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时间:2019-05-14 04:3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通化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通化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篇:通化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化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通化县结合实际,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促产增收、融合“三产”等方式方法为重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一、立足优势,培育精品,创立特色农业。

以建设全省园艺特色产业大县为目标,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将中小药材、食用菌、棚膜蔬菜、特种经济作物、经济动物养殖作为我县农业特色支柱产业。2017年,全县园艺特产产值预计达到18.1亿元,园艺特产面积稳定在16.9万亩。其中,英额布镇转水湖项目计划投资近1亿元,建设可控大棚200栋,首期建造的两个温室大棚种植车厘子已经成功,每个大棚盛果期保守收益在25万元以上,开启了通化地区种植车厘子的先河,该项目拟打造集吃、住、游、玩、赏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西江镇整合1万亩水田实施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打造梦里水乡贡米小镇。

二、调整结构,提高效益,构建高效农业

深入贯彻高效发展理念,逐步形成通化县农业特色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调优种养结构,提高产业效益。加快种植结构调整,针对玉米价格下调,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状,今年调减玉米种植4万亩、落实订单农业总面积15.5万亩。引导全县土地流转率逐步达到60%以上。其中,三棵榆树镇万通药业万亩平地人参项目、四棚乡万亩贝母项目、石湖镇 4000亩苗木、光华镇 5000亩蓝莓项目成为引导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的生动范本。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 “新型职业农业培育工程”为载体,通过创办田间学校、农村赶大集、请专家授课和成立农业专家技术服务团队等方式,经广泛调研,按需授课,开展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80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三、创先争优,激发活力,发展现代农业

突出农业现代化、集约化、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让农业和工业一样有竞争力。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国家试点县的契机,我们建成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逐步完善物流配送,实现蜂产品、松子、木耳、榛子、人参等农产品网上交易,“互联网+农特产品”的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电商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和培训,全力铺开营销网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据统计,2016年全县网络交易额达到4.1亿元。

四、转变理念,产业入手,打造绿色农业

我县将以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抓手,重点从加快人居生态、田园生态、产业生态等入手,加快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推进蝲蛄河景观带和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打造集水生植物观赏、生态科普、候鸟栖息、观光游览于一体的生态长廊。加快石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开发以及四棚乡万亩红松林的保护,释放天然“氧吧”效应。加大农业执法和农产品质量检测力度,新建340平方米的检测室,严格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业清洁化生产,目前全县已完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2个,认定基地面积30万亩,基地农产品总产量达27.5万吨。在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基础范围内,全县通过国家认证的企业数量达11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33个、认定基地数量13个,“三品”基地面积86430亩。

(通化县委办公室 王晓佳 5224267)

第二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社论)

《 人民日报 》(2016年12月21日

01 版)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全面部署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这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农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空前加大,全年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有望超额完成。这些成绩为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做好全局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加大,放松“三农”工作的倾向有所抬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正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平台期,“三农”工作到了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只有积极进取,农业才能再上新台阶,一旦松劲,就可能陷入停滞徘徊,甚至滑坡倒退。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不断延续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要适应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改革财政支农投入使用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健全农村创业创新机制。要通过加快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改革的方向已明,底线已定。农村改革是靠尊重基层创造取得成功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继续用好这个法宝。要尊重基层实践,鼓励农民创造,努力营造改革创新的宽松氛围。

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坚定信心,奋发进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汇总>>>国家公务员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范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资讯,了解到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之一,从2015年开始,行测实行分级分类考试,分为省级以上和副省及以下两套试卷,跟申论同步。均为客观性真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从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考试内容来看,“省级以上”总题量为135道,“副省及以下”总题量130道。主要差别在数量关系题和资料分析题。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这种考查形式已经基本稳固下来,处于有章可循的状态。下面,宁夏中公教育整理了公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春节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既有传承延续,更有创新发展。今年一号文件立足“三农”发展新形势,突出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对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刚刚过去的2016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为“十三五”经济社会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成绩面前也要清醒看到,农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对稳定全局至关重要。一号文件给出明确的政策信号,必须始终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重农强农调子不能变、力度不能减。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且主要是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长远。一定要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汇总>>>国家公务员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要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调整政策、出台措施,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特别是农民承受力,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瞎指挥,不损害农民权益。

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各地方各部门要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攻坚克难,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迎接“三农”发展新的春天。

中公教育宁夏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邀请您一同刷题!

中公教育·点击查看行测考点大全

第四篇:通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通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解决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治本之策,更是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必然之举,是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化市作为吉林省东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十二五”期间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稳中求进,扎实进取,形成了比较好的产业基础。“十三五”开局之年,通化市委市政府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线,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全面组织落实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有效解决通化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产品、产业、业态,创造高质量高水平的供给,奋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克难成效明显

在经济新常态下,通化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推动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稳妥去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化市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因业、因地、因企制宜,坚持去产能与优化新增产能、改造存量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去中求优,优中求效。

1.在优化增量产能方面。一方面以产业园区、大型企业和重大项目为龙头,与全国一批著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坚持自主创新,有重点地推进项目攻关,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及节能环保等产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高端制品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创新人才不断涌现,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100多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1.8%,实现增加值329.2亿元,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主要是借助通化市优质独特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及地理位置优势,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打造通化全景旅游品牌以及通化国际内陆港务区,突出培育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两大服务业新兴业态”。

2.在改造存量产能方面。实施工业企业扩能提升和“巨人”企业培育计划,着重抓好企业并购重组、扩能改造、产品创新和提升管理四个方面。2016年7月,通化市企业共有十个项目并购重组,重组金额达37.59亿元。重组项目涵盖医药生产及物流、粮食加工、食品、资源等领域,对实现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推进实现动能转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在冶金行业,通钢在首钢总公司以及吉林省、通化市的强力支持下,在资金、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获取大力帮助,2016上半年获得专向扶持资金5090万元,这些外力支持正在转化为激发通钢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给困境中的通钢提质增效带来了乘数效应。经测算,上半年通钢实现营业收入31.8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3.42亿元,预计实现利润与计划数持平,同比减亏3.12亿元,完成了首钢总公司下达的全部控亏任务的分解目标。

3.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钢铁、煤炭、水泥三大行业是通化市去产能的主要攻坚领域。根据《通化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任务分解表》,把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采取分类处置、分步实施、有序推出的办法,将不符合产能标准、成本标准、安全标准、物流标准的企业或部门作为淘汰的重点,辅之以加强环保、能效、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执法,依法依规倒逼“僵尸企业”加快退出。同时多渠道、多举措、创造性地安置分流下岗职工,使去产能工作扎实稳妥推进。2016年1至8月份,生铁产量累计为191.1万吨,同比下降33.1%,粗钢产量累计为184.6万吨,同比下降33.2%,钢材产量累计为207.6万吨,同比下降24.9%;原煤产量累计为62.4万吨,同比下降55.4%;水泥产量累计为164.4万吨,同比下降0.7%。在化解大量过剩产能的同时,行业的耗电量和亏损额同比大幅度下降,去产能的效果非常明显。

(二)积极去库存,扩大有效供给

根据本区域实际情况,通化市重点针对房地产、粮食、烟草三个领域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综合施策、精准施策的原则,把去库存与稳增长、调结构紧密结合,加大去库存力度,化解供需失衡,扩大有效供给,促进全市经济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1.针对房地产库存问题,主要是按照“一城一策”的原则因地制宜“节流开源”。节流,就是控制新增项目,减少库存新增量,同时允许企业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调整房屋户型结构,并且统筹规划住宅面积与商业办公面积,减少因结构性矛盾引发的新库存。开源,就是政府与房地产企业共同发力,采取多项组合措施提振住房需求,促进商品房销售回暖,缩短房地产去库存周期。政府主要是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合理的政策环境,消除和减少房地产消费领域中的制约因素,加大制度改革步伐,创造和激发新的需求,同时为企业减负,加大去库存的力度。房地产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市场政策环境的宽松,加大营销力度,快速去库存,切不可盲目涨价。2016年1至9月经初步测算,通化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8%,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同比下降69.7%,商品房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6.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8%,商品房屋销售额同比增长8.4%,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6%,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总体趋好。

2.针对粮食库存问题,通化市立足当前放眼长远,长短期措施有效结合,推动农业生产力加速发展。首先,积极落实对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扶持政策,推进玉米深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创新,推动玉米深加工企业稳定提高生产负荷和转化能力,加快消化临储库存。其次,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玉米的过腹转化能力。再次,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梅柳辉优质粮食核心主产区,大力推动通化大米、鲜食玉米等优质作物的生产比重,加快推进绿色产品认证申请,创通化粮食名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化。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把产业链、价值链和现代金融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以人参、葡萄酒、优质大米和玉米、林蛙为代表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不断发展。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强绿色食品的系列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开发,让更多的通化农特产品走向世界。

3.针对烟草库存问题,主要通过调整结构,做好市场终端服务,引导需求。强化市场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香烟的打击力度,为化解卷烟库存释放市场空间。

(三)谨慎去杠杆,拓展融资渠道

经济杠杆率过高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和问题。通化市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去杠杆的总体部署,从实际出发,对政府、金融和企业谨慎去杠杆,不搞一刀切,有效整合财政金融资源,拓展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同时,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1.在政府去杠杆方面。首先,严格管控债务增量,积极化解债务存量,设置债务“天花板”,利用债务率、偿债率、新增债务率、专项债务率等指标,评估本级债务风险状况,合理控制债务余额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将政府债务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做好债务置换,优化存量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再次,加大政府主导项目市场化融资力度,带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缓解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压力。目前通化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已经结合旧城改造同步进行。2015年至2018年,计划建设管廊总长度约81公里,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15公里;2016年计划建设18公里;2017年计划建设21公里;2018年计划建设37公里。计划总投资额90亿。项目以“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总体思路,其运营将主要采用PPP模式,由政府投融资平台信通集团与社会资本合作成立SPV公司,让社会资本参与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建成后,由合资的SPV公司按市场化要求规范管理地下综合管廊,推动通化市的集约高效和转型发展。最后,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统一管理,构建一个覆盖所有收支,不存在游离于预算外的政府收支体系。

2.在金融去杠杆方面。将防范化解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与稳增长、调结构紧密结合,在促进金融业稳健发展的同时,强化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首先,引导、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及时补充资本金,降低杠杆率水平,适度控制规模扩张速度;其次,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监管,严防产能过剩领域授信风险,加大对基础设施、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资金投放,优化金融机构资金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再次,支持银行机构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工作,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组、转让、追偿核销等处置金融债务支持力度;最后,通过设立通化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打造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和引进各类投资基金,积极规划和建设通化金融街区等措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积极拓展金融服务业,为通化市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一个直接融资平台,为支持通化市打造吉林省东南部特色金融街区,为建设吉林省向南开放窗口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3.在企业去杠杆方面。坚持去企业杠杆与降融资成本并举。一方面,有序退出无效信贷,对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僵尸企业”,或环保、安全生产不达标且整改无望的企业及落后产能,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另一方面,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将信贷资源更好地用于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薄弱环节,填补金融服务短板。对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防止不理性抽贷、压贷。做好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补短板项目等领域的信贷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银行业机构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收费标准,严禁变相收费或提高利率的行为。

(四)合力降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降低企业成本是中国企业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所作出的转型倒逼之举,是优化企业环境,促进实体经济企业健康发展必然选择。

通化市结合实际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入手,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项目准入、精简流程事项、加强指导服务,营造法治化、市场化投资环境,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015年4月以来,依法确权建立权力清单。40个政府部门初审上报行政权力4776项,保留2675项,清理了2101项,减少了44%;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由原来的49个部门、473项,减少到32个部门、273项。清理削减234项,削减比例达49.5%。同时,还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截至2016年3月份,工商部门已办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2120户。除此之外,结合其他政策组合,深入开展企业降成本专项活动。预计到2016年底,为全市企业减负约6.6亿元,其中降低税费成本约3.9亿元、财务成本约0.3亿元、人工成本约0.4亿元、企业管理成本2亿元。多措并举降成本,为山城通化营造了良好外部发展环境,为广大市场主体切实松了绑,大大激活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五)扎实补短板,开创发展新局面

补短板是“十三五”时期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必须攻克的艰难之一。通化市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重以项目为抓手,形成一批相互支撑的补短板项目。通过抓项目来保投资、助转型、促发展,使补短板工作扎扎实实推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1.针对基础设施供给总量不足这一最突出的短板,通化市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以打造“七个通化”和吉林省南部借港出海大通道建设为目标,以高质、高效、高标准为导向加快基础设施大项目建设。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化市一方面大力优化市区路网结构,缓解市区交通压力,促进城市通达顺畅,大力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通化、幸福通化;另一方面致力于把通化建设成为东北东部交通枢纽,打造借港出海大通道。截至目前通靖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通集、辉白高速公路全线开工,集安至本溪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通化大街和西昌、五月花互通立交工程已基本建成通车。通沈高铁和通化至佳木斯、四平快速铁路完成前期工作顺利启动,通化火车站搬迁改造工程已经开始运筹谋划,通丹、通集快速铁路工程同步推进,通化机场扩建和口岸机场建设项目正在积极争取。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正致力于建设物流园区项目和公铁联运客运枢纽项目。2016年,计划投资4.5亿元的佳泰物流园区项目,已被列为交通部重点投资建设项目,计划明年开工建设。项目占地17万平方米,建设期三年,建成后,对有效促进各种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升级将发挥积极作用。计划总投资4.77亿元,在通化县二密镇规划建设5万平方米公铁联运客运枢纽,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高铁、普通铁路客车、长途客车、公交车、出租车“零换乘”,方便旅客出行。

在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首先围绕平安水利、生态水利、民生水利、现代水利、经济水利“五个水利”发展目标,实施江河堤防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2016年,总计45项,投资7.19亿元,为惠及民生和农业稳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有力保障;同时对通化市水利工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情况、投资与招商等方面也已进入研讨阶段,为未来水资源的循环开发利用提供广阔空间。其次围绕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正式实施,将利用2016至2017两年时间,投资5602万元,完成全部54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工程建成后,将惠及村民77166人,为促进农村电网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电力支持和用电保障;同时通化湾湾川水力发电有限公司开展风光水互补分布式新能源发电示范项目已获吉林省能源局同意批复,前期工作已经启动,使电力企业转型发展真正落到实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全市力争达到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50万千瓦、30万千瓦、20万千瓦。最后实现县及县级以上城市天然气输气管网全覆盖,天然气气化率达到80%。

2.针对“重点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改善民生”等其他短板板块,围绕医药、食品、旅游、电子商务、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实施一批上水平、增后劲的重大工程项目。目前全市招商引资如火如荼,项目跟进实实在在。全市对310个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列出任务清单,着力推进规划设计、手续办理、土地供应、资金筹措等要素配置和保障工作。总之,补短板不仅会为通化开创出多个产业协调发展进而形成大健康产业的新局面,而且也会使通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实现通化经济的新一轮振兴。

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在通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之下,通化市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强,科技创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整个工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的比重中不断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降低显著。截至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4项指标增速排在全省第一位,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升。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要使改革继续深化下去,就要注重今后阶段改革应该坚持的几个重点方向,真正打赢产业转型升级这场“攻坚战”。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靠市场机制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在市场引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中形成合力。通化市委、市政府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任务的分解与落实方面、在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与落地实施方面、还是在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都主动作为,帮扶企业减轻经济负担,简化办事程序,协调与解决在各个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也充分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发挥企业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要靠市场机制的推进,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平衡,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靠政府的行政调解。因此,政府要在制度改革创新上迈出更大步伐,制度创新松绑的程度,决定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空间;政府要在国企、财税、金融、资源价格、市场准入等改革领域加快突破,切实打破制约要素在城乡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提升市场配置各类要素的能力。

(二)加大创新驱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其成效的多寡与优劣,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不足,意味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很难形成,很多方面的改革就会受到制约。因此,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灵魂所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一次重大的创新实践。通化市能否在“十三五”期间成功打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就看能否在创新发展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能否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目前,通化市民营经济占GDP 的比重去年达到58%,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58.4%,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和8.4个百分点;培育了修正、东宝、万通等31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出了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血清白蛋白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累计实施了267项国家和省科技创新项目,连续4年被评为全省中小企业暨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但是,在不同领域创新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很不均衡,创新的驱动力还存在一些挑战,存在不稳固和不全面的现象。因此,全面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将是通化市今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提高创新能力,有三个要素最为关键,第一在创新驱动中政府更要把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核心工作来抓;第二要有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市场空间来推动创新;第三要构建更多的创新平台和环境氛围,聚集创新要素,提高创新速度。

(三)融入“一带一路”形成大开放格局

通化地处吉林省东南山区,经济仍然欠发达。近年来,通化市以实现经济总量扩张,扩大投资需求,加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谋划项目上下功夫。一大批重点项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扩大开放,促进产品和要素在更大区域内合理流动,是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交通不便利,物流成本巨大,恰恰成了制约通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因此,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开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作为吉林省扩大向南开放的重要节点城市,通化市正在积极打造吉林省借港出海向南开放大通道,全力构建通化国际内陆港区,建设白通丹经济带,主动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对接京津冀,促进形成全方位的大开放格局,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第五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聚焦2016年高考时政热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文综政治学科高考,从经济生活热点而言,可能要从以往重点关注“需求”转向“供给”,尤其是“供给侧改革”,而其中之一就是“结构调整”。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跻身发达经济体。面向“十三五”,克难前行,完成“惊险一跃”,方能顺利地迈向复兴的彼岸。穿越经济发展“三峡”,创造新的发展奇迹,必须打开一扇门。这扇门就是结构。这是攸关民族复兴、百年梦想的抉择,是一场必须完成的自我革命。

一、何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主要强调通过提高社会供给来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如何拉动经济增长,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需求侧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提高总需求,使实际产出达到潜在产出。供给侧管理认为市场可以自动调节使实际产出回归潜在产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谓的“刺激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即提高潜在产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所谓“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的增长,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是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政策手段上,包括简政放权、放松管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土地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等,从供给侧管理角度看,本质上都属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

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这种话语变化勾勒出中国经济的演变,消费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对供给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倒逼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转型能够平稳落地。“经济结构性改革”分解为四个关键点,包括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库存、降低企业成本、发展股票市场。“经济结构性改革”,任重而道远,非一日之功。本次中央首提“供给侧改革”,短期上是为了应对当下的严峻挑战,长期上是追求的正是一个“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

供给侧改革内涵:简言之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为何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供给条件深刻变化:

“人口红利”快速消失下面对“刘易斯拐点”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甚至达到极限,成本提升让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下降。

结构积弊愈演愈烈,变革洪流浩浩荡荡。资源禀赋变化之后,发展路径决不能就此被堵死—— 如果不调整结构,投资就没有效益,无法偿还的贷款借债形成坏账后,财政金融风险将陡然增大; 如果不调整结构,产品就没有市场,过剩的中低端产品不可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如果不调整结构,企业就没有利润、员工就没有收入,也难以依靠实体经济挖掘中国经济增长潜力; 如果不调整结构,政府就没有税收,民生和公共服务无从改善,社会也难以和谐稳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要发展,而发展应是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风险挑战倒逼之下,调整结构、转换动力是必然选择。

三、供给侧改革如何落实?

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明确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要降低成本,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形成功能健全的股票市场。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称之为推动经济结构改革的四个“歼灭战”。

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四条主线上推进。

1.如何优化劳动力配置?具体路径有三条:一是放开生育政策,补充人口红利;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并发展服务业,促进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动,同时也能消化地产库存、稳定就业;三是促进扶贫注重教育,从而提升人力资本。

2.如何优化土地和资本配置?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在于确权和加速农地流转,从而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抑制地产泡沫。而资本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资源品价改降低原材料成本,减税降费加速折旧降低财税成本,利率市场化结合降息降低财务成本,养老保险体系改革降低人力成本。而提升企业盈利的另一项改革是淘汰落后产能,国企是主要承担者。

3.如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首先是构建激励机制,提升创新意愿,这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建设和直接融资的发展。其次是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提升创新转化率,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资金便利和税费减免。

4.政府自身如何落实供给侧改革?一是通过反腐、打破垄断、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国企改革,通过合并重组提升绩效,为经济提供动力。

落实供给侧改革:一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二是“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思路;

三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五大重点任务。供给侧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制度层面:构建跨越中等陷阱必须的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

技术层面: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 人力层面: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

社会保障:通过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经济生活知识的对接

供给侧改革(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关键看三个供给——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结构性错配,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供给,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制度供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三个“供给”,最后都落在“率”上。

涉及的经济生活知识: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提高生产能力来促进经济增长,做到精致生产,提高供给质量,实现“供需匹配。

(2)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加快生产力发展。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4)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创造,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5)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提高资源利用率。

(6)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7)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国家(政府)角度:

①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②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C.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④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优进优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企业角度: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热点试题】

1.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

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6.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演讲时表示: “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以下有关供给侧改革论述的选项中错误的是:

A.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B.供给侧改革增长更多依靠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

C.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在于企业。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政府宏观调控,培育企业这一供给主体

D.供给侧改革”意味着我国改革总体思路的调整

8.2015年I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人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A.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9.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

①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谋发展的需要

③调整生产关系和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④社会主义本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客观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下列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有:

①转变外贸出口方式,刺激出口增速提升

②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③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成本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十二五”期间,我国传统中低端的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国内消费增速拾级而下,但中国居民却疯狂“海外扫货”,抢购海外国际品牌商品。仅去年一年我国居民海外消费总额达到1.1万亿元。这说明: 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增加供给 ②我国国内供需结构性失衡,要加强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 ③要通过创新供给,着力提高我国商品与服务供给的质量 ④要规范消费秩序,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近年来,“海淘”“海购”逐渐成为消费时尚,国人海外“扫货”热度不断上升,从美国苹果手机到法国皮包,从韩国美妆到日本马桶盖„„客观地讲,国外产品受追捧,并非简单的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它反映了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对消费产品质量的重视,折射出中国长期以来“供给侧”的不足。这给我们国内企业的警示是:

①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竞争优势

④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要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这就意味着政府要进一步: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加强自身监督,打造阳光政府

③加快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建设有限政府 ④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表明:

①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矛盾双方的转化是必然的 ④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现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在递减,而供给侧总体上呈现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同时,不少消费品供给规模有余而品质不足。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体现了: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认识事物要抓住主流

④量变为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也需要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潜力。这是因为:

A.整体是平稳的,部分却是变化的 B.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D.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质变 17.产业政策要准。一个“准”字,点明了产业政策必须瞄准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引导资源流向薄弱环节与关键领域。产业政策要做到“准”,需要:

①把基层实践作为制定政策的唯一可靠依据 ②把那些经过实践检验、已十分完善的政策付诸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④在科学原理的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最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词。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旨在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回答18~19题。18.现阶段,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

①扩大内需的政策已失去其存在的合理性 ②消费者未来将获得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④化解过剩产能成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9.2015年12月21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①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②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 ③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④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8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原理,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改革”的合理性。(8分)

21.(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经济问题可以简单理解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往靠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属于需求侧管理。目前,中国的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如:中国生产的电饭煲、马桶盖等相关产品产量较大,但中国人却不吝重金到海外购买日本品牌。在需求倒逼的压力之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中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改善供给结构。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单纯的需求刺激,到需求和供给“双轮驱动”的哲学依据。(9分)

22.“供给侧改革”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当下供给侧存在如下问题: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供给体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峰值;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等等。

(1)针对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为供给侧改革提出方法论建议。(9分)(2)根据材料,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9分)

23.2015年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4分)

(2)在新的一年里,面对供给侧改革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企业应如何应对才能取得更大发展?(4分)

24.(34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 年 10 月 22 日,由工信部等部委主办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成果汇报会”召开。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 键零部件制约。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但零部件基础相对薄弱。科技部已在年初发布征求意见稿,4 拟对新能源车的 12 个模块进行链式扶持,特别是电池、电机 等上游零部件领域。政策面对于新能源车零部件发展的关注度正在持续提升。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 2015 年 10 月 26 日至 29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 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 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材料三: “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矛盾,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政府采用了 “西医” 治疗,对于当时经济稳增长确实发挥了效果。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可见,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 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依据。(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10 分)

(3)结合材料三,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我国的上述举措。(12 分)

参考答案:

1.C 2.B 3.A 4.A 5.B 6.D7.D 8.A 9.C 10.C 11.B 12.B 13.C 14.A 15.A 16.B 17.D 18.B 19.A

20.(1)简政放权,激发企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创业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不断创造新供给。(8分)

(2)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供给和需求是现代经济活动互为关联的两个方面;扩大内需能够引领和推动供给,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推动消费升级;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情况下,由原来着重扩大内需转向加强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5分)

21.(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4分)②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2分)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2分)④供给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大举措。(2分)

(2)(每点3分)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这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注重需求和供给的“双轮驱动”。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侧结构改革是解决目前中国 产能过剩,升级中国制造 重要举措。③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22.(1)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供给要适应变化发展的消费结构。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供给应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处理好生产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联系。④要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创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每点3分,答出三点即可)

【考点】政治生活的政府职能。

23.(1)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分)

(2)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高新产业,增加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树立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和管理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良好企业品牌和形象。(每点1分,结合材料1分,共4分)

24.(1)①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约。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每个要点 3 分)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 分)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 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 分)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因此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依法治国。(3分)⑤中国共产党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2 分)

(3)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这一剂中医良药发挥功效。②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重客观规律。针对我国存在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③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未来我国推进新一轮经济改革,要防止对“西医”过度依赖,采用“中医为主、西医配合”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综合疗法。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供给侧改革”不仅是对眼下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剂对症良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意味着未来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下载通化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通化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看怎么干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精品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发展理念洗礼更是改革实践创新。浙江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做稳战略产业、做美畜牧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亮新......

    2017事业单位申论热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篇)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最新事业单位备考素材,包括行测技巧、申论技巧、面试技巧、公共基础知识练习、时政热点等。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2017事业单位申论热......

    韩长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韩长赋: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发布日期:2016-08-19 浏览次数:3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低实体经济......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 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贯彻在新常态下秉持发展新理念的必然选择,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查报告

    关于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查的报告 休闲农业是现代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增长点。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和消费需求的升级,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自查报告

    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 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落实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我处高度重视,以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为指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