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2012年财政报告背景材料(模版)

时间:2019-05-14 04:21: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楚雄市2012年财政报告背景材料(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楚雄市2012年财政报告背景材料(模版)》。

第一篇:楚雄市2012年财政报告背景材料(模版)

楚雄市2012年财政报告背景材料

[日期: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765 评论:0]

一、财政预决算报告总体情况说明

(一)财政报告的组成。按照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要求,参照上级财政报告模式,2012年财政报告分三个部分:《关于楚雄市2011 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楚雄市2012年财政报告背景材料》《楚雄市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表格)。

(二)开发区财政收支在报告中的反映。为进一步增强财政预算透明度,实现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从2011年起,将开发区财政预算执行及安排情况纳入全市报告中单列反映,以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开发区财政发展状况。

(三)财政统计指标变动情况。为规范财政统计口径,按照上级要求,取消以前年度使用的“财政总收入”这一指标。反映财政收入的指标主要包括“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划中央及省级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等。

二、2012年财政预算指标增减情况说明

(一)财政增收因素。一是总体形势持续向好。我市面临着国家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和省委、省政府把楚雄纳入滇中经济圈加快发展等机遇。加之“十一五”期间建设的一批重大项目即将完工或投产,楚雄市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为财政持续增收奠定了基础。二是国家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金融服务等政策,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是难得的机遇,为今后财政增收奠定了基础。三是2012年实施的大项目将推动财政增收。滇中大商汇、茶花谷、第二自来水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项目开工后,预计增加建筑安装营业税等税费。四是烟叶收购价格将提高20%,2012年种植指标增加,烟叶税预计增收1400万元。

(二)财政减收因素。国家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从2011年11月1日起,小型微型企业的营业税和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导致纳税户数大幅减少,增值税、营业税两个主体税种及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大幅减收,预计2012年增值税减收3000万元(25%部分750万元),营业税减收2000万元。契税因取消代征代扣政策后一次性入库数额较大,导致2011年增收较多,由于一次性增收因素不存在,2012年预计减收2500万元。从2011年9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最低税率由5%下调为3%,地方16%部分预计减收1100万元。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将减少一些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增幅会有所回落。

(三)财政增支情况。按照目前掌握的政策,2012年市级财政预计新增支出20875万元,其中:2011年其他事业单位增资,在2012年配套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和工会经费645万元;2012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正常晋升工资预计900万元;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及配套的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和工会经费增加962万元;2012年津贴补贴预计增加1600万元;乡镇烟叶收购考核奖励10%部分627万元,丰产烟补助增加141万元;各种政策性配套支出增加2800万元(含社会养老保险);偿还银行贷款本金8491万元,支付利息4709万元。

(四)财政减支情况。2012年部分支出项目比2011年减少原因:一是按上级要求,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按照上年补助数的50%至80%预安排支出。二是已剔除2011年市级安排的专项项目已完工资金。

三、财政报告主要名词注释

【地方财政总收入】 按照现行统计口径,地方财政总收入=上划中央及省级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 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由各级财政收入征收部门组织并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

【上划中央及省级收入】 是指地方经济中产生的,按财政管理体制,分别缴入中央和省级国库,作为中央和省级财政收入的税收收入。主要指中央消费税100%部分、中央增值税75%部分、中央企业所得税60%部分和省级企业所得税24%部分、中央个人所得税60%部分和省级个人所得税24%部分、中央利息所得税60%部分和省级利息所得税40%部分、省级耕地占用税30%部分。

【基金预算收入】 是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自1997年纳入预算管理后,这部分收入仍然保持其专用性,不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统一分配。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自2008年起不剔除成本全额入库。

【绩效评价】 是指政府依据其需要实现的职能和施政计划,确定实现计划所需要的支出经费,并评估和测量某项支出计划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效果和业绩。目前,我市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积极试点,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推行绩效评价试点,尝试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业务考评和财务考评,不仅考评项目的资金落实、使用及财务管理状况,还要考评项目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和目标完成情况。

【转移支付】 是指货币资金、商品、服务或金融资产的所有权由一方向另一方的无偿转移。转移的对象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实物。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指财政资源(资金)在各级政府间的无偿转移,包括横向转移和纵向转移。财政转移支付通常可以分为无条件的财政转移支付(即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有条件的财政转移支付(即专项转移支付)两种。

【一般性转移支付】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以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为主的转移支付制度。现行财力性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年终结算财力补助等。地方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统筹安排和使用上述资金。2009年前称“财力性转移支付”。2009年,财政部修订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时改称“一般性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 是指上级政府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目标,以及对委托下级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专项补助资金。资金接受者须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政府主导、试点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不断提高农村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一)启动国家试点。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试点内容包括: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试点地区和学校要在营养食谱、原料供应、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累经验。试点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市、县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二)支持地方试点。对工作开展较好并取得一定成效的省份,中央财政给予奖励性补助。

(三)改善就餐条件。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为农村学校食堂配备合格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

(四)鼓励社会参与。

(五)完善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实际,对补助发放范围和标准等进行动态调整。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落实基本标准所需资金按照50%的比例给予奖励性补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相对于我国1991年以来实行的“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于增加了政府补贴内容。国务院批准的试点县(市、区)区域内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有云南省户籍的农村居民,可以自愿在户籍地的乡(镇)或行政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具体内容如下: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二是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三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四是政府主导和农村居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五是实行属地管理,逐步提高基金管理层次。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方针。2009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全国医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目标是,2011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长远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

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尽快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云南省从2009年开始,积极启动和稳步推进了五项重点医改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和提高保障水平。二是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国家医药卫生政策。是对基本药物的遴选、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报销、监测评价等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是国家药品政策的核心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基础,并与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完善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使用、定价、报销等政策,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保障性住房】 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四、财政报告主要指标说明

(一)科学技术投入情况及效果。2011年科学技术支出1153万元,比上年1042万元增加111万元,增长10.65%。主要用于实施国家、省、州科技项目13项,支持科技培训。通过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企业科技投入1700多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0万元,有4项科技成果获楚雄州科学技术奖。开发区评出科技进步成果奖8项,全市评出科技进步成果奖15项。全年完成专利申报51件,授权44件,全市专利累计达354件,名列全州第一,楚雄市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市)之一。

(二)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按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的要求,楚雄市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支持教育优先发展。2011年,全市教育支出32605万元,比2010年29456万元增加3149万元,增长10.69%,扣除2010年因“两基”迎国检,教育经费投入较大等不可比因素,按照可比口径计算,2011年教育经费投入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重点支持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职业高中学生临时价格补贴、中小学基础信息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管理系统数据更新和维护、国家标准化考点建设、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补助、廉租住房建设、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财政奖励资金及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除预算内安排资金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以外,我市还严格执行省财政厅关于“从土地出让金收入总价款中计提2%作为教育资金”(云财综〔2011〕176号)的规定,在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为继续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2012年,我市将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将楚雄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全部学生纳入营养改善计划中。

(三)公共安全投入情况。楚雄市2011年公共安全投入9677万元,比上年9354万元增加323万元,增长3.45%。经费投入除保障公共安全基本支出外,主要用于维护社会稳定、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等。

(四)“三公”经费情况。“三公”经费,是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简称。2011年,我市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从严控制预算追加等措施,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取得一定成效。

(五)财政支农投入情况。2011年,楚雄市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要求,继续加大财政支出投入,农林水事务支出29735万元,比上年29372万元增加363万元,增长1.24%。分项目支出情况是:

1.农业支出8304万元,比上年12197万元减少3893万元,下降31.92%。支出减少的主要原因:(1)上级补助资金绝对数与2010年相比减少3367万元(其中:抗旱补助资金减少527万元,中央及省补助农村安全饮水资金2743万元属一次性补助资金,省级补助中低产田地改造资金400万元属一次性补助资金,其他补助项目增加303万元);(2)由于上级下达资金时间较晚,无法支出,结转2012年支出380.7万元。主要投向及取得的成效:(1)投资1215.5万元,建成蔬菜基地1500亩,圆满完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投资1000万元建设1500亩蔬菜基地的任务目标;(2)完成2010年度中低产田地改造以奖代补资金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和农艺措施建设任务,并通过了市级验收,改造面积2000亩;(3)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4)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5)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畜牧结构更加优化,农民养殖全面升温,畜产品价格逐步上升,畜禽的发病、死亡率明显下降;(6)发展人工食用菌种植622户,种植面积127.04万平方米;(7)围绕“天然药业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思路,积极做好中药材种植工作;(8)特色花卉产业园区土地流转900余亩,建成园区鲜切花种植生产示范基地227亩。

2.林业支出4096万元,比上年3220万元增加876万元,增长27.2%。主要投向及取得成效:(1)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夯实林业发展基础。投资615.79万元,完成营造林面积5.4万亩,高标准建设义务植树基地320亩,造林绿化成效明显;支持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圆满完成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任务;(2)支持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应急能力不断提升。投入专项资金371.4万元,购置13辆森林消防车及通讯、扑火工具等一批防火物资,提高了全市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3)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全面启动了国有林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完成了土地征用、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总规评审等工作,70户棚户区一期、207户二期棚户区改造及52户危旧房改造已开工建设。

3.水利支出10154万元,比上年8332万元增加1822万元,增长21.87%。2011年,楚雄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的要求,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2011年水利投入比上年有较大增长,其中:上级补助5960万元,比上年7319万元减少1359万元;市本级安排4194万元,比上年1013万元增加3181万元,增长314%。另外,市本级用基金预算安排水利支出720万元,其中:农用土地开发资金支出安排657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安排63万元。通过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全市实际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1亿元,为“十二五”水利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投向及取得成效:(1)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青龙河富民段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2010年重点县工程;关坝河、竹园、中土坡3件小

(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解决农村学校0.49万师生饮水安全项目;北市区供水项目水源工程建设内容全部完成;青山嘴水库供水干渠工程、中尹大沟扩建工程和莲华小流域治理项目全面完工。(2)支持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完成干支渠衬砌190.35公里,新建渠系建筑物212座,改造田间灌排渠道162.24公里,整治小坝塘50座,库容71.9万立方米,新建水窖(池)3867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2万亩,改造泵站1座,建设村镇供水工程11处,小型水源工程88处,其中:加固水库2座,塘坝/堰闸维护13处,新修水池/水窖63处、维护7处,维护灌溉机井3处。(3)投入抗旱资金1375.36万元,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采取“预、增、引、提、调、管、节、改”等措施增加蓄水,建成了35件小型水源工程,开挖引洪沟47公里,疏浚引洪沟75公里,启动提水泵站10座,累计增加库塘蓄水470万立方米。分别通过白龙新村泵站和中尹大沟向尹家嘴水库调水289万立方米,通过东风山三级泵站向团山水库提水646万立方米,共增加了935万立方米城市供水量,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4.扶贫支出300万元,比上年479万元减少179万元,下降37.37%。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上级下达资金时间较晚,结转2012年支出250.4万元。主要投向及取得成效: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29个,州级单位挂钩扶贫项目15件,易地扶贫搬迁250人,扶贫安居工程35户,产业扶贫项目1个,市级扶贫项目38件。

5.农业综合开发支出1363万元,比上年1249万元增加114万元,增长9.13%。主要投向:实施了优质粮食和蔬菜种植、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自然灾害损毁修复、1000吨核桃深加工扩建项目、2880吨乳制品扩建项目、5万吨核桃乳深加工中央财政贴息项目。

6.农村综合改革支出5518万元,比上年3895万元增加1623万元,增长41.67%。主要支持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其他农村综合改革项目。

(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情况。楚雄市2011年共批复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0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572.5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477万元,财政奖补资金比2010年增加354.3万元,增长31.6%。具体情况如下:

1.我市2011年度共实施以村内户外道路硬化为主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普惠制项目村(三批)共95个,涉及全市15个乡镇、60个村委会,项目计划总投资3055.7万元,其中:村民筹资捐资186.7万元,村集体投入271万元,社会捐赠3万元,其它资金942.5万元(主要是筹料折资和整合其他财政资金),村民投劳折资468.5万元,财政奖补资金1184万元。项目受益农户4064户,直接受益17317人。硬化村内主干道78.1公里,支干道65公里,支砌挡墙14875立方米,修建排水沟渠66条、长17公里。

2.我市2011年度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示范村6个,涉及5个乡镇、6个村委会,项目计划总投资516.8万元,其中:村民筹资捐资24.3万元,村集体投入94.7万元,其它资金49.5万元(主要是筹料折资和整合其他财政资金),村民投劳折资55.3万元,财政奖补资金293万元。项目受益农户441户,直接受益1815人。共建设村文化活动室6个、篮球场5块、公厕6个、垃圾收集池6个、墙体亮化70100平方米、村内绿化植50棵,硬化村内主道路20条10212米,村内支道路19条1309米。

3.“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主要政策调整情况。结合涉及项目村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从2011年开始,我市适当提高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即村内户外道路硬化项目除按实际工程量补助水泥外,每立方米C20混凝土再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坝区乡镇每立方米补助40元、山区乡镇每立方米补助60元),主要用于项目建设中的沙、石料补助及施工机械租用费、水电费、模板、防滑、沉降缝处理等费用。财政奖补政策调整前奖补资金约占总投资的28.2%,调整后奖补资金约占总投资的38.7%。通过提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各自然村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七)惠农补贴政策落实情况。

1.兑付支农补贴资金7711.11万元。具体情况是:(1)油菜良种补贴54.87万元,补贴面积5.49万亩,受益农户51998户,受益人口207952人。(2)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707.54万元,补贴鹿城镇、东瓜镇、吕合镇等十一个乡镇10702人。(3)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3187.85万元,补贴面积50.59万亩,受益户数81572户,受益人口367074人。(4)中央水稻等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629.75万元(其中:水稻补贴面积21.91万亩,每亩补贴15元;玉米补贴面积21.58万亩,小麦补贴面积8.53万亩,每亩补贴10元),受益农户82379户,受益人口370706人。(5)拨付退耕还林补贴资金814.94万元,补助面积5.08万亩,受益农户19651户,涉及人口88429人。(6)发放农村民居地震安居补贴566万元,其中:拆除重建550户,补助资金550万元;加固改造80户,补助资金16万元。(7)草原生态保护补助560.15万元,其中:支持禁牧34.84万亩,补助209.04万元;草畜平衡234.07万亩,奖励351.11万元,受益农户53468户,涉及人口240606人。(8)兑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190.02万元,补助面积183.35万亩,受益农户58619户,涉及人口236865人。

2.兑付农机购置补贴366.04万元。2011年我市的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分两批实施,第一批193万元,第二批170万元,实际落实补贴资金366.04万元,带动农户投入837万元,补贴对象1273户,购置1283台(套)农机具,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10台、自走式履带全喂入联合收割机6台、手扶式拖拉机36台、简易保鲜储藏设备9台、榨油机械10台、耕整机(水田、旱地)232台、铧式犁3台、微耕机920台、大中型旋耕机13台、果蔬烘干机6台、碾米加工机械2台、脱粒机1台、沼液沼渣抽排设备13台、机动喷雾喷粉机9台、灌机4台、农用挖机1台、甘蔗装载机1台。

(八)农业保险政策落实情况。着力做好农业保险工作,增强抵御灾害能力。主要支持能繁母猪及能繁奶牛保险、种植业保险,财政支付资金277.38万元。(1)养殖业保险。能繁母猪及能繁奶牛保险经费122.38万元,其中:24664头能繁母猪保险经费118.39万元;185头能繁奶牛保险经费3.99万元。2011年死亡的541头能繁母猪、23头能繁奶牛获得赔偿金67.61万元。(2)种植业保险。2011年楚雄市列入全省的种植业保险试点县,下达种植业保险试点面积为:水稻10万亩,玉米5万亩。我市对种植业保险试点工作高度重视,为加快种植业保险承保进度,筹措资金155万元投保,保险范围涉及130个村委会74600人。2011年,部分乡镇遭受“7•23”、“8•10”、“8•30”、“9•01”等冰雹、风灾,理赔面积1.3万亩,理赔金额75.53万元,受益人口49200人。

(九)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落实情况。2011年,兑付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890.18万元。其中: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0934台,销售额为11829万元,支付补贴1297.53万元,补贴兑付率99.91%;销售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6429台(汽车下乡政策执行到2010年12月31日,部分补贴资金在2011年支付),销售额为4350.43万元,发放补贴资金434.65万元,补贴兑付率98%;销售家电以旧换新产品5454台,销售额2149万元,支付补贴资金158万元。

(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及项目实施情况。

1.项目下达情况。2010年底,上级下达列入2011年建设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1个: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96套5760平方米。2011年,上级下达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2个:新建廉租住房建设项目300套15000平方米;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1025套61500平方米。

2.资金筹措情况。2011年,我市共筹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8543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741万元、省级补助1390万元,市级公共预算安排440万元、土地出让收益安排1061万元、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安排61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安排177万元、其他收入安排120万元。

3.项目建设进展情况。2010年底下达列入2011年建设的新建公共租赁住房建设项目96套5760平方米,根据地形布局,实际设计建设104套6131.72平方米,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融资模式进行建设,建设地点在万家坝片区栗子园村以西,计划总投资1295.5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25.6万元,企业融资筹集1069.91万元。项目于2011年9月26日开标,9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新建廉租住房项目300套15000平方米,根据地形布局,实际设计建设382套15491.54平方米,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融资模式进行建设,建设地点在万家坝片区栗子园村以西,计划总投资2693.4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75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150万元,州级补助资金150万元,企业融资筹集1643.4万元。项目于2011年9月21日开标,9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新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1025套61500平方米,根据地形布局,实际设计建设1189套61842.75平方米,采取政府主导建设和政企共建两种模式建设,计划总投资12138.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596万元,省级补助512.5万元(每套补助5000元),州级补助615万元(每平方米补助100元),融资筹集和共建企业出资9415.2万元。其中925套50285.29平方米,建设地点在万家坝片区栗子园村以西,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融资模式进行建设,计划总投资10338.7万元,其中中央、省、州补助资金2212.5万元,企业融资筹集8126.2万元,项目于2011年9月26日开标,9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264套11557.46平方米,采取政企共建模式进行建设,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项目于2011年9月20日开标,9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

(十一)住房租赁补贴支出情况。2011年,全市共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专项资金132万元,补贴对象涉及901户1982人。

(十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支出及政策落实情况。2011年,我市33140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87%;247854人参加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参保率达74.79%。我市严格按政策规定,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从150元提高到20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后,市财政在年初预算的基础上追加配套经费503.74万元,合计安排资金1133.42万元,农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1年,楚雄市共拨付支出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4923.15万元,为30534名住院病人减免医疗费4300.85万元,为534399人次门诊减免医疗费622.3万元。

(十三)城镇居民医保资金支出及政策落实情况。2011年,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312元,学生儿童等筹资标准212元,省属大学生筹资标准192元,非省属大学筹资标准184元,特殊困难人群由财政全额补助。2011年,楚雄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72853人,其中:学生及未成年儿童26243人(正常学生儿童22526人、低保对象3539人、重度残疾人178人),成年人32524人(低保对象11204人、重度残疾人377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老年人4648人、其他居民16316人),大学生14065人(普通大学生13987人、困难大学生78人)。2011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2481万元,支出2151万元,其中:医疗待遇支出1554万元(报销住院6691人次1472万元,生育297人次37万元,门诊统筹30649人次4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597万元。

(十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支出及政策落实情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试点工作,关系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认真做好这两项民生工作,我市安排工作经费100万元,确保试点工作正常启动;开设保险基金财政管理专户,把保险基金纳入专户监督管理。2011年,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达205536人,归集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2300.42万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2219万元,保费收入79.42万元,利息收入2万元;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共参保9807人,归集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资金179.22万元,其中:财政补贴资金179万元,保费收入0.03万元,利息收入0.19万元。2011年,发放农村和城镇60周岁以上居民基础养老金1404.71万元,其中:农村居民39637人1299.18万元,城镇居民3198人105.53万元。让广大保障对象第一时间享受到两项民生政策带来的实惠,为我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楚雄市街道分析

三市街、汇东街、阳光大道调查报告分析 一、三市街

(一)概况

三市街属于楚雄市古城的商贸街,街道窄、人流量大(特别是晚上),整条街拥挤、脏乱、落后,街道的东入口与府后街相连西入口与鹿城南路相连,三市街的地理位置属于楚雄市人流量较多较集中的地方。三市街西入口宽约8米,东入口宽约6米,整条街道的宽度约6米,街道长度约160米,街道地面凹凸不平,街道两边建筑物布局不合理。

(二)整改方案

根据三市街的实际情况与特色,我想把三市街改造为完全商业步行街。

步行街的建设是对一个城市综合素质的考验。因为一个现代的商业步行街应该是多功能的整合。没有整体优势就没有强大的内聚力、辐射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和发展的空间。现代商业街正是城市流通力的重要表现,不仅取决于它的规模,关键是它的整体优势。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商品贸易功能。商业步行街区是一个城市商业的龙头和品牌。这个区域人气最旺、商品最齐、商机最多、交易最容易成功。

第二,旅游功能。一个旅客到一个城市旅游,首先会到这个城市最具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去看,这里既有特色的商品,又有良好的购物环境,还有特色传统小吃,是顾客最愿意光顾的场所。

第三,休闲功能。新的商业步行街区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现代市民增添了一个全家休闲的好去处。第四,文化功能。街区历来是人们聚集的地方,其显示着一个城市的人文特色,展现了一个都市的精神风貌,现代商业街区通过广场文化、广告文化、饮食文化、建筑风貌等一系列内容,能够把地方传统文化展现出来。

本步行街改造方案:提高文化气氛,加强对广场空间的经过效果的改造,为城市形成区域特色,中间通道区的入口均已石柱和柱栏构架空间,形成围合,但柱栏的尺寸需要较小,以穿透性为主,可在柱栏上面刻制文字,在适当位置安置小型广告,郑家商业利用率和氛围。引进功能娱乐设施,减少大量繁琐绿化面积,增加道路宽畅。使改造出来的设计宽敞而简约,经过时间的沉淀越来越有味道。

二、阳光大道

(一)概况

主要位于居住小区与学校所在的区域,与文昌路、文鼎路相接。车、人流量较少,街道布局较完整,街道的宽高比不合理街道太宽两边建筑物较矮,道路中间无隔离带,道路边的停车位不规范,道路交叉口无红绿灯。

(二)整改方案

该街道不需要做太大的改动,只需加高街道两边的建筑物使之达到合理的宽高比,街道改为两块板形式,在道路交叉点设置红绿灯,规范道路边的停车位。

三、汇东街

(一)概况

汇东街位于北浦路与桃园湖之间,是一条主营电脑的商业街。街道过窄,没有人行道,车流量大,无合理的停车位,无路灯,街道宽高比严重不合理,街道两旁无绿化景观,街道地面凹凸不平,整条街道落后、破旧及严重规范设计不合理。

(二)整改方案

汇东街需全面进行整改甚至重建,根据汇东街的实际情况把该街设计为主营电脑及电子产品商业街。

构思的基础:

方案的室外空间设计以传统集镇的模式来构筑整个商业街,从历史发展中形成小镇商业街和传统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如人流和街道的关系,办公区与街与住宅的关系,总结出一个空间的模式,运用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

街是随着人们交换产生与贸易的发展而逐渐生长的,它是由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商业形态,我们通过将街切割、打碎、重组再造的,运用以景观意境为出发点,寻找适宜的尺度,通过空间变化的重组,营造一条生长出来的街,通过各种元素,铺地、雕塑、喷泉、植物来解决商业街的标识性。

街是人们行走,徜徉、休息、交流的开放空间,我们避免xx大街改造的那样的误区(人可以自由徜徉的街巷被大大拓宽成便利车行的大街,人群从街上被挤到过街天桥,或人们已被车流逼迫到某个区域,已不可自由徜徉,人的愉悦心情也就消大半,一条街道变成了一条车的河流,所以我们区分空间,使人与车的矛盾得到最大解决,)方式是通过高差解决人车分流。

一. 交通分析 运动与通路:

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运动心理,把紧张的运动与放松的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散步道给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曲折,延长的运动线路,放松休闲的观赏景观。

确定适当距离的关键不仅是实际的自然距离,更重要的是感觉距离,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单调平直呆板的街道虽然很短,人的心理感受距离却很长。人车分流:

通过竖向的变化,使行车道路与人行处于不同高差,人在商业街的购物会感觉安全,真正营造一个休闲,自由徜徉的街道环境。二. 空间分析

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基于商业街的店铺特色,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而舒适。根据调查,一般商业街的尺度,都控制在8-12m左右,而这又是针对两侧都是店铺的商业街。利用竖向高差的变化将其划分成两个不同的空间。在根据建筑的轴线在相关节点上设置种植坛形成景观序列,根据建筑的收放控制台阶的收放。三. 景观节点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景观区,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具统一性,通过轴线的控制来实现。景观区为:入口广场与商业街区,旱喷泉广场区,邻水大草坪区,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分区的过渡功能,人们交流休息思考冥想的静态活动功能。

四. 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以梨黄(明亮)为主色调,门窗饰线,铁艺栏杆用白色或木色,建筑功能入口用骑楼来区别,色彩为红色砖墙(仿红色砖墙瓷砖),其整体为明亮的暖色调。设计的铺装,小品,附属设施等都采用暖色调设计,形成从色彩上达到统一的效果。

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有人情味,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单纯的行走空间,人们在其中流连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体验和休闲!入口广场除了应该烘托建筑的特色与气势,更应该是一个适合人们停留的、开放的,水与绿地交融的公共休憩场所。

第三篇:财政报告

实习报告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基础,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乡镇财政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民、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在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艰巨。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在体制管理和职能定位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全面了解乡镇财政的现状,研究解决乡镇财政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对乡镇财政职能定位、乡镇财政的管理模式、乡镇财力保障等问题进行了重点调查,并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了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政策建议。

走过的路

1983年―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乡镇财政。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中指出:“随着乡政府的建立,应当建立乡一级财政和相应的预、决算制度,明确收入来源和开支范围。”1986年,又在《关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尽快把乡镇一级财政建立起来。1983年底,财政部对建立乡镇财政试点工作进行了布置,要求各地在1984年选择1-2个县进行建立乡镇财政试点。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多数地区在原公社财政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乡镇财政。1985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乡镇财政管理办法》,1991年12月财政部再次发布了《乡镇财政管理办法》,对乡镇财政的性质、职责、任务、收支范围、管理体制等进一步作出规定。乡镇财政从试点到全面铺开,步入发展巩固时期。

这一时期乡镇财政是基本完整的一级财政,特别是1994年《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乡镇的财权和支出范围扩大,保障能力增强,乡镇财政相对独立的编制财政预决算,管理预算内、外资金,财政管理职能显著增强。主要履行七项职能,一是负责乡镇财政的预决算和预算执行管理等工作;二是负责农村税收政策的执行和农业四税的征收管理;三是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管理和五项统筹的征收管理;四是负责乡镇预算外资金和收费票据的监督管理工作;五是通过安排支出,维持乡镇政府以及各机构的运转,指导村级财务管理;六是对乡镇区域内财政资金实行统管;七是承担乡镇政府安排的部分工作任务。乡镇财政机构和人员普遍实行“双重”管理,机构和人员同时受县财政部门和乡镇政府的领导,机构得到健全,人员得到加强,属一级实体财政。使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改观,乡镇人员素质普遍提高,保障了乡镇财政职能的履行,也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行,也给乡镇财政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分税制”后形成了一级政府一级财政,财政“分灶吃饭”的格局,一级管一级,财力向上集中,乡镇财政只能听命于上级,其财权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以及发展的激情与冲动被无节制地用到农民头上,导致农民负担大大加重,乡镇干部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各项建设负债累累,乡镇财政成为众矢之的。同时,乡镇财政管理受税收征管体制影响较大,乡镇财政既管不了收钱的,也管不了花钱的,财政职能作用被局限于收收支支的框架内,资金监管和服务职能得不到发挥,乡镇财政基本建设处于停滞局面。

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乡镇财政。2002年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通过正税清费,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调整了市与县、县与乡的财政体制与分配关系。在这一场改革中,乡镇财政干部做宣传、搞测算,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改革后乡镇财政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由收支管理型向支出管理型转变。农税村费改革后,随着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乡统筹等税费的取消,以往乡镇财政所组织财政收入这一主要任务大大减轻,仅剩耕地占用税和契税两个税种。与此同时,随着县乡财政体制的调整、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乡镇财政管理的资金项目和数量急剧增加,几乎项项关系民生,支出管理责任重大。从当前乡镇财政发展的实际看,乡镇财政的财力和资金量呈持续增加趋势,支出管理型的特征十分突出。

二是由维持保障型向服务发展型转变。乡镇财政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保证乡镇政权组织的正常运转,通过规范的预算编制、合理的资金分配,以维持最低层次的社会管理需要。随着国家支持“三农”力度的加大和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通过乡镇财政下达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各项直接针对农民的补贴逐年增多,乡镇财政不可替代的承担了这些资金的兑付落实工作。过去“征粮催款”的现象一去不返,面对面服务群众、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成为新时期乡镇财政工作的显著特征。

在转型的过程中,我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采用的是预算管理模式。主要内容是“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取消乡镇总预算会计核算职能,撤销所有账户,统一开设县财政专户乡镇分账户,将乡镇预算内外收入纳入县财政统一管理,实行综合预算,保证乡镇既得财力不变,对乡镇的财政资金实行统一调度和拨付;对乡镇各预算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报账制,由县乡财局集中核算。其特点是,县为乡镇编制预算服务,资金实行统一调度,账户统一设置,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村级财务纳入了乡镇财政管理范围。

当然,由于处于转型时期,受经济、体制、政策等条件的限制,乡镇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乡镇已不是一级完整的政府,事实上正在向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逐渐过渡,没有独立的财权,财力依靠上级的转移支付,花钱靠上级拨付,要钱成了乡镇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经费处于缺口状态,常常是“等米下锅”。

路在何方

我们通过调研,梳理出现阶段乡镇财政的五大特点和存在的五个问题。

乡镇财政凸现的五大特点:

一、填补了为农服务与综合协调两个“空位”。乡镇财政为农服务职能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了乡村两级财务管理职能。乡镇普遍增添了农村财务服务内容,基本做到了同一财政所一块牌子,一套人马,多项职能。建立了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和村财乡管制度,财政所负责乡镇各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同时为村级财务管理提供代理记账、会计核算、监督、财务公开等服务,并与经管站一起承担了村级资金的审计工作。这一制度的建立得到了农民群众的首肯,也得到了村级干部的欢迎,还干部了一个清白,给农民了一个明白。二是建立了涉农补贴发放“一折通、一卡通”发放体系,建立了涉农补贴发放的“高速路”,保证了涉农补贴的发放,做到了服务群众更直接、更有效。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对农村、农民的各类补助也越来越多,乡镇财政职能随之适应,及时填补了这个“空位”。乡镇财政所承担了涉农补贴发放的大量工作,尤其是“一折通”发放机制的建立,乡镇财政通过核实享受对象、公示补贴名单、逐户兑付落实等程序,有效地解决了涉农补贴发放中存在的虚报冒领、兑现不及时等问题,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节省了大量的发放成本,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为乡镇财政赢得了荣誉。

与此同时,乡镇财政综合协调职能也相应增强,乡镇财政所在配合乡镇政府协调各类资金,参与乡镇经济规划、决策,组织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职能不断增强。这两个“空位”的填补,架起了政府与群众连心的桥梁,沟通了公共财政与百姓的生活,成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标志。

二、肢解了预算与监督两个财政管理“本位”。一方面,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职能严重弱化。税改后,原在乡镇财政支出的乡村道路建设、乡镇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教师工资、农村卫生医疗、计划生育和民政优扶等支出陆续上划到县财政预算支出或有关职能部门拨付,乡镇财政只负责政府机关及有关站所的支出管理,支出范围窄,预算调控余地小。特别是随着“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的实施,乡镇财政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收支统管后,县财政在实际意义上包揽了乡镇的预算,预算多少是多少,完全视县级财力而定。乡镇预算管理职能已基本丧失,乡镇财政所也基本上成为县财政的报账单位和“出纳员”。另一方面,乡镇财政监督乏力。下达乡镇的涉农补助资金增多,但分属财政、民政、林业、农业、教育、计生等多个部门,资金分散,多头管理,乡镇财政无法实施有效监督。由于部门利益的驱使,大量的涉农项目资金仍归县级部门管理,实施县级“报账制”。县财政监督“离的远”,乡镇财政监督“看不见”、“摸不着”,使本属于乡镇财政管理监督的职能严重被肢解,资金使用监督“缺位”问题突出,容易形成管理“真空”。

三、形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支出责任两个“缺位”。目前,我县乡镇多属补贴乡镇,基本财力靠省县转移支付,自身难以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和较为贫困的乡镇,由乡镇财政提供公共产品更无从谈起。由于财力限制,乡镇的支出责任也严重淡化,支出的依赖性和随意性并存。目前县乡财力分配形成一种事实上的“财政承包体制”,县级财政“越俎代疱”,造成支出责任上移,对乡镇政府缺乏激励政策,难以调动乡镇理财的积极性。乡镇政府用钱“外向型”思维严重,“内敛型”思考缺乏,责任意识淡化。要钱成了乡镇领导的主要工作,要不来就借,借不到就欠,寅吃卯粮。报账成了财政人员的主要任务,只要账上有钱,想方设法要报出来。同时,乡镇工作任务以及政策要求与支出责任不对称,农村债务仍成增加的趋势,乡镇难以落实管理责任。财政对各项建设的资金补助标准,一定几年不变,受物价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超预算、超标准建设的现象,容易形成政府债务。另外,由于资金来源不足,村级组织在落实国家惠农政策项目、兑现涉农补贴、开展新农村建设中承担了大量的办公费用,形成了隐性债务。这两个“缺位”的存在,根源在财力,关键在发展,相信通过县乡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乡镇当家理财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会不断增强,做到职能履行上的不缺位。

四、带来了非税收入管理与资产管理两个“虚位”。一是非税收入管理职能落不到实处。由于机构上划,在乡镇中的行政执法权(如公安、司法、计划生育执法权等)大多直接或间接掌握在上级相关职能部门手中,特别是乡镇中小学上划县级管理后,学校的收费资金自收自用,自行报账,脱离乡镇财政监督。二是国有资产管理落不到实处。乡镇大部分单位由县级部门主管,乡镇上划单位的资产同乡镇财政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县级财政“鞭长莫及”,乡镇财政“有职无权”,一些单位随意处置资产,存在资产流失现象,形成国有资产管理上的严重脱节。

五、形成了工作和指导上的两个“错位”。一是对乡镇的业务指导的错位。县乡财政之间,无论是制度设计与建设,还是资金的安排,乡镇都依附于县级,县级财政负责对乡镇财政的指导和建设,既有力不从心的财力限制,又有条块之间的利益纠葛,难以形成对乡镇财政的统一协调指导,不利于乡镇财政的建设和发展。二是乡镇财政干部工作时间的错位。由于乡镇财政人员的管理考核体系不完善,实行“双重管理”,出现大量的时间奔波在报账的路上,挖空心思找发票,多重审核签字,行政成本过度增加。

乡镇财政存在的五方面困难问题:

一、职能定位不清,影响财政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势在必行。如不及时从制度上规范与管理乡镇财政工作与人员,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乡镇财政职能存在的“缺位”、“空位”、“错位”等现象,不利于党在农村各项财政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利于乡镇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理清职责,落实责任,加强和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是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期望,更是基层财政工作者的呼声。

二、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加。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乡镇财政人员不堪重负。一些财政所长反映,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发钱比收钱还难。同时,会计核算业务也大量增加,一名财政干部甚至要管理多个账户,加之会计核算行政干预仍然较多,也人为地造成工作难度的增大。

三、人员大幅度减少,资金安全风险大。乡镇财政人员不足,造成干部兼职较多,难以做到会计、出纳相分离,管理、监督相分离,账户、印鉴相分离,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形成财政资金安全的潜在风险。且人员分布也不均衡,距离县城较近或规模较大、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人员多,比较偏僻的乡镇人员少。一部分乡镇不足三人,有的甚至只有2人、1人,致使人员配置严重失衡。

四、缺乏业务培训,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乡镇财政干部专业人员少,年龄偏大,工作技能和素质要依靠自身的努力,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培训大多是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或单项业务培训。省、市两级财政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乡镇财政人员的培训基本脱位;而县级培训,由于师资、经费等实际问题难以解决,所以,乡镇财政所人员的培训和提高,以及队伍的建设亟待关注。特别是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的要求,个别乡镇财政人员惟恐损坏电脑,干脆不开机,电脑成了摆设,远程信息化网络作用不能发挥不了,手工操作容易造成二套帐。

五、经费短缺,办公条件差。乡镇财政所自身没有经费预算,支出靠上级补助,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经费短缺问题突出。取消农业税之前还有相应比例的业务费留给财政所,现在没有了,日子更紧了。乡财局和财政所的人对此都有同感。同时,乡镇财政所办公、住宅条件较差,原来是标准化的财政所,现在时过境迁,长期无人关注乡镇财政自身建设,加上经费紧张,房屋维修资金缺乏,影响了基层财政干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大部分财政人员过着“四点一线”(乡镇政府、财政局、家里、路上)的“游牧”生活。

路在脚下

基于实际调查和分析,结合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乡镇财政的体制建设、制度建设、机构人员建设等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职能。

在乡镇财政体制建设方面,要充分认识乡镇财政的重要性,将乡镇财政建设纳入省财政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当前乡镇财政的特点,转变职能,科学定位乡镇财政职能,加强对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建议省财政结合全国财政体制的总体构架出台加强乡镇财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通过调整体制、完善政策、强化管理等手段,逐步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问题。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各乡镇发展水平的不同,分类指导和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满足不同类型乡镇发展的需要。在合理划分县乡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经济较发达、财政收支规模较大、财政收入增长能满足自身需要的,可参照省直管县财政做法,实行比较规范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以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经济欠发达、收入规模小、收不抵支的,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体制,乡镇财力缺口由县级弥补,以保障乡村政权组织正常运转。

在乡镇财政制度建设方面,要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

一要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县里要科学合理地确定乡镇财力,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适应形势和县级财力的变化,以为单位进行调整,公开透明地编制部门预算,使乡镇做到心中有数,减少乡镇要钱的冲动,落实乡镇支出责任,克服等靠要思想,减少支出的随意性。要通过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使部分乡镇财力无法满足的需求得到满足,逐步缩小乡镇之间的差距,使各乡镇的财力相对均衡。县对乡的财力补助要按工作、时间进度及时拨付。同时,建议县级财政部门建立统发公共事件财力补助制度,对农村突发的公共事件给予乡镇必要的财力支持。

二要规范“乡财县管乡用”工作。在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从制度上确认乡镇财政是乡村财政财务核算工作的唯一合法主体,制定统一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合理人员配置,发挥核算监管作用,进一步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控制乡镇债务风险,为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创造一个“清晰、透明、互信、和谐”的财务管理环境。

三要强化资金管理监督。首先要赋予乡镇财政履行资金监管的权利,乡镇财政要从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到资金的拨付、工程的验收、跟踪问效等进行全程监管,及时发现并纠正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各类项目的专项资金,实行分类管理,实行县乡两级报账制。对于实施范围广、涉及多个乡镇的项目在县级报账;在一个乡镇范围内的实行当地报账。第三,在乡镇设立“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在乡村范围内实施的项目资金,县财政按照项目属地将资金拨付到乡镇专户,由乡镇和职能部门共同履行组织项目实施、监管资金使用,并按项目进度将资金拨付到施工单位。

四要完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实行非税收入征管查处相分离。在农村范围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款,实行收缴分离,由执法部门出具收费或罚款凭证,按照属地原则,就近缴入行为发生地乡镇财政,作为乡镇财政的非税收入,纳入乡镇一级预算管理。

五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大力实施支农资金整合。对涉农补贴项目资金统一在乡镇设立专户,在乡镇报账。涉农资金发放上,县级财政要对乡镇给予一定的预拨资金,以解决兑付时间紧、任务重而带来的困难。整合资金性质相同的项目,形成大类项目,如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等。按大类项目分配资金,形成支农的合力,降低管理成本。

六要逐步清理并减少配套资金要求,控制乡村债务增长。各类建设要求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的项目多、配套比例大,建议上级减少对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减轻乡村支出压力,给乡镇财政控制债务留出空间。

在乡镇财政机构和人员建设上,可采取五项措施。

一是实行垂直管理。在乡镇财政机构设置上,全县应实行统一模式,建议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统一称“辰溪县XX财政所”,或按经济区划成立乡镇财政分局。坚持县财政局对乡镇财政所的领导,县级财政管理部门统管乡镇财政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所人、财、物由县财政局归口管理,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乡镇财政干部的业务工作以及德能勤绩考核、职务任免、工作调动要充分征求所在地党委、政府的意见。在思想教育和党的建设上,由县财政局和乡镇共同负责,财政所长必须参加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学习教育活动,以促进其服务意识的增强和对中心工作的把握,从多方面提高乡镇财政的整体功能。

二是落实对口指导责任。在省级财政部门设立乡镇财政管理机构,或挂靠在相关处(室),负责对乡镇财政的指导,履行贯彻落实制定政策、规范县乡财政体制、监督县乡财政体制运行、监督乡镇范围内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开展干部培训、支持乡镇财政建设和发展等职能。县乡财局负责落实对乡镇财政所的管理、考核、监督和业务培训等职责。

三是加强人员配备管理。根据业务量大小,合理配备乡镇财政工作人员,人员在财政所内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作量不同,实行交叉任职。增强乡镇财政的人员流动,规定在同一地方任职达到规定的年限后,要进行交流调动。要有计划地对乡镇财政所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提高财政所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是增加对乡镇财政建设的投入。加大对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提高财政自动化办公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是加强乡镇财政自身建设。乡镇财政要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岗位责任制、分工负责制、目标考评制和廉政勤政制度,做到工作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政务公开,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考察乡镇财政的演变过程,给我们五点启示:

启示之一,乡镇财政职能是乡镇政府职能的集中体现,强化其“当家理财”的作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乡镇政府职能的履行必定要以乡镇财力做保证,乡镇财政职能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政府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增强乡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给予更多的财政自主权,才能充分调动其增收节支的主动性,使之成为国家惠农政策的传导者和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更好地发挥国家赋予的基层政府的职能作用。另外,乡镇财政收入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增加,这是强化乡镇财政“当家理财”的又一因素。

启示之二,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现其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合理定位乡镇财政职能,有利于促进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战略目标的实现。通过定位职能、明确职责、分类指导、规范管理,可以保证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保证财政资金的科学合理使用,实现乡镇一级财政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启示之三,突出乡镇财政的服务职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乡镇财政职能,服务是根本,发展是关键。我国从上到下正在构建的公共财政体制,就是按照“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要求,旨在提高财政对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在当前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客观上乡镇是一个直接服务于农村、更贴近和了解农民,能引导农民从事生产经营和建设的高效率的不可替代的基层政权组织。因此,突出乡镇财政的服务职能,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保服务,既是乡镇一级财政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启示之四,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是实现县乡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长远发展来看,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乡镇财政的管理,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县乡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工作的通知》和《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全面推行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意见》两个文件的出台,使我们看到了强化乡镇财政管理的曙光。

启示之五,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县农村经济发展不一,税费改革前后的乡镇债务、经济状况复杂等农村事务县政府难以直接管理,而作为最底层的乡镇财政有着与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提高财政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对于如何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保稳定、促发展、正确贯彻党的惠农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历史阶段基层财政、乃至基层政府的重要职能。

第四篇:财政报告

闫集乡乡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财政预决算报告(草案)

各位代表:

我受乡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同时,请其他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全乡上下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乡经济社会继续呈现持续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一年来,我乡财税部门紧紧依靠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乡财政预算执行的总体情况良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国家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2011年区政府下达我乡财政收入预算任务万元,其中地税收入任务万元,国税收入万元。2011年在外部环境多变、行业波动较大等情况下,我乡预算内财政收入受到一定的影响,经过努力,全乡完成国家预算财政收入万

元,占预算数的%,比2010年实际完成数万元增加万元。分项收入情况如下:

1、“两税”收入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

2、地税收入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

3、国税收入完成万元,比上年增长%。

(二)2011年财政总支出万元,分项支出情况如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万元,主要用于共产党、人大、政府办公相关机构事务和统计、财政、计划生育支出;

2、文体体育与传媒支出万元,主要用于文体活动支出;

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万元,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

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万元,主要用于城乡社区管理支出;

5、农林水支出万元,主要用于农业、村级组织补助、水利、抗旱支出。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我乡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本届人代会确定的目标思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强化地方财源建设,依法加强税收征管,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继续深化公共财政改革,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上述要求,按照“积极稳妥、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12年我乡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如下:

2012年,我乡财政预算内收入预算任务万元。乡级预算内支出安排万元,分项支出如下:

一般公共支出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万元;农林水支出万元。

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是通过反复测算后确定的,支出预算安排很紧凑,财政各项支出需求与社会发展事业建设供需矛盾仍很突出,还有很多需要支出的项目没有列入当年预算,以构建和谐闫集为出发点,考虑了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安排了当年预算。

三、为圆满完成2012年财政预算而努力奋斗

2012年是 “十二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为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节约型政府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提高民生保障能力,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一心一意谋发展,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大一是要大力培植税源财源,加强税收征管力度,二是要切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三是要继续规范财经秩序,提升财政监督质量。在闫集经济社

会加速发展的进程中,亟需安排支出的地方很多,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与财政供给的可能性会有较大的差距,财政收支之间的矛盾仍将存在。为此,在新的一年里,对于有限的财政资金,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闫集的和谐发展之中。

各位代表,2012年的财政预算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但我们坚信,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指导下,通过全乡上下团结拼搏、务实创新,一定会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实现闫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楚雄市党代会学习体会

党代会学习心得体会

楚雄市殡仪馆 李建新

2011年6月14日,楚雄市召开了第八次党代会。这次会议是在楚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肩负着庄严的政治使命,这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加快滇中楚雄特色大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跨越。

通过对张书记的讲话报告的学习,使我初步领会此次党代会精神;更加充分地了解目前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也使我对楚雄今后五年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楚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关键措施以及楚雄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盼。

张书记在党代会主题报告还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全面提升市民素质。作为一名殡葬工作者,必须真正领会市党代会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求,为提高全市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而努力,为实现滇中楚雄特色大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思考着如何更好把党代会精神落实到自身工作中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是以学习为抓手,努力提高工作水平。要以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始终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认真学习,深化对市委决策重大意义的理解,切实提高对科普工作者自身使命、宗旨和主要工作的认识,努力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以贯彻为主线,不断增强敬业意识。学习党代会精神,重在贯彻,重在落实。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做事,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要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能把心思花费到工作上,能把心血倾注到工作里,光明磊落地做好本职工作,淋漓尽致地展现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能力,锐意进取、勤勉敬业,做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和业绩。

三、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业务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阅读各种科普读物,领会新的科普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做好笔记,运用新的科学方法观去指导自己的工作;和大家团结协作,不计较个人得失,想方设法出色地做好科普工作,提高普及范围,提高普及质量,勤于学习,苦练内功,解放思想,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

总之,要充分认识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发扬默默无闻、兢兢业业 的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将党代会的精神贯彻到生活和学习当中,为党的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载楚雄市2012年财政报告背景材料(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楚雄市2012年财政报告背景材料(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州市2003财政报告

    广州市和市本级200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 期:2005/12/29——2004年3月24日在广州市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广州市财政局局长 郭锡龄 各位代......

    广州市2004财政报告

    广州市和市本级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5年3月23日在广州市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广州市财政局局长 郭锡龄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

    财政预决算报告[范文]

    关于资邱乡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 我受乡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请大会审议。 一、2009年财......

    财政形势发展报告

    财政形势发展报告一、2007年财政运行情况良好2007年,贵阳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认真......

    财政形势发展报告

    财政形势发展报告一、2006年财政运行情况 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7.58亿元,为全年任务数的104.6%,比上年同期增长18.35%。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5798万元,为预算的103.63%,同比增......

    广州市2001财政报告

    广州市和市本级200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2年3月20日在广州市第十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广州市财政局局长 郭锡龄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

    财政报告心得

    《财政学》创新考核心得体会姓名:xxx班级:xxxx学号:xxxxxxxxxx临近期末,xxxxxxxxx学院xxxx系xxx级经济学xx班迎来了《财政学》课程创新型考核。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强化和技术......

    2014年财政报告

    关于三河乡2013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4年3月 20 日在三河乡第 17 届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上三河乡财政所负责人:唐中礼 各位代表: 我受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