高的浆液、急凝砂浆和双液浆为好,以获得合格的盾构的推进反力。事先应制定注浆的正确方案。
1.3.8 在各种特殊地层中的壁后注浆,要充分认识地层的特性,制定详细方案和施工步骤。通过采取调整浆液参数,选择合理注浆点、改变注浆方式、控制注浆时间和压力等措施来控制注浆质量。1.3.9壁后注浆的质量管理
壁后注浆液的流动性、强度、收缩率、凝胶时间(即开始防水又没硬化的时间)等性能是选择浆液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地层的沉降、漏水、漏气等性能,必须定期对注入浆液进行试验检查。
浆液的主要试验项目有流动度、粘性、析水率、凝胶时间、强度等。施工时必须使用检查合格的计量器,保证配比的准确性。1.4施工防水
1.4.1 盾构法施工的隧道防水包括管片本体防水、管片接缝防水和隧道渗漏处理三项内容。隧道防水的质量验收合格标准为:不得有线流、滴漏和漏泥沙,隧道内面平均漏水量不超过0.1L/(m2.d)。1.4.2 接缝防水密封垫的构造形式、密封垫材料的性能与截面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4.3 钢筋混凝土管片粘贴防水密封条前应将槽内清理干净,粘贴应牢固、平整、严密、位置正确,不得有起鼓、超长和缺口等现象。1.4.4 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前应逐块对粘贴的防水密封条进行检查,拼装时不得损坏防水密封条,当隧道基本稳定后应及时进行嵌缝防水处理。
1.4.5 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接缝连接螺栓孔之间应按设计加设防水垫圈。必要时,螺栓孔与螺杆间应采取封堵措施。
1.4.6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的接缝(一次衬砌)必须用设计规定的材料完成嵌缝及堵漏工作,以确保现浇内衬混凝土浇捣的防水质量。1.4.7 管片衬砌的所有预埋件、手孔、螺栓孔等应按图纸要求进行防水、防腐等处理工作。
1.4.8 遇有变形缝、柔性接头等特殊结构处,除按图进行结构施工外,还必须严格按图纸的防水处理要求落实。
1.4.9 竖井与隧道结合处,宜采用柔性材料处理,并宜加固竖井洞圈周围土体。在软土地层距结合处一定范围内的衬砌段落,宜增设变形缝或采用适应变形量大的密封条。
1.4.10 所采用的防水材料,都应检查和保存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按设计要求和生产厂的质量指标分批进行抽查,特别是水膨胀橡胶制品必须进行抽检。
1.4.11 采用水膨胀橡胶定型制品防水材料,其出厂运输和存放须做好防潮措施,并设专门库房存放,以免失效。1.4.12 遇变形缝、柔性接头等处,管片接缝防水的处理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实施。
1.4.13 管片防水密封垫粘贴后,在运输、堆放、拼装前应注意防雨措施并逐块检查防水材料(包括传力衬垫材料)的完整和位置,发现问题及时修补。管片拼装时必须保护防水材料不被破坏,并严防脱槽、扭曲和位移现象的发生,必要时使用减摩剂、缓膨剂。如发现损坏防水材料,轻则修补,重则重新调换,以确保管片接缝防水质量。
第二章 地基加固处理质量控制要点
2.1 主要检查内容
2.1.1 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检查 地基处理施工单位的专用资质情况; 2 水泥浆液流量计的计量标定情况; 3 见证取样制度执行情况; 4 加固材料的存放条件。2.1.2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检查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图纸会审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地基加固范围、加固方法、检验要求及施工顺序和要求等。2.1.3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各种加固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准用证和进厂检验报告; 2 混凝土、水泥土试块的强度测试报告; 3 单桩或复合地基载荷实验报告及其他地基质量检验报告‘ 4 施工过程中的原始施工记录; 5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 关键部位(工序)验收资料; 7 竣工图和竣工验收资料。2.1.4 现场实物质量检查 渗透注浆法 重点检查浆液制备、制浆孔位置、注浆顺序、注浆量和压力。劈裂注浆法 重点检查浆液制备、制浆孔位置、注浆顺序、注浆量和压力。树根桩 重点检查钢筋笼制作质量和成孔、注浆的各项工序指标,开挖后,检查桩位、桩数和桩顶强度。高压喷射注浆法 重点检查浆液制备、制浆孔位置、注浆顺序、注浆量和压力。降水加固法 重点检查井点降水方法和设备选型,降水效果的水位观测孔、监控技术和组织措施。2.2检查要点
2.2.1 对地下工程的地基加固,应有专门的地基加固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以确保工程要求。
2.2.2 地基加固处理的设计、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当地基加固设计与主体结构设计不是同一设计单位时,地基加固设计施工图必须由主体结构设计单位认可并签字,施工单位不得自行设计。2.2.3 当加固地基载荷试验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应由设计核定并办理签证手续。2.2.4 渗透注浆法: 注浆终止条件可分注浆压力控制和注浆量控制二类。采用压力控制时,注浆终止压力不宜低于与埋深相应的静水压力和管道消耗阻力的压力,也不能低于0.5MPa。采用注浆量控制时,注浆量根据设计要求而定。注浆加固检验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条件:注浆加固面积在100㎡内必须有二个检验点,加固面积每超过100㎡应增加一个检验点。当检验结果低于设计指标的70%时,每单位面积增加一倍数量的检验点。
2.2.5 劈裂注浆法 钻孔前应校正钻机立轴垂直度,钻孔垂直度误差应小于1%,钻进过程中须用泥浆护壁或下套管护壁,确保孔壁完整无坍孔现象。注浆芯管应与射浆孔位置相吻合,每个注浆段的吸浆量小于1~2L/min,可作为压浆终止条件。注浆加固检验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条件:注浆加固面积在100㎡内必须有二个检验点,加固面积每超过100㎡应增加一个检验点。当检验结果低于设计指标的70%时,每单位面积增加一倍数量的检验点。
2.2.6 树根桩法: 1 桩位偏差不应超过5cm,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1.0%;成孔钻进中,应有防止缩孔和坍孔措施。压浆压力控制应为1.5~2.0MPa,一般采用一次性压浆,浆液从孔底泛起,直至孔口泛浆为止。树根桩在施工中,每根桩应取一组试件,以测定桩身混凝土强度。试件规格应选用150mm×150mm×150mm的立方块,每组为三块。用于基础的承载桩,一个工程的验桩(动载或静载试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60%。2.2.7 高压喷射注浆法: 沉桩后的桩位偏差不应超过5cm。在旋喷过程中,钻孔中正常的冒浆量不应超过注浆量的20%。超过该值或完全不冒浆时,必须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用作基坑(槽)侧向围护或防渗帷幕的旋喷柱,应安排好桩位施工顺序,至少需跳打二个桩位,防止相邻桩体窜孔和穿浆。注浆加固面积在200㎡内必须有二个检验点,加固面积每超过200㎡应增加一个检验点。检验点应布置在桩体内,位置由设计人员确定。
2.2.8 降水加固法 降水完毕后,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和土方回填进度,陆续关闭及逐根拔除井点管,土中所留的孔应立即用砂土填实。深井在下放潜水泵的井管(或喷射井点管)以前必须清孔,滤网位置应在需要抽水的地层范围内。对有真空装置的井点管的管节和各接头的密封性均需要严加检查,不得漏气。排水管路的连接、埋深、走向和坡度均按设计要求施工,排水口应在降水影响范围以外。
第三章 地下一般支护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3.1 主要检查内容 3.1.1 现场质保体系检查 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 2 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 3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和贮存条件; 4 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情况; 5 见证取样制度执行情况; 6 标准试块的养护条件; 水泥浆液流量计的计量标定情况; 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防护情况。3.1.2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检查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图纸会审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工程采用的支护结构类型、支护工艺、施工顺序和保证措施等。3.1.3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准用证及进场试验报告。2 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及支撑件等构件质量证明书。3 钻孔灌注桩 重点检查钢筋笼制作与吊放质量及开挖后桩位轴线偏差情况。深层搅拌桩 重点检查水泥用量、桩长、搅拌提升时间和复搅次数。基坑开挖 重点检查支撑和开挖程序规范性。3.2 检查要点 3.2.1 一般要求 一般支护结构(包括围护墙体及支撑结构)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⑴ 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并能将墙体、地表变形控制在设计规定指标内。
⑵ 围护墙体有适当的入土深度,满足基坑整体抗滑、抗倾覆、抗隆起、防止管涌、基底下有承压水层时的稳定要求。
⑶ 围护墙体与地下结构间一般要留有合适的施工间隙,支撑设置应便于基坑开挖、地下结构施工。
⑷ 围护墙体必须防止水土流失。支护桩及腰梁、横撑、锚杆等,必须经过计算,并按设计要求施工。用多层支撑的支护结构,基坑开挖要随挖随撑,地下结构施工时,每拆除一道支撑时,必须及时回填或将支撑改换到已浇筑的基础或墙体混凝土上。3.2.2 钢板桩 沉桩前,应根据基坑开挖边线,开挖板桩槽至原状土,并沿板桩两侧设置导向围囹。板桩咬合应紧密,个别不密封处应采取密封加固措施。3.2.3 钢筋混凝土板桩 板桩施工应沿板桩轴线设置有一定长度、强度、刚度的导向装置,并应随时检验和校正。板桩施打,应凹、凸榫楔紧。3.2.4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的外侧应置防渗帷幕。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必须试成孔(数量不少于2个)。如果测得的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和回淤等监测指标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拟定补救措施或重新考虑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成孔应达到设计深度。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5~1.25,泥浆含砂率不大于4%。5 钢筋笼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其顶部、底部的标高,平面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误差不大于50mm。钻孔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进行,钢筋笼放入孔内后,应进行第二次清孔,在测得沉淤厚度符合规定后半小时内必须灌注混凝土。关注充盈系数(实际灌注混凝土体积与设计桩身计算体积之比)不得小于1。
3.2.5 深层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1 严禁没有水泥用量计量装置的搅拌桩机投入使用。施工前应标定深层搅拌机械的施工参数,并根据设计要求通过成桩试验,确定搅拌桩的配比、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施工用的固化剂和外掺剂必须通过加固土室内试验检验方能使用。配制好的浆液不得离析,泵送必须连续。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中必须加强搅拌,增强水泥与土拌合均匀性。最后一次喷浆程序完成后,必须进行复搅,一般要求做到两喷三搅或一喷两搅。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必须严格监控。施工单位应随时抽查水泥浆液密度(即水灰比),每工作班不少于4次,同时应提交每根桩完整的现场施工记录和注浆记录。深层搅拌桩成桩7d,采取轻便触探器中附带的勺钻钻取桩身加固土样,检查桩体的均匀性和桩身强度。检验桩的数量应不少于已完成桩数的2%。3.2.6 基坑开挖 当基坑开挖深度低于地下水位,且土层中可能发生流砂现象时,应采用井点降水;如土质较好,亦可采用明沟、盲沟和积水井排水。基坑周围的地面排水沟必须通畅,坑内排除的水和地面雨水不得倒流、回渗入坑内。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土质情况、地下水位标高、土体位移、支撑变形等进行观察测量,作好原始记录。如发现地质条件与工程勘察资料明显不符;突然发生大量涌砂、冒水;或支护结构偏移、倾斜超过规定,应采取措施。基坑开挖与土体回填过程中,应按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保护要求选定以下施工监测项目:
⑴ 支护结构变位监测。⑵ 开挖过程中坑底隆起监测。⑶ 坑周土体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⑷ 邻近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沉降、水平位移观测。4 以钻孔灌注桩、深层搅拌桩(旋喷桩)作支护的基坑,必须在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采用支撑结构的基坑,应随挖随撑,并经常检查各支撑的紧固度,及时予以顶紧。开挖过程中,对支护墙体出现的水土流失现象,应及时封堵。7 基坑内不得留有松散土、淤泥、石块等杂物,基底土壤应干燥未被扰动。如有超挖,严禁用土虚填。在垫层混凝土和地下结构现浇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时及时回填。用多层支撑支护的地下工程施工时,每拆除一层支撑前,必须将支撑下部的结构外侧空间分层填实。钢板桩拔除,应在基坑回填达到密实度要求后间隔进行,边拔边灌砂,在必要时,可采取同步注浆或布袋注浆技术。拔除钢板桩应根据现场周围情况及设备条件,选取拔桩机械,在工程附近有控制沉降要求的工程中,不得采用振动拔桩。第四章 地下连续墙深基坑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4.1 主要检查内容 4.1.1 现场质保体系检查 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 2 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 3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和贮存条件; 4 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情况; 5 见证取样制度执行情况; 6 标准试块的养护条件; 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监测和防护情况。4.1.2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检查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图纸会审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地下连续墙挖槽方法及程序、防止孔壁过大变形和塌方措施、确保钢筋混凝土墙体浇筑质量的措施、深基坑开挖和支撑的程序以及工程监控方案和预警制度。4.1.3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钢筋、水泥、粗细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准用证及进场试验报告; 支撑件质量证明书; 混凝土试件抗压、抗渗强度和钢筋接头力学性能试验报告; 4 单元槽段中间验收记录; 5 工程测量定位记录; 6 隐蔽验收记录; 关键部位(工序)验收资料。4.1.4 现场实物质量检查 地下连续墙
⑴ 成槽槽壁深度、垂直度及塌方情况; ⑵ 钢筋笼制作与吊放情况;
⑶开挖后墙体轴线偏差和墙身混凝土质量。2 深基坑开挖
⑴重点检查支撑系统的设置和工程监测的效果; ⑵基坑开挖分层、分段及放坡情况。3 主体结构
⑴ 检查钢筋规格、数量、间距、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和焊接接头长度;
⑵ 检查混凝土缺陷修整情况和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位置。4.2 检查要点 4.2.1 地下连续墙 导墙结构应建于坚实的地基上。2 预制导墙接头连接必须牢固。施工中可回收利用的泥浆应进行分离净化处理,符合标准后方可使用。当泥浆比重大于1.3,粘度无法测定,pH值大于14时,应考虑放弃,废弃泥浆应根据城市环卫要求处理。挖槽过程中应观测槽壁变形、垂直度、泥浆液面高度,并应控制抓斗上下运行速度。如发现较严重坍塌时,应及时将机械设备提出,分析原因,妥善处理。清底应自底部抽吸并及时补浆,清底后的槽底泥浆比重不应大于1.15,沉淀物淤积厚度不应大于100mm。钢筋笼入槽前,必须对已成槽段侧部的垂直面进行测壁并槽底清孔,对槽底泥浆和沉淀物进行置换和清除,置换量不应小于该槽段总体积的1/3或下部的5m范围。最后沿深度方向每递增5m和槽底以上0.2m等处进行泥浆质量检查,各点的泥浆应满足:比重小于1.15,粘度小于30s,含砂量小于8%。清孔或置换泥浆符合要求后,应在8h内将钢筋笼吊下,并在8h内浇捣完;接头管吊入槽内必须按设计位置垂直放置,下放过程中遇障碍物不得强冲。钢筋笼除结构焊缝需满焊及四周钢筋交点需全部电焊外,其余交点可采用50%交错点焊,钢筋笼不得发生散笼变形。钢筋笼上、下段搭接长度为45d,搭接段应按规范错开,如接头安排在同一断面时,则搭接长度为70d。当有抗震要求时,搭接长度应按抗震要求加长。钢筋笼起吊时应保持笼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入槽过程中,摆正内外两侧方向,遇到阻力时不允许强行冲击下放。钢筋笼应在槽段接头洗刷、清槽、换浆合格后及时吊放入槽,并应对准槽段中心线缓慢沉入,不得强行入槽。钢筋笼分段沉放入槽时,下节钢筋笼平面位置应正确并临时固定在导墙上,上下节主筋对正连接牢固,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下沉。浇筑混凝土的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试验,检验压力应大于0.3MPa,浇捣过程中导管插入混凝土一般为2~4m,不得小于1.15m。地下连续墙应采用掺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导管水平布置距离不应大于3m,距槽段端部不应大于1.5m。16 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笼沉放就位后应及时灌注混凝土,并不应超过4h;各导管储料斗内混凝土储量应保证开始灌注埋管深度不小于500mm;各导管剪断隔水栓吊挂线后应同时均匀连续灌注混凝土,因故中断灌注时间不得超过30min;导管随混凝土灌注应逐步提高,其埋入混凝土深度应为1.5~3.0m,相邻两导管内混凝土高差不应大于0.5m;混凝土不得溢出导管落入槽内;混凝土灌注速度不应低于2m/h;混凝土灌注宜高出设计高程300~500mm。每一单元槽段混凝土应制作抗压强度试件一组,每5个槽段应制作抗渗压力试件一组。地下连续墙各墙幅间竖向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的锁口管应承受混凝土灌注时的侧压力,灌注混凝土时不得位移和发生混凝土绕管现象。锁口管应紧贴槽段对准位置垂直、缓慢沉放,不得碰撞槽壁和强行入槽,锁口管应沉入槽底300~500mm。20 锁口管在混凝土灌注2~3h后应进行第一次起拔,以后每30min提升一次,每次50~100mm,直至终凝后全部拔出。后续槽段开挖后,应对前槽段竖向接头进行清刷,清除附着土渣泥浆等物。墙底注浆压力及注浆量应进行试验而定,以墙顶抬起不超过1cm为限,墙底注浆管必须固结于钢筋笼上,注浆喷嘴插入墙底50cm,并不得堵塞,浆体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2.2 深基坑开挖 基坑工程施工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环境和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优选基坑的具体开挖方式、步序、施工参数以及地基加固方法和加固施工参数,并据此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地铁基坑工程施工必须严格进行施工监控,实行信息化施工。3 在开挖前必须进行加固效果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4 对一级或二级基坑,在采用水泥搅拌桩、注浆等加固方法时,应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以控制地层位移,达到环境保护要求。坑内井点降水应在开挖前20d进行,降水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少于坑底以下1m。降水期间应按设计要求布置水位观测孔,对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及邻近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沉降进行监控,当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变形速率或变形量超过警戒值时,可用回灌水法或隔水法来控制降水对周围环境的有害影响。对一级基坑,应在降水期监测由于土体固结所引起的基坑挡墙向坑内的位移及相应的坑外地面沉降,必要时可根据监测反馈资料沿挡墙内侧进行适量的双液注浆,以控制挡墙向基坑内的移动。开挖前必须备齐经检验合格的钢支撑、围檩、预应力设备、支撑配件以及支撑轴力量测组件等必需的器材和设备,对一级基坑,必须做好复加预应力的装置。必须按设计要求打设稳定支持的立柱桩,立柱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300。必须在开挖前准备好排水设备,以保证开挖后开挖面不浸水,基坑周边必须有防止地面水流入的措施。当坑底以下有承压水时,必须采取坑底地基加固或降低承压水头等必要的治理措施。应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各监测点,必须落实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重点测点破坏后应及时修复。必须紧跟每步工况进行监测,并建立迅速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应及时整理当天监测数据,发现观测值超过警戒值时,应及时改进施工参数或实施备用的变形控制措施。在基坑开挖前必须按设计要求对坑周需保护的建(构)筑物设置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倾斜的观测点。采用对撑的长条形基坑 必须按设计要求分段开挖和浇筑底板,每段开挖中又分层、分小段,并限时完成每小段的开挖和支撑。逆筑法施工的地铁车站基坑 在顶板和中楼板之间、中楼板和底板之间的土层开挖中,可将上道支撑随下面土层逐段开挖而拆下并安装于下道支撑位置,每段开挖和支撑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限时完成。严禁超挖,分层开挖中每一层开挖面标高不得低于每层开挖的设计支撑面标高。地下水位高,有承压水的深基坑开挖,纵向分层不能超过一层,避免地下水向最低处汇集。要保证降水的有效性,严禁带水开挖。钢支撑安装必须确保支撑端头与地下连续墙或围檩均匀接触,并设防止钢支撑端部移动脱落的构造措施。墙体水平位移速率超过警戒值时,可适当增加支撑轴力以控制变形,但复加后的支撑轴力和挡墙弯矩必须满足设计安全要求。基坑纵向放坡不得大于安全坡度,必须进行人工修坡时,并应对暴露时间较长或可能受暴雨冲刷的纵坡采用坡面保护措施,严防纵向滑坡。在开挖到底后,必须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浇筑混凝土垫层,垫层所用混凝土的强度以及达到设计强度的时间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在底板、中楼板和顶板的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规定的步序和时间拆除各道支撑。基坑井点降水必须在结构满足设计抗浮要求后才能停止,井点管拆除后的封口必须满足底板防水要求。基坑开挖条件节点验收内容 ⑴ 施工现场已完成设计、勘察交底; ⑵ 基坑围护设计和施工方案通过评审,专家评审意见已予落实并回复;
⑶ 基坑开挖的施组已经审批(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总监),并组织了各方讨论,向管理层和作业层进行了交底,监理细则已编制审批和交底;
⑷ 围护结构及圈梁已完成,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⑸ 地基处理已完成,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 ⑹ 立柱桩已完成;
⑺ 降水、降压已满足设计施工工况; ⑻ 施工现场坑外排水措施已落实;
⑼ 已调查基坑周围的保护构筑物、管线等现有状况,以及能承受变形的能力,并且制订好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⑽ 已按监测方案对周围环境及基坑布置监测控制点,且已测得初始值;
⑾ 各分包单位资质经过审查且符合有关规定;
⑿ 人员(按合同)、机械(按方案)、支撑(满足进度的数量和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都已到位;
⒀ 建立了 “开挖任务单”和 “挖土支撑记录表”的现场管理制度;
⒁ 对本工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辩识和分析,已编制完成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应急预案并落实抢险设备、材料、人员、方案;
⒂ 相关质量保证资料齐全。4.2.3 主体结构 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结构或其一部分时,在施工二次结构前,墙体应凿毛、清理干净、调直预留钢筋,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二次结构。底板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与地下墙的接触面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凿毛、清洗,地下墙有漏水处必须进行堵漏处理;与地下墙的联接钢筋必须完正,采用钢筋连接器时应用测力扳手控制其旋紧程度;施工中采用坑内井点降水的,应待底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拆除井点,并做好密封处理。地下墙有质量问题或漏水点都应经处理后才能浇捣内部侧墙混凝土。按设计要求,部分钢支撑须在内衬混凝土施工结束并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拆除的,则该支撑拆除后一定要先经防水堵漏,才能用微膨胀混凝土填实。满堂支架的密度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还须满足变形要求,板底标高应预留允许误差的余量。钢筋绑扎必须牢固稳定,不得变形松脱和开焊。变形缝处主筋和分布筋不得触及止水带和填缝板,混凝土保护层、钢筋级别、直径、数量、间距、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固定应牢固、位置正确。结构混凝土应采用分段间隔浇筑方法,相邻段(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应少于10天,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混凝土抗压、抗渗试件应在灌注地点制作,同一配合比的留置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 抗压强度试件:垫层混凝土每灌注一次留置一组;每段结构(不应大于30m)的底板、中边墙及顶板,车站主体各留置4组,区间及附属建筑物各留置2组;混凝土柱结构,每灌注10根留置一组,一次灌注不足10根者,也应留置一组;如需要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其留置组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⑵ 抗渗压力试件:每段结构(不应大于30m),车站留置2组,区间及附属建筑物各留置一组。
第五章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5.1 主要检查内容 5.1.1 现场质保体系检查 施工单位的资质条件; 2 质量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 3 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和贮存条件; 4 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的定期检定情况; 5 见证取样制度执行情况; 6 标准试块的养护条件。5.1.2 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检查
详细查看设计图纸说明、图纸会审资料和施工组织设计,明确防水材料的选用、防水工程施工工艺和防水效果检验指标。5.1.3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 防水材料质量合格证明; 混凝土试件抗压、抗渗强度试验报告; 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图纸会审记录、变更设计或洽商记录; 5 防水层铺贴放线记录。5.1.4 现场实物质量检查
重点检查防水混凝土渗漏水情况和防水材料设置效果。5.2 防水混凝土
5.2.1 地下防水工程必须由相应资质的专业防水队伍进行施工;施工人员应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指定单位颁发的执业资格证书。企业资质见建设部《建筑防水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5.2.2 要求施工单位通过图纸会审掌握工程防水细部构造及其技术要求,根据工程地下防水施工的要点,制定施工中针对性的确保防水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施工单位在防水设计交底,看懂图纸、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后,编制自己的地下防水工程技术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工程概况; 设计的防水等级及质量检测方法; 3 地下防水分项的工作内容; 防水材料的采购、保管、成品抽样送检; 5 防水施工程序与进度; 6 施工过程的操作要点和质量控制; 7 隐蔽工程验收; 8 要求提供的竣工资料; 安全作业注意事项(特别强调易燃化工材料的保管与使用安全措施、技术方案报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定)。
5.2.3 检查选材与采购的把关情况,检查产品标准号、产品型号、厚度、等级及其技术指标是否符合设计图纸上标明对材料的具体要求。明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选材决定权及应承担的责任。杜绝伪劣产品在工程上使用。
5.2.4 隧道结构应采用掺外加剂的防水混凝土。
5.2.5 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试验确定,其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
5.2.6 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 ;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
5.2.7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5.2.8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 mm,并不得贯通; 3 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 mm。5.2.9 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2 在不受侵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 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 4 在受冻融作用时,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采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5.2.10 防水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其他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的规定; 砂宜采用中砂,其要求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的规定。
5.2.11 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5.2.12 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等外加剂,其品种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所有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5.2.13 防水混凝土可掺入一定数量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
5.2.14 每立方米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3kg。
5.2.15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2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 kg/m3; 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 3 灰砂比宜为1:1.5~1:2.5; 4 水灰比不得大于0.55; 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20mm,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30mm,坍落度总损失不应大于60mm; 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缓凝时间宜为6~8h。5.2.16 防水混凝土配料必须按配合比准确称量。计量允许偏差不应大于下列规定: 水泥、水、外加剂、掺合料为±1%; 2 砂、石为±2%。
5.2.17 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预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5.2.18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5.2.20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5.2.21 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掺加外加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应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5.2.22 防水混凝土灌注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大于2m。当灌注结构的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下落。5.2.23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有预留洞时,施工缝距空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
5.2.24 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灌注混凝土; 垂直施工缝灌注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并涂刷水泥净浆或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灌注混凝土; 3 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应具有缓胀性能,其7d的膨胀率不应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 遇水膨胀止水条应牢固地安装在缝表面或预留槽内; 5 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时,应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5.2.25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采取下列措施: 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混凝土60d强度作为设计强度; 2 采用低热或中热水泥,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 3 掺入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外加剂; 在炎热季节施工时,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 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进行水冷散热; 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5.2.26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应加强防水措施将留下的凹槽封堵密实,并宜在迎水面涂刷防水涂料。
5.2.27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并保持湿润,养护期不少于14d。
5.2.28 防水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2 宜采用综合蓄热法、蓄热法、暖棚法等养护方法,并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混凝土早期脱水; 采用掺化学外加剂方法施工时,应采取保温保湿措施。5.2.29 防水混凝土试件的留置组数,同一配合比时,每100m3和500 m3(不足者也分别按100 m3和500 m3计)应分别做两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试件,其中一组在同条件下养护,另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
质量检查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的检查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查出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是控制人身伤亡事故和机械设备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施工现场的各部门、班组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每周由项目经理组织一次对本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的检查。参加检查人员应由技术人员、质检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等组成。2.项目经理部周检的评定依据为《建筑施工质量检查标准》,查出的事故隐患和问题应认真逐条填写在质量检查记录内。3.检查出的事故隐患,列为整改项目填写在隐患整改记录内,并应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落实整改,并由现场安全员负责监督落实。4.现场质检员每天及时对现场质量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重大隐患有权停止生产并及时向上级汇报。
5.质检部门应每天对本工作区域内工作环境和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排除,并做记录,对自行排除不了的隐患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上报。
第五篇:盾构始发条件验收监理汇报材料
盾构始发条件验收监理汇报材料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孙继业
(20年月日)
一、盾构始发前期施工、技术准备工作检查
1、盾构区间设计(勘察)交底与施工图纸会审已完成。
2、盾构始发工作井结构尺寸、洞门中心、轴线、结构强度等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能满足盾构施工各阶段受力要求。
3、盾构始发与试掘进、测量、监测等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和监理细则已审批。
4、施工现场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已按要求完成。
5、始发井端头加固已完成,加固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并有检测报告。
6、洞门打设探孔检查未发现涌水、涌砂异常情况。
7、始发反力架安装完成并经检算强度满足始发顶推力需要。
8、盾构推进沿线的保护建(构)筑物、管线等现有状况调查完成,并已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9、周围环境监测控制点已按监测方案布置,并已测取初始值;监测技术力量满足要求。
10、井下控制点布设、固定保护完成,并经监理、业主第三方控制复测合格。
11、人员(按合同)、机械(按方案)、材料(满足进度的数量和符合设计要求的质量)都已到位;管片预生产数量满足盾构推进施工进度要求;盾构机以及大型起重设备(龙门吊)已拼装到位,并通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验收、使用备案登记手续完成;工程涉及的原材料(管片弯曲螺栓、止水条、水泥、速凝剂等)已按要求完成复试工作,并有复试报告;砂浆配合比已选定并经审批。
12、对本工程潜在的风险源进行了辨识和分析,编制完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应急救援设备、物资、人员等到位。区间内穿过建(构)筑物的盾构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已经专家评审通过。
13、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已经实施并正常运行,前期工程信息已按要求完成上传。
二、施工现场已完成的始发前调试、监督、检查项目:
(1)盾构机的联动调试(空载)满足要求。
(2)洞门范围内的钢筋混凝土围护结构等障碍物清除干净、始发导轨已铺设至掌子面并焊接固定牢靠。
(3)洞门帘幕橡胶止水板与洞门密封装置安装到位。
(4)始发反力架和基准环安装到位,经控制复测始发台、反力架和负环的安装定位精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盾构始发姿态与设计轴线基本重合,偏差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高程偏差应小于±5mm、轴线偏差应小于±10mm、坡度偏差应小于2%)。
(5)负环管片准备就绪,特别注意第一环负环管片定位时,管片的后端面应确保与线路中线垂直、确保负环管片轴线与线路轴线的重合(负环管片采用通缝拼装方式)。
(6)渣坑、垂直及水平运输设备经检查验收合格,渣土运输准备工作就绪。
(7)地面砂浆搅拌站安装、调试合格,水泥、砂、外加剂材料已进场并经检验合格。
(8)盾构机已准确定位、盾构姿态经复测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盾构机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基本保持平行(为防止盾构机出洞“栽头”,盾构中线可比设计轴线适当抬高2-3cm)。
(9)盾构机自动导向系统安装、测试完成并合格,设计线路平、纵断面资料(沿线路方向输入轴线点的坐标与高程)已正确输入电脑系统。
(10)初始掘进范围内的地面监测点布设完毕并已取得初始值。
(11)盾尾的密封刷已涂满密封油脂。
(l2)刀盘、主驱动系统、铰接系统、液压系统、螺旋输送系统、管片拼装系统、供电系统(含备用电源)、给排水系统、通信系统、泡沫与注浆系统、盾尾注脂系统、后部设备等经检查验收与调试正常。
(13)盾构始发井内双线轨道铺设完成,渣土及管片等材料、设备吊进、吊出所需垂直与水平运输系统经检查验收合格。
(14)其它尚未完善的内业资料与手续详见《监理工作联系单》004号。
三、始发与试掘进阶段提请施工单位应注意的事项:
(1)盾构在始发台上向前推进时,各组推进油缸应保持匀速、同步。始发掘进时,需在始发台及盾构机上焊接相对的防扭转支座,为盾构机初始掘进提供反扭矩。始发阶段,设备处于磨合期,要特别注意推力、扭矩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为计算及设定值的60%),掘进总推力应不超过反力架的设计荷载,同时确保在此推力下刀具切入地层所产生的扭矩小于始发台提供的反扭矩。同时,也要注意各部位油脂的有效使用。
(2)盾构机进入洞门圈时,要注意密封装置的压入情况,必要时对其采取加固措施,确保密封效果。盾构进入洞门前应把盾壳上的焊接棱角打磨平整,防止割坏洞门止水帘布。
(3)要确保盾尾密封油脂的注入达到压力要求,以保证盾尾的密封效果。
(4)洞门3环拼装完成开始初始注浆(同步注浆与二次注浆)时,所选取注浆压力应综合考虑地面沉降要求和洞门密封装置的承压能力。
(5)初始100m也是摸索掘进规律、优化掘进参数的试掘进阶段。因此,始发100m段地面应布置较密的观测点,根据不同的掘进参数所对应的地面降沉值,认真、详细地做好施工掘进记录,并据以进行分析、总结和优化出针对性的盾构最佳掘进参数(土仓压力、推进速度、总推力、排土量、刀盘扭矩、盾尾间隙、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等),为确保正常掘进阶段的顺利进行、加快掘进进度积累经验和打下良好基础。
四、盾构机大事记01、20年 月 日进行盾构区间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02、20年 月 日进行《盾构机吊装、组装、吊出施工专项方案》专家审查会议。
03、20年 月 日盾构区间始发井端头加固完成。
04、20年 月 日完成盾构机出厂前验收。
05、20年 月 日进行管片止水条、管片弯曲螺栓见证取样送检。
06、20年 月 日盾构机开始下井。
07、20年 月 日盾构机吊装下井完成,开始管线连接与调试工作。
08、20年 月 日45T龙门吊进场。
09、20年 月 日盾构机循环水与防锈剂加注完成,进入空载调试阶段。同
日开始右线始发洞门凿除工作。
10、20年 月 日提请进行盾构机始发条件验收,如验收通过,计划在月 日前正式始发。同日,完成帘幕橡胶止水板及洞门密封装置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