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

时间:2019-05-14 05:4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

第一篇: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

【发布单位】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认办[2009]38号 【发布日期】2009-08-24 【生效日期】2009-08-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制度》的通知

(国认办[2009]38号)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认证、认证培训、认证咨询机构,各部室、下属单位: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制度》已经国家认监委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初步审议通过,并按照会议意见及各成员单位反馈意见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制度

二○○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附件: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工作,保证业务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家认监委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第二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的任务是对认证认可业务工作情况、发展状况和认证认可业务监管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和管理。

第三条第三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统一采集、统一上报、统一数据库、统一信息输出”的统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四条第四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工作应当遵循客观科学性、完整统一性、准确及时性和保密性的原则。

第五条第五条 本制度适用于国家认监委各部室、下属单位、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认证、认证培训、认证咨询机构。

第二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六条第六条 国家认监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业务统计工作,国家认监委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负责业务统计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负责业务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七条第七条 信息办在业务统计工作中的职责如下:

(一)负责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工作的组织与协调,组织建设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信息平台,对业务数据的采集、上报、汇总、加工、分析、发布等统计过程进行管理,对业务数据质量实施检查;

(二)负责制定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工作规划,组织与协调业务部门建立和完善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制定有关业务统计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统计标准与规范,组织实施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标准与规范,指导相关管理单位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的业务统计工作;

(三)负责对认证认可业务统计资料的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第八条第八条 国家认监委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统计工作,在业务统计工作中的职责如下:

(一)制定和组织实施业务范围内的统计调查活动;

(二)负责组织业务统计原始资料的收集和审核;

(三)管理和发布本部门业务统计资料;

(四)开展业务专题统计分析和咨询服务,实施统计监督。

第九条第九条 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在业务统计工作中的职责如下:

(一)具体负责认证认可业务统计资料的收集、审核、汇总、报送工作,编制业务统计报表和业务统计分析报告;

(二)具体负责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建设,承担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开展业务统计分析,提供面向社会的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信息咨询服务;

(四)组织开展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培训工作。

第十条第十条 委下属单位、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统计工作,在业务统计工作中的职责如下:

(一)组织实施和配合完成认证认可业务统计调查工作;

(二)负责业务统计原始资料的采集、审核和报送,管理本单位统计资料;

(三)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开展辖区业务统计分析,实施统计监督。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相关认证、认证培训、认证咨询机构应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保证所报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国家认监委各部室、下属单位和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应设立从事业务统计工作的专、兼职统计人员(以下统称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人员),报信息办备案。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人员不得擅自泄漏掌握的业务统计资料,对在统计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人员有权拒绝、揭发和制止影响统计客观性和真实性的行为;不得自行、参与或授意篡改业务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

第三章 统计范围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的范围包括认证、认证培训及认证咨询机构行政审批业务与监管、认证业务与监管、注册登记(备案)业务与监管、实验室与检查机构资质认定业务与监管、认可业务与监管、人员注册业务与监管、认证认可政策与法律事务、科技与标准管理、国际合作以及认证认可领域的其它相关业务活动。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对未列入业务统计范围的其他业务活动,可以根据业务和管理需要实施单项统计。

第四章 统计项目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认证、认证培训及认证咨询机构行政审批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机构的基本信息、资质及其变化信息、业务范围及其变化信息、注册执业人员信息、审批环节信息、行政监管结果信息等。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认证业务与监管包括管理体系认证业务与监管、产品认证业务与监管、服务认证业务与监管三个部分。其中,产品认证业务与监管包括强制性产品认证业务与监管、自愿性产品认证业务与监管两个部分。

认证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获证组织(企业)、证书及产品的基本信息,认证关键环节信息、认证结果的变化信息,认证费用信息,注册执业人员执行审核、检查或审查业务信息,认证监督检查结果信息,获证企业获证产品的生产、销售信息等。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注册登记(备案)业务与监管包括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业务与监管、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卫生注册业务与监管、陶瓷出口质量许可业务与监管三个部分。

注册登记(备案)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进口食品生产企业、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及陶瓷出口生产企业的基本信息,进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证书、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卫生注册登记证书)、陶瓷出口生产企业质量许可证书的基本信息,备案(或注册、许可)结果的变化信息,监督检查结果信息,出口食品生产企业的出口销售信息等。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实验室与检查机构资质认定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实验室与检查机构的基本信息、条件及能力信息、仪器设备信息、资质及其变化信息、经济投入与产出信息、监督检查结果信息等。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认可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认证机构、实验室及检查机构的基本信息、认可证书基本信息、认可资质及其变化信息、认可业务范围及其变化信息、认可评审员信息、认可监督检查结果信息,实验室及检查机构的检测标准、检测领域、检测项目、检测能力及比对信息等。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人员注册业务与监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执业人员的基本信息、注册证书的基本信息、资质及其变化信息、人员培训及考试信息、人员转机构信息等。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认证认可政策与法律事务统计项目涵盖认证认可法律法规立法基本信息,认证认可行政执法的人员队伍建设、申投诉业务处理、执法监管查处等业务信息。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认证认可科技与标准管理统计项目主要涵盖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制修订基本信息,认证认可国家标准制修订基本信息,认证技术规范备案信息,合格评定和认证认可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等。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业务统计项目主要涵盖认证认可双边合作、双边互认、加入国际组织、多边互认、国际出访和参会、接待来访等业务信息。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根据认证认可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国家认监委可以调整统计项目;对部分统计项目进行长期或阶段性统计。

第五章 统计指标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统计指标应统一管理和建设,在设计上应统一口径,突出科学性、实用性、目的性和客观性。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指标包括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基本指标和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指标组。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基本指标包括规模类指标和状态类指标、监管类指标。

(一)规模类指标主要是反映认证认可各类业务发展及业务行为的规模,说明业务对象或统计对象的规模数量。主要包括机构规模量、企业规模量、证书规模量、执业人员规模量、法律法规规模量、认证认可及检验检疫标准数、认证认可科研项目规模量、国际合作协议规模量等。

(二)状态类指标主要是反映认证认可各类业务发展的状况,说明业务对象或统计对象的状态数量。主要包括机构、企业、证书、人员等的有效数、暂停数、撤销数及注销数等。

(三)监管类指标主要是反映认证认可各类业务发展的质量及有效性情况,说明业务对象或统计对象的各种监督检查结果值。主要包括检查结果和不合格项数、不合格批次、不合格份数、不合格数量、不合格货值以及相关不合格率等。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指标组是将统计对象按某一业务及特征进行分组,根据业务统计对象和统计项目分类的指标组合。各个指标组包含的具体统计指标依据分组的业务及特征不同而有所区别,可根据需要按业务及特征分类分别统计。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根据认证认可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国家认监委可以对统计指标进行调整。

第六章 统计资料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资料包括认证认可活动及其相关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记录、台账、调查表、统计报表、录音、影像等原始资料,以及经过汇总整理和分析产生的相关统计信息。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原始资料来源于国家认监委各部室、下属单位、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认证、认证培训、认证咨询机构。

相关机构有义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报送统计原始资料,并对所报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负责。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信息是以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原始资料为基础采集、整理的相关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报表、专项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等形式。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报表包括综合概况报表、业务管理报表和部门报表三级。其中综合概况报表宏观反映认证认可业务整体概况,由信息办制定;业务管理报表按照认证认可业务种类划分,全面反映各业务发展状况,由信息办组织业务部门统一制定;部门报表主要满足部门内部工作管理需要,由业务部门自行制定并报信息办备案。

根据编制周期,统计报表分为年报、季报、月报、周报和日报。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专项统计信息是针对临时性、突发性需要采用专项统计调查方式获得的统计资料。采集专项统计信息时原则上应充分利用已有统计信息,避免重复工作。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统计分析是为满足科学决策的需要,充分利用统计信息,运用科学统计方法对认证认可业务管理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获得的统计资料。统计分析应当具备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和准确性的基本特点。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发布要遵循两级审核制度,应分别经过委相应认证认可业务部门及信息办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与本制度配套的规范性文件(《认证认可业务统计基础数据规范》、《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指标体系》、《认证认可业务统计报表说明》等)由信息办统一协调委相关部门及单位制定。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本制度由国家认监委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统计汇

【发布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8-11-20 【生效日期】2008-11-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统计汇报制度的通知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掌握全国认证行政执法工作的整体进展情况,及时汇总、分析、通报、报送和指导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推进依法监管、科学监管,促进认证行政执法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我委决定自2009年1月起对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实行月报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人员要求

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级质检部门)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统计工作。

二、报送内容

(一)文字材料

各省级质检部门对认证行政执法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大案要案要以简报、专报的形式随时报告,不得迟报、瞒报。

(二)统计报表

《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统计报表》(见附件1、2)

三、报送周期及方式

各省级质检部门应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统计报表》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报送我委政策与法律事务部,报送邮箱:chenlm@cnca.gov.cn,邮件名称:XX局认证行政执法数据。

四、有关要求

(一)各省级质检部门要高度重视执法统计信息报送工作,文字材料内容要完整,统计数据要真实准确。

(二)各省级质检部门要于本通知下发之日起5日内将指定的专人情况(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报我委政策与法律事务部。

(三)各省级质检部门按照《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统计报表》的内容将2008认证行政执法情况统一汇总,并于2008年12月10前将汇总后的执法统计表报送我委政策与法律事务部。

(四)我委将定期在认监委官方网站上通报各省级质检部门报送执法信息的情况。

联 系 人:陈腊梅

联系电话:010―82262671

传 真:010-82260841

E― mail:chenlm@cnca.gov.cn

附件:认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统计报表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认证认可之我见

认证认可之我见

认证认可,对于我来说可能还是有一些陌生,毕竟作为一名刚刚来到检验检疫系统工作不到三年的人,理解暂时还只能停留在理论与文件上,给我的大多数的内容多少还是在感性中尽量运用理性进行思考和工作。尽管如此,我仍然希望通过我所感知到的和我经历到的进行一份记录,记录我所见的认证认可。

自从2001年8月29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建立了统一的认证认可管理体制,我国的认证认可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在这十年中,认证认可工作经历了一系列的进步和完善。2002年,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成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国家认可体系;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颁布,是我国第一步全面规范认证认可活动的行政法规;2004年,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确认国家认监委行政许可项目;2005年,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在京成立;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认证认可工作首次被写入国家科技战略发展规划;2007年,国际认可论坛(IAF)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共同举办“国际认可 中国日”会议,这是国际认证认可界首个国家日主题活动;2008年,国家认监委在全国质检系统部署开展认证执法监管试点工作;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明确规定,建立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对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备案)管理制度;2010年,认证认可在国家外交外贸战略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现;2011年,《国家认证认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国家认监委也即将迎来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来,认证认可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认证认可监管制度日趋完善,中国特色认证认可工作体系基本建成,认证认可日益深入百姓生活,为确保消费安全、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认证认可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一、规范管理与促进发展是各种认证认可的两大普遍作用,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两个独立概念,规范管理是促进发展的手段,促进发展是规范管理的重要目的。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认证认可的效果、权威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引入大质量管理概念,把规范管理变成促进发展的动力。认证认可证书能满足准入市场的行政许可需求、第三方认可的需求、多边互认的需求、产品服务宣传的需求,组织团体可以通过质量管理实现促进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把认证认可证书作为营销利器实现促进发展。二是突出体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把国际质量管理理念措施化。实现国际质量管理理念具体化、中国化,实现规范管理。三是弹性设臵通过认证认可的门槛,使各类组织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认证认可的真正价值不是要求对每个组织起到同样大小的规范管理作用和促进作用,而是要求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具有明显的规范和促进效果。四是引导组织创新质量控制手段,把规范管理推动促进发展不断引向深入。

二、2010年,“我国低碳认证制度建立研究”和“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相继启动,后者更成功列入国 家首批启动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标志着我国开始研究建立低碳领域认证认可制度,掀开了我国环保低碳领域认证认可工作新篇章。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认证认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基础设施之一,积极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碳减排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做出的郑重承诺。为推动我国碳减排工作,国家认监委积极协同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工信部等部委,吸纳国家高端研发资源,深入调研我国碳排放现状以及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碳排放政策、法规等情况,在全面系统论证基础上,启动了“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我国碳减排现状和发展方向,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认证、认可、基础工具三个角度,组织、产品、项目、技术四个层面开展研究,形成包括碳排放和碳减排认证机构和人员能力评价体系、核查与认证技术体系、基础数据库、认证标准体系以及监督管理体系在内的完整的国家认证认可体系,并选择典型对象开展碳排放认证认可示范,建立碳排放认证研发和人才培训基地。除了组织实施碳排放认证认可技术研发,国家认监委还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共同组织启动了“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课题——“我国低碳认证制度建立研究”。该项目旨在通过国际低碳认证制度对比研究,从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我国 低碳认证政策和技术需求,研究并建立我国低碳认证制度框架体系,并通过试点研究逐步加以完善,为相关部门制定我国低碳认证管理制度提供依据。低碳评价技术和制度建设研究的启动,为建立中国特色的低碳认证制度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维护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国家利益;有利于科学制定和落实我国的碳排放指标,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三、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施行,该法明确规定,建立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对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备案)管理制度。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在WTO/TBT协议框架下,纷纷建立起食品认证制度。食品认证一方面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保护了本国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食品认证作为一种市场准入制度,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际食品贸易技术壁垒。目前,国际食品认证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一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对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卫生注册制度,有时这种认证又成为GMP认证,即国家制定发布食品加工良好操作规范,所有供本国市场消费的食品加工企业必须符合要求,并经过国家食品卫生主管部门注册。二是食品卫生控制体系认证,最常见的是HACCP认证,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认证。三是食品安全认证,属于产品质量认证范畴。目前国际上最为认可的是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认证。

食品安全是关系民生的大事,食品的出入境则不仅仅关系民生还关系到国家的信誉。在世界范围看,要打开这些食品进口门槛较高的 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不容易,要守住这些市场并不断拓展业务,不仅对出口企业提出很高要求,也对出入境检验检疫的管理提出很高的要求。因为这些食品出口一旦出现问题,将对出口地区乃至国家的信誉产生重要影响。

做好食品出口的安全监管,检验检疫部门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方法,做到源头管理、过程控制、成品检验、发现问题溯源追责,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将出口食品安全的风险降到最低。在源头管理中,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实行备案制度,细化到农产品的种植基地等,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基地资格。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实行监控,要求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和追溯体系,建立完整的质量档案。对企业使用的添加剂是否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备案和上报,要求企业使用的添加剂种类、用量、范围等均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进口国(地区)相关标准要求。而在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关键点,实行检查制度,并通过录像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要求企业做到持续符合国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管理规定》等卫生注册登记要求,承诺质量安全,完善诚信体系建设。每个出口企业必须向检验检疫部门书面承诺其出口的食品符合进口国(地区)的标准要求,所有出口企业必须配备掌握国外食品安全标准法规要求的食品安全员,建立“进出口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和“通关单联网核查”制度,防范和打击非法进出口食品和逃避检验检疫行为。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群众对购买进口食品有了更多的期待,而随着进口食品消费热潮的兴起,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 要。确保老百姓放心购买进口食品,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工作水平,检验检疫部门为此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检验检疫队伍,在思想上不断增强队伍的责任心、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技术上不断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检验水平和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同时,建立起完备的检验检疫机制,加强食品安全情报收集与通报,畅通食品安全问题举报渠道,对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和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加大分析力度,及时发现、消除存在质量隐患。同时,通过宣传使企业认识到问题产品可给社会稳定和谐带来的恶劣影响及对于市场信心的消极意义,并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对逃避检验检疫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四、3C认证的全称为“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它是各国政府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所谓3C认证,就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英文名称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CCC 我国政府为兑现入世承诺,于2001年12月3日对外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从2002年5月1日起,国家认监委开始受理第一批列入强制性产品目录的19大类132种产品的认证申请。

3C认证是我国政府按照世贸组织有关协议和国际通行规则,为保护广大消费者人身和动植物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国家安全,依照法律法规实施的一种产品合格评定制度。主要特点是:国家公布统一目录,确定统一适用的国家标准、技术规则和实施程序,制定统一的标志标识,规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 的产品,必须经国家指定的认证机构认证合格,取得相关证书并加施认证标志后,方能出厂、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我国国家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1年12月3日一起对外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对列入目录的19类132种产品实行“统一目录、统一标准与评定程序、统一标志和统一收费”的强制性认证管理。“3C”认证从 2003年8月1日起全面实施,原有的产品安全认证和进口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同期废止。目前已公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有《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一批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和《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有关问题的通知》。第一批列入强制性认证目录的产品包括电线电缆、开关、低压电器、电动工具、家用电器、音视频设备、信息设备、电信终端、机动车辆、医疗器械、安全防范设备等。需要注意的是,3C标志并不是质量标志,而只是一种最基础的安全认证。3C认证主要是试图通过“统一目录,统一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统一认证标志,统一收费标准”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彻底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产品认证制度中出现的政出多门、重复评审、重复收费以及认证行为与执法行为不分的问题,并建立与国际规则相一致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可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

认证认可,概念自然不必赘述,是作为对一种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认证认可的内容更是丰富,我现在还只是初识初探,我现在仍然记得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进入到企业通常会接触到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认证等,那时的我只能 一脸茫然的对照着文件、表格,一点点的摸索,一点点的学习,一点点的思考,终于,慢慢的捋顺,慢慢的走进了认证认可的行列,开始了我的认证认可工作。迄今为止,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评审员,参加过有关于CCC强制性认证的讨论学习,进行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等,我知道这些只是我对于认证认可工作的开始,以后的路还很漫长,我需要大量的学习和积累,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合格的认证认可人。

第四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计划管

【发布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国认科[2005]83号 【发布日期】2005-11-07 【生效日期】2005-11-0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国家质检总局科研项目计划管理的通知

(国认科[2005]83号)

各部室、下属单位:

2005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疫科研项目计划(见附件1)及专项经费已正式下达,为加强对认监委及下属单位承担的总局科研计划项目的管理,提高专项经费使用效益,使项目承担单位保质保量完成科研项目计划,根据《认证认可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规定,结合认监委科研工作实际,对总局科研项目计划的实施及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一、项目过程管理

1.项目(或课题,下同)实行“课题制”管理,即实行以项目为中心、以项目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项目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科研管理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须严格执行项目任务书中确定的各项任务,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按既定时间保质保量完成项目预定目标;项目负责人应切实履行职责,做好项目实施过程的组织、协调和与科技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工作。每个项目确定一名联系人,具体负责材料上报等工作。

2.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及检查制度。项目组每半年向认监委科技标准部报送一次《认监委XXXX质检总局科研计划项目进展情况统计表》(以下简称《进展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报送时间为每年6月10日、12月10日前;项目每一执行的年末(12月10日前)上报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内容包括项目进展情况、完成的任务和指标、经费使用及管理、自筹资金到位情况、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安排等。认监委科技标准部将依据《项目任务书》、《进展情况统计表》及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对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并通报项目计划的总体执行情况。

3.项目管理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即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主要研究人员、经费预算产生较大变动,或出现其它可能影响项目顺利完成的重大事项变更,项目组应及时向认监委科技标准部书面报告,经审核同意后按相关程序报总局审批。

二、项目经费管理

1.总局科研计划项目专项经费采取专项经费与项目执行情况考核相结合、经费分下拨的方式。

(1)下属单位承担的项目。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认监委信息中心等下属单位承担的总局科研计划项目第一年的专项经费,由认监委科技标准部根据项目任务书中确定的专项经费预算或专项经费总额的年平均数予以拨付;以后的项目专项经费,由认监委科技标准部根据《项目任务书》中专项经费预算,综合考虑上项目执行考核情况、专项经费使用情况以及自筹资金到位情况等下拨经费;对于执行过程中存在明显问题、漏洞或其它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次年的专项经费将暂缓下拨,直至项目组进行整改且达到要求。

(2)认监委承担的项目。认监委承担的项目每经费使用额度的审批程序同上款所述。在具体经费使用过程中,由项目组向科技标准部提出经费使用申请,经批准后执行。

2.项目承担单位须加强对项目经费来源预算的统一管理,在保证总局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的同时,应对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配套保障资金;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科技专项经费与配套经费的管理,防止发生诸如不按规定提取管理费、结余资金不按规定程序报批使用、截留项目资金等违规违纪问题,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项目验收与档案管理

1.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向认监委科技标准部报送验收或鉴定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送总局科技司。项目承担单位应做好与项目(课题)验收(包括成果验收、固定资产验收、财务决算等)相关的所有准备工作,同时还须加强对项目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未能按时申请项目验收的,必须说明原因并附上文字材料。

2.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执行期内没有完成项目计划任务,又不能提供任何正当理由,其所拨项目专项经费须全额退回;认监委科技标准部将适情对有关情况做出通报,同时对该单位今后申报科研项目做出必要限制。

3.科研档案是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既是科技储备的必要形式,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各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认真做好各类科研材料的分类、整理和归档以及相关材料的报送工作,具体做法可参照科技部《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执行。

请各有关单位按照上述要求做好2005总局科研项目计划的实施和管理。

附件:1.关于下达2005国家质检总局检验检疫科研项目计划的通知(已有书面通知,网上不再转发)2.认监委XXXX质检总局科研项目计划进展情况统计表

二○○五年十一月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见

【发布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8-06-06 【生效日期】2008-06-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及林业厅(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遵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国作为世界林业大国,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促进人工林资源培育以及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上采取了举世瞩目的有力行动,为全球森林可持续经营做出了贡献。

国家认监委、国家林业局充分认识到建立我国森林认证制度,推动森林认证工作,是促进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家认监委、国家林业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初步形成了中国森林认证制度的基本框架。为此,国家认监委、国家林业局研究决定,共同推进森林认证试点工作,建立和实施统一的森林认证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中国森林认证制度的建立,将充分借鉴国际上已经开展的森林认证的制度和方法。同时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我国的国情和林情实际出发,维护国家利益。开展森林认证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原则,坚持多方参与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愿的原则。切实把森林认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拓展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建设上。提高我国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水平和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中国森林认证制度属于国家统一推行的自愿性认证制度,采用统一的认证标准、统一的认证规则和统一的认证标志。国家鼓励森林保护、森林经营及相关的林产品加工和贸易单位申请森林认证,采信中国森林认证结果。

三、中国森林认证工作按照打好基础,择优试点,稳步推开的原则开展。在森林认证相关的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前,依照国家林业局已颁布的行业标准开展不超过两年的森林认证试点工作。经过一段实践后,由国家认监委、国家林业局共同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研究修订、审核行业标准,在试点工作两年内完成行业标准向国家标准的转化。

四、从事森林认证试点工作的认证机构,要符合国家认监委认证机构设立的资质条件,同时也要具备相关林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背景,了解国家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试点机构的具体条件由国家认监委商国家林业局公布。开展试点的认证机构应将森林认证证书的副本报国家认监委和国家林业局备案,国家认监委、国家林业局定期公布认证结果。

国家认可机构要积极开展相关认可规范和实施规则的研究,经过批准的认证机构要积极开展相关认证实施细则的研究,确保森林认证工作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森林认证相关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后,国家认监委将按照《认证认可条例》的相关规定和森林认证规则的要求正式审核批准可开展森林认证的机构。

五、加强对森林认证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国家认监委和国家林业局在积极支持和推动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森林认证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森林认证沟通机制,共同公布森林认证相关信息,及时研究问题,确定阶段性工作,联合推出促进森林认证工作的新举措;各地也要加强部门之间联系,配合国家认监委、国家林业局开展森林认证宣传、认证对象科普性培训等相关工作,指导、帮助和监督森林认证机构公正地开展工作,并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应及时沟通反馈。

二○○八年六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认证认可业务统计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