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游客对七宝古镇店铺偏好的研究(报告)
关于游客对七宝古镇店铺偏好的研究
龚艳花
周佳宁
王召
(华东师范大学10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
一、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类型的不断增加,古镇旅游日益兴旺。商业化开发在所难免的情况下,古镇必将出现店铺琳琅满目的面貌。店铺成为了传递古镇古色古香的一个载体,店铺设置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古镇旅游的持续发展。文章通过游客对七宝古镇店铺喜爱偏好的浅薄分析,希望能够给古镇旅游开发带来些许启示。
二、前言
20世纪80年代,周庄率先发展旅游业,带动了我国古镇旅游开发的热潮。随着旅游产品开发的纵深发展和媒体的宣传推介,古镇的巨大魅力逐渐被人们了解。与此同时,城市化的扩张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愈发渴望“感受自然,回归传统”,古镇则以其悠悠古韵和淳朴的生活气息,满足了人们的这一心理需求。在古镇旅游热的带动下,诸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纷纷效仿,竞相进行旅游开发,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古镇旅游实践的影响下,很多学者开始介入古镇旅游的研究领域,累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进行了总结,希望能踩着前人的脚印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国外对古镇旅游已有的研究情况如下:
1、旅游业发展对当地社区的影响研究。Brunthe和 courteny总结了旅游发展以及旅游主客体相互作用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2、旅游发展与当地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kneafsey的研究指出,只有充分考虑旅游地的传统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化经济的运作。
3、古镇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瑟尔波德认为可持续旅游是体验、娱乐、和教育的组合,其重点是通过沟通与教育把主要利益相关者聚拢在一起,共同商讨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市场经济本身不会产生可持续旅游,因此适当的政府干预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是十分必要的。
4、对于古镇旅游地演化和转型研究。阿格沃尔在探究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重构理论之间的联系基础上,以英国三个小中大传统集镇为例,指出旅游地的再次复兴必须着重发掘该地的独特内涵。
5、对于古镇旅游中的社区参与的研究。多根等对弗吉尼亚州某游憩区周围五个传统古镇居民的调查表明,居民对旅游的关注程度,生态价值观,资源利用率,所感知到的旅游发展带来的损益度等因素,影响着社区对旅游发展的支持度。
国内对古镇旅游已有的研究情况如下:
1、古镇旅游资源特点及其研究价值。
2、我国古镇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研究。
3、古镇旅游文化问题研究。
4、古镇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国外的研究涉及的问题理性较多,并且注重通过对某一旅游地某一问题的深入剖析,对开发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指导。而国内很多古镇旅游地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理论研究也更加注重在宏观层面提出原则性、策略性的指导,以期为整个规划开发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但国内外基本上还都未对古镇中的实体店进行过研究,本文想以七宝古镇中的店铺设置为例,探讨一下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收入阶层游客对古镇店铺设置的看法,进而得出游客对于古镇不同类型店铺设置的偏好、店铺在古镇旅游中所占的地位及它对古镇开发成败的影响,进而从宏观上把握其映射出的我国古镇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可以为古镇开发旅游提供些许借鉴,使设立在古镇中的店铺对游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为古镇旅游开发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进而将学者们的视野引导到古镇中的一些具体事物上来,比如店铺设置。启示学者们在宏观层面没有太多视角、问题纷繁复杂的时候,学会俯身去从小问题着手从而发现大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主要思想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运用分类分析法等,得出预期目标。研究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得出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与喜爱的店铺类型的大致关系以及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将给未来古镇开发者提供参考借鉴,使他们设立在古镇的店铺对游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主要方法
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实地调查,发放问卷的方法。通过问卷的形式,研究了现场游客对于七宝古镇店铺偏好。
3、实施调查
调查目的是完成问卷的发放,得到50份的有效的非普查问卷,进而进行研究。问卷完成后,进行整理,按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四、研究的主要结果和产生的其他效果
在此项调查中,我们将七宝老街上的店铺等景点分为了三种,分别为特色创意店铺,历史文化景点和特色小吃店。在七宝古镇旅游所有的实际群体心中,他们最喜欢关注最多的也是特色小吃店,几乎占了60%-70%,而在古镇旅游中本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文化景点却处在受关注程度最低的位置,只占了16%。
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相对来说更加追求一种精神享受,更容易关注一种文化痕迹,也就是说他们更喜欢的店铺应更可能是历史文化景点之类的店铺。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历史文化景点却是受关注最少的店铺,这一反常现象反映出很多的问题。
首先,七宝古镇的旅游规划缺乏明显的特色,并没有按着一个品牌来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产品,而是任其发展。造成的结果是游客的选择成了给古镇特色定性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按道理说,根据调查结果,七宝肯定是属于以发展特色小吃为主的特色古镇,换句话说,它的品牌就是小吃。但是并非如此,七宝老街的宣传内容中并没有特别强调小吃这个内容,而是历史文化、小吃店一哄而上,所以最终由游客来决定什么是它的特色。这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不明智的开发,因为作为旅游者,他们并不晓得对于一个历史遗迹或其他旅游产品来说,什么是它的特色,而只能从他的主观感受来评价。但这样的开发过程对旅游资源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注意这里并不是说不参考游客的市场需求,而是说应该的程序是开发者要先有个理念,然后根据自己的理念,使一个旅游资源主题鲜明的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中间当然要根据市场需求,但绝不是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一个旅游景点的特色由游客的自主选择而被动的呈现出一种特色。
其次,七宝的历史文化景点缺乏合理的宣传手段。更准确地来说,是根本没有任何宣传,历史文化景点里没有解说员。鉴于游客知识上的匮乏,往往一头雾水的出来,效果实在不佳。售票员整天的在那里聊天,于闲谈中接待零零散散的访客,并且大多一问三不知。当然这是对于历史文化景点人数偏少的分析。
从下面表一到表四来看,对于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龄段、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性别的人来说,特色小吃店铺无疑都成为了他们的最爱。也反映出了一种普遍观念——古镇旅游很重要的一点是冲着小吃来的。特色小吃是中国饮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成为中国饮食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是靠品质的同一性来保持“本色”的,从用料到做工,都始终保持传统特色,所以小吃无疑也是历史文化遗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品尝小吃也是体验古镇古色古香的一项重要内容。虽说我们经济水平提高了,吃穿已不成问题。但特色小吃因其对地域的依赖使其具有特殊的魔力。人们看重的是在古镇里吃特色小吃的一种体验,看重的是特色小吃的独特性——只有这个地方才能吃到正宗的口味。旅游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分享,分享你这次的旅游体验及感受。所以品尝小吃自然也成为了人们旅游归来后向同事朋友炫耀的小小资本。所以古镇开发过程中还是应该更加关注特色小吃这一块,但一定要注意是当地特有的小吃,不能为了小吃而小吃,觉得小吃店铺比较受游客欢迎,就一股脑的安置小吃店铺在古镇里。特色小吃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源远流长,如果失去地域的独特性,那最终将失去它的特色,不可能带来巨大的长久的经济效益。
在提及作为一个游客,你更希望古镇中开设那些店铺时,大家的回答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启示。除去小吃和历史文化景点外,其他的答案中还有一类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也是现在业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体验型旅游。
从旅游的本质来看,体验是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有学者认为旅游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其本质在于审美和愉悦(谢彦君,1999),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得精神享受为指向。旅游最终将会在一种文化和环境的差异中获得永生,旅游不仅仅源于这种差异性,而且是对这种差异性的经历或者体验。体验型旅游的特点是增加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参与、体验的环节。调查问卷中提到的想看七宝的戏剧、现场手工作坊、DIY等内容无疑是游客对体验型旅游的向往。所以,古镇在店铺开发设置中也应当多留意体验型店铺的设置。以前的七宝还能看见摆渡的情景,现在已经消失了。但周庄还保留着,摆渡人摆渡的同时还唱着当地的民歌,着实是一种曼妙的体验。如若能让游客亲自尝试摆渡,更是增加了该项目的吸引力。无疑也将给当地旅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表一:
表二:
表三:
表四: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形成的理性认识
1、对现状研究的理性分析
1.1主题不鲜明
根据调查,在七宝店铺设置中游客比较青睐的是特色小吃店,但较受欢迎的并不是产自七宝古镇原汁原味的小吃店。而有七宝特色的历史文化景点的店铺却是门可罗雀。特色小吃、历史文化景点等均可作为古镇的主题来开发,但关键要突出来是“七宝的”。不然就会造成主题重复,产品单一。任何旅游产品如若不以历史文化为支撑,都将因千篇一律而被淹没。
1.2体验性产品太少
在面对面的调查中,有游客提到古镇里应多一些体验型的项目。比如唱台戏等,总之,就是把古镇的那些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东西多开发成为一些体验型的产品。七宝倒是有一个代表自己特色的项目——七宝皮影。但由于管理的问题,人们的积极性不高。它并没有成为七宝的品牌而打出来。
1.3管理不科学
七宝古镇店铺设置整体上缺乏一个统筹的规划。标识不醒目,给人一种零乱的感觉。一些历史文化景点的展示方式过于简单,没有相应的讲解员,难怪这些地方门可罗雀了。历史文化景点一定要有人性化的服务,方能达到在旅游中求知的目的。
2、有效措施及可操作的对策和方法
2.1凸显地方特色,挖掘文化底蕴
阮仪三等全面总结了江南水乡古镇特色:根植于“水”环境的自然景观和生活特征,交融的文化,繁荣的市井经济,“天人合一”的环境氛围。陈汉波着重分析了江南古镇的内水文化特征及其成因“身后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背景条件,温润的气候、发达的内水空间影响到人的精神世界,发达的商业经济构成坚实的物质基础。具体到实践,李健等以四川罗城古镇为例,析了当地建筑、艺术、民俗和遗存的特色,并对旅游形象和市场定位进行了探讨。陈勤建以朱家角民俗文化旅游为例,提出文化旅游开必须拒绝伪民俗、开掘真民俗。古镇店铺的设置,也要凸显古镇特有的文化底蕴,凸显地方特色,比如特色小吃。这是古镇旅游开发的原则,也是古镇旅游得到永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2.2增加体验性产品
俞琪以西塘古镇为例,提出设计体验性古镇旅游产品的“感官化、主题化、意象化、参与性”原则,并就一些具体项目提出了落实措施。蔡家成、吴智也都系统阐述了古镇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方法和途径。古镇中店铺设置的种类中也应当多增加体验型店铺,比如当地手工艺品的现场教授。旅游就是在时间和地域的跨越中,从对那种与自己习惯的文化和环境存在差异的另样文化和环境的体验中,寻求审美和愉悦等精神享受的活动。古镇旅游中体验型店铺的设置无疑是增加当地经济效益的又一法宝。
2.3科学规范化管理
对于古镇中不同类型店铺的设置,一定要有不同的规划。真正成功的古镇店铺的设置是要考虑很周到的,不同种类店铺需要不同的环境氛围,同时又要和古镇的整个环境氛围相和谐。太多的类似店铺扎堆也会给游客带来倦意。另外,对于历史文化景点,一定在保存其文化韵味的前提下,适当配以现代化的展览方式,已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知识丰富,吐字清晰的讲解员必不可少,他们是游客抚摸历史的重要桥梁,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体验感受。
3、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新理论
在国内对古镇旅游探索还处在宏观研究层面的时候,敢于去从古镇中的一个小的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从小的角度发现大问题,往往可以有新的突破。也可以给宏观的理论研究拓展新的领域。作为一个学者,应该有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眼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旅游学研究趋于更加的完善、成熟。
六、问题和讨论
1、应该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
结合研究者的身份和生活环境,考虑到此项调查的可行性,我们选择了七宝古镇作为我们的研究主要对象。例子的单一得出的结论往往可能片面。由于课业任务只能在周五或周末进行调查,进而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将会选择周一至周四进行研究。
在被访者的选择上也难免片面,考虑到填写调查问卷时间和交流的便利多数挑选青年或中年的人群,从而使问卷中有过多的15-25岁被访者。
2、已经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未得出的结论
在问卷中,我们对于被访者的居住地有所涉及,但是由于调查时间的限制,多数被访者来自上海,许多是当地附近的居民,因此无法有效得出来自不同客源地的游客对七宝古镇店铺偏好的相关结论。
由于月收入涉及到隐私(虽然不留姓名),所以人们在填写收入这一栏时,大多选择的是5000元以下这一项,使结论的准确性有所降低。
由于采访的对象中有一些是来游玩的情侣,所以表格虽是男士填的,但可能代表的是女友的观点,这也使研究结论中对不同性别分析的准确性有所降低。
3、与课题有关但未列入本课题研究的重要问题
由于研究内容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作基础,所以本应该听取一些专业人士的看法,保证问卷的质量。比如你认为古镇店铺应该如何设置才更能促进古镇的持续有效开发。这对于一般游客无疑是一个专业的问题。由于时间的限制,未能去做相应的补救。
4、需和同行商榷的问题
由于初次做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研究方法及结论的科学性还有待同行指证。
七、参考文献
1、张冬婷,邱扶东,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旅游学刊,2011(1),86.2、李蓓,从人文关怀角度浅议古镇旅游管理模式,中国旅游报,CN11-0013,20100726,07版。
3、刘玮,基于体验经济的古镇旅游研究综述,时代金融,2011(3),82-83.4、昊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旅游学刊,2003(6),66-70.
第二篇: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
ctcnn.com 2013-01-30 16:40:20 来源:劲旅网 作者:
近日,由专业旅游行业研究机构劲旅咨询与古村镇旅游门户网站中国古镇网合作撰写的国内首份<<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对中国古镇旅游的现状做了深度的研究和分析, 并对古镇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客观的预测.中国古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但空间分布不均衡
中国现有19522 个建制镇和14677 个乡,其中,百年历史以上的古村镇共220个,分布在中国的24个省市。表1列出了中国24个省区市的古镇数量和所占比重。可以看出,浙江省古镇数量最多,有39个,而天津、新疆、内蒙古、甘肃和西藏最少,只有 1 个。排在前三位的是浙江、四川和江苏,古镇数量分别为39、38和23,所占比重分别为17.73%、17.27%和10.45%。排在后5位的省市的古镇数量所占比重均为0.45%。浙江、四川、江苏和安徽4个省份古镇数量累计比重占全国古镇总量的一半以上,为52.27%。
具体从古镇在东、中、西三大地带[1]的分布状况来看(见表2),我国古镇在三大地带都有分布,但分布不均衡,呈东、西中递减趋势,东、西部分布数量相当。另外,如果将中西部地区古镇总量和平均数量进行比较的话,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古镇数量是中部地区的2倍之多,而平均数量却为1.7倍。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古镇分布不均衡,四川的古镇数量为38,在全国古镇排名第2,而内蒙古、甘肃等4个省份的古镇数量仅为1。
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传承是造成中国古镇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此外,古镇要想发展旅游业,会受到诸多因素约束,如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产业政策、市场等,而这些因素在各省市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古镇旅游产品种类多样,以资源驱动型、观光型为主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产品种类多样,归纳起来共有以下5种类型:节事体验游、美食养生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总的看来,我国古镇旅游产品开发日新月异,但仍以资源驱动型和观光型为主,在开发上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简单模仿其他地区,导致雷同缺乏特色,其中,江南水乡古镇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市场高速发展,需求逐年递增,江南水乡古镇仍是古镇旅游的热点地区
近年来,古镇旅游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以周庄、同里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发展尤为迅猛。江南水乡的传统村镇旅游起步于198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区域的传统村镇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客源市场。2000 年周庄接待海内外旅游者 147.5 万人次,同里 87 万人次,甪直41 万人次,乌镇于 2001 年正式对游客开放,当年接待游客数达 78.9 万人次。与江南古镇相比,以西递、宏村、渔梁为代表的徽州传统村镇的旅游接待人次较低。2001 年西递接待游客总量 27.08 万人次,宏村 20.09 万人次,2002年渔梁古镇旅游接待人数仅为1.99万人次,仅为周庄接待人次的1%、同里接待人次的2%。一项研究显示,近年来,江南古镇的旅游接待人次一直是徽州传统村镇的近20倍或20倍以上[2]。2009年,同里的旅游接待人次为363万,2010 年,周庄接待 游客 592 万人次(见图1),乌镇接待游客 531 万人次。
数据来源: 中国古镇网 劲旅智库
古镇旅游以休闲和文化体验为核心,旅游方式以“慢游”和细细品味最为适宜
一般而言,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旅游、休闲愿望也逐步增强,出游率大大增加。古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古式建筑为载体,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旅游的爱好者,因而,使得偏好古镇旅游的游客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
游客群体的年龄结构间接反映了旅游者在体力、旅游兴趣、生活阅历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古镇旅游以休闲和文化体验为核心,旅游方式以“慢游”和细细品味最为适宜。因此,古镇旅游者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中老年为主,青少年相对较少,一般是随同前两类人群而来。
数据来源: 中国古镇网 劲旅智库
知名度不甚高的古镇,其客源空间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知名度较高、且旅游开发较早的古镇而言,其客源市场除了显示出距离递减规律外,还表现出空间分布较广、从沿海到内地梯度递减的显著差异
对一般的知名度不甚高的古镇而言,其客源空间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即客源主要集中在古镇所在省(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中性。例如,在一项针对成都古镇的市场调研中,来自成都市区及其周边的游客分别占调查样本总量的44.25%和37.63%,而四川省内其它地区和外省市的游客所占比重较小;而对知名度较高、且旅游开发较早的古镇而言,其客源市场除了显示出距离递减规律外,还表现出空间分布较广、从沿海到内地梯度递减的显著差异。例如,一项针对周庄的市场调研显示,周庄游客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如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河北、北京等地,这些地方的游客占到访游客总量的比重为77.65%;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5%和7.35%。交通的通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古镇客源市场梯度递减的主要原因[3]。
短途的一日游是古镇旅游的主体,且多大选择周末出游
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呼应的。对于知名度较低的古镇而言,由于游客市场以古镇所在地及其周边的居民占较大比重,因此,短途的一日游是古镇旅游的主体,且多大选择周末出游。例如,在针对成都古镇旅游的调查中,成都周边短途一日游游客占出游总人数的3/4左右;而对于知名度较高的古镇而言,中途和远途的游客数量也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元旦”、“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出游的游客较多。
总的来看,我国古镇旅游的客源市场出游时间较为集中,中短途的主要集中在周末,远途的主要集中在各节假日,在主要的“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旅游需求井喷的现象,这是中国旅游市场的通病,而随着我国休假制度的完善,以及带薪假日的逐步推行,古镇旅游的客源市场时间结构将更加合理化。
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存在五种主要的开发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经营权出让模式、社区开发模式和综合式开发模式。
古镇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我国古镇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期。旅游开发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然而古镇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的背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题特色不鲜明,旅游开发差异化不明显;旅游开发深度不足,空间竞争加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对当地社区的冲击较大,社会参与尚待提高等等问题仍然突出。
精细化、深度游、旅游地产化、产业集群化将成为古镇旅游的发展趋势
精细化是古镇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是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精细化。要定位明确、规划合理,深入考察,避免粗制滥造和杂乱无章;(2)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并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推动古镇旅游向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型方向发展,提升古镇旅游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软实力”。(3)是实现古镇旅游的信息化,古镇不仅是观光的胜地,还是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古镇要想让后可做更多的停留,进而带动更多综合,消费提供方便快捷的免费无线网络是大势所趋。
深度游,就是指不同于传统的观光性旅游,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古镇旅游中,对古镇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随着旅游者体验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往那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旅游方式已经不再受欢迎,游客更希望在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多做停留,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寻找它的“来龙”与“去脉”。
刚刚闭幕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未来十年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并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旅游地产发展,将会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大开发而更加蓬勃发展,打造通过打造特色古镇、以旅游的概念进行定位的城镇将不会是少数。
旅游业,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古镇旅游20年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为接下来的中国城镇化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样板。与之前的工业化引导的城市化不同,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消费产业带动即内需型产业带动的城镇化。今后古镇旅游的发展将融合文化创意产品、农产品、收藏品等购物消费,文化体验、娱乐活动、运动康体、养生理疗、养老服务、会展培训、祈福修学等服务消费,内涵和外延将更为丰富,古镇旅游将呈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
中国古镇网介绍:
为携程集团旗下专业的古村镇旅游门户网站、目的地整合营销平台。2005年中国古镇网成立,经过七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出版出版中国古镇游、中国古村游、中国古城游系列丛书,并与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社等中央及地方权威媒体深度合作,并与众多知名古镇深度合作,成为游客古镇旅游的第一资讯平台及古镇客栈首选营销平台。
劲旅网介绍:
劲旅网是中国领先的旅游产业研究咨询机构劲旅咨询旗下专业旅游财经新媒体网站,专注于挖掘和报道旅游业在产品、营销、服务、投融资、移动应用等领域的创新和实践成果,为旅游业者提供全面、深度的产业经济新闻报道和实效分析。劲旅咨询提供包括旅游产业研究、数据研究、市场调研、品牌建设等服务,专业专注服务于旅游产业中的在线网站、酒店及酒店集团、传统旅行社、景区、航空公司及国内外旅游局等行业客户,并为金融研究及投融资机构提供最为独家高效的旅游产业数据产品和咨询服务。旗下运营中国专业旅游财经新媒体网站-劲旅网。
第三篇: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
时间:2013-02-01 20:11:
54来源:浏览次数: 17华东网我来说两句(0)
本条新闻标题:《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发布于2013-02-01 20:11:54,希
望对您有所帮助,《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发布。
近日,由专业旅游行业研究机构劲旅咨询与古村镇旅游门户网站中国古镇网合作撰写的国内首份《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对中国古镇旅游的现状做了深度的研究和分析, 并对古镇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客观的预测。
中国古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但空间分布不均衡
中国现有19522 个建制镇和14677 个乡,其中,百年历史以上的古村镇共220个,分布在中国的24个省市。表1列出了中国24个省区市的古镇数量和所占比重。可以看出,浙江省古镇数量最多,有39个,而天津、新疆、内蒙古、甘肃和西藏最少,只有 1 个。排在前三位的是浙江、四川和江苏,古镇数量分别为39、38和23,所占比重分别为17.73%、17.27%和10.45%。排在后5位的省市的古镇数量所占比重均为0.45%。浙江、四川、江苏和安徽4个省份古镇数量累计比重占全国古镇总量的一半以上,为52.27%。
表1 中国古镇分布表
具体从古镇在东、中、西三大地带[1]的分布状况来看(见表2),我国古镇在三大地带都有分布,但分布不均衡,呈东、西中递减趋势,东、西部分布数量相当。另外,如果将中西部地区古镇总量和平均数量进行比较的话,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古镇数量是中部地区的2倍之多,而平均数量却为1.7倍。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古镇
分布不均衡,四川的古镇数量为38,在全国古镇排名第2,而内蒙古、甘肃等4个省份的古镇数量仅为1。
表2 古镇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布情况
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传承是造成中国古镇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此外,古镇要想发展旅游业,会受到诸多因素约束,如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产业政策、市场等,而这些因素在各省市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古镇旅游产品种类多样,以资源驱动型、观光型为主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产品种类多样,归纳起来共有以下5种类型:节事体验游、美食养生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总的看来,我国古镇旅游产品开发日新月异,但仍以资源驱动型和观光型为主,在开发上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简单模仿其他地区,导致雷同缺乏特色,其中,江南水乡古镇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市场高速发展,需求逐年递增,江南水乡古镇仍是古镇旅游的热点地区
近年来,古镇旅游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以周庄、同里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发展尤为迅猛。江南水乡的传统村镇旅游起步于198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区域的传统村镇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客源市场。2000 年周庄接待海内外旅游者 147.5 万人次,同里 87 万人次,甪直41 万人次,乌镇于 2001 年正式对游客开放,当年接待游客数达 78.9 万人次。与江南古镇相比,以西递、宏村、渔梁为代表的徽州传统村镇的旅游接待人次较低。2001 年西递接待游客总量 27.08 万人次,宏村 20.09 万人次,2002年渔梁古镇旅游接待人数仅为1.99万人次,仅为周庄接待人次的1%、同里接待人次的2%。一项研究显示,近年来,江南古镇的旅游接待人次一直是徽州传统村镇的近20倍或20倍以上[2]。2009年,同里的旅游接待人次为363万,2010 年,周庄接待 游客 592 万人次(见图1),乌镇接待游客 531 万人次。
图1991-2012年同里和周庄旅游接待人次(单位:万人次)
数据来源: 中国古镇网 劲旅智库
古镇旅游以休闲和文化体验为核心,旅游方式以“慢游”和细细品味最为适宜
一般而言,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旅游、休闲愿望也逐步增强,出游率大大增加。古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古式建筑为载体,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旅游的爱好者,因而,使得偏好古镇旅游的游客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
游客群体的年龄结构间接反映了旅游者在体力、旅游兴趣、生活阅历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古镇旅游以休闲和文化体验为核心,旅游方式以“慢游”和细细品味最为适宜。因此,古镇旅游者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中老年为主,青少年相对较少,一般是随同前两类人群而来。
图2 古镇旅
游者年龄结构
数据来源: 中国古镇网 劲旅智库
知名度不甚高的古镇,其客源空间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知名度较高、且旅游开发较早的古镇而言,其客源市场除了显示出距离递减规律外,还表现出空间分布较广、从沿海到内地梯度递减的显著差异
对一般的知名度不甚高的古镇而言,其客源空间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即客源主要集中在古镇所在省(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中性。例如,在一项针对成都古镇的市场调研中,来自成都市区及其周边的游客分别占调查样本总量的44.25%和37.63%,而四川省内其它地区和外省市的游客所占比重较小;而对知名度较高、且旅游开发较早的古镇而言,其客源市场除了显示出距离递减规律外,还表现出空间分布较广、从沿海到内地梯度递减的显著差异。例如,一项针对周庄的市场调研显示,周庄游客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如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河北、北京等地,这些地方的游客占到访游客总量的比重为77.65%;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5%和
7.35%。交通的通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古镇客源市场梯度递减的主要原因[3]。短途的一日游是古镇旅游的主体,且多大选择周末出游
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呼应的。对于知名度较低的古镇而言,由于游客市场以古镇所在地及其周边的居民占较大比重,因此,短途的一日游是古镇旅游的主体,且多大选择周末出游。例如,在针对成都古镇旅游的调查中,成都周边短途一日游游客占出游总人数的3/4左右;而对于知名度较高的古镇而言,中途和远途的游客数量也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元旦”、“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出游的游客较多
总的来看,我国古镇旅游的客源市场出游时间较为集中,中短途的主要集中在周末,远途的主要集中在各节假日,在主要的“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旅游需求井喷的现象,这是中国旅游市场的通病,而随着我国休假制度的完善,以及带薪假日的逐步推行,古镇旅游的客源市场时间结构将更加合理化。
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存在五种主要的开发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经营权出让模式、社区开发模式和综合式开发模式。
表3 古
镇旅游开发模式一览表
古镇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我国古镇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期。旅游开发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然而古镇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的背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题特色不鲜明,旅游开发差异化不明显;旅游开发深度不足,空间竞争加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对当地社区的冲击较大,社会参与尚待提高等等问题仍然突出。
精细化、深度游、旅游地产化、产业集群化将成为古镇旅游的发展趋势
精细化是古镇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是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精细化。要定位明确、规划合理,深入考察,避免粗制滥造和杂乱无章;(2)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并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推动古镇旅游向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型方向发展,提升古镇旅游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软实力”。(3)是实现古镇旅游的信息化,古镇不仅是观光的胜地,还是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古镇要想让后可做更多的停留,进而带动更多综合,消费提供方便快捷的免费无线网络是大势所趋。
深度游,就是指不同于传统的观光性旅游,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古镇旅游中,对古镇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随着旅游者体验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往那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旅游方式已经不再受欢迎,游客更希望在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多做停留,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寻找它的“来龙”与“去脉”。
刚刚闭幕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未来十年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并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旅游地产发展,将会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大开发而更加蓬勃发展,打造通过打造特色古镇、以旅游的概念进行定位的城镇将不会是少数。
旅游业,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古镇旅游20年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为接下来的中国城镇化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样板。与之前的工业化引导的城市化不同,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消费产业带动即内需型产业带动的城镇化。今后古镇旅游的发展将融合文化创意产品、农产品、收藏品等购物消费,文化体验、娱乐活动、运动康体、养生理疗、养老服务、会展培训、祈福修学等服务消费,内涵和外延将更为丰富,古镇旅游将呈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
中国古镇网介绍:
为携程集团旗下专业的古村镇旅游门户网站、目的地整合营销平台。2005年中国古镇网成立,经过七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出版出版中国古镇游、中国古村游、中国古城游系列丛书,并与环球时报、中国新闻社等中央及地方权威媒体深度合作,并与众多知名古镇深度合作,成为游客古镇旅游的第一资讯平台及古镇客栈首选营销平台。
第四篇:2013年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中国古
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近日,由专业旅游行业研究机构劲旅咨询与古村镇旅游门户网站中国古镇网合作撰写的国内首份<<中国古镇旅游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对中国古镇旅游的现状做了深度的研究和分析, 并对古镇旅游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客观的预测.中国古镇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衡
中国现有19522 个建制镇和14677 个乡,其中,百年历史以上的古村镇共220个,分布在中国的24个省市。表1列出了中国24个省区市的古镇数量和所占比重。可以看出,浙江省古镇数量最多,有39个,而天津、新疆、内蒙古、甘肃和西藏最少,只有 1 个。排在前三位的是浙江、四川和江苏,古镇数量分别为39、38和23,所占比重分别为17.73%、17.27%和10.45%。排在5位的省市的古镇数量所占比重均为0.45%。浙江、四川、江苏和安徽4个省份古镇数量累计比重占全国古镇总量的一半以上,为52.27%。
具体从古镇在东、中、西三大地带[1]的分布状况来看(见表2),我国古镇在三大地带都有分布,但分布不均衡,呈东、西中递减趋势,东、西部分布数量相当。另外,如果将中西部地区古镇总量和平均数量进行比较的话,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古镇数量是中部地区的2倍之多,而平均数量却为1.7倍。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份之间古镇分布不均衡,四川的古镇数量为38,在全国古镇排名第2,而内蒙古、甘肃等
4个省份的古镇数量仅为1。
自然禀赋和历史文化传承是造成中国古镇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此外,古镇要想发展旅游业,会受到诸多因素约束,如旅游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达性、产业政策、市场等,而这些因素在各省市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古镇旅游产品种类多样,以资源驱动型、观光型为主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产品种类多样,归纳起来共有以下5种类型:节事体验游、美食养生游、文化展示游、探幽访古游、民俗风情游等。总的看来,我国古镇旅游产品开发日新月异,但仍以资源驱动型和观光型为主,在开发上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性和体验性,简单模仿其他地区,导致雷同缺乏特色,其中,江南水乡古镇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市场高速发展,需求逐年递增,江南水乡古镇仍是古镇旅游的热点地区
近年来,古镇旅游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而以周庄、同里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发展尤为迅猛。江南水乡的传统村镇旅游起步于1980年代末,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区域的传统村镇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客源市场。2000 年周庄接待海内外旅游者 147.5 万人次,同里 87 万人次,甪直41 万人次,乌镇于 2001 年正式对游客开放,当年接待游客数达 78.9 万人次。与江南古镇相比,以西递、宏村、渔梁为代表的徽州传统村镇的旅游接待人次较低。2001 年西递接待游客总量 27.08 万人次,宏村 20.09 万人次,2002年渔梁古镇旅游接待人数仅为1.99万人次,仅为周庄接待人次的1%、同里接待人次的2%。一项研究显示,近年来,江南古镇的旅游接待人次一直是徽州传统村镇的近20倍或20倍以上[2]。2009年,同里的旅游接待人次为363万,2010
年,周庄接待游客 592 万人次(见图1),乌镇接待游客 531 万人次。
数据来源: 中国古镇网劲旅智库
古镇旅游以休闲和文化体验为核心,旅游方式以“慢游”和细细品味最为适宜
一般而言,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的旅游、休闲愿望也逐步增强,出游率大大增加。古镇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古式建筑为载体,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旅游的爱好者,因而,使得偏好古镇旅游的游客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
游客群体的年龄结构间接反映了旅游者在体力、旅游兴趣、生活阅历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古镇旅游以休闲和文化体验为核心,旅游方式以“慢游”和细细品味最为适宜。因此,古镇旅游者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中老年为主,青少年相对较少,一般是随同前两类人群而来。
数据来源: 中国古镇网 劲旅智库
知名度不甚高的古镇,其客源空间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知名度较高、且旅游开发较早的古镇而言,其客源市场除了显示出距离递减规律外,还表现出空间分布较广、从沿海到内地梯度递减的显著差异
对一般的知名度不甚高的古镇而言,其客源空间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即客源主要集中在古镇所在省(市、区)及其周边地区,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中性。例如,在一项针对成都古镇的市场调研中,来自成都市区及其周边的游客分别占调查样本总量的44.25%和37.63%,而四川省内其它地区和外省市的游客所占比重较小;而对知名度较高、且旅游开发较早的古镇而言,其客源市场除了显示出距离递减规律外,还表现出空间分布较广、从沿海到内地梯度递减的显著差异。例如,一项针对周庄的市场调研显示,周庄游客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如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河北、北京等地,这些地方的游客占到访游客总量的比重为77.65%;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5%和7.35%。交通的通达性和经济发展水平是造成古镇客源市场梯度递减的主要原因[3]。
短途的一日游是古镇旅游的主体,且多大选择周末出游
客源市场的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呼应的。对于知名度较低的古镇而言,由于游客市场以古镇所在地及其周边的居民占较大比重,因此,短途的一日游是古镇旅游的主体,且多大选择周末出游。例如,在针对成都古镇旅游的调查中,成都周边短途一日
游游客占出游总人数的3/4左右;而对于知名度较高的古镇而言,中途和远途的游客数量也
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元旦”、“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出游的游客较多。
总的来看,我国古镇旅游的客源市场出游时间较为集中,中短途的主要集中在周末,远途的主要集中在各节假日,在主要的“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旅游需求井喷的现象,这是中国旅游市场的通病,而随着我国休假制度的完善,以及带薪假日的逐步推行,古镇旅游的客源市场时间结构将更加合理化。
古镇旅游的开发模式
目前,我国古镇旅游存在五种主要的开发模式,分别为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的项目公司模式、经营权出让模式、社区开发模式和综合式开发模式。
古镇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我国古镇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了蓬勃发展期。旅游开发促进了古镇的保护和发展,然而古镇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的背后,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题特色不鲜明,旅游开发差异化不明显;旅游开发深度不足,空间竞争加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对当地社区的冲击较大,社会参与尚待提高等等问题仍然突出。
精细化、深度游、旅游地产化、产业集群化将成为古镇旅游的发展趋势
精细化是古镇旅游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是古镇旅游资源开发的精细化。要定位明确、规划合理,深入考察,避免粗制滥造和杂乱无章;(2)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并通过开展精细化管理,推动古镇旅游向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型方向发展,提升古镇旅游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软实力”。(3)是实现古镇旅游的信息化,古镇不仅是观光的胜地,还是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之一.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古镇要想让后可做更多的停留,进而带动更多综合,消费提供方便快捷的免费无线网络是大势所趋。
深度游,就是指不同于传统的观光性旅游,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到古镇旅游中,对古镇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随着旅游者体验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往那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旅游方式已经不再受欢迎,游客更希望在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多做停留,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寻找它的“来龙”与“去脉”。
刚刚闭幕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未来十年要加快城镇化步伐,并把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之一。近几年如火如荼的旅游地产发展,将会随着新一轮城镇化的大开发而更加蓬勃发展,打造通过打造特色古镇、以旅游的概念进行定位的城镇将不会是少数。
旅游业,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发展动力之一。古镇旅游20年发展的过程和结果,为接下来的中国城镇化做了很好的示范和样板。与之前的工业化引导的城市化不同,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是一种消费产业带动即内需型产业带动的城镇化。今后古镇旅游的发展将融合文化创意产品、农产品、收藏品等购物消费,文化体验、娱乐活动、运动康体、养生理疗、养老服务、会展培训、祈福修学等服务消费,内涵和外延将更为丰富,古镇旅游将呈现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
第五篇:关山古镇文化项目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关山古镇三国古战场青少年 智能德能亲子体验基地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申报单位:湖南达翰置业有限公司 申报日期: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 录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2、项目承担单位介绍
二、项目内容与规模
1、项目建设地点及实施时间
2、建设规模
3、建设内容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的背景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市场需求预测
4、项目建设已具备的条件
5、项目建设依据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四、项目示范性与创新性
1、项目的示范性
2、项目的创新性
五、项目实施方案与进度
1、项目实施方案
2、项目进度安排
六、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七、经济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八、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1、项目风险分析
2、项目风险控制
3、结论与建议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关山古镇三国古战场青少年智能德能亲子体验基地建设
2、项目承担单位介绍
项目承担单位:湖南达翰置业有限公司
湖南达翰置业有限公司(原湖南新思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月,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目前拥有员工85人,其中中高级管理人员12人,专业技术人员30人,下设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园林苗木基地、大西城商贸、文化旅游等子公司。公司秉承“做名盘,树品牌”的开发理念,先后开发建设了“沙河新城”商住两用综合小区和“新府名邸”、“颐和源”高档住宅小区,开发建设房屋建筑面积达23.8万平方米,建筑工程合格率100%,向国家缴纳税金近约1.2亿元。公司始终坚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方针,始终坚持用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房地产开发商”,始终坚持“以品质感动宁乡”,“用品牌影响宁乡”的经营理念,使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公司自成立以来,先后赞助和捐助社会各界人民币300多万元;先后荣获《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湖南诚信房地产开发商》、长沙市房屋产权管理局授予《优秀物业管理小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近年来,公司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取得迅猛发展以后,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文化强国的号召,另辟蹊径,探索开发了文化旅游方面的项目,努力投身于文化强县的伟大实践中,为宁乡乃至长沙人民奉献积极、健康的文化精品,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二、项目内容与规模
1、项目地点及实施时间
项目地点:宁乡县金洲镇关山社区关山古镇内
实施时间:2014年1月—2014年12月,项目已经全部竣工并试营业
2、建设规模
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占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11000m2。为了树立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正确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我公司根据三国时三国纷争之间的经典典故,综合利用金洲镇关山村关山古镇的已有历史景观,开发建设了三国古战场青少年智能德能亲子体验基地,项目共分:长坂坡、七步成诗、五丈原等15个相互衔接的趣味拓展训练项目。
3、建设内容 本项目是关山“湖南三国主题农耕文化庄园”的第二期开发工程,以:“重温三国经典典故,体验趣味拓展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青少年”为宗旨,以三国蜀魏之间的战斗为故事背景,再现三国纷争之间的经典典故,设置15个互相衔接的“过关斩将”趣味拓展训练项目。该项目是一项集个人探险体验、家庭亲子游戏、团队趣味竞速为一体的大型“三国主题”包装户外运动项目,参与者通过变化不同难度的障碍关卡,合理利用个人体力,最终完成项目设置挑战。项目整体效果图如下:
15个项目的建设内容分别如下:(1)、第一关:长坂坡
历史典故:三国真事,据史书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在消灭北方群雄之后,挥师南下荆州。此时割据荆州的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屯兵樊城的刘备感到形势孤危,被迫带领人马和不愿降的荆州官兵及百姓向荆州重镇江陵转移,曹操闻讯,恐其得江陵获军实成为后患,令精骑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至当阳长坂坡,两军遭遇。刘备仓猝应战,兵溃,弃妻子仓皇出逃。而担任护卫刘备眷属的赵子龙在危难中奋不顾身地与曹兵展开了一场大战,救出甘夫人及幼主刘禅而声威大震、名扬天下。地以人显,人以地重,从此长坂坡这条高无峻秀之峰、低无隐栖之谷的山岗便成了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胜地。
训练目的:培养参训者的毅力,锻炼身体灵活性。
动作要领:学员双脚踩好木板、身体弓形,双手打开保持平衡,小心慢行。
注意事项:先上后下,严禁推搡,家长看护孩子请站在下方。(2)、第二关:七步成诗 历史典故: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训练目的:考验勇气、信心、培养思维能力。动作要领:学员双手扶好,确认双脚踩踏稳固后,小心慢行。注意事项:从左至右,严禁双向行走,家长看护孩子请站在下方。(3)、第三关:五丈原
历史典故:五丈原为三国时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死而后已的古战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五丈原镇(2011年区划调整,五丈原镇并入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三国时期,诸葛亮屯兵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河对阵,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五丈原由此闻名于世。五丈原实为地名,形容该地方为一葫芦形台塬,中部最窄处,其宽度约为五丈左右,故称五丈原。
训练目的:锻炼身体整体灵活性,提高身体体质。动作要领:参训学员弓形前进,途中严禁同伴打闹。注意事项:每次限行3人,单向爬行。(4)、第四关:华容道
历史典故:赤壁之战结束后,曹操的船舰被刘备烧了,引领军队从华容道撤退,路上遇到了泥泞,道路不通畅,又刮起了大风,没办法只好让羸弱的士兵背着草填在马下,骑兵才能过去。羸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于泥中,死者很多。军队出了华容道后曹操大喜,将领都问为什么,曹操说:“刘备的确是我的对手啊。但还是晚了一步啊!如果早些放火,我们这般人一个也活不了啊!”刘备这时再想起放火也来不及了。
训练目的:锻炼身体臂力和肢体协调能力。
动作要领:学员通过之字通道,手脚协调向前行走。注意事项:桥面狭窄,多人通过时严禁打闹。(5)、第五关:入西川
历史典故: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群雄割据。刘备起兵涿郡。先后投靠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等人,一直未能得意,后来投奔荆州刘表,又得诸葛亮辅佐,联吴破曹后才赖在荆州算是有了一个喘息的地盘。但总归是借东吴的,不是长久之计。这时,恰好汉宁大守张鲁准备攻打西川,益州牧刘璋平生懦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属下张松自告奋勇去许都说服曹操兴兵讨伐汉中,使张鲁自顾不及,无力进攻西川。谁知张松游说曹操失败,诸葛亮早已密切注视,打探得清清楚楚。只等张松路经荆州回川,便安排人马热情接入荆州,刘备待若上宾,关心备至,使张松感动得主动邀请刘备入西川,自己愿为内应。张松回川后,与友人法正、孟达串通,说服刘璋请刘备入川,共同抵御张鲁来犯。刘璋认为可行,但刘备就这样反客为主,刘备入主西川,得巴蜀四十一州、加之据有荆州等地,遂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形成鼎立的三国局面。
训练目的:考验个人智慧,培养果断意识。
动作要领:学员双脚踩踏木板,双手握紧上握点,双脚交叉小心慢行。
注意事项:道路陡峭,多人通过时严禁打闹。(6)、第六关:天荡山 历史典故:天荡山属于秦岭余脉,位于陕西汉中盆地西端,在勉县城北2公里处,与勉县城南的定军山遥遥相对。此山闻名已久,三国时期是曹操帐下大将夏侯渊、张郃驻汉中军队的屯粮之所。当时曹军驻守在阳平关,刘备带着法正、黄忠等强将精兵久攻不克,于是改变策略渡过沔水,将夏侯渊诱至定军山下的战地沟斩杀。随即曹操亲自带兵来战,老将黄忠凭一时血气之勇,率领精兵到天荡山欲夺曹军粮草,不料中了埋伏,危急关头,大将赵云带领几十个骑兵赶到,杀退曹军救出黄忠。曹操大怒,摧动大军渡过汉水追到了赵云的营寨前,却见赵云单枪匹马立于寨门,曹操疑有伏兵正准备退军时,“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第二天刘备巡视赵云营寨时称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训练目的:锻炼身体上部力量,提高肌肉力量。
动作要领:参训学员双手扶稳后,双脚踩踏交替前行。注意事项:严禁途中跳下,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使用。(7)、第七关:千里走单骑 历史典故:徐州之战,刘备兄弟三人失散,张飞在古城做了县官;刘备投奔袁绍;关羽与曹操约法三章,降汉不降曹,他与曹操约定,一旦有刘备的消息,必定离开曹操去投刘备。白马之战后,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去投刘备。
训练目的:培养参训者的毅力,锻炼身体灵活性。动作要领:参训学员双手扶稳后,双脚踩踏交替前行。注意事项:严禁途中跳下,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使用。(8)、第八关:乘**浪(推荐名称:巧借东风)
历史典故:徐州赤壁之战前夕,周瑜已经做好了准备,要发动火攻一举烧毁曹军的战船,打败曹操。但周瑜忙中出错,竟然没有想到火攻对风向的要求很高,而隆冬时节长江中游一带多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如果就着西北风放火,曹军处于上风头,刚好烧了自己,根本烧不到曹军。周瑜想不出办法,一下子病倒了。诸葛亮当时在周瑜军中帮着出谋画策,他知道周瑜的病因,便给周瑜开了一个“药方”:“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让诸葛亮想办法“搞”来东风,诸葛亮当即答应:“可以借。”于是周瑜让人建起一座七星坛,诸葛亮装模作样地上坛作法,要“借东风”。到了作战那天,果然东南风大起,周瑜乘机发动进攻,一举击攻了曹军。其实,诸葛亮是善于预测天气,他是通过预报知道这一天有东南风的,根本就不是“借”来的。
训练目的:培养参训者的毅力,锻炼身体灵活性。动作要领:参训学员双手扶稳后,双脚踩踏交替前行。注意事项:严禁途中跳下,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使用。(9)、第九关:单刀赴会
历史典故:赤壁之战以后诸葛亮三计气死周瑜得了荆湘九郡,其中荆洲是当时军事要阵,为兵家必争之地。刘备为完成三足鼎立之势,需夺取西川以立其业,故派大将关羽镇守要地荆洲。吴国为了得到失去的土地,始终不放弃夺回荆洲的想法,因此设酒宴名为招待关羽,实为鸿门之宴,宴请关羽过江到东吴,席间埋伏刀斧手欲杀之,关羽久战沙场熟读兵书早知是计,便有所准备故而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提着宝刀,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以脱身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不仅应邀赴了宴会,更挫动了吴国的锐气,打消了孙权收回荆洲的念头,同时也歌颂了关羽勇敢的精神和过人的才智。
训练目的:锻炼身体灵活性,培养同行合作意识。
动作要领:学员脚踩悬挂的独木桥,双手打开保持平衡,同时与其他参与者合作小心慢行。
注意事项:严禁途中跳下,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使用。(10)、第十关:漫步云端(推荐名称:单骑救主)
历史典故:荆州刘表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率众十余万退走江陵。曹操知江陵有军资害怕被刘备占据就亲率5000虎豹骑一日一夜奔袭三百里追至当阳长坂将刘备击溃,乱军之中刘备弃家小带张飞诸葛亮赵云等十余骑退走,路上赵云单枪匹马杀回长坂坡,与虎豹骑且战且退,最终救出后主母子。
训练目的:锻炼身体灵活性,培养个人勇气。
动作要领:学员身体灵巧的通过上下木板,同时双手可以扶两侧保护绳。
注意事项:严禁途中跳下,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使用。(11)、第十一关:如履薄冰(推荐名称:兵贵神速)
历史典故:郭嘉一次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
曹操于是率领军队出征。到达易县后,郭嘉又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战,军用物资多,行军速度就慢,如果乌丸人知道我军的情况,就会有所准备。不如留下笨重的军械物资,部队轻装,以加倍的速度前进,乘敌人没有防备发起进攻,那就能大获全胜。”
曹操依郭嘉的计策办,部队快速行军,直达蹋顿单于驻地。乌丸人惊慌失措地应战,一败涂地。最后蹋顿被杀,袁尚、袁熙逃往辽东后也被太守公孙康所杀。
训练目的:考验勇气、信心、培养思维能力。
动作要领:学员脚踩悬空摇摆的木板,双手可紧握扶手绳,小心慢行。
注意事项:严禁途中跳下,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使用。(12)、第十二关:连环计
历史典故:庞统使曹操战舰勾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结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如宋毕再遇赏引敌与战,且前且却,至于数四。视日已晚,乃以香料煮黑,布地上。复前博战,佯败走。敌乘胜追逐。其马已饥,闻豆香,乃就食,鞭之不前。遇率师反攻,遂大胜。皆连环之计也。
训练目的:单人体验或双人合作,培养相互合作意识。
动作要领:身体弓形,手脚并用推动木筒前行,双人合作时严禁打闹。
注意事项:严禁途中跳下,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使用。(13)、第十三关:白门楼
历史典故:吕布被困下邳城,从早晨开始,一直在白门楼上抵抗曹军进攻到中午,精疲力尽,敌军稍退,布在敌楼前的椅子上休息,不觉昏睡过去。他手下的两员大将宋宪、魏续趁其昏睡之时,赶走了他的卫兵,生擒了吕布。宋宪、魏续生擒吕布后,从城楼上扔下他的令世人闻风丧胆的方天画戟,打了白旗,开了城门,引曹军入城,正式将吕布将到曹军手上。吕布请曹操饶他一命,他要和曹操作政治交易,曹操征求刘备意见,刘备一言要了吕布的性命,指出其反复无常的本性。曹操即令手下将吕布推下楼,先勒死,再斩首示众。
训练目的:体验登高,培养相互合作意识。
动作要领:上楼梯时,手脚要踏实后前进,合作时严禁打闹。注意事项:严禁途中跳下,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使用。(14)、第十四关:兵退斜谷
历史典故: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惇特别惊讶,于是请杨修至帐中问道:“您何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来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国,鸡肋,吃起来没有肉,丢了又可惜。现在,进兵不能胜利,退兵恐人耻笑,在这里没有益处,不如早日回去,明日魏王必然班师还朝。所以先行收拾行装,免得临到走时慌乱。”夏侯惇说:“您真是明白魏王的心事啊!”就也收拾行装。于是军寨中的诸位将领没有不准备回去的事物的。
当天晚上,曹操心烦意乱,不能安稳入睡,所以手提起钢斧,绕着军寨独自行走。只看见夏侯惇和寨内的军士各自在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急忙回营帐中召夏侯惇问是什么原因。惇回答说:“主簿杨修已经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曹操把杨修叫去问话,杨修用鸡肋的意义回答。曹操大怒:“你怎么敢造谣生事,**军心!”便喝令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将他的头颅挂于辕门之外。后曹操恐人耻笑,出征后兵败,因此兵退斜谷。
训练目的:锻炼身体平衡能力和四肢灵活的协调能力。
动作要领:下楼梯时,手脚要踏实后前进,合作时严禁打闹。注意事项:严禁途中跳下,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使用。(15)、第十五关:上方谷
历史典故:话说在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于东吴此时也从东南进军魏国的合肥等地,司马懿经过和诸葛亮的数次交锋深知他的厉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马懿坚守不战。于是两军便在渭南相持很久,由于蜀军远道而来不可久战。于是诸葛亮想用计策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待魏延把司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军准备的易燃物质燃得火光冲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大火扑灭。司马懿等人也就侥幸的逃脱了。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不久操劳过度的诸葛亮便病死五丈原,蜀军不得已撤军。
训练目的:锻炼身体灵活度,培养自信心。
动作要领:穿越铁环需要双手抓紧,多人合作时严禁打闹。注意事项:网笼中儿童需在家长监护下使用。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的背景(1)、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内旅游业突飞猛进
(2)、宁乡县经济发展概况
宁乡,治邑于三国,建县于北宋。隶属湖南省会长沙市,属长沙市西郊区,距长沙河西中心区仅30分钟车程,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辖33个街道、乡、镇,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2906平方公里,人口137万,2014年,全国百强县排名第50位。同时,宁乡也是全国17个“中国旅游强县(市、区)”之一。宁乡,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湘中东北部,居长株潭通往湘中、湘西北之要冲,洛湛铁路贯通南北,石长铁路连接东西,长常高速公路及319国道横穿县境,金洲大道使宁乡与省会长沙实现无障碍快速对接,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历来为商家必争之地。
宁乡,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三国蜀相蒋琬、宋代状元易祓、大理学家张栻,到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中共创始人之一何叔衡、人民司法奠基人谢觉哉,到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一大批名人俊杰生于斯长于斯,为这一脉文化一方山水作了最好的诠释和注解。宁乡,物产丰饶,山水秀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粮食和生猪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十强县之列。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40多种,重点开发利用的有煤、锰、硅、温泉等20多种。奇观胜景密布,灰汤温泉水温高达89.5℃,是全国三大高温温泉之一;密印寺传承千年而不衰,为佛教禅宗五派之首;千佛洞十三奇洞洞洞相连,绵延数十公里,有如鬼斧神工;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等2000余件青铜国宝震惊世界,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
宁乡,经济繁荣,活力迸发。宁乡县按照“园区兴工、产业兴园、创新兴产”思路,抢抓新常态下发展新机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在县域工业发展上成为典范。宁乡县全面构建“三区五园”发展格局,园区控制面积达160平方公里,园区工业产值占比达68%。积极探索“飞地招商”新模式,致力在5年内建成一个产值过200亿、税收过10亿的省级工业集中区。围绕项目质效、战略项目引进、重大项目储备三大突破重点,成功引进格力电器、洋河酒业、美国新视野、杉杉新材、康师傅等过10亿元的战略性龙头项目69个,亿元以上项目383个。前三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367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第五十位。
宁乡,社会和谐,开放文明。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让广大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为全国先进;生命化育人理念为教育发展注入全新动力,高考二本上线人数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周末我登台”广场文化活动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节目,先后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社会矛盾有效化解,环境品牌不断刷新,一个繁荣开放、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新宁乡正崛起在三湘大地。
(3)、金洲镇发展概况
(4)、关山村发展概况
(5)、“湖南三国农耕文化庄园”第一期工程运营情况 “湖南三国农耕文化庄园”第一期工程自2014年初投入运营以来,依托关山古镇已有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品牌知名度,在省市县各级旅游部门的大力宣传和推介下,以其独特的汉唐建筑风格、齐全的餐饮、会务、茶艺、棋牌、书画、民间博物馆等配套项目吸引了众多省市县旅游者的目光。据关山社区的不完全统计,项目运营以来,日均接待游客150人以上,春节、国庆等长假期间日接待量甚至达到400多人次,一年来保守估计为关山旅游业创收1000万元以上。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有利于提升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2)、有利于提高宁乡县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强化旅游强县战略、提升城市品牌知名度
(3)、有利于拓展乡村旅游、美化当地旅游环境、建设优美生态农村
(4)、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丰富旅游消费市场
(5)、有利于拓宽村镇就业渠道、为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6)、有利于提升关山“湖南三国主题农耕文化庄园”的整体旅游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
3、市场需求预测近年来,关山一直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日趋成熟。关山以省内主干道长张高速关山互通和关山大道建设为契机,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关山形成了两大乡村旅游点。一是始建于2004年的农家乐片区。二是以青年湖居民集居点民居为基地,发起成立关山湘女佳家乡村旅游合作社,建设了以民居观光、民俗博览和新农村建设成就展示为内容的乡村文化旅游区。现已有30多户正式营业,自2010年国庆开始营业以来,已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成为关山乡村休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07年以来,关山新农村建设迅速发展,2014年关山实现经济社会总产值3.85亿元,休闲旅游业总收入达9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9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360万元。乡村休闲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项目是关山“湖南三国主题农耕文化庄园”的第二期开发工程,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关山魅力乡村为依托,以夯实“湖南三国主题农耕文化庄园”内容、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青少年德能智能为主要目的,是融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于一体的新型文化旅游业,符合金洲镇发展规划,是一项为魅力关山添异彩的惠民工程、环保工程。
关山古镇三国古战场青少年智能德能亲子体验基地建设占地面积45亩,总建筑面积11000m2,项目共分:长坂坡、七步成诗、五丈原等15个相互衔接的趣味拓展训练项目。我们根据近年来关山旅游区日接待游客的情况,对项目市场需求分析预测如下:
项目日均接待游客200人,人均消费100元,日接待旅游收入2000元,带动园区其他配套项目消费每人50元,日计1000元,总计日旅游收入3000元,年带动旅游总收入108万元。按照10%考虑增量,2025年达到稳定规模,不再考虑增长,十年后,项目带来旅游总收入1700万元以上。
4、项目建设已具备的条件(1)、国家、省、市、县对文化旅游业的大力扶持为项目建设奠定了基础
(2)、国家经济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项目建设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3)、项目建设地得天独厚的现有经济、交通、配套设施等条件为项目建设铺平了道路
(4)项目承建单位雄厚的财力、强大的精英团队和丰富的项目施工经验是项目建设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
本项目的承建单位湖南关山美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中高级管理人才10人,专业技术人员20人。公司董事长朱佳能,具有相当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开拓精神。公司着力打造团结合作、勤勉务实、雷厉风行的团队,中高层管理人员均来自省内多家知名房地产企业,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项目运作上能准确定位,果断决策;而且基层员工也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奉行德才兼备、唯贤是举的用人原则,让每一位员工与公司一起成长进步,荣辱与共,创造价值,成就梦想。公司成立来,已经成功开发建设了“湖南三国主题农耕文化庄园”第一期工程等多个大型建设项目,业务不断拓展,财力日益雄厚,目前拥有固定总资产1.35亿元,年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这些都为项目的圆满完成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5、项目建设依据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
四、项目示范性与创新性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曾在全国多个重大场合强调党员干部的选拔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任人唯贤,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