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生态示范区或者生态建设工作报告最终稿

时间:2019-05-14 05:4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县生态示范区或者生态建设工作报告最终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县生态示范区或者生态建设工作报告最终稿》。

第一篇:某县生态示范区或者生态建设工作报告最终稿

**********国家级

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报告

*********人民政府

2005年8月

四年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县委、县政府精心组织全县干部群众,紧密结合**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调整思路,培育模式,城乡互动,通力协作,不断加大了建设力度,全面完成了建设指标,促进了环境改观,社会不断进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森林公园升级,扩大城乡就业,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2004年实现生产总值32.8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7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560元和3153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39.5%和11.5%。招商引资6.67亿元,出口创汇711万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44.3%和103.2%。实践证明,示范区建设为我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跃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下面就建设工作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设示范区是“生态立县”的需要

**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位于辽宁省的东部边陲地区,地处黄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交汇地带。境内“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水丰,地广人稀,农田短缺。国土面积3547平方公里,总人口30.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71.7%,人口密度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3,人均土地面积为全省的3倍,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公顷。本县属于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70毫米,水资源总量15.64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45倍,是辽宁省的供水基地。生物种

水库输水工程即将在我县启动,设计多年平均调水17.86亿立方米。服从大局,保证供水安全是我们的责任。但由此带来的环境影响,必将加重生态保护工作的负担。压力与动力、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带动下,生态品位提升,环境意识增强,生态建设是“立县之基”,“富县之本”,“安宁(辽宁)兴桓(**)”之举。培育区域特色,打造生态品牌,建设辽宁东部地区湿润山林型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模式。依资源优势,作山水文章,科学开发,和谐建设,生态提质,实现生态经济强县目标。为此,我县提出了建设生态示范区的申请,2001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二、大力发展了生态产业 取得显著增产效果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培育模式,提升品牌效应,促进了生态产业快速发展。2004年生态产业创造产值14.48亿元(指规划范围内开发项目产值),比试点前的2000年增长了1.13倍。

1.培育了10种生态农业开发模式。

即以新华养鸡场为代表的物质循环利用、种养结合型开发模式,种植绿色饲料(玉米)1000公顷,鸡粪用于农田4万余吨,年产绿色无公害鸡蛋4200吨,比单一种粮和养鸡约增加收益30%,“双兰牌”鸡蛋被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以**镇、业主沟乡为代表的有机水稻生产模式,种植有机水稻220公顷,年产有机水稻1155吨,推动全县扩大A级水稻种植面积8000

食品认证,获省轻工产品科技进步奖和国家优秀果酒奖;以好护士药业等7家公司为龙头的中药材生产加工系列,年加工各种中药材2万余吨,创造加工产值13.21亿元,成为全国药材生产基地;以五女山利地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泡菜生产加工系列,建立蔬菜生产基地400余公顷,实现加工产值1000余万元;以粮食储备库为龙头的优质大米生产加工系列,年加工绿色和有机食品大米2万余吨,创产值8000余万元,“兴桓”牌大米通过了AA级和有机食品认证;以渔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淡水鱼生产加工系列,年加工产品342吨,出口地产名鱼775吨,出口创汇1055万元。全县从事中药材和农产品加工的企业达118户,联系农户4.5万户,年创加工产值15.43亿元,同比增长了46%(加工中药)和16.6%(加工农产品)。

3.开发了5大生态文化旅游类型。

即五女山山城——桓龙湖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于一体复合型旅游类型,五女山山城为世界文化遗产,桓龙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生态文化的“精品”;以望天洞、地缸子和地温异常带为代表的生态地质旅游类型;以将军墓、太极八卦城为代表的人文旅游类型;以老秃顶子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旅游类型,被列为辽宁省五十佳;以大雅河漂流为代表的河谷生态景观旅游类型。使全县构成“一横二纵三环” 旅游组合,有世界级景点1处,国家级和省级景点各6处,其中国家AAAA级1处,国家AAA级1处,有3处列入全省五十佳。2004年全县旅游人数

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新增两处县级自然保护区,建立珍稀动物繁育基地20处,受保护地区面积比达到69%,使928种野生动物和1788种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蕴藏着冰川时期珍稀物种“双蕊兰”和“紫杉”,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

2.实行了三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使城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以空气和水污染治理为中心,进行了城区污染治理,消烟除尘,扩大集中供热面积96万平方米,推广清洁能源,扩大气源使用范围,使城镇气化率达到82%,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面整修城区输水管道,治理污水,整治垃圾场地5万余平方米,城镇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66.6%,使城镇生活用水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开展了街区道路及绿化治理,划分了城镇功能区,实行分区建设,分区管理,新建和整修街区道路55.8公里,铺设人行步道板5万余平方米,整修给排水管道341公里,改造输电线路1300余公里,绿化面积116.4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1平方米;以19矿25厂为重点,实施了矿山废弃地治理,整治50余处矿点,治理废弃土地114.6公顷,复垦率达到48.2%,对25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投入治理资金9675万元,新建和整修尾矿坝7处,新建污水处理设施6处,新上粉尘治理设备4处,有效控制了污染,每年减少粉尘排放2426吨,减少污水排放132万吨,使GDP能耗下降到1.44吨(标煤)/万元。

了以县长孙旭东为组长、各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生态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县环保局,由环保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并抽调业务骨干负责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建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全县筹集生态建设资金38.8亿元,保证了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实施综合决策机制,将规划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按系统落实到各部门、各乡镇和企业,县政府同相关部门、各乡镇和企业签定了责任状,并将其纳入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考核范围。实现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

2.开展全民教育 增强环境意识 提高群众素质 利用广播电视播放“生态警示”和“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秀美山川”等电视片;利用橱窗等形式举办“环境形势和绿色生活”、“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图片书画展100余次;通过报刊开辟“环保园地”专栏,发表环保文章400余篇;开办干部和群众骨干参加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生态培训班、知识竞赛等活动1000余次,参加人数达10万人次。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提高了干部群众生态建设的基本技能。瓦房村农民袁宝贵投资10万余元发展山野菜500余亩,每年增加收入25万元。他说:示范区建设给我指明了路,吃了定心丸,护山用山两不误,林区农民也能富。

3.统一规划 分类指导

1000余万元,保证了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聘请中科院、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果树研究所等部门的专家学者100余人(次),来县指导规划编制、技术讲座和科技咨询;先后聘请了四名农科院专家任科技副县长和科技副乡长;组织260名农村青年到丹东农校学习农村实用知识;实施了千名人才引进工程,现已引进大学本科毕业生150人;建立生态与环保动态监测网点120处,取得各种监测数据8万余个,为建设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进行了新技术研究与推广127项,2001年以来获得省市科技成果13项。

2001年开始,实施了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对山区优势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以“一药二绿”为重点,打科技牌,实现了“科技进山、产业出山”的目标,中药材、优质稻米、水产品等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林、果、药“221”工程和畜牧业“三个一”工程基本完成,并开始显现效益,制药业、绿色食品加工业、林产品精深加工业、能源业、矿产采选加工业、机械加工制造业六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五女山米兰酒业有限公司、人造板有限公司、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科技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高效、优质、低耗的比较发达的山区资源产业体系和比较完整的生物资源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科技进步示范县。

5.依法加强管护力度

四年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法律法

——进一步加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实业务力量,特别要加强环保队伍的建设,搞好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建设资金,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

——以总体规划为基本依据,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制定“十一五”示范区建设规划,并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衔接。落实调水工程水源保护和生态补偿措施,搞好接续工程建设,为下期建设工作做好准备。

——以市场为导向,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山林特色产业、生态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打造地产名牌,培育特色优势产品。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治理环境污染,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规范建设任务的时空界定,突出重点、突出实效、突出特色、突出质量,培育高水平开发模式和典型,进一步完善网点监测,提高建设工作的科技含量。

——继续加大全民教育力度,理论实际结合,宣传生态知识,宣传环保法制,加强警示教育,弘扬生态道德,提高青少年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增强广大群众生态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

3.几点建议

——全省性的开发项目给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要予以充分重视。要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环境补偿机制,314-

第二篇: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规范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申报、评估、验收、公告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包括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工业园区。

本规程适用于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管理,生态省管理参照执行。国家生态乡镇管理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发〔2010〕75号)执行。国家生态村管理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的通知》(环发〔2006〕192号)执行。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07〕188号)执行。

第三条 环境保护部鼓励地方开展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坚持国家指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组织,群众参与;重在建设、注重实效的原则。

对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达到相应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的市、县,环境保护部授予相应的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称号。

第二章 申报和规划

第四条 各市、县(含县级市)均可申报创建生态建设示范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直辖市或设区的市所属的区,可以申报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一)辖区内含建制镇(涉农街道)、建制村;

(二)生态功能用地 占辖区国土面积的比例≥50%。

第五条 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开展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的地方(以下简称“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编制指南,组织编制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一)生态市建设规划经批准后实施4年(含)以上,或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经批准后实施2年(含)以上的;

(二)获省级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1年以上的;

(三)设市城市(包括县级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称号的;

(四)经自查达到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各项标准。

第十四条 创建地区申请技术评估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技术评估申请书;

(二)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

(三)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四)省级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命名文件;

(五)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报告;

(六)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技术报告;

(七)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八)地方近三年环境质量报告(公报)、统计年鉴和突发环境事件统计分析报告。

第十五条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到创建地区人民政府提交的申请书后,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环发〔2007〕195号),及时进行预审;预审合格后,向环境保护部提交技术评估申请及相关附件。

环境保护部收到申请后,应当于1个月内组织进行初步审查。对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创建地区,环境保护部应当于6个月内开展技术评估。

第十六条 技术评估组由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

技术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听取创建地区的工作汇报;

(二)评估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实施情况;

(三)审核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四)审核区域生态环境监察情况;

(五)检查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的档案资料;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第二十四条 对通过考核验收、拟授予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称号的地区,环境保护部在政府网站及中国环境报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公众可以通过登陆政府网站、来信来访、“12369”环保举报热线等方式反映公示地区存在的问题。

对公示期间收到的投诉和举报问题,环境保护部应当进行现场调查,也可以委托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现场调查。

第二十五条 公示期间未收到投诉和举报,或投诉和举报问题经调查核实、整改完善的地区,环境保护部按程序审议通过后发布公告,授予创建地区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获得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的地区应当在每年3月1日前,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后续工作报告。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每两年向环境保护部报送本地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后续工作汇总报告。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对已经获得称号的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并根据情况进行抽查。对抽查中发现问题的,环境保护部应当要求当地人民政府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送环境保护部审查;未通过环境保护部审查的,环境保护部应当撤销其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

第二十八条 已经获得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的地区发生行政区划变更、重组、撤销、分立或合并等情形的,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自行终止。

第二十九条 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每5年复核一次。

已经获得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以下程序申请复核:

(一)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复核申请;

(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初核;

(三)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环境保护部提交复核申请和初核意见。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部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按照以下要求组织复核:

第三篇: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档案管理实施细则

附件:

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

技术资料审核规范

一、目的

为加强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创建管理,确保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技术评估、考核验收及复核过程中专家组对技术资料审查的科学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制定本规范。

二、依据

本规范依据《关于进一步深化生态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0〕16号)、《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和《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的通知》(环发〔2012〕48号)。

三、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环境保护部对开展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创建地区申报材料的初步审查以及由环境保护部组织的技术专家组在现场开展的技术评估、考核验收、复核等工作。

四、审核标准

(一)生态县(市、区)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通过县人大审议、颁布实施。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审核内容:

(1)地方人大或政府关于开展生态县(市、区)创建的决定;(2)《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含修编)、规划评审资料;(3)地方人大关于《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含修编)审议决议、地方政府关于规划组织实施的文件;

(4)规划实施和完成情况考核与总结资料,规划实施情况成效评估报告;

(5)地方制订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等文件汇编;

(6)近三年各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台账,有无违规审批、越权审批行为。

— 4 —(7)近三年辖区内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重点污染源监管情况,有无被省级(含)以上环保部门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

2.有独立的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审核内容:

(1)明确承担环保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的相关文件;

(2)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近三年各工作计划、任务、总结,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任务分解;

(3)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的证明材料、考核结果及应用等资料。

3.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群众反映的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环境未造成明显影响。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节能减排计划及重点项目完成情况;(2)上级政府部门数据核定文件及证明资料;

— 5 —(3)突发环境事件及处理结果统计台账、上级主管部门对较大环境事件认定和处理意见(证明);

(4)群众信访及处理结果统计台账;

(5)外来入侵物种种类、数量、入侵面积、分布情况及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对未受到外来入侵物种影响的证明等资料。

4.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审核内容:

(1)省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报告;

(2)近三年各省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排名情况。5.全县80%的乡镇达到(原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生态乡镇考核标准并获命名。

审核内容:

(1)辖区行政区界图及涉农乡镇(含街道)数量统计资料;(2)获生态乡镇(街道)称号清单;

(3)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审核情况,包括考核资料、— 6 — 命名文件及复查结果等资料。

建设指标

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统计年鉴相关内容。2.单位GDP能耗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能源结构统计数据;(2)近三年各辖区内能耗结构统计数据;(3)单位GDP能耗测算分析报告。

3.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取水、用水总量统计数据;(2)近三年各辖区内工业用水、工业产业新鲜耗水量、工业增加值统计数据;

(3)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测算分析报告。

— 7—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农业田间实际净灌溉用水总量与毛灌溉用水总量统计数据;

(2)开展节水灌溉工程措施相关资料;(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报告。

4.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的比重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种植比例、种植区域空间分布图件、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等统计资料;

(2)“三品”认证证明等资料。5.森林覆盖率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辖区内森林面积、覆盖率统计数据、森林用地类型、空间分布及变化图件等资料。

6.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审核内容:

— 8 —(1)近三年各辖区内各类受保护地区类型、面积等统计资料;

(2)各类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统计数据、空间分布图件等资料;

(3)县级以上受保护地区批复文件。7.空气环境质量 审核内容:

(1)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批复文件;

(2)环境空气监测点位与功能区划的空间分布图件及相关说明资料;

(3)近三年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日均值)原始资料和汇总统计数据;

(4)近三年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报告;(5)环境空气质量国家现场抽查结果;

(6)监测项目、频度、方法和质量控制是否符合相关监测规范要求。

— 9 — 8.水环境质量、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审核内容:

(1)地表水监测断面(近岸海域监测点位)批复文件;(2)水系图及断面(点位)分布图及相关说明资料,近岸海域监测点位图及相关说明资料;

(3)近三年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原始资料和汇总统计数据;

(4)近三年各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5)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国家现场抽查结果;

(6)监测项目、频度、方法和质量控制是否符合相关监测规范要求。

9.噪声环境质量 审核内容:

(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点位批复文件;(2)监测点位与功能区划的空间分布图件及相关说明资料;

(3)近三年各各监测点位监测数据(日均值)原始资料和 — 10 — 汇总统计数据;

(4)近三年各声环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

(5)监测项目、频度、方法和质量控制是否符合相关监测规范要求。

1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统计年鉴、环境统计年鉴中经济、污染物排放相关内容;

(2)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测算分析报告。11.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用水重复率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生活用水(含三产服务业)、工业用水,城镇污水排放总量统计数据;

(2)污水处理厂数量、类型、设计能力、空间分布图件及实际处理水量、污染物削减量等资料;

— 11 —(3)污水管网数量(包括已建、在建、拟建情况)、覆盖范围及分布等资料;

(4)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在线监控原始数据等资料;(5)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监督性监测结果原始报告。工业用水重复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工业重复用水量、工业用水总量统计数据;

(2)实施重复用水控制措施的工业企业名录;(3)工业企业中水回用设施清单、工程验收文件。1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城市及建制镇)生活垃圾产生量、清运量、处理量等统计数据;

(2)生活垃圾处理场数量、类型、设计能力、空间分布图件等 — 12 — 资料;

(3)生活垃圾处理场运行管理情况。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城市及建制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清运量、处理量等统计数据;

(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数量、类型、设计能力、空间分布图件等资料;

(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所运行管理情况;

(4)辖区内危险废物处置情况,包括申请报告、转移批复、转移联单清单。

13.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上级建设部门关于公共人工绿地、天然绿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等统计资料。

14.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 审核内容:

— 13 —(1)近三年各辖区内农村能源消耗量统计数据;(2)近三年各清洁能源使用量统计数据;(3)清洁能源推广措施及实施效果等资料;(4)清洁能源所占比例测算分析报告。15.秸秆综合利用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秸秆产生总量统计数据;

(2)近三年各秸秆综合利用量(数量与利用方向)统计数据及证明资料;

(3)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措施及实施效果等资料;(4)秸秆综合利用率测算分析报告;(5)秸秆焚烧火点监测报告。1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总体规划、规模化养殖场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图件、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等畜牧业统计 — 14 — 资料;

(2)近三年各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量(数量与利用方向)统计数据及证明资料;

(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推广措施及实施效果等资料;(4)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测算分析报告。17.化肥施用强度(折纯)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上级农业畜牧部门关于辖区内化肥种类、施用量、折标量等统计资料;

(2)化肥施用强度测算分析报告。

18.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审核内容:

(1)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数量、取水量及各水源地监测断面(点位)空间分布图件,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划分及整治情况等资料;

— 15 —(2)近三年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原始数据;(3)近三年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全分析结果统计;(4)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测算分析报告;(5)饮用水源地水质国家现场抽查结果。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村镇饮用水水质监测原始数据;(2)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测算分析报告。1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上级卫生部门统计资料相关内容。(2)近三年各改厕计划、卫生厕所工程完成情况统计及总结等资料。

20.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 审核内容:

(1)近三年各辖区内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 — 16 — 建设投资统计数据;

(2)各类主要工程、细胞工程建设投资的项目明细资料;(3)近三年各环保投资建设项目任务完成情况,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21.人口自然增长率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统计年鉴相关内容。22.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

审核内容:辖区内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状况的满意程度的调查情况。

(二)生态市 基本条件

审核内容:参照生态县(市、区)的相关内容。建设指标

1.第三产业占GDP比例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统计年鉴相关内容。2.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的比例

— 17 — 审核内容:

(1)辖区内生产企业数量统计资料;

(2)各省级环保部门依法公布应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企业名单;

(3)各省级环保部门定期公告并向环境保护部上报的本地区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估验收情况;

(4)各省级环保部门推行清洁生产审核近三年各计划。创建地区清洁生产重点企业(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按《关于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要求确定。

3.城市化水平

审核内容:近三年各上级建设部门统计资料相关内容。4.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 审核内容:

(1)供热企业名录、供热服务范围等资料;(2)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测算分析报告。

— 18 — 注:其余建设指标审核标准参照生态县(市、区)的相关内容。

五、审核管理

(一)环境保护部建立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技术专家库,专家组成员从专家库中选取。技术专家组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技术资料审核工作,环境保护部负责生态市、生态县(市、区)技术资料审核监督管理。

(二)对在初步审查过程中发现不符合规范的申报材料,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予以退回;对在现场考核过程中,技术资料存在弄虚作假和隐瞒漏报问题的,技术专家组形成书面审查意见后现场通报,并停止审查。

(三)参与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技术资料审核的专家组成员,必须严格落实廉洁要求和责任,对技术资料审核过程中存在隐瞒包庇问题的专家组成员,取消生态创建技术专家资格,构成违法行为或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篇: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规范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申报、评估、验收、公告及监督管理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包括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和生态工业园区。

本规程适用于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管理,生态省管理参照执行。国家生态乡镇管理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发〔2010〕75号)执行。国家生态村管理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的通知》(环发〔2006〕192号)执行。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07〕188号)执行。

第三条 环境保护部鼓励地方开展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创建工作坚持国家指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政府组织,群众参与;重在建设、注重实效的原则。

对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达到相应标准并通过考核验收,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的市、县,环境保护部授予相应的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称号。

第二章 申报和规划

第四条 各市、县(含县级市)均可申报创建生态建设示范区。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直辖市或设区的市所属的区,可以申报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

(一)辖区内含建制镇(涉农街道)、建制村;

(二)生态功能用地 占辖区国土面积的比例≥50%。

第五条 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

开展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的地方(以下简称“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编制指南,组织编制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

第六条 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应当符合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与相关部门的专项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 国家生态市建设规划由环境保护部组织论证;国家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由环境保护部委托创建地区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组织论证。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通过论证后,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建议本级人民政府将建设规划草案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后颁布实施。

在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颁布实施后3个月内,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将建设规划报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备案。

第八条 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监督考核和长效管理机制。

第九条 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建设规划,制定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行政区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进度,落实专项资金。

第十条 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总结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进展,包括项目实施、经费落实、建设成效等情况,并于次年3月1日前报送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和归档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的相关资料和工作总结,作为技术评估、考核验收和复核的重要依据。

第十二条 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自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批准之日起,在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或定期更新以下信息:

(一)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

(二)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三)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计划;

(四)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总结;

(五)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动态。

第三章 技术评估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创建地区,可以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技术评估:

(一)生态市建设规划经批准后实施4年(含)以上,或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经批准后实施2年(含)以上的;

(二)获省级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1年以上的;

(三)设市城市(包括县级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并获称号的;

(四)经自查达到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各项标准。

第十四条 创建地区申请技术评估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技术评估申请书;

(二)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

(三)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

(四)省级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命名文件;

(五)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报告;

(六)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技术报告;

(七)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

(八)地方近三年环境质量报告(公报)、统计年鉴和突发环境事件统计分析报告。

第十五条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到创建地区人民政府提交的申请书后,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环发〔2007〕195号),及时进行预审;预审合格后,向环境保护部提交技术评估申请及相关附件。

环境保护部收到申请后,应当于1个月内组织进行初步审查。对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创建地区,环境保护部应当于6个月内开展技术评估。

第十六条 技术评估组由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

技术评估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听取创建地区的工作汇报;

(二)评估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建设规划实施情况;

(三)审核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基本条件和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四)审核区域生态环境监察情况;

(五)检查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工作的档案资料;

(六)开展现场考察;

(七)开展民意调查;

(八)形成并通报技术评估意见。

第十七条 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技术评估组抵达前3天,在主要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技术评估组工作时间、联系方式、举报电话和信箱等相关信息。第十八条 技术评估的现场考察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抽查线路及内容由技术评估组确定。

第十九条 环境保护部应当在技术评估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创建地区反馈书面评估意见;发现问题的,应当要求创建地区进行整改。

创建地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评估意见和环境保护部的要求,及时进行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

第四章 考核验收

第二十条 技术评估合格,或已按照环境保护部的要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的创建地区,可以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考核验收。

第二十一条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收到创建地区人民政府提交的考核验收申请和整改报告后,应当及时进行预审,提出预审意见;预审合格后,向环境保护部提交考核验收申请及相关附件。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部收到申请后,应当于1个月内,组织对创建地区提交的整改报告以及其他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落实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经初步审查合格的创建地区,环境保护部应当于3个月内开展考核验收。

第二十三条 考核验收组由环境保护部和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相关人员及有关专家组成。

考核验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一)听取创建工作及整改情况汇报;

(二)检查评估和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三)开展现场考察;

(四)形成并通报考核验收意见。

第五章 公示公告

第二十四条 对通过考核验收、拟授予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称号的地区,环境保护部在政府网站及中国环境报上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公众可以通过登陆政府网站、来信来访、“12369”环保举报热线等方式反映公示地区存在的问题。

对公示期间收到的投诉和举报问题,环境保护部应当进行现场调查,也可以委托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现场调查。

第二十五条 公示期间未收到投诉和举报,或投诉和举报问题经调查核实、整改完善的地区,环境保护部按程序审议通过后发布公告,授予创建地区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获得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的地区应当在每年3月1日前,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送后续工作报告。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每两年向环境保护部报送本地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后续工作汇总报告。

第二十七条 环境保护部对已经获得称号的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实行动态监督管理,并根据情况进行抽查。对抽查中发现问题的,环境保护部应当要求当地人民政府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送环境保护部审查;未通过环境保护部审查的,环境保护部应当撤销其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

第二十八条 已经获得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的地区发生行政区划变更、重组、撤销、分立或合并等情形的,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自行终止。

第二十九条 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每5年复核一次。

已经获得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以下程序申请复核:

(一)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复核申请;

(二)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初核;

(三)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环境保护部提交复核申请和初核意见。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部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按照以下要求组织复核:

(一)听取地方人民政府工作汇报;

(二)检查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指标达标情况。如考核指标或考核标准发生调整,按调整后指标进行复核;

(三)向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通报复核意见。

第三十一条 环境保护部对复核合格的地区,经公示和审议程序,将其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延续5年。

第三十二条 对出现以下

(一)至

(六)情形之一的创建地区,环境保护部应当终止其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审查;对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已获得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称号的地区,环境保护部应当撤销其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称号,并暂停该地区申报资格两年:

(一)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的;

(二)发生由环境保护部通报的重大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案件的;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未完成的;

(四)环境质量出现明显下降或未完成环境质量目标的;

(五)在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创建、技术评估、考核验收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六)违法违规影响技术评估和考核验收结果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

(七)复核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八)未按期办理复核或未通过复核的;

(九)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未通过复核或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区)称号被撤销的。

第三十三条 环境保护部建立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技术专家库。专家采用个人申请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经环境保护部遴选纳入专家库。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

第三十四条 参与国家生态市、生态县(市、区)管理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在国家生态市或生态县(市、区)技术评估、考核验收等工作中,必须严格落实廉洁要求和责任,坚持科学、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相关工作程序和规范;构成违法行为或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规程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2014省级生态示范区汇报材料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考核验收组莅临景区检查验收创建工作。首先,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XX文化生态景区位于XX市XX新区,距市中心仅5公里,是以XX生态湿地为核心景观建成的滨水生态文化景区。西至,东起,南至,北至,规划面积约6.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3.3平方公里,以XX生态公园、白鹭湖〃奥特莱斯购物公园、青龙湖健身公园、清涟湖公园、XX运动乐园为生态依托,突出淮扬菜文化、婚庆文化、西游记文化、戏曲文化四大淮文化主题,建有XX国际摄影馆、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古淮楼〃江淮婚俗馆、XX城市馆、长荣大剧院〃荀派艺术馆、七星岛商务度假区、XX文化广场等旅游项目。生态保育区3.2平方公里,以古黄河湿地公园为主,公园东西长7.5公里,是XX乃至苏北最大的生态湿地公园。公园着力保护、营造自然生态的湿地景观,以生态草坡、森林景观、湿地草坡、湿地水景为主,使古黄河南岸原生态自然资源得以保护和延续。古黄河纪念塔、景观桥、自行车观光长堤、湖心小岛、亲水码头、弧形景墙、假山、瀑布、沙滩、风筝广场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更是为广大市民提供健身怡情的最佳场所。

景区自2008年9月正式开放以来,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全国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江苏省自驾游基地、美好江苏欢乐游推荐景区。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作为我单位的目标任务,已于年初启动申报,现就目前的创建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XX文化生态景区管委会在上级旅游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坚定不移地发展旅游主导产业,紧紧围绕生态、休闲、度假的主题,大力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档次,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年初,管委会把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列入重点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创建意识,完善景区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创建工作。

一、明共识、强管理,全面落实创建责任

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作,在确定启动创建工作之后,管委会召开了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动员大会,并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广大企业与群众参与进来,提高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人人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与此同时,成立了以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班子,宣传处为创建的核心,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了创建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工作。创建小组对照管理规程和评分细则,进行任务分解和细化,从资源与环境、规划与建设、保护与治理、设施与配套、社区与教育等方面逐项排出需要整改提高的项目,逐条分解到各小组,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做到分工清晰、职责明确,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创建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二、重规划、优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

XX文化生态景区生态环境优良,有适宜度假的气候环境,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资源一直保持国家饮用水Ⅱ级标准,被人赞誉为“江淮明珠、绿色仙境”。我们坚持把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合理开发,使旅游项目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规划。为科学指导创建工作,我们抓住规划龙头,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XX文化生态景区总体规划》和《XX文化生态景区近期发展规划》,在坚持规划的整体性原则下,将环境保护规划与旅游发展规划、生态农业规划等各类专业规划紧密结合,协调推进,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优生态。

(一)是退建让绿,恢复湿地。为了更好地保护原生态,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XX文化生态景区总体规划,始终把保护原生态放在核心位置,从规划到施工,一切围绕“自然而然”、“修旧如旧”的原则,采取了“退建让绿”、“退堰让水”等举措,不砍一棵树、不改一条河、不动一面坡、不伤一片植被,保留原有的土质河岸、乡土树种,将绿化提升项目与原有环境整体融合,保持了原有生态系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XX边形成了一条树木葱郁、芳草依依的绿色走廊。在景区主要种植适宜XX生长的景观苗木,约有香樟62棵,银杏60棵,雪松86棵,实生古银杏45棵,古香樟树、古黄连树各3棵,百年生垂丝海棠120棵。包含春花园(春季开花性植物为主,将广玉兰作为主要树种),夏景园(以夏季植物为主,将合欢作为主景树种),秋色园(以秋季色叶树种为主,如乌桕、三角枫、卫矛等强调秋的色彩灿烂),冬林园(以岁寒三友松、竹、梅为主景,运用白桦林与湖石营造冬季雪景景象),以季节造景,体现春之浪漫、夏之浓郁、秋之斑斓、冬之苍翠的特色。通过绿廊和游步道系统建设,将东区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长荣大剧院等场馆与西区的淮河老街、中国城市化史馆、XX国际摄影馆等项目连成一片,促进了景区东西片区旅游的整体开发。同时XX沿河的旅游漫道本身也构成了景区生态旅游的重要节点,是观XX景色、品XX本土文化的重要平台。

(二)是因地制宜,沟通水系。XX沿岸原有7座窑厂,取土形成了数十个深坑,破坏了原有的地貌生态。我们依野趣天成的XX3.5公里原生态岸线,通过疏浚水系、恢复植被,对原有沟、塘、坑进行生态修复和功能再造,“因地制宜”地建设了白鹭湖、青龙湖等一批生态休闲公园,打造了以XX为中心、两湖环绕的生态景观,恢复了XX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的功能。2010年以来,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我们实施了清涟湖、七星湖、银河湾等疏浚工程,在不改变原有地貌特征的前提下,形成了保护XX生态环境的湖边湿地。

(三)是挖掘内涵,彰显文化。XX是XX的母亲河,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水脉与文脉汇聚,历史文化、现代文明与乡土生态交相辉映,更在其周边形成了特色鲜明,遗产丰厚的淮扬菜文化、西游记文化、戏曲文化、婚庆文化等淮水文化资源。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淮水文化符号却正慢慢走向消亡,挖掘、传承淮水文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以XX生态公园为核心,别具匠心地布置了集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与一体的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展示荀派京剧大师宋长荣老师艺术生涯的长荣大剧院,融合江淮古婚俗表演与人口文化展览的古淮楼,展现“亚洲摄影之父”郎静山先生艺术人生的XX国际摄影馆,保护XX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XX文化馆等一批文化场馆。为这片文化资源丰厚的土地增添了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以上努力,我们在推进景区可持续性发展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创建成果。一是还绿于河,养育了生态走廊。水底清淤净化水质、退耕还林控减污染、污水处理保护水源、生态治理涵养湿地等举措的实施XX沿岸生态环境得以改善,水生动植物得到良性繁衍,河里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黑、鳝、黄桑、鳖、蟹、虾等30多种水生动物;有荷花、菖蒲、香蒲、水鸢尾、芦苇、金鱼草、水葱、金鱼藻、睡莲等20余种水生植物;岸上有早熟禾、黑麦、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30多种草本植物;黄杨、法青、红叶小檗、洒金柏、女贞、月季、红叶李等30多种灌木;银杏、香樟、水杉、樱花、落羽杉、池杉、黄连木、乌桕、石楠、枫杨、榕树、垂柳、沙地柏、迎春等100多种乔木及部分竹类等;栖息了啄木鸟、喜鹊、大山雀、白鹭、灰鹳、蜂鸟、乌鸦、隼、野鸡、野鸭、鼠、狐、獾、兔等30多种飞禽走兽。景区水质常年保持Ⅱ级以上,空气质量达到一类标准,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动物种群达到了60多种,形成了水质清澈、空气清新、树木葱郁、动物种群丰富的小气候,在XX及周边形成了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绿色生态走廊。二是传承历史,弘扬了地域文化。中国淮扬菜文化博物馆、XX国际摄影馆、中国西游记博览馆、长荣大剧院、古淮楼等淮文化工程,使XX流域的饮食、摄影、文学、戏曲、婚俗等多种文化有了传承的载体,使XX成为了淮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三是施惠于民,改善了周边环境。以XX生态公园、白鹭湖公园、青龙湖公园、清涟湖公园为生态支撑,景区周边已入驻企事业单位40多家,常住人口约3万人,日流动人口近万人,已建成学校、体育场、图书馆等文体设施,医院、银行、餐饮、购物等生活设施。景区依托各场馆,定期开展美食文化、摄影文化、戏曲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社区群众的幸福指数,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形成了绿树环绕、人居优先的滨水生态型社区。

三、抓配套、提品质,加速创建工作开展

抓配套。按5A级景区标准建立的游客中心投入使用,内部由多功能服务区、展示中心、生态停车场、五星级公厕及配套设施等四大功能区组成,成为景区内所有旅游产品对外展示的重要平台。实施了精品提升工程,完成了旅游厕所、游客等候区、游船码头、亮化绿化设施、游客休息设施等提升改造工程,提升淮扬菜博物馆、白鹭湖山庄等餐饮住宿接待设施,打造集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提品质。2010年以来,实施了环境保护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请专业研究所全程跟踪、动态监测,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邀请XX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专业技术人员就景区内的水、声、气三项指标进行监测,监测报告均符合创建要求;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经过多次培训、资料准备、审核,顺利通过北京东方纵横认证中心专家组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双项认证。

全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服务队伍,通过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向景区工作人员普及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先进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进旅游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建设,突出个性化和人性化,为游客提供文明、热情、体贴、个性化的服务。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在游客中心、景区各主要出入口公布旅游投诉电话,设置游客意见箱,在游客中心设立游客咨询投诉受理台,接受游客和社会监督。协同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定期对经营户商品质量、价格和食品卫生进行检查,商品价格与超市价格接轨,实行明码标价,让游客在景区放心消费。打造品牌服务项目。始终坚持抓好导游队伍建设,加强对导游员的培训和考核。针对不同类别的游客和四季的变化编写了导游词。为了充分调动导游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推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导游星级评定制度,每年评定一次,等级能上能下,收入随星级变化,增强了导游争先进位的意识和提升工作技能的激情,导游队伍中还涌现出一批双语人才,能娴熟地用英语为外宾提供讲解服务。

加强景区卫生管理,建设了垃圾中转站,负责将旅游企业的垃圾集中收集清运,日产日清,同时驻区各旅游单位签订了《卫生责任状》,加强各单位包干区卫生管理。景区内配备了流动保洁员,分段分区域由专人负责。景区保安加强日常巡查管理,景区内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不文明现象。

加强安全管理。设立了景区管理处职能部门,严格按行业管理要求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制订了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安全保卫方案以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购置流动警务室、消防艇,游客集中场所都配备了消防泵、灭火器,在游客可能发生安全意外的地点设有警示标志,在危险地带设置安全防护栏,在水上游览项目上配备救生衣,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游客中心和景区内设有游客专用医务室,配有专职医务人员,日常药品齐全,救护设施完备,并与白鹭湖医院签定医疗救护协议。

四、广宣传、扩效应,提升景区知名度

我们始终把市场开拓、宣传促销作为打造XX品牌的有效抓手,一是策划大型节庆活动,成功举办了四届江苏冰雪狂欢节和三届山地车耐力赛等的活动,加强了对外宣传的力度;二是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进行宣传;三是积极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赴主要客源地上海、山东、浙江、南京、苏州等城市组团举办旅游推介会,加强与各大城市、重点景区、各大旅行社、车友俱乐部、游客集散中心的联系,进一步扩大市场代理和营销网络,拓展团队旅游和自驾游等活动,与旅行社、网络销售商签定了旅游合作协议,XX文化生态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XX文化生态景区将以创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坚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不断打造旅游度假的休闲产品,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用一流的理念、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旅游品牌,努力开创XX文化生态景区生态旅游的新篇章。

2014年4月

下载某县生态示范区或者生态建设工作报告最终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县生态示范区或者生态建设工作报告最终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生态XX”建设情况汇报各位领导:首先,对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区检查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刚才大家观看的这个专题片,主......

    邛崃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邛崃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前 言 2001年6月5日,经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88号文批准邛崃市正式列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之一。 邛崃地处我国三大地形中的第一阶梯向第二......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 “生态XX”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大家观看的这个专题片,......

    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着力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 16:16 作者:洛桑·灵智多杰 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脆弱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报告1 上半年,生态办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局内各有关处(室)及局属有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围绕年初的工作计划目标,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任......

    2014年度生态项目工作报告

    2014年度生态项目工作报告 一、项目理念落地与转化 德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现有幼儿园、早教中心、校外活动部、特色培训部等部门,是兼具教育培训、儿童娱乐、大众健身、生......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方案

    六部委联合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 案 2013-12-13 14:15 来源:证券时报网字号:1214 发改委网站12月13日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

    规划建设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

    规划建设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10月10日,2013大秦岭发展论坛在西安市召开,西安、渭南、宝鸡、汉中、商洛、广元等11个秦巴区域城市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