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门头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方案(共)
2013年门头沟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按照建设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和西部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坚持生态立区战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门头沟,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
二、工作目标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基础和前置条件。要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完成年度各项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生态宜居、产业集聚、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生态新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区域经济总量
1.优化经济与产业结构。加速淘汰低端产业,继续做好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关停退出工作,禁止新上高污染工业项目。加强公共机构和重点领域用能管理,有效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管理,确保地区耕地保有量不下降,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效率。
2.加速培育主导产业。实施石龙扩区战略,启动浅山区生态产业板块建设,推动深山区绿色发展板块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力度,引进一批高端、高效的产业项目。大力培育旅游文化休闲主导产业,有效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以第三产业的增长来带动区域经济总量的提升。
3.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重点镇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推进重点沟域建设,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山区路网、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地区城市化水平,推动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长。
(二)坚持民生优先,提升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与管理水平
1.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健康门头沟”建设。提升城市文明建设水平,开展“六型社区”创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市政交通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文化休闲产业配套设施,加快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推进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推进地区社会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不断拓展61696156为民服务信息平台功能,着力提升应急求助服务水平及信息化水平。
3.注重民生保障。落实市区两级就业政策,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创新十二类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完善社保“五险合一”工作。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房建设力度,切实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注重药品、食品和农村饮水安全。
4.提高区域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以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为抓手,以旅游景区、老旧小区、城乡结合部等环境薄弱地区为突破口,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营造优美整洁的市容环境,提高群众满意度。
5.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践行“北京精神”,开展以“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打造市民文明新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培育新市民为重点,积极开展文明新家、文明新生活主题教育,引导群众养成文明习惯、提升文明程度。
(三)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升资源承载力
1.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环境保护任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评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增量。加强重点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综合监管。开展施工工地扬尘专项整治,提高绿色施工工地达标率。强化结构减排,深化工程减排,优化管理减排,确保按时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任务。
2.加强固体废物的处置利用。注重工业固体废物的源头防范与监管,落实巡查执法机制,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焦家坡垃圾综合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在新入住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农村垃圾管理制度,确保城乡地区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
3.改善城乡能源结构。新建项目要采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不得新建燃煤设施。开展城子集中供热厂、旧楼天然气入户改造、配套燃气管网等工程建设。推进城镇地区天然气入区和农村地区送气下乡工作,减少直接燃煤量。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提高城乡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
4.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强对永定河沿岸工业企业和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监管。认真落实限养措施,控制畜禽养殖业发展规模,减少农村面源污染。继续开展对永定河河道、湿地及中门寺、冯村等沟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对区再生水厂、门城污水处理厂及永定河沿岸镇村污水站的监管,确保稳定达标运行。完善城镇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规范再生水利用制度,有效提高地区污水处理能力和再生水利用率。
5.加大山区造林和城区绿化美化工作力度。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推进碳汇造林项目,全面完成平原造林任务。完善“一湖十园,五水联动”景观体系,开展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公路绿化等工程建设,促进全区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城镇人均绿地面积等绿化类指标稳步提升,地区生态涵养功能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运行机制
建立区级领导牵头、主责部门负责、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创建组织领导体系,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整合各部门力量,构建运行保障组织机构。成立区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策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重要政策等,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领导小组在区环保局下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办公室,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办公室要按照2013年各部门任务分工,完善工作责任制、问题协调解决机制、督查制度、信息报送、信息共享等相关工作机制,建立会商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保质保量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年度任务,要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分级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推进机制。
(二)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采用政府引导、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市场运作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积极争取国家、北京市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带动其他资金投向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形成多元投资格局。
(三)强化监督、监察机制,确保各项建设工作按期完成建立健全监督、监察机制。制定督查考核制度,将2013年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单位负责人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加大督查力度,对指标落实情况、重点工程进度等定期进行检查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及主要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和监督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作用,对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和检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及时曝光。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的宣传和报道工作,定期公布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进展情况、先进典型和存在的问题。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宣教工作进入镇村、社区和学校,保证中小学环境教育课时比例,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在各村、居委会设置环保宣传栏。成立环保志愿者组织,建立环保宣传站点,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弘扬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消费方式,努力营造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五)加强研究,进一步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指标的基础调研工作
目前国家和北京市尚未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政策和指标体系,我区制定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是动态性指标,因此根据我区生态立区理念,相关部门要深入调研,摸清我区科技研发投入、城市建设集约用地情况、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文明指数等方面的基准数据,提出相关工作任务,为下一步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方案
六部委联合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
案
2013-12-13 14:15 来源:证券时报网字号:1214
发改委网站12月13日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不超过2个地区,并排出顺序,超过2个的不予受理),做好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14年2月17日前,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将根据各地申报情况,确定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批名单。
以下为方案全文: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地区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的要求,为做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有法律、制度、政策尚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实不够严格,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也亟待加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环境禀赋、不同主体功能要求的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总结有效做法,创新方式方法,探索实践经验,提炼推广模式,完善政策机制,以点带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按照“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培育弘扬生态文化提供有力支撑,结合自身定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调整优化空间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
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目标。
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先行示范地区基本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格局,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节能减排和碳强度指标下降幅度超过上级政府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资源产出率、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城镇(乡)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处于全国或本省(市)前列,城镇供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面积逐步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水土流失和沙化、荒漠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减少,耕地质量稳步提高,物种得到有效保护,覆盖全社会的生态文化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模式。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谋划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调整优化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市县功能区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划定生态红线,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加强国土空间开发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分类引导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城镇化进程,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做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严格落实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水资源论证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查等制度。
(三)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环保、应对气候变化等为抓手,设置科学合理的控制指标,大幅降低能耗、碳排放、地耗和水耗强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严守耕地、水资源,以及林草、湿地、河湖等生态红线,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优化改造存量,科学谋划增量,切实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全面加强节能管理,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废弃土地复垦利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节水改造,大力推动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快建设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生态优良的绿色矿
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发展再制造,做好大宗固体废弃物、餐厨废弃物、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秸秆和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五)加大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荒漠化、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扩大森林、草原、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以解决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为重点,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实现污染物减排由总量控制向环境质量改善转变。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六)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培育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加强生态文明科普宣传、公共教育和专业培训,做好生态文化与地区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七)创新体制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大幅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率先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树立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的资源开发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分类差异化考核等制度建设,以及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八)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统计、监测、标准、执法等基础能力建设。申报地区可结合自身资源环境特点和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调整和增加体现地方特色的发展任务,作为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努力方向。
四、组织实施
(一)申报条件。
1.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将其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深度融合,重在文明建设,建立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
2.在体制机制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具备一定先行示范的基础。鼓励与现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环保等生态文明相关试点示范相结合。
3.“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耕地保有量、森林覆盖率等资源环境类约束性目标,“十二五”以来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和进度目标任务;近年来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
4.认真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主体功能区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并具有示范作用。
5.申报地区不局限于辖区范围大小,工作要有特色、亮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和推广价值。
(二)审核批准。
省、市、区、县自愿申报,有关地区也可按流域、区域等联合申报,编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本行政区域申报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其下辖地区不再申报。
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对申报地区《实施方案》进行论证,根据申报条件、建设目标体系(见附表)等对申报地区进行初步审查,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抄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对申报地区《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在对通过评审的地区进行公示基础上,批复《实施方案》并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三)方案实施。
先行示范地区要对批复的《实施方案》作进一步完善深化,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要加强对建设地区工作的指导,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央财政按照现有各项有关政策优先予以支持。
(四)考核评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专家对先行示范区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建设期满后开展验收考核,验收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建设资格。验收考核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另行制定。
(五)总结推广。
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凝练有效模式,树立先进典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
第三篇:规划建设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
规划建设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
10月10日,2013大秦岭发展论坛在西安市召开,西安、渭南、宝鸡、汉中、商洛、广元等11个
秦巴区域城市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大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城际合作交
流等议题建言献策。
秦岭东西绵延千余公里,跨越陕西、甘肃、四川、重庆、河南、湖北6个省市共97个市、县、区
。本届论坛由西安市政府、陕西省秦岭发展研究会主办,论坛以“建设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构建大秦岭生态安全新格局”为主题,旨在进一步促进秦巴区域各城市在大秦岭生态环境保
护、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商秦巴区域发展大计,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大秦岭生态保护应树立“一盘棋”意识
在2013大秦岭发展论坛上,西安市副市长钱引安表示,重塑大秦岭尊严已成为秦巴人民的共同
梦想,以大秦岭为代表的秦巴区域,具有“地理空间庞大、人文精神伟大、生态地位重大、发
展潜力巨大”等四大特征。十三朝古都长安便是秦岭恩泽的完美体现,秦岭以其博大的胸怀,养育了瑰丽耀眼的华夏文明,守护了万千生灵的繁衍生息。他说,凡是以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一旦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生态保护
“一盘棋”的意识,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实现区域永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天、一方净土。
解决大秦岭问题更要立足长远
钱引安说,秦岭西安段是构成大秦岭的一部分,而自然的力量是超越
行政划分的,要保护好大
秦岭,还需各方联手,协调合作,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全面的“大秦岭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
划”。要解决大秦岭眼前问题,更要立足长远,超前研究,超前谋划,使大秦岭的生态环境保
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始终充满朝气和活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
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
据了解,近年来,西安已先后制定了《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秦岭北麓现代农业
发展规划》《秦岭北麓旅游发展规划》等多部规划,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规划体系,并配合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督执行框架,确保严格按照规划做好保护与利用。
保护大秦岭区内各市携手谋求共同发展
广元市副市长张云华建议,努力构建大秦岭生态安全新格局,大秦岭区内各市应该谋求共同发
展、建立协作机制、深化合作交流。区内各市应加强发展规划衔接,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合作,积极谋求区内各市在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秦巴山区休闲旅游度假景区等的联合开发、整体打
造和协同发展,塑造区域旅游黄金线路,努力实现资源互补、客源互流,打造旅游整体形象。
同时,探索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 方案
六街中学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和谐的六街中学,根据县委、教育局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生态文化校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环保的科学概念,普及生态文化建设的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活动,不断改善校园环境,增强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全力打造生态文化校园、绿色校园。
二、目标任务
对学生进行生态科学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生态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学会和谐共处;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珍视生物多样化,尊重文化多样化;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面向生态文明的决策和行动,培养学生具有自觉的生态文明理念与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习惯。
三、具体途径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师生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常识纳入我校地方性课程,利用班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师生树立良好的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生态文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做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者、促进者,争当环保小卫士,成为有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合格公民。学校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地,也是生态文明弘扬地,我校要结合自身优势,依托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团队活动开设环保教育课程,组织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思,环保教育普及率达到100%。同时,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刊、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站等阵地,以专题专版的形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氛围。
(二)抓住各种契机,开展创建行动
教育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倡导环保生活方式,自觉爱绿植绿护绿,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降低污染,节约能源。组织成立爱护花草、文明礼仪、卫生督查等活动小组。结合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爱鸟日等环保日,各班开展“与环保同行”、“建言环境保护,献策节能减排”、“保护母亲河”、“我为小树浇浇水”等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各类环境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各班开展环保征文比赛、环保小卫士评比,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环保生活方式,教育广大师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加快学校改造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把生态文明理念渗透于学校建设,抓住学校改造建设契机,将校园绿化作为学校基本建设组成部分来抓,大力推动校园植绿、护绿行动,努力增加绿色面积,不断提高学校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让学校树木成林、绿树成荫。加强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工程,通过绿地、树林、雕塑等有机连接,彰显“校在林中,林在校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特色。加大校园绿化资金投入,积极争取林业部门支持,提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师生动手、勤俭建校,多渠道筹集经费,美化绿化校园环境。拓展校园文化内涵,突出特色,提升品位,活跃学校文化生活,实现文化育人。
(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强化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深入实施学生成长“五个一工程”“亲子共成长”工程,关注“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成长。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内涵、教育质量和育人效益。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建立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办学行为指导监控体系,用完善的机制引领素质教育实施。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民主和谐的现代学校人际关系
深入实施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大力加强师德行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积极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依法施教,完善学校法人制度,促进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完善教代会制度,密切干群、师生关系,营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荣辱与共、共处共融的人际氛围。
(六)推进平安学校建设,增强学校安全发展能力
健全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广泛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营造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开展,学校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魏忠宝
副组长:赵燕菊 杨培荣 李增发
成员:石兆华 王文秋 严丽珍 王永安 罗云斌 凌富强 雷伟 各班主任
把工作任务具体分解、量化,落实到相关人员,实行目标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我校结合创建工作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理清创建思路,制定创建方案,并将其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体规划,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学校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二)齐抓共管,全员参与。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一致,齐心协力。我校召集老师、学生开好动员会,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学习其他学校好的方案、方法,开阔眼界,提高品位。同时,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积极性,形成人人参与、自觉参与、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营造氛围,强力推进。
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学生隆重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进展缓慢、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曝光批评,并且我校将把创建工作情况纳入学校的综合考核,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推动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六街中学 2017年10月9日
第五篇: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就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及下一步打算做一简要汇报。
一、2017年主要工作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习总书记对x工作“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十六字方针,始终坚持“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的执政理念,积极构建“六大体系”,重点实施“十大工程”,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顺利实现了“一年开好局”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主要河流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达100%,均处于全市前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万元GDP能耗降同比下降5%左右,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140%左右,我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建机制强保障,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底线,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系统性、长期性,加强整体设计,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凝聚合力。一是成立由我挂帅,30多个党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出台《xx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建设“六大体系”和“十大工程”,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明确了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
(二)狠抓生态建设工程,巩固生态环境基础
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实施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一是召开两次专题会议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完成生态空间识别与管控、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水资源红线“三条红线”划定工作,为下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全面停止垃圾焚烧,新建垃圾转运站,将垃圾统一转运至xx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力推进城市引供水工程,项目已于2017年元月开工建设,确保2017年春节前竣工,让城市居民用上“安全水、放心水”;同时实施了3.2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大植树造林力度,2017年全县共完成营造林32111亩,达到计划数的110.7%。xx湿地公园成功获评为“国家级湿地公园”。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乡镇、村的创建活动,全县已有5个乡镇、17个行政村获评“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称号,分别占全县乡镇和行政村总数的45.5%、27%。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坚持源头管控,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着力构建幸福新x的生态产业体系,进一步提高绿色“GDP”水平。一是在推动低碳工业方面下狠招。深入推进经开区拓园工作,启动了1平方公里拓园项目,用46天的时间全面完成了临近经开区企业的83户97栋房屋征收拆除工作。全年共清理闲置土地300亩、清理闲置厂房4万平方、清退非法企业14家,新安排入驻企业7家。二是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出实招。实施“个十百千万工程”,启动“美丽家园”建设项目,即培育一个以葛为主的“1+N”农业特色产业,建设5万亩农业生态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建设十个新农村中心村;整村推进100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村;培育1000家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启动并实施2.4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积极规划建设
“一核一线四区”,全力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乐的高效农业样板。新建葡萄、蔬菜、茶叶、马家柚、三红柚、猕猴桃等六个千亩示范基地;推动2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莲荷乡“七巧板”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实施工作。三是在促进现代服务业方面上新招。将红色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推进“xx区”实施工作。以xx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4A景区为契机,积极探索开展了假日游、短途游和参与体验游活动。聘请了铁路规划设计四院编制《规划》,我县现代物流园区成功获评“x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同时,盘活了闲置近十年的xx原有办公楼以及粮库资源,仅用61天就建成了xx园;启动电商“千人培训”计划,和阿里巴巴合作,成为首批“千县万村”村淘项目县,成功入选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500强。
二、2017年工作打算
2017年我们将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对x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和本次大会精神,更好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xx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下一步,我县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生态项目建设工程。
推进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用制度创新破解生态建设难题,即保护绿水青山,又提高农民收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围绕循环经济、企业技改、污水垃圾处理、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等方面,加快梳理一批重大生态项目、生态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支持,实施一批事关xx生态文明长远发展的项目。二是生态品牌创建工程。
全力打造以“一山两河一库”为主体的生态工程,即xx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两河流域综合整治,xx水库饮用水源地建设与保护,推进“一核一线四区”建设,推动xx基地建设工作。
三是生态人居建设工程。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积极开展美丽家园、生态乡村、生态社区、最美村庄、最美农村庭院和最美保洁员系列评选活动,实现生态与人居的和谐发展。四是环境能力提升工程。
进一步深入实施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开展土壤、地下水监测,完善和推进“河长制”;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控体系建设;排查、登记区域内重大危险源,识别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环境风险等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方案,全面提升全县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及风险防范能力。五是生态理念普及工程。
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契机,通过举办环保议事论坛、生态文明进校园、环保公益活动、建设微博或微信网络平台等举措,全面普及群众的生态意识。总之,我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为加快建设xx作出应有的贡献!