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

时间:2019-05-14 04:4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纳雍县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纳雍县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

第一篇:纳雍县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

纳雍县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

口播:为大力迎合毕节市城镇化带动战略,扩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味,纳雍县张家湾镇紧锣密鼓地开展小城镇建设工作。

纳雍县张家湾镇以“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整体推进”为建设思路,以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产业结构合理,具有现代化功能和设施,集“山、水、桥”为一体的现代化服务性集镇为建设目标,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三块同步打造,一是对新建经贸大街拟房屋统一规划,按照黔西北民居和张家湾镇箐苗独有的建筑风格及服饰元素进行建设,二是对新建维河小区统一设计,以现代化商住房小区风格进行修建,三是对山体公园的建设,让当地老百姓在闲暇之余休闲娱乐。【纳雍县张家湾镇党委书记 陈兰华 同期】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自去年5月份启动以来,按照“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目前路网建设基本结束,即将油化。今年,我们将围绕“打造亮点、突出特色、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提升城镇化率的总体目标,强力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尽快完成路网的油化、亮化及延伸扩展工作,使新区路网达3.5公里;二是尽快规划启动经贸大街箐苗风情特色民居建设及维河小区现代民居建设;三是进一步改善长为一公里的张维山体公园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旧城区绿化建设,维河小区内河道治理绿化工作;四是全面启动小城镇内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张维广场和维河广场建设,推进已立项的车站建设、农贸市场建设、行政中心建设以及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建设;五是进行

旧城区改造工程,进行农贸街人行道建设、旧城区房面里面改造,全面推进我镇小城镇建设工程,使我镇城镇化率上升3%以上,为纳雍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截止目前,张家湾镇已累计完成投资1738万元。

纳雍台 邹阳 周礼江

视频在非3 2 月22日

第二篇: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

对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认识和思考

摘要:根据滨湖镇所具有的良好生态环境,提出因地制宜,把滨湖镇构建成生态宜居的绿色小城镇;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从生态居住,生态旅游、生态工业几个方面作出努力,结合地域文化,塑造出鲜明、独特、优良的小城镇形象;尊重、保护、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我国正进入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许多城镇正承受着由过去粗放型发展带来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生态破坏之痛,必须要面对现实,毫不动摇地进行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城镇生态环境,促进小城镇健康协调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统筹城乡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因此,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的理念来规划、设计和建设生态宜居小城镇,将有效地解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资源浪费的问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产业生态化的健康永续利用。积极探索绿色小城镇发展之路成为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任务。

二、建设生态、宜居、绿色小城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重要途径,而绿色环保生态是城镇发展的一个趋势,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可持续发展的直接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昌吉市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功能不断完善,现代城市魅力初步显现,城镇的带动辐射功能也进一步增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和城建成果的显现已经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全市以城带乡,城乡带村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产业经济基础相对雄厚、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的滨湖镇发展步伐较快。但目前,我区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着资源能源利用粗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人居生态环境治理滞后等问题。

建设绿色小城镇有利于引导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增强节能减排能力,推进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小城镇居住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

三、推进方式与策略

1、建立生态工业:工业向园区集聚,集中建立清洁产业园

规划镇区的生产设施用地全部迁移至南部特色农副产业加工基地。工业区与生活区分离,有效降低了其对生活区的影响,沿工业区周围形成环状防护林网,工业区周边防护林带宽度设置为50米的生态林;在产业园区与培训服务区之间设置第一道200-300米宽幅绿化隔离带,将工业污染对城镇的影响减至最低,充分体现生态工业的理念。

城镇外围营造50米宽防风林,形成环绕于镇区的绿色环带,与农田防护林网相连为一体。在培训服务区与城镇中心区之间设置第二道150-250米宽幅生态绿化隔离带,结合水系,打造生态环境景观,既为滨湖镇提供了生态旅游的大环境,又为城镇创造了生态居住的前提条件。

2、推进生态农业: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建立生态城郊观光型生态农业

滨湖镇位于城市远郊区,主要分布在农业生态功能区内,是城乡居民菜、瓜果、禽、肉的主要生产基地。依托城郊的风貌以及周围区域的旅游环境,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围绕林果业、花卉、苗圃等产业,大力开发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实现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的叠加融合与双赢。围绕发展空间领域,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塑造生态居住:人口集中居住,集中建设生态居住区

注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镇的人居环境。生态宜居城镇建设中,政府要从解决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坚持将村镇道路建设、供排水工程、改善村民居住和卫生条件、改变村容村貌等结合起来,水、电、路、通讯畅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民群众进入城镇的整体生活质量,使村镇的人居环境面貌有巨大改变。构建合理的生态城镇体系,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生态居住社区,完善各类公共设施配套,塑造便捷、舒适、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人居环境。

四、建设“以生态、宜居为本”的绿色示范小城镇的举措

(一)以科学规划确保小城镇高水平发展。

1、科学编制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以立足本乡镇主导产业、交通区位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定位,科学安排住宅、商贸、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布局,充分把握自然要素赋予城镇的显著特色”为导向,编制完善绿色小城镇总体规划,把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增强居住功能与公共服务功能作为主要任务,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其他类相关建设。

2、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要依据总体规划,对镇区或镇区重点地段、重点设施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提出重点建设项目规模、施工方案、实施进度和资金安排,把规划建设要求落到实处。

3、完善配套管理机构和政策措施,抓好示范带动。通过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重点发展中心镇区和中心村的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管理,进一步完善功能。

(二)突出绿色生态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开发和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针对城市建设过程中,造成的自然景观破坏,生物资源毁灭,环境污染等生态灾难,生态环境成为绿色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要切实增强节能减排能力,开展绿色生态设施建设:

1、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建设项目。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垃圾中转站一座;每个村庄因地制宜建设若干垃圾池,做到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统筹配置,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体系,改善乡村容貌和人居环境。

2、太阳能及浅层地能可再生能源建设应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建设项目。在镇区新建及改建项目中积极采用节能门窗、外墙保温、非粘土砌块等节能材料和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沼气等再生能源,整合使用村庄内部闲置土地。

3、商贸流通设施,镇内道路,园林绿化及供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实际,抓好园林绿化建设,积极建设小片绿地、小型公园和娱乐场所建设,形成园林化的小城镇,变成城区边缘的花园。保证镇区内街道规范、整齐。同时搞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改善。在镇区内要保留较大的河流、水渠,将部分地段开挖改造为人工河流,并尊重自然,保持原有的自然堤岸曲线,沿岸搞好绿化配置。在城镇内部结合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及主要景观节点成楔状、片状、带状较为均匀地布置集中绿地,使居民能在15分钟以内到达有相应绿化环境和设施内容的公共绿地。如:镇中心公园绿地、居住组团中心绿地、河流两侧绿地、带状街头绿地等,其中较大规模绿地被开辟为城镇公园。

(三)探索建设模式,体现特色产业发展。

滨湖镇土地资源丰富,辖区面积为141.94平方公里,可耕地80平方公里(12万亩),耕地面积52平方公里(7.8万亩),规划按照“南工,中居,北农”的发展思路,将镇域分为三大经济分区。

1、南部以华电昌吉热电厂为依托,形成南部产业园区,以华电昌吉热电厂为中心,聚拢华电周边链条企业,建成华电产业园区,隶属于昌吉市,建立特色农副产业加工基地,重点发展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加工工业。同时利用华电的热能资源,发展花卉种植、养殖观光等相关项目,成为滨湖镇的门户景观。

2、中部以滨湖镇城镇中心区为依托,形成核心经济区,以生态居住为主题,是镇域城镇建设的重点区域。城镇周边以配套产业为主,重点发展商贸、餐饮服务业、特色农业观光等生态旅游业、农业体验区等第三产业。

3、北部以五十户村为中心,着重发展生态农业,形成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区。突出“南蔬菜、中养殖、北粮棉”的结构布局,构建昌吉市内重要的以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绿色蔬菜供应基地、绿色畜牧养殖基地和粮食供应基地。

结语

突出生态宜居,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小城镇的建设中去,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镇的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使我们的小城镇真正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居宜业之所。

第三篇:张家湾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1

张家湾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 2011工作汇报:

征地180.7亩,拆除合法建筑9户,共70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5户;2011年完成了新街道的绿化、管网铺设及通信、通电线路预铺设工程,完成两座过河桥涵的桥墩工程,街道路网已行成。计划2012年3月份完成路面油化和亮化工程,2011年累计完成投资1314万元。

2012工作计划:

2012年1月份,镇党委、政府制定并下发了2012张家湾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规划,2012年的资金投入计划如下:

(一)集镇基础设施建设

投入250万元进行原坐窝煤矿前235米二期街道建设;投入80万元进行河道改造;投入30万元进行公厕建设;投入68万元拆迁合法建筑;投入280万元进行旧城区街面油化;投入300万元进行新区街面油化;投入64万元进行旧城区排污管道安装;投入146.8万元进行旧城区人行道青石板安装;支付235米二期街道征地费用48万余元。

(二)房屋建设及建筑风貌发改造

投入328万元改造旧城区居民立面,以西北民居风格为主;投入416万元改造新城区居民立面,以西北民居并融合箐苗风格

修建。做到每一栋房屋都统一设计。规划区范围内附属设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风格与镇区的建筑风貌协调统一。

(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投入200万元进行车站建设;投入80万元进行农贸市场建设;投入100万元进行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投入300万元进行政府行政中心建设;投入300万元进行水厂建设;投入300万元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580万元进行幼儿园建设。

(四)绿化美化亮化建设

投入28.56万元进行旧城区绿化;投入150万元完成山体公园建设;投入150万元进行广场建设。

2012年小城镇施工计划如下:

(一)、2012年1月已完成二期征地22.878亩,2至3月:完成征地拆迁并支付相关补偿。完成政府行政中心、车站、农贸市场平场及一期油化亮化工程。

(二)、2012年4至6月:完成河道治理、旧城区排污管道安装、广场建设、山体公园建设。

(三)、2012年7至9月:完成旧城区立面和部份新城区立面改造、公厕建设、商品批发市场建设、旧城区人行道板安装、旧城区绿化、235米二期街道建设、水厂建设。

(四)、2012年10至12月:启动车站、政府行政中心、污水处理厂建设。

第四篇: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情况汇报

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我镇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有力抓手,深入开展整治工作,创建了都坡、老杨和新杨村等3个自然村融为一体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形成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依规实施、事后奖补”的西约模式,通过西约模式带动引领,全镇新农村建设实现稳步有序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我镇下辖13个村(居)委,共有贫困户444户,贫困人口895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78户559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266户336人。其中光辉村、东约村、五星村、南约村和西约村五个相对贫困村,共有贫困户236户,贫困人口498人。目前,我镇省定贫困村53个自然村工程项目已全部完成,完成竣工验收的有49个,5个省定贫困村已完成区级示范性验收。我镇已支付乡村振兴省级资金4280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100%。

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方面,我镇非贫困村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共有66个,其中,有66个自然村启动了“三清三拆”,有40个村完成“三清三拆”,完成率为60%,已完成本任务,有51个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清理巷道乱堆乱放498处,清理房前屋后杂草垃圾1599吨,清理淤泥障碍物13561.5吨;拆除旧房

猪牛栏1909间,共计83458平方米;整治垃圾乱堆乱放603处。

二、主要成效

(一)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实现村道硬化。我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基本完成村内道路硬化。二是生活垃圾处理有序进行。我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已按照每50户配置一个保洁员的标准配置了59个保洁员,已完成140个垃圾收集点的建设,建立了自然村保洁制度,实现高效率的“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三是完成了文化设施建设,53个自然村建设了文化广场项目,36个自然村建设了文化室。四是实现雨污分流。我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已完成雨污管道铺设,实现雨污分流,并实现了人畜分离,已按照实际需求建设了53个标准化公厕。

(二)培育了乡风文明,促进村民团结。

通过5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53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党支部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自然村民理事会发挥协调作用,带动外出乡贤捐资捐物,带动当地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提升村民凝聚力,促进村民团结,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三)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通过西约示范片区建设,目前已超过3万人次前来旅游参观,农产品展销中心、农业产业体验中心等一批新型项目正在建设中,今后将全面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做法

一、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把“党员发挥作用在先”这一理念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

加强引导党支部和党员干部自觉学习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在清拆自家废弃房屋、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等环节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动员村中党员干部参与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村民“要我建”思想转变为“我要建”思想。

二、点燃村民理事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解决村民“等靠要”思想。

发挥理事会作用,实行理事会成员分片包户,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和群众发动工作。引导理事会成员主动投工投劳、捐资捐物等,示范引领村民参与。引导理事会搭建起镇委、镇政府、村委和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主动收集村民的意见建议,及时向镇村反映研究,确保聚民智顺民意,实现建设贴切实际、村民热情参与、群众满意成果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规划引领,激发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让村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成效。

要实行规划先行,一方面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避免脱离实际或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让村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愿景,增强村民参与的热情和信心。要充分发挥村民的建设主体作用,引导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当中,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

与,强化与外出乡贤的沟通联系,引导、鼓励外出乡贤通过捐资捐物、参与村民的宣传、动员、发动工作,让乡贤成为新农村建设一支重要力量。

四、融合新农村建设契机,逐步推动农村乡风文明、产业兴旺,让村民体验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合宣传动员契机,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新农村建设观,逐步克服村民一些落后的思想意识和习俗。通过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捐资捐物和献言献策,把村民凝聚起来,增强村民对居住地的认同感、归属感。利用标语、宣传画,充分继承和发扬

“贤”、“孝”等优秀本土传统文化,利用建成的公园、广场、舞台等文化场地,倡导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娱乐方式,提高村民的思想信念、道德水平。充分利用建设成果,结合村中实际,发展民宿、农家乐、农产品超市等乡村旅游业,培育“看乡村景、呼乡村气、感乡村情”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目前的建设成效只是初级的成果,距离美丽宜居村的目标仍需动员各方力量,进一步加强建设。

二、村庄建设效果的维护及村庄日常的管护机制存在卫生保洁效果不高,家禽放养的现象。

三、产业发展尚未形成高效持续性,仍需拓宽拓展,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五、下一步计划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整治项目。

除了村庄基础整治项目(垃圾收集点建设,雨污分流建设,文化室、篮球场、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村巷道硬底化,入口标志景石)。剩余项目(绿化美化、外立面整治、路灯)仍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将村庄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村庄建设的美观程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二、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成果管护机制,引导村民自觉维护建设成果,实现村容村貌焕发生机。

要加强村民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环保意识。要实行保洁管护责任制,由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示范引领村民参与保洁管护,责任区域实行定期评比,让村民自己来监督,以他律变为村民自律。

三、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实现农村产业振兴。

积极引导农户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鼓励龙头企业以及种养专业户开展“农超对接”、“农市对接”、“社企对接”,切实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加快农产品的流通,增加种养专业户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第五篇:ww镇宜居村建设情况材料

yy县wt宜居村建设情况材料

宜居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在新时期、新条件下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新一轮大发展,而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ww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宜居村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了市、县有关会议的重要精神,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ww镇宜居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展我镇宜居村建设工作。镇党委书记在烈日下多次去到各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工作,科学的对我镇宜居村建设进行了选点规划,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较好的保障了我镇宜居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宜居村建设试点村基本情况

wt村位于山清水秀,景色如画的ww镇西南角,距离镇政府约有2.5公里,有栗罗公路联通外界,交通便利。wt村下辖11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2621人,总户数623户。有水田1630亩,山地12445亩。wt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0%,村中有一片约80亩有百余年历史的茂密荔枝林,村民以糖桔收入为主,以外出打工为辅,是ww镇最早种植沙糖桔的村之一,现有糖桔面积4300多亩,年产量约7500吨,2010年人均收入6815元,村民逐渐富裕起来,大部分农户起了小洋楼,村民过上了小康幸福生活。还有不少 心系家乡的杰出乡亲在珠三角一带新办实业,长期十分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建设情况。

二、宜居村建设推进情况

wt村在创建信用村和实施金融扶贫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宜居村建设工作,并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同关心支持下,在镇干部职工与村干群众的坚决拥护同积极参与下,宜居村的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通过党群互动形式,全体镇干部职工与全村上下老小妇幼积极参与到建设美好家园中来,村民共自觉捐出土地2580平方米,共义务投工6150多人次,先后拆除危房、旧房49间3165平方米,大大加快了宜居村的建设进度。目前宜居村建设共计投入资金205万元,铺设水泥硬底化环村信用绿道5.2公里,修筑雨水明渠820米,污水分流沟2300米和生态污水沉淀池1个350平方米,休闲竹桥一个,休闲亭1处,整修休闲湖2处,垃圾屋1个,建设了一个占地5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一个1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一个占地22平方米的湖面观景台,种植荷花300余株,设置垃圾桶11个,大型宣传栏6块、信用文化牌6块,休闲石凳、竹凳24张,新增村内绿化面积900平方米,建设休闲小花园7处,清理垃圾48个拖拉机。同时,还制订了《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公约》等规章制度,从而使村规民约在制度上得到规范提升。目前,wt宜居村建设实现 了村庄规划图纸化、环村道硬底化、饮水实现自来化、雨污分流设施化、公厕户厕及垃圾处理无害化、村庄环境生态化、公共设施休闲化、乡规民约制度化等“八化”目标,取得了村容村貌大改变、精神文明水平大提升、文明成果大巩固的可喜成效。

三、宜居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成立机构。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志豪明确要求ww镇要先行先试,转变观念,集聚优点,创新发展模式,全力实施和谐宜居村建设,做到有亮点、有成效,确保顺利通过市的检查验收。2010年9月,ww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细则,落实分工负责,镇党委书记带领工作小组成员到村了解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多次召开相关会议探讨解决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各级党委、政府主导下,广泛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切实保障了wt村宜居村建设统筹推进,取得成效。

(二)深入调研,科学规划。镇党委书记亲自带队多次到村深入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工作,科学选定了风景秀丽、依山傍水、历史悠久的wt村作为ww镇宜居村建设试点。县委黄志豪书记、廖鹏洲县长等县领导10多次到wt村进行现场办公,有效加快推进了wt宜居村的建设进程。市委王蒙徽书记、黄强市长、姚康副书记先后莅临指导村新农村建设工 作的开展。ww还聘请了广州专业设计队做好wt村“和谐宜居村”新农村规划设计工作。此外,我镇还积极联系沟通省、市有关专家及县财政局、县宜居办、县发展改革与城乡建设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兽医渔业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多方听取各界对于我镇开展wt宜居村建设的宝贵意见及建议,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指导、支持,并邀请上述人员到村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为科学开展好wt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大力宣传,共谋共建。我镇党委班子成员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先后多次走到村干、群众当中大力宣传宜居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宜居村建设可以给群众带来的实际好处和实惠,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与积极性,让群众共谋、共建新农村,积极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去,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宜居村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多方积极联系沟通村外出乡亲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共筹集建设资金80000多元。此外wt宜居村建设更是出现了极为感人的一幕,万里之外的巴西华侨谢枝女士闻讯家乡建设新农村十分高兴,特从巴西汇款一万元支持家乡建设。

(四)全民参与,美化家园。在推进wt宜居村建设的过程中,我镇尤其注重改变农村地区脏、乱、差的陋习,推进宜居村的美化亮化工作,大抓植树种花美化村庄、大搞清 洁卫生净化环境工作,营造洁净村庄、绿色生态家园,打牢宜居村的基础。近半年时间来,我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全村上下老小妇幼均积极参与义务劳动,共义务投工6150多人次,先后18次组织群众开展村庄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清理垃圾,拆除旧房49间3165平方米,修建各类道路6.8公里,大大加快了建设进度,为和谐宜居村建设提供洁净的卫生环境。此外还引导群众在屋前、屋后和山上、山下搞好绿化,体现环境优美、生态和谐,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四、下一阶段宜居村建设工作设想

下一阶段我们将在上级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主动性,重点做好以下四大方面的工作,全面推进wt宜居村建设工作: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wt村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村干部勤政廉洁,农民群众满意。

(二)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打造沙糖桔种植,绿色蔬菜种植,生猪养殖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基地。不断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支持与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环境美化绿化。加强乡村道路、乡村改厕、乡村公厕等农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使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四)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创业技能,法制观念、道德观念、诚信意识不断增强,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ww镇宜居办 2011年5月9日

下载纳雍县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纳雍县张家湾镇生态宜居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 宜居乡村建设总结材料

    XXX镇宜居乡村建设情况汇报 XXX镇位于盘山县北部,全镇版图面积9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耕地面积62448亩,其中,水田35419亩,旱田27029亩,总户数5603户,16427人。 在今年......

    立足生态宜居 建设美丽村镇

    立足生态宜居建设美丽村镇**镇位于**市的中部,东望涢河水,西靠白兆山,有国土面积110.8平方公里,生态林3万余亩,森林覆盖率38%。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建设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宜......

    生态宜居城镇申报材料

    南召县云阳镇申报生态宜居宜业城镇材料 壮大区域绿色经济建设美丽生态家园 --南召县云阳镇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城镇专题报告 一、云阳镇基本情况 南召县云阳镇位于南阳盆地北......

    旧店镇五项措施加强生态宜居乡镇建设

    旧店镇五项措施加强生态宜居乡镇建设今年以来,旧店镇在系统分析乡镇特点及主要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宜居乡镇目标,确立了健康理性、可持续的乡镇发展之路。一是......

    夏津北城生态宜居城镇建设申报材料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宜居生态新北城 ——夏津县北城街道办事处生态宜居城镇建设情况 北城街道办事处位于夏津县城北侧,下辖5个社区、7个村居,人口1.6万人,辖区总面积39.2平方公里......

    大河风景区 生态宜居新城

    大河风景区 生态宜居新城 景瑞·英郡—泊墅湾珍稀英伦叠景别墅,94万起 天津市是第一个在全国定位为建设生态城市的直辖市,而且最近被国家批准建设低碳城市的试点城市。在国务......

    乡镇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生态宜居建设工作思路

    乡镇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生态宜居建设工作思路一、xxxx年工作总结xxxx年,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生态宜居燕窝

    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生态宜居燕窝打造生态农业基地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一直是燕窝镇的一个重要特色。为了发挥这一特色,燕窝镇着力打造以蔬菜和生猪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