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4 08:48: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第一篇: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省生态办:

按照黑生建办[2005]10号文件要求,现将**市2005年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初步安排报告如下: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我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在省生态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下,按照省市长生态市建设及环保目标责任状和《2005年**市生态市建设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市建设启动阶段的宣传发动、组织构建、规划编制、制度构建、政策修订,项目制定等各项基础性工作,为明年顺利转入实施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了新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生态市建设已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成为推动市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大力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和管理工程。一是加大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作力度。今年五月正式实施了《**市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96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界、立标工作。在拉林河、阿什河等14个江河源头区制定了恢复治理方案,开展了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对太平区民主坝外,双城韩甸-万隆、对青等沙化地块进行了实地踏察,提出了治理意见和措施。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进行了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工作。三是加强了生态示范县(市)、区、乡(镇)、村建设管理工作。五常市、依兰县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预验收,宾县通过省级生态示范区验收,阿城市、松北区建设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全市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市级3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0个。四是加强了市区环城生态功能圈建设工程,按照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经过各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共投入资金1449.6万元,其中市环保局投入资金266万元,实施了太阳岛及市政府周边、202国道两侧、江南中环路、运粮河中段及五一水库段、太平湖、天恒山、民主坝外草原等多项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15446亩,植树(苗)490.534万株。进一步改善了**市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郊区绿量。2005年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5公顷。植树100万株,栽花铺草242.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35%,绿地率达到25.49%,人均公共绿地6.4平方米。

大力推进生态恢复建设工程。一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在巩固延寿、宾县国家级水土流失治理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示范推广,共完成水土治理面积3.6万公顷,为年初计划的180%,其中基本农田面积4630hm2,营造水保林13286.5hm2,营造经济林2007hm2,种草6.2hm2,封育治理7417hm2,其它水保措施8127.8hm2,新实施生态修复面积达到6697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2%。二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年初林业部门明确将“确保造林成活率为重点,提高造林水平”作为林业工作首要工作,采取传统抗旱技术和现代科技含量较高的造林技术相结合,有效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呼兰县方台镇应用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营造农田防护林16条。尚志市应用生根粉造林地块达到4000亩。延寿县保水剂造林面积4020苗,全市共实施了“三北四期”、农田林网、两荒造林、绿色通道、村屯绿化等项工程造林30.9万亩,为计划的618%,其中:退耕还林及两荒造林28.1万亩,三北四期2.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三是实施草原畜牧建设工程,全市共完成草原改良15.7万亩,为计划的314%,退耕还草5.6万苗,为计划的280%,对过牧严重的草场实行划区轮牧、禁牧、恢复“三化”草场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草原“三化”比率同比2004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在道外区、木兰县种植多年生优质籽草6000苗。根据国家《率领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环保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呼兰、双城市、郊区开展了规模养殖场、区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采取集中堆放发酵的处理方法,作为农家肥还田。四是实施国土整治工程,加强了对全市的土地整理和矿山等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完成“三线两区”矿山治理70多公顷,土地整理3000公顷。五是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加强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全市耕地保存量保持在174.9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155.8万公顷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87.2%,全市施用化肥总量(折纯)27.6万吨,其中氮肥13.9万吨,磷肥7.9万吨,钾肥5.8万吨,有机肥施用量2823万平方米,直接生物发酵达到641.9万立方米。秸秆直接还田318.8万苗,根茌还田1115.6万亩。全市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监控面积达到50.6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8%以上,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种60个,其中有机15个,绿色25个,无公害20个,完成基地建设及相关保护工程12个。同时加强了经济作物和蔬菜地膜的回收利用,回收利用率达到92%以上。

(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5年,在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到2007年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目标,全面落实省市长生态市建设及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完成了《**市“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市政府组织召开了2005年环保目标责任状签状会议,市长石忠信与区、县(市)政府和10个市直部门签订了责任状,进一步推进了“十五”环保目标的全面落实。一些工作取得了创新和突破。

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加大了限期治理工作力度,对应并网、改造的锅炉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下达限期治理锅炉、除尘器962台(套),比去年翻一番,基本做到了应下尽下,目前已完成438家;限期使用洁净煤技术产品单位1850家,推广使用量达到了175万吨;全面启动了“简易工况法”检测机动车尾气,治理超标车辆9557辆;限期治理水污染物浓度、总量超标的工业企业18家,并对146家餐饮企业和院校食堂下达了限期安装隔油装置,现已完成安装85台,预计年底可安装100台;继续开展了流域综合整治,限期治理超标排污单位22家。截至10月份,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62天,同比增加3天,预计年底可达到301天,同比增加6天。预计年底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可达到94%,集中式饮用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可达到96%以上。工业用水重复率可达到96%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可达到75.5%以上。

拓宽了清洁生产审核领域,在国家确定的石油、化工、炼焦、制革等行业全面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现已启动58家,其中哈汽轮机、哈飞、蓝星化工等12家企业全面完成了规范化清洁生产审核,超过了去年的总和,促进了企业的减污、降耗、增效。

培育了一批示范典型,全市确定了有机产品基地20个,其中6家已经通过有机认证或转换认证,4家正在开展咨询认证工作。培育各类循环经济示范区(点)118个,其中**啤酒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单位被确定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哈飞集团400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已投入运行。

环境法制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环境立法进展顺利,出台了《**市生态功能保护区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市原煤散烧污染防治办法》和《**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市饮食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办法》已报市政府审定。环保执法力度明显加大,依法审批把关建设项目1017项,否定项目16个。针对扰民噪声污染多发、频发、复发的问题,通过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城市集中居住区建立扰民噪声污染防治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我局还与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组成了扰民噪声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相互配合、联合执法,现已查处各类噪声扰民污染案件4972件,新建省、市级安静小区78个。快速启动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134人次,检查企业1765家,挂牌督办221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70件。调整了12369环保投诉电话的受理模式,建立了统一受理、归口办理、限时反馈、监督办理的案件办理机制,查处各类环境信访案件6953件,办结率达到98.5%。加强了对危险废物的跟踪监督管理,共转移、处置危险废物1650吨,查处私自转移、处置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5起。在全市系统推广应用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软件》,目前共征收排污费6607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2%。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明显加快。道里、松北、平房等9处集中供热和联片供热工程建设全面竣工,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30.7万平方米,停用、拆除锅炉223台,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可达到58%以上,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5%以上。沿江污水截流工程完成了管道铺设工程,日处理32.5万吨的太平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工程9月初开始试运行,年内市区生活污水二级处理率将达到18.3%以上。采用BOT方式建设的 日处理能力1200吨的西南部生活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目前已达到试运行条件。**市双琦环保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厂(省火电三公司垃圾综合处理场)项目自2004年10月6日开工,截止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投入试运行。目前,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利用率达到85%。我局组织建设的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目前实验室废液、含氰废渣(液)、废铬液(渣)、定影废液处置设施正在陆续进行安装。2005年全市环保投入占地方GDp比例大于1.6%。生态园林小区建设及景观建设重点基础投资总额2000余万元。

完善了社区环境管理工作机制。通过创新执法管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将环境管理延伸到社区,推行了环保部门主导、企业内部自我约束、公众外部广泛参与监督的“三元管理机制”,对居民区内的业户实行“绿、蓝、黄”三色分类管理,建立业户环保自律诚信电子档案2246家,命名环保自律诚信绿色业户(单位)100家,建立社区环保宣传监督站236个,在560个社区环保宣传栏张贴宣传画4000张,闽江社区、锦江社区被总局授予了国家级“绿色社区”称号,目前,市区461个社区中300余个社区建立了“三元管理机制”,其中已命名三元环境管理示范社区50个,发展环保志愿者已近万人。同时,我局还与工商部门配合,对居民区内开办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按污染程度分别实行环保告知承诺制度、禁办告知承诺制度、环评告知制度,既简化了审批程序,又从源头上把住了新项目污染控制关。

“创模”工作全面推进。为全面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工作,我市成立了由石忠信市长任组长,4位副市长任副组长,8个区和21个委办局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召开全市创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市近期围绕创模工作要集中抓好的创建卫生城,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强化绿化建设和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并将创模的29项目标进行了责任分解、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按规划稳步推进工作进度。同时成立了创模联络员队伍,建立了创模联络员工作制度,为下步顺利开展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广泛深入开展了环境宣传教育。一是开展了全民环境教育。认真贯彻省市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的决定和方案,将全民教育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落实师资、学员、计划、时间、质量五条要求。培育十名环保卫士。举办了全民环境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举办中小学生“五小”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出版了《五小活动成果集》。二是利用“4.22”、“6.5”等环境纪念日开展了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在电台、交通台新增设环保宣传栏目两个,在**日报、人民电台、市交通台、**电视台开设4个环保专栏,在各新闻单位的支持下,全市共播发环保报道527余篇。三是继续建设综合牧场、太阳岛环保植物园二个环保教育基地。综合牧场已完成二期工程。四是继续深入开展了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在已命名绿色商店、机关、学校、幼儿园、环保模范小区、大院等单位总数达到346家的基础上,下半年计划继续新建200家。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展了环境教育课程。

此外,我们还筹建了**国家环保科技产业园区,并争取到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目前已会同松北区政府与清华紫光集团、哈工大签订了整体开发协议,作为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将有力地推动我市环保产业的升级发展,促进了松北区工业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各阶段的工作任务,顺利地通过了检查验收。

二、存在的问题及明年工作安排

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双赢”的理念及重开发建设、轻生态保护的意识在一些地方和企业的领导认识中还没有解决,毁林毁草开荒等人为破坏和违法排污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仍时有发生;二是生态建设和恢复的投入还不够,与省会城市的发展步伐不协调;三是生态市建设所需造林、绿化地块,绝大部分是基本农田,根据国发明电[2004]1号文件《关于坚决制止占有基本农田的紧急通知》精神,已经无法占用基本农田实施造林,给生态市建设带来极大的不便;四是由于环保执法人力、物力不足,环保部门自身执法和监管的力度不够等。

我们明年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完成实施阶段第一个五年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各项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成果。一是要在完善区、县(市)及市直相关单位各级生态办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协调,认真履行职责,明确责任人、承办人,组织召开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和联络员例会,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把生态市建设引入深入,加强环保警示点教育,弘扬正面典型,做好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宣传工作。三是加紧实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库中制定的工程项目,有效推进生态市建设。四是按计划、按要求,按时间,保质保量的完成生态省建设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保证全年生态市建设指标的顺利完成。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

第二篇: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文章标题: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

省生态办:

按照黑生建办[2005]10号文件要求,现将**市2005年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初步安排报告如下:

一、全年工作完成情况

我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在省生态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领导下,按照省市长生态市建设及环保目标责任状和《2005年**市生态市建设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市建设启动阶段的宣传发动、组织构建、规划编制、制度构建、政策修订,项目制定等各项基础性工作,为明年顺利转入实施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有了新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实践证明,生态市建设已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成为推动市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生态建设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范文搜网]

大力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和管理工程。一是加大生态功能保护区工作力度。今年五月正式实施了《**市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96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界、立标工作。在拉林河、阿什河等14个江河源头区制定了恢复治理方案,开展了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对太平区民主坝外,双城韩甸-万隆、对青等沙化地块进行了实地踏察,提出了治理意见和措施。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进行了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工作。三是加强了生态示范县(市)、区、乡(镇)、村建设管理工作。五常市、依兰县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预验收,宾县通过省级生态示范区验收,阿城市、松北区建设规划通过省级专家论证。全市建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6个,市级30个,省级生态文明村20个。四是加强了市区环城生态功能圈建设工程,按照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经过各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共投入资金1449.6万元,其中市环保局投入资金266万元,实施了太阳岛及市政府周边、202国道两侧、江南中环路、运粮河中段及五一水库段、太平湖、天恒山、民主坝外草原等多项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15446亩,植树(苗)490.534万株。进一步改善了**市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郊区绿量。2005年市区新增绿地面积505公顷。植树100万株,栽花铺草242.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8.35,绿地率达到25.49,人均公共绿地6.4平方米。

大力推进生态恢复建设工程。一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在巩固延寿、宾县国家级水土流失治理试点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示范推广,共完成水土治理面积3.6万公顷,为年初计划的180,其中基本农田面积4630hm2,营造水保林13286.5hm2,营造经济林2008hm2,种草6.2hm2,封育治理7417hm2,其它水保措施8127.8hm2,新实施生态修复面积达到6697hm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2。二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年初林业部门明确将“确保造林成活率为重点,提高造林水平”作为林业工作首要工作,采取传统抗旱技术和现代科技含量较高的造林技术相结合,有效全面提高造林成活率,呼兰县方台镇应用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营造农田防护林16条。尚志市应用生根粉造林地块达到4000亩。延寿县保水剂造林面积4020苗,全市共实施了“三北四期”、农田林网、两荒造林、绿色通道、村屯绿化等项工程造林30.9万亩,为计划的618,其中:退耕还林及两荒造林28.1万亩,三北四期2.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三是实施草原畜牧建设工程,全市共完成草原改良15.7万亩,为计划的314,退耕还草5.6万苗,为计划的280,对过牧严重的草场实行划区轮牧、禁牧、恢复“三化”草场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草原“三化”比率同比2004年降低了3个百分点,在道外区、木兰县种植多年生优质籽草6000苗。根据国家《率领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结合《环保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呼兰、双城市、郊区开展了规模养殖场、区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采取集中堆放发酵的处理方法,作为农家肥还田。四是实施国土整治工程,加强了对全市的土地整理和矿山等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力度,完成“三线两区”矿山治理70多公顷,土地整理3000公顷。五是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加强了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全市耕地保存量保持在174.9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面积保持在155.8万公顷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87.2,全市施用化肥总量(折纯)27.6万吨,其中氮肥13.9万吨,磷肥7.9万吨,钾肥5.8万吨,有机肥施用量2823万平方米,直接生物发酵达到641.9万立方米。秸秆直接还田318.8万苗,根茌还田1115.6万亩。全市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监控面积达到

第三篇:厦门生态市建设

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厦门

黄歆宇张继伟薛东辉

进入21世纪,厦门城市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的重要契机,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新思路、新理念和大手笔。无论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适应发展绿色经济的潮流、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还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不二的选择,生态城市已成为继“可持续发展城市”之后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为适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的需要,厦门率先提出建设经济高度发达、生态高度文明的适宜发展和居住的海湾型生态市建设目标。厦门市土地、淡水、森林和矿产等资源相对贫乏,海洋生态系统也面临着日益退化的趋势,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生态市已成为厦门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厦门生态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1、生态市建设的优势

区位优势: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带的前沿,濒临台湾和港澳地区以及经济上正在蓬勃发展的亚太地区,战略区位使厦门在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区中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窗口作用。福建省正处于亚太经济圈中,而厦门是福建通往港澳地区、东南亚各国以至整个亚太地区的重要通道。作为太平洋西岸正在崛起的深水良港和国际口岸城市,厦门市地处亚太区域远东航线的东侧,是海上交通航道要冲。独特的区位条件给厦门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加强同亚太经济圈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充分地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活动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生态市的发展目标。

社会优势:厦门市法制健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地方环保标准和法律规章制度水平较高,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居民参政意识较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居民素质较高;厦门与台湾一衣带水,对台关系上有其特殊地位和作用,是海峡两岸开展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前沿基地。

经济发展优势:生态城市的建设和规划目标的实施需要一定物质条件为基础,需要社会经济力量的有力支持。特区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和发展的宝贵经验是厦门生态城市建设的坚实后盾。资源优势: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深水良港,港湾水域面积300平方千米,深水岸线31.7千米,已成为全国集装箱主枢纽港、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厦门拥有多姿多彩的自然滨海景观和独特的亚热带海岛景观,同时也具有现代化国际花园城市的景观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厦门宽阔的海域、广布的滩涂、曲折的港湾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拥有国家级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有中华白海豚、白鹭、文昌鱼等;厦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拥有丰富的亚热带植物资源,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此外,厦门还拥有花岗岩、高岭土、砂矿等矿产资源,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地热资源等。

生态环境优势:厦门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人居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称号。厦门以“海在城中,城 1 121

在海上”的独特景观,被誉为“海上花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厦门城市竞争力,而以海湾为背景的城市空间结构,适宜居住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是厦门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厦门发挥核心竞争力的载体。

2、生态市建设的制约条件

区域地位下降:福建省在最新的省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设计中,已将“以厦门特区为龙头”修改为“以福州、厦门为中心,漳州、泉州比翼齐飞”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作为一个完整关税区,厦门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也趋于弱化。

自然资源稀缺:首先,土地资源相对贫乏,而且随着厦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成区的扩大,土地资源利用冲突将会更加突出;其次是淡水资源相当缺乏,目前水资源主要依靠九龙江北溪引水客水供给;第三是能源相对缺乏,煤炭、油品几乎全部由外地调入。

部分地域生态环境脆弱:局部海域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马銮湾水体长期处于缺氧、厌氧状态,杏林湾仅达地表水V类标准,厦门港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已具备发生赤潮的物质基础;数十年来厦门通过移山填海、筑堤造地等工程极大地改变了厦门的海陆结构,造成海域面积和纳潮量锐减,湾顶水动力减退,海岸侵蚀严重,珍稀海洋物种及红树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农村畜禽养殖等非点源污染趋势加剧。

生态市建设保障措施

1、政策法规保障

厦门市应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和现有的环境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城市建设、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同时,利用特区立法权,完善符合生态市建设要求的法规。

重点落实清洁产品认证标志,引导企业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制定并发布限期淘汰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以及产品的名录,将清洁生产审计要求纳入规划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组织开展ISO14000的认证工作。

2、组织保障

成立“厦门市创建生态市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环境保护的市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生态市建设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培训、交流、检查,收集资料等。

加大城市联盟工作力度,依靠高层的管理协调机构,从源头上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联合漳州、龙岩两地政府,加强对九龙江污染的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改善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与漳州、泉州两市协调一致,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力度,改善大气环境。

把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市、区两级政府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将生态市建设成绩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将规划目标和项目分解到各区、各部门、各企业层层落实,保证实施。

3、资金保障

在生态市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厦门本身优势,争取国家、省、市级的财政支持,专款专用,按

环保优先的原则分配资金;大胆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政府与企业合作,采用TOT(转让-经营-转让)、BOT(兴建-经营-移交)、ABS(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加快环境、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环境税费管理,加强企业技改资金、综合利润留成、排污收费、环保补助资金的合理利用。

4、技术保障

加强工业建设的技术革新工作,鼓励各建设单位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人才优势增强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加大农业技术革新工作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社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5、能力建设

注重科研人力资源培养,重点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还要加强环境管理相关科技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完善各级政府环境与发展决策机制,重视民众意见和对专家的咨询。贯彻高效合理的生态原则,加快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改革,培育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实现决策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生态化。同时注重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生态市建设经验和技术,加强与省内外生态市的经验交流与考察,互相补充,互为完善,促进厦门市生态市建设。

厦门生态市建设几点建议

1、规划先行

厦门是个海湾型城市,具有优良的港口和优美的滨海景观。厦门海岸线总长约184km,因此,如何规划好厦门市的沿海岸线和邻近海域,促进厦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厦门市创建“海湾型生态城市”的关键之一。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公路方面:采用环状放射性结构的公路系统,建立由快速路和主干路构成的城市道路网络骨架,加快沿海湾大道及东通道建设,强化岛外各区间及岛内外的交通联系。

铁路方面:规划中的福厦铁路应在岛外设立新站,在增大岛外客运能力的同时将货运功能的重心逐渐移向岛外。

港口、航运方面:各码头间应打破行政区划,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分工,进而与邻近港口城市开展区域合作,讨论与漳州统一构建厦门港的可能性,争取在较大的范围内实现港口一体化发展;完善现有高崎国际机场功能,建设空港物流园区。

3、项目落实

通过生态市重点项目的建设,落实生态市建设规划中的所有方案,结合目前厦门提出的“蓝天、碧水、绿色、洁净、安宁”五大工程,力争将厦门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的海湾型生态城市。

4、宣教到位

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宣传媒介和标语、板报、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引导,尤其要抓住“六·五”世界环境日和“四·二二”世界地球日的有利时机,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和对厦门生态市建设意义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厦门生态市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建议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课程,通过开设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的教育课,举办讲座和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作用,加强对成年人的环境宣传教育。

结语

建设生态市,一方面有利于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转变,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把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建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上,提高生产力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联动效应。同时,有利于建设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使全市人民普遍受惠,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说,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造福全市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本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厦门要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构建全面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1厦门市环境保护局2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第四篇: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有序推进生态市建设,确保在2007年前建成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国生态市,根据全国生态市建设的指标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2005—2007年生态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如下:

一、社会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和预算内财政收入保持适度增长,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

水平保持较快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15左右。到2007年,恩格尔系数小于40,贫困人口比例小于0.2。

责任部门:农工办、财政局、劳动社保局、统计局、民政局

2、扩大充分就业,减少收入差距。每年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实现就业1.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4以内,基尼系数基本保持在0.3—0.4之间。

责任部门:农工办、劳动社保局

3、控制人口增长,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到90以上,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责任部门:计生局

4、巩固提高全市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初中教育普及率达99以上,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三年内每年建成省级“绿色学校”1—2所、无锡市级“绿色学校”4—5所、××市级“绿色学校”20所。到2007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建成“绿色学校”。

责任部门:教育局

二、农业环境保护

1、开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建成无公害食品基地40个(面积8万亩)、45个(面积10万亩)、50个(面积12万亩),到2007年,全市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好范文版权所有!产品比重达到2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2、推广生态养殖模式,2005、2006、2007年分别完成3个、5个、8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试点。到2007年,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环保局

3、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使用,2005、2006、2007年分别新增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5个、6个、7个。到2007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农林局

4、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素等。到2007年,化肥施用强度小于250千克/公顷,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率大于90。

责任部门:农林局

5、加强农用薄膜回收,2005、2006、2007年分别有5个、5个、6个镇设立农用薄膜回收点,农用塑料薄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

6、推广农村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使用。到2007年,农村生活用能中新能源所占比例达到30以上。

责任部门:农工办、发展计划局、农林局

7、加大防洪抗旱能力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系统抗灾能力。

任部门:水利局、农林局

三、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1、完善定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区管理。到2007年,全市“一园四区”(指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15以上。

责任部门:规划局、园林旅游局、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2、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到2005年,全面完成地下水禁采封井任务。

责任部门:水利局

3、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到2007年,受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大于90。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

4、大力开展城乡植树造林活动,三年内每年新增林地面积1.5万亩。到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

责任部门:农林局、园林旅游局

5、制订并实施砖瓦窑关停计划。三年内全市关停45只砖瓦窑。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经贸局、工商局

6、整理土地和利用废弃石宕。三年内,每年完成800亩废弃石宕的复垦、利用。到2007年,全市退化土地恢复治理率达到90以上。

责任部门:国土资源局、农林局

7、加强废弃石宕复绿。到2007年,全市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废弃石宕基本完成复绿任务。

责任部门:农林局、国土资源局

四、工业污染防治

1、继续实施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加强“红色”、“黑色”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到2007年,“红色”、“黑色”企业在参评企业中所占比例低于10。

责任部门:环保局

2、对长期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严重超过排污总量和无环境容量地区的严重污染企业,实行关停。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贸局、工商局、国税

局、地税局等。

3、加快废水治理,提高废水达标排放标准。2005年,印染、造纸、化工、制革、洗毛等主要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2007年全市所有水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一级达标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4、全市乡镇污水厂处理厂正常运行,工业废水实行集中处理。三年内每年建设

排污管道100公里,每年削减排污口50-70个。到2007年,全市保留100个工业企业排污口。

责任部门: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5、排污口规范化整治。2004年底前,完成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2005年底前,完成年内建成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完成日处理能力2000吨以上的企业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的安装;2006年底前,完成所有废水处理设施远程实时监控装置、cod在线监测仪的安装。

责任部门:环保局

6、加快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到2007年,基本完成电厂、钢厂废水(循环冷却水)回用等综合利用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7、加快电厂二氧化硫和烟尘治理,所有电厂必须建设静电除尘和高效脱硫系统。2005、2006、2007年分别完成30、40、30电厂除尘脱硫工程建设。到2007年底,全部电厂完成脱硫除尘治理。

责任部门:环保局

8、加快集中供热和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2005年,淘汰全市具集中供热条件的0.5吨以下燃煤手烧锅炉。到2007年底,全面淘汰集中供热范围的燃煤锅炉,燃煤窑炉(特种行业窑炉除外)全部改为燃油或燃气等清洁能源方式。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9、加快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审计、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开发区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年内每年完成循环经济试点10个、清洁生产审计25家、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0家以上。到2007年,全市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的制革、印染、化工等企业,全部实行清洁生产审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

10、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三年内二氧化硫、烟尘排放总量每年削减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每年削减2-3。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

11、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2005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3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其余镇工业集中区完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2006年,6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07年,7个镇工业集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责任部门:环保局、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

12、加快电镀加工企业、铝氧化企业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步伐。到2007年,全市各镇、开发区只保留一个电镀加工、铝氧化集中生产和集中处理点,关停分散小电镀加工、小铝氧化企业。

责任部门:环保局、经济贸易局、工商局、各镇人民政府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城市卫生水平。

责任部门:卫生局、城管执法局

2、健全完善全市调水方案,2006年底前完成相关工程建设。

责任部门:水利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加快实施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截流率和处理率。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2007年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加快制订并实施中水回用规划,实现中水回用。

责任部门:规划局、建设局、建投公司、各镇人民政府好范文版权所有!

4、加快制订并组织实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或堆肥等无害化处理方案。2005年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开工建设;2006年建成投运。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建设局

5、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

责任部门: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

6、加强城市绿化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0万平方米、150万平方米、2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都达到12平方米以上。

责任部门:园林旅游局

7、巩固、扩大城市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划分城市清洁能源区,2007年底前全部淘汰区域内燃煤锅炉,实行集中供热或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发展计划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城管执法局等

8、巩固、扩大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等

六、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1、加快环境优美乡镇建设。2004、2005、2006年分别建成3个、9个、3个环境优美乡镇(澄江镇不计)。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2、加快生态村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建成8个、10个、12个生态村。

责任部门:环保局、农林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3、开展河道清淤整治。2005年,完成长寿河等整治,实现水质达标;2006、2007年,完成张家港河、锡澄运河及应天河、青祝运河、富贝河等河道整治,实现水质达标。到2007年,全市主要河道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类别标准。

责任部门:水利局、交通局、环保局、各有关镇人民政府

4、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到2007年,镇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责任部门:卫生局、建设局

七、生态文化建设

开展绿色社区建设。2005、2006、2007年分别建成5个、8个、12个绿色社区。到2007年底,50的社区建成绿色社区。

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民政局、环保局、澄江镇人民政府

八、环境专项整治

1、开展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专项整治,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率达90以上。

责任部门:卫生局、环保局

2、开展全市危险废物专项整治,危险废物全部处置利用,无危险废物排放。

责任部门:环保局

3、开展核与辐射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环保局、公安局、卫生局

4、开展“白色污染”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卫生局、经济贸易局、环保局

5、开展城区燃煤大灶专项整治,改用燃油、燃气等清洁能源。

责任部门:环保局、城管执法局

6、开展城区建筑施工噪声专项整治。

责任部门:城管执法局、建设局、环保局

各责任部门要根据行动计划,制定实施计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强力组织推进,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第五篇:2009年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生态市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市发改委在市委、市政府和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生态市建设,发挥本部门职能职责,态度坚决,工作措施到位,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两手抓,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生态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当好参谋,搞好服务。2009年,市发改委按照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本部门职能职责,高度重视生态市建设,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切实履职尽责,扎实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

(一)领会精神,提高认识。

2009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市建设工作部署,深刻认识到创建国家级生态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是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地重要工作。增强了做好生态市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扎实稳步推进全市生态市建设。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年初,根据委领导班子调整情况,及时对我委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完善,我委生态市建设工作由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各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到任务到科、责任到人。

(三)加强调研,当好参谋。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在建设进程中也必然会出现许多热点、难点问题。一年来,市发改委组织力量适时开展调查研究,对全市生态市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研究如何争取国家和省发改委对我市生态市建设的项目资金支持,积极为生态市建设建言献策,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参谋。

(四)改进作风,搞好服务。

生态市建设需要凝聚各方面智慧,需要各方面配合参与。我委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了对区县和部门有关生态市建设项目的指导,及时传递国家和省对生态市建设的最新投资政策信息,及时总结交流项目工作的经验,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对区县和部门报市发改委审批、核准、备案和转报的生态市建设项目,我们都在最短的工作日内予以完成。

二、高度重视,履职尽责,全力做好生态市建设工作。1、2009年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全年预计GDP245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0%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以上。全年预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0%左右;工业集中布局成效显著,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0元左右。三产发展势头较好,预计三产增长10%左右,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旅游业快速发展,预计全年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0%和40%以上。消费品市场较快增长,消费热点再度回暖。服务业效益不断提升,金融运行环境趋好。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财政收入增幅加快,预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0亿元,增长23%。企业效益平稳增长,全市规上的工业企业增长16%。节能减排取得新的进展,预计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上,全年完成省下达的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5.5%的目标。居民收入稳定增加。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增长10%左右。人均GDP16450元;人均财政收入7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13200元。

2、节能减排工作有新进展 2009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关键的一年,为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2009年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5.7%的节能目标任务,我委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按照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能耗目标完成情况

万元GDP综合能耗目标完成及预测: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5.7%。按照“十一五”节能规划,到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要求,我市前三年GDP综合能耗下降情况分别为:2006年下降1.83 %,2007下降4.21%,2008年下降2.75%,三年累计下降8.79%,仅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43.95%。在“十一五”的后两年中,万元GDP综合能耗必须下降11.21%才能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我市能源消耗主要以工业为主,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基础,初步测算2009年我市全年GDP能耗下降5%左右(GDP能耗指标是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市州测算与最终省统计核定数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因此,要完成省上下达我市今年GDP综合能耗下降5.7%的目标压力较大。工业增加值能耗目标完成及预测:2009年省政府下达我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8.55%。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68.4亿元,同比增长27.1%,能源消费量110.8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0.8%,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2.64%。据统计部门测算,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左右,要完成下降8.55%目标任务仍有一定压力。污染物总量控制完成情况:省上下达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别是COD:16000吨;SO2:10000吨;NH3—N:1400吨。我市2008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1.264万吨,二氧化硫(SO2)排放量0.695万吨,氨氮(NH3—N)排放量687吨。三项主要污染物连续2年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控制目标范围内。(2)狠抓节能措施落实

一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市政府下达了各区县人民政府2009年的节能目标任务,并与重点项目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按照《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精神,我委代市政府草拟了《雅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全市深入开展了全民节能行动节。市节能减排办多次召开联席会,研究分析节能减排的重大问题,及时向政府汇报节能降耗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使之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改和科技创新工作。按照省政府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要求,2009年我市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4家。鼓励企业节能技改,争取国家财政奖励,名山神虹化工公司通过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技术改造,每年节能量约2.2万吨标煤,获得2009年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荥经一名特种合金公司4×12500KVA矿热炉节能技改、雅安三九药业、建安公司燃煤锅炉改造等,每年可节能2万吨标煤以上,企业通过一系列节能技改,降低了能源消耗。积极争取科技创新项目,支持企业进行节能降耗的研发,共争取省市级项目7个,资金60万元。

三是认真开展宣传和专项工作。狠抓宣传,强化服务,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在“节能宣传周”、“绿色照明”、“限塑”专项检查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悬挂巨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并参与开展了形式多样“节能宣传周”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是开展了节能照明产品推广工作。按照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要求,我市下发了《关于开展2009年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节能照明产品推广工作,市发改委与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召开了雅安市公共机构工作会议,会上重点布置了推广使用节能灯的工作,推动群众参与节能降耗工作积极性。

五是认真进行了“限塑”专项检查。根据省发改等部门要求,我市下发了《关于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检查的通知》,重点对市区超市、农贸市场、零售批发市场、生产厂家等进行专项检查。查处了天全县一家无营业执照、无塑料购物袋生产销售许可证的企业。环保塑料袋的有偿使用,使企业的节能降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六是积极开展了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四川省固定资产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要求,今年我市逐步展开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评工作,在省发改委、省工程咨询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对《四川金红叶公司年产12万吨生活用纸新建项目》、《雅安浩森水泥公司4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雅安永旺工业硅公司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等工业项目和《雅安市人民医院灾后新建门诊综合大楼项目》等社会事业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审查,使我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逐步趋于完善。

七是认真开展了节能减排的督查工作。为掌握了解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和动态,保证节能目标的顺利完成,市节能减排办先后发了《关于做好雅安市2008年节能目标责任省级现场评价考核准备工作及2009年工作建议的通知》、《关于上报2009年上半年节能减排工作开展情况及下全年节能目标预测的通知》、《关于认真开展2009年节能降耗专项督查工作的通知》等。对各区县和部门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提出了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进一步加强企业节能基础工作,对企业耗能大户进行重点管理,特别是对列入省重点3户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实施了现场监测和检查,及时通报工业用能情况。加强了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和培训,今年共组织了40多家年综合能耗5000标煤以上的企业参加省上的节能培训班,使用能企业统计、计量等基础工作得到了加强。

3、环保基础项目建设得到加强(1)2009年环保基础项目成效显著。

我市列入《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修订本)》、《四川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四川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共17个,其中:已建成项目4个,在建项目7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6个。

已建成项目:雅安市污水处理厂、雅安市垃圾处理场、名山县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石棉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

在建项目:天全县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资2500万元;石棉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管道铺设完成1.5公里,完成投资2280万元;汉源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已完成管网铺设18.31公里,污水厂施工图设计及地勘已完成,完成投资1420万元;名山县污水处理一期工程主体工程已进场施工,道路、围墙、场平等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资275万元;宝兴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资700万元;汉源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资2100万,尚有新县城转运系统未建(受萝卜岗地质地形环境的影响,整个转运系统规划滞后);荥经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目前正进行主体工程施工,累计完成投资990万元。

加快前期工作的项目:荥经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芦山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宝兴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雅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芦山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天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截止目前,我市已建、在建的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共争取国家、省补助资金18333万元,其中:2009年争取污水处理项目3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140万元。已建及在建的项目全部建成后,我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8.2万吨/日,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将达到585吨/日。对削减水污染排放总量,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及长江上游水污染治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积极争取资金,加强2010年全市环保基础项目建设 我市地处长江上游,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较重,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比较困难,资金自筹能力较弱。因此,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支持尤为重要。截止目前,我委已上报争取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垃圾、污水处理项目6个,其中:续建项目3个(天全县污水处理厂、名山县污水处理一期工程、荥经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新开工项目3个(荥经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芦山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芦山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2010年计划投资12392万元,其中,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9078万元。宝兴县城市生活污水厂已纳入国家统借统还的国外优惠紧急贷款项目规划,目前已通过世行的评估,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等工作,前期工作完成后,将尽快组织实施。

3、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2009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236.8万元,解决农村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问题;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00万元,在天全县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000亩;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281.6万元,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其中:人工造林2.2万亩,封山育林16.6万亩;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11万元,在雨城、名山、荥经、天全建设退耕还林配套荒山人工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1.3万亩;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53万元,在芦山、天全两县继续实施血吸虫农业综合治理项目,改扩建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水改旱、养鱼灭螺、家畜圈养;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600万元,在汉源县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治理岩溶区面积30平方公里。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对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8400多万元,进行了分解安排,目前,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

4、认真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年来,我们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使命感,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认真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适时提出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三、存在的问题

(一)全社会共同参与节能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目前全市节能降耗主要集中于工业领域,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农业、商业流通、教育等领域还未真正建立节能降耗的工作机制。

(二)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

国家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经济增长是按照年均7.5%速度确定节能约束性指标的,而去年以来,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10%以上,我市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3%以上,经济的高速增长为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灾后重建加快发展阶段,能源、资源消耗强度较大,完成节能减降耗目标压力巨大。

(三)节能降耗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我市尚未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与节能的任务还不相适应,没有能有效地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节能降耗。环保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滞后或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工程建设进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雅安在国家和省上的信誉和形象,对我们今后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十分不利。

四、2010年工作建议:

(一)加强生态市建设规划 将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制定、完善加强生态市建设,促进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政策措施。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技改步伐。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防止高耗能企业的过快增长;进一步加大节能技改、科技创新、新能源项目的争取与实施的工作力度。

(三)强化目标考核,加大节能监管,加强重点领域节能。进一步强化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的考核,明确各县市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目标任务。科学制定用能企业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增强企业节能的责任意识。实行节能激励机制,应用财税手段,对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的企业和单位,给予扶持和奖励,提高企业节能的积极性。针对薄弱环节,强化措施,深化监督效果,全面实施固定资产节能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一律不得审批,严格执行建筑业节能标准,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推动交通节能,加快市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实施。

(四)进一步夯实节能基础工作。

逐年增加节能专项资金的比重,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节能工程项目。加强节能管理、统计和检查力度的建设,增加区县相应的机构人员、经费配置,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加强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加大能源的计量工作,节能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建议表彰、奖励。

(五)继续加快环保设施建设。

加快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前期投入,抓紧储备、上报争取项目。2010年完成天全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可研、初设审批,争取申报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继续加强环保基础设施项目资金、质量、安全、工期等管理。确保在建垃圾、污水处理项目按期投产并发挥效益。继续积极向省发改委汇报、争取2010年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六)有序推进生态恢复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自然修复、人工干预和工程治理相结合,加速灾区生态系统修复。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七)继续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继续加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等项目建设。继续做好2009年、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

下载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市建设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市建设思考本文所述生态市指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三方面。自然生态包括城市绿化、环境质量、环境治理等;经济生态包括经济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等;社会生态包......

    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生态市建设工作汇报材料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关于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对照我局2006年度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规定的目标任务,现将我局开展的相关工作汇报如下:一......

    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

    《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专家评审意见《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于2008年4月24日在成都举行,会议由四川省环境保护局与成都市人民政府共同主持,成都市政府......

    市生态观光农业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形势,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重,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丰富农业内容,拓展现代农业功能,以保护和建设农业生态......

    南阳市生态市建设思考

    南阳市生态市建设思考 王静 马晓 刘航 王燚 杨哨爽 耿长香 (河南省南阳市林业调查规划管理站 河南南阳 473056)摘要:虽然人类城市化速度在不断加快,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仍离不开......

    市生态文明村建设情况汇报

    2005年,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部署和要求,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奔康工程和......

    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

    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2010-03-12 10:17 字体: 大 中 小一、《湛江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情况2008年10月,市政府根据市城市规划局的请示,批示将原由市城市规划局承担的组织编......

    市生态文明村建设情况汇报

    2005年,我市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千村生态文明工程”的部署和要求,把生态文明村建设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奔康工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