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方案

时间:2019-05-14 08:4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方案》。

第一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方案

六部委联合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

2013-12-13 14:15 来源:证券时报网字号:1214

发改委网站12月13日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不超过2个地区,并排出顺序,超过2个的不予受理),做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14年2月17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根据各地申报情况,确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名单。

以下为方案全文: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要求,为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有法律、制度、政策尚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不够严格,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也亟待加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环境禀赋、不同主体功能要求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结有效做法,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实践经验,提炼推广模式,完善政策机制,以点带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结合自身定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

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目标。

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先行示范地区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格局,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和碳强度指标下降幅度超过上级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资源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处于全国或本省(市)前列,城镇供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面积逐步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市县功能区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划定生态红线,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分类引导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城镇化进程,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严格落实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水资源论证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查等制度。

(三)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等为抓手,设置科学合理的控制指标,大幅降低能耗、碳排放、地耗和水耗强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守耕地、水资源,以及林草、湿地、河湖等生态红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优化改造存量,科学谋划增量,切实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全面加强节能管理,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废弃土地复垦利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节水改造,大力推动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建设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优良的绿色矿

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发展再制造,做好大宗固体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秸秆和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五)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扩大森林、草原、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以解决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为重点,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实现污染物减排由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改善转变。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六)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培育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加强生态文明科普宣传、公共教育和专业培训,做好生态文化与地区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七)创新体制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率先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树立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的资源开发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分类差异化考核等制度建设,以及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八)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统计、监测、标准、执法等基础能力建设。申报地区可结合自身资源环境特点和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调整和增加体现地方特色的发展任务,作为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努力方向。

四、组织实施

(一)申报条件。

1.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将其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深度融合,重在文明建设,建立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

2.在体制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具备一定先行示范的基础。鼓励与现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环保等生态文明相关试点示范相结合。

3.“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等资源环境类约束性目标,“十二五”以来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年度和进度目标任务;近年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

4.认真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主体功能区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并具有示范作用。

5.申报地区不局限于辖区范围大小,工作要有特色、亮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

(二)审核批准。

省、市、区、县自愿申报,有关地区也可按流域、区域等联合申报,编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本行政区域申报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其下辖地区不再申报。

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对申报地区《实施方案》进行论证,根据申报条件、建设目标体系(见附表)等对申报地区进行初步审查,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抄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地区《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在对通过评审的地区进行公示基础上,批复《实施方案》并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三)方案实施。

先行示范地区要对批复的《实施方案》作进一步完善深化,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要加强对建设地区工作的指导,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央财政按照现有各项有关政策优先予以支持。

(四)考核评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专家对先行示范区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建设期满后开展验收考核,验收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建设资格。验收考核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五)总结推广。

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凝练有效模式,树立先进典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

第二篇: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推进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立足生态优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特别是2014年7月我县成功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加快发展为主基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扎实开展“铁腕治污”等环保专项行动,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力度,加快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顺利。现将我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 49项指标任务完成情况

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共为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培育、生态机制建设等五大类49项。截至目前,有41项指标完成目标任务,另外有8项指标完成阶段性任务。

源保护无关的任何生产建设活动。

2.限制开发的生态农业区。该区域处于县域的中部,包括陌南、西陌、东垆、南卫、学张、大王、永乐及阳城等8个乡镇,以保护农产品生产和耕地面积为主,是县域内主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态型农业的生产基地。目前,我县与各乡镇共签订耕地保护任务68.7万亩,划定基本农田60.4万亩,滩地12.6万亩。在该区域,我们禁止从事与农业生产无关的任何生产建设活动。

3.集约发展的生态工业区。主要指县城现代医药产业园区,位于县城以南,占地2000余亩。园区以现代医药产业为支柱,引进与其关联配套的的上下游企业,延长拓宽产业链条,建成全省重要的医药及医药包装产业基地,现已入驻企业30余家。2017年底,园区经营收入达到了26.4亿元。

4.城镇居住区。以“一城两镇”为重点,即以县城为中心,陌南镇、阳城镇为城镇化工作示范点,带动全县城镇化工作快速推进。先后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及道路、绿化、供排水、燃气、应急避难场所等7个专项规划,同时又编制完成了10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实现了县域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在城市中心形成了北部文化休闲居住区、中部政治商业区、南部工业产业区三大功能区域。目前全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20余平方公里,城镇化

利用、宏光医玻一级耐水药用玻璃容器扩建等技改项目建设,并引进与其关联配套的的上下游企业,延长拓宽产业链条,增强工业集聚度,淘汰能耗大、污染严重的劣质企业,壮大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其中“亚宝药业、大唐电厂、宏光医玻、天之润”进入全市虎榜培育名录。同时,大禹生物院士工作站于2017年10月正式成立,杨森包装与中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联合创建了“产学研研发基地”,科技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产业发展更加健康合理。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我们坚持技术创新,以南通星辰为龙头,利用其PPE产品的供需优势,吸引下游改性产品、改性制品生产企业落户芮城,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总投资88亿元的“国家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一期已经完工,二期工程正按计划稳步推进,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已于2016年10月31日实现并网发电,北京财富立方风力发电项目有序进行,新能源产业正不断发展壮大。

3.发展生态旅游业。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我县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通过不断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文化内涵,强化整体包装宣传等重要举措,多渠道、多层次开发旅游新元素,有力地提升旅游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综合效益。去年,全县接待游客564.5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总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28%。2016年11月成功入围全国第二批

行示范区建设政策红利,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2016年总投资88亿元的全国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落户芮城,是全国八个光伏领跑技术基地中唯一县级获批项目,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2017年率先在全国八大基地中并网发电,开创了芮城项目建设史上投资金额最大、落地速度最快、建设质量最优的新纪录。截至3月底,已累计发电3.16亿度,实现产值2.46亿元,核减标煤3.9万吨标准煤。该项目采用“农林光互补”模式,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增加财政收入1.5亿元,成为全国光伏先进技术示范基地、农林光互补示范基地、光伏旅游示范基地。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累计发电4.16亿度,实现产值2.54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5万吨。同时我县的北京财富立方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和9.9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我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6%提高到12.5% 2.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制定出台了《芮城县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实行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出台了《芮城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制度》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6-2020目标和工作计划》,2017年10月,顺利通过市政府第三考核组对我县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考核;加强了节水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介绍了我国水资

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得到有序发展。

4.推行绿色消费。投资1.74亿元,完成了4个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建设,总建设面积10.93万平方米;投资2亿余元,完成天然气管网铺设100余公里,天然气入户改造2.2万余户,改造公福单位(行政事业单位)锅炉50家,工业1家,日供气量达1万标准³,燃气普及率达到了80%以上,绿色能源得到了推广;投放纯电动公交85辆,开通线路10条,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绿色出行、低碳消费,降低了其他机动车辆的出行次数,减少了废气污染;开展市场调查,普及家电产品绿色化,我县二级及以上能效家电产品市场占有率为76.2%,达到了生态文明指标考核要求。

(四)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1.有序推进生态建设。近年来共完成荒山造林11.23万亩,退耕还林2万余亩,森里覆盖率达到34.39%;投资1.43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污水处理率达90%,中水回用率达33%;2014—2017年恢复治理废弃砖瓦窑面积30.6838公顷,增加耕地面积24.1871公顷,完成覆土5000立方、植树3万余株;投资5972万元,实施了垃圾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有效的遏制了县城垃圾的乱堆乱放。

2.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县共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

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的评估,开展了燃煤锅炉整治行动、加大“三烧”面源污染和“土小”企业专项整治及砖瓦窑、石料场行业专项整治等行动;2014年到2017年,先后共查处环境问题480多个,下达责令改正企业和商户365家,停产整治43家,取缔“土小”企业20家,实施断电134家,行政拘留9人,下达行政处罚65家,罚款106余万元。通过多次专项整治,我县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空气环境主要污染物SO(二氧化硫)、2NOX(氮氧化物)、CODcr(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由2013年的0.09万吨、0.03万吨、0.42万吨、0.05万吨分别下降到2017年的0.042万吨、0.011万吨、0.31万吨、0.04万吨,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97天,PM10浓度均值为66ug/m,PM2.5浓度均值为46ug/m,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9.6%和2.13%。

(五)构建生态文化体系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宣传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文明建设科普宣传。出台了《芮城县全民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意见》,编印了《生态文明知识读本》《学生生态文明手册》、宣传画和生态文明基础知识宣传资料,并通过山西(芮城)永乐宫书画艺术节大力宣传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广播电视台、芮城信息开设了《来自重点工程的报道》《创建生态文明 建

3-11机关工作目标任务。多年来,我们按照山西省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组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在考核方案和目标责任书制定时,坚持“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考核、年终总评比”的方式,逐年提高考核权重,对全县各成员单位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形成督导检查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共督导检查13次,生态文明建设占党政绩效的比重考核达到30%以上,编写信息动态12期,装订资料10余份。同时,我们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对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一票否优”;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中表现优秀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2014年、2015年通过全县经济工作会对评选的生态文明建设“功臣”和“标兵”进行隆重表彰,2016年开始,对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按照劳动竞赛的办法实行专项表彰奖励。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创建生态文明的制度逐渐完善,创建生态文明的基础能力得到了提升。

(七)创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根据发改环资【2014】1667号文件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我县主要承担两大课题任务:探索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探索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截至目前,两项制度进展顺利,并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效。

在探索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方面,县环保局先后出台了

3府主导、企业落实、全民参与的强大工作合力。

在探索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方面,县水利局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水功能区划分和地表水水资源调查;完成了机井普查,建立了取水台账信息;开展了取水核查工作,全年核查机井1650眼;出台了《芮城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制度》和《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6-2020年目标和工作计划》,明确了全县各用水总量控制目标、用水效率控制目标(由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系数构成)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目标任务;《芮城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最终稿)已完成并通过评审;《芮城县初始水权分配方案》(评审稿)已完成并通过评审。同时,县水利局投资25万元,在陌南镇夭上村进行了灌区水权用水制度改革,改造机井六眼,但因资金缺口较大,试点井位部分设施配套不到位,试点区覆盖率不够,示范效应尚未凸显。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该课题需要切实解决资金和设施配套问题,着力加强该课题的探索与研究,制定切实措施,确保在2018年验收前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在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从大的形势来看,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不够。2014年7月22日国家六部

5态文明政策导向,牵头协调各部门全面争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项目、资金扶持,全力推进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

(四)加强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继续坚持每季度编报一期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信息动态,总结经验,挖掘亮点,正面引导,典型带动,及时将我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关情况上报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并在政府网站建立生态文明专栏,全力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

(五)加大创新力度,完善体制机制。加快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探索创新步伐,尽快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水资源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起到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

(六)专家把脉会诊,精准评估指导。我们将与有关部门积极联系对接,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芮城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承担的指标任务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把脉会诊精准指导,助推创建工作圆满完成。

第三篇:xx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工作方案

xx县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

示范区工作方案

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xx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探索xx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致力“生态立县、绿色发展”,建设幸福xx,结合xx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要求紧紧轻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格局。我省生态环境优良、生态区位重要,经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批复,已经全列入了我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xx县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生态县”、“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优越的生态环境是我县最大的优势,最亮的品牌、最好的财富。全面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有利于提升我县在全省、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地位,形成发展新优势;有利于提升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有利于巩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屏障,打造昌抚一体化后花园;有利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体制体制创新,率先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路。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乎xx未来。为此,我县务必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打赢绿色崛起的决胜仗,为全市、全省、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二、示范定位

紧紧围绕xx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发展全县域生态旅游、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纯净xx”,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欠发达山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努力为中部欠发达山区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绿色发展模式。重点建设四个示范区。

——武夷山生物多样性及森林流域环境保护示范区 一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林地和湿地保护,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强化河流水库管理与保护。二是加强对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建立严格的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三是加强自然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继续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促进污水再生水利用。四是积极推广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适用技术,农村清洁工程全面铺开。五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完善防灾减灾系统,加快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西部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一是全力打造全县域生态旅游景区。打造“全县域生态旅游”是推进xx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xx要进一步巩固和凸显生态和文化特色,围绕产业融合、景区建设、旅游服务、旅游文化、旅游品牌、旅游富民“六个第一”目标,力争xx旅游综合实力位列位居全国全省前茅。二是全力打造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区。有机农业是xx的传统优势产业,是xx农村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xx要坚定不移地以发展有机农业为方向,全力打响xx白茶、有机果蔬、有机大米等绿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幸福家园示范区 以“纯净xx”建设为引领,在新的起点上高水平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完善住房、交通、教育、卫生、通信、商贸等基础设施,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推进依法治县,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使全县秩序井然,风清气正。

——全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示范区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制度、乡镇林场县直部门生态考评制度、生态环境执法权集中执法制度、生态保护“山河长”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筹措及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县域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

三、建设目标

有步骤、分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六年大发展。

一年开好局:到2015年年底,《工作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分解到位,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建立健全,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制定出台,专项整治全面启动,全县域上下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识与合力。

三年见成效:到2017年各项目标顺利实现,部分领域和区域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程全面实施,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生态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六年大发展:到2020年,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格局全面形成,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绿色生产、低碳生活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在若干生态文明重大制度建设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绿色发展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调整优化空间结构,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按照“农村园林化、园区城市化、城区景观化、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对全县各功能区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积极探索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规划的“多规合一”,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探索整合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科学划定并落实用地、产业、生态等管控边界红线,形成合理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分功能区建立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强化生态功能价值,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构建以园区、城区、景区、园区“三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园区承载低碳工业,发展食品加工、木竹精深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大力引进高科技、低能耗、零污染项目,对单位面积的投资强度严格把关,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进工业集约高效发展。城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加快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景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包括库区、山区、城镇、乡村。景区植被必须严格保护,水体维护清纯自然,农业注重绿色生态,使全县城乡处处有景,全境建成一个4A大景区。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建设生态旅游和养生度假区

一是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深入挖掘xx苏区文化、百越文化、畲族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高品位规划建设十大重点景区和100个精品景点,大觉山、九龙湖、法水温泉、方家山、清凉山、马头山、新月畲族民俗村、华南虎野化放归基地、石峡竹海漂流、高阜古文化旅游区等重点景区建设扎实推进,xx生态旅游声名鹊起,成为“xx风景独好”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全县可接待游客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以上。

二是发展健康养老养生产业: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测定,我县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3万个/立方厘米、最高达36万个,是天然的“森林氧吧”。为适应现代人追求健康长寿的市场需求,我们充分发挥空气纯净、水质纯净等优势,着力规划打造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国内理念最先进、环境最优美、设施最完善、服务最人性的生态养老示范区。目前已规划生态养老项目5个(法水温泉、御龙湾、九龙湖、方家山、马头山),规划总投资70亿元,预计到2018年,全县拥有生态养老床位总数可达1万张。

2、发展现代有机观光农业

一是发展有机农业:注重高层次设计,编制完成全县域有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依托纯净的空气、水质和土壤,因地制宜发展有机休闲农业。到2020年,全县农产品中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将超过90%以上,xx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真正实现有机农业的全县域和农副产品纯绿色。

二是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借助丰富的生态资源、林下资源优势和高品位有机农业资源优势,按照“一核四区九庄园”,[“一核”即以嵩市镇和马头山镇的抚州(xx)有机农业科技园为核心;“四区”即有机高效种植区、有机特色养殖区、有机休闲农业区、有机林下经济区;“九园”即御龙花园(马头山镇)、七彩竹楼(高阜镇)、白鹭岛(高田乡)、石峡竹海(石峡乡)、一亩茶园(嵩市镇)、畲族民俗园(乌石镇)、台湾风情园(鹤城镇)、清音农业度假山庄(高阜林场)、法水贡鱼休闲山庄(嵩市镇)]的总体布局,积极拓展现代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到2020年,全县 “农家乐”超过200家,上规模的农业观光园超过30家,创建xx省4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5个以上。

3、推动大众绿色创业

一是大力发展面包产业:通过全力打造xx面包产业园,并依托这一具备国际水平的发展平台,加快推动xx面包的品牌化、标准化、国际化,预计至2020年,xx面包在全国的品牌连锁经营店将超过2000家,每年为国内外培训面点烘焙技师20000人以上,xx真正成为全国烘焙产业的聚集地。

二是发展绿色服务业:围绕xx生态旅游、健康养生产业的发展,大力培育有机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扶持旅游配套服务业发展,努力实现旅游发展与全民创业的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4、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建设文明城市:按照“旅游城市、文明市民”的要求,持续开展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星级文明户”和“身边好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居”等评选活动,注重在未成年人中广泛开展争做“美德少年、文明小使者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全面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机关”等创建活动,促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全方位。二是建设平安xx:2009年以来,xx县连续二届被中央综治委命名为“全国平安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关切民声、改善民困、化解民忧,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三是建设生态城镇:按照“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功能定位,依托山水城镇、秀美村庄的生态特色,坚持城乡统筹、城乡一体推进生态城镇建设。xx县城区先后被评为“xx省园林城市”和“xx省森林城市”,全县7个乡镇全部成为省级生态乡镇、其中5个是国家级生态乡镇。四是建设秀美乡村: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持续深入开展城乡垃圾清理、拆除乱搭乱建、清理乱埋乱葬、规范广告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和水库水质专项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广大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逐步提升,多次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五是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大力弘扬正确的价值理念和消费观念,让绿色生活成为公众自觉自律的行为,努力在全县形成爱护自然光荣、勤俭节约光荣、绿色低碳光荣的社会氛围。

5、打造智慧xx 强化信息支撑,以城市综合管理、旅游综合管理、政务平台建设需求和应用为导向,加快推进信息公共平台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城市建设管理、旅游综合管理和电子政务网上审批从粗放型向智慧精细化转变,打造全国县级智慧城市建设样板。

(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1、推进节能降耗

加强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严格节能标准和节能监管。工业领域,重点推进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建筑领域,大力推广应用可再生、绿色建筑材料。交通运输领域,大力倡导和推行公共交通出行,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公共机构领域,制定城市综合体、公共机构办公场所等能源使用定额标准和效能标准,推行街道和楼宇能源智能管理系统。

2、加强水资源节约

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和水资源管理监测系统建设,确保水资源有效利用。节约用水是减少废水排放的最直接途径,要从严控制废水排放,推行阶梯水价制度。推进一批企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节约工业加工用水。实施农业用水优化措施,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改变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推进宾馆、餐饮、洗车等服务业落实节水措施,推广节水技术、产品,严格计划用水管理。

3、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林地保护制度,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继续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等工作。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和投资强度要求,推进项目入园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深入开展建设用地专项清理,依法收回闲置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

(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加强林地和湿地保护,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林地和湿地保有量任务。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加大中幼林抚育力度,有计划、分片区启动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和珍贵阔叶林培育工程,调整和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提升森林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严格控制森林采伐,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依法依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秩序稳定。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争取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建立健全天然林和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大对林业的投入,稳定和增加地方财政对造林项目的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森林资源培育。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生态自然修复等措施,最大限度将宜林荒地荒山、陡坡耕地、疏林地、非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变为有林地。推进生物多样性物种资源调查、监测、预警和评价体系建设。全力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生态县,打造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清凉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样本,保护和建设好泰伯森林公园和九龙湖湿地公园,建设武夷山脉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研究基地。

2、强化流域管理与保护

加强对水源涵养区、河流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建立严格的流域管理与保护制度,加快推进抚河、信江源头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的堤防建设和生态整治,切实维护流域健康。建立健全河湖采砂管理约束机制,严格涉河建设项目审批,规范河湖开发利用行为,加强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以提供清洁淡水、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的小流域治理重点工程,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3、加强自然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

继续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促进污水再生水利用。积极推广农业面源和农村生活污水与垃圾处理适用技术,农村清洁工程全面铺开,按照“户分类、村收集,县、乡(镇)处理”的模式,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和无害化处理力度。严格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抓紧制定监督管理细则,建立以限制入河排污总量为控制核心的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实施危旧矿山及闭坑矿山治理和恢复工程,支持有条件的矿区申报矿山公园。

4、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实施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升级重点工程,加强温室气体排放制度建设,开展低碳工业园区、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完善防灾减灾系统,加快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救援等体系建设。

5、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以“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保护和扩大城市绿地、水域、湿地空间,着力推动城镇湿地公园和绿化工程建设。统筹城乡环保设施建设,推动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垃圾收运体系向城乡结合部延伸。防治噪音污染,设置城市禁鸣街道,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禁止噪音干扰居民工作和生活。推进秀美乡村和新农村建设,实施高速、国道、省道等干道沿线乡村“六化”综合整治和乡村改造提升工程,努力建成一批美丽宜居村镇。

6、开展生态移民搬迁和生态扶贫

对居住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地质灾害区、库区回水区和生态敏感区居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向工业园区、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确保移民“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7、集中开展八项治理

成立八个专项整治工作组,由分管县领导当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重点抓好以下专项治理工作:①开展砂石采运销专项治理。河湖采砂严格按规划、定区域、限规模进行,实行定点、定量采沙,严禁无证开采,严格控制运输超载和砂石外运。②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专项治理。坚决打击破坏森林、林木、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禁任何形式的采割松脂,庐山西海沿岸、高速公路、省道可视范围内,禁止毁林开发。逐年减少森林采伐指标,达到少砍树或不砍树。同时,鼓励靠山吃山的林区林农整体搬迁出来。③开展城市污水管网专项治理。用两年时间完成城区截污管网的建设和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建成较为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体系,确保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实现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④开展河湖流域水资源专项治理。禁止工业、农业、服务业生产污水,城乡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和湖区;严禁损毁河湖堤岸,河流属地政府应加强对堤岸的巡视和维护,在河床及堤岸两侧安全范围内的施工开发要履行严格的报批手续。⑤开展农业养殖污染专项治理。实施养殖业专项整治,对属于禁养区的一律搬迁或关停,限养区内的责令做好污水达标排放;禁止新、扩、改建规模养殖场,限养区和可养区内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一律关停。⑥开展矿山污染专项治理。对全县矿山开采和加工进行全面清理和监管,对不能达标排放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实行关停。大力整治船滩大理石粗放开采和加工,强制实行达标排放政策,逐步淘汰花岗石开采行业。加快取缔以粘土为原料的砖瓦窑,造成水土流失、环保不达标的一律关停。⑦开展黄标车淘汰、车辆停放专项治理。按有关规定淘汰不能达标排放的机动车,严管城区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试行停车收费制度,确保城区道路通畅、井然有序。⑧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治理。集中整治城区毁绿种菜、燃放烟花爆竹、餐饮业排烟、建筑工地扬尘、装运余土泼洒等问题,全面提升宜居指数。

(五)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1、倡导生态文明行为

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增强全社会践行生态文明的凝聚力。积极开展“绿色回收”活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推行绿色出行计划,推动家庭垃圾分类处理计划,引导绿色消费,推进政府绿色采购,推行无纸化和绿色节能办公。组织好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

2、传承发展生态文化

充分挖掘、保护和弘扬xx生态、苏区、百越等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活动中心、规划馆、博物馆以及其它文化科技场馆传播生态文化。引导实施一批生态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生态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做大做强生态文化产业。

3、开展各类生态创建行动

实施生态家园创建工程,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县。生态创建在全县乡镇实现全覆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创建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和秀美示范乡村。大力开展绿色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绿色家庭,形成一批以绿色示范单位为主体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六)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1、完善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评机制

建立科学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和全县目标管理考核生态评价方案,逐步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罚的重要依据之一。实施与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相挂钩的领导干部约谈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2、建立生态保护山河长制度

积极创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机制,探索建立了四级“山河长”负责制,构建“县委书记担任全县总山河总长,乡镇场书记任区域山河区长,村委会书记担任片区山河片长,村小组长担任山河组长”的山林、河流保护管理责任体系。

3、全力推行生态环保综合执法

积极创新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制度,探索实行生态环保综合执法,着力将农业、林业、水利、国土等部门有关行政执法权统一到环保部门进行综合执法,努力做到生态环保执法反应迅速、受理及时、执法规范、处置有力,着力解决多年来环保领域多头执法、交叉执法、执法不力、执法无力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环保刚性、效能和执法威严。

4、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财政转移支付补偿方式,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建设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探索产业生态补偿机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承担相应的生态补偿责任。

5、严格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有关地方性法规。实行严格的污染物源头控制制度,严格落实新建项目环保准入机制。制定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标准,落实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办法。加强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能力建设,推动开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完善环境举报投诉受理处置机制,制定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创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健全法律援助机制,推进环保法庭建设,鼓励公众参与环境违法监督。

五、保障措施

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弘扬实干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协调配合,抓好推进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

县委、县政府成立xx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县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2、加强统筹协调 县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县发改委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要迅速启动我县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规划和项目包装工作,使更多的项目进笼子,努力争取更多的中央和省、市资金支持。县直各有关部门是方案实施的行业责任主体,要密切与省、市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强对乡镇本行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组织开展试点示范,协调推进重大政策落实、重大资金争取和重大项目建设。

3、加强宣传动员

集中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意义和重点举措,营造全社会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积极搭建宣传平台,主办或承办一些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的宣传活动,不断提升武宁生态建设的影响力。

4、加强资金整合

在加强政府投资的同时,积极整合上级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投资,有效破解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

5、加强督促落实

根据本《工作方案》要求,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责任和工作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工作方案,扎实推进各专项整治工作,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在每季度的上旬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报送上个季度的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对《工作方案》和专项工作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

第四篇:国家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示范区

国家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化示范区

1996年,普洱市时木茶厂的茶叶科技人员肖时英(研究员)和张木兰(高级农艺师)在垦建新茶园时,针对现在普遍存在的云南大叶种茶树进行平行修剪形成的平面化茶园中存在茶树拥挤、茶树之间互相争光热水肥,造成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采茶和耕作管理不便、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单一无性系茶树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导致茶园对病虫和旱寒灾害的抵抗能力降低,针对茶园不种树,不养草和盲目施用化肥农药问题,以及茶园单纯生产茶叶,缺乏综合生产能力等问题,开展了立体生态茶园建设研究。例如:开展了立体茶园开垦方法试验、多品种组合种植试验、茶树不同修剪方法试验、茶园间种林木试验、茶园铺草施肥试验、茶树病虫害防控试验等科学试验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成果,应用这些科研成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时木立体生态茶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时木立体生态茶园”列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标准化示范区工作严格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中的计划进度开展,2008年成立了领导小组,新建立体茶园4公顷(60亩),完成新茶园的开垦和茶苗栽培定植工作,使之早成园、优质高产高效和突显生态效果,成为新建立体生态茶园的示范样版。将现有平面化茶园改造成立体生态茶园,帮助菜农和茶场将平面化茶园转换成立体茶园。按立体茶园设计要求,已开垦茶园50亩(3.33公顷),定值了无性系茶品种云之瑰的营养袋苗,成活率达到85%,并及时进行了缺株补值,使茶苗成活率达到90%,对成活后的幼年茶树加强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并进行了“弯枝”和“短截”修剪,将现有平面化茶园改造成立体茶园,已于2008年11月结合冬季茶园管理选择三个点的茶园,将平形修剪茶树改为两个采摘面的修剪,以培训立体树形。每个点改选4亩茶园,三个点共12亩,对经过树形改造的茶园加强管理,确保其达到立体示范茶园的标准,在原有已成林的立体茶园中开展试验研究,新设立了茶树病虫害定点、定时观察和防治试验以茶树的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为重点,每月调查统计其虫口数量,作了不同的茶树树形对小绿蝉的影响,喷农药与不喷农药茶园小绿叶蝉的危害程度等试验,了解小绿叶蝉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制定立体茶园病虫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还对十个不同品种组合的茶园茶树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载,建立了技术档案,通过项目的实施,使立体生态茶园得以提升,加以推广。

2009年对新建的立体示范茶园进行优化茶园管理,促进幼年茶树生长良好,对第一年将平面树形茶树改选成立体树形的茶园,培养成立体采摘面茶树;继续原有的立体生态茶园的各项试验研究工作,为制定立体茶园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已开垦定植无性系茶树良种(云瑰品种)的50亩立体示范新茶园,在取得茶苗高成活率的基础上,加强中耕、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优化茶园管理工作,促进幼年茶树快速生长在定植立体茶园的“双行单株”茶树时,同时定植了常规茶茶园的“单行单株”茶树,经过比较发现:双行单株种植的立体茶园中的茶树,其个体生长明显优于单行单株种植的茶树;而由双行茶树组成的茶行,其行幅大于单株单行121.6%。双行单株种植方式建立的立体茶园具有明显的群体生长优势,能实现早成园采茶,双行单株种植方式建立的立体生态茶园之所以能快速增大茶行的幅度,一是将原有双行单株定植的两个茶行之间的距离由30cm-40cm扩大到80cm-100cm,大大扩展了茶树株幅生长的空间;二是对定植成活后的茶苗加强肥培管理和实行“弯枝修剪”,培养“多干型”树形。这些措施,都是建设立体生态茶园的技术创新。为了加强对立体茶园的科学研究,为制定立体生态茶园建设标准化技术提供依据,专门招收了两名茶业系大学生专门从事各项试验的观察记载工作,继续进行对茶树的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发生发展规律的观察记载,对小绿蝉喷施农药与不施农药对虫口数量等的影响进行观察研究,对十个不同品种组合的茶园茶树生长情况和产量,进行了观察和记产,对平形与立体树形的茶树,进行了生长情况和产量比较发现:试验立体树形茶树的采摘面大于平面树形茶树的采摘面达128%,产量高达101.7%,说明茶树采摘面的大小与茶叶产量的高低,呈正相关,立体树形采摘面大于平面树形的采摘面一倍以上,茶叶的产量也相应增加一倍。

立体生态茶园与现有云南普遍种植的常规茶园相比,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和比较优势:一是立体生态茶园的茶树采摘面大,产量高;二是实行多品种组合种植,即在同一个梯级平台上配植两个无性系品种;三是“茶—林—鸡”植结合的立体生态茶园人工生态系统;四是适应立体生态茶园特点的管理措施,而经过多年科学试验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时木茶厂形成了一套适应立体生态茶园特点的管理法和技术措施。

立体生态茶园的茶树可充分利用空间,构成宽大的立体采摘面,一亩立体生态茶园的产量相当于1.5亩—2亩平面化茶园的产量水平其经济效益也相应提高50%—80%。再加上茶园养鸡和间种林木等收入,其综合经济利益要比单一植茶树的平面化茶园高得多,立体生态茶园生产的良种茶叶,具有绿色、安全、优质的特点,符合当今茶叶消费趋势,具有良好的市场销售前景立体生态茶园中的茶树向空间发展,树体高大,对土壤的覆盖度好,减少了土壤的裸面防止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林网化的立体生态茶园,可减轻土壤风蚀,发挥抗旱防寒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立体生态茶园将激发农民和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和投资的热情,为他们提供一条创业、就业和致富的门路。立体生态茶园是一先进的新茶园建园模式,发展立体生态茶园,将成为我区及我市乃至全省茶产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立体生态茶园的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对建设的立体生态丰产茶园如何管理,对现有的平面树形茶园如何改造成立体生态茶园和今后新建的立体生态新茶园提出了科学可行的技术措施,特别是关键性的技术措施,作出具体的说明和规范,立体生态茶园标准的制定、推广、实施,促进了普洱茶生产由低质低效向优质优效方向转化,立体生态茶园的种植模式,在茶树栽培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新的突破,将为云南茶树栽培技术的进步,茶产业的提升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第五篇: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

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

发布日期:2016-06-07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号:[ 大中小 ]

(2016年4月28日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16年5月27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

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第2号

2016年4月28日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已于2016年5月27日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6年6月6日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的决定

(2016年5月27日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湖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进行了审议,现决定予以批准,由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三章 制度保障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五章 公众参与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指根据国家有关部门批复的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按照绿色发展先导区、生态宜居模范区、合作交流先行区和制度创新实验区的战略定位,在本市行政区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第三条 市人民政府领导全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县(区)、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考核等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统计、审计、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建设、城乡规划等有关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相关工作。

第四条 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参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任何单位、个人都有义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并有权对损毁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五条 每年8月15日为本市生态文明日。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确定具体的目标和完成时间。指标体系应当符合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全面反映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与制度建设水平。

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耕地保有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空气质量优良率、水质达标率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进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技术要求,并根据国家和省标准化主管机构的委托,建立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体系。

第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上级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结合本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合理确定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规模、结构与布局。

市、县(区)生态空间布局应当以保护西苕溪上游丘陵山区、东苕溪中上游丘陵山区、合溪上游丘陵山区生态涵养区和南太湖湿地富集带为重点。

第十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确定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人居环境保障区、环境优化准入区以及环境重点准入区的范围和功能定位,建立分级管控、分区管理、分类指导的环境管理体系。

在自然生态红线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已建的工业项目,应当限期关闭搬迁,并依法予以补偿。

第十一条 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重要规划互相衔接,形成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形成一个市、县一个空间规划。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整体定位和体现滨湖、生态、文化的地域特色要求,编制南太湖滨湖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规划建设管理实施意见。

第十三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太湖溇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责任和保护措施。

在太湖溇港保护范围内,禁止擅自占用、填埋、阻塞、开挖溇港河道。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绿色生态城镇建设的要求,加强城镇防洪排涝、雨水收集利用和一体化交通网络、城乡绿道体系等环境卫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交优先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推广绿色市政、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和绿色出行。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区域排放总量。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应当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绿地、水等相关专项规划的刚性控制指标。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等要求,推进村庄规划、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等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乡供水、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一体化,保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绿色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增加科技投入,支持技术产品研发和新成果的应用推广,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开发区、园区的循环化改造以及建筑垃圾、农林废弃物、餐厨废弃物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按照山区提质、平原增量的要求,统筹推进平原绿化、生态公益林、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建设。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实施河道整治、立体化生态修复和城乡水系河湖连通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指标。

第十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经济补偿等措施,加快淘汰黄色环保标志机动车,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机动车。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但符合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等强制性标准并经依法批准运行的设施、场所除外。

第二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经济和信息化、国土资源、农业、建设、城乡规划等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建立污染场地清单和土壤环境信息共享系统,明确可能存在污染的场地分布、污染风险、场地规划用途等情况,按照污染影响和程度实施风险等级管理。

列入污染场地清单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单位开展污染场地的土壤环境风险评估。

经风险评估认为污染场地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土壤可持续利用,需要进行控制或者修复的,由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负责。无法确定污染责任主体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土壤污染控制或者修复。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的,在供地前,市、县(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被占用耕地的耕作层组织实施剥离和再利用,但被认定为污染耕地的除外。未按规定剥离耕作层的,不得办理供地手续。

剥离的耕作层应当用于耕地质量提升、临时用地复垦、污染场地修复等土地整治项目。

剥离的耕作层临时堆场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设置和管理。禁止向耕作层临时堆场倾倒、弃置渣土、垃圾等影响耕作层有效利用的废弃物、污染物。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矿产资源开采量以自用为主的原则,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控制开采规模和年开采总量。

建立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化制度。采矿权出让合同应当约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矿山企业应当按照采矿权出让合同约定的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编制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并报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实施方案不符合合同约定的,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章 制度保障

第二十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界定本行政区域内自然资源的物权归属,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实物量核算账户,确定自然资源资产在核算期初、期末的存量水平以及核算期间的增加量、减少量,定期评估自然资源资产变化状况。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五条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应当包括下列核算内容:

(一)耕地、林地、湿地等土地利用情况,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及其变化情况;

(二)天然林、人工林、其他林木蓄积量以及单位面积蓄积量;

(三)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情况,水资源质量等级分布及其变化情况;

(四)矿山生态修复等其他自然资源资产情况。

第二十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建立科学、规范的自然资源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统计调查监测数据审核和检查,保证基础数据真实、完整;按照自然资源变动因素,依据行政记录和统计调查监测数据,建立自然资源增减变化统计台账。

第二十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对依法属于审计监督对象、负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当以审计监督对象任期内自然资源资产变化状况为依据,区分自然资源资产增减变化的人为和自然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客观评价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依法界定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应当根据当地主体功能区定位、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结合审计监督对象的岗位职责要求,确定下列审计内容:

(一)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生态红线考核指标、相关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

(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规划的执行情况及其效果;

(三)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等自然资源资产的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治理情况;

(四)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资金的征收、分配、使用、管理情况;

(五)重大资源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

(六)生态环境保护预警机制建立和执行情况,严重损毁自然资源资产和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情况。

第二十九条 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通报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途径和方式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行政决策、绩效管理、考核、奖惩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条 负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负责人离任后出现重大生态环境损害的,根据生态环境损害结果及产生原因,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结果,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实行终身追责,但法律对追究相关责任明确规定追诉期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资金补偿为主,以实物、技术、政策、智力补偿为辅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第三十二条 生态补偿范围包括下列生态功能区域:

(一)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二)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地质公园;

(三)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

(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

(六)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应当进行生态补偿的区域。

实施生态补偿的具体范围,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十三条 生态补偿范围内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的下列单位和个人作为补偿对象,可以获得生态补偿:

(一)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二)村(居)民委员会;

(三)市、县(区)人民政府确定可以获得生态补偿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第三十四条 生态补偿标准应当根据生态价值、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统筹考虑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物价指数、常住人口数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态服务功能等因素确定。

生态补偿的具体标准,由市、县(区)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十五条 推行用能权、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林业碳汇交易制度。交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定。

第三十六条 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林业碳汇指标交易,应当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

交易采取拍卖、公开挂牌、协议转让或者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通过财政奖励、投资补助、融资费用补贴、减免行政收费等方式,发挥财政的导向作用。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发放力度,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环境污染防治等领域。

第三十八条 污水和垃圾处理、固体废物处置、园林绿化、水利工程等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领域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类项目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优先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一)市场化程度较高;

(二)技术发展成熟;

(三)需求或者收益长期稳定;

(四)价格调整机制灵活;

(五)合作经营期限十年以上三十年以下。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扶持政策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监督,定期对本条例以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及时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破坏生态环境事件。

未按时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三个月内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说明原因,采取整改措施。

第四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及其负责人、下级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考核制度。对以保护生态为主的地区,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考核权重。

对发生严重损毁自然资源资产和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取消综合考核评优资格。

第四十一条 生态保护领域的行政处罚以及与行政处罚相关的行政强制措施、监督检查等职权,可以根据省人民政府的决定,由市、县(区)人民政府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行使。

第四十二条 排污单位拒不履行市、县(区)人民政府或者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作出的责令停产、停业、关闭或者停产整治决定,继续违法生产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可以作出停止或者限制向排污单位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的决定。

第四十三条 支持司法机关设立环境资源专业内设机构,加大对环境资源的司法保护力度。

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环境诉讼案件中提出的司法建议、检察建议,有关单位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和反馈。本市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对象的,应当在六十日内书面反馈,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已明确反馈期限的除外。

第四十四条 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人民法院作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判决后,需要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共同组织修复生态环境的,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章 公众参与

第四十五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信息发布平台依法公布下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信息:

(一)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指标体系和考核结果;

(二)环境功能区的范围及其规范要求;

(三)环境质量公报、水环境质量信息和空气质量信息;

(四)政府投资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五)突发环境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信息;

(六)社会影响较大的生态文明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

第四十六条 公众有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与下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事项:

(一)制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法规、规章、政策、标准,编制规划;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三)监督排污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四)调查重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

(五)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公开征求意见、听证、论证、问卷调查、生态风险评估等方式听取公众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并作为行政决策或者重大项目建设的重要依据。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举报平台,健全举报制度,方便公众依法行使环境监督权。

公众对于提出的意见建议明确要求回复的,受理部门应当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说明和答复,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专家、社会组织成员、志愿者代表等热心公益人士担任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监督员,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行监督。

第四十九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生态文明日主题宣传活动等生态文明公益宣传,依法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涉及生态文明的活动进行舆论监督。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应当参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宣传、引导等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至少建设一个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交流示范基地。

第五十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撰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文明校本教材或读本,学校应当将生态文明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第五十一条 公民应当遵守湖州市民生态文明公约,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引导消费者购买生态设计、节能认证、环境标志认证等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

第五十二条 鼓励村(居)民社区、住宅小区的自治公约规定生态文明自律内容。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协助所在地人民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实施监督管理,依法调解因环境污染产生的民事纠纷。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管理区域内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予以劝阻,对不听劝阻的,及时向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有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五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因工作不力等主观原因,未完成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的;

(二)违反主体功能区定位或者突破生态保护红线,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批准在自然生态红线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的;

(四)未按规定剥离被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办理建设项目供地手续的;

(五)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公开信息的;

(六)未依法及时受理举报或者未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的;

(七)对司法建议、检察建议不处理、不反馈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在自然生态红线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法律、法规对在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特定区域从事禁止的开发建设活动已有处罚规定的除外。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太湖溇港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擅自占用、填埋、阻塞、开挖溇港河道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水、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从重处罚。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土壤污染控制责任人、修复责任人未按要求开展土壤污染控制或者修复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依法确定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开展污染控制或者修复,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五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一)向水体排放、倾倒油类、酸液、碱液、工业废渣、含病原体的污水、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等污染物、废弃物的;

(二)违法排放、倾倒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

(三)超过规定标准排放环境噪声的;

(四)其他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湖州日报)

下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现实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现实途径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指出: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最大本钱,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希望海南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

    规划建设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

    规划建设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10月10日,2013大秦岭发展论坛在西安市召开,西安、渭南、宝鸡、汉中、商洛、广元等11个秦巴区域城市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解读 国家六部委日前正式批复《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作为我国首批全境列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省份之......

    生态文明建设 方案

    六街中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和谐的六街中学,根据县委、教育局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申报建设指南(优秀范文五篇)

    计鹏咨询·行业报告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申报建设指南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的要求,2013年12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

    北京市门头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方案(共5则范文)

    2013年门头沟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

    扎实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试点建设

    以综合改革为动力 扎实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试点 今年以来,梁子湖区在省委、省政府和鄂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综合改革为动力,着力加强生态文明......

    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管理规程

    附件1: 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管理规程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申报、技术评估、考核验收、公示、公告和监督管理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