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杜家村中心小学 原静赏
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很早以前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而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开展好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修养、增强语言积累、拓展阅读知识、提高读书能力的重要途径,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很少,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
一、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顺利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没有开展课外阅读适宜的环境。由于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家长一般都舍不得买书报杂志。而不少农村小学因缺乏资金,也不能建立一个像样的图书室。藏书数量少,过时多,实用性低,根本没有开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2.多数农村学生不会自觉读书。由于农村学生家长大多忙于外出打工、奔波于田间地头,而对孩子疏于管理引导,甚至放任自流,长期下去,孩子们大多懒散成性,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多数学生不会自觉读书。虽然老师也强调学生要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只能囫囫吞枣,完成老师的任务,收益不多,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二、要加强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一般说,低年级学生以拼音读物为主,中、高年级学生逐渐可过渡到纯文字读物。
2.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故事诱导激趣,引发农村孩子课外阅读浓厚的兴趣。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利用自习课、思想品德课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学生都会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直竖,故事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孩子们渐渐被感染、被陶醉。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紧急时刻,教师戛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要知更精彩情节,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主动去进行阅读。
(2)榜样激励,书中体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和精神食粮。学生被吸引了,就会热情地去阅读。
(3)引入竞争,体验成功,循序渐进培养农村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了使学生对课外读物兴趣高涨,老师可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3.指点课外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课外阅读。小学生该用什么样的课外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保证阅读的量的增加与质的提高呢?
(1)类推式。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同时,可以采用读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推荐大量与教材类似的材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由于类似的文章有许多相通之处,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查找式。像《太阳》这样知识性较强的文章,往往牵涉到许多相关问题,是学生最想了解的。那就可以提醒学生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寻求答案,学生在查找、收集、阅读、辨别、思考、交际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获得了许多知识。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3)荐读式。有些课文是根据原作改编或节选的,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们不妨把原作推荐给学生进行阅读。由于学生已具备了读懂课文的基础和方法,再读原作时就会自然运用,反而会有更浓厚的兴趣。
4.开展活动促训练,助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成为自觉的行为。
(1)组织阅读检查与交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进行考查,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课外阅读的收获,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指导课外阅读。教师还可以定期安排一节课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贴近的思想传递,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2)在班级定期开展故事会、课本剧表演,让学生选取书中的一个故事,课后自行排练,课堂上举行表演或讲故事比赛,看谁的表现好,由同学鉴评,对表演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领悟、思维能力和形象表达能力。
(3)开展阅读竞赛活动。可限定篇目,设计题目,开展多层次的阅读竞赛,搞征文比赛或办手抄报,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这对开展课外协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大有好处。
学生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师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共同努力。愿农村小学课堂也能掀起认真读书的热潮,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让好书陪伴农村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2013年1月9日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关键词】农村小学 小学生课外阅读 培养兴趣 【现状】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发现现在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比较差,表达能力不强,课堂语言表达干涩,发言积极的只是少数学生,而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充当了课堂上的看客。课外阅读的现状更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现象:
1、学生不会读书。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就是拿起书,也定不下心来读,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能消化,无法吸收,自然就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这样的读书是无效的。
2、可供学生读的书很少。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即使
图书室开放,学生去阅读或是借阅的机会也很少;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任其挑选,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我在任教的班级里做了一个调查,班上拥有作文书的孩子是近百分之八十,而拥有优秀儿童读物,如经典儿童小说、名著、科普读物的却不多,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
3、学生没有良好的读书时间和氛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在学校里,学生要完成各科作业,而且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有益无益的活动,占用了孩子的大量课外时间。放学后还要做家庭作业。这时的孩子已是身心疲惫,等拿起书来读时,瞌睡虫已悄然而至。而农村家庭,由于受条件限制,大多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常年和爷爷奶奶一起,缺少家长的关心和督促。即使有父母在家,都很少阅读书籍,浏览报刊,更谈不上和孩子一起阅读了,所以能够督促其子女博览群书者更是寥寥无几。
面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缺失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迫在眉睫,我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1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不同的年级推荐不同要求的书,如三年级,可以挑选杨红樱、郑渊洁、关义军、朱晓利的系列作品。四年级推荐黄蓓佳、秦文君的优秀小说,五、六年级可以推荐曹文轩的经典儿童小说。另外和课文有关的书也可以推荐,如四年级读《昆虫记》,五年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呼兰河传》,六年级读《简爱》、《爱的教育》等等,还有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1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2、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还可以在学习园地上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让身边的伙伴,用同龄人的眼光去领略书的有趣与奇妙,让读书的孩子为自己能有展示的机会而骄傲,也让身边的孩子有学习的榜样。当然,读书应该成为每个孩子的喜好,展示的权利也人人平等,教师要经常更换学习园地中的这一板块,甚至对一些偶尔有不错
表现的孩子“偏心”一下,争取在一个学期中人人展示一下自己喜爱的书籍。手抄报这种学生动手创作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两个星期组织学生出一期,内容就是学生们课外阅读收获和精彩章节摘要。然后进行评比,将优秀的手抄报作品张贴,既鼓励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也让孩子们从中有所收益。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3、提高语文课的课堂趣味,让学生有兴趣读书,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最佳平台。一节节生动有趣的课可以把孩子们带入到如诗如画的优美境界,也可以把孩子引入到起伏跌宕的情境中,给孩子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课堂上教师生动的引导,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给课堂以生机。孩子们体悟到语文阅读的快乐,自然就会喜欢读书,这时教师再及时引导,介绍和课文相关文章和书籍,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提高。教师还要做学生的榜样,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讲有趣的典故,多谈读书的收获,读到有趣的好看的书,要主动推荐给学生,使他们觉得读书有乐趣。根据课文的需要,可以把课外书的内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穿插在课堂中讲给学生听,学生就有了要读一读的欲望。
4、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对学生要介绍行之有效的便于操作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5、要让学生多读书,就必须保证一定的读书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努力去挤,总会有的。”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尤其是调皮的男孩子,很难做到静静地看上一本书。我想,不看书,更别提有读书的兴趣了。于是我让学生每天在书包里带上一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利用中午空余的时间,选时间固定下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我和大家一起坐下来,静静地看半小时书。一开始也许有学生不适应,坐不住,但一旦读到书中的趣味,就会安静下来。坚持一个月后,不要我的提醒,孩子们到了时间就主动地拿书读。只要我中午有时间,就和孩子们一起看书。坐在鸦雀无声的教室里,看着一双双专注的眼神,一张张充满灿烂阳光的小脸,此时我知道孩子们真的喜欢看书了。有些学生对书上了瘾,没到规定时间就拿起书读了,甚至还有的学生连下课都不出去,一味的投入到
书的海洋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对书的兴趣,还愁不爱读吗?我还鼓励学生拿出课外书和同学交换阅读,让他们品味到更多的书中的乐趣。
6、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时间长了,读书笔记将成为学生的重要知识财富,终生受用。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读书快乐。我们要知道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可以建议学校在一学期中开展 “名人读书故事会”、“母亲节感恩”、“摘抄日记评选”、“成语接龙”、办板报、手抄报、演话剧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通过多方面的活动教育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达到热爱读书的目的。并时常组织学生及时交流、评比读书结果,如评比读书笔记、读书卡、读书心得等,以评促读。引导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读书
兴趣,增强学生的读书信心。及时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这样,学生才会更乐于读书。
8、组织别开生面的才艺展示。可采用以下活动: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话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介绍好书,学生将自己看过的好书的故事梗概介绍给大家,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由于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成功,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9、家庭配合,培养孩子课外阅读兴趣。家庭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抓好课外阅读,有赖家庭配合。教师要利用家访、家长会和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农村家庭家长普遍自身没有阅读习惯,让家长最好能抽出时间(可以是吃过晚饭)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孩子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家长要尽量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生动的亲情阅读能激发、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是学习、吸收知识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如果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进而发展智力及学习能力。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让学生在读中找到乐趣蒋光均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让学生有书读
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发动每个同学都能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放在图书角,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二、让学生有兴趣读
1、读中激趣
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朗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和个性化的朗读就是对语言文字敏锐感觉的表现。小学语文课文,形式多样,文质兼美,充满美的魅力,孕育着美的情趣。如《第一场雪》,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教学时,我设计了个性化的朗读方式: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你认为怎样读就怎样读?把你的内心感受读出来传染给别人。同学们纷纷行动,很快投入到感情朗读之中。学生通过小组试读、评读,学生感受到了美丽壮观的雪景,体会到作者喜雪、赞雪的思想感情。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折射出多彩的个性特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画中激趣
小学语文课文有许多美丽的画面和生动的形象。有些课文描写的意境很美,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不深,阅读时往往一带而过,不能充分地形成“表象”。而让学生画画能及时地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表象支撑,解除学生介于文字与实际情境间的思维障碍。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给人以豁然而悟之感。如《林海》中有这样一句话:“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一句概括地描写了兴安岭的美丽。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兴安岭的美丽,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用自己神奇的笔,把自己感受到的描绘出来。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边读边画,边想边画。不多时,一幅幅宛如美丽少女的兴安岭图画跃然纸上。通过作画,学生对课文理解更深了,同时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自然风光的美丽,更激起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林海》一文,理解兴安岭的“温柔”是难点,只靠朗读是难于理解的。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兴安岭的“温柔”和“云
横秦岭”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把自己的想象描一描、画一画。学生在想象中作画,在作画中比较,轻而易举地感受到了兴安岭的温柔。
3、演中激趣
语文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课本中收入了许多有较强表演性体裁的内容。小学生生活积累不多,生活经验也不丰富,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演一演,做一做,加强学生切身感受和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鸟的天堂》一文,写了巴金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在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导自演,自主选择景点和形式。课堂上,“导游”把读懂的课文内容变成解说词,生动、形象地向“游客”作介绍,“游客”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教“导游”,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地说,好奇地问,自由地想,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享受到阅读的愉悦。
《小抄写员》的最后一个片断,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成“剧团”,每组自导自演,这时,教室成了热闹的“排练场”,有的在写台词背诵,有的在补充旁白,有的在揣摩人物的情感,有的在进行激烈的争论。表演时,同学们更是感情投入,把叙利奥的父亲懊悔与慈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将课文内容演绎得如此精彩,老师又何须多讲呢?
三、体验成功的愉悦。
课外阅读的目的不在消遣,而在提高。课外阅读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等多种语文素养,同时丰富学生的精
神储备,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因此在课外阅读的同时,我们或多或少地会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对这些要求,我们也或多或少地需进行一定的检查,如果我们不注重自己检查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往往会把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当作一种累赘,一种负担,从而对课外阅读产生一种惧怕心理。如何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长久的保持,使他们将阅读当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我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是十分重要的。
四、展示阅读成果,让学生学会运用
阅读更多的是为了运用。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读物后,我们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运用的良好习惯。如通过故事交流会、古诗擂台赛等形式展示学生阅读的内容;通过优秀片断展示、精彩习作展评、读后感评比等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所得。当教师发现学生的课外摘抄得以正确合理地运用时,我们则应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以促使学生运用优美句段的良好习惯。当然,课外阅读最有效的表现方式为作文,举办一些作文竞赛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通过对优秀习作的选评,推荐必要的作品参加上级各类竞赛、并向相关网站或刊物推荐,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作文的乐趣。
五、巧妙点评,激起积累的欲望。
课外阅读,离不开优美句段的摘抄。如何让学生将摘抄也成为乐趣,变成一种习惯呢?我想点评是十分重要的。课外摘抄的点评可从两点入手:一是摘抄的质量。为切实提高学生摘抄内容的质量,除了适当的方法指导,我们还可通过点评加以提高。在学生摘抄的内容中,教
师可选取精彩的段落进行朗读或集体评议朗读。这一环节的设置要让摘抄者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如我们可用“你真了不起,瞧,你摘抄的这句话多美,能借我读读?”“这句话实在太棒了,我也想摘抄一下,借我一用,可以吗?”等话语来激起这种成功感,当学生的摘抄连老师都如此赞许时,对于学生无疑是一种鼓动,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为老师所动,为同学所动,当然摘抄时他也就得用一番心思了,其质量也一定会得到提高。二是摘抄的数量。对于学生摘抄数量的评价,教师不可千篇一律。因为学生水平有高低,这时,我们不妨作个弹性的评价。对于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我们的要求可稍提高些,而对于中下水平的学生,只要他能认真做了,而且摘抄的质量不错,我们在评价时,就可以给以高分,给以表扬。
当学生的摘抄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我们教师的点评可就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学生间的相互点评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开展小组评议、交流等形式展示成果;也可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最为欣赏的片断,并说说自己欣赏的理由;还可在小组或班级中交流自己阅读的作品,举办好书交流会等活动,这样既展示了学生阅读、摘抄的成果,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兴趣是阅读学习的关键。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很难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
倍功半。因此,语文教师应给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影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阅读,扩大阅读量,在广阔的天地里吸取丰富的语文养料,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四篇: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论文
题 目: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姓 名:张单 位:电 话:
韬
年10月
201提纲
一、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的问题分析
(一)脱离生活实际
(二)缺乏及时鼓励
(三)缺少批改反馈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对策思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 1.课内激趣 2.课外竞赛 3.游戏实践 4.成果展示 5.抓住时机 6.创设情境
(二)营造写作氛围 1.观察体会 2.阅读积累 3.品评模仿
(三)联系阅读教学 1.仿 2.补 3.续 4.改 5.扩 6.套 7.引
(四)改进评改方法
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Xxxxxxx学校 张韬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农村孩子见到的和听到的都比城市的孩子少,学生感到作文难写,无从下笔,这有学生自身的问题,但更多是老师的问题,老师如果能够正确引导,正确批改作文,逐步引导学生写作的兴趣,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关键词:农村 小学 作文教学 策略
由于农村各种局限性原因,使农村小学生怕上作文课,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改变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教师必须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入手,将其引入写作学习的正常轨道,以达到教学目的。笔者针对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浅谈一些看法。
一、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的问题分析
写作是一种言语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而浓厚的兴趣,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从目前学校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学生的作文兴趣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两极趋势,许多人兴趣不高,认为是一种苦“差使”,讨厌作文、惧怕作文,产生一种谈“文”色变的压抑心理。只有少部分人有浓厚的兴趣,视作文为快乐。要积极发展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首先就必须探究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缺乏兴趣的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脱离生活实际
封闭式教学,作文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这种状态导致学生产生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机械的思维定势,当然谈不上作文的兴趣。特别是小学中高段作文教学,有些教师为了图省事,走“捷径”,提高应试分数,根本不按照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去做,不是让学生闭门造车胡编乱造,就是让学生抄袭范文生搬硬套。
(二)缺乏及时鼓励
不作及时鼓励,学生丧失信心。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会产生一种反抗的心理和一蹶不振的自卑感。
(三)缺少批改反馈。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根据上述这些原因,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采取以下相应的策略,以消除学生作文的惧怕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写作之门,教他们学会写、喜欢写,写好作文。
二、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对策思考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最初动力,但小学生的兴趣难以持久,特别是作文能 力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因此,必须将暂时兴趣转化为长久动力,学生作文水平才有提高。
1.课内激趣
(1)提问式。如,指导学生练习写作《一个夏天的晚上》,教师可提问“一个夏天的晚上,微风轻轻吹来,凉爽极了。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晚上会发生什么事呢?”问题一出,学生立即兴趣盎然地思考开了。
(2)实物式。如描写一种水果,教师可将红苹果、黄香蕉、橙色桔子带入课堂,色彩斑斓的水果顿时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3)表演式。指导学生表演后,再引导学生写作,学生因历历在目,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4)情境式。出示幻灯或播放录音,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中去引导他们说话、写话。
2.课外竞赛
(1)低段着重练习说话、写话。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布置学生每人配备一本日记本,开始进行“每天一句话”的练习。要求学生在日记本上每天写一句话,只要做到意思清楚完整即可。每天早读轮流让十名同学到讲台上练习说自己写的这句话,并让学生评议哪个同学说得最好,记录下来,一学期评出“最会说话的孩子”。到二年级则相应地要求增加到说几句连贯的话,写几句连贯的话。
(2)中段着重练习写片断,写精写实。除课堂作文教学落到实处外,还要让学生多读范文、多积累词汇。因此在三年级,我又布置学生配备读书笔记本。要求“每天读一篇文章”,并要做好读书笔记。笔记内容包括:文章的题目;文章的类型;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写好词好句。并要求学生每周仿写一篇。学期结束评出优秀“小词典”。
(3)高段着重篇章练习,立新意选新材。要求学生每人配备一本“佳作本”,班上也有一本“佳作本”。把自己平时写得好的文章,抄录到自己的“佳作本”中。教师则在每一次作文练习后,选择二、三篇优秀作文,抄录到班上的“佳作本”中。每学期结束时开一次展览会,展出各自的佳作本,互相交流,并且比一比谁入选“佳作本”的篇数最多,评出“佳佳本”。
3.游戏实践
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他们创造一个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娱乐环境,充分利用孩子们中间常玩的游戏,如踢毽子、丢沙包等,通过科学的引导、安排、设计,使他们创造性地寻找出灵活、巧妙的游戏内容。还可引导他们画有独特见解的漫画,制作有趣的各类玩具等。另外,为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能用于实践,我还常启发学生经过反复地想象,设制部分器具。如学完《风车的故事》后,我辅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手摇风扇,并要求将其制作过程写成一篇短文。几天后,一个个用竹片、木棒、小钉、线绳为原料制成的五颜六色、运转自如、小巧玲珑的手摇风扇展现在了一张张充满智慧与求知的小脸前,并交上了论叙他们制作手摇风扇过程的短文。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也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4.成果展示
每次作文后学生都希望知道教师对自己文章的评价,如果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好评,就会感到自己的成功,从而树立或巩固作文的信心,相反则会产生失败感,其作文兴趣将会随着失败感的加深而削弱和丧失。因此,我们在作文批改和评讲中注意运用激励机制,通过造就学生的成功感来培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改进作文评分的方法。作文评分要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要让所有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抬起头来作文。采取多种形式(如板报、广播、编优秀作文集、投稿等)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让他们在习作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使这种成功的喜悦成为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从而让学生真正体味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正是作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5.抓住时机
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 “**”,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6.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达到作文训练目的而创设的。试举一例,全校卫生大检查前一天,五年级四班又上作文课了。我迟迟不到教室,而提前做了一番设计:卫生优胜流动红旗被一根教杆支在了黑板中间,摇摇欲坠,旁边写了一个醒目的大问号。学生们见此情景,大惑不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五分钟后,我才走进教室,要求学生自己起题目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顿时,同学们有了兴致,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奇怪,带问号的流动红旗》、《我明白了》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三百多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
(二)营造写作氛围。1.观察体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自己生活中闪光的东西,每周用一节课师生共同评选佳作,并把这类佳作积累起来,或登在黑板报上,或在“学习园地”里贴出,或编成《优秀习作集》。这样,既表彰了佳作,又交流了写作成果。
2.阅读积累
向学生介绍课外阅读文章。精选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文章及名人名言、警句、格言等。同时利用早读阅读十分钟的国学经典。
3.品评模仿 品评、模仿优秀之作。向学生及时介绍好文章,并分析它的特点,长文章可以选其佳段,加以品评,使学生从范文中受到如何立意与构思、如何布局谋篇及遣词造句的启示,然后加以模仿。学生从范文中得到教益,再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仿写,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一位学生仿照《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句子,描述吃西瓜时写道:“一刀下去,青皮、红瓤、黑籽的大西瓜一分两半。我啃了一口,只觉得又凉、又甜、又脆。”习作中写出了三种颜色、三种味道,明显受到范文的启发。此外,为配合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每学期可举办一两次作文竞赛,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很有帮助。
(三)联系阅读教学。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仿、补、续、改、扩、套、引”的方法,联系课文指导写作,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途径。既能使学生有话可写,激起写作兴趣,又能训练学生掌握不同形式的作文技巧,开拓想象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具体作法是:
1.仿。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模仿也是这一阶段儿童主要的心理特征。因此,在低年级说话课中,把观察、阅读、说话相结合,让学生从模仿开始,用语言文字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出来,并使语言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和积累,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需要,也顺应了学生思维、心理发展的规律。如学了《再寄小读者》和《读书笔记一则》后,把写回信和写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训练,指导写《给冰心奶奶的信》。要求学生仿照书信的格式和写体会的方法给冰心奶奶写回信,谈自己读《再寄小读者》后的体会。
2.补。如学了《小青石》后,指导写《可怜的小黑石》。要求学生补写小黑石“一个人留在岸滩上”的结局,揭示“只图个人眼前舒服,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主题,让学生在训练中再次领会生活的意义。
3.续。如学了《鲁班学艺》后,指导写《鲁班下山后》。要求学生续写鲁班学成手艺下山后是怎样为民造福,被尊为木工祖师的。
4.改。如学了《凡卡》后,指导写《凡卡来信了》。课文结尾写凡卡梦见爷爷念他的信,说明爷爷不可能收到他的信。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改变这种结果,假设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要求学生想象爷爷从醉醺醺的邮差手里接到凡卡来信时的喜悦和坐在炕上念信时的悲伤情景。
5.扩。如学了《中条山的风》后,指导写《该我上哨了》,要求学生把“中条山又飒飒起风了”的情景和“我”顶风上哨时的艰难情景及心理活动扩写具体。
6.套。如学了《幸福是什么》和《马》后,指导写《我是幸福的》和《狗》。要求学生套用原文中心思想分别作文。写自己做了一件小事给别人带来了好处,自己从中领悟到“尽义务、做好事”就是幸福的道理;写狗怎样听主人的话,怎样为主人看门、捉鼠的事,说明狗“忠实、有感情”。
7.引。如学了《穷人》后,指导写《桑娜》。要求学生引用原文中的事例介绍桑娜,突出她“勤劳能干,关心别人”的特点。
(四)改进评改方法。
现在农村小学大多数都有多媒体教室。作文评改多用“屏幕评改法”,即是把作文投影在大屏幕上,更直接灵便。其具体操作为:作文连堂课上教师当堂命题,略作提示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巡察或在学生作文完成后抽查一组迅速浏览,以确定评改对象,然后把作文用展示台投影在大屏幕上,全班同学集体评改,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这样创造了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和谐的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变一支笔为几十支笔,完全符合认知规律,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和认真推敲的积极性,而且参与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过程,它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结合上产生新的飞跃,写作水平在实践中获得提高。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使农村小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愉悦,不再害怕、讨厌写作文,让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更扎实、朴素、自然。
参考文献:
[1]刘仁增.叶圣陶谈写作[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3).[2]范康熙.感触让生活多情让习作生动[J].山西出版集团,2007.(5).[3]周小平.从基础提高小学作文[J].新作文,2009.(2).[4]王军.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策略[J].山西教育,2008.(7).
第五篇: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这里的“机会”和“空间”无疑是指学生学习的语言环境和兴趣。因为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到底该如何教?如何将学生的兴趣和教学效能最大化有机结合一直是困扰我们小学英语教师的重大问题。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他们尽管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以游戏教学作为教学的载体和活动方式,但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如何改变现在英语教学中的机械操练,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等等弊端?成为我们小学英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进一步推进的一大障碍。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的研究,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借鉴。
鉴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开展了“如何培养农村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教学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推动我校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从而形成特色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模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目标:
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研究,旨在通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以迎合农村小学生性格心理特征为起点,致力寻求适合农村小学生心理、思维特征的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模式。实现培养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农村学生掌握适合各自特点的主动学习方法的教学目标。分析和研究英语教学过程兴趣化的可行性和主要实施方法,以及兴趣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力求从根本上为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探索一条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兴趣化教学道路。
三、研究意义
本课题是应用培养农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理论,针对我校实际开展的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活动进行实验研究,为我们丰富、完善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法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将学习英语兴趣培养的理念、方式等,进行科学、合理地移植应用,实现兴趣培养的本土化,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农村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
1.兴趣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主要的一点就是摒弃传统教学中机械、呆板的单向教学模式,以情趣教学,乐感教学为发展方向。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的研究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这一总体要求,与素质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是契合的。2.兴趣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有益尝试。小学英语教学在我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随着社会国际化程度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种改革尝试几乎没有停止过。但小学英语教学大面积铺开还只是近几年的事。在教学模式上照搬中学乃至大学显然是行不通的,如何融合素质教育理念,把英语教学特点和小学生心理、性格特点相结合,探索富于情趣特点的教学新模式,对于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探索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3.兴趣教学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能力强,因此,形式多样的情趣教学容易为小学生接受。同时小学生具有感性大于理性,情绪波动大,耐心不足,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情趣教学期望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不断调整和刺激学生的兴奋点,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是因材施教教的正确方向,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实践前景。
四、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英语兴趣教学流程模式研究
农村小学生学习英语时,缺少像城市孩子一样的设备、环境。所以,要想让他们掌握和运用英语,有必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帮助他们感知、理解、掌握、运用英语。通过创设客观真实的情境,介绍新语言、新语音、意义及书写,为今后的交际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2、探究农村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的具体化模式
探究农村小学英语兴趣教学的模式,即探究兴趣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兴趣教学途径的探究的导向应当是:以“美”为境界,以“思”为核心,以“情”为纽带,以儿童主体学习为途径,以儿童学习活动为主线。情境教学的方法探究要贯彻以情境出问题、以情境激兴趣、以情境促互动、以情境导践行的思路,使方法能行之有效。
五、主要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取如下研究方法: 1.比较观察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映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记录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2.实验分析法:选取小课题,有意识进行实验验证,记录过程并分析作出结论。
3.个案分析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学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4.文献法: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六、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自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研究周期为一年。本课题分五个阶段进行。
(1)准备与反思阶段:(2016年9月—10月)
本阶段的任务是:查阅资料,反复酝踉,定出方案,成立课题组,确定实验人员,写出开题报告。(2)调查研究阶段(2016年11月)
组织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对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深化研究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4月)
本阶段的任务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新途径,建立以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写出中期报告。
(4)总结与推广应用阶段(2017年5月--2017年7月)
1、整理资料,完成结题报告;
2、撰写论文;
3、在学校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