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新

时间:2019-05-14 04:0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新》。

第一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新

【发布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发布文号】新政发【2003】22号 【发布日期】2003-03-05 【生效日期】2003-03-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

(新政发【2003】22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极大地促进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但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地方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不顾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在城市建设中相互攀比,急功近利,贪大求洋,超越经济与资源承受能力,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搞华而不实的所谓“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片面追求短期利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超强度、高密度进行开发建设;一些风景名胜区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自然生态和景观资源的破坏;在建设管理方面违反城乡规划管理有关规定,擅自批准开发建设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城乡建设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城乡规划和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制度,提高自治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现就有关问题决定如下:

一、端正城乡规划建设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

(一)城乡规划是对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安排,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政府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搞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既为发展先进生产力创造空间和环境,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城乡规划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事求是,讲求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量力而行,逐步推进。要认真总结城乡规划工作的经验教训,重视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与行政区划和水、土地、空间资源利用的关系,科学规划,有序建设,严格管理;要尊重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形成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规划思路和原则,把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资源和环境放在规划工作的突出位置,杜绝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片面追求“政绩”的短期行为。要坚持“建设跟着规划走”的原则,遵循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新形势下规划工作的任务、目标和重点,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指导和对土地、水、空间、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等资源保护利用的调控作用,努力改善城乡环境,完善城镇功能,增强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二)各地要把城乡规划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视,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要把规划工作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城乡规划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城乡规划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市长、县长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管理的全过程负行政总责。要实行城乡规划重大失误行政责任追究制。

担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业务负责人,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学历和实际工作经验,规划部门的领导和业务负责人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下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当就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和管理工作向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告。

(三)健全规划管理机构,加强队伍建设。城乡规划管理机构是政府重要的组成部门,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机构,把城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规划行政管理人员数量要与工作需要相适应,70%以上要为专业人员。要加大规划投入,除公共财政要保证规划工作的正常经费外,还要从土地出让、转让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项用于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具体办法由自治区建设厅会同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四)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和规划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是教育广大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增强法制观念和城乡规划意识,严格依法行政。州长、专员、市长、县长以及分管领导要定期参加国家和自治区举办的培训班,接受城乡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更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城乡规划业务知识,提高管理水平。要有计划的选送各地规划业务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到国内先进省、市和高等院校对口培训学习,尽快提高自治区规划工作整体水平。

要加强城乡规划队伍建设,积极推行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制度和规划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参加自治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得再从事规划工作。

(五)充分发挥自治区城市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作用,研究和解决自治区城乡规划工作的重大问题,保证各项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各地、州、市、县(市)也应成立相应的机构,进一步加强规划管理工作。设市城市要尽快成立由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共同组成的城乡规划咨询委员会,重要规划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必须经规划咨询委员会评议通过后再履行行政审批手续。对重要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一般项目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好中选优。规划咨询委员会应由专家学者牵头,其组成人员中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代表要占三分之二以上。规划评议要科学、民主,必须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少数服从多数。

要建立规划公示、监督和举报制度。各地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在审批前原则上要进行公示,重要的建设项目审批前必须进行公示。依法审批后,必须向社会公布,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在项目建设地点设立永久固定的公布牌。各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必须挂牌施工,公布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有关内容和指标,接受社会监督。设市城市要建立专门的规划展示馆(厅),展示的内容要通俗易懂,通过规划展示,广泛征求群众和社会各界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方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城市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参与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制定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

二、做好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质量和水平

(六)城乡规划编制和城市勘察测绘是规划管理工作的基础,各地要充分重视规划编制和勘察测绘工作,树立质量意识,不符合质量标准和不按强制性标准规范编制的规划和勘察测绘成果不能批准和实施。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保证规划编制经费的足额到位。要进一步开放规划编制和设计市场,改革规划编制方法,提高规划编制效率。要把规划编制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市安全、社会文化设施、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等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上来,突出保护公共利益,注重规划动态调整,保证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各规划编制单位要树立精品意识,运用新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注重地域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突出“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环境优先”,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规划编制设计单位的成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限期进行纠正;对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特别是规划强制性内容规定的,由发证部门公告降低其规划编制资质等级直至公告其《规划编制资质证书》作废并收回证书。

(七)抓紧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导城镇发展的依据,要做好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和地、州、市域特别是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区域研究,明确城镇的职能分工,引导各类城镇合理布局,对城市和乡村、地方和兵团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出统筹安排。要尽快完成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和各地、州、市、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上报审批工作,并认真组织实施。

(八)顺应发展形势和要求,适时调整和完善城镇总体规划,要尽快完成新修编的城镇总体规划的上报审批工作。要抓紧进行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审批工作,近期建设规划已经到期或内容不全的,必须重新编制或补充完善,经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对未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擅自变更城镇总体规划和不按近期建设规划进行建设的,要严肃查处,对有关人员要追究责任。要加强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科学指导城乡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在城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要尽快编制完成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关系的城镇道路、交通、绿化、供水、排水、供热、燃气、供电、邮政、通讯、环保、环卫、抗震、人防、消防、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能够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度超前性。

(九)为严格实施城镇总体规划,科学进行城乡规划管理,各地要高度重视详细规划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各市、县确定的重点开发地区、城镇主要出入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城镇主干道两侧和中心区等,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进行城市设计,规划必须在两年时间内完成。规划要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留有足够的绿色空间。各市、县在五年时间内,依据修编的城镇总体规划,要使详细规划覆盖面积达到90%以上。根据自治区城乡规划行业实际,建立详细规划分级核准制度。规划通过核准后,各市、县人民政府方可审批实施。大、中城市中心区、主要街道、广场等重要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和雕塑以及大城市规模8万平方米以上、中等城市规模5万平方米以上居住区的规划由自治区进行核准;小城市和县城中心区、主要街道、广场等重要的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和雕塑以及小城市规模3万平方米以上、县城规模1万平方米以上居住区的规划由所在地、州进行核准。

(十)加强城镇特色建设,做好城市设计工作,提升城镇文化内涵。把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城镇的个性特征,以个性化表现现代化,营造富有特色的城镇形象。城乡规划的各个层面,都要应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突出绿化、美化,突出城镇特色,突出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城镇空间景观的整体水平。

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建筑保护条例》,加快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和优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保护好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文环境质量。各地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优秀历史文化建筑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做好申报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各项工作。

(十一)加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建设好风景名胜区的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风景名胜区规划必须认真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在风景名胜区内严格控制宾馆、招待所、各类培训中心、度假区及疗养院的建设,不准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等,不得以任何名义和方式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和景区土地。

(十二)加强乡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市、县要按照《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在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抓紧乡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要达到国家规定深度。应积极研究探索撤乡建镇和村镇撤并问题,提高规模效益。自治区重点示范乡镇的总体规划在审批前应经过自治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规划通过核准后方可审批实施。没有规划的乡镇,原则上不得安排和批准各项建设。

三、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

(十三)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对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管上。城乡规划管理应当受同级人大、上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以及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监督的重点是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实施情况以及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情况。要通过对城乡规划的执法监督,及时纠正建设活动中各种违反城乡规划管理的行为,促进城乡规划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十四)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城乡规划必须集中统一管理的规定。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单位(包括兵团、驻疆部队和中央驻疆单位等)和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包括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要依据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服从城市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不允许各自为政和自行其是。城乡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不得下放和肢解规划的行政管理权,已经下放和肢解的要立即纠正。自治区和地、州规划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指导、控制和区域综合协调作用,保障区域内各项建设的健康协调发展。

要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与土地、环保、旅游、交通、文物、水利、电力、邮政、通讯、人防、风景名胜、绿化、林业、农业、地震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工作,在城市规划区内,各相关规划应当服从城乡规划的综合部署和统一协调。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必须符合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等确定的布局和原则。

(十五)严格实施已批准的城乡规划,规划的强制性规定内容必须严格执行,特别是用地性质、开发强度、生态环境等指标不得随意调整,未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变更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必须报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同意,由原规划审批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批。规划的非强制性内容,作为政策导向,要具有适应市场的弹性。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技术和经济等政策保证上述规定内容的贯彻实施。城镇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乡规划,未编制规划或规划未经审核批准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一律不予办理规划选址和规划用地手续,不能批准建设。规划实施管理要注重城市整体效果,要从整体看个体,个体必须服从整体。坚决杜绝建设牵着规划走,随意插建、盲目开发的现象。

要依法从严查处擅自修改规划或违反规划乱批乱建的行为,在重点加强规划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的同时,还要尽快建立健全建设工程竣工规划认可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批后管理工作。建设项目竣工规划认可要包括绿化、公共停车场、配套公建等公共和室外环境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未出具建设工程竣工规划认可书的,有关部门不得发给房屋产权证明等有关证书和文件。要建立制度,依法严厉查处城镇中心区和居住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按规划实施,随意减少绿地和停车场面积、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行为。

(十六)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地方法规体系,特别是要尽快研究制定有关城乡规划技术管理法规,严格依法实施规划。要实行统一的规划“一书两证”管理制度,“一书两证”必须统一由城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规划部门必须按批准的详细规划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城乡建设项目报计划部门立项审批前,必须首先由规划部门就项目选址提出审查意见,审批文件必须附有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土地部门提供土地时必须附有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属于土地招标和拍卖的,必须附有规划部门所提规划设计条件;没有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有关商业银行不得提供建设资金贷款,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要坚持和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规划用地的分级审批核发制度,严格执行建设部、国家计委《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建规〔1991〕583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办法》(新政函〔1992〕83号)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分级审批办法》(新建规字〔1991〕08号)。各类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都必须依据经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不符合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的,必须经专门论证;如确属必要,必须先按法定程序调整规划,报原规划批准机关审定。

要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成立相应机构,加大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以及城乡规划政策法规的研究、制定等工作力度。

(十七)要结合各地实际,改革和完善城乡规划行政审批制度,规划管理方式要从以形态为主的个案式管理向以指标为主的通则式管理转变。要在保证规划行政审批合理期限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要进一步理顺规划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关系,简化规划管理部门的内部审理环节,对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内部机构设置要进行优化配置。要进一步完善规划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做到政事合理划分,提高规划行政审批的科学性。对规划“一书两证”的审批发放,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依据的审理环节和条件,该合并的合并,该取消的取消,可以一并审批的实行集中审批。

要建立和完善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巩固和提高计算机辅助规划编制、设计的应用水平,加快规划行业办公自动化建设、新技术运用和实现规划决策信息化的步伐,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规划决策和实施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十八)要依法建立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调整的认定和备案制度。对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调整,须经自治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对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和调整,须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报国家建设部认定。经认定属于局部调整的规划,需报原审批机关及同级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认定属于修编的规划,必须按法定程序重新报批。

(十九)强化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依法处罚违反规划强制性标准内容、干预规划管理实施的行为,坚决杜绝因领导的变更和领导的个人意志而随意变更规划。必须严厉查处和坚决制止建设单位明知故犯、违法建设和相关单位违法规划、建设、设计、施工等现象,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同时,城乡规划部门要做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对规划部门执法不严,违法审批要进行严肃处理。对于违反法定程序制定和调整规划、违反经批准的规划审批建设项目的,要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记过直至撤职的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从重处罚;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受到降级以上处分者,不得再从事城乡规划行政管理工作,其中具备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者,取消其注册资格。要建立制度和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上级人民政府及其规划管理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规划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形成完善的行政检查、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各地要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利的措施,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绿化、净化、美化城市环境。

(二十)要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宣传工作,普及城乡规划知识,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规划意识与法制意识,各级规划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向社会宣传城乡规划的重要作用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知识,积极与科协、教育、新闻等部门协作,开展面向大众的城乡规划知识宣传和普及。城市人民政府每年都要对执行《城市规划法》和实施批准的城乡规划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自治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执行《城市规划法》和实施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情况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有关责任人要追究行政责任,并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报告。

(二十一)要加强城镇综合治理工作力度,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搞好土地储备,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经营理念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继续深入开展“天山杯”竞赛活动,竞赛检查考核要体现新思路、新观念、新内容、新措施、新形象,使竞赛活动健康发展,促进自治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要认真学习和传达本意见精神,并尽快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向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责成建设厅会同监察厅等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本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三年三月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1]29号 【发布日期】2001-04-20 【生效日期】2001-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2001〕2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实施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根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已翻印下发)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省城乡规划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一、切实做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进行,并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实现全省城镇化发展目标为重点,合理确定本区域城镇化发展目标、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和城镇空间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和规划实施措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提出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围绕中心建制镇建设和发展重点提出发展要求;要结合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重点地区的城镇体系规划要以强化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和协调区域城乡发展为主要任务,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切实解决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等问题。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经省建设厅组织专家评审后,逐级上报审查和审批。各市、县要于200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本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审和报批工作。

二、二、抓紧做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

城镇总体规划是指导城镇合理发展、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依据。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抓紧做好城镇总体规划编审工作。对须报省政府审批的城镇总体规划,省建设厅要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评审,认真实行城市总体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总体规划质量。地改市的城市要抓紧进行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城镇总体规划需要进行修编的,规划期限应调整到2020年,并依法报批。1995年底以前批准的总体规划,要根据省域及所在地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抓紧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和调整;1995年底后批准的总体规划,确实需要进行局部调整的,要报原批准机关确认和备案。总体规划调整和修编工作,地级市原则上要在2002年6月30日前完成,县级市和县城原则上要在2002年底前完成。

三、三、努力改进城镇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根据批准的总体规划,按照法定程序,抓紧编制或修订城镇详细规划,明确控制区域、控制地段和道路红线、生态“绿线”等控制指标和界线。省级以上各类开发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以及城市行政、商贸、体育、文化、交通中心、商业街等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实行招投标,组织进行多方案比较,择优选取。在编制详细规划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必要时可举行听证会,上一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评审。详细规划要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报城市总体规划批准机关备案。城镇总体规划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2001年底前地级市要完成80%以上,县级市和县城要完成70%以上,2002年底前全面完成。

四、四、认真做好专业规划编制工作

抓紧编制城镇道路交通、给排水、防洪排涝、供电、通信、有线电视、园林绿化、环卫、燃气、地下空间利用、人防、消防、环保、市场、文化设施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专业规划,并经上一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按程序报批。专业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地级市城市要于2002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县级市和县城要于2002年底前完成。

五、五、坚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审查制度

国家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由项目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后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并报建设部备案。省级审批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选址,报省建设厅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由市、县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

六、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管理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指导下,正确处理城镇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对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要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编制的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重点保护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详细规划、各项建设选址和初步设计,需经省建设厅审查同意,由项目所在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一书两证”。

七、七、加强城镇规划的法制建设

省建设厅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安徽省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安徽省县城规划管理办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和保护区规划管理办法》,认真做好《安徽省实施〈 城市规划法〉办法》修改的前期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城乡规划的法制建设,努力把城乡规划逐步纳入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要认真贯彻执行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定,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坚持把城乡规划作为城镇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认真组织实施,不得擅自更改;要认真执行规划许可制度,严格“一书两证”的集中统一核发和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制度。各级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城镇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切实依法行政,严格查处各类违法违章建设,并及时逐级上报。

八、八、加强对城镇规划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同志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规划工作负总责。要健全管理机构,加强规划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规划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稳定专业技术队伍,有条件的市、县可聘请规划督察员;要把城市规划工作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大力普及城镇规划知识;省建设厅要组织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其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分期分批培训,提高他们规划、建设和管理现代化城镇的水平。

省建设厅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对全省城乡规划的指导、审报、监督和检查等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全省城乡规划工作水平;要会同省监察厅对各地贯彻执行本通知情况进行督查,每年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报告。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四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新党发〔1993〕4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政府,各地、市、自治州党委、政府(行署),自治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大专院校、人民团体,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外交部和国家环保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认真贯彻和落实《报告》提出的环境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现结合我区具体情况,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

环境资源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将直接危及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我区正在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环境保护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推动我区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为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把这一涉及全局的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真正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对待;要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逐步增加环境保护投入,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环境监督与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仍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指示精神,充分认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措施,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强环保机构建设,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制定本地区的环境保护目标和实施措施,并列入政府和有关部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考核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考核经济工作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好环保部门的领导干部,使我区的环保工作有一个新的发展。

二、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环境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区正处在扩大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尤其需要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改变目前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和对环境造成极大损害的传统发展模式,必须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指导方针,走经济与环境协调一致、持续发展的道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时,都要配套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切实把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中长期规划。要把环境保护综合治理费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中,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的实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中,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实行资源优化配置,严格执行产业政策,淘汰那些能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工艺、装备和产品。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坚决执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方针,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项目建设和资源开发,都必须按法律规定,先评价,后建设。要全方位、多层次地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工业污染

当前,影响我区环境质量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工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缺乏科学管理是主要原因。在加快经济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防止产生新的污染。在新、扩、改建项目时,技术起点要高,环保设施要配套,尽量采用物

耗能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并有可行治理方案的清洁工艺;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时要严格把关,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的规定;工业污染防治要提倡区域综合治理和集中控制,提高治理的规模效益;老企业的改、扩建要坚持“以新带老”的原则,结合技术改造,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要减污”;要坚持引导和限制的原则,积极防治乡镇企业污染,严禁对资源乱采滥挖;提高回收资源的能力,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三废”资源化,减少向环境排污;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要明确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不允许企业向社会转嫁污染换取自身的“高效益”;在吸引外商投资、引进产品和项目时,要注意引进高、新、尖技术,防止国外污染向国内转嫁,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

四、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继续坚持和加强以治理城市烟尘、污水、垃圾和噪声等“四害”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奎屯、库尔勒、喀什等城市,尤其要抓好此项工作,做出典范,带动全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时,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措施和手段,保证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治理城市烟尘,要从改变能源结构和燃烧方式入手,积极发展民用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及热电联产,推广工业与民用型煤,限制原煤散烧,推行集中供热和联片采暖,加强对机动车辆排气污染的监测和监督管理;治理城市污水,要实施清污分流、污水截流和集中处理,因地制宜地采用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或应用土地处理等方法处理污水,并搞好处理后污水的绿化和农灌利用;要加强和完善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严禁采取任何形式向地表、地下水体排放超标污水;要积极推广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处理;对工业、交通、施工、娱乐等噪声要划分区域,规定声级、时限,严格控制。新、老城市的建设和改造,要把集中供热、燃气、垃圾、污水处理和噪声控制等统一规划,配套建设。为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市长环境目标责任制,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市长政绩的一项主要内容。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牧业持续发展

农业土壤、草场、森林和荒漠植被是我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逐步增加对生态农业、植树造林、森林和草场培育的投入,加快改土、造林和改良草场步伐,坚持以法治土、治林、治草,促进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加强自然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坚持“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实行资源有偿使用,逐步开征环境资源补偿费;坚持流域规划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各流域的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的试点示范,开发和推广生物能源。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认真执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搞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划,新建自然保护区要扩大和丰富物种保护的范围和内容,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要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买卖、食用国家明令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行为。

六、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环境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在于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科研部门重点要进行烟气除尘、汽车尾气治理、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回用和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环境管理部门要大力推广环保科研成果和国家已认定的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新技术,使其尽快转化成实用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各企业单位要针对本地区、本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积极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开发和引进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环

境保护适用技术。尽快成立自治区环保产业协会,积极引导、扶持和启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各级环保及有关部门要制定环保产业规划和有关配套政策,加强环保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建立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环保服务体系,落实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环保技术装备。各级计划、科技部门要支持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的示范工程,在项目和资金按排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七、健全环境法制,进一步强化环境监督管理

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是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有效手段。在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中,环境保护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将更显突出。因此,要健全环境法制,尽快制定颁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和排污收费使用政策。环保、财政、物价等部门要尽快制定征收环境资源补偿费的具体办法,真正做到谁开发利用谁补偿保护。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要支持环保管理部门执行国家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依法行使监督的职能,加强环境管理现场执法检查力量,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法律赋予的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全面加强环境管理。

八、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

环境意识是衡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是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舆论工具的作用,把环境保护宣传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经常性的任务。各级教育和有关部门要重视环境教育,大专院校要办好环保专业,中、小学和幼儿园要采取各种形式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环保课程。各级党校、干校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各级党政干部的环境意识和对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文字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资料的编译、出版、发行工作。

九、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强,企业经营机制也在发生相应变化。“经济发展靠市场,环境管理靠政府”。环境保护作为政府的基本职能不能削弱,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健全和强化环境管理体系,充实环保队伍,加强环保第一线执法力量,强化监督管理。自治区及各地州市,都应有独立建制的环境保护机构,各县也应设置利于强化环境监督的机构。各级环保部门要在新形势下,振奋精神,转变作风,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胆实施“环保切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方针,以监督带服务,以服务促管理。

十、积极开展环境外事活动

环境外事活动是我区外事工作的一个新领域,要纳入我区的外事工作。各地都要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要充分利用好我区的地缘优势,抓紧开展对国际环境问题,尤其是周边国家环境问题的研究,加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使用交流,把环保作为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的一条重要渠道。要抓住有利时机,同各国环境保护组织和金融机构加强联系,促进我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一九九三年三月十九日

第四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范文

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中发号)精神,进一步提高新时期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确保全区年远景规划目标的实现,特作如下决定: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人口问题是关系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是实现全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能否解决好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全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对党和国家、对群众利益、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不懈地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确保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的实现。

当前,我区的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九十年代,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连续十年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区称号,实现了“三为主”的工作目标。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生育水平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再生产类型基本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任务更加艰巨。在未来多年里,我区的人口数量还将持续增长;目前的低生育水平还不稳定,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传统生育观念的深刻影响使部分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的差距还将长期存在,低生育水平仍存在较大的反弹压力;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管理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好范文版权所有展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在工作思路、管理体制、工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前瞻性研究,加快改革和创新步伐。

未来年是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的关键时期,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紧抓好。当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人口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认识不足,对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人口问题是关键认识不足,对人口增长给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巨大压力认识不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各种问题认识不足,对稳定低生育水平比降低生育水平的工作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认识不足,对进一步提高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切实解决这些认识问题,克服盲目乐观和松懈麻痹情绪是十分必要的。

今后年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为指导,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好范文版权所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坚持“三不变”、落实“三为主”,积极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全面开展优质服务,狠抓基层基础工作,强化综合治理力度,不断提高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在全市率先实现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为全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主要任务目标是:年均人口出生率不超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以内,计划生育率、节育措施落实率分别保持在、以上,人口质量有明显提高,人口结构得到改善,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为实现全区人口零增长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带动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仍然是我们今后较长时期重大而艰苦的任务。未来多年里,我区仍然面临人口继续增长,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压力进一步加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稳定目前低生育水平工作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应当看到,由于我区大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任何政策的偏差、工作的失误以及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都可能导致生育率的回升。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稳定低生育水平。

(一)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是指以生殖健康为重点,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使育龄夫妇享受生殖保健服务。它以服务为中心,以育龄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育龄夫妇人人享有基本生殖保健服务为目标,把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与保护育龄群众实际利益统一起来,代表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方向。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转变思想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带动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提高。

(二)进一步

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要以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相结合,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基础知识、科普知识的宣传,在加强国情国策法规教育的同时,不断增强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计划生育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各级计划生育机构的服务水平。开展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计划生育部门是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综合管理部门。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改善服务条件,规范服务标准,扩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配套建设。要积极稳妥地推行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率、及时率和有效率,降低节育手术并发症和人流比,保护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要认真贯彻《山东省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的规定》,保证出生人口性别比在合理范围之内。

(四)认真抓好优生优育工作,努力提高人口出生质量。计划生育和卫生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对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等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搞好孕期保健服务,强化优生监测和指导,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综合措施,实行齐抓共管与综合治理。计划生育部门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协助党委和政府组织、协调、督促各部门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组织、宣传、计划、财政、统计、卫生、教育、科技、劳动、民政、公安、工商、农业、城建、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结合自身职能制定和完善具体的政策措施,在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作为协助党委、政府动员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力量,要更好地组织群众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一)坚持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要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力争在年前逐步形成以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法为依据,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主体,地方政府和部门规章为配套的多层次、多方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制体系,使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要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宣传,增强干部群众的学法、用法、守法意识。继续实行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行为有奖举报制度,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透明度,注重发挥群众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严格实行依法生育,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群众满意率。

(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要积极建立区指导、乡负责、村自治、户落实的工作机制,继续大力开展“三为主”合格村、模范村建设,结合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将村民实行计划生育的权利、义务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制定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切实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用三五年的时间实现村民自治,逐步建立起计划生育村级负责制。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协会建设。计划生育从根本上讲是一项群众性工作,要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参与村民自治和“三结合”工作,推动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要加强基层协会的组织建设,做到选一个好会长、建一个好理事会、有一支好队伍,并将组织、任务、活动、服务和工作条件落实到位。

(三)强化属地管理,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以流入地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要积极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强化街道、居委会的责任,加快属地化管理步伐。将计划生育纳入城市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提高城市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发挥城市示范、带头、幅射作用。要落实好法定代表人责任制,促使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共同承担起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进一步加强对下岗职工的管理,加强对未婚青年的法制教育,消除计划外生育的漏洞。

(四)建立和完善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加大对农村独女户和双女户的奖励扶持政策。积极发展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事业,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推进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民政等部门要制定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救助政策,对计划生育的贫困户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积极开办多种形式的计划生育保险,逐步建立养老、子女安康、节育手术安全等保障制度。

四、大力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

加强领导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始终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划生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把解决人口问题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切实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在一些综合性会议上要强调部署计划生育工作,下基层检查工作时要过问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邓小平理论和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列入重要的学习内容。

(一)坚持和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实行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目标责任分线考核,认真落实重点管理、离职审计、追踪奖惩、一票否决制度。要把领导干部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的情况作为选拔、奖惩的重要内容和条件,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计,工作失职的要追究责任。对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党员干部要严肃查处,干部超生的,一律给予政纪处分,不能担任领导职务;党员超生的给予党纪处分。

(二)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和行风建设,树立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在各级机构改革中,要确保计划生育工作机构的稳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通过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切实提高计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乡镇要按照省政府《关于乡镇计划生育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意见》的精神,按万分之三的比例,配备热爱计划生育工作,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中专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村计生主任要按照热爱计划生育工作和年轻化、知识化、女同志、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标准选配好。村级计划生育专职人员待遇统一由乡镇统筹发放,实行工作任务与工作待遇挂钩,切实做到职责、任务、待遇三落实。要注重解决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实际问题,各级选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考虑计划生育方面的人选;评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要有一定比例的计划生育工作者代表,各级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津贴按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要重视和加强计划生育系统的行风建设,积极开展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和搭车收费现象,做到文明执法、秉公执法,树立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投入,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计划生育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计划生育事业费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到今年末,各级财政投入计划生育事业费要确保达到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人均元的标准。征收的二胎社会抚养费要全部用于计划生育事业。乡统筹、村提留费中用于计划生育事业的部分要保证拔付到位。暂住人口管理费的要足额拔付计生部门用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各级党委、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为全面提高我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作出贡献。

第五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决定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充分发挥各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全国道路交通安全部际联席会议“五整顿”(整顿驾驶员队伍、整顿路面行车秩序、整顿交通运输企业、整顿机动车生产改装企业、整顿危险路段)“三加强”(加强责任制、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工作措施,有效解决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推动全省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现作如下决定: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形成全社会协调联动工作格局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地人民政府要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主体职责,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健全完善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的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有效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力量,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公安、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机、安监、质监、教育、卫生、环保、旅游、监察、保监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把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单位和人员,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由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文明确。

(四)落实各单位安全管理的责任。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要按照《山西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等有关法规规定,依法履行和加强对所属车辆和驾驶人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规章制度,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

(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要加强农村、社区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和村委会(社区)干部、农村(社区)交通安全专(兼)职协管人员、义务和志愿人员的作用。在乡镇、街道由司法助理员或农机安全管理员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在农村、社区由村干部、社区干部兼任交通安全协管员,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农机部门开展日常交通、农机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农村村委会和城镇社区组织应当积极协助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加强对个体车辆和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管理,实行机动车、驾驶人“户籍化”管理。各地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给予农村和社区交通安全协管员一定的经费补助。

二、围绕重点,强化措施,严格管理,增强交通安全源头管控能力

(一)加强机动车驾驶人管理

1加强驾校培训工作监管。驾驶人培训机构要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工作,重点对大、中型客车、大型货车、牵引车学员进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确保培训质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对驾驶人培训机构考生的考试合格率以及所培训驾驶人一年内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和重大交通事故发生率进行统计考核,并将考核情况通报交通运输和农机部门。交通运输、农机部门要对驾驶人培训机构和教练员队伍进行考核,对不合格驾驶人培训机构和教练员进行清理整顿。2加强驾驶人考试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考试员队伍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完善考试管理办法,严把考试关,确保考试质量。要推行网上预约、个人申请预约等便民措施,直接受理小型汽车(含C1)驾驶证申请。

3加强职业驾驶员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营运客车、城市公交车、营运货车、旅游客车、出租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等职业驾驶员的管理,严格准入门槛,严把职业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各运输企业每年要对本企业的职业驾驶员进行不少于10天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发生两次以上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员,要重点进行教育培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驾驶人的交通违法情况,对一季度内发生三次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人,要依法从严查处。

同时,公安交通管理、保险监管部门要协调配合,积极开发建设车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保险费率与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的挂钩。

(二)加强重点机动车管理

1加强营运车辆管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营运车辆注册严格登记,严格查验,建立专门的管理档案,督促运输企业及基层交通安全组织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客运车辆定期二级维护和综合性能检测的监督管理,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关。对现有长途营运线路在200公里以上的客运班车、旅游客运车辆以及长期在山区、低等级道路上行驶的客运车辆,要严格综合性能检测和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并严格执行车辆二级维护制度。客运企业要认真落实客运车辆出车前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技术状况良好。凡长途客车跨区域营运的,客运企业要向驻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要严格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管理。

2加强旅游车辆、校车和单位接送车管理。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所属旅游车辆、校车和单位接送车或租用车的管理,严把驾驶人资质和车辆安全性能关。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有关单位履行交通安全职责的监管。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实行备案制度,建立驾驶人、车辆基础档案,对发生的违法行为,及时抄告相关部门和单位。

3加强城市公交、出租车辆管理。公交车和出租车企业要健全安全生产机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严把车辆安全性能关,并向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就驾驶员有关情况进行备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公交车和出租车的监督管理,将公交车和出租车驾驶员的违法记录、事故记录定期通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驾驶员管理档案,严格进行资格审核和岗前培训,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各项措施,依法查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企业和从业人员。

(三)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

客货运输企业要切实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职责,抓好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驾驶人档案,严把驾驶人出车关,同时加强车辆的日常检验、维护、检测,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得安排生产运营任务。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把道路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和营运驾驶人从业资格关,严格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信誉质量考核管理、综合性能检测及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管理,加强对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监督;要对交通运输企业加强内部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情况开展检查考核,对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要进行通报和限期整改。安监部门要积极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评估工作,对道路客运企业、货运企业、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出租车企业以及邮政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开展评估,不断加强企业的基础工作,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对重特大事故责任企业要列为重点对象进行监控,必要时可向社会公布。

(四)加强机动车安全检验的监督管理

1加强对车辆安全检测机构的监督管理。质监部门要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检测的原则,设置规划机动车安全检验机构。要依法对机动车安检机构实施监督,规范机动车安检机构检验行为,加强日常监管,并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机动车安检机构与车管所的计算机联网,对车辆检测信息数据实时传输。

2加强机动车安全检验工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检验规程,严格查验机动车。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运输企业定期参加机动车安全检验,确保车辆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各有车单位要及时参加机动车安全检验。基层交通安全组织和行业自治组织要督促辖区内或所属机动车进行定期检验,提高机动车上线检验率。机动车安检机构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检验规程、检验技术规范,依法开展机动车安全检验工作,及时出具检验报告,保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依法严格落实对大型客、货车辆报废解体的监督职责,会同工商、质监等部门严厉打击利用报废机件拼装机动车的违法行为。

三、加大投入,健全队伍,完善设施,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

(一)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各地人民政府要将保障路面交通安全设施、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和道路危险隐患点段治理、交通科技建设、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执法装备等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任务的增加逐步增加。要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营房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予以保障。全省公安交通管理规费收入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作为全省道路交通管理专项经费,统筹安排,专款专用。

(二)加强基层公安交警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在人员密集、交通复杂、事故多发的乡(镇)或干线公路,要合理布建公安交警队伍,具体负责所辖区域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指导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开展工作。

(三)加快实施公路安全保障工程。〖HTF〗以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为重点,按照国家标准,不断完善标志标线、防撞护栏护墩等安全设施。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新建、改建、扩建

公路和城市道路时,应进行安全设施设计评审,工程竣工后进行安全设施验收。公安交通管理和安监部门要参与项目评审和验收。高速公路交警队营房建设要与高速公路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交通运输和城建部门要严格道路施工报备制度,落实施工作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督促道路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布设施工作业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同时,要建立健全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同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根据道路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制订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划,实行定期排查、挂牌督办、社会公布制度。

(四)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要建立健全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机制,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县、乡两级政府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考核范畴,列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努力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公安交通管理和农机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和拖拉机的管理。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的监管,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和出行不安全的问题。

四、加强应急,多措并举,科学管理,推进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 

(一)建立完善交通事故紧急抢救机制。公安交通管理、卫生、保险监管等部门要建立省、市、县三级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动机制,建立110(122)报警服务台与120急救电话之间交通事故信息互通和反馈制度,实现公安机关与紧急医疗救援单位同步联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事故伤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卫生部门指定交通事故伤员定点救治医院,定点救治医院建立“绿色通道”。车辆承保单位要根据保险业的有关规定,及时足额预付伤员抢救费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协助追索伤员抢救费用。

(二)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气象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发布冰、雪、雾、雨等恶劣气候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发布交通安全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道路通行管理控制措施。交通运输部门要及时收集所辖道路通行条件变化信息,做好公路抢通恢复工作,消除公路安全隐患。

(三)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公路和城市道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对交通流量大、事故易发多发、违法频率高等重要路段逐步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信息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在易发生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气象条件的干线公路,要分期分批建设道路交通安全气象监测服务系统。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出租车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等应当依法安装行驶记录仪。要建立城市区域路网交通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发展智能交通。鼓励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社会团体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以及道路交通安全产品的开发、应用,并为之创造相应条件。

(四)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修订工作,进一步健全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积极参与道路规划、建设项目方案审查、竣工验收工作。要充分运用交通工程技术,优化路网结构,提高交通信号控制技术水平,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加强道路特别是交叉口渠化。要积极实施交通需求管理,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管理手段,均衡道路交通流量,合理制定停车管理政

策,改善静态交通。要加强施工道路交通组织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要进一步加强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完善系统功能,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指挥控制能力。要改革勤务制度,推动路面勤务向网络化、动态化发展。

五、完善法规,深入宣传,强化问责,营造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一)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我省配套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修订。针对交通参与者的行为、车辆技术、道路设施与环境、静态交通管理、交通运输、保险、紧急救援与急救等诸因素,制定和完善与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规章,努力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地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体系。

(二)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各地人民政府和宣传部门牵头,建立各有关部门参加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以机动车(职业)驾驶人、农民、中小学生为重点,组织实施“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推进“五五普法”教育,建设交通安全宣传基(阵)地,深化和丰富交通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等措施,不断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法治意识和文明交通素质。各地新闻媒体要配合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辟以宣传交通安全政策法规、出行常识、路况信息、事故警示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窗口和平台,有效指导和规范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安全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三)加强监督检查和行政问责。要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和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行道路交通安全问责制。加强对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履行交通安全管理职责的监督检查和行政问责。对存在监管不力等失职失察行为,一年内发生一起死亡10人以上或两起死亡5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市、一年内发生一起死亡5人以上或两起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县(市、区),实行行政问责。

对发生的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道路交通事故,要根据事故级别不同,分别由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授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同级监察、公安、交通运输、工会等有关部门,并邀请人民检察院参加,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对道路运输等生产经营单位、地方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单位,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按照事故级别和责任大小,实施限期整改、停产停业整顿、吊销有关证照、行政罚款等行政处罚。

二○○九年十月十九日

下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