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同仁县冬虫夏草资源分布情况调查报告
同仁县冬虫夏草资源分布情况
调查报告
根据青农发[2010]167号<<青海省农牧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分布情况调查方案的通知>>和黄草监[2010]03号黄南州草原监理站关于转发<<青海省农牧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分布情况调查方案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县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在做好野外调查、数据统计和表格填写及牧户走访工作后,标绘出了同仁县冬虫夏草分布底图,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同仁县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东径10138-10227,北纬3501-3547东西宽75km,南北长85 km,北与海东地区的循化县和本州的尖扎县接壤,东与甘肃省夏河县为邻,西接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县,南与本州的泽库县相连,全县土地面积3275平方公里,境内海拔2676m,平均气温5.2℃,年平均降水量399.66㎜,温度垂直变化明显,平均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递减0.6℃,年蒸发量1453.8㎜,为降水量的3.5倍,2、社会经济概况
同仁县下辖12个乡(镇),75个村民委员会,349个牧0
/
0
/
0
/
0
/,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多哇、兰采、瓜什则三个乡为纯牧业乡,曲库乎、扎毛、双朋西三个乡为半农半牧业乡,其余6个乡为农业乡,是一个汉、藏、回等多民族聚居区,牧业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有一定比重。2008年全县农牧业总户数为12196户,农牧业总人口为61625人,其中牧业户数为2919户,牧业人口为14959人,农牧业总劳力33940人,农牧业产值5625.25万元(现价为1432.35万元)。2008全县饲养各类牲畜25.79万头(只),其中牛3.24万头,羊22.42万只,马0.13万匹,分别占牲畜总量的12.6%、86.9%、0.5%,母畜比例为55.3%,人均收入2700元左右。
3、土壤及植被
同仁县拥有天然草地47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7%,可利用草原面积为450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94.5%,县内有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灌丛草甸类、沼泽草甸类、疏林草甸类五大草场类型,以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灌丛草甸类为主。其中高寒草甸类占总面积的51.2%,山地草甸类占总面积的21%,灌丛草甸类占总面积的8.2%。土壤垂直分布明显,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黑钙土、沼泽土六个土壤类型。牧草生长期只有110-115天。
4、气候特征 同仁县地形是东北高、西北低。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昆仑山东段的西倾山麓尾段,县内群山耸立,河流支脉纵横。境内海拔最低2160米,最高4767米,平均3463.5米。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由滩地、丘陵、低山和高山组成。由于地处内陆,本县高原大陆性气候明显,具有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热量低、气温日差较大,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冬春季节多霜冻、雪灾、风灾等特点。年均温度在-1.3-1.6C,≥0°C以上的积温1070-1529°C,处辐射量139.8KJ/cm²,年日照时间2530—3100小时,年均降水量597.3-615.6mm。
二、同仁县冬虫夏草资源基本情况
全县草地面积477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450万亩。冬虫夏草是国家二级药用保护植物之一,生长在海拔3700—4200米的高山草甸及灌丛草原上,冬虫夏草分布面积为 88.3万亩,其中主产区面积为43.8 万亩,一般产区为25.4 万亩,零星产区为19.1 万亩;冬虫夏草总产量为5985.9 公斤,其中主产区产量为3998.4公斤,一般产区产量为1490.1公斤,零星产区产量为497.4公斤。年采集人员近一万二千四百多人。全县主要分布如下:
1、多哇乡尖德村为主产区,其日那村为一般产区、交隆务村为零星产区,冬虫夏草分布面积为43万亩,其中主产区面积为23.7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2163.9公斤;一般产区9.7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569.1公斤,零星产区面积为9.6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250.2公斤,具体分布详见分布图。
2、兰采乡苏日还去乎村为主产区,麦仓村零星分布区。冬虫夏草分布面积为18.1万亩,其中主产区面积为7.8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1237.8公斤;一般产区7.9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463.5公斤,零星产区面积为2.4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62.4公斤,具体分布详见分布图。
3、瓜什则乡的力吉村为主产区,零星产区分布阿旦村。冬虫夏草分布面积为7.5万亩,其中主产区面积为2.7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246.3公斤;一般产区面积为2.5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146.7公斤,零星产区2.3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60公斤。具体分布详见分布图。
4、曲库乎乡的江龙村。冬虫夏草分布面积为12.4万亩,主产区面积为5.4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4929公斤,一般产区面积为3.9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228.9公斤。零星产区面积为3.1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80.7公斤,具体分布详见分布图。
5、扎毛乡的卡苏乎村为主产区,另外有一般产区和零星产区。冬虫夏草分布面积为7.3万亩,其中主产区面积为4.2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383.4公斤;一般产区1.4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81.9公斤,零星产区面积为1.7万亩,虫草产量为(鲜重)44.1公斤,具体分布详见分布图。
三、同仁县冬虫夏草采集基本情况
1、多哇乡尖德村、其日那村、交隆务村等主产区人均每天可采集65根,4500人可采集45天;一般产区冬虫夏草人均每天可采集40根,1500人可采集45天,零星产区人均每天可采集20根,1350人可采集45天。
2、兰采乡苏日还乎村。冬虫夏草主产区人均每天可采集70根,1500人可采集45天;一般产区冬虫夏草人均每天可采集45根,1050人可采集45天;零星产区人均每天可采集10根,600人可采集45天。
3、瓜什则乡的力吉村为主产区,冬虫夏草主产区人均每天可采集40根,750人可采集45天;一般产区冬虫夏草人均每天可采集25根,600人可采集45天,零星产区人均每天可采集10根,950人可采集45天。
4、曲库乎乡的江龙村冬虫夏草主产区每天可采集40根,1350人可采集45天,一般产区人均每天可采集40根,750人可采集45天。零星产区人均每天可采集10根,900人可采集45天。
5、扎毛乡的卡苏乎村等主产区人均每天可采集60根,750人可采集45天;一般产区冬虫夏草人均每天可采集20根,500人可采集45天,零星产区人均每天可采集10根,450人可采集45天。
四、同仁县冬虫夏草对当地牧民收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同仁县牧民群众以畜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
一、因此在冬虫夏草主产区和一般产区牧民群众自己采集和收取采集费的收入已成为主要的收入,该项收入约占牧民全年收入的 三分之一。同时近一万名外来采集人员在同仁县进行采集和与之相对应的大批的收购人员的涌入,无形中带动了县城饮食业、百货零售、宾馆住宿、交通等行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作用时间至少两个月以上,对县域综合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五、同仁县冬虫夏草采集对草原生态的影响
同仁县牧民群众对草原生态的保护意识十分强,因此无论是群众自行采集还是外来人员采集基本上均能做到采集工具切口合适、采后回填草皮等,因此采集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基本上不大。但外来采集人员在采集区搭建临时帐蓬或临时棚子以及因燃料不足而砍割灌草、各种车辆在草原上离开固定路线乱行驶、住宿点周围人员频繁踩踏等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十分严重。
六、同仁县冬虫夏草经营市场调查
经调查,同仁县所采集的冬虫夏草均由采集牧民或采集的外来民工自行出售给个体商贩而运往外地再行出售,当地没有成熟的虫草交易,有一个深加工企业(黄南州旦正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同仁县草原工作站 2010年6月8日
附件:
1、同仁县冬虫夏草资源分布图
2、同仁县冬虫夏草资源分布、产量基本情况调查表
3、冬虫夏草牧户及采集人员抽样问卷调查表
4、冬虫夏草市场情况问卷调查表
第二篇:萤石矿资源分布情况
萤石矿资源分布情况
一、萤石矿资源状况
萤石资源在世界各大洲分布十分普遍。从成矿地质环境来看,环太平洋成矿带的萤石储量最多,约占全球萤石储量一半以上。萤石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蒙古、泰国,北美洲的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地。非洲的南非、肯尼亚和欧洲的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地也有一定的储量。据1996年《Mineral Cammodity Summaries》报道,1995年世界萤石储量为1.9亿t、储量基础为2.8亿t。
中国是世界上萤石矿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保有储量CaF2 l.08亿吨,居南非、墨西哥之后,处世界第3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230处,分布于全国25个省(区)。以湖南萤石最多,占全国总储量38.9%;内蒙古、浙江次之,分别占16.7%和16.6%。我国主要萤石矿区有浙江武义,湖南柿竹园、河北江安、江西德安、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贵州大厂等。矿床类型比较齐全,以热液充填型、沉积改造型为主,伟晶岩型等类型不具重要意义。萤石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以中生代燕山期为最重要。下图为中国萤石矿资源情况及分布示意图
二、萤石矿地理分布
我国除上海、天津、西藏、宁夏等省、市、自冶区尚未发现有价值的萤石矿外,其余各省、市、自冶区均有萤石矿分布,现已发现各类萤石矿床、矿点874处(下表)。主要萤石矿床及其储量均分布在我国东部的省、市、自冶区。而大中型萤石矿床又都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华中地区和内蒙古白云鄂博—二连浩特一带。
1、东部沿海地区,萤石矿主要产于北东向火山-构造活动带中,北起辽东半岛,经胶东半岛、安徽、浙江、福建,延伸至广东、广西。全长2,000km,宽200km。该范围内已知大型矿床22处,中型矿床28处和众多的小型矿床(点)。如浙江省就有萤石矿床(点)359处,占全国矿床(点)数的41.08%(下表)。
2、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河南三省,萤石矿床分布在京广线的郴州以北至郑州以南的铁路线两侧。该地区的萤石矿床多数与花岗岩,或者与夕卡岩型钨锡、铅锌硫化物相伴生。目前我国已知与钨锡、铅锌伴生萤石矿床几乎都集中在这一线的南部。如湖南的桃林铅锌硫化物伴生型萤石矿床,柿竹园钨锡多金属伴生型萤石矿床。
3、内蒙古白云鄂博-二连浩特一线,萤石矿主要分布在阴山东西向构造带的中段,有四子王旗苏莫查干敖包热水沉积型萤石矿和白云鄂博稀土黑色金属伴生型萤石矿。这一带集中全国17.96%的萤石矿床(点)。
4、云南、贵州地区,该区还包括四川南部。这一地区主要是与锡石、铅锌硫化物伴生型萤石矿。如云南个旧与锡石、铅锌硫化物伴生型萤石矿,萤石品位一般在7%~8%;贵州、四川主要是产于碳酸盐岩中重晶石型萤石矿,萤石品位一般在35%以上。
三、中国萤石矿资源特点
我国萤石矿产资源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储量居世界第一,资源潜力巨大 我国已探明,萤石(CaF2)储量达1.3亿t。如果把白云鄂博铁铌稀土伴生型萤石(CaF2)13,183万t也计算在内,我国萤石(CaF2)储量将达2.6亿t,占世界储量的2/3强,居世界第1位。
同时,大多数矿床(点)未做过地质勘查工作,特别边远地区地质工作程度更低,很多新的萤石矿产地有待发现。因此,有充分理由认为我国萤石资源的潜力是巨大的。
2、萤石储量相对集中 从已经探明的萤石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萤石储量从地理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八省、区,这些省区的萤石矿床(点)数占全国萤石总矿床(点)数的70%,而储量占全国萤石总储量的90%;特别是浙江、湖南、内蒙古三省区,占全国萤石储量绝大部分,到目前为止,浙江省保有萤石储量为2,293万t,湖南省保有萤石储量5374万t,内蒙古保有萤石储量2,315万t,三者达1亿t以上,占全国萤石保有储量的72%。并且这些储量又集中于几个大的矿床,如湖南柿竹园储量达4,590万t,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1,031万t,湖南桃林606万t,浙江湖山451万t。
3、单一型萤石矿床(点)多,储量少;伴(共)生型矿床(点)数少,储量大 我国主要萤石矿床230处,其中单一型萤石矿床190处,占总矿床数的83%,萤石储量占总储量的57%。而伴(共)生型萤石矿床数为40处,占总矿床数不到20%,储量占总储量43%。如果把内蒙古白云鄂博铁铌稀土型萤石矿也计算在内,伴(共)生型萤石矿的储量将大大超过单一型萤石的储量。但是,伴(共)生型萤石矿利用水平还很低,目前只有湖南桃林等少数几个矿山萤石资源已综合回收利用,而多数矿山如柿竹园、白云鄂博等几个大的矿山都尚未利用,有待进一步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石储量相对集中 贫矿多,富矿少是指单一萤石型矿床而言。在单一萤石矿中,一般平均CaF2品位在35%~40%左右。而CaF2品位大于65%的富矿,可直接作为冶金级块矿的储量只有3,000多万t,仅占单一萤石矿床总储量的百分之二十几,而在这类富矿储量中CaF2品位大于80%的高品位富矿却不到1,000万t,占总储量不到10%,而这些富矿的70%分布在浙江、湖北、内蒙古、江西等省区。
5、难选矿多,易选矿少 在萤石储量中,伴(共)生矿除桃林矿已综合回收萤石外,多数矿山萤石的综合回收利用技术工艺尚在研究之中,还没有回收利用。
在单一萤石矿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萤石矿床由于矿物结晶细小,嵌布紧密,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连生体很难分离,目前尚难开发利用,如浙江武义鸡舍湾萤石矿,萤石矿物储量达200多万t,就是由于矿物结晶细小,因此萤石和石英连生体很难分离,矿床的利用价值受到极大的限制。
四、萤石矿生产布局
我国萤石矿山企业和产量与萤石资源分布特点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华东、中南和华北。这些地区的萤石生产企业规模大、数量多、生产量高;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萤石生产企业少,规模也小,产量也低。下表列出了我国主要的萤石矿山及选矿厂,其中萤石生产骨干企业有:
第三篇:全世界钍资源分布情况
世界钍资源分布情况
钍一般用来制造合金,提高金属强度;和煤气灯的白热纱罩。钍所储藏的能量,比铀、煤、石油和其他燃料总和还要多许多,是一种极有前途的能源。还可用于制造高强度合金与紫外线光电管。钍还是制造高级透镜的常用原料。用中子轰击钍可以得到一种核燃料——铀233。最常见的含钍矿物——独居石是钍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
世界各国已探明的独居石储量达几百万吨。随着各国对钍矿的勘探力度的加大,钍的探明储量也在一直增加。截至2000年,全世界独居石产量约78万吨。独居石的主要生产国是:澳大利亚、印度、巴西、马来西亚、南非、泰国、中国等,这些国家的独居石产量占世界独居石总产量的90%以上。曾进行过钍矿勘查和有过钍矿记载的国家有40多个。已经过钍资源量经济评估的国家有20余个,钍资源较多的前7个国家是巴西、土耳其、加拿大、美国、印度、埃及和挪威,这7个国家的资源量占世界已探明总资源量的80%以上,其中巴西是最大的钍资源国,其资源量约占世界探明总资源量的1/3,其次是土耳其(约占20%),加拿大(约占10%)和美国(约占9%)。
200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与核能源署(NEA)共同发表了一篇报告,指出了最新的钍资源分布情况。报告中写道,美国的钍探明储量已飙升至大约40万吨、土耳其为34.4万吨、印度为31.9万吨。我国钍资源比较丰富,据不完全统计,20多个省和地区都已发现具有相当数量的钍资源。
200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等15位两院院士公开的资料显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钍”储量约为22万吨,占全国“钍”储量28.6万吨的77.3%。杜有录表示,包钢的生产中没有用到“钍”矿,致使“钍”大量留在尾矿中。包钢尾矿坝内的“钍”矿储量,截至2010年底,应当达到9万吨左右。
来源:矿业人才网
原文地址:
第四篇:简阳市教育资源分布
发布日期:2008-8-27 15:42:10 来源:简阳市政府
序项目 号 单位名称 简阳市教育局 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简阳市教育局内容 内设机构 办公室、政工科、计财科、教育科、职教科、成教科„„(略)4 地址 简阳市简城镇新民街285号
简阳市教育局组织机构
(一)简阳市教育局设置6个职能科室
1、办公室
综合协调机关政务、事务,负责各类文件的运转和管理,负责党委会、办公会及局级工作会议的组织安排和会议议定事项的督办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负责文秘、信访、保密、保卫工作。牵头编写教育年鉴及教育志编写的协调工作。指导教育系统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负责管理局机关财务、房产、基建、物资、教育宣传、消防、卫生、绿化、社会治安及后勤服务的规划、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及教育系统的计划生育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机关的接待工作、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印章管理、对口支援工作、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信息收集与报送、报刊订阅、会议登记。
2、政工科
负责局机关和教育系统的人事、劳动工资和机构编制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全市教育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及干部培训工作。指导学校内部人事、劳动管理体制与分配制度的改革。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协调全市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知识分5 工作职责
子工作。负责组织全市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协调指导学校离退人员管理工作。负责职工有关人事方面的统计工作,管理中小学教师职工档案。
3、计财基建科
制定教育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负责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编制直属学校及局属事业单位投资计划,管理教育基建补助专款,指导学校教学用房的建设。负责教育基本统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管理教育事业经费。制订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投资和教育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措施,负责全市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统计和学校及局属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决算及监督管理,协助有关部门管理学校和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会同有关部门审计全市的教育经费,检查监测教育经费的投资效益,监督检查教育经费的投入管理、使用情况。
4、基础教育科
指导全市普通中小学及幼儿教育行政、业务管理。参与普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负责中小学幼儿招生管理。指导推动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指导普通教育结构、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参与调查研究普通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负责和指导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归口管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工作,拟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国防教育教学与学生体育竞赛的文件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开展各级各类学校文艺、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有关教材,培训专业师资,指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国防教育、三防教育和学生的军训等工作。归口管理学校科技工作。
5、职教科
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市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拟定职业技术教育发规划,参与调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并指导实施。负责全市职业技术教育的行政和业务管理,组织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评估工作,协助做好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有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中专、职业中学学生参加技术等级考核。参与职教师资和行政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指导职教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指导职教学会、中专学会工作。
6、成教科
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市成人教育工作,拟定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划及指导性文件,归口管理继续教育工作和专业证书、成人中专、成人高中的考试;指导实施燎原计划、人口教育和组织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指导成人高等、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及教育系统的广播、电视、函授等教育教学工作;负责组织成人教育和农村扫盲及农民文化技术教育、职工文化教育及岗位培训教材;拟定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及提升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普教系统语言文字工作.7、简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挂政策法规科牌子)
制定我市教育督导制度、规划和实施办法,组织全市实施教育督导工作。对全市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督导、监督、检查、评估乡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负责对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负责督学、督导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考核。调查研究全市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和方案,供领导决策参考;负责教育体制、办学体制等综合改革的研究、试点工作和全市教育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负责审批管理及评估验收社会力量办学工作。
邓继红 党委书记、局长 黄成江 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陈德甫 党委委员、副局长 姓名职务 刁荣 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方 党委委员、副局长 骆登宇 副局长
冷桂慧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7 值班电话 0832-7215514 8 传真 9 投诉 0832-7223863 局纪委 0832-7215804 局信访办 0832-7215514 10 内容描述 简阳市教育局机构设置情况 1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12 公开范围 全社会 13 公开程序 经局内审核后公开 14 责任部门 简阳市教育局办公室 15 索取号 TB030-01002-2007-00002 简阳市现有完小以上学校150所(其中单设小学31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75所,单设初中24所,普通高中10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村小381所,幼儿园136所(其中教育部门办7所、社会力量办129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所(简阳中学、市高级职中);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平泉职中);资阳市级示范性高中6所(阳安中学、石桥中学、贾家中学、三岔中学、三星中学、市成人中专校)、资阳市级示范性初中2所(禾丰初中、三岔初中),省级校风示范学校9所、资阳市级校风示范校12所。全市学校占地277.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02.3万平方米。全市现有中小学生有中小学生190000人(其中小学生103000人、初中生56000人、普通高中学生22600人、职业学校学生11200人),另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500余人,在幼儿园34000余人。
全市现有教职工9713人,其中专任教师8847人。小学教职工4518人(含村小1747人)、初中教职工3386人、高中教职工1735人、直属事业单位74人。另有离退休教职工3800余人。现有特级教师16人、高级教师249人、中级教师2922人、初级教师5660人。
一、事业发展情况
1.基础教育长足发展。全市教育基础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率达86%;入学率小学100%、初中97.2%,辍学率小学0.1%、初中2.2%,毕业率小学100%、初中99.8%,完成率15周岁99.8%、17周岁91%,三残儿童入学率91.5%,“四率”均达到和超过省“普九”标准。2006年,小学招生16744人,初中招生16185人,普通高中招生8600人,职业学校招生7896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两类高中的比例为70.4%,比2005年(59.5%)提高了1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率(55.8%)14.6个百分点。我市于1997年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检查验收,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两基”工作已连续五年通过了省、市复查验收。基本形成了以国重学校为龙头,省、市重点学校为骨干,布局结构基本合理的发展格局。2.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市有职业学校8所,(国办5所,民办3所),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1所,省重1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2所。主要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等10余个省、资阳市骨干专业。在校学生11217人,2006年共毕业学生3350人,成规模输出到北京、广东、浙江、深圳、上海、成都等地的大中型企业就业3300余人。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3.成人教育健康发展。1997年实现高标准扫盲,“十五”期间,累计培训农民74.1万人次、培训农民干部1250人、推广实用技术13项;对外劳动培训和输出10万余人;“三后生”职业技术培训面达100%,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66%。高等自学考试、电大工作在全省处于先进行列,先后被国家考试中心、四川省自考委表彰为“应用型自考办学先进单位”。
4.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及校点132所,在校学生总数10890人,其中学前教育机构129个,在园幼儿8630人;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780余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3560余人;全市民办教职工740人,资产总值达3600余万元。
二、教育改革情况
1.农村教育综合改革。2004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我市率先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及管理运行新机制,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通过改革调整,全市农村中小学由170所调整为122所,减少48所;村小由404所调整为381所,减少23所,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三是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认真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了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四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2005年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1200万元,率先在资阳市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提升了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水平;2005-2006年投入资金2130万元,改危项目学校达82所,改造危房面积56087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2.教育人事制度改革。2002年,我市率先在资阳市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及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撤销了乡镇教育组(办),建立了片区(直属镇)教育指导办公室。此次改革,撤销了55个乡镇教育组(办),209所学校中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10948名教职工参与了竞聘,清退临代教师531人。改革后,精减人员818人,减少机构41个。2006年实施行第二轮教职工全员聘任,全市9842名教职工参加竞聘,落聘35人,辞职辞退104人,进一步健全了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我市被省教厅表彰为四川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
3.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为盘活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大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一是抓了平泉职业中学的改制。2005年成都壹品文化公司出资300万元整体收购平泉高级职业中学,改制后的学校运行良好,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购置教学设备设施,根据市场需求新增了印刷技术、航空服务等新专业,学校招生也有了较大的增长,2006年招生710人,2007年仅春季就招生500余人。二是抓了高级职业中学的改制。2006年,市高级职业中学成功实施与四川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股份制合作办学,并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标准在河东新城修建新校区。改制后的学校运行良好,教育教学秩序正常,河东新校区建设工程正有序推进。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2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改革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实施合格课工程和教师新教材全员培训,促进了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一是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位居资阳市各县(市、区)前列,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义务教育普及率、合格率和优生率每年均达到或超过省上标准。二是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等级和数量一直高居资阳市前茅。三是高中教育成绩喜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十五”期间,我市高考硬上线共1437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14人。2006年,本科硬上线2719 人,本科上线率42.87%,高于资阳市平均上线率(41.20%)1.67个百分点,2007年高考再创佳绩,全市共有7080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本科硬上线2833人、加上艺体双上线(本科与文考)288人、飞行员上线3人,总计本科上线人数为3124人,本科上线人数与上线率创我市高考之最。其中本科硬上线比2006年增加114人,上线率40.01%,高于资阳市平均上线率0.7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上线率8.46个百分点;其中上重点本科线662人,比2006年增加64人,占上线考生的24.02%,高于资阳市平均上重点线率2.43个百分点,居资阳市各县(市、区)第一名;上一般本科线2171人,上线总数、上线率均位居资阳市各县(市、区)前茅。上线总数高居资阳市各县(市、区)第一名。四是教育科研成果丰硕,在省、市享有“科研大户”的美誉,现有省级以上(含国家级)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8项,市级34项,县级51项。在历届省政府教学成果评奖中,有14项成果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三、教育经费保障情况
2004年,我市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6年,根据国务院及四川省《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1.建立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将乡镇级财政预算内外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管理上收市财政,由市财政集中统一管理,实行教育资金封闭运行。在市财政局开设教育经费专户、中央特设专户,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与核算。有效避免了教育经费被拖欠、挤占、挪用。
2.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为保证教育经费的规范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简阳市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简阳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学杂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简财发[2006]24号),《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暂行办法》(简财发[2006]25号),《简阳市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全市各中小学的经费实行上收管理,在教育局计财科开户建帐,各乡镇设立专门会计,确保了教育经费专户专用,同时认真规范学校教育经费开支行为,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3.统筹解决“三险一金”,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实行教职工工资银行上卡直发制度,确保了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从2004年元月起,全市教职员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全额纳入财政预算,2005年元月又将住房公积金纳入了财政预算内拨款解决。4.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春季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1708万元,免费为19885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国家规定的教科书,金额91.8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10532名贫困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120元/每生每期,金额126.4万元。2007年秋季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1700余万元;免费为19885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国家规定的教科书,金额105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制学生 10532名贫困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金额126.4万元。
5.统筹安排危房改造资金。2006年投入资金1085万元,改危面积32208平方米,改危学校39所;2007年规划改扩建项目学校52所,面积3000平方米,拟投入资金850万元。
通过以上措施,有力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2006年,全市公办学校教育经费总量为28366万元(不含工改增资),比2005年26026万元增加2340万元,增幅8.99%。其中义务教育20407万元,比2005年18376万元增加2031万元,增幅11.05%;高中、职中(成人中专)6810万元,比2005年6549万元减少261万元,减幅3.99%。个人部分19224万元,比2005年18806万元增加418万元,增幅2.22%;公用部分9142万元,比2005年7220万元增加1922万元,增幅26.62%。在公用部分中用于设备购置和修缮3519万元,比2005年3559减少40万元。用于学校维持费(公业务费)5623万元,比2005年3661万元,增加1962万元。校舍修缮经费2606万元,比2005年2177万元,增加429万元,增幅19.71%。
第五篇:简阳市教育资源分布
发布日期:2008-8-27 15:42:10 来源:简阳市政府 序项目号单位名称 简阳市教育局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简阳市教育局内容内设机构 办公室、政工科、计财科、教育科、职教科、成教科„„(略)地址 简阳市简城镇新民街285号
简阳市教育局组织机构
(一)简阳市教育局设置6个职能科室
1、办公室
综合协调机关政务、事务,负责各类文件的运转和管理,负责党委会、办公会及局级工作会议的组织安排和会议议定事项的督办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负责文秘、信访、保密、保卫工作。牵头编写教育年鉴及教育志编写的协调工作。指导教育系统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负责管理局机关财务、房产、基建、物资、教育宣传、消防、卫生、绿化、社会治安及后勤服务的规划、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机关及教育系统的计划生育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机关的接待工作、负责局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印章管理、对口支援工作、中小学校安全工作、信息收集与报送、报刊订阅、会议登记。
2、政工科
负责局机关和教育系统的人事、劳动工资和机构编制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全市教育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及干部培训工作。指导学校内部人事、劳动管理体制与分配制度的改革。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协调全市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知识分5 工作职责 子工作。负责组织全市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协调指导学校离退人员管理工作。负责职工有关人事方面的统计工作,管理中小学教师职工档案。
3、计财基建科
制定教育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及计划,负责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编制直属学校及局属事业单位投资计划,管理教育基建补助专款,指导学校教学用房的建设。负责教育基本统计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管理教育事业经费。制订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教育投资和教育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措施,负责全市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统计和学校及局属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决算及监督管理,协助有关部门管理学校和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会同有关部门审计全市的教育经费,检查监测教育经费的投资效益,监督检查教育经费的投入管理、使用情况。
4、基础教育科
指导全市普通中小学及幼儿教育行政、业务管理。参与普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负责中小学幼儿招生管理。指导推动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指导普通教育结构、模式、教育、教学改革,参与调查研究普通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负责和指导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归口管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国防教育工作,拟定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国防教育教学与学生体育竞赛的文件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开展各级各类学校文艺、体育竞赛活动,组织有关教材,培训专业师资,指
导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国防教育、三防教育和学生的军训等工作。归口管理学校科技工作。
5、职教科
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市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拟定职业技术教育发规划,参与调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
革并指导实施。负责全市职业技术教育的行政和业务管理,组织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评估工作,协助做好
职业技术教育教材的有关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中专、职业中学学生参加技术等级考核。参与职教师资
和行政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指导职教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指导职教学会、中专学会工作。
6、成教科
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市成人教育工作,拟定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划及指导性文件,归口管理继续教育工作和专
业证书、成人中专、成人高中的考试;指导实施燎原计划、人口教育和组织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指导成人高等、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及教育系统的广播、电视、函授等教育教学工作;负责组织成人教育
和农村扫盲及农民文化技术教育、职工文化教育及岗位培训教材;拟定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及提升规划、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普教系统语言文字工作.7、简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挂政策法规科牌子)
制定我市教育督导制度、规划和实施办法,组织全市实施教育督导工作。对全市贯彻执行教育法律、法规
和方针、政策的情况进行督导、监督、检查、评估乡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负责对学校及其它
教育机构的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负责督学、督导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考核。调查研究全市教育发展和
改革的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和方案,供领导决策参考;负责教育体制、办学体制等综合改革的研究、试
点工作和全市教育宣传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负责审批管理及评估验收社会力量办学工作。
邓继红 党委书记、局长
黄成江 党委副书记、副局长
陈德甫 党委委员、副局长姓名职务 刁荣 党委委员、副局长
陈方 党委委员、副局长
骆登宇 副局长
冷桂慧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值班电话 0832-7215514传真投诉 0832-7223863 局纪委 0832-7215804
局信访办 0832-7215514内容描述 简阳市教育局机构设置情况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公开范围 全社会公开程序 经局内审核后公开责任部门 简阳市教育局办公室索取号TB030-01002-2007-00002
简阳市现有完小以上学校150所(其中单设小学31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75所,单设初中24所,普通高中10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有村小381所,幼儿园136所(其中教育部门办7所、社会力量办129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所(简阳中学、市高级职中);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平泉职中);资阳市级示范性高中6所(阳安中学、石桥中学、贾家中学、三岔中学、三星中学、市成人中专校)、资阳市级示范性初中2所(禾丰初中、三岔初中),省级校风示范学校9所、资阳市级校风示范校12所。全市学校占地277.65万平方米,校舍面积102.3万平方米。
全市现有中小学生有中小学生190000人(其中小学生103000人、初中生56000人、普通高中学生22600人、职业学校学生11200人),另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500余人,在幼儿园34000余人。
全市现有教职工9713人,其中专任教师8847人。小学教职工4518人(含村小1747人)、初中教职工3386人、高中教职工1735人、直属事业单位74人。另有离退休教职工3800余人。现有特级教师16人、高级教师249人、中级教师2922人、初级教师5660人。
一、事业发展情况
1.基础教育长足发展。全市教育基础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率达86%;入学率小学100%、初中97.2%,辍学率小学0.1%、初中2.2%,毕业率小学100%、初中99.8%,完成率15周岁99.8%、17周岁91%,三残儿童入学率91.5%,“四率”均达到和超过省“普九”标准。2006年,小学招生16744人,初中招生16185人,普通高中招生8600人,职业学校招生7896人,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两类高中的比例为70.4%,比2005年(59.5%)提高了1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率(55.8%)14.6个百分点。我市于1997年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检查验收,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两基”工作已连续五年通过了省、市复查验收。基本形成了以国重学校为龙头,省、市重点学校为骨干,布局结构基本合理的发展格局。
2.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市有职业学校8所,(国办5所,民办3所),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1所,省重1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2所。主要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等10余个省、资阳市骨干专业。在校学生11217人,2006年共毕业学生3350人,成规模输出到北京、广东、浙江、深圳、上海、成都等地的大中型企业就业3300余人。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3.成人教育健康发展。1997年实现高标准扫盲,“十五”期间,累计培训农民74.1万人次、培训农民干部1250人、推广实用技术13项;对外劳动培训和输出10万余人;“三后生”职业技术培训面达100%,全市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66%。高等自学考试、电大工作在全省处于先进行列,先后被国家考试中心、四川省自考委表彰为“应用型自考办学先进单位”。
4.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及校点132所,在校学生总数10890人,其中学前教育机构129个,在园幼儿8630人;普通中学1所,在校生780余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3560余人;全市民办教职工740人,资产总值达3600余万元。
二、教育改革情况
1.农村教育综合改革。2004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我市率先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及管理运行新机制,保障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学校布局调整。通过改革调整,全市农村中小学由170所调整为122所,减少48所;村小由404所调整为381所,减少23所,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三是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认真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确保了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困而失学。四是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2005年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1200万元,率先在资阳市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提升了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水平;2005-2006年投入资金2130万元,改危项目学校达82所,改造危房面积56087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2.教育人事制度改革。2002年,我市率先在资阳市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及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撤销了乡镇教育组(办),建立了片
区(直属镇)教育指导办公室。此次改革,撤销了55个乡镇教育组(办),209所学校中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10948名教职工参与了竞聘,清退临代教师531人。改革后,精减人员818人,减少机构41个。2006年实施行第二轮教职工全员聘任,全市9842名教职工参加竞聘,落聘35人,辞职辞退104人,进一步健全了教育人事管理体制。我市被省教厅表彰为四川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
3.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为盘活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大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一是抓了平泉职业中学的改制。2005年成都壹品文化公司出资300万元整体收购平泉高级职业中学,改制后的学校运行良好,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购置教学设备设施,根据市场需求新增了印刷技术、航空服务等新专业,学校招生也有了较大的增长,2006年招生710人,2007年仅春季就招生500余人。二是抓了高级职业中学的改制。2006年,市高级职业中学成功实施与四川泰华水力发电有限公司股份制合作办学,并按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标准在河东新城修建新校区。改制后的学校运行良好,教育教学秩序正常,河东新校区建设工程正有序推进。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2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改革课堂教学为重点,积极实施合格课工程和教师新教材全员培训,促进了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一是教育教学质量长期位居资阳市各县(市、区)前列,小学、初中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义务教育普及率、合格率和优生率每年均达到或超过省上标准。二是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等级和数量一直高居资阳市前茅。三是高中教育成绩喜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十五”期间,我市高考硬上线共14370人,被清华、北大录取14人。2006年,本科硬上线2719 人,本科上线率42.87%,高于资阳市平均上线率(41.20%)1.67个百分点,2007年高考再创佳绩,全市共有7080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本科硬上线2833人、加上艺体双上线(本科与文考)288人、飞行员上线3人,总计本科上线人数为3124人,本科上线人数与上线率创我市高考之最。其中本科硬上线比2006年增加114人,上线率40.01%,高于资阳市平均上线率0.7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上线率8.46个百分点;其中上重点本科线662人,比2006年增加64人,占上线考生的24.02%,高于资阳市平均上重点线率2.43个百分点,居资阳市各县(市、区)第一名;上一般本科线2171人,上线总数、上线率均位居资阳市各县(市、区)前茅。上线总数高居资阳市各县(市、区)第一名。四是教育科研成果丰硕,在省、市享有“科研大户”的美誉,现有省级以上(含国家级)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8项,市级34项,县级51项。在历届省政府教学成果评奖中,有14项成果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
三、教育经费保障情况
2004年,我市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了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6年,根据国务院及四川省《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1.建立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将乡镇级财政预算内外教育经费的分配、使用、管理上收市财政,由市财政集中统一管理,实行教育资金封闭运行。在市财政局开设教育经费专户、中央特设专户,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与核算。有效避免了教育经费被拖欠、挤占、挪用。
2.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为保证教育经费的规范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简阳市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简阳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学杂费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简财发[2006]24号),《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学生生活补助暂行办法》(简财发[2006]25号),《简阳市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全市各中小学的经费实行上收管理,在教育局计财科开户建帐,各乡镇设立专门会计,确保了教育经费专户专用,同时认真规范学校教育经费开支行为,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3.统筹解决“三险一金”,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实行教职工工资银行上卡直发制度,确保了教职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从2004年元月起,全市教职员工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全额纳入财政预算,2005年元月又将住房公积金纳入了财政预算内拨款解决。
4.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春季免除中小学生学杂费1708万元,免费为19885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国家规定的教科书,金额91.8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10532名贫困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120元/每生每期,金额126.4万元。2007年秋季免除中小学生
学杂费1700余万元;免费为19885名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国家规定的教科书,金额105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制学生 10532名贫困寄宿制学生补助生活费,金额126.4万元。
5.统筹安排危房改造资金。2006年投入资金1085万元,改危面积32208平方米,改危学校39所;2007年规划改扩建项目学校52所,面积3000平方米,拟投入资金850万元。
通过以上措施,有力保障了学校正常运转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2006年,全市公办学校教育经费总量为28366万元(不含工改增资),比2005年26026万元增加2340万元,增幅8.99%。其中义务教育20407万元,比2005年18376万元增加2031万元,增幅11.05%;高中、职中(成人中专)6810万元,比2005年6549万元减少261万元,减幅3.99%。个人部分19224万元,比2005年18806万元增加418万元,增幅2.22%;公用部分9142万元,比2005年7220万元增加1922万元,增幅26.62%。在公用部分中用于设备购置和修缮3519万元,比2005年3559减少40万元。用于学校维持费(公业务费)5623万元,比2005年3661万元,增加1962万元。校舍修缮经费2606万元,比2005年2177万元,增加429万元,增幅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